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8 17:00:41
序論:在您撰寫大專的網絡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電大中專生;情感教育;問題與對策
一.電大中專生的現狀和問題
從電大中專生的生源來說,一般都是未能考上理想高中,被家長或社會環境逼迫繼續上學的初中應屆或往屆畢業生。這類學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內心非??释玫阶鹬睾屠斫狻4蠹叶贾?,中專生難于管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都不好,甚至有些學生有學習困難癥。究其原因,有家庭的因素。閑談中常聽電大中專生的家庭狀況比較復雜,有些是父母離異,指望電大為父母看著他們的孩子,學習好不好沒關系。有些家里發生刑事案,孩子寄養在親戚家,和社會上不務正業的人接觸過多,經常課后在社會上游蕩,放任自己。他們都有飽受別人指責和父母的訓斥,內心叛逆,甚至沾染上不少的社會惡習,自律性差。在學校通過破壞公共財產發泄情緒,通過對周圍的人挑釁或敵視,無理取鬧甚至肆意搗亂引起別人的注意和關注。通過對一百名電大中專生的面對面的談話,了解他們內心真正的困擾,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不能科學的排遣孤獨情感。相當多的電大中專生在情感孤獨時,顯得無奈和焦慮,不能釋懷這份孤獨。許多女生通過寫日記,把心思全部寫進了日記里。男生更多的是把它留在心里,要不積壓孤獨,通過大聲音樂宣泄,要不無事生非,情緒失控喜歡打架。也有患上自閉癥的,經常喃喃自語。也有借助于酒、以及違法犯罪等途徑宣泄外,網絡成為了電大中專生宣泄情感孤獨的重要途徑。但網絡本身是虛擬的世界,具有復雜性,網絡在為學生的情感宣泄提供了有利平臺的同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近幾年來網癮成為了社會問題。
其次是不能合理的撫慰情感傷口。中專生對世界和社會的認知還不全面,涉世不深,有些學生受過或正在受著情感虐待與創傷。作為家庭、學校、社會都應及時采取措施幫助這類學生。比如,家長和孩子真心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真正需要的安慰。學??梢哉匍_家長會,一起探討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經驗教訓,給受傷的孩子進行正確引導。
最后是心理健康得不到重視。中專生一方面存在學習習慣不好,對理論知識和實操能力掌握不夠,這樣在面對學業壓力和未來就業壓力,心理迷茫進而產生害怕面對現實。對自己的未來不能進行科學規劃,喜歡好高騖遠。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電大中專生的教育中,智力教育被放在了優先的位置,而關系到這個年齡段人生觀形成的情感等非智力教育往往沒有得到重視。但事實上,情感、意志、態度、動機、興趣、氣質、性格等非智力健康發展與智力培養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情感越深直接影響認知水平走向更加深刻和牢固,學生自然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中專生中存在的冷血行為、心靈扭曲、心胸狹窄、學習困難等現象,在一定稱得上與情感控制能力不足有很大關系。所以說,電大教師要充分的認識到情感培養的重要,認識到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就是把握中專生智力教育與情感教育的和諧統一。
三.情感教育方法探索
中專學生情感豐富、求知欲強,對新鮮事務有比較強的接受能力,特別是現在互聯網時代,學生經常情緒化做事,做出出格的事情甚至自我傷害或攻擊他人。隨意宣泄不滿。學校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構建科學的情感教育模式,為中專學生情感教育提供了適應互聯網時代新方法和新途徑,一切從學生根本利益出發,采取恰當措施,促進其知行統一,必將提高電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這就要求電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重視與情感教育的結合,以求構建一個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互促、和諧統一的“以人為本”情感教育模式,從而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主要從三方面來探索如何加強中專學生的情感教育。
(一).充分發揮中專班主任的作用
引導中專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中專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點,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中專生進入電大之后,由于中專教育有別于初中的封閉教育,要求學生培養自我學習、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人際交往的逐步開闊。有些中專生開始利用課余時間到社會上工作,比如麥當勞等。給中專學生進入社會提供了鍛煉舞臺。在電大中專學生情感危機的處理中,班主任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為班主任與學生溝通機會多,中專生的年紀一般在十八歲左右,屬于叛逆階段,家長的話往往不聽,而班主任的教育反而容易接受。與學生之間有所感情聯系,班主任做學生工作時往往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專教育培養的學生一般是技術藍領工人,是國家職業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其群體中部分學生都普遍存在著理想貧乏、信仰缺失、道德移離、思想頹廢等現象。中專班主任應多采用激勵機制來解決電大中專學生情感危機問題。激勵往往可以激發人的潛能和動機,誘導學生自主行為,使其發揮出內在動力。促使中專學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激勵是對于中專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較有效方法。面對新互聯網時代,激勵機制對于改善中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班主任老師可以通過相互交流和分享彼此的教育心得,共同為中專生的情感教育努力。
(二).加強校園網絡管理
隨著現在網絡的高速發展,中專生可以通過微博,人人網,QQ群聊,飛信,手機微信等新媒體在當代學生中的普及,加之網絡的虛擬性、交互性以及實時性等特點,網絡深刻地影響著當代學生的思想狀況。網絡給傳統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價值判斷多樣化對原有思想造成沖擊,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渠道選擇的多樣化對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沖擊。學生可以從網絡里虛擬生活,比如網絡戀愛和網絡夫妻,有些學生不能自拔。在網絡環境下多種思想文化的交織碰撞中,嚴重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念。許多網絡事件不乏披著合理理論外衣的錯誤價值觀,對于中專學生未成形的價值觀極易產生致命影響,導致學生價值觀的錯位,另外,虛擬社區缺乏法制約束,在虛擬環境下缺乏現實道德的約束,缺乏對真實世界的正確認識,缺乏面對面的真誠,長期沉浸在這樣的脫離現實的環境里,不利于中專學生對現實世界的認識,極易引發青年中專生學生心理信任危機,形成人格障礙,從而影響學生正確的價值體系的構建。
校園網是學生獲取網絡信息主要的地方就是機房,宿舍寬帶。學校附近的網吧等。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凈化校園網絡環境是網絡管理中重要的課題,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加強了對BBS論壇的建設和規范管理,遏止校園網上有害信息的傳播,對一些不健康的網站進行禁止登陸,逐步建立學生網上行為的責任感和網絡道德建設,校園網在電大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和作用更加顯著,已經成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新平臺,為電大教育的改革、發展、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增強青少年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網絡道德意識。注重對學生進行網絡文明及有關法律、道德教育,在中專生課堂倡導文明上網的內容,重視學生健康上網的習慣,規范學生的網絡行為,提高中專生自我抵制網絡有害信息侵害的能力。
(三).教師帶頭發揮榜樣的力量
身正為范,以身作則,是教師的義務,也是為人師表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任何學生成長的道路上都會有意無意地從教師的言談舉止,文明修養,和思想境界表現中接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的老師要始終形成一種習慣,看到學校不文明的行為要勇敢站出來說不,看到水管在流水,要自動關掉;如果我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或辦公室的人,記得關掉燈節約,下雨了要主動關窗戶等身邊事都是教育的素材。美好的人性不光在書本,教師應該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因為我時刻記得自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
總體說來,相對于智力教育,情感教育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涵蓋了教育的全過程、各個教育環節,其重要性越來越受到教育屆的重視。電大中專生的情感教育本身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電大要應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來培養和教育中專生,為他們創造寬松的成長氛圍,組織有益集體活動,并通過這些活動彼此了解和溝通。讓電大中專生在平等的溝通和對話中提高自身素養。增強情感意識。作為教師的我們,在不斷提升自身素養的同時,更要關注情感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愛的光芒。在培養中專學生情感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杰.班主任教育離不開情感[J].班主任工作,2003(2).
[2]朱小曼.情感教育論綱.人民出版社.2008.
[3]盧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學原理的實踐應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賀玲中等衛生職業教育領域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研究L1].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
[5]閆杰加強情感教育構建和諧校園.[I]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30):179-180
【關鍵詞】大學生 網絡時代 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在飛速的發展當中,網絡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使用,網絡技術具有時效性強、容量大、受眾廣等諸多特點,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領域,甚至學生的生活環境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些影響致使人們發生了諸多方面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則給高校中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高校對大學生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轉換新的模式。
一、網絡時代環境下大學生的心理教育特點
(一)自主化心理
主動化心理實質上指代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采用的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當中,大學生是其中的核心,所有的教育都只有一種方法改變教學活動,那就是將被動接受教育的人轉變成主動,以此,大學生要樹立起主體的意識,同時積極的參與其中,這樣的教育才可以達到最終的目標,在網絡背景下,大學生自身的自主意識會不斷的增強,網絡中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內容,學生可以對其進行自由的選擇,資源的利用率以及教育后的整體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利用網絡的同時還要對大學生的心理變化進行及時的了解,防止他們內心形成心理方面的障礙。
(二)多元化心理
多元化的心理主要指代的是新健康教育中的內容,網絡化的時代主要有即時性、全面性和開放性三點信息特點,大學生在網絡化的時代環境下,他們的價值體系以及人之方法都會遭受到很大的影響,除此之外,網絡世界還具有虛擬性,因此,諸多大學生會在網絡上將日常生活中戴起來的面具摘下,把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袒露出來,對網絡傾訴在生活中遇到的苦悶和抑郁,多種病態化的心理和扭曲化的心理都可以展現出來。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開展出更多的教育內容,讓當代大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以及社會對大學生提出的高要求得到滿足,除此之外,教育內容中國要涉及到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心理方法的提高等多種內容。
(三)交互化心理
交互化心理實質上指代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網絡上的交流溝通方式都是具有主動性的,原本被動的強迫式傳統教育在網絡中完全被顛覆,在網絡世界中,學生可以根據心靈上的感觸接受網絡帶來的引導。當代的大學生都以創新求異和個性突出最為追求的目標,網絡則可以為大學生提供這種平臺,傳統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沒有生動性,也沒有針對性,枯燥乏味的教育效果導致學生對此降低了重視度,以此,相關的教育模式將網絡技術引入到教學手段當中,將網絡中的被動變成主動,大學生可以更加輕松的接受相關教育。
二、網絡時代環境下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出現的新模式
(一)立體化的教育模式
在網絡化的時代里,大學的圍墻和地球村之間在力量方面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二者之間的對比結果就是,地球村比大學的圍墻更加的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要在它的周邊建立起立體化的網絡保護墻,然后讓網絡完全發揮出作用,這個教育模式主要有直接和間接、校外和校內、集體和個體等。
(二)預防形式教育模式
這種方法可以面向所有的大學生,這種的監獄方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罪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在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同時,開展具有正對性的相關干預對策,網絡很容易讓大學生沉迷其中,除此之外還會養成諸多壞習慣,大學生需要最完善的干預模式來引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教育主導和主體之間互動教育模式
這種模式和傳統教育的模式是相同的,由于有網絡作為主流背景,二者之間的關系逐漸的處于平等狀態,沒有老師的權威感,而學生也可以當“老師”的機會,這樣的變化是一種全新的溝通方法,主導和主體之間存在一種平等的互動形式,這樣的模式也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中,十分重要的基礎部分和保障部分,這樣的模式對老是有著很高的要求,授課老師需要有更加廣闊的視野范圍和更多的知識,老師于學生之間需要建立起彼此溝通、彼此信任的心態。
(四)三角形勢教育模式
網絡出現之后,高校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樣的影響不僅給家庭和學校帶去了巨大的挑戰,給社會也造成了巨大的挑戰,網絡中的諸多內容對大學生都有著知名的吸引力,同時,網絡時代中的大學生缺少社會對他們的支持,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遭受到了直接性的影響,這種教育模式將三者互相之間聯系在了一起,全面的提高了大學生在心理上的教育。
三、結束語
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王萬和品德教育之間有著相似點,它們的教學最終目標就是將大學生培養成優秀、合格的全方面發展人才,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將品德教育與其相互進行有效的結合,以此作為大學心理教育模式的基礎,兩種教育之間形成相互彌補的狀態,在品德教育中加入網絡方面的道德修養教育,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添加上一層基礎層面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朱國平,孫祥,顧瑩.論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建設[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35-36.
【關鍵詞】網絡技術 大學英語 內部動機 專業素質提升
21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互聯網科技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了我國社會各個層面: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均與互聯網平臺深度地整合滲透,教育界則走在了網絡時代的最前沿,微課、翻轉課堂、慕課、大數據、電子語料庫、在線教育平臺等帶有鮮明網絡時代特色的新生教育元素層出不窮,各領。在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下,英語作為國際語言承載著無可替代的橋接和溝通的作用。英語教育與互聯網的結合,是相輔相成、互為犄角的優勢契合,是新時代新格局下大學英語教育的必然趨勢。那么作為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教育者,亦即大學英語教師,如何緊跟互聯網時代的步伐及其對英語教育提出的挑戰,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以適應全新的教育時代特征和要求?
一、網絡時代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挑戰
傳統的“師生對坐,面授機宜”的教育方法在網絡時代無疑是低效和守舊的,已經無法滿足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高校教師,尤其是英語教師要緊跟網絡化教育的步伐,轉換教育教學理念,突破觀念和文化差異的障礙,讓自己從心理上接受和認可網絡化教育和教學手段的必然趨勢,從行為上向其學習、了解和靠攏。多媒體教學設備普遍普及的今天,很多中青年英語教師開始全程使用電子講義進行授課,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自己的教學資源,但這并沒有將信息網絡化帶給我們的機會發揮到極致。相當多的教師仍然未能完全開放自己的課堂和視野,將學生從紙質的課本的練習題中解放出來,接觸浩瀚無邊的互聯網教學資源與機會,對現有的教材和教學內容經由網絡進行發散和拓展,并將其與自己的教學實踐整合。
新時代的高校生源結構、外語學習能力、以及對于網絡學習方式的敏感度同樣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挑戰。隨著改革開放的力度和深度不斷加大,大批的大學新生在入校時已經具有相當的語言基礎,接觸過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語言素材,且懂得通過網絡詞典、英語學習門戶網站進行英語的自發接觸和學習。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已非十年前的吳下阿蒙。假如英語教師仍自我封閉地停留在“故紙堆”的學習資料和素材上,如何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挑戰,如何給予他們有建設性的建議和答案?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革新,大學英語教師將全方位的面臨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種種挑戰。作為公眾課程發展趨向的微課和翻轉課堂,無論是其指導思想和實現手段都是以網絡為基石和靈魂的,教師需要熟練掌握制作電子課件需要的種種軟件和錄音設施的操作技巧,并且轉變傳統課堂的語言和思維模式,以壓縮的時間來傳遞豐富的信息和知識點,以創意的思路和引導來傳授語法和詞匯。面臨這樣的挑戰,高校英語教師需要勤思自我素養的提升之路。
二、網絡環境下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的思路
任何職業的從業者得專業素養都并非一成不變的,均需與時俱進、與需俱進。計算機革命之前的時代,英語教師的職業生涯或許僅需與書本、黑板和粉筆相伴度過,但這已經是遙遠的過去。Grundy & Robinson認為,教師職業素養的發展動力分別來自外部系統和自身。面臨全球化、國際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大趨勢,大學英語教師無論是從社會、學校、學院等外部要求,亦或是無可回避的自身成長的內在需求,都必須直面挑戰,準確對自己的職業進行定位刷新,培養獲取新時代必須的教師教學技能。
首先,網絡及因其應運而生的教學指導思想、具體教學方法是這一大環境下教師學習的對象和目標。大學英語教師需要走在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前沿教育理念的第一線,就必須接受網絡教育相關理論知識的高強度、深層次的再教育,了解網絡科技給傳統教育帶來的沖擊和重新定位,比較傳統課堂教育中教師的角色定位與網絡教育技術和資源下新型英語教師的特點和工作要求。具體而言,教師相當程度上要從“臺前”轉向“幕后”,精良的課堂設計需要轉變成系統完整的電子課堂展示,傳統英語課堂中教師言傳身受的語言知識和詞匯講解則需要轉向教師對于學生課前對于電子課件的熟悉程度的考核,以及對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的判斷和引導。這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扭轉過往的教育理念,接納網絡技術傳統講臺上的教師形象的沖擊,甘于當幕后的講解者和臺前的引導者。同時,英語教師需要接受高強度、高頻率、深層次的計算機相關培訓,了解制作網絡課程所需要的軟硬件操作技能。
其次,網絡時代所帶來的信息爆炸式增長是不容錯過的英語教育資源和機遇。大學英語教師應該開放自己的視野,結合教學內容搜索和匹配與之契合度高的文化背景資料、視頻音頻教學素材。例如上外版《大學英語》第四冊第二單元 The Freedom Givers牽涉美國種族歧視和民權抗爭的歷史,則任課教師可以從網絡資源中甄選一部分與廢奴運動和南北戰爭相關性強的紀錄片或文獻,穿插于整個單元的講解中,幫助學生對其主旨形成更為立體和生動的印象。在網絡資源方面,大學英語教師同時還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教育內網資源。由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學術資料均需訂購,一般外網終端很少能夠得到鏈接,這間接導致了本科生的學術意識淡薄和缺位。而大學英語教師則可以利用手邊的教育網資源,向學生講解學術論文和研究相關知識,介紹含金量高且針對性強的典型論文,啟蒙學生的科研意識。
三、結語
于大學英語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而言,網絡技術革命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將體現在他們的工作的理論、實踐、反思和提升的每一個維度。在學生人人手執智能手機、圖書館和宿舍課桌擺滿筆記本電腦的今天,再固守著傳統英語教學方式的桎梏無疑是與時代脫節的。近百年前杜威先生就明確指出,教師的素質提升取決于其專業行為過程中的反思實踐,并為其提供必要的推動力。這一思想在網絡時代的洪流席卷校園和課堂的今天,尤為值得我們深思。網絡及其相關不應成為被英語教師漠視或拒絕的干擾因素,而應順勢而為,讓其成為助力我們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專業素養不斷提升的有效介質。
參考文獻:
[1]吳長青.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角色定位[J].繼續教育研究,2014,8.
[2]李力,文旭.中國外語教育――理論、方法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一、項目目標及選擇廣告學專業試點原因
1.項目目標
中央電大與試點省級電大共同探索基于網絡的個性化學習支持服務的模式和相應的運行機制,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提高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教學服務的推廣提供依據。
項目要實現的主要目標是:建立兼職網絡輔導教師的聘請管理制度;探索以課程為單位的服務團隊的建立及其運行方式;形成基于網絡的個性化課程學習服務模式;形成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教學服務的管理模式。
2.選擇廣告學專業試點原因
保證一些生源零散、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地區的教學是“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教學指導與服務”項目試點要集中解決的關鍵問題。廣告學專業生源分布比較分散,專業師資力量不夠均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二、廣告學專業“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教學”實施內容
廣告學專業“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教學”具體做法是:根據生源及教師分布情況,在保證原有日常教學進程和方式不變的同時,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性化教學班級,選拔優秀的廣告學專業輔導教師,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課程輔導,如提問、答疑、講解、課后討論、詢問學習狀況、了解學習進程、交流學習方法與心得等,切實為學生的課程學習提供有效的支持與保障。
1.課程實施范圍
廣告學專業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教學,對象包括2008年秋季入學的廣告學專業本科所有學生。地域范圍是2008年秋季學生所在的北京、廣州、內蒙古、大連西安、深圳、江西、湖北、山西、甘肅、山東、寧波、安徽等19個地方電大。課程范圍包括開放教育入學指南、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廣告策劃、廣告創意與表現、廣告心理學、中外廣告史、廣告法規與管理、網絡廣告實務、品牌競爭策略、計算機三維設計等課程。
2.教師的分配及教學任務
教師分為主持教師和輔導教師,主持教師利用電大在線平臺做課程輔導,輔導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答疑、討論和指導實踐等。輔導方式是通過網絡和其他通信媒體,集中輔導或個別輔導,可以是實時或非實時、專題討論、網上形成性考核輔導,或圍繞教學的心理輔導。輔導的內容可以是課程內容,也可以是教學方式方法的指導。輔導老師與主持教師之間通過及時溝通輔導情況和學生學習效果,針對個性化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出相應調整。
3.學生分布情況
全國電大開放教育本科廣告學專業學生構成為,2008年秋季294人;2009年春季268人,共計562人。學生分布在19所省級電大及其36個教學點,20人以上的省電大有6家;10人(含10人)至20人的省電大有5家;10人以下的省電大有8家。
三、“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教學”優勢與劣勢分析
1.優勢
其一,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手段,以及其他輔電子信息技術手段,讓電大學生在同一平臺上獲得教學信息、共享教學資源。
其二,增加了學習機會。部分地區學生數量少,無法組班,通過試點,這些學生能得到和其他地區學生一樣的受教育機會。
其三,節約教學成本。統一的教學服務既保證了教學質量,又減少了教師聘用費用及教學資源重復建設費用,節省了地方電大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
其四,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選擇優秀教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解決了部分地區師資不足的問題,保證了教學質量。
其五,實現真正意義的遠程教學。電大教育依賴面授教學,無法真正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教學實現了真正意義的遠程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學輔導的直接性、學生受教的主動性、教與學的互動性、教師輔導工作的可監督性,以及教學效率的可評判性等等。
2.劣勢
在廣告學專業個性化教學探索中所發現的問題和困難其產生的原因并不是遠程教育模式本身的劣勢,而是先進的理念與具體實施的不適應所導致,具體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其一,學生信息的搜集方面。廣告學專業個性化教學共有36個教學點參加。學生信息搜集慢,導致學生開課時間較晚,形成性考核平臺分班不及時,學生完成第一次形考時間倉促,影響教學進度。
其二,輔導教師的組織方面。由于個性化教學處于試點階段,大部分課程輔導教師并未經過相關培訓,對自己的工作任務不很清楚,對學生的指導及問題反饋不及時,缺乏有效的溝通和聯系。
其三,服務團隊的監控、管理方面。教師對學生的輔導主要是通過論壇和QQ群進行。其輔導效果尚無量化的考核標準。
其四,不同課程的學生分班方面。學生選課信息的收集周期較長影響了學生分班、輔導教師安排、形考工作的正常開展。
其五,學生自主學習的控制力方面。對于完全網絡教學而沒有面授課的教學形式,學生是否能主動參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目前,大部分學生需要在教師反復督促下參與網絡學習,并且是因完成形考作業的需要。
四、“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教學”改進建議
1.建立學生管理人員的聯絡網,使學生管理得到有效落實
針對選課信息的收集周期較長、上傳下達不及時、配合不默契等問題,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務人員聯絡網,提供學生日常管理的非學術服務,配合個性化教學工作的開展。
2.培養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
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初衷是通過整合全國電大優秀教師資源提高教育質量,但是地方電大的部分廣告學專業相關課程長期是由外聘教師承擔,電大系統內專業教師資源嚴重不足。因此,需要培養穩定的電大兼職教師隊伍,對電大教師資源進行有益補充。
3.推行教師工作標準化以及考核制度量化
輔導教師主要通過論壇、QQ群、電話、短信等方式輔導學生,其工作量很難準確統計,缺乏客觀數據的支撐,教師考核就失去了客觀性和公平性。因此應明確教師的輔導帖子數量、QQ群在線時間等的最低標準,并以此衡量教師工作質量,進行定期監督檢查。
4.將班級劃分由地域分班改為以課程分班
以課程進行分班,能夠避免以地域分班帶來的輔導教師同時負責若干班級論壇、QQ群的問題,從而大大減輕輔導教師工作量。
5.設立學生網上學習的監督性考核標準
將學生的網上學習情況納入考核標準,并通過網絡后臺技術支持,實現在作業考核前必須有一定量的網上在線學習時間、論壇討論帖子數、下載課程資料的數量,督促學生參與網上學習。
6.完善網上自主學習資源
網上學習的前提是必須有豐富的學習資源,而現有電大教學平臺的資源無法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求,需要加強教學輔導、期末復習指導、往屆試題、學習方式、考核方式、平臺使用等方面的資源建設。
7.加強網絡技術后臺建設
遠程教育需要建立良好的網絡學習條件。建立學生網上個人學習界面,讓學生從選課、選班級的過程中解放出來,方便學生完成課程的學習和考試。
關鍵詞:OM在線教育平臺;翻轉課堂;搭建web界面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5)17-0036-02
隨著社會的信息化,互聯網全球化,各種PC、iPad等移動終端的平民化,教育也真正地走向了現代化。伴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遠程教育、在線課堂等具有時代特征的個性化學習平臺應運而生,中小學“微課”也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發展,技術的更新促進了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教育界新時代的產物:“翻轉課堂”大有取“傳統教育”而代之之勢。那么,“翻轉課堂”如何實施,怎么實施,實施翻轉課堂有什么積極的作用和實際意義,就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性思考。
一、什么是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源于美國并在全世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在我國同樣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逐步予以實施。那么,什么是翻轉課堂呢?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對傳統教學方式方法進行了顛覆,對教學結構進行了重新構架。
通俗地說,“翻轉課堂”就是把“傳道授業”放在學習者的家中,“解惑”放在了課堂?!笆跇I”與“解惑”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了翻轉。同時,“傳道授業”者把面對面的授業過程變成了用“微視頻”、“微課”代替的網絡多媒體教學。傳統的課堂被充分利用來“解惑”。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灌輸轉為自主探究。進一步細化了“因生而異”的個性化教學及“我的地盤我作主”的自主探究性學習。
二、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難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中,作為不可或缺的主角――教師除了面對教學思想的轉變和更新外,還要面臨互聯網教學這一新的課題。
翻轉課堂的實施主要包含四個環節,首先是教師以備課組為單位,實施集體備課制作導學案;其次是收集資源,細化知識點,按知識點分層次地創建教學微視頻并上傳資源平臺;再次是學生登陸自主學習平臺,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有選擇性地完成相關的學習和評價;最后,教師根據學習平臺統計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輔導方案,完成第二天課堂上的“解惑”。
在實施的四個環節上,前兩個環節主要是傳統工藝,沒有涉及太多技術層面的問題,作為年青一代的教師可較好完成。主要的問題在于后兩個環節:如何對學習主體自主學習的過程加以實時的引導和控制;如何對學習主體自主學習的學習進度和學習完成度加以量化評價;如何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開展及時的生生交流和師生互動。
三、運用OM在線教學平臺搭建“翻轉課堂”
1.OM在線教學平臺概念及功能
OM在線教學平臺是一個充分整合了文字、圖片、視頻等元素的多媒體教學系統平臺,實現了基于互聯網的自主學習和在線授課及在線交流等功能,是傳統教育方式的有效補充。它集教、學、管于一體,突破了傳統校園教育時空的局限性,為廣大的學習者提供一個自主化、個性化、多元化交互式的學習平臺。
OM在線教學平臺設計的核心理念是:運用網絡優勢,模擬課堂教學,將學習過程網絡化。OM網絡教學平臺是對傳統固定式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和校園教育只是時間、空間和手段上的區別,在學習流程上繼承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它既保持了現有教學體系的亮點,又充分發揮了計算機和網絡的優勢。
OM網絡課堂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環節。
(1)課程錄制:教師可將整個課程講解過程錄制下來,供學生日后點播。
(2)虛擬課堂:虛擬課堂是OM系統的一個特有功能,其主要功能是將已錄制的視頻課件放到實時課堂中播放,教師可以隨時穿插實時的視頻語音或文字進行交流。
(3)視頻語音交互:系統設置兩路發言席,一路教師,一路學生,所有學生都能聽到此兩路實時視頻語音。
(4)文檔播放:教師可打開多種格式文檔,供學生同步觀看。
(5)電子教鞭:教師可打開教鞭指示,如同現實課堂中的教鞭功能。
(6)電子白板:教師可用鼠標或手寫板在文檔上做標注及講解。
(7)文字交互:實時的在線消息,支持表情功能。
(8)在線測驗: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進行在線的課堂測試,學生現場答題。
教師還可通過OM在線教學平臺統計和下載課堂的多種數據,如:學生列表、聊天記錄、測試結果等。
2.OM在線教學平臺與翻轉課堂的有效整合
結合OM在線教學平臺的功能特點,可較好突破“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后兩個環節所面臨的技術瓶頸,從而搭建一個基于OM平臺的高效的“翻轉課堂”。
根據平臺的錄制課件功能,我們能高效地制作因生而異的微課多媒體教學課件,從而為不同層次的學習主體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平臺。
利用平臺的視頻語音功能、內置的電子白板功能等在線交互功能虛擬呈現一個課堂,合理引導組織學生學習。這樣不但有效解決了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無法及時進行生生交流和師生互動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那些面對面交流中害羞開不了口、心理素質差、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的學生提問題的困難。該平臺所構建的虛擬網絡環境使學生不管是學習上的問題、生活中的問題,還是心理方面的問題,均可以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由此便于教師從中發現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每個學生的問題。
通過OM平臺的網站模塊,教師可以架構適合自己的電子資源。以Web方式虛擬具體的學習情境,以知識點為目標的,以任務驅動模式呈現給學習的主體。學習主體可以選擇自主學習,或是通過平臺工具進行小組協作探究完成學習。
利用平臺的在線測試功能可隨時隨地對學習主體的學習效率及學習完成度進行檢測與評價。通過OM平臺系統的在線測試功能,教師可以編排發放針對每天導學案的測試題,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進行監控,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進度。同時,通過及時的界面分數反饋,學習主體容易產生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
利用平臺的后臺統計功能,根據結果反饋出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并進行及時有效的總結,為第二天的“解惑”提供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四、基于OM平臺的“翻轉課堂”的意義
基于OM平臺的“翻轉課堂”的搭建,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教學平臺,便于教學主體集中、統一備課,達到了高效的資源共享。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小范圍的教育公平的實現。對于教師,也減輕了其工作負擔,提高了工作效果。另外,根據平臺的反饋,教師能更方便、更快捷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使教師能事先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向,使得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
作為“翻轉課堂”的學習主體,通過該平臺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學習情況合理安排學習方向和學習速度。使其整個學習過程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不會出現傳統課堂中的緊張和壓抑情緒,想學就學,想小組探究就小組探究,真正做到我的學習我做主。
基于OM平臺的“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在于增加了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時間,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學習過程中疑難問題的解答,學生既可采用求助于個人,也可以選擇開展小組討論。同學間、師生間互幫互助,互相促進,逐步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學習從原本是某些個體的一種負擔變成了一種樂趣,同時,也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總之,基于OM平臺搭建的“翻轉課堂”模式在極大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同時,也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的挑戰:作為教師,如何在平臺的幫助下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在互聯網這個花花世界中專心于學習;作為學生,如何在神奇的互聯網中做好克制與自律。這顯然是任重而道遠的。
(說明:本文中的“OM在線教育平臺”為我校立項的江蘇省現代技術研究所技術應用類重點課題《八小時外師生實時互動學習平臺應用研究》的技術平臺。此課題于2012年底結題并獲得省級一等獎。)
參考文獻:
[1] 黎加厚.課程管理系統(CMS)及其選擇[J]現代教育技術,2008, (9).
關鍵詞:網絡教學平臺;大學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5)02-0014-02
一、引言
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為翻轉課堂提供了很好的實施條件。翻轉課堂成為國內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為教與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主動獲取優質的教育資源且實現自主的學習。而當今教育的重點是怎樣通過現有學校教育、網絡資源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及終身化。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然而,當今大學教育基本上都是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機械地接受知識。填鴨式的教學約束了大學生在課堂中的自由性、靈活性及創造性,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更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此時,翻轉課堂以其特殊的身份進入到各學者的心中,得到國內不少學者的青睞。
二、翻轉課堂簡介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來自于美國科羅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這兩位化學老師。簡單的描述就是讓學生在家看教學視頻,在課堂上完成作業,教師對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講解。這種做法顛倒了傳統學?!罢n上教師講授、課后學生完成作業”的教學模式,這就是日漸興起的翻轉課堂。翻轉課堂分為課內與課外的翻轉及課內翻轉兩種方式,本文主要研究第一種方式: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翻轉。即將課堂講授的知識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課后作業回到課堂上師生一起探討解決的教學模式。其主要的作用是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實現主動而有意義的學習。
三、大學實施翻轉課堂的可行性
翻轉課堂以其成功的實踐及新穎的理念注入了每個教育者、學習者的心中。國內外中小學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實際上,大學階段是實施翻轉課堂的良好時機。大學生從典型的應試教育中走進大學,領悟到大學與中學的本質性差別。首先,時間相對充裕,大學生基本上不再有考試的壓力,有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其次,大學生年齡在17-25歲之間,相對中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再次,大學教師到國外訪學進修的機會多,更容易接受、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年輕的大學教師,他們敢于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此外,大學生參加的社團活動、校外活動較多,經常會因為時間沖突而不能到教室上課。而大學校園都具備了網絡環境,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網上學習,為大學實施翻轉課堂提供了前提條件。因此,在大學生階段實施翻轉課堂具有可行性。
四、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
本文主要論述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大學翻轉課堂,網絡教學平臺主要為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提供方便的服務。學生的課前學習微視頻、任務清單及拓展資料都分門別類地放到平臺上去,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方便獲取需要的資源。據研究,大學生更喜好視頻類的學習資料,因此本研究平臺上的教學內容模塊重點使用微視頻。課前作業模塊主要放置學生每次的任務,主要是根據微視頻的內容制定的問題。論壇模塊主要是用于交流和溝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什么疑問及時向其他學生或老師提問,其他學生和老師一起幫助解決學生的問題,不會讓學生產生挫敗感而放棄提問。
課前的自主學習完成后,學生回到課堂中的針對性學習。實際上,教師通過平臺及學生提交的作業基本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稍微對設計好的課堂教學進行調整即可。在課堂教學部分,首先教師鼓勵學生說出困惑的知識點,如果學生沒有什么疑問,那么教師拋出任務(項目),讓學生運用課前學習的知識來完成;可以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個人單獨完成。本研究課堂設計的任務或項目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及經歷;此外,任務和項目盡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而不是為學習知識而設計一些假設的情境。真實的任務或項目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下圖是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框架圖,簡要地概述了網絡教學平臺下翻轉課堂的實施情況及教師和學生的主要任務。
五、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的實踐優勢
筆者在實踐中發現,該模式的翻轉課堂為大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學習環境。首先,學生可以借助電腦、手機等設備方便地進行隨時學習和交流,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及網絡自主學習能力。其次,教師通過平臺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監督、管理,清楚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于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再次,學生可以利用平臺上的論壇隨時提問,教師或者其他學生可以進行回答。教師也可以針對重要的問題發起討論,讓學生都發言,形成頭腦風暴,對學生的認識和多角度理解也有幫助。最后,精選的拓展資源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和視野,教師通過往年的經驗上傳一些相關的延伸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挑選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自主。
六、網絡教學平臺下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及策略
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主要有以下的問題:第一,微視頻的設計與錄制,很多教師將傳統的課堂簡單切分而成微視頻,沒有重新設計和選擇內容。筆者在實踐中得出的經驗是:認真聽取班上學生的真正需求及建議,他們的滿足和興趣才是錄制的出發點。第二,課前作業的設置和量的控制問題。學生在課前必須看完相關的微視頻后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如何設置高質量適度的作業是實踐的一大挑戰。在實踐中發現,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將作業分層次,這樣既不會使基礎差的學生對任務無從下手,也不會使基礎扎實的學生因為作業簡單而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第三,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懶散,不愛學習。教師如何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主要是制作豐富有趣的微視頻,還通過獎勵和懲罰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監督管理功能來管理學生的學習過程。
七、展望和總結
筆者通過實踐經驗得出,翻轉課堂有其獨特的優勢和應用價值,是國內教學改革的一大新嘗試,但是同樣面臨諸多因素的影響。翻轉課堂在大學的實施具有相當的優勢和可行性,符合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及終身學習理念。但是要真正成功地實施翻轉,并非一位教師就可以實現,而是需要整個教育界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馬秀麟,趙國慶,等. 大學信息技術公共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10):79-85.
[2]王紅,趙蔚,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基于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8):5-10.
關鍵詞:大學英語網絡考試;反撥效應;教師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795(2012)09-0072-0005
1.引言
語言測試對教和學的影響在測試領域里被稱為測試的后效作用或反撥作用(Alderson&Wall,1993:115-129)??v觀語言測試影響研究的歷史,國外研究重點從探討“測試對教與學的影響(Hughes,1989)逐步發展到全面探討后效作用的性質(Alderson&Wall,1993:120-121),他們提出了測試的十五個反撥效應假設,並在語言教育界開了先河。這些假說和Bailey(1996:262)的“反撥效應基本模式”對語言測試的反撥效應研究框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內外語界對語言測試研究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研究重點逐步從“提高測試信度(reliability)和改進測試效度(validity)發展到關注測試的后效”(楊惠中、桂詩春,2007:368-374)。近二十年來,語言測試的后效作用研究備受關注。如:Cheng et al.(2004);黃大勇等(2002:288-293);亓魯霞(2006:29-32);金艷(2006:65-73);蔡基剛(2009:3-8)。關于英語作為大規模高風險測試(high-stakes examination)的反撥作用,國內外專家和學者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和理論方面的研究(如:亓魯霞,2011;黃大勇,2011;Andrews,1995;Cheng,1997,1998;Andrews et al,2002;Shohamy et al,1996等)。近年來,在高等教育領域兩大主要國際英語語言測試雅思(IELTS)和托福(TOEFL)的反撥效應也備受關注。相比較而言,從教師專業反展的角度來研究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目前尚顯不足。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應用,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改革考試方式,利用計算機進行語言測試,這是語言測試的發展趨勢。世界大規模的語言水平考試,包括TOEFL、IELTS等先后實施機考,加速了語言測試網絡化的趨勢。我國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目前也正在積極加緊網絡化測試步伐。以大學英語四、六級網考為代表的大學英語網絡考試,是結合現代語言測試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實施的全國性的大規模標準化網絡考試。大學英語網絡考試作為我國本土化的計算機化語言測試自2008年12月試點以來,已成為人們關注和討論的熱門話題,它對語言學習者和教師產生了巨大影響。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在教學職業生涯的每一階段教師掌握良好專業實踐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的過程(Hoyle,1980)。肖麗萍(2002:56-57)指出,教師專業發展是增進教師專業化以及提高教師職業素養的過程,強調教師從個人發展角度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作出設想,通過學習、進修等途徑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不斷充實、更新知識的過程,也是逐漸形成教育實踐經驗和智慧的過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和大學英語考試改革的源動力。我國目前進行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學英語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大規模網考是大型標準化常模參照考試(norln referenced examination),這類考試主要用來檢測學生的語言水平,通常不管是怎么教或怎么學的,但這類考試反過來對教師產生一定的后效作用。因此,關注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探索大學英語網絡考試對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對促進我國大學英語教師職業可持續發展和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意義重大。
2.研究方法
筆者使用了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和深度訪談三種方法采集定量數據和定性數據進行研究。首先,通過問卷調查對比紙考和網考兩種不同考試形式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對考試改革的看法、態度、了解程度;其次,對比大學英語四級網考和紙考的成績,隨機觀察了三所高校三名大學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並就相關問題對他們進行了訪談。觀察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情況、網絡課程教學設計、教師角色的重構、教師課堂教學評估方式等方面來對比考試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最后通過深度訪談進一步了解大學英語網考對大學英語教師自身計算機和網絡應用能力、課程教學模式創新、課堂教學評估方式等方面的影響。
2.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廣東一所地方高校和兩所一類院校的50名大學英語教師(女教師35人,男教師15人),地方高校和一類院校中31-40歲擁有3年以上教齡的中青年教師分別占47.0%和57.1%,3年以上教齡並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分別占62.3%和80.3%,6年以上教齡具有講師和副教授職稱的教師分別占75.3%和84.3%。50名教師均填寫了問卷,之后研究者觀摩了其中3位教師的讀寫課堂,並對4名教師進行了深度訪談。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調查問卷和深度訪談問題的設計參考了Alderson&Wall(1993:120-121)及Alderson&Hamp-Lyonfi(1996:280-297)的反撥效應假設和Bailey(1996:257-279)的反撥效應研究基本模式。
2.2.1調查問巷
該問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教師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教齡、職稱等;第二部分有20道題目,涉及5個維度:①教師對于大學英語網考的了解程度,使用了包括“非常了解”、“了解”、“中立”、“不了解”、“完全不了解”等選項的Likert五級量表來調查教師的態度;②教師對測試改革的態度、角色的轉變;③網考對教師自身計算機和網絡應用能力的影響;④網絡課程教學設計;⑤教師課堂教學評估方式。通過社會統計軟件SPSS17.0對所得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2.2深度訪談問題
訪談為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訪談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對大學英語網絡考試改革的了解和態度;二是網考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3.結果與分析
3.1教師對大學英語網考情況的了解程度
通過問卷,調查了大學英語教師對考試題型、分值的分配、評分標準等的了解。
由圖1~圖4可見,對于實施大學英語網考的一類院校,59.8%的教師對網考題型分布、分值和評分標準很了解,根據教學和測試不可分割的影響作用,39.8%的教師預計學生網考成績會略高于紙考成績;而對于沒有實施網考的學校,47.2%的教師不主動了解考試改革,對網考不了解,74.3%的教師預測學生紙考成績會高于網考成績。教師以什么態度對待考試,將決定其會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去準備相應的課堂。
3.2網考促進教師創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及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課堂觀摩發現,兩所已實施大學英語網考的學校,其大學英語課堂均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平臺相結合的多元互動式教學模式。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對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給學生提供大量自主學習材料(如教案、課件、參考書等),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研究和學習。針對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和課后思考題。學生通過做預習題,能在課前對相關內容進行自主思考,因而在課堂上能更快、更深刻地理解講解內容,並能更好地進行課堂互動與反饋。課后思考題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加深印象,鞏固知識,從而引導學生課后自我思考和自主學習。教師還提供大量課外網絡學習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方向和指導。利用網絡學習平臺開展單元測試和學期測試,電腦自動記錄和統計成績,此舉既可以強化課后學習,又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教師利用網絡學習平臺組織學生進行協作式、研究式、體驗式學習。網絡課程引進Web2.0應用,有效組織教學活動,加強交互的引導。強化網絡課程學習的互動性,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網絡課程及時引入國際最新成果和優秀案例,充實教學內容(包括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使課程內容能面向世界,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成果。新的教學模式的引入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讓學生和教師均能從中受益。
為了對兩種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做一直觀分析,筆者隨機抽取了于大二第一學期參加大學英語四級紙考和網考的學生各100名,對其考試成績進行對比。紙考四級試題各項包括:聽力、閱讀、綜合、寫作與翻譯。網考試題各項分包括:聽力、閱讀、口語和寫作。通過對比紙考和網考單項相同的三部分,包括:聽力、閱讀和總分。如表1所示,利用SPSS(17.0)統計成績與相關性分析表明如下:
表1是大學英語四級紙考和網考成績中的相同單項的方差分析。兩種考試形式在“聽力”、“閱讀”兩部分的p
3.3網考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師自身計算機和網絡應用能力
大學英語網絡考試,全部依托網絡和計算機來完成,注重對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查。通過問卷調查,19%的大學英語教師計算機技術熟練,38%的大學英語教師主動學習計算機和網絡操作知識和技能,熟練相關操作,包括在網絡學習平臺上進行課程建設、與學生在線交流、布置作業、檢測學生自學的進度和效果等。圖5顯示了“網考改革促進大學英語教師自身計算機和網絡應用能力的提高”的調查結果,33%的被調查教師同意或完全同意該陳述,17%的教師保持中立,沒有教師持負面意見??梢?,測試的改革能夠促進教師逐漸提高自身計算機和網絡應用能力,從而增強其在信息時代的競爭力,也為進一步指導學生和提高學生的相應技能打下基礎。
3.4網考促進大學英語教師評估能力的提高
圖6顯示了“大學英語四級網考改革促進教師評估學生成績的能力”的調查結果。38%的教師認為新的考試形式能夠促進他們評估和測試學生學習的成績能力,但選擇“完全同意”的比例(10%)明顯較少,24位被調查教師保持“中立”,占48%,另有4%的教師不認為網考改革能促進教師評估和檢查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網考改革促進教師計算機和網絡應用能力,被調查教師對測試改革促進教師教學評估的能力的看法上略顯猶豫,個別教師持反對意見,這可能和部分教師對網考題型陌生、對評估成績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關。對于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來說,對學生學習的評估是相當重要的,是教學主題中心的重要環節。事實上,教學設計的每一步都與評估緊密相連。從課題的選擇到標準的制定再到教學的內容都是如此。好的教學計劃里包含或暗示著評估的策略。任何課程設計的第一步都是提出兩個問題,“在講授課程之后,我希望學生能夠學會些什么?”,“我怎樣才知道學生是否可以達到課程目的?”。這些問題的答案,對于學生、教師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學英語教師對評估感到困惑,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自己在受教育的經歷中,對考試和成績報告形成了一種同樣的看法,認為考試是教師作為權威對學生進行的評估。如果教師在評估的過程中,把重點從“對學生做評判”轉移到“信息收集”上來,也許能消除學生和老師對考試的負面情緒。通過網絡學習平臺收集到的信息可以用來使教師看清學生的進步,認識到哪些方面需要更加努力,了解學生的熟練水平,從而更好地安排課程和教授課程。
3.5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角色差異
為了就大學英語網考改革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撥作用進行更為細致的分析,課題組成員于2011年3月到5月上旬分別觀摩了三所高校的三位大學英語教師(以下簡稱甲、乙、丙)的課堂教學。甲有18年的教齡、乙有8年的教齡,均第二次教參加大學英語四級網考的學生,丙有2年的教齡,第一次教參加大學英語四級紙考的學生。
通過觀摩課堂教學,我們發現實施大學英語網絡考試的兩所學校都是網絡學習平臺結合傳統的課堂教學加小班口語授課。教師甲和乙課堂教學目標明確,都采取了交際教學法,以目的語為主,以多種課堂活動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出勤率高,學生英語學習欲望高。而教師丙的課堂教學從內容和形式都不如教師甲和乙,課堂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因為部分同學提前通過了四級考試,學生出勤率低,剩下的學生缺少學習動力,導致課堂氣氛差。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和課堂評估方面也欠缺,機械地講解大量的語法、詞匯,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缺乏使用語言的機會。教師丙在講解課文時,主要介紹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識,講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匯,通過造句子掌握單詞,她不時地叫學生起來造句,然后把課文中的幾個復雜句翻譯成中文,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段落,接著講解課后練習題。教師控制著整個課堂,而學生是被動的學習者。
教師甲和乙的課堂引入了計算機和網絡學習平臺,創造了一種新的學習環境,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講口語,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課堂角色和理念都發生了變化,教師在課堂中起著主導的作用,教師是促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課前借助了網絡學習平臺組織教學資源,要求學生提前自學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了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包括詞匯、語法和篇章分析。課上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資源搜索和加工,引導協作討論,課堂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創設真實情景,師生交流互動次數多。兩位教師都適時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通過網絡學習平臺提交小組作品,重新構建課堂知識。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輕松、活躍。教師及時糾正偏離,總結課堂教學得失,提高教學效果。
由此看來,大學英語網絡考試改革對教師的課堂角色的轉變也帶來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