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40:29
序論:在您撰寫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城市濱河區景觀;景觀規劃設計;整體性
1 城市濱河景觀概念
城市濱河區是指現代城市范圍內,水域與陸地相接的一定范圍內的區域,由于有自然景觀的優勢,濱河區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景觀空間。濱河區景觀的規劃設計可有效改善城市濱水空間的人居環境,為市民提供優質的公共活動空間,是近年來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熱點。
2 城市濱河景觀規劃設計原則
2.1 整體性
城市河流長度較長,流經城市區域廣闊,在規劃設計中難以面面俱到。需要從河流及其周邊情況入手,劃分和定位功能和區段,從而確定重要節點進行詳細打造。
2.2 文化性
河流所經過區域的文化是河流在該段的靈魂,是因地制宜規劃設計的體現。需要在概念階段進行捕捉,納入到規劃設計的全過程。
2.3 多角度
城市河流的景觀規劃設計,涉及多學科的研究,是一個融合生態、城市規劃、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研究,要求以多角度分析解讀,得出全面的規劃設計策略。
2.4 問題導向
在具體項目實踐中,客戶通常會對場地有具體的改造方向指示,分析潛在的問題。在現狀基地元素復雜多變的形勢下,總結歸納主要問題,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是一項行之有效的解決途徑,也往往是項目表達的思路。常見的問題包括:視線、成本、歷史文化、意境等。
3 南京高淳石固河景觀規劃設計
石固河位于南京市高淳區,規劃設計河道長度約為9km,總面積640hm2,包括石固河及其兩側控制寬度約200m區域。研究內容包括:濱河景觀定位,重要景觀節點的確定以及節點設計。
3.1 項目背景介紹
石固河所在的高淳位于南京市最南端,有南京后花園之稱,是“世界慢城聯盟”授予的中國首個“國際慢城”。高淳坐擁先天的山湖資源,具有典型的江南生態特征。西部被固城湖、石臼湖環繞,水網密集。石固河是連通兩湖的重要通道,也是唯一一條城市中的河流?,F狀用地主要為村莊建設用地以及包括水域、農田和其它非建設用地。圍繞石固河兩岸有多類型的文化,包括農漁文化、村落文化、民俗節慶文化和水利文化。
3.2 定位研究
高淳區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年)將高淳定位為歷史文化名城、蘇皖浙邊界中心城市、長三角旅游目的地。石固河全長12.6km,是整個中心城區重要的生態廊道,也是高淳未來城市中心區最具活力的休閑都市帶。整個區的空間發展格局以“一河兩岸”作為實現城市東進北拓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通過對周邊區域生態功能分析以及城市功能組團布局的研究,將基地所在的3km石固河定位為“生活交流、文化展示、旅游體驗、生態保育”于一體的“黃金水道”。3km景觀水道形成“一段黃金水道、兩側景觀串聯帶、三個景觀核心、四大功能分區”的景觀結構。
3.3 碼頭節點設計
本文僅對碼頭公園節點進行景觀設計研究。碼頭節點東至蕪太公路橋、西接大豐河、北臨雙湖壹號公館居住小區、南面姜家村。從現狀及規劃要求入手發現基地存在如下問題:(1)石固河在此段寬度較窄,未達到防洪排澇規劃要求的80m寬度,需要對河道進行拓寬。(2)兩岸分布有歷史文化遺址:五昌廟、凈行寺,需要在景觀設計中予以保留和利用。(3)基地西北側現存污水處理廠1座,對景觀造成負面影響,需采取一定解決措施。(4)蕪太公路橋是由東向西遠眺3km黃金水道的視點。目前,沒有吸引人的景觀存在,另外,基地北側已建成居住區與環境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居民緊鄰石固河這一景觀資源,卻沒有機會對其加以利用。除此之外,碼頭公園作為石固河北部門戶,如何確立其形象,凸顯當地的人文特征也是節點景觀設計需要考慮的方面。
3.4 設計策略
首先,改造堤壩,對河道進行拓寬?,F狀河道寬度僅為15~20m。規劃的西石固河路穿越保護村落,將村落一分為二,建議向北改線,相應河道向南側拓寬至80m,以達到上位規劃防洪排澇的要求。其次,以“傳承歷史人文,融入當代生活”為原則,進行景觀節點的打造。具體設計內容包括:(1)以現存的凈行寺與五猖廟等文化遺產為依托,打造為游客和本土居民提供豐富多元的文化游覽體驗景觀。(2)打造石固河“河流門戶形象”,在蕪太公路入口建立頗具人文特色視覺印象的景觀節點,并形成直達高淳天地(碼頭節點以西重要節點)的視覺聯系。新建一座慢行橋,建立兩岸便捷慢行聯系的同時,橋梁本身也是可觀賞的景點。(3)為周邊住宅區居民提供日常與周末休憩生活的空間。打造的空間主要以廣場為主,其中,休閑漁人碼頭和歡迎廣場為主要大型活動場地。休閑漁人碼頭很好地解決了西石固河路與石固河之間的高差過渡,使游客在豐富高差變化和花團錦簇的環境中享受濱水游憩。歡迎廣場將雙湖壹號公館居住區、商業街、石固河東段3處地塊相結合,以清晰的導向性設計將周邊人流引導至東側河岸。(4)通過濱水慢行游徑的打造串聯兩岸節點,為雙湖壹號公館及周邊居民提供日常休憩生活空間。北側河岸休閑游憩活動場地包括:兒童樂園(在建)、遛鳥園、太極廣場、t望臺。游徑以連續的健身步道為主要形式,鼓勵居民前往河岸健走。在污水處理廠布置寬度至少為20m的香樟林帶,用以遮擋消極景觀和氣味。南側打造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游徑,對附近的姜家村旅游發展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
通過以上方面的設計考慮,解決了蕪太公路視野、整體標高過渡以及對本土人文進行展示的問題。
鋪裝設計強調整體性、流動性和本土文化感,尤其在歡迎廣場和漁人碼頭體現突出,建議采用透水混凝土、磚、木材為主要材料。標識系統強調引導性、標志性和本土特色,智慧科技、互動體驗性強。街道家具兼具本土與當代風格,尺度親切舒適,提供遮蔭,材料與色彩融入自然環境。照明設計考慮宜人的夜間氛圍與參與者體驗,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控制光污染與光逸散,節約能源。植栽設計應富于季相變化,以竹、梅、蘭等為骨干樹種,烘托人文氣息,提倡選用鄉土物種。
4 總結
濱河景觀是城市珍貴的資源,集生態廊道、生物棲息地、地域文化場所等多功能于一身。從城市規劃到景觀節點詳細設計是一脈相承的關系,融合整體性、生態性、文化性的景觀規劃設計,必將是可持續規劃設計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劉濱誼.濱水區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城市綠化;濱河景觀;規劃設計
一、城市濱河景觀特點
1.1景觀多樣性
在城市濱河景觀規劃設計中,從客觀方面來看,濱河景觀是屬于“邊緣空間”,其構成不但有水體景觀資源,還具有城市景觀資源。它具備“借景”多種景觀要素和特征于視野之內的條件。在地形地貌條件允許下的情況下,可以借助良好的環境條件,設計自然和人工之間的“臨界”景觀,通過對水體和陸地相對位置和關系的引導和控制,增加景觀類型,豐富空間意境。
2.2場所的公共性
濱河區通常是城市的公共地帶,其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對生活在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城市人工景觀中的人們來說,親近自然的本性和愿望顯得尤為強烈。而水作為一種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往往成為人們關注和參與的焦點。所以濱河區加載了人為參與的公共性和開放性特征。
2.3功能的多樣性
在城市濱河景觀開發利用中,其重要的一項功能就是可以對自然河流的四季變化進行觀賞,在,忙碌的都市生活節奏中讓人們有一處可以放松的自然環境。城市濱河景觀是連接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重要接點,以自然環境為基礎,實現城市濱河景觀的建設。不但能夠使得城市空氣得到凈化,其濱河與水域連接的特性,還能夠起到護坡的作用。
二、城市濱河景觀規劃指導思想
2.1規劃目標
城市濱河景觀規劃目標主要是將本土特色融入到現代景觀設計中去,將濱河綠化休閑區的特色與魅力在城市空間中展現出來。因此,城市濱河景觀規劃目標是以當地文化為基礎,將濱河區的自然風景資源與地形地貌互相結合,啦表現出多維景觀景象。同時,協調與處理色彩、裝飾以及材質等多方面內容,將濱河景觀多層次的表現從出來。另外,濱河景觀規劃目標還要讓人們充分感受到城市地域文化的交流,重點突出人、城市以及生態環境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
2.2設計指導思想
近些年來,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的不僅是生活條件的變化,還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為了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觀念已日漸深入人心。因此,在城市濱河景觀設計中,生態環保理念也成為當前濱河景觀規劃設計的指導思想。生態學的根本,是需要人們對生物進行更多的了解,將不同生物的生存環境聯合在一起。這就需要人們在進行城市濱河景觀規劃設計的時候,要以生態環保理念為規劃設計的指導思想。生態環保并不僅僅限于大面積的進行綠化植物的種植,而是以自然為基礎,順應自然發展,避免對自然環境過多的人工改造。濱河景觀的規劃設計是以濱河區的自然環境特點為依據來建立濱河景觀類型,而不是為了規劃濱河景觀而對原有自然生態環境進行破壞。
三、城市濱水區的景觀設計思考
3.1城市濱水區景觀的“生態化”設計
在當前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情況下,生態、環保的設計理念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推廣以及應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自己周圍環境,包括在身邊的建設是否生態、環保。然而,在提倡城市綠色景觀建設的時候,很多城市濱河景觀工程卻迅速完成,其效果卻差強人意,多數都是以生態綠地之名義,進行違法圈地建設。例如在陜西某個城市的一項高爾夫場地建設中,占地面積1600余畝,盡管高爾夫場地為綠色植被所構成,但是在高爾夫草坪上使用的有機肥、除草劑以及驅蟲劑卻對當地的土地以及河流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還有很多違背自然生態規律,為了城市景觀的綠化,進行大量的大樹移植。還有許多水利部門在進行防汛的時候,對城市河流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這樣不但破壞了河流原有的自然走向,也對河流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因此,“生態化”的理念如何在實際工程中得到有效落實,是踐行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綱領的核心要義。濱水景觀建設中對自然雨水的合理收集與利用;對透水有機材料的有效探索;對鄉土物種的珍視與運用;對河流水位季節性漲落的積極回應;對原生物棲息地的宏觀調節與保護等,都是切實貫徹生態化理念的重要環節。以常德北部新城環湖路道路及景觀工程方案設計為例,設計者對生態理念在工程技術措施中有的放矢的落實做出了積極探索,如環湖慢行道的建設,在保證基本通行速度(40KM/H以下)和基本通行噸位(13T以下)的情況下,采取了透水混凝土的工程技術,保證了路面對雨水的自然滲透,避免了道路工程基部混凝土墊層的慣常做法,有效減少了工程排水管網的敷設。
3.2城市濱水區景觀的“文脈化”設計
在我國古代造園巨著《園冶》中曾提出三分匠、七分主人的說法,這主要反映出來中國傳統風景園林創作中對于文化的診視,也體現出在風景園林創作中,文化起到了指導作用。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文脈的傳承與挖掘能夠使得景觀作品更具自身特色,還能夠將逐漸被人遺忘的傳統文化以城市景觀的方式重新傳達給人們。城市濱河景觀的規劃與設計應當挖掘當地文脈資源,以湖北省宜都市為例,其清江風光帶景觀工程在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設計者不但將歷史名家題寫的宜都城標進行了完整的保留,更將宜都的水運文化歷史痕跡融入其中,有效的融合了濱水碼頭、工程設備基礎設施以及機械作業通道等景觀,規劃設計出富有宜都自身歷史文化特色的濱河景觀。同時,該清江風光帶景觀還巧妙的將景觀建設與宜都防汛之間的矛盾化解,創造了難以復制的城市濱河景觀特質。
3.3城市濱水區景觀的“社會化”設計
以人為本是城市濱河景觀社會化的廣義闡述,它源于我國傳統風景園林創作,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化傳承,這也是城市濱河景觀設計體現生活、服務生活的最直接表現。城市濱河區往往都是生態環境優越,自然景觀突出的地區。隨著綠色環保觀念的深入,城市濱河區已經成為許多城市規劃新區、建設新區的主要選擇地點,這也反映出人們對濱河景觀的向往。城市濱河區可供人們游憩、踏青攝影、垂釣等,這是人們最樸素的生活訴求,也反映出了人們對城市濱河區景觀功能的要求。因此,城市濱河景觀規劃設計應當以此為依據,規劃建設處社會化的城市濱河景觀風貌。
四、結束語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濱河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然而,濱河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并非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需要根據城市整體布局來進行,這也關系到以后城市的規劃以及調整。因此,城市濱河景觀會對城市的形象產生很大影響,在進行濱河景觀規劃設計的時候需要將城市的內涵與品位體現出來,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史花霞.城市濱河景觀設計初探[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2]俞孔堅 土人設計.2010上海世博園-后灘公園[M].中國建筑出版社,2010
關鍵詞:景觀規劃;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F407.9 文獻標識碼:A
1 城市綠地的概念
城市綠地的概念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城市綠地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域內被植被覆蓋的空曠地、土地,還有被天然植被覆蓋的曠野、丘陵、等空曠地和水體的總稱;狹義的城市綠地是人工在城市中種植花草樹木而形成的綠色空間。
我國的城市綠地一般指的是城市中以綠地為主的各級公園、小游園、庭園、專用綠地、生產防護綠地、風景綠地、居住區綠地、交通綠地、道路綠地、街頭綠地。
綠地作為城市景觀的一個重要的元素,是城市中唯一接近于自然的生態系統,它對維護居民的身心健康和保障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城市綠地系統不僅具有凈化空氣、調節溫度、減弱噪音的功能,而且還具有放射形污染、美化功能、游憩功能等各種生態環境功能。此外,城市綠地還有涵養水源、防風沙、吸附塵土、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
2 城市綠地景觀的規劃設計理念與指導思想
2.1 規劃設計理念
(1)生態景觀理念。設計應本著尊重生物多樣性,尊重自然,保護和利用好自然資源的理念。
(2)文化的理念。指在綠地的規劃和設汁的過程中進行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文脈的營構,建立具有歷史痕跡和文化精神的理念,形成其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景觀設計者也要保持著清晰的思路,對所處的環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獨到的理解并將其融人設計。
(3)人性化理念。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創建良好的居住環境是塑造一個城市形象的根本要求。應將人、自然與城市和諧統一的思想理念深刻貫穿于整個城市綠地規劃設計之中,把自然引入城市,使城市更趨于自然,回歸自然。
(4)美學理念。合理的運用美學原理,把美和藝術的基本規律實施于城市綠地規劃設計之中,既是“以人為本”思想延伸,也是城市綠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原則。
(5)綜合規劃特色理念。要綜合考慮生態學因素、人的行為因素、美學因素、文化和藝術因素,并協調合理地搭配,體現自身特色。
2.2 規劃設計指導思想
(1)根據具體設計要求,結合抗震、人防、疏散等防災工程進行綜合設計。
(2)創造各種功能相結合、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交流、休憩、散步、活動等需求的綠地景觀,使其成為充滿綠意和活力的娛樂場所。
(3)結合當地生態環境進行規劃設計,促進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協調、平穩均衡的發展。
3 對城市綠地景觀實施規劃設計的方法
在城市綠地的規劃過程中,苗木的規格、外形、種類、栽植與后期管理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而對立基之本的土壤卻很少有要求或敷衍了事,不是土地貧瘠,使植物生長缺少所需要的養料,就是土壤質量差,各種建筑材料與生活垃圾混雜在其中;或者土壤合格但深度不夠,根本不能滿足植物生長要求,在這種的情況下,以現有管理制度和條件,奢談通過后期施肥來改良土壤一定是難以實現的。我們雖然想回填好土,但是卻突然發現,占用無數耕田(具備良好土壤)的城市,竟然到了“無土”可用的地步。
3.1 城市綠地指標的擬定
在綠地系統規劃過程中,首先要擬定出城市綠地的各項指標。擬定指標的時候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不能一概而論。雖然歐美國家的許多城市的綠地指標都很高,但是我們只能參考絕不能照搬,中國的人均資源占有量分布及不均衡,許多重要資源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綠地指標擬定過程中,必須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做到切實可行。
依據國民的經濟水平和城市的發展規模,仔細研究城市綠地建設的水平與發展速度,擬定城市綠地的各項指標,這是進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影響城市綠地指標的主要因素有:國民經濟水平、城市的自然條件、城市規模和城市性質等因素。
3.2 選擇合理的城市綠地布局
選擇合理的城市綠地布局,確定其范圍、積面、位置、性質、都是綠地系統規劃中一項重要工作。在綠地指標一定的情況下,怎樣去合理的布局,使其生態作用發揮最大化,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保持綠地的連接度。根據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城市綠地是由基質、廊道、斑塊構成的。一般城市綠地的斑塊之間的連接比較松散,廊道本身的寬度以及厚度不夠,不能很好地連接板塊形成良好的完整的生態系統。如果綠地的連接不好,不僅會使城市生態群落的穩定性降低,生命力減弱,而且還會造成城市動植物的流動受阻。在以生態城市為目標的綠地系統規劃中,當加寬帶狀綠地的寬度,注意其群落厚度的建設和注意系統之間地連接,把城市的綠地建設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3.3 加大塊狀綠地,減小分散的零碎綠地
根據生態學原理,在城市中綠地的面積越大,植物群落的生長越容易達到豐富的程度,因而種群的穩定性越高。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大多數城市綠地分布比較分散,而且城市開放空間的綠地面積偏小,使其不能很好發揮其生態作用。城市是一個開放系統,應該從整個城市的層面上統一合理的規劃其綠地。
居住區35%綠地是否合理是要考慮的,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把更多的綠地放到城市開放空間中,把更得多的居民吸引到城市公共活動空間中去,讓人們參與進來,互相交流來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3.4 城市綠化樹種的規劃
樹木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主要承擔者,承擔著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的作用。樹種的規劃是城市綠地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樹種的規劃對整個城市良好生態系統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須認真研究。
樹種規劃的原則是樹種要豐富。從生態的角度看,樹種越豐富,系統的穩定性越高,種群的生命力越旺盛。城市的氣候、土壤、等植物所需的立地條件相對較差,樹種的選擇應該考慮樹種的豐富性,保持物種的多樣性,增強其整個群落的生命力。
以鄉土樹種為主。鄉土樹種對氣候、土壤的適應性強,易成活,有地方特色,苗源多,應作為城市的主要綠化樹種。鄉土植物易于臨近區域的群落能流、物流、基因流的交換,形成本地原生生境或近似的原生生境,這是生態學所極力推薦和 贊同的。
禁止大樹移植。有些人認為大樹進城是平常的事情,許多專家學者對此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許多省市的政府制定了許多相關的政策,因為大樹移植會威脅到移出地區的生態環境。從長遠的角度考慮,也不利于地區的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發展,大樹經過斷根剪枝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恢復后的生命力也不夠旺盛,同時生存能力也會降低,壽命減短,這些都是不利于生態系統的建設。
結束語
我國現代城市建設正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時期,國家把城市化列入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全社會都不約而同地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地區人居環境中維系生態平衡地自然空間和滿足居民休閑生活需要地游憩地的場所,也是有較多人工活動參與培育經營地、有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地各類城市綠地的集合。城市綠地系統與人居環境的建設與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互動關系。為了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在城市總體規劃階段,必須同步進行城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規劃;特色;園林景觀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現代的城市規劃不是單純的指綠化面積的大范圍增多,而是從整體布局上整體考慮,既要有美化環境的作用,也要給廣大市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城市規劃在技術上需要長久支持,并且隨著社會發展的不停變化,人民群眾對于城市規劃的需求也不一樣。在城市規劃之中,融合特色的園林景觀設計,就很好地從需求變換的角度考慮,滿足了社會環境下的個性化需求,并加快了城市建設的腳步,并解決了生態環境問題。
一、特色園林景觀設計在城市規劃的現狀分析
結合美與環境同在的特色園林景觀,對區域的整體布局要求非常高。結合了建筑設計與規劃,使之與自然環境共存,整體和諧營造出一種美的氛圍,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愉悅感。
但是現如今,我國在大規模加快城市化建設的腳步,帶來的環境影響也越來越惡劣。隨之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烈,越來越看重生活環境的質量。推進城市規劃,不僅要從提升自我經濟,更要注重長久發展,追求自然和諧,要注重人與環境共同發展相結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從現有狀況分析,很多城市在規劃過程中,并未大范圍實施特色園林景觀設計。但是,隨著環境變化的速度之快,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城市規劃中融入特色園林景觀設計已經刻不容緩。雖然近些年來,在城市規劃進程中,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特色園林景觀設計存在的必要性,并著手從加入特色園林景觀設計的角度來加快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并根據各種環境上的差異、地方上的特色等,爭取打造出完美而有特色的城市。
二、特色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性
打造有特色園林景觀的城市,是為了迎合現代大眾對生活品質及其美的追求。城市規劃不僅僅只是該城市人民的自我享受,更是代表這個城市,給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一種光榮形象。因此,城市規劃中越是帶有具有特色的園林景觀設計,就越能給整個城市增光添彩,越能是城市風景如詩如畫,環境更加舒適健康。,特色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性也就由此體現:
(一)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求
物質文化需求是建立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生活不可能一成不變,城市也不可能只有一種風貌。因此人民物質文化需求在變,城市規劃也就必須跟隨著一起改變。園林景觀設計是一種社會形態,它反應的是人民物質條件改善下的生活環境變化,既能滿足人民對生活的追求,也能滿足人民因為娛樂需求帶來的樂趣無窮無盡。與此同時,特色園林景觀設計也是一種藝術層面上的高度升華,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日常的生活出行若是缺少美,就及其單調乏味。城市規劃中融入特色園林景觀設計,就像是給城市生活注入一條新鮮的血脈,使原本生活更有青春的張力,更能給人民帶來不可忽視的愉悅感受。
(二)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環境保護雖是被討論非常多的一個話題,但是它確實有被討論的必要。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離不開生態環境。生態環境被破壞,人類的生命安全都岌岌可危,因此,與生態環境直接掛鉤的城市規劃也就顯得極為重要。
一個城市的規劃,必須是在生態保持平衡的前提條件下?,F代城市建設的樓宇林立,很多時候都破壞了原有的綠色環境,因此,現有的特色園林設計中結合綠色生態,打造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形態。城市規劃并不是單純的為城市經濟體制做貢獻,只有真正改善現有的環境問題,給大眾帶來切身感受,真正享受美好環境帶來的樂趣,讓整個城市都融入到城市規劃帶來的人身體驗之中,用心與自然交流,共同生存。
(三)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規劃中融入特色園林景觀設計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形象的覆蓋面非常廣,簡單來說,城市形象就是整個城市給人的一種深刻印象。例如北京、上海等地,都是國際大都市的代表,不管是從經濟繁榮的角度出發,還是從整個城市的現有規劃,給人的印象都及其深刻,這就是城市形象帶來巨大影響?,F在,很多城市的建設目標都是朝著體現城市形象而去。在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城市的特色都會隨之有些小差別,如老北京的胡同與現代北京這座國際大都市,都是慢慢改變的。城市規劃很好的融合特色園林景觀,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萬萬不可缺少。
三、城市規劃如何融入特色園林景觀設計
雖說城市規劃中融入特色園林景觀設計非常有必要,但是,如何高效的將特色園林景觀設計融入城市規劃又是一個重要問題。例如,適當的結合生態環境,確保安全有效;政府出臺長久的城市規劃政策,建立久遠的規劃理念;加強城市地標建設,使之有效的結合城市形象等等,都是非常有效融入特色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途徑。
(一)結合生態環境
重視生態環境文明共同建設、堅持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是大多數城市規劃的目標之一,并堅持優先考慮生態安全,合理的分配園林景觀布局安排,將城市的經濟、社會、生態的各種效益結合在一起,得到均衡發展。在城市規劃的長遠發展中,設計者將生態環境的建設融入城市規劃是必然趨勢。與自然相結合就是尊重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一直是大家追求的一種理想環境,生態環境很重要,但是特色的園林景觀設計也很重要,城市規劃不能拋棄任何一方單獨發展,只有兩者有機結合,并尊重當地的民族特征及其文化元素,追求整體平衡。
(二)長久的城市規劃理念
城市規劃不可能只是短時間的建設,從整個選址與布局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這必然是一段長遠過程。因此,城市規劃融入特色園林景觀設計必定要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城市規劃對個性化與精細程度的要求非常高,并且城市規劃與園林設計是綜合性的項目,在整個城市的構架中,面臨著許多不可小覷的困難與阻礙,這些阻礙在某些方面需要得到政府及其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結合科學技術的發展,模擬城市建設,對未來的城市建設建立一個長遠的發展展望,并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
(三)建立城市地標
特色城市的建筑主要是結合了相應城市的地理條件及其人文環境等各方面的綜合因素考慮,依附一種人性化的原則來代表整個城市的文化,并營造一種良好的居住氛圍。城市特色就是建立在城市規劃之中,一般是依靠現代技術的先進性來充分保留原有的藝術果實,但是又能在原有基礎上建立具有現代特色意義的標志性建筑。城市形象的建設很大程度上都是將人文關懷與未來的憧憬相結合,而特色的園林景觀設計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蘇州園林等地,都極具當地特色,非常能代表那種江南山青水秀的亮麗風景,城市地標也由此建立。
四、結語
居民環境的改善必須依賴城市規劃,城市建設目前也成為推動社會生產力進步的重要原因之一,環境與自然,物質與美的追求都是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證之一。城市建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是為了盡快改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豐富人民的日常生活,陶冶情操。特色園林景觀的設計有機融合使得居民生活優越感提升,進而也加重了人民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因此,只有在城市規劃中高效的融入特色園林景觀設計,才能滿足人民的個性化需求,提升整個城市的格調與水平。
參考文獻:
[1]蘇俏云. 以“人”為本規劃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論中國城市園林綠地建設[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04) .
[2]鄧華,杜威. 關于城市景觀園林設計的現狀與改進對策[J]. 民營科技, 2011,(03) .
關鍵詞:城市規劃;中國園林;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3954(2013)21-0114-02
引言
中國古代園林是世界建筑史上輝煌的一筆,中國號稱世界園林之母。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園林在經歷了多重曲折。為了保存中國園林的完整型,中國園林元素不至于流失,在城市規劃中融合特色園林的景觀設計很有必要。
1 城市規劃融合園林景觀的目的
在省級要求的園林城市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濱河綠化風光帶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園廣場的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道路綠化水平,進一步落實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進一步開展單位庭院綠化和小區綠化活動,使各項綠化指標全面達標。同時,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注重景觀保護,開展城鄉一體化生態環境建設,完善市政設施,做到綠化、亮化、美化,把城市建設成綠樹繁蔭,燈光璀璨,藍天碧水,整潔有序的生態宜居山水園林城市。
2 可用于城市規劃中的特色園林景觀
2.1 廳堂
廳堂是滿足會客、宴請、觀賞花木或欣賞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園林宅第中發揮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僅要求較大的空間,以便容納眾多的賓客,還要求門窗裝飾考究,建筑總體造型典雅、端莊,廳前廣植花木,疊石為山。一般的廳都是前后開窗設門,但也有四面開門窗的四面廳。廳堂是待客與集會活動的場所,也是園林中的主體建筑。
2.2 樓閣
樓閣是園林中二類建筑,屬較高層的建筑。閣要求四周開窗,每層設圍廊,以眺望景觀。
2.3 書房館齋
館可供宴客之用,體量有大有小,與廳堂稍有區別。書房館齋供讀書用,要求環境隱蔽清幽,盡可能避開園中主要游覽路線。
2.4 榭
榭建于水邊或花畔,借以成景。平常為長方形,一般多開敞或設窗扇,水榭則要三面臨水。
2.5 舫
園林建筑中舫的概念,主要是參考畫舫而得出的。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賞、飲宴及觀景、點景。舫與船的構造相似,分頭、中、尾三部分。舫是仿照舟船造型的建筑,常建于水際或池中。
2.6 路與廊
是一種“虛”的建筑形式,由兩排列柱頂著一個不太厚實的屋頂,其作用是把園內各單體建筑連在一起。廊一邊通透,利用列柱、橫楣構成一個取景框架,形成一個過渡的空間,造型別致曲折、高低錯落。廊的類型可分為雙面空間、單面空間、復廊和雙層廊等等,從平面來看,又可分為直廊、曲廊和回廊。路和廊不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是有觀賞的作用,是中國園林中最富可塑性與靈活性的建筑。
2.7 亭
亭一種開敞的小型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憩觀景,要求體積小巧,造型別致,可建于園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
2.8 塔
塔是重要的佛教建筑。在園林中往往是構圖中心和借景對象。
2.9 橋
一般采用拱橋、平橋、廊橋、曲橋等,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用以隔景,在視覺上產生擴大空間的作用。
2.10 墻
城市規劃的建筑群如果采用院落式布局,園墻更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3 城市規劃中融入園林景觀的舉措
3.1 著力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水平
加大公園綠地和道路綠化建設,推進單位和居住區綠化工作,創新節約型綠化建設,努力營造全民綠化氛圍。城市綠地是指城市中專門用以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游憩場地和美化景觀的綠化用地。不同性質和形式的綠地構成綠地系統,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態的城市用地。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是指導城市開放空間中各類綠地的設計、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據,是城市規劃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它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包括城市建設用地布局、環境質量、道路交通、生活方式、景觀設計、防震減災等許多方面。
它具有保護自然生態、改善人居環境、美化城市景觀、提供休憩和臨時避災等多方面的功能。
3.2 完善市政設施建設
在對推進貴州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與管網建設方面上,應當增強城區在污水處理方面的能力。加速推進環衛設施建設與垃圾處理工程,力爭將貴州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至100%。在加快城市基礎路網建設上,應當確保貴州市在“十二五”期間能夠將新增高速公路歷程達到3000km以上。并且建立健全住房保障體系方面,應當進一步擴大經適房與廉租房建設比例,盡可能的將住房保障率和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完成率均達到100%。
3.3 規范生態環境管理。
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和沿線村莊創衛擂臺賽,提升市容市貌整體水平。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實行公園廣場制度化管理。加強城市歷史風貌、文物古跡、人文景觀和古樹名木的保護。加強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4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的申報條件:
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工作目標及規劃,并實施3年以上。
己對照《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GB/T50563-2010)進行等級評價并達到Ⅱ級以上(含Ⅱ級)。
己開展省級園林城市創建活動的,獲省級園林城市稱號2年以上。
近3年內未發生破壞園林綠化成果、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市政建設、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惡性事件。
城市園林綠化等級評價達到I級,且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命名不少于3年的城市可申報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以《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為基礎,該標準起草時間兩年多,在全國六十多個城市調查。類六十四項考核指標,其核心概括起來有以下兩個個方面:
(1)轉變城市園林綠化觀念,從原來單純把綠化作為城市綠化為主體轉變成低碳交通、市政基礎設施、住房保障、綠色出行、綠色建筑、循環經濟、建筑節能等全方位的發展和提升;
(2)從追求外在的形象整潔美觀等,轉向城市生態功能提升、生物物種多樣性保護、自然資源的保護、城市生態安全保障及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等。
5 中國現代園林名作
5.1 陶然亭
位于北京市南二環陶然橋西北側。全園總面積59hm2,其中水面17hm2。1952年建園。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首都北京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其地為燕京名勝,素有“都門勝地”之譽,年代久遠,史跡斑駁。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這里。秀麗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光輝的革命史跡,使她成為旅游觀光勝地。
5.2 亞龍灣蝴蝶谷
亞龍灣蝴蝶谷在亞龍灣大小龍灣湖的后部,是中國第一個大型網式蝴蝶園??傉嫉孛娣e1.5hm2是集科普、觀賞、購物為一體的現代園林旅游景點。擁有300m2的大型蝴蝶標本展示廳,占地1500m2的大型不銹鋼網式蝴蝶園,尤其是占200m2蝴蝶繁殖網內匆匆的生物現象,令游人酣暢淋漓地拍手叫絕。
5.3 上海大觀園
上海大觀園是一個大型仿古建筑群和現代園林。位于淀山湖的東岸,分東、西兩大景區。東部以上海民族文化村、梅花園、桂花園為主要景觀。西部則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筆意,運用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手法建成的大型的仿古建筑群體。東部景區面積9hm2,古典建筑近8000m2,有大觀樓、怡紅院、瀟湘館、蘅蕪苑等20多個建筑群。
6 結語
建設園林城市是時展的要求,是為了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追求生活質量的要求,更是為了滿足建設和諧社會,合理利用資源,緩解能源緊缺的要求。在城市規劃中融合園林的景觀設計,將更有利于城市文化內涵和精神宗旨的表達和發揚。
參考文獻
[1]王勝永,史冊,論城市生態公園的特點及建設[J],科技信息,2010(06)
[2]尹菲,杜麗娟,休閑視野下的城市公園變遷――以成都市公園發展為例[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關鍵詞】 渭河流域 關中地區 濱河景觀規劃
基金項目:基于渭河流域整體生境安全約束下的關中地區跨河城市濱水空間建設模式研究,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12JK0897.
1 背景
西安地處關中腹地,東至零河與灞源山地,西至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臺塬地;南以北秦嶺主脊為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市區和楊凌區、三原、涇陽等相鄰。自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提出《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后,西安遂成為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今后還將建設西咸新區以擴大西安城市范圍,到那時渭河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城中河。西安在不斷擴大的同時,也帶動了關中城鎮的共同發展,而城市的發展與生態建設已經成為關中地區的核心問題;其中城市濱水區的規劃,尤其是濱水區的景觀規劃設計更關乎著渭河流域整體生態格局的安全。
2 渭河流域關中城市濱河景觀規劃面臨的問題
渭河流域包括甘肅、寧夏、陜西三省區,流經城市包括:天水、寶雞、咸陽、西安、渭南。除天水外,其余四個城市都屬于關中地區,并處在渭河中下游;渭河從整個流域來看,上游的水少,之后流經黃土高原攜帶著大量的泥沙到了中下游,水質渾濁并產生大量淤積;城市化的日新月異直接導致渭河水系以及沿岸區域環境迅速惡化,應該屬于城市濱水區域的優美景觀被兩岸稀疏的植被和大量的生活垃圾代替;河流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而產生的生態問題在渭河關中段體現的尤為明顯,主要有以下幾點:
(1)河道硬化。由于城市建設對濱河區域的改造,如修建堤頂路、將河道改彎為直等措施對河流的岸線進行人工硬化,破壞了河流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從而影響了河流的自身的凈化與修復能力。
(2)水質惡化。由于河岸周圍的產業空間布局分布不合理,許多化工產業沿河修建導致了水質惡化,與上游修建水壩造成的水體富營養化都成為水質變化的主要因素;同時兩岸的農業和生活用水排進渭河也導致相同的問題。
(3)沿岸景觀遭到破壞。由于河道周圍的工業園區和居住區的開發,出現了大量的人工造景,缺乏整體控制,使得河流自然生態景觀無序化,破壞了原本的景觀連續性,喪失河流特色及風貌。
(4)水體系統生境受損。渭河的城市化加速了濱河區域的生境惡化,河流水質污染,河道萎縮,河灘,濕地驟減,動植物物種減少、多樣性缺失,河流的自愈能力缺失,引起洪澇災害。1
渭河的城市化帶來的問題不僅僅影響了城市的開發和渭河水系自身生態系統,更波及到整個關中地區的生境安全,所以有針對性的濱水區景觀規劃是維護整個區域生態完整的保障。
3 城市結合河流的生態化景觀規劃
渭河流域關中城市屬于我國北方內陸型濱河城市2,在水資源缺乏、生態格局支離破碎的情況下,對于濱河區域的景觀規劃都需要在以生態為優先的基礎上進行,渭河水系既保證著兩岸居民的衣食,同時更重要是維護關中地區的生態安全大格局,一旦部分支流水系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就會牽連渭河整體,總之渭河濱水區所面臨的的問題不僅影響到區域的開發利用,也抑制了城市的發展。3
西安城市的濱水景觀規劃設計更應以整個關中地區的生境格局為出發點,在借鑒渭河流域關中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的優秀案例同時,針對渭河西安段的特點做出應對措施。
3.1 渭河流域關中城市的濱水景觀設計對比
縱觀渭河流域的大中城市,寶雞市早在90年代就制定以自然融合城市的濱河景觀建設現今已相對成熟,概括來說可以總結為“濱河路—緩坡—公園(綠地)—步行小道—綠地—河道”的片段模式,由許多濱河公園串聯起各個不同特色的段落景觀形成完整的系統;咸陽市自2000年以后開始加速進行渭河兩岸的城市建設,濱河區域的景觀設計屬于大開大合模式以剛性堤岸為主,“濱河路—陡坡—公園(綠地)—河道”的片段中以咸陽湖及其周圍的廣場、公園為主體周圍有相應的綠地環繞(圖1);渭南市與楊凌由于城市發展緩慢,不急于擴張至濱河區域暫時沒有相應的景觀規劃。
寶雞與咸陽的濱河景觀設計是根據城市不同的自然環境采取了不同的設計手法,城市化的河流需要有其親水性來帶動居民參與其中,形成綜合性的堤外景觀和多樣性的堤內景觀設計。
3.2 西安城市濱河景觀規劃設計
通過借鑒寶雞與咸陽城市的濱水景觀設計,結合西安(西咸新區規劃后)城市本身現有的景觀生態格局、渭河現有的自然景觀要素,對現有的渭河西安段濱水區域進行規劃設計。采取的方法是:
河堤兩岸:
(1)根據渭河兩岸不同的景觀基質以及河流的生態系統,將其按照功能的分段:生態濕地(澇河濕地)+城市游憩(咸陽段)+歷史文化、生態田園(草灘及秦宮遺址)+城市游憩(西安段)+生態濕地(浐灞濕地及涇河濕地)。
濕地是河流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大型濕地公園對不同的城市片區進行鏈接,再由小型濕地對較大的片區進行鏈接,組成一個系統,成為整個片區一個共有的特點,同時各個片區仍具有自己相應的景觀特色。
(2)根據各片區不同功能,打造具有親水性的公園群落。河流的城市化應充分融入城市的主體—居民,使其具有親水性并帶動區域發展。
河堤內:
(1)對河道主槽濕地的改造。主槽濕地不僅對生態系統具有恢復作用,并且會吸引不同的鳥類在此進行棲息,打造自然的生態景觀。
(2)堤岸防護綠帶+生質農場。根據渭河西安段的特色,針對河道周邊生態綠道的完整性修建防護綠帶,并對周圍的水體污染加入生質農場部分,作用是過濾兩岸注入的污染水體,將進行處理的水通過生質農場的再次過濾排入渭河中,打造堤壩的凈化系統。
(3)添加相應的可再生能源系統。在添加不同的再生能源系統同時也豐富了河堤內的景觀,例如運用風車發電,以及一些太陽能裝置,其裝置本身就是一種景觀。
(4)結合相應的活動。河堤兩岸要加入親水性的設計,河堤內部更要加入居民的活動帶動河堤內部的可參與性,除了觀賞性景觀還可以添加的活動比如沙灘排球、沙雕展示、跨河可建造大型器械娛樂場所、堤內露營等。
4 結語
對于北方內陸城市濱水區景觀設計,首先要保持生境穩定,其次在濱水景觀的打造上還要修復已經被損壞的部分;生態環境系統較為復雜,但是具有針對性的規劃就會得到多樣化的景觀;西安城市化進程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城市的擴大帶來的是大都市,但不應造成對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濱水區的規劃設計已經成為西安城市化前行中的重要一環,除了在景觀結合生態的基礎上進行,還應體現城市的歷史文化層面,增加景觀的人文價值。我們還在通過對濱河區景觀規劃優秀案例的研究,不斷對該區的設計進行摸索,期待著為大西安的未來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張定青,胡欣,周若祁.關中地區渭河南岸小城鎮發展與河流水系相互關系研究[J].建筑歷史,2008:10
關鍵詞:城市防洪;濱水景觀;河道規劃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city, the rapid accumul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huma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but also br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settlements. Because of the special effects of wetland system for city waterfront open space and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is reasonable and the imminent.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ecology to study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provided ideas and methods, the new approach is the curren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Key words: city flood control; waterfront landscape; planning River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引言:城市濱水空間是城市范圍內水域和陸地共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城市環境,是以“人”為中心,城市水體為主線,包括其周圍與水體密切相關的自然要素和社會要素的總和,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對城市整體布局以及人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一、城市發展中河道防洪的重要性
河道是避免洪水災害的有效通道,可以在夏季汛期進行泄洪,同時還能夠與閘門、水庫等協作降低河流的洪峰水流量,達到滯洪錯鋒、緩解堤壩壓力的目的。洪水帶來的危害十分嚴重,例如,洪水會引起流域內生態環境的變化,造成河道改變,水土流失和土地貧瘠等,嚴重者甚至沖毀堤壩,破壞河岸的植被和建筑,給百姓帶來巨大的威脅。河道護岸工程是指利用各種建筑材料或者自然植被形成的保護河流暢通、河道安全的措施,可以控制河流形勢,穩定水流,是河道整治改造的重要手段。
為了避免洪澇災害,我國在河流的防洪設計改造中運用了很多的新技術、新手段,本文對城市河道工程規劃方法進行分析,并通過富陽西郊半島岸線景觀工程的濱水景觀設計方案作為應用實例介紹護岸工程的應用以及重要意義。
二、城市河道工程規劃方法
城市濱水空間是城市有的空間地段,是城市到水域的過渡空間。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是以城市水域( 江、河、湖等) 為中心,對城市濱水空間、設施、環境等所做的相關的規劃設計。由于城市水域和野生水域特點不同,河流和海洋性質不同,本文只限于城市區域內河流、水域的濱水景觀設計研究。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化、人本化、多元化已成為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新的追求目標。
1.生態化趨勢
(1)水體護岸的生態化發展
通過多年實踐和向發達國家的學習,我國水體護岸設計有了極大的轉變,由早期的水泥護岸、石砌護岸到自然化護岸,從真木樁、仿木樁護岸到現在的生態護岸。生態護岸的設計尊重水岸的自然形態,采用自然原有的材料,盡量創造自然的生態河堤。
(2)河道形態向自然化靠攏
城市河道的形態和斷面設計方面,起初,城市河道盡可能裁彎取直,河道斷面多為相同的矩形斷面; 岸邊距離水面較遠,且有護欄相隔離。目前,河道設計已逐漸向自然靠攏,將自然河道形態的特點通過設計手段加以精煉,并引入河道橫截面設計中去。現在簡單的矩形或梯形做法已逐漸被復式斷面取代,使得河岸景觀功能在枯水期、豐水期都可以合理開發利用。此外,雙層河道斷面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上層明河具有安全、休閑、親水等功能,下層暗河具有泄洪、排澇功能??傊?,根據地形特點設計河道線形,利用多變的河流斷面,最大程度地模擬生態河道,已經成為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的宗旨。
(3)水體更新的生態化處理
現在一種水質生態化更新與水體景觀相結合的“水景觀綠化”方法,已經在水景觀的設計中得到廣泛運用。水量方面,以前大面積盲目地填湖降低了湖泊的調蓄能力,造成城市原有降水和蓄排水之間的平衡關系被破壞,使城市在暴雨時極易發生內澇。如今設計師盡量保留城市水體、濕地,經過精心設計后與建筑環境有機結合的水體景觀,不僅具有很好的景觀價值,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態價值。
2.人本化趨勢
(1)親水空間的立體打造
現代濱水景觀設計更多地考慮人與生俱來的親水性,將水體與人的精神需求緊密結合起來。以往的河岸設計只考慮防洪目的,建造高厚的堤岸,將人與水遠遠隔開,而在現在已經能夠較好掌握河湖漲落特性的基礎上,河岸設計也趨向親水性。在親水設計方式豐富多樣的今天,設計師們對親水空間的打造已不僅僅局限于色彩、造型和材料的運用,在岸線的立體化處理方面有著很好的發展。其中包括橫向和縱向的立體處理: 橫向立體處理打破原有濱水岸線單一的結構模式,結合場地環境設置節點空間,通過廣場或者景觀節點豐富原有岸線的平面布局; 縱向立體處理則是指利用岸線的高差,通過設立多級平臺或臺階以及隨水位變化的浮臺等方式,豐富空間層次。
(2) 濱水景觀設施的完善
濱水景觀設計中的人本化趨勢還體現在另外兩方面:
① 更加注重人們在場地活動中的各種功能需要;
② 加入對行為心理學的研究,體現人與場地、環境的和諧。隨著法規的出臺,設計師更注重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如殘疾人坡道、殘疾人衛生間以及盲道的設置等,以形成系統化的景觀設施,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同時,一些濱水或是水上的休閑娛樂設施逐漸增多,不但在功能上滿足了人們親水的要求,在視覺形態上也增加了空間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形成城市濱水空間的開放性節點。它不再以濱水景觀的附屬出現在規劃設計中,而成為了不可缺少的濱水景觀節點。
(3)濱水交通的合理規劃
步行交通的組織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形式,而采用建筑首層架空的柱廊,作為聯系室內外的步行區,形成內外交融的空間組合;或設置臨水空中走廊,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人行網絡,游人可自由地在高度不同的平面上往返,使步行空間更加活躍,并獲得多層次、多視角的濱水景觀。
車行交通,以往城市的濱水區都設有與河道平行的車行道路,步行者很難便捷地到達濱水區。寬闊的街道和擁擠的車流截斷了濱水區與城市的聯系,也破壞了濱水區的空間完整性和環境品質。因此,現在設計師更著重于改善濱水區道路,加強道路綠化建設,形成過渡地帶,減少過往車輛對濱水區的有害影響。并增加安全、便捷的過街通道,保證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系。水上交通是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設計已不僅僅是水路運輸,而更多考慮人們利用水上交通工具來欣賞城市景觀。設計師開始研究濱水連接點分布、確定視線焦點和結合點、保證通道通暢和建立景觀點的連接關系等等,這些還必須同堤內交通樞紐相連接。另外,有水上交通船的??看a頭、沿河主要設施的距離,以及與其他城市區域的便捷聯系都是設計師關心的問題。
(4)公眾參與理念的深入
公眾是環境影響評價的主體系統,然而在多元化的社會當中,公眾的利益的分化使得任何人都無法代表整個社會的需求。設計規劃工作者只是為部分特殊利益團體服務,因而傳統的理性設計欠缺平等和公平性,其技術理論體系也缺乏民主政體和民主決策機制的保障。越來越多的學者逐漸認識到城市規劃中的決策應該是政府、專業人員、公眾三者相互協調、配合的結果,在規劃法規中,公眾參與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其實施也應受到法律的保護。
三、結束語
濱水景觀的生態設計不是某項景觀實驗工程,不是化妝式的景觀小品,而是基于尊重場地現狀,尊重當地歷史文化,保護恢復濱水自然環境的設計,濱水景觀設計應結合生態自組織性、生態地方性、生態恢復性、生態顯露性的方法,讓生態自己做功,創造宜居環境,體現城市特色風貌。
參考文獻:
[1]王澤偉,范楚平,秦漢郡縣制對我國政治制度文明建設的啟示[J].理論探索,2004,0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