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32:03
序論:在您撰寫信用風險管理原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如今信用銷售已經為絕大多數的企業所采用,與之伴隨而來的便是不可避免的信用風險。信用銷售的核心是對風險的管理,需要對風險本身有深刻的認識,認識的層面不一樣,高度和視角也不一樣。
很多企業在信用風險管理中往往會犯這樣的錯誤,在信用風險管理的戰略選擇上猶豫不定,對風險環境的評估上拿捏不準,在具體實施中部門主義,結果往往會導致對風險的恐懼或無所謂的態度。實際上風險管理雖然是一個復雜的管理過程,但是其管理本身的基本原則卻很清楚明確。所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則,就能保證梳理出清晰的風險管理思路,從而真正的起到促進業務良性發展的作用。
以促進有效銷售為目
“從商品到貨幣是實現價值的驚險一跳,”銷售是企業實現價值的關鍵環節,企業能否生存下去,銷售的好壞往往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在市場競爭的重壓之下,企業銷售部門往往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企業內部具有很強勢的地位和話語權。
但是由于銷售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經常會站在各自的立場上處理問題,矛盾不可避免。那么矛盾的焦點是什么呢?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家化工行業的企業,該行業競爭激烈,各個廠家為了爭奪客戶紛紛降低門檻。因為競爭的壓力,銷售部門不斷施加壓力,要求降低賒銷門檻,放大限額和賬期,而風險管理部門則堅持不降低準人標準,雙方爭執不下。
首先,什么是“銷售確認”。按照正常的銷售邏輯,貨物出庫,貨款到賬,財務進行“銷售確認”,這樣一個銷售循環便完成了。若企業采用信用銷售,通常會給客戶一定時間的賬期和信用額度,那么確認“實現銷售”通常要等到一個完整的信用銷售循環完成,比如給客戶30天賬期,20萬元的信用額度,那么需要在賬期截止日之前客戶還款才能算作“銷售確認”。因此在圖1中可以看出,現款現貨銷售的路線遠比信用銷售短,且環節也簡單。
由此可以得出雙方矛盾的焦點是采用何種銷售方式的問題。如果任意降低信用準入門檻,泥沙俱下,短期內由于降低了信用準入的門檻,公司產品會大量分貨出去,銷售部門壓力會減輕很多。但是請注意,是分貨,并未實現真正的銷售,與圖1對照即可明白,因為是信用銷售,那么此時款項并未到賬,但從銷售部門來看,貨物已經出庫,如果考核指標確定寬松的話,即可完成銷售任務,但隨著信用期的到來,劣質客戶將會浮現,
“潮水退卻了才知道誰沒穿衣服,”此時才是公司面臨最大問題的時候。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風險管理的作用是篩選出風險可控的客戶和訂單。
目前國內各類型的企業,幾乎100%采用了信用銷售方式,只是在具體方式上有所區別。在信用銷售方式成為主流之后,風險管理的作用自然會被提升到很重要的位置。在信用銷售方式下,風險管理的作用不僅僅是挖掘出潛在的風險,更應該站在銷售的角度去看問題,找出風險對沖的手段和方法,在保證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促進有效銷售,剔除風險無法對沖的訂單。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責在于發現風險,使用風險對沖手段,促成有效銷售的達成,應該說,在這一點上,銷售和風險管理部門本身是沒有任何矛盾的,目標一致,目的一致,只是對于風險的尺度和標準存在爭議,這需要雙方對于過程、手段多溝通和磨合。
重視事前控制
風險的發展過程無外乎三個階段,事前、事中、事后,這三個階段的工作重點各不相同(見圖2)。
根據新華信的經驗,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三個階段的劃分,我們調查了1000多個樣本發現這樣的特點,后期出問題的賬款,80%左右的原因是前期工作不細致,不充分,而后期20%的疑難賬款通過法務訴訟解決的成本遠高于賬款本身。通過這樣的數據結果,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信用風險管理必須前移,將風險控制在事前和事中。
以一家從事煤炭貿易的企業為例。雖然有多年積累的相對固定的客戶,后期又開發了很多新客戶,但是部分銷售人員疏于對于客戶的跟蹤和管理,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凡是沒有定期跟蹤,走訪,定期評估的客戶均出現了大問題,而這些問題基本沒有響應的對沖手段,直接轉移到訴訟,而訴訟耗時漫長,可能最后不了了之。
認真分析這家公司的多筆賬款發現,其中大約10份詳細的客戶檔案,包括如下內容:信息搜集,客戶走訪記錄詳細記錄,風險管理人員和銷售人員開會的會議記錄,客戶的抵押登記情況等。而且這10個客戶出現逾期、欠款、訴訟的概率不超過1%,出現過最為嚴重的情形就是因資金周轉不開逾期了一個月。反之剩下的多筆賬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由此可以總結出,發生風險的賬款均為事前和事中存在疏漏。
應收賬款并非越低越好
有這樣一個現象,雖不普遍卻極具代表意義。一家大型石油化工企業,上級領導對于風險管理部門最重要的一項考核指標是應收賬款的數量,要求應收賬款的數量必須逐年遞減。這給業務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造成極大的壓力和業務困擾。面對這樣的考核標準,每年快到考核的日子,業務部門停止做業務,集中力量要錢,得罪部分客戶也在所不惜,即便是對于特別優質的客戶,也采取先發貨后開票的方式,以避開考核。雖然伴隨風險管理部門將準入門檻逐漸提高,風險壓力的確在減小,但是信用銷售也在減少。如果降低風險是以銷售減少為代價,這顯然是與企業的目的背道而馳的。
應收賬款是動態存在的,應收賬款余額是隨著銷售額的增長降低而變化的,而任何產品一般均帶有一定的季節特征,在不同的銷售季節,出貨情況不一樣。以IT行業中的PC子行業為例,每年春節和暑假便是個人電腦銷售的兩個銷售旺季。在銷售旺季期間,應收賬款會非常高,甚至會出現應收賬款的歷史峰值。
所以對于應收賬款的管理不能硬性限定。首先,應收賬款是動態波動的,會隨著銷售的波動而波動;其次,應收賬款的余額高低,不是衡量賬款質量的標準;第三,衡量應收賬款質量的標準應該是賬款質量,具體來說衡量應收賬款的標準是風險可控,而不是余額高低。
信用銷售應量入為出
任何一家企業實施信用銷售都要回答一個問題,做這件事的基礎是什么?除去產品競爭力的高低之外,更重要的是財務基礎,需要具備一定的財務實力。
企業全程包括供、產、銷三個部分。其中應收賬款、應付賬款是企業兩個壓力線。對于企業來說,希望應收賬款周轉越快越好,而應付賬款越慢越好,以加快資金回籠,用較少的資金進行周轉和生產。
但是這需要前提,企業能承擔多大的信用風險和自己的資金壓力。
當環境發生變化,下游客戶出現多大違約數量時,企業就不能承受了,那么這就是企業信用風險的臨界點。也就是信用風險的壓力點,因此每個做信用銷售的企業都應該做信用壓力測試,量人為出,時刻了解企業的風險和資金壓力情況。
圖3是壓力測試的基本流程,有幾個關鍵詞:風險因素、影響條件、損失測算、應對措施,這些構成了基本的決策過程。
從圖中可以看到,風險壓力測試的最終結果是預測企業能承受的最大風險是多少,以及造成這種風險的主要因素都有哪些。企業現有能夠承受的正常運轉資金減去能夠承受的最大風險損失的值,就是企業最大風險承受資金數額,這個數額也就是企業的風險預算。壓力測試對企業的好處在于,既能測算出風險預算,也能找出企業最大風險承受的臨界值,對企業決策層來說具有重大意義。
壓力測試的程序一般是首先要甄別風險因素,找出風險因子以及這些風險因素的傳播路徑;第二找出影響這些因素發生變化的條件,這些條件在何種情況下會發生變化,變化的基本趨勢和規律;第三根據這些來構建模型和測算損失發生的概率,根據發生的這些概率來測算損失;第四根據影響因素來制定有針對性的對策。
超越風險看風險
柳傳志有句話:跳出畫中看畫。做管理需要經常進行全面的考慮問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時候需要企業的管理者做一做旁觀者,超越事物本身去看待事物,這樣也許就會有新的發現。
現代信用風險管理的特點
一是信用風險管理的量化困難。信用風險管理存在難以量化分析和衡量的問題。相對于數據充分、數理統計模型運用較多的市場風險管理而言,傳統信用風險管理表現出缺乏科學的定量分析的手段而更多地倚重定性分析和管理者主觀經驗和判斷的藝術性的管理模式。信用風險定量分析和模型化管理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數據匱乏,二是難以檢驗模型的有效性。數據匱乏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對稱、不采取IT市原則計量每日損益、持有期限長、違約事件發生少等。模型檢驗的困難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信用產品持有期限長、數據有限等原因。近些年,在市場風險量化模型技術和信用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的推動下,以Creditmetrics、KMV、Creditrisk+為代表的信用風險量化和模型管理的研究和應用獲得了相當大的發展,信用風險管理決策的科學性不斷增強,這已成為現代信用風險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是信用風險管理實踐中存在“信用悖論”現象。這種“信用悖論”是指,一方面,風險管理理論要求銀行在管理信用風險時應遵循投資分散化和多樣化原則,防止授信集中化,尤其是在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中缺乏有效對沖信用風險的手段的情況下,分散化更是重要的、應該遵循的原則;另一方面,實踐中的銀行信貸業務往往顯示出該原則很難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許多銀行的貸款業務分散程度不高。造成這種信用悖論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于大多數沒有信用評級的中小企業而言,銀行對其信用狀況的了解主要來源于長期發展的業務關系,這種信息獲取方式使得銀行比較偏向將貸款集中于有限的老客戶企業;二是有些銀行在其市場營銷戰略中將貸款對象集中于自己比較了解和擅長的某一領域或某一行業:三是貸款分散化使得貸款業務小型化,不利于銀行在貸款業務上獲取規模效益:四是有時市場的投資機會也會迫使銀行將貸款投向有限的部門或地區。
三是信用風險的定價困難。信用風險的定價困難主要是因為 信用風險屬于非系統性風險,而非系統風險理論上是可以通過充分多樣化的投資完全分散,因此基于馬柯威茨資產組合理論而建立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和基于組合套利原理而建立的套利資產定價模型都只對系統性風險因素,如利率風險、匯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等進行了定價,而沒有對信用風險因素進行定價。這些模型認為,非系統性風險是可以通過多樣化投資分散的,理性、有效的市場不應該對這些非系統性因素給予回報,信用風險因而沒有在這些資產定價模型中體現出來。
對于任何風險的定價,首先都是以對風險的準確衡量為前提條件的。由于前述的一些原因,信用風險的衡量非常困難。目前國際市場上由J.P摩根等機構所開發的信用風險計量模型,如Creditmetrics、CreditRlsk+、KMV模型等,其有效性、可靠性仍有爭議。因此,從總體上來說,對信用風險仍缺乏有效的計量手段。
信用衍生產品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整個金融系統中純粹信用風險交易并不多見,因而市場不能提供全面、可靠的信用風險定價依據。
對不同類型同期限的金融工具,如國債、企業債券等到期收益率的對比分析,盡管能為信用風險回報和定價提供一定參考,但主要局限于大類信用風險的分析,難以細化到具體的信用工具。
現代信用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
信用風險作為一種古老的風險形式,在長期以來,人們采取了許多方法來規避,以期減少損失。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主要有專家制度、貸款內部評級分級模型以及Z評分模型等。但是,現代金融業的發展,使得這些方法有些顯得過時,有些則顯得不精確。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對于市場風險等其他風險的管理水平的提高,現代信用風險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出現了Creditmetrics、KMV、Creditrisk+等信用風險量化管理模型,使得信用風險管理更加精確、更加科學。
總的來說,現代信用風險管理呈現出如下幾個發展趨勢。
信用風險管理由靜態向動態發展。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長期以來都表現為一種靜態管理。這主要是因為信用風險的計量技術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沒有得到發展,銀行對信貸資產的估值通常采用歷史成本法,信貸資產只有到違約實際發生時才計為損失,而在違約發生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的變化而造成信用風險程度的變化難以得到反映,銀行因而難以根據實際信用風險的程度變化而進行動態的管理。在現代信用風險管理中,這一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進。首先,信用風險計量模型的發展使得組合管理者可以每天根據市場和交易對手的信用狀況動態地衡量信用風險的水平,IT市的方法也已經被引入到信用產品的估價和信用風險的衡量。其次,信用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使得組合管理者擁有了更加靈活、有效地管理信用風險的工具,其信用風險承擔水平可以根據其風險偏好,通過信用衍生產品的交易進行動態的調整。
信用風險對沖手段開始出現。長期以來,信用風險管理模式局限于傳統的管理和控制手段,與日新月異的市場風險管理模式相比缺乏創新和發展,尤其缺乏有效的風險對沖管理手段。傳統的管理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風險的水平,很難使投資者完全擺脫信用風險;而且,這種傳統的管理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種投入還會隨著授信對象的增加而迅速上升。這一局限性對以經營存貸業務和承擔信用風險為核心業務的商業銀行而言并無多大影響,但隨著信用風險越來越多地進入證券交易和投資銀行領域,傳統信用風險管理的這一局限性變得愈益突出。對于證券交易商而言,其面臨的信用風險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與商業銀行不同,證券交易商是以承擔市場風險而不是信用風險為自身業務的核心的,信用風險只是交易的副產品,是交易雙方都試圖剝離或擺脫的:二是由于證券交易品種多樣化、交易對手也涉及廣泛的特點,證券交易商往往比商業銀行面臨更多的信用對象;三是證券交易商往往缺乏商業銀行那樣管理信用風險的經驗和相應的人力和物力,這都使得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式和手段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在市場力量的推動下,以信用衍生產品為代表的新一代的信用風險對沖管理手段開始走到風險管理發展的最前沿,并開始推動整個風險管理體系不斷向前發展。
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從定性走向定量。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分散投資、防止授信集中化、加強對借款人的信用審查和動態監控,要求提供抵押或擔保的信用強化措施等。盡管這些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相當完善和成熟,有些甚至已經制度化,成為金融機構風險內控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些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主要都是基于定性分析。
近年來,信用風險的計量和管理方法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與過去的信用管理相對滯后和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的特點相比,新一代的金融工程專家將建模技術和分析方法應用到這一領域,產生了一批新技術和新思想。隨之而來,在傳統信用評級方法基礎上產生了一批信用風險模型,這些模型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現代信用風險模型主要是通過數理統計手段對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而對有關群體或個體的信用水平進行定量評估,并對其未來行為的信用風險進行預測,提供信用風險防范的有效依據和手段。
關鍵詞:信用風險管理商業銀行巴塞爾法律法規體系
信用風險管理能力是衡量商業銀行生存能力的核心標準之一。隨著我國全面開放金融市場的開始,構建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風險的識別和管理能力,是我國銀行業面臨的刻不容緩的任務。國際知名的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信用風險管理原則》(PrinciplesForTheManagementOfCreditRisk),對銀行業的主要業務活動即信貸資產業務進行了多方面詳盡的規定,對各國銀行信貸業務予以指導,充實豐富了以資本充足性管理為核心的風險管理模式,尤其強調了健全銀行自身的風險防范約束機制,對信用風險的管理、識別和控制有著很強的針對性。本文結合這一文件,主要討論有關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法律法規體系的構建問題。
《信用風險管理原則》主要內容建立信用風險戰略。管理環境包括組織內部和外部對組織構成影響或潛在影響的任何因素。而管理戰略則是企業中帶有全局性、長遠性和根本性的行動謀劃和對策研究。對此,巴塞爾協議文本提出了3項原則,所述內容都是圍繞著銀行應建立信用風險戰略或計劃,要求董事會和管理層建設、執行和依照風險戰略和政策,識別、衡量、監測、控制和處置信用風險,提高整個銀行識別信用風險的能力。該戰略計劃具有以下特點或要求:含有授信業務目標;具有靈活性、穩定性和連續性,能夠長期適用于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具備權威性,能夠令銀行的高級管理層嚴格執行;兼容性,即銀行在引進和開展新產品和新業務之前,應采取措施設法將其中的風險置于該戰略計劃充分的管理和控制之下。
確保貸款行為在穩健的授信程序下運行。授信是指商業銀行對其業務職能部門和分支機構所轄服務區及其客戶所規定的內部控制的信用高額限度。商業銀行應根據國家貨幣信貸政策、各地區金融風險及客戶信用狀況,對各地區及客戶授信。在巴塞爾委員會的文件中對這一部分提出了4項原則,要求銀行制訂和依據明確可行的貸款標準運營,在審批過程中充分掌握借款人和交易對象的信息,合理、審慎的確定對特定借款人的貸款限額,健全貸款的審批發放流程,配置好授信組合,采取適當步驟控制和緩解由于對關系人放貸而產生的風險。
保持對信用風險的衡量和監測。《信用風險管理原則》對此提出了6項要求,要求銀行建立系統性的風險管理體系,能夠對風險進行持續管理。要求根據銀行規模和資產狀況設置好信貸人員管理幅度和職責權限,建立實用、嚴謹、高效、靈敏的規程,要求風險體系能夠監測和評估單筆貸款以及銀行資產組合的質量;鼓勵銀行開發和使用各具特色的內部風險評級系統來管理信用風險;要求銀行掌握一定信息系統和分析技術以幫助管理層衡量所有表內外業務所蘊含的信用風險;要求銀行建設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應能以及時、有效和可靠的方式,收集、綜合、比較和傳送銀行與客戶的內外部信息。
確保對信用風險的控制。在貸款質量出現下降,可能出現信用風險時,銀行應具備強有力的補救程序,文件提出了3條原則。這些程序包括發現程序、評估報告程序、特殊個案處理程序。對信用風險的控制的原則性要求有:獨立、持續進行信用風險管理評估,直接向高層提出報告,確保將信用風險控制在符合審慎監管原則和內部控制限額的范圍內,對質量下降和有問題授信進行及時補救和處置等等。
應充分發揮監管者的作用。這份文件也闡述了監管部門對銀行信用風險的監管職責應遵循的原則,提出監管者應要求銀行建立識別、衡量、監測和控制信用風險的有效體系作為總體風險管理的組成部分,監管者應對有關銀行信貸管理的戰略、政策、制度和實踐進行獨立評估,發揮現場、非現場監管和外部審計師的作用。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法律制度的缺陷
我國的銀行業是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長期以來銀行承擔了過多的財政性職能,商業性信貸業務和政策性貸款業務并未加以區分,銀行普遍缺乏風險意識,國家對它也無風險責任要求,因而我國長期以來沒有銀行風險方面的法規。直到上世紀90年代,國家加快了金融改革的步伐,一方面引導國有專業銀行逐步向商業銀行過渡,另一方面開始重視外部的金融立法及銀行內部的配套制度的建立。但在這些制度中信用風險方面的規定非常粗線條,并有大量的空白,其科學性、完整性還有欠缺。
上述巴塞爾委員會《信用風險管理原則》所倡導的動態、全面、持續監管風險的精神和規定基本闕如。如我國銀行業核心立法之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大量是銀行設立、組織方面的規定;在信用管理上主要規定的是信貸行為,而且著重于規定關于貸款發放規則和操作程序等經營性內容;對于風險監督管理方面的規定則只是涉及到信貸審批制度、關系人貸款限制制度、貸款保護法律措施及法律責任等。從立法內容上看,還停留在宣言式、原則性的規定,專門性的風險規定相比貸款正面性規定則顯得很薄弱,缺乏操作性。
至于金融法規主體的行政規章方面,作為信貸核心法規的《貸款通則》只是在各章內容中分散地、原則性的規定了不良貸款分類、登記、考核、催收,貸款管理責任制、貸款債權保全等制度,沒有對貸款風險這一重要問題做出集中、專門規定。較早前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商業銀行授權、授信管理暫行辦法》是首部關于貸款授權、授信規定的法規,其主要內容涉及到了授信及授信原則、授信的種類、授信的監督這些制度,但也是停留在原則性規定上,對授信標準、授信程序、步驟、具體實施方法等操作性內容未深入的進行規定。
完善和創新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思考
要構建有中國特色并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有必要對現行的法規進行完善和創新,對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加以總結,提煉其基本原則、基本內容,上升到立法層次,更有必要進行法律移植,吸收發達國家較先進的辦法和國際通行的制度。巴塞爾委員會《信用風險管理原則》就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目前,我國的銀行信用管理法律制度是以法律(《商業銀行法》)為綱領,行政規章(《貸款通則》、《商業銀行授權、授信管理暫行辦法》、《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等)為骨干,以大量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為主體的體系。筆者認為,應進一步借鑒國外經驗,更新思路,確立嚴密完整、內外結合、堅強有力的信用風險管理法律體系。所謂嚴密完整,即建立以國家所頒布的法律法規為骨架,以金融機構創制的內部管理規范為網絡的立體式法律即規則網絡,健全國內的金融風險管理法制,并且和國際通行的金融規則實現合理的接軌,發揮各自的優勢以揚長避短。所謂內外結合,“內”是指金融機構內控機制,要求建立以風險評估和控制為核心的信貸風險管理制度、信貸資產管理責任制和預警系統、考核指標體系;“外”則是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手段,包括行政許可、行政檢查、行政指導、審計、警示、處罰的方式。
【關鍵詞】風險控制機制 信用風險 市場風險 操作風險 風險管理體系
一、銀行風險控制的必要性
多次出現的金融危機和大銀行倒閉事件,世界各國加強了對銀行業的風險監管。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也先后了一系列銀行風險控制和風險監管的指導性文件。近年來,國內監管機構也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2002年9月)、《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2004年3月)、《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2004年12月)、《關于加大防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工作力度的通知》(2005年3月)等風險監管規章或規范性文件。
風險管理攸關銀行體系穩定,影響國家金融安全,關系經濟長遠發展。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重大、緊迫的任務。
二、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信用風險
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主要存在于貸款業務中,貸款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風險面臨的最主要的信用風險。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1.信用風險的回避。它使銀行受損失的概率降到零,因而是防范和控制信用風險最徹底的方法。
2.信用風險的分散。常見的分散貸款信用風險的做法是規定單一客戶授信比例,通常是規定銀行對單個客戶授信總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余額或凈額的一定比例。
3.信用風險的轉嫁。貸款信用風險的非保險轉嫁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保證,商業銀行以保證貸款的方式發放貸款,可以將貸款風險轉嫁給保證人;抵押與質押,即銀行要求借款人以其財產或第三人的財產作為抵押物或質物作擔保發放貸款;貸款出售與證券化,貸款出售就是銀行在貸款二級市場上將貸款本金的回收權出售給對方,同時也將與貸款有關的信用風險轉移給對方,貸款證券化同時伴隨著貸款的真實銷售,貸款信用風險轉移給了特設機構。
4.信用風險的控制。貸款信用風險的控制措施有:健全審貸分離制度,提高貸款決策水平;推廣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提高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加強貸后檢查工作,積極清收不良貸款。
(二)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即由于市場變量發生變化而導致銀行出現巨大損失。商業銀行面臨的市場風險一般可以歸結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證券價格風險、商品價格風險四大類。
這類風險的防控主要通過加強市場研究,關注國內外央行貨幣政策的動向,金融市場利率、匯率變化的走勢,并采用各種避險工具,盡量減少因市場變化引起的損失。
(三)操作風險
1.操作風險的介紹
包括了法律風險、欺詐風險、技術風險等。引發操作風險的因素主要有四種,分別為內部操作流程、人為因素、系統因素和外部事件。這類風險主要通過內部控制的各種手段,減少道德性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以及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素質,減少技術性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相關規定,操作風險按損失類型可劃分為以下七種:內部欺詐;外部欺詐;就業政策和工作場所安全性;客戶、產品及業務操作風險;實體資產損壞;業務中斷和系統失??;執行、交割及流程管理風險。
2.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管理
各國商業銀行和各監管當局都日益重視對操作風險的管理和監管。2003年2月,巴塞爾委員會公布了《操作風險管理和監管的穩健做法》,將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和監管概括出10項原則。2004年6月,巴塞爾委員會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將操作風險納入資本監管的范疇。2006年10月,巴塞爾委員會修訂后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專門為“操作風險的監管”新增一條原則,同時還制定了評估該條原則執行情況的8條必要標準和1條附加標準。2005年3月,中國銀監會出臺了《關于加大防范操作風險工作力度的通知》,對加強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提出了13條要求。2007年5月,中國銀監會又了《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該指引自之日起施行。
三、健全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啟示
(一)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
風險管理需三道防線,而這三道防線各自由銀行的經營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內控合規和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三個部門在風險防控上存在著交集,需要各司其職、明確分工,以提高風險管理效率。此外,各部門的相互制約應當適度,風險管理部門的設置需要計成本,講效率。但是,銀行往往存在著成本過高、效率低下的問題:銀行風險部門往往是一人做業務,二人管風險;風險管理部門層級過多,造成決策鏈條過長;風險管理部門設置太細,造成相同的檢復進行,經營部門往往不堪重負。
(二)在風險管理中,應減少過多的重復監督、重復檢查
其主要表現在兩個環節:
1.內控合規部門風險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和風險管理部門對經營項目風險管理的監督之間可能出現的重疊和交叉。
2.出現在內控合規部門和內部審計之間。
內控合規部門和內部審計的區別主要有兩點:其監督對象不盡相同,前者主要監督經營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而后者是在上述兩部門以外,再加上內控合規部門;其檢查范圍的大小不同,前者檢查的個體數量很大,而后者則是抽樣、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但比前者檢查的范圍要大。
當然,這不僅造成內控資源的浪費、風險管理成本的猛增,還會引起經營管理人員的不滿和抱怨,因為它需要接受多重檢查。
參考文獻
[1] 馮敬紅,孫麗.增強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思考.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7).
[2] 劉曉勇.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機制研究.金融研究,2006 (7).
[3] 李高芬.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金融與經濟,2006 (2).
一、鋼鐵貿易企業基于市場占有率目標優化的信用風險管理的實施背景
1.是落實集團公司關于強化信用風險管理的需要。為適應寶鋼新一輪“精品+規?!钡膽鹇园l展規劃,集團公司提出了建設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行信用風險管理,為擴大產品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提供有效的信用支持。
2.是擴大產品銷售,提升寶鋼產品在北方市場占有率,加快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寶鋼產品前期在產品質量和價格上的領先優勢受到嚴重的挑戰,授信交易方式已成為鋼鐵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3.是克服公司信用風險管理滯后,全面提升信用管理水平和防范經營風險的需要。相對于美國鋼鐵企業,北方公司同國內大多鋼鐵貿易企業一樣,在賒銷比例、壞帳率、風險應對與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構建一個穩健的客戶銷售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全面提升信用管理水平,防范經營風險,是增強公司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二、鋼鐵貿易企業基于市場占有率目標優化的信用風險管理的內涵和主要做法
鋼鐵貿易企業基于市場占有率目標優化的信用風險管理的內涵是:為了擴大寶鋼產品在區域市場的銷售規模,提升市場占有率,充分發揮信用對銷售的支持和拉動作用,通過在理念、組織、客戶資信動態管理等方面持續改進,建立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以市場占有率目標為導向,在多目標優化平衡和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有效利用信用交易這一新的競爭手段,從而以有限的信用資金占用,擴大了銷售規模、優化了資金效率、提升了客戶滿意度,提高了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能力。其主要做法是:
1.建設風險文化,樹立信用風險管理理念。北方公司高度重視信用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提出了“全員參與,學用結合”的原則,用較短時間將風險管理的理念深植于企業的文化和員工的心中,實現了全面風險管理理念、戰略、行動的統一。
2.構建信用風險管理體系,落實組織保障。在整體管理框架中,構建嚴密的雙重信用風險管理保障機制:各部門作為信用風險管理的第一重保障,是所管業務風險的責任者;第二重保障是成立了“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小組”和“信用風險管理決策領導小組”,分別進行日常工作的協調、推進、監督和評價。
3.制定相關制度,再造業務流程
(1)制定相關制度。按照寶鋼國際總部要求,建立了《交易對象授信管理規定》、《信用管理制度》、《信用總額管理辦法》等制度,包括:信用風險管理的職責、信用標準、總額管理、日常管理、客戶檔案管理、應收賬款的管理和商賬的催收等。
(2)再造業務流程:縱向申報制度和橫向通報制度。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和再造,實現從申請、評估、授信到監控的全流程管理。
4.對授信客戶資信狀況實施動態管理
(1)資信調查管理。對于影響公司業務的重大客戶,當對其信用狀況、風險程度把握不強時,可委托專業調查機構進行調查或購買專業調查機構報告。
(2)客戶評估管理。信用評估是指根據交易對象相關信息材料,通過一定的流程和方法等對交易對象的信用狀況進行綜合評判。
(3)客戶授信管理
信用決策。對客戶是否授信,是由公司經營管理層組成的信用管理領導小組進行決策,并按照制度規定報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備案或審批。
信用下達。由信用管理人員制作“授信通知”,審批后,向相關部門下達授信通知,同時啟動監控流程。
信用分類。授信分為循環信用額度和臨時信用額度,循環信用額度的周期一般為一年,年初授信,循環使用,半年調整一次;臨時信用額度,按次申請,一次使用,不能循環。
信用標準。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和信用風險標準對已評估客戶信用額度使用情況進行動態跟蹤,以調整信用額度及監控應收賬款管理的風險,并根據跟蹤結果不斷調整授信政策。
(4)授信監控管理。在信用業務執行過程中,進行嚴格跟蹤和管理,對于出現當月或累計平均信用占用總額超過預算目標的情況,詳細分析原因并說明擬采取的管理措施,確保年度信用占用總額不突破預算目標。
(5)客戶檔案管理。綜合收集客戶信息、交易記錄以及財務信息,建立全面的客戶信用管理檔案。
5.將信用資金納入預算,實施總額控制
信用總額:指本公司提供給全部客戶的信用總量。
信用額度總額=∑客戶信用額度。
信用占用總額=∑某一時點客戶信用占用額。
為防范整體信用風險,遵循寶鋼信用風險管理“預算管理,總量控制,規模匹配,持續優化”的總體管理原則,實行信用總額管理制度。
公司信用總額控制目標制定的依據:信用總額以滿足銷售增長率為導向,綜合平衡其他制約因素確定。一般情況下,以下述指標為據:公司上年末凈資產的15%內;客戶信用業務比管理標桿值≤10.5%;資產負債率≤95%;銷售增長率≥10%;凈資產收益率≥30%。
對客戶的單體授信額度控制標準:近兩年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表反映其資產負債率均不高于75%,信用額度占該報表反映的有形凈資產的比例均不大于10%。
6.構建支撐信用風險管理的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1)ERP系統的實時監控。在ERP管理系統中,針對授信業務,開發了授信額度管理模塊,包括授信額度維護、額度每日使用情況、合同使用情況跟蹤和授信跟蹤匯總表等管理內容,對授信業務風險實現從合同簽約、授信、下發,到發貨、到期提醒、收款等各個環節的在線實時監控,實現營銷、業務、物流、財務全崗位的信用信息資源共享。
(2)信用管理系統的數據分析功能。對授信客戶額度的使用情況、實際占用情況、占用峰值情況等進行數據分析,對即將超期的客戶授信予以到期前的提醒,對已經超期形成欠款或壞賬的授信客戶制定對策,進入商賬催收環節,如有必要啟動債權保障機制。
【關鍵詞】信用風險,防控
一、信用風險相關概念
信用風險是銀行經營過程中的一個主要風險存在類型,信用風險的來源主要是貸款、承兌和融資、銀行間交易以及利率匯率和其他信用衍生品。在概念上我們可以將其認定為是借款人未履行債務義務的風險。對于信用風險的管理主要是從風險識別、風險計量、風險監控和控制等方面進行,高風險同時意味著高回報,銀行應該做的不是去消滅信用風險,而是對自身承擔的信用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保證足夠的資源去保證信用風險在可控制范圍內。
銀行是一個經營風險的行業,能夠控制風險體現的是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提高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路徑。而在銀行面臨的眾多風險之中,信用風險是最主要的風險,而在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大環境下,銀行信用風險的管控勢必更加嚴厲,因此銀行本身必須加強對自身的信用風險控制。
二、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銀行信用風險的主體很多,其具體表現也是千差萬別,但是通過對于銀行存在的信用風險的分析,結合具體的工作實際,銀行的主要信用風險管理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風險的識別和計量工作受人為因素影響嚴重
銀行客戶評級是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基礎工作,在客戶評級管理中的核心要求和原則是審慎原則,需要對客戶評級相關的信息進行嚴格的審核。而這些評級的基礎就是銀行客戶經理對于客戶的接觸和了解,對于其經營情況和財務情況的具體了解。但是在這最關鍵的第一步,很多的客戶經理為了營銷工作的需要,往往認為的提高客戶的評級,而忽略部分信用風險的存在。由此產生的客戶違約情況將大大的提高,也是對于銀行內部評級體系的否定。
(二)抵押估值不準確
押品的價值如何的決定力量來自于市場,而在于客戶或者客戶經理,也正是這種獨立于雙方當事人之外的市場力量,決定了押品的估值工作往往由獨立于客戶業務之外的專業部門來負責。而在具體的實踐中,押品的估值工作,一般是由單位前臺部門或者外部第三方機構來進行,再有信貸管理部門的審核人員來進行押品價值的審核。在這樣的一個工作流程中,前臺部門估計由于缺乏專業性容易造成估值不準確,第三方部門估值又容易受到質押方操縱。因此導致了押品估值嚴重偏離實際價值,當出現不良資產處置時,銀行損失巨大。
(三)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不完善
從部分銀行的風險管理機制設計方面來看,很多的商業銀行對于信用風險的防范主要著重于前臺工作人員操作風險,而沒有從信用風險的關鍵環節來進行控制。在經濟狀況較好的情況下不會有大的影響,但是一旦經濟下滑,整體信用風險容易失控。
1、沒有專門負責后臺信貸管理部門。現有的銀行中的信貸管理部門既承擔著銀行的行政管理工作,也承擔著銀行的工作,并非專職負責銀行信用風險的防范。因此應該設立專門的信貸管理部門,從審批到數據到抵押品估值到材料保管等,專門負責信貸管理,獨立專門管理。
2、貸后回檢制度不成熟。銀行貸款貸后管理是信用風險防范的重要一步,而這一步通常有客戶經理去完成,最后由信貸管理部門來對客戶經理的回檢工作進行合規監督,在這個過程中客戶經理的客觀性難以得到保證。
3、信用卡管理不健全。信用卡是當前銀行信貸業務中的非常重要的指標,但是由于當前銀行中的風險管理和信用控制部門的獨立性非常有限,因此也就使得信用卡業務的風險非常突出,這種治理結構上的偏差推動了風險的不斷膨脹。
三、創新信用風險管理的建議
對于銀行信用風險的防控要多方面進行,既要從制度上和機構設置上進行規范,又要從操作人員方面進行加強,只有制度和實際操作流程在實踐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的做到防范風險。
(一)整合部門,重新確立職責范圍和權限。將和后臺工作職能喜歡,部門細分,在權限和責任上進行專業分工。具體來說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專門負責信用風險管理的相關制度定制、評級管理、風險監控以及貸后管理等;而信用審批部門則專門負責信貸業務的審批工作,做到專業化;信貸管理部門則專門負責押品的估值工作、檔案管理、信用風險分析等工作;資產處置部門則專業負責銀行高風險貸款業務。個部門之間分工明確,責任明確,從職能機制上防控信用風險。
(二)嚴格貸后管理工作。貸后管理是當前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基本由客戶經理去獨立完成,而中后臺部門既要對監督貸款人又要對客戶經理進行監督。如果能夠將當前的貸后管理進行嚴格的細分,則有助于貸后管理的完善。具體來說,對于到期不償還利息和本金的用戶,一旦進行違約認定,則可由信貸后臺部門實現自動催收;對于押品的價值要定期進行重新確定,對于價值下降的應該及時的進行追加抵押,防止風險擴大;對于經營狀況不佳的貸款人,客戶經理應該及時的進行信息匯總上報,風險管理部門則應該對其財務信息進行評估,進行單獨的貸款回檢。
(三)強化對于風險責任的追究。風險責任追求是真正實現風險防控的有效辦法,可以從銀行經營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首先是對于信用評級有誤進行追究,對于其直接審核人要追責;其次是對于質押物品價值有誤的進行追究和追加質押;再次是對于授信和用信安排進行責任追究;最后是對于貸后管理失誤進行追究。只有從信用風險發生的各個環節進行追究才能在員工操作過程中拉起風險防范的高壓線,從而從操作層面減少風險的發生。風險責任的追究工作對于風險防控意義重大,但是也要注重具體操作方法,既要對于員工進行必要的風險防控培訓,又要在風險責任追究之后保證員工工作狀態的穩定,防止人員流失,降低人事成本。
參考文獻: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價
一、前言
商業銀行面臨的最重大、最復雜的風險種類之一就是信用風險。根據世界銀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導致銀行業危機的最常見的就是信用風險。實踐也表明,在近30多年以來世界各國的銀行危機中,所有倒閉、被政府接管的銀行,無一例外地都是因為在風險管理出現了嚴重問題。根據《新巴塞爾協議》,信用風險就是因交易對手違約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的風險,是銀行業固有的風險。信用風險,從狹義上來講,它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還本付息協議,致使銀行金融機構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即它實際上是一種違約風險。從廣義上說,信用風險是指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對銀行信用的影響,使銀行金融機構經營的實際收益結果與預期目標發生背離,從而導致銀行金融機構在經營活動中遭受損失或獲取額外收益的一種可能性。
二、文獻研究綜述
國外方面,當前用于定量測度信用風險的綜合模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組合理論模型,比如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KMV模型等;另一類是違約模型,如瑞士第一信貸銀行的Credit Risk模型、麥肯錫公司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等。兩類模型最大的區別是,違約模型是基于理論分析估計組合未來的違約分布,而組合理論模型則從歷史數據中估計組合的未來違約分布,這些信用風險度量模型的出現適應了信貸市場的新變化。在美國和歐洲,出現了信用衍生產品市場,而且傳統貸款的證券化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長。這些模型為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概念性框架,有利于證券實時定價,使銀行能夠積極管理信用風險,消除組合中的信用風險點,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調整組合,有效地采取識別、減小信用風險的策略。
從國內的研究情況看,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度量水平還處于初期階段,因此國內學者對銀行信用風險量化管理的研究課題集中在銀行內部評級方面,圍繞信用評級為基礎展開的風險內控機制創新建設和比較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多。彭書杰、詹原瑞(2002)對Credit risk+模型與我國貸款風險度量方法進行了比較,并對風險度量方法提出了合理化見解。韓立巖、謝朵(2003)根據KMV模型的思想,改進信用風險模型,對資金信托違約風險進行了度量。朱小宗、張宗益(2004)從多方面分析評價了比較著名的風險管理模型,并提出了管理建議。馬蔚華(2005)指出信用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信用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沈沛龍(2005)構建了適合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框架體系。程功等(2006)根據Credit Metrics技術提出了信用風險的動態測量方法。
三、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步驟
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不良貸款率自2009年開始已大幅下降,各商業銀行不斷改善貸款質量,效果明顯。從圖一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都在不斷的下降。根據銀監會公布數據,截止2010年末,我國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約為3646.1億元人民幣,占全部貸款比例的1.15%。大型商業銀行即中國四大行不良貸款余額為3081億元人民幣,占全部不良貸款的84.5%,不良貸款占全部貸款比例的1.31。然2007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還處在比較高的水平。2007年年末,我國主要商業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約12009.9億元人民幣,其中約11149.5億(約占不良貸款總額的92.84%)存在于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8.05%;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2.15%o所以不管是不良貸款余額還是不良貸款率,國有商業銀行都要比同期的股份制銀行高。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獨立審批人制度
從信貸業務流程看,信貸審批已經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的環節,并成為商業銀行風險文化的重要部分。就我國商業銀行而言主要經過了經營機構層級審批轉變為專職貸款審批人獨立審批的階段。審批人的職責是根據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法規和總行、省分行確定的信貸經營戰略,從商業銀行的利益出發審查每一筆上報審批的信貸業務的技術、經濟和商業可行性。貸款審批人遵循商業銀行利益至上原則、獨立審批決策原則,不得受包括借款人在內的任何其他人的不正當影響。每筆信貸業務必須確定一名審批牽頭人,該審批牽頭人即為該筆信貸業務的審批主責任人。審批牽頭人可由行領導、信貸業務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
(二)客戶評價
“先評級,后授信,再使用”是各家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三步驟,客戶評價則是客戶準入的第一步。信用評級是對客戶因償債能力變化而可能導致的違約風險進行預測、分析和評價。國內商業銀行的客戶評價系統逐年修善,并從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參照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內部評級法的技術標準,國內商業銀行客戶評價系統一般啟用定量模型,從系統性風險、財務風險、信用記錄和基本面風險等方面進行評價。
(三)信貸審批
信貸審批環節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信用風險限額是商業銀行按照有關客戶信用評級辦法的規定,測算出未來一段時期內本行能夠承受的客戶最大信用風險總量。原則上授信額度不能超過信用風險限額。授信額度不僅受限于風險限額,還需要依賴貸款審批人通過判斷客戶外部環境和客戶分析評價,作出授信審查和決策??蛻敉獠凯h境的認知判斷依靠貸款審批人對宏觀、區域、行業的分析能力,這是貸款審批人宏觀分析的內功;客戶分析評價能力依賴于貸款審批人對企業基本面、財務狀況的分析能力;在面對單一授信項目時,運用宏觀分析、客戶分析能力及其他技巧和能力,最終得出審批決策的過程。
(四)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包括風險的日常檢測和對超出容忍范圍之外風險狀態的控制。這是商業銀行及時掌握日常風險狀況,并防止承擔過度風險的主要管理工具。在信用風險監控方面,我國商業銀行正在逐步改變過去單純對不良貸款額、不良貸款率的考核,轉變為對風險動態變化及授信質量遷徙情況的動態監控,引入Baseln預期損失(EL)作為債項評級的核心變量。債項風險評級,以違約損失率(LGD)為核心變量,違約損失率的計量對象是每一筆信貸合同,通過債項風險計算器完成。通過內部評級系統的逐步深化計算得到客戶風險,再結合每筆信貸合同的其他關鍵風險因素,測算出債項的風險程度,最終實現評級、預警、組合分析的統一。
四、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的評價
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在這些信用風險分析與計量軟件方面運用方面還不是特別的成熟,且這些計量模型也存在著缺陷,如VaR模型是潛在的順周期性工具,而且有些時候并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特別是經濟壓力時期。本文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市場風險控制的實踐活動,對有效防范商業銀行市場風險提出以下幾點措施和意見。
(一)健全市場管理體制,打造社會信用環境
健全的市場管理體制,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是我國銀行業信用風險管理的重要基礎。市場制度缺陷是社會信用漏洞百出的重要原因。只有制訂強有力的市場游戲規則,才能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二要加大行政執法打假力度。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片面追求地方經濟發展,甚至是為了保住既得利益,監管不力,打假手軟。為了遏制瘋狂的造假甚至護假行為,打假理應成為工作重心。三要進一步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要借助媒體力量,讓造假護假行為徹底暴光。總之,通過上述措施,促進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鍛造誠信文明的現代社會。
(二)加強信用風險的度量工作
風險度量是風險管理的前提,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的管理尚處于不成熟階段,度量方法比較簡單,而國際上許多大銀行在信用度量與管理上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但是現有的市場風險度量模型大多是靜態模型,是對已經發生的風險的被動反應,不能及時反映商業銀行管理活動對風險狀況的影響。因此,對我國商業銀行而言,要加強信用風險度量的度量工作,創建更為精確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
(三)重視風險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
我國商業銀行應致力于人才的培養,包括風險條線各層級的管理及技術人員的培養與培訓。在風險管理戰略中應提出對不同層級、不同專業、不同崗位人才的素質和數量要求,每年各層級均在按照矩陣式素質框架補充和培訓專業的風險管理隊伍。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建設同樣是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礎性舉措。
(四)強化信用風險控制部門的管理職責
由于我國政策、金融環境和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各商業銀行的評級體系和風險控制體系與國外商業銀行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各商業銀行實施給予VaR的信用風險控制管理之前,各商業銀行需要對專職的信用風險控制部門進行明確的職責分工:銀行必須建立獨立的信用風險控制部門,負責內部評級體系的設計或選擇、實施和業績表現。這個部門必須獨立于負責管理發放貸款的部門和人員。信用風險控制部門負責的領域。
參考文獻
[1][美]亨利.范格羅.銀行風險分析與管理[J].2005.
[2]閏曉莉,徐建中.中德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比較研究[J].2007.
[3]劉郁菲.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J].2009.
[4]高云.關注信用風險加強信用衍生品監管[J].經濟論壇,2009.
[5]秦志林.國外信用風險管理模型啟示[J].重慶經濟,2009.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