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40:37
序論:在您撰寫生物科學行業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對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占總實驗課程的比列有一定要求: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開設達到80%以上為實驗教學效果好,達到50%~60%為效果較好。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生物科學專業,其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設率很難達到50%,并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的限制因素。
1.實驗課程安排的盲目性開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課程,需要先考慮如何安排專業實驗課程。生物科學專業的實驗課程主要由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組成。專業基礎課包含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等,所涉及的實驗知識和技能是整個生物科學專業培養課程的基礎和核心。專業方向課是在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和擴展的針對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如基因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等。專業選修課是專業方向課的補充和擴展,如蛋白質組學、分子遺傳學、生物技術制藥等,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和接受程度自行選修相應的實驗技能,從而針對性地提高專業技能?;A性、驗證性、設計性、綜合性等類型的實驗內容在開設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各專業課程的性質。不同的專業課程對實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異。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在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時很少去區分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的課程性質,僅僅是為了滿足教育部的評估要求而盲目的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這導致學生在上專業基礎課時無法適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而上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時又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中涉及的基礎性實驗內容沒有完全掌握,從而產生專業實驗技能培訓的混亂現象。
2.實驗課時分配的不合理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覆蓋廣,對實驗技術要求高,所以需要更多的教學時數支撐。如《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僅PCR過程至少需1小時、《生物化學》的蛋白質分離純化實驗需3~4小時、《微生物學》的細菌培養需1~2天等,這在有限的學時下很難完成教學任務。通常,實驗課程的課時分配需要結合總課時量的分配情況,再安排不同專業課程的理論和實驗課時比例。理論課時和實驗課時分配本身就存在矛盾,如果再增加對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分配比例的考慮,勢必會造成這種矛盾的加劇。部分高校能夠將一部分專業基礎課的實驗內容獨立出來,如生物化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等,保證該實驗課程擁有較多的課時。而大多數高校能獨立出來的實驗課程相對較少甚至為零,實驗內容只能附屬于理論課程之下,導致實驗課程教學時數較少,教學內容不完整,這是制約高校實驗課程改革的重要的問題之一。
3.實驗教學模式的保守性和封閉性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高校生物科學專業的實驗教學基本上延續了以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技能為輔的教學模式。實驗課程教學模式更是偏重于基礎性、驗證性、演示性實驗。這些實驗內容簡單、固定,實驗內容之間很少有過渡和銜接,甚至部分課程之間的實驗內容存在大量的重復。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的開設,要求實驗教學模式多樣化、開放化和靈活化。不同的實驗場地、實驗對象、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可能會在一個實驗項目中涉及,這不同于傳統、單一、封閉的實驗教學模式。無論從時間、空間,還是內容和方法上,對高校生物科學專業的專業建設和實驗教學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4.實驗室管理模式的固定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產生了傳統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其要求實驗課程的開設應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完成教學任務,儀器設備和試劑的管理都是統一的,任課教師為了在不違反實驗室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完成實驗教學任務,只能盡可能多的開設傳統的、簡單的實驗內容,這也是基礎性和驗證性實驗內容比例較高的原因之一。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需要開放的實驗室管理制度相配套,傳統的實驗室管理體制與之存在嚴重的矛盾,這是限制高校生物科學專業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5.實驗資源的不合理分配和使用實驗設備及經費的分配是限制高校生物科學專業實驗課程改革和發展的瓶頸之一。生物科學專業對儀器設備、實驗材料和經費的依賴較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學相關實驗涉及的儀器,動輒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一臺,這對于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來說是個門檻。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大多數高校在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的時候往往需要考慮已有的實驗儀器設備、配套設施等是否滿足課程需要,而不是去考慮如何合理的設置實驗內容,這違背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設的宗旨。
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設及實施的建議
1.實驗課程的層次化和實驗內容的模塊化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的開設,需要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和任務,制定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的課程群,在實驗課程的安排上要嚴格區分不同性質的專業課程對不同類型實驗的需求,使實驗課程形成完整的技能鏈條,具有明顯的層次,即實驗內容由淺入深,實驗方法由少變多,實驗原理由簡入繁。實驗課程模塊化是解決實驗課程課時不足的有效途徑。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中實驗課程涉及的實驗技能,精煉實驗內容,做到一個基礎性實驗包含一個實驗方法和原理,形成基礎實驗模塊,并使該實驗模塊能在今后的專業方向課和選修課中被涉及。這樣在專業方向課和選修課的實驗課程中將基礎實驗模塊進行組合,從而建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內容,使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的實驗課程形成有機的整體。實驗課程層次化能夠明確不同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避免課程之間知識和技能的重復和斷裂,建立課程之間良好的過渡和銜接。實驗課程的模塊化能夠更好的細化知識和技能,避免專業課程之間實驗內容的無序和重復。
2.實驗課程課時的分配及設置根據專業課程的性質,將專業基礎課的實驗獨立出來,分配較多的課時,使專業基礎課能夠開設更多的基礎性和驗證性實驗。這些實驗通常能夠在1~2個課時完成,內容簡單,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每學期一門專業基礎課安排至少20課時的基礎性實驗,這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為將來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的實驗內容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主。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在課時安排上不局限理論與實驗課時的分配比例,實驗和理論課時可以靈活調度,將實驗內容作為理論內容的延續和補充,同時也能在實驗內容中進一步深入理論內容,實現“從做中學,邊學邊做”的教學效果。
3.開放式、信息化的實驗教學模式及管理方式開放的實驗教學模式是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設的必要保障。在開放式實驗環境中,學生以分組的方式進行實驗,可以自行安排實驗時間,從而避免實驗室學生人數過多,實驗資源緊張的情況,同時也能使教師最大限度的指導學生;學生可以選擇內容進行實驗,避免實驗資源的不合理分配,提高儀器的利用率;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自由選擇實驗方法及手段,避免實驗教學的單一性和局限性。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不僅解決實驗教學課時緊張、實驗資源的不合理分配問題,還可以調動學生實驗操作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實驗中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開放式實驗環境中,實驗室應根據不同學科將實驗室進行分類,以實驗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及價值進行分區,不同分區有專人負責管理。開放式實驗室可建立信息化管理方式,統計實驗室及儀器的使用頻率,對頻率較高的實驗室采取開放式管理,對頻率較低的實驗區域進行統籌管理。此外,考慮到生物科學專業的一些儀器設備價格昂貴,可以專人專管,并使用網絡信息系統建立預約機制,采取計劃性、集中性安排儀器的使用時間,實行半開放策略。
三、結語
關鍵詞:植物學實驗;學習興趣;調查與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1-0256-02
一、問題概述
1.問題研究提出?!吨参飳W》實驗課程是《植物學》課程的延伸,是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通過實驗課程可以鞏固理論課程的知識,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習慣和科研思路。因此,實驗課程非常重要。通過查閱文獻發現前人關于學生對《植物學》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研究并不多,也為了了解本校學生對《植物學》實驗課程學習興趣的現狀,為以后教學提供參考,進行了本次調查。
2.主要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第一,研究問題。學生的興趣在學科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研究和發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策略,必須先研究學生學習興趣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只有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達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的目的。所以本文結合實際,擬研究如下問題:(1)學生對植物學實驗課程的興趣現狀;(2)學生對對實驗課程實際操作的現狀調查;(3)對上課教師滿意程度的調查。第二,采用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到切實可行的提高學生《植物學》實驗學習興趣的方法和策略,所以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問卷調查和文獻研究法。
二、問卷調查
1.研究架構。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來設計研究架構,分別從實驗方面、教師方面、學生方面來單獨分析學生對《植物學》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了解大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的現狀,從而找到相應的方法和策略來激發學生學習《植物學》實驗的興趣。
2.研究對象。本研究以唐山師范學院生命科學系在校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對學生學習植物學實驗課程的興趣進行調查研究。
3.研究工具和方法。根據研究目的和相關問題,并針對相關的參考文獻編制調查問卷,即《學生生對植物學實驗課程學習興趣的問卷調查》,實施問卷調查法,以了解當前學生對《植物學》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的現狀以及其與相關因素的關系。
三、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研究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300份,其中有效問卷294份,有效率達98%。
1.學生對植物學實驗的學習興趣的現狀。由調查問卷得出的數據繪制成左側的柱形圖,從柱形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本科生對植物學實驗的學習非常感興趣的有37.4%,感興趣的有41.5%,一般的有8.8%,不感興趣的有12.2%。由此可見有78.9%的學生對課程本身還是有一定的期望的,他們也有意愿上好實驗課。
2.對實驗課程實際操作的現狀調查。大學生自身對實驗課程實際操作現狀的調查如表1,可見在植物學的實驗中,能親自動手完成實驗要求的學生達76.19%,這個結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相一致,說明成功的操作過程和良好的實驗結果對于培養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而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驗相聯系的學生僅有22.45%,僅占調查總人數的1/5左右,在實驗失敗時能認真思考,找出原因的學生有63.61%,偶爾能找出原因的學生有24.15%;在以上兩方面僅僅靠學生自己完成有很大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加強指導!
3.對上課教師滿意程度的調查。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研究在學生對教師教學方面的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結果表明38.10%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形式生動多樣,有45.58%的學生認為教師有時教學形式生動多樣,而且71.09%的學生都認為教師在教學時,能夠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完成教學,同時68.71%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能聯系現實生活,有利于學生理解,在教師教學方面,有高達84.01%的學生認為能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師專業素質是教師的講解表達幽默風趣。
4.學生學習現狀調查。在學生學習現狀調查方面結果如表3,僅有4.42%的學生能做到在植物學課前預習所要學習的內容,大多數學生則做不到課前預習;高達56.12%的學生只是偶爾能將植物學所學知識前后聯系在一起,能經常閱讀與植物學有關的書籍的學生僅占總調查人數的9.18%,但是有62.93%的學生喜歡觀察周圍的植物,55.10%的學生認為影響自己學習植物學的主要因素是專業課程需要,39.45%的學生則是因為自己喜歡才學習植物學的。
四、討論
通過對問卷中大學生對引發《植物學》實驗課程興趣的原因等的總結:在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方面,學生雖然能親自動手完成實驗,并且成功率相對較高,但很多學生認為所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不夠緊密,不能將所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在教師教學過程方面,教師能很好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使課程本身生動多樣,學生普遍認為教師的授課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植物學實驗是生物專業學生開設較早的一門實驗課,通過實驗操作,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鞏固課堂知識的同時,使學生養成嚴謹的實驗態度,為以后的有關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1]。本研究認為在實驗課上,學生多多實驗并親自動手操作,并且能成功地完成實驗,將理論知識與實驗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這些能給學生強大的自信,并提高其學習興趣。在學生探索知識過程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一定要給予適時、有效的幫助和引導。這些都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從而增加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可持續性
隨著國家對創業教育的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已經在眾多高校深入開展,大學生創業孵化園也比比皆是。同時,由于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電子商務創業門檻低等原因,催生了大學生選擇電子商務領域進行創業。但是電子商務行業競爭激烈,大學生自身學識水平和經營管理經驗等方面的欠缺等容易導致大學生創業難以成功,創業實踐的可持續性較低。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的可持續性問題進行分析,以為高校創業教育及相關各部門提供指導,更好地幫助大學生網上創業。
1.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模式
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主要形式是網上創業,根據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的分類,網上創業也可以進行模式的區分,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1.1 基于第三方平臺的C2C創業模式
阿里巴巴作為我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個人用戶進行網上創業的C2C平臺。大學生由于資金、技術和渠道等的限制,一般會選擇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作為網上創業的平臺。在淘寶上開設店鋪,把線下的商品放到線上進行銷售,是最簡單而且最容易實現的網上創業方式。類似于這種大的成熟的網絡第三方平臺還可以選擇易趣、一拍、有啊等。
1.2 自主創建網站的B2C創業模式
自主創建網站進行B2C的創業也是電子商務創業的主要形式之一,比如:自建網站、創辦論壇或網絡社區、博客等。目前,大學生選擇這中形式創業,一般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網站經營經驗,通過注冊域名、租用空間、網站設計與建設等來建立自己的站點,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網站風格和經營方式。這種創業類型需要好的創意和技術支撐,在網站推廣和經營中還需要不斷的注入資金,因此,進入門檻不高,但是經營風險較大,容易被模仿和被風險投資搶占市場。
1.3 中介型的C2C創業模式
有的大學生在網上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企業或個人提供信息收集等服務,也可以實現網上創業的夢想,這種形式零風險、零資本,非常適合大學生進行網上創業的實踐。具體的比如:淘寶客(幫助賣家進行網絡推廣)、出售網絡信息匯總、出售電子折扣券等等。
1.4 從威客變身工作室模式
威客是較早的電子商務商業模式,在高校電子商務教育中,從威客入手進行電子商務的嘗試是一種非常便捷的方式。傾向于自由工作時間的大學生選擇做威客可以輕松快捷地賺到第一筆收入。擁有一定技術技能,頭腦靈活,創新創意是成為威客的重要條件。當威客做的比較成功的時候,組建自己的團隊,變身工作室,實現創業夢想就比較容易了。
2.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可持續性分析
目前,在大學生創業如火如荼的背景下,電子商務創業逐漸成為我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主流形態。但是電子商務創業的持續性一直受到廣大創業家的質疑,很多大學生在校內進行創業實踐后,項目往往無疾而終。造成電子商務創業持續性不夠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2.1 C2C的簡單復制難以脫穎而出
大學生開淘寶店的成功范例很多,但是針對大學生自身特性,在C2C的競爭中還是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首先,個人網店的項目選擇。很多大學生沒有從事過商品經營或參加過實際公司的經營運作,對項目選擇缺乏市場經驗,容易追風和選擇較低門檻的項目,這類型項目往往競爭大、利潤低,導致網店經營難以持續;其次,普通的高等院校大學生大部分時間需要進行課堂正規學習和考試,網店經營的時間和精力不足;再次,C2C網店經營簡單復制沒有創新,沒有低成本的渠道難以獲得競爭優勢;最后,大學生開店大多抱著玩玩的心態,沒有真正費心思考網店設計、推廣和經營策略。
2.2 B2C網站缺乏資金和資源優勢
大學生創建網站一般都是由于有個很好的點子或者主意想把它變成商業模式進行實踐。2005年,英國21歲大學生亞歷克斯曾花10分鐘建立了“百萬美元主頁”網站,從而在4個月的時間里獲得了近百萬美元的收入。但是,這樣的簡單商務模式成功的幾率已經越來越小。隨著電子商務的縱深發展和跨領域的滲透,行業人的嗅覺和敏感度已經越來越靈敏,簡單的商務模式只能是被迅速的復制和被巨額風險投資所吞沒。因此,網站經營在資金上和行業資源上的匱乏是大學生電子商務網站創業的天生不足。
2.3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不清,創業缺乏動力。
很多大學生的創業只是湊熱鬧,而缺乏真正的自身分析和職業規劃。創業需要敢想敢干,需要冒風險,需要比常人加倍的努力和持久的耐力。當代大學生選擇電子商務創業往往是因為創業成本低、風險小等優勢的吸引,并沒有對自身能力和優劣勢進行分析,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創業規劃,這樣的創業只是試試,只是“課外實踐”,往往從一開始就不具備成功的可能。
3.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持續性發展新思路
大學生創業選擇電子商務,但是可持續性不強,導致大學生在創業道路上自信心不足,創業成功率很低。如何對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進行有力扶持,幫助大學生創業更健康、可持續性的發展,是高校創業教育中的重要課題。
3.1 創業集中教育,項目重點扶持
目前大學生創業教育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由于大學生天生的行業資源和經驗的匱乏,也使大學生創業受到一些質疑。在高校的創業教育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思想的傳輸,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創業率和成功率。針對一些具備創業能力和創業條件,自身也有強烈的創業意愿的學生,可以開辦諸如“淘寶創業班”、“網絡推廣培訓班”等創業興趣班進行創業集中教育。學生在創業特色課程中組隊并有好的項目,學校再對創業比賽中脫穎而出的項目進行重點扶持和培養。
3.2 創業課程全面豐富
現在的電子商務創業良莠不齊,特別是C2C的市場更是因為商業信譽、法律不規范等方面的問題遭到B2C市場的分割。因此,培養大學生創業者,我們更要從個人創業素養、職業道德等方面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創業課程內容不僅僅是傳統的創業思想和創業實務等基礎性課程,還應該補充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網絡安全、思維訓練和意志培養等方面的輔助課程,以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全面的創業能力。
3.3 搭建平臺給學生創業機會
針對C2C電子商務創業競爭激烈的大環境,為大學生搭建一個校內的電子商務創業實踐平臺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創業機會。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在重慶市教委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中,與合作企業緊密配合,搭建了“E商校購”的校園網上商城。這個校園網絡平臺以校內超市營銷實訓室為依托,由專職教師和企業教官指導,以學生社團(電子商務協會)為主體的實踐團隊,開創了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的新思路?!癊商校購”網站不僅實現真實的B2C校內經營,還給廣大學生提供二手交易、跳蚤市場、獨立店面的C2C交易平臺,另外還可以給創業團隊提供網絡團購、網絡推廣等創業成長機會。“E商校購”的運營,不僅為周邊校園經濟帶來網絡便利,更多的是為大學生創業搭建了良好的校內平臺,讓這些創業項目能夠在校園內相對穩定的環境中培育和成長,更有效地助推了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的開展。
3.4 學習和實踐的協調與配合
對創業的學生適度放開學分管理,在創業的時間和空間上給于足夠的支持。既要在教學方面幫助學生訓練創新思維,提升創業能力,又要努力配合學生的創業實踐,給于師資、資金、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傾斜,支持鼓勵創業學生,實時關注和幫助指導。
參考文獻:
[1]陳廣華,等.大學生網上創業模式研究[J].情報科學,2011,
29(12):6-9.
[2]何永明.大學生C2C電子商務創業的現狀及持續性發展研究――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技廣場,2012(2):241-244.
【關鍵詞】大學生;農業物流;專業化服務
2008年,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重大影響,并且這種影響至今仍未消除。隨著金融危機在中國蔓延,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趨緩,投資消費需求下降,勞動力需求也隨之大幅減少。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人數則逐年猛增。2011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650萬,再加上近兩年沉積的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超過500萬人,導致2011年需就業的大學生高達千萬人[1]。又據統計,2012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將創歷史新高,預計將突破700萬人,較2011年增加50萬人。可見,當下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比以前更加嚴峻的形勢。盡管金融危機后形成了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但在金融危機蔓延全球導致勞動力需求減少、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猛增、經濟發達地區大中城市難以就業、國家“三支一扶”和“村官”等項目人數有限的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日益突顯。面對一方面是大學生城市就業無門,形成人才“閑置”,另一方面農村物流人才匱乏,形成人才“洼地”的局面,積極引導大學生到企業就業或創業從事農業物流服務,是破解農村物流服務人才“瓶頸”難題和當前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雙贏之舉,它對于促進農業產業發展、順利解決“三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實踐也已經證明,積極引導大學生從事農業物流服務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大學生從事農業物流服務的必要性
在金融危機影響仍未消除大學生城市就業太難的現實背景下,積極引導大學生回到家鄉、回到農村就業或創業從事農業物流服務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有效途徑,并且是很有必要的。它對于農業增產,保持農村社會穩定,促進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引導大學生從事農業物流服務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有效途徑
一般來說,到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就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首選,如果首選就業不行才考慮參加“三支一扶”、“選調(聘)生”、“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村官”等國家項目和投身軍營,如果這樣就業還是不成的話,受到觀念、事業發展前景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很多的大學生就開始干脆選擇待業。但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還遠未消除,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并沒有減少,經濟發達地區大中城市的許多企業發展前景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遠遠不能滿足每年幾百上千萬大學生的就業需求。而投身軍營和參加“三支一扶”、“選調(聘)生”、“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村官”等國家項目的人數又是相當地有限,在這樣的背景下,每年高校大學生的實際就業率并不高,待業率反而居高不下。相反,因為我國農業物流服務體系不夠健全,不能提供完善和高效的農業物流服務,嚴重地影響了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因而引起了黨和政府有關部門對此問題的高度關注,所以,我國農業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前景廣闊。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引導高校畢業生去企業就業或創業,為全國約3.5萬個鄉鎮、70余萬個自然村[2]的農業生產提供農業物流服務,一方面可充分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是一個多贏的戰略選擇。
(二)大學生從事農業物流服務有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
現代農業物流是從采購農業生產資料、組織農業生產到進行農產品加工、儲運、分銷等,從生產地到消費地、生產者到消費者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產品的流動,也就是運用現代化的物流手段,對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儲運、分銷等從供應源至需求源的產品生命周期的計劃、組織、控制與管理,是從采購農業生產資料、組織農業生產到對農產品進行加工、儲運、分銷等,從生產地到消費地、生產者到消費者過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傳遞在內的一系列計劃、組織、管理、控制的過程,活動的目的是實現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保值、增值[3]。所謂農業物流服務,是指所有為滿足農業生產需要而提供的物流服務,包括為農業供應物流、農業銷售物流和農業生產物流提供的各項服務。應該說,大學生從事農業物流服務對于促進農業產業發展,保持農村社會穩定,促進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促進農業產業發展
發展現代農業物流的目的或者說現代農業物流的功能有兩個:一是要通過降低農業產前、產中的生產資料的流動成本和產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而降低整個農業生產成本;二是要突破傳統的流通領域無法實現價值增值的限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物流,使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增值[4]。
因此,發展現代農業物流,引導大學生從事農業物流服務,一方面,通過提供專業化的農業物流服務,減少流通過程中的中間環節,提高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流通速度,從而減少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流通的盲目性,抑制農業生產資料的不合理漲價,保證農業生產資料的質量,減少農產品,特別是生鮮農產品的損耗,降低農業物流乃至整個農業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提供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分類與包裝、配送、特種農產品運輸、特種農產品倉儲與管理、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需求預測、信息服務、成本控制、物流設施網絡和物流方案設計等增值服務,達到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的目的。這些價值增值服務最終體現在農產品價格中,表現為農產品價格的提高。同時,完善的農業物流服務有利于開拓農村市場,促進農業的專業化和產業化生產,并在基礎上,把農民組織起來合作經營,形成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取得農業規模效益。可見,現代農業物流促進農業產業發展。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方法,以烏魯木齊市為例,分析了新疆師范大學體育專業在校學生走進烏魯木齊市社區,促進社區體育發展的現實性和可能性,闡述了體育專業在校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走進社區,以緩解社會體育指導員不足的狀況,實現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發展,并在本文中提出實現二者相結合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體育專業學生;走進;社區體育;途徑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加之近年來《全民健身計劃)的大力推行,社區體育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社區體育的發展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體質,促進人們身體健康,還對構建社區文化、促進人們交流、構建社會和諧有著巨大的作用。而高校體育專業在校學生不僅接受著專業理論技能培訓,還具備與掌握了一定的社區體育指導與服務的能力,讓其參與到社區體育中來,既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機會,學以致用,又可以促進社區體育的快速發展。
1.高校體育專業在校學生走進社區體育的現實性和可能性
1.1.1新疆社區體育發展的現狀
目前,新疆有單項體育協會40個,683萬人常年參加體育活動,占新疆總人口的35.5%。目前,新疆有全國體育先進鄉鎮50個、體育先進社區11個、體育先進縣19個。全區有青少年俱樂部56所,有社會體育指導員7845人。全疆建立全民健身體質測定站64個,建立基層體育輔導站1032個,建立活動點1萬余個。自治區先后6次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省區,共有175個單位被授予全國全民健身優秀組織獎、優秀報道獎和先進集體稱號。全疆共有11個社區、50個鄉鎮獲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①
1.1.2烏魯木齊市社區體育的發展現狀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隨著《全民健身計劃)和陽光體育的實施,烏魯木齊市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度也在提高。一方面,7845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分布在烏魯木齊的人數有限,社區體育指導員的數量仍然滿足不了人們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除了缺乏社區體育指導員、社區體育組織不完善、體育資源匱乏的限制外,還受到天氣、經費、場地等方面的影響,因此發展緩慢,跟不上人們的實際需求。
1.1.3高校體育專業在校學生的優勢
在訪談的300名在校學生中,有70%的學生表示愿意用自身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到烏魯木齊市社區,為在鍛煉過程中需要幫助和指導的社區居民服務。有20%的學生表示愿意去試試。這為在校學生走進社區提供了相應的支持。
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的同時,還掌握了系統的專業技能與訓練方法,同樣,新疆師范大學體育專業在校學生也需要實習和鍛煉的機會,除了在學校、企事業單位實習以外,也可以走進社區,為社區居民的鍛煉提供相應的指導,如果二者能夠結合,充分利用這一部分人才走進社區傳授體育鍛煉的基本知識、技能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再結合居委會發揮作用,正好可以彌補烏魯木齊市社區體育指導員不足的狀況,這就為在校學生走進社區服務社區居民提供了現實性和可能性。
2.高校體育專業在校學生走進社區體育的對策
2.1建立健全烏魯木齊市社區體育管理體系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加強,雖然烏魯木齊街道辦事處都設有專門的文化站,但里面負責文體工作的工作人員基本體育工作者出身,在體育活動的策劃與組織上有所欠缺,隨意性大。在接到街道辦事處通知后,社區的干事將通知發放給轄區企事業單位的工會,由工會選派人員參加即可,或將通知發放給社區里的積極分子就算完成工作。面對這樣的現狀,應建立健全社區體育管理體系,切實把工作落實到人頭,落實到實處,規范社區體育的管理。
2.2構建高校在校學生走進社區的合作模式
一方面,高校在校學生不僅需要實習鍛煉的機會,也需要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專長,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社區體育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社會體育指導員不足的這一狀況,高校在校學生正好可以彌補,兩者間形成互補。在這種情況下,負責社區體育的工作人員可以和當地高校體育專業的相關負責人進行商量合作,以建立實習基地的模式進行,以促進社區體育的發展。
2.3加強社區體育管理人員和社會指導員的專業培訓
社區體育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影響著社區體育的發展,而管理的規范性和專業性影響著社區體育工作的開展,相關領導可以在網上、電視上、報紙上相關的招聘信息,盡可能的聘用社會體育指導員,以充實和發展管理隊伍。當地的體育管理部門可以召開多種形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講座與學習,對以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的學員則加強專業學習,對未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的學員可以通過考試形式,對考試合格的學員辦法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兩者結合不僅可以解決社區體育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解決部分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從而帶動社區體育的發展。
2.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在校學生走出校園服務社區的意識
我國的高等學校提供的社會服務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資源服務、信息服務、人才服務。而服務人才是由高等院校培養出來,因此,在校學生的思想意識水平和服務意識對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只有在思維和觀念轉變的情況下,學生才能積極的參加到社區體育服務之中,在整個服務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還可以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會關愛他人和關心自己,這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社區體育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3.結語
我國的社區體育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但是起步晚,但是發展快,對人才的需求也大,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諸多的困難,但是可以利用高校在校學生走進社區體育,為社區體育服務,以緩和社區體育指導員不足的狀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會呈現出多元化、內容豐富化的形式,我們相信高校體育在校學生對社區體育的發展也會做出相應的貢獻。(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孫洪濤.試論全民健身與高校體育改革.體育科學.2000(1)
[2] 趙小龍,趙丹云,張麗萍.我國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的探索[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l月第24卷第l期.
[3] 唐.培根等著,周海濤譯.學校與社區關系[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高校 綜合性實驗 設計性實驗
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內容包含生物科學理論和生物技術兩個方面,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其培養任務是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接受一定程度的實踐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及科研能力。因此,實驗課程的開設是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當今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點是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相對理論教學來說,實驗教學更多的承擔了培養學生創新性、應用性、自主性能力的任務。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中指出高校在實驗教學中要增加綜合性與創新性實驗的比例,從而提高學生對本學科領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研究能力?!蛾P于加強“質量工程”本科特色專業建設的指導性意見》(教高[2008]208號)中也指出,高校特色專業建設應特別注重加強實驗教學,改革創新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方法,建立基礎性、綜合性、創新性、研究性等多種實驗構成的實驗教學體系。因此,對于生物科學專業來說,建立健全實踐教學體系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部分,其中實踐教學體系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的定位則尤為重要。
一、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定位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指出,設計性實驗是指給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條件,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加以實現的實驗,而綜合性實驗是指實驗內容涉及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相關課程知識的實驗。綜合性實驗具有實驗內容緊密,實驗方法多元,實驗結果綜合的特點,而設計性實驗具有實驗內容自由,實驗方法多元,實驗結果多樣的特點,這與單一的基礎性和驗證性實驗有很大區別。因此,綜合型和設計性實驗從定位上應高于基礎性和驗證性實驗,應在基礎性和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開設。
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設的限制因素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對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占總實驗課程的比列有一定要求: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開設達到80%以上為實驗教學效果好,達到50%~60%為效果較好。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生物科學專業,其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設率很難達到50%,并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的限制因素。
1.實驗課程安排的盲目性
開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課程,需要先考慮如何安排專業實驗課程。生物科學專業的實驗課程主要由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組成。專業基礎課包含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等,所涉及的實驗知識和技能是整個生物科學專業培養課程的基礎和核心。專業方向課是在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和擴展的針對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如基因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等。專業選修課是專業方向課的補充和擴展,如蛋白質組學、分子遺傳學、生物技術制藥等,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和接受程度自行選修相應的實驗技能,從而針對性地提高專業技能。
基礎性、驗證性、設計性、綜合性等類型的實驗內容在開設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各專業課程的性質。不同的專業課程對實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異。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在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時很少去區分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的課程性質,僅僅是為了滿足教育部的評估要求而盲目的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這導致學生在上專業基礎課時無法適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而上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時又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中涉及的基礎性實驗內容沒有完全掌握,從而產生專業實驗技能培訓的混亂現象。
2.實驗課時分配的不合理性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覆蓋廣,對實驗技術要求高,所以需要更多的教學時數支撐。如《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僅PCR過程至少需1小時、《生物化學》的蛋白質分離純化實驗需3~4小時、《微生物學》的細菌培養需1~2天等,這在有限的學時下很難完成教學任務。
通常,實驗課程的課時分配需要結合總課時量的分配情況,再安排不同專業課程的理論和實驗課時比例。理論課時和實驗課時分配本身就存在矛盾,如果再增加對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分配比例的考慮,勢必會造成這種矛盾的加劇。部分高校能夠將一部分專業基礎課的實驗內容獨立出來,如生物化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等,保證該實驗課程擁有較多的課時。而大多數高校能獨立出來的實驗課程相對較少甚至為零,實驗內容只能附屬于理論課程之下,導致實驗課程教學時數較少,教學內容不完整,這是制約高校實驗課程改革的重要的問題之一。
3.實驗教學模式的保守性和封閉性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高校生物科學專業的實驗教學基本上延續了以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技能為輔的教學模式。實驗課程教學模式更是偏重于基礎性、驗證性、演示性實驗。這些實驗內容簡單、固定,實驗內容之間很少有過渡和銜接,甚至部分課程之間的實驗內容存在大量的重復。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的開設,要求實驗教學模式多樣化、開放化和靈活化。不同的實驗場地、實驗對象、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可能會在一個實驗項目中涉及,這不同于傳統、單一、封閉的實驗教學模式。無論從時間、空間,還是內容和方法上,對高校生物科學專業的專業建設和實驗教學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4.實驗室管理模式的固定
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產生了傳統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其要求實驗課程的開設應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完成教學任務,儀器設備和試劑的管理都是統一的,任課教師為了在不違反實驗室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完成實驗教學任務,只能盡可能多的開設傳統的、簡單的實驗內容,這也是基礎性和驗證性實驗內容比例較高的原因之一。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需要開放的實驗室管理制度相配套,傳統的實驗室管理體制與之存在嚴重的矛盾,這是限制高校生物科學專業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5.實驗資源的不合理分配和使用
實驗設備及經費的分配是限制高校生物科學專業實驗課程改革和發展的瓶頸之一。生物科學專業對儀器設備、實驗材料和經費的依賴較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學相關實驗涉及的儀器,動輒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一臺,這對于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來說是個門檻。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大多數高校在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的時候往往需要考慮已有的實驗儀器設備、配套設施等是否滿足課程需要,而不是去考慮如何合理的設置實驗內容,這違背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設的宗旨。
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設及實施的建議
1.實驗課程的層次化和實驗內容的模塊化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的開設,需要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和任務,制定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的課程群,在實驗課程的安排上要嚴格區分不同性質的專業課程對不同類型實驗的需求,使實驗課程形成完整的技能鏈條,具有明顯的層次,即實驗內容由淺入深,實驗方法由少變多,實驗原理由簡入繁。
實驗課程模塊化是解決實驗課程課時不足的有效途徑。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中實驗課程涉及的實驗技能,精煉實驗內容,做到一個基礎性實驗包含一個實驗方法和原理,形成基礎實驗模塊,并使該實驗模塊能在今后的專業方向課和選修課中被涉及。這樣在專業方向課和選修課的實驗課程中將基礎實驗模塊進行組合,從而建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內容,使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的實驗課程形成有機的整體。
實驗課程層次化能夠明確不同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避免課程之間知識和技能的重復和斷裂,建立課程之間良好的過渡和銜接。實驗課程的模塊化能夠更好的細化知識和技能,避免專業課程之間實驗內容的無序和重復。
2.實驗課程課時的分配及設置
根據專業課程的性質,將專業基礎課的實驗獨立出來,分配較多的課時,使專業基礎課能夠開設更多的基礎性和驗證性實驗。這些實驗通常能夠在1~2個課時完成,內容簡單,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每學期一門專業基礎課安排至少20課時的基礎性實驗,這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為將來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的實驗內容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主。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在課時安排上不局限理論與實驗課時的分配比例,實驗和理論課時可以靈活調度,將實驗內容作為理論內容的延續和補充,同時也能在實驗內容中進一步深入理論內容,實現“從做中學,邊學邊做”的教學效果。
3.開放式、信息化的實驗教學模式及管理方式
開放的實驗教學模式是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設的必要保障。在開放式實驗環境中,學生以分組的方式進行實驗,可以自行安排實驗時間,從而避免實驗室學生人數過多,實驗資源緊張的情況,同時也能使教師最大限度的指導學生;學生可以選擇內容進行實驗,避免實驗資源的不合理分配,提高儀器的利用率;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自由選擇實驗方法及手段,避免實驗教學的單一性和局限性。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不僅解決實驗教學課時緊張、實驗資源的不合理分配問題,還可以調動學生實驗操作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實驗中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開放式實驗環境中,實驗室應根據不同學科將實驗室進行分類,以實驗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及價值進行分區,不同分區有專人負責管理。開放式實驗室可建立信息化管理方式,統計實驗室及儀器的使用頻率,對頻率較高的實驗室采取開放式管理,對頻率較低的實驗區域進行統籌管理。此外,考慮到生物科學專業的一些儀器設備價格昂貴,可以專人專管,并使用網絡信息系統建立預約機制,采取計劃性、集中性安排儀器的使用時間,實行半開放策略。
四、結語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oriented by employment and is targeted by service. Its basic task is to develop higher technical and applied talents.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combined with industry requiremen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uzhou Health Colleg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the college to make som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contempora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關鍵詞: 高職高專教育;藥物制劑技術;課程改革;探索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curriculum reform;exploration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8—0238—02
1 改革的背景
高職高專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培養出具有一技之長,同時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務實、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專門人才。而藥物制劑技術專業是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藥物制劑、分析檢測等實驗操作技能,具備較強的藥物制品生產現場操作與組織管理技能,能夠在藥品行業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從事生產操作、技術管理、質量管理與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故傳統的采用一種教學手段、一本教材和一樣的教學內容進行授課已經不能滿足行業的需求,改革迫在眉睫;而江蘇省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制藥大省,擁有近百家的制藥及相關企業,它們對藥物制劑技術應用型人才需求量比較大,同時對專業要求也比較高,希望藥物制劑技術專業畢業的同學通過崗前培訓后立即就能頂崗工作。因此,針對我院藥物制劑技術專業,如何進行課程改革,如何滿足行業要求,如何不與行業脫軌成了我院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點。
2 改革的原因
在高職高專課程改革前,大部分高職院課程的組織與課程的標準基本上是本科課程的壓縮版,即通過課堂上的理論講解,配置與理論相關的基礎實驗。結果是出現理論學習時間長,實驗項目要求過高,實訓應用型不足以及企業實踐機會少等情況,導致學生技能基礎不牢實,動手能力不突出以及所學的專業理論不能有效地用于實踐。因此,在專業教育上一直不能充分地理論、實踐與行業相結合,不能有效地培養出具有一技之長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很難實現院內學習與就業崗位的合理對接。
3 改革的措施
結合高職高專教育特點和學生未來就業崗位的要求,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對藥物制劑技術專業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與行業密切結合,努力踐行高職高專教育的要求,實現高職高專教育的目的。[1]
我院課程改革指導思想為“職業崗位決定專業建設, 專業建設決定相關課程”。在課程改革中,以制藥企業為主并且用人單位全程參與,直接把行業需求和崗位要求滲入到學院人才培養方案中。據此,學院圍繞行業和崗位進行專業行剖析,結合學院“ICS”模式,(即《人才培養模式》:模擬、合作、服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服務能力。實現了學生受益、用人單位受益、學院受益。具體措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