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47:34
序論:在您撰寫會計等式的基本原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會計等式及其擴展等式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2006)》中提及的會計要素有六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前面三要素稱之為靜態要素,后面三要素稱之為動態要素。同時,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11條中要求,“企業應當采用借貸記賬法記賬”。會計等式,也稱會計平衡公式或會計方程式,它是對以上各會計要素的內在經濟關系利用數學公式所作的概括表達。會計等式作為借貸記賬法和財務會計的核心原理,主要有基本會計等式和擴展會計等式兩種表達方式?;緯嫷仁健百Y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也稱靜態等式,是基于某一特定時點的靜態會計要素之間存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恒等數量關系,它是復式記賬的基本原理?,F有教科書中的動態等式“收入-費用=利潤”,是反映某一時期內的會計動態要素之間的關系等式。由于利潤會增加(若為負數則減少)所有者權益,綜合以上靜態等式和動態等式,目前在許多教科書上反映為如下擴展會計等式,即:“資產= 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或“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
二、現有擴展會計等式的不足
目前國內學界對擴展會計等式尚存在較多的批判。主要觀點認為:擴展等式“收入-費用=利潤”混淆了收入、費用的廣義和狹義的概念,按照現行《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37條,將利潤界定為“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從該條可以看出,收入和費用均采用了狹義的概念。因此“收入- 費用=利潤”顯然不成立。另外,既然會計基本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是恒等式,那么在等式兩邊加上收入、費用或者在等式右邊加上利潤,則必然會導致“收入=費用”或者“利潤=0”的邏輯矛盾,因此,擴展等式“資產= 負債+ 所有者權益+(收入- 費用)”存在著明顯的內在邏輯缺陷,是不成立的?;緯嫷仁绞庆o態等式,其只能反映某一特定時日的財務狀況下靜態會計要素間的數量(存量)邏輯關系,而現有的擴展等式又存在以上內在缺陷。因此,在會計理論上和實踐上都需要有一個綜合靜態和動態會計要素在內的綜合會計等式。該綜合會計等式由于同時涵蓋了動態要素和靜態要素,經過推導可以作為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狀況變動表的理論依據。
三、綜合會計等式的推導
根據會計基本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全面收益觀以及賬戶要素的邏輯關系,綜合會計等式的推導如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廣義-費用廣義=利潤;資產期初=負債期初+所有者權益期初;資產期初=負債期初+(資本投入期初+留存收益期初)(1),資產期末=負債期末+所有者權益期末;資產期末=負債期末+(資本投入期末+留存收益期末)(2); 資產= 負債+ 資本投入+ 留存收益(3)=(2)-(1)。留存收益期初+利潤=留存收益期末+股利分配, 留存收益=利潤-股利分配(4), 資產= 負債+ 資本投入+ (利潤-股利分配)(4)代入(3), 資產= 負債+ 資本投入+ (收入廣義-費用廣義)-股利分配(5)。資產期末=負債期末+所有者權益期初+ 資本投入+(收入廣義-費用廣義)-股利分配 (6)=(5)+(1)。根據全面收益觀,將公式(6)變形為:資產期末=負債期末+所有者權益期初+[資本投入+(收入狹義-費用狹義+利得-損失)-股利分配] (7)。
因此,形成了綜合會計等式的最終表達形式:資產期末=負債期末+所有者權益期初+[資本投入+(收入狹義-費用狹義+利得-損失)-股利分配]。綜合會計等式是按照全面收益觀和《企業會計準則》中所界定的收入和費用的概念來表示,因此,除了收入和費用等6大要素之外,還引入了利得、損失、資本投入和股利分配4要素。由于該等式與《企業會計準則》中對收入、費用等要素的概念一致,將該等式作為綜合會計等式的最終表達式。
四、綜合會計等式的作用與意義
綜合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期初+[資本投入+(收入狹義-費用狹義+利得-損失)-股利分配]”,既涉及會計基本等式中的三個靜態要素,同時又綜合考慮了相關動態要素,除既有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6大要素外,引入利得、損失、資本投入和股利分配要素,綜合反映了相關要素的靜態存量金額和動態變量金額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具體來說,綜合會計等式有如下作用及意義:一是克服了前文所述擴展等式的邏輯缺陷;二是將會計基本等式中的靜態要素和動態要素有機結合起來,更能清晰地反映動態要素和動態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三是需要引入利得、損失、資本投入和股利分配要素,這也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所頒布的SFAC No.6 中規定的要素一致。
內在一致性。從而表明,在債務存續期的動態會計等式以外的情況下與傳統的會計等式是截然不同的。
作為構建整個財務會計理論及實務基石的會計等式,其實它并不是象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完美無缺,它只反映了企業在持續經營情況下會計期末的財務狀況,而并沒有反映企業在虧損的情況下的財務狀況,也沒有很好地反映企業在債務到期前(債務存續期) 的財務狀況。
本文試圖從期權理論的角度對會計等式及企業購并中的商譽和負商譽進行重新認識, 對下列變量作定義:令A 為資產、D 為負債、E 為所有者權益。很顯然,會計等式可表述為:A = D E (1)由(1) 可推出: E = A D(2) 式也可用圖1 表示如下:
很顯然,但A < D 時, E < 0 , 即, 由會計等式可知:當企業資不抵債時, 所有者權益為負數。而對于資不抵債的企業而言,所有者喪失了所有的投資,要把企業所有的投入資本全部交給債權人,其權益為零,即E =0 ,而絕對不可能出現E < 0 的情況。根據期權理論, 企業的股東實際上是擁有一份以公司資產為標的資產,負債價值為執行價格,負債到期日為執行日的看漲期權。這樣,在負債到期日,如果公司資產大于負債價值,則股東會清償債務,行使看漲期權;如果公司資產小于負債價值, 則股東會宣布破產,不執行看漲期權。下面, 筆者從期權理論出發來具體闡述期權估價理論與會計等式之間的關系。為了論述的方便,做出以下假定:
11 企業只有一筆負債,到期一次還本付息;
21 資產計量真實、可靠,歷史成本等于公允價值;
31 企業股東承擔有限責任;
41 無稅收、無交易成本,即市場是有效的;
51 負債存續期內企業沒有支付紅利;
61 無風險利率是常數。
一、會計等式的靜態觀:債務到期日的會計等式根據期權價理論, 有限公司的股權資本(普通股) 可以看作是以負債面值(假設為無息債券) 為履約價格,公司資產為標的資產,負債到期日為執行日的一種買進期權。債券到期時,股東有兩種選擇:或償還債務或宣告破產。如果公司資產大于債務價值, 債務將被償還,即股東行使買權; 如果公司的資產小于債務價值,公司將無力償還債務, 按股東承擔有限責任的觀點,債權人將按受公司的全部資產,或者說股東將不行使期權,此時看漲期權將一文不值(即公司股票價值為零) 。這種關系可以用圖2 表示。
從圖2 可以看出,股東投入的資本(所有者權益E)可以看作是購買看漲期權的期權費, 股東購入的看漲期權的執行價格為公司的債券價值D。根據期權的原則,顯然可知,股東在債券到期日的損益為( E0 為期初股東權益價值) :π= max ( - E0 , A - D - E0) (3)
(3) 表示的就是實線- E0 CBP 所表示的損益狀況。
E = E0 π (4)
把(3) 代入(4) 可得到下式:
E = E0 max ( - E0 , A - D - E0)
E = max (0 , A - D) (5) 公式(5) 告訴我們, 在債券到期日, 股東的所有者權益是0 或( A - D) 中的較大者,即:當A > D 時,股東清償債務, 行使看漲期權, 把公司從債權人手中買回來,標的資產價格為公司資產價格A ,執行價格為債務價值D ,這時股東所有者權益為: 2003/ 10總第270 期商業研究COMMERCIAL RESEARCH E = A - D (6)當A < D 時, 股東宣告破產, 即不執行看漲期權,把公司資產交給債權人,這時股東的所有者權益、債權人的權益分別為:E = 0 , A = D (7)由(6) 式可推出:A = D E (8)公式(8) 即在持續經營情況下的會計等式。由公式(7) 可知, 在公司資不抵債的情況下, 股東的所有者權益E = 0 ,而不象傳統的會計等式表示的那樣E = A - D < 0 。綜上所述可知:圖2 中的折線ODQ 就表示期權估價理論下的會計等式。OD 段代表公式(7) , 而DQ 段則代表(8) 式。
二、會計等式的動態觀:債務存續期的會計等式期權合約的唯一變量是期權價格, 自從期權交易興起以來,已出現了許多估價模型,其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是由美國人費謝爾布萊克( Black) 和邁倫期考爾( Scholes) 于1973 年推出的期權價格模型(簡稱B - S 模型) 。在不考慮股票派息影響的情況下, B - S 模型由下列變量組成:Vc = N ( d1) S - N ( d2) Xe - rT (9)
其中:
Vc 是無紅利歐式看漲期權現在價值;N ( di ) 是di ( i = 1 , 2) 的標準正態分布函數值, N( di) = P(ξ≤di) ;
d1 =〔1 n ( S/ X) ( r δ2/ 2) T〕/δT1/ 2 ;d2 = d1 - δT1/ 2 =〔1 n ( S/ X) ( r δ2/ 2) T〕/δT1/ 2 ;
T 為到債務到期日的時間,以年為單位;S 為公司資產現在價值;δ為公司資產產生現金流的均方差, 由于無紅利,等于公司資產年價值變化率的均方差。由B - S 模型可知:當S = 0 時, Vc = 0 , 顯然, A =0 , E = 0 , D = 0 ,傳統的會計等式A = D E 仍然成立。在公司債務到期前的存續期間, 公司股東的看漲期權的價值Vc (即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的價值E) 始終大于公司資產價值與執行價格現值(債務現值) 之差,用公式可表示為:
Vc > S - Xe - rT (10)
其中, S 就是資產A , Xe - rT就是負債D ,所以(10) 也可以表示為:
E > A - D
A < D E (11)
公式(11) 中, 由于股東的看漲期權存在著時間價值而使得傳統的會計等式不再相等。我們可記其差額為Vt ,有:
Vt = D E - A (12)
E = A - D Vt (13)
Vt 就是股東擁有的看漲期權的時間價值, Vt 會隨著公司資產的增長而趨向于零。并且依據期權的基本原理可知:當公司資產小于執行價格現值(債務現值)時,股東的看漲期權只具有時間價值, 而為涵價值為零,如果這時股東執行期權, 他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股東寧愿現在借款而不是申請破產。只有當A 遠遠大于D 時, Vt 才會趨向于零,那時,股東顯然要執行期權,這樣,公式(13) 就等價于公式(8) 。顯然,當S ∞時,看漲期權現在價值趨向于公司資產價值與執行價格(負債價值) 的現值之差, 即有下式成立:
由公式
(14) 可知:當S ∞時, 公司看漲期權的價值為:Vc = S - Xe - rT
(15)把公式(14) 中的Vc 用E 替換, S 用A 替換, Xe - rT
用D 替換,即可得到:E = A - D (16)
(16) 就是公司資產價值趨向于無窮大時的會計等式,它和傳統的會計等式是一致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映證了財務估價和會計計量的內在一致性。
三、小結綜上所述,傳統的會計等式就是圖1 中的直線,而在期權理論下的會計等式則又可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情況。債務到期日的會計等式,即靜態的會計等式,可用圖2 中的ODQ 折線表示;債務持續期內的會計等式,即動態的會計等式, 則與其它情況下的會計等式是有
著顯著區別的。綜上所述,為清晰起見,筆者把不同情況下的會計等式匯總在表1 中。
當然, 表1 中所列的會計等式只是從理論上推導出來的,它有著嚴格的假設前提,在實務中必須結合具體情況,放寬假設才能設計出真正對實務有指導作用的會計等式。
參考文獻
〔1〕齊寅峰. 公司財務學〔M〕. 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1997.
〔2〕陳小悅,烏山紅. 公司理財學基礎〔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3〕Aswath Damodaran. 投資估價〔M〕. John Wiley &Sons , Inc.
〔4〕William F. Sharpe , Gordon J .Alexander ,Jeffrey V.Bai2ley, Investments ( Fifth Edition) 〔M〕. prentice - HallInternational,Inc.
關鍵詞:借貸記賬法 會計等式 賬戶結構 記賬規則
借貸記賬法是以“借”、“貸”作為記賬符號,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會計等式作為理論依據,來記錄和反映會計要素增減變動和結果的一種復式記賬法。借貸記賬法的“借”和“貸”在客觀上充當了記賬符號的角色,其字本身已無實際意義,僅僅是一種符號。從復式記賬方法的發展史來看,十世紀以后的貿易金融中心意大利,借貸記賬法的出現是為了適應當時出現的從銀行借貸,表示清楚的記載存款和貸款“借”和“貸”,隨著經濟的發展 ,“借貸”就失去了原來的含義,僅變為一種記賬符號,成為會計上的專門術語。
一、借貸記賬法概念的講解
所謂借貸記賬法就是以“借”、“貸”兩個字作為記賬符號,記錄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的一種復式記賬法。要理解“借貸記賬法”,首先必須理解什么是“借”、“貸”。
1.借貸記賬法中的“借”和“貸”記賬符號的講解
“借”和“貸”是借貸記賬法的記賬符號,是用以指明記賬的增減方向、賬戶之間的對應關系和賬戶余額的性質等。而與這兩個文字的字義及其在會計史上的最初含義無關,不可望文生義,不能簡單從字面上去理解,“借”、“貸”不是誰欠了誰,它只是一種符號而已,沒有實在的意義。
2.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講解
借貸記賬法的對象是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化過程和結果,而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又是主要的會計要素,所以得到了一個會計恒等式,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由于負債實際上是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是投資人權益,因此,可以把會計恒等式寫成:資產=權益;公式左邊表示資金的占用,右邊表示資金的來源。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公式,可以打個比方,如:你們口袋里的錢是從哪來的呀,無非是從二個方面取得,一是,向別人借的,二是,家里人給的,所以我們得出“口貸里的錢=向別人借的+家里人給的”,然后再說明,口袋里的錢好比資產,向別人借的錢就是負債,家里人給的錢好比是所有者權益,借的錢要還是債權人的權益。家里人的錢讓你讀書,是為了讓你到學校學好本領將來好就業,那當然是投資了,家里人當然要過問你的學習情況等,這是家里人的權益。通過這樣的比喻說明,幫助學生理解這個恒等式的含義。
3.借貸記賬法下賬戶結構的講解
賬戶是用來記賬用的,可以把每個賬戶都分為“借方”和“貸方”。借貸記賬法是一種以“借”和“貸”作為記賬符號的復式記賬法。一般來說規定賬戶的左方為“借方”,右方為“貸方”。具體地說,資產的增加應記在資產類的有關賬戶的借方,資產的減少應記在資產類的有關賬戶的貸方,賬戶若借方有余額,表示為資產的余額。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增加應記在其有關賬戶的貸方,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減少記在其有關賬戶的借方,賬戶貸方有余額,表示為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余額。一般資產類賬戶都為借方余額,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為貸方余額,但其結構是不同的。
二、記賬規則的講解
記賬規則,是指運用記賬方法正確記錄會計事項時必須遵守的規律。記賬規則是記賬的依據,也是對賬的依據。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這部分的講解可以通過具體業務來說明。通過具體業務的講解,讓學生全面理解記賬規則是怎樣體現在經濟業務中的。理解記賬符號反映的是各種經濟業務數量的增加和減少,進而理解“借”和“貸”作為記賬符號,都具有增加和減少的雙重含義。
三、試算平衡的講解
試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時日(如會計期末),為了保證本期會計處理的正確性,依據會計等式或復式記賬原理,對本期各賬戶的全部記錄進行匯總、測算,以檢驗其正確性的一種專門方法。通過試算平衡,可以檢查會計記錄的正確性,并可查明出現不正確會計記錄的原因,進行調整,從而為會計報表的編制提供準確的資料。講解中要讓學生明白試算平衡是在借貸記賬法下,根據借貸復式記賬的基本原理來進行的,試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本期發生額平衡法和余額平衡法。
1.本期發生額平衡法
本期發生額平衡法是指將全部賬戶的本期借方發生額和本期貸方發生額分別加總后,利用“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來檢驗本期發生額賬戶處理正確性的一種試算平衡方法,其試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全部賬戶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這種試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時編制會計分錄時,都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將其記入有關賬戶經匯總后,也必然是“借貸必相等”。本期發生額平衡法主要是用來檢查本期發生的經濟業務在進行各種賬戶處理時的正確性。為了讓學生對試算平衡原理有透徹的認識,同樣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經濟業務舉例,來驗證是不是每筆業務發生后,會計等式仍保持平衡。
2.余額平衡法
余額平衡法是指在會計期末賬戶余額在借方的全部數額和在貸方的全部數額分別加總后,利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平衡原理來檢驗會計處理正確性的一種試算平衡方法。其試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賬戶的借方期末余額=全部賬戶的貸方期末余額。余額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借貸記賬法下,資產賬戶的期末余額在借方,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賬戶的期末余額在貸方,由于存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平衡關系,所以全部賬戶的借方期末余額合計數應當等于全部賬戶的貸方期末余額合計數。余額平衡法主要是通過各種賬戶余額來檢查、推斷賬戶處理正確性的。如果試算不平衡,說明賬戶的記錄肯定有錯,如果試算平衡,說明賬戶的記錄基本正確,但不一定完全正確。這是因為有些錯誤并不影響借貸雙方的平衡,如果發生某項經濟業務在有關賬戶中被重記、漏記或記錯了賬戶等錯誤,并不能通過試算平衡來發現。但試算平衡仍是檢查賬戶記錄是否正確的一種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借貸記賬法;記賬規則;試算平衡
借貸記賬法在清朝末期的光緒年間從日本傳入中國。在各種復式記賬法中,借貸記賬法是產生最早,并在當今世界各國應用最廣泛、最科學的記賬方法。在我國當代會計實踐中,曾使用過增減記賬法和收付記賬法,但由于在會計核算中的不足而被借貸記賬法替代。目前,我國的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記賬都采用借貸記賬法。
借貸記賬法是會計工作的專用術語和基本記賬方法,是整個會計工作的紐帶。在會計實踐工作中,很多人由于沒能透徹理解借貸記賬法的真正含義,而始終不能對會計工作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即便是干了好多年的老會計,也僅僅是憑借多年的實踐經驗摸索領會會計這門工作,不能對會計有準確的定位,阻礙了自身理論水平的提高。筆者根據多年會計基礎教學實踐和理論知識的積累,在此談談在會計基礎教學中對借貸記賬法的一些講解方法。
一、借貸記賬法概念的講解
所謂借貸記賬法就是以“借”、“貸”兩個字作為記賬符號,記錄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的一種復式記賬法。要理解“借貸記賬法”,首先必須理解什么是“借”、“貸”。
在會計學基礎教學中,學習這門課的學生是剛剛高中畢業走進大學校門的學生或者沒有會計實踐經驗的外行,如何讓學生理解這個“借”、“貸”記賬法,是學好以后的會計類課程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借貸記賬法”概念講解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借貸記賬法中的“借”和“貸”記賬符號的講解
“借”和“貸”是借貸記賬法的記賬符號,是用以指明記賬的增減方向、賬戶之間的對應關系和賬戶余額的性質等。而與這兩個文字的字義及其在會計史上的最初含義無關,不可望文生義,不能簡單從字面上去理解,“借”、“貸”不是誰欠了誰,它只是一種符號而已,沒有實在的意義。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會“符號”的意思,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可以問學生,是不是水星上面都是水、金星上面都是金子,或者火星上面都是火,學生都會踴躍回答不是,這時再將學生引導到借貸記賬法上面來,學生就能接受“借”“貸”就是符號這一事實。進而理解“借”和“貸”是會計的專門術語,并已經成為通用的國際商業語言。
(二)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講解
借貸記賬法的對象是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化過程和結果,而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又是主要的會計要素,所以得到了一個會計恒等式,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由于負債實際上是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是投資人權益,因此,可以把會計恒等式寫成:資產=權益;公式左邊表示資金的占用,右邊表示資金的來源。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公式,可以打個比方,如:你們口袋里的錢是從哪來的呀,無非是從二個方面取得,一是,向別人借的,二是,家里人給的,所以我們得出“口貸里的錢=向別人借的+家里人給的”,然后再說明,口袋里的錢好比資產,向別人借的錢就是負債,家里人給的錢好比是所有者權益,借的錢要還是債權人的權益。家里人的錢讓你讀書,是為了讓你到學校學好本領將來好就業,那當然是投資了,家里人當然要過問你的學習情況等,這是家里人的權益。通過這樣的比喻說明,幫助學生理解這個恒等式的含義。
在學生領會掌握基本會計等式以后,可以將等式進一步擴展,就是說在企業生產經營開始之際(或會計期初),既無收入,也無費用,這時資產總額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總額的關系可用上面那個基本等式表示;在開始生產經營過程中,一方面會取得收入,另一方面要發生各種費用,企業取得的收入扣除發生的費用后就形成利潤,將上述變化用等式表示,就可以將六個會計要素的關系在同一等式中表示出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收入-費用),將費用移項繼續推論: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
(三)借貸記賬法下賬戶結構的講解
賬戶是用來記賬用的,可以把每個賬戶都分為“借方”和“貸方”。借貸記賬法是一種以“借”和“貸”作為記賬符號的復式記賬法。一般來說規定賬戶的左方為“借方”,右方為“貸方”。在賬戶的借方記錄經濟業務,可以稱為“借記某賬戶”;若在賬戶的貸方記錄經濟業務時,則可以稱為“貸記某賬戶”。在會計實務上以“借”表示資產的增加和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減少;以“貸”表示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增加及資產的減少。具體地說,資產的增加應記在資產類的有關賬戶的借方,資產的減少應記在資產類的有關賬戶的貸方,賬戶若借方有余額,表示為資產的余額。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增加應記在其有關賬戶的貸方,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減少記在其有關賬戶的借方,賬戶貸方有余額,表示為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余額。一般資產類賬戶都為借方余額,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為貸方余額,但其結構是不同的。
好多學生在學習借貸記賬法之初,對到底哪些要素記入借方,哪些要素記入貸方總是不太明白,總想追究個為什么,這時可以提醒學生,借貸就是個記賬符號,是世界通用做法,是會計制度硬性規定的。要提醒學生,記住“借”和“貸”的規定使用方法,既然是硬性規定,就應當記牢。
為了幫助學生將會計要素與記賬符號很快結合起來記準,可以將會計等式與T型會計賬戶結合起來記憶。在會計等式和T型賬戶結合圖形中,等式的左邊要素增加記“借”,等式的右邊要素增加記“貸”,正好和T型賬戶是一個方向;等式的左邊要素減少記“貸”,等式的右邊要素減少記“借”,記入T型賬戶相反的方向。通過這樣直觀的圖形講解,學生就能很快記憶哪些要素增加記入借方,哪些要素增加記入貸方,為進一步講解借貸記賬法的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記賬規則的講解
記賬規則,是指運用記賬方法正確記錄會計事項時必須遵守的規律。記賬規則是記賬的依據,也是對賬的依據。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這部分的講解可以通過具體業務來說明。通過具體業務的講解,讓學生全面理解記賬規則是怎樣體現在經濟業務中的。理解記賬符號反映的是各種經濟業務數量的增加和減少,進而理解“借”和“貸”作為記賬符號,都具有增加和減少的雙重含義?!敖琛焙汀百J”何時為增加、何時為減少,必須結合賬戶的具體性質才能準確說明。強調資產類、費用類是“借”增“貸”減;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收入類是“借”減“貸”增。根據擴展的會計等式“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進行分析,說明“借”和“貸”這兩個記賬符號對會計等式兩方的會計要素規定了增減相反的含義。
由于“借”、“貸”記賬符號對會計等式兩方的會計要素規定了增減相反的含義,因此,提醒學生有些賬戶是可以設置既有資產性質的賬戶,又有負債性質的具有雙重性質的賬戶。比如,“應收賬款”是資產,如果多收了,多收部分就轉化成應退還給對方的款項,變為負債了,所以“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可以合并為一個賬戶。同樣道理,“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也可以合并為一個賬戶。為了記牢這個問題,可以設計口訣是“收對收,付對付;資產對債務?!边@個口訣的意思是,“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都有一個“收”字,“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都有一個“付”字,而且其中一個是資產類賬戶,另外一個肯定是負債類賬戶。在講解中要提請學生注意雙重性質賬戶的性質不是固定的,應根據賬戶余額的方向來判斷其反映的經濟業務的性質。如果余額在借方就是資產類賬戶,如果余額在貸方就可確認為權益類賬戶。學習中應明白具有雙重性質的賬戶只是少數,絕大多數賬戶的性質仍是固定的。
三、試算平衡的講解
試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時日(如會計期末),為了保證本期會計處理的正確性,依據會計等式或復式記賬原理,對本期各賬戶的全部記錄進行匯總、測算,以檢驗其正確性的一種專門方法。通過試算平衡,可以檢查會計記錄的正確性,并可查明出現不正確會計記錄的原因,進行調整,從而為會計報表的編制提供準確的資料。講解中要讓學生明白試算平衡是在借貸記賬法下,根據借貸復式記賬的基本原理來進行的,試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本期發生額平衡法和余額平衡法。
(一)本期發生額平衡法
本期發生額平衡法是指將全部賬戶的本期借方發生額和本期貸方發生額分別加總后,利用“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來檢驗本期發生額賬戶處理正確性的一種試算平衡方法,其試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全部賬戶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這種試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時編制會計分錄時,都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將其記入有關賬戶經匯總后,也必然是“借貸必相等”。本期發生法平衡法主要是用來檢查本期發生的經濟業務在進行各種賬戶處理時的正確性。為了讓學生對試算平衡原理有透徹的認識,同樣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經濟業務舉例,來驗證是不是每筆業務發生后,會計等式仍保持平衡。
(二)余額平衡法
余額平衡法是指在會計期末賬戶余額在借方的全部數額和在貸方的全部數額分別加總后,利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平衡原理來檢驗會計處理正確性的一種試算平衡方法。其試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賬戶的借方期末余額=全部賬戶的貸方期末余額。余額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借貸記賬法下,資產賬戶的期末余額在借方,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賬戶的期末余額在貸方,由于存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平衡關系,所以全部賬戶的借方期末余額合計數應當等于全部賬戶的貸方期末余額合計數。余額平衡法主要是通過各種賬戶余額來檢查、推斷賬戶處理正確性的。如果試算不平衡,說明賬戶的記錄肯定有錯,如果試算平衡,說明賬戶的記錄基本正確,但不一定完全正確。這是因為有些錯誤并不影響借貸雙方的平衡,如果發生某項經濟業務在有關賬戶中被重記、漏記或記錯了賬戶等錯誤,并不能通過試算平衡來發現。但試算平衡仍是檢查賬戶記錄是否正確的一種有效方法。
四、借貸記賬法的優點
通過對借貸記賬法概念、記賬規則及試算平衡原理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對會計學基礎記賬原理有一個基本認識,為下一步學習應用借貸記賬法進行經濟業務處理開始充滿期待,躍躍欲試,在同學們興趣來臨之時,適時總結出借貸記賬法的優點:
科學地運用了“借”和“貸”的記賬符號,充分體現出資金運動的來龍去脈這一對立統一關系,記賬方法體系科學嚴謹性。
“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應用起來十分方便。在編制每筆會計分錄時,都能清晰地看出賬戶之間的對應關系,便于及時檢查會計記錄的正確性,從而為進一步的會計處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由于每筆會計分錄中借貸自求平衡,為日常的會計處理自檢和期末的試算平衡提供了方便。試算平衡方法易于理解、方便簡單、便于操作。
通過以上內容的全面講解,對于初學者來說,應該就能熟記“借”和“貸”所表示的增減含義,再進行適量的有針對性的經濟業務具體內容的練習,就完全可以掌握。
參考文獻:
會計經濟觀是對權益主體范圍及歸屬的認識,由此設計對企業性質的認識,對相關會計和會計信息進行最基本記錄、計量和報告的觀點。傳統會計經濟觀主要有業主權理論、主體理論(稱實體理論)和經濟理論,其他的會計觀包括基金理論、剩余權益理論、投資者理論、企業理論和指揮理論。傳統收益計量思想“收入費用觀”的顯著特點是“面向過去計量”,該思想堅持收入實現原則和穩健原則,以歷史成本為計價屬性,以交易法確認收入,很少考慮企業未來的環境變化,不能如實地反映企業的全面收益。新會計經濟準則體系以反映企業全面收益為直接目標,其指導思想部分放棄收入費用觀,而大范圍使用資產負債觀這一收益計量思想,更多考慮企業未來面臨的環境變化,充分揭示企業的風險,全面反映和計量企業的收益,以反映企業的價值,“面向未來計量”是該思想內核的集中體現。本文旨在對傳統會計經濟觀進行研究的同時探討新會計準則下的經濟形態的轉變。
2.文獻的搜集和選取
2.1文獻數據的來源
本文基于對相關學術期刊的分析,在相關文獻的搜集過程中,主要搜索范圍為6種會計類核心期刊及5種經濟期刊中的相關文獻,檢索的時間段為1995—2013年。如下表所示。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檢索法,對表中所示的期刊從1995到2013年進行檢索,篩選條件為論文名稱中至少有一個詞為會計觀或經濟理論、業主權理論,然后對篩選出來的文獻進行分析,最終得到30篇在會計觀方面有一定代表意義的研究文獻。
3.研究結果與分析
現階段的傳統會計經濟觀主要分為業主權理論與經濟理論(也稱實體會計觀)。業主權理論的理論來源是復式記賬法,認為企業的唯一主體是企業的所有者,基本原理是資產-負債=業主權益,這一原理也是資產負債表觀的理論基礎;經濟理論的核心思想認為企業與業主是兩個獨立主體,業主并非唯一的權益持有人,會計信息以企業為中心,基本原理是資產=權益(債權+所有權)?;谙嚓P學術期刊與文獻,現作如下分析:
褚洪生、卜華認為這兩種理論在以下四個方面形成鮮明的對比。
3.1起源不同
業主權益理論是圍繞業主權益展開研究的。業主權益理論最初形成于對13世紀地中海沿岸各國出現的復式記賬法的解釋,復式記賬是從業主立場上看待賬戶的意義,對復式記賬的這種解釋標志著業主權益理論的形成;經濟理論是圍繞經濟實體展開研究的,企業主體理論產生較早。
3.2企業目標不同
業主權益理論下企業的主要目標是確定和分析業主的凈財富,主要內容是以業主權益為出發點保持會計記錄和編制財務報表;經濟理論下企業的目標是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其核心思想是凈收益歸企業所有,而不是業主所有。
3.3主體不同
業主權益理論下的主體是單個企業家或股東(即業主),他們通過人經營企業;經濟理論認為企業是經濟實體,企業單位是經濟利益的中心。企業與業主是不同的實體,企業作為一個法人在法律上是獨立的實體,在經濟上是獨立于業主的。
3.4會計等式與會計要素的含義不同
①業主權益理論下的會計等式為:資產-負債=業主權益,企業主體理論下的會計等式為:資產=權益。②業主權益理論下會計要素的含義。業主權益理論的主要目標是確定和分析業主的凈財富,因此對于要素的解釋以業主權益為中心;經濟理論下會計要素的解釋是以企業實體為中心的。
胡紅梅認為,在業主權理論下,債務利息和所得稅都代表業主的一項費用,應在決定業主的凈收益之前予以扣除。企業某年創造的價值就是收入大于費用(包括債務利息和所得稅)形成的凈收益,即在宣告紅利(股利)前公司的全部凈收益都是企業價值的增值;在經濟理論下,企業賺取的收益是企業自身的財產。利息、所得稅及股利都應視為收益的分配而非費用,即是對各種權益持有人進行的分配,均屬于公司收益的分配。因此,企業某年創造的價值應視企業的息稅前利潤,即在支付利息、所得稅及股利前的利潤額。
業主權理論是一種凈財富概念,即代表所有者(業主)擁有的凈財富(凈價值)。按照業主權理論,收入即為業主權益的增加,費用為業主權益的減少,收入大于費用而形成的凈收益直接歸屬于業主權益的增長。發放現金股利應視為業主資本的撤出,留存收益則是業主權益的一部分。股票股利僅表示業主權益之間的內部轉移,并不代表股東的收益。然而,債務利息代表業主的一項費用,應在決定業主的凈收益之前予以扣除。公司所得稅在業主權理論下也應視為一項費用,或者說它是股東應納的所得稅而由企業代為支付而已。
總括收益觀是基于業主權理論的,因為這時的凈收益包括期間內影響業主權益的全部項目,僅排除股利發放和資本交易。業主權理論特別適用于獨資企業組織。
經濟理論認為,企業主體本身是獨立存在的,甚至具有自身的人格化。企業的創立者和業主并非與企業的存在相同。主體理論主要適用于公司組織。
其理論依據的會計恒等式是:資產=負債+業主權益,即資產=權益(負債+業主權益)。根據主體理論,負債是企業自身的特定義務,資產代表企業自身收受特定物品和服務或其他利益的權利。
如果從嚴格意義上看,企業賺取的收益是企業自身的財產,只有股利分派部分才代表股東的收益。因此,留存收益應視為“公司自有的權益”。經濟理論還為債務的利息應視為收益的分配而非費用,即對各種權益持有人進行的分配,均屬于公司收益的分配。凈收益不被視為直接屬于股東的收益,收入和費用并不代表股東權益的增減,這樣,收入只是企業的成果,費用就是企業為獲得收入而消耗的物品和服務。
關鍵詞:會計權益理論;所有權理論;主體理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2-0-01
會計觀是對權益主體的范圍及歸屬的認識,并由此涉及對企業性質的認識、對相關會計事項和會計信息進行最基本的記錄、計量和報告的觀點。會計權益理論不僅影響企業資產計價、權益內涵和財務報表,還決定誰是企業凈收益的受益者。
復式記賬理論是會計權益理論的的起源,西方對會計觀已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并認為其占有會計理論的重要地位。但在中國的會計理論和實務界對會計權益理論的探討卻很少。然而,對有關會計實務問題若從權益理論的角度來解釋和操作,則既可以對實務事項的本質有更深入的理解,又可以使相關會計實務處理更具嚴謹性和系統性,也便于對有關實務處理方法的掌握。
一、所有權理論
所有權理論即業理論,該理論認為所有者與企業是一致的,企業所有者單獨享有企業權益,會計活動是為了滿足業主的需要而展開,會計是用來反應業益的增減變動的。所有權理論是最早的會計權益理論。
1.基本原理
所有權理論的會計等式為:資產-負債=業益。業理論以資產負債表為中心,以現值為計量屬性,資產是業主的私有財產,收入增加了業主的權益,費用減少了業益,業主的所有投資減去業主提取和分派的款項再加上企業累計凈收入即為業益,業益實際上就等于企業凈值。留存收益被認為是業益的一部分,發放的現金股利則是業主撤出的一部分投資。股票股利不是股東的收益,而是業益之間的轉移。業主的費用包括債務利息和公司所得稅,決定業主凈收益之前應予以扣除。
2.評價
所有權理論對相關會計理論和實務產生了很大影響。總體來說,所有權理論在企業規模較小并以合伙或獨資為主要企業組織形式的時期是可以適應相關會計理論與實務要求的,但隨著現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現代企業制度逐漸取代了合伙或獨資企業,業理論的局限性漸漸顯露出來。從契約經濟學角度看,業理論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人力資本所有者的權益。
所有權理論從應用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FASB的概念框架及具體準則公告,隨處可見體現業理論思想的蹤跡,包括會計要素的表述、一些會計處理方法的規定等。隨著經濟發展特別是企業的發展,業理論的部分原理也面臨創新。
二、主體理論
主體理論,又稱實體理論,企業與其業主為兩個獨立的主體是其主要觀點,業主是企業的權益持有人但不是唯一的,會計是為企業服務的,公正和平等地向債權人和股東反應企業的經營狀況是會計的主要目的。
1.基本原理
主體理論的會計等式為:資產=權益。主體理論以利潤表為中心,計量屬性是歷史成本。資產代表企業自身收受特定物品和服務或其他利益的權利,負債是企業自身的特定義務。企業的經營成果被認為是企業的收入,企業以獲得收入為目地而消耗的物品和服務被視為企業的費用,收入減費用代表公司收益,公司收益主要用來分給股東和再投資給企業。嚴格的主體理論認為利息和所得稅也應作為收益的分配而不是費用。
2.評價
主體理論主要適用于現代企業制度特別是公司制組織形式,以法人財產權的企業為中心。但主體理論主體概念的不確定和抹殺不同利益主體的區別使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與所有權理論不同的是,在主體理論中,債務利息和公司所得稅被當做收益分配而不是作為費用,這體現了兩者在企業中的利益關系和契約關系。然而,主體理論對企業經營者與資本提供者關系的理解還不夠深刻。主體理論為會計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不同以往的會計思路,即以企業為對象來構建會計的理論框架。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獨立的法人地位日益被社會所接受,實體理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但是,兩種理論仍然共同影響著會計實務,會計實務并沒有一貫地遵守業理論或實體理論。例如,利息是費用的一部分而不是被當作收益分配,體現了業理論;而合并報表的主體觀將母子公司視為一個整體,權益除包括母公司股東權益外,還包括子公司的少數股東權益,為內部管理設置利潤中心、成本中心及投資中心等,這些都是主體理論的體現。兩種理論相互滲透、融合,并對我國當前權益理論的構建、完善和實務上的具體操作產生深遠影響。
三、其他理論
基金理論下會計等式是:資產=資產的限制。在基金理論中,資產代表基金或經營單位在未來可以提供的服務,全部的權益就代表來自法律、合同、管理、財務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基金是具有不同目的的特定領域,是由企業的經濟活動劃分形成的。不同基金具有獨立的會計系統,會計就是為這種不同的基金服務的,資金的流動信息是會計的核心。在政府和非盈利組織中引用了基金的基本原理。
剩余權益理論會計等式為:資產-特定權益=剩余權益。債權人權益和優先股股東權益是特定權益,剩余權益為普通股股東所持有,普通股股東只對公司剩余資產具有索取權,會計主要為普通股股東提供服務。該理論是對業理論和主體理論進行了折衷處理?,F在會計報告中的每股收益和每股現金流量就體現了剩余權益理論的觀點。
企業理論是以整個社會為背景,會計主要反映與企業有利益關系的各類個體的利益。該理論以增加值概念為基點,企業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市場價值減去從其他企業獲取產品和服務而轉移的價值即為企業的總增值。企業理論最適用于現代大公司,但是,在目前,企業理論尚不夠成熟,增值的概念是以市場價值為導向的,而當今是以歷史成本為主要計量屬性的,導致企業理論在實際應用中受到限制,因此其對會計理論的影響還不大。
指揮者理論認為會計應根據組織內部不同層次管理者的控制責任權限來確認收入和費用,或者說應當根據責任會計模式來設置會計報表,借以反映不同控制層次管理者對企業整體利潤的貢獻。由于企業內部政策是該理論的關注重點,企業的經營活動不能被全面的反映出來,因此該理論對實務的影響不大。從其應用看,該理論更適用于管理會計而非財務會計,只是應用時要將“指揮者”換位為投資者。
四、總結
以上幾種權益理論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企業會計行為的基本問題,并對一系列會計概念和方法進行評價,但它們都強調了權益的持有者有哪些、會計信息主要為誰服務、凈收益的受益者是誰等。這些理論多是為適應不同時期會計發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各理論均對當代會計理論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不同類型的經濟實體有著各自適應的理論基礎,且同一經濟實體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適用的理論基礎也不同。在這些理論中,業理論和主體理論分別起源于復式記帳的實際業主和虛擬業主兩種擬人化記帳理論;基金理論則主要面向政府機構和非盈利組織,側重于資金運動的預算管理;剩余權益理論是為適應公司的產權特征而對業理論和主體理論的折衷處理;企業理論則著眼于企業的價值增值,在范圍和應用上缺乏準確界定;指揮者理論致力于企業內部的政策,不能全面地說明企業的經營活動,它更適用于管理會計而不是財務會計。因此,兩大傳統權益理論對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影響仍居于主導地位,但其他權益理論也對其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不論從理論界還是從實務界來看,會計權益理論必然是向著“多元利益相關者權益理論”發展。
參考文獻:
[1]葛家澍.中級財務會計學(下)[M].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葛家澍.中級財務會計[M].第二版.沈陽:遼寧人民大出版社,2006.
[3]李艷.所有權理論與企業主體理論之比較[J].中國外資,2010(04).
[4]褚洪生,卜華.業益理論與企業主體理論的對比[J].財會月刊(會計),2008.
[5]劉華斌,申仕陽,孫文璐.會計中的權益理論[J].科技資訊,2006.
[6]謝詩芬,鄒立.傳統權益理論的特點、缺陷和發展方向[J].財會月刊(會計),2003.
[7]李艷.所有權理論與企業主體理論之比較[J].中國外資,2010(04).
【關鍵詞】武警部隊 基層會計制度 會計對象
現行武警基層會計制度在內容上主要對經費管理、會計核算、資金管理等進行了詳細規定。武警基層會計記賬方法和會計科目已經采用了現代會計主流的記賬方法和稱謂,但武警基層會計對象、要素、科目、等式、報表等還有進一步改進的需要。
一、會計對象范圍需要擴充調整
會計對象是指會計主體發生的能以貨幣反映的經濟活動,即資金運動。武警基層會計只把基層掌管經費、代領代報經費、應上交經費作為核算的內容――即會計對象,因而只能提供當期各項經費的預撥、使用、結余、核銷情況。顯然,武警基層會計忽視了實物資產的計價與核算,排斥到武警基層會計對象之外。事實上,武警基層單位在歷年經濟活動中,部分經費已轉化為實物資產,可以較長時間或跨期為基單位提供各種保障,必然影響到保障期內相關經費的收支。此外,地方單位資助的實物和上級以實物調撥的物資也無法在武警基層會計賬簿上得到體現。目前,所設置的“庫存實物折款”科目,僅是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記賬基礎之間對伙食費當期支出的調整,實質上并不是對實物資產的計價核算。對固定資產、庫存物資進行計價核算是武警基層會計需要面對的問題,只有如此才能解決實物管理問題,才能解決會計信息完整性問題,才能對做出正確判斷和決策提供堅實基礎。具體來說,需要納入武警基層會計核算對象的內容主要有房屋及建筑物、土地、辦公用品、生活娛樂設施、執勤訓練設施、炊具及庫存實物、農副業生產設施工具等。
二、會計要素重新劃分及調整
在任何會計單位,在最初必然是“資產=權益”或“資產=債務人權益+所有者權益”。在武警基層單位,債務人權益就表示負債要素,所有者權益就是資產與負債相抵之后的凈資產。在武警基層會計制度中,只能找到資產、負債、收入、支出四類會計要素。這就使得武警基層單位的凈態會計等式只能寫為“資產=負債”,顯然與會計對象表現出來的事實不符。因此,有必要單獨再劃分出“凈資產”一類會計要素,才能對會計對象進行一個完整的劃分,沒有凈資產要素就使得會計信息不能反映武警基層單位的凈權益,更沒有辦法在把實物資產納入核算之后進行合理的反映。
就武警基層單位的具體會計要素的內容來說也有不妥之處,比如資產要素的內容由于受會計對象范圍的限制,只包括貨幣資產、庫存實物折款和往來債權項目,沒有把房屋及建筑物、辦公用品、生活娛樂設施、執勤訓練設施、炊具及庫存實物、農副業生產設施工具等包括進去,因此所提供的資產信息是不完整的,缺少對一個基層單位整體評價的指標信息。所以,在武警基層對象擴充和要素重新劃分的前提下,武警基層單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劃分也要作出相應調整,特別是資產、凈資產要素。
三、會計科目設置需要單一化
(一)武警會計科目分類過于簡化,雙重科目過多,導致同借同貸不正?,F象
武警基層會計要素劃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幾個大類,但會計科目只劃分為資產負債類、經費收支類,除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庫存實物折款外,其他科目均為雙重性質的科目,即可以用于核算兩種會計要素的內容。例如,對上往來、暫記兩個科目可以既核算債權又可以反映債務,當出現借方余額時表現為武警基層單位的資產,當出現貸方余額時則成為武警基層單位的負債;伙食費科目即可以反映基層單位的伙食費的收入,又可以反映伙食費的支出,也就是說伙食費科目可以用于反映了收入、支出兩個性質相反的武警基層會計要素。這種分類方法既與武警基層會計要素的劃分不一致,也使得部分科目簡單地劃為雙重性質科目而導致同借同貸現象。
究其原因,武警基層會計單位的經濟活動主要表現為收入、支出,不需要進行歸集費用、核算效益,簡化核算對會計信息的質量影響不大。雙重科目的缺點是缺乏足夠的理論依據,不能客觀真實反映資金運動。但雙重科目是武警基層會計違反“有借必有貸”記賬規則的根源所在。設置雙重科目也帶來了很多好處,減少了總賬數量,簡化了核算工作。同借同貸問題,歸根結底是會計的基本原理與會計工作簡化之間的取舍問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建議在不過多增加工作量的同時應適當減少雙重性質的會計科目。
(二)會計科目設置層次不統一,與實務操作不一致
武警基層經費分類是基層掌管經費、代領代報經費、應上交經費,是經費分類的第一個層次,也是會計要素進一步細分的第一個層次。然而,武警基層會計把屬于基層掌管經費的進一步劃分(如“伙食費”)作為總分類科目,卻把代領代報經費也作為與此等級相同的總分類科目。如此以來,造成了基層掌管經費的明細項目與代領代報經費、應上交經費作為一個層次的不合理現象。在武警基層會計實踐中,大部分武警基層單位直接使用的是“干部工資”、“士官工資”、“黨團費”等這些科目,沒有使用“代領代報經費”這一科目。但是在使用計算機記賬時,武警基層賬務處理系統卻仍然保留了層次不統一的科目設置方法和科目編號方式。為消除這種容易造成混亂的科目設置現象,解決的方案有兩個:一是把代領代報經費、應上交經費的具體項目提升為與總分類科目;二是把基層掌管經費的具體項目由總分類科目降為與“干部工資”同級的一級明細科目。
四、會計等式中的會計要素關系有待厘清
會計等式反映的是會計要素之間的平衡關系及會計要素的性質。而武警基層會計制度把“資產負債類余額=經費收支類余額”作為其會計等式,從數量關系上來說是沒有任何問題,但卻失去了作為指導業務處理的作用。在企業會計和武警會計中,我們可以根據其會計等式,分析出其業務類型,并進而分析賬戶結構和記賬技巧。而武警基層會計中“資產負債類余額=經費收支類余額”的會計等式卻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它把資產與負債、收入與支出兩個性質完全相反的會計要素全放在了等式的一邊。
如果按照會計原理去設計會計等式,應該是:“資產=負債+收入一支出”或者是“資產+支出=收入+負債”。即使再增加一個“凈資產”要素,則會計等變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一支出”或者是“資產+支出=收入+負債+凈資產”。這種用會計要素的方式定義會計等式的方法對于指導基層財務人員進行實務操作大有好處,只需知道:如果會計等式兩邊都變為加號,則等號兩邊的會計要素性質相反,記賬方法也相反;如果會計等式中含有減號,則減號后一個會計要素與等式同邊的要素性質相反,與等式對應一邊的要素性質相同。因此,用“資產+支出=收入+負債”利于指導實務操作。
五、會計報表需要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