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3:13
序論:在您撰寫高效智能監管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高職高專;實踐教學管理;計劃職能;組織職能;領導職能;控制職能;創新職能
課題項目:陜西省教改項目(陜西省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管理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07JG71)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規模迅速擴大,2001~2008年全國累計培養高職畢業生達到1,000萬人,2007年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招生數占普通高校招生總數的53.1%,辦學規模已占整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實踐教學是高職高專教育的核心。為了提高高職高專教學質量,就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就是要充分發揮高職高專實踐教學管理計劃職能、組織職能、領導職能、控制職能、創新職能,合理配置人、財、物、信息等各項教學資源以實現其最大的效益。
一、充分發揮高職高專實踐教學管理的計劃職能
1、落實科學發展觀,制定高職高專發展戰略計劃。堅持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統一的科學發展,規模必須以質量為保證,教育質量提高才能實現教育效益。效益體現為三個方面:一是為經濟社會生產發展服務,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二是樹立學校的辦學質量形象,實現學校的生存、發展;三是實現千百萬家庭對子女成才的教育投入的效益。學生的就業有保障,整個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投入才能實現其效益。
2、各項具體管理計劃必須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1)一切工作要以為學生服務為中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中心,以教學為中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任務。后勤、機關等部門都要為教學服務,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教學質量;(2)以就業為導向制定學生培養計劃。管理者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依據市場需要科學制定專業設置計劃、設置課程、選用教材,合理分配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時間,計劃并掌握培養工作進度,辯證分析生源的具體學習基礎和思想狀況因材施教;(3)教學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執行。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過程監控為重點,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如專業建設制度、教學計劃制定制度、課程設置制度、教材建設與選擇制度、教學日常管理制度、實驗室管理制度、教學研究工作制度、教學質量檢查制度、考勤制度、學生實踐能力考核評價制度、學生評教制度、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督導工作條例、實習實訓工作條例、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條例、“雙師”素質培養方案、學校評價工作條例等,形成對教學質量各方面、各環節的系統化管理,并嚴格組織實施、檢查落實,提高質量監控的規范化程度。
二、充分發揮高職高專實踐教學管理的組織職能
組織設計的任務是提供組織結構圖和編制職位說明書。用組織結構圖勾畫出學校管理系統的權責關系,使組織中的成員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向誰匯報、相互間的工作關系。職位說明書使每個職位分工明確合理、權責相符,工作隊伍精干高效。人員配備上做到依據各部門所分管工作的性質和對工作人員素質的要求,挑選和配備稱職的人員及其負責人,還要將合格的兼職教師恰當地配備到教材選編、課堂教學、實習實訓等教學環節中。
三、充分發揮高職高專實踐教學管理的領導職能
1、管理者的必備素質。管理者必須具有較高政治素質和管理能力,品德高尚,校(院)長和副校(院)長必須具有高等學校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系、科、專業負責人必須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具有從事高等教育工作經歷。對于不同層次的管理人員應該具備相應的管理素質。即達到一定的學歷水平,在有某項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有管理學及其相關專業學習的經歷,這樣才能為管理工作提供最基本的保證。
2、領導職能的藝術性。依據實際面對的管理環境采取不同管理方式,從而使管理最有效,例如集權或分權管理或權變式管理方式的選擇等等。具體到對教師的管理上,為了更好地實現以學生為本、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任務,在對教師的管理中應該根據教師群體的特點采用合適的管理方法。由于教師群體學歷層次高、基本素質高、工作內容知識集聚化,在管理機制上就不能太僵化、太苛刻,不能采取以“管”為主的管理方式,要采取以“理”為主的管理方式,要充分利用雙因素理論使教師受到激勵,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既從生活方面關心教師,例如教師生活區建設、子女入托、上學等方面,還要從實現工作成就感方面給教師創造工作平臺支持教師科研創新,實現對教師的工作激勵,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例如學校制定對專職教師的培訓方案、對專業帶頭人的培養方案、對專業骨干教師的培養方案、對教師“雙師”素質的培養方案等。
3、樹立服務意識,正確認識“管”與“理”的辯證關系。管理人員不能以“管”自居,更應該注重“理順”學校內部的各種關系,“理順”學校與政府、企業、社會各界的關系,使學校處于一個開放的系統中,充分利用外界信息、資源生存、發展,這樣才能把教學管理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4、充分利用非職位權力提高領導能力。非職位權力也就是領導的人格魅力、專業成就和威望,非職位權利強的領導能從感情上受到下屬的尊敬與愛戴,提高下屬的工作積極性,下屬愿意追隨他實現學校的目標。
四、充分發揮高職高專實踐教學管理的控制職能
1、控制最根本的意義在于在計劃執行過程中“監督”和“糾偏”。通過監控系統及時準確地接收、處理和利用各種反饋信息,對管理工作在執行中出現偏離預定目標和要求的情況,及時做出分析,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糾正。第一,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設立具體詳細的工作標準;第二,在校內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評價機構,安排校級領導分管負責該機構。這個機構應該能夠將教師評價、學生評價、領導評價、同行評價等結合起來,將在校生評價與畢業生評價結合起來,將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與學校整體教學質量評價結合起來,將理論教學質量評價與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結合起來,使教學質量評價系統成為全員參與、良性互動的網絡;第三,分析教育質量問題的原因,采取措施改進工作。
2、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信息系統。信息來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校內教學質量信息系統。以教務處為核心,建立一條“教務處――各專業教研室――教師――學生”的縱橫交錯的信息網絡,通過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師生交流會、校領導與學生見面會等,在學生與學校之間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聽取、收集學生對學校實踐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進行整理、分析,及時反饋到教學部門和教師本人,使發現的問題及時得到修正;二是學校與職業界的信息跟蹤、反饋系統。以就業指導中心為核心,負責收集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的信息,在畢業生人數較多的單位建立教學信息反饋點,每年進行畢業生跟蹤調查,全面了解畢業生質量。調查的內容應包括畢業生對學校專業、課程的設置、師資配備的滿意度,對工作單位的滿意度以及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困難和最急切的需要等。調查的形式可以分為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座談等。召開招生、就業研討會等,將有關信息及時反饋到各教學單位。
五、充分發揮高職高專實踐教學管理的創新職能
高職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這幾年發展規模較快,財政支持有限,因此辦學經費不足就成了各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之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強調實踐性,如何在辦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為學生創造校內外實習實訓機會,就成了教學管理機構需要經過創新管理而突破的問題。深化高職高專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的產學研合作教育就是對高職高專教育的一種創新管理。實踐中這種例子很多,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工業中心”的建設是高職產學合作教育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典型成功實例,最為突出的特色就是注重與企業、行業協會共建實訓室,使工業訓練中心更為接近真實的生產環境,切實提高了學生實訓質量。同時,學院還成立了“中小企業支援中心”,致力于使工業中心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基地,一批生命力旺盛的中小企業進入工業中心園區,他們與學院各專業在產品研發、技術推廣方面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對工業中心的建設與發展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產生了長遠的效益。再如訂單式培養,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實踐案例是武漢職業技術科技學院。該學院與華中數控公司和海爾集團成功合作,學校按照企業的生產需要培養人才,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力資源,學生畢業后被企業聘用,企業為學校解決了就業問題,企業和學校實現了雙贏。由此可見,創新管理能創造性地解決高職高專教育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作者單位:陜西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職業技能鑒定是對于人才職業技能的一種專業性的測試考核,依據嚴格的測試流程以及評價標準對于人才進行測試考核,對于達到要求的人才授予相應的資格證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對于人才的職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廣大高校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加強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評價以及職業技能評估體系。
2高校職業技能鑒定的價值和作用
2.1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的整體素質
傳統高校人才管理以及人才培養運行機制具有計劃性較強的特點,不能夠根據高校發展的實際要求來靈活調整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管理,這樣就使得高校各部門機構存在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使得高校不能夠正確與企業之間形成有效的溝通,高校對于社會上的人才需求層次也沒有較強的認識,這就導致了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夠滿足社會需求。而通過充分發揮高校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的作用,可以正確引導高校的人才培養方向,使得高校在教學資源共享、信息的整合以及人才培養規劃等方面形成正確的認識。轉變以往只對于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的策略,加強高校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高校人才的整體素質。
2.2有利于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教研創新能力
以高校職業技能鑒定為依托,轉變高校的教學觀念,從而有力地推動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當今高校的發展,都在努力打造屬于本高校的專業特色,倡導尊重個體、弘揚個性,體現人文關懷精神。以高校職業技能鑒定為紐帶,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切實把實現教師專業技能的提高以及培養職業化的技術、管理人才作為高校發展目標。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加強對于教師職業發展以及教學培訓,使得在崗教師能夠認識到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學生才是教學的目標。不斷運用高校自身優勢,形成高校的特色化人才培養,結合本校人才的培養規劃,對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遴選,這樣可以更好地對教師的專業性技能進行培訓和提高。而且通過對高校的辦學方向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的具體情況,不斷建立健全高校的人才培養創新機制與運行環境,激發高校教師人才的教學創新能力,真正為社會培養出一大批適銷對路的優秀職業人才。
2.3推動校企聯合,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高校擁有著專業的科研機構,其能夠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人才,而企業能夠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專業的技術人才以及研究思路去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從而實現企業的經營績效的提升。但是這兩者之間想要形成良好的互動,那么就需要高校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作為媒介。高校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通過對學生的職業技能進行鑒定,及時將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反映給高校,而高校根據企業的要求以及專業的特點以及要求,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通過高校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可以進一步明確高校在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地位,根據社會上對于人才的需求程度以及要求,不斷提升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將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與理論教學等同的地位,培養出一批能夠面對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要求的綜合型人才。通過與企業之間的直接或者間接交流,可以進一步摸清企業各崗位對于所需人才的技術、能力、知識素質等要求,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學校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策略,從而使得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更能適合企業的崗位要求。
3高校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原則
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發展的要求,提升我國人才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依據GB/T1900-2000族國家標準制定了《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以下簡稱為《標準》)。《標準》為我國高校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提供了依據,明確了高校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的質量方針和目標,闡述了高校職業技能鑒定的職責、流程、服務范圍等內容,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以服務社會為中心
《標準》強調高校職業技能鑒定要以服務社會為中心,將社會的需求作為職業技能評估以及證書發放的準則。對于高校職業技能鑒定機構來說,其為企業的人才準入把關,因此企業的需求對于其工作的影響是重大的。高校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將服務社會作為焦點,全面提升鑒定服務能力,全方位協調學生就業與企業人才引進兩者之間的關系,促進高校人才的“產銷”一體化。高校職業技能鑒定結構要全面貫徹質量管理體系的相關要求,不斷規范自己的職業技能鑒定能力與公信力,提高學生以及社會企業的滿意度。因此在體系建設中,要時刻關注顧客的滿意度評價,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從而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服務質量。
3.2明確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高校職業技能鑒定機構應該深刻貫徹《標準》精神,立足本機構自身特色,根據本機構的發展要求制定出合理科學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進一步強化機構的服務職責意識,明確服務的內容、服務方式、服務態度以及服務的范圍,針對企業對于不同類型人才的要求,制定出詳細的職業技能鑒定評價體系,對于職業技能鑒定流程、鑒定的質量要求等內容要實時納入到監控中。高院職業技能鑒定結構應該依據制定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明確下一步的發展規劃,促進鑒定服務工作有序開展。依據機構的總計劃將任務下發到各個子機構或者部門,明確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將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落實到具體的部門以及相關的責任人,提升職業技能鑒定質量。
3.3落實不同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要求
高校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管理體系是一項系統科學的工程,因此應滿足不同文件的要求,穩步有序開展體系建設工作。按照《標準》的相關要求,質量管理體系分為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文件這三個層次。質量手冊是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其為高校職業技能鑒定體系提供建設方針和建設目標指導;質量管理體系的第二層次為程序文件,程序文件主要是對質量手冊中關于質量建設方針以及建設目標進行解釋,對于綱領性文件進行解讀,對于質量管理中相關聯的活動流程以及活動規范進行說明,保證質量管理活動能夠落實下去;作業指導文件是質量管理體系的執行層次,主要是崗位說明書、支持性文件、質量記錄表三個方面對于質量管理體系的具體執行進行論述。這三者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依存,共同組成了質量管理體系的執行層次。
3.4遵循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管理原則
質量管理體系是系統的工程,需要每一個環節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只有在每一個環節中遵循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管理原則才能夠保證各個環節的銜接。在質量管理中應該緊緊把握資源統籌、職業鑒定規范、鑒定信息公平、鑒定質量改進四大管理過程,加強高校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的內部建設。為了提升職業技能鑒定流程的規范性以及公平性,應該落實內部評審、外部評審、評審復測以及糾錯、改正評審錯誤及最終認證評審這五大保證措施,為全面提升鑒定服務質量提供制度保障。
4高校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實踐
4.1全面落實質量管理體系
人才進入企業工作的前提是人才已經獲得法定的職業技能資格認證,同時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資格也是企業對于高校學生的要求。因此只有按照要求已獲得的職業技能資格的人員才能成為企業認可的人才,才能夠享有企業相關的福利待遇,因此為了提升人才素質,需要在職業技能認證中全面落實質量管理體系,為企業的人才引入把關。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特殊性,按照相關的標準進行職業技能資格認證,這樣一方面能夠提升不同專業人才的準入標準,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也能夠加快“學生”向“員工”主體角色的轉變,促進人才培養體系的形成。
4.2突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與認可
受制于現有的條件,我國高等院校職業資格專業認證的制度和體系仍然處于實驗階段,尚未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人才的評價與認可的制度體系。因此需要對高校各專業職業資格認證的組織工作加以全面協調和管理,建設更加權威、專業的人才評價與認可組織機構。在進行職業資格認證時,高校職業技能鑒定機構應該根據高校的辦學要求以及辦學理念,制定專業培養目標與科學的專業評估標準體系,通過不斷考核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各方面應達到的水準,進而對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進行鑒定。同時在鑒定中不能單純地以考試成績作為學生能否通過鑒定的唯一標準,而是應該建立一整套理論加實踐的考評方法,既能檢測出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也能夠鑒定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保證通過職業資格鑒定的學生都是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
4.3實現檔案信息、文件有效管理
檔案信息工作是高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之一,而當前很多檔案管理人員對于檔案信息工作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需要轉變檔案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檔案信息工作觀念,真正將服務社會的觀念融入到現代化人才職業技能檔案信息工作。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人才職業技能檔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設也越來越重要。通過強化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及時地將通過職業技能資格認證的人才信息公布在高校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的官方網站上。建立有效的信息利用機制與監督機制,對于涉及到的重要的檔案信息要組織實踐各環節的職能特征,將檔案相關的信息進行詳細記錄。逐步完善信息化檔案生成制度,確保檔案的形成完整性。減少并逐漸杜絕檔案信息網站建設中信息缺失、網絡連接失敗等不良現象,確保檔案信息來源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4.4完善高校職業技能考評指標
對于高校職業技能職業鑒定來說,是通過不同的鑒定指標來考核被測試者的不同指標下的得分,然后通過相應的計算公式來計算被測試者的總體分數,最終確定被測試者是否達到考評的要求,因此指標選取的科學與否關系到高校職業技能考評體系是否準確。因此基于質量管理體系下的高校職業技能鑒定標準應該在鑒定流程、鑒定方法、鑒定人員的專業化程度、鑒定過程記錄、職業證書的發放等方面形成完善的監控管理指標,促進高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穩步有序進行。
5結語
一、建立科學清晰的職責管理體系,實施精細化管理
個體效能是整體效能的基礎。只有系統內人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盡其責,才能提高全系統的整體效能。為干部職工提供科學、固定的工作方法和具體明晰的履職標準,是提高全系統整體效能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重點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學界定崗位職責。根據工商部門“三定”方案的規定,對工商管理職能進行梳理,明確每個部門的職責:在此基礎上。對部門的職責進一步細化,把梳理出來的職能和責任分解落實到每個崗位,明確每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和責任,并以職位說明書的形式固定化、成體系。通過界定崗位職責,實現人人有崗、崗崗有責、職責明確,將干部崗位職責和責任由原來松散、不確定狀態轉化為標準明確、責任清晰的規范狀態,真正讓每一位同志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更好發揮。
二是強化過程控制。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工作規范和工作程序,理清各層級之間、各部門之間和各個工作環節之間的銜接關系,把影響監管效能的每個工作環節納入標準和細節控制,以過程可控。保證結果可期、問題可溯以及整個工作科學規劃和精細化管理,實現經驗型管理向科學管理轉變。要推廣使用兩種管理工具:一是工作流程說明書,對每一項工商業務的程序、時間及要求作出明確規定,明確每一項工作必須“按怎樣一個程序來完成”;二是作業指導書,明確每一項具體業務的工作內容、操作順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效果(具體做到什么結果),使各項業務工作始終在規范有序、優質高效的狀態中運行,避免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
三是完善績效考評。建立工作交接制度,提高績效考評的及時性:建立工作日志制度,提高考評的真實性。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干部工作日志,使日常管理工作留下工作痕跡,為績效考評提供依據;建立綜合考核制度。提高考評的全面性。綜合運用督辦督查、效能監察、群眾測評、執法監督以及社會監督等多種手段,對干部職工的工作實績和社會效果進行全面的考核考評。
二、科學劃分不同層級的監管事權,實施聯動監管
提高整體效能,需要對市、縣局及基層分局事權進一步科學劃分和調整,通過全系統職能資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上下定位準確、功能互補、協調聯動的監管體制??茖W劃分事權,首先要理清市、縣局及基層分局不同的職能定位:基層分局在整個監管系統中處于基礎監管地位,主要職責是通過全面的、常態的市場巡查,及時發現轄區內存在問題,能自我解決的要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要立即上報上級機關,工作側重于個案處理,解決個別問題:市、縣局在管理系統處于組織指揮的地位,主要職責是分析研究、確定區域內一段時間的監管工作思路及重點,解決影響市場秩序的普遍性問題和突出問題,側重于整體控制。提高整體效能,要進一步強化市、縣市局機關的領導、指導和協調功能。要跳出執法辦案等工作的具體要求,從市場秩序的發展形勢選擇工作的最佳切入點,從市場監管的全局來考慮監管工作的實現方式,從市場監管工作的重點來調度、組織執法資源,使機關的指導工作看似無形,但處處能起作用。
圍繞不同的職能定位,要以合理調整市、縣局及工商所(分局)的事權與力量配置為切入點,協調系統上下,形成縱向的聯動監管體系。一是落實基層分局(工商所)經濟戶口屬地管理權限。根據基層分局(工商所)屬地管理需要,我們按照強“5+X”的模式授予了基層分局(工商所)五種基本職權,并根據基層監管工作實際需要,又授予其他權力,支持其進行個案探索和嘗試,在實際工作中產生了較好的效果。二是相對集中機關事權。對分散在市縣局機關不同科(處)室的許可、執法事權可進行梳理,由注冊部門和經檢部門集中行使,機關其他科室跳出具體事務的圈子,專注于管理和監督控制。三是重點理順市區登記監管關系。市區內工商管理機構較多,事權關系相對比較復雜,往往容易相互重疊,要予以重點解決。
三、建立以任務管理為導向的運行機制,實施綜合監管
加強業務條線之間的橫向溝通與協調。打破條線之間的壁壘,避免各自為政,需要加強對工作流程進行整合、改造。現階段,一方面要加強經濟戶口管理平臺建設,發揮好經濟戶口管理的綜合性、基礎性作用,使各項職能業務工作通過經濟戶口管理這個平臺進行整合:以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為主線,將市場主體、市場客體、市場行為監管集成一體,建立橫向的綜合監管體系:逐步擴大12315執法體系的功能,以數據分析為基礎,以信息分流、督辦為保障,提高市場預警能力,實現應急調度指揮。另一方面,要對跨職能管理任務的運行機制進行改革,逐步建立起任務管理為導向的運行機制,即把一項管理任務作為一個整體的工作流程,以流程為主干沿縱向細分為若干前后相連的環節。根據監管任務的需要,對不同的職能及崗位進行整合,使之形成首尾相接的完整過程,從而取代部門分割的職能模式,實現部門間的密切合作。這種模式有兩個特點,一是面向監管任務要求,二是人員按監管任務重新組合,工作流程跨越職能部門的邊界,擺脫了某個條線職能的限制全面負責一項監管任務,綜合運用各種監管職能及監管手段,集中調配各種資源,實現綜合監管。
今后,從提高監管效能、增強市場控制能力的需求出發,可以對各業務職能進行歸納,將監管任務分為受理、審核、巡查、調查、執行等若干基本工作環節,逐步形成以工作環節為主線的工作流程,實現工作流程再造,從而獲得監管效能的有效改善。
四、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施有效監管
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信息經濟,工商部門必須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靈敏高效的市場監管信息系統,做到信息上快速反應,措施上及時跟進,才能實現職能到位。要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借助OA辦公系統、工商文化網等平臺,在全系統定期各類注冊信息、監管信息、檢測信息、案情信息等以及外部監管信息,為基層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指導,消除管理中尤其是基層管理工作中信息不對稱性。降低管理成本,實現工作協同。要暢通信息分流渠道。以12315綜合執法體系為龍頭,
建立起上下貫通、左右相連、內外銜接的信息分流機制。在橫向上,建立起12315與相關處室的及時會商、協調制度,確保各類監管事項落實到位:在縱向上,建立信息垂直分流制度,實現上下聯動:在外部協作上,建立與其他部門的信息交換制度,實現工商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協同、聯動。要擴大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公開與披露。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全系統可進一步放開市場主體的“身份”信息、監管信息以及重要商品質量信息,通過在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建立“窗口”,予以公布。這既是宣傳工商職能、展示工商形象的要求,也可借助社會監督力量、發揮市場機制的激勵和懲戒功能,放大工商行政管理效能。
五、以先進的思想文化整合多元思想,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礎
當前,我國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交織,人們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強,如果不注意整合、引導,就會引起干部職工思想不明。方向不清。因此,提高監管效能,既要加強對干部職工的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履職能力,又要強化思想教育和引導。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堅持以先進的思想文化引領干部思想,在多元中確立主導,在多樣中謀求共識。增進廣泛認同和深入理解,進一步形成全系統共同的思想認識,打牢全體干部職工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不斷增強全系統的凝聚力、向心力。
關鍵詞:績效評估;效能建設;服務質量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辦學規模的迅猛擴大,高職院校內涵建設迫在眉睫。作為重中之重的高職院校管理部門效能建設備受廣大教師學生的關注。高職院校管理部門工作應以服務性工作為主要內容,服務質量和績效高低即管理部門效能,直接體現高職院校辦學的整體水平。目前,在高職院校管理部門效能建設中,要解決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總愛以領導自居,官本位思想過重、關卡過多、工作透明度差、協調不夠,工作時效性不強、解決問題沒有緊迫感和時間觀念,管理方式方法不科學、管理層次性和類別性區別不夠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必需強化績效評估。
高職院校管理部門效能建設中績效評估的目標與作用
(一)績效評估的目標
績效評估以技術和管理為目標。其技術目標的重點在于力圖開發一種工具,以精確地測量個人的績效,以便確認個體的強項和弱項。其管理目標在于讓各職能部門能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一套科學的、量化的、操作性強的管理部門效能建設績效考評辦法,對管理人員實施有效管理和科學考核。這樣,管理者通過績效評估可以達到以下幾個目的:強化管理層的預期;激勵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改進績效;公平分配,組織獎勵;進行人事管理研究。
(二)績效評估的作用
制定衡量管理部門工作效率的標準從質的角度定標準:選擇一定的標準并建立相應的測量方法。主要是把管理部門管理活動放置于整個行政管理系統中,考察管理部門管理是否正確而充分地履行了職能。其一,考察管理部門管理目標和決策本身的政治方向。即是否遵循了民主和法制的原則,是否符合最廣大教職工和學生的利益,是否全心全意在履行行政管理職能,是否正確貫徹執行了黨和國家的教育路線、方針和政策。其二,考察各職能部門是否發揮了自己應有的功能。即是否及時地解決或有成效地排除困難,是否就許多可行的辦法、途徑和方案做出最佳選擇而全面完成任務。其三,考察管理部門的整體和各職能部門在處理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學校利益與部門利益、群體利益與個人利益諸關系上,是否把長遠利益、學校利益和群體利益放在首位。其四,考察各管理部門是否遵循了管理部門管理的規律和原則,把工作的整個環節都置身于行政監控和民主監督下,并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作用,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財盡其利、時盡其效。從量的角度定標準:主要是考察管理部門管理中,人財物力資源和時間在數量上的耗用程度。
制定測定管理部門工作效率的方法管理部門的職責權限、業務性能、組織形式、工作方式不同,測定效率的方法亦有區別。對管理部門的執行效率的高低,可以用五種數量測定方式:其一,行政費用測量法。即對管理部門工作所耗的人、財、物力進行財務核算,看其在單位時間里是否以最少的投入獲得了較佳的產出。它包括項目費用、人均費用和事均費用的測定。項目費用測定,即把每個部門的工作項目所獲成果與項目耗用作比較。人均費用測定,即先算出整個管理部門費用的總數,然后按管理部門人員人數攤算出平均數,比較各部門人均費用的高低。事均費用測定,即把每一人員完成的工作數量與其工資額對照,算出每件工作的平均耗費。其二,管理職能測量法。以管理部門和人員是否圓滿地完成任務為依據來測量。規定每種職能的各項指標,每項指標分理想的和必須達到的標準,分別編寫最高和最低分數線,同時確定主要指標和次要指標所占分數的比例。然后,照實際情況計算每種行政職能實得的分數。其三,管理要素計分法。即對影響工作結果的人力、經費、設備、機構、制度、方法等因素,按其作用規定標準分數并算出實際分數,然后把實際分數相加,其總和的多少就意味著效率的高低。其四,標準比較測量法。各項管理事務都有一定的要求和標準,用公認的或權威部門規定的標準與效果相比較,合標準者為效率高,不合標準者為效率低。其五,統計數據判斷測量法。即利用現有的辦公室費用、人員編制、公文處理、會議召集等方面的統計數據和報表資料,對管理部門工作效率的高低做出判斷。
在具體運用上述方法時,質和量兩方面都應依據管理主體的特點進行綜合考察。忽視質量方面的考評,易使管理部門和個人為追求工作的數額而不顧公眾道德、學校形象和社會效益,甚至喪失正確的政治方向并以權謀私。忽視數量方面的考評,易使管理部門機構臃腫、僧多粥少、職責不明、人浮于事、公文旅行,甚至官僚主義嚴重且勞民傷財。
此外,要注意效率標準的正確導向,發揮其定向指引和教育激勵的作用。要注意效率標準的相對量化和可比性,把定性描述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精確量化與模糊量化結合起來,保證效率測定的可行性。
影響管理部門效能建設的制約因素
管理體制因素管理部門內部組織的設置、編制、結構、層次、分工、活動原則和方法都對效率有直接制約。此外,管理部門的職位是否能保證最恰當地圍繞完成本部門的職能而構架,管理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是否流暢,法律關系是否明確和協調,對效率影響也極大。
人員素質因素管理部門人員自身的政治思想、業務知識與技能、工作方式、職業道德修養等方面的素質高低和發揮程度,直接影響效率。
辦公環境因素包括物質因素和時間因素。前者如辦公房舍建筑與分配、辦公室的大小、辦公室桌椅和文具的擺設、光線的強弱、空氣的流通與新鮮、室內溫度的高低與噪音的大小、辦公用具和設備的落后與先進。后者如工作流程的安排、工作時效的多少、休息時間的間隔、工作操作的連續。這些環境因素對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提高管理部門服務質量的舉措
在明確了提高管理部門績效的測量標準和制約因素之后,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提高管理部門的服務質量。
實現管理體制的科學化第一,建立健全合理的規章制度,包括個人負責制、崗位責任制、目標管理制。這些必須與檢查、考核、獎懲制度相互配套并嚴格執行、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這是提高管理部門效率的制度保證。第二,綜合工作流程。通過精簡機構、轉變職能等方面的改革,減少環節,簡化程序,縮短流程,體現節約和反對官僚主義的原則。第三,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對各部門或機構的管理權限、管理程序、業務法規政策、行政經費開支等,要在遵守保密法的前提下一律合理公開;對管理部門人員的獎懲一律公開;政情通報定期公開發行。這些公開性措施,便于公務的管理,能提高管理部門的自律力,也便于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從而保證高效化的質量。
提高管理部門人員的素質首先,要嚴格實施管理人員的考試錄用制度,建立年齡結構、專業智能結構合理的領導班子和管理人員群體。其次,要有計劃地采取多種方式對管理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技能、技巧,使他們致力于追求卓越。再次,改進管理部門作風,全心全意為領導、師生員工服務,樹立管理部門的公仆和勤務員的形象。
實施效能監督和績效考評第一,強化管理部門效能監察及工作督導。學校紀檢監察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設立管理部門效能投訴中心,對各種官僚作風、老爺作風進行檢查監督,對違法亂紀行為依照有關規定堅決予以追究處理,防止和糾正“以官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發生。第二,實施績效考評。一是要把績效考評納入年度考核。二是實施效能告誡。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違反效能建設規定,予以告誡。三是追究效能責任。
總之,管理部門作風和效能建設是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先行工程,強化績效評估是提高管理部門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高職院校普遍辦學時間不長,各方面管理比較薄弱,這些“軟件”上的缺陷已隨著高職院校的規模擴張而成為制約高職院校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冃Э荚u的落實,無疑是管理部門效能建設能否得以加強的關鍵所在。強化績效評估,能使高職院校處于規范、便捷、和諧的運行狀態。
參考文獻
[1]陳翔.高等學校辦公室工作[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
[2]李斯杰.高職院校建設與管理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
[3]侯坤.績效管理制度設計[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
[關鍵詞]高校 基建財務 問題 對策
上世紀末隨著全國高校擴招的加速進行,各類教育資源更為捉襟見肘,為了適應這一發展的需求,高校擴建成為解決這一教育瓶頸的最直接的方法。基建財務部門作為高校財務處的外派機構,按照國家所頒發的《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其中心任務就是嚴格執行國家的各項財務制度,作好資金的預算、控制、監督和考核工作,合理及時的籌集、使用建設資金,嚴格控制建設成本,提高投資效益。通過幾年的資金運作和高校間的交流溝通,高?;ㄘ攧罩写嬖诘膯栴}逐一顯現,現分析如下。
1.高?;ㄘ攧丈形磸膸し肯壬慕巧型耆叱?財務的管理與監督職能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現在高?;ㄘ攧詹窟€仍只停留在相對被動的報帳記帳的層面上,其管理及監督職能尚未完全實現。由于對正常基建活動不能夠全面的介入,因此對資金的需求和使用不能夠從提高經濟效益的角度提出財務意見,很難根據基建建設的實際來確定較為準確的資金需求計劃和基建投資情況。對于基建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臨時性突發事件不能夠從資金上進行制約。
2.對于在具體資金支付的過程中存在票據不合規的問題。
在高校新校區建設過程中我們因各種原因與附近村、鎮打交道較多,在資金支付中對方不能按我們的要求提供合格、正規的發票。另外通過近幾年基建采購過程,我們也看到各類供應及工程項目部利用稅務機關對高校審查較為松懈的稅務空隙,將大量虛假發票提供給高?;?以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這一現象已非常普遍。
3.會計人員缺乏相關基建知識,影響了基建財務管理工作的深入管理。
高?;ㄘ攧展芾砣藛T往往都是由高校事業會計中途轉行來從事的,對于基建財務工作相對陌生,很多賬務處理等方面仍延續了高校財務管理的模式,這必然會影響基建財務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
因此要加強基建財務的管理與監督職能,實現基建財務由記賬報賬型會計轉變為管理型會計,作為會計人員必須了解基本建設程序和現場實際施工情況,熟悉生產過程,從而掌握第一手資料,積極參與基建工作的各個階段和各個環節。我們認為可以從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來實現。
一、事前參與和監督
事前參與是做好資金籌措規劃的基礎,是保證資金合理使用的前提。
(一)參與工程項目概預算的編制,作出合理判斷,從而為籌集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供科學宏觀的依據。工程項目的預算編制是對工程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所發生收入和支出做出的計劃。它通過資金運作的形式對工程項目的投入進行評價并反映工程的經濟效果。是實現經濟核算、控制工程成本的依據;也是工程招投標報價和確定工程造價的主要依據。工程預算的編制直接影響著整個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作為基建財務人員從初始預算編制開始參與,對工程項目的各項費用支出形成概念,將基建投資規劃與學院當年收支計劃相結合,做到以收定支,避免資金支付過程的盲目性,緩解學院資金的年度壓力。
(二)及時準確的核定資金使用的年度計劃,對施工和設計合同的文件及年度投資計劃是否一致進行核對。
高?;椖恐С鲈谀甓瓤傊С鲋姓加兄匾谋壤?基建資金預算的編制和實施對保證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基建支出應與當年的資金收支預算相結合,根據學院的支付能力和工程進度確定基建項目的年度投資額,嚴禁不切實際的盲目支付,影響學校的正常發展。
(三)加強招、投標與合同的控制。
參與材料的考察,掌握材料價格,為二次定價提供第一手資料。對于各施工隊上報的材料需求,應先由工程造價部門進行認定,在合同的簽訂過程中盡量對招標的數量、質量和價格進行明確,在合同支付比例的確定過程中作為財務人員應積極提出支付意見,保證合同的按時履行。根據付款比例計算貨幣的現金價值,避免分期付款過程中潛在的高價購買合同的產生,將招標費用降到最低點。
二、事中參與和監督
事中參與和監督是基建財務做好資金控制的落實和關鍵點。
(一)參與材料的驗收和做好款項的支付。財務人員應參與材料的驗收,根據招標樣品和合同確認進場材料的數量、質量等合格與否,按照合同簽訂的比例支付貨款,杜絕質次價高的產品入場,減少資金損失,保證工程質量。另外在材料款的支付過程中應注意相關發票的合法合規性,現在高校已成為各類虛假發票的主要目標,而高校又是當前稅收稽查的薄弱點,因此,加強票據的的審核是規范財務支出,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環節。
(二)掌握基建工程的進度及款項支付。會計人員應深入現場,并應積極參加工程管理部門的工程項目經理例會,了解工程進度,掌握工程變更等關系進度款撥付的事項,及時宣傳、強調基建財務管理核算的要求。根據財務人員所掌握的實際情況核對工程造價部門編制的每月工程進度表,并以此為依據確認工程款的支付。
(三)掌握各項變更資料,確認變更所引起的資金變動。我們認為高?;☉⒁粋€工程審計、監理等變更事項的信息傳遞平臺,對各種變更必須有相關部門的審批,由財務人員對發生的費用作出認定,并做好備案,作為今后進行資金結算的重要依據,從而減少高?;ㄟ^程中因擅自更改施工方案加大基建投入的現象的發生。這主要包括:規劃設計方案的變更、材料需求的變更、施工方案的變更。
三、事后參與和監督
即工程竣工的決算工作參與。
(一)在工程結束后,基建財務部門應及時做好與材料商、施工商和基建材料科的帳款核對。確認學院自購材料的數量和價格,以此作為甲方購材進入工程決算,材料費用和工程進度款的支付情況直接影響工程決算的準確性。因此對項目部自購材料應有相關部門的認定方可承認。
(二)基建工程材料的清理。工程建設進入收尾階段后,各類剩余材料及臨時性材料應根據性質的不同分別處理,對于因各施工單位虛報、超報的剩余材料將沖抵其工程款,由其自行負責;對于學院臨時性用材如臨時管網中的電纜應及時回收管理,財務人員應參與其中,避免虛增工程成本造價。
(三)認真進行決算報告的審核,防止施工單位虛報、重報工程量。工程決算報告是由建設單位編制的從籌建到竣工驗收、交付使用全過程實際支付的建設費用的經濟文件。在編制過程中是以建設方和施工方等多方提供材料作為依據,財務人員并不直接參與其中,因此在相關部門出具工程決算報告后財務人員應對學院各項墊付費用如水電費、稅金等和自購材料進行二次核對、扣減,準確無誤后方可根據合同和學院資金安排支付剩余工程款。
另外加強基建財務人員的相關知識培訓,提高人員綜合素質。
前面提到,基建財務人員作為高校財務管理體制下的外派工作人員,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基建財務管理好壞與否,人得因素至關重要,因此對相關人員就基建財務知識,稅法知識及合同管理等方面進行培訓,是勢在必行的,只有人的素質提升上去才能夠保證基建建設過程中嚴格遵循國家相關規定,合理進行費用的分配,保證工程建設項目的投入達到利益最大化。
現行高等會計制度規定:“國家對高等學校的基本建設投資的會計核算,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奔椿ㄍ顿Y在高校的資金支付中雖然占有著重要比例,并是形成高校舉債的主要原因,但是基建財務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相對獨立,高校財務報表中都不能夠體現本校基建投資情況,這必然影響了高校資產負債表的真實性,因此怎樣將高校財務和基建財務相融合,形成一套真正能體現高校負債和資產狀況的賬務體系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一、提高執法效能的必要性
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執法效能就是執法收益與所付出成本的比率,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獲取最大的成果,執法效能則高,反之則低。工商部門在履行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務職能過程中,同樣要考慮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和獲取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比率。
近幾年來,工商部門通過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創新監管機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監管執法效能的提高。但是,與工商部門執法效益的預期相比,整體執法效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工作重點不突出,收費工作仍然占居重要地位,基層分局主要的工作精力都集中在行政性收費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從收費型向監管型的轉變。二是監管方式不規范,管理粗放,沒有形成科學化、制度化的市場監管模式,講求的是執法的聲勢,而忽視監管效益,往往用出動執法人員、執法車輛的數量來衡量執法的效果。三是工作職責不明確,爭利推責、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的現象時有發生,執法資源浪費嚴重。四是協調配合不夠,在專項執法行動中,往往是單打一,與相關職能部門協同配合不多。
工商部門作為綜合性行政執法部門,涉及市場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工商部門的財務狀況和供給體制,決定了我們必須從提高執法效能上下功夫。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帶來的新變化,工商部門監管范圍大、任務重、責任大,與自身人員少、力量弱、資源有限的矛盾更加突出,工商部門只有提高監管執法效能,才能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實現職能到位;才能解決社會需求與資源供給的矛盾;才能真正實現部門的快速發展。
二、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從工商部門的現狀來看,造成監管效能不高的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隊伍素質不高,執法觀念落后。從總體上講,工商隊伍的執法素質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與新形勢下法制建設的要求相比,我們的執法隊伍依法行政的意識不強,對法律的立法精神、自由裁量的運用理解不深,領悟不透,方法簡單粗暴,強勢執法、甚至野蠻執法的現象還依然存在。在執法理念上,少數執法人員缺乏中心意識、大局觀念,為執法而執法,盲目追求執法的效果,沒有把執法工作放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中考慮,造成了執法與發展關系的錯位。
二是成本意識淡薄,資源配置不優。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執法收益和執法成本的對比基本反映出我們監管執法的效能。在實際執法中,我們多考慮的是執法的效果,而忽視了執法投入產出的對比,缺乏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識。同時,在執法資源的配置上不合理,機構設置過多過細,各業務機構和基層分局的職能交叉、資源內耗嚴重;工作流程設計不合理,審批層次多,工作效率低;人力的投放上不平衡,執法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三是監管機制不新,內部管理不嚴?,F行的監管機制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注重于傳統的有形市場的監管,沒有真正建立起對無形的大市場監管的機制;注重突出執法職能,而忽視了企業自律和行業管理作用的發揮,沒有確立"企業自律、行政監管、社會監督"的市場規范理念,造成投入大,效果不明顯;監管的科技含量不高,利用信息化監管手段的熱情不高。同時,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落實不夠,管理的漏洞大,監管的薄弱環節多;考核機制不完善,注重了執法結果,而忽視了執法過程,形成了一種"罰沒收入至上"的觀念,造成行為和目的的錯位;競爭激勵機制沒有完全建立,作用沒有發揮。這些都影響到工商部門整體的執法效能。
四是執法保障缺位,打擊力度不夠。市場監管執法是一項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工作,需要強有力的物質支撐。但當前執法保障機制不健全,自收自支的供給體制,加之工商執法涉及面廣、難點問題多,執法所需人力、物力的增長同實際投入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經費保障困難,導致執法爭利擾民、違規執法現象時有發生;執法裝備投入不足,加之執法手段有限,造成執法力度減弱,缺乏執法的震懾力,直接影響整體執法效果。
三、提高執法效能的途徑
根據新形勢下工商執法工作的新要求,筆者認為應從以幾個方面著手:
1、全面理順事權關系。目前,由于各業務科室、基層分局的職責不盡明確,權限劃分不清,導致職能交叉、多頭執法,或者因相互爭利推責,內耗嚴重。為此,必須全面理順各科室、各基層單位事權關系。
一是明確各機構的職責。按照上級"三定"方案的規定,按照"精簡、統一、效能"與權責一致的原則,科學設定各業務科室、基層分局的職責。同時,以轄區屬地管理為主體,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對法律法規未明確由上級機關行使的市場準入、日常規范、違法查處等監管職權,下放到基層分局,強化屬地監管責任。基層工商所的職能以轄區綜合性監管、服務為主;機關科室和直屬機構的職能以指導、服務基層為主。
二是整合執法資源。按照執法辦案、市場規范、行政許可、維護保障等4個方面,嚴格、科學界定公平交易分局、專業市場分局、登記注冊分局及市局內設機構的職責。對公平交易分局,明確執法辦案機構,負責查處不正當競爭范圍內的大要案件的查處和系統執法工作的指導、協調、督辦;專業市場分局,以市場規范為主,負責專業市場監管,體現其專業化的監管職能;登記注冊分局,以實施行政許可為主,負責市場主體登記許可職責。局機關負責為全系統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后勤保障,形成完整的職能鏈,環環相扣,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實現權責統一,運轉高效的目標。
三是強化工作流程管理。按執法辦案、市場規范、行政許可等具體事項,分類制定運行流程,規范工作程序,明確辦理時限,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行政成本。如登記許可,按照"一審一核"的要求制定企業登記流程,嚴格規定審查、核準環節 的操作規程、審查事項、審查內容、辦理時限、相關責任等。
四是細化崗位職責標準。根據各崗位特點,明確具體的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制定相應的工作規范和考核標準,進行量化考核和動態管理。在此基礎上,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定目標、定獎懲"五定",促進工作的落實。同時,在系統內推行注冊官、經濟檢查官、委派法制員等制度,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
2、優化執法力量布局。一要加大基層執法力量的投入。按照國家工商總局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基層分局人員占縣市局人員的比例不低于70%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基層傾斜力度,把人力的投放的重點集中到基層。二要著力改變執法力量不均衡的現象。根據市場主體的數量、監管的外部環境、交通地理條件、經濟的活躍程度以及監管工作量大小,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各分局、各單位人員的編制數,有效解決監管力量投放不合理、監管效能差的狀況。三要優化隊伍結構。結合干部業務素質、個人專長、年齡結構以及身體狀況等因素,對人員進行適當調配,優勢互補、人盡其才,以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四要加大執法裝備的投入。結合新形勢對執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提高隊伍執法素質的同時,為辦案機構配備執法專用車輛、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攝像機等辦案工具,為執法提供強有力的物質技術支持。
3、加強成本效益分析。在目前工商部門財務保障體制下,全面引進企業的成本核算模式,即盡可能減少不可控成本支出的前提下,通過內部機構的完善、資源的優化配置、監管機制的創新等手段,減少可控成本的支出。目前在履行職責時,經常采取運動式執法方式,投入成本高,獲取效益低。針對這一現象,要引入企業的成本核算模式,控制行政成本的增長。
一是實行行政支出定額管理。對日常執法工作,根據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的難易和預期收益值,進行綜合的分析,確定支出定額,并嚴格按定額執行。
二是建立資源消耗登記臺帳。對每一項具體工作的落實,如實登記有關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量、投入量,如投入人數、執法車輛、時間、社會資源等,與獲取的收益進行比對。對比率大于1的工作,要從投入上進行控制,盡可能的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三是建立常態化的成本核算控制制度,明確統一的支出項目和核算方法,對執法支出進行嚴格的歸集劃分,將執法活動的支出納入控制之中,實行嚴格的分析對比,為類似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并且將其作為效能考核的主要內容。
4、創新監管執法機制。
一是改進執法辦案體制。在落實集中辦案的前提下,推行統分結合的辦案模式,全系統執法辦案任務由公平交易分局統一承擔,并接受市局考核,其具體工作全部分解到基層,由基層分局具體落實,公平交易分局實行分片掛點督導,承擔指導、督辦職責。督導人員實行雙重管理、雙重考核,即接受公平交易分局和基層分局的管理考核,督導人員的津補貼既與基層執法辦案任務完成情況掛鉤,又與自身工作掛鉤。同時,組建經濟檢查大隊,專門負責大要案件的查處工作,發揮公平交易分局執法的拳頭作用,并全面協調、指導、督辦系統執法辦案工作。
二是繼續深化分類監管工作。為改變目前粗放式的監管模式,要全面推行并深化市場主體分類監管機制,根據市場主體的分布、違法違章的頻率、信用程度的優劣,事前制定周密的巡查計劃,合理配備巡查力量,確定巡查內容,實施有計劃、有重點的綜合巡查,提高巡查監管的效能。
三是改進執法的行為方式。在堅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堅決杜絕野蠻執法、粗暴執法、侮辱被管理者人格的現象發生,正確處理好合法性與合理性的關系,根據相對人的不同情況、主觀因素,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在體現法律嚴肅性的同時,體現執法的人性化。以此消除相對人的對立情緒,取得他們對工商執法的認同和支持,從而實現執法效果的最大化。
關鍵詞:健康管理;專業人才;課程
健康管理是指一種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健康管理最早誕生于美國。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民眾生活條件改善,如何提高生活質量、享受生活日益受到大眾關注,因此,健康管理逐漸形成一個產業,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體檢中心、保險公司、健康產品廠商等都需要健康管理專業人才,在高職院校開設健康管理專業,開展健康管理研究,培養更多的健康管理專業人才,服務于健康產業,有重要的意義。德國不來梅大學技術與教育研究所的學者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設計導向”職業教育思想,即學習領域課程理論,所謂學習領域,是指“建立在教學論基礎上、由職業學校實施的學習行動領域,包括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全部學習任務,通過行動導向的學習情境使其具體化。本文將嘗試通過利用學習領域課程理論,調研健康管理專業的工作任務,確定學習領域,從而設計或確定職業導向的課程。
一、健康及健康產業概述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一種軀體、精神、社會和諧融合的完美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身體虛弱。該定義清晰地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還包括精神狀態、社會適應能力和體格健壯等。而健康產業,是與人們健康相關的產業,范圍廣,如醫療衛生產業、制藥產業、保健產業、養生服務業等。從健康消費需求和服務提供模式角度出發,健康產業可分為醫療性和非醫療性健康服務兩大類,并形成四大基本產業群體,即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的醫療產業;以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產銷為主的醫藥產業;以保健食品、健康產品產銷為主的傳統保健品產業;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和保障促進等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醫療產業、醫藥產業對于消費者而言多是被動消費,偏重于治療;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則是主動消費,偏重于預防;保健品產業介于二者之間。
二、健康管理專業定位
隨著健康產業的發展,國內開設健康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逐漸增多,如浙江醫學高等??茖W校、武漢商貿職業學院、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江蘇建康職業學院等?;径际侨罩迫甏髮=逃?,培養能開展健康管理相關資料的收集、健康風險評估與分析、健康指導及健康干預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就業面向主要是醫療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公司、保險公司、藥店、養生會所、養老機構等。根據健康及健康產業的定義,并參考各院校健康管理專業的專業定位,我們可歸納總結健康管理專業應區別于臨床醫學、藥學等專業,立足于健康管理服務產業,為健康或亞健康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治未病,促進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因此,高職院校健康管理專業可以定位于培養健康監測、健康評估、健康教育、健康經營管理等領域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區別于本科院校的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而非科研型人才。
三、人才能力建設流程
健康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及課程設置,是以職業為導向,根據專業定位,調研學生就業的主要崗位,分析崗位工作任務,再依據工作任務明確專業人才能力要求,從而確定學習領域,制定相應的職業導向課程。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探討專業技能,對于人文素質等方面不做探討。
四、專業人才能力建設
為確定健康管理專業的人才能力要求和課程體系,我們到部分健康管理企業進行了調研,同時通過智能招聘等網站調查了解企業招聘健康管理工作人員所需要的技能,主要目的是根據所需要的職責和任務,分析所要求的職業素養與職能能力。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對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崗位主要有健康顧問、健康管理師、健康專員、健康咨詢員、健康管理業務主管、健康教育經理、健康市場專員、健康維護師、保險人等等,崗位職責主要是能夠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健康醫學解答、提供健康管理咨詢服務、提供健康監測的提醒服務以及滿意度回訪工作、做好醫生與用戶橋梁溝通工作、為會員制定個性化健康評估和指導方案、健康檔案的管理、健康產品的銷售、健康中心的管理等等。整理企業對健康管理從業人員的崗位和能力需求后,我們發現可以將健康管理服務業中的職業崗位分為四類:健康監測、健康評估、健康教育和經營管理。然后在這四類崗位中,再根據企業的需求,列出崗位工作任務及對應的專業能力要求,再確定學習領域,從而可指出對應的課程或設計相關課程.
五、人才能力建設的對策
1.專業應定位于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健康管理專業屬于非醫學類專業,而且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以技術技能為主,在專業深度上與本科院校學生差別,因此,高職院校健康管理專業應定位于非醫療產業中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以經營、服務為主,從目前企業對健康管理崗位的職責需求來看也是以經營或管理服務為主。培養的學生會使用簡單的體檢儀器,檢測結果會做初步的解讀即可,更重要的了能夠勝任健康產品、機構等的經營、管理。2.課程設置應以職業為導向。目前,高職院校的教材大多按學科門類進行編寫,因此,健康管理專業的課程多是先學習醫學基礎知識,然后學一些技能課程,如了解體檢儀器的使用,這種課程的劃分或安排,有其優點,但不利于技能的培養,在培養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特別是理論教學部分。因此,健康管理專業的課程設計應以職業為導向,在目前的學科課程基礎上,開發職業導向課程,將理論的教學、技能的培養貫穿于相應的職業課程中。如表1中健康經營管理職業崗位,根據就業崗位,可以設計開發健康產品營銷、健康機構管理、健康推廣等職業課程,將管理學、營銷學等理論融入到這幾門職業課程中,以實際的技能需求或案例來教學。
六、結語
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根據企業需求分析健康管理專業人才能力,從而設計職業課程,滿足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陳群石,黃建始.健康管理師[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15.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41-142.
[3]匿名.世界衛生組織正式記錄[C].日內瓦:WHO,194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