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3:19
序論:在您撰寫自然辯證法和科學技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學科來源;社會價值
自然辯證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一般規律、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科學,它是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于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與活動進行哲學概括與總結的產物。自然辯證法是一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相交叉的哲學性質的學科。它從自然觀、認識論、方法論與價值論方面,研究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的關系,是科學技術研究的思想理論基礎。
一、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內容
自然辯證的學科內容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
(1)自然觀:它是人們關于自然界的根本觀點和總體看法,既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指導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以及處理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的方法論。(2)科學觀與科學方法論:科學觀是人們對科學的總體看法,科學方法論是關于認識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論。(3)技術觀和技術方法論:技術觀是人們對技術的總體看法,技術方法論是關于人類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論。(4)科學技術與社會:把科學技術作為整個社會的一個子系統,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建制進行研究[1]。
二、自然辯證法的來源
作為哲學重要領域的自然辯證法,有其歷史的淵源。從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星云說,試圖揭示天體演化的歷史開始,形而上學的自然觀被打開了第一個缺口。的自然辯證法是在19世紀自然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們的新哲學世界觀,始于19 世紀40年代。他們關于自然辯證法思想的萌芽,也產生于這一時期。系統地研究、建立和闡明自然辯證法,主要是由恩格斯從19世紀50年代后期起進行的。在《反杜林論》哲學篇和《自然辯證法》手稿中。
在我國,“自然辯證法”這一學科來源于恩格斯的遺著《自然辯證法》。第一版全國統編教材《自然辯證法講義》是由《自然辯證法講義》編寫組編寫并于1979年8月出版,第一版教材對自然辯證法的定義是:自然辯證法是關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學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它是的自然觀和科學觀,又是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論。而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自然觀、自然科學觀和自然科學方法論三個部分。這一時期的主要特色在于圍繞世界觀的哲學打轉轉,堅持傳統的“自然界有辯證法”為立論依據,這種編排結構和內容也 體現了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的核心思想。
第二版教材是1991年8月出版,它對自然辯證法的定義是:自然辯證法是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很明顯這一時期技術觀和技術方法論開始進入自然辯證法的研究視角,同時隨著自然辯證法的改名,自然辯證法的發展也進入了新階段。
2004年5月第三版教材出版,教材在緒論中對自然辯證法有了一個更為明確和準確的定位:自然辯證法是的主要組成部分,其研究對象是自然界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而研究內容包括四篇: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科學觀與科學方法論、技術觀與技術方法論、科學技術與社會(STS)。
了解關于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定位和研究內容的變化實際上也就是學習自然辯證法史。而我們對自然辯證法的認識也就是以最新版本的也就是2012年5月出版的教材為準,那就是自然辯證法是關于自然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與人類社會相互作用的理論體系,是對以科學技術為中介和手段的人與自然、社會的相互關系的概括、總結。自然辯證法是自然辯證法,是理論的主要組成部分。自然辯證法的學科性質就是它是一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相交叉的哲學性質的理論學科。
三、自然辯證法在中國的傳播發展
在中國,自然辯證法隨著恩格斯著作1929年出版的譯本,逐漸在接受的哲學工作者和自然科學工作者中間傳播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它在廣大哲學工作者和自然科學工作者中間,得到更廣泛的學習和傳播。的哲學著作《實踐論》和《矛盾論》,在中國科學工作者學習認識論和辯證法、開展自然辯證法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自然辯證法的發展同自然科學的發展緊密聯系著,20世紀以來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極大地擴大和加深了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遠遠超出了19世紀自然科學的眼界。20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已經在更加廣闊的范圍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辯證法和自然科學的辯證法,使辯證法的許多基本觀點由于無數確鑿的自然科學事實而在實際上為自然科學界所廣泛接受。自然辯證法通過長期的生活實踐進行檢驗,從更加證明了科學性,從而指導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思想的構建和形成??茖W發展觀是馬克思自然辨證法同中國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的結合,具有時代特色,適應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思路。是中國新時代的國計民生的新型社會主義發展的理論[2]。
四、自然辯證法的社會價值
自然辯證法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自然辯證法的理論價值。自然辯證法不僅僅為科學的世界觀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更為認識論和方法論提供具體的理論論證,使哲學價值觀學科內容更加豐富。二是自然辯證法的實踐價值。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其實踐價值也日益凸顯出來。自然辯證法對正確處理和解決全球性問題、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具有實踐價值為科學技術活動提供正確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指導。對于實現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總而言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辯證法研究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在我國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學習自然辯證法也要與時俱進。(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研究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不僅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而且需要多學科的、交叉性的知識儲備。愛因斯坦曾言:“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4]不同學科的理論、知識、觀點、方法與技術的交叉、碰撞、吸收、融合與共振,能改善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與能力結構,形成單一學科所不及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處理問題的素質和能力?!白匀晦q證法概論”課程就是一門包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綜合性、交叉性學科,能夠實現自然觀、科學技術觀、科學技術方法論與科學技術社會論等多種學科知識的互補,該課程所蘊含的知識有利于培養當代研究生的創新素質與創新能力。第一,“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包含一定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白匀晦q證法概論”不僅研究自然界及其與人的關系,而且研究科學技術的研究方法及其與社會的關系?!白匀晦q證法概論”課程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自然觀、科學技術觀、科學技術方法論、科學技術社會論、中國科學技術觀與創新型國家五部分?!白匀晦q證法概論”課程主要運用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依據科學技術的發展演變來研究科學技術的內容、方法及其人文蘊涵,研究自然、社會及其相互關系。因此,“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必然包含大量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反之,如果把這些知識排除在“自然辯證法概論”之外,那么它也就只能憑借思辨、猜測、臆想甚至幻想等手段進行研究,而這些屬于人類早期的做法,或者說是宗教、神話、文學的做法。第二,“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有助于融合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英國科學家斯諾提出“兩種文化”(即人文科學文化和自然科學文化),指出人文科學文化與自然科學文化分裂的危害。杰羅姆•凱根提出建立“第三種文化”,即融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文化。但高度分化的當代科學為其融合設置了障礙?!白匀晦q證法概論”課程包含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科學知識與社會科學知識,便于學生對同一事物或同類事物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的理解與認識,溝通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實現對事物立體化、真實化的理解與認識。這種理解與認識可能是相互協調的,也可能是相互矛盾的,但無論怎樣,都是對真實世界、現實世界的理解與認識。以這些理解與認識為基礎,以現實事物為基點,協調、統一、融合多方面的理解與認識,從而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問題時能夠實事求是地認識、解決與處理,實現自然與生態、科技與國家、經濟與社會等多方面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緩解、預防或避免生態、環境、能源、人口、社會等問題的發生。
二、“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具有理性思維、批判思維與辯證思維等多種思維底蘊
“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既是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較強的課程,具備培養和鍛煉研究生的理性思維、批判思維與辯證思維等創新能力所需要的思維底蘊。第一,“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有助于培養和鍛煉研究生的理性思維能力。理論思維是人類在知識和經驗事實的基礎上形成的認識事務本質、規律和普遍聯系的一種理性思維。從課程內容方面講,“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涉及很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概念、觀點與理論,這些理論能培養和鍛煉研究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從課程性質方面講,“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屬于哲學門類,哲學是抽象思維較強的學科,哲學類課程的學習過程就是對抽象思維能力鍛煉和提升的過程。如,對生態自然觀部分的學習,既要理解和掌握相關系統科學的概念、觀點和理論,也要理解和掌握生態科學的概念、觀點和理論;既要從科學視角審視生態自然觀產生的現實根源與邏輯必然性,也要從哲學視角審視其理論內涵與當代價值。任何科學研究活動都必須運用理論思維,許多偉大的科學家也是哲學家,如愛因斯坦、玻爾、波恩、貝塔朗菲、普里高津等。著名物理學家波恩指出:“關于哲學,每一個現代科學家都深刻意識到自己的工作是同哲學思維錯綜地交織在一起的。”研究生教育要超越感性思維與經驗思維,培養和鍛煉研究生形成普遍性、規律性認識的抽象思維?!白匀晦q證法概論”課程是多學科交叉的哲學性質的學科,其抽象程度與理性思維水平要高于一般的專業科學理論,能夠培養和鍛煉研究生的理性思維能力。第二,“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有助于培養和鍛煉研究生的批判思維能力。所謂批判性,就是人們對已有的理論知識、思想觀念等提出懷疑,并通過科學研究尋找真理,實現對現存事物的改造和思想理論的革新。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廣泛應用,在增加社會財富、提高人類生存質量的同時帶來了資源匱乏、生態危機等問題?!白匀晦q證法概論”課程不僅是對現實的了解和理論的學習,而且是在具體分析的基礎上,對這些內容作批判性考察,考察其理論根源、現實根源與價值觀根源。如,對“科學技術與社會”部分的學習,不能簡單認為科學技術是好的、萬能的,也不能簡單認為現代社會中的科技運用都是善的、正當的,而要研究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態及其在社會中廣泛應用的科學技術根源、現實社會根源與科學技術觀根源。對既定事實與理論的懷疑與批判是創新素質與能力的重要內容。如果一味地循規蹈矩、因循守舊、崇拜偶像、迷信權威,就只能復古守成,難以創新。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才能對不斷變化的事物去偽求真,追根溯源。是對前人既定的理論框架完全接受,還是大膽反思和批判、推陳出新,成為評判人們是否具有自主創新意識的重要參量?!白匀晦q證法概論”課程倡導批判性的科學精神、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與實事求是的科學追求,有助于培養和增加研究生的批判思維能力。第三,“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有助于培養和鍛煉研究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馬克思指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自然辯證法概論”以辯證的視角理解人、自然、科學技術、社會及其之間的關系。如,對科學的理解,既要理解其可確證性的一面,也要理解其可證偽性的一面;既要理解其個體性的一面,也要理解其社會性的一面;既要理解其“小科學”時代的意義,也要理解其“大科學”時代的意義;既要理解其簡單性的本質,也要理解其復雜性的本質;既要理解其對人類社會積極性的一面,也要理解其消極性甚至破壞性的一面;既要理解與認識科學,也要理解與認識非科學、偽科學與反科學;既要避免科學主義,也要避免反科學主義。
三、“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具有溝通科學、技術、社會與人文的實踐底蘊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哲學;自然科學;科學哲學;理論
[作者簡介]張媛媛,吉林大學學院2010級博士研究生,講師,吉林長春130012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13)01-0001-04
自然辯證法究竟是什么?是一個學科,是一項事業?還是一個學派,是一種理論?學術界一直存在著爭議,這些爭議一方面表明了自然辯證法本身的復雜性及人們對其理解上的差異性,同時也給從事自然辯證法教學和研究的人提供了探索的必要和可能。但在筆者看來,這些爭議只是表層問題,其深層問題是:如何理解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關系?這才是爭議的關鍵之所在。若認為哲學“凌駕于”科學之上,那是近代哲學的觀點;若認為哲學“從屬于”科學之下,那是科學哲學的主張;而認為“存在于”哲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學科,則是自然辯證法。本文擬對這一認識和理解,從自然辯證法的創立、自然辯證法與科學哲學的關系,以及自然辯證法是存在于哲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理論學科三個方面加以闡釋。
一、自然辯證法的產生
自然辯證法的產生,既是自然科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哲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更是自然科學和哲學相互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從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來看。在古代,自然科學大都是以自然哲學的形態出現的,其特點是科學和哲學渾然一體,很難區分,習慣上我們將其稱為自然哲學。到了近代,歐洲中世紀后期的、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以及近代城市化社會的興起,為近代科學的誕生創造了必要的外部條件,同時自然科學自身也在為爭取自己的獨立性而斗爭。16世紀中葉,一場醞釀已久的科學革命開始了,近代科學就誕生于這場偉大的革命中,其標志是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發表的《天體運行論》。而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則是這一時期自然科學領域中最輝煌的成就。雖然在這一時期,自然科學的其他部門如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等也有一定的發展,但基本上還是處于襁褓之中。當然,應該承認這一時期的自然科學使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已經建立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但是由于生產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限制,當時科學研究方法(實驗、解剖、分析、歸納等)養成的習慣,加上社會的、階級的原因,使得這一時期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不能不打上機械論、形而上學和經驗論的烙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是“宇宙不變”和“物種不變”,代表人物是牛頓和林耐。進入19世紀,自然科學研究的重點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以前主要是搜集經驗事實轉向對事實材料的綜合整理,并將經驗材料概括抽象為系統的理論。自然科學也相應地由搜集材料階段過渡到整理材料階段,由經驗階段發展到理論階段,這是自然科學發展的一個大的時代背景。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自然過程的辯證性質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人們不得不承認它?!迸c此同時,19世紀自然科學發展所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特別是天文學領域的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假說,地質學領域賴爾的漸變論,物理學領域的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和電磁理論,化學領域的原子論和元素周期律,生物學領域的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一次又一次地打開了形而上學自然觀的缺口,揭示出自然界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客觀辯證法。這些都為自然辯證法的產生提供了自然科學的前提。恰如馬克思所說:“自然科學是一切知識的基礎?!倍鞲袼箘t更明確地指出:“要確立辯證的同時又是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需要具備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p>
從哲學發展的歷史來看。古代的哲學以“知識總匯”的形式而囊括了全部科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呈現為一個簡單而龐雜的混合體,哲學研究的重心是本體論問題。近代的哲學則發生了“認識論轉向”,把認識論問題置于哲學的中心位置,把人們對于認識的理論考察推向了新的階段。認識論本身的這些問題雖然不具有本體論的意義,但卻受本體論的制約并反過來影響本體論問題的解決。19世紀初,黑格爾批判法國機械唯物主義哲學,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提出了系統的辯證法思想,他“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即把它描寫為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轉變和發展中,并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在《自然哲學》中,黑格爾又把自然界看作“是一種由各個階段組成的體系,其中一個階段是從另一個階段必然產生的”,整個自然界的發展過程表現為:無機界向有機界的發展和轉化,有機界向生命界的發展和轉化。這表明了“自然界自在地是一個活生生的整體”。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黑格爾是第一個全面地有意識地敘述了辯證法的一般運動形式的人,他的著作是一個廣博的辯證法綱要;但是,黑格爾的出發點是錯誤的,因為他認為“精神、思想、觀念是本原的東西,而現實世界只是觀念的摹寫”。因而在黑格爾那里,占統治地位的自然觀仍然是:“自然界是一個在狹小的循環中運動的、永遠不變的整體,其中有牛頓所說的永恒的天體和林耐所說的不變的有機物種。”所以,恩格斯一再強調:“馬克思和我,可以說是把自覺的辯證法從德國唯心主義哲學中拯救出來并用于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唯一的人?!?/p>
從自然科學和哲學相互關系發展的歷史來看??茖W和哲學是人類理論思維的兩種基本方式,它們是在超越神話和常識的過程中產生的。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科學以未分化的形態而蘊含在哲學母體之中,哲學則以“知識總匯”的形式而囊括著全部科學。人們常常在“哲學”的意義上使用“科學”這個概念,也在“科學”的意義上使用“哲學”這個概念。然而近代以來科學的迅猛發展和日趨成熟,致使各門科學紛紛從哲學的母體中獨立出來,不斷地把哲學“驅逐”出其傳統的“世襲領地”,自然、社會和思維都成為科學的研究對象。而此時的哲學仍企圖以“科學的科學”的姿態而高居于科學之上。正是從這一點出發,恩格斯指出:“對于已經從自然界和歷史中被驅逐出去的哲學來說,要是還留下什么的話,那就只留下一個純粹思想的領域: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律的學說,即邏輯和辯證法?!薄艾F代唯物主義本質上都是辯證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駕于其他科學之上的哲學了。一旦對每門科學都提出要求,要它們弄清它們自己在事物以及關于事物的知識的總聯系中的地位,關于總聯系的任何特殊科學就是多余的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學中仍然獨立存在的,就只有關于思維及其規律的學說——形式邏輯和辯證法。其他一切都歸到關于自然和歷史的實證科學中去了?!笨梢?,恩格斯既反對用哲學代替具體科學的“科學之科學”,也反對把哲學“從屬于”科學之下、妄圖取消哲學的實證主義。
正是19世紀自然科學、哲學以及自然科學和哲學相互關系方面出現的重大進展,為創始人研究和闡述自然界和自然科學的辯證法提供了重要基礎,推動了自然辯證法的產生。
二、自然辯證法不同于科學哲學
科學哲學是以科學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哲學學科,它主要研究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茖W哲學的產生是自然科學和哲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獲得迅速發展,科學理論層出不窮,尤其是經典物理學的衰落和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非歐幾何學的發展,代數、算數的公理化以及命題邏輯的符號化等。這些科學上的重大而根本性的變革自然地喚起人們對科學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另外,還有一些哲學家主張要用科學來改造傳統哲學。例如,德國著名學者賴欣巴哈在《科學哲學的興起》一書中指出:“本書認為,哲學思辨是一種過渡階段的產物,發生在哲學問題被提出,但還不具備邏輯手段來解答它們的時候。它認為,一種對哲學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不僅現在有,而且一直就有。本書想指出,從這個基礎上已經出現了一種科學哲學,這種哲學在我們的時代的科學里已經找到了工具去解決那些在早先只是猜測對象的問題。簡言之,寫作本書的目的是要指出,哲學已從思辨進展而為科學了?!币话阏J為,科學哲學是在20世紀20年代以維也納學派為代表的邏輯經驗主義形成后,才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
作為一門哲學學科,科學哲學是對科學的概念框架的研究,即是對科學的概念框架的批判與反思??茖W概念框架是科學理解的工具,是科學家理解他所探索的世界的基本方式,所以科學哲學是一種理解科學的東西。維也納學派創始人之一、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菲利普·弗蘭克指出:“為了不僅了解科學本身,而且也了解科學在我們文明中的地位,以及它同倫理、政治和宗教的關系,我們就需要一個關于概念和定律的統一體,在這體系中,自然科學以及哲學和人文學科都有它們的地位。這樣一種體系可以叫做科學的哲學,也就該是科學和人文之間的‘缺少的環節’?!睆倪@種意義上講,對科學的人文理解,也就是對科學的哲學理解。具體而言,科學哲學就是要探討科學的性質,科學與非科學的分界,科學發現與科學證明的邏輯,科學概念和科學理論的提出、論證、檢驗和評價,科學理論的結構、解釋和更替,科學發現的模式,科學思維的形式、要素、特點和作用。同時,在進行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研究的過程中,科學哲學也不絕對排斥考察科學的社會本質,不絕對排斥對科學的本體論研究。進而,科學哲學強調,新哲學的出路只能是使其變為像科學那樣實證,或以實證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改造哲學,把哲學從凌駕于科學之上的“科學的科學”變成從屬于科學之下的“關于科學的哲學”或“科學性的哲學”。
自然辯證法作為一個學術領域,在我國最早是從1956年開始的。這一年,國務院組織制定了中國第一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即“十二年規劃”(1956—1967)。在這個既嚴肅又嚴謹的規劃中,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然辯證法規劃草案把自然辯證法定位于“在哲學和自然科學之間”,是在二者之間存在的一門科學。草案說:“在哲學和自然科學之間是存在著這樣一門科學,正像在哲學和社會科學之間存在著一門歷史唯物主義一樣。這門學科,我們暫定為‘自然辯證法’,因為它是直接繼承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曾進行過的研究。”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規劃草案既沒有簡單地把自然辯證法定位于哲學,也沒有把自然辯證法定位于自然科學的分支學科,而是定位在兩者之間。
從這個規劃草案中我們還可以看出,我國學者開展科學技術研究是比較早的。但與西方科學哲學學者不同,我們一直是在“自然辯證法”的名義下從事這項工作的,而且始終強調要以為指導,因為“自然辯證法同有著不可分離的密切聯系”。正是基于此,龔育之在1996年就已經把“自然辯證法”描述成了“的科學技術論”。
綜上,無論從自然辯證法和科學哲學的產生、發展,還是從理論框架、學科定位來看,二者都有明顯的不同,盡管它們的研究對象有交叉或重疊之處,即都要對科學技術進行研究。因此,不能把自然辯證法等同于科學哲學。
三、自然辯證法是存在于哲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理論學科
自然辯證法既然位于“哲學和自然科學之間”,因而使其具有二重性:哲學性與非哲學性(如科學性)。向哲學靠近,它具有哲學性;向科學靠近,它具有科學性。從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在自然辯證法這個“大口袋”里只有大約“不到四分之一”偏重于哲學,偏重于對科學的哲學分析,在這個意義上,自然辯證法理應歸屬于哲學學科。但是,自然辯證法還確實具有科學性,因為它的研究對象是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邏輯與理性特征在自然辯證法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那么,自然辯證法與哲學(尤其是哲學)和科學技術之間是何關系呢?我們認為自然辯證法屬于哲學與科學技術之間的中間層次,是哲學與科學技術之間聯系的橋梁與紐帶。哲學、自然辯證法和各門科學技術學科之間是普遍、一般和特殊的關系。因此,一方面,哲學通過自然辯證法為我們認識自然界和進行科研活動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和科學技術方法的革新也通過自然辯證法充實和豐富到哲學理論體系中,使之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因此,自然辯證法具有交叉學科性質。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那樣:“自然辯證法是以為指導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交叉與相互融合的、廣闊的研究領域?!弊匀晦q證法的深入發展,必將進一步推動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匯流,有助于人們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統地研究自然界、人和人類社會,探索科技與自然、社會的關系,實現人與科技、自然、社會的和諧共存、共榮。我們應該正視并承認“自然辯證法”作為交叉學科的特征,發揮其交叉學科的優勢。
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正像于光遠所指出的那樣:自然辯證法作為一個學科是“具有的特色或色彩的諸科學部門的總稱”,帶有哲理性質,但“其中包括許多不屬于哲學的科學部門”。這不僅體現在馬克思、恩格斯最初創立自然辯證法時,即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觀察自然科學,分析自然科學的各種哲學問題,而且還從歷史唯物主義和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考察自然科學的性質、作用及其發展規律,并寫下了許多札記、論文和著作;同時也表現在,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辯證法的研究也在縱橫兩個維度上不斷深化和擴展,以至其中的許多內容如科學方法論、技術創新論、工程哲學以及STS(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等都是哲學學科涵蓋不了的。譬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命題,有人強調它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哲學命題,也有人認為它是一個經濟學的命題?!睂ⅰ白匀晦q證法”看作哲學的二級學科,勢必要用哲學的學科范式規范“自然辯證法”的研究范圍和方法,而自然辯證法工作者研究那些不屬于哲學的內容,就會被認為“失職”、“不務正業”。哲學學者時常批評從事“自然辯證法”研究和教學的人“搞得太雜”,“專業性不強”,“研究的很多東西不是哲學”,這種批評意見可以理解,但不完全正確,因為“自然辯證法”中的許多內容確實不屬于哲學。勉強地將“自然辯證法”的所有內容都說成是哲學,不僅在學術上不嚴格,學生也很難認可,同時對從事自然辯證法教學與研究的工作者來說也不是很公平。
而把自然辯證法定位于理論學科,就可以把那些不屬于哲學的內容也包括其中。這不僅尊重了我們的學術傳統,也符合我國自然辯證法學科和學術發展的實際;既凸顯了本學科的特色,又體現了本學科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正因為如此,在2004年由黃順基擔任主編的《自然辯證法概論》統編教材中對自然辯證法作了如下的表述:“自然辯證法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對象是自然界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在社會中的作用?!?/p>
總之,自然辯證法是存在于哲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具有交叉學科性質的理論學科。同時由于自然辯證法目前還是我國高校理工科碩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門公共理論課。因此,我們強烈呼吁有關部門將自然辯證法納入到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中,進而使自然辯證法能夠在新世紀、在當代中國以至當代世界重振雄風(于光遠語)。
[參考文獻]
[1]龔育之.自然辯證法在中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2]全國工程碩士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組.自然辯證法——在工程中的理論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7]黑格爾.自然哲學[M].梁志學,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8]H·賴欣巴哈.科學哲學的興起[M].伯尼,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9]F·弗蘭克.科學的哲學——科學和哲學之間的紐帶[M].許良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0]朱鳳青.科學哲學:對科學的人文理解[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5,(6).
[11]自龔育之.科學·哲學·社會[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12]張純成.自然辯證法的學科性質與發展方向[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13]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自然辯證法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李桂花,肖愛民.“自然辯證法概論”在“理論課”教學中的定位——兼論它與“基本原理概論”、“現代科技革命與”的關系[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5).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自然科學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02-0156-01
一、自然辯證法與自然科學技術
自然辯證法是完整學說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學說中與科學技術聯系最直接的部分。形象地說,自然辯證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學文化之間的一座橋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識意義。學習和研究自然辯證法,有助于我們搞清科學和哲學的關系,從而更加清楚地認識科學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更加全面地觀察思考問題,只有加深了認識,我們才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迎接新的科學技術的挑戰。自然辯證法為探索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性,制定和完善正確的科學技術方針政策提供理論依據,也為我們的實際生活工作中起到指導作用。
自然辯證法對自然科學技術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導作用的。比如對應于“機器能不能思維”這個問題,科學層次上研究人工智能,如果說自然辯證法已經明白了機器和人腦思維的差異,那么對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就具有指導意義。自然辯證法研究的很多問題是認識研究自然世界、科學技術不可回避的問題,很多著名的科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
“信息技術教學”是一個包括理論、技術和教育實踐的綜合系統工程。是一個隨著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不斷提出新目標向前發展的工程[1]。如同任何一種學科,計算機具體其科學性和發展規律,依托于科學技術。因此,自然辯證法與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譬如當一個計算機專家去研究分析一個計算機問題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學層次的問題,同時依據哲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哲學層次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從計算機科學的研究中去總結、歸納,同時很多自然辯證法的問題,在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研究中得到了解決[2]。
二、學習自然辯證法在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意義
世界上諸多國家之所以紛紛提出自己的信息化戰略,爭先恐后地建設本國信息高速公路,不遺余力地發展和推廣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可以對本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功效,可有助于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很多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研究課題和研究方向都是在自然辯證法的指導下的。而對于高職校這類主要培養職業類實踐操作人才的學校,計算機信息技術這一基礎學科,無論是對于計算機專業還是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當今世界計算機操作能力已經和英語成為了現代社會人才必備的兩大技能,誰缺少計算機技術,誰將會被社會所淘汰。
在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可以用到很多自然辯證法的理論,例如:
(一)教與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兩個矛盾統一體,如何使學生可以學習到知識,掌握實踐技能,提高教學效率,需要教師協調好“教與學”。教師可以通過講授法、任務驅動法,情景模擬法,游戲教學等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測試,模擬實訓操作等及時得到學生學習效果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修改講課速度和教學案例等。職校的學生學習興趣較低,學習能力較差,很多所謂的“乖孩子”又僅僅只能學會書本的知識,無法在實際工作中活學活用,掌握實踐技能。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只一味的灌輸給學生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很好的處理學生“學”的一方面,了解學生的需求、特點。根據職校學生的性格特點,多用有趣的,貼合生活的案例來教學,多以鼓勵為主,多增加綜合實訓等。因為“教與學”,“教師與學生”不僅僅是矛盾體,更是一個統一體。處理好教與學的矛盾統一關系,對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系統分析法:系統分析法是為確定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效用,而對系統的各種要素、過程和關系進行考察的方法[3]。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操作性非常強的科目,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為防止理論脫離實際的傾向,需要掌握系統分析法。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運用系統分析法,來講比較龐大的實訓案例,轉化為子系統來設計,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這個科學方法,更好的得到實踐效果。比如,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中有要求學生在模擬情景下進行“某公司業務表單操作”綜合實訓練習,這實際上是讓學生將課程中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己知識的過程,在這種模擬環境下,學生需要分析各個表格的數據,分析它們的相互關系,最后運用這些信息對某公司的業務進行匯總操作,完成各類表單制作。這樣運用系統分析法所做的綜合實訓設計,可以更好的讓學生學會實踐操作,學會轉化知識。
除以上幾個例子,自然辯證法對于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有著更多不容忽視的指導意義。正確了解自然辯證法與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更好地透過表面的自然現象,從本質上深層次地理解并發掘自然規律,提高教學效率,這就是學習自然辯證法的根本意義所在。
三、結束語
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對于一名老師來說十分重要。因為人,尤其是孩子,更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他們身上有著一些未被磨滅的特質和天性,而且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因此要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多些耐心,細心觀察,總結經驗,反思過程,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善于發掘并培養這些特長,并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缺點,用很善巧的方法去成就學生,讓他們真正實現自我價值,便成了因材施教的首要任務,這也是我們今后的重要課題,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自然辯證法思想的指導。
總之,作為哲學的自然辯證法是聯系哲學與科學技術的紐帶,它和科學技術,包括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關系密不可分。以自然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待教學,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將教育教學進一步深化。
參考文獻:
[1]葉蓮.將自然辯證法融入到信息技術教學中[J].科技信息,2011,15:327.
1.教學過程不合理教學過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時代性不足。目前自然辯證法課程教學內容包括自然觀、科學技術觀、科學技術方法論、科學技術社會論、中國科學技術觀與創新型國家等5個方面。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偏重于經典理論的闡釋,對于科學與倫理關系的探討、思維方式演進規律的探尋等時代焦點性問題至多只能點到為止,無法深入分析。二是課堂規模超大。由于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逐漸擴大,從1980年的每年不足萬人增加到2013年的53.9萬左右,而師資人員并沒有相應增加,這造成現在高校碩士研究生自然辯證法課程教學班級一般都在150人以上,甚至200人以上。其直接造成兩個問題:一是教師工作量大,疲于奔命,根本沒有時間學習提高,追蹤現代科技發展前沿;二是學生大都來自不同的院系,無法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普遍興趣不高,到課率低。不少研究生認為學習本課程是為了獲得學位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專業碩士研究生在這方面的問題就更為突出,由于其在培養目標上側重于應用性,這導致部分專業碩士研究生錯誤地認為作為公共基礎課的自然辯證法課程并不重要,專業課程才是學習的重點和核心;由于研究生政治理論公共課教學班級規模普遍較大,任課教師教學管理一旦處于“放松”狀態,研究生到課率不高也就不足為奇了。二是即使有部分課堂學生到課率較高,但吸引學生的主要是教師上課時所展現出的幽默感或講述的有趣故事,教師表演的色彩遠大于教育的實際效果,并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水平和創新能力。
二、自然辯證法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原因分析
1.自然辯證法課程學科屬性不明自然辯證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種種問題的首要原因應是該課程學科屬性不明?!白匀晦q證法”的學科名稱源于1925年在蘇聯首次公開出版的恩格斯著作《自然辯證法》。1956年我國在制定全國十二年(1956—1967)科學發展遠景規劃時,首次確認恩格斯所創立的“自然辯證法”是處在哲學和自然科學之間一門獨立科學,暫定名為“自然辯證法”。自其誕生以來,關于其學科歸屬一直爭議不斷。主要是三種意見:一是認為應歸屬于哲學范疇,其基本依據為馬克思恩格斯創建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是由自然辯證法、歷史辯證法與思維辯證法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二是等同于哲學學科門類中“哲學”的“科學技術哲學”,其基本依據是當代中國科學技術哲學的內容和觀點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所開創的“自然辯證法”,是“自然辯證法”在中國的當代形態。三是認為“自然辯證法”在中國并不是作為一個學科而是作為一個“學科群”在發展,其基本依據是這門課程具有“馬列、哲學與政治”三門課程的屬性。而根據《意見》制訂的教學大綱則認為:“自然辯證法”是自然辯證法,是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目前的學科分類中理論一級學科下面并沒有“自然辯證法”二級學科。
2.學科組織體系不順,師資隊伍水平偏低由于學科屬性不明直接導致學科組織體系不順,表現為自然辯證法課程在《意見》中明確規定為理論公共課,其課程應歸屬于承擔高校公共政治理論課的獨立教學實體二級單位,一般為學院或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但許多重點大學一般都有專業的哲學院系,甚至設有科技哲學專業,這些院校自然辯證法課程一般由這些哲學專業院系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其教學內容主要圍繞科技哲學相關內容展開,大大削弱了該課程的意識形態教育功能。由于“自然辯證法”學科有明顯的“大口袋”特色,即該學科具有開放性、動態適應性、交叉性、跨學科性等特點,這實際上對任課教師有較高的要求,而目前自然辯證法教師大都是文科背景出身,自然知識匱乏,更談不上緊跟最新科技前沿成果。
3.課時數較短和教學內容豐富性之間的矛盾自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自然辯證法”教學已按照《意見》和新的教學大綱全面展開?!兑庖姟芬幎▽⒋T士研究生“自然辯證法概論”從必修課(3學分,54學時)調整為選修課(1學分,18學時)。經過2012年、2013年兩個教學周期的教學實踐,筆者明顯感覺到與自然辯證法課程豐富的教學內容相比,18個課時過于短少,根本無法完成教學任務。而在2013年對教學大綱進行修訂的過程中又增加了十精神的相關內容。主要是在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三個方面,將十的新觀點、新提法體現在大綱的各個章節中。[1]65這使得兩者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
三、提高專業碩士研究生自然辯證法課程教學有效性路徑分析
1.加強自然辯證法課程學科建設是基礎當前“自然辯證法”學科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科定位。學科定位的基本依據在于準確理解學科的研究對象。2012年版教學大綱將“自然辯證法”定義為“是關于自然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與人類社會相互作用的理論體系;是對以科學技術為中介和手段的人與自然、社會的相互關系的概括、總結。”雖然在表述上同1979年版、1991年版以及2004年版全國統編講義或教材略有不同,但其基本觀點都是一致的,即“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的方法。這種觀點顯然是對理論板塊化理解的產物,即將簡單的分為哲學(世界觀與方法論)、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規律)、科學社會主義(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自然辯證法(對自然界的認識規律)。實際上,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著作中所闡釋的“自然”其內涵絕不僅限于自然界,是包含“社會和思維”意義上的自然,是全部現實世界。這也就是為什么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全書內容的安排上,既講“各門科學的辯證內容”,也講了“自然界和社會”的原因。如這樣理解自然辯證法,是不是同唯物辯證法相混淆了呢?顯然不是,前者強調的是對全部現實世界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后者則強調的是在掌握前者的基礎上,對全部現實世界能動的改造,即社會實踐。這同科技哲學的研究對象———人們對自然、自然科學及其技術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是根本不同的。所以,為了自然辯證法和科技哲學的共同發展,在“理論”一級學科下再設一個“自然辯證法理論”二級學科,哲學門中保持現有“科學技術哲學”二級學科,是個不錯的選擇。
2.理順學科組織體系,提高師資水平是保障學科定位準確為理順學科組織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將“自然辯證法”定位在理論二級學科之后,從事自然辯證法教學與研究的教師自然應歸屬學院。鑒于在國內重點大學目前大多數從事自然辯證法教學的教師大都屬于哲學院系,可以讓教師自己選擇是到學院從事自然辯證法的教學和研究,還是繼續在哲學院系從事科技哲學的教學和研究。這樣有利于自然辯證法和科技哲學兩個學科的共同發展。對于在學院從事自然辯證法教學的教師,應加強相關學科內容的培訓,盡快提高其教學科研水平。因“自然辯證法”學科具有“大口袋”特色,所以,應根據任課教師學科背景的不同,分別進行培訓。就目前全國自然辯證法教師隊伍現狀而言,人文學科背景的教師占大多數,所以要加強任課教師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在教學班級的組成上,鑒于專業碩士研究生規模逐漸擴大,可以把教學班級分為兩大類:專業碩士類和學術碩士類。任課教師也可分為相應的兩類。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人類社會;發展概述
中圖分類號:B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1-0266-01
一、自然辯證法發展概述
自然辯證法是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指向的人文文化體現為內容,對人類自身和人類社會生活的內向觀察,以及對人的生存方式、價值和意義的探索。科學技術哲學則是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規律等基本方法、科學技術及其發展中的哲學辯證的問題與科學技術及社會的相互作用等內容。
二、自然辯證法與諸學科之間的關系表現
我們知道,自辯法誕生于19世紀中葉絕不是偶然的,而是當時三個方面的重大變化和發展沖擊著人們原有的自然圖景和思維方式,為其創立提供了客觀基礎。表現如下:一是大機器生產帶來的人類生產活動的高度社會化,加強了人們之間的社會聯系和交往,改變著人們舊有保守的、靜止和孤立的思維習慣和方法;二是自然科學的一系列偉大發現展現了自辯法發展的本性和規律,沖擊著人們業已形成的機械的、形而上學的自然觀;三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創立,為自然辯證法的創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使自然觀的革命有了理論指導。自然辯證法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和諸多因素下,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與自然科學和技術相結合的一場偉大的理論革命。自然辯證法揭示了自然科學發展的內在邏輯、人對自然界的能動關系等,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思想觀點等,諸多體現具有劃時代的變革。
綜上所述,自然辯證法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自然界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一般關系的學說。與此同時,自然辯證法作為的自然哲學、科學技術哲學、社會學等研究,不僅具有哲學屬性,而且也具有交叉學科的性質。
三、自然辯證法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
當代自然辯證法以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為研究對象,所要揭示的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規律以及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一般規律,而不是自然界中個別的過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個別領域或者科學技術個別學科的特殊規律。這個一般規律也正是哲學研究區別于科學技術研究的特殊之處。自然辯證法一方面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體表現和科學技術領域的具體應用,另一方面又是對科學技術及其發展的哲學概括。
自然辯證法作為關于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關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總結的哲學學科,不僅對于整個哲學特別是哲學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對于指導人們正確認識和改造自然,發展科學技術,協調人與自然以及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在理論價值上,不僅為科學的世界觀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為認識論和方法論提供具體的理論論證。與此同時,為哲學價值觀增添豐富的科學內容,是事實與價值的統一。從實踐價值,一方面,對正確處理和解決全球性問題,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具有實踐價值。另一方面,為科學技術活動提供正確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指導。最后,對于實現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總之,當代自然辯證法以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為研究對象,所要揭示的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規律以及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一般規律,而不是自然界中個別的過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個別領域或者科學技術個別學科的特殊規律。
四、自然辯證法在社會發展中的思考
自然辯證法的創立與發展同哲學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是關于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關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總結。由于科學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同社會發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所以也是協調人與自然、科技與社會關系的需要。
哲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最高概括,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最高概括,錢學森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歸納為十個緊密相聯的科學技術部門。這十大科學技術部門的劃分方法,正是錢學森運用哲學,特別是系統論對科學分類方法的又一創新。因而在我們的學習中,需要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和現代科學方法等多重知識結構,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和科學技術工作者合作聯盟,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讓自然辯證法能夠成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橋梁。
參考文獻:
[1]吳國盛.中國科學技術哲學三十年.天津社會科學. 2008.07.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科學技術哲學;發展貢獻
認為,物質是萬物的本原,自然界是由一切物質所構成的巨大的系統整體、自然界、人、科學技術,社會這四者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密不可分的關系。在自然辯證法的學習中,我們只有通過對概念的認識,研究對象和內容的深入了解,進一步解讀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和現代科學方法等多重知識結構的層次的構建,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一、自然辯證法在科學發展過程中的表徵
自然辯證法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自然界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一般關系的學說。與此同時,自然辯證法作為的自然哲學、科學技術哲學、社會學等研究,不僅具有哲學屬性,而且也具有交叉學科的性質。
我們知道,自辯法誕生于19世紀中葉絕不是偶然的,而是當時三個方面的重大變化和發展沖擊著人們原有的自然圖景和思維方式,為其創立提供了客觀基礎。表現如下:一是大機器生產帶來的人類生產活動的高度社會化,加強了人們之間的社會聯系和交往,改變著人們舊有保守的、靜止和孤立的思維習慣和方法;二是自然科學的一系列偉大發現展現了自辯法發展的本性和規律,沖擊著人們業已形成的機械的、形而上學的自然觀:三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創立,為自然辯證法的創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使自然觀的革命有了理論指導。自然辯證法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和諸多因素下,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與自然科學和技術相結合的一場偉大的理論革命。自然辯證法揭示了自然科學發展的內在邏輯、人對自然界的能動關系等,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思想觀點等,諸多體現具有劃時代的變革。
二、自然辯證法與科學技術哲學諸學科關系的文獻綜述
恩格斯結合當時的自然科學和哲學成果,對這種自然哲學進行了多方面理論變革,發展出了一種新的關于自然的學說,這就是的自然辯證法。首先,他改造擴展了自然哲學的研究對象。其次改造了自然哲學的方法論基礎。再次摒棄了自然哲學的唯心論等基礎,成功的實現了自然哲學和科技哲學的基礎構建。自然辯證法和自然哲學都從整體上研究自然界并提供自然界的總圖景。
科學哲學是以自然科學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科學的邏輯結構、科學知識的獲得和檢驗、科學推理的程序、科學發展的模式等認識論、方法論和邏輯學問題,而明顯忽視對自然界本身的研究,存在一些屬于本體論的問題。
科學社會學是關于科學的社會研究,它是與自然辯證法緊密相關的一門學科,著重研究社會諸方面與科學的關系,也就是研究科學體制“外部”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因素對科學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三、從自然辯證法看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科學技術與生產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作用?!翱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這是對科學技術觀和生產力理論的創造性發展,也是我國發展科學技術和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
科學技術不僅作為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要素,具有主導作用,同時對其他要素也起著滲透作用,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已融合、擴散到生產力諸要素之中,從而促進了生產力要素的全面飛躍,推動了生產力系統的發展。
當代自然辯證法以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為研究對象,所要揭示的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規律以及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一般規律,而不是自然界中個別的過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個別領域或者科學技術個別學科的特殊規律。這個一般規律也正是哲學研究區別于科學技術研究的特殊之處。自然辯證法一方面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體表現和科學技術領域的具體應用,另一方面又是對科學技術及其發展的哲學概括。
四、科技哲學視角下的自然辯證法
自然辯證法作為關于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關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總結的哲學學科,不僅對于整個哲學特別是哲學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對于指導人們正確認識和改造自然,發展科學技術,協調人與自然以及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在理論價值上,不僅為科學的世界觀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為認識論和方法論提供具體的理論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