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7:20
序論:在您撰寫嘗試教育理論要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嘗試教學法;物理教學;嘗試練習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2-0079-01
高中物理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現在的高中教學,有時片面重視學習的知識量、做題的數量,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改變學生現有的學習步驟和習慣,讓學生既能學會知識又能提高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要結合物理學科和學生特點對“嘗試教學法”進行改進和優化,使學生從“被動學”變成“自主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下面針對物理教學的特點和教學實踐,分析嘗試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嘗試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理論基礎
(1)嘗試教學法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適合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規律。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強調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嘗試教學法就是以學生為出發點,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地分析問題、探究知識規律、解決問題。高中生喜歡表現自己,希望能自己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嘗試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這種機會,讓學生“先自己試學,之后教師引導,嘗試著學”。(2)嘗試教學法適應物理知識特點。高中物理知識有很強的順序性,前面的知識通常是后面知識的基礎和鋪墊。我在實踐中借鑒了嘗試教學法的優點,根據物理知識特點讓學生分別進行課前的預備練習、課上的基礎嘗試練習和拓展練習,從學過的知識逐漸向新知識過渡,將物理復雜的理論知識轉變成一個個小的環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輕松完成學習任務。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嘗試教學法的優化程序
為了讓嘗試教學法更好地服務物理教學,就要針對物理學科和學生學習物理的規律,對嘗試教學法進行相應的改進和優化。在教學實踐中,可將其實施的流程分成以下幾個小環節:課前預備練習――展示嘗試問題――自主學習――進行嘗試練習――師生互動討論――要點講評――拓展試練。其具體實施如下:(1)課前預備練習。高中物理知識間的邏輯關系緊密,要學習認知新的理論知識,需建立在對前面知識理解透徹的基礎上。課前預備練習的目的就是在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前要對本節內容進行預習,同時也了解了學情。(2)展示嘗試問題。嘗試問題是精心篩選的能反映本節重點和核心內容的題目,通過展示嘗試問題給學生提出本節的任務和目標,并通過問題引領學生進入老師設置的教學情境,從而利用以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分析。(3)自主學習。展示嘗試問題后學生雖有了想要去解決它的沖動,但還不具備解決該問題的知識和能力。所以,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主學習知識。高中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到學生認知的規律,其內容編寫是沿著情景再現、理論分析、科學探討、結論得出這一過程來編寫的。這樣,為物理課使用嘗試教學法帶來了很大方便。在學生自主學習前,老師可以設置一些較為簡單的思考題作為臺階進行引導,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效、更高效。(4)進行嘗試練習。進行嘗試練習時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問題較簡單時可采用個人練習,有難度的可以采用小組練習,有難度的問題可拆分成幾小步,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提高速度。(5)師生互動討論。此環節可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問題,找到正確答案或根本問題,在相互討論時學生可以發現不足并學習別人的長處。對于某些問題老師也可以參與討論,一方面了解學生討論的內容和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6)要點講評。在前面學習中學生對大多數的內容都能掌握,但還是有部分較難的內容需要老師進行講解,講解時無須全面展開講,只需要對重點、難點、易混淆的內容進行要點講解。(7)拓展試練。學生前面學習的效果怎樣,還需要進一步檢驗。此環節中的練習要比開始練習的難度略大,題目類型可以采用題組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做題和理解更為系統,對相關題目在檢驗完成后要及時進行講解。通過這些環環相扣的學習,可以更高效、更容易地讓學生學習高中物理。
三、高中物理課使用嘗試教學法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嘗試教學法不是任何情況都適用的,實施中不能照抄照搬。嘗試教學法的實施與學生情況、知識情況、教學任務等有著密切關系。對于相互間有緊密聯系的內容使用本方法效果顯著,但是有些內容則不便使用嘗試教學法。比如,知識太難學生根本無法進行自主學習或者系統性、連續性不強的內容,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其中環節進行靈活改變。(2)使用嘗試教學法時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不要將內容割裂而影響知識的系統性。有的學生做嘗試題目時往往只注重做題,而對相關聯的知識不會主動去思考、分析,最后很容易使系統的知識變成孤立的小題。而傳統的講授方法可以系統地、有序地講解知識。所以,實際教學中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在要點講評階段盡可能地將知識系統化。
四、結束語
總之,嘗試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強化課本的示范作用,體現新、舊知識的遷移。只要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教學環節,便可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邱學華.中學嘗試教學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關鍵詞:嘗試教學;多媒體資源;歷史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不憤不啟,不徘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早在春秋時期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啟發誘導思想就已閃爍著嘗試思想的光輝。[1]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邱學華系統的創建的“嘗試教學法”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推崇,也得到了全國各地諸多中學的青睞。近年來,嘗試教學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甚為矚目,以邱學華為首的嘗試教學研究者們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指引下,結合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思想,從嘗試的步驟、方式等具體的操作應用上研究整合,使嘗試教學理論得到了拓展。但是,嘗試教學不僅僅是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去“引導”?學生“嘗試”學習的內容應當如何設計才更科學、合理、更有可行性,才能使學生的“嘗試”是有效,并且是“高效”的?要做到嘗試內容的設計優化、省時高效就離不開多媒體課堂資源的應用。
發展學生歷史辯證思維能力和宏觀歷史發展脈絡的掌握能力,從大篇幅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細碎歷史知識要點的綜合類比分析能力是每個教師必將關注的問題所在。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學生的“嘗試”過程,可學生“嘗試”內容如何進行設計才能對這些能力的培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況且,目前中學歷史課時較為緊張,而嘗試教學法的過程頗為費時——學生嘗試完畢需要教師及時診斷,否則嘗試就是無效的,在學生嘗試、教師及時診斷的過程中也是知識重新建構的過程,我們必須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知識體系,又要在嘗試過程中確?!案咝省本碗x不開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合理應用。
“最好的技術如果沒有與使用這種技術相適應的教學,它在教育環境中就毫無用處。”[2]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有效設計應用,對“嘗試教學法”的實踐研究的推進和完善,和高效課堂的實現,相對傳統教學法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而“課件的制作要以教學設計理論為指導,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按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合理地選擇和設計教學媒體與信息,并在系統中有機地組合,形成最優化教學結構?!盵3]本文就如何利用多媒體資源來優化中學歷史嘗試教學進行探討,以便于更好地服務教學實踐。
二、多媒體課件在“嘗試”內容設計中的應用
1.發展學生歷史辯證思維能力的“嘗試”內容設計
歷史學科的思維最終要落實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歷史問題,其中就包括“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能力。”[4]這里就涉及到歷史唯物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所謂歷史辯證思維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能夠突破那種用孤立、靜止的觀點看待歷史的習慣做法,能夠以發展變化或普遍聯系的觀點來觀察、分析和解決歷史間題的能力” [5]。在歷史問題的設置上,主要表現為對某一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和認識。這種評價和認識的原則,并非習題集訓課上一句簡單的“辯證”“一分為二”就能讓學生領會的,需要的是平時授課時的細節滲透,教師不應該放過每一節課中任何一個能夠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細節點,讓學生在平時的嘗試中完成知識的重新建構。那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嘗試內容的設計呢?
(1). PPT中要精心設置問題次序,巧用“動作按鈕”鏈接完成知識遷移。
問題的呈現,以醒目藝術字的方式呈現在PPT上是課堂教學中的常用方式。在授課過程中遇到能夠訓練學生歷史辯證思維的細節要點時,在PPT中應該如何處理呢?例如,九年級上冊第2課“探險者的夢想”中,如何評價麥哲倫和新航路的開辟就是很好的題材。
關于評價麥哲倫,教師不要急于拋出“評價”這一問題,可以先出示麥哲倫的圖片,然后打出問題:“麥哲倫有哪些主要活動?”讓學生嘗試學習,尋找總結問題的答案,由于問題較為簡單,學生可以自由作答,當教師聽到下面學生提供了正確答案“參加了環球航行”、“殖民侵略菲律賓時被殺”時,再點擊預先設置好的動作按鈕,連接到之前講過的頁面予以肯定。特別是鏈接到麥哲倫殖民侵略菲律賓被殺的頁面時,再點擊“動作按鈕”出示下一個問題:“從碑文上看,菲律賓政府認為麥哲倫是什么人?”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侵略者”,然后教師繼續拋出問題:“對菲律賓而言,他是殖民侵略者,是有罪過的,但是他率領船隊進行環球航行有沒有功勞呢?”學生回答:“有功勞,參加了環球航行,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把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钡竭@里,教師再點擊PPT動作按鈕,指向問題的終點站——“有人說麥哲倫是著名的航海家,也有人說他是殖民強盜,你會如何評價?”教師可做一下答題要點指導:評價任何一位歷史人物,都要全面辯證的看待。先拋出觀點,一分為二,然后分別說明理由,最后總結功過哪個為主,這樣一來,問題就游刃而解了。
(2).將書本投影與PPT問題呈現、要點補充相結合。
目前的多媒體教學中,PPT的應用較為廣泛,但很多教師都忽略了書本投影的重要性。尤其是歷史學科,無論是新授還是復習都要以書本為主體,切不可脫離書本盲目抄錄PPT上的筆記,那就陷入了學習的誤區。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要強調書本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問題,往往書本上已經提供了部分答案,我們就要利用書本,讓學生嘗試將答案完善。
2.培養學生對宏觀歷史脈絡掌握能力的嘗試內容設計
歷史學科的復習是有章可循的,要充分尊重歷史學科“按年代順序與分階段、按條塊教學的統一性原則” [6]的特點。首先,就要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發展脈絡體系。在嘗試內容的設計上,教師需要思考各環節問題的邏輯順序,首先在自己的頭腦里要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結構,再把這個知識網絡不完全展示,通過層層問題誘導讓學生“嘗試”完善。
(1).巧用文本框疊放次序,在PPT上設計不完善時間軸。
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都不是各自孤立的,它們是一個整體。因此,“嘗試”的內容如何設置才能使得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呢?教師可以從學生最熟悉的中國史入手,在PPT上呈現主要朝代(時期)更迭順序。再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嘗試”練習“我國社會制度的演變”。在社會制度的演變環節,可以聯系中國近現代史一起復習。讓學生找到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我國何時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又是何時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讓學生在朝代更迭表上劃分社會制度的時間段。當學生回答正確的時候,PPT上隱藏的標示再呈現出來,以幫助學生診斷問題反饋結果,建構正確的知識體系。
(2).利用PPT綜合中國史和世界史的線索。
在中國史的整體脈絡知識體系基本梳理完畢之后,不要忘了以此為藍本,將中國歷史置于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聯系復習。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整體史觀的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時間的敏感度尤為重要。
可以有效利用時間軸讓學生在中國朝代更迭順序上找到這幾個時間所在的朝代或對應的歷史事件:公元1405—1433年,公元1500年、公元1688年、1860年……,對時間線索和主干知識掌握牢固,問題就游刃而解了;在復習梳理世界近現代史的發展脈絡中,教師可以在PPT上呈現以下線索:“人與世界被發現———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確立對世界的統治——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和擴展——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一戰……”根據這個線索和“考點聚焦”內容讓學生“嘗試”尋找與此對應的歷史事件,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日本明治維新期間中國在進行什么運動?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時中國發生了什么?一戰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將中國史與世界史融合成一個整體,讓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的脈絡順序。
3培養學生對知識要點綜合類比能力的嘗試內容設計
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要點的綜合類比能力,往往是在專題總復習中應用較多,當然平時的講授中也要適當滲透。綜合比較題倘若要板書的話會耗時甚多,而多媒體在類比分析題中的應用正是恰當好處。
(1).在PPT中利用表格和文本框進行綜合類比。
在綜合類比環節,比較分析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就是三次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和日本明治維新比較,英、美、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比較,19世紀中期俄、美、日資產積極革命或改革對比、美國獨立戰爭與美國南北戰爭對比、俄國農奴制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對比等等,在這些對比分析題中,利用PPT中的表格和文本框,做好文本框疊放次序的設置,便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英美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對比中,可以從根本原因、領導階級、性質、有無處死國王、革命是否與國慶節有關、是否受到了他國的干涉或援助、其革命過程中有沒有頒布憲法性質的文件、哪一場革命最為徹底、哪一場革命人民群眾發揮的作用最為巨大等方面逐一進行類比,根本原因是否都是因為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用“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了阻礙”或“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需要”表達英美法早期資產階級的根本原因是否正確?當學生能整齊劃一地回答出正確答案時再點擊呈現正確答案。在聲音不夠齊整有雜音的時候,教師就要有針對性的強調診斷,幫助學生重新構建正確的知識體系。
(2).專題復習中利用PPT圖片、文本鏈接做好知識的綜合遷移。
綜合類比不僅僅是橫向的相似事件比較,還有系統性的、縱向的知識體系總結。關于專題的歸納劃分主要按照史學分類,可以總結成政治制度專題、經濟發展專題、文化史專題、科學技術史專題、民族關系專題、中外關系專題、國際關系專題……在專題史的講述上依然要把中國史和世界史融合在一起。以科學技術史為例:在學生“嘗試”環節,教師應做出適當的提示,學生對照《中考指要》,找出所有中國史和世界史中有關于科學技術的考點,然后歸類進行類比分析。例如“四大發明的發明、應用過程”,在羅列了四大發明之后,明確各發明成果的發展歷程??赏ㄟ^“唐朝、宋朝”兩個朝代加以提示,有哪三大發明完成于宋朝?印刷術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火藥何時發明,何時開始應用于軍事,又是何時廣泛應用于軍事?四大發明中的哪項發明為后來的新航路開辟做了準備?哪些發明促進了歐洲近代社會的產生?也注意與當今時事熱點聯系,如哪一發明體現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注重節約資源,廢物利用?針對世界史上涉及科學技術的內容:三次工業革命,牛頓經典力學、達爾文進化論這幾個知識點,首先要按所屬“世紀”進行劃分,17世紀——牛頓經典力學、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19世紀——(上半期)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下半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達爾文進化論;20世紀——(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20世紀三四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在答題的時候,時間往往是最重要的關鍵詞,因此讓學生嘗試明確時間,特別是“世紀”的歸屬甚為重要。下一步復習可以列表的形式從時間、能源、重要發明、對人類社會影響等方面進行對比,讓學生嘗試練習。在問題的提出與反饋診斷過程中,充分利用PPT圖片、文本文字做好知識的相互銜接。
三、結束語
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來設計嘗試教學內容,更好地發揮了嘗試教學思想的優越性,加快課堂教學的節奏,促進了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提高。有效利用PPT中的文本框疊放次序來處理問題提出的編排邏輯,利用“動作按鈕”鏈接進行知識的遷移以強化學生的直觀認知,在對比比較中利用PPT圖表和文本框省去了大量板書的時間,PPT和投影的有效使用對學生歷史辯證思維能力應用、對宏觀歷史脈絡把握能力的培養和知識要點綜合類比能力的發掘大有裨益;同時在嘗試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意識養成。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優化嘗試內容設計,不僅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推進嘗試教學改革的步伐,而且有助于整合中學歷史教學資源,使其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占領現代教育教學的制高點。
參考文獻
[1]邱學華.嘗試教學思想的歷史淵源[J].山東教育科研,1998(3):13.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期中[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1996:172.
[3]劉同侃.多媒體教育應用基礎[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8:156.
[4]劉軍.歷史教學的新視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
關鍵詞:嘗試教學法 小學數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1-0215-01
陳舊的教學觀念,單一的教學方法,往往制約著教學效益的提高,因此,現代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把課堂交給學生,提升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思想,嘗試教學法便是對這一新的教改觀念的有力印證。嘗試教學要求教學面對全體學生,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突顯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由臺前進入幕后,充當教學的“推手”和引導者,促進了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下文中,筆者將就嘗試教學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作具體論述。
1 關于嘗試教學
嘗試教學法是一種綜合性教學方法,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提出了“學生為主、自學為主、練習為主”的嘗試教學方針,旨在“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成功”,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進行學習和獲取、運用知識的能力。嘗試教學具有鮮明的特點,具體可概括為八個字,即“先試后導,先練后講”,也就是人們常言的“先學后教”。嘗試教學法的具體步驟可分為七步:①準備練習;②出示嘗試題;
③自學課本;④嘗試練習;⑤學生討論;⑥教師講解;⑦再次嘗試練習。從這七個步驟可以看出,學生是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而練習則是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根據嘗試教學的理論及實施方法可總結出嘗試教學的三大原則:一是合作互補原則,即強調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間的合作互助,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完成教學;二是問題新穎原則,即教師的提問要新穎,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且提問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年齡及學習水平;三是嘗試教學指導原則,即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及學科特點有所不同,對于小學中低年級學生教師應多加輔導,對于高年級學生可逐步放手,讓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問題。
2 農村小學數學開展嘗試教學的方法
2.1精心設計導學案
農村小學生在學習上往往缺少家長的監督和輔導,學習自覺性不強,很多學生沒有預習和復習知識的習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教學產生影響。為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運用嘗試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精心設計導學案吸引學生對要學的知識進行提前預習。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學案:
(1)梯形有( )條高,( )個底邊?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是( )。
(3)利用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你能拼出或剪出梯形來嗎?你能發現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4)想想怎么通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求出梯形的面積?
通過導學案,學生能從已學的知識入手,了解梯形的圖形特點,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良好的預習習慣具有積極作用。
2 巧用自學提示
鑒于農村學生的基礎知識較薄弱,在學生完成預習之后,還會留有許多學習盲點,因此,在嘗試教學的自學課本階段,教師應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有效設計自學提示,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有目的地學習。例如,在學生自學“梯形的面積”這一課時,得設計的自學提示如下:
(1)梯形的特點是什么?
(2)梯形能轉換為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
(3)梯形的面積是如何計算得出的?
(4)字母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什么?梯形的面積公式用字母如何表示?
(5)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這些問題緊緊圍繞教材和教學目標展開,既引導了學生深入開展自學,也為后面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2.3開展小組合作
農村小學生由于年齡和能力水平的限制,通過個人的學習往往難以完成學習任務,且難以發揮學生最大的學習潛能。為更好地進行嘗試教學,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在探討中學習。例如,為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得出過程,深刻理解該公式的特點,筆者布置了這樣一個習題:求出平行四邊形內的梯形的面積,看看各小組能有幾種計算方法,并說說你們組所認為的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是什么?在這樣的合作探討中,學生對梯形與其他圖形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如何計算梯形面積以及計算公式也有了更好的把握。
2.4教師點撥指導
大部分農村小學生的學習水平還不足以讓其領會所學知識的要點和重點,為幫助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學習知識,真正掌握知識,還需要教師在課堂進行指導和點撥。數學老師在學生了解、討論梯形面積計算方法,并通過練習實踐之后,應就學生討論后的答案和計算過程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指導,提點學生所忽略的知識點和不足之處,并對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深入分析,梳理知識脈絡,讓學生有更好的理解。
2.5練習鞏固提升
練習貫穿于嘗試教學的始終,在學生進行完前期自學和教師的講解之后,為鞏固所學知識,教師還應再次設計嘗試題,讓學生在練習中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在這一階段的訓練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練習題,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3 嘗試教學實踐反思
在嘗試教學中,教師既要正確把握教學目標,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多層次、難易不等的嘗試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需求。此外,教師還應處理好學生的嘗試練習、自學、討論、教師講解等各個環節的關系,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努力促進學生自學習慣的養成和自學能力的提高。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勢和局限性,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揚長辟短,有效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力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其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關鍵詞:嘗試教學;生物;助教;主動學習
嘗試教學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特征是“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嘗試教學理論的學科理論依據,主要包括哲學基礎、教學論基礎和心理學基礎等三個方面。從哲學角度看,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要求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與我們現在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等思想是一致的。現在絕大多數老師都在進行嘗試教學的研究,不過以往的嘗試教學都是整班進行的,而我今天要說的生物小助教則與其有所區別。
一、嘗試教學的過程
生物助教,顧名思義,就是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來做老師。本學期,我在個別班級進行了嘗試教學實驗,接下來簡單介紹作的嘗試教學的過程:
1.自行分組,自行選課。在9月底,我就跟學生提出生物助教這個上課方式,并且解釋了生物助教的流程,讓他們自行找同學分組,2人一組。在分組的基礎上,根據課本的目錄和自己所喜歡的內容自行選擇上課的題目,上報給課代表,最后由生物課代表匯總編號表格,以便課堂和課后的評價。
2.先學課本,再查資料。由于生物助教是學生教學生,所以,我首先要保證上課的學生對課本的內容是比較熟悉的,因此,我讓我的助教必須先學習課本內容,不僅要看懂,而且最好要明白其中的邏輯順序。掌握內容后,生物助教對有疑問的知識點,運用各種手段尋找答案,如,上網查詢,詢問老師(這里的老師并不僅僅是生物學科的,還可以請求與當節課內容有關的其他學科老師的幫助);對于感興趣的知識點,生物助教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尋找課外知識(如,圖片、視頻、實物)進行課外拓展。
3.制作課件,整理講義。生物助教根據自己掌握的課本知識和邏輯順序制作精美的PPT。為了保證上課時學生能演講連貫,在之前幾次學生上課的基礎上,建議生物助教將課件的內容、過度、提出的問題、答案等寫在本子上,形成文字稿,方便上課時使用。
4.提前上交,教師審閱。根據課代表提供的生物助教的上課順序,我讓學生提前一周將制作好的PPT以及上課的講義發給我,我在審閱的基礎上,或通過QQ交流,或叫上學生當面商討上課的PPT上的內容。改進PPT制作過程中的缺點,改正助教認知錯誤的知識點,添加助教遺忘的重要點,理清助教上課的思路。
5.認真上課,學生評價。到了上課環節,我將整個課堂――從喊“上課起立”開始就交給助教。在觀察了一個學期以后,我發現作為助教的學生認真地對待自己主導的30分鐘,比起回答問題,更喜歡表現自己的才能。在上課過程中,我則坐在生物助教原本的位置上,作為一個學生來聆聽他講課,遇到生物助教講得不清楚的知識點時,我還會通過舉手發言來提些問題,好讓上課的同學能將內容講得更透徹。30分鐘的內容結束后,讓坐在底下的學生對助教的表現打分,這就是學生的平時成績。然后,我會給學生當堂做幾個練習題目,一來檢測學生對這節課接受的程度,二來也可以檢測本節課助教是否講解到位。當然也有學生說得不到位的地方,由我來進行補充。
二、對嘗試教學的幾點感悟
通過一個學期的嘗試教學,我根據學生的反映以及考試的表現,總結了“生物小助教”這種嘗試教學方法的幾點感悟:
1.采用“生物小助教”這種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將平時的灌輸式教學、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探究式學習。此外,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外知識會進行大量的補充,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
2.相比較于平時的上課方式――老師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從老師的角度來進行講解的模式,“生物小助教”的教學方式是由助教同學先學習,先理解課本內容,再通過自己的了解,運用學生通俗易懂的話語和方式傳達給其他同學。學生易學易懂,能夠掌握主要知識點,融會貫通。
3.對于在座位上聽課的學生,積極發言的人多了。而“生物小助教”也非常在意聽課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經常會用“棒棒糖”等激勵手段鼓勵同學回答自己的問題,(雖然激勵手段在我們看來比較膚淺和幼稚),增加了“師生互動”,我統計了一下,最多一節課“師生互動”量達到21人次之多。盡管有時候,生物小助教提出的問題比較簡單,但是他們已經有了讓學生參與課堂的理念。這也是平時我們教師可能欠缺或者不注意的地方。
4.“生物小助教”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的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期末考試的主觀題中,可以看出,運用“生物小助教”教學模式的班級平均分比普通教學模式的班級要好。
導語: 本期介紹嘗試教學法,是基于這樣一些理由:一是這種教學法是被歷史與實踐所檢驗,具有實用價值的教學法,嘗試教學法創立迄今已逾二十年,它幾乎改變了所有試驗學校的教學狀態,成為這些學校最基本最有效的“主心骨”教學法之一;二是這種教學法具有簡單易行的品質,嘗試教學法的最大特征也是其最大優勢在于它的明了、簡潔和樸實,它沒有高深的教育理論作支撐,其基本原理依然在一般性教學規律的范圍之內,它僅僅是對教學習慣有所改變,將由教到學的順序改變為由學到教的順序而已,但正是這一不起眼的轉變將教學這門科學導向新的乾坤;三是這種教學法的精神與新課程精神相剴切,兩者都同樣看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求知,這一點有力地說明嘗試教學法作為一種“老”教學法生命力之強大,體現了它對教學發展形勢的預測性、前瞻性把握,同時也展現了簡樸教學法的穿透力與輻射力。
主角: 葉清光 張朝煌 張海洋 尹泳海
主持: 潘孟良
一、嘗試教學法概念
嘗試教學法,簡單地說不是教師先講,而是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先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講解。教學程序具體可以分為五步:準備階段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
二、嘗試教學法理論
嘗試教學法理論:“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成功?!逼浠居^點是“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其特征可用八個字概括,即“先試后導,先練后講”?!皩W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嘗試是創造的前提,嘗試是成功的階梯,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教師先提出嘗試問題,讓學生嘗試解決,由于沒有現成的答案,沒有思維的束縛,學生可以靈活解答,為學生留下自我探索和創新的空間;為學生獲取知識、構建自我的知識體系,達到學習的目的打下良好基礎?!跋染毢笾v,先試后導”是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特征,“先練”即教師不講,讓學生先嘗試解決問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覺地對客體發出的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分析、判斷,為學生的學習產生成功動機,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同學間的競爭活動,對學習問題興趣濃厚,積極探索新知。“后講”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想解決又不能解決的時候,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講解突出重點、難點、關鍵和易錯點及反例,以此來引導學生,使學生獲取深刻、全面的知識。
三、嘗試教學法課堂教學策略
1. 課堂嘗試教學的基本思想。
嘗試教學法的教學程序分成七步進行,操作如下:(見下頁圖)
這七步,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主體嘗試階段、延伸階段。這七步是一個有機整體,反映了學生完整的嘗試過程,也是一個有序可控的教學系統。這七步中,中間的五步是主體,第一步是準備階段,第七步是延伸階段,這兩步都是為主體嘗試階段服務的。在實踐嘗試教學法的時候,我們逐漸形成了的自己思路和工作要領。
⑴先學后導?!跋葘W后導”是相對“先導后學”來講的,先導后學基本上是把學生置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而先學后導,把學生個性和主觀能動性盡可能地張揚出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所以,在嘗試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一定要做好“預習”,教師要專門對學生的預習提出任務和要求,課堂上“嘗試問題”就是對學生預習的一種檢驗,通過“嘗試問題”和“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自主地不斷整理和提煉。我們把“先學后導”作為一項具體要求落實到教師的課堂中去,以全面貫徹嘗試教學的基本思想。
⑵先練后講。嘗試教學把學生的練習放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傳遞了一種“學生不是在聽中學會的,而是在做中學會的”的重要思想,明確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各自的角色和位置。我們在實踐嘗試教學時,要求每一節課都要編寫“課堂練習”“第一次嘗試練習”“第二次嘗試練習”“課堂達標練習”和“課后鞏固復習練習”,每一個層次的練習體現不同要求,注重不同層次練習之間的連接和變化,引領學生自主發展。在學生嘗試練習后,教師巧妙點撥,畫龍點睛,對知識和方法進行整理,幫助學生認識、理解、領會、消化和內化,最后形成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
⑶少講多練。課堂師生角色的換位,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發揮的空間,這也表現在課堂時間的分配上??紤]到高中知識的容量和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特點,學校規定每節課教師講授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也就是說學生訓練的時間要超過20分鐘。學生有了充分的時間進行體驗、嘗試和實踐,學習的問題、任務和要求在課堂里得到了解決,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減輕了學生課外學業的負擔。少講多練,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上學會了主動,基本能做到假期沒有家庭作業。
⑷靈活多變。教學模式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是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把教學模式的穩定性理解成刻板或一成不變,這是片面的。嘗試教學模式在注意穩定性的同時更加注重教學程序的靈活性,但萬變不離其宗,“先試后導”“先練后講”的基本精神不能改變。在運用教學模式時,應根據學科特征、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的自我情況,將有關教學模式靈活適當組合,綜合為恰當有效的教學模式。近幾年來,我們學校各學科的教學方法逐漸成熟,如分層次目標教學法、線索引探教學法、反芻式單元教學法、實驗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通過與嘗試教學法有機結合,使嘗試教學模式變得更加靈活、豐富、可操作和高效。一堂好課一般是“一法為主、多法配合”,追求模式自由整合的效果,有模到無模,達到“此時無模勝有?!钡木辰?。
⑸形式多樣。學習的興趣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動力源泉,在開展嘗試教學的過程中不拘泥于一種形式,多開展不同形式的嘗試活動,如辯論、表演、實驗、游戲、競賽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嘗試教學不是圍繞練習在學習,而是圍繞學習而開展不同形式的嘗試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樣是開展嘗試教學要去考慮的問題。
⑹分層要求。由于高中學生的特殊性,每個年級有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層的目的是為了因材施教,追求學生整體提高。這就對教師教學工作提出了分層要求:備課要分三個層次討論,教案要分三個層次編寫,練習題要分三個層次設計,達標要分三個層次要求。嘗試教學分層要求,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摘到桃子,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進步。
2. 嘗試學案設計的基本思路。
學案就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已在許多學校和教師中普遍使用,成為教學中一種常用的輔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替代小黑板、投影儀等教學手段,并且具有便于學生整理、保存和反思等優點。但學案的設計理念、應用效果存在著很大差異,嘗試學案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課前學習。使用學案,就可以利用學案加強對預習活動的設計、指導和評價,使課前預習真正成為學生先行探究的自主學習活動。學案中設計課前預習活動,可以包括兩個內容。
⑴學習要點。依據教學目標,列出這一課時的知識要點。教師示范性地列出一、二點,然后主要由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歸納。學生預習過程中歸納出知識要點,也是一個學習、研究的過程,既促使學生認真自學,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⑵問題思考。指向學習目標,結合學習內容,設計1―2個思考題,引領學生結合預習的內容思考問題,要求學生寫出答案要點。也可以要求學生預習本課內容后,提出3―4個問題。引領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設計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深入研讀教材,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課前學習活動,也可以指向學習目標,適當開展一些做實驗、自制實驗器材、收集標本、社會調查、查找資料等實踐活動,以幫助學生豐富感性知識,增強實踐能力。
第二部分:課堂學習。這是學案的主體部分,著重指向學習目標設計問題情境,引領學生開展問題探究、合作學習活動。
⑴嘗試問題。根據教學目標要求,設計嘗試問題情景,以嘗試引路,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并能作出判斷。這部分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是學生認知和思維的起點。
⑵自學課本。課本中的關鍵詞或主要內容以填空題的形式出現,引導學生一邊自學一邊提煉。課本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載體,為學生嘗試解決問題提供信息。
⑶嘗試練習。嘗試題是作為促使學生自學課本例題的一種手段。嘗試練習題要同課本例題相仿,要同類型同結構,這樣便于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課本去解決嘗試題。
⑷討論交流。根據教學目標,圍繞重點內容設計問題情境,組織開展問題探究活動。學案上的問題情境,必須突出重點,在重點內容上組織學生深入思考、廣泛交流。必須聯系現實生活,選用生活中的現象、實例作為問題的情景材料。這既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的精神實質,感受知識的實踐價值,又可幫助學生了解現實生活,拓展學習領域,增長感性認識。
⑸學習整理。加強總結反思,及時確認所學知識,及時發現存在問題,這是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在設計學案時,必須留有一定的空白,在課堂上留出3―5分鐘,指導學生對本課時學習內容、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反思。
⑹第二次嘗試練習。針對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設計出相應的習題,習題應注意層次,體現變化,以便進一步檢驗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第二次嘗試練習中發現學生有困難的地方,教師要進行補充講解。
第三部分:課后學習。布置課后練習或課外實踐活動,并提出具體要求。課后學習活動可以是做學習資料上的相關練習,也可以設計1―2個指向本課學習內容的探究性問題,也可以設計為把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起來的專題實踐活動。學案上設計課后學習活動,不是取代課后作業練習,主要是布置任務、指點方法,以體現學習過程的完整性,促進課前、課內、課后學習活動的一體化。
以上僅是學案一種基本框架,在教學實踐中決不局限于一種模式。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容、不同課型,可以有也應該有不同的框架,關鍵在于能否真正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主動嘗試。
3. 嘗試練習設計的基本思路。
嘗試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嘗試教學決不是讓學生盲目地亂碰,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的嘗試,即戰勝困難和挫折,最終通向成功的嘗試”。在嘗試教學中,精心設計的“嘗試練習”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地嘗試的重要手段和載體。合理地設計和運用“嘗試練習”是教學中運用嘗試教學法的關鍵。
⑴嘗試練習題的設計原則。
①生活性原則:練習題的設計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選取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素材,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去理解問題,又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多樣性原則:新教材圖文并茂,呈現方式豐富多彩,練習題的設計也一定要多種多樣,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如圖片、游戲、表格、實物等,都可在練習題中出現,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層次性原則:練習題的設計要能引導學生的認知和思維不斷地深入,前面設計的問題要為后面解決問題做鋪墊,所以嘗試練習題的設計要有層次,相互聯系,又有發展。
④典型性原則:嘗試練習題不追求偏難、偏多或題海戰術,而追求典型性,力求有開放性、啟發性,能為學生拓展一個探索的空間。
⑤有效性原則:設計嘗試練習題時,不要太追求形式新穎,而要追求練習題的實效性。在設計嘗試練習題時,堅持“不挖井,多刨坑”的思路,讓學生在練習中得到啟發。
⑵嘗試練習題設計的基本方法。
①結合教學內容中的“題目”設計“嘗試練習”。
教學內容中的“題目”是教學內容的核心。結合教學內容中的“題目”,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確立課堂學習目標,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嘗試練習”,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心理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迅速感知到教學內容要點所在。
②結合教學內容中的“關鍵點”設計“嘗試練習”。
一項教學內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把這一個整體看成是“面”的話,那么,它里面自然包含著許許多多的“點”。學習一項教學內容,在其所包含的眾多“點”中,倘能找到一個足以牽動全篇的“關鍵點”,就能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一項教學內容中,或一個原理、或一個概念、或一個語法、或一類計算、或一個公式,凡能牽動整個內容的均可作為引導學生學習這個內容的“關鍵點”。利用教學內容中的“關鍵點”設計“嘗試練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③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嘗試練習”。
嘗試練習題要和課本例題相仿,同類型同結構,這樣便于學生能夠通過自己閱讀課本去解決嘗試題,以培養學生敢于嘗試、樂于嘗試和善于嘗試的信念,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 嘗試教學 數學思維 發展
美國數學家克萊因說過:“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數學技能的掌握。學生有了良好的數學思維將對他們的數學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我校開展的嘗試教學改革中,我結合實際運用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育理論,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是我在數學嘗試教學實驗中的收獲:
一、課前預習,打下思維基石
數學知識具有連續性和體系性。新的知識總是與以前學過的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嘗試教學強調課前預習,特別是到中高年級,要求學生回家做預習工作。因為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會遇到問題。這會促使他們主動學習,通過回憶以前舊知識的學習思考的全過程,為新課的預習、學習打開思路。
以教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為例。我在上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要求通過預習后能正確筆算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986÷2。學生在預習時會想到以前學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46÷2的筆算方法“從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面,哪一位不夠商一就商0”,再結合分小棒的過程幫助思考,能很快地得出986÷2筆算方法。
二、基本訓練,贏得思維效率
數學雙基教育理論認為,只有把基本的運算和基礎的思考化為“直覺”,能夠不假思索地進行條件反射,才能贏得時間去進行更高級的數學思維活動。這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數學學習不只是簡單的計算,更為重要的是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有些復雜的問題需要很多時間去審題、分析、解答,所以要學好數學就需要有一定的計算速度,以便能留出更多時間去思考、解決問題。嘗試教學課堂中安排5分鐘的基本訓練,包括口算、解決問題、公式進率基本訓練等。
在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后,經常讓學生進行相關的視算、聽算練習,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運算方法和思考方法,甚至看到題目后不需思索計算方法、不用背乘法口訣,直接能得出答案。為后面教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打好基礎。原因在于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中需要學生不斷地式商,而式商的關鍵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熟練程度,如果學生能很快式商,就可以多留出時間思考什么時候商的中間或末尾要加0?為什么要加0?這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因此,把基本訓練弛入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每堂課中,讓學生能夠不假思索地進行條件反射,才能留出更多時間去思考、解決問題,理解數學的本質。
三、嘗試練習,探求思維方法
嘗試教學課堂中的嘗試練習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探求思維方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人到學校上學,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是獲得聰明。因此,我們主要的努力不應該僅用在記憶上,而應該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學校應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在教學《梯形面積》時,學生已經有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經驗,所以我直接讓學生嘗試探究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生根據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經驗,積極思考(或思考不出,看書自學)后,通過動手嘗試,用割補法來推導公式。有分割成兩個三角形、有分割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用兩個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根據這些圖形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四、學生討論,拓展思維空間
俗話說:“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币粋€人的想法往往不夠全面,不夠長遠。在嘗試教學課堂上,學生討論是重要的環節。課堂上組織學生交流,大家一起探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爭論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拓展思維空間。
還是以《梯形面積》教學為例。學生積極思考或看書自學后,通過動手嘗試,用割補法推導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但有的同學只得到一種推導方法或者只知道公式,對推導過程還不理解。在學生嘗試探究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結束后,我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推導方法,講解自己如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和同學展開討論,讓全班同學都能在討論中得到啟發,拓展思維空間。
五、教師講解,提高思維能力
我們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不能忘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嘗試教學課堂中,有教師講解這一環節。對于一些學生不能很好理解或小結的知識要點,老師要講解,引導學生思考并理解其本質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讓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校園綠化面積》中有這樣一道題目“華風小學校園里有一塊草坪,你能算出它的面積有多大嗎?”我先讓學生獨立審題,交流從題目中獲得的信息;再讓學生思考可以怎樣解答,并交流思考過程,學生得出以下結果:①s長方形+s梯形;②s三角形+s長方形;⑥s三角形+s梯形;④s長方形
關鍵詞: 嘗試教學 地理 高考復習 應用
學習的過程就是嘗試的過程,近年以來,歐美人有更多的發明創造,有人說就是得益于他們流行的一句口頭語:“試一試吧!”試了,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沒有天生的傻瓜,只有后天的蠢才。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是因為有一顆可貴的好奇心,不要害怕迷路,可怕的是,你沒有探路的心。
一、對嘗試和嘗試教學的界定與教育新理念
嘗試和嘗試教學是互相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F實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嘗試,一般有三種:生活中的嘗試、科學研究中的嘗試、教學中的嘗試。生活中的嘗試是指學走路、騎車、穿衣服等,一般是屬于技巧性的;科學研究中的嘗試是有目標的實驗,一般是屬于發現性或創造性的;教學中的嘗試是指學校中的嘗試教學,一般是指學習知識性的。根據上述分析,嘗試教學是一種特殊的嘗試活動。它既是嘗試活動又是教學活動。
(一)嘗試的要素
一般嘗試活動至少由三個要素構成:1.嘗試活動的主體,即進行嘗試活動的人;2.嘗試問題,這是嘗試的目標;3.控測活動,指嘗試的過程。我們必須分清不同性質的嘗試活動,了解不同性質嘗試活動的特點。生活中的嘗試和科學研究中的嘗試,一般在開始時都可能失??;而教學中的嘗試由于有教師的指導,嘗試任務又比較明確和單
一,因此往往能夠取得成功。
(二)教育新理念
主張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沖破“先講后練”(教師先講,學生再練)的傳統教育模式,構建“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學生先嘗試練習,教師再有針對性講解)的新型教學模式。嘗試教學理論同傳統教學相比,表面上只是前后順序調換一下,實際上是傳統教學向現代教學的轉變。前者強調教師為主宰,后者強調學生為主體?!跋仍嚭髮А?、“先練后講”可以進一步概括成“先試”兩個字?!跋仍嚒本褪窍茸寣W生試一試,這是嘗試教學的核心。掌握了這個核心,就能靈活運用嘗試教學理論,就等于掌握了靈魂。學會嘗試也是新課標實施的基本前提。嘗試與其說是一種方法,毋寧說是一種精神、境界、信念和勇氣。學會嘗試并不是專指認知領域,而是應延伸到情感領域,讓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體驗人生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進而滲透到意志領域。這與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殊途同歸。新課標要求我們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常規教學模式或“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師主導模式,大力推廣“先試后導,先學后教,先練后講”的模式,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嘗試的引導者,鼓勵學生以探索的目光對待一切學習活動。
(三)教育新理念的出發點
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注重以人為本;相信“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相信大腦智能是巨大的,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是廣闊的。
二、嘗試教學法在地理高考中的應用
(一)嘗試教學法在地理高考復習中的模式
了解復習目標――出示嘗試基礎題――瀏覽課本嘗試練習――嘗試歸納知識網絡結構――教師補充講解――嘗試綜合題練習――教師評講解題思路歸納方法――嘗試變式題練習。
(二)嘗試教學法的地理高考復習比傳統的地理高考復習效率高
傳統的地理高考復習是教師先講解整個章節的知識網絡結構,然后講解習題,最后學生練習。這種以教師講為主的復習違背了學生學習心理、思維方式,尤其對于學習困難、注意力差的學生,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其產生厭煩心理,復習效率極差。而嘗試教學法是建立在“嘗試成功理論”上的一種特殊的嘗試活動,它針對學習困難學生注意力時間短、記憶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點,改變教師大段講解的傾向,使師生活動交替進行。這樣不僅調節了學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大量參與教學的嘗試活動,在嘗試活動中不斷獲得成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形成學生自己爭取成功的內部動力機制,從而大大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運用嘗試教學法進行地理高考復習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運用嘗試教學法進行地理高考復習。
1.教師在準確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制定復習目標。上課時,首先讓學生明確復習目標,這樣學生聽課就有了方向。
2.科學設計嘗試題。嘗試題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嘗試教學法的復習效果。嘗試題要讓學生“試”有方向、“試”有目標、“試”有所獲。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實際,嘗試題的設計形式應有所不同,如“基礎嘗試題”、“ 嘗試綜合題”、“變式嘗試題”和“發展嘗試題”等基本形式,只要根據內容的難易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靈活運用,就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嘗試題?;A嘗試題是為了幫助學生自我歸納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結構,掌握基本知識點的。所以編制時要根據各章節的知識結構有順序地、由簡單到復雜地、有重、難點地分層次設計,某些知識點若在近年高考題中出現,要盡量把該題引進來,并注明某某年某地高考題,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一方面學生嘗試后會獲得成功的喜悅,減少對高考的畏懼心理,另一方面學生更會牢記該知識點。
3.嘗試練習、嘗試歸納要有教師指導。這是課堂嘗試學習特殊性的集中體現,讓學生在適當的指導下嘗試解決問題,原因有三:(1)在自然的嘗試學習過程中,我們通常要經過大量的嘗試錯誤之后才能成功,根據現代教學論觀點,學生學習的動力來源是學習成功,反復的失敗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因此課堂教學中應積極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的嘗試學習盡可能成功;(2)許多問題情景僅僅讓學生去獨立嘗試解決不能成功;(3)學生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所有知識都讓學生獨立去嘗試,在時間上也不可能。
4.嘗試練習要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鼓勵學生敢試,盡可能讓學生說,由學生自己來糾正。對于嘗試成功的,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師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使之對嘗試充滿信心而敢去試一試;對嘗試有困難或失敗的,要及時給予啟發引導,鼓勵再試。在學生回答嘗試基礎題時,要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我歸納總結,教師引導糾正,從而得出準確的結論。
5.嘗試歸納知識網絡結構。就是在教師引導下,邊做嘗試題邊歸納,教師要根據學生答題情況對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教材關鍵的地方重點進行講解,并進行知識延伸、拓寬,這樣既能避免教師大段講解,也能分散學生的記憶量,同時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復習效率。之所以能邊做嘗試題邊歸納是因為學生此時處于復習階段,對于舊知識已有印象,只是通過嘗試基礎題讓學生把已學知識從大腦中搜索提取――即“想”起來,經過嘗試練習把模糊印象清晰再現,而多想是記憶最好的方法。
6.針對高考讀圖分析題編制嘗試綜合題練習。經過知識結構的歸納,學生對知識的脈絡有了清晰的了解,而嘗試綜合題是讓學生把知識點應用起來,解決實際問題,也是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把學生的認識水平再提高一步。同樣,嘗試綜合題最好也要用相應的高考題和模擬題。教師可先讓學生審題找出關鍵詞,分析該題考的知識點是什么,再根據各小題的分值估計答題的得分點,鼓勵學生嘗試多答多練,看誰答到的要點最多、最全,得分最多,最后把學生的答案與標準答案比較,回歸到知識結構中去,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該類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嘗試變式題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練習或教師檢查反饋的,可以在課上完成,來不及也可以課后完成。
通過幾年高考復習嘗試,我所采用的嘗試教學法地理高考復習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一些膽子小、地理基礎差的學生,地理成績進步顯著。如2004年吳超同學由一模的60分提高到高考的100分;2006年劉婷同學從一模的76分提高到高考的107分。這些學生不僅成績有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嘗試教學中鍛煉了自己的膽量,增強了自信心,學會了學習地理的方法,由怕學地理到會學地理、喜歡學地理。此外,近幾年,通過應用嘗試教學法,我所帶的高考班地理高考平均分比同類學校高出5-10分,接近高一星級學校的地理高考平均分。
嘗試教學法地理高考復習,實際上,在近年的高考復習中已有教師在不知不覺地應用,這可從近幾年的高三高考復習研討會上的研討課中體現出來,只不過大家沒把它歸納總結出來。在這類研討課的分析會上,大家都認識到傳統的先由教師講解知識結構再練習的復習效果不好,只有從練習中來歸納知識結構才能抓住學生注意力,提高復習效率。但大家都提出一個問題,編制采集各章節的復習題要花費很多精力,希望各校之間分工協作編制一套行之有效的復習題。實際上,這就是嘗試教學中的嘗試題。一堂嘗試教學法地理高考復習課的教學效果同練習的設計關系極大。教師備課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練習設計上。嘗試教學法地理高考復習把嘗試練習放在主要的地位,更要重視練習的設計。目前新教材的使用解決了嘗試教學法“先練后講”與老教材“先講后練”的教學流程根本逆序的矛盾。希望更多的教師參與編制各冊課本的嘗試題復習,以保證嘗試教學法地理高考復習在更廣的范圍內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