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7 16:11:03
序論:在您撰寫林業生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生態林業發展的目標是將自身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林業模型,一個包含眾多林產內容的工程體系。通過向生態林業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資,來保證生態的平穩性以及多樣性,這也是生態林業具備高效能和高能量運輸率的前提基礎。在發展生態林業時需要遵守以下幾點原則:第一,因地制宜,顧名思義,生態環境的保護需要遵守生物的生活規律,以便設計出最合適的安排方案。第二,完善組織原則,在眾多生態林業發展的途徑中,組織的完善是確保物種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第三,效益最大化原則,由于物種豐富、食物鏈復雜等情況,當存在較多選擇方案時,應該選取效益最大化的方案,達到較少投入、較大產出的目的。
2生態林業技術特點以及發展情況
2.1生態林業技術的主要特點。
保證生態林業具有科學結構框架的核心內容便是水土,因為水資源是生活、生產必不可缺的元素,為了防止出現土壤被侵蝕或是水文效果,應從根本上改良目前生態林業的水資源問題。在針對上游地區的環境,應主要對土壤表面徑流以及水資源涵養等問題進行處理,而針對內地環境,則應該做好防旱措施,預防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綜上所述,在流域地帶,主要通過預防水土流失、水資源涵養等形式來加強生態林業的建設,一幫采用的技術有構建山洪引導體系、建設蓄水小型灌溉設備等等。生態林業的技術特點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成多種形式和種類,從而最大程度的加快生態林業發展速度,提高技術應用效率。
2.2生態林業技術的發展情況。
自從我國成立之初,生態林業技術的發展就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并將治理生態林業作為全國性會議的重點問題,而生態林業所應用的技術也在全國各地展開討論,以此尋求最佳的應用方案。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后期,由于部分生態流域出現水土流失的現象,我國設立專門的研究小組,目的在于突破這一難關,尋找到有效的生態林業應用技術。在六十年代以后,我國已經掌握了紅豆草等優良喬灌品種的培育技術,并開展對不同生態環境的實驗研究,取得的結果頗為豐富。而如今生態林業技術逐漸成熟,已經具有相關體系對其進行歸納總結,以便實際應用。
3生態林業發展主要途徑
3.1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
何謂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在于不僅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要求,還能夠達到后代設定的標準。生態林業正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論,將發展與自身環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但突出發展的重要性,還強調了滿足基本要求的必要性。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時需要遵守以下兩點要求,第一,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實施規劃,將全國的可持續發展放在第一位。第二,充分了解生態林業的現狀,根據生態林業的特殊性制定最為適宜的方案。相信這樣的話,才能提高研發新技術的速度,增加群眾的環保理念。
3.2完善生態林業管理機制。
完善生態林業管理機制是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力度的有效途徑,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要重視資金投入以及政府扶持問題,更要注重管理機制是否起到必要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促使生態林業技術的發展逐漸步入正軌。完善生態林業管理機制可以通過加強部門之間相互管理、提高監管和檢查水平等措施來完成,從而保證生態林業工程的順利進行。
4生態林業主要應用的技術
4.1土地應用技術。
土地應用技術也叫做土地資源規劃設計應用技術,某一區域,受到天氣、地形變化的影響,導致土地表層或是土壤成分存在區別,通過選取更為適宜的生態林業種類,來充分發揮土地自身的生產能力,達到綜合治理生態林業的目的,這便是土地應用技術。這一技術的應用基礎在于首先需要了解適用面區域、實際土壤利用狀況和土地差異情況。選取出不同土地生活的物種,并將其按照科學的比例進行調配是該技術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當然該技術也受到資金、市場要求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只有多方面考慮周全,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4.2生態林業結構技術。
生態林業結構技術主要應用在具有明顯層次的種群當中,在同一區域,考慮生態林業存在的特異性,充分應用立體空間從而獲取最大利益的技術被稱之為生態林業結構技術。主要具有以下幾種形式:首先是空間結構養殖,該技術應用在同一水域養殖動物的體系當中,將動物分成二至三層垂直結構,既方便衛生的清潔,又有利于集中管理。其次,空間結構種植,理論思想與前者大體相同,差別在于該技術針對的是不同種類的植物,通過空間結構的種植,有利于調整喜光程度存有差異的植物,以便提高生態林業的構建速度。
5生態林業技術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5.1生態林業技術存在的問題。
生態林業技術目前存在如下問題:第一,林業作業者的專業技術沒有得到廣泛普及,目前大多數林業企業的工作者的技術水平還未達到建設生態林業的要求,即使掌握了大部分實際應用技術,往往也都是陳舊的知識,在現代化建設中作用不明顯,久而久之便會導致生態發展效率低下。第二,管理方面的技術存在較大漏洞,舉例而言,生態林業發展的基礎是造林,造林環節固然重要,這一點林業單位的工作較為合理,但是造林后的護林工作卻往往被忽視,最終導致實際經濟效益與預期相差甚遠。
5.2針對生態林業技術的問題采取的對策。
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提高林業企業的科技能力,科技基礎是生態林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生態林業發展技術可以通過完善創新科技系統來加以實現,依靠新技術的發展是目前的主要途徑。加強對生態林業構建的保護力度,首先各級政府應起到表率作用,加大宣傳力度,促進生態林業的發展。其次,各個企業做好防護措施,提高部門間的監管能力。
6結論
本文作者:張桂英 單位:中衛市西郊林場
建立綠色生態林業、保護森林資源對于林區全部的居民都是有利無弊的,所以,林業主管部門應該盡快出臺有關政策大力倡導廣大居民積極參與到防治森林病蟲害的工作中去??梢岳媒o予群眾物質與精神方面的獎勵,動員他們科學地進行林分衛生采伐以及各項清林工作,切實清除林間植物的一些病殘體,盡可能地對次級害蟲以及銹菌的轉主寄主進行控制,實現減輕病蟲害發生的目的;此外,與有關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密切合作,積極開展對害蟲蟲卵價值的綜合開發利用的研究工作,例如天牛類以及蠶蛾類等,動員廣大群眾收集蟲卵,特別是那些容易越冬的幼蟲,林業部門通過收購蟲卵的方式。針對那些無法被藥用的,也能夠通過收購例如花布燈蛾、舞毒蛾等容易集群越冬的,通過收購不僅提高了防治森林病蟲害的效果,還能實現建立綠色生態林業的目標,同時也增加了群眾的收入。
化學防治通常用于應急情況下,并且需要“專病專藥”,盡量選用那些毒性比較低、污染小的藥劑,少用或者盡可能不用廣譜性的化學農藥。此外,應當不時改變藥劑種類以及混合用藥的配方,以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而使得農藥失去藥效;并且需要采取科學的施藥方式,盡可能避免采用大規模的噴霧防治,由于大規模的噴霧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藥劑能夠對靶標害蟲從而起到作用,絕大部分都噴施在非靶標植物、水源、空氣以及土壤中,不但造成嚴重的浪費并且還會產生污染。所以應當采用涂莖、根施以及注射等方式,盡量減輕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建立綠色生態林業系統。
病蟲測報工作是保護森林資源以及農業生產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所以,為了隨時掌握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具體狀況、造成的危害性,應進一步完善森林病蟲害測報的預警機制以及預警系統。根據森林病蟲害監測結果劃分等級,按照問題危害大小、緊急程度、范圍等各種綜合因素進一步確定預警的等級,并且提交存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地區、病蟲害的種類、危害程度以及處理措施等。預警信息之后,監測預警中心還應當密切關注其它地區有關事件以及問題的處理經驗,隨時掌握處理情況及其實際效果,及時總結經驗。此外,也能夠根據地區進行分類,針對不同地區出現的森林病蟲害進行分類,在對森林病蟲害進行監測過程中的針對性更強,高度重視林木營造種植、栽培、育苗以及管理等環節,針對由于氣候的變化、人為因素等對森林病蟲害造成的影響,實現準確好應對措施,以保證森林資源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伴隨人們的環境意識的進一步增強,將防治森林病蟲害有機結合建立綠色生態林業的理念是當前保護并發展森林資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F代林業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更加注重森林生態環境價值。不過,要想盡快普及預防森林病蟲害有機融合生態建設的全新理念,不但需要加大宣傳力度,還應當從管理制度、創新科技、強化意識等各個方面的配合,才能真正出現那種森林資源與生態系統協調發展的全新格局。
(一)林業生態發展資金要素注入結構不平衡,財政資金需求差距較大
多年來,在生態林業的建設中,資金的投入仍然還是以來財政來源,外國資本和社會資本投資占較小的比例。另一方面,生態林業在建設過程中,難以符合金融信貸要求,面對融資困境,只能依靠建設者來積累再投資,但是單純依靠建設者自身資金的累積來促進生態林業建設發展是不現實的,要依靠社會投資發展??墒怯捎谏鷳B林業管理難和本身產業的特點,很難準確地計算投資回報率和判斷風險水平,也缺乏有效的投資收益保障,因此投資生態林業回收比較困難。而生態林業在我國的整個建設過程中,還沒有建立適應生態林業產業特點的、滿足生態林業建設的投融資機制,尚未形成完善的資金來源,它決定了在國內對生態林業建設來源的單一性即財政,不能很好的吸引社會資本流向生態林業建設,生態林業產業資本積累嚴重不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林業建設資金的缺乏,形成了生態林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也造成了影響中國生態林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嚴重瓶頸。
(二)林業保險發展滯后,林農抵御風險能力弱,導致生態林業建設無法得到充分發展
林業的生產周期長,又受天氣和病蟲害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很大,同時也有森林砍伐和其他人為的破壞,還有面臨著市場的不確定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也林業發展相適應的保險機制。在我國,對林業進行保險意識較弱發展很遲且發展速度不快;加上由于林民收入因素的制約,再加上對林業保險的認識不夠,種種原因導致保險推廣不開。此外,對于林業進行保險的險種非常少,又是一個高損耗率的險,加上在國內理賠頻繁風險加大影響了保險公司進入的積極性。在現在眾多的保險公司中,也僅僅剩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有在開展類似的業務,其他保險公司很少涉及,且這一業務目前還處于虧損狀態。
(三)林業信貸保障體系不健全,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
在農村信貸運營中利率偏高影響了其成本因素。同時由于不確定性的風險如氣候、自然環境、市場和其他因素影響,使擔保、抵押貸款困難的問題更加突出。首先是對林業進行擔保抵押困難,林農可以用來抵押的資產很少,目前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下,難以轉讓土地使用權,因此很多小農戶的貸款需求通常難以得到金融部門的支持。其次,很多農村地區沒有信用擔保機構,也沒有完善的金融服務和評估中介機構運作,它就使得金融機構難以進入這一信貸發展領域。如今已退出了林業權的抵押金融服務、林業利息貸款和其他針對林業的金融產品,但是這遠遠不能滿足農林業融資發展需要,其申請的手續也很麻煩,這樣就使得財政對林業發展的支持大打折扣。
(四)林業融資信貸服務與林業產業化發展的情況不相適應
目前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現狀嚴重阻礙了生態林業建設的發展,主要原因是農村金融服務品種單一、金融服務措施不足。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把大部分網點業務主要集中在城市、大中型企業和優勢產業,逐步退出基層市場,網點覆蓋率的下降直接導致林業相關業務減少,嚴重影響了金融業對林業的服務支持。而且國有商業銀行實施嚴格的信用評級管理系統,農民很難獲得貸款支持。單一政策性金融服務機構的如現在的農村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水平落后,整體競爭力還偏弱,導致其對生態林業的發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對加強林業金融財政扶持的構想及對策
(一)由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保護,支持生態林業建設
財政對于林業生態建設發展的補貼力度近兩年來不斷加大,2011年,中央財政全年安排林業投入1207億元,比2010年增長27.3%。2012年,中央財政逐步擴大造林補貼規模,不斷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2013年中央財政撥付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70087萬元用于林業項目建設。同時我國第一個生態文明示示范試驗區將落戶福建,財稅、金融改革和林業改革等諸多政策也將示范實驗。這一次對我省的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試驗區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大致包括由中央財政設提供的國家生態文明示范試驗專項基金、農村金融改革及森林管護體制改革、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林下經濟發展試點、森林經營示范區等。
(二)鼓勵林業建設利用外資,并制定適合的政策措施
生態林業建設,是一個回收投資過程長、且具有很多難以預測的因素存在的長期發展事業,因此要積極鼓勵引進外資建設生態林業。外資參與建設的生態林業項目要給予優惠的稅收政策,如實施稅收減免期延長,對專業林產品、林業機械和設備的進口應降低關稅和免除其他進口增值稅。其次,對外商投資林造林項目需要的土地也給予政策支持,例如從事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免征土地使用費。林業技術開發項目,可以給予土地租金優惠或者延長土地使用期,如果已經開發的土地,可以依法轉讓、租賃、抵押、繼承等等。
(三)以林業產業集團為載體,通過股份制上市募集資金
生態林業的主要功能,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生態效益,發揮森林的調節生態功能。生態林業主要是注重生態和社會價值,有時經濟效益會較差。因此我們應該建立和發展一些大中型林業企業集團,以這些大企業集團為主體吸引社會投資。據現有的林業政策,由一些大型林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地方、集體共同建設生態林業,共同開發林產品加工和貿易,開展林業科研研究,為生態林業建設提供強大的支持。
(四)充分發揮國內金融服務機構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作用,完善國內金融服務機制,激發林農創業積極性
商業金融應拓寬林業信貸擔保的范圍,提高林業企業貸款的能力。農村金融機構應積極放開林權抵押貸款、林業集團貸款業務等小額信用貸款。充分利用財政貼息政策,增加貼息貸款和對小額擔保貸款的政策補貼,對經過改良的茶林油林這些林木經濟類品種,金融機構要大力給予信貸資助。在此基礎上,積極介入資本市場,從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基金市場直接融資,通過市場實現金融資源的配置優化,把社會資本引入林業產業。在金融政策性方面,可以制定適宜的林業金融政策措施,由專業的信用擔保和融資機構,為客戶提供服務支持。并根據銀行現行金融政策,為林業債務融資擔保提供一些優惠貸款,做好服務中介,支持林業創業者吸納社會投資,幫助他們不斷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資金緊缺的問題。
(五)開發新品種林業保險,為生態林業建設提供保障支持
設置“壽險型”森林保險,例如,參保后,如果有火災等災害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由保險公司和政府財政資金一起理賠,比如70%的財政資金補償,另外的由保險公司賠償。如果保險期內參保人沒有出險,則返回80%的森林的保費,也由財政資金扶持,以保障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雙方的利益??梢韵仍囍捎萌缯咝陨直kU,也是完善風險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論文摘要:提高我國林業生態項目建設質量和建設效益,對于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國林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結合我國林業生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設理念。
1引言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發展,國家對林業的投資逐年加大,林業工程項目推進將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林業發展的主要形式,如何盡快轉變觀念、提高林業生態項目建設成效,以促進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成為當前林業生態建設的緊迫問題。因此,做好國林業生態建設理念研究,為我國林業生態建設提出一套建設理念,對于迅速地、整體地提高我國林業生態建設質量,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國林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林業生態項目建設要多目標發展
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各個系統有序協調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業項目要搞成以林業建設為載體的綜合發展項目,不僅應該關注林業建設,還要注重農村社區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方面的綜合發展及項目的可持續性,其建設目標應該具有多元化特征。項目不僅應該獲得林業專業上的預期效果,如造多少林,覆蓋率增加多少,更重要的是通過實施,推動項目地區農村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要注重培育農民自愿參與、自主管理、自我發展的觀念和能力,激勵農民通過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嚴格執行項目合同,既順利通過項目驗收,取得項目勞務報酬和營林收入,改善生活狀況,又能提高長期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和跨越。
3引入參與式發展理念
參與式發展包括參與式研究,參與式推廣培訓和參與式發展操作。參與不是簡單的參加。參與式發展要求農民及其他角色和群體能參與到項目實施的全部循環過程中去,如項目確立、可行性研究、項目設計、實施及項目監評等,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的需求得到考慮和滿足。通過參與,使得參與者獲得了在發展決策、發展計劃和發展實施中的權力份額。
參與式發展的核心是賦權,而賦權的核心則是對參與和決策發展援助活動全過程的權力再分配,簡言之,即增加社區中窮人與婦女在發展活動中的發言權和決策權。在項目中,要強調項目群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除部門合作之外,要強調農民的參與。要明確農民是林業建設的受益群體和主體,是規劃設計和實施的基本單元,也是林業建設的主要承擔者。不僅要注重農民參與造林勞動,還要包含更廣泛的農民參與的內涵,要包含“給予與獲取”的雙向過程。
要相信農民最知道森林對他們的價值,相信農民懂得造林和善于造林,相信農民能管好樹木。要徹底改變目前林業項目設計中慣用的主管部門下達任務,設計部門承包設計,自上而下、設計人員說了算、農民被動參與的設計方法。要采用自下而上的參與式方法,從項目準備、執行計劃的編制到項目施工管理,從整體到每一個過程都要有農民自下而上的參與,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意愿,注重項目建設地區人們對項目的決策和選擇,讓他們盡可能地對社區林業做出自己的努力,使他們對項目的發展具有責任感,并對項目的成功做出一定的承諾。通過對資源的利用和控制來鼓勵農民積極參與項目活動,讓他們在實施過程中分享到利益,形成一種利益引導下的自愿參與過程。要加大對項目設計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學習國際上先進的設計方法,與國際接軌。
參與式研究的核心體現在:基于對農民生活、生產體系復雜性認同的基礎上,倡導農民參與所要研究問題的發現、確認、研究和認證過程,其內容包括混農林業、新技術示范等。采用的方法包括小組討論、問題發現、確認、研究和認證過程、農民的評價、農民的記錄和觀察等等。參與式推廣與培訓的核心體現在:強調雙向的交流,以用戶為導向和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推廣和培訓。其思想基礎是推廣員并不是什么都知道,而農民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采用的方法包括問題分析、研討會、培訓分性、直觀展示、農民訪問等。參與式發展實踐的核心體現在:發展角色和群體充分參與發展過程的每一循環過程。其領域包括參與式農村評估和調查、參與式發展設計、參與式發展實施及管理、參與式監測評估等。參與式監測評估是提高農村發展項目成效的主要步驟。
4引入社區林業理念
社區林業,是指在農村社區中,以林業為對象,以農民為主體,能夠有效引導當地社區群眾參與林業的多種形式,群眾承擔一定的責任,并通過努力得到直接的利益。
要以農村社區為單元,打破傳統林業中“就林論林”的狹隘性,重視人與森林的協調關系和農戶的積極參與,并把林業納入當地整個社會發展計劃,從而尋求一種人類與森林的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社區林業的本質特征是由當地群眾真正自主和直接參與造林和管理、經營森林資源,以實現林業發展目標。與自上而下的傳統林業相區別,自主與參與是社區林業發展機制的核心和基本原則。自主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自我意識、自主決定和自主管理。在項目建設中,所有外部的信息、技術及資金方面的支持都是外部干預,其只能對社區發展起到輔助的幫的作用,而要真正實現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把所有的外部干預變成農民內援的發展動力,即農民要充分認識和接受外部干預的選擇,并把外部干預當成是自己的承諾,只有這樣,才能增加農民對其社區發展的擁有感。內源發展是社區發展的動力,是自主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如果沒有源動力,在外源發展的影響下,農民也許會把項目建設看成是所有外來人的事,看成是與己無干的事,并且這種發展也不可能具有可持續性。
參與是社區林業活動的基礎,貫穿于社區林業活動的始終,包括社區林業計劃的實地調查、規劃設計、樹種選擇、造林方式、管護、采伐、銷售、分配方案等事項的決策和對項目的評估,并享受利益的分配。社區林業發展機制特別強調林區或山區社區群眾的自主與參與,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常常被貧困所困擾,而他們又與林業密不可分,只有讓他們在林業建設自主參與過程中獲利,才能更好地實現保護與發展森林資源的整體戰略目標,維護或恢復生態平衡。
5體現農民的利益分配
生態建設的確是功在千秋的偉業,但也必須要利在當代。我們不能要求那些尚未完全擺脫貧困的農民緊衣縮食來從事生態建設。過去和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們一直提倡“誰造誰有”,有林是有了綠色,有了生態效益,但有林不等于有財富,對老百姓來說,過去和現在的現實情況恰恰是有些地方有林不僅沒有財富,而是帶來貧窮。勞模石光銀雖然有很多林,但卻負債累累。關鍵是沒有處理好農民和國家的利益關系。長期以來,在造林工程中,如果是在老百姓自己承包地上造林,具體情況是,老百姓自己花錢整地、造林,自己掏錢管護、管理,為社會產生了生態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家和社會的需要,而他們自己卻沒有得到或很少得到經濟效益,當林地能夠產生經濟效益時,還不能采伐,這樣還要負債累累地繼續看管、經營,雖然目前國家給他們每畝地補助了5元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但這點仍然不足以彌補他們的經濟付出,不能很好地調動他們在幼林期林地經營的積極性,領到這點錢后,他們將承擔著重點公益林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的全部責任。生態建設的主體應該是國家,如果國家要老百姓承擔這個責任,那么,就應該給與他們更大的優惠和補貼。
因此,必須盡快扭轉這種局面,使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商品化,使資源的擁有者可以向他人輸出生態系統服務,受益者將其所獲得的利益與擁有者分享,從而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平和公正,也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了持續利用生態資源,應該大力鼓勵當地居民以經營生態系統服務為主要手段來發展經濟,讓農民能夠從他們對生態和系統的保護和培育中獲得經濟收益,生態系統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護與培育。通過建設生態系統服務基地,形成一個新的產業——生態業。屆時,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當地居民就必須更好地保護和培育生態系統。這樣,生態和經濟效益就可以統一起來,將調動起農民極大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魏殿生,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當前的營造林工作,中國林業,2005.
范縣林業生態工程實施后,工程區年可增加活力木蓄積26.1萬m3,增加產值15660萬元,工程區的產業結構,將得到調整和優化。林草、林藥間作,帶動了農村種植業和養殖業,農民收入必定進一步增加,這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起到重要作用。
2采取的措施及經驗
2.1強化宣傳,培訓有力,讓政策深入人心為了搞好林業生態工程,進一步增強全民綠化意識和生態保護意識,范縣利用電視、報紙、宣傳車、發放資料等形式,大力宣傳林業生態工程的重要意義,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愛林、護林、育林風尚,并通過參觀典型和群眾算帳對比的方法,讓群眾親身感受到發展林業、實行林業生態工程所帶來的巨大生態及經濟和社會效益,極大地調動了全社會投資林業、發展林業的熱情,有力地提升了全縣林業生態工程工作的質量和規模。
2.2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造林質量一是大力實施“良種工程”,積極引進推廣優良品種,建立良種基地,基本實現了造林良種化。范縣每年育苗面積均在1500畝以上,年可出圃各類優質北苗木300萬株以上,基本保證了本地用苗的自給。我們共引進推廣107楊、108楊,有效地改善了范縣的林種、樹種結構。二是示范推廣了先進適用技術和建設模式,注重了樹種間的合理搭配,長短效益兼顧,喬、灌、草相結合,營造混交林,推行寬窄行。實施中做到把好“五道關”,狠抓“三到位”。五道關指:規劃關、苗木關、栽植關、澆水關、管護關。三到位指:技術培訓到位、配套設施到位、檢查指導到位。有效地保證了栽植質量,提高了工程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強了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構建和完善了縣、鄉、村三級林業技術推廣和管護網絡,可以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為林農提供服務。
2.3強力推進林權制度改革,激勵林業發展活力為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范縣積極探索新的造林機制,進一步完善林地、林木“三權”政策,穩定所有權,放活使用權和經營權,堅持誰造林,誰所用,誰投資誰受益的政策,大力推廣了承包、租賃、拍賣等營造林模式,鼓勵和引導全社會關注林業,投資林業,形成了國家、社會、個人共同興辦林業的熱情。目前全縣非公有制林占全部的95%以上,已成為振興農村經濟的一項重要支柱產業。
2.4大力培育后續產業,努力實現穩得住、不反彈范縣林地面積已達20多萬畝,如何充分利用閑置林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綜合效益,我們因勢利導,先后組織召開林下養蟬、養鵝、林下種植等項目推介會,并組織有關單位和養殖、種植大戶到河南開封、山東封丘等地考察林下經濟經營模式,扶持引導群眾大力發展林下養殖、種植等立體復合型生態經營。由于政策到位,措施得力,全縣林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目前全縣共發展雞鴨鵝1050多萬只,藥材200畝,牧草3000畝,牛羊12多萬頭(只),養貂450只,共計折合5.32萬畝,有力地輻射和帶動了周邊至全縣林下經濟的發展。林下經濟已成為范縣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亮點,這對于范縣培育后續產業,壯大林業經濟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巨大的推動作用。
3存在的主要問題
(1)樹種單一,病蟲害嚴重是范縣林業生態工程的主要問題。因多數種植是楊樹純林,給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帶來極大不利。近年來,楊樹潰瘍病、春尺蠖在范縣大面積發生,美國白蛾也已發現,森防形勢嚴峻。(2)工作經費缺乏,林業生態工程的作業設計、檢查驗收、林權證發放等工作量大,需大量經費支出,而國家又沒有配備必要的工作經費,工作經費緊張。
4今后工作目標
1加強思想領域的認知和領導水平的提高
我國各級林業部門都要加強對林業管理工作的重視,積極做到從召開大規模高規格會議,從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對林業管理工作進行細致部署和安排。同時不斷深化管理人員對林業管理工作的責任意識,本著全黨動員、全民動員和優化環境抓好宣傳,抓時機抓重點的工作原則,保證林業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能完全達標,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此外,還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對森林資源保護的宣傳,比如通過電視、互聯網、標語、簡報等渠道。來達到林業管理教育深入人心,提高社會廣泛參與性,從而實現全民綠化、全民造林的林業管理模式。
2建立健全林業管理的法律體系
根據各區域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建立全方面的,能夠促進本區域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法律體系。將林業管理上升到法律層面,促進林業管理走向法制化和規范化。同時還要進行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工作,根據新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使之符合當前林業管理工作的需要,從而更好的促進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3加強林業管理的科技化建設,不斷提高科技化管理水平
針對我國林業管理工作中缺乏較高水平的技術管理問題,相關政府部門應該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林業管理技術和經驗,來提高我國林業管理工作的科技化水平。不僅如此,我國還要樹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識,不斷加強科學技術的自主研發,結合綠色經濟的要求,在發展中不斷融入高科技,將我國林業系統的發展真正提升到我國經濟戰略發展的高度,不斷提升林業管理工作的高科技管理水平和質量,來實現我國林業發展建設的信息化、科技化發展。
二、結語
森林是區域生態系統之中具備有良好自動凈化功能的組成部分,其地位相當重要,在保護人體健康、調節生態平衡、改善環境質量、美化城市景觀等很多方面都有著其他基礎設施所不能夠替代的作用。同時森林生態系統在解決水、土壤、生物多樣性問題等方面能夠發揮出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森林生態系統保育是一項不能夠被忽視的工作。同時,作為典型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對生態建設、生態產業以及生態文化進行整合,并通過三要素的耦合來實現生態文明。因此,需要將林業建設納入到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框架之中,這樣才能夠對林業建設進行總體規劃。
2育林、造林需要遵循自然規律、因地制宜
中國各個地區地形復雜,所具有的生態系統也多種多樣,物種相當豐富。在林業建設中,首要任務應是對當前現存的天然林以及珍貴物種進行充分的保護。對于造林工作的開展,應該要效法自然,做到因地制宜。對造林所在區域的自然地形、地貌、水文、植被以及歷史背景等進行充分、綜合的考慮,尤其需要對原有的地帶性森林植被以及水體進行保護,根據當地的的地勢,對鄉土植被的地位以及作用進行充分體現,同時還需要考慮到植物組合的多樣性以及穩定性,適合栽種林木的就栽種林木,適合種草的則種草。與此同時,還需要根據功能分區、對具有不同主導功能的森林進行合理的規劃布局,例如在河湖渠等水網的沿岸需要對水岸林建設進行強化,讓其能夠發揮出更好的防洪固堤、凈化水質、改善土壤等各項功能。
3合理調整林業政策
3.1從生態保護逐步轉變為發展生態經濟型林業
森林不僅僅可以保護改善氣候與生態環境,還能夠提供休閑游憩的場所,具備重要的經濟價值。為此,可以利用森林資源來提供一定的經濟來源。首先,需要加速對森林生態休閑產業的發展。要不斷發展森林生態休閑基地,并對相應的配套設施進行完善,不斷提升服務的水平。其次,對非規劃林地造林的發展進行重視。要鼓勵農村居民在可以利用的地方種上適合當地的珍貴樹種,同時還需要對處置權進行放開,對收益權進行保護。最后,加強林下經濟發展。要鼓勵農戶積極利用林下土地資源以及森林生態系統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的符合生產經營模式。
3.2合理調整造林樹種結構
在過去,造林基本是采用單一樹種,這樣雖然能夠快速地增加森林覆蓋面積,但是對于生物多樣性以及造林保護都是不利的。為此,需要對林種、樹種結構單一的情況進行改進,合理調整造林樹種結構。
3.3對傳統經營方式進行轉變
大力發展人工林,需要積極轉變人工林經營方式,實現可持續經營。在人工林建設過程中,要對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進行保護,讓森林的復合功能能夠得以發揮,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林地整理開發必須采取科學的土地利用方式,保留山頂的林木以及原生植被,在山場中部需要預留原聲植被草帶,并根據山場坡度、坡向的具體情況,適度地營造出防護林帶、行道樹。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