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24:58
序論:在您撰寫畜牧學研究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初中生;化學科目;學習;方法研究
初中階段化學科目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化學知識,初三開始,學生開始正式、系統地認識化學、了解化學以及掌握化學。對于剛開始學習化學的初中生來說,對化學這一新科目的學習有些棘手,對化學科目的學習方法不能夠較快較正確地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在明確分析化學科目的特點后,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成果。
一、化學科目的特點
化學課程作為初三開始開課的科目,與其他科目的學習目標、
課程要求等都有不同之處,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化學科目獨有的特點,引導幫助學生學習化學,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1.注重實驗,實驗是化學學習的重要部分
化學是一門注重實驗學習的學科,化學這一科學的推進,是無數化學家運用實驗這種實踐方式不斷研究探索來的。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習、化學教學、化學探索、化學研究的重要部分?;瘜W實驗同時也是化學科目發展問題、假設問題、探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方法,因此,化學科目的學習無法離開實驗,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都要把化學實驗的學習放在重要戰略位置。
2.具有抽象性
化學科目具有抽象性,很多化學反應的發生過程都是學生看不見、摸不到的,學生在接觸化學知識、學習化學內容的時候,常常難以理解,很難將化學實驗的發生納入學生自己的思維。
3.與生活聯系緊密、息息相關
化學是一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科學。初中階段化學科學知識,大部分都是日常生活中有所涉及或有所了解的化學現象或化學反應,這些“接地氣”的內容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將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中化學科目的學習方法
針對上述初中階段化學知識內容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在課堂上以及課堂外以化學課程的學習特點為基礎,以初中化學的教學目標為依據,以學生為出發點來開展化學課堂的教學,并引導學生在課堂外積極鞏固,打好化學基礎。
1.課堂內
教師在課堂內對學生學習化學的引導,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為主要目標來開展。
(1)實驗與理論相結合
通過上述分析,已經了解到化學科目的學習是以化學實驗為主要學習、探索方式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參照初中化學教學手冊中以學生掌握實驗的具體要求為準則,將化學理論學習與化學實驗學習一一對應,提高學生理論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動手實踐能力。
(2)與生活相聯系,使用問題探索式教學法
化學學科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正確地利用化學的這一特點,將問題探索式教學法與化學的生活性特征有機結合。教師在授課中,可以從生活出發來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2.課堂外
化學在課堂外的學習,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養成預習、復習等學習方法,形成完善、整理錯題本以及合理有效使用錯題本這一學習習慣。化學作為一門偏理科的學科,需要學生不斷練習來鍛煉自己的邏輯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課下要指導學生多做題,做精題,對自己所學習的內容查漏補缺,不斷完善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知識網絡,從而增強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化學作為一種以實驗為主要探究方式的學科,強調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在化學教學以及化學學習中講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瘜W的學習具有抽象性,化學現象發生的內在過程很多無法直接觀察到,且化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化學科目的這一系列特點,從課堂教學以及學生的課下自學這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以課堂為根本,以課下為拓展,幫助學生提高化學學習成績,增強學生的化學學習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海芬.中學生學習化學方法的研究[J].新課程:中,2015(9).
[2]沈宗華.重視基礎,凸顯能力:正確引導初中學生變革化學學習方法[J].新課程導學,2015.
關鍵詞:出納項目教學 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F23;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16-0120-04
著經濟的發展,市場信息的瞬息萬變,企業迫切需要具有綜合財務分析能力的專業人才分析、解決企業經營中的財務問題。財務分析是會計學、財務管理等專業的必修課,是在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學等課程基礎上開設的一門專業提升課程,著重培養學生財務分析、財務預測的核心能力,該課程強調會計及經濟相關學科的融會貫通,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技術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實踐訓練,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滿足企業對應用型財務分析人才的需要。
一、傳統財務分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缺少因材施教和針對性輔導
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受學時所限,教師課上偏重于理論和方法的講解,而對于知識的應用主要通過布置作業讓學生課后進行練習。學生個體差異大,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各異,課堂上教師的講授內容有的學生全部理解、有的學生一知半解。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教師沒有得到學生的及時反饋,學生也沒有得到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越來越多沒有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
(二)缺少課前自主學習,課堂師生互動有難度
財務分析教學案例主要來自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規模龐大、業務復雜,學生對于陌生的行業領域一無所知,加之課前沒有明確的學習任務,沒有自主學習的考核機制,大多數學生課前不會主動收集案例公司資料、了解案例公司行業背景,學生僅僅停留在教師的口頭灌輸,參與案例分析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夠導致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冷清。
(三)實踐教學方法單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
大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財務分析課程,教師支配整個課堂教學,整個授課過程單調、枯燥乏味,學生缺少獨立思考和分析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很難調動學生自我學習、自我鉆研的積極性。
(四)不重視財務分析工具的應用,難以滿足企業基本要求
財務分析需要對大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和信息挖掘,不掌握數據處理工具就無法實現理論到實踐的過渡。雖然財務分析課程普遍利用多媒體教學,但僅是教學手段的更新,對財務分析軟件輔助教學的實際應用較少,多數教材沒有介紹如何應用EXCEL 等工具進行財務分析,學生對基本的分析軟件工具不熟悉,大量財務分析工作依靠手工完成,既影響財務分析的效率也不符合企業的基本需求。
(五)期末閉卷考試偏重理論知識的考核,不重視應用能力的培養
傳統財務分析考核以平時+期末為主,平時成績由出勤率、課堂表現和作業情況構成,期末成績由閉卷卷面成績構成,該考核方式側重于理論知識考核,會導致部分學生平時不重視財務分析應用能力的訓練,期末靠突擊復習應付考試,這顯然與學生財務分析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相背離。
二、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在財務分析課程中的設計
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創新型財務分析人才,必須解決目前財務分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缺少因材施教和個性化輔導、課堂師生互動有難度、自主學習能力不足、不重視財務分析工具的應用、不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改變傳統的“先教后學”被動方式為“先學后教”主動方式,即采用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從“知識傳授”向“知識與能力有效融合”的轉變。
(一)總體思路設計
傳統學習過程包括課上信息傳遞和課后吸收內化,而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是重構學生學習過程,包括課前完成任務實現信息傳遞、課上討論互動實現吸收內化、課后修訂完善實現拓展提升。首先,課程組將財務分析課程總體教學目標劃分為四個知識單元目標,然后再將每個單元分解為若干個子任務,學生通過完成子任務,分別實現各個單元目標,最終實現總體教學目標。
(二)教學環節設計
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在財務分析課程中的教學環節包括課前環節、課上環節和課后環節,課前環節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等自主學習相關資源并完成指定任務,可以獲得教師的在線輔導,實現信息傳遞;課上環節教師根據信息傳遞中反饋的信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輔導,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內化。課后環節學生根據課上討論互動不斷完善任務,進一步深入拓展。
1.課前環節。
(1)教師層面:教師首先將財務分析課程總體教學目標劃分為四個知識單元目標,即基本理論單元、分析方法單元、財務報表分析單元、財務效率分析單元,然后再將每個知識單元分解為若干個具有可執行性、易操作性以及便于評價的子任務。其次,圍繞子任務收集、整理、制作相關學習資源(如微視頻、課件、習題、測試等)并上傳課程平臺,引導學生有的放矢地開展自主學習。然后,編制并下達任務單,任務單中包含團隊成員分工、自主學結、團隊研討學習的有關內容、討論后仍未解決的問題、完成的分析任務以及自我評價等。教師下達任務時要求每個班級在中小板或創業板選擇同一行業,班內的每個團隊選擇同行業內的不同企業,這樣有利于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對比分析。
(2)學生層面:按照5―6人組建團隊,成績優異的學生覆蓋每個團隊,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學生團隊接受任務單,選定分析任務的企業,在團隊負責人帶領下首先學習相關資源,明確分析任務,其次對分析任務進行合理分工,然后通過團隊內部成員之間、團隊與團隊之間的交流互動共同完成所選企業的分析任務,最終實現知識的吸收內化。
(3)交流互動:教師課前提供學習資源、下達分析任務,學生學習資源、完成分析任務。學生在學習資源、觀看視頻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知識點可通過在線平臺得到教師的指導或學生的幫助,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2.課上環節。
(1)教師層面:教師通過在線平臺以及任務單信息反饋初步了解學生自主學習和研討中存在的疑問,確定答疑解惑的重點,課上組織團隊匯報、互動交流,進一步了解學生課前學習效果以及任務的完成質量,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首先,課上組織各個團隊匯報課前學習情況和任務的完成情況,其次,調動其他團隊對匯報團隊進行提問或解答其疑問,然后,教師對匯報團隊點評并組織其他團隊對匯報團隊進行評價,最后,教師將微視頻中零散的知識加以系統的梳理,使學生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每個知識點在知識圖譜中的地位,整體把握財務分析的概貌和脈絡。
(2)學生層面:學生團隊通過課前學習、討論及完成任務,進一步明確有疑問的知識點,課上匯報學習情況及任務完成情況,在教師的組織下通過團隊之間的討論、相互答疑解決知識點中的疑惑,獲得針對性、個性化的輔導。學生團隊內部、團隊之間的評價加強了過程性的考核,形成多主體、多元化的財務分析考核方式。
(3)交流互動:課上通過答疑、匯報、評價三個環節實現交流互動。答疑包括團隊間互動答疑和教師集中答疑,實現師生、生生多范圍內的交流互動。匯報是基于團隊內部討論后進行的,團隊成員先期已圍繞任務開展了充分的內部交流。評價包括四方面評價,即學生個人自主評價、團隊負責人評價、團隊之間互評和教師評價,多主體的評價能夠加強師生的交流互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
3.課后環節。
(1)教師層面:教師綜合評定各團隊上交的財務分析報告,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拓展知識的輔導,如針對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以及如何評價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的合理性等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通過撰寫科研論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教師成為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引領者。
(2)學生層面:通過課上團隊間的討論和教師的指導,學生對解決的疑惑進行歸納總結,不斷完善財務分析報告并及時上交。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知識的擴充和深入學習,撰寫并發表科研論文,為今后的畢業論文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交流互動:教師進行成績綜合評定,引導學有余力的學生開展深入學習,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研能力。
三、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在財務分析課程中的實踐
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打破傳統的“先教后學”模式為翻轉的“先學后教”模式,課前通過下達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任務,實現知識的傳遞;課上通過學習成果匯報、相互答疑、解決問題、實踐操作等實現知識的吸收內化;課后通過知識拓展延伸、撰寫科研論文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思維能力。下面以資產負債表水平分析為例說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
(一)課前下達自主學習任務單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資產負債表水平分析的基本內容,引導學生開展目標明確的自主學習,教師下達的任務單通常包括學習指南、學習任務、成果展示、拓展提升等,如表1所示。
(二)課堂教學組織
1.引入案例,提出問題,檢測課前學習效果。
問題1:閱讀教材資產負債表,你能獲取ZXZ公司哪些信息?
問題2:你認為ZXZ公司2015年表現如何?為什么?
問題3:你如何幫助ZXZ公司管理者了解資產負債表發生了哪些變化?
2.個人任務實施匯報,教師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受篇幅所限,下列各項任務的具體內容省略)
任務1:資產負債表水平分析。
任務要求:(1)編制簡易資產負債表水平分析表;(2)分析資產的變動及原因;(3)分析權益的變動及原因;(4)資產變動合理嗎?
任務2:區分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
任務要求:(1)該公司總資產發生怎樣的變化?(2)該公司股東權益發生怎樣的變化?(3)請舉例說明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他們對公司的財務報表有影響嗎?
任務3:會計政策對財務報表影響的案例分析。
任務要求:利用[任務2]資料分析當剔除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影響后該公司資產、權益的變化情況。
教師圍繞學習主題設計任務,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后通過任務的實施及時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得到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
3.團隊合作學習成果匯報,知識的吸收內化。
任務4:團隊所選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水平分析。
任務5:團隊成果展示匯報。
團隊所選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水平分析匯報,主要內容包括團隊自主學習情況(學習筆記、收集的資料、視頻);任務完成情況(資產負債表水平分析結果);匯報團隊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他團隊對匯報團隊提問,或解答匯報團隊提出的問題,教師對匯報情況進行點評。
4.多主體評價,加大過程性考核。翻轉課堂的前提是學生要具有自主學習的動力,因此事先要制定相應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加大自主學習在課程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見上頁表2。
任務6:完善成果,拓展提升。
教師根據學生個人任務和團隊任務的完成情況,結合學生反饋的問題對資產負債表水平分析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性的梳理和總結,學生整理完善學習筆記及團隊所選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水平分析報告并及時上交。教師引導學生對如何判斷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的合理性進行深入思考,通過撰寫科研論文訓練創新思維能力。
(三)教學效果
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有效解決了因材施教的問題,學生在任務單要求的時間內自定學習時間、學習進度,完成課前任務,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得到教師個性化輔導,大大增強了學生自學的信心和動力。
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解決了課堂師生互動沉默的問題,課堂上通過個人任務的匯報、團隊任務的展示,相互答疑解惑,增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解決了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的問題,課前下發自主學習任務單,給予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建議,加大對自主學習過程的考核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得到提高。
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解決了應用能力不足的問題,學生通過對真實的公司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既熟練掌握EXCEL工具在財務分析中的應用,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效結合,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X
參考文獻:
[1]徐芳奕,梁畢明.本科財務分析課程教學實踐困境之思考[J].商業會計,2015,(04).
[2]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3,(9).
【關鍵詞】初中歷史 民族關系史 教學方法
對于民族關系史的教學過程而言,教師的教學引導方式一定要科學合理,這是學生能夠以正確的視角看待各類歷史問題以及歷史事件的一個基礎。在這部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正確的觀念與態度看待各種民族問題,在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時也不能夠讓學生產生盲目自大的民族主義觀念,只有做好兩者間的平衡學生對于很多問題的認知才會更加透徹,這也是進行民族關系史教學的一個核心目標。
一、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意識,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基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很有必要,但是教師一定要合理的把握那個教學尺度,如果在教師的煽動下學生形成了盲目且過度的民族自豪感,這并不是真正合理的教學引導方式,還會讓學生對于很多問題產生錯誤認知。因此,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于這一教學尺度的把握,要讓學生清晰客觀的理解各種史實,對于我們民族中的一些偉大的歷史事件要感到自豪,但是,對于那些值得我們反思與思考的問題也應當以理性的態度對待。這才是民族關系史教學時教師應當有的基本觀念,這也是促進教學目標更有效的實現的一個教學基礎。
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意識時,教師可以使用對比的方法,將同一時期的中外民族進行對比,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隋唐時期的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同期的西方世界還在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共存的階段,而日本更是處在奴隸社會。通過同一歷史時期的對比,使學生們充分認識中華民族,使他們能感覺到作為中華民族的自豪與驕傲,樹立民族的自尊與自信。當然,在歷史進程的長河中,我們的民族也并不是總是處于這種輝煌的時期,對于那些黑暗落后的時期也應當讓學生有所認知,并且引導學生去積極進行反思,這才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意識應當有的教學模式。
二、讓學生形成民族平等的基本觀念
在進行民族關系史的教學時,讓學生形成民族平等的基本觀念非常重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是國家的重要組成,并且都在歷史進程中為國家經濟或文化的發展貢獻過力量。沒有哪個民族優于另外的民族,這種觀念要讓學生摒棄。學生只有在內心深處根植每一個民族都是平等的,這樣學生才能夠對于民族關系史有正確認知,這也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的一種教學引導方式。
我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這離不開少數民族的貢獻。初中歷史已經講述了匈奴為我國開發了廣闊的西北,白族、彝族則為西南地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類似的例證還有很多??梢哉f,我們國家面積及人口的增加,推動了經濟與文化的進步,而這個過程中少數民族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文字講述較為枯燥,教師也可以采用講述歷史地圖的方法來進行授課,這樣能夠更加直觀地讓學生理解少數民族對于國家發展所帶來的巨大貢獻,進而推動學生對于民族平等的基本觀念的有效形成。
三、充分肯定國家統一的重要意義
在民族關系史的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范疇在于讓學生意識到國家統一的重要性。在我國的歷史進程中,有很多事件導致了國家的分崩離析,國家統一經常受到考驗。不僅如此,民族間的矛盾也會不時發生,這些也給國家統一帶來了極大挑戰。當下我國之所以能處于相對和平有序的狀態,這和各民族間慢慢融合與團結有著巨大關聯。因此,在進行民族關系史的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意識到國家統一的重要意義。
古代的中國各民族間發生過大大小小的戰爭,最終都走向了和平共處的狀態,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古代中國歷史上,各民族之間存在非常復雜的關系,課堂授課之間首先教師要擯棄學生存在漢族中心主義的思想,然后再幫助學生理解民族之間戰爭的性質,要堅持以唯物主義的方式進行辯證、客觀、科學的分析,幫助學生能夠理性地進行學習。讓學生對于各民族間的關系形成正確認知,幫助學生樹立民族平等的基本意識,這是民族關系史教學的一個核心目標,這也是推動國家統一的重要源動力。
結語
在初中歷史課堂上,進行民族關系史教學時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客觀且合理的教學引導,要讓學生對于很多敏感的民族問題形成正確的認知,這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民族意識,并且要讓學生認識到民族間的平等性,讓學生意識到每一個民族都為國家的團結統一貢獻過自己的力量。而這些都是形成國家統一穩固的根基,也是進行民族關系史教學時最為重要的范疇所在。
【參考文獻】
[1] 王付欣、易連云. 論民族認同的概念及其層次[J]. 青海民族研究,2011 (01).
[2] 袁榮華. 初中歷史民族關系史教學方法和目的的研究[D]. 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關鍵詞 大球類項目 基本技術 厭學現象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1 初中生對大球類項目基本技術厭學現象分析
(1)學校大球類項目單一,器材不完善導致學生的厭學現象。目前對于很多中學來說,校領導太過于重視學生的文化素質而一度忽略了學生的體育素質。教學器材不斷完善,而對于體育大球類項目的投資往往是隔靴搔癢。大球類項目設施的不完善和器材器具的不齊全讓學生對大球類項目缺乏興趣,導致學生的厭學現象。而且加之,學球類項目單一,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興趣愛好,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厭學情緒的主要原因。
(2)根據目前實施的中學生大球類項目教學大綱來看,各年級的教材內容大同小異,沒有針對性,教材內容反復重復,并且和其課程沒有形成比較明顯的反差。中學階段是一個學生心理生理完全發展的重要階段,而大多數的學校往往對學生的文化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這過程中即使學校會安排教師進行大球類項目的教育,但是往往都是敷衍了事,最多就是應付考試及格。學生也對此毫無興趣,學習的體育教學就如同擺設。所以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大大挫傷了學生對大球項目學習的積極性。
(3)心理因素差是導致中學生對大球類項目厭學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來說是因為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心理變化引發他們不喜歡大球類項目,心理特征還處于不穩定和不成熟時期,對疲勞的忍耐力差,怕臟、怕曬、膽小、怕別人嘲笑等。所以對于中學生來說在生理疲勞時,會表現出對體育活動更大的惰性和叛逆,正是受這種心理的影響,讓學生認為參加大球類項目活動是一種心理上的負擔。從另一方面來說不喜歡大球類項目的原因是由于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差,繼而產生的一種自卑和抵觸心理。往往覺得自己體育學習能力差,缺乏自信,從而影響參加大球類項目的興趣,也影響了大球類項目技術的教學。
2 改進初中生對大球類項目基本技術厭學現象的方法
2.1 加強學生對大球類項目的科學認識,端正學習態度
作為一名大球類項目的教師,應該抓住任何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加深對大球類項目的了解。讓他們認識到大球類項目活動,是與他們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的作用,從而自覺地進行大球類項目的鍛煉。同時教師也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盡可能地發現學生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球類項目的愛好,讓那些對球類技術感興趣的學生去影響那些對球類項目沒有興趣的學生。而教師在了解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完成教學任務。加強師生互動,促進融洽師生關系。只有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去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能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教育他們,端正態度,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大球類項目中去。
2.2 利用學校的器材設施,創新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因為學生對大球類項目的愛好是促進學生體育素質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大球類項目的教學中只有讓學生體會到運動的樂趣,激發了他們的運動興趣,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投入,使學生在從事各種大球類項目活動的同時,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抑制厭學現象的滋生。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合理安排運動量,使學生的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在一個可承受的范圍之內,防止極端化和消極化。
2.3 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其實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學生適合不同的球類運動,教師在考慮學生興趣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素質。比如,身高較高的男生適合籃球運動,而身材小巧靈敏的男生適合足球運動,而身體素質相對來說較差的學生適合乒乓球運動,女生一般來說適合籃球運動和排球運動,個別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也可以進行鉛球、壘球運動。所以在教學中可嘗試著分層教學,旨在于更好地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差生”是客觀存在的。在對代差生的問題上,教師應該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通過正確的鼓勵和引導,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在考核或訓練的過程中適當降低標準使差生感到有所收獲。同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恰當的表揚,使學習提高興趣和熱情。
2.4 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人教版的新課標對大球類項目的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方法,所以傳統的教學方法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創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優的發展,尤其是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追求成就感,所以良性競爭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通過競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熱情,還能提高他們的技術。因此,在大球類項目的教學中,運用各種競賽方法來激發學生斗志,有利于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輕學生的厭學情緒。教師可以將不同的球類項目進行定期的訓練和比賽,平均學生的能力和層次,通過組隊形式的比賽,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教師應該要做到以身作則, 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指導和規范。在比賽中秉承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讓學生在發揮自己興趣愛好的同時,也看到自身的運動技能,揚長避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球類運動能力,而且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也有利于調節學生的生活節奏。
3 結束語
初中生對大球類項目的厭學現象是客觀存在的。而產生厭學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秉承以“培養學生對體育的愛好,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分析去尋求改進對策,通過正確的引導來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進一步地預防和減輕初中生對大球類項目的厭學情緒。人教版新課程也要要求教師將自己定位在引導者的范疇,而不是讓學生堅決服從。只有在尊重差異性、多樣化的基礎上,讓學生去展示各自的潛能和個性,從而提高對大球類項目的興趣和熱情。
參考文獻
[1] 姚明.中學體育教學應重視學生家長的作用[J].安徽體育科技,2007(4).
[2] 王琦.體育大球類項目教學中的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對策[J].北京工業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摘 要】根據工程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結合目前的教學現狀,探究探索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方法,通過優化教學內容、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方法、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銜接方法以、課程考核方式及項目化機械設計題庫設計五個方面的研究探索,提出了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機械設計基礎;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課程目標;教學改革
《機械設計基礎》是面向機械和近機械類工科學生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它是在高等院校課程體系改革中形成的一門集工程力學、工程材料、熱處理工藝、機械零件毛坯成形和切削加工技術等內容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它是學生剛從大一學習的純理論知識如數學、力學、物理等轉向實際應用的綜合學習及實踐的重要課程[1],也是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的主干課程,同時也是學生由理論基礎學習通向專業課程學習的橋梁和紐帶,了解和掌握工程實際設計計算的開端[2]。高等學校的工科類專業基本都開設此門課,在各個專業的教學大綱中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如圖1所示。以合肥工業大學為例,學校的材料、生物、熱能與動力、土木工程、精密儀器、真空、過程裝備等絕大多數近機械類工科專業都開設《機械設計基礎》課程。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本身所涉及的知識面廣,理論性強,與實踐結合緊密,它不但要求綜合運用材料力學、理論理學、工程材料、機械制圖、機械原理及機械設計等相關知識來進行產品設計,更為重要的是要具有產品設計創新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3]。
1 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研究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的發展,不但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理論基礎知識,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求他們具有較好的實踐和創新能力,能夠設計出符合社會需求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好產品[4]。針對目前我國高校的學生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之間不協調的現狀,2009年10月開始,教育部先后召開了3 次研討會,并確定實施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開展工程師培養模式改革。卓越工程師應該具備以下基本九項品質:(1)超強的工程分析能力;(2)較好的動手能力;(3)較好的創新意識和設計能力;(4)較高的倫理道德標準以及職業素養;(5)較好的應用和更新知識的能力;(6)持之以恒的學習能力;(7)較好的商務與管理技能;(8)一定的領導才能;(9)良好的溝通能力。同時,還應該兼具以下四個特質:(1)正確理念的堅持或自我否定的勇氣;(2)對局部或整體工程價值的科學判斷力;(3)對權威工程學術或工程技術獨到的批判力;(4)優秀民族工程文化傳承與世界先進工程文化吸收的責任感。只有具備了以上九項目品質和四項特質的工程師,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卓越工程師。
2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本身所涉及的知識面廣,理論性強,與實踐結合緊密,它不但要求綜合運用材料力學、理論理學、工程材料、機械制圖、機械原理及機械設計等相關知識來進行產品設計,更為重要的是要具有產品設計創新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目前,各高校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主要由實驗教學、理論教學和課程設計三個環節組成。大部分院校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主要是依靠教師的講解,盡管大多已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課程開設初期,多媒體豐富的畫面確實可以調動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但是隨著教學過程的進行,學生便會感覺課程內容的枯燥零碎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培養。
隨著高等學校各專業招生人數的增長,導致很多高校的基礎硬件教學設施不能充分地滿足學生實驗要求,影響了學生的機械實驗認知教學效果,進而導致學生在理論課堂教學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課程教學內容,使學生失去課程學習的興趣。作為《機械設計基礎》三個環節中最重要的課堂教學,隨著多媒體應用于教學以及課時精簡,導致更多時候教師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
3 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實施方法
2010年合肥工業大學成為全國61所高校首批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試點高校。為了配合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學校針對相應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改革與方法研究”項目納入學校的2013年度教學研究項目,項目主要研究解決如何針對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計劃實施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本次教學改革項目負責人,根據教學的安排,首先在合肥工業大學2012級生物和力學兩個專業進行教學改革試點。針對這兩個專業的學生機械基礎知識比較薄弱,首先進行課程教學方式、手段及考核等調研,發放了80份調研表,收回有效調研表62份,調研的結果如下圖2所示。
從以上調研統計結果表明,學生對此門課程的初始學習興趣及期望值都保持較高的期望,但也存在擔心因為基礎學不好的因素。針對情況,作者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嘗試。
3.1 優化教學內容
“機械設計基礎”包含了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的兩部分內容,主要內容是研究機械中的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基本的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F有的教材,為了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致使該課程內容多,知識點散,且大多數偏重于理論分析,未考慮到近機類專業學生的先修課程開設不足的實際情況。例如帶傳動受力分析或齒輪傳動設計的推導公式過于冗長,對于近機類專業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對一些復雜的的理論推導及證明予以刪除,重點強調公式的實際應用。增加工程實例的講解,同時把課程設計相關內容分解成若干任務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內容的同時,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設計中。
3.2 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及實施
作為一門機械設計方面的基礎課程,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應該使學生掌握機械設計與分析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為實現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前四項品質奠定基礎。
在傳統的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引入“小課程設計教學”,根據課程教學的主要章節和教學的先后順序,針對性的安排多個“小課程設計題目”,利用小課程設計作業將課程教學任務有機組合。
3.3 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銜接方法
實驗教學對實現課程教學目標起著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通過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理解,同時能夠使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獲得感性認識,是對課堂學習內容的補充和擴展,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場實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參觀機械零部件陳列室或實習中心,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對照實物進行講解,學生能夠更加直接地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對于比較復雜的部分,例如軸系結構的設計,可首先組織學生現場觀察后親自裝拆,增加感性認識,然后再進行課堂講解,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
3.4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必須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教學方法的改革必須得到學生的支持,受限于現狀,學生在學習期間最為關注的仍是課程的最終考核成績,如果不研究配套的課程考核方法的改革措施,將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挫。因此,項目需研究針對教學方法改革涉及到的課程成績考核方式,改變以往以一張試卷分數決定學生課程學習成績的考核方法。在原有試卷考核的基礎上,研究加大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理論應用能力的考核,適應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本次授課采用課堂討論發言、創新機構設計、小作業以及卷面考試構成最終成績,降低卷面分數的權重比例,使學生能夠更注重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始終保持較強的學習興趣。
3.5 項目化機械設計題庫建立
為配合項目化大作業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施,依據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大綱要求及課時安排,研究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項目化機械設計題庫對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項目需根據各章的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研究設計一個科學的項目化機械設計題庫,為實施教學方法改革提供支持。
4 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教學評價體系構建
隨著社會對人才能力需求的變化及機械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本課程的學時進一步被壓縮,《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內容的廣泛性、傳統的教學體系和學時的有限性就產生了矛盾。對于我校的一些非機械類專業的學生,由于有更多專業課需要學習,只能將本課程的學時壓縮,使學生普遍感到學習吃力,授課教師也覺得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考核評價方法難以適應社會對人才能力的需求[5]。
目前,本課程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平時所占比例極小。在我校,《機械設計基礎》的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包括作業、實驗、課堂考勤及課堂表現)占30%。盡管以及逐步趨向于多元化的發展,但是由于平時成績在教學評價中的比例仍然太小,所以實際上是不足以去反映學生的機械設計能力水平以及實際的學習效果的,而且這種評價方式也不足以去監督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效的教學評價考核應該以培養目標為依據,以能力考核為衷心,以知識考核為參考。在其他的國家和地區,《機械設計基礎》的考核方式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借鑒及學習的地方,例如:臺灣成功大學,作業、課堂討論與小考占27%,期中考試兩次(各占23%,共46%),期末考試占27%;美國普渡大學,課后大作業包括2次projects占40%(疲勞強度計算項目作業占20%,機械設計作業占20%),期中測試占20%,2次課堂測試占20%(每次測試占10%),期末考試占20%。
《機械設計基礎》對于機械類的學生來說是一門非常主要的課程,應該著重對其的教學評價,應該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目標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法,包括課堂表現、作業項目、實驗、期中及期末測試等方面。課堂評價(10%)主要考察學生平時課堂表現,主要包括學生出勤率、課堂回答問題的表現及課堂討論表現等方面;作業評價(20%);由于《機械設計基礎》的實踐性較強,除了教科書上的習題之外,教師還可以適當增加2-3次課后大作業,大作業可以結合實踐性項目的進行布置,提高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20%)。課程考試評價占(50%)。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創新設計能力,達到課程教學目的。
5 結論
隨著社會對于現代化人才的專業知識結構、綜合素質以及實踐能力等個方面要求的提高,《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授課方式,學習內容及評價方法也一個發生相應的變化。本文結合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從五個方面進行教學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創新設計和動手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未來將根據前期的教學方法改革的效果評估,完善形成適用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的課程教學方法和體系。
參考文獻
[1]張瑞華.應用型本科院?!稒C械設計基礎》課程深化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1,35:469-471.
[2]唐克巖,王振玉,宋黎.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7(9):118-120.
[3]楊可楨,程光蘊,李仲生.機械設計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田君,韓立發.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下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3,20(1):100-104.
0 引言
MOOC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薩巴薩卡大學的喬治·西門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聯通主義學習理論模型,首次提出MOOC并創建了全球第一個cMOOC類型的課程[1]。2011年秋大規模在線課程風暴被掀起,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2012年,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三巨頭”入駐中國[2]。2013年,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高校相繼與美國MOOC平臺簽約,面向全球免費開放了15門在線課程,MOOC這種以短視頻方式學習的在線課程正在受到學習者的青睞[3]。對于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而言,慕課時代的到來無疑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4]。它以現代立體化教育技術為依托,利用網絡為媒介,提供多層次、多用途的教學資源以滿足不同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從而改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慕課時代的到來是信息化教學的新成果,它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影響是深遠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可以從慕課的課程體系形式中汲取靈感,從而探索教學方法改革的新途徑[5]。
1 慕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分析
慕課時代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提倡開放性教育,強調資源共享與平等,以開放性、系統性、交互性和規模性為特點[6]。它的課程主要由小視頻構成,簡短精悍,能夠滿足學生移動訪問和碎片式學習的需求。課堂練習嵌入在小視頻中,學生只有回答正確才能繼續上課,這有點像游戲沖關,游戲化的設計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每個視頻下面都有一個討論板,允許學生針對視頻內容在頁面內進行討論,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且每門課程提供獨立的課程論壇,學生可以在線咨詢老師,教師可以答疑、通知,以及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其他互動、溝通和交流。這種在線課程模式極大給老師和學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不僅能夠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更有利于幫助他們建立知識框架體系。
1.1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在信息網絡時代,計算機基礎教學是一種通識的教育,它是大學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人才培養計劃中必要的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熟練掌握現代化辦公軟件工具的操作技能上,還體現在學生計算機程序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上。
目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大多材,統一授課進度計劃,統一課程標準,授課方式傳統單一,盡管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仍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和接受知識的地位。這種傳統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大。而“慕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開放、自主、個性化以及更具創造力的教學理念為傳統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變革提供了契機。
1.2 慕課背景下的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
教師利用慕課的平臺,把優質課程拿過來,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在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運用這一模式,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應該是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探索方向[7]。
慕課不同于網絡公開課、微課,它互動性更強,真正實現“翻轉課堂”,教師將在線視頻作為教學的線上環節,要求學生在課堂外先聽課,課堂內則側重深入的分享、探討和問題解決。這一模式將促進教師對教學的反思,以及對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從一個講授者、講解者真正變為學習的激勵者、啟發者,學習也將變得更加有效。在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中可以汲取慕課設計中的精髓,從而探索研究新的教學模式。
2 慕課時代下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創新改革探索
2.1 慕課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由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的課堂將逐漸信息化,實踐性視頻將充溢學生的時間,學生可以在學校學習,可以在家中學習,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教師通過了解學生,能夠分析學生,引導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學習,教師的教書職能在信息化過程中逐漸被告弱化,指導者和促進者的職能將逐漸被強化。教師需要指導、鼓勵和督促學生完成在線學習,改變傳統照本宣科和滿堂灌式的教法。教師真正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指導者和督促者。
2.2 慕課中學生角色的轉變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課程接受者,權威的執行者,作業的完成者。而隨著慕課的到來,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宰者,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學生可以自定步調,自主選擇自己的學習的時間與場所,在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及時提出自己的問題,并與小組成員和教師積極互動,全身心的參與課堂教學,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學生的學習效率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
在慕課平臺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興趣、不同的學習準備情況、自己的時間,注冊自己需要的課程。完成注冊后,在課程的開放周期內,可以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并提交作業、在社區討論、互評作業、參加測試。如果按要求完成以上學習環節,甚至有可能取得證書乃至學分。在線課程直面學生、市場的考量與選擇,教學質量評估在自由選擇的市場環境中變得簡單而公正,學生用投票來評估教學質量變得通行無阻。在線課程讓高校課程與教學質量不再是單一校園內的事情,而在全球范圍內變得透明、具體。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慕課(MOOC)的出現是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必然產物,基于慕課(MOOC)時代下的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使學校組織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學習時代的到來已被廣泛認可。對于高職教育而言,適應新的教育模式,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有利于建構新型多元化教學模式、有利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有利于滿足學生自我學習需求,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慕課能夠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能促進學校改善教學體制和方法,是教學改革探索道路的孵化劑。但如今高職教育中存在的學生紀律散漫、學習積極主動性差等諸多問題,仍然是教學改革探索過程中需要注重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市場營銷基礎;項目化教學模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一、職業學校市場營銷基礎課程采用項目化教學模式的迫切性
作為職業學校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市場營銷基礎是為培養學生在涉及交易活動中談判與推銷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而設置的專業技能課程。它著力研究交易過程中推銷與談判的原理、策略和技巧,培養學生分析銷售機會的能力、實際解決顧客異議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誠實守信、吃苦耐勞等良好職業素質,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推銷團隊意識的綜合型推銷管理人才。但是,目前的市場營銷專業基礎課程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育觀念、思想尚未轉變,認識比較片面
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問題,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這樣一個誤區:在學校學習兩年理論,第三年到社會上學習,理論和實踐就相結合了,將實踐能力留待學生到企業中提 高。并未能將理論和實踐兩者進行很 好的融合。因此,職業學校在學習實 踐能力培養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的需要。
2.培養方向不夠明確,實踐教學目標不明確
多年來, 職業學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培養目標不是很明確,而在其他專業方面就比較明確。有了目標,就容易操作,學生也能更好地做學習計劃。但市場營銷專業沒有明確的目標,學生自然沒有好的學習效果。目前,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仍然是學科體系,強調系統全面,教學中沒有對實踐能力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
3.缺乏實踐能力培養的客觀條件,采用封閉式訓練
學校認識上不到位,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在思想上也不夠重視。大多職業學校自開設市場營銷專業以來,一直偏向理論教學,鮮有實踐教學課程,偶有開設市場營銷實踐技能訓練課程的,大都采用封閉式訓練方式。即按照教學進度計劃教學,在基礎理論全部學完后,利用一段時間在教室或模擬實訓室完成實踐技能訓練,造成市場營銷專業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結果是既滿足不了社會需求,又不利于學校的長遠發展。
4.教師實踐教學素質相對較低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開發勞動力資源、向社會輸送實用性人才的重任,這就決定了它對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對專職教師隊伍建設有著特殊要求。目前職業學校教師大部分是普通高校畢業學生,剛畢業就到學校任課,沒有實際工作經驗,自身實踐能力不強,操作技能不熟練,對學生只能紙上談兵地傳授一些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職業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則也就難以有效落實。
二、市場營銷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1.市場營銷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內容體系的設計
(1)根據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目標,實踐教學體系應體現基本能力、業務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具體可包括課內實踐、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專業單項技能訓練、專業綜合技能訓練等內容。
(2)開展課內實踐能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根據專業能力培養的需要,編寫實踐教學計劃、明確每個實訓環節的內容、要求和目標,采取案例分析、課堂模擬、角色扮演、項目研究等形式進行教學。
(3)專業基礎技能訓練作為其教學主渠道宜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①包括普通話、公關、禮儀、形體、演講、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訓練,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社團活動和演講會、辯論會、各類技能大賽等,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溝通能力、推銷能力、談判能力。②學??啥ㄆ谂e行市場營銷沙龍活動,如邀請營銷專家進行市場營銷基礎知識講座,召開企業家營銷實踐座談會等,擴展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獲得知識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效率。③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組織和參加各種技能比賽,樹立學生“以賽代考” “以賽帶練”的學習意識,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實際操作能力。師生在一起共同切磋,取長補短,使學生通過技能比賽得到多方面鍛煉。
2.結合情景教學法,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法
將項目化教學法與情景式教學法相結合,就是將營銷活動以項目的形式展現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一個市場營銷實踐的情景,使他們在模擬中理解所學理論知識,學會獨立地做出分析和判斷,在多變的情景角色轉換中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具體操作方法:第一,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為小的團體,組與組之間互為競爭對手;第二, 指導教師給出情境,提示項目任務;第三, 各小組收集信息,初步設計小組方案;第四,確定小組方案,包括匯報、點評、修改方案等;第五,小組成員具體實施方案;第六,指導教師對方案進行評價。
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是 引導、組織、創造學習背景的“導演” 角色,總結和升華的“評論員”角色,以及評價學習效果的“觀眾”角色, 而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是具體工作任務的執行者,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技能,并提升綜合素質。
3.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
目前職業學校教師主要從事理論教學,實踐經驗較少,因而需要建立一支思維敏捷活躍、專業視野開闊、專業理論知識深厚、專業技能全面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要建立這樣的師資隊伍,必須對現有師資進行全面的理論與技能培訓: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專業教師到同類重點高校接受培訓,全面提高其專業基礎理論水平和創新意識,使其專業知識得到更新優化;組織教師到優秀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和組織管理培訓,使之具備營銷師、管理師的專業素質,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
4.采用校企聯姻的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校企合作,內外聯動,為企業培養實用人才。自2005年國務院出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方針之后,我國職業教育學界對相關的教學方法、手段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使項目化教學模式在推銷與談判技巧課程中充分發揮作用,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訓練中消化課堂理論知識,積累實戰經驗,可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做兼職活動。
第二,為企業、咨詢公司做市場調研任務。教師在課程進行中可結合教學內容和企業的合作項目布置一定的市場調研任務,讓學生分組到熟悉的超市、商場、快餐店等觀察并作實地調研,且將調研結果加入課堂的專題研討中。
第三,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到企業中頂崗實習,并撰寫實習報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