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3:20
序論:在您撰寫醫藥行業合規風險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國內外經濟環境嚴峻。從國際形勢來看,2014年世界經濟復蘇形勢得以鞏固,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物價穩中有降,公共債務水平總體穩定。同時,各經濟體經濟增速分化加劇,國際貿易與對外直接投資仍處于低速增長通道,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顯著。多個重要影響的時間廣為關注,其中包括國際油價暴跌、俄羅斯盧布貶值以及歐元區經濟疲軟等。展望2015年,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復蘇臺式,國內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撐經濟中高速增長,但一些短期、結構性與長期性因素將會對經濟增長造成沖擊和制約,經濟環境依然嚴峻。在這樣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如何在日趨復雜的經濟金融形勢下穩中求進成為城市商業銀行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加強合規風險管理,推進合規文化建設無疑將會成為一項重要手段。
(二)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國內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國外資本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利率市場化提上日程,銀行業經營環境將更加復雜,尤其是城市商業銀行呈現跨區經營趨勢,競爭更加激烈。以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為例,根據三家銀行2010年上半年披露年報數據顯示,北京銀行異地分行資產占比14.24,異地存款占比28.00,南京銀行異地分行資產占比32.65,異地存款占比35.43,寧波銀行異地分行資產占比39.25,異地存款占比39.25。以黑龍江省為例,目前黑龍江省內已經設立中、農、工、建、交等五大國有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廣大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東亞銀行、韓亞銀行等外資銀行,營口銀行、錦州銀行、內蒙古銀行、哈爾濱銀行等城市商業銀行,還有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各類銀行金融機構。企業競爭的關鍵是核心競爭力,而銀行核心競爭力就是銀行所提供的一貫的高水準服務、獲得的客戶信任度,產品的穩定性。保持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最根本就是合規經營,一旦發生違規事件,被媒體曝光,導致嚴重負面影響和聲譽損失,股東、員工失去信心,失去客戶信任,進而使銀行遭受沉重打擊。如2012年8月發生的江蘇銀行違規泄露3.2萬客戶信息提供給第三方機構事件,不但使江蘇銀行面臨著監管部門嚴厲的行政處罰,更使大量客戶對其失去了信任。如2011年8月發改委處罰中信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興業銀行違規收費,亦對三家銀行的聲譽造成重大影響。
(三)外部監管要求嚴厲。愛爾蘭政治家伯克曾經說過,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開始。同樣,適度的監管規范和監管要求也是銀行業有序發展的前提條件。最近巴塞爾協會的監管趨勢、銀監會的監管趨勢和國內商業銀行的實踐表明,合規管理內容已納入監管機構和各商業銀行的議事日程。為適應當前國際國內變幻莫測的經濟形勢,保持銀行業的平穩發展,監管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監管制度,提出了越加嚴格的監管要求,銀行一旦發生違規事件,將面臨嚴厲的法律制裁和監管處罰,如責令暫停部分業務、停止批準開辦新業務、責令調整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限制其權利、經濟處罰等。尤其2011年以來,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提出的案件一票否決權,也是監管部門對城市商業銀行業務和機構準入提出的更嚴厲的監管要求。
二、城市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國內商業銀行,尤其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應監管要求也逐步開始開展合規風險管理,探索建立合規風險管理體系,如中國建設銀行、民生銀行等。但是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并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合規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合規風險管理意識并不高。城市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大部分只知“合規”,卻并不能深刻理解和領會合規風險管理的本質,合規風險管理理念尚未形成,合規風險管理只也沒有真的落實在實踐中。目前,銀行業競爭激烈,利潤幾乎是城市商業銀行績效考核唯一指標。城市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及業務工作人員,想盡一切辦法披著“合規”的外衣做業務做項目。只要不發生案件,風險和利潤兩者之間,城市商業銀行大部分選擇了后者,殊不知在選擇利潤的同時也選擇了風險。
(一)合規風險管理意識不高。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雖然在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上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城市商業銀行在合規風險管理方面仍顯現出明顯的不足,合規風險管理體系尚未建立,合規風險管理文化尚未形成,合規風險管理得不到重視。另外一方面,由于城市商業銀行重營銷,輕管理,存在片面追求經營利潤最大化的現象,合規意識淡薄,存在盲目營銷存貸款的行為,不能合理的判斷合規風險,以巨大風險換取單薄的效益。
(二)合規資源配置較少。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并未獨立設置部門,僅在相關部門設置一個合規管理崗位,如某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人員配置2人,占全行職工的0.04%,負責全行合規風險管理工作。合規管理規章制度較為單薄,合規風險管理工作沒有單獨的績效考核方法。
關鍵詞:醫藥行業;企業并購;財務整合
一、引言
近年來,一些醫藥行業企業抓住我國醫藥行業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的良好機遇,迅猛發展,并嘗試開始并購其他相關領域企業來實現自身經營發展規模的擴大和產業的轉型升級。然而,對于醫藥行業企業而言,在并購過程中,最關鍵的還是要做好財務整合工作,這不僅是決定企業并購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對于并購以后醫藥行業企業的長遠穩定經營發展也有著直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醫藥行業企業并購動因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近幾年,隨著我國醫療衛生行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藥行業企業的并購行為越來越多,受到政策以及市場的驅動,并購熱度不斷提升。綜合分析,醫藥行業企業并購的動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外部宏觀環境的影響。在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實施背景下,醫療衛生服務市場更加開放,同時為了解決當前醫藥行業集中度不高的問題,國家對于醫藥行業企業的并購行為也制定了一些支持政策,鼓勵有規模的醫藥行業企業實施并購。
2. 醫藥行業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一些醫藥行業企業經營發展態勢良好,實現了自身資本的原始積累,為了推動企業下一步的更好發展,擴大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以及市場份額,企業開始努力尋求并購,依托并購來拓展優質資源。
3. 資本市場的發展為并購提供了良好機遇。在我國資本市場迅速發展的影像下,社會上的市場資金流動性非常充裕,而由于醫藥行業具有周期性弱、抗風險能力強以及行業成長性較好等一系列的特點,因而成為企業并購的首選。
并購對醫藥行業企業的經營發展會帶來較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醫藥行業企業并購,有利于醫藥行業企業產生規模效應,能夠降低醫藥行業企業的成本投入,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也有利于促進企業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產品研發,適當提高集中度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由于醫藥行業企業的并購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尤其是企業的并購并不是單純的合并,實現企業并購后的整體效應,需要在財務整合方面加強重點控制管理。
三、醫藥行業企業并購財務整合存在的問題分析
1. 對于并購過程中的財務整合重視不足導致容易出現財務管理失控問題。有的醫藥行業企業對于企業的并購行為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簡單地認為并購僅僅是企業規模擴張和市場份額增加的需要,而在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方面的考慮不夠,尤其是在財務整合方面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造成了并購后財務管理中出現了企業無法有效控制內部財權,財務會計制度和財務報告制度不統一的問題,而且也存在著內部審計管理力度不足,財務風險漏洞較多等一系列的問題。
2. 企業整合后的資本結構處理不當。有的醫藥行業企業開展并購的過程中,為了加快并購擴張速度,大量舉債融資,然而在企業并購以后并沒有對資產以及負債等進行有效的整合,造成醫藥行業企業在并購以后出現了資本結構劣化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對于資本的控制能力,甚至出現了企業并購整合失敗的問題。
3. 對企業并購財務整合風險的控制能力不強。在醫藥行業企業并購實施過程中,由于并購實施企業與被并購企業兩者在經營理念、管理體制、組織架構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不同,因此在并購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財務風險,尤其是定價風險、融資風險以及支付風險等問題更易發生。有的醫藥行業企業未能針對這些可能發生的風險問題制定良好的應對管理策略,因此很容易在企業并購過程中出現成本增加或者是資金短缺等一系列的問題。
四、加強醫藥行業企業并購財務整合的措施研究
1. 確保實現財務目標的有效整合。醫藥行業企業開展并購的主要目的是進行產業整合,也就是通過提高市場份額等措施來提高市場競爭力以及企業的價值,因此在并購的實施開展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實現醫藥行業企業財務目標的整合。具體來說,也就是在企業的并購過程中,應該圍繞企業的資本、資金以及資產管理等,將財務會計管理以及稅務管理作為基礎,圍繞加強財務風險控制等,重點在資本結構優化、現金流量控制、資金運作管理、資產合理配置等方面,制定科學合理的有效措施,來指導企業并購以及并購后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施開展。
2. 科學的進行財務資源的整合。對于醫藥行業企業財務資源的整合,精力主要應該集中在資產以及負債的有效整合方面,現階段在醫藥行業企業的財務資源整合中,往往是將優質的內部資產拆分出來,對于各種經營不良或者是容易產生負債的各種資產應該及時進行清理剝離或者是注資盤活。
3. 加強對醫藥行業企業內部資金的整合。對于醫藥行業企業而言,在整合過程中,應該重點以資金的整合作為關鍵,一般來說,現階段醫藥行業企業在整合過程中,往往是采取資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通過在內部建立財務公司或者是內部資金池,將醫藥行業企業的全資企業以及控股企業納入其中,實施財務集中管理,這樣不僅可以降低企業財務資金管理運作的成本,對于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以及財務風險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4. 財務管理制度體系的整合。為了保證醫藥行業企業并購整合以后財務工作各方面的規范有序運行,在財務并購整合過程中,應該理順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主要是對醫藥行業企業內部的預算管理體系、審計管理體系、會計核算管理體系以及業績評價管理體系等進行整合。重點主要是審計管理和會計核算管理體系,對于審計管理體系,主要是對醫藥行業企業內部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資金使用運作的合法合規性等進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審計,確保內部控制管理以及財務管理目標實現。對于會計核算體系整合,主要是應該從企業的整體實際出發,在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基本模式下,建立規范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以提高合并財務報表的準確性。
5. 加強財務整合過程中的財務風險控制管理。在醫藥行業企業的并購過程中,很容易由于短期內規模的迅速膨脹或者是管理難度的增加,造成企業出現現金流緊張或者是舉債融資并購難以實現等困難局面。因此,這就要求醫藥行業企業在并購的實施過程中,應該重點加強對財務風險全面監控。首先,應該加強企業支付風險的控制管理,重點是對現金資產有效整合,對優質資產合理組合。其次,應該重點關注財務管理風險,依靠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體系來防范財務風險問題。此外,還應該加強其他方面的風險控制,比如管理組織架構、財務管理工作體系、業務工作考評等,防范管理風險問題的發生。
五、結語
在醫藥行業企業的投資并購過程中,應該將財務整合作為整個并購工作的關鍵,依靠科學合理完善的財務并購,提高醫藥行業企業內部經營運轉效率,這對于優化并購后的醫藥行業企業內部治理體系,提高醫藥行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立彬,張秋生,楊志海.融資能力、所有權性質與并購績效――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證券市場導報,2014(05).
[2]周紹妮,文海濤.基于產業演進、并購動機的并購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
關鍵詞:生物醫藥企業;融資問題
當前,我國把生物醫藥行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扶持,大力推動其發展,其一個新興行業發展迅猛,年均增長率在20%左右。全球生物醫藥市場也迅猛擴張,其增速為全球藥品市場場增速2-3倍,為生物醫藥行業提供了巨大的成長空間。
一、生物醫藥行業特點
生物醫藥行業屬于技術、資金密集性行業。該行業的技術壟斷性強、進入壁壘高、預期利潤高決定了其如下特點:資金投入量大、投資回報周期較長、技術要求較高、投資的風險和利潤大等。具體來說:高技術要求:生物醫藥行業專業要求高,必須具有高知識的人才才能夠從事醫藥行業,屬于典型的知識技術型企業;高資金投入:前文也提到,醫藥行業的科研周期長,這就需要充足的資金對其進行保障,從而保證其研究的順利進行。長回報周期:較長的科研周期決定了醫藥行業的回周期也較長,其只有在科研成果真正變成生產力之后才能看到回報;投資風險大:新藥物研發成功率很低的結果。投資收益高:新藥物一旦被成功研發,將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新生藥物在投入市場的兩年或者三年之內,其前期的研發投入基本可以收回,有些藥物甚至還同時產生數倍的廣闊利潤。與此同時,充足的資金對于生物藥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決定作用:生物醫藥的研發在耗費時間的同時,還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當今社會技術更新換代又快速,若因資金的缺乏導致生產設備或者研發設備無法得到及時更新,研發能力便不能夠提高,高精尖人才便無法進行工作;甚至可能造成高素質人才流失;沒有資金,已經研究出的成果可能無法進行最后的臨床應用實驗。因此生物醫藥行業的融資問題一直是絕大多數企業的心頭大患。
二、我國生物醫藥企業融資的現狀分析
(一)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日漸形成
十年之前,產業資本及其投資者,是我國生物醫藥企業主要的融資來源,但2006年之后,市場上出現專業的跟蹤并投資醫藥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同時我國的資本市場上中小板、創業板也逐漸走向成熟,不少生物醫藥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融資。盡管當下對于我國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融資結構越來越豐富,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仍具有令人咋舌的差距,不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種類上。
(二)銀行融資難
大多數企業在融資時首先會找銀行,生物醫藥企業也一樣,但我國的銀行卻幾乎不會對生物醫藥企業給予支持,能夠在銀行得到融資的企業少之又少。尤其是中小生物醫藥企業,很少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持。我國只有不到10%的中小生物醫藥企業能夠獲得銀行貸款。一方面是因生物醫藥企業研發的長周期以及本身存在的高風險,使得銀行不愿意對其進行貸款;另一方面,研發信息的不對稱性使銀行很難把握企業的發展前景,缺少放貸信心。還有,很多生物醫藥企業的資產集中在研發人員的智力資本和設備,企業不能向銀行提供相應的抵押財產來擔保。此外,我國政府也沒有出臺相應的貸款政策來支持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使得銀行對生物藥企業的貸款持消極對待的態度,積極性也不高。
(三)股權融資艱難
我國的《證券法》規定了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一些法定條件,其中有一條為:“開業時間需在三年以上,并最近三年需連續盈利?!边@對我國不少新成立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較為苛刻,很多企業前期基本為不斷投入,能夠持續盈利的很少,這是由生物醫藥行業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四)風險資本和私募股權資本投資開始踴躍
從2007年開始,各類風險資本逐漸進入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一方面,我國的大部分生物藥企業,特別是中小生物藥企業,對風險投資都非常渴望;另一方面,風險投資和私募等在金融危機后也開始逐漸從傳統產業和行業退出,進入醫藥類等新興行業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開始大量篩查生物醫藥開發項目,評估其風險和投資收益,并開展多種形式的投資論證。
三、對我國生物醫藥企業融資的建議
(一)建立多元化投資體系
首先,針對生物醫藥企業要建立多元化投資結構,政府在撥款支持的同時,政府的自籌資金也能夠順利投入支持;國內各種金融貸款存在的情況下,允許國外有資質的投資也能夠進入。尤其要注意的是,政府必須在基礎性的研究方面要相應的加大投入力度,通過設立一些大型技術創新基金來支持,或者也可以出臺政策向相應的生物藥企業提供無息的貸款、差額擔保等多種方式;還可以通過減稅、增加研發投入、研發設備更新費用的抵扣稅款比例等方式來提供支持。
(二)大力發展風險投資
在市場上大力發展風險投資,不斷擴大融資范圍;同時要輔之以積極的保障措施,倡導社會上的資金管理公司或者證券公司參與投資,同時努力吸引國際上合法合規的資本風險投資。與此同時,積極開創新的融資模式,使融資市場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在分析我國生物醫藥企業融資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多種適合生物醫藥企業的融資渠道。希望我國的醫藥企業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自身情況出發,積極探索出符合自己企業發展的融資模式,努力做到以最小的成本實現企業的融資,從而為企業的研發創造良好的資金環境,促進企業發展壯大。
作者:張仕林 鄭磊 單位:長春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任春青.對企業融資結構的分析和判斷.商業現代化,2008.2.
[2]彭熠,黃祖輝,郭紅東.中國生物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與評價.科學研究,2006.
(一)行業發展迅速
我國政策一直對醫藥行業進行大力支持,這種政策支持引致醫藥行業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中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行業整體實力不斷提高。有數據顯示,我國醫藥行業自2000年到2010年十年時間內醫藥工業總產值平均增幅高達22%,比國民生產總值增幅的兩倍還要大[1]。
(二)監督管理制度越發完善
隨著國家對醫藥行業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醫藥行業的監督和管理也不斷加強,監管制度不斷完善。從產品數量到產品質量,從產品結構到成品治理,有關機構的審批力度審批制度和審批程序都十分嚴格,實現了醫藥行業在產品信息方面的透明化、審批程序的法律化和監督方面的專業化。
(三)醫藥外貿額發展迅速
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的醫藥外貿額穩中有升,特別是最近幾年,醫藥外貿額增長迅速。我國的外匯收入中,醫藥行業創收占比不斷提高,即便在2008至2010年經濟危機的蕭條時期,我國醫藥行業外貿額依舊保持同比增幅繼續提高的態勢。
(四)外企進軍我國,加大行業競爭性
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催生了“銀發經濟”,“銀發經濟”主要利好醫藥行業,因為未來人們對藥品和醫藥器械的需求很大。很多國外的商人嗅到了這塊可口的蛋糕而進軍我國,以合資的方式在我國成立醫藥相關企業,加大了行業競爭性。
二、我國醫藥企業的融資現狀分析
(一)我國醫藥企業融資的特點
1.對資金需求大。醫藥行業最主要的是在研究和開發階段,這個階段也是資金需求量最大的時候,先投入資金進行研究開發,后通過銷售回收資金,這種高成本的研究開發使得醫藥行業對資金需求大。
2.高風險與高收益性。研究開發新藥前期需要巨額投資,但研究成果在臨床試驗階段風險極高,新品成功率幾乎為千分之一。但風險與收益同在,企業一旦推出新藥,那么新藥將會在市場上形成壟斷效果,企業也很可能成為對應同類藥品的龍頭,獲取高額收益。
(二)我國醫藥企業的融資現狀分析
1.我國醫藥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缺口。我國醫藥企業的規模和國外醫藥企業的規模相差巨大。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醫藥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缺口,沒有足夠的資金去研究開發新藥,導致企業不能突破規模瓶頸。有數據顯示:81%的企業認為一年內的流動資金只能部分或不能滿足需要,60.5%的企業沒有1~5年的中長期貸款,即使能獲得,僅有1.6%能滿足需要,52.7%部分滿足需要,31.3%不能滿足需要[2]。
2.我國醫藥企業制度不完善,普遍面臨融資難現狀。企業融資一般按照內部融資、權益融資和債務融資的順序進行融資,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在股票市場上進行權益融資。但大多數企業在制度方面不完善,各項指標無法滿足上市條件,特別是醫藥企業的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所以多數醫藥企業主要依靠銀行貸款,前文介紹了醫藥行業的特點是高風險和高收益相伴的行業,而銀行是典型的“錦上添花”但不會“雪中送炭”的作風,為了規避貸款難收的風險,銀行對醫藥企業的貸款審批十分嚴格,對醫藥企業惜貸明顯。藥企因為制度不夠完善無法在資本市場融資,又無法從銀行融得資金,導致陷入融資難的現狀。
3.我國醫藥企業融資渠道相對匱乏。企業融資一般按照內部融資、權益融資和債務融資的順序進行融資。有數據顯示,在我國已經轉化的科技成果中,成果轉化的資金主要靠自籌的約占60.9%,國家科技計劃貸款占33.3%,風險投資僅占5.58%[3]。可見我國藥企缺乏權益融資和一般的債權融資,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醫藥企業的權益融資渠道可以依靠新三板。
綜上所述,我國醫藥企業融資渠道有限,并且在企業常用的權益融資方面面臨發展瓶頸,一方面是因為權益融資需要完善的資本市場;另一方面是因為權益融資對融資企業的制度有所要求,而我國醫藥企業和資本市場顯然存在問題??偨Y起來,我國醫藥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問題在于三方面,其一是資本市場不健全;其二是融資渠道有限;其三是醫藥企業方面的制度不完善。
三、完善我國醫藥企業融資的建議
(一)完善我國資本市場以提高融資效率
我國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推出了新三板,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決我國醫藥行業融資難的問題,但在以下兩方面還存在問題:
1.健全監督和管理制度。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做基礎。我國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許多企業在證券市場中利用法律的球,以謀求自身利益并規避政府機構的監督和管理。推動我國醫藥企業在證券市場的融資,必須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政府機構嚴格的監督管理。
2.對中介市場加以規范。我國證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十分嚴重,散戶無法獲得上市醫藥企業的真實信息,所以,為了規避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投資風險,散戶們不愿意將資金投向醫藥企業。若想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通過對中介機構的規范,實現醫藥上市公司信息的透明化。同時還要加大對證券市場不法分子和違規操作人員的懲罰力度,以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有序發展。
(二)拓寬醫藥企業融資方式和改變融資渠道
1.加強國際合作以吸引外資。我國醫藥企業應該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方針,“走出去”是指我國醫藥企業通過各種可行的方式,獲取國外醫藥企業在新藥研究開發方面的經驗;“引進來”是指我國醫藥企業應加快與外國醫藥企業的合作,利用外國的資金和醫藥研發方面的技術優勢,并結合我國廉價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的優勢進行優勢互補,以此解決我國醫藥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2.加強企業兼并和企業聯盟。醫藥行業屬于規模經濟的類型,所以在面臨重大問題的時候我國醫藥企業可以選擇通過兼并和采取企業聯盟的方式實現規模擴張和統一的高效管理,并且可以將兼并企業和被兼并企業之間的優勢疊加,企業之間通過相對優勢來獲得各自的好處,以使得企業在醫藥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
(三)完善我國醫藥企業相關制度
1.完善醫藥企業法律制度。完善我國的醫藥企業法律制度需要以《憲法》、《公司法》作為基礎,及時根據我國醫藥企業的發展現狀、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進行相應的修訂,應該加大在法律上對醫藥企業融資的政策支持力度,如補貼和利率優惠等。
2.完善醫藥企業監督管理制度。完善我國醫藥企業的監督管理制度需要醫藥企業具備完善的法律法規,在此基礎之上,應積極推進有利于醫藥企業融資的監管政策,對違規融資的企業法人和個人進行嚴厲的處理,通過完善的監管機制提高銀行與醫藥企業、股民與上市醫藥企業之間的信息透明度,以促進我國醫藥企業的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根福,吳林江,劉世彥.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形成的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學家,2000(5):59-66.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醫藥行業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醫藥行業供應鏈融資淺析
收錄日期:2012年11月2日
我國醫藥行業市場潛力巨大,受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醫藥行業規模正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發展前景良好。伴隨著金融創新,金融機構與醫藥企業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日益緊密,作為對傳統金融產品的革新,供應鏈金融為金融機構、供應鏈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使得所有合作能達到“共贏”的效果。醫藥行業供應鏈金融產品可以解決長期困擾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問題,為我國醫藥企業快速發展提供有力融資保障,并可以通過對醫藥行業服務帶動供應鏈融資業務整體快速發展。
但是,供應鏈金融在醫藥行業的應用還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還沒有廣泛開展。本文僅對供應鏈金融在醫藥行業的理論和可能采取的模式進行探討。相信,隨著供應鏈金融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與實踐的不斷積累,醫藥行業供應鏈金融產品將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供應鏈融資的概念和特點
供應鏈又稱“價值鏈”、“供需鏈”,源自美國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Porter的著作《Competitive Strategy》。供應鏈集成了企業現金流、訂單信息流、倉儲配送流,其實質在于價值和信息的傳遞。所謂供應鏈融資,是指對產業供應鏈中的單個企業或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以促進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產-供-銷”鏈條的銜接、穩固和順暢,并通過金融資本與實業經濟的協作,構筑銀行、企業和商品(勞務)供應鏈互利共存、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與傳統的貿易融資業務相比,供應鏈金融的最大特點就是在供應鏈中找尋一個核心企業,并以此為基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的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力。
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理念是銀行在信貸市場上通過尋找多個參與者或利益相關者,通過建立一種特殊的機制共擔中小企業貸款風險。銀行通過借助與中小企業有產業合作關系的核心企業的信用,或者以兩者之間的業務合同為擔保,同時依靠第三方物流企業等的參與來共同分擔貸款風險,改變了以往銀行僅針對單一企業主體進行信用評估,并據此做出授信決策的融資模式,使銀行從專注于對中小企業本身信用風險的評估,轉變為對整個供應鏈及其與核心企業之間交易的信用風險評估。因此,處于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能夠取得在其他方式下難以取得的銀行融資。
二、醫藥行業供應鏈金融的現實意義
現今我國正在大力開展醫藥行業改革,醫藥企業能否獲得資金支持來迎接挑戰是其能否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基于供應鏈金融創新視角研究醫藥企業尤其是處于流通環節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醫藥企業融資創新能夠實現銀行與企業雙贏。首先,供應鏈金融能使醫藥企業迅速籌措短期資金,保證營運的持續性以及整個供應鏈的暢通,幫助其消除資金融通的劣勢,提升其信用等級,從而獲得更多、更便利的信貸支持,有效改善醫藥行業流通環節的融資困境;其次,醫藥企業的貢獻度逐步上升,正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戰略性目標。醫藥企業將成為商業銀行未來最具有活力的目標市場之一。
銀行可以通過發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分散集中的優勢,對信貸資產結構和客戶結構進行戰略調整。通過供應鏈金融的方式為醫藥行業流通環節提供融資,將對商業銀行和醫藥企業形成一種雙贏局面,對于兩者的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醫藥企業貸款融資利好政策。長期以來,我國醫藥流通行業就存在著“多、小、散、亂”的格局,競爭力嚴重不足。商務部發出《關于做好2010年藥品流通行業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要制定出臺《2010-2015年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加強對地方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的指導,修改完善藥品流通管理法規,加快制定行業經營、服務等標準體系。本次《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加強醫藥連鎖經營,提高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在培育大企業的同時,引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锻ㄖ访鞔_了醫藥行業的利好形勢,銀行須把握時機,迅速與處于流通環節的中小型企業開展融資合作。
(三)深化醫藥企業運用供應鏈金融的研究。供應鏈金融緊貼供應鏈的結構及交易特點,借助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或單筆交易的自償程度與貨物流通價值,對供應鏈上單個或上下游多個中小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有利于弱化銀行對中小企業本身的限制,有利于緩解銀行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有利于降低銀行的交易成本,從而刺激銀行發放貸款的積極性,提高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有效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但是,國內就醫藥行業流通環節如何實現供應鏈金融制度創新,特別是如何進行風險評估與管理等方面的應用研究還有待探討。
三、醫藥行業產業鏈及融資需求分析
(一)我國醫藥行業產業鏈的構成形式。目前,我國醫藥行業產業鏈構成形式主要分為以下四種:1、藥品原料供應商—核心企業—醫院—消費者;2、藥品原料供應商—核心企業—藥店—消費者;3、藥品原料供應商—核心企業—批發商—醫院—消費者;4、藥品原料供應商—核心企業—批發商—藥店—消費者。
上述醫藥行業產業鏈中,核心企業即藥品生產廠家。而批發商這一角色包含了多種含義和環節,包括商、一級藥批、二級藥批等。這四種形式中,因為受到醫藥不分家的傳統體制影響,醫院依然是主要的藥品經銷商,但近幾年由于連鎖藥店的出現,藥店所占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二)醫藥行業供應鏈及金融服務需求分析。醫藥行業上游主要包括種植業、化工、電子元器件、金屬元器件等。下游主要包括醫藥流通環節、醫療衛生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
在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采購體系中,上游供應商多數情況下為中小型企業,在與生產企業的交易中往往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多以賒銷方式銷售并形成應收賬款,賬期一般為60~120天,因此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
在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銷售環節,醫藥流通企業(包括藥品經銷商以及“醫藥公司”)扮演著重要角色,藥品及醫療器械主要是通過醫藥流通企業銷售,醫藥流通企業再銷售給醫療機構(醫院)及最終消費者(病人),或通過醫療機構銷售給最終消費者。在醫藥流通體系中,具備國資背景的大型醫藥公司及醫藥生產企業設立的銷售分子公司在醫藥流通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區域性的大型民營醫藥流通企業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中小型的醫藥流通企業將隨著基本藥物政策的實施而面臨著被淘汰或兼并的風險。醫療流通企業為貿易型企業,因資金實力有限往往需要通過向銀行融資解決其采購資金需求,同時又由于資產負債率過高、可供抵押的固定資產有限而無法取得有效的銀行資金支持,而供應鏈金融業務(保兌倉、廠商銀等)可有效滿足此類企業的融資需求。
四、基于供應鏈金融的醫藥行業融資模式
目前,商業銀行的貸款方式仍以固定資產抵押為主,但對大多數的醫藥企業而言,其可以用作抵押擔保的固定資產較為有限,但企業擁有的流動資產,如權利單證(包括倉單、應付和應收款項單據憑證等)和存貨還占有一定份額。供應鏈金融服務正是針對這些醫藥企業的特點,在創新銀行傳統的抵押、質押和票據業務的基礎上,基于醫藥企業在供應鏈中的實際融資需求而推出的金融服務模式。銀行針對供應鏈核心企業及其與上下游配套企業的交易關系,借助對大型企業支付能力和強勢信用支持等方面的評估,而對其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應付與應收賬款、存貨等進行質押融資,面向供應鏈上的單個或多個醫藥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支持,從而有力地解決了供應鏈企業的資金缺口和信用失衡等問題。
本文已經針對整個醫藥行業產業鏈融資需求做出了分析,為了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效率,結合醫藥企業營運管理特點,筆者分別針對上游采購環節和下游銷售環節探討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
(一)醫藥行業上游采購環節供應鏈金融服務產品需求。根據醫藥行業產業鏈條中采購環節特點,對于采購環節的金融產品我們推薦國內保理和應收賬款質押業務。
1、國內保理業務
(1)業務釋義:指上游供應商向核心企業(醫藥生產企業)賒銷并形成應收賬款,本行受讓該應收賬款,并在此基礎上向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賬戶管理、應收賬款融資、應收賬款催收和承擔應收賬款買方信用風險等的一系列綜合性金融服務。
(2)適用情況:核心企業上游供應商(生產或貿易企業)有一定資金實力,可以自有資金生產或采購并向核心企業賒銷。
(3)風險點及控制措施:為保護銀行在應收賬款項下的權益,應在業務下柜前在人民銀行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上進行查詢并登記,以對抗善意第三人并取得優先順位求償權。
2、國內應收賬款質押授信業務
(1)業務釋義:指上游供應商向核心企業(醫藥生產企業)賒銷形成應收賬款,并將相關應收賬款質押給本行而獲得的本行授信額度及其項下具體融資業務。應收賬款質押授信業務以應收賬款回款作為主要還款來源,本行對授信申請人(即上游供應商)保留融資追索權。
(2)適用情況:核心企業上游供應商(生產或貿易企業)有一定資金實力,可以自有資金生產或采購并向核心企業賒銷。
(3)風控措施:業務下柜前應在人民銀行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進行查詢和登記,以對抗善意第三人并取得優先順位求償權。
(二)醫藥行業下游銷售環節相關產品需求
1、保兌倉業務
(1)業務背景介紹:保兌倉業務是本行針對藥品供應鏈中藥品生產企業的下游客戶(這些下游客戶主要是除醫院以外的藥品經銷商、商等,以下統稱醫藥公司),因為其在向核心企業采購藥品到收到銷售款時,存在回款賬期而缺乏短期流動資金所提供的融資方案。
(2)業務釋義:指本行通過與核心企業(醫藥生產企業)、醫藥公司簽訂三方業務合作協議,允許醫藥公司以現金和銀行承兌匯票或國內信用證等提貨,核心企業受托保管藥品。醫藥公司向本行申請付款后,本行通知核心企業發貨,核心企業按照本行指令發貨。
(3)適用情況:醫藥公司應被核心企業認可并向本行推薦;核心企業愿意協助本行控貨,并承擔差額(未發貨部分)退款責任。
(4)操作要點:應在三方合作協議中明確要求核心企業向本行承擔差額退款責任或連帶保證責任;本行融資款項定向支付核心企業,銀行承兌匯票應由本行直接交付給核心企業。
(5)業務流程:①本行與核心企業簽署供應鏈金融服務網絡業務總對總合作協議;②本行、核心企業、醫藥公司簽署三方業務合作協議;③醫藥公司向本行申請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或流貸、國內信用證等);④本行向核心企業定向付款;⑤醫藥公司向本行付款申請提貨;⑥本行通知核心企業發貨;⑦核心企業向醫藥公司發貨(注:如此循環操作,直至發貨完畢),在銀行承兌匯票或三方協議到期前,醫藥公司應向本行存足保證金,使融資敞口同時填平;⑧如醫藥公司違約(未在約定時間內付款提貨),本行通知核心企業向本行退回未提貨部分對應的款項。
2、廠商銀業務
(1)業務背景介紹:與保兌倉業務相似。
(2)業務釋義:廠商銀業務操作與保兌倉業務相似,指本行通過與核心企業(醫藥生產企業)、醫藥公司(醫藥流通企業等)簽訂三方業務合作協議,給予醫藥公司融資用于滿足其向核心企業訂購藥品、醫藥器械的資金需求,并由核心企業為醫藥公司向本行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其與保兌倉業務的區別在于廠商銀業務不可同保兌倉業務一樣循環操作。
(3)適用情況:醫藥公司與核心企業關系密切,例如醫藥公司為核心企業在各地設立的銷售分子公司等;醫藥公司應被核心企業認可并向本行推薦;核心企業愿意向本行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4)風控要點:核心企業須與本行簽署擔保合同,并明確由其對于醫藥公司在本行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5)業務流程:①本行與核心企業簽署供應鏈金融服務網絡業務總對總合作協議和擔保合同;②本行、核心企業、醫藥公司簽署三方業務合作協議;③醫藥公司向本行申請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或流貸、國內信用證等等);④本行向核心企業定向付款;⑤核心企業根據生產及銷售進度計劃,自行向醫藥公司發貨;⑥如醫藥公司違約,本行通知核心企業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并向本行支付相關款項。
3、訂單融資
(1)業務背景:對于資質較好,有穩定的供銷渠道,或者與作為核心企業關聯公司的醫藥公司,若其下游企業是處于強勢地位的醫院,醫院在向醫藥公司批量購買藥品和醫療器械時不愿向銀行申請融資服務,且不愿確認對醫藥公司確認應收賬款時,本行可對醫藥公司提供融資。
(2)業務釋義:指企業憑信用良好的買方產品訂單,在技術成熟、生產能力有保障并能提供有效擔保的條件下,由銀行提供專項貸款,供企業購買材料組織生產,企業在收到貨款后立即償還貸款的業務。
(3)業務流程:①醫藥公司向本行出具承諾函,約定其收款賬戶為監管賬戶;②當醫院對醫藥公司簽署采購協議后,醫藥公司憑協議原件向本行申請融資,本行審核采購協議;③本行向核心企業定向付款,根據醫藥公司向核心企業的采購合同給予流貸或者開立銀行承兌匯票;④核心企業收到貨款后通過本行指定物流公司發貨;⑤醫院收到藥品或醫藥器械后按采購合同上的收款賬號將貨款打入本行監管賬戶。
(4)風險點控制:由醫藥公司與醫院簽訂采購協議時約定鎖定回款賬號在本行;要求醫藥公司向本行出具承諾函:該公司所有銷售回款均回籠本行賬號,本行對該收款賬號進行監管;本行與醫藥公司共同簽署知會函,告知醫院該醫藥公司已向本行申請融資,醫院須按照訂單和采購協議約定將貨款打入本行賬戶;藥品生產廠在發貨時必須通過本行指定物流公司發貨,本行全程監控藥品和醫療器械的運輸過程。
4、國內商業發票貼現
(1)業務背景:商業發票貼現業務是本行針對藥品供應鏈中醫藥公司,因為其下游客戶較為強勢(如醫院等),多采用賒銷的方式購買藥品和醫療器械,醫藥公司在從向下游客戶銷售藥品到收到銷售款時,存在回款賬期而缺乏短期流動資金。
(2)業務釋義:國內商業發票貼現指銀行與賣方之間存在一種契約,根據該契約,賣方將現在或將來的基于其與買方(債務人)訂立的貨物銷售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由銀行為賣方提供貿易融資、銷售分戶賬管理、應收賬款的催收等綜合性金融服務。該業務也是一種國內保理業務的一種,建立在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的基礎上。
賣方憑帶有債權轉讓聲明的擬貼現商業發票、增值稅發票正本及復印件等相關商業文件及單據即可向銀行申請融資。
(3)業務適用客戶及業務:與本行有一定合作年限、經營穩定,需盡快實現銷售回款、要求資金快速周轉的中小型企業;廣泛應用于賒銷、托收等交易方式。
(4)業務流程:①醫藥公司和銀行簽訂《國內商業發票貼現協議》;②醫藥公司向下游企業銷售了醫療用品或提供了服務;③下游企業通知醫藥公司開立商業性專用發票;④銀行對賣方的商業發票按貼現協議的規定進行貼現,同時醫藥公司將《應收賬款轉讓通知》傳達至買方;⑤本行在應收賬款到期日之前采取合適的方式向買方催收;⑥若在已貼現商業發票到期日未收到買方的付款,本行有權自相關商業發票到期日三十天后向醫藥公司追償貼現款項并合理計息。買方到期付款,本行用以歸還貼現本息,將余額轉給賣方。
(5)風險控制:本行在對醫藥公司給予發票貼現前,需嚴格審查其經營情況及未來現金流;選擇資質較好的下游客戶;由本行在應收賬款到期前需向買方催收貨款;一旦發現下游客戶無力支付或者有拒付傾向的,需立即采取措施確保本行信貸資金能按時收回。
5、應收賬款質押
(1)業務背景:本行針對藥品供應鏈中醫藥公司或者藥品生產商在向下游企業銷售貨款時,存在回款賬期而缺乏短期流動資金所提供的融資方案。
(2)業務釋義及操作流程:同核心企業采購階段原材料供應商對核心企業的融資辦法一致。
五、醫藥行業供應鏈金融風險提示
發展醫藥供應鏈金融雖然能為供應鏈節點企業、物流公司和金融機構帶來“共贏”效果,但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卻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風險,有效地分析和控制這些風險是金融機構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
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商主要的風險可以歸納如下幾種類型:內部管理風險、運營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安全風險、環境風險、法律風險和信用風險。以上風險因素是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所普遍存在的,目前已有一些針對上述風險的對策研究。而醫藥行業供應鏈金融業務因其醫藥產品的特殊屬性——藥品的食用安全性、時效性以及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存在一些特殊的風險。
(一)倉儲監管風險。醫藥行業產品品種繁多,藥品形態多樣,對藥品存放的要求也不近相同。例如,絕大多數的液體藥劑不易儲藏保管,有些藥劑則需要保持在一定的恒溫狀態,一些則需要避免見光,在藥品存儲過程中,對倉儲監管方要求較高。因此,醫藥行業推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就存在比較嚴重的質押貨物風險。
針對上述情況,建議在藥品流通過程中盡量直接由藥品生產方的倉庫進行監管,尤其是一些對藥品存儲條件相對苛刻的液態制劑、生物制劑等產品,需嚴格規定倉儲地點,避免在藥品的倉儲監管中發生藥品變質或其他藥品食用安全風險。
摘要:本文從醫藥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及其成因出發,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醫藥企業并購中財務風險的管控策略。
關鍵詞:醫藥企業 并購 財務風險 管控
企業并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包括兼并和收購兩層含義、兩種方式,通常將兼并和收購合在一起使用,即指企業之間的兼并與收購行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宏觀經濟政策向“調結構”轉變,結構調整、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條主旋律。并購是企業快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每一次產業結構升級都伴隨著大規模的并購浪潮,并購已然成為目前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
我國醫藥行業并購活動同樣活躍。據WIND數據統計,2014年我國醫藥行業內排除跨境并購單筆1億元以上的并購重組案總額已達到673 億元,并購數達到99起,交易額同比增長53%。對于醫藥行業的并購活動,國內外學者進行了一些實證研究。然而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并購成功率還未達到30%,醫藥行業的并購大部分還是失敗的。所以加強醫藥企業的并購行為研究,深入探討其財務風險的防控,對于我國醫藥行業兼并整合和促進產業調整升級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醫藥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及其成因
(一)并購定價風險。在企業并購活動中,并購定價主要涉及并購價值評估和交易價格談判兩個環節。其中,并購價值評估包括目標企業價值評估和并購產生的價值增量,是產生并購定價風險的主要原因。從并購價值評估的風險來源來看,主要有信息不對稱風險、估值風險兩個方面。
目前我國醫藥行業仍存在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不規范、會計信息質量不高等問題,要想真實、完整地獲得被并購企業內部與外部的、財務與非財務的各種信息較為困難。而且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出具材料的公信力也存疑,甚至有粉飾編造的情況。在所獲得信息的真實性、可用性較差時,并購方容易對其財務報告問題、資產質量、負債狀況、抵押擔保等情況估計不足,對其業務競爭力、盈利能力、成長性和持續性做出誤判,使得估值出現偏差。
估值方法不當是導致并購定價風險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目前企業價值估值的理論與方法還不夠完善,一些估值方法在實務運用中操作性不強,存在諸多局限。在實務中,評估過程往往需要大量主觀判斷,人為來加以調整,可靠性存疑。
(二)融資支付風險。融資風險主要表現在并購資金保證和對資本結構的影響。對于并購方來說,實施企業并購行動往往會消耗大量資金,而并購后的日常運營和后續發展也需要強大的資金后盾,融資要謀劃在先。企業并購融資按來源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主要是依靠留存收益籌集并購資金。內部融資速度快、成本低,但大量使用留存收益會影響企業現金流和周轉資金規模,可能帶來現金短缺風險;外部融資包括股票、債券、并購貸款等。同時外部融資的成本和規模,還受法律法規、融資環境、融資渠道資源和自身資本結構的影響。
目前企業并購有股票支付、現金支付、混合支付三種常見的支付方式?,F金支付是并購中最簡單的支付方式,能夠快速完成并購交易,但是現金支付會給企業形成現時資金負擔和資金流動性風險;股票支付則是通過發行新股用于支付并購對價,它能夠減輕資金負擔,籌劃得當也可享受稅收優惠,但企業原股東股權會被稀釋,加之增發募資程序繁雜、周期長、成本高,容易喪失并購機會;而混合支付是前面兩種方式的結合,各種支付工具可相互補充,但其操作復雜,也會增加并購后整合的難度。企業在并購中選擇支付方式不當,比如現金支付過多、支付結構不合理,都會產生支付風險,影響并購活動。
(三)財務整合風險。我國當前醫藥企業并購多數屬于同業間橫向并購,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規模擴張和進入新市場領域。雖然市場環境、客戶群體、經營模式、工藝技術都有許多方面相似,但企業之間發展戰略、企業文化、管理模式、經營團隊仍會有顯著差異,容易產生并購整合風險,所以不可輕視。
(四)醫藥企業并購應關注的其他問題。醫藥企業行業監管嚴格、技術壁壘高、產品周期長,往往對醫藥企業的投資并購比其他行業更為復雜、更具有挑戰性。風險事項通常不是孤立的,往往環環相扣,相互影響。所以在應對并購財務風險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前后環節、不同層次綜合分析,要特別關注所處行業的高風險領域。在醫藥行業中,主要包括許可及經營資質、知識產權、藥品質量、安全環保4個方面。(1)許可及經營資質。在我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業監管非嚴格,生產經營企業必須在獲得許可、認證和相應經營資質,方可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否則,就屬于非法經營。所以在醫藥企業并購中,對目標企業進行許可和經營資質核查是必要程序。(2)知識產權。對于醫藥企業來說,知識產權問題極其重要。目標企業所擁有的藥品專利、工藝技術(藥品批文)、研發成果、品牌商標往往決定了其競爭力、創新性、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并購中應對目標企業的知識產權進行充分調查,以確認其所持有的知識產權權利,是否存在侵害知識產權情形和其他風險,關注藥品技術(許可批文)轉讓限制、專利或技術的來源及其保護期,并對其價值作合理判斷。(3)藥品質量。(4)安全環保。投資醫藥企業,安全環保風險也是必須謹慎對待的風險之一。藥品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物,但隨著醫藥行業環保標準的不斷提高,企業環保費用支出和環保治理工作難度持續加大,若醫藥企業在安全環保方面投入不足,一旦出現安全生產事故或環保污染事件,勢必會對企業造成巨大影響。
二、醫藥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管控策略
(一)并購行動要符合戰略和價值導向。醫藥企業在并購中必須克服一味追求規模,盲目“做大”的面子傾向。企業在選擇并購擴張時,要符合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導向,也要符合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對于不符合戰略方向和主業要求的并購項目不投;對于超出自身能力的并購項目不投;對于投資回報率低的并購項目不投;對于風險不可控的并購項目不投。避免因并購投資戰略方向不清,并購動機盲目,致使并購行動失敗,而產生各種財務風險。
(二)全面深入了解目標企業經營活動。雙方確定并購意向后,企業應展開盡職調查工作,全面了解目標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收集真實、完整的信息是保證并購估值可靠的重要前提,并購方可以委托具備較強執業能力的中介機構實施,并選派豐富工作經驗和具備專業勝任能力人員參與調查。調查時,除了收集各種資料外,也要注意分析其管理團隊、業務模式、盈利模式、業務協同性和發展可持續性,同時針對醫藥行業特有的一些經營要素、競爭資源、風險領域要重點突出的排查,以形成對目標企業客觀、立體的全面認識,減少誤判。
(三)基于并購價值和收益作定價決策。企業并購價值包括目標企業的價值,也包括因并購產生協同效應而產生的價值增量。企業并購定價決策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即要并購凈收益大于0,這樣并購才是可行的。目標企業的價值與并購產生的價值增量之和就是并購價值。并購產生的價值增量與并購交易費用之差就是并購溢價區間,即并購雙方的談判區間,最終成交價應落在此區域。
(四)以增加股東價值為目標進行穩健融資。企業并購中,管控融資環節財務風險主要是處理好并購資金對資本結構影響的問題。融資風險管控的目標是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在有效控制財務風險的前提下降低融資成本,增加股東價值。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要準確測算融資需求量;二要拓展并購融資渠道,提高資金保障能力;三要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和期限搭配,劃定債務融資極限,防范償債風險;四要立足于自身實際情況提出融資方案,并通過EBIT-EPS(或ROE)無差別分析,比較不同融資方式對EPS影響大小。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選擇成本最低、股東價值最高的方案進行融資。
(五)通過盈利能力支付計劃兌付對價。并購對價支付是并購中的關鍵環節,不同支付方式對并購雙方的財務影響明顯不同。選擇恰當的支付方式也可能較大程度降低企業并購成本和支付風險。并購企業一方面要與目標企業確定合理的資金支付時間和數量。另一方面要綜合考慮資本結構、稅收籌劃、資金壓力等因素,選擇適當的資金支付組織,保證并購活動順利進行。
同時,由于醫藥行業政府管制嚴格、關系營銷盛行,目標企業原股東公共關系網絡、技術技能對并購后的穩定經營非常重要,包括出于限制原股東從事競爭行業的考慮,往往需要其繼續服務一定年限。為鎖定目標企業核心人員,對符合條件的并購采用盈利能力支付計劃兌付部分對價,是一項次優選擇。盈利能力支付計劃,即并購交易的最終價格部分取決于目標企業在所有權轉讓后的經營業績,是一種彈性較大的支付方法。
(六)實施整合計劃,促進財務融合。并購后整合是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協同的關鍵。并購企業要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系統地實施整合,包括實施經營戰略整合、人力資源整合、管理體系整合和企業文化整合。各板塊的整合是相互關聯、相互支持的,各項整合工作協同推進,才不會使財務整合孤掌難鳴。財務要“剛柔并濟”實施整合,促進財務管理目標、機構人員、制度流程、會計核算、資金資產和業績考核的融合。
在進行企業并購時,充分考慮并購失敗的可能性,并制定財務應對策略和其他退出安排,及時止損。并購后,一旦并購預期出現重大偏離,并購協同效應不能實現,并對并購后企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時,企業應采取果斷措施,實施包括出售資產、撤資轉讓在內的退出辦法,防止財務風險擴散,影響并購方自身的經營安全。
參考文獻:
1.余浩翔.上市醫藥企業并購重組中的財務風險及其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關鍵詞:醫藥行業;財務會計管理;內部控制
醫藥產品較為特殊,關系到人類的生命健康,故醫藥企業相應地承擔著更重、更多的社會責任。醫藥行業產品國家管制較多、銷售模式特殊、時效性強、業務量大、種類繁多,相對于其他行業企業而言,面臨著更高的風險。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和內部控制是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重要保障,必須建立在基本的控制流程、控制方法、控制原理的基礎之上,通過全方位、全過程的會計財務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工作規范、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過程控制體系等來管理和控制企業的一切經濟行為。醫藥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和內部控制應當由專業的財務人員予以實施,對企業全部的財務工作進行業務審核、計劃執行、指標約束等,并以會計核算、經營管理、有效監管、防范風險為目的。做好財務會計管理和內部控制對于醫藥企業保障經營目標順利實現、確保財務信息正確可靠、保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促進醫患關系和諧融洽、實現醫藥行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符合醫藥企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美好愿景。
一、醫藥行業財務會計管理與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意識不足
在財務管理方面,醫藥企業普遍存在著風險意識薄弱的問題,甚至有些醫藥企業對風險的概念知之甚少,這使得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鮮少涉及風險防范的內容。在上述醫藥企業所面臨的內部、外部風險中,應收賬款風險的主要成因是藥品銷售商的違約行為,由于應收賬款占據了醫藥企業銷售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影響著企業的整條資金鏈,如果醫藥企業不及時處理超過賬齡的應收賬款,不僅會增加壞賬產生的可能性,業會嚴重阻礙醫藥企業的經營發展。在此,以我國某醫藥企業A舉例說明,2015年年末A企業未就某項金額為1500萬的應收賬款與B民營醫院對賬,相關手續也沒有進行完善;2016年年初,B醫院由于經營不善被C國有醫院整合,由于前述應收賬款的手續不健全,C醫院對此產生疑慮,表示要對其真實性進行進一步驗證,如此一來,A醫藥企業的收賬風險大大增加,甚至可能會嚴重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
(二)醫藥購銷業務控制難度大
醫藥購銷活動作為推動醫藥企業經營、發展的重點內容和關鍵環節,具有控制難度大、影響范圍廣的特點,而目前我國的醫藥企業普遍 缺少風險預警機制,想要通過自身控制來降低經營管理風險的愿望很難實現。我國醫藥行業的銷售市場相對狹窄,主要的銷售市場僅有OTC藥店、醫藥公司、醫藥機構等,但是各個銷售市場均制定了不同的推銷、采購、配送規則,這些規則都是建立在各個銷售市場的不同實際經營情況的基礎上,具有多元性和復雜性,給醫藥企業的運行管理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困難。
(三)成本控制不到位
目前,大多數醫藥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較弱,這是由于企業對行業、市場以及自身需求的不明確造成的,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地調整所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而實際上,不在少數的醫藥企業仍然在應用較為落后的資產折舊方法、存貨方法、成本核算方法等。就成本核算方式而言,絕大多數醫藥企業使用的還是傳統的總成本核算方式,而非服務成本費用核算、科室全成本費用核算,對高效的、現代化的核算方法(例如作業成本核算方法等)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這使得企業對成本的制約和控制能力大打折扣。
二、完善醫藥行業財務會計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建議
(一)增強風險管理意識,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醫藥企業必須加強風險意識,要對企業所面臨的各項風險進行透徹的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出具風險評估報告,并經由理事會、監事會、董事會認真審議、核查;管理層要組織相關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資金、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的往來賬目并作出相關處理。
(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加快各方體制建設
醫藥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和風險管理的要求是并存的,所以企業必須盡快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具體途徑如下:第一,建設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醫藥企業必須依照現代企業制度,真正實現經營權、所有權的分離,將風險控制、公司治理、內部控制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企業的風險管理貫穿于內部控制全過程,不斷防范“內部人控制”、規范控股股東行為,同時完善監事會機制、董事會機制、股東大會機制,夯實激勵約束機制、績效評價機制和信息披露機制,協調各個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從而實現完善醫藥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目的。第二,建設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醫藥企業應該充分結合自身情況,同時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稅法》、《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健全財務核算控制體系,該舉主要是為了強化企業的財務監督功能、預算管理功能以及各項授權審批制度,使企業的內部控制作用于各個經營環節,最大限度地對各種風險進行防范。與此同時,醫藥企業要致力于規范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實現監督的公正性、客觀性和獨立性,進而建立以專項管理為補充、以績效考核為保證、以成本控制為中心、以經營目標為導向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第三,整合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不僅是醫藥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中的主體,也是內部控制的控制對象。因此,醫藥企業必須強化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理念,加強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和控制,積極開發、挖掘人力資源潛能,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健全激勵獎懲機制,用以約束員工遵循財務會計管理和內部控制的要求、目標行事,發揮、培育團隊精神,不斷提高整個團隊的凝聚力。
(三)樹立成本意識,加強成本控制
醫藥行業必須加快樹立成本意識的步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制藥的技術和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自然地制藥成本也與日俱增,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醫藥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樹立成本意識勢在必行。醫藥企業必須將成本管理上升到戰略高度,加強對日常成本的控制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費,對各項資源進行循環利用。針對采購成本而言,企業要成立產品成本信息庫,用來加強對制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充分了解、掌握供應商資源,選擇質優價廉的原材料。此外,醫藥企業必須引進現代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加強自身成本管理的同時,積極適應國內外的市場要求。
(四)推進信息化建設,適應現代化發展
在信息時代,醫藥企業必須對管理方式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索與研究,在確保企業產品質量、資產安全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經營風險。推進企業財務會計管理與內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設,是醫藥企業適應時代要求的必然選擇,具體做法可參考如下建議:一是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醫藥企業可以在企業范圍內采用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企業上上下下的所有財務事項只能通過該系統來變更,這樣既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低效和弊端,也規范了整個公司的財務管理;二是規范財務系統的應用程序。為防止數據丟失,除了排除系統運行問題之外,醫藥企業還要不斷地完善數據庫管理,使其具備完整的機房準入規定、詳細的系統操作指南、嚴格的系統操作審批流程、科學合理的錯誤應急處理辦法等,同時也不能忽略輔的系統操作登記臺賬、機房準入規定等;三是增強權利約束與監督。為減少行為,必須建立一套針對操作人員的監督約束機制,可以通過劃分不同模塊的方式來進行人員職能分工,或是通過設置財務管理系統權限來實現;四是注意安全管理。醫藥企業必須對財務管理系統進行加密措施,嚴格設置各級別權限,定期對系統進行殺毒和數據備份;同時設置獨立的、線下的設備存儲空間,用于保護設備安全。
作者:嚴宣 單位:賽生醫藥(中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馮明磊.醫藥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