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6 16:54:13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語文的學習方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高中語文 自主學習 探究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44
2001年國家正式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自此課程改革在全國掀起浪潮,基礎教育在轉變課程觀念、結構、理念的同時,需要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革新,改變以往學生被動的學習地位,發掘學生的主體意識,喚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創新需求。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能力,學會學習,更好地適應知識和時代的快速變化。而高中語文作為必要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前都是按部就班,沒有創新和靈活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基本靠機械記憶或者接受式學習,難以獲得較高的學習能力,以下筆者從兩種新的學習方式出發,談一下如何轉變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自主學習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方式,是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能力
自主就是相對于依賴和被動來說的,以前學生學習都是受教師支配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自己的安排和計劃,難以實現自己的需要,但是自主學習就是學生獨立掌控和設計的學習,符合個體需求,切合實際水平,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動性的提高。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呢?
(一)語文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留余地
以前教師備課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教案上基本都是教師怎么說,教師怎么做,但是現在教案的寫作要以學生的可能反應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水平為核心,提前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可能遇到的難題,可能遭遇的困惑,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現過程,激發其主體性。例如,在設計《游褒禪山記》這篇古文的時候,這篇古文散文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如果還是按照以前逐字逐句翻譯的方式來上課,學生十分被動,難以實現自主學習,但是教師如果在教案設計上以幾個連鎖的核心問題為導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其產生“我要學”的想法,自己主動思考為每一段落的大意和文章的整體結構與思想,就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產生。
(二)自主學習還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錯誤,但是教師不能批評,只要學生認真參與,專心思考,努力付出了,教師要給予高度評價,并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避免學生產生無助感,因此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幫助學生有效實現自主學習,既不會受挫,又不會產生消極態度。例如,在學習古文《赤壁戰》的時候,里面很多陌生詞匯和復雜的句式,教師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有很多定語后置句,形式相同,只要稍加點化學生就能自主總結歸納,找出規律,實現自主學習,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及時提供幫助,增強其自信心??傊?,自主學習對學生今后的自主獨立發展有極大幫助,教師要樹立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發掘潛能。
二、探究學習方式也是新課改中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主要方向
探究學習是一種以問題探究為依托的學習方式,是相對于教師為主導的傳遞―接受式學習方式而言的,但是探究學習并不是完全拋棄接受式學習,而是側重以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學會主動探究學習內容,獲得知識,總結知識點,最終對問題進行有效解答,發展探究和實踐能力。高中語文的探究學習方式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一)設置問題
問題階段是探究學習的第一步,激發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發現問題,產生好奇,形成強烈的求知欲,為接下來的探究活動做支撐。學生只有會問問題,愿意問問題才能進一步深入學習。例如,在學習課文《記念劉和珍君》的時候,魯迅先生的作品一般都比較難以理解,思想深度和高度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師如果直接提出學習要求和任務,學生一定會產生排斥感,甚至覺得自己難以解決。但是讓學生自己問問題,就有助于下一步的探究活動順利進行。比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當時其他作家或革命人士關于劉和珍遇難事件的一些記錄和評論,然后和魯迅的相比較,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對劉和珍遇難事件意義的理解,又促進他們對這篇課文情感的把握,但是魯迅先生的情感究竟何別人有什么不同呢?學生可以通過這個比較進行初步揣摩,然后閱讀課文,詳細深入學習,獲得解答。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魯迅先生一會說自己覺得沒什么可寫的,一會又說覺得自己該寫點東西記念劉和珍君了,前后是不是很矛盾,學生就會想一探究竟??梢?,問題的設置對探究學習極為重要。
(二)探究學習需要學生進行計劃、研究、解釋
既然有了問題,就要圍繞問題進行學習活動和步驟的安排、設計、組織、思考等,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提前了解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或者容易產生的偏差,對學生M行指導,防止探究活動中止。例如,在探究魯迅先生對劉和珍的情感的時候,學生一般都比較關注第五和第六部分,但是前面的及部分就不太注重,因為前面直接提到劉和珍的地方比較少,但是作為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存在就有必要的存在意義,教師可以在前四部分比較難的地方和學生一起探究,啟發學生理解個別深奧的句子,促進探究學習的成功。
(三)探究學習活動還需要學生最后進行反思
反思階段是探究學習方式的最后一步,也是關鍵一步,沒有反思,就像背課文沒有鞏固一樣,那么探究的過程就會失去意義,學生反思自己探究活動中存在的不足,教師也及時提供反饋,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缺點,長善救失,不斷提高,完善探究學習方式。
(四)探究學習活動離不開學生之間的合作
教學模式與學習模式的先進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的高低。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以教師為主導教師,起著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學生被動地聽,思維得不到真正的訓練。課堂成了考試的訓練場所。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導致學生在答卷子方面是“高手”,在語文素養方面卻較為缺乏。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會覺得語文枯燥無味,認為學習只是為了取得一個好的成績而已。
2013年12月13日我校舉辦的“探究·合作·生長”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給筆者帶來了很大的觸動,也讓筆者在教學上存在的一些困惑得到了解決。徐州一中王海燕老師的《唐詩宋詞選讀·臨江仙》的教學設計獨特,讓筆者明白在以高考為指向的高中語文課堂,可以是讓學生既掌握相關知識學會答題技能,又可以讓學生真正品味語文的文學魅力。她的課堂沒有過多的與考試相關的題型指導,只是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想象著自己沐浴著陽光,品著咖啡,手中捧著一本唐詩宋詞。對于晏幾道的《臨江仙》,她鼓勵學生大膽展開想象,至于往哪個方向想,想什么內容,完全交給學生。盡管剛開始課堂氛圍有點沉悶,但一旦有個學生在“黑暗”中迸發出零星的火花,整個星空就被點燃了。學生們越來越有激情,對這首詩的把握也就不僅僅局限于翻譯詩句。另外,如何品讀詞的美呢?同樣的內容,若用詩的形式表現味道又如何呢?在詩與詞的比較之中,學生自然就能認識到兩者的區別,而且認識更加深刻,因為他們思維中有張揚一個轉化的過程——由形象到抽象。
由此,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學模式應注重以下幾點:
其一,注重學生自身的想象與體悟。筆者一直很欣賞一位老師在解讀詩歌時提出的一個名詞——“泡詩”。詩歌語言高度凝練、富有蘊味,需要我們緊扣詩歌展開想象,把濃縮的精華全部釋放出來。而語文其他文體(散文,小說,戲?。┮嘈枵{動學生的想象與體悟。如馬步升《打猴兒》一文,筆者在帶領學生解讀文章主旨時,首先讓學生自己談感受,再深入文章,學生最后的理解便不再是“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與懷念”,而深切地體會到了“人的命運就像鞭子下的猴兒那樣不由自主”。當然,在讓學生自主想象、借助體悟來把握文章時,一定要注意不可脫離文本,這樣才能保證有效性。
其二,注重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維訓練。高三學生因為生活閱歷的缺失,導致他們對一些抽象道理的認識較為艱難。比如林語堂《中國的人文主義》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然而知識同人類的結合并非易事,因為人類一旦動搖起來,就會被自己的邏輯所左右,成為知識的工具。另一方面,當今世界由于機器的迅猛發展,人類無暇享受自己創造的一切?!睂W生理解起來就很困難,這個時候筆者給學生一個提示:如人本來是可以隨性生活的,但是當人知道不同食物搭配會帶來營養不同程度流失時,就會有萬般顧慮,在做事時候就容易被相關的知識理論束縛;如冬天本來沒有空調,人照樣可以活得快樂,大雪天可以瘋狂地打雪仗、堆雪人,但現在有空調了,如果哪一天突然空調不能用了就會抱怨這樣一說,學生立馬明白林語堂的意思了。只有這樣的思維才符合人的正常思維過程,切不可理論對理論,否則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無法深入。
其三,注重挖掘語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語言是簡單的,但是思想情感卻不易把握。因此,語文教學還應當帶領學生發掘語言文字本身的內蘊。如《小說選讀·訴肺腑》中寶玉對黛玉講了一句話“你放心!”可以讓學生談談這三個字包含了寶玉對黛玉怎樣的深情。然后再讓學生談談這種語言表達的藝術,探討漢語的博大精深之處。最后可以聯系現實生活,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很好地把握了語言的深厚內蘊,給人帶來了不同層次的思考。此外,語文的戲劇教學同樣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寫劇本、自己導演,那么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就會水到渠成。
那么,是不是這樣轉變之后,學生應試的能力就下降了呢?我看未必。因為現在高考更多的是考查學生的感悟理解表達能力,而這樣的教學恰恰更能培養學生這樣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 合作 探究 高中語文課堂 合理應用
教育發展是時代的主旋律,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至于怎么改,可成百家之言,而當今比較成功的有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山東昌樂二中的“271”模式;江蘇灌南新知學?!白詫W。交流”模式;江西武寧寧達中學“自主式開放型課堂”;遼寧沈陽立人學?!罢w教學系統”等等,這些成功的范例不一而論,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F在還有老師滿堂灌,不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就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當然也不能滿足時展的需要。
一、自主學習、合作、和探究的含義
1、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習者參與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積極發展各種思考和學習策略,在學習過程中有感情的投入,有內在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它的特點是學生自行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學生的參與是積極主動的。
2、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和學習目標的互學習。
3、探究學習:探究學習就是從科學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或科學)研究的情景,通過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進行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從而獲得知識、技能、發現情感與態度,其特點是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探究學習的基本步驟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根據問題收集事實、證據后分析處理信息,形成解釋并對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評價;通過表達與交流修正和完善解釋。
自主學習方式是學習過程中相對于被動、機械的學習方式而言的,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合作學習是相對于個體學習和獨自學習而言,是一種有組織的學習形式。探究學習是相對于接受學習而言,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形式。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應用
1、學習小組的組建 要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原有的結構體制,把原來自然的學習小組變成學生自行組建的學習小組。當然在組建過程中教師要把好關,把不同知識層次和能力層次的學生盡可能平衡的搭配,這樣有利于學習方式的推進,也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學習效果。小組組建后由小組成員共同、自主的選出組長和記錄員。組長負責召集組員,組織小組活動,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等,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成員交流后對問題達成的見解,然后小組成員分批次輪流表述自己小組的意見。
2、課文在教學中的處理 語文課有自己的特殊性,學生學習課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閱讀,必須讓他們反復的讀,獨處韻味來,讀出感情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課文讀書以后讓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小組討論后確定學習重點,學習過程中找出學習難點,結束時提出學習疑問,最后形成書面的學習心得。教師再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單元目標的要求來訂正和補充。
3、質疑課文 學生根據課文的學習目標對課文進行質疑,在質疑之前,教師要對學生質疑的范圍有大致的圈定,不能讓學生天馬行空,并根據課文特點進行有效的指導,當然各種文體的指導要區別對待,應從文體特點,文章特色,語言特色等方面進行指導。質疑環節是學生與課文直接對話的第一步,在這一步中學生自然而然的、獨立自主的理解、體驗、吸收、攝取課文所蘊含的人事景物、概念語義、思想意義、情感態度等,這樣,學生自主的多次接觸課文,從課文中質疑,從課文中感悟。質疑可以是學生單獨進行,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共同進行,以小組為單位可以避免質疑問題的重復。
4、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是學生再次對課文進行接觸,學生對課文質疑而得的問題,來源于課文和課程資源。討論交流的范圍局限于質疑提出的問題和學習要求。如果說質疑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那么討論交流就是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再現。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并對學生的討論給出意向性的指導,從而得出一個符合“規范”的結論。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①對課堂情況的調控,因為部分學生會乘機心猿意馬的亂彈閑談,還有部分學生會心不在焉的干其他事,這是教師就要適時的提醒、糾正。②討論交流的時間調控,這要根據課堂密度和課堂節奏來確定小組成員的用時,最大限度的保證每人都有發言的時間,所以課堂時間有教師調控會比較恰當。
討論交流后,教師收集學習小組的信息和有價值的問題,以備總結時講解和評價,并把收集到的信息展示給全體同學,讓各小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也可讓各小組相互比較,形成競爭。
【關鍵詞】自主性學習;自主學習情境
Liu Hai-yan
【Abstract】Independence study namely student study of independence concentration body now student's individual have explicit of target consciousness, ability aware of self assurance study target, independence choice study contents, ego adjust to control study progress, independence evaluation introspect study result, thus assurance study target of realization.
【Key words】Independence study;Independence study scenario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正式全面啟動。新課程改革的總目標指出,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具有適應終身學習要求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體目標中又明確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習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由此可看出,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只有學生自主意識增強,才能真正改變以往課程教學的舊貌,真正實現新課程目標的要求,也才能適應時展對教育的要求,而現狀是一些學校中并未真正實施,只是流于一些形式上的改變,而這種形式背后還是教師在起主體作用。我校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也是河南省課程改革實驗學校,進行課改已近4年,但仍舊處于摸索研究階段,新課程理念想完全付諸實踐,仍需要一段時間,尤其是學生個體差異大,受以前應試教育的影響,對教師、課本依賴性強,缺乏自覺、自律、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敢質疑、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一些教師的觀念也未真正轉變,學校中還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使自主性學習落實的方法策略,所以提出這個課題并在我校各年級展開研究,有很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早在20世紀初,杜威在《民本主義與教育》中提出,教學的任務不僅在于教給學生科學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并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掌握發現真理、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的傳授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蘇格拉底的“產婆術”也指出,要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而前蘇聯教育理論家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中雖強調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但卻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也因此受到教育界的批評指責。可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意識的樹立,越來越引起世界范圍內教育界的重視,也提出了一些寶貴的理論指導。
而自課程改革在全國進入,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從事過此項內容的研究工作。如魏書生創立了“課堂教學六步法”一些學者如孔企平,余文森也對學習方式轉變尤其是自主性學習作了論述,但由于地區教育現狀差異,可操作性和實踐問題仍待解決,如何形成一套適用性和實用性強、行之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策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性學習,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種新課標理念指導下,教師應轉變觀念,傳統意義上的師生關系,要讓位于民主型的師生互教互學,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而教學民主的思想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追求,它的根本內涵是以人為本,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應服務與人,關心學生,為每位學生的成長服務,與學生平等相處,對他們要接納,寬容和體涼,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教師應學著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自己去解決問題,樹立三不教原則,要讓他們了解到,我的課堂我做主。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學而發展,在合作探究中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質疑問難中探究,作為教師要受之以漁,讓學生發現,敢于創新,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為學生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 高中語文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3)05-0046-02
作者簡介:王巍娜(1982―),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學歷,中學二級教師,太原市實驗中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边@反映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就是要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此,筆者在認真學習、解讀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研究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總結自己組織探究式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探究式學習的內涵及特點
探究式學習,一般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的社會中選擇一些問題作為研究的主題,并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從中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其特征有:
(一)問題性。探究式以問題為中心,以問題為線索,以問題為起點。首先,教師必須提出具有探索性的問題,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深入鉆研,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教師要注意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使學生既能保持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動態性。與接受式學習方式比較,探索式學習增加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強度,且不再強調對單一答案的追求,其學習過程和評價方式都是動態性的。探究式學習更追求師生共同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有效交流,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過程性。探究式學習更強調對學習過程的關注。與接受式學習方式相比,學生不再是單純地從教師或課本上被“灌輸”某種知識,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一定的知識及技能,并在此過程中深入體驗,即探究式學習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實踐方式,能夠成為學生成長體驗的一部分,使他們能用情用心地去學習語文。
二、組織探究式學習的有效方法
(一)尋找探究切入點
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學習文學作品不像學習數理化那樣有唯一的正確答案,每個人的審美體會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并不說解讀文學作品可以天馬行空,此時就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幫助學生找準探究切入點,避免學生的思考方向出現偏差。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握學生發現問題的關鍵點,引導他們提出高品質的探究性問題。
1.矛盾探究點
這里的“矛盾”是指有些文章的內容之間、內容與形式之間、語言之間存在著某些矛盾現象。這些矛盾有些是作者或讀者的認知錯誤,有些則是作者的有意安排。抓住這些矛盾進行探究,能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如錢鐘書先生的《讀〈伊索寓言〉》前面說“《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后面又說“《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作者對《伊索寓言》的評價前后大相徑庭。教師抓住這一矛盾,巧妙引導,學生自然就會進一步深入思考“《伊索寓言》到底該不該看?”這樣,學生對作品本身產生了懷疑,好奇心促使他們急切地想一探究竟,從而為之后的課堂討論建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2.尋常探究點
閱讀文章,要善于從尋常處發現問題,發掘探究點。這也正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絕佳方法。教師要強化學生在看似尋常處多問幾個為什么的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如:祥林嫂嫁給賀老六后,大家為什么還叫她“祥林嫂”?林黛玉臨死前說“寶玉,你,你好……”,這未盡之言會是什么內容?孔乙己的名字是什么,為什么一個人活在世上連個名字都沒有呢?這些探究會引發深刻的思考,其答案是多樣的,關鍵在于引發全體學生的討論,使大家的思維活躍起來,進入高效學習的狀態。
3.反常探究點
課文中有時會出現不同尋常、不合常規的內容和寫法,這些地方往往正是作者的匠心獨運之處,蘊涵著深刻的文化意義。引導學生尋找、發現這些反常處,進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就能夠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增長語文能力。例如《藥》中,寫到秋瑾就義的“古軒亭口”時,作者有意寫成“古亭口”,引人深思。
(二)掌握恰當的探究方法
正確的方法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拋出的很多設計得十分巧妙的探究性問題,學生卻難以開展探究,找到正確的探究思路,不是走入旁門左道,就是淺嘗輒止。這種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問題提出之后,教師缺乏必要的引導,或學生缺乏恰當的探究方法,因此使課堂探究不能落到實處。這時教師就要發揮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為學生鋪路架橋、引向指津。
1.替換比較法
替換比較法是理解文章語言意義的常用方法,用意思相近的字詞、語句替換原來的字詞、語句,再與原文比較,從而體會到作者立意安排、遣詞造句的絕妙之處。如在講解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時,可以先分析第一句詩中“赴”字的寓意:對“群山萬壑”這個主語使用擬人化的“赴”,來表現高山大川的逶迤不絕,并借此烘托“窈窕紅顏”的昭君,是一種襯托手法,以詠嘆江山之奇絕來引出佳人之美麗,表現了作者心目中的昭君是一位堅強如大山一般的齊偉女性。這樣就將昭君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感情躍然紙上。如換作其他動詞,當然就無法營造出這樣壯闊的情感氛圍。
2.細節推敲法
通過反復研討課文,對每一個可以說明問題的細節進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從而解決具有較深難度的問題的方法。比如人們為什么只喊“祥林嫂”而不是其他,就必須通過反復研讀《祝?!罚瑢ο榱稚┻@一稱呼從理性的高度進行深入剖析,進而探求作者的真實用意。我們從文章中可以得知:沒有人知道祥林嫂姓什么、叫什么,也從沒有人問過她的姓名;祥林嫂死了丈夫,仍是祥林嫂,最終一人寡居仍叫祥林嫂。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多次重復祥林嫂這個稱呼,一是強調舊社會婦女地位低下;二是說明那種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封建道德觀念充斥著當時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是深受其害的祥林嫂本人的內心深處。
3.大膽質疑法
這是指對文章的結局進行大膽地想象或推測,從而捕捉情感信息,揣摩作者的創作心理。例如,在分析《祝?!分邢榱稚┑乃酪驎r,有學生提出:如果阿毛順利長大,祥林嫂是否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因此祥林嫂的悲劇命運除社會原因之外,還有險惡的自然因素。從表面上看,學生的理解似乎有道理,但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祝?!匪哂械纳鐣芯窈捅瘎∶缹W意義,因此,筆者采用因勢利導的方法, 引領學生思考阿毛的存在對文章主旨的作用。最終,學生看到:只有阿毛的死才能使祥林嫂重新回到魯鎮這個典型環境中,而重回魯鎮的祥林嫂,因為改嫁失節被動地失去了人們往日對她的寬容、憐憫。當魯鎮人對其悲慘遭遇感到厭倦后,彌漫在祥林嫂身邊的就只剩下冷漠的背影和冰冷的嘲笑,從而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因此,阿毛的死使得祥林嫂的悲劇色彩更為濃重。所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奔毤毱纷x,大膽質疑,才能更為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涵。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中語文 自主學習 培養方式
1.自主學習的內涵與意義
對于學生而言,自主學習是一種自覺性的明確學習目標,同時自主進行學習方式設定和選擇,自覺進行學習監控與進行學習結果的評價。一般情況下,分為三個內容:(1)自己設定規劃學習相關活動;(2)對于實際進行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與反思;(3)對于實際學習活動進行控制與調整。自主學習的特點表現在有效性、能動性、反饋性、調節性等。學生可以自覺選擇最合適的學習方法與習慣,以學生為主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具有學習主控能力,對于學習相關要求有自我控制能力,細化到方法與實施。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學的關鍵問題,是當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指導精神與未來發展趨勢。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對于教師而言,可以減輕教學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2.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方式
2.1培養學習興趣
所有的自覺性學習如果有興趣做引導,則往往事半功倍,其可以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首先需要在教學的開端上下工夫,運用巧思設計提高學生對于教學的關注度,運用學生較為感興趣,同時操作容易簡便的方式執行具體操作??梢允歉挥腥の缎?、激情、親切的交談,或者與課文相關的故事、謎語等提升學生的關注度,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教學內容中,做好教學過程學生注意力的轉化過渡操作,避免硬生生地進入到教學內容。
在課程教學中,要進行有特點的疑問設置激發學生興趣,并且達到啟發其思考的功效??梢酝ㄟ^課文的實際內容進行趣味性的問題設置,從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熱情,激發其主動參與的熱情,從而讓其自主能動地實現學習目標。
教學內容不能呆板化,盡可能要借助多種形式豐富教學內容。無論是多媒體還是其他教學資源,可以充分運用讓學習活動更加多元化,也可以聽取學生意見變化教學形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想象力與興趣,積極倡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2.2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積極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自身自主學習能動性的發揮。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營造寬松、活躍的教學環境,這樣可以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基礎背景。如果要激發學習自主性,在環境的營造上就不能采用呆板的舊方法,可以打開思維,解除傳統制約性觀念,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給學生營造較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減少不必要的學習束縛,讓其身心得到發展,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主能動性。同時可以創設適當的學習情境,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教學內容的吸收度,強化整體學習效果,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3指導學生了解有效學習方法
教育本身教授的不僅僅是內容,更是方法,包括思維的方法、處理問題的方法、執行的方法等。高中語文教師一方面要教授課本知識內容,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屬于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好的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降低學生因無法有效學習而產生的學習抵觸情緒,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在新課程開始前,要對整體脈絡有全面認識,然后對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計劃設定,做好時間安排;多鼓勵學生進行課程預習,鼓勵學生對預習結果進行自主的言論表達,對于合理的想法應予以肯定,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有偏差的理解應該作積極的正確引導,避免過多偏差。此外,還要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內容的總結、鞏固與反思,這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整體學習方法更加完善。
2.4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要想自主學習達到高效,就需要養成習慣,形成一種穩定的狀態。要將這種學習狀態設定為學習目標倡導,深入到教學各個環節中,例如提倡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多動筆,遇到問題在思考無果的情況下積極提問,關注新老知識點的串接,這些訓練等都需要長期鍛煉才能完成。
2.5自主學習模式創新
傳統的灌輸型教學讓教學過程顯得壓抑、沉悶,缺乏高中學生應有的活力與熱情,壓抑了學生本該有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其思維的發散性有很大的約束性。新課改提倡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傳統教學方式應該改變,建立新的被學生認可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案例收集總結,也可以通過實際學生情況和需要進行創新,但是都要圍繞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核心思想上發展。
總而言之,當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方式需要與時俱進,適應當下學生性格特點和時代的需求,充分調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熱情,培養自主學習習慣,雖然最終的目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堅持改善,就會提高成效。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習方式 自主 探究合作 課堂教學 體會 探究 合作 課堂教學 體會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滿堂灌,一講到底,霸占著教與學的整個過程,完全忽視了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嚴重損害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課程倡導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征的學習方式,而以這種方式學習,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正確體現教師課堂的主導地位也有重要的意義。
一、關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1.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2.探究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科學習過程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對探究的定義是:“探究是多層面的活動,包括觀察;提出問題;通過瀏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發現什么是已經知道的結論,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證據對已有的結論作出評價;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釋數據;提出解答、解釋和預測以及交流結果。探究要求確定假設,進行批判的和邏輯的思考,并且考慮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釋。”
3.合作學習是一種以生生互動為主要取向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關于合作學習的定義目前沒有統一的說法,合作學習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斯萊文教授認為,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依據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得獎勵或者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則是所有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課堂上,同伴之間的合作是通過組織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實現的,小組通常由3-5個人組成。小組充當社會組織單位,學生們在這里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開學習,同樣也通過個人研究進行學習。
二、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幾點體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這三個關鍵詞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雙向性和研究性,強調了課堂教學的民主性、互動性和開放性。如何才能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我個人認為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教師要加強自身內功的修煉,更好地指導好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創設情境為關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不是下降反而更重要了,對教師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師只有加強自身內功的修煉,才能促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形成。教師加強自身內功的修煉首先要從教育觀念入手,樹立新的教育觀,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其次,要轉變教學方式,教師是教學的創造者,通過對教材的相應裁剪,依據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拓展課堂內容,使課堂充滿個性化和創造性,從而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再次,教師要不斷加強專業修養,自覺學習新知識,努力完成知識更新,并通過自身的求知來影響學生,帶動學生走上探求知識之路。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長期以來的傳統教學的影響,學生已習慣于被動學習,不懂怎樣自主去學,甚至懶得主動學。怎樣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師要使學生從意識到實際行動進行改變。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在書本和間接經驗的學習中發現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真實且獨立的見解,在對問題的認知和探究中學習知識,培養發現問題意識,學習的主體意識,使學生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空間。教師要充分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給學生以自由發展的空間。要創設民主的氛圍,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心,鼓勵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感到溫暖,消除壓抑,敢于展現自我,要尊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識過程中邁出的每一步,鼓勵他們的成功,使他們產生成功的愉悅,允許他們犯錯誤,引導他們糾正錯誤,幫助他們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要平等地對待學生,使學生敞開心扉,大膽質疑,挖掘自身潛力,促使學生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