時間:2023-09-11 17:26:00
序論:在您撰寫高血壓病人護理注意事項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8)-6-0075-01
【關鍵詞】健康教育 高血壓
健康教育是為了滿足病人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為某一類疾病病人制定的在住院期間進行的健康教育。高血壓病是內科危重病之一,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病在疾病死亡原因中所占位置呈明顯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了人類的健康,下面就我科對高血壓病人實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 對象
106例病人,均為2007年01月-2008年01月,我院內科住院并確診的高血壓病,依據1999年WHO/ISH的確定的診斷標準。男67例、女39例,年齡:45-76歲,平均60.5歲。高血壓病史5-35年,平均11.8年;文化程度:大學以上27例,高中及中專30例,初中24例,小學
21例,文盲4例。職業:干部29例,工人24例,農民22例,教師28例,其他3例。
2 方法
2.1 主要內容 入院時:管床醫師、責任護士、環境、作息、探視、陪護制度、物品擺放、保管、入院健康評估;各種檢查目的、注意事項。第二天:飲食、心理指導。第三天:藥物治療目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處理。第四天:高血壓的病因、癥狀、保證、治療方法、遵醫行為的重要性。第五天:運動類型、程度、時間、注意事項。第六天:生活的規律性、注意睡眠和情緒變化,了解高血壓病的表現及應對方法。出院前:自我監測病情,日常生活指導等。正確測量血壓、心率、脈搏、自我保健知識和危險因素的預防等。
2.2 實施方法 根據病人對內容的了解,在健康實施及評價表上教育項目欄內寫上相應的字母(病人能說出教育項目的80%以上者在評價欄內寫“A”表示,能說出60%-80%者在評價欄內寫“B”表示,60%以下者寫“C”表示)。出院前,對病人進行全面評估,并重點強調個體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識。
3 結果
3.1 滿足了病人角色的心理需求 當病人住院時,其心理需求往往比生理需要更重要,不論原有的社會地位如何,都希望得到醫務人員的尊重和照顧,需要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及時得到有關本人康復的信息和良好幫助,盡快恢復健康。
3.2 提高了護理質量 健康教育的實施,使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具體化,有計劃、有目的、有效地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而病人能接受相關知識的進程是連續和完整的,從而彌補了隨機教育中內容無計劃,不完整以及一次灌輸內容太多,不易被接受的缺點。
3.3 提高了護衛的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具有可施性和時限性,在規范了護理行為的同時,由于對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斷評價、反饋、再教育的過程及病人在住院期間既治療好了病又掌握了防病的知識和技能。護理人員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觀有了新認識,增加了學習興趣,這種周而復始的健康教育過程成為護士的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從而提高了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和專業水平。
3.4 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 健康教育使護士工作由被動護理變為主動護理,增加了病人對護工的依賴和信任,建立主動―合作型的護患關系,使病人能主動的治療、積極獲取在疾病治療康復中的相關知識,增強病人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形成主動護理和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模式,從而提高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總之,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健康教育是高血壓治療的一種輔助手段。健康教育不僅改變了群眾的知識、態度、行為,使他們對高血壓建立正確的認識,醫師利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指導和開展非藥物治療使各型高血壓病人能受益。因此,健康教育在高血壓病人中有作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高血壓; 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6-0612-01
高血壓病是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癥候群,其發病率高,且可引起嚴重心、腦、腎等并發癥,危害較大。
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的基礎和前提。如何做好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發癥,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現今社會愈來愈受到重視。本文通過住院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做法和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取2009年6月~2011年8月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其中符合高血壓病診斷的122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最小29歲,最大81歲,平均為53.7歲。健康教育組61人,其中高血壓1級患者30例,高血壓2級患者19例,高血壓3級患者11例;未接受健康教育組61例,高血壓1級患者31例,高血壓2級患者20例,高血壓3級患者10例。
2 方法
2.1 通過了解患者年齡、體重、生命體征、文化程度、職業、自理能力、生活習慣、家庭、社會狀況、性格等項目, 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對高血壓的影響。
2.2 對觀察組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其教育內容是讓患者了解血壓正常值范圍、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誘發因素、保持情緒穩定的方法、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自我保健知識、目前高血壓防治誤區、堅持用藥的意義及用藥注意事項等,對現存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疏導。
2.3 收集資料、病情估計:對確立高血壓病診斷者發放問卷,包括生活、飲食、運動、用藥等情況,當場收回問卷。
2.4 建立綜合病案:歸納影響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
2.5 制定計劃:根據高血壓病人分類制定教育計劃。教育患者低鹽、低脂、低糖飲食,適度運動,避免勞累;心理調護,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適度飲酒;按時按量服藥及注意事項,定時測量血壓;早發現并發癥的相關征兆。
2.6 教育內容
2.6.1 休息和運動:做到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清晨交感神經處于興奮時期,血壓易于波動,起床時應緩慢,先平靜會兒。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和用腦過度,可以干適度的家務活,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及體育鍛煉,做漸進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避免舉重物和做等長運動。保持運動與休息平衡。
2.6.2 合理膳食,調整飲食結構
2.6.2.1 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為3~5g,應避免食用罐頭、盒裝和一些冷凍食品以及腌制、熏烤的魚、肉產品。因長期進食過咸、含鈉量高的食品易造成體內水鈉潴留,動脈壁水鈉增多,周圍血管阻力增高,血壓上升。含鈉量多的食物有味精、飲料、調料、腌菜、醬油等。
2.6.2.2 低脂飲食:少吃動物脂肪、動物油、蛋黃、豬肉、牛肉,以免造成血脂、血膽固醇增高而沉積于血管壁導致血管硬化。同時注意忌煙、酒,適當飲水,多食水果、蔬菜、雜糧等粗纖維食品,保持大便通暢。
2.6.2.3 減肥和低熱量飲食:肥胖者應節制食量,逐漸減輕體重,忌暴飲暴食,進餐時先吃蔬菜或喝湯;少喝或不喝含糖的飲料及其它熱量較高的食物[2]。
2.7 保持樂觀情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憤怒使舒張壓升高,恐懼、焦慮使收縮壓升高,情緒壓抑、心理矛盾、環境吵鬧、長期過度緊張、腦力勞動、不良精神刺激等都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失去對皮層下血管舒縮中樞的正常調節,形成以血管收縮神經沖動占優勢的興奮性,引起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因此,患者要保持情緒平衡,學會自我心理疏導調節,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每天堅持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保持身心輕松,愉悅[3]。
3 結果
應用臺式血壓計測量血壓,進行健康教育的患者形成了自我保健保持,血壓控制穩定有效率75%;未開展健康教育有效率為43%。 所有統計處理的數據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標準。
4 討論
加強高血壓病因、臨床癥狀知識等內容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能糾正高血壓病人不良生活行為,消除高血壓危害因素。
通過健康教育,既讓患者明白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和高血壓病是終身慢性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需要終身治療。又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并發癥、預后等相關知識的認識,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促進高血壓的有效控制。
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拓寬醫患溝通渠道,加深了醫患之間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有利于高血壓的控制。
通過上述分析,高血壓病人血壓變化與健康教育有密切關系,是控制病情惡化、預防高血壓病發生,保證高血壓病人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黃瑋.國內外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建議.《護理管理雜志》,2008年3月第8卷第3期30
【關鍵詞】高血壓; 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8-0414-01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癥候群,其發病率高,且可引起嚴重心、腦、腎等并發癥,危害較大[1]。
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的基礎和前提。如何做好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發癥,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現今社會愈來愈受到重視。本文通過住院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F將具體做法和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取2008年3月~2010年5月連續參加健康檢查查體中符合高血壓病診斷的122例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年齡最小29歲,最大81歲,平均為53.7歲。血壓升高或下降5mmHg為變化,5mmHg以內為穩定。
2 方法
2.1 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對兩組高血壓患者,了解年齡、體重、生命體征、文化程度、職業、自理能力、生活習慣、家庭、社會狀況、性格等項目。
2.2 對觀察組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其教育內容是讓患者了解血壓正常值范圍、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誘發因素、保持情緒穩定的方法、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自我保健知識、目前高血壓防治誤區、堅持用藥的意義及用藥注意事項等,對現存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疏導。
2.3 收集資料、病情估計:對確立高血壓病診斷者發放問卷,包括生活、飲食、運動、用藥等情況,當場收回問卷。
2.4 建立綜合病案:歸納影響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
2.5 制定計劃:根據高血壓病人分類制定教育計劃。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低糖飲食,適度運動,避免勞累;心理調護,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適度飲酒;按時按量服藥及注意事項,定時測量血壓;早發現并發癥的相關征兆。
2.6 教育內容
2.6.1 休息和運動:做到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三個半分種”:夜里醒過來,先躺半分鐘,不要馬上起來;坐起來半分鐘;兩腿下垂半分鐘。還要做到“三個半小時”:早晨活動半小時;中午午睡半小時;晚上散步半小時。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和用腦過度,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及體育鍛煉,做漸進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避免舉重物和做等長運動。
2.6.2 合理膳食,調整飲食結構
2.6.2.1 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為3~5g,應避免食用罐頭、盒裝和一些冷凍食品以及腌制、熏烤的魚、肉產品。因長期進食過咸、含鈉量高的食品易造成體內水鈉潴留,動脈壁水鈉增多,周圍血管阻力增高,血壓上升。含鈉量多的食物有味精、飲料、調料、腌菜、醬油。
2.6.2.2 低脂飲食:少吃動物脂肪、動物油、蛋黃、豬肉、牛肉,以免造成血脂、血膽固醇增高而沉積于血管壁導致血管硬化。同時注意忌煙、酒、濃茶、咖啡,多食水果、蔬菜、雜糧等粗纖維食品,保持大便通暢。
2.6.2.3 減肥和低熱量飲食:肥胖者應節制食量,逐漸減輕體重,建議體重指數應控制在24以下。為減少進食量,宜在用餐時坐下來慢慢咀嚼;在看電視或閱讀等空閑時不吃零食;每頓飯吃六、七分飽為宜,進餐時先吃蔬菜或喝湯;少喝或不喝含糖的飲料及其它熱量較高的食物[2]。
2.7 保持樂觀情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憤怒使舒張壓升高,恐懼、焦慮使收縮壓升高,情緒壓抑、心理矛盾、環境吵鬧、長期過度緊張、腦力勞動、不良精神刺激等都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失去對皮層下血管舒縮中樞的正常調節,形成以血管收縮神經沖動占優勢的興奮性,引起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因此,患者應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不良事件,要心胸開闊,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每天堅持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保持身心輕松,愉悅[3]。
3 結果
開展健康教育后,在高血壓病的治療過程中推行健康教育效果明顯,有效率明顯提高。在病區形成了自我保健保持,促進健康的良好氛圍。開展健康教育效率為76%,未開展健康教育為46%。
4 體會
加強高血壓基礎病因、臨床癥狀知識等內容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能糾正高血壓病人不良生活行為,消除高血危害因素。
通過健康教育,既讓患者明白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和高血壓病是終身慢性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需要終身治療。又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并發癥、預后等相關知識的認識,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促進高血壓的有效控制。
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拓寬醫患溝通渠道,加深了醫患之間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有利于高血壓的控制。
通過上述分析,高血壓病人血壓變化與健康教育有密切關系,是控制病情惡化、預防高血壓病發生,保證高血壓病人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黃瑋.國內外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建議.《護理管理雜志》,2008年3月第8卷第3期30
【關鍵詞】高血壓; 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癥候群,其發病率高,且可引起嚴重心、腦、腎等并發癥,危害較大[1]。
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的基礎和前提。如何做好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發癥,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現今社會愈來愈受到重視。本文通過住院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做法和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取2008年3月~2010年5月連續參加健康檢查查體中符合高血壓病診斷的122例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年齡最小29歲,最大81歲,平均為53.7歲。血壓升高或下降5mmHg為變化,5mmHg以內為穩定。
2方法
2.1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對兩組高血壓患者,了解年齡、體重、生命體征、文化程度、職業、自理能力、生活習慣、家庭、社會狀況、性格等項目。
2.2對觀察組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其教育內容是讓患者了解血壓正常值范圍、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誘發因素、保持情緒穩定的方法、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自我保健知識、目前高血壓防治誤區、堅持用藥的意義及用藥注意事項等,對現存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疏導。
2.3收集資料、病情估計:對確立高血壓病診斷者發放問卷,包括生活、飲食、運動、用藥等情況,當場收回問卷。
2.4建立綜合病案:歸納影響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
2.5制定計劃:根據高血壓病人分類制定教育計劃。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低糖飲食,適度運動,避免勞累;心理調護,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適度飲酒;按時按量服藥及注意事項,定時測量血壓;早發現并發癥的相關征兆。
2.6教育內容
2.6.1休息和運動:做到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三個半分種”:夜里醒過來,先躺半分鐘,不要馬上起來;坐起來半分鐘;兩腿下垂半分鐘。還要做到“三個半小時”:早晨活動半小時;中午午睡半小時;晚上散步半小時。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和用腦過度,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及體育鍛煉,做漸進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避免舉重物和做等長運動。
2.6.2合理膳食,調整飲食結構
2.6.2.1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為3~5g,應避免食用罐頭、盒裝和一些冷凍食品以及腌制、熏烤的魚、肉產品。因長期進食過咸、含鈉量高的食品易造成體內水鈉潴留,動脈壁水鈉增多,周圍血管阻力增高,血壓上升。含鈉量多的食物有味精、飲料、調料、腌菜、醬油。
2.6.2.2低脂飲食:少吃動物脂肪、動物油、蛋黃、豬肉、牛肉,以免造成血脂、血膽固醇增高而沉積于血管壁導致血管硬化。同時注意忌煙、酒、濃茶、咖啡,多食水果、蔬菜、雜糧等粗纖維食品,保持大便通暢。
2.6.2.3減肥和低熱量飲食:肥胖者應節制食量,逐漸減輕體重,建議體重指數應控制在24以下。為減少進食量,宜在用餐時坐下來慢慢咀嚼;在看電視或閱讀等空閑時不吃零食;每頓飯吃六、七分飽為宜,進餐時先吃蔬菜或喝湯;少喝或不喝含糖的飲料及其它熱量較高的食物[2]。
2.7保持樂觀情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憤怒使舒張壓升高,恐懼、焦慮使收縮壓升高,情緒壓抑、心理矛盾、環境吵鬧、長期過度緊張、腦力勞動、不良精神刺激等都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失去對皮層下血管舒縮中樞的正常調節,形成以血管收縮神經沖動占優勢的興奮性,引起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因此,患者應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不良事件,要心胸開闊,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每天堅持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保持身心輕松,愉悅[3]。
3結果
開展健康教育后,在高血壓病的治療過程中推行健康教育效果明顯,有效率明顯提高。在病區形成了自我保健保持,促進健康的良好氛圍。開展健康教育效率為76%,未開展健康教育為46%。
4體會
加強高血壓基礎病因、臨床癥狀知識等內容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能糾正高血壓病人不良生活行為,消除高血危害因素。
通過健康教育,既讓患者明白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和高血壓病是終身慢性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需要終身治療。又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并發癥、預后等相關知識的認識,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促進高血壓的有效控制。
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拓寬醫患溝通渠道,加深了醫患之間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有利于高血壓的控制。
通過上述分析,高血壓病人血壓變化與健康教育有密切關系,是控制病情惡化、預防高血壓病發生,保證高血壓病人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黃瑋.國內外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建議.《護理管理雜志》,2008年3月第8卷第3期30
關鍵詞:高血壓疾病醫學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388-01
高血壓病是一種世界性的慢性疾病,發病率高、并發癥多,經常會誘發腎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腦淤血和中風等病癥,具有很高致殘率,是心血管疾病發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目前在國內,絕大多數患者對高血壓病知識的了解不多或不全面,形成極大的精神壓力,繼而導致病情加重,難以控制住血壓。而如何對高血壓病患進行醫學護理,緩解病人精神緊張,減輕高血壓病人的痛苦,降低復發機率已經成為從事護理工作人員的一大難題。
1高血壓病人的護理誤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現代醫學的不斷創新,人們逐漸意識到不良的生活方式、社會環境的刺激以及心理疾病的影響都是誘發高血壓的原因。在我國,高血壓存在“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知曉率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這種現狀往往與高血壓治療中存在的一些誤區有關。
1.1藥物依賴性強,不重視非藥物治療。許多高血壓患者對藥物存在著過強的依賴感,對非藥物療法則不夠重視。然而,高血壓病的防治的重點和關鍵,恰恰不是藥物,而應該是以非藥物療法為主,進行主動防治。所謂非藥物療法,就是平時養成良好生活方式,健康作息和飲食,克服不良習慣,戒煙限酒,適當地加強體育鍛煉等等。但是,太多高血壓患者錯誤地認為服用降壓藥物就能達到治病的作用,以致對非藥物治療不屑一顧。很多患者吃降壓藥的同時,對飲酒抽煙并不加以控制。這種做法不但影響藥效,而且加重患者身體負荷,會危害其身體健康。
1.2患者用藥不連續,傾向于強效降壓藥。許多高血壓患者用藥不連續,不能按時吃藥,導致血壓經常出現波動,吃藥時血壓平穩,不吃藥時血壓紊亂。血壓的忽高忽低會造成患者身體負荷加重,身體機能受損,影響治療的效果,導致病情的惡化。其實常年的高血壓不需要馬上將血壓降低,應該實行平穩降壓,而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降低,并不適合采用快速降壓藥,加重身心負擔。患者在服用降壓藥時,應從小劑量開始,密切觀察療效,如果患者血壓下降過快,要調整藥物劑量。在血壓穩定后可根據醫囑逐漸減少劑量,不得隨意停藥。需要強調的是,有些降壓藥物可能會產生性低血壓,患者服藥后要臥床2到3小時,起身無異常后,才可以下床活動。
2高血壓病人的正確護理方法
2.1科學指導高血壓病患者用藥。針對高血壓病患者濫用藥、不正確用藥的問題,醫護人員應該科學、正確的指導患者用藥,對病人進行宣教,采取講解、示范、發宣傳材料及個別輔導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教育內容包括:血壓正常值范圍、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高血壓的誘發因素、自我保健知識、目前高血壓病防治的誤區、堅持用藥的意義及用藥的注意事項等。
由于病人的體質不同,會對所用藥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所以應該降壓治療過程中,根據服用降壓藥物的種類,密切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注意保持血壓平穩,切忌血壓下降就馬上停藥,而血壓出現上升才服用藥物。應合理安排服藥時間,注意觀察血壓變化,并根據需要適當調整用藥。
2.2督促高血壓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為避免高血壓病患者的病情出現反復,醫護人員應加強督促高血壓患者調整作息方式,保證有合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同時督促改變傳統飲食習慣,飲食上要注意遵循低鹽、低脂、低熱量、低膽固醇的原則,患者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對于吸煙飲酒的患者,應督促其戒煙限酒,減少其循環動脈壓升高和血管壁脆性增高的危險,降低其它并發癥的發病率。應指導患者平時要多吃水果、蔬菜,要戒煙戒酒,盡量不飲用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肥胖者要制定合理的減肥計劃,嚴格限制熱量的攝入。并加強體育鍛煉,采取非藥物護理方法,勞逸結合,使病人盡量保持穩定、輕松的情緒以及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出現過度緊張和疲勞的狀態。
2.3注重高血壓病患者的心理護理。當病人情緒上受到刺激時,血壓則升高。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及時調節患者的情緒,高血壓患者一般對自己的血壓數值非常敏感,一旦發現自己的血壓升高要吃藥時,情緒易緊張,心情抑郁。病人情緒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各個環節。心理護理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治療措施,能有效控制血壓,降低高血壓患者的死亡率。精心的護理和有效的治療是減少或延遲高血壓并發癥的關鍵。應讓病人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對已出現的癥狀進行解釋,鼓勵病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在護理工作中,應細致觀察患者不同的心理,耐心、主動聽取這些病人的傾訴,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傳授減壓方法,教會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指導患者建立健全的人格與正常的情緒反應,時刻保持心態平衡。定期開展關于高血壓的專題講座,提高患者對疾病的重要性認識程度,加強對各種治療措施的依從性,使原本不重視治療的患者,也開始接受治療。并能自覺戒煙忌酒,控制體重,生活規律,心情愉快,心理平衡,從而達到控制高血壓的目的。督促患者家屬,盡量讓病人避免接觸高血壓誘發因素,減少不良刺激,保證患者有安靜舒適的休養環境,盡量維持血壓的穩定。
3結束語
盡管高血壓作為一種發病率高、并發癥多,并且具有很高致殘率的不可根治慢性疾病,但是并不意味著無藥可治。醫護人員在積極配合醫生采取治療措施及常規護理的同時,應對高壓患者的護理誤區應有清醒的認識,對其進行良好的用藥指導,幫助提高高血壓病患者的用藥率,規范其用藥,減少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劉敏紅.22例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心理護理.中國醫療前沿-2009年8期
[關鍵詞] 老年;高血壓;護理問題;對策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高血壓病人539例,其中男347例,女192例。年齡31~93歲,
1.2病人情況
飲食偏咸者295例,性情急躁者115例,服用安眠藥幫助睡眠者56例,按醫囑服藥者513例,不愿服藥者26例。
2.護理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1)對高血壓病認識不足,一部分人認為雖然測量血壓偏高,但自我沒有不適感覺,問題不大;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得了高血壓病很可能會中風,鄰居某某高血壓后現在偏癱了;(2)飲食偏咸,治療效果不理想。本組病例中離休干部大多數出生于山東、江西、淮北等地,喜歡食用腌制品;(3)性情急躁,易激動;(4)不按醫囑服藥,有的病人血壓高時服藥,血壓正常時馬上就減量服藥或停藥,還有病人用降壓枕、降壓鞋替代降壓藥;(5)憂郁焦慮,部分退休或參加醫保的病人,家庭經濟條件較差,擔心高血壓病要長期用藥,經濟上難以承受等。
3.護理對策
3.1護士根據病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對高血壓病認識程度以及心理生理反應的情況,反復詳細講解高血壓病的誘因、癥狀、治療服藥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項、高血壓病的預防保健等知識。并利用病區工休座談會,請高血壓病人談自己的接受治療中的感受體會,以產生互動效應。
3.2南丁格爾說,護理的本質應包括觀察技能,了解人以及提供信心和心理支持。多數老年人心理較年輕人脆弱,情緒易波動。患有身體疾病的老年個體常并存情緒障礙,做好心理護理十分重要。護士應了解并掌握病人的心理生理狀態情況,如病人的心理、病因、病情、治療用藥的效果及不良反應、家庭經濟條件。站在病人的角度,幫助減輕心理壓力,避免情緒激動、過度緊張。對經濟條件不寬裕、醫保病人,醫護人員把慎重選藥的情況如實告訴病人,使安心治療。對憂郁、焦慮病人,護士不但給予醫療上的關心支持,還動員兒女家屬的親情支持以及親友單位的社會支持,使病人能保持良好心態,接受治療護理。
3.3控制鹽的攝入,對治療高血壓尤為重要。一般每日食鹽的攝入量在3~6g為宜。盡量不吃或少吃腌制品,飲食清淡。有些病人用藥效果始終不理想,經過一段時間的清淡飲食后,血壓降壓正常。針對老年人飲食習慣難以改變,感覺清淡飲食沒有胃口,以及有的病人誤解“清淡”的含義,將較咸的菜加入開水沖淡后連菜帶水全部吃了的現象,護士反復講解過量攝入鹽分后,會引起體內水鈉潴留,血壓不容易降下來,還會增加血管和心臟的負擔,危害健康。此外,每餐不宜吃得過飽,特別是晚餐要吃得少一些;要少吃動物脂肪、動物內臟,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尤其是黑色蔬菜,適當增加海帶、紫菜、海產魚類等海產品。體重超重者要節食減肥,堅持適當的運動。
3.4多數老年人的睡眠潛伏期比較長,夜間睡眠時間減少,易醒,睡眠質量較差。睡眠不好會促使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再升高,要創造良好的環境,保證病人充足的睡眠。鼓勵并協助病人進行一定的室內室外活動,中午午睡1h,晚間不吃含咖啡因的飲料,適當食用牛奶。對失眠的病人,幫助其分析失眠的原因,根據情況服用安眠藥,同時要加強安全護理,必要時將便盆或尿壺放置床旁,防止跌倒。
3.5國外研究表明,醫護人員尊重、體諒、理解病人,病人信任醫護人員,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服藥依從性。本組病例顯示,病人服藥情況與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專業技術水平呈正相關。人們有十藥九分毒的觀念,不少人盡量不吃藥,服用降壓藥也不例外。有少數病人認為高血壓服藥了就要一直用下去,終生離不開藥,發藥時他(她)不愿立即服用,總是說等一會兒吃,實際上不是不吃就是減量,因此測得的血壓總是居高不降,出現只測量血壓不愿服藥的現象。護士發現后一方面闡明長期高血壓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危害,血壓忽高忽低對身體的影響,還會導致腦卒中、偏癱等。另一方面對降壓藥的作用、副作用、服藥的注意事項以及藥物種類、價格進行詳細介紹,使病人了解服藥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時降低了病人在服用降壓藥期間出現不良反應時的恐懼心理,病人不配合治療的情況明顯好轉。病人出院時,護士還耐心地指導病人及家屬、保姆如何正確測量血壓與記錄,以及經常測量血壓、堅持服降壓藥、不定期來院復診調整用藥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血壓;服藥;依從性;護理
隨著人口社會經濟發展進步、人類生活發式的改變,罹患高血壓的患者越來越多,由于該病嚴重威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可導致重要靶器官如心、腦、腎等的損傷,且病程長、不易根治、控制困難,多數需終身用藥,是全球范圍內公認的重大衛生難題[1]。高血壓患者的用藥問題除了要選擇合適的降壓藥物之外,良好的用藥依從性是保持患者血壓穩定的重要前提。用藥依從性是指病人按照處方的規定的時間、量以及規律等方面服藥的自愿合作態度[2]。筆者就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以及相關護理應用作一綜述。
1 用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
1.1 患者因素
1.1.1 認知和記憶能力衰退 高血壓患者多數為年齡較大的老年患者,40歲以上高血壓的發病率明顯升高,這可能與年齡增長所引起的生理變化以及外界因素長期作用結果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機能下降,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以及記憶力相較中青年明顯減退。目前廣泛研究認為長期患高血壓患者動脈發生硬化所導致的腦損傷可能與高血壓引起記憶功能減退有關。該類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受記憶力的影響較為顯著[3]。尤其是對于品種繁多的藥物名稱、劑量、服用劑量及時間方面,高血壓患者往往由于記憶不清或在藥物品種更換時發生漏服、誤服的現象比較常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血壓的控制。
1.1.2 知識水平有限 根據對高血壓患者文化水平以及對高血壓的認知方面調查[4],發現學歷較高的患者對于高血壓本身的認識較為充分,能主動了解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對于醫生所開處方能有較強的理解力和執行力,因此用藥的依從性相對較高。而學歷較低的高血壓患者,他們獲取疾病的途徑和手段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對于長期服藥控制血壓穩定的認識不足,在血壓一旦下降后即停止服藥,或只在血壓升高時才服用降壓藥,導致血壓波動嚴重或控制效果不佳[5]。
1.2 經濟環境因素 由于高血壓的治療需要長期用藥,目前降壓藥價格較高、檢查費用多、病人所需承擔經濟壓力大,一些經濟困難的病人承受能力有限,常擅自終止用藥,影響用藥依從性,特別是對于沒有醫療保險的病人,所需支付的醫療費用較高,或所用降壓藥物在醫保范圍之外,長期累積也費用不菲。有研究表明對于能夠享受公費醫療和醫療保險的患者用藥的依從性一般高于自費患者[6]。此外,在經濟發達的地區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明顯高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原因在于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患者自身條件限制,加上醫療環境落后,使得高血壓患者能夠獲得的有利引導不足。家庭對于一個高血壓患者的督促作用明顯,好的家庭不僅是有利的物質支撐,同時也提供強大的精神依托。通過家屬對病人的關心和協助,往往能彌補患者本身認知和記憶能力上的缺陷,達到按時、合理用藥的目的。
1.3 藥源性因素 降壓藥物本身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是造成患者依從性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7]。常用降壓藥物如噻嗪類的利尿劑會造成病人電解質的改變,也會對脂代謝和糖代謝等產生不良影響;鈣離子拮抗劑的不良反應有面目潮紅、眩暈、嘔吐、便秘等;β受體拮抗劑能加重合并支氣管哮喘病人病情,停藥后會出現反跳現象;而不良反應少見的ACE類藥物也可能因頑固性的咳嗽而停藥?;颊咭话阍诨几哐獕旱耐瑫r也合并其他病癥,聯合用藥的頻率上升,過于復雜的服藥注意事項以及對于降壓藥物不良反應的不能耐受都會使患者產生抗拒心理,擅自停藥或減少藥量,造成服藥依從性下降。此外,藥物本身的包裝若過于復雜或體積太小,對于認知能力差、手腳不靈便的患者來說也是一種障礙。
1.4 醫源性因素 醫務人員在對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藥史方面如無細致了解,對于患者私下重復用藥的現象沒有正確引導,也會造成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困難。尤其是一些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較差的醫護人員,在高血壓治療上相關知識不完善,會造成就醫的病人產生不滿或不信任的負面情緒。正確的護理干預如有效的跟蹤隨訪,針對用藥情況進行教育、指導、提醒,對于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大有裨益[1]。
2 提高用藥依從性的護理應用
確切而有效的降壓治療能夠大幅度減少高血壓患者并發癥的發生,HOT最近研究指明,對于高血壓的治療其目標血壓為138/83mmHg,但是血壓能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壓病人竟不到10%。究其原因,最為常見的原因即是對服藥依從性差。除了一些患者對于“盡量不用藥”的觀念根深蒂固外,有些病人會根據自身的病情隨意刪減所謂“無效”藥物治療。高血壓病因不明,無法做到“藥到病除”,更需終身用藥,血壓升高僅是高血壓病的臨床癥狀之一。國內一項研究表明,出院后的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相較住院時明顯下降(從95.3%降至46.2%),血壓控制的效果也出現大幅下降,且隨著出現時間延長而日益嚴重[8]。間接說明住院時護理應用發揮的作用,但是在出院后護理人員(包括醫院和社區的護理工作者)的連續管理和定期跟蹤隨訪也十分必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