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40:51
序論:在您撰寫傳統文化的分論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周杰倫,歌曲敘事意象,敘事主題,敘事語言
長期以來,流行音樂作為一種稍縱即逝的快餐式文化,難有深刻的內涵,所以它在音樂領域并不曾受到專家學者們的重視。但是,它作為當代最為普遍流行的音樂形式,為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朋友所追捧,對社會的影響力實在不容小覷。因此,當下流行樂壇以周杰倫為代表的一批歌手掀起的“中國風”對尋找、回歸中國傳統文化起到了較大的影響。
流行音樂作為回歸傳統文化的力量在兩個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一是以流行音樂作為工具,用它的創作與傳播對背離傳統文化而產生的種種不良社會現象與文化現狀提出抗議,另一是某些音樂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展現,通過傳統文化自身獨特的魅力贏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再度認同、熱愛與追隨。從敘事的觀點來分析周杰倫所演唱歌曲,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歌曲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非常注重展現中國的傳統文化。
一、敘事意象
意象作為一個生命力極強的詩學范疇,在各種藝術領域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周杰倫演唱的歌曲中跳動著多個鮮活的自然意象(、稻香、芭蕉等)和蘊含豐厚民族特色的文化意象(炊煙、閣樓等)。
以《青花瓷》為例,瓷器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符號,也是使西方認識中國的一個特殊名詞。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工藝、書法、繪畫的精髓。青花瓷以其穩定的色澤,明凈素雅的畫面成為瓷器中的珍品。歌曲中的青花、檀香、煙雨、錦鯉、漢隸、宋體等對青花瓷的描繪完全展現出了青瓷洗盡鉛華、古樸典雅的那種“自顧自美麗”。再加上古箏叮咚,牙板清揚,琵琶淙淙和周杰倫柔情而古樸的唱腔,構成了一闋佳作。
《東風破》中孤燈、圓月、燭火、酒、水東流、古道、荒煙等意象音樂論文,很容易令人想起《相見歡》或《天凈沙秋思》等詩詞,這些意象的運用不僅深化了歌曲的內涵,而且重復渲染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渡虾R痪潘娜分蟹狐S的春聯、黑白照片、雕花的門窗、斑駁的磚墻、豆瓣醬、舊皮箱等都是顯明的傳統文化意象,它們能夠使觀眾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因為大家都有過相似的經歷或有相同的文化浸潤。 二、敘事主題
對于文藝作品的主題,當前人們比較通行的一種看法是,它屬于文藝作品的深層意蘊,它常常透過形象、意境而表達出包含某種思想觀念和審美意識。從具體作品來看,周杰倫的歌曲數量龐大,主題多樣,但從眾多而多樣的歌曲中,我們可以發現他所演唱的歌曲主題大多不離傳統文化。
愛國主題是周杰倫歌曲的第一大主題。廣為傳唱的《蝸牛》于2006年被上海市教委列入《上海中學生愛國主義歌曲100首》的推薦目錄論文開題報告。《本草綱目》迫不及待地要向國外輸出中國傳統文化,他說我們民族曾經創下了古文明,因此要“抓一把中藥服下一帖驕傲”,希望“華佗再世”,醫治“崇洋媚外的病癥”,并且要把我們的中華文化傳播出去,甚至還要讓“外邦學漢字”?!峨p截棍》一歌中以武林絕技將“東亞病夫的招牌”“一腳踢開”,歌中的“仁者無敵”、“一身正氣”既是中華武術的精髓也是中國人立身與處世的根本所在?!洱埲泛狼槿f丈的宣告:全世界的表情/只剩下一種/等待英雄/我就是那條龍!這里的敘事者是一個自信、驕傲以及充滿尊嚴的中國英雄。
“百行孝為先”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稜敔斉莸牟琛分v爺爺在主人公小時候泡茶的生活情節,那就是家的味道?!锻馄拧犯嬲]當今的人們孝順長輩不但要給予物質上的贍養,還要給予精神上的關愛?!堵爧寢尩脑挕吠ㄟ^與童年時自己的對話教育現在的孩子要愛自己的媽媽,要聽媽媽的話,讓她少操心。
當下社會競爭激烈,生活與工作節奏加劇,人們充滿焦慮,再加天災人禍不斷,很多人陷在了困難的負面情緒中,針對這樣的現實,《稻香》表達了對單純、原始生活的向往,其中蟲鳴鳥叫的鄉村能夠使人想起莊子的文化,它的主題是什么?知足。而“知足常樂”也是被當下人們所遺忘了的一種可貴的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在周杰倫的歌曲中大部分常常表現出對過去世界深情的留戀,時間在他的歌曲中成了一個能指的符號,過去是充滿意義與價值理想、美好的所在地。
三、敘事語言
朱光潛先生曾說過,西詩以直率勝,中詩以委婉勝。當下流行音樂的歌詞以直截了當為風尚,淺白易懂到無味地步。而周杰倫的歌曲語言卻能以中詩的委婉勝,這在于它的敘事不但十分注重琢詞煉字,而且大量出現傳統文學中常見的比喻、擬人、引用、通感、用典等敘事手法,使作品體現出了與中國古典詩詞一脈相承的風格與神韻。“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臺》)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將“的黃”與“笑容的黃”一起呈現音樂論文,使人感到曾經溫暖甜美的笑容已逐漸淡離遠去,令人無限傷感。同時,這句又令人想起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的名句,真是更添思念哀傷之情。“只戀你化身的蝶”(《發如雪》)用的是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化蝶”的典,《發如雪》歌題本身對李白“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轉化,《《四面楚歌》歌題用是項羽的歷史典故,這些切題達意,渾然天成的用典或轉化以古喻今,使歌曲顯得古樸而文采斐然,體現出以少勝多的簡約美,還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根基。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同時,語言又表達著文化,可以說,語言能夠反應一個人特性,包含著一個人的歷史與文化背景與反映著人對世界與人生的看法與態度。
結語:周杰倫的歌曲被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們所喜愛的原因究竟何在?用精致的筆觸、流暢的敘事營造出古典詩詞般的意境,體現中國特有的文化色彩,可以說是周杰倫歌曲的制勝法寶。同時,通過周杰倫的歌曲流行,又為傳統文化在當下的傳播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考場作文通??煞譃槿齻€部分,即開頭,結尾和主體。主體部分最常見的結構有三種: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段落是具體而微的文章,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不僅可以用來謀篇,也可以用來構段。
一、并列式①
引論(提出論點)本論(證明論點 )結論(照應全文) 論據① +分析論證論據② +分析論證論據③ +分析論證 }并列
例文1:《高尚不需要理由》(05全國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
高尚不需要理由
千載胡曲,琵琶聲聲傳驛道百年足跡,演繹出生命的華彩驚人一跪,決不向忘卻的誘惑屈服
作文開頭照應題目,提出文章的中心:“高尚不需要理由”。接著以小標題的方式并列了三個論據,沒有分論點,而通過對三個故事的分析議論達到扣題點題的目的。有充足的論據,而難以分解論點時,不妨借鑒。
并列式②:
引論(提出中心論點、分論點) 本論論證分論點1:論據+分析論證 論證分論點2:論據+分析論證論證分論點3:論據+分析論證結論(照應全文)
論點并列更能顯示思辨的深度。
擬寫角度①:“是什么”
例文2:《肩膀》
肩膀:①肩膀裝載著幸福,肩膀是親情的牽掛;②肩膀承載著快樂,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載著甜蜜,肩膀是愛情的相守。
擬寫角度②:“為什么”
例文3:《人要有意氣》
人要有意氣 :
①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②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③人有意氣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
擬寫角度③:“怎么辦”
例文4:《堅持就是勝利》
堅持就是勝利:①堅持需要韌性。②堅持需要不墜之志。③堅持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獨。
用并列式②的行文結構要明確擬分論點的總的要求:1、分論點一般放在每一段的開頭。2、分論點的語言要精練,一般控制在15字。3、分論點句子的結構要一致,使中間幾段構成排比或準排比段。4、分論點的表述要盡量緊扣話題的關鍵字眼,以保證每一段都扣題。5、建議:選擇最切題、自己最有把握寫好的結構和分論點組合。
二、對照式:
基本模式引論(提出論點) 本論論點正 論據(事實、論據) 小結 論點反 論據(事實、論據) 小結結論(評析照應) }對照
例文5:《人要有涵養》
(本論部分)
①有涵養,面對批評和顏悅色,洗耳恭聽,虛心接受。②沒有涵養,面對批評面紅耳赤,惱羞成怒,一意孤行。
三、遞進式:遞進式行文就是要設問導思,縱深拓展:要鉆牛角尖。
基本模式:
是什么(概念)―對任何事情,哪怕是極細小的事情,都 采取認真鉆研的態度為什么(原因)―搞學問“鉆牛角尖”才會有所成就,搞科 技“鉆牛角尖”才有發明創造怎么辦(方法)―要有認真的態度,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會怎樣(意義、作用、結果)―發揚“鉆牛角尖”精神會多 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遞進式行文結構要注意:層進式結構中各部分順序的安排要符合邏輯。如果以“從小要樹立遠大理想”為題目來寫作文,第一部分寫:怎樣才能實現遠大理想;第二部分寫:什么是遠大的理想;第三部分寫:為什么要樹立起遠大的理想;這就會使得行文順序混亂、邏輯混亂。
例文6:《情感?認知?文化 》
用理智的泉洗滌感情的花
提出問題: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被統統吸收指出危害:“我們落后了?!闭f明解決問題的辦法:用理智審視自己的文化
以形象化的語言收束全文
掌握了之前介紹的幾種行文結構模式,寫作時既能集中闡述中心論點,防止走題現象,又能充分地調動思維,向深度與廣度推進,使文章搖曳多姿。
例文七:《語言是溝通的鑰匙》
① 假如溝通是一扇門,那么語言就是這扇門的鑰匙。
②如果溝通的門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語言的鑰匙便引領著你走向皓月當空,繁星滿天;如果溝通的門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那么語言的鑰匙便引領著你走向鳥語花香的綠洲;如果溝通的門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無邊的大海,那么語言的鑰匙便引領著你走向如宗愨般“乘長風破萬里浪”,如般“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語言在溝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閃光的鑰匙,使溝通直接到達人的心坎上。(起興,亮出觀點,闡明語言對溝通的作用,清晰地讓閱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
③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于親情的溝通。(分論點一)誠然,父母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當子女跌倒時,是痛斥“沒用的東西,怎么搞的”,還是送以一句“這次是有點失策,下回努力”,即會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當子女摘吃了早戀的禁果時,父母們是鄭重聲明:“那不行,絕對不行”,還是先說一句“你的心情爸媽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盡管溝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潔,但語言的表達卻讓溝通的效果不一樣??梢?,親情的溝通,要用好語言的鑰匙。(呼應標題)
④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于友情的溝通。(分論點二)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與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用優美的語言送走了友人,達到了友情的溝通。李白《蜀道難》一文中勸說友人歸來的語言精辟,達到了友情的溝通。從李白的“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友人便從言語中感受到友人的關懷,溝通也便到了心坎。溝通并不像白居易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它需要語言為它傳達彼此的關切。友情的溝通,需要語言的鑰匙。(再次呼應標題)
⑤恰如其分的表達,利于愛情的溝通。(分論點三)文學著作中簡?愛與男主人公羅伯特早期的認識,便因為羅伯特孤傲的語言表達而困難重重。幸好,簡?愛直接而愛憎分明的語言打破了兩人間的障礙,兩顆相愛的心才得以溝通。劉蘭芝被遣回家時對焦仲卿所說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焦仲卿“誓天不相負”的回答當中,愛情得到了溝通。愛情有時不能像柳永說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而需要溝通。愛情的溝通,需要語言的鑰匙。(最后再呼應標題)
⑥再看,觸龍說趙太后、魏征諫太宗,無不以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見稱。君臣間的溝通,同樣需要語言的鑰匙。
在傳統名著的大樹上,結出全新的非傳統的葉子,其實質是對傳統名著內容的深度解讀,有利于加強讀者對傳統名著的理解與認同?!度龂萘x》講述了眾多戰場上、人際上的“權謀之術”,蘊含了眾多關于為人處世的策略與智慧,如赤壁之戰中孔明草船借箭,教會我們要靈活處理的策略;《紅樓夢》中晴雯能在大觀園中與各人相處融洽、游刃有余,體現了現代公關學的智慧;《西游記》中唐僧可攜性格迥異的三個徒弟完成西天取經,何嘗不是體現了管理學的智慧;《儒林外史》無不閃爍著營銷學中精華。黑柳徹子曾說:“世上最美妙的事莫過于擁有發現美的眼睛?!碑斘覀儙е碌哪抗馊ラ喿x傳統名著時,自可發現傳統名著中全新的閃光點,加深我們對其的理解。
在古代名著的大樹上,結出現代教育學的“葉子”,實質上是對古代名著教育功能的延伸,有利于促進古代名著對學生現代化發展的導向作用。在《三國演義》教會我們團結協作、用頭腦處理事情的傳統教育意義上,將其延伸至策略學領域,更好地發揮了《三國演義》對于學生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紅樓夢》在為我們展現清朝封建大家族生存境況的傳統教育意義上,往公關學方向延伸,教會我們如何在現代社會處世為人;《西游記》在懲惡揚善的傳統意義上,教會我們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實現優化管理;《儒林外史》在批判、諷刺封建禮教制度的傳統教育意義上,往營銷學延伸,教會我們在現代社會中如何“營銷”自我。可見,傳統“大洹鄙銑ぁ靶亂丁笨梢雜行Т俳讀者現代化發展。
在傳統名著的“大樹”上,結出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葉”,實質是在現代社會中挖掘傳統文化優秀內涵,推動其與現代社會相適應,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在《三國演義》權謀之術基礎上,賦予其策略學的時代內涵,有利于促進人們對《三國演義》背后文化價值充分挖掘,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賦予《紅樓夢》公關學的合理內核,也有助于“紅樓”文化品牌的發展;讓《西游記》長出管理學的新葉,促進“西游”文化產業發展;《儒林外史》中賦予其營銷學內核,亦是如此。可見,傳統“大樹”長“新葉”,可以有效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梁漱溟先生曾說過:“世界文化的未來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讓傳統“大樹”結出“新葉”,正是推動文化復興的有力手段。如此,文化方可經久不衰,繼續茂盛。
【評點】
從“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的敬老,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自律,再到“忠厚傳世,勤儉持家”的厚道,一條條老規矩猶如一個慈祥卻又嚴厲的老人,諄諄教導了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
長大后的我們紛紛走下秋千,步入社會。然而我卻時時訝異于熟讀《弟子規》的我們,正在漸漸淡忘那些老規矩。“跟長輩打招呼”變成了在餐桌上都會緊盯手機、冷落老人;“忠厚傳世,勤儉持家”變成了郭美美式的銅臭漫天與紙醉金迷。老規矩甚至需要靠“貼到網上”才能被關注,以致我們很多人猶如那疏遠的獵奇的游客,走馬觀花地“欣賞”與自己無關的商品。
我不禁要問,難道被我們淡忘的,僅僅是那些“老規矩”嗎?若要問老規矩的內容,有些人一定會滔滔不絕頭頭是道,絲毫不是那種“健忘”的人。那么,與其說我們忘記了老規矩,倒不如說我們忘記了它們背后的傳統文化――忘記了對長輩的敬,忘記了對自己的謹,也忘記了對世人的真。
近日有媒體爆料,岳飛后人甚眾,他們始終遵守“不與秦氏通婚”的“規矩”。然而這個老規矩到了近些年,卻被逐漸打破了。何以哉?岳飛此規矩,其本意并不是死板地憎恨普天下秦氏之人,而是告誡后人勿與惡人為伍。而岳家后人一度如此注重表面功夫,可謂理解出現了偏差。由此可見,現代人往往忽略了老規矩背后的文化內涵,更多強調的只是表面化的教條。所以,老規矩便成為一紙空文,被我們懼怕,被我們回避,直至被遺忘,甚至“貼到網上”成為“引起關注”的噱頭。
重拾老規矩,何不先去明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并穩固它在我們心中的地位?讓我們對老人的一個電話,成為當今的“跟長輩打招呼”;讓我們的微笑與暖語,成為新時代的“笑不露齒,話不高聲”。孟子說過:“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心中有了傳統文化的“規”,有了高尚美德的“矩”,那么,我們的每一言每一行便自成最美的方圓。
我想,總有那么一天,《弟子規》可以成為“弟子魂”,那諄諄教導老規矩的老人也會笑而不語的。因為心有傳統的我們,早已自成一方規矩。
傳統在心,我們不懼規矩方圓。
【評點】
這篇議論性散文從小孩子誦讀《弟子規》寫起,通過小時候的“知”與日后“行”的巨大差異,提出了“難道被我們淡忘的,僅僅是那些‘老規矩’嗎”的詰問。主體部分逐層深入地探尋人們忘卻老規矩的原因,突出應“明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并穩固它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時事材料岳秦兩家不通婚的援引,用例典型,使文意趨于深入。文末發出呼吁,振聾發聵地指出“因為心有傳統的我們,早已自成一方規矩”“傳統在心,我們不懼規矩方圓”,可謂收束有力。
整篇文章列舉現象、剖析原因、提出建議,條分縷析,語言流暢,如風行水上。尤其是“現代人往往忽略了老規矩背后的文化內涵,更多強調的只是表面化的教條”“心中有了傳統文化的‘規’,有了高尚美德的‘矩’,那么,我們的每一言每一行便自成最美的方圓”“總有那么一天,《弟子規》可以成為‘弟子魂’”等文句,切中要害,深具內蘊,讀來引人深思。
【寫作指導】
“原因”是造成某種“結果”或引起另一事件發生的條件。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因果聯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種現象都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產生,也不可能不帶來一定的結果。因此,當你面對作文題一籌莫展,難以提出深刻的觀點時,當你面對某一問題、現象難以深入論述時,不妨嘗試著運用因果思維,或許難題就會得到解決。
“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具體應注意:
一、找準根本原因
事物間的因果關系是復雜多樣的,大致有這么幾種: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同因異果、異因同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無論哪種因果聯系,我們在分析問題時都應抓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而要找準根本原因,必須以敏銳的目光,區分內因和外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等。例如以“毀樹容易種樹難”為題作文,不少考生把題目中的“種”與“毀”理解為“成就”與“破壞”,進而聯想到“毀人才容易育人才難”,或者引申出“破壞生態環境容易保護難”“破壞事業容易建設難”,這當然是正確的,但在論說時卻因缺少具體分析而陷入了片面性。其實,“毀樹容易種樹難”并不是絕對的,如果“樹”根深葉茂或者“護樹”措施得力,“毀樹”也不見得容易;也就是說,出現“毀樹容易種樹難”的狀況,根源還是出在“樹”本身及“護樹”措施的落實上。
二、區分必然聯系與偶然聯系
必然聯系是事物發展過程不可避免的、必定如此的趨勢,是一種本質的聯系;偶然聯系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并非必定發生的、不確定的趨勢,是一種非本質的聯系。例如一個人壽命再長也難免一死,這是一種必然聯系,是人體內部新陳代謝這一根本矛盾決定的。至于某人死于什么病、什么時間,這是一種偶然聯系,是受許多因素制約的。又如圍繞“時勢造英雄”作文,應明確:時代與英雄的聯系,是必然聯系;而誰在這一時代成為英雄,則是一種偶然聯系。
三、明確因果聯系是對立統一的
根據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原因和結果的區別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轉變。也就是說,某種現象在一定條件下是原因,而在另一種條件下卻又是結果,因為事物的發展是環環相扣的,一個引起另一個,另一個再引起另外一個,其中某一個就可能既是原因也是結果。比如就“樹木?森林?氣候”這個作文題展開思考,會發現三者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氣候”通過“森林”來調節,而“森林”是由一棵棵“樹木”組成的;同時,“氣候”反過來影響“樹木”的生長,進而影響“森林”的狀況。這樣,“樹木”“森林”“氣候”間就不是單一的因果關系了。只有辯證、全面地看問題,才能準確揭示事物間的因果聯系。
【請你演練】
請針對命題作文“不要輕易改變”,從“為什么會輕易改變”和“為什么不要輕易改變”兩個角度,分別列出一組分論點。
【示例】
導讀:論述類文本的閱讀要抓住結構特點,認真讀完文章就能明白;新聞短評題著重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及語言運用的能力,文章結合實例告訴大家如何答題;關聯詞語誤用會導致句子的意思與要表達的意思大相徑庭,要好好掌握邏輯知識,不要粗心哦!
【例題】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文后問題。
關于中國新詩發展狀態的思考
郭新民
隨著經濟大潮的沖擊,大眾消費文化風起云涌,價值觀念多元共存,“文化快餐”擠占主流,整個社會文化向著世俗化方向發展,文學創作日趨邊緣化,詩歌更是備受冷落。不少詩人滑向了迎合世俗生活趣味的境地,使得詩歌的生存窘境日益凸現。一些詩歌創作急功近利,粗制濫造,詩歌具有的那種詩意的光輝,那種圣潔與崇高感基本消失殆盡。如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怎樣創作出符合時代和人民需要的詩歌作品,就成了當代詩人需要深入思考、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歷史上,詩歌從來不以封閉為主流,都是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無論哪個歷史時期,詩歌都具有著鮮明的時代性。詩歌的主題能否緊扣時代脈搏,體現濃郁的時代特色,是關系詩歌生命力的關鍵。縱觀世界詩歌發展史,無論是《詩經》、《楚辭》,還是《圣經》、《神曲》、,無論是唐詩宋詞元曲,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詩歌,都是每個時代、每個地區文明精髓的結晶,都以其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時代精神,在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智利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聶魯達曾說過:“我身為詩人的義務,不只是在散布薔薇花的清香,調和音律……也歌頌著人類與工作的聯結感?!边@種“聯結感”就是詩人對時代的把握和對社會的責任。詩歌要關注時代,貼近現實,要關注身邊的人和事,要重點反映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以及對處在時代前沿、風口浪尖上重大事件等及時準確的反映和把握。
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作為一個詩人,無論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都要關心,用真誠去感受這個世界,去發現這個世界和諧或者不和諧的音符,并行之于筆,發之以聲,呼之以情,動之以性。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寫作,風花雪月無病,只能是膚淺的、粗糙的,它無法代表一個時言。如果我們對自身所處的時代都不了解,我們還能代表誰來說話?我們的訴說又有誰來傾聽?通常來說,詩人只有把自己擁有的文化背景,與自己所處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才能夠打牢自己真正厚實的藝術根基。同時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詩人,就必須能夠用超凡的思想覺悟和洞察社會的慧眼去觀察了解現實世界,發掘內涵,發現本真,然后將自身的感受體悟藝術性地、卓越而超凡地用詩的語言表現出來。
詩歌的時代特點與時代精神是融為一體的,具有高昂格調的詩歌受到群眾的歡迎,有利于人心的和諧與凝聚;那種萎靡不振、格調低俗的詩歌往往是靈魂和精神的腐朽劑,以及文化走向沒落的催化劑。我們所鼓勵的優秀詩歌應該以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關注時代與社會進步,以優秀的作品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并努力成為中國當代先進文化的代表者和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體現者。
(選自2009年第9期《詩選刊》,有刪改)
下列對文章結構的分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一段,作者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即“文學創作日趨邊緣化,詩歌更是備受冷落”,并對當前的這種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B.第二段作者以中外名著名篇為例,如剝絲抽繭般論證了分論點“文章何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詩歌要關注時代,貼近現實。
C.文章第三段,緊緊圍繞“用真誠去感受這個世界,去發現這個世界和諧或者不和諧的音符,并行之于筆,發之以聲,呼之以情,動之以性”展開論證,分析深刻。
D.最后一段,作者再一次從正面總結了文章,進一步強調了中心論點,收束有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C
解析:論述文以議論為主,通過事實材料、引用材料和邏輯推理來解釋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闡明某個道理,證明作者一定的見解和主張,表明贊成成什么或反對批駁什么。
首先要關注題目。題目或點明中心論點,或提出論述的問題,或點出議論的范圍。從本文的標題看,“中國新詩發展狀態的思考”表明了論述的范文,并不是中心論點。
其次要抓住中心論點或者分論點。中心論點或出現在題目,或出現在文中開頭部分,或歸納于文章末尾部分。強調的是,并不一定在開頭一段或者最后一段;分論點往往位于文段開頭或結尾。本文的中心論點就不在第一段,而在文章的第二代,即“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因此,A、B兩項全都錯了。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僵化地認為論點在文章的第一段。
第三是論證,也就是結合論點或分論點對材料的分析,包括分析方法和分析過程、效果等。論證的思路一般是先提出論題、概述議論范圍,或點明中心論點、交作目的;然后運用舉例、引用、對比、比喻等方法對提出的論點進行論證和分析;最后或歸納論點、總結全文,或明確任務、提出做法。如上文第三段,就是先提出分論點,然后進行分析。
論證的結構一般有總分、并列、層進、正反四種形式。一般來說,大多議論文的整體結構屬于總-分-總結構,在分說部分,往往會采取或并列、或層進、或正反的結構模式。上文就是總-分-總結構。D項的作用是總結了全文,但表述不全面,不單是“從正面總結了文章”,還有反面總結。
【解題總結】
論述類文本的閱讀,首先要抓住論述類文本的結構特點:按邏輯思維劃分,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部分;按篇章結構劃分,常見的結構有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和總分式。如2011年高考新課標卷,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模式。文章開頭提出“在封建社會里,詩三百篇卻被尊為‘經’,統治階段拿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文章中間部分分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證;結尾從“詩也就由樂歌逐漸變為純粹的語言藝術了”和“詩三百篇在社會上的實際用途縮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漸把詩的意義和封建教化的原則聯系起來”兩個方面總結了全文。
其次要注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
1.文章中的關鍵的標志詞包括:
⑴銜接上下文的: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⑵表遞進關系的:如“更、而且”。
⑶表轉折的:如“但是、相反、與此不同”。
⑷表總結的:如“因此、總之、由此可見”。
⑸表態度的:如“我認為、我覺得、應該”。
2.文中的關鍵句:如過渡句;前后照應句;文段的首、尾句;文中反復出現的語句。
3.注意文中的標點,特別是分號。
4.注意文中表達方式的變換。
5.注意語句間的聯系,看其是否圍繞同一中心話題。
6.要密切關注各段的開頭句和結尾句。它很可能是該段的分論點,即使不是分論點,也起著引領或者總結本段的作用。如2011年高考新課標卷的“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詩三百篇是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在人民群眾的生活里,詩歌也常用于表情達意”、“在外交宴會等場合,賓主各方往往通過‘賦詩’來表達愿望和態度”等,都是各自段落的中心句。
【強化訓練】
閱讀文字,完成1-3題。
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劉仁慶
“紙壽千年,墨韻萬變”非常好地概括出了宣紙的特色。宣紙潤墨性強,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古人云:落筆宣紙,墨分五色。這里說的“墨分五色”是指墨色在紙上的豐富變化,《歷代名畫記》解釋是“濃、淡、干、濕、焦”。畫家則要求水墨在宣紙上的變化要能適應畫家的創作意圖,即濃墨處新鮮發亮;淡墨處層次分明;濕墨處淋漓盡致;干墨處剛柔相濟;焦墨處挺拔傳神。
以科學的手法加以研究則會發現,宣紙的潤墨性之所以好,首先在于其主要原料青檀皮纖維。這種纖維細胞壁的結構,與木材、稻麥草纖維的細胞壁結構不大一樣,除纖維的規整度好、柔軟適度之外,尤其是經自然干燥以后,青檀纖維細胞壁會發生收縮,出現了許多與纖維平行排列的“皺紋”;另外,“皺紋”中還積留著不少自然形成的碳酸鈣微而是造紙過程中產生的。深藏在青檀纖維內的堿性的碳酸鈣微粒,既能提高吸附墨、水的能力,又能起到中和作用,防止纖維素發生酸性降解;宣紙的潤墨性還與紙本身含有的青檀纖維量以及它的變形狀況有關。當紙面吸附墨、水以后,擴散的縱橫向之比、吸墨的深淺和濃淡分明的層次感,主要依宣紙的品種和紙的“陳化”時間來決定。故有經驗的書畫家常用的是特凈皮或凈皮宣,并且不用當年買來的新宣紙而用陳年宣紙,以利作畫時發揮潤墨性的功效。
歷代的許多書畫珍品借助于宣紙才能保存和流傳下來,所以有著宣紙“紙壽千年”的說法。這種說法有沒有根據呢?筆者所在的研究小組花了4年時間,對宣紙等7種不同的紙張進行了老化對比試驗。結果測出:新聞紙的壽命是150年左右;書寫紙的壽命是400~500年;銅版紙的壽命約為700年;宣紙的壽命高達1050年,而且這個數值還是下限。
為什么宣紙的壽命如此之長?通過電子顯微鏡、酸堿性等研究手段,揭示了其中的秘密。首先,青檀纖維與木材纖維、竹子纖維不大一樣,它的均整度高,同時纖維圓渾、細胞壁上皺紋分布均勻,皺紋內積留的碳酸鈣微粒也助于其延壽。再者,宣紙的加工工藝處理條件溫和,使紙內纖維沒有受到傷害,而且制作時較少接觸金屬的器具,故紙中所含金屬離子極少,不易引發其他化學變化。同時,紙內的碳酸鈣含量有時高達7%~10%,使宣紙呈中性至弱堿性。這樣即使在不良的外界條件下,也不會誘發出變色基團或者受空氣中酸性分子的破壞。
(選自2010年第2期《百科知識》,有刪改)
1. 下列對于“墨韻萬變”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 墨韻萬變指墨色在紙上有濃、淡、干、濕、焦五種顏色。
B. 墨韻萬變指落筆宣紙,墨色會在宣紙上呈現出豐富的變化。
C. 墨韻萬變指水墨在宣紙上得變化能適應畫家的創作意圖。
D. 墨韻萬變是指根據墨的變化形成的獨具風格的暈染技法。
2. 下列對文章結構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一段,作者就直截了當地提出中心論點,即中國宣紙的特點“紙壽千年,墨韻萬變”,并分析了什么是“墨韻萬變”。
B.第二段主要分析了宣紙的“墨潤性”為什么這么好的原因,層次清楚,一目了然。
C.文章第三段,作者論述了宣紙“紙壽千年”的原因,并和其它的紙張進行了對比,增加了文章的說服力。
D.從總體上看,文章是典型的論述文結構,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模式。
3.下列解說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紙壽千年,墨韻萬變”的說法不僅形象地概括了宣紙壽命長的特點,而且突出了墨色在宣紙上豐富變化的特點。
B.宣紙墨潤性好的主要原因是宣紙的主要原料青檀皮纖維的細胞壁的結構與木材、稻麥草纖維的細胞壁結構大不一樣。
C.宣紙的壽命最高可達1050年,所以我們不難解釋歷代的許多用宣紙創作的書畫珍品能保存下來的原因。
D.青檀皮纖維細胞壁上分布均勻的皺紋內積留有碳酸鈣微粒,加工工藝處理條件溫和是宣紙壽命長的真正原因所在。
答案:
1. B(A項,原文說“墨色在宣紙上的豐富變化”;C項,是“墨韻萬變”的作用,不是對其本質的解說;D項,“墨韻萬變是……技法”,無中生有)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簡單的議論文,能在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思路,即理清議論文的結構。議論文一般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立論文的結構一般為提出問題(文章開頭部分,引出文章要論述的問題)、分析問題(議論文的主體部分,即運用論據來證明中心論點的部分)、解決問題(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部分)三個部分(即引論、本論和結論)。駁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是:擺錯誤論點、分析錯誤論點的實質及危害、得出正確的觀點。
【技法指導】
初中現代文閱讀對議論文結構把握的考查往往以理清層次的方式出現。具體來談,我們應了解以下幾種議論文的結構形式:
1.并列式即在論證過程中,文章的層次、段落之間是平行的、并重的。論據和論據之間也往往構成并列關系。如《紀念白求恩》依次論述了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
2.對照式即論述中的層或段之間,把兩種事物作對照,或用一種事物來襯托另一種事物。如《紀念白求恩》中就用不少人工作不負責任等不良作風,反襯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3.“總-分-總”式即先列出全文的中心論點,然后對論點分析、論述,最后歸納總結全文。如《敬業和樂業》總體結構即為“總-分-總”式,開頭總起全篇提出論題,然后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性,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結尾總結全篇。
4.“總-分”式即論述的兩部分的關系是先總括,然后再分別論述。如《多一些寬容》第二段就采用了“總-分”式的結構,第一層總述,第二到五層分別談了互諒、互讓、互敬、互愛,四個分說層次由輕到重,安排十分合理。
5.“分-總”式即先分說,分別從幾個角度論證中心論點;再總說,歸納出結論。如《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第二段就是先列舉兩個事例分述,后歸納總說。
6.層層深入式即論述的層次一層比一層推進,一層比一層深入,各層的排列順序不能調換。如《懷疑與學問》在開頭提出論點后,先從消極方面進行論證,然后從積極方面加以論述。
7.起承轉合式即開頭“起”破題,引出要論述的問題;接著“承”接開頭,闡述所論述的問題;“轉”是從各個角度證明論點;最后歸納,就是“合”。如《人的高貴在于靈魂》先提出論點,然后從不同角度舉例進行論證,最后結合實際表達愿望,各部分層次之間過渡自然,轉換流暢。
總之,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及過渡詞語,以便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議論文的內容。
【閱讀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名著改編越改越俗
別做文化“啃老族”
仲 言
社會上有一批寄生于父母羽翼之下,既不去就業更不愿創業,且過著優哉游哉愜意生活的“啃老族”。在文化領域,似乎也存在與之相似的“啃老”一族。
稍加留意不難發現,文化“啃老”的現象隨處可見。比如名著改編,像《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等改過一遍又一遍,但對名著詮釋的深度和準確性卻不盡如人意;現代名著、武俠小說之類也一改再改,且越改越俗;以至于但凡有點知名度的作品都面臨被不斷改編的命運。又比如,近些年名人故里紛爭四起,從炎黃故里,到姜尚故里,再到老子、莊子故里;從曹操、華佗故里,到諸葛亮、趙云故里,再到四地爭搶曹雪芹故里;甚至還發展到五省七地爭二喬,兩國四地搶李白,歷朝歷代名人都引發過一輪又一輪的爭搶。
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故里”之爭,也是硝煙彌漫。觀音菩薩的故里就有四川遂寧、河南平頂山和新疆昌吉相爭不下;浙江的寧波、杭州、紹興,江蘇的宜興,山東濟寧和河南汝南等四省六市(縣)爭相為“梁祝”申報世界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婁煩為爭孫悟空故里決定建占地七千畝的“大圣故里風景區”。再比如,各地紛紛興建或高調準備興建所謂“唐宋古城”“中華文化標志城”之類,“造城”似乎成了中國文化的代名詞。
言必古人,藝必古典,是國人比過去更重視傳統,還是時下流行復古風?似乎全不盡然。實際上,在這“復古熱”的背后,既沒強調重溫歷史、面向未來,也不著眼于繼承傳統、開拓創新,取而代之的是盲目依賴傳統,在古人麾下討生活的可憐,厚古薄今,對當下文化的極端不自信,更有地方和行業利益驅動、政績沖動下的資源經濟博弈。無論是對歷史遺存的過度開發,還是一窩蜂式的名著改編,都是對傳統文化資源的無端戕害和嚴重浪費;盲目投資營建各種拙劣假古董的行為,也是文化的無知和謀利的躁動;而無聊炒作西門慶等負面文化,更是一種淺薄荒唐的鬧劇。在這里,歷史文化及名人完全成了某些人附庸風雅或獵取經濟利益的敲門磚。這種挾持古人、扭曲傳統的狹隘行徑,令傳統文化的傳承陷入庸俗化和功利主義的泥淖。
優秀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的歷史創造,是我們祖先聰明智慧的結晶。她代表著民族的過去,記錄著曾經的輝煌,但決不能成為子孫后代坐吃山空的資本。珍視傳統,決不意味著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坐享其成。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十三億人勵精圖治開創歷史的創舉,需要大量與之相匹配的具有鮮明時代特點和民族風格的文化創造,需要大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精品,如果不能給后世留下諸多光耀世界的遺產,那就是當代文化的失職。
那些靠稀釋或顛覆經典制造出來的二手貨,那些亦步亦趨鸚鵡學舌式的克隆品,那些毫無創意和底蘊的偽景觀,不僅不能成為文化發展的“救命稻草”,而且只能作為“文化啃老者”創造力貧乏的注腳??欣献⒍]出息!只有拿出過硬的文化實績,才能避免成為那個到處炫耀自己祖先也曾發達過的阿Q。
(選自《人民日報》2010年8月3日)
1.全文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觀點?
2.本文的結構特點如何?
第1題考查學生對議論文中心論點的把握能力。很明顯,本文的標題就是中心滄點。參考答案:現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第2題給了論據,要求找出論點。當然,就全文而言,是找分論點。分論點的位置一般都在段首或段尾,所以,此題的答案也是一目了然的。參考答案:證明“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敬畏感”這一觀點。
第3題是一道主觀題,只要在生活中稍加注意,就可答出此題。注意表述要準確,順暢。參考示例:一、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質牟利,危及消費者的健康。二、在建筑工程中偷工減料,威脅人們生命安全。三、生活中有些人亂扔垃圾,污染環境,危害健康。(舉例子2分,談危害2分,表述1分。言之有理即可。共5分)
第4題是一道探究題,解答這類題,一定要把選文和材料綜合起來考慮,從中提煉出它們的共同點。參考答案:大自然的智慧遠遠高于人類的智慧,人要對自然存有敬畏之l心。
(冬雨)
好夢何必成真 周國平
①好夢成真――這是現在流行的一句祝詞,人們以此互相慷慨地表達友善之意。每當聽見這話,我就不禁思忖:好夢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嗎?
②有兩種不同的夢。
③第一種夢,它的內容是實際的,譬如說,夢想升官發財,夢想娶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或嫁一個富甲天下的款哥,夢想得諾貝爾獎金,等等。對于這些夢,弗洛伊德的定義是適用的:夢是未實現的愿望的替代。未實現不等于不可能實現,世上的確有人升了官發了財,娶了美人或嫁了富翁,得了諾貝爾獎金。這種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實。如果不能。我們就說它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④第二種夢,它的內容與實際無關,因而不能用能否變成現實來衡量它的價值。譬如說,陶淵明夢見桃花源,魯迅夢見好的故事,但丁夢見天堂,或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夢見一片美麗的風景。這種夢不能實現也不需要實現,它的價值在其自身,做這樣的夢本身就是享受,而記載了這類夢的《桃花源記》、《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類的精神財富。
⑤所謂好夢成真往往是針對第一種夢發出的祝愿,我承認有其合理性。一則古代故事描繪了一個貧窮的樵夫,說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貴夢,奇異的是每晚的夢像連續劇一樣向前推進,最后好像是當上了皇帝。這個樵夫因此過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夢當成現實。把白天的現實當成夢,他豈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這種自欺的邏輯遭到了當時人的哄笑,我相信我們今天的人也多半會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說到第二種夢,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這種夢的范圍和含義擴大一些,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歸入其中。這樣的夢永遠不會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直接現實,在此意義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義上成真,因為它們有著與第一種夢完全不同的實現方式,不妨說,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構成了一種內在的現實,這樣的好夢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真。對真的理解應該寬泛一些。你不能說只有外在的榮華富貴是真實的,內在的智慧教養是虛假的。一個內心生活豐富的人,與一個內心生活貧乏的人,他們是在實實在在的意義上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種夢稱做物質的夢,把第二種夢稱做精神的夢。不能說做第一種夢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個人只做物質的夢,從不做精神的夢,說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個人類只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則即使夢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里而已、
(選自周國平散文集《安靜》,略有改動)
1 作者在本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答案不超過10個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論述的“第二種夢”的含義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結合全文,揣摩加點詞語,談談你對文章末句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精解
第1題考查學生對中心論點的把握能力。這是議論文最重要的一個考點。此題的答案非常明確,就是文章的標題。只是此題對答案的字數作了限制,要注意。參考答案:好夢何必成真。(3分。其他用自己的話概括,準確簡潔也可、字數超過,酌情扣分)
第2題考查學生對論據與論點或分論點之間關系的把握能力、論據是證明論點的,這一點很好理解,關鍵是要總結出桌一個論據是證明哪個論點或分論點的。此題的答案并不難看出。參考答案:為了論證第一種夢(物質的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實,否則就成為不切實際的夢想,甚至遭人哄笑。(3分。意對即可。若答“為了論證好夢成真也有不切實際的”,也給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