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3:04
序論:在您撰寫健康教育的核心策略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104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巨大的壓力使人們感覺喘不過氣來。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心理健康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青少年是未來發展的棟梁,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為了根據科學的方法與理論,幫助學生緩解壓力、消除負面影響,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積極向上地發展。
一、高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
高中德育教育c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在于:德育教育是以理論為基礎,注重以社會共同認可的品德和方式為標準對學生進行教授和感知;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對學生自身心理狀態進行評測,同時對學生進行情緒的誘導與宣泄。
二、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 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國是處于高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在時代不斷發展的同時對于人才的全面性也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目前,社會最需要的便是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當企業在選擇員工時,不僅僅會看工作技術或者學歷高低,還會對員工的三觀和心理素質進行鑒定。將高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相融合,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與此同時健全學生的心理精神發展。作為一個有著正確三觀與健全心理的優秀人才,才會更容易被社會所接受。
2. 順應德育教育的現狀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教育方式存在相應的區別,德育教育的教育方式側重于教授,這種方式容易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主要以科學的引導方式來進行誘導發泄的,這種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將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也是順應德育教育的現狀。
三、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徑
1.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教育的主體便是教師,教師承擔著對學生培養及塑造的重要任務,學校的教育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質。教師的道德品質以及行為習慣對學生都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教師不僅僅需要有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有正確的三觀與健全的心理。
班主任是在校園中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崗位,目前專業的心理教師資源嚴重匱乏,很多學校將班主任作為德育教育者與心理健康教育者。學生絕大多是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班主任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緊密相關,是學生良好品德與健全心理的關鍵教育者。因此,學校應幫助班主任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尤其是提高教育學、心理學的素質。要求教師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正確的誘導方式,并將這種教育方式與德育教育相融合,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2. 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主題文化精神的重要反映,學校的教育氛圍離不開校園文化。學校應根據自身校園環境,積極打造有特色的文化氛圍。
3. 建立心理咨詢室
因心理教育學專業教師嚴重匱乏,許多學校都是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擔任德育心理教育師的情況。這種情況有一個很大的弊病,當學生需要情緒疏導時,只能去辦公室尋找教師,辦公室除教師外還有學生來訪,很多學生因為這種情況而不愿意去進行疏導。因此,學校應建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室的開設能幫助學生心理品德的發展,也是實現德育心理疏導的有效場所。高中生處于青春后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與對未來的迷茫。此階段要求充分發揮心理教師與心理咨詢師的作用,可以在心理咨詢室舉行心理講座活動,給學生積極的引導。同時,因為有了專門的環境,需要單獨溝通的學生也有了隱秘和放松的地方來發泄自己心中的困惑。心理咨詢室的建立有助于學生正確處理生活、學習、人際關系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訓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4. 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對于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孩提時代還未接受教育時,受到的教育是來自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每個學生的行為習慣、個體性格、思想品德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差別。家庭教育主要是家庭成員之間互相相處的作用,如:家長的言傳身教,這種方式就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而家庭成員的親情感化會對學生的心理情感進行影響。由此可見,學校應通過各種方式來幫助家長提升素質,如:教師進行學生家訪,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傳達培養良好心理品德的觀念;教師與家長電話互訪,進行問題交流;學校組織年級家長會,將同年級的學生家長組織在一起進行心理品德的講座;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之間互相交流。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在學校的行為活動并與家長進行交流,使家長了解孩子在校園的各種情況,積極配合學校進行教育工作。
四、結語
一、環境建設是基礎
1、外部環境。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環境建設,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首要任務。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2、校園文化。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3、 “”建設。即學校“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建設,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良好的校風校貌也能為學校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4、家庭心理環境。學??梢月摵暇游瘯壬鐓^基層組織,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二、教師榜樣是關鍵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尊重學生?!霸撋欠褡鹬貛熼L”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2、摒棄私心。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老師的青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3、倡導誠信?!罢\信”這詞不只是適用于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有些教師在向家長匯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夸大或縮??;應承了學生某些事情,過后又不認帳;有時在學生面前和同事無所顧忌地亂扯……這些微小的事兒都會讓學生覺得,教師都可撒謊,我們怎么不可以呢?
三、學科配合是根本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學科教學中,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情緒感染。每一位教師在上課時都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對學生要和藹可親,以誘發其良好情緒;善于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及時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樂于學習;發現并表揚學生的優點,尤其是"弱視群體",更應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給予不同方式的贊許,鼓勵他們進取。
2、知識引導。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四、人際關系是保證
建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心理相容。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1、班級集體和諧。人們在這個社會中進行各種各樣的接觸和交往,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對班集體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形成和諧融洽的心理氣氛,為集體成員個性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心理環境。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人際關系在健康心理形成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因此,作為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的班主任,要努力改善班級人際關系,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創設一個寬松、和諧、健康的環境。
2、師生關系平等。師生關系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學生觀,決定著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和情感,決定著相應的行為模式,對師生關系產生重要的影響,我們結合辦學思想提出的口號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在這種思想基礎上形成的教師行為,一定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學生希望與教師平等相處,平等交往。如果師生雙方彼此態度友好,感情相容,互相尊重,就可以導致行為和心理的統一,這樣在相互信任、互相關懷和幫助的基礎上,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就一定能建立起來。試想,在一個充滿尊重、充滿信任、充滿歡樂的環境里,還會有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嗎?
3、生生關系融洽。輿論、風氣,直接影響著心理氣氛的形成與發展,是班級人際關系的主體。形成良好的生生關系,班主任可以起很大的作用。在指導學生交往過程中,要悉心創設交往情境,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在集體活動中,使每個學生自覺地把自己融于集體之中,鼓勵學生特別是那些不善交往的學生加入,并讓他們懂得團結友愛在集體中必不可少,應該理解別人,關心別人,及時引導他們擴大交友范圍,將個人情感融于集體當中。
一、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
傳統的學校體育更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因而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關注如何對學生進行身體訓練,如何使學生掌握各項運動的技巧,提高運動成績,使學生體能達標等身體運動的方面,忽略了在運動過程中對學生情緒狀態以及心理發展的照顧。也有的教師為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了體育比賽拿名次,取得好成績,只注重培養那些身體素質好、運動能力強的學生,而對那些身體薄弱、運動能力差的學生不聞不問,長此以往,使強的學生更強,弱的更弱。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樹立身心和諧發展觀和大眾運動觀。
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首先要友善地對待學生,多關心學生,使學生感到體育教師和藹可親、為人友善、善解人意、有溫暖感。課堂中決不能對學生氣勢洶洶,更不能謾罵學生,譏諷學生。對待學習較差的學生應給予幫助關心,從心理的角度出發,必須做到多關注學生,多贊賞學生,多留意學生的心理變化,營造同學間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氛圍。
三、充分挖掘各類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1.體育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田徑運動中教師應著力從以下幾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的鍛煉。第一,通過耐力性項目,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的忍耐力。田徑運動中有許多中長距離項目,如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跑,這些中長距離項目對學生的體能、意志與決心提出了很大的考驗。只有具備良好體能與堅強意志的人才能完成這些項目。第二,通過田徑測試,培養學生的自我挑戰意識。田徑運動中,有精確的時間計時和高度、遠度的明確成績,因而可以清楚地看出學生的發展過程,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挑戰。第三,通過團體項目,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如接力跑,怎么安排接力程度,誰來跑第一棒、誰來跑最后一棒,如何看待團隊中的劣勢、具體的環節都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交往性訓練的好機會。
在球類運動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的訓練。
第一,通過訓練,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屬于智力水平。
第二,通過比賽,提高學生的抗焦慮能力。
第三,通過規則設計,增強學生的規則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
第四,通過團隊活動,增強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給學生進行適當分組,并留出組內交流和討論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安排戰術,進行有效配合,分析戰術改變,使他們在真實合作的過程中,增強團隊意識、學會理解他人,并能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定位,從而增強合作能力。
2.體育比賽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競技是學校體育的重要內容,幾乎每個學校每年都會舉行大型體育比賽以及定期的校際比賽。校內比賽以班級的形式出現,全班同學廣泛參與,在個人成績的基礎上合算班級總成績,以此作為個人與班級表彰的依據。體育比賽對于學生來說是一次激烈的心理體驗過程,學生在比賽前、比賽中以及比賽后都可能出現較大的心理起伏,因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比賽技巧訓練的同時,也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調節。
四、把握教育時機
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還應注意把握教育時機,及時發現并調節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良情緒反應。相對于前邊主動的心理品質訓練來說,這里更接近一種心理調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因為個人素質的不同很容易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有些情緒反應是積極的,而有些是消極的,教師應及時發現并消除學生消極的情緒反應,而這主要靠教師的教育機智來完成。當然并不是指教師一定要在問題出現之后,進行彌補性的引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容易出現不良情緒反應的環節,進行提前教育,防患于未然。
關鍵詞:幼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教育策略
教育制度的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們心智,道德水平和人格的教育,所以說現在幼兒的心理和人格教育也開始被人們注意到。3-5歲的兒童就像是一張白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此時的他們處于人生起步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心理發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時刻。幼兒心理和人格健康與否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及其深刻的影響。孤僻癥、心理承受能力差、玻璃心、缺乏創新意思、自制能力差、自立能力差……這些在長大之后才會發現的問題其實在幼兒時期就埋下了種子。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早期的心理健全是對一個人的未來很重要的。”所以一系列的問題就凸顯出了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
1.1幼兒時期是孩子們心智和人格成熟的重要時期,此時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關系到孩子們今后成長的方向。然而如今大部分幼兒教育機構對心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說通過社會調查顯示現如今大多數幼兒園比較重視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和知識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孩子們心理道德教育,因此出現了大部分兒童缺乏創新能力、缺乏自立能力的現象。
1.2幼兒園多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缺乏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體系?!队變簣@工作規程》中明確規定要安排好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現狀卻不容樂觀。大多數幼兒園并沒有開設心理健康課,即使是開設了也只是出現在課程表上而沒有真正實行下去。心理教師培訓費用較為高昂,心理教師花費較高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1.3在幼兒園中多存在個別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視了全體的教育。不管是在我們求學的階段還是我們所看到的現象,都是老師把能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同學叫進辦公室進行心理疏導,卻很少發現老師對全班進行心理疏導,這就又是一個問題。忽略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疏忽,也是個普遍現象。新時期的幼兒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對孩子們心理的健康教育,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完美的成長環境。
1.4僅僅在課堂中強調心理健康,道德高尚也是無用的。僅僅在課堂中進行說教教育也是徒勞的,帶領孩子們.走進社會,走到馬路上更能讓孩子們體會到道德和人格的重要性。比如走到馬路上扶老奶奶過馬路、勸阻闖紅燈的行人……這些既能讓孩子們在其中感受到快樂,更能讓孩子接受知識。
2.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上述為如今幼兒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也會在未來繼續出現甚至會有一定的發展,下面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2.1轉變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從課程安排上下手,應該平衡知識課程和心理健康課程的課時,讓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識課程教育同時進行。作為孩子們的引導者的老師也應該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一切要以孩子的健康發展為主,重視兒童平常生活、情緒控制、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2.2營造出利于兒童心理積極健康成長的環境使孩子們能夠免受外界的影響。給兒童提供一個積極,和諧民主的氛圍,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對孩子們的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從校園布局開始,把校園布置的賞心悅目,保持積極健康的狀態,讓孩子們保持開朗的心情,在這個環境中潛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校園中布置校長互動教師,在這里可以跟校長互動,在做游戲的同時可以給孩子們灌輸一些道德知識,讓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格。
2.3定時舉辦活動,邀請社會模范為孩子們上課。在校園中多舉辦活動可以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更好的了解到心理知識,多對外交流可以培養孩子們的交流能力,使孩子們更加開朗大方,使孩子們生活更加積極向上。例如:定期舉行社會道德模范走進校園與孩子們一起上課,模范們與孩子們一起玩耍,可以把故事將給孩子們聽,讓孩子們更多了解到社會。
2.4建立信息交流網,幼兒園要協調學校,家庭的關系。孩子們在學校接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父母也要積極配合學校,建立一定的信息網,學校積極與父母們交流,了解孩子們的心理動態,,重視社會因素對孩子們的影響。例如:設立家長開放日,家長定期來的學校接受培訓,了解相應的心理教育知識,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來給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總結
總之,孩子們的成長是頭等大事,沒有比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更加重要的事情了。孩子們的教育策略與方式要不斷進步發展,不能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有經過不斷的實踐驗證才能得出更加完美的教育方式,教育策略。只有用更加完美的策略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才能使我們的青少年健康成長,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使我們的國家更加有希望。
參考文獻:
[1]王立偉,郭秀紅.開展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策略與方法[J].學前教育研究,2001,04:58-59.
[2]許婕.論音樂教育中兒童健全人格的培養[D].首都師范大學,2005.
[3]李寧,王君茹,袁曉琳.試論開展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方法與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1,15:152+107.
[4]曹鳳華.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探索[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二――教苑擷英[C].:,2002:10.
[5]袁文斌.當代中國榜樣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課堂教學是培養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 作為一個英語老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訓練,而創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創新思維。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深深感到,學習策略對培養學生敏捷、靈活、開闊、獨特的思維和創造力有著深刻的影響。
“十二五”創新教育也為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是國家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只有根據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實際,積極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之路,才能促進國家整體教育信息化健康、協調地發展。本研究通過探索省域城鄉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策略,加快在吉林省省域不同程度的數字化環境基礎上,深化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水平,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吉林省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為全面推進吉林省基礎教育信息化提供決策咨詢與實施依據,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看法:
一、詞句聯想策略對發散思維的培養
發散思維是創造思維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由一點出發借助已有的信息,讓聯想、想象向各個方向發散,在英語教學中運用詞句聯想法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詞句聯想法是由一個詞或句,通過聯想與其相關的詞句的學習策略,如學習動詞(名詞)care聯想它的形容詞careful、副詞carefully、名詞carefulness及反義詞careless等 。此外,同義句轉換、一句多譯都可以用聯想法。如翻譯“他死了二十年了?!币龑W生用四種不同的表達形式來表示:1.He died 20 years ago. 2.He has been dead for 20 years. 3.It is 20 years since he died.4.20 years(it)has passed since he died. 通過這樣的聯想策略,能培養學生一詞多想、一句多譯的發散思維能力,長期進行這樣的訓練,必定會對學生思維品質的靈活性、深刻性產生深刻的影響。
二、設疑策略對求異思維的培養
求異思維是以沖破常規性的習慣思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為主要特點,它是老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層次提出各種設想,探索多種答案的途徑,它是一種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廣開思路,充分發揮其獨特見解與才能,力求創新的一種思維方式。在教學中,利用設疑策略對教學中的每一個教學步驟多設置信息溝,層層遞進,設計適量的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讓學生通過討論探究,從一個來源的材料或信息中尋找不同答案,培養學生積極求異思維的能力。如:在對If you are going on a trip to the county, how will you go there?提問時,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S1:I’II go there by bus It’s very cheap, I can enjoy the sights on the way.S2: I’II go there by train, It’s not expensive, It’s faster than a bus.S3: I’II go there on foot. It’s not Only cheap but also very safe, I cantake more exercise and it has no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學生們紛紛給出不同的答案并發表各自的見解,甚至與保護環境聯系起來,很有見解。這時學生的求異思維得到了充分發揮。又如:在教學“分詞的構成”時,重讀閉音節結尾,且只有一個輔音字母,這個輔音字母要雙寫再加-ing。這時有的學生創造性地提出只要記住四個“一”就行,即“一元、一短、一重、一輔”。這就是創新見解。
[關鍵詞] 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心理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6058(2015)34 0065
目前,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如中學生因不堪壓力而跳樓的事件頻頻發生。由此可見,對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中學生心理狀況做了論述,并著重探討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策略。
一、思想品德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當前,造成中學生思想道德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人們對物質經濟過度的追求,出現了一些極端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及拜金主義,這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對正在成長的青少年產生了極其消極的影響。第二,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體制給中小學生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家長和學校依然把分數當成孩子成長的重中之重,對孩子的心理狀態重視不足。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認識的加深,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普遍關注。將中小學生培養成健康、陽光、積極、樂觀的人,能夠承受任何環境帶來的各種挫折,不斷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是目前我國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心里,用心去耕耘、灌溉,使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并成為人格健全的新型人才。
二、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狀況分析
據分析研究,當前中學生經常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適應能力差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使得孩子過分依賴家長,在新的環境里適應能力降低,對新事物往往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這種抵觸情緒往往出現在剛剛步入初中的七年級新生中,由于學習環境的改變、科目難度的增加,他們不能很好地適應中學的學習與生活。
(二)以自我為中心
由于人生閱歷尚淺,中學生對一些事物的認識不夠
生對股票有了大概了解,進而認識到投資理財的風險。根據學生學習中的興趣點擴展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使思想政治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
4.通過創設合作環境,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對于學生來講,只有把課堂上學到的政治相關知識有效運用到實踐當中,才能真正發揮知識理論的作用。對于思想政治課知識來說,如果和實踐相分離,就會使其黯然失色。在“翻轉課堂”中或者課下,教師可通過創建網絡學習交流平臺,讓學生即時提出問題,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小組合作,從而得出最終的正確結果。比如在學習《公民的儲蓄》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可行的投資方案。在這個問題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搜索需要的資料,并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小組交流。這樣,一方面拓展了資源,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小組討論的時間限制和地域限制,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并且在這種合作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思想政治課拘于自身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一直都存在一定的難度,有時即使教師如何辛苦地講授但教學效果仍不見提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此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就顯得很關鍵。本文首先介紹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含義,并闡述了該模式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鑒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方面優點,相信該教學模式將會有好的應用前景。
[ 參 考 文 獻 ]
[1] 董輝.翻轉課堂研究及思考[J]. 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5) .
[2] 韓麗珍.翻轉課堂在我國發展的瓶頸及路向選擇[J].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3(2) .
【關鍵詞】小學;學校;家長;心理健康
小學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還需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家長和學校的互動合作,共同展開心理教育活動,結合實際進行分析,提升彼此的關注程度,雙方共同努力,不斷的進行探索,才能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打下好的基礎。
一、家校合作的意義
對于小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學的目標是為了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其和校園內的其他教育具有差異性,需要同時重視教育互動、實施環境、教育氛圍、教育對象。環境對于小學生產生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環境具體劃分為小環境和大環境,大環境為整個的社會或是自然環境,小環境為組織、社區、家庭、校園等。針對小學生來說,家庭和學校為產生影響最大的兩個方面。家校合作,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對于各種可能出現的小學生心理疾病有效預防,家庭教學是對于校園教育內容的一種有效延伸,甚至影響到教育效果的成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過分依賴校園內部的健康教育,家庭方便需要積極的加入,根據具體的理論指導合理設計,為校園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通過雙方面的監督幫助,提升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具體的合作方法
1.提高觀念意識
目前部分的小學生家長認為,心理教育是學校的工作,最后的教育成果完全由學校決定;部分家長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不關注學生的品德和情感需求。同時校方覺得學校負責專業教育,其余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家庭關注。學校以及家長片面性的認識,造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完全忽視,雙方都沒有及時關注,造成兒童的情感缺少,產生嚴重后果。面對這種現狀,家長和學校都需要重新認識,顛覆自身錯誤的觀念,真正的思考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明確自身在心理健康中必須承擔的責任。學校和家長及時的交流和溝通,共同為促進心理教育活動的展開提供力量。學校方面借助家長會、家長手冊、家訪、校訊通等方式積極和學生家長聯系,讓雙方逐步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和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觀念的改變是后期合作的基礎。
2.聯動活動機制
家校合作關系到三個主體,學校、家長、學生,為了促進合作教育模式的落實應用,發揮應有的效果作用,學校和家庭之間需要建立針對心理教育的聯動機制。通過科學合理的活動計劃提高雙方的聯系,穩定雙方的關系,通過合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學校需要定時的舉行家長會談,或是親子互動活動,讓學生的家長聚集到一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方式、內容、時間、手段展開全面的討論研究,教師和家長及時交流,讓家長對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具有了解,雙方共同制定策略,提高配合效率。在家長的監督下,學生在家庭中保持好的態度,堅持正確的習慣,逐步提升學習的熱情和信心。經過研究分析發現,很多小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為校內成績不理想,感覺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失去學習的良好體驗和感受,逐步將自身的興趣轉移到打架、游戲、網絡空間中,長期發展產生心理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家長需要對于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具有大致的了解,針對性的對于學生進行適當疏導,家庭生活中不給予學生過多的壓力,平時避免應用過于激烈的言語,逐步降低學生心理壓力,調節心理狀態。
3.構建協調結構
學校需要建立專業的機構,為家校合作的良好運行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構建系統化科學的指導體系,實現家長委員會、關鍵負責人、行政領導各方面的良好協調,讓各個方面教育者在有序的指導下,共同努力,為計劃落實奠定基礎。家長和學校的教育職責需要明確,主要負責人需要針對管理方針,重視促進家長和學校的互動監督和扶持,保證合作教育落實中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各種的教育活動或是方案應用到實際中,避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義化。專業結構內部的工作人員需要調查分析合作的具體狀況,通過及時有效的回饋,為后期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指導意見,為長期的發展提供可能。家長和學校需要明確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整個教育實施環節中,需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和意見,激發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逐步認識自身、完善自我。家校合作中需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征,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及時發現學生的疑惑和困擾,通過引導讓學生自愿的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4.加強心理指導
家長教育觀念初步轉變后,后期的落實中時常出現偏差,最明顯的狀況為學生的考試成績落后或是達不到預期目標條件下,家長會采取一定的措施,造成學生的心理壓力,感覺到焦慮、恐懼、害怕,并且很多的家長和學生溝通中關注點是學習成績,在日常中不自覺提升學生的緊張感。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應該徹底,家長自身需要構建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日常的溝通交流中采取理性的態度。學校需要定期的對于家長展開專業的培訓或是指導,讓家長深入認識到小學生的心理狀態概況,幫助家長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發展規律,講解正確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方面的綜合教學水平;學校方面把握學生共性的條件下,考慮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施教,通過家庭和學校的有效合作,真正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正確的選擇,起到正面積極的效果。
總而言之,小學教育工作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學校和學校通過合作,設計出符合實際應用的心理健康實施計劃,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家長的認識水平和參與程度,對于實施的狀況進行監督和管理,真正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應用中,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