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32:01
序論:在您撰寫中醫藥學基礎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為了提高學生的感官刺激和感性認識,筆者認為可以使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尤其是制作精美且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視頻對于該門課的學習特別有幫助。學生在看這樣的視頻時,基本都是目不轉睛,非常有興趣,且樂于學習。每次在視頻播放后,筆者都要給學生提一些相關的專業問題,通過提問筆者感覺到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很強,學習興趣很濃,這樣輕松愉快地就把知識掌握了。
2業余時間的專業協會活動
學習不止是課堂上的行為,課外的時間也是不容忽視的。高職學校的學生經常會有很多的業余時間,利用好這些時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興趣。
3互動學習讓學習更有激情
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非常注意和學生的互動,尤其是他們感興趣的互動。比如在講解“經絡學”知識的時候,由于經絡繁雜、涉及的穴位眾多,學生初次接觸這樣的知識,難免會感到高深莫測,不好理解。正常的課堂講解是枯燥乏味的,根本就提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通過反復摸索實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把經絡學的知識化繁為簡,只講十二正經,別的經絡一帶而過,在十二正經里,只選一兩個代表性的經絡作為重點介紹,選擇哪條經絡基本都和季節相對應,達到學習、養生、保健于一體的目的。
比如春季重在養肝,又是外邪容易侵入人體的季節,因此在這個季節主要給學生介紹肝經和肺經兩條經絡。在講解經絡的時候更注重的是經絡上的主要穴位介紹以及保健按摩的相關知識,同時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做。此外,筆者還給學生介紹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如女生愛美,就教她們進行幾個穴位的美容按摩;有的男生臉上長痘痘,就教他們如何祛痘取穴按摩……通過這樣的學習互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4把德育和該門課進行有機融合,使德育始終貫穿于教學
關鍵詞:非醫藥專業;中醫藥基礎;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6-0063-02
中醫藥基礎教育是未來中醫藥事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多樣化人才的培養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核心,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多樣化交叉學科的教育建設是目前我國中醫藥改革創新的重大部署。因此,綜合性中醫藥大學往往會設置醫藥方向的非醫藥專業院系,培養多樣化中醫藥復合人才。然而,大多數非醫學專業開設時間較短,課程設置不夠成熟,尤其是其醫學課程設置更是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專業培養目標未能很好地得以實現。
在非醫藥專業院系中,醫藥基礎課程一般不作為專業課,一兩個學期就結束學習。以《中醫藥基礎》課程為例,一般設置為70學時左右,內容包括“中醫學基礎知識”、“中藥學基礎知識”、“方劑與中成藥基礎知識”三大塊。對于學生來說,教學內容繁雜難懂、枯燥無味、難以吸收;對于教師來講,學時太少,不能全面展開來講,往往顧此失彼,使本課程的教學面臨極大的困難。筆者在《中醫藥基礎》教學過程中感受頗深,無論是在職業態度還是在教學方法上都有所改變,對于非醫藥專業的學生,教學目的不是讓他們學得像中醫藥專業的學生一樣優秀,而是激發他們學習中醫藥的熱情,并運用到本專業領域上來,加強中醫藥專業與非醫藥專業的交流和溝通,讓學生從“讓我學”到“我要學”,從“討厭學”到“喜歡學”上進行轉變。筆者發現,適用于醫藥專業學生的教學方法對非醫藥專業學生不一定適用。筆者思考,在抱怨學生基礎知識不牢、上課沒人聽講的同時,是否應從教師入手,改進教學方法呢?那么,如何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并提升非醫藥專業學生學習醫藥知識的興趣,筆者根據教學實踐歸納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氣氛
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文化程度、知識結構、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雙方往往容易產生感情隔膜。如果不能通過主觀努力去消除,教書育人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F在的學生知識面廣,社會閱歷寬,有主見,有民主意識,教師很難也不能再按照學校和自己的教育方法或尺度去“雕刻”學生,更重要的是去引導學生,給學生自由的課堂空間。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融洽,教學效果越好。首先,教師應去除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不良心態,不要以發號施令者自居,應以正直開朗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如果像“私塾先生”整天板著面孔,學生犯錯誤靠“戒尺”去懲罰,哪有學生愿意靠近教師?更別說積極有效地傳業授道;其次,不要把學生的一些特點當成教學阻礙,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時間長了,就會覺得學生全身都是毛病。既影響教學心情,又讓學生越來越抵觸教師,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因此,教師應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地融入教學課堂,給他們創造一個交流、提問、互動的平臺,讓學生明確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最后,教師個人的魅力也不可忽視。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教師素質過硬,做到講知識時博學貫通,講體育時身手矯健,講娛樂時吹拉彈唱,樣樣俱全……雖然達到目標艱難,但只要努力,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會不斷提高,贏得學生的欽佩,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自然會喜歡自己所教的課程。同時,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應多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二、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常常會有一些教師在傳統教學方法上徘徊,他們責任心強,教學態度認真,一節課從頭講到尾,生怕學生遺漏知識點,整節課下來,自己和學生都會疲憊不堪,可效果卻很一般。這樣的方法不適合非醫藥專業學生的教學需要,他們學習《中醫藥基礎》課程的目的以激發學習興趣為主,了解勝于掌握,興趣大于成績。那么,如何讓非醫藥專業學生在短時間內花費更少的精力,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優化:
1.去繁存簡,突出重點
《中醫藥基礎》課程的知識點繁多,再加上非醫藥專業學生的學習重點是自己的專業,很難抽出大部分精力來學習醫藥知識。因此,在有限的學時內,如果不對課本內容做出合理的取舍,不做到“簡而精”,就無法達到教學目的,甚至讓學生失去學習醫藥知識的興趣。例如,在“中藥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各種主治的藥物加在一起有幾百種,如果每種中藥都給學生講解很不現實,學生也很難吸收消化。我們要考慮學生喜歡聽什么,多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講。學生在學校難免出現感冒、發燒等一些常見病,可以把教學重點放在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中藥上,如解表藥、清熱藥、化痰止咳平喘藥等,學生感興趣就會認真聽,再舉一反三,和其他主治藥物相關聯,加深印象。又如,非醫藥專業學生接觸臨床的機會很少,有關“中醫學基礎知識”的診法就可以舍棄不講或少講。這樣一來,重點突出,學生才能記得住,聽得懂,用得上,才會提升學習的興趣。
2.提倡自主學習,多種教學方法并存
大學生的學習以自學為主,如果完全依賴于教師的講授,就無法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同時加大了教師的責任。大學的課堂教學不同于高中,應以自學為核心,情景式教學為先導,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將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分析、自我總結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例如,在五行學說的講解過程中,將學生分為五組,讓學生分別扮演金木水火土這幾種角色,自行總結五行的特點和相生相克的原則,再由代表辯論。又如,講到方劑的“感冒用藥”時,可以把教室變成診室,一些學生扮演患者(描述癥狀),另一些學生則扮演醫生(診斷開方),教師引導沒有參與扮演的學生通過患者的描述鑒別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以及相應的臨床表現。同時,根據開出的藥方,利用聲音、視頻、圖像等多媒體課件或藥材實物演示,讓學生更為形象直觀地了解中醫藥中難懂的概念,增長知識面。任何教學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范圍,有些教師善于使用研究性教學法講解中藥知識,有些則善于使用拓展法將本課程的三大知識點融會貫通……只要善于綜合利用教學方法,會比單純地使用講授法的效果好得多。多種教學方法并存的課堂,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增加學習的成就感和愉悅感。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機械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切合實際和實踐激發學習醫藥知識的興趣。
3.營造中醫藥學習氛圍,關注第二課堂
根據文獻調研發現,非醫學專業的醫學課程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大多數非醫學專業的學生未能掌握應該具備的醫藥學知識,或者對醫藥學概貌缺乏全面的了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究其原因是學時有限、教材內容繁多、脫離實踐,因而學生難以掌握,學習興趣不濃。非醫學專業學生學習醫藥知識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是激發學習醫藥知識的興趣。所以,除了改善課堂教學方法外,還可營造第二課堂的學習氛圍。例如,請一些著名的老中醫來校開展講座,組織學生參觀學院的藥園、標本室,包括到中醫院藥房或藥店調研、學習,等等。讓學生養成善于觀察、樂于思考、重在實踐的學習態度,使教學更注重理論聯系實踐,達到“學做結合”的模式。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更容易接受和熱愛中醫藥的學習。
綜上所述,為了給非醫藥專業學生教好《中醫藥基礎》課程,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進目前的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增強學習中醫藥的興趣,才能為國家培養中醫藥復合人才。
參考文獻:
1改革實驗內容,完善教學體系
實驗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滿足其求知欲,還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一些實驗現象,掌握其自然規律,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我國“本科教學評估體系指標”中明確指出,實驗教學中要有基本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實行分層次的遞進式教學[1]。為此,我們提出了“三手抓,三手都要硬”的實驗教學發展理念,把基本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全部列入教學改革范圍,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1.1基本驗證性實驗
基本驗證性實驗多為一些經典實驗項目,旨在培養中醫藥專業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為后續實驗課程打下基礎。此類實驗項目多為一些經典實驗項目,如常用實驗動物的基本使用方法;實驗動物手術方法;常用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等,這些實驗項目在實驗教學改革中應當有選擇地予以保留。
1.2綜合性實驗
開設綜合性實驗的目的在于使中醫藥專業學生能夠全面了解和掌握基礎醫學各個學科的實驗知識,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為學生提供一個較好地運用各個學科知識來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2],并培養中醫藥專業學生端正、嚴謹的科學作風。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開設了“體液因素及藥物對離體心臟活動的影響”“家兔動脈血壓調節”等一系列綜合性實驗內容,倡導學生綜合運用生理、病理生理、藥理等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實驗現象,以使其自己理清知識點,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設計性實驗
設計性實驗是學生在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實驗技能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完成的一種實驗教學形式,也是實驗教學的高級階段[3]。為了迎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我們創造性地為中醫藥各專業學生開設了基礎醫學綜合設計實驗課程。該門課程的教學,首先由教師針對實驗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講解,并為學生提供中醫藥研究的實驗方向;再由學生通過查閱文獻來自行設計完整的實驗方案,獨立完成;最后進行實驗結果分析,撰寫實驗報告并進行答辯。實踐證明,此種實驗教學形式符合新時期實驗教學發展趨勢,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值得提倡。
2改革實驗過程,增加學生動手操作機會
學生動手能力是否提高是衡量實驗課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而在實驗課上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前高等中醫藥院校均存在實驗室建設經費不足的問題,實驗材料、儀器設備均難以滿足日益增多的學生需要,加之院校對實驗技術人員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實驗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面對此種情況,我們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制定了以合理分組、優化實驗為主的解決方案,充分挖掘現有教學實驗室潛力,確保中醫藥各個專業的學生在進行實驗時都有獨立動手操作的機會。如在“家兔動脈血壓調節”實驗中,我們主張以“模擬手術”的形式讓每組4名學生分工合作,他們可以分別擔任“主刀醫生”“助手”“麻醉師”等不同角色,共同完成這一較為復雜的實驗項目。加強實驗課堂管理,也是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有效的課堂管理,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預期的實驗教學效果,一般從實驗前、中、后三個方面來著手加強管理。在實驗開始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撰寫預習報告并認真檢查,以發現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步驟預習中的問題,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預習報告制度不僅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加深了學生對實驗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夠減少學生實驗操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減少試劑和耗材的不必要消耗,增加實驗的成功率。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操作,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特別是實驗中出現的異?,F象,教師應要求學生如實記錄數據和現象,并和學生一起分析原因,解釋這些異常實驗現象,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實驗結束后,教師應讓學生充分討論本次實驗過程,解釋實驗現象,并在此基礎上撰寫實驗報告,以鞏固理論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改革實驗考核方法,全面評價學生實際水平
實驗考核一直是實驗教學改革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傳統的以實驗報告的書寫作為評價依據的考核方法難以反映學生的實際實驗水平[4]。我們考慮到中醫藥院校基礎醫學實驗課程的特殊性,把實驗成績分成形成性成績(占70%)和終結性成績(占30%)兩部分,其中形成性成績包括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的書寫、小組自評與互評及實驗操作考試三部分,它們相輔相成,互為依托。預習報告(占5%)可以反映學生對實驗內容的預習情況;實驗報告(占10%)可以反映學生的實驗記錄是否完整;數據處理和結果分析是否準確;以及學生對實驗結果的討論是否深刻,所以對于實驗報告和預習報告的考核應予以保留。小組自評與互評(占15%)是每個實驗小組成員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是實驗操作情況和學生自我表現的真實反映;實驗操作考試(40%)是對學生所掌握的實驗操作知識的綜合評價,可采取“一對一”的考試形式,由學生隨機抽取試題并獨立進行操作,教師根據學生的操作情況給出成績。終結性成績主要是指實驗知識的理論考試成績。就像理論課重視實驗操作一樣,實驗課程也應重視理論講授。在每學期末給學生安排一次以實驗理論和操作知識為主要內容的理論考試,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實驗知識的理解。實踐證明,以上這種多元化的實驗考核方式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教與學的情況,也較為合理、全面地評價了學生的實際水平。
4加強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4.1探索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
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是一種組織形式和實驗過程相結合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它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項目,并以此為實驗過程來進行學習[5]。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始終注重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的實施和開放式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總會有一部分學生對實驗操作有濃厚的興趣,表現出較強的求知欲。對于這部分專業基礎扎實的學生,教師應采取較為靈活的啟發式和開放式教學方法,讓其參與到各種形式的開放實驗項目中來,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組成實驗小組,在教師指導下,自行檢索文獻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并予以實施,使其有所作為,有所收獲。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性實
驗教學改革,充分調動了學生開展實驗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豐富了實驗教學內容,促使實驗項目不斷更新完善,值得提倡。 4.2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
實驗技術隊伍是實驗教學工作和實驗室建設中最核心的人才資源,但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實驗技術人員在中醫藥院校中依然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他們長期處于“教學輔助”地位,缺乏完善的職稱、培訓和考核體系,加之人事政策方面缺乏支持力度,青年人才往往以“人事”“人事派遣”“合同工”等形式留在實驗室工作,這些都限制了實驗技術人員自身的發展,工作積極性難以調動,實驗教學發展亦受到了嚴重的制約。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完善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規劃,為其搭建個人發展平臺;同時轉變觀念,提高實驗技術人員地位,為其合理定編設崗,解決編制等各種人事問題,優化人才結構,從而調動實驗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職稱評定制度及考核培訓機制,以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綜合素質,促進實驗教學的發展。
摘要:傳統國學是中醫藥學的靈魂和根基。本文從國學的定義和內涵出發,對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充分發揮文化傳承的巨大作用、大力開展國
>> 圖書館在中醫藥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論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 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與經典案例分析 高校圖書館與中醫藥文化傳播 高等中醫院校圖書館中醫藥古籍綜合保護的幾點思考 財經高校圖書館國學教育初探 天津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同行優勢能力評價的研究 基于中醫藥學科服務的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 中醫藥院校圖書館以開放式服務增強大學生“四種能力” 公安院校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的作用和途徑 中專院校圖書館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途徑分析 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探索與思考 淺談如何在中醫藥院校開展德育教育 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研究 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醫學期刊的資源結構分析 中醫藥高校圖書館提升學科知識服務能力對策與建議 對文化傳承理念的筑建是中醫藥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之重 淺議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論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中小學圖書館為國學教育服務的方法和途徑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開展國學教育作用及途徑初探 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開展國學教育作用及途徑初探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徐好")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傳統國學是中醫藥學的靈魂和根基。本文從國學的定義和內涵出發,對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充分發揮文化傳承的巨大作用、大力開展國學教育的有利因素進行了分析,初步總結了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開展國學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巨大作用,并對圖書館如何開展國學教育進行了客觀介紹,就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開展國學教育的實踐途徑進行了初步探討。關鍵詞:圖書館;中醫;國學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2.012The Effects and Ways of Emplo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Libraries to Implement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EducationXu Hao(Library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Fujian 350122, China)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the soul and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rom the aspects of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great role of cultural heritage plays in libra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favorable factors brought by vigorous implement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education. Then, this article reached a preliminary summary of the significance of emplo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libraries to implement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education, gave an introduction of how to carry out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libraries, and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practical ways of carrying out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TC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Key words: library; TCM;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國學原意是指“國家”所設立的教育機構和學校,如太學、國子監。世紀初,西學東漸,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國學作為近代意義上的概念漸指為“學問”一說。關于國學的定義,學術界尚無統一的界定。常常與“西學”相對而稱,是一個歷史性范疇,它是參照西方學術,對以“儒家”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的總稱。廣義而言,國學還應包括中國歷史和現代通過原始性自主創新創造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一切科學文化技術和文明[1];即中國特有之學術系統,乃相應環繞于人生之諸問題,以探討其原理、原則,并尋求解決之方術,就此探求而得之原理、原則,以及解決之方術,它是研究中國傳統的典籍、學術與文化的學問[2]。隨著國學熱的不斷升溫,學習、研究國學已經成基金項目:福建中醫藥大學2010校管課題[X2009040]作者簡介:徐好,圖書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技術服務。E-mail: 為當今社會的一種必然要求,國學教育也已經成為當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圖書館可發揮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通過大力宣傳閱讀國學典籍的意義,采用多種多樣的導讀形式,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國學素養,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而且對豐富圖書館自身的資源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1 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開展國學教育的意義國學博大精深,蘊含著大量積極的超越性的思想要素。依托圖書館等現代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國學的潛在的價值能夠得以更合理充分地開發利用,有助于大學生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提高道德境界,同時增加精神力量[3],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的洪流。中國傳統的中醫藥學有著鮮明的本土化、民族化和地域性特征。我國的中醫藥學知識體系就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傳統國學是中醫藥學的靈魂和根基。高等中醫藥院校作為中醫藥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主陣地、主場所,其圖書館責無旁貸應當為莘莘學子搭建國學教育平臺,開展多樣化的國學教育,引領學生尋根溯源,為更好地學習傳統醫學知識打下堅實根基。2 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開展國學教育的作用2.1 保護傳統文化,促進國學傳承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是圖書館的一項社會職能,大量的國學典籍在圖書館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在保存人類文化遺產,促進國學文化傳播以及國學傳承上的貢獻理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支持。2.2 整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并推動國學文化的傳播現代圖書館發展已經融合了多項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信息的存儲與傳播形式不斷豐富,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代表的信息采集保存和傳播成為圖書館主流的服務手段。促進信息化技術與傳統國學教育結合,能夠改變中華傳統文化的存在和表現形態,豐富并推動國學文化的傳播。2.3 行使社會教育職能,促進國學文化的發展社會教育職能是圖書館的一項重要使命。利用文獻教育是圖書館開展社會教育的主要方式,中醫藥院校圖書館應通過宣傳、引導和幫助讀者多讀國學典籍,讓讀者在閱讀中接受國學文化熏陶,結合有針對性的國學講座、國學沙龍等活動,幫助他們自主正確地學習和研究國學文化,促進國學文化發展。2.4 豐富圖書館文化內涵,促進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圖書館文化是一種以校園為背景、以圖書館資源為平臺、以館員與師生的互動為基礎、以追求知識為目的、以育人為核心所形成的一種由館員與師生共同認可并遵循的群體意識、價值觀念、行為規范[3]。圖書館的文化建設內涵豐富,在知識傳播、大學生的性格養成以及在增加學校的文化底蘊等方面彌足珍貴。圖書館文化具有導向性、引領性、認同性。因此在圖書館開展國學教育可直接推進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建立,豐富圖書館文化的內涵,進而直接促進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2.5 開展國學教育,密切中醫藥學與國學的多維連接中醫藥學的根基是中華傳統文化,如果沒有中國傳統文化作根基,中醫藥學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中醫藥學的發展歷程中,也一直有“儒理與醫理相通”、“道家與醫家相融”之說。由于一些歷史和客觀的原因,在近代中醫藥學與國學的一些相融相通之處被有意無意地割裂,使得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近幾年,國內外中醫藥學界的有識之士都積極呼吁做好中醫藥學的傳承創新工作,因此重續中醫藥學與國學的血脈刻不容緩。中醫藥院校圖書館更應積極推進國學教育,進一步密切中醫藥學與國學的價值連接、思維連接和文化連接。 3 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開展國學教育的途徑3.1 基于傳統館藏開展國學教育的途徑3.1.1 開辟國學閱覽器或建立國學文獻區,整合國學圖書資源 國學文獻資源豐富,涵蓋內容廣泛,涉及多個學科。如果按《中圖法》分類,這些文獻一般都會被分散到圖書館內各個不同類別的書庫和書架上,讀者索取和找尋不便[4],不僅導致許多國學文獻資料利用率較低,也不利于激發讀者對國學文獻的閱讀欲望。為克服這些不足,圖書館可對館藏國學資源進行分類組織和整理,積極創造條件開辟國學閱覽區,或在圖書館內醒目的位置設立國學專題書架,使讀者對國學文化經典有直觀的認識和感受,也更方便讀者獲取國學書籍,有效地提高國學文獻的利用率。3.1.2 加強國學經典推薦,充分發揮導讀功能 國學文獻門類數量繁多,可在充分研究分析各類國學文獻的基本特點、學術價值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向讀者推薦代表性的作品,梳理、編撰、推薦國學經典書目,摘編國學書評,介紹相關國學作品的內容特色價值及閱讀指南。充分發揮圖書館員的導讀功能,促進并保障國學文獻資源的保障服務力度和深度服務。3.2 基于數字館藏及網絡技術開展國學教育的途徑3.2.1 網絡國學資源導航 日益發達的網絡環境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國學信息資源,要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有條件的圖書館可以組織專人有針對性地對網上的國學信息資源進行搜集整理、篩選重組和分門別類,構建網絡國學資源數據庫,也可在圖書館主頁上建立國學資源導航系統,為用戶提供網絡國學信息資源導引和檢索服務,使網絡環境成為國學傳播和教育的重要平臺,將資源豐富可信的一些國學網站,如國學網、中國國學教育網、國學數典論壇等直接呈現給有興趣的用戶。3.2.2 引進國學專題數據庫,建立國學特色資源庫 當前,大學生讀者的信息來源和閱讀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為了滿足不同讀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僅僅擁有傳統國學館藏數據和資源已經遠遠不夠。因此,在繼續豐富和不斷采集更多紙質國學文獻的同時,還要努力優化館藏結構,有針對性地增加電子文獻的比例,創造條件引進國內和境外比較成熟的國學專題數據庫[5]。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還應利用自身豐富的館藏資源特色以及技術優勢,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開發本館的國學特色數據庫。數據庫內容可以包括:有關儒家、道家、佛家的經典著作,今人研究的著作和文章等;書法及國畫,有關名家論著作品、圖片及相關鑒賞等;古今歷代名醫相關論著以及各代本草圖譜書籍等等。3.2.3 開展國學相關參考咨詢服務 有條件的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還可以建立國學專家服務臺,開設咨詢專欄、網絡論壇等,培訓和配備專業咨詢館員,向讀者提供個性化的國學、醫學經典相關的咨詢服務。還可以與校內外國學專家、中醫藥臨床及文化專家合作,參與咨詢與討論。圖書館還可將讀者提出的常見問題進行整理分類,建立國學常見問題與解答庫。一段時間后即可在圖書館網站上專題展示,供讀者檢索查詢,方便讀者從中迅速獲得類似問題的答案。3.2.4 利用移動終端,開展國學熱點推送服務 隨著個人移動終端的普及,圖書館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化主動服務理念,積極開展主動推送等服務。圖書館可以開設手機短信服務,依托微博、微信等手機平臺有征對性的向用戶主動推送國學熱點話題、最新國學動態、國學新書推薦、國學專題活動等信息,讓用戶在第一時間能夠接收到相關的信息,并采取相應的信息獲取行為。3.3 基于圖書館建筑硬件開展的國學教育途徑3.3.1 利用圖書館館舍等硬件設施營造國學教育的良好氛圍 圖書館的硬件設施包括圖書館建筑、景觀、文化設施、休閑娛樂場所等,在室內裝修和裝飾方面體現人文內涵,能讓這些設施體現豐富的國學氣息。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可有機融入和滲透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傳統中醫藥的構成要素,凸顯國學文化特色,彰顯傳統醫藥內涵,使用戶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營造出良好的古典藝術氛圍。3.3.2 利用圖書館資源和環境開展各種國學主題活動 在圖書館開展國學教育,圖書館的館舍功能空間和實體資源應該加以充分利用。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可以定期開設國學專題,專題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內容可以深入淺出。專題活動包括:有組織地開展國學講座、國學論壇、國學沙龍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國學學習和研究;邀請校內外知名學者及國學專家開展系列講座[5];與學校團委和學生會等部門合作,成立國學書友會,既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各種國學活動,也可以通過書友會成員的影響和宣傳,促進國學文化在校內外傳播;利用圖書館的場地和資源,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書畫展覽、國學及醫學經典名師導讀、征文競賽等;使大學生在圖書館中吸取國學精華,融匯醫學傳承。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開展國學教育,有利于大學生重新認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社會價值觀,促進大學生民族精神以及人文素養的培養。充分挖掘國學文化的資源精粹,能夠更有效地帶動師生們對傳統中醫藥學的理解和吸收,為中醫藥人才的培養以及中醫藥學的繼承與發揚貢獻力量。參考文獻[1]李宏巧.公共圖書館開展國學研究與推廣探析[J].新世紀圖書館,2013(5):81-84.[2]肖紅霞.國學導讀與當代大學生的國學教育[J].雞西大學學報,2010(5):3-4.[3]鐘志春.淺談大學圖書館文化及其建設[J].黑河學刊,2011(7):127-129.[4]邱圣暉.關于高校圖書館國學推廣的思考[J].文史博覽(理論),2011(12):59-60,72.[5]林移剛,何天云.高校圖書館國學教育途徑初探[J].圖書館學刊,2012(9):53-56.(收稿日期:2013-12-27,編輯:魏民)
如果不能通過主觀努力去消除,教書育人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F在的學生知識面廣,社會閱歷寬,有主見,有民主意識,教師很難也不能再按照學校和自己的教育方法或尺度去“雕刻”學生,更重要的是去引導學生,給學生自由的課堂空間。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融洽,教學效果越好。首先,教師應去除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不良心態,不要以發號施令者自居,應以正直開朗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如果像“私塾先生”整天板著面孔,學生犯錯誤靠“戒尺”去懲罰,哪有學生愿意靠近教師?更別說積極有效地傳業授道;其次,不要把學生的一些特點當成教學阻礙,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時間長了,就會覺得學生全身都是毛病。既影響教學心情,又讓學生越來越抵觸教師,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因此,教師應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地融入教學課堂,給他們創造一個交流、提問、互動的平臺,讓學生明確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最后,教師個人的魅力也不可忽視。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教師素質過硬,做到講知識時博學貫通,講體育時身手矯健,講娛樂時吹拉彈唱,樣樣俱全……雖然達到目標艱難,但只要努力,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會不斷提高,贏得學生的欽佩,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自然會喜歡自己所教的課程。同時,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應多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二、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常常會有一些教師在傳統教學方法上徘徊,他們責任心強,教學態度認真,一節課從頭講到尾,生怕學生遺漏知識點,整節課下來,自己和學生都會疲憊不堪,可效果卻很一般。這樣的方法不適合非醫藥專業學生的教學需要,他們學習《中醫藥基礎》課程的目的以激發學習興趣為主,了解勝于掌握,興趣大于成績。那么,如何讓非醫藥專業學生在短時間內花費更少的精力,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優化:
1.去繁存簡,突出重點
課程的知識點繁多,再加上非醫藥專業學生的學習重點是自己的專業,很難抽出大部分精力來學習醫藥知識。因此,在有限的學時內,如果不對課本內容做出合理的取舍,不做到“簡而精”,就無法達到教學目的,甚至讓學生失去學習醫藥知識的興趣。例如,在“中藥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各種主治的藥物加在一起有幾百種,如果每種中藥都給學生講解很不現實,學生也很難吸收消化。我們要考慮學生喜歡聽什么,多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講。學生在學校難免出現感冒、發燒等一些常見病,可以把教學重點放在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中藥上,如解表藥、清熱藥、化痰止咳平喘藥等,學生感興趣就會認真聽,再舉一反三,和其他主治藥物相關聯,加深印象。又如,非醫藥專業學生接觸臨床的機會很少,有關“中醫學基礎知識”的診法就可以舍棄不講或少講。這樣一來,重點突出,學生才能記得住,聽得懂,用得上,才會提升學習的興趣。
2.提倡自主學習,多種教學方法并存
大學的課堂教學不同于高中,應以自學為核心,情景式教學為先導,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將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分析、自我總結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例如,在五行學說的講解過程中,將學生分為五組,讓學生分別扮演金木水火土這幾種角色,自行總結五行的特點和相生相克的原則,再由代表辯論。又如,講到方劑的“感冒用藥”時,可以把教室變成診室,一些學生扮演患者(描述癥狀),另一些學生則扮演醫生(診斷開方),教師引導沒有參與扮演的學生通過患者的描述鑒別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以及相應的臨床表現。同時,根據開出的藥方,利用聲音、視頻、圖像等多媒體課件或藥材實物演示,讓學生更為形象直觀地了解中醫藥中難懂的概念,增長知識面。任何教學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范圍,有些教師善于使用研究性教學法講解中藥知識,有些則善于使用拓展法將本課程的三大知識點融會貫通……只要善于綜合利用教學方法,會比單純地使用講授法的效果好得多。多種教學方法并存的課堂,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增加學習的成就感和愉悅感。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機械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切合實際和實踐激發學習醫藥知識的興趣。
3.營造中醫藥學習氛圍,關注第二課堂
1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醫藥院?;A醫學課程大多還是承襲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機械照搬西醫臨床專業基礎醫學的課程體系,即以學科為中心,按醫學科目進行教學,各個知識點分散于不同的科目中。課程設置包括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等,在大一、大二階段分別講授。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學科各自的獨立性、系統性,而同一器官或系統的形態與功能、生理與病理等知識本是相互聯系的,孤立地依據某一門課程難以闡述透徹,影響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因此這種忽略醫學知識整體聯系的傳統模式在教與學兩方面都存在明顯弊端。在教師方面,各課程通常各自為陣,基于本課程的特點進行教學,難以完成知識點的有機銜接,無法給學生勾畫出系統的基礎醫學知識體系。各課程教師為便于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的理解,都必須做承前啟后的鋪墊,這又導致了一方面是教學內容的無序重復,另一方面是課時不足的尷尬局面。在學生方面,由于缺乏對基礎醫學課程體系的整體了解,在單個課程中學習某個知識點時,態度消極、被動,對所學基礎醫學知識理解不透徹、掌握不牢固,對后續臨床各學科的學習起不到應有的促進作用。而且這種學習模式使學生的思維易于局限在某個專業范圍內,對醫學整體知識掌握不足,導致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降。教學內容的無序重復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學習效果,學習耗時長、效率低。有鑒于此,必須對基礎醫學課程體系進行整合,探索出一套適合新型中醫藥人才培養需要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對基礎醫學整體知識的掌握,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為造就專業水平高、動手能力強、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服務。
2改革的對策
2.1變革教學模式打破傳統學科界限,改變原有按醫學科目進行的傳統教學模式,結合臨床實際需要,采用以系統為主線、形態和功能闡述相結合的新的橫向教學模式。即將分屬于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組織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等課程的相關知識按系統進行整合,構建新的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課程模式進行橫向教學。新模式不再以課程為單位分別安排教學,而是以系統為軸線,各科目教師穿插授課,著力為學生勾勒出基礎醫學的整體知識體系,使基礎知識真正服務于臨床實踐,讓學生提前對臨床知識有直觀的了解。以泌尿系統為例,在以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里,我們首先讓學生明了腎臟的位置、形態,這部分知識由解剖學教師講授;繼而由組織學教師和生理學教師闡述腎臟的生理功能,包括腎小球的過濾、尿液的產生過程;最后由病理學教師講解腎臟的常見病變,如尿毒癥形成的機理等。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當我們完成泌尿系統中腎臟的講授時,學生對腎臟這一人體器官的位置、形態、生理以及常見的病理表現都有了比較完整的認識。這種從解剖、組織、生理、病理等課程橫向同時進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易于理解與臨床相關聯的知識,而且便于各課程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防止了重要知識點的遺漏,同時也避免了授課內容的不必要重復,減少了課時數,為學生贏得了更多討論與自主學習的機會。
2.2整合教學內容參考國外教育界倡導的融合性學習(blendedlearning)模式,從宏觀的角度綜合考察課程體系,站在整體的高度整合基礎醫學各學科知識,將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組織學等各課程內容按照結構-功能-病變的主線進行橫向融合,構建新的教學模塊,即基礎醫學教程。新模塊分為理論與實驗課兩大部分,其中理論課程包括基礎醫學教程導論、基礎醫學教程各論(上)及基礎醫學教程各論(下);實驗課包括基礎醫學形態實驗與基礎醫學機能實驗。通過整合,使各學科知識相互滲透,“實現形態與機能、宏觀與微觀、正常與異常、生理與病理等多種知識的綜合”。新的教學模塊強調整體意識即完整知識結構的構建,淡化了學科界限,使教學內容體現學科群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重組與綜合,對基礎醫學課程內容進行整體優化與改革,避免了傳統基礎醫學教學模式中常見的內容重復及相關聯知識點銜接不充分等弊端,實現各學科間的有機銜接。這種整合體現了基礎醫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理解和掌握,也強化了知識的整體性和實用性,縮短了基礎醫學的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的距離,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重理論聯系實踐,有利于增強學生未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在講授法為主的同時,融合多種教學方法。例如設計一個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帶領學生參觀解剖形態陳列室,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人體結構;指導學生進行顯微鏡觀察、完成各種實驗等。這種采用多專題和重討論,將演示、參觀、實驗等方法有機融合起來的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教師一言堂式的沉悶講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興趣。學生能主動圍繞專題積極討論,活躍思維,深化思考,提高了學習效率。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將傳統教學手段與網絡化學習相結合,即將視聽媒體、計算機輔助的學習方式與運用粉筆的傳統學習方式相融合。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直觀地觀看結構圖,并指導學生利用相關網站拓展獲取知識的途徑;同時在我們自己構建的網絡教學平臺上開展輔導與答疑,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這一系列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促進了教與學的融合,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又大大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優化了教學效果。
3教學效果評估
3.1授課對象及教學模式授課對象為南京中醫藥大學2009級五年制本科中醫學專業精誠計劃實驗班、普通中醫班,精誠計劃班35人,普通班41人。精誠計劃班依據整合后的教學模塊“基礎醫學教程”,以器官系統為中心進行橫向教學;普通班采用傳統的以課程為單位的一般教學模式。以泌尿系統為例,傳統教學模式所用課時數為27,教學內容包括:泌尿系統的形態結構(組織學、標本實習、大體形態,9課時),由解剖組織學教研室承擔;尿液的生成與排出(6課時)、尿液的生成與排出實驗(3課時),由生理學教研室負責;泌尿系統病理(9課時),由病理學教研室完成。改革后的教學模式所用課時數為18,教學內容包括:泌尿系統的形態結構(3課時),由解剖組織學教研室承擔;尿液的生成與排出(9課時),由生理學教研室負責;泌尿系統病理(6課時),由病理學教研室完成。需要說明的是,傳統教學模式按學科安排教學,上述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負責的教學內容分別在各自的學科中橫跨2-4個學期完成;而改革后的教學模式強調保證知識的系統性,因此上述教學內容橫向整合在同一個學期中完成。
3.2測試方法在完成一個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后,教師組織該系統的病案討論,學生進行綜合性實驗。在該系統的教學過程全部結束兩周后,對學生進行測試。選擇該系統最重要的知識點作為測試內容,學生采用口頭表述或者書面作答的形式完成測試。3.3測試結果以泌尿系統為例,兩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泌尿系統各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如下。
3.3.1腎的形態結構成績測試結果精誠計劃實驗班:達標5人,基本達標23人,未達標7人,達標率80%;普通中醫班:達標9人,基本達標22人,未達標10人,達標率76%。經χ2檢驗,χ2=1.228,P>0.05。兩種模式下腎的形態結構成績達標率無顯著差異。
3.3.2腎小球的濾過過程成績測試結果精誠計劃實驗班:達標7人,基本達標20人,未達標8人,達標率77%;普通中醫班:總人數41人,達標5人,基本達標26人,未達標10人,達標率76%。經χ2檢驗,χ2=0.905,P>0.05。兩種模式下腎小球的濾過過程達標率無顯著差異。
3.3.3尿液的排出過程成績測試結果精誠計劃實驗班:達標5人,基本達標22人,未達標8人,達標率77%;普通中醫班:達標5人,基本達標25人,未達標11人,達標率73%。經χ2檢驗,χ2=0.193,P>0.05。兩種模式下尿液的排出過程成績達標率無顯著差異。
3.3.4尿毒癥的病因病機等成績測試結果精誠計劃實驗班:達標4人,基本達標19人,未達標12人,達標率66%;普通中醫班:達標4人,基本達標20人,未達標17人,達標率59%。經χ2檢驗,χ2=0.417,P>0.05。兩種模式下尿毒癥的病因病機等成績達標率無顯著差異。兩個班級的達標率比較雖無統計學意義,但采用改革后新模式教學的精誠計劃實驗班總體成績高于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普通中醫班。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章節的測試結果亦如此。
4新模式取得的成效及尚待完善之處
4.1已取得的成效新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學科固有屏障,建立起多學科交叉且有機融合的課程教學體系,創立了多元化的課程模塊,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從泌尿系統看,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除了將組織的微觀結構部分壓縮了一些(基于現代診療場所的檢查已非常細化,不太需要醫生讀片),主體內容沒有變化,從組織器官的形態結構到功能再到病理機制,一氣呵成,課時減少了時,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完整地掌握了該系統的重要知識點。從測試成績看,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總體成績以及優良比例普遍高于傳統教學模式,雖然統計學上沒有顯著意義,但至少有以下兩方面成效:其一,新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學習成績普遍有所提高的前提下,顯著減少了教學課時數。課時數的減少是對學生時間和精力的直接解放,為他們拓展新知識創造了條件。其二,在后期對相關臨床課程教師和學生的回訪中,他們普遍認為,新的教學模式由于強調完整知識點的學習,使得學生的學習前瞻性更好、目的性更強,因而對知識點的掌握更透徹,增強了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切合社會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對上述兩個班學生西醫內科相關章節的考試成績進行過比較,發現采用新模式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
【關鍵詞】實驗整合 實驗教學體系 模塊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156-01
實驗教學是大學本科專業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實驗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更具有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和創新性[1]?;A化學實驗課程包括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和物理化學實驗,即我們常說的“四大化學”實驗,它是中醫藥院校各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實驗技術,也是今后學習專業實驗的基礎,所以學好基礎化學實驗課程至關重要。
一、打破按單一學科設置實驗,整合基礎化學實驗課程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實驗內容都是基本的操作,有的實驗項目放在大一開設,而有的放在大二開設,如“分析化學實驗”中的“滴定分析操作”,實驗內容是:(1)掌握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的基本操作;(2)練習滴定操作、初步掌握準確確定終點的方法。而“無機化學實驗”中的“醋酸電離常數和電離度的測定”實驗內容是:(1)掌握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的基本操作;(2)測定醋酸的電離度和電離平衡常數。兩者都是以滴定分析操作為主,分析化學實驗練習滴定分析操作,安排在大二開設,而無機化學實驗是練習滴定分析操作后,再測定醋酸的電離度和電離平衡常數,卻安排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我們認為這一設置不合理,導致了大量問題的出現,如:(1)造成了實驗場地安排的重復、實驗教學設備的分散和實驗試劑的重復配制、浪費現象; (2)學生做分析化學實驗時認為實驗重復,以前做過,導致做實驗不專心; (3)增加了實驗教輔人員的工作量等。
以上例為代表,尚有多個實驗有此現象,綜上原因,我們認為是一種傳統的實驗依附理論課程而帶來的不適應當前人才培養模式的現象,應打破原來按單一學科設置實驗,改變教學內容過度重復交叉,對基礎化學實驗課程進行整合,形成模塊化、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思維和素質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構建和完善新的實驗教學體系[2]
本院各專業基礎實驗教學體系建立的目標是:為培養具有較強基本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藥學人才打好扎實根基?;A實驗是專業實驗課程的基石,只有基礎實驗技能扎實,才能更好的做好專業實驗,才能對專業課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運用。應緊扣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并完善符合藥學院各專業特點的一體化、多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整合實驗教學內容,注重基本技能培養,建立“一級教育實驗、二級教育實驗、三級教育實驗”的“漸進式”一體化基礎實驗教學體系。從培養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入手,“一級教育實驗”全部為“四大化學”中的基本操作訓練,安排在大一開設,著重訓練學生基本實驗操作的規范化、標準化;“二級教育實驗”為原學科實驗除去基礎操作訓練的實驗;可安排在大一第二學期和大二開設,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運用熟練的基本操作技能完成每一門實驗;“三級教育實驗”為綜合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把前兩級實驗技能牢固掌握,嘗試獨立思考和完成融合“四大化學”技能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開放性思維。
1.為啟迪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實驗中心重視實驗技術研究,實驗項目選擇、實驗方案設計。
2.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性質、實驗內容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中心不斷改進教學實驗方法,在保證實驗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給學生選擇實驗內容和進行實驗時間的靈活性,增強學生的興趣和成就感。
3.改變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改變以往的實驗都由教師準備好實驗儀器并做詳細講解,學生只按教材步驟“照方抓藥”的消極被動完成實驗的狀況;重視實驗技術研究,實驗項目選擇,實驗方案設計有利于啟迪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為主的學習方式。
4.建立全面開放的基礎性實驗室
開放性實驗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獨立操作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將教學重點放在化學實驗的設計思想和方法上[3]。建立專門的基礎性實驗室,重在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規范法操作習慣。采取網上及課堂教學的方法,借助多媒體等手段,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4]。學生隨時可進入實驗室,利于節約大量的實驗學時,用于鍛煉基本操作能力及獨立創新能力。
三、實施效果
1.精選實驗內容、串聯實驗等整合方式,有利于基礎化學實驗的綠色化[5]。
2.良好的實驗體系和教學方法能夯實學生的基礎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3.有利于促進各專業學生(包括醫藥學類專業以及食品、工程等非醫類專業)綜合實驗操作能力、相互協作能力、思維能力及畢業論文質量等等方面的提高。
4.有利于培養醫學本科創新性人才[6]。
5.通過教師教學、學生反饋相輔相成,有利于提高整個本科實驗教學水平。
四、結語
2008年以前,國內高等院校各專業實驗教學及其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處于相對單一和傳統的狀態,實驗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按各專業課程及其理論教學進度,開設各自相對獨立的實驗教學,從08年開始,打破“實驗按學科設置”的實驗教學改革在全國綜合性院校逐漸推行,省教育廳明確,所有“省示范性實驗中心”必須全力推行新的實驗教學模式,以“國家級示范實驗中心”為標準,在全省范圍全面鋪開新的實驗教學體系改革。
相對而言,中醫藥院校的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緩慢,目前,北京、上海、廣州、南京中醫藥大學等兄弟院校都走在了改革最前端,我們應該借鑒兄弟院校的成功經驗,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基礎實驗的整合,逐步推進實施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
參考文獻:
[1]林慶宇,張 志,毛獻萍等.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A化學實驗教學探索,賀州學院學報[J],2013,29(2):144-146
[2]江星明,劉文龍,李榮東. 通過示范中心建設推進實驗教學體系改革,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J],2010,30(10):54-56
[3]倪春林,周家容,羅志剛等.農科基礎化學教學中研究性實驗的探索,理工高教研究[J],2010,29(1):108
[4]江星明,劉文龍,李榮東.藥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究,中國科教創新導刊[J],2010(28):66
[5]卜曉莉.基礎化學實驗的綠色化改革初探,廣東化工[J],2013,40(7):149,145
[6]王虹,曹曉群.深化基礎化學實驗改革,培養醫學本科創新人才,中國教育技術裝備[J],2013,(9):130-131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