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 17:30:00
序論:在您撰寫地攤經濟發展的建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低碳經濟 氣候變化 清潔發展機制 能源 印度
一、全球低碳經濟發展概況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為標志的一種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實質是通過技術創新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從而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如今,低碳經濟成為全球認可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經濟方式。
同屬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和印度,都是亞洲大國,都面臨著發展經濟、擺脫貧困和保護環境的巨大壓力。在碳金融的道路上,中國和印度兩國都擔任著重大責任,為亞洲和世界做出較大貢獻,但是,中印兩國低碳發展的道路卻有所不同。
二、印度低碳經濟業務發展狀況
作為亞洲的另一經濟大國,印度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上日趨成熟。無論是在碳金融的發展機制,還是碳融資的政策環境,印度較中國更為成熟。
首先,從碳排放量來看,美國的人均排放量是19.1,澳大利亞18.7,加拿大17.4,中國4.6,印度只有1.2。而各國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份額,印度排在第17位。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印度的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在過去20年中印度的GDP增長在8%以上,工業生產增長率達到8%,能源消費卻只有4%,單位GDP耗量從0.3降到0.16。其次,碳排放權交易的重要形式――清潔發展機制在新興工業國中國和印度出現了不同發展趨向。當中國的CDM還局限于大企業圈子,而在印度已經變成一種新的民間管理形式,形成了一股自下而上的推動力。再次,場內碳交易和碳融資方面,印度國內也已經形成了較為寬松優越的環境,有力支持了印度本地CER的出口。兩個交易所推出了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包括多種商品交易所(MCX)推出的歐盟減排許可(EUA)期貨和5種核證減排額(CER)期貨,以及印度國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于2008年4月推出的CER期貨。印度所簽發的CER與中國簽發的相比,具有2-3歐元的溢價,流動性更高。
三、印度碳金融道路對國內碳金融發展的啟示
1、中國低碳經濟發展概況
中國已成為全球認可的最具潛力的減排市場,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規定,我國在2012 年之前不需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義務,只能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參與CDM下項目的開發。從2006年起,中國超過美國,一躍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潛力的碳減排市場和最大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供應方。截至2009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數量達到2200個,簽發的減排量約為1.5億噸,合作項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節能和提高能效等方面。在碳交易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08 年以來,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為代表的交易所紛紛成立,其他省份也在加緊籌備成立碳排放交易所。自2007年推出中國綠色碳基金以來,先后在北京、山西、大連、溫州等地相繼啟動,規模不斷擴大;商業銀行也積極跟進,推出了CDM 項目融資和掛鉤碳交易的結構性產品以及CDM 融資顧問等業務和產品,并得到快速發展。
2、中國低碳經濟發展障礙
與鄰國印度相比,目前國內低碳經濟及碳金融市場發展依然遇到不少瓶頸。除了政府規制上的欠缺,低碳經濟認識不到位,民間組織與相關金融組織的參與程度均欠火候。
首先,國人對低碳經濟、CDM機制和“碳金融”的認識尚不到位,民間與金融機構參與力量不足。印度企業在低碳經濟發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企業不僅能夠足夠的信貸支持開發單邊CER,并且企業自身也愿意承擔開發的成本以及風險。兩家印度的碳交易所成立后,本地CER在市場上流通,形成了比較充沛的供給。另外,印度的環保NGO組織力量不可小覷,提高了公民環保意識。印度金融機構較中國來說介入更為深入,中國的金融系統目前還沒有把環境權益作為金融機構可以投資的產品。低碳經濟、清潔發展機制和“碳金融”是隨著國際碳交易市場的興起逐漸被中國所認知的,由于在中國經歷的時間短,國內許多企業并沒有認識到其中的潛在商機。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用市場化來解決環境問題,中國的金融實體也沒有參與到解決環境問題中來。
其次,政府在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還未起到應有的作用,低碳經濟實施環境風險的計算和實施水平應得到提高。印度的金融機構、企業和大量民間組織基于自身判斷,能夠承擔風險,其場內碳交易能夠推出并保持一定成交量,這是市場的選擇。從更深層次看,還這與一個國家對整體環境風險計算和控制的戰略選擇有關,與該國的企業對環境風險預測和把握的意愿及能力有關。盡管中國政府比較重視低碳經濟的發展,但目前仍缺乏配套的碳經濟發展扶持政策,由于沒有明確的激勵政策和優惠措施,致使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低碳經濟發展內在動力不足。地方政府也僅僅局限于眼前的經濟發展,而忽略了排污權等碳金融的交易。國家政府機構首當制定和完善碳金融的法律法規體系,規范碳金融業務的發展。
四、基于印度低碳經濟發展的中國碳金融發展建議
同屬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和印度,都是亞洲大國,都面臨著發展經濟、擺脫貧困和保護環境的巨大壓力。通過總結印度的低碳發展歷程以及低碳經濟對策,為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帶來啟示。中國低碳經濟發展不僅要注意加強低碳技術的創新和大規模使用,而且要配合社會經濟體制機制的改革與調整,及早周密地籌劃發展低碳經濟的總體戰略。
第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法律法規,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從政府、企業和公眾多種層面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借鑒歐美大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經驗,在條件相對成熟時創建碳市場,研究制定價格形成機制;制定財稅激勵政策,綜合考慮能源、環境和碳排放的稅種和稅率,引導企業和社會行為,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國家應鼓勵地方政府盡快出臺相關的地方低碳經濟法規,規范低碳經濟的內涵、模式、發展方向和評價體系等。
第二,加強民眾及民間組織的參與程度。目前,中國民眾對低碳消費意識還略顯淡薄,沒有養成良好的節能減排的消費習慣、生活方式和交通出行方式。政府應當大力將低碳概念列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范當中,為我國未來的低碳發展創造條件。
第三,中國低碳發展的道路離不開技術創新,應要實現促進國家低碳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大力推廣高能效、低排放技術,逐步建立起和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匯等多元化的低碳技術體系,為低碳轉型和增長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并且要加強國際政府間合作,引進先進的國際合作機制和國際領先技術,制定行業能效與碳強度標準,使我國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低碳技術、設備和產品達到國際先進乃至領先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增武,袁增霆.碳金融市場中的產品創新[J].中國金融,2009, (24):51-52
[2]蔡博峰,劉蘭翠.碳貨幣-低碳經濟時代的全新國際貨幣[J].中外能源,2010,10-14
[3]鄭照寧,潘韜,劉德順.清潔發展機制的項目融資方式[J].商業研究,2005, (2): 116-119
[4]馮巍.全球碳交易市場架構與展望[J].發展研究,2009, (5):42-44
[5]李嵐.借鑒國際經驗加快我國碳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J].金融研究,2010, (8): 124-125
[6]楊佳琛.國際碳交易市場及其衍生金融產品分析[J]. 金融財經,2009,(2)133-134.
[7]郭冬梅.印度低碳經濟對策及對中國的啟示[J].東南亞縱橫,2010, (4): 107-111
[8]歐陽國杏.印度低碳經濟發展戰略探析與啟示[J].技術與市場,2010, (17): 72-73
關鍵詞:低碳;低碳經濟;意義;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men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a low carbon economy, and introduced in a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of its realization.
Keywords: low carbon; A low carbon economy; Meaning;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 TF7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實施節能減排對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1. 1 節約能源是實現低碳經濟的重要手段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節能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節約能源,減少碳基能源消耗,對實現低碳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1. 2 污染減排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具有協同效應
污染減排措施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有不容忽視的協同效應,實施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監管減排等一系列措施,對減緩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體上有顯著的協同效應。一方面控制局域污染物排放( 如 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及生態建設過程中減少或者吸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另一方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過程中同時可減少其他局域污染物排放。
1.3節能減排事關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的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等情況已經嚴重威脅人們的日常生活,并制約著經濟發展、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并且呈上升趨勢。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的劣五類水質占將近全國三分之一的水體,重點流域頻繁發生水污染事故,40%以上斷面的水質沒有達到規劃要求,一些處在其流經河段的城市也避免不了受到污染;大氣污染問題是我國
近年來又一嚴重危害人們衣食住行的問題,我國大氣污染已和發達國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污染最嚴重時期的程度相當。在2005年監測的523個城市中,空氣質量低于二級標準的達1/3以上,居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環境中人口達城市人口的1/5。我國的經濟發展處在工業化進程和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的歷史階段,屬于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據有關部門證實,如果以世界人均水平為單位計算,我國除煤炭資源占58.6%之外,其他重要礦產資源均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耕地為世界人均水平的32%,水資源為28%,天然氣、石油等重要資源的人均儲量僅分別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05%、7.69%。因此,只有節約資源才有利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1.4國際上對我國減少污染物排放和節約資源的壓力逐漸增加。
我國對國外資源需求的增長推動了世界資源需求的上升。據有關部門統計,2005年我國原油需求量日均約為665萬桶,占全球日均需求量的近8%。2005年上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我國石油需求增量約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量的80%,這其中近50%靠進口滿足。另據統計,2002年至2005年間,我國對錫和鎳的需求增長量占世界消費增長量的大部分。我國需求增長量已經成為影響初級金屬產品和全球石油市場供求的重要因素,并成為一些投機集團哄抬資源價格的幌子,受到一些初級產品進口國的指責和一些國家的擔心。但我國對全球初級產品和石油的需求,有相當一部分是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向我國轉移高污染、高能耗生產環節的結果,其中相當部分產品并不在我國消費,而是出口到全球市場。我國是全球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大國,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均占近全球排放量的14%,對全球大氣污染的影響很大。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國家安全和發展以及世界未來格局的重要因素,未來我國在這方面的國際壓力將不斷增加。
2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實現路徑
就我國來說,煤炭是主要的能源,我們在發展低碳經濟時采用的技術和工藝與西方國家是不同的,實現的途徑也不同。
2.1 降低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的比例
由傳統的以煤炭為主向現代化以天然氣和石油等清潔能源為主轉變的能源消費模式是社會的必然趨勢。煤炭的耗能要比石油和天然氣高很多,降低煤炭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的分量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雖然國際油價的波動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造成一定風險,但綜合比較各種方式之后,這種措施仍是首選。
煤炭是我國的能源中最主要的能源,因此,加大力度實施煤炭凈化技術以改善我國未來的能源消費結構是一個長期的基本的任務。
2.2 充分發揮碳匯潛力
發展低碳經濟最好的途徑是采取林業的措施和土地利用的調整充分發揮碳匯潛力。過去的50年間,我國投入大量人力和物資用于造林,但至今森林覆蓋率僅提高了4.2%,這項通過改進森林管理、提高森林的單位面積生物產量、擴大造林的面積來增加森林碳匯能力的措施被證明不實用,并且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花費。因此,必須研究、探討新的措施發揮森林碳匯潛力以達到減少碳排放量的目標。
2.3 參與國際減排活動,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
向發展中國家轉讓碳排放的技術和進行一定的資金援助是發達國家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這不僅有利于發展中國家進行節能減排,還有利于完成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我國以實際行動為低碳技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積極參與國家能源技術市場,采取各種方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國“十”中提出截至2010年底單位GDP能耗要降低1/5,這相當于減少了近12億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在保證人民生活質量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進行消費領域節能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巨大潛力。
2.4 完善政策體系
“低碳經濟”提出以來,我國政府積極響應,先后了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國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但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還很欠缺。要推進低碳經濟轉型,我國應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節約資源法、清潔生產法等的實施; 制訂和實施鼓勵低碳經濟的財政、稅收和融資等經濟優惠政策,制訂和完善碳交易和碳審計制度,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 推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加強政府機構節能和綠色采購,制訂低碳產品優先采購政策,改造節能建筑; 通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及依照國際通用的 “碳源 - 碳匯”平衡規則,對國內生態保護區實施補償; 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掌握話語權,發揮積極作用; 建立相應的統計、監測和考核制度,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庫統計和管理體系,讓低碳經濟轉型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雙贏之策。
2.5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加快制定促進循環經濟的政策、相關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建設。按照“再利用、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一方面嚴格環境準入,實行清潔生產,強化污染預防并實施全過程管理; 另一方面合理布局,使產業之間耦合共生,延長產業鏈,形成循環效應。以少的環境成本和資源消耗獲得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從而使自然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
2.6倡導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低碳經濟轉型不僅僅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更是人們思考方式、行為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低碳經濟還是個新事物,要廣泛利用各種媒介宣傳普及相關知識,倡導節能減排、低碳消費、低碳經營等理念,通過健全和發展各種環保組織,指導企業和公眾使用低碳能源。通過政府引導、社會組織推進、全民參與,形成低碳經濟發展整體合力,最大程度減少碳排放。
2.7 加快低碳技術創新
低碳技術可分為兩個類型,第一類是減碳技術,比如節能減排技術、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第二類是無碳技術,如核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低碳經濟必須依靠技術創新,攻克和突破低碳產業發展中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我國應積極引進先進的減碳、無碳技術,加快創新和推廣速度; 探索國際企業間、學術界間及其他組織間合作伙伴,開展技術交流和合作。
3 結論
在經濟社會發展日益受到能源和環境制約的背景下,低碳經濟成為應對氣候變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基本途徑。節能減排是一項長期工程也是一項全民工程,不僅需要先進的技術、工藝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而且還需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參與和監督。因此,加強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奚建武,徐丙奎. 節約型城市 [M]. 北京: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
[2] 李國志.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困難與政策建議 [J]. 亞太經濟,2010,( 4) .
[3] 李麗平,周國梅. 切莫忽視污染減排的協同效應 [J]. 環境保護,2009,( 24) .
【關鍵詞】我國房地產經濟 低碳經濟影響 發展建議
進入21世紀,我國對新型產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真實,尤其是在我國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對我國社會的環境也給予一定程度上的保護,這對我國房地產經濟市場的發展的優化和調整等形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從而對其現有的資源的利用率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時,在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其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也進行了有效的管理和運用,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經濟和環境的和諧發展形式。但是,在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對其發展形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全面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對其發展形式進行全面的創新,建立多元化的發展形式,從而提升了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發展形式,也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和意義。
一、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我國房地產行業對低碳經濟沒有足夠的認識
近幾年,我國只有在項目化市場經濟的發展得到了有效的結合,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將低碳經濟涉及到我國的金融市場經濟領域中,對金融市場的作流程、交易制度等各個方面都進行的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另外,我國一直在推行低碳是金融市場經濟領域,但是在我國房地產經濟一直是以信貸為主的交易市場,將貸款規??s小,經濟的比例相對較小,我國的一些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等,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中依然保持空白的狀態,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沒有足夠的認識度。另外,在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人才沒有足夠的認識,嚴重缺乏專業性人才,沒有設立專業的部門,這樣的情況嚴重的阻礙了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
(二)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價抬高
目前,在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若是要想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形式,這樣就需要對相關的能源和新型技術形式,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且,對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過程中材料和新型能源,進行全面的宣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我國房地產是市場的房產均價,這樣對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的后期發展形式,是非常不利的。
二、提升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主要形式
(一)加強我國金融行業的認識度
提高房地產經濟的認識度是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在我國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對房地產對低碳經濟的認識引起高度的重視,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形式。并且要不斷的開發我國房地產經濟產品,避免產品單一化,構建適合大眾的房地產經濟產品,加強房地產經濟的交易規模,完善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結構,這樣可以使房地產企業在過程中,不斷提高企業對低碳經濟的認識程度。例如:在一些房地產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提升房地產經濟產品的質量,像是經濟適用房、商品房等各個形式,這樣可以使房地產企業開發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了房地產經濟行業對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認識以及重要性,并且在最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形式,提高了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認識度,更進一步了促進了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進程。
(二)利用我國政府的力量,對發展的結構進行調整
在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也有效的緩解了我國環境污染的重要的形式。因此,在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相關的房地產企業可以通過利用我國政府的形式,對其內部結構的發展形式,進行全面的調整,并且給予高度的重視。另外,在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能夠,也加大力度低碳經濟在房地產經濟發展的應用形式,對其內部形式進行了全面的調整,這樣不僅僅促進了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的形式,也避免了發生不必要的資源發生浪費的現象。
另外,在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其政府部門要對相關企業發展的形式,進行嚴格的把關,制定相應的獎勵制度,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房地產經濟產品的發展形式,也相應的完善了我國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內部的調整形式,這對提升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發展形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與此同時,我國政府也要全面加強房地產經濟交易的形式,通過利用相應的輔助形式,這樣有效的為低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建立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完善了我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交易結構,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
結束語:綜上所述,本文對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闡述,并且針對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議,從而促進我國低碳經濟影響下的房地產經濟的發展,更進一步的加快了我國社會發展的進程。
參考文獻:
[1]趙潔.論低碳經濟對我國房地產經濟的影響[J].工程經
濟,2015,01:92-96.
[2]柯丹虹.探析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產生的影響[J].現代
經濟信息,2015,04:5+18.
[3]徐林.淺談低碳經濟背景下房地產經濟管理的創新發展
[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6:276.
[4]劉路瓊.淺談低碳經濟對我國房地產經濟的影響[J].經營
管理者,2015,27:210.
[5]石穎.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造成的影響探討[J].現代商
業,2014,05:57.
摘要:低碳經濟是目前國內和全球的熱點研究問題。文章在對廣州低碳經濟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客觀評價了廣州市與國外低碳市場的差距。同時,提出應該通過大力開發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調整產業結構、倡導低碳生活、植樹造林、鼓勵使用公共交通和低碳技術的研發等措施發展廣州的低碳經濟建設。
關鍵詞:低碳經濟;廣州;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40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0594(2010)07-0067-06 收稿日期:2010-04-17
一、低碳經濟的概念
作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前沿經濟理念,低碳經濟其實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它涉及到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低碳經濟”一詞最早是在2003年英國政府發表的能源白皮書《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a Low Carbon Economy)中出現,是指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降低能源和資源的消耗,盡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的排放,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金樂琴,2009)。低碳經濟的核心是低碳產業、低碳能源、低碳技術和低碳消費,它是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經濟形態新出現的革命浪潮,成為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的主要特征和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主流模式。低碳經濟的實質就是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其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目標是減緩氣候變化和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低碳經濟指的是依靠技術創新和政策措施,實施一場能源革命,建立一種較少排放溫室氣體的經濟發展模式,以減緩氣候變化(莊貴陽,2005)。隨著實踐的發展,低碳經濟的內涵還將不斷得到拓展,人們將從不同角度提出更多對于低碳經濟的理解。
這些年我國在低碳經濟的努力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0-200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6%。在此基礎上,在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前夕,我國又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二、廣州市低碳經濟發展的現狀
世界上眾多的國家和城市就如何發展低碳經濟也制定了很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歐盟將低碳經濟視為“新的工業革命”、英國將低碳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美國將低碳產業作為重振經濟的戰略選擇。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雖暫時還沒有承擔二氧化碳減排的責任,但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正面臨著巨大的國際和社會壓力,同時我國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節能減排措施。廣州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先進城市,在發展低碳經濟發面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廣州市發展低碳經濟的有關政策措施
發展低碳經濟的路徑,世界上無不是從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優化產業結構上下功夫,近幾年來廣州市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現列舉如下:
1 節能減排。《廣州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總量控制目標修訂方案》、《廣州市2008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和工程任務》、《廣州市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廣州市小火電關停方案》、《廣州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方案》、《廣州市2007年能源及減排工作總結和2008年工作計劃》、《廣州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責任書(2006~2010年)》、《區循環經濟“十一五”規劃》、《蘿崗中心區能源綜合利用規劃和建筑節能規劃》、《節能中長期規劃》、《清潔生產審核管理辦法》和《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評價體系》、《廣州市交通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方案》等。
2 循環經濟。近年來,廣州市結合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衛生模范城市、生態工業園區、新農村建設等活動,將節能、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等工作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先后制定了《廣州21世紀議程》、《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方案》、《廣州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廣州國際生物島循環經濟技術規劃》、《強制回收的產品和包裝物回收管理辦法》和《城市生活廢棄物分類處理和再資源化辦法》等政策法規文件,為廣州市開展循環經濟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3 產業結構調整。近年來,廣州市按照生態城市發展要求,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努力實現經濟和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先后制定了《資源節約與利用方案》、《廣州市清潔生產實施方案》、《廣州市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和《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等政策,發改委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廣泛征詢各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廣州市工業實際,也制定了《廣州市工業結構調整實施意見》。
(二)廣州市節能減排的現狀
廣州市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注重運用財政稅收的杠桿撬動市場大門,設立了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專項資金,對開展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優先給予補貼和補助等方式鼓勵與促進企業進行節能降耗,2003~2004年共有123家企業進行了508項與節電相關的技術改造。廣州市節能減排效果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企業層面上,加強了清潔生產的推進工作,全市已有7家企業榮獲廣東省清潔生產示范企業,37家企業進行了清潔生產審核,12家通過了廣東省環保局主持的驗收。有了政策和財政上的支持,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節能減排作為提高能效的重要手段,不遺余力的進行技術改革。
2 區域循環層面上,已投資55億元,在增城新塘鎮建立了環保工業園區,園區企業實行資源共享,污染物集中處理,廢物綜合利用。
3 工業結構方面,通過整治、淘汰能耗大、產出低、污染嚴重、生產力落后企業,將汽車、機械裝備、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作為支柱產業,能效比大幅度提高,工業對環境的壓力已明顯減小。廣州市在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2005年新增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工業廢水排放量卻比1998年減少了22.4%,工業粉塵排放量下降了97.6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67.20%,萬元工業產值廢水排放量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7%,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由2000年的0.91噸標準煤下降為2005年的0.78噸。2008年廣州開發區單位GDP能耗下降4%,萬元GDP綜合能耗降至0.43噸標準煤;萬元GDP水耗為6.3噸左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超過5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93.8%(國家統計局,2008)。
從圖1中可以看到情況還是不容樂觀的,整個廣州的萬元GDP能耗雖然逐年下降但還達不到全國
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作為廣州的近鄰深圳2005年的萬元單位GDP能耗為0.59,達到了新加坡和韓國水平。所以為了實現“十一五”的單位GDP能耗減排20%目標(即單位GDP能耗下降到0.66噸標煤/萬元)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現狀
廣州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和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新能源占廣州市總能源消費的比重還較低,產業規模較小。目前廣州市太陽能利用主要是光熱利用,在工廠、醫院等公共建筑安裝的太陽能集熱板約40萬平方米,普及率約5%。完成了一批新能源的應用示范,如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路燈、交通信號燈等一批新能源的示范項目。廣東商學院、愛群大酒店等開展了熱泵空調和制熱水節能工程示范,番禺中心區醫院將采用太陽能節能一體化技術和熱泵制熱水系統,南沙區安裝了風光轉換電三位一體的示范性路燈等。環保部門在全市范圍內推進飲食服務業“油改氣”,交通部門推廣使用LPG清潔能源,現已建成29座LPG加氣站,市內85%的公交車和100%出租車使用LPG。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生產及裝備方面:南沙久泰能源公司年產15萬噸二甲醚項目已經投產;廣日集團垃圾焚燒發電成套裝備、迪森公司的生物質顆粒和生物質油項目試點初步成功;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核島關鍵設備)在核電裝備領域處于國內先進水平;新興的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如迪森能源集團(生物質油裝備、生物燃料鍋爐)、廣東同益電氣有限公司(熱泵)、廣州市雅圖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廣州紅鷹能源科技公司(小型風電機組、太陽能風電互補機組)、久泰能源(廣州)有限公司(二甲醚)、廣東中科天元再生資源工程有限公司(生物質燃料)等一批企業發展迅速,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技術和材料、熱泵、輸水儲水裝置等方面的裝備業發展有了良好開端。
(四)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京都議定書》規定的碳交易方式有三種,即聯合執行機制(JI)、排放貿易(ET)和清潔發展機制(CDM),前兩者主要針對締約國的發達國家和經濟轉型體,而唯一包括發展中國家的彈性機制就是清潔發展機制,簡稱(DMfclean DevelopmentMechanism),它允許工業化國家的投資者在發展中國家實施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減排項目,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履行發展中國家在《京都議定書》中所承諾的限排或減排義務,鼓勵企業通過cDM項目履行自身減排職責。到目前為止,廣州市參與CDM項目的企業還很少(見表1),截至2010年2月,我國共批準了2411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而且同期廣東省獲批的CDM項目也達到60項。因而廣州在這一方面的發展還是很落后的。
(五)廣州市與國外低碳城市的差距
廣州市低碳經濟雖然取得了一點的發展,節能環保理念也越來越得到政府的重視,但與國外一些發達城市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從發展低碳經濟的路徑來看,其中使用低碳或無碳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非常有效的辦法。但從廣州的能源結構來看,廣州市能源消費中煤炭的比例在50%左右,原油消費比例為40%左右,液化石油氣的消費不足3%,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清潔能源所占比重偏低,與發達國家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發達國家的煤炭消費一般小于30%),以煤炭、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不但造成能源利用率低、能耗指數高,而且環境污染嚴重。這樣非常不利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減排?!叭蜃瞽h保城市”的韋克舍市,2005年的能源供應中已有50.7%來自可再生能源,供暖系統更是有高達88%的能源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僅占能源供應的37%,所以在二氧化碳排放中,從1993年到2005年,它的人均排放量年均減少24%。作為世界太陽能之都的德國弗萊堡,電力來源更是有65%來自于太陽能和熱點材料,并且熱點材料80%來自于碎木料、20%采用天然氣,這就使得二氧化碳減排大約60%。
從圖2可知,2000~2008年,廣州市GDP上升了3.44倍,電力消耗也上升了2.45倍,此期間廣州市的電力消耗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與國外發達城市還有相當的差距,如果把能源結構考慮進去,在節能減排方面,廣州與國外這些低碳城市的差距就更加顯得遙遠了。
三、對廣州市發展低碳經濟的建議
(一)大力開發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根據廣東省氣候中心《廣州太陽能資源評估報告》,廣州地區2005年至2006年太陽年輻射總量為4GJ/m2;每年日照時數超過6小時的天數為107天,廣州太陽能日變化不大,只要有太陽直射輻射,則在一天中的任何時段其利用效率均比較穩定。熱泵技術推廣應用條件好,2007年廣州市年平均氣溫已超過23℃,最低氣溫為5℃,濕度在50%-95%,非常適合利用空氣源熱泵生產生活熱水。此外,廣州市水資源較為豐富,從化市東北部的流溪河及增城市北部增江,河流的縱坡較陡,有一定的水力蘊藏量,珠江水和一些較大的地表水庫也可為附近建筑的地源熱泵應用提供水源。雖然廣州土壤與環境溫差不大,但地質條件較好(粘土層較深)的地方,也可以適度應用地源熱泵技術。南沙、萬傾沙沿海一帶的風能具有一定開發價值。廣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平原區,水力資源有限(廣州市新聞中心,2010)。
生活廢棄物等生物質資源有待開發利用。廣州市10區2市每天生活垃圾產量已達11000噸,每年垃圾產生量高達400萬噸,預計到2010年將達每天13000噸,每年垃圾產生量近500萬噸。廣州市地處亞熱帶,生物質資源比較豐富,木屑、秸稈等農林廢棄物資源較豐富且未得到有效利用。
因此,應在規?;茝V利用太陽能熱水器、空氣(地)熱能、水電、沼氣、垃圾綜合利用等技術成熟、經濟性好的可再生能源,以及二甲醚等新型替代能源,提高廣州市能源結構中的新能源比例;加快推進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液體燃料、新能源公交車、屋頂光伏發電、太陽能光電(熱)與建筑節能一體化等應用示范和產業化發展,拓展和營造新能源利用的市場上下大力氣。
(二)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
由于在產業結構中,真正消耗大量能源的是工業制造業、建筑業及交通運輸業,而第三產業單位消耗的能源非常有限,表2為2000年到2008年廣州市的產業結構的變化情況。
從表2中可以看到,廣州市第三產業比重呈現上升趨勢、第一、第二產業的比重都有些下降,這符合近年來廣州市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方向,但與發達國家60%~70%的比重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德國、日本、法國第三產業比重2002年分別為69.2%、68.1%和72.4%,而美國2001年就已達75.2%(畢偉玉,2007)。2007年新加坡比重為66.1%、臺北為90%和首爾73%,2008年的香港,第三產業(服
務業)占GDP比重更是高達92.3%。因此,未來廣州市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減少國民經濟對工業增長的依賴,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上,努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現代會展業以及文化產業,抓住廣交會這個有利的平臺,努力打造科技廣州,使其成為未來廣州的一顆明星產業。
(三)加大宣傳力度,倡導低碳生活
培養全民低碳意識,創新低碳消費文化。這要求政府通過一系列的媒體,包括電視、報紙、網絡、雜志、廣播等,對廣大民眾進行節能、綠色消費等方面的教育、培訓。以召開第16屆亞運會為契機,加大節能減排的宣傳力度,發放宣傳手冊提倡市民環保意識,倡導市民從我做起、從個人做起、從現在做起,點滴著手,也可以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或制定一系列的經濟措施來約束人們的衣食住行,倡導生活中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少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生活方式,廣州作為我國先進城市的代表,節能減排也不能落在全國的后面,努力完成綠色亞運的承諾,讓全世界看到我們的綠色行動。
(四)保護和增加廣州市的森林和綠地,增加碳匯
“碳匯”通俗的講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說是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有資料顯示,森林面積雖然只占陸地總面積的1/3,但森林植被區的碳儲量幾乎占到了陸地碳庫總量的一半。所以,森林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與氣候變化有著直接的聯系。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減緩了溫室效應。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森林的碳匯作用,有資料顯示森林每生長1m3木材,大約可以吸收1.83TC02(朱廣菁,2007)。截止到2009年,廣州市(10區)建成區綠地面積達11392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1.3%:全市有林地面積達到29萬公頃,廣州森林覆蓋率為44.4%,在廣州東北部山丘地區,有15.93萬公頃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在城郊農村和東南部平原水網地帶,有1.16萬公頃鄉村風水林、農田林網和沿海防護林;在城市中心區,白云山、越秀山、海珠生態果園,以及綠樹成蔭、星羅棋布的191個城市公園、1000多個城市綠島,構成了市域范圍30多萬公頃的綠色生態屏障。
在發展低碳經濟的今天,廣州應充分利用山水環抱的自然地理條件,按照生態優先的原則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利用森林綠地的“碳匯”功能,構筑城市生態綠地系統的空間結構,完善城市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綠化隔離帶,對低效林、低產林進行改造,實施“森林圍城”和“山水城市”建設戰略,構成“青山、碧水、綠地、藍天”的景觀格局,將廣州建設成最適宜創業和居住的生態型城市。
(五)加快發展公共交通,鼓勵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廣州市政府對交通行業創建環保模范城市責任提出考核目標,近年來,市交委大力推進以城市公交使用清潔能源民心工程、營運車輛排氣污染整治、水路運輸降耗為重點的交通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全市6759輛公交車和16700輛出租車使用液化石油氣清潔能源,成為世界上公交車使用液化石油氣清潔能源最多、最成功、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使廣州市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物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HC)和氮氧化物(NOX)總量分別減少45%、40%和20%;嚴格依法查處營運車輛尾氣排放,使城區內營運車輛尾氣排放抽檢合格率從2005年初的60%提高到現在的90%以上;水路運輸單位能耗從2000年的5.17噸標煤/萬噸吞吐量下降到2007年的3.51噸標煤/萬噸吞吐量,下降了32.1%。廣州交通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另一方面,廣州市目前的個人汽車擁有量在國內排在前列,家用汽車的每百戶擁有量由2005年的6輛增加到2009年的19輛,這給城市交通出了很大一道難題,在節能減排方面是很不利的,雖然目前的交通工具都是以節能為發展方向,但隨總量的增長,污染物的單車排放量是在降低,可總量卻一直在上升,隨著2009年國家開始征收燃油稅,這也是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人們過多使用個人汽車的措施。廣州市應抓住這個時機,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法規進一步限制私人汽車的使用,鼓勵市民換乘公共交通。
進一步推廣液化石油氣(LPG)清潔能源的使用范圍,實現公共交通全部使用LPG,鼓勵更多的私家車使用清潔能源,加快向發達國家綠色車輛的技術的引進,加大自己的綠色燃油技術研發,進一步加大對低碳經濟發展關鍵技術投入的力度,努力實現全城綠色交通。
【關鍵詞】林業;發展;低碳經濟;地位;建議
引言
低碳經濟是通過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它的實質性在于可以高效的利用能源、開發清潔能源,以創造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和人類的生存發展為核心。林業對于發展低碳經濟非常重要,在制定低碳經濟的規劃時,一定要加強林業在低碳經濟里的作用,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一、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地位
通過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可以看出,因為受限于能源結構以及資金技術等方面,使得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阻礙:首先,當前階段我國以煤作為首要能源的局勢很難改變。執行低碳經濟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其次,需要大批資金以及現金的技術。只有通過創新的技術,在技術方面進行突破和進步,才可以真正轉變以煤為主的能源構造;再次,高排放的問題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我國當前處在城鎮化以及工業化的發展階段,雖然透過優化結構以及節能可以盡量降低碳的排放,可是從整體來講,低碳依舊具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對于當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地區來講,建議避免趕潮流、形式化的現象出現。
當前對于低碳經濟的研究、試點以及討論大部分都集中于工業、能源方面,而最具潛力的林業卻被忽略。透過對林業的低碳措施,可以真正實現低碳以及減排的作用。所以,林業措施是加快我國經濟持續發展、保護我國生態平衡、確保人類生命安全的有效方針。加快植樹造林,積極推廣碳匯林業,提升森林碳匯的功能成為了發展低碳經濟不可或缺的主要內容。
二、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建議
意識到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就應當擴大林業的發展,為了展現林業的有效發展,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改進:
1、合理規劃,保護森林資源
發展林業要以合理規劃為基礎,保護好當前的森林資源。保護當前森林資源是林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基礎。
(1)創建森林保護的相關法律,以便可以有法可依;
(2)進一步完善林業資源的管理條例,建立森林保護法律條例,加大法律管理力度,提升保護林業資源的執法力度;
(3)定期進行綜合治理工作,對于破壞森林的違法行為堅決制止;
(4)創建森林災害救援團隊,自然災害極大的危害了森林,應當提升森林火災的應對能力,讓森林防火工作更加專業化;
(5)提升應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預防能力。不斷投入科技力量,創建有害生物監控預防體系,透過預防實現保護森林的目的。
2、全面開發林業,使得林業的經濟可以實現循環發展
發展林業,通過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全面的開發林業,使得林業可以實現循環的發展。以往林業的發展中具有很多弊端,無法使林業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應當將觀念進行改革,持續優化林業的經濟結構,加快林業經濟發展轉型的步伐,構成林業經濟的循環化發展??偨Y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創建林業的自然景區。在林業的發展規劃里,應當把開發林業的景觀資源當成重點內容,開發林業的自然景觀,不斷豐富旅游資源的同時,建立轉變林業發展的方式。目前,很多生態旅游景區都開發的非常成功,比如:西雙版納、九寨溝等一些森林景區。
(2)林業發展面向市場,對市場的需求進行調研,合理規范林業產區,在短期內實現林業的豐產。
(3)全面完善林業的開發,進一步促進林業的經濟發展。林業的發展要調整林業工業產品的構造,逐漸轉變為以林業產品深加工的行業為主。
(4)擴大林業的產業鏈,培養新型產業,不斷創建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盡快對資源進行整合,加快新產品、新技術以及市場的形成,提升林業市場的整體競爭力。
3、擴大科技投入力度,為林業的發展給予科技支持
林業的發展一定要依靠科技的支持,應當擴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創建林業科研機構,為林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持。
(1)加大林業的基礎研究
想要使林業可以健康發展,就要制定出相應的發展規劃。只有不斷加大對森林改變氣候的影響研究,加大林業在增加碳匯作用上的科學研究,加大森林保護的基礎研究,加大科技護林、科技育林的研究才能進一步加強林業的發展。
(2)創建和發展林業科技的推廣體系
發展林業科技需要在生產的過程里進一步加快林業的發展。林業推廣技術需要林業技術轉化成生產力。所以,應當創建完善的林業科技推廣機構,轉變重視科研而忽略推廣的狀態,不斷推廣林業科技,加快林業生產力的發展。
(3)建設林業發展的科技人才團隊
不論是對林業科技的研發還是推廣來講,都需要具備專業的團隊。對于林業科技人才培養,應當關注培養具備科研能力的人才,儲備大量專業、高層的林業科研人才。
4、加大林業知識宣傳
林業的發展脫離不了百姓的參與。百姓需要通過科學引導、宣傳來建立保護林業的概念。透過教育,讓百姓可以深切的了解到林業低碳經濟的發展優勢,意識到保護森林是如此迫切。透過宣傳,提升人們的法律觀念,讓全社會都融入到林業的發展當中,從我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保護森林資源。透過宣傳和教育,提升百姓對低碳的意識,從而加強林業的發展。
結束語
低碳經濟并非貧困經濟,也并非只有高成本才能得以實現。因此,只有不斷加大林業的發展,才能降低污染,讓環境從根本上得到改善。只有發展低碳經濟,才能讓人們對保護環境有著足夠的重視,才能加大對林業資源的建設和保護。因此,只有將兩者相互統一,才能讓我們的環境得到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清,常松.淺談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和現代林業建設[A].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S5森林病害及其防治論文集[C].2009.
上述雙滯后問題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并且也是多方面的??偨Y起來,主要可以體現在以下幾點:
1.1消費市場損失由于城市化速度之后與工業化速度,使得我國很多潛在的消費需求都沒有被體現出來,導致消費市場受到很大損失。例如很多通過工商建筑業的發展成為富裕者的農村人員,其當前已經屬于城市群體的一份子,但其在進行消費時的消費思想仍然是停留在農民的消費觀念中,這就極大的削弱了社會的購買力,使得消費市場難以擴大。
1.2農民收入損失近年來國家雖然取消了農業稅,實行了各種補貼,但農民收入的增長仍然是以外出打工為主,來自農業的收入比重反而呈下降趨勢。
1.3就業崗位損失目前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但是相對于農民脫離農業生產崗位而涌入城市的速度來講,這些崗位還遠遠不能滿足勞動力市場需求,而農村生產的勞動力卻不能滿足生產需求,這就造成了就業崗位的不對稱與損失。
1.4農業效率損失我國農業是超小規模的生產方式,僅相當于日本的40%。如此之小的經營規模,農業商品率不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對外無法參與國際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對內是生產要素的浪費。
1.5資源環境損失中國的城市化滯后工業化的重要特征:走分散的農村工業化道路,由此造成的資源和環境損失有:資源使用的不經濟,大量農民居住農村,住宅生活用地不經濟,農村工業由于生產分散,廢水、廢氣等處理成本高,直接排出對環境造成危害大。
1.6社會發展損失工業化不僅是社會財富的巨大增長,同時也是社會人口結構的轉型過程。二者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協調、不穩定甚至是社會動亂。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不協調幾乎都可以從這兩個滯后中找到根源。
2.加快土地流轉與集中的對策
2.1推進農地流轉的原則和思路
2.1.1政府買單即要通過政府支持、贖買的方式,對放棄農地經營權者加以補償,而不能讓農地耕種者支付額外費用。
2.1.2堅持自愿主要應通過利益誘導機制使一些農民自動地讓出農地經營權;另一部分農民對土地愿意轉入并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無論是哪個方面在農地轉讓過程中原有的利益不僅不能受到損失,而且要有所增長。
2.1.3同步推進即在土地流轉中不僅要擴大農業經營的規模,而且在土地集中的同時進行土地整治;此外,還要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由此,土地流轉、集中的過程也就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過程。
2.1.4升值歸公取消農地轉讓費后農業經營者有利,可能要求承包者很多,需要采取拍賣方式決定承包者,由此帶來收入。土地的這種收入應歸農村社區集體興辦公益事業。當然對那些仍留在農業農村中的土地放棄者,又未獲得足夠的社會保障經營者也允許其以農民入股。
2.1.5先后有序農地轉讓首先要讓集體內居民能優先取得承包權,然后才是集體外部的人員承包。
2.1.6適度壓力市場經濟推動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需要有動力也要有壓力。土地讓出者利益不僅不能受到損失而且要增加,同時對那些長期不耕種者而等待農地非農化使用的升值者也可暫時收回。
2.1.7全面開放對于公司、龍頭企業等進入農業承包經營限制性規定要取消。只要他們承包農地從事的是農業生產就應加以鼓勵和支持。
2.2推進土地流轉和集中的措施
2.2.1大力推行以社會保障權換土地使用權在目前農村(民)社會保障尚不健全甚至尚未建立起來的地方,這種方式有利于農民相關權益的獲得,在量上也是合算的。當然,對于那些實行農村基本社會保障的地方,則不能以不變土地就不給社會保障。在這些地方要對讓出土地者給予市民或高于農村社會保障的標準支付;或者采取以工補農方式,讓農民獲得土地的分紅收入等均可以。
2.2.2提倡允許農民以宅基地換城市廉價房農民只有在城市定居,有了住房才能永遠留在城市,也才能與農地徹底分離。而另一方面農民放棄農村宅基地將會騰出更大面積的土地,為城市化做出貢獻,理應獲得補償。
2.2.3允許基層在不損害農民利益的前提做田塊之間的適當調整這既是一項原則,又是一個具體的措施,但不得以此為借口侵犯在農地上繼續耕種者的利益。
【關鍵詞】低碳經濟,安徽,建議,對策
氣候變暖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這種自然現象使整個大自然的生態系統失衡,并且嚴重危害到了人類的生存問題。而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們的生產開發和焚燒(煤礦資源、石油資源等),或者大量的砍伐、植被和森林并將其點燃焚燒,這些都會導致二氧化碳大量的增加,從而導致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因此發展低碳的生活和經濟是當代主要的任務,這樣才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和持續發展。
一、安徽的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現狀
作為長江三角洲的城市群的構成之一,安徽省已經進入了世界級的城市群隊伍當中,這也就意味著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安徽省的經濟產業非常的豐富,包含了機械、汽車、電子、農產品、化工等各項產業和各個領域,在這些產業發展的同時,安徽省在環境污染和資源開發利用的這個問題上出現了嚴重的矛盾激化,實現發展低碳經濟是安徽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
二、安徽的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低碳經濟發展意識薄弱,低碳產業不健全。低碳經濟的發展應該是每個政府和社會都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很多城市的執法行政單位都意識不到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缺乏對低碳經濟的概念,這樣就會導致這個城市針對低碳經濟發展整體意識的缺乏,缺少對“高碳”產業的控制,各個領域的生產和使用中都進行高開發、高利用,沒有引進和利用低碳能源的意識,導致整個城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與日俱增。
(二)市場經濟需求過大,導致低碳經濟發展緩慢。安徽省的產業結構非常廣泛,針對于低碳的經濟發展問題來說,控制難度非常大,節能減排和高污染的比重嚴重失調,影響了低碳經濟的發展和實現。安徽省經濟在不斷壯大和發展,城市人口也在不斷增加,這也就促進了市場經濟的需求,比如房地產的開發越來越多,在建筑的過程中,幾乎都是高耗能的,而對于汽車領域來說,實現低能低碳就變得更加艱難,人們對于汽車的需求日益增強,汽車的尾氣排放難以控制,雖然政府能夠認識節能減排的重要,但是相關的措施和力度不夠,難以具體實施,這就導致在經濟需求過大的安徽省,發展低碳經濟的步伐非常緩慢。
(三)環保能源的使用量小。對于目前的安徽經濟發展現狀來看,由于很多人的節能減排意識還很薄弱,對于使用環保能源還沒有充分的認識,僅僅是在人們生活中,有少量使用太陽能的家用電器,但是在產業開發中還沒有大力的投入環保節能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產業豐富的安徽省來說,引進和開發環保能源的設備是值得研究的。
三、安徽省實現低碳經濟的建議和對策
(一)增強低碳環保的意識,大力宣傳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相關的政府和單位應該將低能減排的低碳環保意識充分的重視起來,并應該大力的進行低碳意識的宣傳,可以在城市中各個地方的廣告牌上張貼相關的低碳標語,將低碳的理念傳達給每個人,讓每個人都能意識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只有人人都能意識到低碳環保的重要性,才能初步實現發展低碳經濟并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制定符合安徽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在發展低碳經濟前,相關部門單位應該制定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目標,確定好符合安徽經濟現狀的戰略措施,針對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問題,制定出不同的解決辦法和措施,將國家制定的相關節能的法律法規為依據,加強管理,根據制定的目標和戰略措施進行合理的規范,為發展低碳經濟做好準備。
(三)發展使用環保、低碳能源。相關政府和執政單位應該大力支持低碳和環保能源的開發和建設,鼓勵相關的技術單位開發出新能源,特別是有關生產設備的新能源的開發,研究出節能、節水、節油等高效節能的工程設備,并鼓勵城市中人們使用節能環保的電器(比如太陽能的熱水器)等,讓環保、節能、低碳從每個人的生活做起,這樣才能有效的減少二氧化碳的產出量,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高質量的環境,并且新技術新能源的開發還能促進經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實現經濟和生態的平衡發展。
(四)優化產業發展的結構,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保障。對于產業豐富的安徽省來說,影響著低碳經濟發展的進程有很多,這就需要相關單位進行宏觀調控,優化各個產業的結構,實現節能。比如針對熱力單位燃煤問題,就應該開發出過濾和凈化設備,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針對以焚燒發電的企業,鼓勵開發和使用節能設備或措施,比如利用風能、沼氣等進行開發和利用;針對汽車尾氣排放的問題,可以鼓勵廣大人民換坐公交、地鐵、自行車等,大力投入氫能或者其他節能汽車的開發和使用,對于那些高耗能和污染嚴重的汽車進行取替,盡量減少汽車的廢氣排放量;針對不斷開發和興起的建筑業,鼓勵相關建筑單位投入節能的資源(使用材料或者技術),給與應用節能資源的單位表彰或其他獎勵,提高節能環保資源能源的使用和投入量。
結束語:發展低碳經濟不但是安徽省的重要工作目標,也是我們全國甚至是全球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只有在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下,加強對環保和低碳的認識,將低碳環保、節能的相關信息和知識大力宣傳給社會各個階層和領域當中,讓更多的人關注低碳經濟的發展問題,開發出節能的設備器材,并投入到生產和使用中,徹底實現城市中的低碳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祺.安徽省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挑戰及路徑選擇[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5(6):35-57.
[2]周穎杰.區域低碳發展差異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J].創新科技,2015,09(7):24-26.
[3]董智.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山西能源與節能,2010,3(6):41-43.
[4]吳駿; 冷興; 解晨晨.低碳經濟背景下安徽經濟發展[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3):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