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3:17
序論:在您撰寫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求異思維的定義及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現狀分析
1、求異思維的定義
張大松教授曾在《科學思維的藝術》一書中有提到對“求異思維”的定義:“求異思維是指思維主體對某一研究問題進行求解時,不受已有的信息或以往的思路的限制,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答案?!?/p>
縱觀國內外學者對求異思維的觀點,他們一致認為求異思維等同于創造性思維,只不過這是另一方面展示思維方式的一種特殊的形式之一,那就是求異思維,它通常所客觀反映出的結果是不遵循常規,打破常規思路的結果。進而從多角度、多立場等方面進行對問題的探求,讓問題迎刃而解。
2、求異思維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學術專家對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方式分為兩大類。首先是求異思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尤其是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求異思維訓練。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求異思維的訓練,是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擺脫思維定勢,對于問題的思考可以是擴散性的思維模式,這樣更有利于問題的研究探索。
但是關于發散求異與逆向求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性文章相對比較少。相對于求異思維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研究而言,求異思維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就顯得蔚為大觀。
二、高中語文進行求異思維教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高中語文教學中求異思維培養的可行性
根據心理學的有關專業知識,我們知道學生在中學時代思維最為活躍,尤其是在高中階段,更是發散性很強。同時這也是學生的思想模式逐步定型的時期。目前中國的考試模式,語文能力作為考試量化,尤其是采用單一的分數量化,試題本身的合理性就有所質疑。但是,中國目前高校選拔人才,通過全國統一的高考也是目前為止較為公平、公開得一種選拔模式。也同樣被大眾認可接納的一種模式。
現在的高考試卷除了第一也有些許少量的古詩文背誦的默寫,除此之外都是一些主觀的、沒有固定答案的題目,往往這些題目是沒有一個準確固定的答案,答案都是靈活多角度的,可是改卷的表示參考答案卻只有一個,這就讓老師很頭疼,明天學生言之有理,可是卻拿不到全分。所以近幾年實行新課改語文之后,高考試卷改卷答案可以發現很多主觀題的答案寫著“只要意思對即可”。因此學生就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題目里面選擇,也可以在自己感興趣可以確保的高分的題目中選擇,這無疑對于新課改之后的學生們是一項良策。
2、高中語文教學中求異思維培養的必要性
高中生的思維培養和整體自身素質培養離不開高中課堂,所以高中的課堂教學和影響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未來世界,國家與國家的競爭與抗衡就是看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的能力,現在的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加強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培養是現在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高中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得從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入手。這就需要考驗到教師如何調動課堂氣氛,來喚起學生們對知識的探求思考,而并不是一味的只是灌輸學生知識,并沒有讓學生自己經歷思考的過程就得到了結果,那是無濟于事的。培養和鍛煉求異思維的過程不僅僅只是老師的任務,學生也很重要,因為他們才是課堂的主體。
四、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1、逆向求異在“表達交流”模塊教學中的運用
大眾一般都是習慣于用自己固有的思維思考事情,長久下來,就形成了思維定式。而事實上,所有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他們不僅有展露于人的一面,還有隱蔽不為人知的一面。
在高中語文“表達交流”模塊的教學中,我們不妨引入逆向求異,這讓課堂煥然一新。從寫作教學中的選擇立論的角度、論據的選擇和結構布局三個方面來探討逆向求異的運用,讓學生換個角度來思考他們所面對的問題。
2、“閱讀鑒賞”中求異思維的運用
有比較才能有對比,通過比較的方法就可以得出優劣高下。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最為常見使用最為頻繁的就是比較的方法,比較也分為求同和求異。一般都是選擇尋找不同事物的相同之處。通過這些不同點來探究其背后所隱藏的深層內涵。選擇比較的方法去探索求異思維在“閱讀鑒賞”中有著獨特的作用,特別是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更加透徹深刻的理解文中所涉及的內容。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劉道玉.創造思維方法大綱[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梁良良,黃牧怡.走進思維的新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
[4]卞華,羅偉濤.創造性思維的原理與方法[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在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提高語文課教學成績,關鍵在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日常積累和大量的課外閱讀。大部分學生感到語文并不太難,只是記不住。要提高學生的積累能力和思維能力,關鍵在于要設法增強語文對學生的感染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積累能力和思維能力,注重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培養合格的創新人才打好基礎。
一、運用思維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教學中,學生對教師所講的知識是否能夠理解和掌握,關鍵在于學生的課堂參與是否積極。集中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對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水平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重視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和準確性、科學性,構建逼真的生活場景,以豐富的情感感染學生,以生動的形象吸引課堂教學對象。如講述諸葛亮的《出師表》時,本人將《三國演義》中“六出祁山”的電影畫面導入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同時,通過課堂鍵設計環節,導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根據語文課的教學特征,運用教育教學心理思維,設計準確、形象的課堂教學問題,導入課堂教學內容。如講《愚公移山》時,教師設計了下面的幾個問題:愚公是什么樣的人?什么是愚公精神?愚公移山是一時的沖動嗎?在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還要不要發揚這種精神?設問角度也更新穎有趣。語文教材中這種內容是很多、很復雜的,具有很強的社會性,還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設計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匠心獨運。最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渲染課堂教學氛圍,烘托課堂教學氣氛,把學生的興趣調動到最大值。如講述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一詩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朗讀錄音,烘托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向往和平的道德情操。
二、運用思維創新,指導學生掌握常見的比較閱讀法
首先,運用比較閱讀法,提高學生的背誦能力。教師要通過比較,將不同篇目記敘文的事件起因、經過、結果、人物、地點、時間、性質等進行鑒別,讓學生找出共性和不同的性質,分清存在的這些差異。語文教學中的比較法有多種方法:一是國內國外比較,通常是對同一時代不同國家間文學作品的比較。如將俄國契科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與中國近現代偉大文學家魯迅的《友邦驚詫論》的差異進行比較。通過比較閱讀,能幫助學生區分個性與共性、本質特征與一般規律,了解外國文學作品與中國文學作品、古代文學作品與近現代文學作品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形成文學作品知識的網絡結構,從而加深對各種文學作品性質、特點的認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設計問題的能力。二是古典文學和近現代文學作品的比較,即對同一國家或地區先后出現的文化、人物的比較。如將古詩詞屈原的《離騷》、李白的《望天門山》、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進行比較,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學習語文離不開閱讀、背誦,但如果只注重字、詞、段、篇概念的死記硬背,忽視對整體語文知識網絡結構的把握,這樣的閱讀方法往往會使知識不夠系統、不夠健全。
其次,培養學生對著名文學作品有節奏地復述,是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最佳途徑。當前,不少學生采用機械記憶方法,死記硬背,收效甚微。因此,培養學生有節奏地復述記憶是很重要的。如魯迅的《社戲》有一定的節奏感,讓學生有節奏地強化背誦,能記得住,記得牢。
最后,利用簡單知識網絡結構對知識加以系統整合。利用知識網絡結構,連橫合縱,有利于提高語文知識在綜合空間中思維創新的理解和系統整合。知識網絡結構繪制速度快、效果佳,繪完后教師稍加分析,適當講解并結合場景設計,學生便會記住。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運用思維創新,指導學生加強記憶與理解
在幫助學生系統鞏固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使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識記,在識記的過程中加以理解。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語文基本知識要點,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必須做到大量閱讀、拓寬視野,抓住課堂的中心環節解決難點,掌握重點。如在講述魯迅的《孔乙己》時,教師可從孔乙己外表、動作、語言等方面設計板書。講述時,教師的板書要力求簡潔、綱目明了,課堂問題設計具有科學性、理論性。板書繁雜不利于學生記憶;問題過多、過繁也不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一.重視表象獲取的培養,豐富知識的積累
(一)直觀取象
作為思維加工的基本材料,表象直接影響著思維加工的質量與效率。例如:教師在教學《核舟記》一文時,可以向學生展示桃核這一實物,然后引導學生來模仿文中所描述的魯直、蘇軾、佛印三個人物以及舟尾兩舟子的神態、動作,而后要求其他同學進行仔細觀察并以語言加以描述。又如:教學《口技》一文時,可播放錄音,也可剪輯《巧奔妙逃》這一影片,向學生展示影片中的口技表演。這樣,讓學生在可感、可視的方式下對表象進行獲取。同時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的各種感官起充分調動作用,從而幫助學生形成鮮明、準確的表象。如:通過身體運動智能,引導學生表演、模仿;通過視覺空間智能,幫助學生仔細、認真地觀察圖像、自然現象、錄像、實物、顏色、模型等;通過音樂智能,使學生欣賞文章的背景音樂、朗讀、唱歌、打節拍等;或利用多媒體,抑或綜合運用各種智能等直觀教學方法,以促進表象的豐富。
(二)表達表象
1、形象的分析與綜合能力
這要求主體可以對表象材料、表象特點加以比較、分析、歸類、選取、組合等,使其為主題服務,同時體現材料間的序列邏輯,將其形象特征變得鮮明化,使其更生動化、集中化,極具本質概括性。例如:以“母愛”為主題的與語文寫作,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選出與母愛相關的內容,再刪去和主題沒有密切關系的材料,如: 關心與友愛鄰居、工作盡責盡職等材料和“母愛”這一主題無關,則應舍棄;而如: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對自己的錯誤進行指正等材料,可以體現出“母親愛孩子”,則應保留。面對不同材料,應選出最能夠服務于主題的材料。因而,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運用選取法、比較法,將所有材料進行比較,選出與主題密切相關的,舍棄無關的。
其次,還有組合法、歸類法等等,教師也應該加以重視與指導。其中,歸類法即一一羅列出與事物本質有密切聯系的材料,實現舉一反三。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將塑造的形象相同的課文歸于一類,例如:教學《范進中舉》時,教師可提問:在我們所學過的文章中,還有哪些人物受封建科舉毒害?然后學生想到了先前學過的《孔乙己》,將其人物形象、文章主旨歸為一類,這樣,培養學生對形象的分析與綜合能力。
2、回想能力的培養
回想是一種再現的想象,就是對已有表象或所經歷的事情加以重新提取,這是表達表象的前提。在分析與綜合形象材料與材料特征后,利用回想可以對表象進行準確再現。在語文閱讀中,有不少景物、人物、場景等的描述十分傳神、生動,具有代表性,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記憶。同時,不同形象可運用不同方法進行再現。如背誦、反復朗讀、游戲、默寫、制圖等,并盡可能客觀、準確地對事物進行再現。如教學《核舟記》時,請兩位同學上講臺,一人為人物雕像,而另一人進行描述。又如教學《皇帝的新裝》時,可利用故事法將故事情節進行再現。
二.強化聯想能力的培養,啟發學生想象思維
第一、對比聯想。對比聯想也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一種有效方法。對比聯想指由一事物而想起與其相反的事物。通過對比聯想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形象的理解與印象。在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巧妙地利用對比聯想可以使學生頭腦里的表象更為豐富。
第二、相似聯想。相似聯想指把握文字之間所描寫的事物、情景的共性、相似性。如詩歌中,不同表象可以表現出相同意境。這樣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聯想,增強表象加工能力,提高想象水平,甚至可以描繪出類似情景。
[關鍵詞] 求異思維 初中語文教學 創新性
一、求異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求異,是人生的一個寶貴要素。一瓶酒,酒瓶用軟木塞蓋緊。要求你不用起塞工具,也不許在塞上鉆孔,不準拔掉塞子,也不準弄爛塞子。常識告訴我們,只有拔掉瓶口的軟木塞才能喝到酒,現在不允許拔掉軟木塞,常識也就失效了。其實,答案很簡單:把軟木塞壓進瓶子里。如此簡單的答案可并不是人人都能一下子想出來的,原因就在于常識的負面作用。往上拔軟木塞是求同,往下壓軟木塞是求異。而求異,即改革創新。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需要以自己的思考面對差異,讓學生學會在差異中發現啟示,尋求發明創新的突破口,這是我們實現素質教育的題中之意。那么何為求異?簡言之,我的想法與常規想法不一樣,我的想法比常規想法高明、簡捷、有效。
與其說求異是一種方法,還不如說求異是一種藝術、一種創造一種觀念。求異是一種藝術,是因為求異有技巧,有辯證法;求異是一種創造,是因為求異必出新,有新的看法、新的發現、新的創意;求異是一種觀念,是因為它是一種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哲學思想。認識世界不但需要異中求同,而且需要同中求異。求異的觀念,就是認識變化、認識運動、認識差異,想前人之未想、做前人之未做,開拓進取。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方法
我國著名教育家王梓坤教授在歸納總結了一些科學發現的思維過程后,曾精辟地指出:“不少偉大的劃時代的科學發現,往往都不是按舊的思想體系,以一般的邏輯推理方法所獲得的,需要的是出奇制勝的高招,特別是我們工作已久,各種方法都一一試過而仍無希望時,更要打破常規,另創新路?!边@里的“打破常規,另創新路”就是對求異思維形式的高度形象的概括。所以,廣義地說,凡是與常規思路不同的過程都屬求異的范疇,凡是標新立異、獨辟蹊徑的方法都屬于求異的方法。其中,逆反、變換、發散、反常、變異、組合等更是求異中的典型而奇效的思維形式。
1、 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即為達到目標,人們通常將思考問題的思路反轉過來,以背逆常規現象或常規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前提,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這種思維的特點,往往不是針對方法而是直接針對目標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人人皆知,司馬光運用的便是逆向思維方法。人落入水中,通常的做法是讓人離開水,但是一群小孩沒有能力做到這點。從反向思考,讓水離開人不是也一樣嗎,于是有了砸缸救人的故事。因此,逆向思維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從事物相反的方向來進行思考,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筆者在進行《以蟲治蟲》這一課的教學時,就是以一個故事來設置課堂導入的,從而引起學生對事物的不同思考:
通常的煎魚鍋和其他鍋一樣,都是把熱源放在下邊。采用這種傳統的方式加熱,魚體中析出的油脂下滴,接觸到熱鍋后就會產生大量煙霧。但是日本夏普公司的一位技術員為解決煎魚鍋冒煙的問題,調查并試用了已有的各種加熱裝置,發現都離不開把熱源放在下邊的傳統方法。他想:如果把熱源和煎魚鍋顛倒一下位置,打破傳統,采用上熱源加熱技術,這樣魚體中析出的魚脂下滴,便不會直接與熱源接觸,因而,也就不會產生大量的煙霧。運用逆向思維,他把電熱源安裝在煎魚鍋的蓋子上,采用上熱源加熱方式,發明了一種新型的無煙煎魚器。
這時,教師再引入課文的內容:小學課程中,我們學過啄木鳥是專門吃害蟲的,但是,當害蟲越來越多,連啄木鳥都忙不過來的時候?該怎樣來治理害蟲呢?這時候,學生由于受到了導入設計中的故事影響,就學會了使用逆向思維的方法來進行分析,有些同學大發奇想說:那我們就多養一些害蟲,等到害蟲數目太多,而食物又不夠的時候,就會自傷殘殺,最后達到滅蟲的效果;又有同學說:可以養青蛙,青蛙也吃害蟲。雖然,學生的答案都有些離譜,但是教師不能壓制學生的自由發言,因為,這是發散性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表現,所以,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教師再向學生們介紹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的《以蟲治蟲》的方法。這樣學生就能抱有極大的好奇心去學習這篇古文,避免古文教學的枯燥和單調性,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2、轉換角度求異。
當從原來的思維角度考慮問題不能奏效時,轉換一個角度,就可能使問題順利得以解決。有的問題只要轉換一次角度就能解決,也有的問題需要轉換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才能解決。轉換了一個角度,往往可以出奇制勝,大大地拓寬了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時,有一個學生提出:田忌第二次為什么會轉敗為勝?可以要求學生從文中找。當學生找到“還是原來的馬,只是調換了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了”時,針對這句話,可以引導學生剖析孫臏的思維過程,然后讓學生換一個角度去分析:如果你是齊威王,發現了第一場田忌用下等馬對自己的中等馬時,你會怎樣調整,為什么?讓學生在新的語境中運用剛掌握的思維方法,從同一材料探求不同的答案,掌握“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基本方法,從而形成多角度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能力的遷移。經過長期的訓練,就能形成學生思維的廣泛聯系,從而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他們的創新、探究能力。
3、反常求異。
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反常求異,其實,也是從事物的另一方面出發去思考問題,例如我們進行《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這樣來設置教學過程:
從前,有個吝嗇的財主招不來長工,聰明的張萌找上門去了。財主提了兩個條件。一是“別人不吃的東西你得吃”,二是“別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 張萌完全同意。中秋節,財主家人將許多肉、果供祖賞月,張萌去將這些供品吃個精光。春節那天,財主家都忙著拜年,張萌卻去門前挖了墳坑,把財主氣得兩眼直瞪。請同學們想一想,對財主提出的兩個條件,張萌是運用怎樣的思考角度來應對財主的要求的呢?隨后再進行對于事物正確答案的多樣性的分析,這樣就能啟發學生從多個方面進行思考與解決問題,豐富學生的想像力,鍛煉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又如在教學《三顧茅廬》時,學生對“劉備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時, 離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這一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這樣做很不值得,因為他們這樣做,諸葛亮是不會知道的,何必走那么多的冤枉路;有的認為這樣做很值得,因為他們這樣做并不一定要諸葛亮知道,他們是在表達了自己的誠意。學生經過一番爭辯,最后認為第一種做法符合現代人講究辦事效率的特點,在現在這樣的時代,這種做法也未嘗不可;但結合當時的年代,第二種做法也并非不值得,這恰恰是劉備求賢若渴的表現。學生在爭辯的過程中,既深刻領會了文章的中心,又鍛煉了求異思維。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求異思維是一種高級的思維,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發展的表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用銳利的眼光,去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加以正確引導、訓練,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能動性、獨創性,為造就21世紀的新型人才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波,邏輯哲學導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思維視圖;初中語文教學;運用
思維導圖又稱為心智圖,作為一種簡單且極其有效的革命性思維工具,它主要表達著放射性思維的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一直被應用于各個領域,近幾年來對教學事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思維導圖的應用,需要涉及到教學設計、自主學習、作文教學以及文言文教學等多方面,思維導圖有利于通過圖畫形式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清晰的知識點體系。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科學合理的運用好思維導圖教學,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是非常有幫助的。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分析
1.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分析
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從總體來講,其實主要就是學習動力差異和學習方法選擇這二個方面。學習動力主要是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行為,并使得學生奔著特定學習目的的一種動力情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學習心理,促使學生清楚自己學習的作用和嚴重性,激發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形成學生的學習動力,更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并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堅持努力學習,達到最佳的學習成效。學習策略是指學生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完成學習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具體學習方法。思維導向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策略方法,主要通過以圖形方式來構建起易記、易理解的知識學習體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完成學習目標都不失為是一種有效的教學選擇。
2.思維導圖應用到教學中的有效促進作用
一方面,單向轉到多向,培養學生的發散邏輯思維。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受到應試教育影響,沿用落后的講臺“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固定學習思維影響主要以單向思維為主,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很多學生大都是遵循教師的教學原則,采取直接照搬硬學的方式進行學習,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點,這樣的后果導致學生的思考僵化,想象力低下,記憶能力和發散思維發展受到局限,初中語文學習效率得不到提高,到了知識應用時,便會出現許多“似曾相識”的舊知識,語文學習過程中非常吃力。而思維導圖使用了區別于傳統思維不同的多向思維,也就是反射性思維方法,通過感覺、記憶、想象將信息輸入大腦,無論是文字、數字、色體及其節奏等,都可以發展成一個思維中心點,繼而發散出大量的節點和連接,構建出形象的立體結構。通過這樣的方法將大量的零散語文知識點立體化,加強學生的想象記憶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邏輯思維。
另一方面,化文字為圖像,化繁雜到簡潔,增強學習去趣味、提高學習效率。初中語文不同于小學語文,初中語文對于語文手法、文言文詞篇、語文情感等內容更加深入、更加晦澀難懂,學生難以理解,課堂互動困難,面對密密麻麻的文言文句式,學生更是失去學習興趣,產生抵觸心理,而如果采用思維導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來做筆記,創造出符合課堂學習內容的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對于文章主題的畫面感,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想象力,而且筆記形式的多樣性,知識思維更加可視化,使得原本復雜的語文知識形象化,更加有趣了,也幫助學生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措施
1.利用思維導圖歸納要點,“溫故而知新”
思維導圖的應用方式之一就是“w納要點”,特別是對于面臨中考的初三學生的復習是非常有效的。初三的學生最后一學期開始了全面的復習工作,這個階段學生的復習時間有限,復習量較大,這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方法,應用直觀的線條和色彩把重點知識通過圖畫表現出來,引導學生在勾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點,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鞏固知識點。例如,教師在初三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對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討論交流,然后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最后將思維導圖上交,教師在進行改正指導,這個過程既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增強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2.運用思維導圖記錄筆記,加深理解
初中語文初期教學中滲透思維導圖基礎上,還需要側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簡化思維導圖,降低思維導圖的繪制難度,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簡便高效。思維導圖的應用中,必須保證學生主動運用思維導圖的自主性,才能提高思維導圖學習的效果,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日常經常運用思維導圖學習,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完整知識構架的形成。例如,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記錄課堂筆記,養成利用思維導圖方法記錄筆記的習慣,慢慢的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開始有意識的主動采取思維導圖來進行學習,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提升。
3.用思維導圖分析課文,提升能力
學會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和記錄之后,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方法來分析課文,把思維導圖和課文思維有機結合起來。比如以《百合花》這篇課文為例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設計。首先,將學生分為五組,選出組長和繪制人;其次,讓每組學生利用課文的環境、人物、情節和感受分析課文,談論繪制出思維導圖;最后由組長上臺演示出并講解所繪制的思維導圖。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成為課堂的主人,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束語
思維導圖是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將它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之外,同時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大有作為,但是還是有許多地方需要我們去開發和改進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張訊.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語文,2016,06:18-19.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高中語文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2-243-01
引言
將思維可視化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僅適應新課程標準,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同時符合學生現狀要求與心理學發展的要求。從思維可視化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的意義而言,其有利于實現高中生更有意義的學習語文,能夠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學習語文的信心。
一、充分結合思維可視化創設更利于記憶的情境
從高中語文教材的特點入手可以發現高中語文中大部分都需要學生進行記憶,特別是長篇需要背誦的文言文部分,例如《游褒禪山記》、《蜀道難》等都是需要學生背誦的課文。從學生的特性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不夠濃厚,死記硬背的方式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語文教師需要采用靈活的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原本的煩惱痛苦的記憶變成輕松快樂的記憶過程。對于文言文的教學,首選需要讓學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再經過一個深入的思考與理解的過程讓學生自身形成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得到修正、補充與完善,最后幫助學生得到一個全面深入的認識。
例如,某語文教師在進行《游褒禪山記》的教學時,考慮到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理解,更好記憶,該教師充分結合思維可視化的特點采用了視頻展示與圖片展示的方式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理解作者之所以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作為切入點,將褒禪山的命名、禪院、華山洞、前洞以及后續的探洞過程,這樣的一個敘述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利用影視資料、圖片將山的實景展示給學生,更加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這種方式下學生能夠更好的記憶,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仿佛置身其境,以作者的角度去感受那種環境,在緩解學生學習文言文畏難情緒的同時使得學生能夠加深對文言文知識的理解。
二、充分結合思維可視化創設更有利于形成學生思維的情境
思維作為學生理解高中語文知識點以及更深層次內部規律的認知過程,不同的思維方式能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教師需要結合思維的特點,利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在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設計出能夠有利于學生思維形成的情境。利用高中語文知識圖形化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語文思維。
例如,某教師在進行《滕王閣序》這篇文言文的教學時,先將滕王閣各種圖片資料展示給學生,這個階段可能學生往往處于一個比較粗淺的階段,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讓學生一邊朗讀課文的第三、四段,一邊結合圖片進行分析,讓學生以作者的角度仿佛置身其境一般感受滕王閣當時的景色。讓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練習并且逐漸形成思維導圖模式,這樣一來學生逐漸形成自身的一種思維模式不僅有利于更好的總結,也更有利于語文的學習。學生在學習此類課文的過程中就會條件反射的進行想象,就能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充分結合思維可視化創設更利于概念形成的情境
學生一旦形成了對語文知識點的概念就能夠更好的進行下一步的學習[2]。]思維可視化中有一個關于思維導圖的內容,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理清語文知識點中相近或相似的概念,從而幫助學生突破原有的固定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將原有的只關注答案、關注結果的方式變成更加注重答案與結果生成的過程,最終幫助學生實現建立一個全面、完整的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后期進入到一個學習的良性循環過程中。思維導圖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口、眼、耳進行立體化對詞語、圖像等方面信息的理解與記憶,有效提高學生的記憶。
例如,某語文教師在進行《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之前,先將最符合原著最貼近原著的紅樓夢87版中第一集“林黛玉別父進京都”的視頻資料展示給學生,同時教師在播放的過程中一邊進行講解,講解其中人物性格、人物說話特點,對視頻中出現的每個人物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對比分析,這種做法將學生記憶的知識點得到具體化,學生不再是單一的、虛幻的想象,利用實際的視頻資料將學生的想象結合現實更好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林黛玉進賈府這件事作為全文的主線將每一個出現的人物分析并聯合起來,最終幫助學生更好理解了整個事件中牽涉到的所有人物、所有存在各種關聯的人物的內在聯系更加明了,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整體概念。
四、結語
從目前的教學現狀而言,思維可視化的教學已經進入到教學過程中,雖然只是初級階段,但是可以發現這種方式已經成為了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思維可視化結合學生的特性、認知特點創建一個思維情境,幫助學生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能夠加深理解,牢靠的掌握知識點。
參考文獻
自從20世紀60年代英國學者東尼?博贊發明思維導圖后,它就被人們當做了“終極思維工具”。它常常被運用于各個認知領域,如用于記憶、寫作、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習技巧等。根據思維導圖的特點,我們也可以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這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記憶力、閱讀和習作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下面,我結合教學中的一些實例,談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運用思維導圖,提高閱讀概括能力
小學生從低年級進入中高年級后,其想象力、空間感、整體感都有所提高,分析能力也有所增強,因此課標對中高段的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更好地達成這些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
如《東方之珠》一課,我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主要介紹了香港這個繁華的都市,品味“總―分―總”的構段方式的妙處。我首先讓學生思考:課文開頭寫什么?結尾寫什么?中間部分又寫什么?在這一環節中,先讓孩子們閱讀文本,然后分小組合作學習,找出關鍵詞。孩子們樂此不疲,很快找出了關鍵詞,如“南大門、迷人的沙灘、著名的海洋公園、繁華的街市、東方之珠”,接著讓孩子們根據找到的關鍵詞繪制思維導圖,再根據思維導圖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就很容易了。完成這一環節后,我再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把沙灘的迷人、海洋公園、街市的繁華寫具體的?”學生繼續找出二級、三級關鍵詞,分支羅列,完善思維導圖。然后選出代表在班上展示匯報,小組成員互相補充,形成整篇文章的結構框架圖。最后我在孩子們繪制的思維導圖上進行點撥:“課文哪一部分寫的文字比較多?”孩子們很容易看出是中間部分,此時再順勢指導:開頭和結尾文字較少,是概括性的描寫,叫“總寫”,中間部分是具體的描寫叫“分寫”。這樣“總―分―總”構段方式的教學水到渠成,學生易于理解掌握,也為今后的學習用這樣的構段方式寫作打下了基礎。
課堂上,孩子們成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合作完成思維導圖,把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同時訓練了學生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
二、運用思維導D,提高說話習作能力
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學生的語文素養概括起來就是四方面的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說”和“寫”的能力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要提高學生“說”和“寫”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二年級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水果時,讓學生先畫出自己喜歡的水果圖案,并在旁邊寫上一級分支的詞語(如西瓜、葡萄、香蕉等)。接著引導學生深入二級分支關鍵詞(形狀、顏色、味道)。然后更深入地拓展三級分支(如:橢圓的身體,像……,彎彎的,像……;青綠色的外皮,上面還……;紅通通的瓜瓤,上面還……,甜津津、酸甜酸甜的等等)。最后我再引導學生看著思維導圖進行說話訓練。由于有了思維導圖的幫助,說話練習的難度大大降低,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說話的欲望也變得強烈起來,從而提高了學生說話的能力。
又如,在教學三年級學生描寫“家鄉的秋景”時,我首先在導圖中央寫上“家鄉的秋天”,然后羅列出一級分支(開頭、正文、結尾),接著引導學生學習“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先總寫開頭?!伴_頭怎么寫”,學生展開討論,然后全班交流。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整理,深入二級分支的關鍵詞:“家鄉的秋天景色迷人!那里有……天空,……小河,……的田野”。接著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分寫“正文”?結合學生的討論,我整理出正文部分二級分支關鍵詞:天空、花草、樹木、小河、田野等。再圍繞這些景物進行思考:“這些景色都有什么特點?如何把這些特點寫具體?”學生拓展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聯想,我再梳理三級分支的關鍵詞“藍晶晶、一碧如洗、大雁南飛、盛開、落葉飛舞、清澈見底、稻谷金黃,豐收樂開懷”等等。“結尾”又該如何總寫?學生討論,教師整理板書:抒情點題。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說話和習作教學,不僅能克服學生無話可說可寫的問題,而且能幫助學生構建出文章的邏輯框架,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完成說話和習作,增強學生說寫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從此把習作難題變成一件輕松而快樂的事情。
三、運用思維導圖,提高背誦復述能力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有很多優秀的詩文要求學生背誦和復述。這些學習往往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如果能借助思維導圖將各種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有高效組織性的圖畫,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背誦和復述的能力。如前面提到的《東方之珠》一文,課文很長,學生背誦起來有一定難度。我就結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分散記憶,抓住思維導圖中羅列的關鍵詞,逐段突破,化難為易,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學生還能舉一反三,提高背誦和復述的能力。
四、運用思維導圖,提高整理復習能力
在語文復習時,通常有很多零散的知識點讓學生感到無從把握,難以記憶。運用思維導圖,就能很快地建立起這些分散知識點的聯系,從而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如,在進行期末復習時,我就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對本學期認識的人物進行復習。先在思維導圖的中間寫上一級分支(本學期認識的人物),然后回憶課文中學過的人物,梳理出二級分支(哪吒、越王勾踐、雷奈克……),最后引導學生思考:他們都有什么精神品質?梳理出三級分支的關鍵詞(哪吒:除惡揚善、機靈果敢;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憤圖強;雷奈克:善于觀察、善于實踐……)。這樣的思維導圖,學生一目了然,方便記憶。還可以讓學生按單元整理本學期學過的易錯字、形近字等。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既復習了舊知,又提高了整理復習的能力,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實踐證明,思維導圖作為語文學習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具創造的特質和生命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