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47:40
序論:在您撰寫健康教育需求評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R 179R 161.5G 479R 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 號】1000-9817(2007)06-0498-03
Demand Assessment on Heath Education of Injury Among Undergraduates/ LIU Ting-jie*, LV Wang-sheng, ZHANG Ke-ming, et al. * Hangzhou Teache r Training College, Hangzhou(31001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emands of health educa tion on injury among undergraduates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health promo tion.Methods An anonymously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 d among a random sample of 839 undergraduates.Results The inci dence rates of burning,fracture,acute stain, violent injury and falling for thePE speci alty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others.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injury inci dence was found among the students of different specialties. The awareness rateabout injury was at a low level, about 95.6% undergraduates were eager to get kn owledge about injury. The way of obtaining knowledge about injury mainly were ne wspaper, magazine, broadcast , television and their parents.Conclusion The health education on injury is needed and positive, but the impactis poor. The education on health and skill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in universi ties.
【Key words】 Wounds and injuries;Health education;Need assessm ent;Students
大學生是傷害的高危人群[1]。對大學生健康教育是預防傷害的重要措施。大學生通過健康教育,可提高對預防運動損傷的認識,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增強預防運動 損傷主觀能動性,從而減少校內運動損傷的發生。健康教育還可以開啟和調適大學生的心理 ,消除大學生的心理障礙,避免心理障礙導致的傷害[2]。為了解大學生傷害健康 教育的需求,以便更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筆者于2005年11-12月對杭州某綜合性大學 文、理、工、醫學、體育和藝術學院一~四年級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對杭州某綜合性大學一~四年級本科學生按照學科和年級進行分 層整群抽樣,抽取文科、理科、醫學、工科、體育和藝術類專業24個班的全體學生為樣本, 對抽取班級的每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880份,回收有效問卷839份,有效回收率 為95.3%。調查對象年齡最小18歲,最大23歲,平均(20.89±1.46)歲。其中男生251名,女 生588名;文科生138名,理科生136名,工科生153名,醫學生141名,藝術類學生128名,體 育類學生143名;一年級學生232名,二年級學生237名,三年級學生188名,四年級學生182 名;來自于城市的學生227名,來自于鄉鎮的學生287名,來自于農村的學生325名。
1.2 方法 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并經預調查后確定。內容包括 4個部分:傷害的發生及遭遇情況、自救及互救的能力、對傷害的態度及相關行為傾向、對 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的需求等。采用匿名答卷方式,問卷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當場發放并收 回。采用SPSS 10.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與分析。
2結果
2.1 大學生傷害發生(遭遇)情況 被調查的839名大學生,在近2 a,50% 以上發生過灼燙傷和手外傷,40%以上遭遇過觸電、中暑和急性扭傷,20.6%發生過骨折,發 生或遭遇過煤氣中毒、暴力傷和高空墜落傷的不到10%。對不同性別、專業、年級、來源學 生的傷害發生(遭遇)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除煤氣中毒、中暑和灼燙傷外,男生的傷害 發生(遭遇)次數均高于女生;體育類專業大學生灼燙傷、骨折、急性扭傷、暴力傷和高空墜 落傷的發生(遭遇)次數均高于其他專業學生;來自于鄉鎮和農村的大學生觸電的發生次數高 于來自于城市的學生,來自于城市的大學生急性扭傷的發生次數高于來自于鄉鎮和農村的學 生;不同年級大學生傷害的發生(遭遇)次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2。
2.2 自救及互救能力評估 調查顯示,除觸電、煤氣中毒的急救 知識(技能)掌握正確率在80%以外,其余正確率均較低。見表3。
2.3 對傷害的態度及相關行為傾向 55.1%的大學生認為傷害的危險性大或 很大,19.4%的大學生認為傷害的后果會致殘,69.6%的大學生參加了傷害保險,91.1%的大 學生認為參加傷害保險非常必要或必要,89.5%的大學生表示學習了傷害的自救與互救技能 后會進行傳授。見表4。
2.4 對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的需求 53.5%的大學生認為進行傷害急救知識 的培訓非常必要,42.1%認為必要,2.1%認為沒必要,2.3%不清楚;28.4%的大學生在大學期 間學過傷害急救的相關課程;15.3%的學生知道學校已開設傷害急救的相關課程,其中0.5% 對學校已開設的傷害急救的相關課程表示非常滿意,5.2%表示滿意,8.6%表示一般,0.8%表 示不滿意,0.2%表示非常不滿意。平時獲取傷害急救知識的主要來源按順序分別為報紙 雜志(46.7%)、廣播電視(42.8%)、父母(32.5%)、宣傳手冊(24.6%)、網絡(21 .8%)、親朋好友(20.9%)、醫護人員(15.6%)、學校教育(13.0%)。
3討論
3.1 大學生對傷害健康教育的需求 目前,傷害已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因 之一,不僅加大了直接醫療費用的支出,而且造成潛在生產力的巨大損失[3]。預 防傷害的發生,降低其危害程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廣泛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4]。宋玉梅等[5]提出:預防和控制大學生傷害關鍵在于強化大學生的安全衛生 教育,開展傷害方面知識講座,提高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養成良好的行為。如果采取科 學的方法,傷害不僅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而且其效果是顯著的[3]。同時,通過 大學生對身邊民眾的影響,可以提高整個社會人群的傷害應急處理能力。
調查發現,大學生傷害的發生主要有灼燙傷、手外傷,其次為觸電、中暑和急性扭傷,骨折 、煤氣中毒、暴力傷和高空墜落傷相對較少;除觸電、煤氣中毒外,大學生的傷害自救與互 救能力均較差。一方面可能與觸電、煤氣中毒的急救技能較普及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某 些傷害如高空墜落傷、創傷出血的現場止血、灼燙傷及骨折的應急救護技能較為專業有關。 提示大學生的傷害知曉和技能掌握仍處于較低水平,應將高空墜落傷、游泳、患者無意識、 急性扭傷、手外傷、暴力傷、創傷出血、中暑、灼燙傷及骨折的預防知識納入健康教育范疇 。
調查結果表明,認為傷害的危險性大或很大的大學生占到50%以上,但認為傷害的后果會致 殘的大學生僅占19.4%。據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傷害急救健康教育時,關于傷害的后果方面 應著重加強。
3.2 大學生對于傷害的健康教育具有較高的主動性 調查結果顯示,近70% 的大學生參加了傷害保險;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參加傷害保險非常必要或必要;大多數大學生 表示學習了傷害的自救與互救技能后會進行傳授;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認為進行傷害急救知 識的培訓非常必要或必要;僅有1/3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過傷害急救的相關課程;15.3% 的學生知道學校已開設傷害急救的相關課程,其中僅有5.7%的學生對該課程表示滿意;大學 生平時獲取傷害急救知識的主要來源是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和父母。
根據知信行(KABP)模式、健康信念(HBM)模式和行為改變階段(SCM)模式[6],目前 ,大部分大學生已經知覺到傷害的威脅,具備了自愿采納有益健康行為的前提條件;但進一 步認識到傷害后果嚴重性的只占少數,大多數的學生有一個正向期望,并處于打算轉變階段 和轉變準備階段。因此,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抓住時期,充分利用社會網絡提供多方位的社 會支持,以更好地達到教育效果,降低傷害對大學生的威脅,減少損害,降低傷殘率,提高 大學生的生命質量。
調查還發現,不同性別、不同專業、不同來源的大學生傷害發生(遭遇)情況不同,這與有關 研究結果[2,7-9]一致。因此,應根據不同需求,分階段、有步驟、多形式地進行 大學生傷害的健康促進[10]。
綜上所述,大學生對于傷害的健康教育具有較高的需求性和主動性,大學生的傷害預防知識 應重點納入健康教育范疇。但目前大學生所獲得的健康教育效果較差,尤其是來自于醫護人 員、學校方面提供的專業知識、技能教育急需加強。在傷害的健康促進中,應針對大學生素 質較好、接受新知識能力強的特點,調動醫學院校的理論資源和醫院的實踐技能,在大學生 中開展傷害的急救知識講座與培訓,提高大學生的傷害急救能力。
4參考文獻
[1]李超英,余學軍.大學生傷害的現狀與防治.高校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6,3(1 ):56-58.
[2]鄧秋生.2003屆畢業生意外傷害的流行病學研究.實用預防醫學,2004,11(6):1 256 -1 261.
[3]王聲(氵勇).我國的傷害流行病學研究急需開展.中 華流行病學雜志,1997,18(3):131-133.
[4]張愛蓮,韓穎.健康教育在預防意外傷害中的作用.中國健康教育,2004,20(8):15 2.
[5]宋玉梅,陳道俊,尹婧,等.合肥市大學生傷害流行病學特征.中國學校衛生,2002 ,23(3):267-268.
[6]馬驍.健康教育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9-65.
[7]朱佳佩,彭寧寧,周月芳,等.上海市大學生傷害相關行為狀況.中國校醫,2006,2 0(3):228-231.
[8]孫海雙,郭紅霞,王勇,等.洛陽市部分大學生運動傷害發生情況調查.預防醫學論 壇,2006,12(4):421-422.
[9]胡高樓,陳根芝.健康教育對預防大學生體育運動損傷的效果評價.中國健康教育,2 005,21(3):139-140.
[10] 覃思,王聲(氵勇).穗港澳大學生急救知識 認知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5,22(3):20-22.
1.未建立跨部門的健康教育團隊。認為健康教育僅僅是護士的職責,醫生、康復師、營養師或藥劑師等都沒有參與健康教育工作。
2.缺乏健康教育評估系統和效果評價?;颊呷朐汉缶椭苯舆M行常規宣教,大多僅限于環境介紹、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介紹以及疾病基本知識宣教,未關注患者需求和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和喜好的方式,一次性宣教內容過多,患者難以接受和消化,教育方式通常是護士灌輸式文字講解,缺少簡單明了的圖片資料,未動態評價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
3.未建立健康教育質量控制標準和制度。健康教育者僅關注健康教育完成情況(覆蓋率),而忽略健康教育有效率,缺乏健康教育質量控制標準和效果追蹤評價制度。
4.健康教育資料未體現同質化。缺乏各類疾病的教育處方模板,同一種疾病的教育處方內容不一致,未從患者的角度敘述。
5.健康教育者知識和技能培訓不夠。健康教育者沒有接受較系統的培訓和教育。
二、JCI標準下健康教育管理臨床實踐
1.建立跨部門健康教育推動小組,規范健康教育實施流程。建立由護理部主任為組長,護理部、醫務科、預防保健科、營養科、康復科、藥劑科以及每個醫療單元均有健康教育聯絡員加入的健康教育推動小組。
2.制定健康教育評估單和健康教育效果評價系統。健康教育評估包括入院患者一般資料評估(年齡、籍貫、文化程度、主要語言等)、接受健康教育能力評估(閱讀能力、書寫能力、理解和遵循指令能力)、喜歡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評估(口授、宣傳冊子、圖片、示范等)、學習意愿評估、學習障礙評估、健康教育需求對象評估(家屬、病人)、教育時機評估、健康教育個體化需求評估(疾病知識、康復活動與鍛煉、藥物使用、飲食調理、、疼痛護理、設備安全、特殊檢查)及其他等。并有評估時間和評估者簽名,要求患者入院時由責任護士在班內(8小時內)完成健康教育評估。出院患者健康教育評估包括病人出院、轉科、轉院及其所需交通工具評估(輪椅、平車、救護車、其他或不需要)?;颊呓】到逃Ч麆討B評價包括口述理解、會演示、需強化等。
3.制定健康教育質量控制標準和制度
3.1健康教育質量控制標準。包括提供教育資源,支持病人治療依從性;評估并記錄病人的教育需求;評估病人及家屬的學習能力、學習愿望;教育和培訓有助于滿足病人的持續健康需求;實施病人及其家屬的教育內容;對病人及其家屬的教育方法效果評估;對病人及其家屬的教育者應具備素質以及健康教育持續質量改進8個方面共29個條目,以百分制統計。
3.2健康教育質量控制制度。實行院部、病區二級健康教育質量控制制度。病區質量控制組(I級):由2-3人組成,病區護士長參加并負責,每月自查1次,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有相應的檢查、反饋、改進措施的記錄;院部健康教育質量控制組(II級)由健康教育推動小組成員3-5人組成,護理部主任參加并負責,每2月檢查1次,及時整理分析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并在推動小組成員例會上反饋和提出改進措施,體現PDCA健康教育持續質量改進。
4.制定健康教育處方模板并資源共享。各類疾病的教育內容,按入院教育、住院期間教育、出院教育的內容制定出各類疾病的教育模板:風格簡潔、通俗易懂;從患者的角度敘述,一般應用第二人稱;將目標人群設為小學2~3年級的教育程度;避免使用醫學術語或縮寫詞;避免錯別字和含糊的表述;文字大小、字體統一;標題和副標題字體一致;布局合理;圖案簡潔明了;有制作部門和制作日期;每3年修訂1次;侵入性操作的健康教育處方需由相關的醫生、護士和有關輔助科室的專家聯合制作。由各科室針對不同專業病種擬定,經推動小組成員共同審核后聯系后勤總務部門外送印制,不同科室根據需要領取使用,體現健康教育同質化并資源共享。
5.加強對健康教育者進行知識和技能培訓。由健康教育推動小組負責組織對健康教育者進行健康教育專題培訓:包括JCI標準下病人家屬教育(patientandfamilyeducation—PFE)標準細則解讀學習、健康教育程序運用、成年人和特殊人群(老年人、兒童、精神疾病患者等)的健康教育技巧培訓以及標準化健康教育模板的制作等。
三、JCI標準下健康教育管理實踐的效果
21個病區健康教育質量總均分由2013年3月的86.04%提高到2014年1月的96.29%。其中,病人及其家屬了解他們參與治療過程的權利從58.2%提高到95.9%;疼痛管理教育從60.2%提高到96.2%;康復技能訓練教育從60.3提高到95.65%;評估患者生理和認知的局限性從65.68%提高到92.8%。侵入性操作由跨部門聯合制作的健康教育單從沒有到目前的13種?;颊呓】到逃凉M意度總均分由2013年3月的85.17%提高到2014年1月的97.80%。
四、討論
1.跨部門的健康教育團隊促進健康教育全面實施。部門配合是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拓展的關鍵,跨部門合作是解決健康教育執行力、覆蓋面較為有效的方式,因其可以獲得更為有效的信息和資源,更容易取得成功。醫院自成立跨部門的健康教育推動小組以來,患者入院時首先由護士進行健康教育需求評估,對有營養、康復或特殊用藥教育需求的患者,及時聯系營養師、康復師、藥劑師等共同進行健康教育,改變了傳統的僅僅是護士實施健康教育的觀念。跨部門的團隊合作健康教育,減少或消除了由于職能交叉或職責不清造成的障礙,促進了健康教育措施的全面實施,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質量。
2.系統的健康教育評估和效果評價有利于個體化的健康教育的實施。護理評估是一種貼近患者的方式,基于對患者系統性的健康教育評估的信息,提出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問題和需求,制定針對性措施,同時,動態進行效果評價,及時改進措施,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連貫性的健康教育,出院前的再次評估和制定出院健康教育計劃,將信息及時傳遞給患者和家屬,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實施延續性健康教育,促進疾病康復。
3.持續進行質量控制和督查是提高健康教育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有效手段。護理質量控制是保證護理質量的主要手段,是醫院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標準是質量管理的基礎,也是質量控制的依據。筆者所在醫院按照JCI標準,建立了《健康教育質量控制標準》,由推動小組負責組織培訓,讓全體員工都明白具體標準要求并貫徹執行,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規范化。督促檢查是質量控制的保障,制訂了質量管理標準后,關鍵是抓落實,現代質量管理的特點是重視環節質量,把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為使健康教育質量得到保證,醫院實施科室和院級二級質控和患者滿意度調查制度,發現問題后,及時分析發生的原因,及時反饋和提出改進措施。健康教育推動小組的全面質量控制和督查及病區護士的自我控制實現了健康教育的全程管理,從而及時發現健康教育中的質量問題及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議,制定整改措施,保證了健康教育質量,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4.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方案促進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筆者所在醫院是一所三甲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患者有老年人、兒童、精神疾病患者等,他們使用不同語言或方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或有其他障礙,為了減少不同因素對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醫院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對有語言或聽力障礙的患者,我們為其提供紙筆或使用圖片和卡片進行教育,對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強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手冊引導性閱讀教育;出院后需患者或家屬自我照護者采用操作示范教育如人工袋的更換、吸入劑使用、單人轉移截癱患者、中風后患者患側的擺放、以及胰島素注射等,選擇個體化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滿足患者的需求,促進健康教育有效實施。
5.對健康教育者的規范化培訓是健康教育同質化的保障。由于沒有經過統一的專門培訓,實施健康教育的醫務人員很可能對共同的治療目標不夠明確或對某一問題說法不統一,這些會導致患者在疾病認識上產生較大的差異,并因此引起概念的混淆,使患者對教育者的信任度和依從性下降。醫院由健康教育推動小組負責教育通識知識與技能培訓,各部門教育聯絡員負責專業、??浦R與技能培訓,保證教育者傳授觀念和知識的精準性、全面性和技巧性,確保教育同質化,提高了教育質量和效果。
五、小結
【關鍵詞】孕婦學校;健康教育;干預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以及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保健知識的需求也更為迫切。孕期健康教育是以人為本,以提高孕婦生活質量為目標「1。孕婦學校的管理也尤為重要。本次研究是對全市37個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孕婦學?,F狀予以評估。
1 對象及方法
1.1調查對象 全市37個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2 調查方法 組織了專業人員,采取現場查看、詢問了解的方式,評估標準為自制的《孕婦學校評估標準》,內容包括①孕婦學校的組織管理,包括成立成立孕婦學校領導小組及建立孕婦學校師資隊伍;②固定孕期健康教育的場地、設施(包括音響、話筒)、教具;③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等。
1.3 干預措施 1、將孕婦學校評估分數直接納入到婦幼衛生年終考核總分,年終進行婦幼衛生工作的評比;2、健康教育是惠民政策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其中一項,健康教育的成效直接與下撥經費掛鉤。
1.4統計分析 應用SPSS16.0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X2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
2 結果
干預前后孕婦學?,F狀的單因素分析
3 討論
孕婦學校是孕婦接受孕期健康教育基地,而要建立高素質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孕產婦健康教育需求的孕婦學校正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2所以孕婦學校的管理
3.1 擴大目標人群健康教育覆蓋率 羅文容 陳越如「2等報道中提到孕婦對授課模式中講座、觀看錄像等傳統方式是最受歡迎、較感興趣的授課模式。由此,我們需為孕婦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授課地點,讓其有一個良好的心境,在愉悅中接受健康教育知識。在本次研究中也發現了通過對孕婦學校規范化的管理后,健康教育覆蓋率、知曉率干預前后有統計學意義(P
3.2 加大對孕婦學校的監管 從本次研究來看,除孕婦學校設施(話筒、宣傳櫥窗)外,其余5項在干預前后都有統計學意義(P
健康教育與每一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孕期的健康教育更是關系到出生人口的素質「3。在今后的孕期健康教育中我們要根據不同孕期婦女需求,以孕婦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式吸引她們,同時用為孕婦提供最舒適,愜意的授課地點。
參考文獻:
[1] 蔣潔,尹新紅,等. 不同孕期孕婦健康教育知識需求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2,15(27):2254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教學效果評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9-0149-03
一、前言
目前,上海新生本高校陸續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該課程旨在通過課程的方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大學生的適應能力,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然而,通過了解發現,上海各大新升本高校很少有教育者探查大學生的內在需求,通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材是專家編寫的教材,有的教材編寫年份較長且全國通用;上課內容、上課方式等也都有教育者來決定。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需求越來越突出,大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需要我們從“學生出發”,從學生內在的需求著手來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此,本研究通過自編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求調查表》對上海新生本高校本科生進行調查,分析上海新生本高校學生需求與老牌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求上的差異,從課程總體設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評估等方法設計出適合上海新生本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采用被試間設計,共計發放問卷800份,其中,上海新生本高校學生400份,老本高校學生400份。其中,問卷回收774份,有效問卷723份。新生本高?;厥諉柧?70份,老本高?;厥諉柧?53份。問卷發放時考慮性別、年級、專業文類(文理工)的差異,對其三個因素進行平衡。
2.研究方法。采用自編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求調查表》,調查表從課程總體設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評估幾個方面開展調查。
三、結果與分析
1.新生本高校學生與老牌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求上的差異分析。調查研究表明,無論是新生本高校學生還是老牌高校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需求都很高(64.3%,62.7%),兩類學校學生在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需求上無顯著性差異??梢?,當前大學生普遍認為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非常有必要且有需求的。在“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的”上,兩類學校學生也無顯著性差異,學生普遍認為,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是為了“了解自己和他人”,“調節心態,優化心理素質”。從課程的總體需求設置、教學目標上來說,兩類高校學生在需求上均無顯著性差異。
兩類高校學生在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需求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您經常會遇到哪些心理問題?”“您希望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獲得哪些方面的信息?”上,老牌高校學生對“挫折應對”、“個性發展”、“職業規劃”、“學習心理”選擇的比例明顯高于新生本高校,表明老牌高校學生在校壓力較大;同時,由于該類高校學生大多為各地優秀學生,對未來的要求和規劃考慮比較多,對“職業規劃”“學習心理”的需求也更高。而新生本高校學生在“認識自我”“能力發展”選擇的比例明顯高于新生本高校,表明新生本高校學生認識的到未來就業的壓力,無論從學習品牌和學習能力上來說,很難與老牌高校學生相比,因此他們更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而在“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婚戀心理”幾項內容上均無顯著性差異,表明這三項內容為當代大學生普遍關注和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因此,在新生本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選擇上,應更多關注該類學生的需求,而不應該“一刀切”,或是簡單模仿老牌高校在教學內容上的設置。
在教學效果評估上,兩類高校學生在“選修心理健康課程對自己產生的影響”上也有顯著性差異,老牌高校學生更多的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而新生本高校學生則表明選修該課程對自己所產生的效果沒有那么顯著。猜測,可能老牌高校學生自覺性更高,更多的進行學以致用,再者,新生本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很大一部分有輔導員來承擔,教師專業素質的差異也可能導致在教學效果上的顯著差異。
2.上海新生本高校學生在課程總體設置上的需求分析。調查研究表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但是最有效的方式依次為:心理素質訓練(31.2%)、心理咨詢(17.1%)、開設心理健康課程(15.3%)、自助心理調適(10.3%)、學生活動(9.3%)、心理救助熱線或網站(4.2%)、心理危機干預(3.8%),由此可見,大學生最喜愛的提高心理健康的途徑為心理素質訓練、心理咨詢、開設心理健康課程。
關于是否有必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學生學生的觀點是一致的,即認為很有必要開設(71.3%),由此可見,大學生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持積極態度,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程屬性上,有60.1%的大學生選擇公共選修課,32.2%的大學生選擇公共必修課,看來絕大多數都贊同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成公共課程。多數同學表示,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成公共選修課,會有較大的選擇自由度。主要表現為:可以相對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可以更多的體驗上課過程,無須過多考慮考試壓力。因此,在大學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成公共選修課是比較符合學生需求的。調查表明,最佳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年級為大學一年級(78.2%),可能的原因有:大學一年級新生對新環境感到陌生,傾向于尋求各種幫助;大學一年級新生對大學生活有更多的期待,希望各方面獲取信息,幫助其順利、完滿的度過大學生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在大學一年級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至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幾年比較合適,調查結果發現,有39.1%的學生建議開設1年,32.1%的學生建議開設2年,5.2%的學生建議開設3年,4.1%的學生建議開設4年。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訓練和開展心理咨詢的同時,高校還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視,通過多種途徑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新生本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上的需求分析。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首先應該是了解自己和他人(85.3%),調節心態,優化心理素質(71.4%)和提高未來生活質量(74.5%),其次是掌握心理健康知識(67.5%)、學習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技巧(66.3%)和預防心理疾病(45.3%)。可見,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要求是綜合性的,既有發展性要求也有預防性要求。
4.新生本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上的需求分析。課程內容的選取是落實課程目標、實現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與基礎。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目前各新生本高校的做法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講基礎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還有的講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學習指導、生涯輔導等;有的做專題講座,也有以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心理健康節或周或月等宣傳活動作為教學內容。本研究調查顯示,大學生喜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健康心理學類的內容最受歡迎(21.3%),其次為人格心理學類(15.5%)、社會心理學類(12.9%)和心理咨詢類(10.5%),對其他的課程內容如人生哲學(9.4%)、心理治療(8.6%)、基礎心理(7.3%)、心理病理學(5.5%)、發展心理學(4.4%)等,學生的喜愛程度較低。學生最需要講授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依次為:情緒管理(21.1%)、人際關系(21.3%)、自我認識(18.0%)、婚戀心理(17.3%)壓力應對(14.0%)、職業生涯規劃(8.7%)、人格心理(8.5%)、生命教育(5.3%)、學習心理(5.2%)、與社會需要相關的知識(3.6%)、與個人需要相關的知識(3.0%)??梢?,不同的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需求不盡相同,但是諸如情緒管理、人際關系、自我認識、婚戀心理、壓力應對等專題的內容是大學生普遍需求的教學內容。我們對不同年級學生在教學內容上的需求進行了分析,分析了在大學時,不同年級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是不同的,大學一年級學生在“人際關系”“自我認識”兩項內容上明顯高于其他年級學生;大學二、三年級學生在“婚戀心理”“學習心理”“情緒管理”上明顯高于其他各年級,大學四年級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壓力應對”方面高于其他各年級。由此可以看出,大學不同階段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的需求是有差別的,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心理的特殊性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調查結果看,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大學生們的看法比較分散,每一方面的內容都有人喜歡和需要。這表明:(1)凡是能夠起到調節學生心態、優化心理品質作用的內容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2)大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需求因人而異,各有側重,在教學內容選取上應注重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只是,心理健康教育合適的教學內容到底是由哪些方面的內容構成,這些內容之間是什么關系,如何將它們有機地組合成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內容體系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5.上海新生本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上的需求分析。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的需求分析上,大學生的看法較為一致,學生普遍喜歡活動,游戲,行為訓練(70.2%)、案例、生活事例教學(45.7%),對設專題,學生討論(18.3%)講授該領域的最新動態(12.1%)的興趣度明顯不高??梢钥闯?,學生普遍喜歡參與度較高和互動性較強的教學方式。吳曉艷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不可能采取單一的教學方法,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形式,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行為訓練法、演講法、討論法、辯論法等,都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的方法。這也與學生普遍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集知識、體驗和操作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的觀點相吻合。這也提醒我們教育者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應靈活應用多種方法,而不是單一的講授法。
6.上海新生本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評估上的需求分析。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認為能有效評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方法有心理測驗(34.1%)、日常行為觀察(25.4%)、學生自我評價(18.4%)、同伴評價(16.5%),而教師或家長評價(4.3%)、作品分析(2.6%)評價的有效性較低。一直以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效果評估標準較為單一,教育者最喜歡也最簡單的評估方法即為考試,而姜道春、薛德根曾提出,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現的轉變之一,就是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實現由考察內省材料、參與表現、受教育前后的心理行為變化多方面相結合代替單一的考察知識。孫福兵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是面對學生心靈的一門課程,其考核方式和其他課程一定要有所區別,它不應只是知識考查,更應注重學生的行為表現和心靈感悟。這意味著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果評估是一個多維度、多指標、動態性評估體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應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立足于發展模式,而不是防治模式。另外,應依據上海新生本高校學生特點和需求來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形成“以發展性為主,障礙性治療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應緊扣學生的心理問題,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形式應多樣,突出靈活性和實踐性;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評估應采用一個多維度、多指標、動態性評估體系。
參考文獻:
[1]呂斐宜.關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8).
[2]甘映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探討[J].高教論壇,2009,(2).
【關鍵詞】 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調查分析
血液透析不但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而且對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經濟壓力“有資料顯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較低”[1],他們的生存質量實際上與醫務人員的健康教育是分不開的?!搬t院所提倡的健康教育以病人為中心”[2],針對到醫院接受血液透析冶療的患者及家屬所實施的健康教育活動,了解患者在整個維持性治療過程中的健康教育需求,有針對性的給予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質量,為此我們對此進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我科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50名患者,男性28名,女性22名。年齡18~81歲。文化程度:文盲1名,中學45名,大專4名?;颊邚拈_始接受血液透析至今,透析1年的患者8名,透析2—3年的患者12名,透析3年以上的患者30名。血管通路:靜脈置管2名,動靜脈內瘺40名,直接穿刺法8名。享受國家醫療保險者41名,自費患者9名。
1.2方法 采用訪談法,用自制問卷的形式。
2 結果
各項健康教育需求及患者滿意度見表1,患者對健康教育方式接受度及患者滿意度見表2。
表1 各項健康教育需求及患者滿意度
表2 血液透析患者對健康教育方式接受度及滿意度
3 討論與分析
3.1充分認識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對疾病康復有重要作用,血透室護士應充分認識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評估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各個階段健康教育需求情況,與患者隨時溝通,滿足他們的需求。
3.2改變護士的服務觀念,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 血透室護士應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心理差異,需求差異為患者提供個體服務,這些需要護士不斷的學習各方面的新技術、新知識,增強溝通技巧和宣傳能力,以及創新自主的服務能力。
3.3認識患者對健康教育方式的接受度與護士為其提供的方式,患者滿意度之間的差異 患者需求的方式和護士提供的方式所產生的差異,主要是由于護士對患者健康需求方式的評估不充分,不到位,沒有具體的針對個人的情況做出有效的評估。因此,血透室護士應根據血液透析患者最能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來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4 結論
通過這次對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血透室護士應重視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正視目前開展的健康教育內容及方式與患者所需求之間產生的差異,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多樣化的運用健康教育方式,從而充分體現護理的人文關懷精神,有效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 考 文 獻
[中圖分類號] R563.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10(c)-0055-04
Health education nee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LI Yang1 ZHONG Xiaohong2 GENG Renwen2
1.School of Management,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515, China; 2.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ory for better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 investigating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analyzing the factors as well. 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119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chosen by convenient sampling in three hospitals in Guangzhou from September 2016 to January 2017. Data were described by general statistics and analyzed by t-test, variance analysis or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SPSS 22.0 software. Results The score of disease awareness in COPD patients was (11.73±0.39) points, which showed that COPD patients were lack of disease cognition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 education was strong. Patients′educational level, occupation, income,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and duration of disease had influence on their health education needs (P < 0.05). Conclusion The demand for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o it is indispensable to fully assess their needs before carrying out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Moreover, it′s suggested to improve patients′ health literacy so as to provide targeted and personalized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Needs investiga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患病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1]。我國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9.9%,居我國疾病負擔第4位[2]。慢阻肺病程分為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穩定期指患者咳嗽、咳痰和氣短等癥狀穩定或癥狀輕微,病情基本恢復到急性加重前的狀態[3]。慢阻肺患者普遍病程長,大部分時間回到家庭和社區度過穩定期[4],穩定期患者對于生活質量的關注度高于疾病急性發作期的患者[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A防、診斷與治療全球策略(2017)》指出,通過加強對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疾病認知水平,減少急性加重風險,提高生活質量。健康教育的實施應建立在對患者需求評估的基礎上,根據個體情況提供健康教育[6]。慢阻肺患者多為老年人,對疾病的認知不足,難以主動識別自身健康教育需求[7]。參考既往研究,本文通過對患者疾病知識的知曉度考察,評估其健康教育需求并分析影響因素,為慢阻肺穩定期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廣州市某三甲醫院及其醫聯體內兩家基層醫院,通過便利抽樣對130例慢阻肺穩定期患者進行調查。納入標準:符合2013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阻肺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經醫生診斷為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無認知和行為障礙;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處于疾病終末期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通過文獻查閱和專家咨詢制訂調查問卷,包括3部分內容。①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家庭收入等;疾病相關資料:慢阻肺病史、合并癥、是否需要氧療等。②患者綜合評估:慢阻肺患者生活評估量表(CAT)[8-9]、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呼吸問卷(mMRC)[10]和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Barthel Index,BI)[11]。③患者疾病知曉與健康教育需求調查:使用疾病知曉問卷對健康教育需求進行評估,分為5個維度,即疾病知識、用藥知識、營養知識、康復鍛煉知識和情緒控制知識,共20個條目。每題1分,滿分20分。
1.2.2 調查方法 調查前,通過倫理審查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后,于患者出院當天調查。調查者向患者介紹研究目的,承諾匿名填寫,對資料嚴格保密。由經培訓的3名研究生,對調查對象進行一對一面對面調查,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130份,回收127份,回收率為95.5%,有效問卷119份,有效率為93.0%。請呼吸科臨床專家2名、老年護理學專家2名、呼吸科護理學專家1名對問卷進行內容效度分析,專家評價內容效度為0.92,Cronbach′s α系數為0.877,信效度較好。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02和Excel 2013對數據整理編碼,導入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一般情況
2.1.1 人口社會學資料 119例有效樣本中男98例(82.4%),女21例(17.6%);45~65歲42例(35.3%),>65~75歲54例(45.4%),>75歲23例(19.3%);學歷為小學及以下32例(26.9%),初中33例(27.7%),高中28例(23.5%),大專22例(18.5%),本科及以上4例(3.4%);從事農業31例(26.1%),商業和服務業26例(21.8%),政府工作23例(19.3%),個體經營10例(8.4%),其他職業18例(15.1%);家庭人均月收入
2.1.2 疾病評估情況 119例有效樣本中病程≤2年33例(27.7%),3~5年40例(33.6%),6~10年29例(24.4%),>10年17例(14.3%);自確診以來住院總次數≤2次50例(42.1%),3~5次43例(36.1%),6~10次17例(14.3%),>10次9例(7.5%);無合并癥47例(39.5%),合并高血壓38例(31.9%),合并冠心病26例(21.8%),合并糖尿病7例(5.9%),合并腦卒中1例(0.8%);醫生建議家庭氧療58例(48.7%),未建議氧療61例(51.3%)。mMRC分級為0級11例(9.2%),1級25例(21%),2級36例(30.3%),3級40例(33.6%),4級7例(5.9%);CAT影響程度分級中,輕微影響37例(31.1%),中度影響55例(46.2%),嚴重影響21例(17.6%),非常嚴重影響6例(5.0%);自理程度評估中,可自理76例(63.9%),輕微依賴42例(35.3%),中度依賴1例(0.8%)。
2.2 患者疾病知曉與健康教育需求
119例有效樣本中疾病知曉最低分為3分,最高分為滿分20分,平均(11.73±0.39)分,疾病知曉率越低則表明健康教育需求越高。按照20個條目的知曉率依次排列,排在前5位的條目為合并用藥、有效氧療、肺功能檢查、營養補充和霧化治療(表1);受訪患者對情緒控制、急性加重就診時機、疾病危險因素和營養知識的知曉度較好,健康教育需求相對較低(表2)。
2.3 健康教育需求的單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在文化程度、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醫療費用支付方式、病程長短和mMRC分級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4 健康教育需求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對健康教育需求不同維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疾病知識、用藥知識、康復鍛煉和營養知識4個維度的影響因素中均有文化程度(P < 0.05);各維度其他影響因素還包括:疾病知識維度為病程(P < 0.05);用藥知識維度包括病程、是否氧療和醫療費用支付方式(P < 0.05);康復鍛煉維度有否氧療和年齡(P < 0.05);營養知識維度為合并癥(P < 0.05)。
3 討論
3.1 慢阻肺穩定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通?^調查,慢阻肺穩定期患者多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比例高,符合流行病學特征?;颊咂毡槲幕捷^低,職業多為工人和農民,多數患者有社會基本醫療保險,57.9%的患者因急性加重入院次數3次以上,60.5%的患者有至少一項合并癥。由于我國慢阻肺早期篩查率不高[12],漏診率高,往往患者在急性加重后入院才確診[13]?;颊卟〕淘介L,對于慢阻肺的疾病知曉度越高,存在“久病成醫”的現象[14]。
患者在用藥指導方面的需求度最高。由于患者出院后管理多為自我管理,對健康教育的需求集中在慢阻肺的基本治療上,如合并用藥、氧療和霧化等[15]。一方面,患者老齡相關的合并癥多,如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合并用藥復雜;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和記憶力隨年齡增長而變化,老年患者學習和掌握復雜藥物名稱與服藥方法的能力下降[16],用藥知識上普遍缺乏,需要醫護人員對加強健康宣教與用藥指導。目前我國社區健康宣教開展的形式較為單一,未能針對老年患者的特點開展健康教育[17]。另外,醫護人員對慢阻肺健康教育與管理認識不足,健康教育開展率不高,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18]。
3.2 慢阻肺穩定期患者健康教育干預的建議
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健康素養偏低,健康教育需求個性化[8]。健康素養是指人們獲取、理解、采納健康信息和服務,并利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判斷和決定,促進自身健康的過程[19]。我國2015年的全民健康素養調查結果顯示,城鄉居民慢性病防治素養僅為11.59%?;颊呓】邓仞B低,會增加合并癥的發生率和急性加重率[20]。低健康素養的人群對醫護人員有較高的依賴程度,常常不能理解藥品的使用說明,增加醫療風險。健康教育是提高健康素養的一項主要方法,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醫護人員的基本任務之一。
加強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教育,首先應運用科學、有效的評估工具對慢阻肺患者開展準確的健康素養評估,了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共性和特異性。其次,根據評估結果,制訂符合患者特點的健康教育方案,側重于患者健教需求重點,如用藥知識、氧療知識和霧化知識等。最后,重點解決社區醫護人員專業知識缺失,加強對慢阻肺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對慢阻肺的認識和管理水平。
[關鍵詞]圍手術期; 健康教育路徑; 實施
[中圖分類號] R4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2-198-01
圍手術期是指手術患者從入院,經過術前、術中和術后,直至基本康復出院的全過程,又稱手術全期??煞譃槭中g前期、手術中期、手術后期三個階段。此三個階段對手術患者很是重要,尤其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心理準備,可使患者順利地通過手術及術后迅速地恢復,減少或避免術后并發癥。
健康教育路徑是將臨床路徑的理論和實施方法借鑒于健康教育的實施上,通過對教育對象的評估,了解教育對象的心理、生理、社會和文化等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規范的健康教育路徑[1],使護士在進行健康教育中有明確的流程,利于患者了解和掌握健康教育內容,提高了健康教育實施效果。而對外科圍手術期病人進行健康教育,還有其特殊性。因為手術既是外科治療的重要手段,又是一個創傷過程,因此,手術前的準備是否充分和完善,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成敗和病人的恢復。手術前要采取各種措施,盡可能使病人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狀態,以便更安全的耐受手術;手術后要求盡快地恢復生理功能,防止各種并發癥,促使早日康復。針對圍手術期這一特殊群體病人,采取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和非正式的教育活動相結合,適時有目的地將身體護理與健康教育融為一體,使病人安全度過圍手術期,大大提高了護理質量。
健康教育路徑是以患者入院-手術-出院為縱軸,分別在入院日、術前日、手術日、術后及出院日實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評估、健康教育內容、健康教育評價等階段。病人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心理素質及性格的不同,對疾病的認識和反應也各不相同。所以正確評估病人,收集資料,是開展健康教育的先決條件,可使病人充分了解手術的必要性,及時解除其心理壓力,大大提高病人對手術的耐受力。
1 入院日
1.1健康教育評估 目前健康狀況、專科體檢、過往是否曾接受手術治療、是否喜愛高脂肪飲食、有否高脂血癥、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是否患有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是否了解病情及相關因素、是否了解該疾病與不良生活方式的關系、是否了解術前檢查及手術相關知識。
1.2 健康教育內容 入院介紹:環境、主管醫生、主管護士、作息制度、探視制度等。講解與疾病病因相關的危險因素和臨床表現,介紹術前準備過程。
1.3 健康教育評價 ①患者知道自己的主管醫生、主管護士姓名,了解了作息制度及探視制度等;②基本了解自己的病情、術前檢查及手術相關知識;③情緒穩定,與醫護人員有良好的溝通。
2 術前日
2.1 健康教育評估 ①了解患者飲食、睡眠是否在良好狀態。②患者是否了解術后注意事項。
2.2 健康教育內容有關術前準備、用藥知識;說明術前準備的充分與否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效果和術后的康復,取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持,積極配合治療。教會患者呼吸松弛訓練方法,以利于睡眠;術中的擺放及訓練;術日及術后陪護;貴重物品保管;交待患者等待麻醉師檢查,手術室護士術前探訪。2.3 健康教育評價完成各項檢查,睡眠好;能夠以最佳的心理配合手術的完成。
3 手術日
3.1 健康教育評估評估傷口疼痛、外敷料及引流管情況;睡眠是否良好、感覺是否舒適;是需要否肢體制動和進行術后飲食知識指導。
3.2 健康教育內容教會患者使用鎮痛泵,鎮痛效果欠佳者,通知麻醉師。輕微疼痛,予語言安慰。出現輾轉不安或,通知醫生,予以鎮痛劑;告知引流管的目的及相關事宜;需肢體制動者告之制動的重要性,制動時間;根據不同的麻醉和手術方式進行飲食指導。
3.3 健康教育評價生命體征穩定;引流管通暢;術后使用鎮痛泵或鎮痛劑,疼痛控制在3級以下;需制動患者了解了術后肢體制動的重要性,合作良好。
4 術后
4.1 健康教育評估患者是否自述疼痛;引流管是否通暢,切口是否敷料滲血;是否實施康復鍛煉和飲食指導。
4.2 健康教育內容飲食指導:清淡易消化半流質飲食,避免高脂餐,改變以前不良飲食習慣;指導康復鍛煉。
4.3 健康教育評價術后情緒穩定,睡眠好;傷口敷料清潔干燥,3天后拔除引流管;舒適,掌握康復鍛煉方法;具備自我保健知識。
5 出院指導
遵醫囑按時服藥,保持傷口清潔,如出現紅、腫、熱、痛,應及時復診;在可以耐受的情況下,逐步恢復其他活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避免進高脂肪餐,戒煙限酒。圍手術期的健康教育是外科護理計劃的重要部分,護士通過對不同文化、職業、年齡、社會背景的人進行不同程度的健康指導,使病人不僅受到精心的治療和護理,還學到了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預防、保健、自我護理等知識。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幫助病人正確對待疾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及早成為健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