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25:00
序論:在您撰寫現在孩子的教育方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家庭
由于改革開放的影響現在的家庭,存在這樣一種現狀,成年人為了工作和生計,不得不離開孩子到外地工作或到沿海開放城市去打工,整個家庭由祖父母和孫子組成,祖父母成了保姆,家庭成了托兒所。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孩子得到的愛太少,由于父母離開他們過早,從小就缺少父愛、母愛,祖父母和孫子年齡的差異過大,出現了不可逾越的代溝,學習上不能進行輔導,又不知怎樣去愛,愛的方式落后,孫子要怎么樣就由他怎么樣,聽之任之,只管其吃飯,不管其思想教育。這樣的結果,家庭的經濟狀況好了,但和孩子缺少溝通,不能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心理狀況,孩子會任性、自大、放蕩不羈、心理不健康,這種現狀會誤了孩子,要知道,任何成功郡不能彌補孩子的失敗,從馬家爵案件我們會得知,心理健康對孩子的成長多么重要。
一、現狀家庭過于溺愛孩子
現代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頂在頭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凍,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致使相當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懶惰、貪圖享受等不良品性。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前途,都有比較重視家庭教育,但對孩子過份溺愛會往往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家庭教育也如此,不可拔苗助長,孩子的智力開發應以其成長規律相一致,孩子的特長不是家長強加的,是要靠自身的發展,天賦加努力的結果,才會造就一個人才,由家長牽著孩子的鼻子走、順從家長的意愿,多數孩子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不能充分發揮其最大潛能?,F在許多家庭的經濟條件好了,為了孩子的將來不惜一切代價,傾注全家人的愛心,孩子要啥給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加大對孩子的智力投資,買電腦、請家教、買教輔資料、讓孩子參加各類輔導班結果呢?造成家庭關系緊張,孩子出現自私自利、懶惰、撒謊、不關心他人、任性等不良品德,家長苦惱、子女煩惱。
二、改變傳統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由于在結構、功能、性質上的不同,在實施教育上是有本質區別的。學校教育有專門的教育體系,有完整的教學大綱和詳細的教學計劃,是對群體學生實施教育,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開展以群體定向為本的學生教育。而家庭教育不是專門教育機構,它由家長活動對子女進行多方面的影響、教育,家庭教育的重點不是也不可能對孩子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稍谠S多家庭教育中,由于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加上不能對孩子的課程進行輔導,對孩子的要求往往只是關注其學習成績,只要孩子放學回來就開始學習就會贏得家長的歡心,不準孩子外出。可哪里知道,家長在學業上對孩子抱有較高目標或對子女容錯性較低,一但孩子達不到目標或出現錯誤,有的家長動輒打罵,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說謊、作弊、自卑、怯懦隨之產生,害怕教師家訪。孩子學習時心不在焉,做作I馬虎,讀書讀不進去,上電腦玩游戲……更有甚者,對孩子不是打就是罵,當面要孩子認真,不要學壞,背面對自己不是抽煙就是酗酒,不是打牌就是夜不歸家。要知道日常生活中,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子女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落后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已經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了,試問家長,你對孩子的心理知道多少?家庭教育應注重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放不下家長的架子,要和孩子多交流、多談心,了解孩子的動態,積極引導、誘導,切實做好孩子的指路人。
摘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比中美家庭教育觀念、目的、內容、方式等方面,發現中美家庭教育觀念關于孩子歸屬和孩子撫養期限問題有差異,家庭教育目的和內容的側重點不同,采用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探析中美家庭教育產生差異原因之后,提出更新家庭教育觀念,轉變家庭教育目的,豐富家庭教育內容,拓寬家庭教育方法等建議,為我國家庭教育提供啟示。
關鍵詞:中美;家庭教育;比較
一、關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與子女的相互教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狹義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家庭內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子女進行的教育,是一個單向過程。而本文所說的家庭教育是指狹義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是一種非正規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卻最為深遠。
二、中美家庭教育對比
下面通過中美家庭關于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的案例,直觀的感受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性。一位來自中國監獄的犯人寫到:小時候的一天,媽媽拿來幾個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的蘋果。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正想說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蘋果,這時弟弟搶先說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媽媽責備弟弟說:“好孩子要學會謙讓,把好東西讓給別人?!蔽异`機一動,對媽媽說:“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一聽,非常高興的親了一下我,并獎勵給我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我通過撒謊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后來,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一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這樣寫到:小時候的一天,媽媽拿來幾個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的蘋果。媽媽拿著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我們爭先恐后都想要,但媽媽對我們說:“我只有一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誰能把門口草坪修剪得最快最好,誰就能得到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母親讓我明白一個道理:通過努力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從案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同的影響,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中美家庭教育具有較大的差異,下面從中美家庭教育觀念、目的、內容、方式等方面進行對比,深入了解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
(一)中美對比之家庭教育觀念
家庭教育觀念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決定了中美家庭教育目的。美國家庭教育觀念認為:首先,不以父母的意愿隨意支配孩子,把孩子視為父母的公共財產。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是有期限的,孩子成年后學會獨立生活。中國家庭教育觀念認為:首先,父母根據自己的愿意隨意支配孩子,把孩子視為父母的私有財產。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是無期限的,從孩子呱呱墜地到成年再到成家立業后父母都有責任和義務照顧孩子。通過對比發現中美家庭教育觀念在孩子的歸屬和孩子撫養期限方面有明顯差別,直接導致了中美家庭教育目的的差異。
(二)中美對比之家庭教育目的
家庭教育目的統領整個家庭教育的方向,家庭教育目的決定了家庭教育內容。美國家庭教育目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社會人”,“社會人”具備正常人的生存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國家庭教育目的更符合社會實際,家庭教育目的圍繞孩子個人發展,具有單向性。具體表現在美國父母不會過多的干涉孩子的選擇,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鼓勵孩子靠自己的努力獲取財富等。中國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人才”,“人才”具有光明的前途,擁有好的工作和高的收入。中國家庭教育目的期望值高,家庭教育目的把家庭發展與孩子個人發展聯系起來,具有雙向性。具體表現在中國父母替孩子安排好未來發展道路,從小到大一味的要求孩子認真學習,抹殺了孩子的天性。通過對比發現中美家庭教育目的在價值取向、側重點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別,直接導致了家庭教育內容的差異。
(三)中美對比之家庭教育內容
1.知識教育
美國知識教育側重社會生存和實踐能力教育,主要包括生存能力、實踐能力、理財能力。生存能力的培養表現在美國父母注重培養孩子的探險、冒險精神,并在生活中教會孩子生存能力。實踐能力體現在美國父母給予孩子自由選擇升學、就業、交友等權利,在美國父母替孩子做決定視為侵犯孩子權利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美國家庭認為理財能力直接關系到未來孩子的家庭幸福與事業成功,他們把理財教育稱為:“從三歲開始實現的人生幸福計劃”,理財能力的培養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知識教育側重文化知識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分為學校文化知識教育、功利性知識教育、傳統文化教育。首先,中國把家庭教育當成學校教育的延續,孩子放學后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并且要求家長簽字確認孩子完成作業情況。其次,有些父母知道孩子文化知識薄弱,不管孩子是否喜歡,選擇特長(美術、音樂、體育等)進行培訓,以期望考上好的高中和大學。最后,中國父母注重孩子謙卑、尊老愛幼等傳統文化的教育。
2.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孩子終身受益的品質,美國品格教育融入追求個性張揚和自由的特征,稱為個性化品格教育。魯斯活.基耐將成功的品格教育概括為七個“E”,權利性、有效性、擴展到社區、滲透性、參與性、認識性、評價等七個方面。美國父母包容孩子的頑皮、奇思妙想等,為學生營造個性發展的氛圍。父母積極參與到孩子的品格教育培養中,與孩子共同參與社區活動。美國個性化品格教育最突出的是自信教育,不管孩子長相如何,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中國家庭品格教育主要包括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兩個方面,良好的品德方面是指父母從小培養孩子講禮貌,尊老愛幼、尊師重教等優良傳統。良好的行為習慣方面是指父母以好孩子的標準教育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例如讀初中要以考重點高中為目標,讀高中要以考重點大學為目標,在每一個學習階段不能做影響學習的事情。
3.技能教育
技能教育是指通過強化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減少使用不當的和無效的策略,來提高兒童的心理適應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美國提出核心素養下21世紀的技能教育,其中包括生活和工作技能、學習和創新技能、信息與媒體技術能力。而中國的技能教育包括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學習三個方面,對比中美家庭教育中生活技能教育差別在于美國父母會理性的與孩子談論性教育的知識,美國一個家庭基金會調查顯示,44.5%的美國父母與孩子談論過性教育的知識。相反中國父母很少和孩子談及性教育,孩子也害羞聽到有關性教育的知識。(四)中美對比之家庭教育方式內容決定方式,造成中美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美國提倡民主,在進行家庭教育時以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為主,主要表現在把孩子當成家庭成員平等對待,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權和選擇,孩子擁有絕對的選擇權利。因此導致父母過于放縱孩子,造成美國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凸顯。中國家庭教育主要采取馴服、勸導等教育方式,突顯家長絕對權威的地位,對于孩子的教育采用過分溺愛或者過分嚴厲兩種極端方式,忽視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喜歡替孩子做決定。
三、中美家庭教育對比產生差異的原因
(一)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的差異是中美家庭教育產生差異的前提條件。美國歷史較短且為移民國家,受舊的封建思想文化影響較少,美國公民更易接受多元文化相互撞擊下產生的新思想。體現在美國家庭教育上教育觀念和教育內容緊跟時代步伐,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而中國歷史悠久受封建思想影響較為深遠,陳舊保守等封建思想根生蒂固。體現在中國家庭教育上從古至今中國家庭以培養順從、聽話的人才為主。
(二)社會性質
社會性質的差異是中美家庭教育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美國為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達,競爭激烈,追求個人利益。體現在美國家庭教育上尊重孩子的權利,孩子的個性發展,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財富。中國為社會主義社會,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父母視孩子為私有財產,孩子的個人發展與整個家庭緊密聯系。
(三)社會條件
社會條件的差異是中美家庭教育產生差異的現實條件。美國經濟發達,養老保險制度健全,父母培養孩子不是為了防老,另外美國對于職業認同感強,父母認為孩子當總統與當清潔工沒有差別。而中國在歷經社會轉型過程中經濟正逐漸發展,各方面的條件還不成熟和穩定,養老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家長培養孩子是為了防老,另外父母對于職業辨識度強,父母認為孩子進入單位工作與當清潔工差別大。
(四)文化傳統
文化傳統的差異是中美家庭教育產生差異的根本原因。文化傳統是指貫穿于民族和國家各個歷史階段的各類文化的核心精神,是現實文化價值體系中有傳統文化特質構成的文化價值成分。文化傳統中價值取向對中美家庭教育影響最為深遠。美國的價值取向以個人為本的個人主義,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崇尚自由,發展個性。體現在家庭教育上父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獨立于家庭之外。中國的價值取向以集體為主的集體主義,強調集體主義大于個人利益,體現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視孩子為自我價值的延續,以自我角度替孩子安排未來發展。
四、美國家庭教育經驗及啟示
(一)更新家庭教育觀念
更新家庭教育觀念一方面要明確孩子的歸屬問題和服務期限問題,另一方面要擺脫封建因素的桎梏,具體來說首先把孩子視為家庭的公共財產,不以自己的意愿隨意支配。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觀念不能一成不變,結合本國的國情和發展狀況,積極吸取國外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
(二)轉變家庭教育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變“人才”教育為“社會人”教育,把孩子培養成“社會人”教育更符合孩子的自由成長。鼓勵孩子自由發展,展示個性;鼓勵孩子通過努力獲取財富;給予孩子充分選擇的權利。
(三)豐富家庭教育內容
中國家庭教育內容以文化知識為主,在中國社會中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社會實踐和生存能力是孩子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豐富家庭教育內容首先,家庭教育內容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豐富關于實踐和生存能力培養的內容。其次,在注重文化知識的基礎之上積極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發展。最后,轉變提及性教育為恥的觀念,把孩子心理發展相關知識納入家庭教育內容,引導孩子正確處理成長期的心理問題。
(四)拓寬家庭教育方法
關鍵詞:幼兒 家長 家庭教育方式
一、當前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問題很多,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家長的不正確的教育觀念是主要的原因,另外家長自身的素質、受教育的程度和整體家庭生活環境都影響著家庭教育方式的采用與實施。尤其是現在獨身子女的家庭,全家就一個孩子,越是重視越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容易出現問題。如何教育孩子是全家的主要問題,家庭成員的經歷不同、想法不同,在教育的過程中就會有不同的方式。
(一)嬌生慣養,導致孩子任性驕橫。
現在我國獨生子女家庭很多,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就只有這一根獨苗,就像老人們經常說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里事事依從,樣樣隨著他,簡直快要給去天上摘星星了,可以說是對孩子有求必應。有的家長渴望唯一的孩子在感情上更多依賴自己,以保證老年有可靠的慰藉,他們放松了對子女教育的責任,助長了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在行為上霸道,缺少控制力。這就屬于溺愛型的家長。
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極易形成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他們在家里充當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上幼兒園挑座位,挑床,渴望得到教師的注意等,在與小朋友玩的時候也是希望大家都讓他,沒有養成幫助別人的習慣,總是不講理。他們在家已經養成這樣的習慣,大家都圍著他轉,到以后離開家去上學或是在社會上生存,別人不可能都像父母一樣對他們,他們就會有失落、無助的感覺,并且他們的性格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對他們的成長工作都很不利。
(二)過分保護,導致孩子缺乏鍛煉。
一些家長在撫養孩子中,缺乏正確的觀點,采取不恰當的行為,對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辦代替,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別說是幫父母干活,基本屬于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根本就不讓孩子做自己能做、該做的事。本來幼兒園的孩子天性就愛玩,喜歡運動,喜歡跑、跳,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但是我們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為了怕碰著、磕著,根本就不讓孩子們出去玩,生怕孩子出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從吃到穿,從里到外,事事替孩子辦好。
這樣教育下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較軟弱,他們不會做很多同齡人都會做的事,不會玩大家都會玩的游戲,他們在父母的保護下,漸漸地脫離了同年齡的人,在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后都有影響,因為你不會玩,因為你不敢玩,大家都排斥你。不和同年齡的人一起成長,不利于孩子社會化發展。上大學不會洗衣服大有人在,許多孩子上學必須有爸媽陪著才能學習。這樣的孩子缺乏鍛煉,不利于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性格和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
(三)期望值太高,教育方法不當。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樣樣都好,但是對孩子缺少正確的評價,不能科學地為孩子定向。有的家長把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子女,把自己沒實現的理想強加給子女,讓孩子替他們實現夢想。有的家長以自己認為有用的、好的為孩子定向,不顧及孩子的愛好與能力。家長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目前有許多家長走進了高期望值的誤區:一是不顧孩子的實際,一味過高過嚴地對孩子提出要求,有時根本就違背孩子的生長發育的規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不利,比如過早地讓孩子學彈鋼琴,對孩子的手指的肌肉發展就很不利。二是攀比心理嚴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樣,就一定要求自己家的孩子也要怎么樣。三是重智輕德,重知識學習輕能力培養。一些家長認為只要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智力高,將來就一定有出息。孰不知不恰當的期望,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期望太高,于是家長陪讀、請家教、給孩子報補習班。孩子平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差,獨立生活能力不強。這樣做的結果,孩子往往成了考取高分數的機器,其意志、品質、情感、人際交往等等維系其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得不到發展和提高,造成高分低能現象。家長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不準交往,不準貪玩,把早期教育設置成學計算機,學應用,彈鋼琴,學書法等,使孩子過早脫離童年世界,極大地妨礙他們健康成長。而一旦孩子的成長與他們的期望不一致時,部分家長又會走向另一極端,或遷怒孩子,橫加指責,粗暴打罵;或放棄了正常的必須的家庭教育,放任不管,認為孩子是沒得救了,不給孩子正常的教育。更重要的一點是,孩子在家長長期的高期望值的壓力下,其心理、情緒長期壓抑,得不到舒緩,最終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扭曲,行為失常,甚至更嚴重的后果。
(四)家長教育的不一致。
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由于孩子的特殊身份,家庭教育不一致的現象更多,一般最常見的是“爸爸打,媽媽護,爺爺奶奶打圓場”的現象。在大家庭里大家都愛孩子但方法不一樣,打也為孩子,護也為孩子,老人是徹底的慣孩子。一般孩子受老人的放縱嬌慣比父母更厲害,祖輩和父輩之間,常常因教育觀念、教育態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別,形成不一致,而父母對子女要求不一致,也會造成矛盾而削弱教育效果,因為祖輩總是認為兒子應該聽他的,甚至因為孩子的教育導致家庭糾紛。
多數獨生子女的家庭屬于核心家庭,即:家庭里只有父母、子女兩代。家長教育要求不一致,主要表現為一個要管,一個要放;一個要嚴,一個要寬。有時夫妻二人還故意在孩子面前扮演黑白臉。以為一個打,一個拉,有哄他的,有嚇唬他的,是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在這種氣氛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兩面性。家長的要求不一致,常常會伴隨著家長之間的分歧和爭吵。爭吵盡管可以設法避開孩子,但分歧是無法避開孩子的眼光的。這種分歧會給孩子造成教育的真空,而孩子也往往很善于鉆這樣的空子,在一面受了管教,就跑到另一面去訴苦;在一面受了罰,就跑到另―面去討愛。另外,孩子還會對家長產生不同的看法與態度。由于家長的教育要求不一致,孩子就會誤以為家長中有的愛他,有的不愛他;有的專門保護他,有的老是懲罰他。于是孩子對家長就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態度。
教育的不一致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更是重要,一般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容易養成兩面派性格,他們在爸爸面前一個樣,爺爺面前一個樣,學會了兩面說好話,這樣的孩子容易養成口是心非的性格。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以后與人交往也會表達出這樣的傾向。
二、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構建
(一)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教育觀作為一種思想,支配著家長的教育行動。正確的教育觀的樹立對于家長教育孩子是至關重要的。觀念正確了,自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會有相應的正確的方式與行動。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的構建,是離不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的。
對于現在存在的不正確的教育觀,它們直接導致了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比如重智育輕德育,這樣家長就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對于別的方面就太放縱孩子,在學習上又對孩子太嚴格。還有的是對孩子期望太高,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給孩子過早地背上沉重的負擔。
總之,不正確的教育觀念是導致不正確教育方式的主要原因,要想構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二)愛孩子應該愛得適度
愛孩子本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家長在愛孩子的同時,應該向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往往會提出許多無理的要求,假若我們做父母的對幼兒過分溺愛和遷就,要什么給什么,久而久之,孩子長大后一旦對越來越高的物質享受得不到滿足又缺乏用道德標準約束自己的能力,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們家長對幼兒正確的言行和合理的要求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對不正確的言行要求不但不能滿足其要求,而且應耐心進行說服教育,使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三)家長要保持對幼兒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現代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長輩有父母、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等。首先我們的長輩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必須有統一認識,克服樹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會懂事等錯誤的觀點。如今特別是祖輩們對孫子孫女特別的溺愛和順從,經常為一些小事情,父母說應該這樣做,而祖輩卻說這樣做不行,那樣做不行。長輩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孩子無所適從,使之缺乏正確的是非觀念,因此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這樣教育才能形成幼兒良好的性格品行。如當孩子犯了錯誤后,我們家長應該一致的批評、說理,千萬不能出現父母批評他,而長輩卻站出來幫孩子的情況。
在核心家庭中,父母也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樹立家長的威信。同時家長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有利于孩子分清是非,知道善惡,對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切實實施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民主是我們要提倡的,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現在的一些家庭中所實施的民主卻是一種變相的溺愛。家長們認為讓孩子參與就是民主,但對孩子的要求過分地尊重,就又回到了有求必應了。
著名青少年問題專家孫云曉說:通過多項全國性少年兒童調查發現,當代城市獨生子女家庭分為六種類型:溺愛型、否定型、民主型、過分保護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最利于孩子成長的是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我接納程度高,相應的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較強,容易形成敢說敢干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采用否定型教養方式則相反,父母經常責備打罵孩子,對孩子的訓斥多于鼓勵。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我接納程度低,總是甘居下游,對自己的前途常懷恐懼無望之心,這樣自卑的心態往往會對他們未來參與社會競爭產生不利的影響。
民主型的家長以合理、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們站在引導和幫助的立場,設下合理的標準,并解釋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愛好,又堅持自己合理要求;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積極鼓勵孩子熱愛生活和自主發展。
這種教養方式國外的父母比中國的父母用得多,我們要多借鑒,多參考。研究表明:持這種教養方式的家庭首先能給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可靠。其次,是滿足了孩子的歸屬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愛和被尊重,也學習到怎樣愛他人,從而增強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溫馨的家庭能使孩子獲得支持感,當孩子猶豫、彷徨或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可以從家庭的關懷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
我們現在應該教育我們的許多家長多應用民主的教育方式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我們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都是為了他們好,只有他們在觀念中認識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并運用好的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這樣才能既不辜負父母一片為孩子的心,又對孩子的成長好。
參考文獻:
[1]劉春梅.試論獨生子女社會化的發展.濮陽教育學報,2002年4月.
關鍵詞:家長;家庭教育;欠缺;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3.1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2-30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終身的楷模,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責任人。家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養方式深深影響著孩子。家長的喜怒哀樂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家長的言行在影響孩子幼小的心靈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下許多家長在教育自己的未成年孩子上存在欠缺。有的班主任非常認真負責,會經常和家長聯系溝通。但當班主任將學生的在校情況如實向家長反饋,特別是孩子違反紀律時,家長的言語中會體現出對孩子的包庇和溺愛。有的家長不能以身作則,自身的行為作風會影響成長中還不能正確判斷是非的孩子。有的家長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與教師一起教育學生時,能夠和顏悅色、和聲細語,諄諄教導孩子;然而離開教師的視線之后,則對于孩子的錯誤暴力相向。
這些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存在的種種欠缺。然而,現在社會所談的教育都是說要在學校教育方面下苦功夫。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卻很少提到。孩子的過失或者存在的問題,有時候不能單單將責任歸咎于學校教育,更多時候,孩子的成長經歷和成長環境,特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文化和背景以及家長的教養方式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發展,性格的養成,社會性的發展等。
關于家長教育欠缺的表現,我們可以歸納為四類:一是對孩子極度不信任;二是對孩子過于溺愛;三是放縱孩子;四是對孩子實施教育暴力。正因為家長種種不良的教育,導致出現不良問題的學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家長的共同愿望。如何讓孩子成為合格的公民,成為對社會有用人才呢?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應負起教育的責任,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1.信任孩子,培養孩子責任心
有些家長常因孩子年齡小而替他做許多事情,他們認為孩子干得既費力又不盡如人意,還不如自己干,又快又省事。這樣孩子很可能永遠也干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不但難以建立起自信,還會缺少責任感。對于許多家長這種做法,我們可以理解;但家長應該想到,這時候更應該充分信任孩子。家長教育子女,有時候要學會放手,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未來他們才能夠自立自強,這樣做同時還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家長可以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以此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除此之外,家長還要配合老師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讓孩子從小就懂得:上學是為了學本領,這是他自己的事,爸爸媽媽沒有義務替他“包辦”一切。現在,有不少家長將物質獎勵作為對孩子表現好的獎賞,這種刺激方式會削弱孩子的責任感的養成,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培養孩子的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態度,而不是用物質刺激來修正孩子的行為的轉變。
2.發現孩子優點,賞識孩子而不是包庇溺愛
常和孩子聊天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徑之一,許多孩子的心理問題都是因家長與孩子不良溝通引起的。通過聊天,能及時增強父子(或母子)感情,使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發現孩子需要引導的問題。親子之間的交流是隨時隨地的,家長要善于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任何時間和機會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如坐公車時可以和孩子聊聊汽車的問題,在公園里可以讓孩子講講花草的故事,去商場時可和孩子聊聊各自喜歡的物品,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可問問孩子在學校的開心事。
家長要善于賞識孩子,賞識包含著對孩子的尊重、體諒、贊賞,孩子是希望得到表揚和贊賞的,孩子的自信是夸出來的。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充分發現孩子的優點,哪怕是一點點進步,都可以成為家長肯定的理由,都應該值得去表揚。而不能以“怎么這也不知道”“怎么這樣吃不得苦”甚至“怎么這么笨”等來代替“你真行”“我想你會做到的”“你肯定贏”“沒關系,下次就會好的”。這種贊賞就是一種肯定,它有別于家庭教育中的溺愛。
當然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最好的賞識方式是鼓勵,在孩子面對困難時,要讓孩子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讓他直面困境;當孩子遭遇挫折時,也應該為孩子打氣,促使他堅韌地面對挫折。試著鼓勵你的孩子,你會發現,孩子會更快地進步和成長。
3.父母身教,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家庭教育有著早期性、基礎性、長期性、持久性的特點。學校教育是科學文化素質的教育,而家庭則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兩者相比后者更為重要。學校教育是教人成才,而家庭教育是教人做人。兒童是通過學習和模仿來習得行為的。兒童善于模仿、意識單純,行為習慣還處于養成階段,父母良好的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會使兒童受益終生。
有時家長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往往會表現出氣憤、暴躁,更有甚者會對孩子暴力相加,殊不知,孩子是一面鏡子,孩子的許多行為都是模仿父母的,孩子的行為折射出家長的種種不良行為和習慣,而孩子只是在耳濡目染中,逐步“遺傳”了家長的不良行為。所以,家長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且身教要重于言教。孩子學做人,第一個榜樣就是家長。你若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就先成為什么樣的人。那么,作為家長,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首先就要從做優秀的自己開始。
4.民主教育,平等對待孩子
陶行知說:“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出發點?!蔽覀兿嘈牛恳晃患议L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極為關心。那是因為,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一萬萬黃金還重要”,所以萬不可采用暴力手段來教育孩子。打罵孩子不但打擊孩子的積極心態,同時也摧殘了孩子的肉體。沒有健康的身體,哪來孩子健康的發展呢?
家長的教育方式很多,作為家長,要正確做一個民主型的家長,民主型的家長會平等對待自己的孩子;民主型家長必須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興趣,了解孩子的特點、能力,尊重孩子的個性,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成功與失敗,能容得下孩子的過錯,多贊揚孩子的優點,做孩子學習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教育孩子的研究者。如果能做到這些,必將促進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家長的榜樣言行、和顏悅色、儒雅風度,都會對孩子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文明還是粗野,正確還是錯誤,都將成為子女模仿和學習的對象。
正確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合理補充,現在家校合作是大趨勢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教育孩子不僅僅是教師的使命,更是家長的職責,讓家庭教育配合好學校教育,使教育體系的終生教育理念更加深入、完滿,使孩子更好地成長。家庭教育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為人父母者應該廣泛關注的永恒課題。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圈養”的教育模式是指不逾越理性規則,不超越發展規律,伴隨著學校、家長對孩子勉勵與教導而形成的一種科學的嚴謹的教育模式;“散養”的教育模式是指在學校的安全管理下,教育者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開展的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引發出來的各種教育活動?!岸】熌J健焙汀盎屇J健彪m然對孩子采取的都是一種“圈養”的方式,但是畢竟只是個案,并不意味著采取“圈養”的方式就一定會取得教育上的成功。現在中國很多社會精英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通過“散養”的方式成長起來的,同樣也不能說明采取“散養”的方式就一定能讓孩子獲得成功。
無論“圈養”也好,“散養”也好,其實各有利弊。采取何種教育方式,首先跟教育環境和個人因素有關。另外,跟父母的教育理念也息息相關。
“圈養”不是專制
目前,家長對孩子普遍采用“圈養”的方式,究其原因,一是家長出于對孩子人身安全方面的考慮;二是面對如今巨大的就業壓力,循規蹈矩的教育體制所催生的應試教育的模式,讓家長不得不對孩子采取“圈養”的方式?!〉恰叭︷B”也是有弊有利的,利是“圈養”能教孩子懂規矩,在家長、老師的諄諄教導下,孩子能順利地適應社會規則;弊是“圈養”讓孩子的思想、行為過分束縛,難以獨立,更重要的是“圈養”會讓孩子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培養他們的創作能力非常重要。新疆師范大學心理系教師、我心飛翔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許菲說,在“圈養”的過程對孩子的管理太過苛刻,似乎對父母而言孩子離自己希望的方向更近了,但是最大的危害是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都沒有培養起來,這些能力是在孩子成長中比學習書本知識更重要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強烈,將來如果父母在教育上一旦“抽身”,在慣性的作用下孩子勢必會出問題。
“圈養”不是“畫地為牢”,更不是專制。如果家長對孩子看管過嚴,只會讓孩子喪失獨立意識。如果家長給孩子多一些的自主,少一些干涉,多傾聽孩子的意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一些問題,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創造性、探索性和自我激勵的能力都比較好。
許菲說,家長應明白,他們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而不是一個“考試機器”。在“圈養”當中,父母對于孩子應該采用負責任的教育,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意識。如果只關心學習成績,什么事都替孩子做,會讓孩子變得不負責任。
作為家長,在對孩子采取“圈養”方式的同時,應該多聽聽孩子的意見,“丁俊暉模式”就是其中最好的一個例子。在丁俊暉11歲的時候,全家準備搬到廣東之前,丁俊暉的父親丁文鈞認真地問丁俊暉:“喜歡斯諾克,想不想在這方面成才成名?”丁俊暉回答:“喜歡?!痹诙】煫@得成功以后,丁文鈞說:“一定要尊重孩子,否則努力也是可能適得其反?!?/p>
“散養”不是放任
“散養”跟“圈養”一樣,同樣也是有弊有利。利是“散養”可以讓孩子更自由,在孩子的不斷探索下,孩子的行為處事會變得更加獨立;弊是孩子缺乏規范意識和自律性。
一些家長認為,對孩子采取“散養”的方式,就是放任孩子,對孩子的行為可以不加以規范和約束。其實不然,開封基礎教育教研室教研員劉振民說,“散養”不是放任,孩子該養成的規矩,從小就開始培養?!叭︷B”的孩子的一大優點就是適應集體規則,團體生活能力比較強。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社會化過程,需要不斷適應社會生活和社會交往的規則。
在“散養”狀態下,孩子一旦和別人發生矛盾,孩子會學會如何去解決,而且與別人的合作精神也會相應得到發展。劉振民說,一方面,“散養”的前提是家長就孩子的自理能力、安全防護能力有控制地選擇一個對孩子不會造成傷害的環境,再“散養”,否則一旦出現傷害,對內向的孩子,可能會造成退縮。另一方面,家長和孩子的交流很重要。交流質量越高,對孩子的教育影響越大。
“圈養+散養”更好
既然“圈養”、“散養”各有利弊,如果兩者相互“取長補短”,采取一種“圈養+散養”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更加有利。
首先,“圈養”、“散養”應因“時”而異。在幼兒園階段,以孩子身體健康為主,這個時候也是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創作能力的最佳時機,讓孩子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里自由探索,對成長有益,這個時期采取“散養”為主,“圈養”為輔的方式好。一位母親說:“我的孩子以前是保姆帶的,成天窩在家里,很少跟外界接觸,性格變得很內向。升人大班后,她看孩子這樣下去不行,就把孩子送回老家,跟農村的孩子一起瘋玩,算典型的“散養”。孩子性格中一個活潑好動的天性就顯現出來,動手能力和獨立能力比‘圈養’的時候就好很多?!边M入學校以后,孩子以學習文化知識為主。這個時期采取“圈養”為主,“散養”為輔的方式更好。
【關鍵詞】愛彌兒;家庭教育;啟示
讓·雅克·盧梭是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是十八世紀的法國大革命中最激進的思想先驅。豐富的人生閱歷使得他一生都致力于反對私有制上,就如其代表作《社會契約論》開頭寫的那樣: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在這一系列的著作中,盧梭通過其教育代表作《愛彌兒》闡述了以人的自由發展和自然教育為基礎的培養孩子的教育理想,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有關自然主義教育的藍圖,這本書不僅僅轟動了當時的法國社會,也為我們的現代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多參考意見。
一、《愛彌兒》的內容
在《愛彌兒》中,盧梭將教育的來源分為三個方面:人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自然的教育,而事物的教育和人為的教育必須適應自然的教育。自然教育要求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自然天性,以“歸于天性”、遵從天性為教育的目標和根本原則,最終目標是培養“自然人”。在自然教育這種遵循兒童身心特點思想的指導下,盧梭在《愛彌兒》中將教育分為四個階段:嬰兒期的教育——主張將嬰兒送到農村去,以體育教育為主;兒童期的教育——批評對兒童灌輸理性教育的做法,提倡道德觀念的教育;青年期的教育——提倡智育和勞動教育,主張兒童主動學習;青春期的教育——否認先天道德觀念,強調道德的學習?!稅蹚泝骸冯m然作為一部影響深遠的教育著作,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其中所主張的“自然主義教育”中不利的一面,例如放棄小學階段知識和道德的教育,認為兒童應該遠離城市,到鄉村自然發展。這一點不僅不符合社會要求,而且對于兒童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同時,盧梭把兒童的發展階段簡單的以年齡來劃分,這是非常不科學,因為在人的生長過程中有著差異性、不平衡性,只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社會條件、教育規律來劃分階段才是合理的。
二、《愛彌兒》對我國家庭教育的啟示
“教育”是一個恒古不變的重要話題,它擔負著傳遞、保存和發展社會文化的重要作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身心發展。學校、家庭、社會以“教育者”的姿態出現在青少年的教育環境中。隨著社會的進步、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開始進入一個“傳統”與“現代”并存的時代,當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相碰撞,在積極的影響中我們也看到了越來越明顯的“摩擦”?!稅蹚泝骸分械摹白匀恢髁x教育思想”是一種可以深刻影響我國現代教育的思想,它給我們提供的不是一種框架,而是一種模式,是用來借鑒的,我們在取其精華的同時也要學會去其糟粕,結合我國當代實際情況去應用,這樣才能促使我國教育朝著良性發展。我國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而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對于解決我國家庭教育的不足方面有著積極的影響,進而改善我國的家庭教育情況。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成長方式。就如盧梭所說的: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兒童看做兒童,自然使兒童變成成人之前,先使他做兒童,若亂此秩序,一定變味或者沒有味道,沒有香氣的早熟的果子,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勢必很快至于腐爛。[1]可見,盧梭認為,成人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卻沒有考慮孩子應該有的學習方式,往往忽視了尊重孩子的學習特點。家庭不應該把學習當做孩子唯一的目標,而應該給予他們多姿多彩的生活,讓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引導孩子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要用積極的方式讓孩子產生學習的欲望,主動地去接受學習,最終是要把他們培養成“具有自身價值的獨立實體”。
其次,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盧梭認為,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熱愛是少年兒童身心正常發展的基本要素?,F代社會的父母,也許很多都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視了與孩子的溝通,于是就在物質上滿足孩子的需要,可是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關注和愛。面對現在犯罪年齡不斷下降,家庭教育應該敲響警鐘,多一次交談就能為孩子的成長多鋪一塊磚。溝通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一種就是和孩子培養共同的興趣,了解孩子真正喜歡什么,而不是把現在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當作孩子的興趣所在。當然,所謂的“溝通”又并不是在精神上一味的遷就孩子,而是有原則的,就是要通過“溝通”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然后再積極的促進孩子的成長,讓他們的成長之路不再孤單。
盧梭認為,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進行太多的干預,不僅會抹殺兒童的天性,而且會使兒童成為教育的犧牲品。盧梭倡導要發揮兒童的個性,尊重兒童的天賦,擯棄有偏見的傳統觀念,要把兒童培養成為自然人。與西方學生相比較,我國的學生可以明顯看出,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2] 這種能力與孩子的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尤其是現代社會的家庭,很多父母為孩子承擔除學習以外的一切事情,甚至一部分家庭把孩子當做“寶貝”一樣捧在手里,生怕他們受一丁點兒委屈,尤其是現在的家庭結構使老人非常重視家里這唯一的孩子,這些都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現在的學生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差。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認為,我們應該讓孩子自然而然的生在,而不是將一切外在事物強塞給孩子,在自然生長中,孩子才能自主的去體會成長路上的苦與甜,從而在內心中逐漸產生應對心理,而不是依賴外部的解決。[3]
三、結語
“兒童的天性”到底應該怎樣去發展?是放縱,任其生長?還是由成人來發展?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極端。面對我國現在各式各樣的家庭教育,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學生天性被家長所“抑制”,他們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孩子,而不是尊重他們的意愿、尊重他們的興趣。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當他們背著書包踏入課堂,開始正式接觸社會開始,家庭應該承擔起保護他們天性的任務?,F代中國教育處在一種急待改革的階段,根據相關報告指出,中國青少年想象力世界倒數第一、創造力倒數第五,可見,“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多么重要,而這一培養跟家庭教育息息相關。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提倡依據不同的年齡階段、讓孩子按照“自然”的方式成長,這是一種保護孩子天性的方式,會對我國現在的家庭教育給予積極的啟示:家長要學會跟孩子共處,樹立現代家庭教育觀,與孩子共同成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尊重孩子的所見所聞所想,用一種“朋友”的姿態融入孩子的世界,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4]
【參考文獻】
[1][3]盧梭.愛彌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新時期的推動,信息時代的來臨,新行業、新理念的不斷涌現。人們更加關注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視家庭教育,但是在進行家庭教育的同時,也將出現諸多的問題,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我們發現,大多數學校出現問題的學生多多少少都與家庭教育有關,學生的表現就是家庭教育的最好表現,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確實存在著諸多問題:
1.家庭教學的方式不夠科學
其實父母都在對子女進行教育,但是不同的家庭在生活經歷、文化程度、教育理念等各方面都有差異性,可見,目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夠科學:
其一,過于溺愛,這是從古至今也是最常見的方式。目前獨生子女很多,對于孩子都是過分監護與關注,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這就是典型的將孩子捧在手心的家庭教育方式,雖然出發點很好,都希望孩子快快成長,希望孩子以后能干。因此,對于孩子在吃、穿、玩等方面的要求就會過于遷就,無條件地滿足。但是家長在進行這種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時完全沒有意識到“嬌生慣養”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后期傷害,會慢慢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的心靈健康進行吞噬,逐漸將孩子變得過于自私、任性、脾氣壞等等,特別造成孩子性格的脆弱,甚至在人格上越來越無能。過于依賴父母的性格,最后導致孩子在成人后完全喪失心理抵抗能力,受不起太大的挫折,更談不上肩負社會責任。為此,整個成才路程子女和整個社會多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其二,專制型模式。專制型主要體現在父母不尊重、不理解孩子,主要方式就是強制性要求做什么,以冷酷為典型方式。這類家庭教育崇尚的是“孩子不打不成器”這類錯誤的理念,在家庭想通過監護權來構建對孩子的權威,其目的是讓孩子不能有反對意見,不做就打就罵,嚴重的就會造成悲劇。從而造成孩子精神上與肉體上的痛苦,甚至嚴重侮辱了孩子的人格。逐漸造成孩子怨恨的性格,出現對他人施暴、離家出走、誤入歧途等等現象。
其三,過于寬容。這類方式是對孩子過于放任,讓其自由發揮,不干涉、不阻止,父母對于子女沒有正確的要求和引導。這是典型的消極式家庭教育,這類父母堅持“人大自然通”的道理,進行放任管理,結果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造成更多問題。
2.父母沒有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