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40:22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物理教學反思大全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有效性;生活資源;學生資源;實驗資源
21世紀,經濟、社會、科技不斷發展,新課程改革已進行了幾個年頭。面對新課改,一方面,我們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初中物理作為中考科目,我們面臨著學生的升學壓力。隨著各種減負的措施,作為第一線的教學工作者,提高課堂有效性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從靈活選用教學資源的角度,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學生注意力和興趣、優化物理教學,提高課堂有效性,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以期共同探討。
一、靈活選用生活資源,加強物理教學的趣味性
1.關注社會熱點,提升學生的關愛意識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蔽覀兣囵B的學生,一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科技能和學科素養;另一方面,我們更需要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從社會熱點入手,既讓學生感到新奇,又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形成關心社會的意識。
例如,大家比較關注的“神舟飛船”系列、“嫦娥衛星”系列等航天技術,可以適時讓學生進行關注,并能夠結合力與運動的關系、參照物、速度等進行教學,通過以結合熱點開展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改變了那種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形象,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
2.聯系生活實際,拉近學生與物理的距離
物理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探索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并能將其運用于實踐,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聯系最近出現的霧霾,可以利用物態變化來講解霧的形成原因,形成需要的條件,對于霾,可以講解PM2.5的含義,對于它的形成,可以結合尾氣排放、工業煙塵釋放等角度來講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環保意識。
正是這些生活中的現象,使學生感到物理原來就是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的現象,既熟悉又感到親切,淡化了知識本身的教條性、冷漠性,增強了物理的生活性和實用性。
3.導入物理科技,引領學生產生對物理的向往
社會在不斷進步、科技在不斷發展。學生比較喜歡新奇、具有神秘感的新鮮事物。于是,我將一些物理高科技結合在物理教學中,在好奇中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感受新科技,拉近與新科技的距離。
例如,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阿爾貝?費爾和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巨磁電阻”效應(GMR),在講解電磁聯系時,我以此為切入點編題,通過將滑動變阻器控制電磁鐵產生的變化磁場對巨磁電阻進行控制,從而使燈泡發生亮暗變化。
通過結合高科技的教學,既能讓學生了解一些科技新動態,又能讓他們明白原來高科技也不復雜。
二、靈活運用實驗資源,推進物理教學的參與性
1.巧用廢棄物做實驗,增強學生的遷移能力
新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作為突破口??茖W探究不僅是一種重要形式,同時也是初中物理課程的重要內容,它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實驗又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形式,指導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制成簡單的實驗儀器既是對學校器材不足的有效彌補,同時又可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切實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例如,礦泉水瓶可用來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剪下上半部分還可作漏斗在里面放入乒乓球向下吹氣,球不落下來演示流體壓強的知識??找桌蘅裳芯啃】壮上竦膶嶒灐⒖商骄看髿馐欠癯稍趬簭?。通過這些廢棄物的收集和再利用,學生動手的機會大大增加,從而促進探究實驗的開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形成節約意識,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
2.經歷實驗挫折,加深探究過程體驗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嬌氣、依賴性強、抵抗挫折能力差、不能承受壓力和挫折。實驗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習方式,實驗中失敗挫折是常事。讓學生通過實驗經歷挫折,體驗探究過程,在挫折中成長。
例如,在進行“海波熔化實驗”時,由于學生剛接觸物理不久的分組實驗,操作不熟練是正常的,在試驗中碰到的問題較多,有的燒杯中水太多,加熱緩慢;有的水溫過高,造成熔化時溫度升高的“不正?!爆F象等。
在實驗中,我沒有一味地責怪他們,而是鼓勵、幫助他們,讓他們經歷挫折,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來,更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成就就是在不斷失敗中逐漸邁向成功的。“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經歷這次失敗的過程,哪來下次的成功。
3.關注學生反思,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蘇格拉底說:“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弊寣W生探究并體驗學科知識,發展對學科的內在興趣;讓學生探究并體驗活生生的現實生活,學會有創意地去生活;同時,在探究中不斷反思,得到生成。
例如,在“連接串聯、并聯電路”實驗中,學生發現兩燈泡串聯時發現一只燈泡亮,另一只燈泡暗,學生提出疑問:“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兩燈泡會一樣亮,怎么會一只亮一只暗呢?”學生帶著困惑問老師,為此,可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決定燈泡亮暗的是燈泡的實際功率,而不單是電流或電壓大小的理解。在針對學生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深入地反思,可加深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探究中,學生經常會發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有些能預設,有些不能預設,但隱形中卻有很多生成性資源。面對這些生成性資源,我順水推舟,積極鼓勵,讓他們查閱資料,討論問題所在,讓學生明白實驗是一個注重細節的工作,器材和實驗操作都會影響實驗結果。同時,讓學生積極撰寫反思記錄,完成知識升華。
三、靈活結合學生資源,體現物理教學的主體性
1.正視學生錯誤,拓展學生的認知發展
人們常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那么,我們還可以說:“錯誤也是一種教學資源?!睂W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出現錯誤,而且錯誤都有一定的普遍性。巧妙地利用學生常犯的錯誤作為教學資源,既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又能讓部分學生避免錯誤,還可以改正錯誤,在以后的學習和練習中少走彎路。
正是通過學生自己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在“落入”與“走出”誤區的過程中“吃一塹,長一智”,增強學生的“免疫力”,對學生由于思維定勢、忽視隱含條件引起的失誤,引導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出錯誤所在,并予以糾正。通過錯誤讓學生在糾錯的過程中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培養發現意識的有效途徑。
2.尊重學生差異,促進學生共同提高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因為如此,世界才變得精彩。”學生由于先天的素質和后天所處的環境不同,生理、心理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個人所具有的能力、興趣等不平衡,使他們的學習差異日益明顯。有人把學生差異當成一種負擔,我要說,其實這也是一種教材資源。
教師在分組探究時,既可以同質分組也可以異質分組。如,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可以充分利用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利用他們的差異性,使他們在積極參與的同時,又能各盡其長、發揮特長,如電腦學得好的學生搜集資料,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監督操作,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匯報交流。
正是這種尊重學生差異,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各盡其才,學生能力得到發展,協作能力得到鍛煉和加強,符合了新課程理念。
3.關愛學生情感,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致
心理學告訴我們:只有當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因素發生作用,學生才會產生一種積極參加學習的內動力。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是教學的主體,是教學中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用充滿熱情的語言打動學生,用富有感情的體態感染學生,創設熱情奔放的課堂氛圍熏陶學生,用平等待人的心態接納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使學生敢于質疑、大膽創新。只有為學生搭建民主、和諧、自由的發展平臺,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愛學。
例如,我曾碰到一個數學、英語都考40分以下的學生。通過了解,由于他小學基礎沒打好,所以,進入初中后,學習成績一直比較落后。我沒有歧視他,相反,經常提問他、表揚他,結果中考物理考了87分。
常言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關注學生的情感,幫助他們、關心他們,他們在敬重你的同時也會愛上這門學科。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課堂是否有效,關鍵是學生是否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相對于學生的發展,教學資源的開發都只是手段和措施,我們一定要從提高教學質量、立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用長遠的、動態的觀點開展我們的教學。在教學中認真鉆研,去體味、發掘身邊的現象或資源,不拘一格,靈活機動地開展教學,構建有效探究,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廖伯琴,張大昌.物理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關鍵詞:錯誤;物理;教學;利用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7-0315-02
在教學中,教師通常傳授科學的知識和講解正確的方法。然而初中的教學對象是由小學升上來的身心尚未發展完全的青少年。學生常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錯誤,如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生活常識的干擾、知識的負遷移作用、缺乏邏輯思維等等;另外,初中生對錯誤缺乏分析總結的能力,無法從錯誤當中提取有利于今后避免出錯的學習策略。
事實上,學生所犯錯誤及其對錯誤的認識,是學生認知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做出錯解,從知識與技能掌握的角度來說,他失敗了。但是,他也是成功的,他取得了進步,因為他參與了物理知識教學活動,獲得了親身體驗,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物理問題。
另外,從教學角度來看,錯誤本身也是一種值得利用的教育資源。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可以從"正反應"(如獎勵、肯定)方面強化。也可以從"負反應"方面去強化。
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和發揮錯誤的教育功能,提高錯誤的教育價值,在教學中以錯顯正、以錯攻錯、因錯施教,從而達到讓學生減少出錯的目的。
1.以錯促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教學實踐表明,公開地展示錯解,徹底地暴露錯因,讓錯誤作為反面教員,師生共同探討分析,對提高學生學物理的興趣,警惕易犯的錯誤,加深知識的理解記憶均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1.1利用錯誤,認清概念。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由于理解不正確或不全面,縮小或擴大了概念的內涵或外延,導致錯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這些錯誤進行分析,突出概念的基本特征,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物理概念。例如摩擦力的概念,它有兩個基本特征:(1)相互接觸;(2)有相互運動或相互運動趨勢。學生往往不能把握第二點中的"運動趨勢",認為下列題目中只有A有摩擦力,B沒有摩擦力。例:
A小明用水平向右的力推動地面上的木箱 B小明用水平向右的力推地面上的木箱,但推不動教師利用學生這個典型錯誤來講解摩擦力的概念,并強調B情況下依然存在摩擦力,學生對摩擦力產生條件的掌握效果明顯較好。
1.2運用對比,杜絕混淆。隨著教學的推進,學生學習的內容累計越來越多,這時學生常常發生混亂錯誤。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通過對比來防止學生混淆。對比,既可以把同一道題的正誤答案進行比較,也可以把學生混淆的兩個題型進行類比。在正面講清的基礎上,還要從反面進行比較,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學生學了平衡力的概念后常把其和相互作用力混淆。
例:一個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靜止不動,下面各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
A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它的支持力
B杯受到的重力和它對桌面的壓力
C杯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它的支持力
D杯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受到的重力
由于之前所學相互作用力的干擾下,許多同學會下意識的選C。老師在講評錯誤時必須重申平衡力的概念:作用在同一物體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B、C中兩力不在同一物體上,D中兩力方向相同。而A中兩力都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且使茶杯處于靜止狀態,所以是平衡力。而C的兩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這時,老師可以再次強調,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最大不同點是受力物體是否相同。
利用錯誤進行對比講解,使學生明白了錯因,同時又知道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與聯系,既能防止錯誤再次發生,又達到了深刻理解解法的目的。
2.以錯改錯,巧用元認知監控策略
元認知監控策略,是指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有效監視和控制。監控策略使學習者警覺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找出來,并加以修改。
2.1在錯誤中學會提問。利用錯誤來培養學生的元認知監控策略,首先要使學生學會自我提問,讓學生對自己的錯解進行自我否定。然而,學生并不是一開始就具備這種策略,教師在題目評講時,要針對學生的錯因設計問題進行自我提問,引導學生發現錯誤。
使用自我提問法訓練學生發現錯誤并找到正確方法,首先要制訂一個體現思考程序的流程。我們可以分三類形式來自我提問。第一類提問,屬于問題表征類:題目說什么,求什么?第二類提問,屬于解題方法類:以前有沒有做過類似題目?用什么方法?第三類提問,屬于思維方式類:我進行逆向推理了嗎?
例:一個在斜面自由下落的物體,畫出它受到的力。
錯誤畫法:如圖,許多同學會想當然的畫多一個"沖力"F2。
問:我進行逆向推理一下
答:如果說存在一個F2,那么即使沒有重力,小球也會往下沖。但現實生活中,自由釋放的物體,沒有受到重力的話,小球是不會下落的;而且找不到F2存在的理由。F2是誰施加的呢?找不到施力物體。那這個F2就可能是多余的。
類似于上述過程,經過自我提問和回答,多物理生能意識到解題的錯誤。教師對錯解進行自我提問示范,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自我提問的習慣。當自我提問成為一種穩定的能力時,學生就掌握了初步的元認知監控策略。
2.2在錯誤中思考。作為初中物理教師,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己有經驗,特別是錯誤的經驗。教師要重視學生對各種現象的理解,透過錯誤思考學生這些想法的由來,想辦法讓學生體驗發現錯誤的過程,反思錯誤的原因,然后再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一種液體,它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求該液體的密度。
錯解:ρ=m/V
=40g/20cm3
=2g/ cm3
當學生出現上述錯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按題目所述的數據分析,讓學生發現題目中0體積的時候居然還有質量(容器的質量),學生犯了"忽略隱藏條件"的錯誤,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反思:認真審題,做圖像題時首先要注意的是什么?學生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
教師要懂得利用學生的錯誤來讓學生學會思考,只有學生自己意識到錯誤之后,他們才能從根本上改正錯誤,也才能在以后處理類似的問題時否定以前的解法,而把正確的解法作正遷移,從而提高解題能力。
總之,學生的物理經驗需要不斷的積累。學生的錯解不能作為失敗的指標,而是作為每個學習過程所伴隨的現象。
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除了傳播科學的物理知識和展示正確的思想認識,還要營造一種寬松的環境,促進學生對已有的個性化理解進行重新建構,對"錯誤"給以新的認識,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收獲正確的方法進步的喜悅。
參考文獻:
[1]李新鄉 物理教學論 科學出版社 2005年
[2]王力邦 中學物理教師的學習與思考 科學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