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31:48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生物學科實踐活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初中生物 學生實踐活動 教學現狀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學生實踐活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親自參與和實踐的一種教學行為。它不同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而是生物學科教學層面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读x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版)》對學生實踐活動作出明確的規定:生物學教學不僅是教師講解和演示的過程,也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應該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和實踐。經統計,北師大版初中生物4本教材中,共設計活動188個。下面所涉及的學生實踐活動主要指在活動過程中需要利用生物材料、試劑、儀器,包括觀察、調查、驗證、探究以及建議活動,而不包括分析、評價、討論、體驗、角色扮演等活動。
在新課程實施中,對教材中安排的學生實踐活動實際落實的情況如何呢?在哪些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距?如何改進?筆者通過自編問卷對泉州市初中生物學生實踐活動的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對學生實踐活動的開設情況進行訪談,分析問卷和訪談數據所反饋的信息,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提出了改進建議。
本次調查的對象都來自泉州市不同學校的生物教師,共發放問卷40份,收回37份,回收率為92.5%。其中包含15所完中校,8所市區初中校,14所鄉鎮初中校。
調查問卷設計了9道填空、29道選擇題,主要針對以下4個方面:學生實踐活動的軟、硬件配置,教師對學生實踐活動的看法,學生實踐活動教學的現狀和教師提升自身活動教學能力的意愿。
針對北師大版安排的學生實踐活動設計了訪談提綱,對隨機選出的74個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訪談。這些學生實踐活動包括觀察、調查、驗證、探究以及11個建議活動,其中七年級上冊31個,七年級下冊24個,八年級上冊13個,八年級下冊6個。
用Excel對問卷進行數據統計與處理,調查結果表明:
(1) 泉州市各學校的硬件配置都趨于標準化。
調查顯示,學校都有生物實驗室,有10.81%的學校實驗室超過3間;學生分組活動時有幾乎50%的學校是2人一組的;56.75%的學生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實驗人員,其余的由生物教師兼任。但實驗室使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有32.43%的學校實驗室從不在課余時間開放,經常開放的只有2.7%;生物實驗室的利用率偏低,經常使用的只占13.51%。
(2) 生物教師對學生實踐活動重要性認同度高。
從統計數值看,絕大多數教師認為開展學生實踐活動可以激發和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起到重要作用;超過95%的教師認為學生實踐活動非常重要或重要;大部分教師也認為花費時間和精力開展學生實踐活動是值得的。
(3) 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教學現狀認同度低。
盡管大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在活動中表現積極、興趣濃厚,但同樣有85%左右的教師覺得在現實中,探究性學生實踐活動并不能很好貫徹。
(4) 對提升自身活動教學能力的意愿很強烈
超過80%的教師平常會通過各種途徑豐富和更新有關生物活動教學的知識。雖然只有50%的教師參加過學生實踐活動教學的培訓,但希望有機會參加培訓的愿望還是很強烈的,占到91.89%。
(5) 學生實踐活動開設情況不容樂觀。
來自23所學校的23位接受訪談的老師中,學生實踐活動開設率最高的達到63.51%,最低的卻只有6.76%(圖1)。
統計顯示,有四個活動開設率達到100%:“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人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觀察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觀察種子的結構”。其他活動的開展卻不盡人意。例如教材安排的第一個學生探究活動是“探究溫度和濕度對霉菌生長的影響”。這個探究活動是所有活動里最容易開展的,學生熟悉、材料易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又能讓學生掌握控制變量法,應該是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的最好范例,也可以為后面探究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墒钦{查中只有50%的學校開設了這個活動。
(6) 學生實踐活動無法開設的主要原因。
通過對學生實踐活動無法開設的原因進行統計分析,占比最大的是“教學的課時不足,要趕進度”。其次是“該學生實踐活動可用觀看視頻等其他方式代替,沒必要去做”和“儀器、試劑、材料缺乏,經費緊張”(圖2)??梢?,學生實踐活動無法按質按量開展的主要原因還是課時太緊,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教師不得不壓縮學生實踐活動的時間;而選擇視頻代替可能是一種折中的辦法,既不想放棄學生實踐活動,又沒有時間進行學生實踐活動,就利用視頻來解決;關于生物實驗的試劑、材料,有的很難買到,有的又很貴。而對11個建議活動的開設情況進行統計發現:30%的被調查學校并沒開設,有開設的也只開設1、2個。當然,學生實踐活動無法正常開展除了這些原因外,還有其他的原因,如有的教師雖了解課標精神,但長期習慣于課堂教學的傳統組織形式,缺少改革的動力;部分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有限等。
通過以上數據,結合泉州市關于初中生物教學的有關措施,分析泉州市初中生物學生實踐活動開展的優勢和不足。泉州市在第一次課改時就把生物學與升學掛鉤,期間經過不斷地修訂,到現在,生物學不僅作為中考科目,還把學生實踐活動作為考查項目。在中考試題的命題上,改變過去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現象,不斷增加實踐活動內容的考查,中考成績也逐年提高。這與泉州市政府重視實驗室建設,要求各學校的硬件配置標準化是分不開的。不足之處在于師資力量薄弱,后期投入沒跟上,導致建設的投入與產出的效率存在較大差距。筆者因自身在學生實踐活動教學中也遇到諸多問題,如教學條件中硬件和軟件不配套的矛盾;n時少與活動多、任務重之間的矛盾;自身能力跟不上課改步伐的矛盾。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嘗試,試圖尋找緩解這些矛盾的辦法。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幾點建議。
(1) 繼續創造條件,改善不利因素。
在政府加強實驗室建設的同時,學校也應該在實驗員的配置上給予重視,以免造成資源的更大浪費。生物實驗室利用率、學生實踐活動開設率低與實驗員的配置息息相關,只有32.43%的學校有專職的實驗員,而這實驗員往往只是專職而不是專業;24.32%的兼職實驗員大都由后勤人員兼任;有40.54%的學校選擇由生物教師兼任,這些學校大都是鄉鎮初中校,教師要擔任的教學班多,班生數也多,往往力不從心。所以學校應從全局考慮,招聘有資質的實驗教師,持證上崗,若由生物教師兼任,應相應減少教學課時數,生物教師的每周課時數規定還是14,那么師生比至少在1∶350以上,這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顯然很不合理。
把學生實踐活動作為考查項目,雖然改善了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的情況,可由于實驗的評價內容為操作成分多,與升學不掛鉤,而且還是自己學校的教師監考,雖有巡視組檢查,學校領導并不重視。如果對考查要求作進一步規范,比如不同學校交換監考教師,并把考查成績作為評價學校的辦學績效指標之一,那么,對提高生物實驗室利用率、學生實踐活動開設率就會非常有利。
(2) 不拘泥于教材,因地制宜地調整和組織適合學生的活動。
從訪談反饋的信息看,課時少、活動多、任務重是影響活動開展的主要原因。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目前,泉州市絕大多數學校生物課為每周2課時,只有一所學校在七年級開設3課時,八年級每周3課時或2.5課時各有一所;調查中教師們認為七年級教材安排的“學生實踐活動多”和“非常多”的占到59.46%,認為適中的只占27.03%,而八年級認為多和非常多的是32.44%。可見,在實施學生實踐活動教學前,教師應先對整學期學生實踐活動所需的材料、儀器、試劑和活動時間等作全面的規劃,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對這些活動進行整合和改進,并力求創新。
生物材料的準備是進行學生實踐活動的關鍵,而學生實踐活動開設率低也常常是因為缺少實驗材料又沒找到替代材料。有些生物材料如變形蟲、水蚤只能自己培養或到自然水域中去找;很多植物材料只能自己栽種。另外,學生人數多,分組活動所需的材料要準備充足,沒有專業的實驗教師是很難做到的。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實驗材料,把幾個相關的活動整合到一起進行,如“研究細胞體積和表面積的關系”要求學生計算相對表面積,若與“研究細胞大小與物質擴散的關系”一起,先把一大塊瓊脂切成規則的小塊,就可以直觀地得出同樣的體積,切得越小,總的表面積越大,與外界的接觸面也越大,這樣就不難理解細胞體積和表面積的關系了。再如把“觀察種子萌發時的形態結構變化”和“探究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放一起,在探究后還可以繼續觀察種子萌發時形態結構的變化。
把學生實踐活動移到課余或作為假期作業,這可以緩解課時緊張的情況,又能讓學生有較長的時間觀察、記錄,再在課上由學生以實物、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展示。比如在國慶放假前先布置上面提到的兩個有關種子萌發的活動;寒假布置“制作小腸壁結構的模型”“記錄一天三餐的食譜和數量”等,要求學生做好記錄或拍下圖片、視頻,以便在課堂上展示。
教師還可以因陋就簡,對活動進行改進,如“觀察根毛”要求的材料是幼苗,需要專門培養,如果換成觀察水培植物的根毛或提前兩天把蘿卜(上本課時剛好蘿卜上市)用塑料袋扎好,等上課時拿出來,那根上布滿密密麻麻的毛絨絨的根毛,這就很好地解決了材料問題。
學生實踐活動的難度大也是制約其開設的一個原因。剛上初中的學生在還不具備化學知識前,就要求熟練掌握多種化學物質的性質及變化,這使大部分學生望而卻步。初一新生往往躍躍欲試,可是活動涉及的知識偏難偏深,常常導致學生的興趣大減,畢竟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有一定的發展規律。建議教材能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宏觀到微觀,由熟悉的知識開始逐步展現,如在七年級上先安排進化、生態、生物的多樣性、分類等,再逐步過渡到微觀。
(3) 提高認識,多渠道拓展和提升教師活動教學能力。
問卷顯示,教師對學生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在認識上是到位的,但在實際教學中,用視頻來代替的現象很普遍。課時緊是一方面,更與教師已形成的傳統教學習慣關系密切。所以,教師應把認識內化為行動,盡量讓學生有參與實踐的機會。如“觀察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的活動,很多教師是用觀看視頻代替做實驗。其實,教師可以前一天安排學生從家里帶來一截帶葉的枝條和一個透明的礦泉水瓶或水杯,教師事先準備好用“紅花米”染成紅色的水和一些剪下的枝條(可以利用學?;ㄆ孕藜魜G棄的),選取教室的一個角落,在各自的瓶上做上記號,倒入適量的紅花米水,插上枝條,次日上課時就可以觀察現象。如果枝條葉子比較多的,還可以用透明塑料袋把上部的枝條罩上扎緊,那么,下一節課就能觀察蒸騰作用現象了。其實,教師只要多留意生活,就可以為學生實踐活動提供很多機會。
教師對提升自身活動教學能力的意愿很強烈,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自己覺得在活動教學方面能力不足。有的活動甚至教師自己也沒做過,教師的實驗操作技能也有待提高,所以組織這方面的培訓已經迫在眉睫,應該盡快落實,并且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培訓的內容和方式。通過問卷獲悉,教師最希望獲得關于本土化的學生實踐活動設計的培訓,其次是生物模型的制作,再者是動、植物標本的鑒定與制作,其他如活動器材的使用、組織培養技術、細菌培養技術方面的培訓意愿也在30%以上。
原本,組內相關的教研活動也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徑,可能因為大多數學校里的生物教師少,特別是有些初中只有1位,在教研活動中可以學習、交流的對象較少,教研的積極性不高,教研氛圍不濃。有60%左右的教研組只是偶爾開展有關生物學生實踐活動教學的教研活動,而接近10%沒有開展這類活動。如果以片區為單位進行教研活動,那不僅擴大交流對象的范圍,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多了。
當然,各縣市還可以組織開展學生實踐活動的專題觀摩教學。如晉江市曾組織過相關的教研活動,教師一起觀摩學生實踐活動的課堂,互相討論、切磋活動課的開展、組織及拓展、延伸,為教師的踐活動教學搭建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收到很好的效果。學校也可以校本教研的形式,由教研組長牽頭進行以學生實踐活動為主題的研究,獲得的經驗還可以與其他兄弟學校交流、分享。
(4)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要開展好學生實踐活動,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中找出教學所需的素材,使學生更熱愛生活,真正體現生物學課程“為學生發展服務”的價值。“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開設率也只有34.78%,無法開設的原因主要有2個:材料缺乏;活動時間長,操作麻煩,學生不能堅持。教材所用的材料是天竺葵,需要量大的話只能利用生物園栽培,可只有1/4的被調查學校有生物園,還形同虛設。建議把生物園利用起來,組織學生自己栽培實驗材料,既可解決實驗材料缺乏的問題,又能讓學生學習栽培知識,或者也可以利用學校的空地、花圃栽種。天竺葵在校園里不常見,筆者經過自己反復地試驗,發現閩南在冬季常吃的一種蔬菜――芥菜,實驗效果很好。因它的生長期需要2個月,在開學初就鼓勵學生與家長一起在自家的陽臺、空地或者花盆中栽種,這對解決目前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有效的措施,可以為自家提供放心蔬菜。在活動前兩天要求學生參考教材進行操作,活動當天用黑色袋子把處理的葉片帶到實驗室,開展驗證實驗。由于采用自己栽種的材料,學生很有興趣,都想看到結果,所以投入并能堅持。網上查到銅錢草也是不錯的材料,容易培養,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試驗,讓學生參與到活動的準備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生物學知識,真正發揮生物教育對學生成長的獨特價值,達到課標對學生實踐活動的要求。
泉州具有沿海地區經濟發達、教育投入到位的優勢,充分利用優勢資源,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創造條件,拋開教材的束縛,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地方資源,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甚至可以開發出比教材中更加適合學生的實踐活動,真正落實核心素養和發揮為學生發展服務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生物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列為“內容標準”之下的一個主題,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能夠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罢n標”特別強調,教師應積極提供機會讓學生親自嘗試和實踐,并將科學探究的內容標準盡可能滲透到各主題內容的教學活動中。因此,教師除了將教材規定的探究活動做好外,還應創造性開發課程資源,為學生創設更多探究情境和活動。據此,我在近年來的生物教學中,積極創設條件、組織課外探究活動,使“課標”的理念和要求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實。
現結合“校園植物及其生活環境考察”生物探究實踐活動案例,談談我的意見
一、認識探究意義,培養探究興趣
在學生的知識結構中,探究是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讓他們懂得什么是探究,什么是學習探究方法,在實踐中進行探究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前提。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什么是探究,用介紹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具體實例的方法。比如講述:英國女科學家珍?古道爾30年致力于黑猩猩的研究,以致在這個領域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再如,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經探究證實,使肉湯變腐的原因是由于細菌的侵蝕。這些事例的介紹,使學生明白了什么是探究,了解了科學家進行探究的過程,提高了對科學、對科學家的尊重。同時,在介紹科學家進行艱苦卓絕的探究進程的過程中,更極大地提高了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引導探究活動,組織實踐操作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積極利用人性的這種特點,引導學生去對生物學中的知識不斷產生好奇,產生疑問,產生要探明究竟的心理,進而開發和培養他們進行科學探究的意識和精神,教師應為學生創設進行探究的條件和氛圍,督促并指導他們進行科學探究的實際操作。例如以下案例。
1.從探究中最簡單的觀察和調查做起,引導學生初步嘗試進行科學探究的操作
在學習“認識生命”一章,學生根據日常的觀察和生活經驗,能舉出很多有生命的物質,老師肯定他們的觀察實際就是探究。再問:你能說一說他們為什么是生物嗎?多數學生說因為他們是有生命的物質。進而再問“你是如何知道他們是有生命的呢?”學生的臉上出現了茫然的表情,同時有學生自然而然地提什么是生命的問題,這說明學生產生了好奇心。這時老師及時引導學生自學課本,從中發現、歸納出什么是生命。本課結束時,及時布置獨立進行考查的課后探究活動,以鞏固對探究的認識和嘗試探究活動。
校園植物及其生活環境考查報告
2.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探究實踐,進一步嘗試科學探究
首先講明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作出預期、收集證據(分析證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基礎知識。其次,以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實際例子,比如,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鐳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對科學探究進一步理解消化,教師這時為引領學生向更深更高的探究層次進發,布置學生以小組獨立完成一些科學探究的作業,以便打下由實踐向理論上升的基礎。
關鍵詞:生物課外實踐活動;初中生物課程;作用分析
生物課外實踐活動對于課程的教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廣大教師立足于生物課程的課堂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能力為主導方向,將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處理與充分利用,對于提升學生的生物課程學習效果與個人技能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的教學意義
第一,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激發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課外實踐活動相對于課堂教學具有不可比擬的教學優勢,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印證生物理論的正確性,讓學生通過實際考察對生物教學內容有更深刻的印象與直觀感受。與此同時,課外活動的探究性與學生的好奇心具有高度的匹配性,學生可以在實踐操作中保持長時間的關注度,避免課程教學中抽象的理論性,以實現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與學習技能的終極教學目的。
第二,生物課外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拓展教學空間。傳統的生物課程教學模式主要以抽象的理論教學以及教師的課程講解為主導,學生在單一教學方式的過程中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在課外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創新教學方式,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幫助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掌握生物規律,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
第三,生物課外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綜合性人才。實踐活動相對于課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自我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突破了傳統理論教學方式的僵化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更為直觀的作用。
二、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的操作方式
第一,校園生物園地的課外研究形式。隨著教學投入的不斷加大,許多院校都開辟了不同形式、不同級別的生物園地,擁有專門服務于生物課程教學的專業器材,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開展不同形式的生物課程教學實踐活動,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生物操作技能與科學素養。比如,教師在講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學重點時,教師可以設計與光合作用有關的小實驗,引導學生在生物園地實際觀察,在調查分析中了解生物光合作用的核心原理,將教學內容與生物實踐結合起來,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第二,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具有調查性質的教學實踐活動。對于教學資源具有差異性的學校,教師可以采用調查研究的形式開展課程實踐活動。比如,在學習現代生活方式與生命健康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學習的形式,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成若干小組,由小組成員合作交出調查方案、目標群體、人員分工等重要信息,利用課余時間深入社區或者社會生活中,了解生活方式對人們生命健康帶來的影響,對調查結果進行詳細分析并編寫調查報告。教師依據學生的調查結果進行仔細的講解與分析。學生通過進行社會調查實踐,不僅加強了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也提升了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以專題實踐活動的形式深入社會生活。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活動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將教學形式生活化,采用專題實踐活動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比如,在學習環境的污染與保護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制訂周詳的調查計劃,以學校周邊地區為重點調查目標,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對水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等不同形式的環境污染開展長時間的追蹤調查。大量的環境污染信息收集、走訪社區行動、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學校周邊地區的環境現狀,并且依據調查結果形成完整的改善環境現狀的調研報告。在專題實踐調查的活動開展中,學生不再是淺顯地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而是在實踐活動操作中,在理性分析思考中形成自己的個人觀點,產生更具價值的學習結果。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課程的課外實踐活動在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占據重要的教學地位。學生突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性,深入社會生活的實踐操作中,了解現實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對該問題的實踐了解,產生原因以及解決方式都形成了個人獨特的思考,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優化課程設置,在創新教學方式的過程中現實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在實踐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中,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生物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避免了孤立思考帶來的局限性,保證教學活力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文豪.初中生物探究活動的價值與意義[J].生物學教學,2012,7(2):70.
關鍵詞: 課外實踐活動 初中生物 教學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能發展學生智能,同時培養他們的情操、品德,鍛煉他們的意志力,使課內外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教育質量得到很大提升[1]。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部分章節插入了一些課外實踐活動,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課外實踐活動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以下我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淺談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
1.鞏固和升華課內知識
生物新課程標準指出,生物科學是實驗科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抓好課堂教學外,還要結合實際積極地開展各式各樣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課外實踐活動,從而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讓學生更好地消化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擴大知識面,加大深度難度[2]。如在講授桃花結構一節時,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親身體驗和感受,近距離地觀察花的結構,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花結構知識的理解,而且會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如“根的向地性生長過程”、“給栽培植物松土”等教學內容,在課堂的有限時間內是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的,只能單一地描述,導致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對知識的掌握跟不上。但是如果這些內容有課外實踐活動的輔助,就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同時學生的觀察也會更直觀、更具體,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2.很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濃厚的學習興趣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習的內驅力,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啟迪思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3]。正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性格沖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如帶領學生到農村果園認識花芽、葉芽;嫁接期觀摩酸棗嫁接大棗過程;調查河污染問題,等等。生物課程是一門實驗性極強的學科,生物教學離不開課外實踐[4]。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歡課外的實踐課,因為實踐課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探究欲。運用這種課堂內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思維的啟迪、學習興趣的激發、知識的獲得很有必要。
3.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能使學生的動手、觀察、分析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如在不同的季節,帶領學生對學校的盆景及綠化帶進行修剪和整理,在實踐中不僅學生能學到相關的生物學知識,而且能在此過程中滲透美學教育。學生還可嘗試學習管理校園花圃,在管理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問題,如為什么靠近花壇邊緣的草要長得旺盛一點?為什么向陽面的比背陰面的開得早?這時候教師不應該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應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動腦筋先思考,并鼓勵他們把心中的一些想法和體會說出來,從而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提高綜合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初中生正處于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關鍵時期,所以對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很關鍵,在課外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時刻進行自我反思和創新。如植株的嫁接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個課外實踐活動,雖然在嫁接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小狀況,比如說搭配的問題,但教師此時可以放手讓學生做,待看到結果后,不用老師多說,學生會主動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嫁接的成活率。除此以外,還有“幫助植物授粉”、“探究螞蟻的通訊”、“飼養家兔”等探究活動是適合開展的,因為這些活動的開展耗時較長,在課堂的有限時間內無法完成,所以課外實踐就成了一種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
5.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是每個教師的責任。生物教師要利用生物學的豐富資源,結合學生實際,切實有效地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如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等,通過實踐,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意識到今天的生活環境來之不易。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如帶領學生參觀生活污水處理廠與化工廠,了解其基本操作流程,組織學生參與植樹造林和護林宣傳等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有了這些親身體驗,就會在心里埋下一顆環保的種子,只要給予一定的“水分”和“養料”,必定會長成參天大樹。
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使生物課堂豐富多彩,而且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擁有更廣闊的實踐天地。教師要因地制宜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巧妙地運用身邊的材料,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而且能給生物課堂帶來無限活力??傊n外實踐活動在生物教學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好課外實踐活動,是提升生物教學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楊玉蘭.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J].池州師專學報,2005(3).
[2]蔡永清.淺議開展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的重要性[J].考試教研版.
關鍵詞:生物教學;自主學習;活動模式;實踐思考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之外,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簡單地說,自主學習就是在學生主體的意識下,在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后,進行自我學習的過程。自主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對本學科具有一定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
一、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想要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要讓學生的心理放松,教師不要一味地強調生物課程成績的重要性,不要讓學生對這一陌生學科有心理排斥。教師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相互學習,相互尊重。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教師要對學生思考的結果持包容的態度,正確的觀點要予以鼓勵,錯誤的觀點不要馬上指責,要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討論,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只要這樣,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有目標地引導,設立不同的教學場景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書本上的教學知識,設立不同的場景,提出問題,有目標地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在學習植物的器官時,可以先展示一株植物器官的名字,提出不同器官具有的作用,讓學生進行有目標的討論。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堂表演,分別扮演不同的器官,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跟生物教學有關的視頻,豐富課堂教學。
三、讓學生多動手,在實踐中進行自主學習
實踐是掌握知識最好的方法,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最好的途徑。例如,學習植物的時候,讓學生去校園里認識各種植物,讓學生制作保護植物的標語張貼在校園中;在學習有機鹽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制作生理鹽水等。
總之,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時,教師要結合這個時期學生的特點,多角度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能更好地提升學習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生物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促進了生物學科的有效發展。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十分強調初中生的實踐能力。而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新課標提出了要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展開綜合實踐活動,并將其列為基本的教學活動之一,這對于提高初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等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對初中生物課堂中的綜合實踐活動展開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綜合實踐活動;周邊資源;多種實踐;活動展示
在初中生物中展開綜合實踐活動,能夠改變傳統的以教室與教材為主要教學載體的教學模式,使生物課堂由課上走向課下,有機聯系生物與生活。而在教師的引導下,綜合實踐活動也更能引起初中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改善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進而實現高效教學。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我J為一個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在初中生物中增加綜合實踐活動,還能夠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在體驗中獲得智慧。下面,筆者從合理利用周邊教學資源、設計多種實踐活動、注重活動展示三個方面,討論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展開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教學策略。
一、合理利用周邊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的是走出課堂,讓初中生在自然、社會、生活中學習生物,了解生物在生活中的應用。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周邊的資源,將其重新規劃與整合,為真正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做好充足的準備。也只有將周邊的資源合理地利用起來,才能夠保證整個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周邊資源包括學校資源,有多媒體資源、實驗室等;也包括社會資源與生活資源,比如,學生生活的村區環境等,這些資源都是展開生物學科實踐活動的物質基礎。就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結構”這一課中,我讓學生在校園內自由選擇一種植物,他們可以選擇小草,也可以選擇樹葉、花瓣等。在選定之后,我鼓勵他們制作植物標本,并且通過顯微鏡等實驗設備觀察根、葉、莖的結構。此外,學生也可以在家中選擇一些蔬菜,如洋蔥,觀察“洋蔥根尖的縱切面結構”。這不僅能夠使初中生學會如何制作植物標本,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實驗能力與觀察能力,使其更加直觀地學習植物的細胞結構知識。
二、展開多種實踐活動
很多教師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十分浪費教學時間,且由于綜合實踐活動在我國的發展周期較短,他們可借鑒的教學經驗較少,所以他們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過于單一。而要想真正抓住初中生的眼球,使他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一直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教師就必須設計出多變的、豐富的活動,使學生對生物學科中的綜合實踐活動一直保持期待感,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學會的目的。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一課中,我讓學生對藻類、苔蘚、蕨類、種子植物展開調查與分析,了解這些植物的結構以及成分;在“植株的生長”一課中,我讓學生選擇一種他們喜歡的植物進行栽培,呵護并記錄這些植物的成長過程;在“人體的營養”一章中,我讓學生以“人類的飲食安全”展開調查與分析等等。這些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內容各異,形式也各有不同,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很大的作用。
三、重視活動的展示環節
很多教師在展開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認為學生的參與就是活動的過程與結束,從來沒有重視過活動展示。然而,活動展示環節在初中生物學科中的綜合實踐活動十分重要,它是幫助初中生樹立學習自信,使其正確認識自己生物水平的重要環節。在展示中,學生之間可以對彼此的展示過程與觀察結果進行交流與互動,因此,活動展示還能夠提高初中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班級中構建和諧、友好的教學氛圍。教師還可以在展示環節根據學生的探究過程與結果,評選出表現最優秀的小組或個人、進步最快的小組或個人等,在學生之間展開良性競爭,激勵每個學生都能夠更加積極地學生物、做活動。在“退耕還林還草”一課的實踐活動之中,我讓學生將他們的探究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他們可以詳細說出自己的活動過程,也可以將重點放在退耕還林還草的策略上。我會根據學生的展示,對一些表現十分突出的學生進行鼓勵與獎勵。比如,對于調查信息比較全面、科學的學生,我會授予“信息小達人”的稱號;對于一些提出的關于退耕還林還草的建議十分具有可行性的學生,我會授予“小小環保衛士”的稱號等等。
總之,在設計與展開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要合理、充分地利用周邊資源,從初中生的實際生活中選擇活動素材,使學生學會使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設計多種實踐活動,使綜合實踐活動能夠一直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重視活動展示環節,激勵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
參考文獻:
[摘 要]: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一新的課程類型確立并在全國各類實驗區實施以來,人們對這一課程形態產生了極大的關注,筆者認為,這是解決生物學科教育矛盾的利器,為開拓生物教學新局面將產生長遠的、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初中生物 綜合實踐活動 研究
長期以來,初中生物的教學中,要么忽視這門學科,要么因升學壓力,強調知識忽視實踐,導致這門學科在初中教學中的畸形發展。其實,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一新的課程類型確立并在全國各類實驗區實施以來,人們對這一課程形態產生了極大的關注,筆者認為,這是解決生物學科教育矛盾的利器,為開拓生物教學新局面將產生長遠的、深刻的影響。
一、生物學教學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的禁錮,存在著種種弊端
1.過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忽視發現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以授受式教學方式為重要特征的傳統教學存在著重教有余、重學不足,灌輸有余、啟發不足,復制有余、創新不足的傾向,嚴重影響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而傳統的統一的課程難以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因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只能提供學生極少的實際活動機會,難使學生獲得必需的直接經驗;只能傳遞事先編好的具有現成結論與答案的教材,很難提供學生學科以外的信息;接受式的學習方式,難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相關研究表明,中小學生課內外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學習興趣的培養、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相當大的潛移默化功能。學生長期地處于授受性的教學環境中,往往習慣了被動學習而缺乏問題意識、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
2.重視書本知識的習得,忽視直接經驗的獲取。陸游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都強調了獲得直接經驗的重要性。盡管對于青少年來說,成才之路有千萬條,但還是具有一定規律性,這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通過“做中學”達到學以致用。通過直接經驗獲得的往往是一種體驗性知識。由體驗所獲得的信息,在其后遇到類似的對象和情景時,能夠運用已有的經驗解決實際的問題,其體驗成為經驗,意識成為知識。因此說,綜合實踐活動強調恢復知識的生活性、具體性和多樣性特點,也是致力于恢復學校知識的人性化的理想和愿望。因為體驗是由身體性活動和直接體驗而產生的主觀性的感情和意識,它具有主觀性、感覺性、感情性、個別性、全人性的特點。尤其是在直接經驗的獲得過程中,與之相伴隨而產生的良好體驗,對于人的成長將產生長遠的、深刻的影響。
二、綜合實踐活動能解決初中生物教學的弊端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初中生物教學的影響巨大、聯系緊密,綜合實踐的指導思想與新生物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開展生物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所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生物教學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開展生物綜合實踐活動內容豐富
生物課中可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十分豐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學所輻射的絕大多數范圍。
1.動植物標本制作。大型標本制作方面:植物的標本可以制作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動物標本則主要選擇節肢動物門中的動物,還可以制作例如用魚、蛙、龜、蛇等脊椎動物的透明骨骼標本;微觀標本制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慮“洋蔥根尖的縱切面結構”、“葉的橫切面結構”等永久切片,既教會了學生一定的制作技術,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又可以通過觀察更進一步掌握根、莖、葉的結構知識。
2.植物栽培。可以利用學校綠化和家庭、教室的美化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還可以利用嫁接、扦插等技術讓學生進行多植株栽培和多品種單植株創新栽培,利用無土栽培技術來裝扮教室或家庭等。
3.探究性實驗。生物課本中的探究式實驗非常多,由于上課時間限制,一些無法完成的探究性實驗就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來安排、落實和完成。
4.調查研究。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手段。現在的學生所必備的素質不僅僅是能夠學習,還需要有和社會交流、融入社會的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到課堂外,到大自然和社會環境里,通過訪問、座談、問卷等手段收集資料,并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得出規律性的認識。
5.作品展示。利用攝影作品、手抄報等展示知識和學生作品,體現了活動的科學性、知識性,還將技術性和藝術性結合了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對其他同學參加綜合實踐活動也是促進和示范。
四、開展生物綜合實踐活動意義深遠
1.初中生物綜合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學生由于興趣主動參與生物綜合實踐活動,積極性高。在老師的引導下參加的探究活動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展示技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促使學生思維方式有了進一步發展,學習知識的能力得到提高,生物學學習效果明顯改善,進而使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發生改變。
2.初中生物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自主設計活動主題、自主選擇活動形式,體驗活動的過程,檢驗活動的效果,能使主體性充分體現;活動中,同小組學生相互溝通、協商、合作,改善了同學間關系,增進了友誼;充分發揮特長和特殊技能,展示自我和發展自我,增強了自信心,促使學生各個方面的轉變,智商、情商都得到發展。
3.初中生物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認知。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心學生是否獲得知識,而且要關心學生是否獲得體驗,增長了智慧。生物學科特點之一就是學習素材豐富,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感受經歷、獲取知識,并使一些理論知識得以應用和鞏固。
4.初中生物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給學生提供活動的平臺和資源。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與他人以及社會發生接觸、交流和獲取幫助,因此會使學生自覺克服不良的性格,學會相處、謙讓、容忍,逐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