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47:40
序論:在您撰寫人生的哲學思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當然,在校園的中愜意、浪漫了幾年的我們,終究會走出象牙塔,跌進這個復雜、快節奏的社會,每天在這個充滿金錢、利益的“江湖”中面對各種矛盾、處理各種關系。工作、學習、生活的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疲于應付的大腦如果不能將它們完全搞定,就會引發更多的問題出現,于是,惡性循環產生了。此時,我們是多么希望有一雙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過虛假的外在現象直見本質,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劍,一切困難迎刃而解。
其實,我們最最需要的那雙慧眼、那柄利劍就在我們身邊——那就是哲學——確切的說就是我們一直認為最沒實際應用的、上課就睡覺、看到就頭暈的哲學。
哲學的發展也如同一場偉大的戰爭一樣轟轟烈烈,雖然不見刀光劍影,鮮血淋漓,但也氣壯山河,驚天動地。哲學中有一部分,對于我們人生有很大影響。有些道理,我們不信它,我們的生活是一個樣子;信了它,就會立刻變了樣子。學哲學可以養成清楚的思維,懷疑的精神,容忍的態度,開闊的眼界,我們要有這種眼界,不但可以做事,而且更能善于做事。任何一個知識領域,只要你愿意深入,展現在你眼前的將是一種不一樣的畫面,而知識的真諦也往往蘊于其中。
下面我就說說哲學給我的人生的兩點啟示。
一、人生中的辯證法
哲學就是在你人生中遇到拐點后不知向左拐還是向右拐的時候,告訴你左有左的好處、右有右好處、左有左的壞處、右有右的壞處。是的,哲學并沒有為我們指明向哪個方向拐,卻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權衡得失,這就是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在你選擇了任意一個方向后,如果特別順利,你就應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陽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較泥濘,就要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且自己得到的鍛煉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邊的風景也要漂亮些;
同樣一件事情,你可以從消極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從積極的方面去看,關鍵是怎樣調整心態:例如,我們這些年輕人剛參加工作,不管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會多做一些工作,許多人便只是被動的抱怨,消極怠工;而另一些人則把它看作是一些學習的機會,主動積極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對單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試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機會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哪,你的才華和能力恰恰是在這些小事中體現出來的。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無處不在,而這就是哲學的唯物辨證法的分析對象、辯證思維方法應用對象。成語中的“塞翁失馬,焉知非?!奔坝⑽闹械摹發ikeacoin!”(像個硬幣,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都是這個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辯證的去看,這個道理誰都能理解,關鍵是自己身在其中時要清醒:順境時要冷靜、別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積極的等待(也就是一邊充電一邊等待),而且要從積極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一、人生哲學和生活觀
名言“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點出了海明威人生哲學的精髓。小說主人公桑提亞哥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一條魚卻沒有喪失信心和希望,仍然獨自出海,最終釣到了一條罕見的大馬林魚。他憑借頑強的意志同馬林魚和鱉魚進行搏斗,最終獲得了成功,體現了他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海明威還有一個著名的“冰山理論”?!独先伺c?!窋⑹龅氖且粋€平淡無奇的故事,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卻發人深省。這種人生哲理包含三層意義,即處理好與自身、與環境、與未來的三重“關系”。具體來說,首先,要充分肯定人類自身的尊嚴和價值并追求自我的不斷完善;其次,要懂得如何與周圍的自然、社會環境和諧相處,努力實現人生的價值;最后,要規劃發展的目標并探索人類未來的發展道路,爭取早日構建心中的理想世界。人文精神在完善個人人格、推動社會發展、人類進步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如果人們讀懂了《老人與?!?,就不會僅僅只看到小說表面所表達的意思,而能體會到其中“更深的東西”。人在生活中避免不了要經受種種的災難和挫折,人生的意義不在于一味地獲得“成功”,而在于享受勇于同殘酷的社會現實和冷漠無情的命運進行抗爭的過程。在遇到不幸和困難時,不放棄希望,永遠做精神上的勝利者,堅信未來總會獲得成功。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懂得收獲成功的不易,才能真正地理解奮斗的價值,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作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海明威這部作品無疑代表了一種時代精神,為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人類生存應具備的人文精神
《老人與?!分畜w現了多種可貴的人文精神,具體表現為“硬漢”精神、進取拼搏精神、樂觀精神等。正是有了這些精神和信念的支撐,人類才能在歷史發展中屢敗屢戰、永不言棄,這也是人類不斷取得發展的關鍵所在。
1.硬漢精神 小說主人公桑提亞哥是“硬漢”精神的最佳體現者,也是海明威筆下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劇式的英雄。他為了保持自己人格的尊嚴與榮耀,積極勇敢地面對苦難并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在和馬林魚最后一輪搏斗中,桑提亞哥克服了極度的困乏和疲勞,終于制服了馬林魚,之后他就安心地睡了,這充分體現了人類在走向成功的喜悅時所應付出的努力與汗水,以及在付出之后才能享有的平靜。即使有痛苦,但其中卻飽含著一種未來勝利的喜悅和激動,隱藏著征服者的自豪和驕傲。桑提亞哥面對種種困難和挫折,始終沒有屈服,他的這種非凡的毅力和壓倒一切的無畏氣概令人由衷地折服和尊敬。勇敢面對才有獲得成功的希望,經歷了創傷和失敗還能繼續勇敢地面對,實質上就是一種硬漢的形象,更是一種英雄的行為。無論處在順境還是逆境,人們都應該學會正視現實,接受苦難并克服、超越它。絕不放棄每次機會,即使失敗了也同樣不失“重壓下的風雅”,保持坦然的心態。即使面對死亡,也不能即刻屈膝求臣,這才是桑提亞哥所執著的人生意義,也是我們人類所應該追求的生存意義。
2.永不言棄、挑戰人生的進取奮斗精神 奮斗精神――海明威筆下的“硬漢”都渴望奮斗,雖然他們都有輝煌的過去,但并沒有一味地享受勝利的果實,而是更注重現在的自己,希望通過奮斗來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在困難面前不輕言放棄,調整心態、努力拼搏,才有可能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表面上來看,桑提亞哥是以捕魚為生,出海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存的需要。其實不然,老人的這場搏斗并非為生存而戰。他絕不會因為捕不到這條大馬林魚而無法生活,在他看來更多的是為一種信念而戰,為證明自己的能力而戰。因此,在別人的嘲笑面前他沒有退縮,遵循自己的意愿而斗爭,維護了自己的尊嚴,體現了老人不畏強敵的犧牲精神和良好的心態。這種人格的剛強對那些處于逆境中的人們是極大的鼓舞和鞭策,這就是一種可貴的進取奮斗精神,能夠促使人們不計成敗,為了理想而努力奮斗。因此,人類在改造舊世界,創造新生活的斗爭中應該時刻保持主人翁的姿態,擁有不屈服的抗爭精神,積蓄巨大的精神力量去克服困難,迎接成功。
3.樂觀精神 在這場搏斗中,桑提亞哥盡管失敗了,而且一無所獲,但他的骨子里仍充滿著樂觀與戰斗力并以夢的形式傳達出來。這種表面完全失去的失敗比剛剛獲得戰勝馬林魚的局部勝利更能揭示老人的樂觀精神。小說結尾寫道:“在路那邊的茅屋里,老人又睡著了,他正夢見獅子?!豹{子在這里象征著積極進取的力量,這就意味著桑提亞哥仍然抱著很大的希望,雖然貧窮,但是一直會樂觀堅強地生活下去。精神的勝利是人生的真正勝利。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一個人行動的失敗與成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關鍵在于人對現實的態度以及應對事情的方法。桑提亞哥一生以捕魚為業,孤苦無依,歷盡艱辛卻一直過著貧窮的生活,最后是一無所獲,可見他在行動上是失敗了,但在精神上卻是勝利了,所以雖敗猶榮。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許多文學作品內容也更加注重把筆墨放在激勵、鼓舞人類健康的生存意識上。在與自然、社會的斗爭中,作品中越來越多的人物樂觀地生活、樂觀地斗爭,對未來的理想充滿了無限的自信。盡管經歷了失敗,但是從來不會輕言放棄、自我墮落,都重新積聚起前進的動力,樹立新的追求目標。這種崇高和樂觀豁達的精神不但顯示出人類“智”者的光芒,也是推動人類不斷前進發展的源動力。人類的精神不能屈服,即使是在挫折和失敗面前,人類也應當保持優勝者的風度,無所畏懼、不失尊嚴。處在逆境中時,始終堅信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能減少或改變不利的因素,從而使事情向著更加順利的方向發展。小說中桑提亞哥正是因為蔑視失敗和死亡,憑借著敢于超越生命極限的自信戰勝了死亡,維護了人類的尊嚴,給悲劇的命運增添了閃光的生存價值。
三、理想與追求體現人生的真正價值
人類所追求的理想實質上是人應當體現出人的真正的生存價值,即在失敗和挫折面前永不言敗、永葆自信和尊嚴。從這一角度出發,小說主人公桑提亞哥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價值。在品味《老人與?!返倪^程中給了讀者戰勝困難的力量和勇氣,告訴人們如何正確地對待困難與失敗,如何與逆境抗爭,小說所弘揚的樂觀自信的精神將永遠鼓舞著現實生活中不斷奮斗的人們。
許多評論家認為,《老人與?!贰笆且徊棵嫦蛭磥淼淖髌贰?。這部小說最動人的地方還體現在海明威對人類、社會、未來的思考。仔細研讀這部作品時,讀者會發現海明威在主人公身上體現出來的關愛人類、關注未來的博大情懷。因此,從長遠來看,桑提亞哥不是一個孤立的人,他的“遭遇確是全人類命運的寫照”,他的處事方式和表現出來的精神也是人類未來發展所必備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踐性道德人格;教育;思考
近年來,伴隨著知識經濟和技術經濟的浪潮,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其中,高職院校以培養大批具有一定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的現代化勞動者而贏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我們也發現,不少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人格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高職院校在對學生的實踐性道德人格教育方面認識還不充分,實踐還不到位。
一、高職院校學生實踐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職院校學生道德人格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和缺陷
1、高職院校學生道德人格教育的理念不能體現時代性,不能與時俱進。瞬息萬變的現代生活和多元的價值理念已經極大地影響著當代高職學生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高職院校需要面對現實,及時調整思路和教育理念,過去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進一步揚棄,新的道德教育理念要在實踐的煉爐中脫穎而出,成為指導學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平臺和有效載體。
2、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空洞,不能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不能很好地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難以解決學生關心和關注的重要問題,高職院校的道德人格教育與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若即若離,聯系不密切,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和實踐性。學生不能通過現有的道德教育獲得他們應該樹立的道德理想、道德意志和道德信仰,甚至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上也缺乏深刻性和持久性。
3、高職學生的道德人格現狀難如人意。政治思想上,一些學生的辨別能力較弱,政治敏感性低,在重大問題上立場模糊,甚至在某些問題上存在錯誤認識:價值觀上,相當部分高職學生不能在多元的價值世界中找準方向、明晰坐標,不少學生具有較明顯的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和合理利己主義傾向;道德修養上,學生主動接受道德認知、自覺進行道德實踐的比較少,參與道德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存在明顯落差和脫節,道德行為滯后明顯。
(二)高職院校學生實踐性道德人格教育嚴重缺乏
實踐性道德人格教育是主體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中,通過一定的道德實踐活動,以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的教育形態,其核心理念在于道德實踐。早在古希臘時期,以道德為主要研究范疇的倫理學即被認為實踐的科學。中世紀著名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不僅強調道德必須以信仰為前提,而且強調道德必須外化為人的行為和踐履義務的活動。在近代,康德、黑格爾也認為道德應該是實踐的??档略凇秾嵺`理性批判》中說:“純粹理性是實踐的,也就是說,它能夠不依賴于任何經驗的東西自為地決定意志,――而且它通過一個事實做到這一點,在這個事實之中我們的純粹理性證明自己實際上實踐的?!敝袊蚊鲿r期陸象山、王陽明都認為“行”是道德的最基本的內容和最本質的特征。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尤尼斯多年從事青少年社會倫理和道德發展研究,提出青少年道德實踐活動理論??梢?,道德實踐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認知,進而形成其健康的道德情感與道德意志,并最終落實為道德行為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然而遍觀多數高職院校,關注學生技能和證書的程度明顯要超出重視培養學生道德品格和健康人格的程度。
二、高職院校學生實踐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可能性
實踐的觀點是哲學思想的原點,在那里,實踐是一切認識的來源和根本出發點,實踐對認識具有本體論意義。在產生之前,舊的唯物主義以自然界為本體,力圖把精神還原為自然,用自然來解釋人類的精神現象,從而也把物的尺度當作人類全部活動的根據。馬克思深刻地洞察了舊唯物主義者自然本體論的缺陷,他說:“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岜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p>
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人格教育需要從玄虛的空靈境界走入務實的現實生活,走進學生的實踐世界,并且讓學生真正成為道德人格實踐的主體,在主客體關系的不斷融合和交換中,實現道德認知的深化和道德人格的升華,達到道德知行的和諧統一。
1、從道德人格的形成規律看。人的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個主觀與客觀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對立統一過程??陀^存在的道德現象和道德理念經過人的大腦加工,形成人的道德觀念,再外化為人的道德行為,通過行為表現出來。高職學生跨越了中專和大專兩個層次,年齡上有一定延續性,心理上處于第二次斷乳的關鍵時期,思維不定型。逆反心理較強,涉世不深,缺乏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不易接受自認為不正確的觀點。同時,他們又不自覺地被卷入這個復雜多元、良莠碰撞的現實環境之中,極易接觸外來無良文化和一些所謂時尚、超前和后現代意識。高職學生要有效應對外界的誘惑和內心的不安,必須不斷加強道德實踐和修煉。實踐唯物主義認為,主觀與客觀的相互作用、轉化不會憑空產生,必須要有一個基礎和中介,而“實踐成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互轉換的基礎和途徑”。同樣,高職學生的健康道德人格也不會憑空產生,必須在現實的不斷道德實踐活動中得到訓練和強化。
2、從道德人格各構成要素的形成機制看。道德人格的構成要素,不僅包括道德人格的認知,還包括基于認知上的關于道德人格的情感、意志和行為。實踐唯物主義強調一切認知,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高職學生所具有的或好或差的道德人格現狀也都是在他們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學校生活是學生接觸的最重要的實踐之一。校園生活,包括學校教育實踐,對學生的道德人格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學生道德人格的各個方面、環節、要素都與他們在學校的道德實踐活動息息相關。說過:“如果要直接地認識某種或某些事物,便只有親身參加于變革現實。變革某種或某些事物的實踐斗爭中,才能觸到那種或那些事物的現象,也只有在親身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斗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他們”。可見,道德人格各構成要素的形成是離不開道德實踐活動的。
3、從檢驗道德人格的標準上看。認為實踐是檢驗認識的標準,因為只有實踐才能把主體和客體真正統一起來。同樣,對高職學生道德人格的檢驗也不是聽他們怎么說的和怎么想的,而主要是看他們是怎么做的,看其在具體的道德境遇尤其是道德沖突中所作出的自主道德選擇和自覺道
德行為。道德實踐是檢驗學生道德人格的唯一標準。高職院校學生道德人格教育的效果如何、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是否恰當,最終都要由學生的道德行為來體現和判斷。
三、高職院校學生實踐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實施
(一)實踐性道德人格教育目標
追尋適合高職學生的道德知、情、意、行和諧統一的價值坐標系,青年學生的道德人格是由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與信念、道德行為與習慣等基本要素構成的。它們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關系。當前高職學生的德育工作,既要曉之以理,又要動之以情,既要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道德意志。又要創設道德情境,引導他們進行道德實踐,并在道德行動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與健康的道德人格。正如康德所說,一個人做了這樣或那樣一件合乎倫理的事,還不能說他是有德的,只有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求時,他才可以說是有德的。
(二)實踐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內容
實踐性道德人格教育重在實踐,在高職學生的具體生活中主要滲透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針對學習目標制訂計劃,專業課、文化課注重融入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的勤奮作風和科學態度,技能實踐課注重培養學生的刻苦鉆研和求真務實的精神;
2、生活方面。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愛勞動的品德,樹立勤儉節約、艱苦樸素、自尊自重自立自強的意識,建立健康高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抵制低級趣味和腐朽墮落;
3、人際交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理往能力。構建平等互助、開放寬容、誠實守信的良好人際關系氛圍,培養學生健康合理的競爭和協作意識;
4、社會方面。強化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的高尚情懷。增強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發學生投身祖國建設實踐的熱情和志氣。
(三)實踐性道德人格教育形式
道德實踐活動具有生動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能調動學生自覺進行道德學習和道德踐履的積極性,合理有效的道德人格實踐活動能深化學生的道德認知。促進道德內化。
1、教學實踐。高職院校學生重視培養技能,教師可充分利用正常的實踐性教學課程,融入健康道德人格的教育。深入研究實踐課程的教學方式,善于抓住契機和靈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2、開展社會調查。要真正地使學生深入到社會、深入到生活,使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其意義。不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更不能形而上學跑過堂,做表面文章。
3、建設道德教育基地。要將基地道德教育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做,不能應景而作。
4、組織青年志愿者隊伍。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志愿者各項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要有組織、有紀律、有活動、有實效。
5、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壯大社會性義工隊伍。使學生通過這些公益活動,親身體會現實生活,培養道德情感。
(四)實踐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評估體系
關鍵詞:人工生育計劃;計劃生育;健康出生;輔助生殖技術;法哲學
一、什么是人工生育計劃
人工生育計劃是指人為有目的地干預人類自然生育的一系列活動。隨著生命科學及醫療技術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生命的過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認識。人們把人口理論和生命科學技術及醫療技術應用于人類的生殖繁衍過程中,希望能更好地做到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對人權的尊重、下一代人類的健康出生以及更好地保護和促進我們和子孫后代的利益。人工生育計劃主要包括:計劃生育、健康出生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一)計劃生育
計劃生育是通過控制生育的方法來控制后代子女人數并增加生育間隔時間的計劃工作,一般目的是控制人口數目的激增。有限的地球不可能容納下無限增加的人口,人類必須對人口數量進行控制,使人口、經濟、環境等方面和諧地發展。由于我國資源人均占有量相對貧乏,加之上世紀中葉人口政策的失誤,使得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背負上了沉重的人口包袱。70年代初,我國開始了計劃生育工作,目前為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中國人口政策和法規從剛開始的行政強制加罰款懲戒手段為主逐漸走上了以依靠宣傳教育、科技進步、綜合服務、建立健全獎勵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教育和自愿相結合、德治和法治并舉的依法行政的道路。
(二)健康出生
健康出生不同于高爾頓的“優生”――通過控制“不適應者”的生育及鼓勵“適應者”生育來提高種族素質,而是指源于基因分子生物學時代的科學家已經掌握和積累了大量的關于基因在疾病、性格和行為特征中起著主導或重要作用的資料,在醫學中進行培育試管嬰兒、婚前檢查、產前診斷、選擇性墮胎、基因治療等措施手段來實現在體力和智力各方面都優秀的個體的繁衍,及最大程度地避免嚴重的遺傳疾病和先天疾病的“高危胎兒”出生。健康出生尊重每個人的生育權,在這個基礎上利用現代的生命科學及醫療技術來實現后代最大程度的健康出生。
(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RT)包括人工授精(AI)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術兩大類。人工授精根據來源分為丈夫人工授精(IH)和供精人工授精(AID)。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目前主要包括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配子/合子輸卵管內移植或宮腔內移植、卵胞漿內單注射(ICSI)、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PGD)、卵子贈送、胚胎贈送等。生育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生育權也是人類的一項基本權利,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是對該項權利的保證。同時,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具有可選擇性和可操作性的特性,這樣使得一些遺傳病的預防成為可能。正確和理性地應用這一技術有利于促進個人、家庭、社會乃至全人類的利益。
二、人工生育計劃對法律體系的影響
在人工生育計劃對自然生育的干預中,目前存在著部分技術如基因治療技術還不完全成熟,其后果還有不可完全預見性;性別選擇的濫用導致的人口性別結構失衡;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使得性與生育的分離導致婚姻家庭和繼承方面的法律受到嚴峻挑戰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要靠科技的進步及發展,也要靠相關法律的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要保障和引導人工生育計劃的理性發展,杜絕因技術的濫用而出現損害個體、家庭、社會的利益的情況。
(一)人工生育計劃對傳統生育法律關系的破壞
人工生育計劃對傳統生育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體表現為主體多樣化、客體復雜化、內容強制化。
1、主體的多樣化。人工生育計劃主要是關于人類的后代延續的理論與技術的應用,所以就主體而言,首先就涉及到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在傳統的生育關系中,性和生育是不分開的,親子代關系比較簡單,的提供者與卵子的生產者為后代的父母親。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的非配偶間人工受精及試管嬰兒,使得子代有一個“社會學父親”和一個“生物學父親”,兩個父親是否都能取得傳統法律的婚姻家庭關系和繼承關系的法律地位,如果不同,怎樣區別?區別的程度多大?同樣,“代孕母親”、“生物學母親”和“社會母親”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此外,獨身女性使用輔助生殖技術而擁有子代的法律地位;同性戀者作為一種亞文化的存在是否可以使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來要一個孩子;冷凍胚胎能不能成為繼承關系的主體等問題。這些都表明:人工生育計劃使得傳統生育法律關系中的主體變得多樣化。
2、客體的復雜化。人工生育計劃理論和技術的產生和發展使得生育法律關系的客體更為復雜化。如庫產生后,冷凍的、卵子及胚胎算不算物?如果算物,那么就能應用于商業用途。這明顯與人們所能接受的倫理道德原則相違背。對這類客體如何處理也成為法律所要思考的問題了。此外,科學家在從事人工計劃生育研究過程中所形成的智利成果,能否受到知識產權的保護?這無疑對現在的知識產權體系產生了沖擊。
人身利益特別是人格權也變得更加復雜。如健康出生中所提到的婚前檢查(我國由一開始的強制變成現在的自愿),在婚檢中如何保護受檢者的隱私權成了十分突出的問題。醫生的錯判和受檢者某種生理的缺陷及家族病史等一旦被泄露往往會給受檢者婚姻、就業、工作、人際交往等諸多方面帶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基因技術的應用,受檢者的基因信息作為個人隱私權的一部分,也從個人的人身權利變成涉及到家族親戚、國家基因資源等諸多方面利益的非個人絕對權利。
3、內容強制化。傳統的生育權作為人權的一部分,是指個人有自由選擇生與不生,生幾個及什么時候生的一項絕對權利。但是生育計劃的發展使得個人的生育權首先受到國家基于社會和人類總體利益的考慮而實施的計劃生育的規約,從而使得權利的選擇和義務的履行不再有太多的選擇性,而帶有更過的強制性。健康出生中醫生基于現代醫學的經驗資料和技術對非健康出生進行預防,他們站在醫學的立場上對結婚、疾病預防治療、胎兒的保留等生育全過程提供建議,并且努力說服夫婦聽從他們的意見。這就使得傳統的生育僅夫妻雙方個人關系變成國家、醫生、夫妻三者復雜的法律關系。
(二)人工生育計劃對現行法律法規的沖擊
人工生育計劃的出現產生了諸多新的社會關系,使得傳統法律規范在調整新出現的社會關系中出現困惑及法律空白。人工生育計劃所應用的技術,如胚胎基因的改造和移植是對人類自然進化的挑戰,關系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法律及其調整機制作為當今社會調整的主要手段不能不對這些社會關系做出價值和利益的調整,從而產生適應和諧社會建設的法律規范,進而促進我國統一和系統的法律體系建立和完善。
在我國,為了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制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通過法律的形式來確定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為了規范人類庫管理,保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安全、有效應用和健康發展,保障人民健康,制訂了《人類庫管理辦法》和《人類庫技術規范》。為了預防配子、合子及胚胎的商業化和導致人權不平等的代孕現象出現,禁止泛用性別選擇技術等制訂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范》。為了解決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帶來的倫理問題,制訂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庫倫理原則》。為了保障母親和嬰兒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制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各地方計生部門也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而制訂了地方性的婚前檢查相關規定。這些法律制度有效地規范著我國人工生育計劃的發展。
三、人工生育計劃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
從法理的角度出發,制定調整人工生育計劃的法律規范應當充分重視生命倫理學中確立的基本原則,在吸收和改進的基礎上衍生出自身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價值原則。這些原則是制定和實施調整人工生育計劃的法律規范的基本準則及基本精神。
(一)尊重人的生命和尊嚴原則
《世界生命倫理和人權宣言草案》指出:科技的發展應當以人類固有的尊嚴、普遍的尊重、遵守人權和基本自由為前提,始終促進個人、家庭、各群體和社區乃至全人類的利益。人工生育計劃也必須以尊重人的生命和尊嚴為前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頒布之前,我們國家的計劃生育工作主要是依靠行政強制手段和罰款來執行的。雖然取得了控制人口的效果,但是在對人的尊嚴的尊重上卻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制訂之后,計劃生育工作就從行政強制執行變成依靠宣傳教育、科學技術進步、綜合服務、建立健全獎勵和社會保障制度來依法展開,充分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在尊重人民的人身和財產利益的基礎上,更好地實施了計劃生育政策。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是治療不孕不育癥的一種醫療手段。其實施應當綜合考慮患者病理、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有義務告訴患者目前可供選擇的治療手段及其所可能承擔的風險,在當事夫妻充分知情、自愿同意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情況下,提出有醫學指征的選擇和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療方案。同時,應當為患者做好保密工作,不得侵犯患者的隱私權。由于該醫療手段所涉及到的配子、合子、胚胎同患者的人身利益息息相關,不能把它們簡單認同為商品,禁止把它們用于商業化行為,應當在當事夫妻同意的情況下妥善處理?;闄z行為同樣也要尊重受檢者的自由選擇權,保護好受檢者的個人信息,不能歧視當事人。
(二)保護后代原則
為了更好地保護后代在出生后能健康地成長,法律應規定通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后代與自然受孕分娩的后代享有同樣的法律權利和義務,包括后代的繼承權、受教育權、贍養父母的義務、父母離異時對孩子監護權的裁定等。醫務人員在認為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會對后代產生嚴重的生理或心理損害時,應當停止這一技術的實施。由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部分前沿技術的不成熟性、后果的難以預料性(如克隆人技術)。所以,對這些技術應當以保護后代為首要原則而暫時禁止。健康出生和計劃生育都是以提高人口素質為目的的,而提高人口素質的前提就是保護后代。
(三)安全原則
“人的安全是至高無上的價值。”人工生育計劃,作為對人類自身繁衍方式的干預,它的對象就是人的自身,所以更要充分地考慮到安全的因素。安全首先應表現在人類安全、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安全。其次是技術安全,要作好監督和技術規范工作。密切關注人工生育計劃發展可能給當事人和人類生存環境造成的威脅。
(四)審慎、協調原則
人工生育計劃特別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勢必給傳統的社會、倫理道德、法律關系帶來困惑和難題。如果它被泛用,也勢必給我們人類的生存發展帶來不可逆轉的危害,所以在人工生育技術的應用方面應采審慎原則?!度祟愝o助生殖技術和人類庫倫理原則》規定: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應建立生殖醫學倫理委員會,并接受其指導和監督。這一倫理監督原則充分體現了人工生育技術的應用的審慎性。
就某些輔助生殖技術而言,它剛剛出現可能還不成熟或不被人接受,因其出現而推理的法律關系困境不會短時間內普遍存在,這使得法律在應變性和正確性之間就有了必要的張力。我們不急于馬上制訂法律法規來調節,這不是否定法律調整的自覺性,而是要通過社會各方的對話和反思,建立起相應的倫理道德原則,并讓爭論的各方在其中充分表達和實現自己的預期利益。而后依此倫理原則為指導思想來立法,調整這一新的社會關系,以保證我們立法的正確性。
參考文獻:
1、高崇明,張愛琴.生命倫理學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羅玉中.科技法學[M].華中科技大學,2005.
3、張文顯.法理學[M].法律出版社,1997.
4、薛現林.科學法律制度基本價值原則探討[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關鍵詞]研究生 PBL 助教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8-0053-02
研究生助教制度是我國高校普遍推行的一項教學制度。其采用研究生擔任助教,承擔包括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1]在內的輔助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教師在PBL教學中的作用
在PBL教學模式下,以學生為中心始終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作為引導者,將臨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關鍵問題提供給學生,并對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的探討,做出恰當評估。[2]在PBL教學中,教師只是起到引導者的作用,聘用研究生作為PBL教學助教,對指導PBL教學具有一定的意義。
二、研究生擔任PBL教學的益處
(一)有利于人文素質的培養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中研究生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導致研究生人文素質下降。[3]特別是現在的研究生,多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嚴重,缺乏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對于教師來說,應以“德高為范”,德是為師之本。研究生在從事PBL教學中,作為引導者,教師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對自身的不足,隨時加以改正;應樹立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道德修養,以崇高的品行熏陶學生;在學生進行相互討論時,不能將與自己的觀點、看法不一致的意見一味的排斥,要擁有寬擴的胸懷,接受別人的意見;學會容納、支持學生自我個性,與他們融洽相處,這樣便于提高自身人文素質。
(二)有利于提高組織管理能力
是否具有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是PBL教學是否成功運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讓研究生嘗試PBL教學,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進行PBL教學中,研究生要起到真正“引導”的作用,就必須克服自身內向、不在說話的缺點,盡量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這樣有利于提高研究生語言方面的表達能力;研究生要善于把握教學節奏,組織學生科學、合理、有序地發現問題,防止學生漫無目的的討論;如果學生準備不充分、討論不夠深入時,研究生應進行恰當的引導,避免討論偏離方向,從而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保證學生能有效的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三)有利于培養創新能力
我國研究生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善于應付考試,動手能力不強,創新能力薄弱[4],這與研究生培養初衷相悖,不利于在現代社會中有新的發現、發明。同時,由于研究生的擴招,導致部分研究生綜合素質下降,加之對專業領域的認識不夠深入,研究生缺乏創新能力??梢蕴峁├碚撀撓祵嶋H活動,包括讓研究生擔任PBL教學助教,迫使其關注PBL教學中設計的問題。作為PBL教學的引導者,其必須反復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反復訓練,能培養研究生自己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讓研究生勇于懷疑,勇于挑戰,為獨立思考提供時間和空間,變被動為主動。
(四)初步構建臨床思維
目前,多數醫學院校仍采取填鴨式教學,以講授知識為主,并不注重對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甚至有一部分教師根本不懂得如何去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以至于學生到了研究生階段,仍然不懂得什么是臨床思維。由于PBL教學劇本是經過一個團隊精心設計的,其設計的“問題”具有巧妙性,能針對目前臨床本科生的學習能力不足的問題,去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它也蘊含著如何去構建臨床思維的培養問題。而通過讓研究生擔任臨床PBL教學引導者,通過對PBL教學設計問題的逐步分析,引出相聯系的諸多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相互間的聯系,從錯綜復雜的關系中找到線索、找到答案來解決問題,這已不僅僅單純是對本科生的培訓,也是對研究生的教育。研究生在PBL教學中不斷接受這種臨床思維的訓練,不斷總結經驗,能初步構建臨床思維。研究生也會從“愿意”教學變成“主動”教學,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不斷提高自身的洞察力,為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提供必要的思維基礎。
(五)有利于自身素質的提高
英語作為重要的信息載體,其作用日益突出。通過查詢英語資料,可獲得臨床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5]為了圓滿完成PBL教學任務,研究生必須了解PBL教學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需對開展PBL教學的相關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這能促進其認真備課,吃透每一個知識點;遇到不能理解的知識,通過查閱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重慶維普等專業網站及時了解、掌握本學科最新的研究進展和前沿動態,通過不斷的學習拓寬知識面,提高專業水平。
(六)便于與學生交流
選擇研究生擔任臨床PBL教學的引導者,能放下教師“高高在上”的威嚴,給學生更親切的感覺。學生也能放下羞澀的想法;加之研究生與本科生年齡相仿,更便于溝通。學生可將學習時的感受、所遇到問題時的想法告知研究生助教,研究生可將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及時反饋給主講教師,成為主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
(七)有利于提高臨床醫學生的教學效果
研究生思維敏捷,易于接受新知識、新概念,而且由于研究生剛經歷本科學習,了解學生在該階段什么環節薄弱,什么方面應重點掌握。在開展PBL教學中,研究生引導學生作重點討論,學習更具針對性。研究生通過將自己當年遇到的相似問題全盤告之,使本科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課后學生也會主動告知自己遇到的困惑,針對困惑,可以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以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
(八)減輕臨床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目前臨床教師的工作量大,不僅要從事繁重的臨床工作,還要從事大學的臨床課程教學、臨床帶教等。沉重、繁瑣的工作,嚴重影響了臨床教師的教學質量。準許研究生擔任PBL助教,可有效分擔主講教師的教學工作,保證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做深入的研究,有益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6]
三、研究生擔任PBL教學的弊端
(一)專業水平的不足
優秀的PBL指導者,必須具備有學科能力和指導技能兩種基本技能。教師為適應社會的發展,不僅應具備高學歷,更應具有業務能力。教師要想培養知識豐富的學生,自己首先要有豐富的知識貯備。但由于目前研究生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內容較陳舊,學科知識的寬廣度、縱深度不夠,導致培養出來的研究生質量不高。學生不僅在表層專業知識的積累方面欠缺,而且在夯實深層次的知識上也無法做到“博專結合,博中求?!?,即便研究生通過競聘上崗,也會影響臨床PBL教學質量。
(二)缺乏PBL教學模式帶教經驗
隨著教學“重心”的轉移,PBL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具備PBL教學技能和課堂組織駕馭能力,這樣才能夠挑戰學生思考過程的問題,才能使PBL教學模式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但研究生由于教學時間較短,缺乏教學實踐經驗,不能較好地把握教學特點,缺乏相應的知識綜合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加之部分研究生助教對工作不感興趣,責任心不強,因而在新模式下對學生問題的回答不能很好的引申出多層次、系統性較強的問題,對學生思維很難起到引導作用。
(三)責任心不強
目前,受當前教育體制和社會導向的影響,不少研究生只關心自己的考試成績和學術成果,只注重英語成績、的數量、論文的質量,甚至SCI論文等。特別是受到少數教師的影響,部分研究生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英語學習、論文、課題的撰寫上,從而忽視了研究生階段其他能力的培養。他們認為擔任臨床PBL教學助教沒有什么作用,其擔任PBL教學助教,缺乏責任心,心不在焉,認為“學生教學生,缺乏經驗和權威性”,這會導致PBL教學質量下降,難以達到PBL教學的預期目的。
(四)積極性不高
研究生作為PBL助教,可通過教學活動獲取一定的學雜費,從而減輕生活壓力。對于貧困研究生而言,這部分收入無疑是“雪中送炭”。但在目前市場經濟狀況下,受到金錢至上的思想影響,部分研究生認為這一點點收入只是“杯水車薪”,久而久之,研究生助教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從而影響PBL教學的教學質量。
四、小結
在PBL教學過程中,聘用研究生擔任助教,雖有一定的不足,但可解決師資缺乏問題,有利于研究生的培養,可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利大于弊,值得在臨床PBL教學中進行推廣。
[ 參 考 文 獻 ]
[1] 吳宗傳,戴寧,陳喬,等.研究生在中醫男科學課程PBL教學中擔任助教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中醫教育,2012(5):53-55.
[2] 邵慶亮,姚笠,趙霞霞.PBL教學法在兒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中外醫學研究,2011(24):167-168.
[3] 李文,駱純,劉彥,周全.醫學研究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之我見[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2):89-90.
[4] 王均林.發揮文獻課多種功能,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4):74-78.
《白輪船》的創作背景及生態文學特點
一、創作背景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自然與人的關系日趨緊張,這使世界文壇越來越多的作家焦慮不安。他們在文學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思考這一關系到人類生死存亡的全球性問題――自然與人的相互關系。前蘇聯著名作家艾特瑪托夫就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
艾特瑪托夫于1970年創作了中篇小說《白輪船》,這是一部在人與大自然主題中充分滲透道德哲學內涵的作品。該小說自然情節的描述并不復雜,但在描述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方面卻讓倫理道德思想得以深刻的體現,被認為是作家的巔峰之作。這是一個凄慘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是個被遺棄在外公家的七歲孤兒,沒有名字。孩子喜歡到山頂上眺望碧藍的伊塞克湖,尋找一艘游弋在湖面上的白輪船。他聽說爸爸是水手,于是他渴望變成一條魚游到湖水里,上船撲向爸爸的懷抱。外祖父給他講長角鹿媽媽的故事,那是個動人的傳說:長角鹿拯救過吉爾吉斯人的祖先,但后來鹿媽媽的后代遭了殃,成群的鹿被殺害了。從此,這個地方再沒人看見過鹿。小男孩牢牢記住了這個故事。有一次小男孩突然看見了兩頭小鹿和一頭白色母鹿,他好像在夢中,一口氣跑回家,告訴了外公??墒?,第二天,正當小男孩昏睡時,一聲槍響把他驚醒,他看見大人們忙里忙外,孩子在棚子里看見獸皮和鮮血,再看墻根下帶角的鹿頭,他渾身冰涼、毛骨悚然。他聽見可怕的笑聲,覺得有人拿斧子對準他的眼睛,他驚恐地拼命躲閃。誰也沒注意,孩子搖搖擺擺走到河邊,跨進水里,去尋找他夢中的長角鹿媽媽和白輪船去了。小說的結尾是悲劇性的,但是它以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激起人們維護真理、保護自然的良知。
二、生態文學的特點
生態文學是當代文學與生態思潮的有機結合的產物,是對生態危機的綜合回應。它把關懷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作為自己的光榮使命,是20世紀世界文壇上一個嶄新的文學現象。它以人與自然為主題,以關注人類生存環境為起點,從道德與精神方面探索了人與大自然關系的新內涵,來喚起人們珍惜我們的家園――地球。
艾特瑪托夫是一個具有強烈責任心和使命感的生態文學專家。當人類生存遇到困境和大自然遇到生態危機時,他哲理性地思考了人與大自然的關系。艾特瑪托夫在1985年2月17日第七期的《莫斯科新聞報》答記者問中曾說過:“四十年來,生活有了質的變化,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條件。于是,有些人便自我陶醉,喪失了記憶,開始追求物質享受,而不追求精神享受。但是,一個人在精神上的自我感覺才是使他配得上活在地球上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心安理得地拼命追求升官發財,一味偽善,首先要使自己不能稱之為人,就像我這部小說中的一個反面人物那樣。眼前的利益不應奪去我們的記憶。因為記憶是我們鐵面無私的良心。而良心是絕對不允許一個人背叛他精神上的最高理想的。”作家認為,人與大自然應當具有相同的權利和地位,人們應該拋棄人類沙文主義、人類中心主義的觀念,與大自然平等、和平相處,建立一個健康、和諧的人類社會,這正是當代社會人們面臨的重大的歷史使命。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得以生存。艾特瑪托夫從哲理的高度思考了人與大自然的內涵及關系。這是他對人類中心主義思維模式的挑戰,使人們的自然生態意識能夠覺醒,表現出一種超前的生態觀。艾特瑪托夫通過《白輪船》這部小說,反映了20世紀以來人與人、人與大自然和人與自我的緊張關系,同時向人類敲響了警鐘,即人類不僅應該對自己負責,還應對地球負責,同時還得對子孫后代負責,否則隨著對大自然的破壞,人類必將毀滅自身。
艾特瑪托夫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哲理性思考
艾特瑪托夫說過:“我越來越相信,小說的哲理性比重應盡可能增加,如果哲理性的比重小,而以主題的迫切性取勝,那么時過境遷,這樣的作品就會失去意義?!辈浑y看出,作家非常注重哲理探索,經過長期探索得知: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滄海一粟,自然先于人類而存在,所以說,人是大自然的產物,附屬于自然。人類不是大自然的主宰,是自然之子,應和同是自然之子的一切動植物平等相處。
艾特瑪托夫非常熱愛大自然, 深刻關注人和自然的關系, 并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他說:“熱愛大自然和必須保護大自然的題材對我們來說非常親切?!?事實確實如此,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已經非常緊張。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生存,開始對大自然進行瘋狂掠奪,包括污染環境、無序地殘殺稀有動物、亂砍濫伐,所有這些行為使生態平衡受到嚴重破壞。于是,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艾特瑪托夫就是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他在《白輪船》中涉及了這一主題,抒發了自己的見解,從人是大自然之子和大自然是衡量人類道德的標準兩個層面論述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哲理性。
一、人是大自然之子
“無論是在人那里還是在動物那里,人類生活從肉體方面來說人(和動物一樣)靠無機界生活” ,“我們連同我們自己的頭腦、血和肉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作者得出結論,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是共生、共贏和共榮的關系,而不是征服、改造和索取之間的關系。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既然是伙伴關系、朋友關系,那么就要求人類在處理與大自然關系的問題上,必須尊重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克服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淺的思想,樹立人與大自然和諧并進的科學發展觀。艾特瑪托夫向來反對“萬物之靈”的人類以“征服者”與“統治者”的態度對待大自然,反對征服和占有自然的一切行為,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平等而和諧的關系,人應把森林當做“綠色的朋友”, 把動物視為“人類的小兄弟”,這才算得上是 “自然之子”。
在小說《白輪船》中,當孩子驚喜地發現了三頭梅花鹿的時候,鹿也同時發現了孩子,但它卻卻并沒有害怕,“這頭長角鹿媽媽細心而安詳地朝孩子望著,好像在回憶:它在哪見過這個大腦袋、大耳朵的孩子的……小鹿肥敦敦的,又結實又招人喜歡。它忽然又拋開柳條兒,活躍地跳了起來,拿肩膀去蹭母鹿,圍著母鹿轉了一會兒,開始撒嬌了,拿它那還沒長角的頭使勁地擦鹿媽媽的兩側。長角鹿媽媽靜靜地望著孩子?!?/p>
艾特瑪托夫在《白輪船》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自然生態美景,即人類與動植物、人類與整個大自然和諧友好地共處著。這正是作家殫精竭慮的東西,也是他內心世界的流露。而我們大多數人卻始終把自己與大自然的關系認為是主仆關系,始終沒有超出這個想法。認為人類是大自然的主人,就是把人類自己同自然界分割開,獨立于自然界之外,以統治者自居,卻忘記了自然界是人類的母親,人類是自然界的嬰兒;認為人類是大自然的仆人,就是人類在自然界面前一無是處,面對自然侵害時逆來順受,這也是不合常規的。從世界文明史來看,這些思想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時展的需要。我們必須超越這個層面,從思維上進行理性的探討。要做到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就必須拋棄舊觀念,注入時展的新內容。如何才能做到這一切呢? 人類歷史告訴我們:我們與大自然的關系既不是“自然界是主人、我們是仆人”的關系,更不是“我們是主人、自然界是仆人”的關系,而是人類是自然之子。所以我們應該放下主人的傲態,放下仆人的卑態,平等地與大自然進行對話,理性地與大自然握手,與大自然共謀發展,共同進步。只有這樣,人類生存的自然界才會越來越美好,人類的生活前途才會越來越光明。
二、大自然是衡量人類道德的標準
人類應該尊重自然規律的客觀性、順應自然。因為自然界的運行有其自身的規律性,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依據其自身的規律發展。人類由于違反自然規律、不尊重自然而頻頻招致大自然的報復。當前人類的居住環境日趨惡劣,都是因為人類違反大自然的規律造成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能使人的心靈得到平衡,并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凈化;而掠奪大自然、殘殺萬物生靈、毀壞大自然的過程,就是人類破壞平衡的過程,也是人性道德墮落、變異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殘忍、貪婪、自私、冷酷、功利主義就會得到惡性膨脹,就會導致人的本質的蛻變和精神的墮落。艾特瑪托夫把人對大自然的態度同人道主義、人性聯系在一起,把人類是否尊重大自然當做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善惡與否的標準,并把不同的人們之間因為不同的觀念而引發的沖突歸納到善惡沖突的范圍。
《白輪船》中描寫了善和惡兩類人。莫蒙爺爺和孩子是善良人的代表,他們不僅對人友善, 對自然也是和善的。莫蒙爺爺是護林所唯一一個盡心盡力看管森林的人,他說:“看管森林的人,就是不讓樹林受到任何損失?!彼嘈砰L角鹿媽媽的傳說,把白色長角鹿媽媽看成是吉爾吉斯民族唯一的恩人和母親,對她敬若神靈?!栋纵喆分械男∧泻⒁矡釔鄞笞匀?,在林中雖沒有小伙伴兒與他玩,但是他并不孤獨,因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朋友,吉爾吉斯古老的長角鹿母的傳說滋潤著他的心靈。莫蒙和小男孩兒都是與自然親和為善的代表,是千百年來熠熠生輝的人類最寶貴的精神文明,正因這一點,人類才優越于其他物種,人類的未來才有希望。
在小說《白輪船》中,護林所的領導奧羅茲庫爾謀取私利,偷伐森林。當樹林中突然跑出三頭美麗的梅花鹿時,善惡兩類人的態度完全相反。莫蒙爺爺和小孩盡力想為長角鹿媽媽的后代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而護林所領導奧羅茲庫爾等人只看到鮮嫩的鹿肉和碩大的鹿角。鹿的出現,瞬間將兩類人分為善惡兩類。艾特瑪托夫把對待大自然中動物和植物的不同方式和不同態度,作為判斷人類善與惡的標準。艾特瑪托夫的作品向我們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每種動物的悲慘遭遇最后都以人的悲劇為結局。《白輪船》中三頭梅花鹿的死讓莫蒙爺爺非常痛苦;而純潔天真的孩子,無法接受這一殘酷的事實,于是搖搖晃晃地走到了河邊,直接跳進了水里。 就連殘酷屠殺梅花鹿的奧羅茲庫爾,最終也沒有落下好下場。他的這種行為遠不止他一人所為,他只是作家塑造的“惡”的形象代表。他所做的一切既是對始祖、對自然的背叛和對傳統道德的否定,又是“對神話傳說的輕蔑,也是對千百年傳統精神財富的棄絕”。
人與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及意義
艾特瑪托夫對悲劇產生的社會根源作了更深刻的揭示,從人是自然之子和大自然是衡量人類道德的標準兩個層面論述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意義。同時,作者也提出人與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及意義?!栋纵喆诽岬娇瓶颂┑呢澙?、奧羅茲庫爾的虛榮與傲慢。他還強調:“貪財、權欲和虛榮心使人苦不堪言,這是大眾意識的三根支柱,無論什么時候它們都支持著毫不動搖的庸人世界。大大小小的罪惡都藏匿于這個世界里?!庇幸粋€問題始終困擾著他:“人世間善與惡,都存在于人類社會的一些最平淡無奇的事物中”,但是,“為什么總是惡戰勝善呢?”這才是艾特瑪托夫思考的主要內容。它總是體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體現在人對待自然的不同態度的善與惡的沖突、對抗中,總是把人的善惡與保護大自然聯系起來。因此維護人與大自然的統一和諧,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間的真善美!艾特瑪托夫認為,要想根除破壞大自然、虐殺生靈、掠奪自然資源的惡行,就必須樹立人們心中的善意,只有善意根深蒂固,并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大自然才會得到保護,人類才不會面臨道德淪喪所帶來的威脅。否則,人類將“由于自己的暴虐而毀掉這暴虐的世界”。
參考文獻:
[1]韓捷進.艾特瑪托夫[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0.
[2]胡志文.生態文學――比較文學研究的新土地[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4,(01):99.
[3]石南征.白輪船?前言[A].艾特瑪托夫著.立岡譯.白輪船[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關鍵詞]教學改革 課程建設
十以來,多次強調,軍隊要“能打仗、打勝仗”,牢固確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隨著部隊武器裝備更新和實戰化訓練不斷深入,培養更多能夠遂行多種通信任務、技術嫻熟的技能型人才,對基地化教學訓練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課程教學應按照“部隊訓練向實戰靠攏、院校(訓練機構)教育向部隊靠攏”的要求,遵循“繼承、調整、精簡、優化、創新”的原則,理順與相關聯專業教學內容的關系,適應專業裝備更新情況及實戰化訓練改革進程,推動教學內容、組訓方法和配套建設創新發展。
一、遵循技能生成內在規律,突出部隊崗位任職合格要求
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必須著眼部隊崗位任職需求,圍繞教學實踐,抓好與《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中規定的訓練科目、部隊承擔作戰訓練任務、裝備更新發展的結合,增強教學的指向性和內容的針對性,提高參訓人員的崗位任職能力,實現訓練機構教育與部隊訓練內容的有機銜接。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應按照“理論-實踐-理論”、“考核-分析-評估-糾偏”的組訓方式反復實踐,確保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和訓練效益。
一要堅持調研論證,確定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當前,基地訓練承訓的專業技術人員普遍生活閱歷較淺、個體文化差異較大、服役時間較短,但他們成長成才愿望迫切、比學趕幫超的意識強烈。隨著部隊新裝備、新網系和戰場環境的不斷變化,裝備組訓模式、能力素質生成的著力點也隨著發生變化。以部隊作戰任務、崗位任職需求為牽引,突出參訓人員能力素質基礎、基地現有培訓內容的調查研究,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有利于理清教學改革的思路,有利于規范教學活動的組織,確保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提升。
二要立足教學實際,正確處理好兩個關系。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受組織人、參與人、學習氛圍、裝備器材等多方面的條件制約。推動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必須要正確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正確處理立足當前需求與著眼長遠發展的關系。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專業訓練效益和人才培養質量,教學之初要講清抓好專業學習對部隊建設、參訓人員個人發展和部隊崗位任職的重要性,明確課程教學組織的方法、要求,裝備配備和技能考核的標準,增強參訓人員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正確處理好部隊裝備更新與基地現有裝備差異、大綱規定訓練內容與現有裝備訓練、訓練教材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在依據《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按照“增新刪舊、調整完善、并簡優化”的思路,適時調整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確保訓練內容適應部隊訓練實際和裝備更新需求,訓練標準達到并適當高于大綱考核標準,使培訓的專業技術人才到部隊后能順利走上崗位、戰位。
三要改革研究并舉,推動教學活動深入開展。教學中要堅持“研為教用、研改結合、以研促教”的指導思想,結合承擔的課程教學任務、實戰化訓練組織、通信綜合演練,總結研究專業課程建設配套改革內容,及時把研究成果和補充的新裝備運用到教學之中,按照難易程度分級梳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知識要點,制定相應的課程實施計劃、實踐操作流程、值勤值機規范、技能評定指標、考核驗收標準,按照起步和補差訓練、基本技能訓練和應用提高訓練三個階段進行教學改革檢驗,有效促進教學改革的持久開展。
二、適應崗位任職要求,突出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
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參訓人員未來專業技術崗位任職能力,訓練內容和標準要依據《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并著眼部隊裝備不斷更新現狀,訓練組織依據大綱又要高于大綱。目前,基地承訓的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周期縮短,但技能要求隨著裝備的更新和軍事斗爭準備的推進卻相應的提高,這就要求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著力點應放在精選教學內容、精練裝備操作、精細技能培養上來。依據參訓人員知識能力結構、專業教學和技能生成規律、理論實踐相互嵌入原則,堅持理論講解、實踐操作、考核評估、理論強化不斷線的培訓方法,按照教學內容分模塊、技能訓練分階梯、組訓方式分層級的思路,大力推進組訓方式、方法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訓練效益。
一是合理確定專業課程培訓內容。依據《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和人才培養目標,著眼“能打仗、打勝仗”能力要求,突出訓練中最實用的裝備及儀器儀表操作使用,重點訓練最管用的值機值勤、故障排除和日常維護內容,強化訓練通信保障手段綜合運用等內容。適應參訓人員學歷層次、知識結構,把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按基礎知識、必須學會,基本技能、必須掌握,專業重點、訓練強化,拓展知識、了解補充的思路,使專業課程教學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以遂行通信保障任務為牽引,以提高參訓人員專業技能和組織指揮能力為核心,按照單裝操作重技能,多裝訓練重聯通,專業要素聯合重組網,實戰化演練重運用的思路,確定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和實踐組訓方式方法。
二是訓練階段劃分采取階梯遞進。專業課程教學應結合裝備訓練特點,遵循由基礎到應用、由低級到高級的實踐原則,可將專業教學培訓周期分為起步訓練、基本訓練、應用訓練和綜合訓練四個階段,形成階梯逐步遞進的態勢。起步訓練階段主要針對參訓人員學歷層次較低、文化基礎參差不齊的實際,以統一的理論講解和裝備儀表操作使用為重點,解決專業知識“入門”問題;基本訓練階段主要針對專業知識及相關領域知識的深入學習,熟悉專業教學內容組訓方法、基本技能、儀表使用,探索技能快速形成的途徑和方法;應用訓練階段主要采用想定作業、室外現地教學等方式,根據實踐課操作實施流程,規范訓練的組織、檢驗訓練的效果;綜合訓練階段主要結合裝備全功能運用、多要素聯合訓練、實戰化訓練和綜合演練,在近似實戰的條件下全面鍛煉和提高參訓人員的戰斗作風、戰場意識、裝備操作和功能運用,進一步鞏固和強化理論學習和基本訓練成果,盡快提高參訓人員的未來崗位任職能力。
三是教學內容配檔運用模塊集成。專業課程教學組織要打破專業間界限,立足現有裝備進行優化組合和精簡調整,對專業教學課題進行集約處理、模塊配檔,各模塊之間可按照“積木”原理,優化組合、有機串聯。著眼知識掌握和技能培養,以專業裝備操作運用、專業綜合訓練為核心,抓好相關課題模塊教學和實踐環節的穿插組訓,形成橫向交叉組訓、內容銜接、專業互補,縱向突出重點、逐步深化、逐級提高的訓練體系。模塊化組訓方式的有效運用,可以大大減少各課題間的重復內容,節省訓練時間,便于查漏補缺,便于把同類型、相關聯的內容相對集中在一起進行教學,強化各知識間的交叉滲透,鞏固和消化專業知識。
四是專業技能訓練堅持滾動升級。專業知識掌握和裝備熟練運用要以部隊崗位任職需求為牽引,堅持不斷強化。專業課程教學中應按照參訓人員入學前專業知識掌握、專業培訓參與等不同情況進行分組,實行小教員幫帶制度,抓好有一定專業基礎學兵的優先培養,建立裝備操作、臺站組訓示教示訓小組。充分發揮專業骨干和小教員的作用,帶動其他人員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加強階段性考核講評的觸動作用,通過考核競賽,選拔技能合格人員進入下一個模塊升級深化專業學習,對不合格的人員進行補差強化訓練,直到達到訓練規定的考核標準,從而調動和激發參訓人員的榮譽感和自信心,提高參訓人員參與學習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改善專業課程教學條件,抓好教學配套內容建設
深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需要加強專業教學配套內容的建設,不斷完善專業課程教學條件,應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專業急需、完善配套,挖潛改造、經濟實用,靈活組織、注重節約”的指導思想,不斷改善專業課程教學條件。
一要建章立制,推動專業課程教學規范開展。適應未來新裝備科技含量高、部隊崗位任職和實戰化訓練要求嚴等情況,應加強專業課程教學規范化運行,通過對裝備操作流程、值勤值機規范、考核評價標準等內容進行規范統一,使參訓人員樹立嚴謹的工作態度、養成優良的機務作風、培養強烈的責任意識。
二要突出重點,優化完善場地設施建設。隨著實戰化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新型裝備的不斷更新,原有的教學設施、場地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要求,需要本著借用、改造、重建等思路,在充分發揮原有訓練場地作用的基礎上,利用好駐地周圍有利環境,構建和實現實戰化訓練想定作業內容和現地教學需要的場地,增強實踐性組訓的效果,提高參訓人員在復雜條件下實施通信保障的能力。
三要盤活資源,尋求專業建設持久深入。專業教學中應結合參訓人員技能掌握情況,充分發揮現有專業教學軟硬件平臺效能,為專業訓練創造單裝操作、多專業聯合、實戰化訓練的場所。加強維護和保養裝備器材,革新制作教學輔助用簡便器材,保持裝備儀表的完好率,廣泛開展多媒體教學應用,積極利用模擬器材、仿真軟件輔助開展模擬訓練,推動教學改革和學科專業建設不斷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曉峰譯.美軍訓練模擬[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
[2董愛國,方鑫.美軍基地化訓練的主要特點.國防科技,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