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1 17:25:47
序論:在您撰寫經典教育理念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幼兒教育;國學教育;方法探索
一、幼兒國學教育的價值
(一)幼兒國學教育的社會價值
所謂國學就是“中學”,更具體而言,從狹義上講,是指長達數千年來形成的中華文化典籍,所以“國學”,就是由文字記載的中華文化典籍的總稱。[1]國學不僅包含著《論語》、《大學》等經典誦讀,還包含著中華文化、中華精神、各家學派的思想等許多方面。幼兒的國學教育就是基于國學的基礎上,對幼兒實施的啟蒙教育。第一,對幼兒實施國學教育,有助于弘揚中華文化。眾所周知,學前階段是人一生發展的啟蒙階段,在此階段對幼兒進行國學教育,可以加深幼兒對國學的認識與理解,有助于日后更好地發展國學、傳承國學。第二,實施國學教育,可以鞏固幼兒的民族認同感。有學者認為,中華民族認同就是中華民族的成員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和中華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和情感依附的穩定心理特征。[2]在對幼兒實施國學教育的過程中,讓幼兒通過欣賞不同國家的讀物,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風俗等。使其在感受不同文化交融的學習氛圍中,以本國文化為主,其他國家文化為輔,增強對民族以及國家的認同,為國家培養真正的人才,從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幼兒國學教育對幼兒的自身價值
在學前階段對幼兒實施國學啟蒙教育,有利于幼兒自身的發展。首先,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通過朗誦經典國學讀物,豐富了幼兒的詞匯量,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幼兒語言的發展;其次,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作為文化強國,至始至終都注重著道德教育、注重個人品格,在諸多經典國學著作中皆有體現,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德不孤,必有鄰”等。通過學習國學,幼兒可以探索和掌握其中深意,規范自身行為,從而提高了幼兒的道德水平。最后,豐富了幼兒的文化底蘊。國學中包含著深厚的文學精粹,幼兒在學習國學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幼兒的文學修養。
二、幼兒國學教育的基本形式―――將國學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
(一)環境熏陶
幼兒園是為幼兒提供教育和活動的場所,為幼兒提供舒適的環境,環境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同樣也是一種隱形的教育手段,對幼兒的智力、心智以及個性發展方面有著突出的作用。[3]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可以加入國學的元素。教師可以將一些古詩轉換成圖畫的形式展示在墻面上,增添了一絲文學氣息,也使幼兒隨時隨地可以感受國學氛圍。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國學帶入到生活環境中,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國學名言教給幼兒基本的行為規范,約束他們的行為,這也充分發揮了環境的教育作用。
(二)節日教育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是我們民族豐富的精神財富,它們也被陸續納入到世界文化遺產之中。中華傳統佳節許許多多,每個節日都有其獨特的由來、含義及習俗。在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到來之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欣賞有關這個節日的故事、習俗,并且動手制作有關節日的代表性食物,例如:粽子、元宵等等。讓幼兒在獲取樂趣的同時掌握知識,豐富經驗。
(三)熟讀誦背
優秀的國學經典著作,是我們的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朗讀和背誦是幼兒習得國學經典的基本途徑,幼兒通過熟讀的過程,加深對其理解,將其慢慢融入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基本問題。在熟讀誦背的過程中,教師要加以引導,可以通過講故事、播放影像等形式更好地幫助幼兒理解。當幼兒有疑問產生,或者需要尋求幫助時,教師要及時提供幫助。
(四)游戲滲透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游戲貫穿與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對幼兒的身體協調發展、智力發展等都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在幼兒園中,常見的游戲有戶外游戲、教學游戲、情景游戲等等。教師可以將國學與幼兒游戲進行融合,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滲透國學教育。例如:幼兒可以在角色扮演游戲中,通過扮演孔融及其他人物,完成《孔融讓梨》這個經典故事,使幼兒理解《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以及背后的深意,這也將國學教育更好地滲透到幼兒游戲中來。
三、幼兒國學教育方法發展的趨勢
(一)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
1.國學與音樂相結合。幼兒在幼兒階段的聽覺神經系統逐漸完善,幼兒在此階段往往會受到音樂的熏陶。心理學研究表明,0歲至三歲期間人的聽覺神經發展到60%~80%。[4]音樂自身帶有一種神奇的感染力,它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播放民間古典音樂,可以陶冶幼兒的音樂情操,提升幼兒對國學的認知。在音樂活動中,可以將國學典籍著作融入到音樂中,為其配上恰當的旋律。
2.國學與美術相結合。3-6歲的幼兒更傾向于動手操作活動,通過動手操作可以加深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與認識。在進行國學教育時,可以有效地將美術與國學相融合。
3.國學與舞蹈相結合。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配合、身體的律動對于幼兒自身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可以在舞蹈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國學教育。
(二)從獨立化走向生活化
幼兒園中的國學教育往往被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特殊的存在,它被定義為是在某一固定時間段根據教學目標進行的教育教學活動,這就把國學教育獨立起來了。國學教育并不單單指一種有關國學的教育教學活動,它更注重地是國學的精神與理念。國學教育逐漸從一種相對獨立的教學活動走向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來,逐漸走向大眾化、生活化。要將國學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增加國學元素,在日常交往中尊敬師長、友愛同伴、孝順父母,在生活中積極遵守社會行為規范,使每個幼兒都能成為一名有道德的、講禮貌的好孩子。
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幸福感和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如何在缺乏專職心理教師或現有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不足的現狀下,有效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近幾年,我校緊緊圍繞學?!拔幕洜I,一校多品,辦書香藝術名校,培育陽光少年,奠基孩子的幸福人生”的理念(簡稱“幸福奠基教育”理念)開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2年我校被評為“江門市心理健康示范學校”,為區域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了示范作用。
一、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舒心、幸福
1.硬環境建設。硬環境就是指學校的建筑布局、校容校貌建設、學校內部環境建設,這些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學生走進一所學校,能感受到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喜歡之情就油然而生,學生在喜歡的環境中讀書學習,自然快樂幸福,也能激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校的書香園、“和諧園”、修心園、杜鵑園、勵志園、“幸福源”文化廣場、經典文化長廊等,不僅是學生休閑的好去處,也是學生學習的好地方。
2.軟環境建設。軟環境是指校園文化。一方面,學校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向名人學習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讓學生學得快樂;另一方面,學校想方設法加強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建設,形成優良的傳統,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隨時隨處受到這些優秀精神文化的影響,奠基美好的人生。
3.營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我們注重家長學校對指導和幫助改善學生的家庭教育環境的作用,組織家長到學校開會、上課,向家長傳授正確的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長領悟了這些科學的方法理論,就有可能改善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改進家教方法,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與此同時,我們不僅做好校內家長學校的工作,還主動聯合居委會、社區等基層組織,定期在居委會、社區舉辦家庭教育大講堂,對家長進行家教以及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等內容的培訓。家長通過參加學習培訓,學習了科學的家教方法理論,了解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運用在日常的教育子女的實際中,改善了親子關系,使孩子更易于接受教育。因此,許多家長都認識到:培養孩子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環境。如果孩子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這就是孩子家庭幸福感的來源。
二、全員培訓,全體參與,讓每個學生從教師的關愛中獲得幸福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心理教師的事,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重大影響。
1.全員培訓。我校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理論等知識的培訓,近兩年完成了全體教師心理健康教育C證資格培訓,有四位兼職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B證資格培訓;曾邀請北師大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張旭昇等教授親臨我校對全體教師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心理健康輔導培訓;去年寒假期間,派出兩位教師參加由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知識短訓班學習。通過系列培訓,不斷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2.教師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全面,沒有私心。事實上,有些教師存在“私心”,客觀上造成了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全面,讓學生得到不公平的對待。有些教師青睞成績好的學生,對待自己任教的學科成績不夠好或不夠喜愛的學生,往往視其為不愛學習,不能包容和全面評價學生,導致學生“受委屈”,逐漸產生對更多學科的厭學、對老師的反感等心理傾向,不利于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
我校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僅注意避免這種“私心”,還對有偏科現象的學生進行交叉教育。交叉教育是指教師教育喜愛自己學科或相對學得好的學生努力學好其他學科,鼓勵學生均衡發展;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會盡可能地發掘對自己任教的學科不夠喜歡或學得不夠好的學生在其他方面的長處和學習其他學得好的學科的閃光點,不會“一棒子打死”。教師以這樣公平、全面的評價為切入點教育引導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每個教師對心理有障礙的學生都有輔導的責任。我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和實行心理干預不是只依賴心理老師,更多的是依靠全體教師結合學科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疏導,甚至是干預。學校明確規定,每一位教師都是兼職的心理健康輔導員,都有責任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當發現學生心理有障礙時,教師必須給予疏導、干預,有效避免學生不健康的心理品質進一步發展,及時將學生的心理品質引上健康的軌道。
4.潤物無聲,潛移默化,讓孩子在課堂教學主渠道的教育中獲得幸福。事實上更多地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還是各學科的每一堂課,每一位學科老師給予學生的教育、引導和干預,這就要求學校要通過教學管理工作去促使學科教師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學科教學中。對學生要和藹可親,以誘發其良好情緒;善于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及時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樂于學習;發現并表揚學生的優點,尤其是對“弱勢群體”,更應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給予贊許,鼓勵他們進取。
三、德心結合,培育幸福陽光少年
人的思想和品德就是“德”。學生的思想和品德與他們的心理健康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學生的性格能反映其品德和世界觀,擁有健康性格的學生,往往也具有優秀的品德。我校積極推行德心結合,一方面,教師們十分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和個性表現,發現不良的言行或不良的個性表現,能及時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并能對學生進行持續的跟蹤教育;另一方面,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經常會帶學生到學校的“勵志園”“五邑名人墻”“論語堂”等校園人文文化景點開展教育活動,學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時,心靈得到凈化,志向得到激發,覺悟得到提升。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他們就會有較高的覺悟,遇到各種問題時就會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力,就會理智地處理問題,從而避免了不良的心理狀況和言行的產生。學生心理健康,個性自然就陽光。
四、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在友愛、和諧的環境中倍感幸福
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良好的人際關系能讓人感受到社會交往的幸福。學生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1.建設一支關系融洽、陽光和諧的教師隊伍。學校教師中人際關系融洽,有助于學校各項事業的興旺和發展,并能在學生身上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2.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坝H其師信其道”,中國人歷來把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教育的美好境界來追求。在實踐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既是教育的關鍵,也是工作的難點。師生關系和諧則班興校興。
3.關愛每一位學生。我校校長每次在對教師進行師德培訓時必講的一句話就是:教師關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關愛他人的孩子,即每一位學生才是無私的大愛。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把每一位學生看作自己的子女,時刻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得到幸福。
4.幫助學生建立友愛、和諧的生生關系。學生之間建立友愛、和諧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到班級建設和教育的效果,我校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通過建立融洽的同事關系,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間建立和諧的生生關系做出了表率,學生之間的相處和諧了,矛盾就少了,不愉快的事情少了,生生間互敬互讓,和睦相處,人人都感受到集體的幸福。學生在團結友愛的集體中生活,自然幸福、快樂、陽光。
隨著近兩年電競產業的高速發展,國外的諸多頂級院校都接連設立了電競相關專業。拋開對于這些專業本身的討論,在學風相對自由的西方,電競專業的設置無疑證明了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電子競技的存在是利大于弊的。相比于其他專業而言,這次,我們也沒有落后太多。
雖然市場化進程一直在進行,但是目前國內高校的行政色彩還是很濃。這種特點有諸多的弊端,卻也相應地存在著諸多的好處,比如政策的影響非常大。
在今年國務院將電競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產業之一之后,多所大學都推出了相應的支持政策,比如清華大學就推出了“如果在校期間獲得S系列冠軍,則可以獲得100萬人民幣獎學金”的支持政策。這里我們不討論這些政策的實質性,但是頂尖大學對電競的支持,以及電競專業的設立,無疑會幫高校電競擺脫“不務正業”的帽子。
鑒于國內對于學術的崇拜,高校層面的政策支持可以使電競得到進一步被主流社會認知的機會,電競的理念也可以逐漸被正確地解讀,這對于主流文化接受電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主流文化的接受又是推動電競發展的直接動力。
那么作為人才的培養基地,高??梢酝ㄟ^怎樣的方式為電競行業培養怎樣的人才?
對比傳統體育的情況,電競方面的教育產出的更多是從事幕后工作的人員,因此賽事執行、內容制作、俱樂部管理、隊員的商業化運作等都需要成立專門的教育培養體系。而這種體系又可以分為上下兩層:
落地的職業教育
筆者曾經談到過,職業教育是一個行業發展成熟的標志。從理論上講,職業教育以極低的邊際成本復制行業的知識,從從業者的角度,實現行業的規?;?/p>
電競作為一個高度復合的行業,職業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在電競本身或游戲本身。就像電競老兵BBC張宏圣說的:“我們需要懂游戲的人,需要懂轉播技術的人,需要懂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人,需要懂后期包裝的人,需要懂市場的人?!?/p>
這些人才及其培養機制在目前的職業教育體系中都存在,但是我們需要的是針對電競領域的相關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僅要掌握本專業過硬的硬知識,也要通過不斷地磨煉加深對電競的理解,掌握相關的軟實力。一個簡單的例子是,懂轉播技術的人很多,但是轉播電競賽事和轉播春晚必然需要不同的轉播思路。
當職業教育推出了相關的針對性培養后,便可以和社會上與電競行業相關的公司進行合作,這也一直是職業教育的一個特點。同時,上文提到的軟實力,也大都是在這個過程塑造。通過不斷地實習,了解用戶的需求,以及電競內容的特質,這種專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是促進電競行業發展的根本手段。職業教育會成為那些有志于從事電競行業相關工作的人的職業通道。這個通道比前面提到的電競社團更加垂直,更加便捷。
高瞻遠矚的高校教育
經濟理論中,人才、技術、資本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根本驅動力,而人才又直接與教育相關。因此,教育對于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顯得至關重要,特別是類似于電子競技這種非線性行業。
諸如設計、音樂這類行業被稱為非線性行業。這類行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直接與消費者打交道,從業者本身就是生產者,行業本身在短期呈現出很大的隨機性,在長期卻呈現出極強的必然性。這類行業從業者的共有特點是,其專業性不會隨著理論、時間和經驗的增加線性增長,反而更傾向于冪律上升,即經過了長時間的積累后,專業性在某一時刻會大幅度提升,從而大幅提升行業產出的質量。以賽事為核心的電競行業很明顯屬于這個類別。
在這些行業中,由于理論并不會諸如工科專業一樣可以產生實時的效果導致理論的學習往往被忽視,從業者更多地依賴于經驗、直覺,又被稱為軟實力的一種。可是無論對比同類型的影視行業,還是投資行業,我們發現,理論上的指導雖然不會產生短期收益,卻會產生長期的巨大收益。
因此,高校中理論層面的有關電子競技的教育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被需要的。而且這種教育可以在未來的5到10年內發揮作用,解決當前行業的一些根本性難題。比如電競出現的必然性,從理論上可以很容易得出:形式可能不是唯一的,但是出現是一定的結論。這是由技術以及消費者偏好決定的。隨著技術的發展,游戲作為人類的本能一定會被移植到更多的載體上,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電子游戲的世界中,則會引發游戲行業的爆炸式發展。電子競技與游戲周邊產業作為從游戲行業分離出來的衍生行業的出現就是必然的。
理論對于商業上同樣存在著巨大的指導作用。比如電子競技究竟應該如何定義?只有給電子競技下一個滿足充要性的定義,才會區分哪些游戲有成為電競項目的潛質,哪些游戲廠商值得投資。
對于賽事同樣,雖然現階段電競賽事是對標傳統體育賽事,但是隨著電競賽事的發展,其獨有的特性越發的明顯。前段時間,雜志記者采訪了幾位在傳統體育賽事行業中浸多年的從業者。他們一致認為,當前賽事的價值來自于賽事能夠多大程度上吸引到更多的用戶。所以,賽事能夠登上怎樣的平臺,就意味著賽事有多大的影響力,也即意味著賽事的價值有多大。
對于這個觀點本身,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筆者認為,任何標的資產的估值都取決于資產在未來創造的現金流。從這個角度分析,即便一個賽事可以吸引到大部分盲從的觀眾,但是究竟能驅動多少觀眾為賽事消費,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一個極端的假設是,對于星際爭霸這款相對古老的游戲,就算星際爭霸在政府的支持下大辦賽事,并且賽事登陸所有的主流媒體平臺,難道這款游戲就會起死回生,成為全國最火的電競項目么?答案當然是否。
電競行業的發展也是同樣,如果沒有理論上的指導,那么短期內政策的利好只會帶來資本地瘋狂涌入,繼而產生一個又一個精彩的資本故事。在這些故事背后卻是賽事的執行水平仍然停滯不前、賽事周邊的內容仍顯同質、賽事的變現模式仍然縹緲無望。而這種情況的改變從根本上依賴于從業者不斷地“正確探索”,即在理論指導下的有效性試錯。如果這一過程沒有有效地進行,那么帶來的必然是電競產業的曇花一現。
舉個例子,在剛剛過去的股災中,所有的投資者因為一個個利好政策而瘋狂地押注股市上漲,雖然股市短期是一個投票機,但是長期來看股市卻是一個稱重機。而市場到底“有多重”又明顯取決于經濟發展的情況。當股市短期的漲幅過分透支了經濟的長期發展后,隨之而來的自然是股市的崩潰和參與者的傾家蕩產。
即便承認當前的電競賽事正在沿著BaaS的模式前行,但是由Service轉換為Business的過程不單單是靠時間能夠完成的。對用戶行為的分析與引導,對賽事具體變現機制的設計,這些都需要強大的理論作為支撐,否則只會是一次次徒勞地試錯。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Google聘請了范里安等頂級經濟學家為其設計廣告拍賣機制。在這一機制的加成下,Google的廣告收入大幅增長。Google借助搜索引擎和定向推送改變了傳統的廣告投放模式,可是在模式變現的過程中,真正使其發揮威力的則是經濟學家的機制設計理論。
所以,電競行業作為一個交叉行業,其本身就需要較多的理論來支撐論證其發展。在發展的早期,經驗可以幫助從業者打敗那些“不懂的新進入者”,而資本則可以幫助企業完成野蠻的初期成長。但是一旦涉及到行業發展的未來,就必須從理論上論證發展的方向。大學中的教育恰好可以完成這一點。
筆者認為,大學中的電子競技理論性教育應該著眼于一下幾個方面:首先應該吸收傳統體育理論方面的教育,其次是互聯網時代下的社會科學教育,當然,賽事相關理論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針對不同的專業方向,可以添加諸如金融等方面的教育。
除去電子競技專業本專業的教育外,其余專業也應積極添加與電子競技有關的內容。比如,數據分析專業可以提供數據分析師,食品專業可以提供營養師等等。任何一個行業內的從業者從來都不只是單單來自于一個專業或幾個專業。跨專業的背景可以更好地幫助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對新興行業。
成功往往來源于一個簡單的想法與不懈努力的實踐。1965年,普通的辦公室,再簡單不過的商業理念――把瑞典高中生帶去英國學習,英孚教育集團的誕生顯得有點隨意,有點簡陋,那時候估計它的創始人,一位名叫Bertil Hult的瑞典年輕人,也沒有料想到,44年后的今天,這個簡單的念頭成就了當今全球最大的私人英語教育機構――EF英孚教育集團。
走進英孚,前臺以一副色彩斑斕的海報為背景,海報上展示的是英孚遍布全球的足跡。初見英孚教育集團南區總監莊迅女士時,她一身簡潔舒適的打扮,頭發干凈利落地扎在后面,略施淡妝,臉上始終帶著微笑,友善是她給我的第一感覺。
她帶著小記參觀了教室,顏色各異的小矮凳子,五顏六色的墻壁,以及各種可愛的小道具把這個30來方的小空間布置得如同兒童樂園,透過門上的小窗,小記看到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電腦室里,光聽聲音,還以為小孩在沉迷游戲,湊近去看,才發現,小朋友確實在打游戲,但那是英孚研發的學習英語的游戲軟件。輕松快樂,這是英孚的教育環境給我的第一感受。
1993年,英孚進入中國市場,它的每一步都謹慎而踏實。那時候的中國,了解英語培訓機構的人不多,如何融入這個漢語如此強勢的國家,如何穩打穩扎地鞏固市場,這一路所歷經的風雨,在歲月的沉淀中,英孚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今天我們與莊總監一起走進英孚,了解英孚。
Q=Cookie World
S=英孚教育集團南區總監stella zhuang
Q:EF什么時候開始關注3-15歲小孩的教育?這個想法如何誕生的?
S:自1965年成立以來,我們就十分關注青少年兒童的英文教育,英孚教育集團的董事長與創始人Bertil Hult先生成立EF只是出于一個簡單的想法:讓瑞典的學生暑假有機會到英國學習英語,這就是EF英孚教育的起源。
自1993年進入中國以來,EF開始為中國的兒童及成人提供本土化的英語培訓,精心設計了各類專業課程,以迎合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需要,經過十五年的發展,EF英孚學校已遍布中國50多個城市,同時,EF也是世界唯一一所設立全球學術研發部門的語言培訓機構。09年春季,我們還會在全球同步推出全新的針對3-6歲兒童的Small Star幼兒英語課程,為學生提供最高效的英語學習方式,讓語言不再成為他們與世界進行溝通的障礙。
Q:與其他的非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相比,中國的幼兒英語教育存在怎樣的特點?
S:中國本土語言比較強勢,因此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面臨著3大困難:缺乏學習英語的環境-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在使用英語與人溝通的過程中缺乏自信。
在中國,人們從小學到大學總共要花上2000多個小時學習英文,但許多學生仍然是“啞巴英語”,缺乏在實際生活中說英語的自信心,傳統的英語教育還是停留在建立英語的基本知識結構,如聽說讀寫,詞匯和語法,而不太注重英語的流利,準確,自信,社交技巧與創造性等方面。
針對中國幼兒英語教育的這些存在問題,EF自己研發的先進的英語學習方法,盡量讓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全方位地接觸英語,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良好的互動,以及網上學習系統,如高效的Efekta學習系統,等都能保證學生在學校在家也能接觸英語。
Q:EF的幼兒教育在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什么困難?EF如何去克服?
S:EF對歐美學生的教學經驗較豐富,但中國的語言系統與他們很不同,因此剛進入中國市場時,EF花了3-4年的時間來研究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特性,了解了這個市場的特點后,才進行科學的布點,EF的選址主要集中在名校和大型社區的地方,以方便學生就近來學習。
剛開始,確實很多中國父母對這種私人的英語培訓機構并不熟悉,所以我們先找切入點。當時我們跟廣州市教育局合作搞辦學機構,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同時廣州市的一些知名學校也給予了我們很大程度上的配合與支持,我們以此慢慢地把市場打開,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現在很多學生都知道EF這個品牌了。
Q:如今,英語培訓機構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英孚如何去穩定并加強自己的地位呢?
S:我們在上海設有一個致力于學習體驗研究的全球產品研發部門,EF是中國目前為止唯一有自己的研發中心的教育機構,我們的教材還有教學系統都是自己研發的,我們始終堅信為學生提供最高效的學習工具和方法才是提升競爭力的根本。
我們發現,在中國這個市場容量尚在發展早期,其潛力是巨大的,因此,更好地與消費者溝通,提供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的公司將會引領這個市場發展。EF不斷通過不同的市場活動,引導家長更加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在針對英文培訓的問題上做出準確的判斷。為確保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我們的課程系統已經由數千位中國學生試用過,并且還在持續不斷的更新。為考核教學效果,我們還設有課程管理體系以對學習的學習進度進行跟蹤,讓學生時刻了解學習的進展情況,讓他們既能享受學習的快樂也能得到提高。
Q:EF認為3-7歲幼兒英語教育的關鍵應該是什么?在教學上如何去體現?
S:任何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要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注意匹配合適的教學方式。研究發現,孩子天生具有不同的學習智能類型,他們學習語言時具有一種或幾種智能模式,單一教學法只適合一種孩子,而無法調動其他智能類型的孩子的學習潛能,豐富多樣的整合教學法才能讓每個孩子愛上英語。
英孚學術研發團隊的專家們非常關注孩子與成人語言學習中不同的興趣點,比如說,越小的孩子對于接觸新語言越大膽,更加敢于嘗試,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因此,課程設計中就需要增加更多好玩的元素。課堂教育中糅合了各種教學方法,交際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故事教學法等,小年齡段的班級里,1個老師負責8-10個學生,這樣老師便有足夠的時間觀察不同學生的長處,以便對癥下藥,更好地因材施教。
針對幼兒教育的特性,EF對教員的挑選也是很嚴格的,EF有全球的老師招聘中心,進行全球性的運作。應聘的老師必須符合以下五個要求:1.來自英語為母語的國度,2.口音要中性,不強調美音或英音;3.老師要有TEFL和劍橋雙重認證;4.大學文憑;5.有一定的教學經驗;符合條件的老師還必須進行為期2周到1個月的系統培訓,EF認為愛心和耐心是一個老師最重要的品質。
Q:偶爾會有父母抱怨小孩在培訓機構的學習沒有成效,你是怎么看待這些事情?
S:很多父母將自己對待英語的學習觀念強加于孩子,如每天要掌握多少個單詞,要會認國際音標,要迅速掌握會話等等,殊不知這階段的孩子有自己學習英語的特點,單一的方法去教孩子可能導致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其實成人的這些觀念起源于70、80年代的教育體系,我認為這
種方式培養的學生很多都僅是啞巴英語,大部分人都無法做到自信地用英語與人交流。全球化的環境下,英語最重要的功能是溝通,過去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小孩重蹈覆轍,我們應理解并尊重小孩的生理特點,例如3-6歲的小孩,他對知識的輸入與輸出是不成正比的,小孩的語言系統有一個接收,積累,爆發的過程,學英語也是一樣,總有一個累積的過程,等到小孩的知識結構得到提高后,必然有一個爆發的過程,因此希望家長能建立起合理的期望值。
另外家長應明白興趣是孩子們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當一個孩子不討厭英語時,他才能夠真正想要去了解它,而不是對抗性地學習。很多家長見到孩子對英文學習打不起精神,就很著急并因此訓斥孩子。對此,我建議家長應該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例如:我的女兒由于中文說的好,因此她對中文的自信影響了她對英語的興趣,后來3歲半的時候她參加英孚的英語培訓,在課堂的趣味游戲中,發現英語可以跟游戲聯系在一起,慢慢地她就對英語有興趣了。
Q:金融危機下,家長應如何計劃與分配孩子的教育開支?
E:從父母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學習英語是長期的行為,父母要做好計劃,量力而行,恰當地估計家庭的經濟能力。小孩的英語學習不是一個短期的行為,而是一個需要不斷重復的過程,因此計劃性很重要;另外,針對小孩的特性,如何給他選擇適合的機構,現在的培訓機構很多,各有特色,如果選擇錯誤,小孩不但沒成效,也浪費金錢,因此在選擇機構時,應尊重小孩的興趣與性格特點。
Q:能談談您個人的幼兒教育理念嗎?
S:我的育兒理念也是從不斷的摸索中獲得的。剛開始我也是以成人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女兒的行為,直到后來我才了解小孩本身存在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她需要通過不斷地實踐來學習與成長。中國的教學是傳授式的,而外國則是實踐性強,我個人認為后者更能對小孩起到啟發的作用。
女兒3歲前,我任其自由地發展,3歲以后,我開始跟她講一些道理,開始注意她的行為規范和習慣,這個年齡段的小孩是能理解并接受的。我認為在6歲前,不要要求小孩學習上要達到什么程度,應更多地教她一些做人的理念,例如誠信,責任等基本的東西。6歲前教會事半功倍,小學階段讓她慢慢鞏固,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Q:能舉一個比較成功的教育例子嗎?
E:我想說小孩的教育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我的女兒上的是寄宿幼兒園,小學又提前了上學,性格很活躍,年齡又偏小,因此老師總是反應說她不太專心,不愛按規矩學習,這會影響她在學校的學習,為了幫助她糾正這不良習慣,我們全家出動,一起制定了作息表,并鄭重其事地召開了家庭會議,要求大家都要嚴格遵守,如此做法讓女兒明白事情的重要性。在作息表里,我們詳細地列出了每天的行程,如幾點起床,多長的上課時間,休息時間等,一天下來,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女兒一天的表現,對不妥的地方做修改,一個暑假的訓練過后,女兒在這些方面做得不錯了。小孩的教育需要耐心與恒心,并且一些觀念與習慣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形成,因此在小孩成長的關鍵期,父母要多用心。
教學主題
第1課 新環境,新起點
執教
教學目標
1.明確從小學升入中學,是人生歷程的一個重要變化。
2.了解新環境,認識新同學,感受新生活,掌握適應新環境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3.感受并理解人的成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教學準備
課前需要了解學生在進入中學生活后的心理感受和需要
活
動
過
程
課堂設計
修改案
一、我訴我心
(1)閱讀體驗。讓學生閱讀材料,了解主人公的經歷。
(2)分享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分享:進入中學后,主人公對自己的認識是怎樣的?你怎樣看主人公的變化?你在進入中學生活后有哪些感受?有什么困惑?
(3)總結歸納。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進入新的環境,我們會面臨很多方面的變化,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感受,這些都是正常的。
設計意圖: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體會到面對新的環境產生各種感受是正常的。
二、心海導航
(1)閱讀思考。讓學生閱讀材料,總結歸納適應中學生活的方法。
(2)分享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你采取過哪些方法讓自己盡快適應新環境?
(3)總結歸納。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對每位同學來說,我們都會經歷一段調整自己原有認識和行為的過程。
經歷這個過程,我們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有些你已經嘗試過,有些可能還不完全了解。后面我們進一步通過活動來幫助大家度過中學適應階段。
設計意圖:學生能夠明確盡快適應中學生生活的方法。
三、活動在線
活動1 找不同
(1)引導學生思考:進人中學生活,我們都面臨一個新的環境。你感受到中學生活和小學生活有哪些不同?請寫在表格中。
(2)分享交流。分小組進行交流:我們認識到中學和小學有哪些共同之處?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調節自己的心態和行為,適應中學生活,你有哪些建議?
(3)總結歸納。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從小學
進人中學,是人生歷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面對改變,調整
心態、積極行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
設計意圖:認識中學生活和小學生活的不同,分享適應新環境的方法。
活動2 我們的校園
(1)指導學生閱讀材料和活動要求。
(2)畫出校園平面圖,并和同學可以讓學生分享交流。教師邀請學生展示并介紹校園,分享平面圖中最喜歡的部分,以及對自己三年初中生活的期望。
(3)總結歸納。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進人中學,我
們在新的校園里共同學習、共同生活,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讓我們盡快融入新環境,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熟悉并了解校園環境,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校園生活。
活動在線3 請你記住“我”
(1)教師說明活動目的和活動步驟,引導學生進行活動。
(2)分享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分享:你在這個過程中的感受是
如果發現什么?記住了多少同學的姓名?你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讓自己更多地認識新同學?
(3)教師總結:記住新同學的姓名,意味著一段新友誼的開始。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多結交些新的朋友吧。
設計意圖:明白記住同伴姓名的重要性,通過活動盡可能多地記住同學姓名拉近彼此的距離。
四、小貼士
(1)指導學生閱讀并思考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方法。
(2)教師總結:通過學習,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方法,現在更重要的,就是把這些方法落實在行動上。
設計意圖:掌握一些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方法。
感悟
收獲
課后延展
鼓勵課后多認識新朋友,盡快想辦法記住更多人的名字,一遍認識更多的新朋友。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新環境,新起點
[關鍵詞]行為導向 英語函電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5-0135-02
為了滿足對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我國各大高校的商務英語教學都將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自己的目標。這就要求傳統的經貿英語函電教學必須大力提高實踐教學的力度,轉變學生拘泥于課堂及書本的學習模式,逐步形成“課堂教學+實訓輔助”的教學體系,以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的應用型外貿人才。本文將以長春工程學院為例,探討將職業教育的基本理念――行為導向教學法應用到大學本科的英語函電實訓環節之中,構建更適合應用型本科大學的英語函電實訓教學模式,以不斷加強實訓教學環節對于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
一、行為導向教學理念
行為導向教學法起源于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是職業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德國職教專家特拉姆對“行為導向”作了明確界定:“……是一種指導思想,培養學習者具備自我判斷能力,懂行和負責的行為。它可視為主體得以持續發展的過程,也就是說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得以展現?!毙袨閷蚪虒W理念的根本點就是創造教與學和師生互動的社會交往的仿真情境,產生一種行為理論的假設,從而形成有助于師生互動,特別是學生主動參加學習的情境。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由多種教學技術、手段、方法結合而成的,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內核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主要包括:多媒體使用技術、項目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等等。行為導向教學法旨在使教師變為一名主持人、一位協調者或一位監督者,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而且使學生各種行為能力亦可以得到充分提高,使得許多商務英語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就業后可以立即勝任外貿函電的撰寫與翻譯工作。
二、大學生英語函電寫作能力現狀
傳統的英語函電課堂教學方法還是沿用基礎英語寫作的教學模式:教師先講授寫作方法,然后由學生根據課文套寫信件。學生缺乏對貿易流程的整體認識以及感性認識,因此商務信函的寫作能力無法得到強化。作為英語函電課程的任課教師,通過在長春工程學院外語學院英語專業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除了語法和用詞錯誤之外,學生在學習英語函電寫作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無法掌握特定情景中的語言功能
由于學生對國際貿易語篇社團的種種語言規范不夠了解,對于商務函電的社會功能和交際目的也不十分清楚,因此學生雖然能夠做到所使用的語言符合語法規范,卻不能達到預期的商務交流的目的,甚至起到消極影響。例如,在表達拒絕對方時,不少學生不留余地地一口回絕?!癢e can not accept your price because it is too high.”這種消極、否定的陳述會使對方往壞的方面聯想。而如果能夠考慮到特定的商務交際情景,用如下的表達“I am afraid your price is on the high side.” 就能顧及對方的面子,使得話語的回旋余地增加,表示尚有機會今后再合作。
(二)缺乏對外貿業務環節的整體認識
由于課堂上教師的授課都是按照教材規定好的順序進行,雖然也符合國際貿易的各個程序,但是缺少對整個對外貿易環節的感性認識,而且課堂教學也很難保證學生對于整個環節的連續性認識,使學生容易對英語函電這門課程產生畏懼心理,進而嚴重影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效果。
(三)課堂教學無法提供實際演練的機會
目前,國內關于外貿英語函電方面的書籍種類繁多,內容各異。但是,這些教材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多以講解為主,樣信解釋為輔,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條件進行信函寫作的實際演練。對于學生來說,所學到的寫作知識只是紙上談兵,無法融入到真實的商務情景中去,因此在寫信的時候只能機械地照搬一些樣信里的套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學生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經貿英語函電實訓環節設計
由于行為導向教學法是由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結合而成的,那么筆者在設計具體實訓環節的時候,就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及網絡資源,并將項目教學法與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擬教學法相結合,使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法將外貿業務員日常工作中所要涉及的函電翻譯與寫作過程真實演練一遍,從而獲取了課堂學習所無法帶來的感性認識。
(一)實訓項目的設計
1.尋求貿易伙伴。為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更好地掌握社會交際和協調能力,筆者一改以往為學生安排貿易伙伴的方式,而是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教室,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廣告闡述貿易傾向,在同學中尋找貿易伙伴。雖然這樣做將加大實訓過程的復雜性,但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加強了實訓的真實性。在此階段學生將自由組成3-5人的小組,形成模擬情景中的進口方與出口方,同時進行各自的角色分工,為今后的貿易磋商做準備。
2.導入情境。經貿英語函電實訓中的模擬工作情境必須針對具體要求,根據真實貿易環節進行訓練,學生的實際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筆者把以下八個主要環節作為模擬情境引入到實訓當中:
情境的導入可以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學生會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自行擬定往來信函,如果遇到自己不懂或理解不深之處,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立即發現,馬上查找,進行有目標的自主學習。
3.結合口頭談判。函電的課堂教學重點落實在如何寫,而在實訓階段,為了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融入到真實的對外貿易環節,并增強角色扮演的真實性,筆者讓學生在進行函電磋商之前先進行一輪真實的口頭貿易談判。每個小組作為貿易一方參加談判,每個組員按照各自的分工準備談判內容并親自參與到其中。在談判結束之后,再根據整個談判的過程起草函電,并通過E-MAIL發送給對方公司。這樣一來,增強了實訓情景的真實性,也提高了每個組員的參與興趣,使學生在自己的行動過程中學習并鞏固了所學到的知識。
(二)實訓效果的評估
秉承行為導向教學理念,整個函電的實訓過程要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對外貿易這個工作的流程,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體現出自主學習的方針,因此我院對于學生的實訓成績評價將采取過程性評估的方式。并主要從三個方面為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分:個人得分,小組得分,組內互評得分。
指導教師將學生個人及小組的評價得分記錄下來,并根據不同的項目目標,設計有助于提高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評價表,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檔案,包括日常學習記錄和不定期的任務記錄,最后將小組平時各種評價和記錄得分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記入總成績。指導教師尤其要對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記錄,以便提供到網絡上進行分析,使學生能盡量避免錯誤的發生。同時,指導教師要發動學生積極參與評估,提出解決辦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經過在長春工程學院外語學院英語專業所進行的三年英語函電實訓教學改革,筆者認為將行為導向教學理念應用到大學本科英語專業的函電實訓教學當中,能夠彌補學生無法親身到對外貿易公司進行貿易實踐的不足,在盡量利用學?,F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對于真實外貿活動所進行的情境模擬,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習效果顯著提高。這種函電實訓模式,既能加深學生對外貿基本流程及基礎知識的了解,又有助于學生通過函電寫作加強對外商務溝通的能力,并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Dickinson 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7.
[2]甘鴻.外經貿英語函電與談判(修訂本)[M].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6.
一、激趣導入策略
精彩的導入能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利用電子書包“立體化資源拓展教學內容”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貓》第一課時,課伊始,我播放課前學生上傳到電子書包的有趣的貓的圖片,并與學生一起呼喚貓的名字導入新課,熟悉的有趣的圖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再如,在教學《觸摸春天》(第二課時)則欣賞由學生課前上傳到電子書包的學生動情朗讀1-4段安靜創造奇跡的句子的錄音,導入新課。來自身邊小伙伴的配樂朗讀,快速地讓學生回顧第一課時的學習,同時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第二課時的學習中。
二、多元導學策略
基于電子書包多元工具的深度“對話”環境,充分凸顯了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
如,在教學《觸摸春天》一課“回歸整體,遷移升華”環節,我提出了如下研學要求――你是怎樣理解“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這句話的意思?(學習提示:聯系課文或聯系生活實際)。
引導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身殘志堅的故事上傳到電子書包“互動討論中”。同時老師也上傳大量圖文并茂地故事,利用大量的補充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理解這句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通過反復的引讀強化對中心句的理解與感悟。利用電子書包的錄音功能及交互性,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高課堂學習的效能。課后,讓學生把自己體會最深的句子以及原因錄下來,一方面很好的地落實了有感情朗讀的要求,同時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由展示的舞臺。
三、深度導練策略
在研學拓展中,借助電子書包進行拓展性閱讀及練筆遷移,讓學生的練更充分、更深入,有效地實現讀寫結合。
例如,在《觸摸春天》研學拓展環節,我引導學生借助電子書包開展如下學習活動:
1. (課內)學了課文,我深深地感動著,我想對安靜(海倫?凱勒、同學、朋友、家人等)(選其一在電子書包上寫一寫)說:____。
2. (課外)推薦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傳》《貝多芬傳》并把收集到的資料及閱讀后的感受,上傳到電子書包。并在拓展閱讀欄目中上傳了以上三本電子書。解決了學生因找不到書不能開展課外閱讀的難題。也為學生讀后的情感表達提供交流的平臺。
四、自主研學策略
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重難點,將學習內容編寫成“導學案”(即學生學習的路線圖),上傳到電子書包“學案中心”,供學生提前預習。并在電子書包“互動討論”中反饋預習情況,為教師課堂有針對性地引導提供了可能。
如教學《貓》第一課時,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如下:
1. 收集有關作者的資料,上傳到“互動討論”(字數不超300字)。
2. 讀準生字詞,上傳錄音。寫一寫難寫的字,并進行投票。
又如,在教學《觸摸春天》(第二課時),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如下:
1. 收集殘疾人奮斗的故事,并上傳到電子書包共享。
2.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1-4段中安靜創造奇跡的句子(上傳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