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7:33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生德育活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活動;表現欲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1-8437(2012)01-0103-02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待學生的表現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反映了是否真正承認學生是主體、學習主人的問題。認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問題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這對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是大有裨益的。當學生的心理得到滿足時,便會產生一種自豪感而推動學生更有信心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創造,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一、要設計值得表現的內容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教學內容,設計有意義的問題,使他們感到值得一做,因為不認真思考很難得到圓滿的答案。于是學生的表現欲便被激發起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
眾所周知,負數的引人,是初中起始年級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每當教師按課本的程序安排教學內容,講完之后會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雖承認它的存在性,但尚難深刻領會。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和突破認知障礙。筆者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輸贏球的例子:在班級籃球賽的某一場比賽中,本班上半場贏球5個,下半場贏球3個,結果全場贏球8個;而在另一場比賽中,上半場贏球4個,下半場輸球6個,結果全場輸球2個,請同學們把這兩場球賽的結果和正、負數掛起勾來。教師余音未盡,學生即刻沸然,還有學生竟起來要求發言,一位學生給出如下回答:把贏球記作“+”,輸球記作“-”,這兩場球賽贏球數分別為:(+5)+(+3)=+8,(+4)+(6)=-2
教師馬上給予肯定和贊揚,同時又問:“哪些同學與上面思路相同?”幾乎全班同學舉手,氣氛極為活躍。此舉使學生體會到正、負號的規定不僅是實際需求,甚至成為他們自己的愿望,這就大大地縮短了學生和正負數的距離。緊接著,教者又要求學生每人舉出兩個能與正負數聯系的得體的例子。在諸多例子中,確有許多精彩者。學生的表現欲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學生積極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要提供表現的機會
要使學生的表現欲成可以現實的表現行為,就要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力求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參與。教師還要保護表現欲旺盛的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表現力在較大難度的情況下表現并獲得成功,又要將難易適度的機會留給表現欲尚弱的學生,使他們也能在成功中嘗試成功體驗,樹立自信,進而提高表現熱情。
在學習幾何課時,為了使初中學生較快地建立起“立體意識”,筆者給每位學生發了六根火柴。讓他們搭出盡可能多的三角形來。學生興趣很濃,但由于開始時思維囿于“平面”,一時難以奏效。教師本想給學生暗示,但話尚未出口,已有多位學生舉手告捷:他們搭成了一個四面體,成功地搭出了四個三角形來。對學生卓有成效的表現,教者立即給以熱情的鼓勵。學生們都以羨慕的眼光投向他們,這幾名學生一時成了“英雄”。通過這個開放型命題的解答。不僅使每個學生展現了自己的表現力,而且有效地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要樹立正確的表現觀念
在數學教學中,既要保護和培養學生的表現欲,又要正確進行引導,務必使學生明白,表現不是出風頭,而是練習與實踐,是學習與檢驗,每個學生必須以平等的角色、積極的態度參與教學活動中去。
一位女同學,數學基礎不錯,學習也很用功,但她只是自己悶頭學習,課堂上不多發言,明顯地缺乏參與意識,后經教師多次找她談心,使她逐步增強了表現的欲望。此后她在課堂上有著出色的表現。例如,在一次習題課上,習題要求對三次多項式進行分解因式,她竟用拆項、添項以及借助多項式除法等五種方法進行求解,得出了相同的結果,這使大家大開眼界。
毋庸諱言,在數學課堂上,個別學生由于虛榮心太強,因而難免有些弄虛作假的表現,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加以批評,時刻勿忘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中,使學生漸漸樹立起正確的表現欲。
四、要強化表現的內功
我們知道,初中學生年齡大都在十三到十五歲之間,這也是人生表現欲最強的年齡段。但由于他們底子薄,知識容量小,語言表達能力差,特別是對多層次問題的駕馭常有力不從心之感,因此往往導致表現失誤。面對學生的此種困惑,筆者時常采用逼進思維法,即把問題進行分解,化整為零,分步推進。例如,初一的代數課程有這樣一道課外補充題:x的倒數等于它本身,y的相反數是0.1的倒數,負數z的絕對值是8,求代數式4x-y+3z。由于此題構思較復雜,對于初一不少學生可以說,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出現顧此失彼狀態,思維極易“短路”。而同學們普遍的心態是:既想表現,卻又無把握,不敢表現。所以,此刻教師便應也揮主導作用,適時幫助學生分析難點。
首先,讓學生分別求出x、y、z,三位學生先后舉手,輕松地求出:x=±1,y=-10,z=-8。三位同學做出了較好的表現。隨后,大部分學生也較順利地求出了正確答案。
最后,教師又引導學生回頭反思:此題難的不是題目本身,而在于自己的分析能力、思維方法等諸多方面的基本功不扎實,因而,師生們很快地形成共識:務必夯實表現成功的基礎一強化學好數學的內功,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不僅樂于表現,而且還會有出色的表現。
五、要克服表現的心理障礙
表現作為一種欲望支配的自覺行為,排除心理障礙顯然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將嚴重地阻礙和抑制表現行為及表現效果。
一、初中生語文課堂中的思維活動
目前,學校教育的形式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普遍存在著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不佳的現象,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與發展,所以,初中生語文思維活動的主要框架是語文課上學會的,表現出來的思維。
1、思維的形式和水映教學內容的規定性
語文知識的連續性、邏輯性、順序性很強,因此對某部分語文知識人認識和掌握,就有相對穩定的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的思維過程,這是經許多人長時間探索和研究總結得出的。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和編排,一方面要以這些研究總結為理論依據,對教師教的思維形式和學生學的思維形式都蘊含著某種規定性。這也正是教師在備課中需要深入挖掘的。課堂教學,并不是教師的單一傳授知識,更應是師生及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使他們在探究與合作中動手動腦,培養思維能力。教師應創造性地把握與運用教材,指導他們通過實踐體驗學習。設置的問題不但要緊扣課本,具有探究性,還應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而交流方式應多樣化,如:師生間、生生間或分組合作或分組辯論等,同時教師應以鼓勵、肯定的評價為主,對學生的進步與努力進行激勵,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由此可見初中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學習語文知識的思維形式和思維水平,與教學內容對思維形式和思維水平的規定性,必須有較高的相關。一些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盡管已經具備相應的基礎知識,卻不能順利地達到學習目標,其主要原因就是這樣的相關性太低。
2、初中生語文課堂的思維形式有明顯的模仿性
初中生的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的重要轉折期。與小學生相比,他們的思維水平有顯著的提高,但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只能說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初中生的思維活動對形象仍有較強的依賴。這表明,初中語文內容對學習者思維水平的規定,與初中生思維年齡特征有較大的差距。
從某種意義上說,模仿不是一件錯事,人的許多經驗都有模仿的成分,模仿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但機械的模仿,完全重復性的模仿,當然,初中生在涉及課堂中的模仿并不都是機械的、重復的,也有理解性的和創造性的模仿。在這方面的個別差異是特別明顯的。
首先,初中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模仿水平,取決于教師傳授知識的思維形式。如果教師教學的思維形式與教學內容對思維形式的規定,一致性程度越高,學生通過模仿進行的學習越有效,越容易產生理解之后的模仿。教師教學中越有創造性思維,學生越容易形成創造性模仿。
其次,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模仿水平,還取決于他在學習中形成的習慣。一些基礎較差、學習惰性大的學習,容易重復性模仿,而學習動機較強,基礎較好的學習,思維的模仿往往有創造性和理解性。
3、初中生語文課堂的思維有明顯的直觀性和較強的直覺性
就初中階段的語文內容而言,抽象性和邏輯性已達到一定水平,因此對這些內容的認知也應當有較高水平的認識。但初中學生思維的發展水平仍保留有明顯的形象成份。因此,初中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思維,有明顯的直觀性。當然,許多初中生在接受小學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達到其應該達到的思維發展水平。
初中生對學習語文的意義理解,要比小學生深入。但他們對語文學科特征的認識,以及對語文活動過程的要求認識,仍然停留在低水平上,所以不少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要注重的是語文基礎知識,包括字、詞、句這些表面形式,而忽視了能力培養。因此,他們對語文問題的思考,往往直接指向結論而忽略過程,這種思維的直覺性,是初中生學習語文的典型特征,卻又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糾正的。因為這樣的思維特征對他們發現問題中的直覺,沒有直接益處,只能形成語文學習中的不良習慣。
二、初中生課外的語文思維活動
學生進行學習的中心活動是課堂教學,但學習的目標達成,根本不可能完全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另外,對知識的理解、領會、運用很難在一單元時間內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課堂教學以外的學習活動,也是學生掌握知識不可缺少的。語文學習的課外活動,主要有預習,課后對知識的鞏固性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語文課前預習的思維活動
提前預習是知識學習中的良好習慣,所以許多教師特別提倡要進行預習。比如,語文課前的預習可以解決生字詞,中心思想,段落及段落大意等問題,這樣教師講課時省時省力,從而可培養初中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因此要強化課前預習,只有這樣,初中生的課前預習才能有思維水平活動,初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不強,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這時教師可利用教材中描繪的情節、場景、畫面,通過提問把學生引入到課文描寫的意境中去,與作者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教師對課前預習指導,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思維有較強的調控性。
2、語文課后鞏固新知識的思維活動
從理論上說,課后鞏固新知識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鞏固新知識的活動越及時,鞏固的效果真好。所以,每個學習者特別重視這個環節的活動,但在現實生活中,初中生往往忽視這個環節,往往以完成作業替代這個環節。鞏固知識的最好思維活動,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思維過程進行邏輯分析,典型的方法是對教師的每一步推導提出“為什么”,準確找到老師解決問題的思維途徑。另外,還要對自己聽課過程的思維活動進行反省,從而發現個人的不足??稍诔踔须A段達到這種水平,具有這樣思維活動的學生很少,這也是教師需要幫助和指導的問題。
3、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
解決問題是知識學習是否有效、掌握知識是否有深度的最好體現。初中語文中學生所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教師布置的課外作用。因此,初中生完成課外作業中的思維活動,就是他們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這種活動的具體表現主要有三種不同水平。
首先,大多數學生做作業中分析問題的思維活動是仿照教師課堂教學的思維過程。作業中遇到問題,總要通過翻書或查資料尋找思路。如果作業與作業題差距大,他們往往不能順利完成,這可以說是最一般水平的思維活動。
其次,有部分學生可以在理解了教師課堂教學的思路之后,進行問題的分析。他們完成作業的思維活動,與教師課堂教學中對問題的分析相似,但卻不是機械的模仿,他們完成作業的思維活動是相應年齡階段的高水平思維活動。
(1)校內樹立典型。發揮教師思想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教師方向上的主導作用,方法上的指導作用。
(2)召開家長會,家長現身說法,發揮家長在家庭的督導指導作用。同時,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參與到學校德育工作中,及時與家長探討學生教育問題,使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3)辦好校園廣播站,編寫校本思想政治材料,為學生、教師、學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供平臺。
(4)利用課堂學科進行教學及其它學科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品質教育;利用黑板報,國旗下講話,周末小結等形式表揚和倡導“好人好事”和良好的道德規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邀請老同志向學生講述新舊社會的變化,舉行歌詠比賽、文藝演出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5)充分挖掘校外資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保持與敬老院的聯系與協作。經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接觸社會中增長見識、增長才干,
(7)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學校針對生源的實際,把后進生轉化工作當作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堅持對后進生進行正面教育,激勵教育;加強與后進生家長的溝通,定期對家長進行交流。建立后進生檔案。將德育行為過程化,使后進生的轉化納入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加強班主任與德育老師聯合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形成了人人都來關心后進生的良好氛圍。
(8)優化育人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學校校園環境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環境。學校在校園布置上處處注意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校園廣播,班級布置等體現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同心筑偉業,實干續華章。堅持不懈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學科教育及課外活動之中,立足創新,因地制宜,注重實踐,開展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來不斷提高初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可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接第245頁)此消彼長的關系。同樣“非反a.實現體(行為)”與“非a.參照體(關鍵道具)”之間的關系也是對立的關系。因為這兩者的關系也可以簡化為“行為-道具”的關系。通過對“道具”的某種“行為”才得以將“基本敘事層”的人物關系進行劇情的推進。
處于“基本敘事層”的元素幾乎都是人物,而處于“深層敘事層”的元素幾乎都不是人物(這里要提到的是“非A.旁觀體(觀測者)”其實是被物化或者說抽象化的人物,已經失去了作為人物的特征),怎么將這兩個層面聯系起來――需要通過中間四個元素構建的“干涉敘事面”進行聯系。
“A.主體(主視角)”和“反A.反對體(對手)”作為敘事文本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矛盾,必須要借助“非反a.實現體(行為)”和“非a.參照體(關鍵道具)”才能將故事推進,也正是因為故事不斷推進,隱藏于“A”下“a”不斷浮現出來,成為“a.協助體(助手)”和“反a.阻礙體(打手)”,然后這六個元素的背景“非A.旁觀體(觀測者)”將整個敘成一個空間,最后照映出“非反A.核心體(主題)”。
注解
① (立陶宛)格雷馬斯著.吳泓緲譯.結構語義學[M].北京: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1999.
② (立陶宛)格雷馬斯著.蔣梓驊譯.結構語義學[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P264
關鍵詞:閱讀;寫作;語文活動課
對于初中語文活動課程,教師要進行積極地引導和組織,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開展自主形式的活動,主要是針對語文知識的拓展以及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最終實現初中生的全面進步。語文活動課的實施,體現了教學改革的推進,也是發展素質教育的必然。
一、合理選擇閱讀和寫作的內容
1.對于實踐性內容的重視
在語文活動課中,開展實踐性的活動課,能夠體現課程的活力,使課程更具生機,對傳統的閱讀寫作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突破,讓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積極參與、增強觀察和認知水平,使整個課堂彰顯了活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進行《選編自己的作文課》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介紹自己曾經比較欣賞的作文,或者滿意的段落,將其進行分類,裝訂成冊,制作成自己的作文選集。學生對這件事的興趣十分高漲,積極整理和參與,彼此參考,既有利于教學的開展,也培養了學生對作文選集的收集方式,實踐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
2.對于想象性內容的關注
為了使寫作更具靈性,需要學生具有合理和豐富的想象,這是進行創作的基礎。在想象力的支持下,學生能夠找到恰當的活動項目、明確開展形式、確定活動流程,在積極參與之后,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進行實踐活動《辦小報,迎國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如電視、網絡等,了解國家的變化,收集家鄉發展的資料,對未來進行憧憬,以手抄報的形式進行展現,做好設計,認真書寫和繪畫。鑒于這個題目與實際生活比較貼近,學生熱情很高,在報紙上描寫了自己的切身感受。這種方式增強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鞏固,寫作靈活性也得到了提高。
二、發揮教師對活動的積極引導作用
做好準備工作,進行科學、有效的組織和安排。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放手,避免事無巨細,要給學生自由,相信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地準備。同時,要分析學生的個體能力,找出差異性,有針對性地安排任務,有效挖掘他們的潛力,形成活動能力。
三、注意形式的靈活性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活動的內容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只有項目設置比較合理,與學生內心和行為相符,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的實現。
綜上,對于語文活動課,要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活動促興趣,實現思維的開拓,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初中英語 課外活動 實踐
一、英語課外活動的意義
1.英語課外活動可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
語言環境有兩種:一種是課堂環境,學生在正規的課堂中學習,是有意識的學習;另一種是自然環境,學生通過與語言接觸自然吸收,是潛意識的習得。課外活動正是重要的自然環境之一,學生通過課外活動能夠得到大量語言實踐,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完成語言的習得。
2.英語課外活動可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
正規的英語課堂學習更強調語言知識點的掌握,學習形式較單一,學習行為機械,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相反,英語課外活動可以彌補課堂的缺失。課外活動的開展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激發,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英語、學習英語、運用英語,在課外有目的、有計劃地參與,更好地為課堂學習服務。
3.英語課外活動可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英語知識,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英語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的活動空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了解到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歷史文化及價值觀念等,既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開闊學生的視野,更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二、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的原則
1.趣味性與簡單性。
興趣是課外活動的根本所在,倘若學生對課外活動感興趣,那么學習就會事半功倍。在注重興趣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學生的實際水平,初中生的知識面還相對較窄,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要注意簡單可操作性。
2.針對性和層次性。
課堂教學難以照顧到每個學生,英語課外活動則可做到面面俱到。教師在策劃課外活動時,要根據學生年級不同、層次不均進行分組,活動的設計也要有針對性,力求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可以真正參與,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展。
3.豐富性和靈活性。
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應該不拘一格、靈活生動、豐富多彩,不能照搬課堂教學單一的模式。要根據活動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與積極性,讓學生能靈活運用英語,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水平。
三、英語課外活動的設計形式
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授課內容選擇上應該有所區別,要分析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此為出發點,結合學生在其他學科上的特長,通過課外活動的大量實踐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并鞏固和加深課堂上學到的知識。
1.面對后進生,設計基礎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內容。
(1)寫字和朗讀比賽。后進生的學習習慣一般比較差,字寫得馬虎。因此在課外活動時間,可以讓他們抄寫課文中的重點短語,練字的同時可以記憶知識點;也可以讓他們朗讀課文,教師負責糾正語音語調,為九年級的口語考試奠定基礎。
(2)簡單的英語小游戲。所謂單詞接龍,即看誰接上的單詞最多,如apple-easy-year-run-not...學生想要獲勝,頭腦中的單詞量就要多,可以激發學生多背單詞。
2.面對中等生,設計知識性和提高性相結合的內容。
(1)結合美術。以八年級上Unit1“Friends”為例,學完這一單元,教師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朋友的外貌,之后組內成員按順序傳遞自己的畫作,描述被傳到自己手上的別人的畫作。學生通過用短語、句式描述外貌特征及與情景相對應的品質特征等,考察自己這一單元的學習情況,做到學以致用。
(2)結合音樂。以八年級下Unit1“Dream Homes ”Grammar基數詞的掌握為例,學生只背單一的數字單詞是枯燥的,而且不利于重點和易錯單詞的把握,叫學生加上音樂背會更有趣味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創造性地給“歌詞”加上不同曲風,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必然會記憶猶新。
(3)結合體育。以八年級下Unit2“School life” Grammar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用法為例,讓學生進行各項體育競賽,然后將自己的比賽結果運用比較級和最高級說出來。如:“I ran the fastest in the race.I jumped farther than any other boy.”。如此操作,學生可以鞏固課本知識并加以應用。
(4)結合表演。以七年級下Unit6“Outdoor fun” Reading為例,教師指導學生將課文改編成劇本,并可以適當增加劇情,再根據學生的特長分配角色。課本劇可以激發學生的表演熱情,并增強英語的運用能力。
3.面對優等生,設計知識性和拓展性相結合的內容。
(1)英語廣播??谡Z較好的學生做播音員,寫作教好的學生做編輯。文字內容可以是自己寫,也可以是收集校內學生的供稿加以篩選和修改。這樣做可以為優等生今后走出學校奠定堅實的基礎和創造優越的條件,同時有助于全校學生鍛煉聽、說、讀、寫能力,豐富課余生活,營造好的語言環境。
(2)電影賞析。教師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給學生放映英語原聲電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寫一些跟電影有關的東西,如記錄經典臺詞、撰寫影評等,讓學生了解語言的真實用法,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3)網上交流。網絡是學生最喜愛的交流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博客、微博、朋友圈、QQ空間上寫英文心情和敘事等,進行師生互動。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師生友誼,還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和交際能力,為今后走出校園積累社會經驗。
課外活動與英語教學的有效結合,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得到培養;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創新能力。這既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英語新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生物 活動教學
一、生物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化的研究實施
1、尋找“動點”
(1)“科學、人文”的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動點”。
“科學、人文”的學習氛圍即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為學生創造自我實現的條件是主體發展的前提。讓學生享受到學習快樂,從而激發學生主體積極性,激發學生“動點”。
(2)從學生的生活中挖掘“動點”。
學生的生活與經驗是接受教育、學習理解的基礎,所以,要通過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經驗來學習,使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生活中的科學。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生物知識,學會生活。總之,現實生活為生物課堂教學提供了最豐富的活動內容。只要留心,你就會發現無處不有豐富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
(3)創設生動的教學活動情景,激發“動點”。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能在活動的起始階段多著筆墨,多動腦筋,使創設的教學活動情景具有針對性、趣味性、創造性,活動中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節課,我會更改電腦桌面背景,將生物科技成果與生物科學家作為桌面,通過猜一猜、聽一聽、講一講,動一動活動,極大吸引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發很多疑問,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也真正活起來。
2、 設計“動法”
初中生物課堂活動教學旨在讓學生生動活潑、愉快學習,德、智、體協調發展。根據初中生物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主要設計以下幾類活動:
(1) 游戲類。人們對喜歡的東西學得最快。學生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游戲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維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諧發展,在游戲中,學生快樂學習,快樂發展。教學中我們常采用拼圖游戲、競猜游戲、填字游戲、角色扮演游戲等。如我們采用人體骨骼拼圖,消化系統拼圖;編制食物網和“一個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態球,貓和老鼠、聽聲音比賽,神經調節系列活動等等。通過各種活動,變具體為抽象,寓知識于游戲中,極大激發學生興趣和參與欲望,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人人動手、個個動腦,個個動起來。
(2)制作類。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币馑际钦f,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俗話說:心靈手巧。訓練手就是訓練腦,“十指連心”手巧才會促進心靈。在課堂上,我們設計許多制作活動,如:細胞模型、人體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運動中的協調作用的模型制作,環境污染課件、手抄報等等,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同時也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如在學習生態系統時,我們設計《跟我做生態球》的活動,目的在使學生在制作“生態球”及觀察中認識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的真正含義。通過實驗和觀察提高學生學習生態環境知識的興趣,培養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樹立環境觀念,提高環境意識。
(3)探究實驗類。如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種子結構和成分的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探究、探測脈搏與運動關系,探究反應速度……。如在探究魚鰭作用、觀察魚呼吸時,我們沒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實驗材料、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根據實際作了相應改變。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極大的自由空間,教師只適當介紹實驗內容、目的,實驗器材、提出紀律要求,然后讓學生根據所給材料自己設計方案,自己開展實驗。開放性的活動為學生創造力培養提供自由空間。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積極觀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從,敢于向老師、權威挑戰的科學探究的精神。
二、生物課堂活動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課堂組織。生物課堂活動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擴大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活動中學生情緒激昂,教師如組織不當,容易出現為了活動而活動,忽視學習目標思維內化活動。要做到形、神結合,形散而神不散。師生需要默契,老師更需要有較強組織能力。不是每個老師都能很好地控制。
2、課堂評價。由于不同班級,不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存在一定差異,興趣愛好也有差異,從而導致在生物課堂活動化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學進度與產生效果產生一定差異。因此,在活動中如何及時、科學地評價課堂活動化教學效果,具有一定困難。
3、教師的知識與能力。生物課堂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具有很強的時代性的,因此活動形式應該具有多樣性,老師應該具備淵博的知識和不斷進取的精神。但是對于新課程,教師普遍缺乏相關的教學經驗和資料,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會遇到很大困難,深感自己知識和能力嚴重不足,故往往會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時間去搜集資料,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
我們通過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經驗總結、數據比對等研究方法對大莊中學一至三年級在校師生的課外體育活動進行了指導研究。
學生方面: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在課外體育活動指導中重視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從我校所收集的反饋信息來看,學生普遍持肯定、歡迎的態度。如八(3)班張敏把課外體育活動指導比作快樂的學習樂園,八(1)班呂小潔等同學更把課外體育活動當做一個學習、展示自己的舞臺。學生將課外體育活動指導所帶來的影響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獲得了知識,認識了許多體育項目,如籃球、跳繩、踢毽子、健身操等;了解了許多常用的體育規則,如籃球規則、跳繩規則、踢毽子規則、羽毛球規則、健身操規則等。
第二,掌握了技能,學到了許多技巧,提高了速度、平衡、協調、判斷能力等。
第三,培養了優良的道德品質,如謙讓、團結、友愛、關心等等。
第四,培養了一批懂體育、懂規則的體育骨干。成為學校體育活動的小裁判,讓學生體會到了為別人服務是多么快樂,也認識到了工作的辛苦,學會了組織、裁判,學會了與同學團結、合作等。
學校方面: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指導研究是我校學校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從科學性、普及性、層次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因素進行了實證性研究。2013年,我校學生代表沂南縣參加了臨沂市中小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會,參加了跳繩、踢毽子比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并展示了我校的課外體育活動成果,得到了上級領導與有關專家的一致認可。2014年臨沂市中小學生運動會和沂南縣中小學生運動會都將跳繩、踢毽子、健身操等陽光體育項目納為運動會的內容,我校將積極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把這些項目力爭做得更好。學校也加強了對課外體育活動的領導,把課外體育活動列入學校工作計劃,建立了一個由副校長主管、團委負責檢查督促。
家長問卷調查:家長對學校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指導的知曉率為100%,支持率為94%,認為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提高的比率為92%。
學生個人體育技能:通過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感到身體素質增強的學生有98%。每位學生掌握一項至兩項體育鍛煉方法的實現率達100%。
教師調查結果:認為自己體育鍛煉意識明顯增強的教師達90%,認為學校應該取消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師為零,對學校創建體育辦學特色的認同率由66%提高到100%,通過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感到身體素質增強的教師有94%。
對初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進行指導研究對于體育教學和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第一,課外體育活動指導是豐富與改進體育教學內容的發展方向之一。以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素質教育,重視學生主體發展的需求,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充分享受運動的樂趣,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愛體育,不愛上體育課”的現象。從今后學校體育發展的眼光看,娛樂體育的內容必將大大加強,將與健身體育一起成為學校體育的支柱。
第二,課外體育活動指導符合《課標》的精神與要求?!扼w育課程標準》大力提倡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選擇學生喜聞樂見、安全實用和具有鍛煉價值的新興體育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特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完全符合《課標》的四大理念,為實踐《課標》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嘗試。課外體育活動所表現出來的趣味性、普及性、簡便性、健身性和娛樂性等特點符合初中學生的身心規律。
第三,結果表明,學生、教師、班主任、校領導、學生家長均對此項活動作出了肯定的評價。尤其是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實踐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產生了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