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32:05
序論:在您撰寫高標準農田優勢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是結合旱改水,優先支持水田。集中打造榆樹市、公主嶺市、永吉縣、前郭縣、德惠市、梅河口、九臺區8個10萬畝大片區。與旱改水結合,新增50萬畝水田要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二是結合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優先支持高效特色種植基地。圍繞花生、大豆、馬鈴薯等特色產業優勢區規劃,今年重點支持建設前郭縣5.5萬畝花生、洮南市5.6158萬畝花生、敦化13萬畝大豆特色產業基地。
三是結合產業化、規?;洜I,優先支持龍頭企業基地建設。今年重點支持白城市燕麥產業園、九臺鮮食玉米和糧改飼基地、洮南紅干椒基地建設,利用龍頭企業資金和規模優勢,提高建設標準和建設規模。
四是結合現代農業示范區和產業園建設,優先支持示范園區。支持前農示范區、長吉展示區、華僑農場示范園,集中連片打造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各地要根據本地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統籌建設計劃落實,打造高標準農田示范點和樣板田。
2017年,在堅持“五個集中”的基礎上,項目建設思路要突出強調與農業結構調整等重點工作相結合,發揮項目建設的牽引和帶動作用,做到 “五個結合、五個優先”。即與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結合,優先支持水稻、旱作稻、大豆、花生、馬鈴薯、三辣、鮮食玉米等作物生產;與各類農業園區建設相結合,優先支持農業標準園、棚膜園區、休閑觀光采摘園、苗木基地等園區建設;與龍頭企業原料基地建設相結合,優先支持標準化、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與農業重點工程建設相結合,優先支持項目實施區建設;與產業扶貧相結合,優先支持貧困地區、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
按照“五個結合、五個優先”的要求,近一個時期吉林省農委指導調度各部門、各縣(市)重新安排2017年建設任務,除水田外旱田項目區盡力減少普通玉米覆蓋面、盡力增加其他作物生產區??傮w考慮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調整完善建設思路
重點是貫徹落實《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總體規劃(2016-2025年)》戰略部署,按照“五個集中、五個結合、五個優先”原則統籌整合高標準農田項目資金。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把握率先,合理安排,以長春市及其它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重點、以水田和旱田經濟作物為重點進行布局;堅持整體推進,集中連片,按灌區、流域和區域整體規劃,采取部門統籌,分年實施,集中投入、連片治理;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生態,切實加強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相協調;堅持政府主導,廣泛參與,調動和發揮地方縣市政府、各類新型生產營主體、廣大農民項目建設積極性。
二、注重節奏搶先抓早
2017年省農委繼續與省發改委、省國土廳、省農發辦、省水利廳共同制定下發《2017年高標準農田項目整合建設方案》,謀定思路,明確任務,安排步驟,細化責任。工作推進上立足搶先抓早,早動手早安排,搶前期、搶工期,確保全年任務按時完成。第一階段:2月前完成項目前期,確定項目指標,啟動項目前期,編制項目申報書、項目設計、項目預算、項目審批等。第二階段:3月中旬前完成項目招標,完成項目規劃設計、施工圖件和方案,招投確定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第三階段:3月16日到6月底組織春季施工。第四階段:7月到8月底組織夏季施工及半年總結。第五階段:9月到12月底組織秋季施工,年度總結驗收及安排落實2018年項目。
三、突出重點打造亮點
把握引領性、示范性、標志性,按照“點中點”、“園中園”的思路,在重點區位、重點產業打造亮點工程。省級層面突出將前農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長吉新型現代農業展示區、吉林石油集團華僑農場現代農業精品示范園作為建設重點區位,將大豆、花生、馬鈴薯、三辣、鮮食玉米、苗木、大田蔬菜等作為重點產業,縣(市)層面也根據自身確定重點區位和產業,支持引導地方通過項目迭加、社會資金投入、金融資金投入、地方財政投入、廣大農民參股等形式,參照山東齊河、江蘇泰州姜堰的做法,提高建設標準和投入標準,直正將高標準田建成看得出、用得上、標準高、功能強的示范項目。
四、注重政策模式創新
高標田投入大,任務重,建設難度高,加之我省各級財力狀況不佳,造成只能依靠中央投資,不能實現短期建設效果。按照現有建設進度,很完成《率先規劃》的部署要求,唯有不斷創新機制和辦法,集聚社會各方面力量。一方面要引入PPP建設模式,落實《關于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積極探索通過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產權股權債權融資、資源特許開發等方式,建立健全合理投資回報機制,將各方面資金吸引到高標準農田建設上來。另一方面,要積極發揮國開行、農發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資金作用,利用長期、低息金融產品,構建合理的還款和風險補償機制,創建高標準農田建設吉林模式。此外,要積極開展以獎代補試點,扶持實施整村流轉、托管經營、股份合作、訂單農業等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
關鍵詞: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 S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是通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將耕地整理成為“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澇能排、旱能灌”的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高產穩產田,是建設現代高效農業的基礎保障,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穩定農業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1、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分散,存在著重復建設現象
高標準農田建設包括農田建設的諸多方面,如田間道路、農田水利等等,近年來,各相關部門按照有關部門工作職責都提出要建設高標準農田,但是對高標準農田的理解各不相同,投資側重點也不同,例如:國土部門側重于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財政部農業綜合開發辦側重于中低產田改造,結合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建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基本農田;水利部側重于農田水利建設等等。高標準農田建設缺乏統一規劃,投資分散甚至出現重復建設現象,不利于發揮項目的效益。
2、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重表面輕地力
目前建設中的一些這些項目往往集中在重復建設溝、渠、凼、路等硬件基礎硬件設施,以“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作為高標準農田的標準,而忽略了耕地土壤質量建設。高標準農田建成后,甚至導致地力短時間內下降,影響糧食生產產量:一方面,為了使“田成方”,項目將一些邊邊角角的生地規劃進來,同時,項目又需占用一些熟地建設農田水利、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從而影響農田的整體地力;另一方面,為了使農田田面平整,應加鋪生土平整田面之后再鋪設一層熟土以保證耕地土壤質量,但是一些非農業部門的項目責任部門,或因缺乏相關農業知識,或因沒有直接利益關系,在項目建設中沒有嚴格按照農田生產要求進行建設,導致所謂的高標準農田建成后地力反而在短期內下降的現象。
3、高標準農田管理缺乏合理制度安排
近年來,各部門的農田基礎建設項目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標準農田使用管理制度缺位。在投入上,很多項目沒有配套的修護資金;在使用上,很多項目是發改委、財政等部門建設、農業部門使用,項目建設與使用脫節;在管理上,政府沒有明確的責任部門。農田基礎設施屬于公共產品,當農田由于長期疏于管理出現各種問題,如果沒有相關的補償機制,農戶或其它社會力量一般不會自發組織維護。
4、高標準農田持續使用上缺乏一定的保護
近年來,高標準農田用地與建設規劃用地、工業用地的矛盾呈上升趨勢。由于基礎條件比較好、建設成本低、示范效果好等因素,高標準農田一般建設在城鎮周邊。但是,在城鎮化過程中,這些地方往往又是建設用地、工業用地首征之地。一旦農田被征用,前期建設項目也隨之被毀。另外,近些年來,城鎮周邊的農民生計來源比較靈活,流轉土地和種田的積極性降低,出現了個別高標準農田拋荒或季節性拋荒的現象。高標準農田持續使用受到經濟發展的沖擊,甚至出現一定程度邊建邊毀邊棄現象,亟待加以制止。
二、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建議
1、強化宣傳、提高認識。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必須擁有充足的耕地資源,而高標準農田是耕地的精華部分,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總理指出:“保護耕地,就是保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就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護耕地最要緊的是保護基本農田?!蹦壳埃簧俚胤降霓r業基礎設施條件還比較落后,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建設高標準農田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必須進行廣泛宣傳。
2、因地制宜,科學開發。建設高標準農田,既要把耕地、道路、防護林、排灌渠道、機井、抽水站、輸電線路等結合起來通盤考慮,全面規范,合理安排,以達到改善和提高農業條件,更大程度地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的根本目的,又要注重土地平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工程設施建設。土地平整工程的實施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有利于田間機械化作業,有利于水土保持,滿足灌溉排水要求和防風要求,便于經營管理;田間道路工程的實施要從適應當地地形地貌條件出發,從方便農業生產與生活、有利于機械化耕作和節省道路占地等方面綜合考慮,按照“因地制宜、節約用地、方便運輸、合理布局”的原則進行布設;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的實施應有利于改善農田周圍的生態環境,防止或減少自然災害,提高耕地生產能力,促進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加大資金投入,集中資金保重點。高標準農田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應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自身所具有的綜合性、區域性和按照項目管理的優勢,主動搭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資金整合平臺,按照“規劃先行,統籌安排,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原則和“資金渠道不變,統一規劃,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思路,統籌相關涉農項目資金,加強部門和項目間的有機銜接,形成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巨大合力。
4、整合項目,綜合資源。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復雜,任重道遠,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以財政支農資金為引力,以縣區為整合平臺,以涉農項目為依托,堅持綜合開發的原則,堅持規模建設的原則,堅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則,通過建立政府牽頭、部門實施、科學選點、統籌規劃、整合項目、規模開發、綜合資源、分別利用、渠道不變、歸口申報、縣級負責、有序推進、整體驗收、各記其功的項目建設機制,有效整合涉農項目,綜合開發資源,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使之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亮點,結構調整、特色示范的亮點,科學發展、持續利用的亮點。
5、創新機制,處理解決好土地流轉等問題。高標準農田建設應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下,積極促進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同時,充分尊重項目區農民群眾的意愿,讓項目建設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各地建設高標準農田應依托資源和產品比較優勢,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處理好糧食生產與發展優勢農產品和產業化經營發展的關系,做到藏糧于田。走出一條立足區域優勢和主導產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強和改善生態環境,融入到高標準農田建設之中。應正確處理適當提高標準與經濟適用的關系,探索適應市場機制要求的工程運行管護機制和各具特色的開發模式,確保國家投資效益的長期發揮。
6、加強管護利用。要堅持用科學的理念創新建立一種新型的管護機制。一是法律保護,將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按照《基本農田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予以重點保護。二是明確管護主體及責任,高標準農田建成后,應建立統一的、規范的高標準農田工程建設永久性標志牌,標明工程的范圍、面積、主要設施及管護責任單位等。要辦理好移交手續,縣、鄉(鎮)、村層層簽訂管護責任書,落實責任人,建立高標準農田管護長效機制。三是推廣科學技術,搞好開發利用。在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大力推廣先進的、成熟的、品質優良的科研成果,堅持標準化生產,使改造后的農田實現優質高效。
結束語
當前,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的值得大家關注的話題,尤其作為國家有關政府部門,要制度實施管理制度,采用一切激勵性的、有利于農民切身利益的手段和措施,激發農民和管理者的工作熱情,讓我們的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在高素質人群的管理中,抓住機遇,大膽務實地改革創新,真正意義上實現我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的有效管理,實現基本農田的高產穩收。
參考文獻
[1]劉彥隨.科學推進中國農村土地整治戰略[J].中國土地科學,2011,(04).
從2009年開始,在全國25個糧食主產省份率先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自2009年7月份啟動以來,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很好的成效,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應該找出相應的對策予以解決。
什么是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是通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將耕地整理成為“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澇能排、旱能灌”的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高產穩產田。它不僅是土地、勞力資源等“硬件”的建設,也是科學技術等“軟件”的集成。不僅是一項田間工程,即對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實施土地平整、土壤結構改良的一項田面工程,是一個系統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續生產能力的綜合性措施。同時也是建設現代高效農業的基礎保障,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穩定農業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建設高標準農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足
少數農民對農業綜合開發認識不足,群眾籌資投勞難以落實。土地治理項目名義上農民是實施主體,實際上是以縣級開發部門或鄉鎮政府為主體組織實施的。由于實施主體和利益主體不一致,農民分散耕種和外出打工勞力多,難以組織其投工投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的實施和績效。
2.投資標準偏低
目前項目開發中農田配套設施投資標準偏低,不能滿足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執行的標準是中低產農田改造標準,不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按現行投資標準改造后的項目區,往往會形成所謂的“核心區”和“輻射區”之分。造成輻射區水利工程嚴重配套不足,形成“斷頭路”、“斷頭渠”現象,項目區群眾受益不均。
3.耕地難調,質量退化
延長土地承包期后,建設高標準農田的耕地難以調整。按照“統籌規劃、集體資金、連片開發”的原則,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打破原有農田劃塊,重新調準農田分配,往往有些農民不愿接受。另外,在土地整理和標準農田建設中,對新增耕地質量要求有所忽視。且大部分采用機械方式開墾,土壤原有結構被打亂,土壤養分含量低。另一方面,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為追求較高的生產效益,進行掠奪式耕作,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綠肥等有機肥料,使得耕地質量大幅下降。
4.資金短缺,投入不足
由于農業綜合開發總體投入資金有限,農民投入難、地方財政資金緊張,近幾年,國家農發辦規定的畝投資標準難與國家農發辦2004年出臺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建設標準相對應。由于畝投資標準相差較大,雖然我國許多項目區采取了集中資金、整合投入等措施,但建設高標準農田的規模仍然不大,速度依然很慢。
5.規劃設計不合理,注重硬件,忽視軟件
在建設標準農田中,農業綜合開發較普遍重視農田水利工程等有形實體工程建設,從規劃設計到實施,均精心布置,工程做得精、細、實、優。與田間工程相比,土壤改良、科技等軟件措施略顯不足,沒有真正達到綜合配套的要求??萍即胧┑葻o形投入的不足,高標準農田建設只能算是高標準基礎設施建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投資效益的發揮,沒有真正體現高標準農田的目標。有的地方設計未從實際出發,存在著路渠建成后“進水渠不進水,排水渠不排水”的現象。
6.建設有力,運營乏力
在現行的農村分散經營體制下,大部分村鎮經濟基礎薄弱,許多建好的工程由于后期管護工作不到位,高標準農田發展不可持續。一些項目工程在建設當期當年,無論工程的內在質量還是外在形象,都可算得上是精品優質工程,一旦后續管護工作跟不上,工程破損擴大,高標準就會轉化為低標準。一些通過土地整理建成的標準農田,也由于后期管護不到位,導致整理好的耕地質量下降,甚至出現拋荒現象。因此,有效管護,持續運營,長久發揮效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三、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建議
1.強化宣傳、提高認識。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必須擁有充足的耕地資源,而高標準農田是耕地的精華部分,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偫碇赋觯骸氨Wo耕地,就是保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就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護耕地最要緊的是保護基本農田?!蹦壳埃簧俚胤降霓r業基礎設施條件還比較落后,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建設高標準農田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必須進行廣泛宣傳。
2.建設高標準農田要樹立“高”的理念,不可與中低產田改造的模式相等同。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中低產田改造工作的提升,中低產田改造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借鑒意義。但高標準農田建設不能與中低產田改造工作畫等號,用中低產田改造的思路來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標準、模式、機制等問題,都需要進行實踐、探索和總結,通過建立實驗示范區來加以驗證。既要充分利用以往中低產田改造搭建的平臺;又要深刻認識高標準農田建設畢竟與中低產田改造目標不一,一定要有新理念、新思路,絕不是增加點投入就能解決問題的。
3.因地制宜,科學開發。建設高標準農田,既要把耕地、道路、防護林、排灌渠道、機井、抽水站、輸電線路等結合起來通盤考慮,全面規范,合理安排,以達到改善和提高農業條件,更大程度地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的根本目的,又要注重土地平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工程設施建設。土地平整工程的實施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有利于田間機械化作業,有利于水土保持,滿足灌溉排水要求和防風要求,便于經營管理;田間道路工程的實施要從適應當地地形地貌條件出發,從方便農業生產與生活、有利于機械化耕作和節省道路占地等方面綜合考慮,按照“因地制宜、節約用地、方便運輸、合理布局”的原則進行布設;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的實施應有利于改善農田周圍的生態環境,防止或減少自然災害,提高耕地生產能力,促進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加大資金投入,集中資金保重點。高標準農田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應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自身所具有的綜合性、區域性和按照項目管理的優勢,主動搭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資金整合平臺,按照“規劃先行,統籌安排,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原則和“資金渠道不變,統一規劃,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思路,統籌相關涉農項目資金,加強部門和項目間的有機銜接,形成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巨大合力。
5.整合項目,綜合資源。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復雜,任重道遠,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以財政支農資金為引力,以縣區為整合平臺,以涉農項目為依托,堅持綜合開發的原則,堅持規模建設的原則,堅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則,通過建立政府牽頭、部門實施、科學選點、統籌規劃、整合項目、規模開發、綜合資源、分別利用、渠道不變、歸口申報、縣級負責、有序推進、整體驗收、各記其功的項目建設機制,有效整合涉農項目,綜合開發資源,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使之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亮點,結構調整、特色示范的亮點,科學發展、持續利用的亮點。
6.創新機制,處理解決好土地流轉等問題。高標準農田建設應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下,積極促進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同時,充分尊重項目區農民群眾的意愿,讓項目建設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各地建設高標準農田應依托資源和產品比較優勢,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處理好糧食生產與發展優勢農產品和產業化經營發展的關系,做到藏糧于田。走出一條立足區域優勢和主導產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強和改善生態環境,融入到高標準農田建設之中。應正確處理適當提高標準與經濟適用的關系,探索適應市場機制要求的工程運行管護機制和各具特色的開發模式,確保國家投資效益的長期發揮。
7.加強管護利用。要堅持用科學的理念創新建立一種新型的管護機制。一是法律保護,將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按照《基本農田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予以重點保護。二是明確管護主體及責任,高標準農田建成后,應建立統一的、規范的高標準農田工程建設永久性標志牌,標明工程的范圍、面積、主要設施及管護責任單位等。要辦理好移交手續,縣、鄉(鎮)、村層層簽訂管護責任書,落實責任人,建立高標準農田管護長效機制。三是推廣科學技術,搞好開發利用。在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大力推廣先進的、成熟的、品質優良的科研成果,堅持標準化生產,使改造后的農田實現優質高效。
參考文獻:
[1] 張鋼軍, 張恩祿,侯宇.關于推進遼寧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思考[J].農業經濟, 2010,(3).
[2] 江蘇省農業資源開發局土地治理項目處.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實踐與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09,(3).
[3]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耕地保護處.土地整理和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問題與對策[J].浙江國土資源,2007,(2).
[4] 2009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 示范工程項目正式啟動,進展順利開局良好[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10.
[5] 湖南省攸縣農業綜合開發辦.新一輪的糧食增長點——關于建設高標準農田的調查與思考[EB/OL].攸州網,2009-09-29.
落實目標任務,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今年在全省實施110萬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資金和項目向14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縣傾斜,重點在水田或旱改水上下功夫,旱田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優先用于花生、小米、雜糧雜豆以及其他高附加值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實現規?;?、集約化。
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按照全產業鏈、集成式開發的總體要求,推動土地治理和產業化發展兩類項目有機結合,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主,同步進行相應的產業建設,形成“高標準農田+新型經營方式+配套產業”的項目組合一體化建設模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形成農村新業態,探索總結可復制、可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新模式,示范引領我省現代農業發展。
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引導金融機構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信貸支持,大力推進創新投融資模式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試點。鼓勵和引導國有農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申請銀行貸款建設高標準農田,農業綜合開發予以貼息或按比例補助。
集中資金投入,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圍繞市場需求,推動我省農業種植業、養殖業、r產品加工、儲藏保鮮和流通服務業轉型升級,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適當增加產業化發展項目資金的投入規模,重點在長春市、吉林市等中心城市周邊,扶持極具吉林特色的優勢項目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都市農業休閑項目。
關鍵詞:耕地治療;農田建設;標準;綜合整治
耕地綜合治療的高標準主要就是指通過一定的配套設施,采取科學有效的農田建設舉措,集中、連續的形成一套完整的耕地治療體系,旨在提高耕地的抗災能力、改善農田經營方式,提高產能。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田耕作歷史悠久、耕作經驗豐富,但是對于農田建設的高標準耕作研究尚且不夠完善。如何根據我國農業發展現狀,結合先進技術和經驗制定詳細標準促進農業科技發展是研究的主要目的。[1]
一、高標準耕地治療的基本概念
所謂的高標準耕地綜合治療是指在傳統農田建設基礎上強化建設條件、建設要求等內容,側重于不同區域的具體農田改進辦法。在綜合建設過程中,要考慮到耕地本身的區域性、適應性,根據土地條件的優良,完善基礎設施,綜合提高耕地質量。制定出的具體實行辦法,要考慮到是否科學可行,要保證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基本權益,有針對性、有導向性的開展農田建設、整治。
耕地的保護是從數量到質量的雙重保護,農村耕地的基本整治是要保證高產和穩產,維護生態平衡,提高抗災能力,運用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積極實現耕作方式的創新性改革。耕地綜合治療要保證高標準,對于農田質量要劃分等級,按耕地的優、良分布,這是對于耕地區域性整治的質量要求,說明基本的農田建設要努力實現高標準、高要求,落實好土地的灌溉、排水工程等,預防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等,實現科學化管理和機械化生產,滿足規模生產的要求。[2]
二、耕地綜合治療標準下基本農田建設的研究方法
指標考察。研究區域內土地的地形、地貌,結合氣候、水文和土壤的基本特征,對耕地的總體生產力水平進行等級劃分、評定。首先從構建評價體系著手,考察因素要從土地質量、生態水平雙重方面進行,提高質量、穩定數量,保證生態景觀良好??傮w來說,高標準建設農田,一方面要考慮到耕地的生產條件,另一方面要考慮到是否能長久可持續的發展,這是高標準要求下農田基本建設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綜合判定。在農田內部指標核查中,考慮到農田基本自然特征的差異性,主要考察方面要從耕地的土壤濕度、土層深度、有機質含量和整體土地質地入手,測定PH值。這些因素對于基本的農田建設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根據研究指標得出結論后,可有根據當地生產特點實施土地生產、保護機制。保證灌溉率、做好排水工作、完善道路的通達度,科學、合理地安排生產活動,促進經濟效益的增長,進一步為基本農田建設提供保障。除此以外,主導農田高標準建設的因素還包括當地的人均生產總值、城鎮化程度和人口規模等。指標的綜合判定一定要遵循全面性和獨立性。[3]
三、基本農田建設研究結果分析
耕地的自然生產水平主要是由自然質量條件決定的,耕地自然質量等級可以按照評價值進行劃分,等級靠前的耕地質量水平較高、自然條件優越,耕作沒有太大的限制因素,應當作為農田建設的有限選擇區;水平較低一級的耕地該是自然條件一般,主要會受土層厚度、土壤肥力等因素影響,可能還會有輕微的土壤鹽漬化。這種等級的耕地一般灌溉設施較差,應該是建設高標準農田體系中重點建設的潛力地塊。這些可以通過增加土地平整度、改善基礎生產實施實現土地的改良和升級,進一步提高農田建設的質量條件。最后,末端評價等級的耕地屬于總體水平較次,自然條件沒有什么優越性,改造難度系數較大,同時各項整治工程實施較難,不適宜建設。[4]
土地的總體質量評價應當綜合各要素分析,作出科學計算、判斷,同時還要結合農田建設的基本標準和要求作出評價結果,將建設區域劃分為重點建設地塊和建設潛力性地塊。耕地區域建設要控制在風險范圍內就還要為一般建設區預留建設地塊,保證耕地綜合利用和保護。
建設農田保護機制還要優化耕地的基本自然條件,提升總體質量,凸顯地塊優勢。需要優先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結合土地特點,完善基本工程實施。對于穩定性一般、自然質量水平較高的土地要充分發揮其優勢,處理好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耕地建設中,要提高土地產能就要可持續利用。例如,山區地塊,地形起伏較大,不利于主要農作物的耕作,但考慮到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地區自然條件還是屬于較優越,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生態保護機制;對于平原地區的耕地,地形平坦,灌溉便利,水文、土質條件都十分適用于生產活動,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把耕地作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重點。[5]
結語:
當前社會經濟要求下,要實現農業的大發展、大進步,在關于耕地綜合治療的高標準方面一定要做足調研、做好研究,在農田建設方面積極創新,實施耕地保護政策,落實好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保護工作。在研究數據方面要選取不同區域、不同條件土地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總體評價科學評判等級,作出合理的分析、驗證。對于土地的限制性因素要做好控制,對于其優勢要充分利用,提高耕地總體生產力水平。重點研究土地的綜合情況,多元化推動土地建設工作,始終尊重民心民愿,以長久可持續發展為落腳點,使基本的農田建設實現耕地綜合治療的高標準、高要求。
參考文獻:
[1]朱傳民,郝晉珉,陳麗,雙文元,劉平輝.基于耕地綜合質量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J].農業工程學報,2015,08:233-242.
[2]錢鳳魁,王秋兵,李娜.基于耕地質量與立地條件綜合評價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劃定[J].農業工程學報,2015,18:225-232.
[3]錢鳳魁,張琳琳,邊振興,牛朋,賈璐,王秋兵.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的耕地質量與立地條件評價研究[J].土壤通報,2015,05:1049-1055.
關鍵詞:因地制宜;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
中圖分類號: F30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08-07-1
1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重要價值
高標準基本農田指的是,在特定時間內對土地整治創建后,形成的穩產高產、集中連片、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并且和當前農業的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相匹配的基本農田。因地制宜建設標準基本農田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是對田、村、林、水、路等實現綜合整治,整體推進交通、村、交通等的改造,以穩產高產、抗災能力、設施配套、生態良好作為基本目標,是科學控制水土流失的最佳措施。在經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后,農田基礎設施改善力度將進一步提升,對水、肥料等農業資源進行全方位的配置與科學利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1.2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與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提條件
因地制宜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將對土地進行大規模整治活動,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制度分割、自然分割,出現的零星耕地,再將其建設成連片集中土地。為了從根本上推動該優勢,并強化農產品基地建設,提升商品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實現提升農產品競爭力、農民增收,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與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在高標準基本農田這一平臺來實現。
2 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策略
2.1 明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原則
2.1.1科學布局,做好規劃的原則 創建高標準基本農田,要做好布局、規劃工作。也就是對土地利用進行全面規劃,解決基本農田存在的問題,將基本農田形成大板塊,確?;巨r田向集聚化方向發展。特別是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重點應確立為基本農田集中區。
2.1.2 堅持因地制宜原則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需要從各個區域特點出發,不用地區治理的重點也是不同的。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需要做到因地制宜,進行差別化建設,根據平原、丘陵平原的差別,來進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
2.1.3 實現數量、質量與生態的有機統一 基本農田在耕地中是精華,必須保障其數量,與此同時,還需要確保糧食能實現增產、穩產,從根本上提升質量等級。耕地質量既包含生產能力,還包含耕地本身的生態健康情況,包含了土壤基本情況,又包含水、作物、大氣等形成的質量情況。
2.2 建立新的工作機制,完善相關制度
2.2.1 建立新的工作機制 對各級黨委以及政府在實行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起到組織作用、先導作用,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建立由水利、國土、交通等部門牽頭組成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組。對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還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積極鼓勵農民參與其中,形成社會合力,采取實地調研、座談會等方式,創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一體化工作機制。
2.2.2 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參照《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范》,建立適合當地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范,還應該從區域特點出發,制定與實際相符的高標準基本農田質量建設標準,推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實現有序進行。
2.3 多渠道融合資金,完善監管力度
2.3.1 多渠道融合資金,將相關資金實現聚合,形成集中投入,保證農田質量 當地政府需要從新增加的建設用地中提升資金比例,將其作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專用費。還需要積極探求市場化模式,引入民間資本。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完成后,土地實現連片式發展,易推動土地實現流轉,可以充分從這一優點出發,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并且在投資人注入資金前,和當地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建成后再進行流轉,并且在流轉費方面進行必要的優惠。
2.3.2 還需要加強監管力度 首先,創建高標準基本農田監督管理體制。制定高標準農田監督管理基本辦法,確定監管機構和管理基本職責,對管理程序進一步規范,對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進行規劃、立項、工程實施等進行專門監管。其次,創建高素質的監督管理隊伍。從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實際出發,創建監督管理隊伍,對基本農田進行監督,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立動態監測系統,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動態進行監測,創建信息公開和情況通報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3 結語
總之,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農田對保障與推動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來講意義重大。為此,在充分明確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價值基礎上,確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原則,建立新的工作機制,完善相關制度,多渠道融合資金,完善監管力度等策略,提升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水平,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小康社會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莊六孝.基本農田建設是首要任務——江蘇省金壇市落實科學發展觀思考[J].中國土地,2008(09).
[2] 郭培才.整合資源 規模推進 推動基本農田建設邁上新臺階[J].陜西水利,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