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8 17:00:34
序論:在您撰寫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治理對策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上市公司本身就是凈資產額至少滿足三千萬元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資本額較大,經營風險較大,公司股東人數眾多、經營管理比較復雜。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指的是,作為上市公司其會計信息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圍內可以向外界披露。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越規范越能夠切實保護公司的利益,更能夠使得股東的利益落到實處,從市場營銷學上來說,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必須依照公司的經營狀況、整體的會計信息發展狀況以及公司的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狀況,換言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也是一個上市公司要想進一步發展不得不自己研究的問題。毋庸置疑,只有真正明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才能對此提出具有科學性的建議與對策,從市場營銷學上來觀察,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就要緊密結合上市公司的特點與經營特征來進行,尤其是要結合當前上市公司會計發展程度,才能真正找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會計信息化發展不均勻
會計信息化指的是一個公司或者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其公司會計人員或者隊伍是否能夠依據信息化技術,尤其是相關軟件技術進行會計運作。會計信息化的發展一方面能夠真正提高上市公司會計運作效率,一方面也能夠從最大程度上維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安全,保障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核心機密,從長遠來說,以上這兩點都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傮w來說,我國目前的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化發展并不均勻,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部分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化發展不能達到上市公司進一步發展的要求,更不符合信息化發展方向的要求。首先,有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化程度發展較高,有的會計信息化發展程度較低。主要看公司的資本總額,公司資本總額較大的公司、其會計信息化發展程度也就相應地升高,公司資本總額較小的公司、其會計信息化發展程度也就相應地較低。這是因為會計信息化的發展也需要一定的資本作為后盾,比如一些會計軟件的研發、會計人員的更新換代,尤其是對于會計人員的信息培訓都需要公司進行資金投入作為保障。其次,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會計人員普遍缺乏會計信息化發展意識,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的知識需要到互聯網上尋找,尤其是軟件APP的迅速推動,人們更需要利用這些會計軟件來完成自身的相關業務。會計信息化發展就是立足在這個發展方向上,借助會計信息的相關軟件,會計人員能夠更快、更便捷地實現工作的高效。
2.信息披露對象不明確
在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中雖然明確了上市公司具有披露會計信息的法律義務,但是并未明確會計信息披露的對象,在這一點上,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往往特立獨行,只是根據自己的公司章程來進行相關的會計信息披露。市場利益化的驅動,往往使得上市公司僅僅根據公司的營利目的,以最大化地擴展公司的利益為指導,而把會計信息僅針對大股東進行披露,甚至對小股東不披露。這就顯然地造成了:其一、上市公司的股東一般不會少于三千人,一般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只對大額股東進行披露,對小股東則不進行披露。造成了小股東對于公司知情權的侵害。很多時候,股東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需要知曉公司的運作以及盈利情況,都必須依據公平原則。上市公司依據股東的出資額,選擇性地進行信息披露在侵犯公司股東的知情權的基礎上,也使得公司股東的其他權利不能有效行使。其二、很多上市公司為了在市場上謀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對會計信息進行選擇性披露。選擇性披露會計信息實際上也是侵犯股東知情權的表現,股東作為公司的投資者理應享有對公司的知情權,建議權。上市公司披露不完整的會計信息只會造成公司的經營狀況不透明、盈利狀態不透明的現實情況,實際上這些都不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其三、缺乏國家法律、政策的相關規定。國家對上市公司的披露行為沒有具體地、可操作性的條款,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賦予了上市公司很大的經營自、侵害了上市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
3.缺乏信息披露程序
信息披露程序指的是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之前所經過的、旨在進行更好地進行會計信息披露的程序性規定。科學、合理的心理披露程序能夠在最大范圍內維護股東的合法權利,能夠真正做到對股東合法權利的鞏固與維持。實際上,只有真正保障上市公司股東的知情權才能使得公司的經營與管理集眾智。信息披露程序是上市公司進行信息披露的必經階段,只有保證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公正的會計信息披露程序才能保證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與市場規律相契合,會計信息披露程序地制定旨在追求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披露。在當前上市公司中,普遍地缺乏這種會計信息披露程序,使得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程序不規范、不能真正體現股東的利益。首先,缺乏會計信息披露程序,就會使得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顯著地缺乏共識。程序的制定就是為了保證共識的凝聚,尤其是股東的意見與建議能否被更好地體現出來,股東關于公司的經營、運作、盈利方面的建議能否被真正采納,這些都是會計信息披露程序必須考慮的問題。其次,會計信息披露程序地不科學,使得這樣的程序成為一種有名無實的擺設。盡管有的上市公司制定了相關的會計信息披露程序,但是因為不能真正體現相關程序參與者的意志與利益,而成為了一種僅僅是一種虛設的程序,不能真正體現公司經營與運作的意圖。綜上,會計信息披露程序地缺乏已經成為當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治理對策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完善需要相關對策作為支撐,針對上述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應當明確下述治理對策:切實普遍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化程度、明確會計信息披露對象、制定科學的會計信息披露程序。
1.切實普遍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化程度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任何一個市場競爭者的會計信息化程度都切實關系著該競爭者的綜合實力。換言之,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否真正重視、以及是否真正提高了公司的會計信息化程度實際上成為了衡量這個公司實力的重要基準。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化程度不高已經在實質意義上阻礙了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實際落實,從這個角度來說,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化程度已經迫在眉睫。首先,國家應當出臺相關的政策性文件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做出相應推動與鼓勵,尤其是國家完全可以給予會計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上市公司以相應的免稅、減稅政策,切實推動各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化程度的發展,只有國家出臺鼓勵措施,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化程度才會具有更強的發展動力。其次,各個上市公司應該充分重視本公司會計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撥出相應的資金來支持會計信息化的發展,真正做到把會計信息化的提高放到公司發展的重要位置。因為只有公司會計信息化程度提高之后,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才會更加完善與符合市場規律的要求。各個公司還應該加強對公司會計人員的培訓與管理,使會計人員不只掌握理論知識,要更加具有實際的、豐富的會計經驗。最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還應該提高上市公司會計準入門檻。比如上市公司應該對新納入的會計工作人員實行相應的資質要求,使會計人員能夠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與相關的軟件操作技術是會計信息化程度提高的必要條件。
2.明確會計信息披露對象明確
信息披露對象是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披露對象不明確就會使得相關的利益股東的合法權利遭受損害,同時,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東人數眾多,很可能會造成社會資金的動蕩。國內外不少例子已經證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對象不明確所帶來的種種弊端已經嚴重阻礙了上市公司的發展,因為諸多的上市公司管理層往往會為了公司眼前的利益而僅僅對部分股東進行會計信息披露,造成了公司發展的瓶頸。上市公司明確會計信息披露對象要求做到:第一、國家出臺相關的公司法律法規,在國家法律法規中進一步明確會計信息披露的對象,亦即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向哪些人披露,披露什么內容,都要做出明確的規定。徹底改變上市公司僅僅依據自身的公司章程就可以決定會計信息披露對象的現狀,這樣有利于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化、正規化,同時這也是會計信息披露的必然趨勢。第二、上市公司應該明確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亦即上市公司究竟應該向披露對象披露哪些會計信息內容、怎么披露,這些都是上市公司必須考慮的。應該從根本上改變只向公司大股東披露會計信息的慣例。只有上市公司真正做到向公司股東披露會計信息內容,公司股東的知情權才能得到維護,進而股東對公司的參與經營的權利才能真正落實。第三、必須指出的是,公司會計對象的選擇應該有助于保護公司的經營秘密,對于任何一個公司而言,會計信息總會關涉到這個公司最核心的經營秘密,公司應該依據相關的市場經驗,真正把公司的核心機密放在公司信息披露過程中,達到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正規化。
3.制定科學的會計信息披露程序
會計信息披露程序的制定是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化、正規化、科學化的必要前提。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的保證,只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程序能夠真正做到符合市場規律與契合股東利益,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程序的實際意義,達到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盡管目前我國的上市公司都擁有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但是在具體如何披露、怎么披露等程序性問題基本沒有做出相關規定。制定科學的會計信息披露程序要求公司做到:其一、舉行相應的聽證程序。在公司制定披露程序之前,應該召集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對象,廣泛、深入聽取會計信息披露對象的建議,尤其是要重視利益相關人的參與,只有保證參與人數較多、較全面,才能保證會計信息披露程序的制定更加科學、合理,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證披露程序的人性化。其二、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程序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所謂的公平、公正的原則指的是無論信息披露程序的制定過程中,還是公司依據該信息披露程序進行相關會計信息披露的時候,都要始終貫徹會計信息披露程序的規定。樹立信息披露程序的權威需要依靠相關人員對于程序的嚴格遵守。此外,制定相應的責任措施,亦即對于不遵守相關程序的人員進行一定程度的處罰,這是確保程序真正得以貫徹的必由之路。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時,必須針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特點與發展趨勢,在尋找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順應市場發展規律、以市場營銷學與經濟學為基本原理,才能制定合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實際的對策。
參考文獻:
[1]姬新龍,馬寧.不同風險投資背景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J].華東經濟管理,2016,(1).
[2]姚海鑫,冷軍.內部控制、外部監管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基于博弈論的分析優[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
[3]許建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理論基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6,(9).
[4]薛超,武彰純.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04):176-177.
[5]王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基于公司內部治理視角[J].經濟研究導刊,2014,(06):186-187.
[6]王雯雯.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J].科技經濟市場,2013,(05):37-39.
[7]張敏.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以江蘇省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為例[J].特區經濟,2012,(11):82-83.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 審計環境 審計費用
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企業審計環境加快向會計信息電子化、業務運行網絡化、內部管理信息化方向發展,審計人員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環境成為審計業務制定的重要前提因素。在有關審計定價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學者們多以審計風險為視角來開展,對企業信息化環境層面的審計風險因素與審計定價的關系探討卻很少。本文將結合企業信息化在企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研究信息技術上市公司企業信息化水平對審計費用的影響。
一、文獻回顧
審計費用實際上是審計委托人與審計人員在審計業務過程中,審計委托人支付給審計人員的費用。審計費用體現了審計人員的價值,審計費用的高低不僅取決于市場的供求關系,還反映了審計人員的獨立性。2001年12月24日公布的《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規范問答第6號――支付會計師事務所報酬及其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報中披露支付給會計師事務所的報酬,并詳細具體地規定了支付報酬的內容和形式,引發了國內學者對審計費用的實證研究。王振林(2002)首次探討了國內審計費用的因素,之后國內學者從盈余管理(伍利娜,2003)、客戶規模(吳應宇等,2008)、內部審計質量(王守海和楊亞軍,2009)、審計風險(宋衍蘅,2011)、關聯方交易(馬建威和李偉,2013)等各個角度探討了其與審計費用的關系。
面對日益復雜化的企業信息系統環境,如何有效地開展審計工作,取得審計證據,是當今CPA十分關心和困惑的問題。學者們提出企業信息化后的取證策略要充分考慮企業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因素。在收集審計證據的過程中,企業既可以通過應用IQC方法收集審計證據、加大分析性復核的應用,也可以利用并行審計技術、CAATS技術進行審計取證(許永斌、俞淑仙,2005)。另一些學者從行業分析的角度出發,研究了央行數據信息化存儲對于審計調查取證的影響(劉立軍,2008)。企業信息化在提高了審計的時效性、實現了審計的增值作用、提高了審計辦公自動化水平的同時,也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信息化審計不能與審計實務有效結合;二是缺乏統一的計算機審計準則和標準,開展計算機審計存在較大風險;三是審計人員收集的有效信息不足;四是審計人員的素質有待改善(劉偉,2012)。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正處于轉型過渡期,在外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情形下,企業信息化成為內部資本市場的一種決策環境。從審計人員的角度考慮,企業信息化被視作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方式。審計人員的這種認知是否體現在審計費用上?審計人員對企業審計成本的計價是否考慮了企業信息化水平?正是基于這些思考,本文以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實證分析企業信息化水平與審計費用的關系。
二、研究設計
國家審計署制定的“十二五”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強調推進審計事業信息化基礎建設。企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是企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推動力量,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競爭力的重要保證。在企業信息化實現的過程中,隨著審計證據形式的變化、審計證據方法的轉變以及審計取證手段的不斷更新,信息化企業對于審計取證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審計風險也會進一步加大。而在審計定價時,審計風險大小會直接影響審計費用的高低。理論上審計風險越大,審計費用越高。但企業信息化水平測度的內容極為廣泛,而且影響企業信息化水平的因素也很多,無法準確直觀地用變量來反映企業信息化水平。目前,對于企業信息化水平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自身的信息設備水平、信息人力資源水平和信息資源開發水平等方面。因此,本文從這三方面出發,提出企業信息化對審計費用影響的研究假設。
(一)研究假設。本文的研究借鑒了目前世界上比較成熟的經濟效益法。該方法適用于信息技術水平發達、員工素質普遍較高的企業。本文引入了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總資產、掌握信息技術的員工占總員工數的比率、信息技術投入產出比率三個指標來描述上市公司的企業信息化水平,并假設企業信息化水平三個指標與審計費用成反比例關系。
假設1:信息技術上市公司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總資產與審計費用成反比例關系。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總資產是指會計期間,信息技術方面的投入(包含各種軟件、硬件的基礎設施)的總和。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通過加大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投入,不斷提升企業的信息技術水平,從而提高了企業對于自身財務業務的處理能力。因此,企業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對于提高企業行業競爭力有著一定的影響。在本文中,將上市公司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總資產作為衡量企業信息化水平的因素,考察企業信息化水平因素對審計費用產生的影響。
假設2:信息技術上市公司掌握信息技術的員工占總員工數的比率與審計費用成反比例關系。掌握信息技術的員工占總員工數的比率,能基本反映上市公司信息化水平。信息技術人員越多,企業信息化水平越高,財務業務數據處理能力也越強。這也使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審計詳查成為可能,從而使審計成本相應減少。因此,我們假設掌握信息技術的員工占總員工數的比率與審計費用成反比。
假設3:信息技術上市公司信息技術投入產出比率與審計費用成反比例關系。信息技術投入產出比率代表了公司信息化水平,而公司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又標志著公司業務處理能力的強弱。一般而言,公司業務處理能力越強,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的成本越低。信息技術投入產出比率越高,審計成本越低。因此,我們假設信息技術投入產出比率與審計費用成反比。
假設4:信息技術上市公司總資產與審計費用成正比例關系。信息化環境下,資產總額的大小,代表著公司規模的大小。公司規模大小又標志著公司業務的復雜程度。一般而言,公司業務越復雜,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的成本越高??傎Y產規模越大,公司信息化復雜程度越高,審計成本越高。因此,我們假設公司總資產與審計費用成正比。
(二)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選取2011年我國滬、深兩市211家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并經過如下篩選:剔除2011年未披露審計費用的上市公司以及相關數據缺失的上市公司;剔除ST、PT類上市公司;剔除具有極端值的上市公司。最終得到156家上市公司,所有數據均來源于國泰安CSMAR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審計意見數據庫、中國上市公司財務附注數據庫和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研究數據庫。
(三)模型建立與變量定義。
1.模型選擇。借鑒Smunic(1980)的經典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構建以下多元因素回歸分析模型:
ln(fee)=δ+β1ln(Investment)+β2ITstaff+β3Yield+β4ln(assets)+ε
In(fee):上市公司審計費用的自然對數;In(Investment):上市公司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總資產的自然對數;ITstaff:上市公司掌握信息技術的員工占總員工數的比率;Yield:上市公司信息化投入產出比率;In(assets):上市公司總資產的自然對數。
2.變量定義。本文選取審計費用的自然對數In(fee)作為被解釋變量,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總資產In(Investment)、掌握信息技術的員工占總員工比率ITstaff、信息技術投入產出比率Yield和上市公司總資產In(assets)作為解釋變量。研究主要借鑒肖素梅等(2005)的做法,從企業信息設備水平、信息人力資源水平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等三個方面變量作為企業信息化水平衡量指標。模型中fee表示公司2011年的審計費用,用審計費用總額衡量。ITstaff表示公司2011年的信息技術人員比率,用研發與技術人員之和與總員工的比率衡量。Yield表示公司2011年的投入產出比率,結合信息技術行業的行業性質,本文用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來衡量。assets表示公司2011年的總資產,用總資產金額來衡量企業信息化資產規模。
Investment表示公司2011年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總資產。在上市公司披露的固定資產數據中,大部分公司對于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數據并不明確。但結合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的經營范圍與行業性質,我們經過分析,發現大部分上市公司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固定資產裝修改良、電子設備、機械設備以及運輸設備等。其中,電子設備、機械設備以及運輸設備屬于信息技術基礎設施范圍。因此,本文采用期末固定資產總額減房屋及建筑物減固定資產裝修改良來衡量上市公司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總資產。
三、實證分析與結論
(一)實證結果及分析。本文利用SPSS 19.0統計分析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回歸處理,處理結果見表1-表5。
表1是信息技術行業公司的基本情況描述。用于分析研究的數據有211個,有效的數據為156個(剔除了系統缺失值)。對有效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得出:就審計費用自然對數In(fee)而言,總樣本的最小值為11.51,最大值為15.68,平均數為13.1635,標準差為0.52487,說明公司審計費用的差距較大。信息技術基礎設備總資產自然對數In(Investment)最小值為14.68,最大值為21.87,平均數為17.4487,說明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信息技術基礎設備總資產差異幅度較大。而就信息技術人員比率ITstaff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數和標準差為0.0397、0.9397、0.4578和0.23437,說明該行業上市公司對信息技術人員的需求程度的不同,相對其他變量變動幅度較小。Yield最小值為1.03,最大值為31.39,平均數為2.0922,這也說明企業從信息技術取得收益有著明顯的差別。In(assets)最小值為18.81,最大值為25.38,平均數為21.1114,這說明該行業的企業總資產規模存在差異。
表2是變量輸入輸出表,本文采用全回歸(ENTER)的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表3反映回歸模型的解釋能力,回歸模型的可決定系數R為0.415,調整后的R為0.400,即該模型對行業審計費用的影響因素的解釋能力為40.0%,說明此回歸模型具有較強的解釋能力。
從表4也可以看出,審計費用的回歸模型整體上具有較強的顯著性(F=26.821;P=0.000)。
表5說明了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總資產、掌握信息技術的員工占總員工數的比率、信息技術投入產出比率與審計費用顯著相關,成反比例關系,即信息技術上市公司企業信息化水平越高,審計費用越低。而信息技術上市公司總資產與審計費用呈正比例關系,即上市公司總資產規模越大,審計費用越高。同時,筆者對上市公司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總資產、掌握信息技術的員工占總員工數的比率、信息技術投入產出比率、上市公司總資產進行了多重共線性的檢驗,方差擴大因子(VIF)值均小于2.7,認為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二)結論。本文以實例探討了企業信息化水平對審計費用的影響,對可能影響我國信息技術上市公司審計費用的相關企業信息化水平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信息技術上市公司總資產與審計費用呈正比關系。信息技術上市公司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總資產、掌握信息技術的員工占總員工數的比率、信息技術投入產出比率對審計費用成反比關系,與本文假設一致。模型回歸后的F值和調整后的R2表明模型具有較強的解釋能力,各變量的VIF均小于2.7,說明各個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因此,在計算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審計成本時,需要考慮上市公司總資產以及企業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希望本文探討的企業信息化水平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結果可以為審計定價的因素研究提供一定參考與借鑒。S
參考文獻:
1.伍利娜.盈余管理對審計費用影響分析――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首次審計費用披露的證據[J].會計研究,2003,(12):39-44.
2.吳應宇,毛俊,路云.客戶規模與審計費用溢價的研究:來自2001-2004年滬市的初步證據[J].會計研究,2008,(05):83-89.
3.王守海,楊亞軍.內部審計質量與審計費用研究――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審計研究,2009,(5):65-73.
4.唐志榮,諶素華.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3):51-54.
5.宋衍蘅.審計風險、審計定價與相對談判能力――以受監管部門處罰或調查的公司為例[J].會計研究,2011,(2):79-84.
6.馬建威,李偉.關聯方交易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研究――基于2007-2010年滬市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3,(1):79-86.
7.許永斌,俞淑仙.企業信息化對審計取證的影響及其對策[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1):64-67.
作者簡介:
【關鍵詞】 云計算; 上市公司; 云會計
中圖分類號:F230;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35-0089-04
云計算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已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云計算環境下的云會計很快會取代傳統的手工會計和本地本行業的電算會計。從目前情況看,上市公司有條件或創造條件在云計算環境下率先構建云會計。
一、云計算、云會計的新認識
“云”是互聯網的大數據環境,這已經形成共識,但對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定義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確認。鑒于用戶在云計算應用環境下所處理的數據保存在互聯網的管理信息系統中而不是存儲在用戶的計算機內,這就可以看出: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通過按使用量收費,負責管理和維護信息系統中的大數據運作,為用戶提供足夠的存儲空間和強大的計算功能;用戶則通過互聯網,用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在任何地點任何時候使用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資源。據此,我們認為:云計算是一種高新技術的有償服務模式,是一個軟件研發成果并依賴互聯網實施的數據處理和存儲的云技術平臺,是一個為企業在內的用戶提供技術設施資源且使用方便的動態管理信息系統。
云會計則是云計算環境和云計算應用條件下,對用戶(含企業)發生的各種交易和事項進行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存儲和會計資源利用的大數據大會計的動態管理信息系統。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云會計就是能適應云計算環境和條件的在線會計,是會計和云計算的融會貫通。由此可見:云會計是包含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會計核算、會計監督以及相關經營管理業務在內的大會計。從廣義上講,云會計是用戶實施信息管理的大會計、大數據和大系統。
二、上市公司構建云會計的有利條件
上市公司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其生產經營具有完整的業務體系和直接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能力,還具有獨立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體系,能夠獨立作出公司治理和會計管理決策。從以下三個條件看,上市公司構建云會計勢在必行。
(一)上市公司大會計信息有公開披露的法定依據
我國頒發實施的《公司法》、《證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企業會計準則》、《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等法規政策,規范了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及會計相關信息披露問題。已經形成的上市公司具體規范的會計信息及會計相關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如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年度報告,股利分配和企業收購、兼并、合并、破產等重大事項報告的信息披露內容,都給予了明確的確認和規定。公開披露的信息中,還包括了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會計信息及會計相關信息所作的各種審查、鑒定、評估、驗資、查賬、審計的報告和意見。會計信息及會計相關信息是云會計的重要內容。進入云會計這個大系統后,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用戶就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使用云會計這個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資源,享受云會計基礎設施和軟件供應商的有償服務。
(二)上市公司率先實施與國際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
企業會計準則是上市公司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的準繩。云會計這個管理信息系統中需要的是客觀的、規范的數據資源。上市公司率先實施符合國家統一標準并與國際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其生成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會計資料和財務管理信息,與其他企業相比,在技術上保證了數據資源和大會計資料的安全、完整,有利于對云會計資源進行儲存、轉換、輸出、分析和利用。
(三)上市公司的既定ERP系統適合向云會計轉型
ERP管理模式已涉及企業財務、采購、生產、銷售、會計、人力資源、設備等眾多的管理系統。上市公司ERP系統是個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基本上覆蓋了上市公司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ERP已成為上市公司信息化的主要部分。只要軟件公司能夠找出現行ERP系統與云會計的連接差異,并在云會計軟件或ERP系統中解決這些差異,做好與ERP的連接,那么,上市公司的既定ERP系統就可以成為向云會計轉型的突破口。
三、上市公司構建云會計的基本步驟
云計算助推云會計的構建,上市公司根據上述三個有利條件,可按以下基本步驟構建和運行本公司在云計算環境下的云會計。
第一步:強化規范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下的各項管理工作
上市公司構建大數據大系統的云會計,達到信息管理的最佳效應,首先要摒棄上市公司那些粗放式經營方式和管理模式,強化規范公司以會計信息化為主要內容的各項信息化管理工作,將公司信息管理逐一分解為具體的程序并用標準化的制度規范下來,因為這些規范不僅是保持上市公司持續穩步發展的“生命力”,也是構建云會計的前提條件。從目前實際情況看:更多的上市公司在這一步可以按既定ERP系統與云會計軟件供應商一道找出與云會計軟件的連接差異,按云會計軟件標準,強化規范上市公司以會計信息化為主要內容的各項信息化管理程序,做好與云會計軟件的連接。
這一步工作的核心要素是上市公司可靠數據的歸集和規范。上市公司通過信息管理系統把本公司的會計、財務、預算、采購、生產經營、成本管理、銷售、內部控制、績效考核、決策等各個環節的信息分模塊集成起來,實現各模塊的有機整合,使之成為公允、真實、充分、及時的上市公司大會計信息,并符合云會計軟件系統中能夠接收這些信息資源的標準化要求。
第二步:選擇供應商提供的云會計應用模式
供應商提供的云計算環境下的云會計軟件一定要能夠保證具體的會計數據安全地存儲于服務器,能夠實時通過互聯網的終端提交處理、記錄、存儲,還能夠讓公司與相關聯的銀行、稅務、會計師事務所、供應商和客戶等云端用戶遠程訪問,享受實施網上報稅、銀行對賬、在線審計、在線交易等云會計綜合服務。
從目前情況看,云計算供應商提供的云會計應用模式有三種:一是軟件及服務(SaaS)應用模式。這種應用模式要求供應商將上市公司云會計軟件部署在供應商自己的云基礎設施之上,并提供上市公司云會計所有前期、實施期和后期的全部服務。上市公司根據訂購的云會計軟件及接受的服務向供應商付費。選擇SaaS模式,上市公司可以通過互聯網使用瀏覽器來獲取所需的大會計信息化的資源。供應商和上市公司之間是一種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二是平臺及服務(PaaS)應用模式。這種應用模式要求供應商向上市公司提供云會計的開發環境和運行服務平臺。上市公司接受供應商提供服務器平臺、硬件資源和大會計信息系統開發環境等服務,并利用供應商的開發語言和工具,自主開發具有個性化的大會計信息資源。三是基礎設施及服務(IaaS)應用模式。這種應用模式要求供應商將適用于云會計的服務器、計算機網絡、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組成的云端基礎設施提供給上市公司使用,上市公司按照設備的實際使用量向供應商付費。供應商擁有這些基礎設施的所有權,并負責設備的日常運行和維護。筆者認為: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上市公司應選用IaaS模式。如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天成云IaaS資源管理平臺,不但具有云端會計資源管理的服務平臺,還可以根據上市公司不同經營業務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開發。
第三步:接受IaaS供應商的有償服務
IaaS是云計算環境下構建云會計的一種應用模式。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分階段開發與實施,逐步讓公司符合云部署的大會計資料進入IaaS供應商的云端基礎設施,接受IaaS供應商的有償服務。具體可從三個方面依次入手:首先按供應商的要求,將上市公司符合條件且基本無差異的既定ERP系統與供應商的云端基礎設施實施連接,使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等進入IaaS供應商的云端并接受服務。然后上市公司與供應商共同努力,將包含管理會計、會計監督等,以及相關經營管理業務在內的大會計,全部進入供應商的云端基礎設施,使上市公司發生的各種交易和事項在云計算環境下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形成一個公司信息管理的大系統。最后,上市公司每一項業務發生或變更時,其相關的數據都會分模塊集成到供應商提供云端設施中的公司信息管理大系統。供應商對每個上市公司用網絡連接的云會計信息管理資源池實施統一管理、監控和調度。
上市公司通過存儲在供應商云端基礎設施中的大會計信息管理資源池,有償接受四項服務:一是供應商在云計算環境下保證適時接收和存儲上市公司持續不斷發送的新信息資源,并分模塊進入資源池。二是供應商要確保大會計信息系統規模可以動態調整,能夠滿足上市公司經營業務擴大和規模增長的需要。三是供應商要像“銀行保護儲戶存款安全”一樣,做好云會計數據泄露的防護和云會計數據在外部使用的監視等工作,通過設置網絡資源保護系統,提供上市公司網絡信息資源的保護服務。四是上市公司根據需要,可以隨時調用云端設施中的本公司信息管理資源。
第四步:實施上市公司構建云會計所需人才的全員培訓
上市公司在云計算環境下構建的云會計,使會計工作的功能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發展,其過程運作、信息管理及信息資源的利用需要高技術水平、高分析能力的高層次會計人員對大會計信息化過程進行規劃、組織、協調、控制和操作。但從上市公司會計人員目前的實力看,亟待培訓一大批能適應云會計工作的復合型技術人才。
實施上市公司云會計人才的全員培訓方式很多,但最好的方式是利用會計人員每年三天繼續教育的時間進行強化培訓,做到集中三天上課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網絡培訓、脫產培訓與在職學習相結合。每家上市公司在云計算環境下構建云會計的短期內至少有1至2名合格的云會計人才。通過強化培訓和自學,云會計合格人才應在原有專業技術水平的基礎上增加以下內容:一要拓寬云會計人員所需的知識面。云會計合格人才在已有的財務與會計專業知識前提下,需要掌握稅法知識、公司生產經營業務知識、經濟管理知識、金融證券知識、會計與計算機相關的英語知識等,還需要更加熟悉計算機的使用和維護。二要熟練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云會計的實務操作技能不在于日常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的手工操作技能,而是需要能夠熟練地把公司所有的大會計信息資源通過計算機送入云端資源池進行儲存、整理和利用的綜合性操作技能。三要有效提高信息處理能力。云會計合格人才要能夠做到實時對云端的各模塊的專業信息進行挖掘、融合、分析、整理和歸納,為公司高層的管理人員進行決策及時提供重要的信息資源。
四、云會計在上市公司有效應用的安全防范措施
云會計應用中,各種大會計數據都通過網絡傳遞到供應商的云端信息資源池,在整個傳遞過程和數據存儲的期間,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安全問題,如:傳輸過程中的數據被非法截獲或惡意篡改;存儲資源池的機密數據被盜竊,或被泄露,或被病毒入侵;等等。上市公司為云端大會計信息系統安全的擔憂是客觀存在的,雖然任何事項都沒有絕對的安全,但云會計的應用可以采取以下安全防范措施。
(一)選擇一個具有運營資質和值得信賴的云會計服務商
上市公司在選擇云會計應用模式和接受服務商的有償服務之前,必須要確認一個合適的值得信賴并有運營資質的云會計服務供應商。因為,這不僅會直接關系到上市公司云會計實施的成效,而且還需要這個服務商向上市公司的云會計提供切實的安全保障。筆者認為:云會計服務商應主要從三個方面向上市公司提供安全保障。一是云會計服務商要保證上市公司存放在云端的大會計信息不被非授權使用,大會計數據不被泄露或轉移。二是云會計服務商要嚴格控制云端系統軟件的安裝和更改,對云端基礎設施要有能力進行定期的預防性檢查和維護。三是云會計服務商的專業技術人員要具有云端軟件和硬件發生突發性故障的應對能力,并有規范性的恢復措施,事先對云端資源池的所有數據有備份的能力。
另外,筆者認為:應由政府云服務資格認定部門確認的云服務商成立“云會計事務所”或“云服務事務所”中介組織。上市公司經過考察,從中介組織選定具有云會計安全保障的云服務供應商承擔該公司云會計的所有服務。
(二)盡快頒布和實施《云信息安全管理法》
美國政府采取強有力的立法措施,在近年通過頒布實施一系列法律、法規,如《聯邦信息資源管理法》、《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法案》、《聯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和《聯邦網絡空間安全及信息保護研究與發展計劃》等,不但強化了網絡信息的監控力度,還依法構建信息網絡安全機構,依法健全維護信息安全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云會計信息系統在內的信息安全防范體系。
我國應在已頒布實施《信息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系統安全規范》的基礎上,加快信息安全立法進度,完善我國信息安全法律體系,并盡快制定和實施包括云計算和云會計在內的《云信息安全管理法》,依法對云計算服務商和云會計服務商實施監管,切實保障網絡設備和設施的安全,保障運行環境的安全,保障數據存儲的安全,保障云計算功能的安全。
(三)制定和實施嚴格的賬號密碼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云會計的數據資料屬重大商業機密,云計算環境下,大會計數據在“進─存─出”各個環節,存有各種安全隱患,如被泄露,將會給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為了保證云會計數據傳輸、數據儲存、數據遷移和數據輸出的安全,要制定嚴格的賬號密碼管理制度。由上市公司掌管密鑰,防止云計算服務商和云會計服務商、商業競爭對手以及其他所有不相關人員竊取或篡改云端資源池中的大會計數據。具體來說,可以從四個方面采取防范措施:一是通過身份鑒證技術、防火墻技術以及保密傳真技術,防止病毒入侵和保證對大會計信息的安全存取,特別是輸出端的安全。二是通過數據加密與認證技術,對數據的“進─存─出”,層層設密鑰。每一個入口要加密,出口要解密,實施動態安全保密。三是利用安全的口令系統實施口令控制,防止偽造的信息進入云端的大會計信息系統,做到在云端中可靠地交換相關信息。四是建立云端資源池數據的報文驗證碼,即對云會計數據本身不加密,但對云會計數據按一定的函數處理,將處理結果截取一定的長度作為驗證碼,對云會計信息進行完整性掃描檢查,防止非法字符進入云端資源池的數據流。
(四)建立和實施上市公司內部的安全操作規程
上市公司對云會計數據的安全管理和控制,重點體現在公司內部的安全操作規程。
1.建立和實施云會計工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
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從安全角度看: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內部牽制,保護資金財產的安全;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工作質量,確保云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安全。
實施崗位責任制是云會計工作順利實施的保證,也是云會計工作安全操作規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云會計工作人員的管理要體現“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明確公司內各類人員的職責、權限并與利益掛鉤,切實做到云會計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做事有要求,工作有檢查,安全有保障。
2.強化對云會計信息輸入的安全管理
把好信息輸入關,才能保證云會計數據輸入的真實性和安全性。云會計信息輸入工作可以分模塊分小組進行,每個小組至少兩位工作人員,一人操作一人對輸入的數據、代碼等進行不可缺少的校檢,校檢無誤后,再及時分模塊集成到供應商提供云端設施中的公司大會計信息管理大系統。另外,還要建立云會計數據輸入時包括操作人、校檢人、操作時間、校檢時間、操作內容和校檢內容的輸入操作日志,以便隨時檢查和核對各模塊數據輸入的連續性,并結合各模塊的操作日志,檢查是否有外來的非正常數據和本公司錯誤的數據進入云會計信息系統。
3.隨時做到對云會計數據存儲安全和輸出安全的控制
云會計數據存儲和輸出的控制,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將能夠進入云會計信息系統的工作人員按各自的權限分為三類:(1)云會計數據輸入操作人。享有數據庫信息的輸入權,還可以進入云會計數據庫管理系統,對所負責模塊中輸入的數據進行查詢,如發生數據輸入的錯誤,應及時予以更正。(2)云會計數據庫管理人。享有云端資源池的數據管理權,除享有資源池數據的訪問權之外,還享有各模塊數據的索引和修改權等,當云會計數據庫在運作過程中發生故障或遭到破壞時,能通過事先的數據備份及時恢復數據資源。(3)云會計數據資源使用人。享有獲取所需的云會計數據使用權,但不能對資源池數據進行修改。二是進入云會計信息系統的人員要有解密的密鑰,實施身份鑒證。
4.嚴格審查外部訪問,嚴防云端大會計資源的對外連接
外部訪問和資源的對外連接,稍有不當,就會給云會計信息系統帶來嚴重的錯亂和損失。按照公司內部的安全操作規程,云會計工作人員應按照各自崗位的權限進行業務操作,嚴格執行云會計數據庫的訪問授權和身份認證制度。還可以設置安全檢測預警系統,通過實時報警,阻止違法違規的外部訪問和資源的對外連接。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S].財會〔2009〕6 號,2009.
[2] 財政部.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S].財會〔2013〕20號,2013.
[3] 高艷君.嵌入云計算的企業財務流程再造研究[J].會計之友,2014(3):40-41.
[關鍵詞] 服裝上市公司;IT內部控制;披露;監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04
[中圖分類號] F239.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04- 0009- 03
在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背景下,信息化作為紡織服裝企業提高對各種變化的反應速度、提升管理水平的支持手段,是提高競爭力、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途徑。一方面,信息技術是服裝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服裝企業在信息化的各階段都存在著風險,這些風險給企業、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及其他危害,往往是非信息化環境下的多倍。為此,近年來,各方面的監管層也出臺了不少關于IT內部控制的規范,而服裝企業的產品管理與業務流程較其他行業的企業更為復雜,加強與IT應用系統相關的內控顯得更為重要。
1 國內上市公司IT相關內部控制主要監管規范
1.1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
2008年6月28日,我國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業執行,后來因各種原因延遲執行。執行基本規范的上市公司,應當對本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并可聘請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中介機構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與IT相關的內部控制規定主要包括:基本規范第11條明確規定,企業應當創造條件,有效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逐步實現生產管理系統、營銷管理系統、預算管理系統、財務會計管理系統等的信息集成和共享,不斷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與效果?;疽幏兜?2條規定,信息系統控制要求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程度,建立與本企業經營管理業務相適應的信息化控制流程。具體規范第17項“計算機信息系統”,一共規定了6章43條,從總則、崗位分工與授權審批、信息系統開發、變更與維護控制、信息系統訪問安全、硬件管理、會計電算化及其控制6個方面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的企業內部控制提出了具體要求。
1.2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
2006年6月上交所出臺《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規定,與IT相關的內部控制規定主要包括第10條規定公司使用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還應制定信息管理的內控制度。信息管理的內控制度至少應涵蓋下列內容:信息處理部門與使用部門權責的劃分;信息處理部門的功能及職責劃分;系統開發及程序修改的控制;程序及資料的存取、數據處理的控制;檔案、設備、信息的安全控制;在本所網站或公司網站上進行公開信息披露活動的控制。
1.3 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
2006年9月深交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與IT相關的內部控制規定主要包括第8條規定公司的內部控制活動應涵蓋公司所有營運環節,包括信息系統管理等;第9條規定上市公司應依據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經營特點,建立信息系統安全管理等專門管理制度。
2 服裝上市公司IT相關內部控制披露情況及分析
今年以來,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紫金礦業,2899,HK,601899.SH)環保問題頻發。3月底,紫金礦業公告稱公司因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而被證監會調查;5月中旬,環保部通報11家上市公司存在環保問題,紫金礦業位列首位,7月12日,紫金礦業被曝光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環境事故隱瞞9天。上市公司的環保問題隨著紫金礦業的事故頻發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上市公司環保問題頻發的癥結何在?政府監管能否解決上市公司的環保難題?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安祺博士。
投資者盲點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有人說,紫金礦業如果是在國外早就破產了,你覺得是不是中國在環保方面的懲罰力度還不夠,投資機構和個人是否對這方面的關注度也不夠?
安祺:其實,我國對于上市公司環保方面的管理確實不夠嚴格,但像紫金礦業這樣環保問題頻發,究其原因,更多的還是源于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環保問題的淡漠。
在發達國家,企業最大的環保壓力來自于社會公眾。幾年前,日本有一個企業牛奶過期了,還繼續銷售,造成了一些危害,承受了很大的社會壓力。大眾不信任你,自然就不買你的產品,最終導致該企業退出了牛奶市場。
礦業企業有自己的特殊性,它看起來不是日常消費品,不會受到民眾的壓力,但實際上很多國外的大企業都有自己的環保指數。比如松下電器在采購原材料、零部件時就會考察它們在生產過程中能否達到要求、是否對環境造成了危害,如果達不到標準,松下就不會采購該商品。
在國內,大部分的投資者還是主要考察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而對環境保護方面的考察度不夠。投資者對環保方面應多加注意,如果一個股票購買者知道一個企業出了環保方面的問題,就應很快把這支股票拋掉,一個投資機構在投資一個企業前,如果查到這個企業在環保方面有不良記錄,投資機構就應重新對企業進行審視。該公司環境風險如果還沒有克服,沒有達到讓投資者放心的程度,這項投資就很可能失敗。
其實,我們從事故的發生情況也能看出這個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而事故發生后企業的應對情況(例如是不是把社會的形象損失降到最低,是不是把對社會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該補償的是否都做到了)也反映了企業對環保的重視程度。這才是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環保方面合格的風險評價。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一直以來并沒有受到上市,公司重視,我國也沒有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強制制度。對于信息披露,你認為應該如何推進?據了解,環保部一直在做《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這個指南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日前進展如何?
安祺:《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出臺的目的是為上市公司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提供一個范本,這個范本的出臺將使上市公司的環境披露環節標準化,規范化。現在在企業IPO以及后督察階段,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由于環境信息披露在國內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讓這些問題的解決面臨一定的困難。希望這個指南的出臺能夠加強信息披露的標準化。
當然,把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作為強制制度并不是我國“綠色證券”政策的主導方向,我們還應該把環境信息披露放到市場化的大環境中,讓投資者來提出要求并進行評價。
“綠色政券”進行時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據7解,其實早在兩年前,環保部和證監會就聯合出臺了“綠色證券”政策,對上市公司的環保問題加以監控。兩年來,這項政策實施的整體情況如何?實施的過程中發現7哪些問題?
安祺:“綠色證券”政策涉及環保部和證監會兩個部門互相配合,主要的工作是對企業上市融資環節的環境進行督察。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政策促使企業側重對環境保護方面的考慮。
這項工作主要分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在企業融資上市前對它們的環保情況進行監控。二是對已上市公司進行后督察――5月份通報11家企業環保問題就屬于后督察,三是推動上市公司積極進行環境情況披露。環保部曾先后出臺了《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和《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環保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積極推進和監督上市公司公開環境信息。
深圳證券交易所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先后了《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或單獨披露強制性和自愿性環境信息,旨在引導各上市公司積極履行在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社會責任。但有一些公司在這方面報告中報喜不報憂。沒有提供準確的數據和信息。如果行政管理部門和監督部門通過這些并不準確的數據來了解上市公司。就會得到一些錯誤的結論。所以上市公司在加強環境信息披露的同時也需要注意所披露信息的準確性和規范性。當然,這還需要有關部門出臺一些相關措施。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我們7解到,今年年底環保部將首次我國主要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環境績效評估報告。環境績效評估報告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安棋:環境績效評估報告的核心是建立統一、規范的指標體系。借鑒ISO14-031的操作績效評估方法,量化企業在產品生產、倉儲、運輸,銷售、使用等業務鏈各環節的投入因子和產出因子,對這些因子進行系統、充分和完整的計量,對企業的環境績效做出整體評估。
我們在績效評估方面借鑒了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國外的慣例是將這些因子進行量化,這在財務結算方面是非常方便的。但如果把這些模式直接照搬到中國,肯定會水土不服。因此,必須先把它理解透徹,然后才能讓它和國內的特點結合起來。
巴西樣本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你怎樣看環保對于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你認為作為一個合格的上市公司,應如何做到環保?
安棋:對于一個上市公司來說,除完成獲取收益的目標外,還要承擔社會責任。而環保就是社會責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社會責任投資區別于其他一般的投資,它是在綜合評價投資對象(上市公司)的環境影響、社會公益及公司治理三方面績效基礎之上的投資行為。它在尋求財務匯報的同時,又要尋求環境和社會回報,因此又稱為“三重底線”投資。
巴西在這方面做得很好。2005年巴西創立了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這一指數是拉美國家市場上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可持續發展指數。該指數創立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在這方面中圓和發達國家的主要差距在哪里?
安棋:我國的環保還沒有發展到提倡社會責任或者是提倡可持續投資這個階段,國內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出現問題后去補救,而忽略了當這些問題出現后對其進行整合形成規范的體系。同時,這個行業中的一些參與者本身也沒有很規范的投資規劃。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控制設計;內部控制體系;內控軟件
2008年6月,財政部等五部委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2010年4月,又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至此,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基本建成。按照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并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這使得建立符合規范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并對內部控制有效性定期出具評價報告,成為我國上市公司及擬上市公司的法定任務。截至2012年底,我國境內上市公司總數2494家[1],隨著2013年底IPO的重啟,由于證監會對公司的IPO提出了內控報告的要求,因此我國在法律制度上對內部控制制度有要求的企業數量超過1萬家。同時,三板市場的開放也將帶來更大的內控設計咨詢及評價市場。
按照財政部等五部委要求,我國上市公司開展內控規范體系分類分批建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國有控股大型上市公司及其他上市公司2014年時需全面披露公司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2]。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效果如何,評價報告可以說是一次集中檢驗。
1 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在不同階段的建設重點
按照企業內部控制成熟度,可將企業的內控體系建設分成幾個層次:
初級階段:在此階段下企業的內部控制是不可靠或不正式的,企業沒有設計或實施任何控制,或者雖然存在一定的控制措施,但沒有進行足夠的記錄,主要依賴手工干預,公司內沒有就控制措施開展培訓或溝通。
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存在控制措施并進行了規范,雇員對現有控制措施有所了解,但控制偏差可能發生。
合規階段:此階段下,企業的標準控制措施到位,且對這些措施定期進行測試以評價其設計和操作,符合我國對上市公司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要求。企業為支持控制措施會有限使用一些自動化工具。
高級階段:此階段企業對于內控的重點是不斷優化,企業具有一個集成的內部控制框架以及管理層的實時監控以實現持續改進;使用自動化流程和工具來支持控制措施,使得組織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快速修改控制。
由幾個階段的特點可以判斷,企業從初級及發展階段過渡到合規階段,重點在于對內部控制的理解,體現在控制措施的制定、測試、評價、改進的文檔工作。而企業如果要達到高級階段,僅僅依靠手工核算,或者簡單的自動化工具是不夠的。必須依靠實時監控及商務智能工具,以實現組織的實施監控、持續改進的要求。
2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現狀
2.1 第一梯隊:內控成熟企業
這部分以我國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為代表。21世紀初期,國際資本市場上的典型舞弊案件如安然事件等,使得內控普遍成為境外資本市場的監管要求。由此,我國境內外同時上市公司,從數年前甚至更早就開始進行內部控制建設,并已從初步摸索階段逐步達到基本成熟階段。而且,境內外同時上市公司規模較大,企業業績與支付能力較強,擁有較好的管理基礎、規范的內部運行方式以及優秀的人才儲備,在已建設的內控體系基礎上,結合我國內控基本規范及應用指南,較好的將我國與海外對于內控外面的要求進行并軌。
2.2 第二梯隊:國有控股及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
中央和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以及總市值在50億元以上,年平均凈利潤在3000萬元以上的大型上市公司。除68家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外,財政部、證監會等部委2011年選取了216家上市公司作為內控試點企業,這部分企業作為試點企業,多數也執行了一段時間的內部控制規范,擁有較好的執行基礎。2012年范圍增大到全部中央和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2013年擴大到非國有控股的大型上市公司。
2.3 第三梯隊:其他主板上市公司
從2008年《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頒布實施后,我國上市公司對該項制度逐步接納。實際執行中,2011年在滬、深交易所234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84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但根據迪博企業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的內部控制白皮書中的統計[3],以65分為滿分的內部控制水平打分,我國整體水平未達中位數。
說明:引自迪博企業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2012年內部控制白皮書》、《中國證券報》2012年6月13日.
2.4 第四梯隊:創業板及其他中小企業
這部分企業相對內部控制基礎較弱,很多企業具有較強的家族制管理特點,企業主家長的管理,使得企業主的意見被無線擴大,及時存在管理制度也可能被無視;有的企業人員規模較小,組織結構簡單,由于人員和組織結構的制約,使得內控流程、崗位制衡等措施較難實施;還有些企業由于發展較快,內控制度本身的變更追趕不上企業業務的發展。這些情況造成了在這個梯隊中,很多企業的內控未達合規程度。
3 完善我國內部控制體系的探索
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企業內控普遍薄弱,人員儲備不足,由企業獨立實施內部控制難度較大。借鑒美國SOX法案實施的情況,借助外部咨詢力量又普遍成本高昂。如何在成本與內控實施效果間尋找符合我國境內上市公司特點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途徑,成為財政部、研究機構、上市公司以及內控咨詢機構的研究及實踐的重點。
從實踐和理論研究兩個方面,目前認為從兩個方向的摸索,可以降低個體公司的內控建設實施成本的同時,提高相應的內控建設效果。一是,加強行業內控規范的總結和推廣;二是,逐步發展內控軟件暨信息化的應用。通過這兩個方面的發展,將實現內控實施的“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最終目標。
3.1 行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發展
《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相應指引的出臺,為企業建立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提供了框架。而不同的行業,面臨的風險不同,其業務范疇和流程也有較大區別?;陲L險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要求企業根據風險確定控制點,繼而規劃業務流程。因此,將企業按照不同行業梳理,將更加容易實現“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建設。
第一梯隊及第二梯隊的企業經過這些年的內控建設,不少企業的內控制度進行了多次評估和修訂,相對成熟。2012年,財政部為幫助企業有效實施推動《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4]及其配套指引,會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借鑒和吸收三家石油石化企業內控管理成果和具體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研究編寫了《石油石化行業內部控制操作指南》,提出了石油石化行業內部控制的設計原則、基本思路和建設方法,總結歸納石油石化行業公司層面和一般業務層面存在的具體風險和相應的控制措施,可以為行業內企業和其他類型企業實施內部控制提供借鑒和幫助。
對于房地產、商品流通企業、工業企業、能源企業、公共事業、金融企業、建筑企業、通信企業、服務企業等行業,可以借鑒石油石化行業內控制度操作指南的做法,更加有針對性的結合行業特點設計符合本行業特點的內控操作指南。
3.2 內部控制軟件的積極探索
傳統上的風險管理不可避免地會伴隨著大量文檔的生成,這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非常沉重的負擔,靜態的文檔難于管理,不能實時地監控各種業務事務,沒有自我糾錯能力,小到拼寫錯誤,大到業務邏輯錯誤都很難自動做出反應。即使業務邏輯發生很小的變動的時候,都會伴隨難以想象的連帶改動,而所有這些都是軟件所具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1)行業版通用內控文檔管理軟件
企業如果處在內控控制規范體系的合規階段或在向合規階段的進程中,內控的重點是控制措施的制定、測試、評價、改進的文檔工作。通過行業操作指南的發展,行業版的通用內控文檔管理軟件的開發成為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內控軟件的推廣,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建設內控規范體系的成本。另一方面,內控環境的不斷變化,決定了內控本身也需要不斷調整。因為企業的業務流程是不斷發展的,企業有必要采用一定的守法軟件來將公司運營和報告完全集成起來。如果企業還在使用紙質體系或簡單的軟件,比如電子表格、字處理和流程圖軟件來記錄其業務流程控制措施,則很難適應持續編制和不斷調整的需要。使用電子表格和字處理軟件來編制相關文檔,這種方式尚能滿足初步文檔管理的需求,在記錄文檔和流程的變化上很容易出錯。
2)商務智能內控軟件
文檔管理軟件,僅僅是內控軟件的一小部分,企業如果開始從合規階段向高級階段邁進,僅僅依靠手工核算,或者簡單的自動化工具是不夠的。必須依靠實時監控及商務智能工具,以實現組織的實施監控、持續改進的要求。
高階的內控軟件工具可以幫助企業充分理解產生的與企業活動相關的信息。這些工具從不同系統中收集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編輯、抽樣和提取,比較財務報表科目的變化和模式與預期正常值,以幫助識別標示著欺詐或錯誤的非正常信息。通過引入商務智能等工具,使得這些分析更加智能化,展現了強大的報告和圖形分析能力。通過實時應用,將控制與流程緊密聯系、分析和描述這些流程并將其與目標和風險聯系。讓監控和管理風險更為容易。而如果選取關鍵業績指標來作為參數,經理人可以使用這些信息來決策何時以及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
4 行業操作指南與信息化應對內控控制缺陷
根據上市公司已披露的常見內控控制缺陷,來分析行業操作指南及內控信息化是否可以降低企業內控控制缺陷。
4.1 設計缺陷和運行缺陷
企業參照“行業操作指南”的經驗,可以較好的幫助企業避免制度建設方面引起的重大設計缺陷。而內控軟件的全面應用及其留痕的特點,不僅能夠幫助企業避免由于不按制度流程操作引發的執行缺陷,還能大大提高企業執行效率。
4.2 公司層面缺陷和業務控制層面缺陷
公司層面指整體上存在的問題,比如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沒有形成完整的工作底稿,未嚴格按照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要求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工作;而業務層面則較為具體,如收入確認存在截止性差異問題等。行業操作指南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疏漏,但由于每個企業的特點不同,企業仍需根據自身特點及時梳理。
4.3 信息系統控制自身的缺陷形成內控缺陷
比如系統用戶及權限管理、計算模型等,隨著內部控制軟件的完善,同時提高對信息系統本身的內控意識,將減少信息系統控制缺陷。
4.4 與財務報告相關的缺陷和與非財務報告相關的內控缺陷
如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中會計基礎工作方面,表現為存貨盤查時個別月份沒有簽名記錄、個別內部固定資產轉移臺賬變更記錄的及時性以及員工離職軟件系統及時與實際記錄核對等;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表現在公司對外購軟件的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的完善等。內部控制軟件的自動審計功能,可以簡化日常的監督工作,提高內控規范體系的運行效率。
5 內部控制體系發展建議
內部控制作為企業自我調節和自行制約的內在機制,處于單位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位置,是公司加強管理的重要手段。對于需為投資者負責的公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的成熟程度,將成為投資者決策的重要信息來源。而要切實做好我國上市公司內控建設,首先需要企業高層領導提高對內控工作的重視程度,配備適當的資源,明確各個管理層次的內控職責和權限,為企業內控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另外,可以合理利用外部力量,同時注重內控建設與企業自身情況的結合。企業在內控建設過程中,可以適當借助行業領頭羊的規范體系經驗,如參考內部控制的行業操作指南還可以利用外部咨詢機構協助開展工作。外部經驗只能適當借鑒,不能完全照搬,使內控建設著眼于企業實際。
最后,推進信息化建設,是促進內控手段固化和落地的重要手段。隨著內控建設的不斷推進,信息化應成為內控體系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企業應立足實際,結合行業性質和業務特點,推進“內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有效完善內控管理系統,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年12月我國上市公司數量情況分析[OL].前瞻網.
[2]財政部辦公廳、證監會辦公廳.關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類分批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通知[R].2012-8-14.
關鍵詞:內部控制 信息披露 統計分析 對策建議
一、引言
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到《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再到《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我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已基本形成。內部控制建設從無法可依到有規可循,從自愿披露到強制披露,從簡單披露到全面披露,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從試點企業向全部主板控股公司推廣,我國上市公司全面內部控制的已然到來。
不可否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經過幾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特別是2012年強制內部控制規范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大軍。內部控制規范的實施效果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實施是否提升了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的質量?這些都成為監管部門、上市公司和廣大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因此,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實施現狀進行統計、分析,無疑是必要的。本文對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進行分析研究,揭示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對新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優化改進提供借鑒。
二、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新疆作為西部地區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省份,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共有上市公司39家,本文以此為樣本數量。
本文數據來源于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年報、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及其他公開資料。披露情況以能否在深、滬交易所或巨潮咨訊網上查找到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為準。數據截止日期為2012年4月30日。
三、新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披露情況
(一)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披露情況
1.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總體披露情況。根據統計,39家上市公司中,有36家上市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前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披露比例為92.31%;3家未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占比7.69%。其中滬市21家企業中有19家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中告,占比為90.48%,深市18家企業中有17家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占比為94.44%,僅有1家企業未披露。在36家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上市公司中,內部控制評價結論均為有效,占比為100%。
2.按是否強制實施分類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披露情況。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納入強制實施分類的上市公司為26家,其中國有控股25家,境內外同時上市1家。經統計,26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前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占比為92.31%。非強制實施的公司13家中有12家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占比為92.31%。
(二)內部控制評價缺陷的披露情況
1.內部控制評價缺陷標準的披露情況。在36家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上市公司中,13家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標準,占比36.11%,23家未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占比63.89%。其中納入強制實施范圍同時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24家上市公司中,9家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占比37.5%,未納入強制實施范圍的12家上市公司有4家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占比33.33%。
2.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內容的披露情況。36家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上市公司中,有2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自身存在內部控制缺陷,占比為77.78%。其中,1家企業披露了存在內部控制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2家公司披露了存在內部控制一般缺陷,全部公司均無重大缺陷。共披露內部控制缺陷54個,其中重要缺陷3個,占比5.56%;一般缺陷51個,占比94.44%。
四、新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披露情況
(一)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整體情況
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中有26家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占比為66.67%;13家未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占比33.33%。其中滬市21家企業18家中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占比為85.71%,深市18家企業中有8家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占比為44.44%,10家企業未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二)按是否強制實施分類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情況
2012年,強制實施分類的上市公司為26家,據統計,有22家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前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占比為80.77%,4家公司未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占比為19.23%。非強制實施的公司13家中5家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占比為38.46%。8家公司未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占比為61.54%。
(三)按板塊分類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情況
根據上市板塊對上市公司分類,統計發現,27家主板上市公司中有20家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比為74.07%;9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有6家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比為66.67%;創業板上市公司3家均未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四)按審計結論分類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情況
在26家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中,內部控制審計結論均為標準無保留有效審計意見,審計結論100%為有效。未見保留意見及否定意見審計報告。
五、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1.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依據和格式各不相同。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名稱和內部控制評價依據復雜多樣。首先,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名稱五花八門: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內部控制及自我評價報告、關于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等。其次,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依據也各不相同,有:《企業內部控制基礎規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指引》、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股票上市規則》、《主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工作指引》、《創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關于做好2012年度報告披露工作的通知》等。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依據不同內容也不相同,致使企業內部控制信息的可比性也大大降低。
2.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問題。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納入強制實施范圍的上市公司為26家,其中2家公司只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未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2家公司既未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也未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這些公司未履行向投資者披露內部控制披露信息的責任和義務。
在“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研究”報告中,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披露狀況在全國32個省區中排名23位,整體水平不高。但統計分析發現,新疆上市公司大多數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對內部控制設計、執行、監督等進行了披露并得出有效的結論,這與指數研究報告的結論有較大差異,說明新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準確性還有待提升。
3.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的披露比例和披露質量不高。2012年新疆36家上市公司中,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的公司僅13家,占比為36.11%。且在這些公司中,對缺陷披露時避重就輕,僅披露“還存在一般缺陷”,但具體有幾項,表現在哪些方面,基本未披露。在內部控制評價報告中所有的公司均不存在“重要”缺陷。對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的模糊不清使得內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準確性不高。
(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內部控制評價范圍的問題。統計發現,新疆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評價范圍方面普遍存在“流于形式”現象。對上市公司在控股股東、關聯交易、分、子公司管控、擔保、對外投資等易出現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問題方面,幾乎未進行披露。在對內部控制建設實施范圍描述時泛泛而談“內部控制范圍涉及公司本部,各事業部,分、子公司等,實施范圍做到全覆蓋”,但對分、子公司如何管控并未進行信息披露。
2.風險評估工作薄弱,需要進一步加強。風險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模板》明確要求,內部控制評價范圍涵蓋公司及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事項,重點關注高風險領域,并列示確定的“十大”風險。然而,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未列示風險項目,也未制定相關的應對措施??梢?,上市公司的風險評估工作未得到重視,仍處于起步階段。
3.內部控制信息化有待進一步提高。本文發現,新疆上市公司在實施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及評價過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產品的采納和應用水平依然很低。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建設和內部控制評價中還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對內部控制的效率將產生不利影響。
六、對策建議
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披露數量及比例都在增加,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然而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及體系建設依然面臨挑戰,對此,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以期提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整體質量。
(一)加強制度建設,梳理內部控制相關規范,統一信息披露格式
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過程中遵循的標準多樣化,是導致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不規范,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格式混亂的主要原因。為減少由此引發的負面影響,提高內部控制報告的可比性,監管機構應梳理內部控制規范,對內部控制披露內容和形式做出統一要求,避免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和信息披露中的選擇性和隨意性,為上市公司全面實施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立標準統一的制度奠定基礎。
(二)強化內部控制缺陷披露機制,提高內部控制缺陷披露質量
內部控制缺陷數量是衡量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標。從上市公司缺陷披露情況看,內部控制缺陷標準不明確、內部控制缺陷等級含糊、內部控制缺陷整改措施不到位依然是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缺陷披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缺陷披露機制,明確內部控制缺陷的數量和質量標準,制定內部控制缺陷整改措施,是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舉措。
(三)擴大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范圍,保證實現內部控制目標
對易出現內部控制重大和重要缺陷的業務,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評價時應更加重視和強調。另外,上市公司在重視自身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的同時,對分、子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也不能忽視。甚至分、子公司有時還是發生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重災區,對此上市公司應監督指導其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以保證內部控制目標的全面實現。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上市公司信息化建設水平
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涉及到企業的每項業務、每個部門和崗位。要實現內部控制的有效落地,加大信息化產品的采納和應用程度,通過信息系統對內部控制進行集成、轉化和提升后形成的信息管理平臺,是降低內部控制實施成本,提升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楊有紅,陳凌云.2007年滬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研究――數據分析與政策建議[J].會計研究,2009,(6).
2.盧銳,柳建華,許寧.內部控制、產權與高管薪酬業績敏感性[J].會計研究,2011,(10).
3.周守華,胡為民,林斌,劉春麗.2012年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研究[J].會計研究,2013,(7).
4.胡為民.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報告(2012)[M].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