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0 16:26:47
序論:在您撰寫建筑設計標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商業建筑設計中建筑材料的節約與應用
商業建筑不同于民用建筑,商家更注重建筑的地標性,建筑的外觀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這樣會應用大量的材料對建筑的外立面進行裝飾,從而使得材料沒有很好地得到應用,導致材料的浪費。對此我們在設計的時候要把綠色建筑技術用到商業建筑中去。盡量減少和避免無用裝飾結構的設計,或是以最少的材料達到最好的效果。目前,商業建筑材料的節約主要通過采用綠色環保技術達到,降低裝飾構件的能量消耗,采用可以再次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從而提高節能效果。在建筑結構體系選擇方面要著重參考資源需求量小、對環境影響小的建筑體系,在建筑強度件設計時,要選用強度較高的混凝土及鋼材等,減少建筑材料占用空間量,從而節約建筑用地。
2、商業建筑設計中節約土地設計標準的應用
在進行商業建筑設計時,要注意商業建筑的用地情況及室外環境情況。商業建筑通常處城市之中,在本已十分緊張的城市土地上建造商業建筑,就要最大的發揮出建筑所用土地的所有空間,將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進行綜合性利用。并對相關的建筑設計盡量采用自然通風、自然光照等設計方案,同時還要注意對相關噪音的處理,盡可能的結合道路沿線景觀設置綠化帶,減少噪音污染。此外,在進行具體的商業建筑設計時,還要對預先制定出一定的綠色施工方案,對可能由于施工而造成的自然生態環境破壞進行及時的預防及整治。
3、節約能源的綠色設計理念的應用
商業建筑的綠色環保理念還體現在建筑窗體及墻體的設計之中,在設計中要注重窗墻比及朝向問題,在建筑保濕方面可采用先進的墻體保證技術,室同溫度調節可采用節能空調系統進行調節。此外,可以利用市政熱網蒸汽凝結水的余熱為建筑提供所需的生活熱水以及其他的節能設備。在商業建筑中,可以通過自然通風的模擬優化建筑幕墻來開啟位置對于水資源的節約問題,也要采用綠色的建筑技術,節水器也可以利用到商業建筑中。
二、商業建筑設計中要注意的綠色建筑準則
1、對商業建筑中室內的環境質量的監控
除了了商業建筑中注意采用綠色建筑的設計標準,也要注意對商業建筑中室內的環境質量的監控。室內的設計要結合建筑立面來設計遮陽反光板,分區照明并控制優化的采光設計。同時分析室內各功能區的噪聲源情況,分別安排合理的噪聲功能區,進行優化的隔聲設計。在商業建筑的室內做到視野優化設計,并且在人員密集的區域中設置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系統,以保證健康而舒適的室內環境。
2、把握綠色建筑準則,對商業建筑中運營進行有效管理
商業的運營管理的靈活性很強,商業要實施高水平和高質量的管理,尤其注意商業建筑中的垃圾分類回收以及處理方法。在商業的建筑中注意設備的智能化控制系統,并保證系統的高效運行。此外,還要提供高水平的物業管理,對商業綜合體以及商務的辦公樓中的空調通風系統以及其他動力用能系統設置合理的監測系統。
三、總結
關鍵詞:建筑;工業化;標準化設計;裝配式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以及建筑行業的迅猛發展,盡快實現建筑工業化已成為廣大建筑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標準化設計是建筑工業化的核心,為了達到系列化、規模化生產的目的,必須重視準化設計手法的推廣與完善。
1建筑工業化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被稱為國民經濟的先行。但是長期以來,分散的建筑手工業生產模式無法跟上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步伐,要想改變目前這種相對落后的狀況,必須明確工業化生產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加快建筑產業發展步伐的關鍵所在。
1.1建筑工業化的特點
建筑工業化從根本上來說屬于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技術手段,即充分利用現代工業手段、現代工業組織、先進科學技術手段對建筑工業化生產中的全部過程的生產要素進行集成和系統性的整合,進而實現建筑設計的標準化、構件生產工業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現場施工裝配化、土建裝修一體化以及生產經營社會化,形成有序的工廠流水作業,從而不斷的提高建筑施工質量和效率,同時還能降低成本和能耗。建筑工業化與以往的建筑設計和生產方式完全不同,相較傳統的建筑生產方式,其主要特點和突出特征就是實現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的一體化。
1.2建筑工業化的內容
(如圖1所示)建筑工業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建筑設計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管理科學化。(1)設計標準化是實現建筑工業化目標的前提,指的是從同一設計配件入手,對配件類型進行盡可能的減少,進而形成單元或者整個房屋的標準設計。(2)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是建筑工業化的手段,指的是構配件生產集中在共產進行,不斷的實現商品化。(3)施工機械化是建筑工業化的核心,指的是利用機械代替傳統的繁重的體力勞動,利用機械在施工現場進行構件和配件的安裝。(4)管理科學化是建筑工業化的保證,指的是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建筑工程項目管理,避免因為主觀臆斷或者僅憑經驗對其進行管理。
2建筑設計標準化
建筑設計標準化,是將建筑構件的類型、規格、質量、材料、尺度等統一標準,將其中建造量大、使用面積廣、共性多、通用性強的建筑構配件及零部件、設備裝置或建筑單元,經過綜合研究編制成配套的標準設計圖,進而匯編成建筑設計標準圖集。標準化設計的基礎是采用統一的建筑模數,減少建筑構配件的類型和規格,提高通用性。建筑設計標準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①建筑設計的標準,包括制定各種法規、規范、標準、定額與指標。②建筑的標準設計,根據建筑設計的標準,設計通用的構件和配件、單元和房屋。標準化設計可借助國家或地區通用的標準構配件圖集來實現,設計者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選擇標準的構配件,避免重復勞動,構配件生產廠家和施工單位也可針對標準構配件的應用情況組織生產和施工,形成規模效益。建筑設計標準化是為了促進最佳的全面經濟管理,為有序地推行建筑工業化而制定的一套統一措施和規定。建筑設計標準化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原材料,促進構配件的通用性和互換性,實現建筑工業化,以取得最佳經濟效果。建筑設計標準化要求建立完善的標準化體系,其中包括建筑構配件、零部件、制品、材料、工程和衛生技術設備以及建筑物和它的各部位的統一參數,從而實現產品的通用化、系列化。建筑設計標準化工作還要求提高建筑多樣化的水平,以滿足各種功能的要求。
2.1標準構件、配件設計
由國家或地區編制一般建筑常用的構件和配件圖供設計單位選用,以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
2.2整個房屋或單元的標準設計
由國家或地方編制整個房屋或單元的的設計圖供設計單位選用。整個房屋的設計圖,經地基驗算后可據以建造房屋。單元標準設計,經過設計單位用若干單元拼成一個符合要求的組合體,成為一棟房屋的設計圖。圖2為某住宅以一戶為定型單元的布置。
2.3外墻標準化設計
外墻標準化設計,設置統一的建筑外圈構件梁高;設置形狀及其寬度相近的外墻;采用統一的窗戶大小。對端頭外墻構件進行合理的使用,有效的減少構件的類別。在實際操作中盡可能的利用二維外墻構件,盡量避免采用三維外墻構件,二維外墻構件不管是在模具成本還是在運輸成本上都優于三維構件。如果確實需要采用三維構件,應該盡可能的選用二維構件分解或者簡單的三維構件代替。
2.4預制樓板設計
預制樓板設計,根據結構的特征,采用統一的尺寸對房間的開間和進深進行設計。平面布置時盡可能的將降板的功能區集中布置,樓板等構件形狀布置應該盡量的方正,并且應該有一邊低于2.5m。根據實際工程的要求選擇合理的項目應用,比如跨度相等、柱網規整的住宅公寓、商務公寓或者酒店項目最適合大規模使用預制疊合樓板。建筑設計標準化的作用是對工程項目規模、內容、建造標準進行控制;保證項目的安全性和預期的使用功能;提供設計所必要的指標、定額、計算方法和構造措施;為降低工程造價、控制工程投資提供方法和依據;減少設計工作量、提高設計效率;促進建筑工業化、裝配化,加快建設速度。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況
某保障性住房總建筑面積為21萬m2,住宅地上為6~21層,最高的建筑高度為58.6m,結合實際情況,研究決定該項目住宅樓地上部分全部采用建筑標準化設計,構配件生產工廠化的建造方式,對各住宅樓加強區以上采用裝配式剪力墻結構體系,四預制一疊合方式,對外墻板、陽臺板、空調板和樓梯板進行預制,對樓板進行疊合。
3.2建筑標準化設計
建筑工業化必須充分的進行標準化設計,才能夠保證在生產和安裝過程中對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建筑標準化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3.2.1戶型標準化
該保障性住房全部采用小戶型,一居室建筑面積為40m2左右,兩居室建筑面積為60m2左右。經分析和研究,一居室設計為一種戶型,一共2316套;兩居室設計為三種戶型,一共684套。戶型的標準化設計能夠進一步保證預制構件模具的重復利用率,有效的降低預制構件的生產成本,為該項目的工業化建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3.2.2廚衛標準化
廚房和衛生間高度標準化,總戶數中90%的廚房和衛生間采用同一種模塊。廚房分成三種,見圖3,廚房的開間統一為1.6m,為櫥柜的標準化提供了條件。衛生間分成四種,見圖4。
3.2.3管井標準化
為了確保住戶的私密性,管井設計借鑒酒店設計,將管井布置在戶外走廊中,利用房間凹口統一設置,經過管井標準化設計歸納成一種尺寸,不但方便且經濟,能夠對設備管道的安裝效率進行有效的提高,實現了戶內無立管,為戶內樓板的工業化提供便利。
3.2.4預制構件標準化
結合建筑單體平面和立面進行預制構件的拆分和優化,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合理確定預制率和預制構件范圍。預制構件的設計必須關注以下三點:①預制構件吊點的數量、位置和起吊方式必須合理,確保在制作和吊裝階段能夠滿足受力要求;②做好預制構件的設計驗算;③預制構件上必須預留好機電設備預埋管線和線盒、預留孔洞,要求預留位置精確,如果構件性能存在削弱的情況,必須采取針對性的強化措施。只有保證方案階段預制構件標準化設計工作到位,才能夠保證預制構件的少規格和多組合。
4結語
建筑設計標準化是建筑工業化重要的基礎和前提,對整個建筑工程的建設效率和經濟效益進行提升,從而加快建設速度,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大大改善國內人居面積小的現狀,滿足現代城市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龍玉峰,丁宏,焦楊.建筑工業化的標準化設計研究[J].混凝土世界,2012(4):48~52.
[2]劉東衛,奧茂謙仁,張密,等.公共租賃住房標準化設計與部品化建造的技術研究———北京公共租賃住房示范工程•眾美光合原著項目的建設實踐[J].中國住宅設施,2012(5):15~21.
[3]孫英.標準化設計工業化建造:優質高效建設保障房[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2(19):98~100.
建筑設計標準合同范文一發包人:
設計人:
發包人委托設計人承擔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
第一條 本合同依據下列文件簽訂: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市場管理規定》。
1.2國家及地方有關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法規和規章。 1.3建設工程批準文件。
第二條 本合同設計項目的內容:名稱、規模、階段、投資及設計費等見下表。
第三條 發包人應向設計人提交的有關資料及文件
第四條 設計人應向發包人交付的設計資料及文件:
第五條 本合同設計收費估算為 萬元人民幣。設計費支付進度詳見下表。
說明:
1.提交各階段設計文件的同時支付各階段設計費。
2.在提交最后一部分施工圖的同時結清全部設計費, 不留尾款。
3.實際設計費按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設計概算)核 定,多退少補。實際設計費與估算設計費出現差額時, 雙方另行簽訂補充協議。
4.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設計費。 第六條 雙方責任
6.1發包人責任:
6.1.1發包人按本合同第三條規定的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向設計人提交基礎資料及文件,并對其完整性、正確性及時限負責。發包人不得要求設計人違反國家有關標準進行設計。
發包人提交上述資料及文件超過規定期限 15天以內,設計人按本合同第四條規定交付設計文件時間順延;超過規定期限15天以上時,設計人員有權重新確定提交設計文件的時間。
6.1.2發包人變更委托設計項目、規模、條件或因提交的資料錯誤,或所提交資料作較大修改,以致造成設計人設計需返工時,雙方除需另行協商簽訂補充協議(或另訂合同)、重新明確有關條款外,發包人應按設計人所耗工作量向設計人增付設計費。在未簽訂合同前發包人已同意,設計人為發包人所做的各項設計工作,應按收費標準,相應支付設計費。
6.1.3發包人要求設計人比合同規定時間提前交付設計文件時,如果設計人能夠做到,發包人應根據設計人提前投入的工作量,向設計人支付趕工費。
6.1.4發包人應為派赴現場處理有關設計問題的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條件。
6.l.5發包人應保護設計人的投標書、設計方案、文件、資料圖紙、數據、計算軟件和專利技術。未經設計人同意,發包人對設計人交付的設計資料及文件不得擅自修改、復制或向第三人轉讓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項目,如發生以上情況,發包人應負法律責任,設計人有權向發包人提出索賠。
6.2設計人責任:
6.2.1設計人應按國家規定技術規范、標準、規程及發包人提出的設計要求,進行工程設計,按合同規定的進度要求提交質量合格的設計資料,并對其負責。
6.2.2設計人采用的主要技術標準是:
6.2.3設計合理使用年限為
6.2.4設計人按本合同第二條和第四條規定的內容、進度及份數向發包人交付資料及文件。
6.2.5設計人交付設計資料及文件后,按規定參加有關的設計審查,并根據審查結論負責對不超出原定范圍的內容做必要調整補充。設計人按合同規定時限交付設計資料及文件,本年內項目開始施工,負責向發包人及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處理有關設計問題和參加竣工驗收。在一年內項目尚未開始施工,設計人仍負責上述工作,但應按所需工作量向發包人適當收取咨詢服務費,收費額由雙方商定。
6.2.6設計人應保護發包人的知識產權,不得向第三人泄露、轉讓發包人提交的產品圖紙等技術經濟資料。如發生以上情況并給發包人造成經濟損失,發包人有權向設計人索賠。
第七條 違約責任:
7.1在合同履行期間,發包人要求終止或解除合同,設計人未開始設計工作的,不退還發包人已付的定金;已開始設計工作的,發包人應根據設計人已進行的實際工作量,不足一半時,按該階段設計費的一半支付;超過一半時,按該階段設計費的全部支付。
7.2發包人應按本合同第五條規定的金額和時間向設計人支付設計費,每逾期支付一天,應承擔支付金額千分之二的逾期違約金。逾期超過30天以上時,設計人有權暫停履行下階段工作,并書面通知發包人。發包人的上級或設計審批部門對設計文件不審批或本合同項目停緩建,發包人均按7.1條規定支付設計費。
7.3設計人對設計資料及文件出現的遺漏或錯誤負責修改或補充。由于設計人員錯誤造成工程質量事故損失,設計人除負責采取補救措施外,應免收直接受損失部分的設計費。損失嚴重的根據損失的程度和設計人責任大小向發包人支付賠償金,賠償金由雙方商定為實際損失的 %。
7.4由于設計人自身原因,延誤了按本合同第四條規定的設計資料及設計文件的交付時間,每延誤一天,應減收該項目應收設計費的千分之二。
7.5合同生效后,設計人要求終止或解除合同,設計人應雙倍返還定金。 第八條 其他
8.1發包人要求設計人派專人留駐施工現場進行配合與解決有關問題時,雙方應另行簽訂補充協議或技術咨詢服務合同。
8.2設計人為本合同項目所采用的國家或地方標準圖,由發包人自費向有關出版部門購買。本合同第四條規定設計人交付的設計資料及文件份數超過《工程設計收費標準》規定的份數,設計人另收工本費。 8.3本工程設計資料及文件中,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應當注明其規格、型號、性能等技術指標,設計人不得指定生產廠、供應商。發包人需要設計人的設計人員配合加工定貨時,所需要費用由發包人承擔。 8.4發包人委托設計人配合引進項目的設計任務,從詢價、對外談判、國內外技術考察直至建成投產的各個階段,應吸收承擔有關設計任務的設計人員參加。出國費用,除制裝費外,其他費用由發包人支付。 8.5發包人委托設計人承擔本合同內容以外的工作服 務,另行支付費用。
8.6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無法履行時,雙方應及時協商解決。 8.7本合同發生爭議,雙方當事人應及時協商解決。也可由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調解,調解不成時,雙方當事人同意由 仲裁委員會仲裁。雙方當事人未在合同中約定仲裁機構,當事人又未達成仲裁書面協議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8.8本合同一式份,發包人份,設計人 份。
8.9本合同經雙方簽章并在發包人向設計人支付定金后生效。 8.10本合同生效后,按規定到項目所在地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審查部門備案;雙方認為必要時,到項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簽證。雙方履行完合同規定的義務后,本合同即行終止。
8.11本合同未盡事宜,雙方可簽訂補充協議,有關協議及雙方認可的來往電報、傳真、會議紀要等,均為本合同組成部分,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12其它約定事項:
發包人名稱: 設計人名稱:
年月日:
建筑設計標準合同范文二發 包 人: 設 計 人:
發包人委托設計人承擔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 第一條 本合同依據下列文件簽訂: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筑工程設計市場管理規定》。
1.2 國家及地方有關建筑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法規和規章。 1.3 建設工程批準文件。
第二條 本合同設計項目的內容:名稱、規模、階段等、投資及設計費見下表。
第三條 發包人應向設計人提交的有關的資料及文件。
第四條 設計人應向發包人交付的設計資料及文件:
第五條 注:1. 按照付費次序支付各階段設計費。
2. 最終設計費按施工圖面積核定,在第四次付費時一并結算,多退少補。
3. 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設計費。
第六條 雙方責任
6.1 發包人責任:
6.1.1 發包人按本合同第三條規定的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向設計人提交資料及文件,并對其完整性、正確性及時限負責,發包人不得要求設計人違反國家有關標準進行設計。
發包人提交上述資料及文件超過期限15天以內,設計人按合同第四條規定交付設計文件時間順延;超過規定期限15天以上時,設計人員有權重新確定提交設計文件的時間。
6.1.2 發包人變更委托設計項目、規模、條件或因提交的資料錯誤,或所提交資料作較大修改,以致造成設計人員設計需返工時,雙方除需另行協商簽訂補充協議(或另訂合同)、重新明確有關條款外,發包人應按設計人所耗工作量向設計人增付設計費。 在未簽合同前發包人已同意,設計人為發包人所做的各項設計工作,應按收費 標準,相應支付設計費。
6.1.3 發包人要求設計人比合同規定時間提前交付設計資料及文件時,如果設計人能夠做到,發包人應根據設計人提前投入的工作量,向設計人支付趕工費。
6.1.4 發包人應為派赴現場處理有關設計問題的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條件。
6.1.5 發包人應保護設計人的投標書、設計方案、文件、資料圖紙、數據、計算軟件和專利技術。未經設計人同意,發包人對設計人交付的設計資料及文件不得擅自修改、復制或向第三人轉讓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項目,如發生以上情況,發包人應負法律責任,設計人有權向發包人提出索賠。 6.2 設計人責任:
6.2.1 設計人應按國家技術規范、標準、規程及發包人提出的設計要求,進行工程設計,按合同規定的進度要求提交質量合格的設計資料,并對其負責。 6.2.2 設計合理使用年限為
6.2.3 設計人按合同第二條和第四條規定的內容、進度及份數向發包人交付資料及文件。
6.2.4 設計人交付設計資料及文件后,按規定參加有關的設計審查,并根據審查結論負責對不超出原定范圍的內容做必要調整補充。設計人按合同規定時限交付設計資料及文件,本年內項目開始施工,負責向發包人及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處理有關設計問題和參加竣工驗收。在一年內項目未開始施工,設計人仍負責上述工作,但應按所需工作量向發包人適當收取咨詢服務費,收費額由雙方商定。
6.2.5 設計人應保護發包人的知識產權,不得向第三人泄露、轉讓發包人提交的產品圖紙等技術經濟資料。如發生以上情況并給發包人造成經濟損失,發包人有權向設計人索賠。
第七條 違約責任
7.1 在合同履行期間,發包人要求終止或解除合同,設計人未開始設計工作的,不退還發包人已付的定金;已開始設計工作的,發包人應根據設計人已進行的實際工作量,不足一半時,按該階段設計費的一半支付;超過一半時,按該階段設計費的全部支付。 7.2 發包人應按本合同第五條規定的金額和時間向設計人支付設計費,每逾期支付一天,應承擔支付金額千分之二的逾期違約金。逾期超過30天以上時,設計人有權暫停履行下階段工作,并書面通知發包人。發包人的上級或設計審批部門對設計文件不審批或本合同項目停緩建,發包人均按7.1規定支付設計費。
7.3 設計人對設計資料及文件出現的遺漏或錯誤負責修改或補充。由于設計人員錯誤造成工程質量事故損失,設計人除負責采取補救措施外,應免收直接損失部分的設計費。損失嚴重的根據損失的程度和設計人責任大小向發包人支付賠償金,賠償金由雙方商定為實際損失的%。
7.4 由于設計人自身原因,延誤了按本合同第四規定的設計資料及設計文件的交付時間,每延誤一天,應減收該項目應收設計費的千分之二。
7.5 合同生效后,設計人要求終止或解除合同,設計人應雙倍返還定金。
第八條 其他
8.1 發包人要求設計人派專人留駐施工現場進行配合與解決有關問題時,雙方應另行簽訂補充協議或技術咨詢服務合同。
8.2 設計人為本合同項目所采用的國家或地方標準圖,由發包人自費向有關出版部門購買。本合同第四條規定設計人交付的設計資料及文件份數超過合同規定的份數,設計人
8.3 本工程設計資料及文件中,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應當注明其規格、型號、性能等技術指標,設計人不得指定生產廠、供應商。發包人需要設計人的設計人員配合加工定貨時,所產生的費用由發包人承擔。
8.4 發包人委托設計人承擔本合同內容之外的工作服務,另行支付費用。 8.5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無法履行時,雙方應及時協商解決。
8.6 本合同發生爭議,雙方當事人應及時協商解決。也可由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調解,調解不成時,雙方當事人同意由 綿陽市 仲裁委員會仲裁。雙方當事人未在合同中約定仲裁機構,事后雙未達成仲裁書面協議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8.7 本合同一式份,發包人份,設計人 份。
8.8 本合同經雙方簽章后生效。本合同生效后,雙方履行完合同規定的義務后,本合同即行終止。
8.9 本合同未盡事宜,雙方可簽訂補充協議,有關協議及雙方認可的來往電報、傳真、會議紀要等,均為本合同組成部分,與本合同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8.10除雙方簽名外,本合同條款原則上不認可手工痕跡,如確需要對合同內容進行手工增減、改動,須雙方均在手工痕跡處加蓋公章,方能認為手工痕跡有效。
(此下無正文)
發包人名稱:(蓋章) 設計人名稱:(蓋章)
法定代表人:(簽字) 法定代表人:(簽字)
建筑設計標準合同范文三委托方(甲方):
承接方(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承擔 ,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
第一條 本合同依據下列文件簽訂: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2國家及地方的有關工程勘查設計管理法規和規章。
1.3建設工程批準文件。
第二條 本合同工程設計項目的名稱、地點、規模、投資、設計內容及標準:
2.1工程項目的名稱:
2.2工程項目的地點:
2.3工程項目的規模:
2.4工程特征及附注說明:
2.5工程項目的投資總額:
2.6工程項目的設計內容及標準:
第三條 甲方向乙方提交的有關資料及文件
第四條 乙方向甲方交付的設計文件
第五條 設計費及支付方法
5.1甲方應支付本合同項目的估算設計費為 元。 5.2 支付方法為:
5.2.1本合同生效后七日內,甲方應向乙方預付估算設計費總額的20%,計 元作為定金(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設計費)。 5.2.2 乙方提交初步設計文件后七日內,甲方應即再支付估算設計費總額的30%,計 元。(不含定金)
5.2.3 乙方提交施工圖設計文件后七日內,甲方應即再支付估算設計總額的45%,計 元。(不含定金)
5.2.4施工結束后七日內, 甲方應即向乙方結清全部工程設計費。計 元。(不含定金)
5.3 收費說明:
5.3.1 取費計算標準:
第六條 雙方責任
6.1 甲方責任
6.1.1 甲方按本合同第三條規定的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乙方提交資料及文件,并對其完整性、正確性及時效負責。 甲方提交上述資料及文件超過規定期限15天以內,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條規定交付設計文件時間順延;超過規定期限15天以上時,乙方有權重新確定提交設計文件的時間。
6.1.2 甲方變更委托設計項目、規模、條件或因提交的資料錯誤,或對提交資料作較大修改,以致造成乙方設計需返工時,雙方除需另行協商簽訂補充合同、重新明確有關條款外,甲方應按乙方所耗工作量向乙方支付返工費。
6.1.3 在合同履行期間,甲方單方提出解除合同的,乙方未開始設計工作,不退還甲方已付的定金;已開始設計工作的,甲方應根據乙方已進行的實際工作量,不足一半時,按該階段設計費的一半支付;超過一半時,按該階段設計費的全部支付。
6.1.4 甲方應按本合同第五條規定的金額和時間向乙方支付設計費用,每逾期支付一天,應承擔應支付金額千分之二的逾期違約金。逾期超過30天以上時,乙方有權暫停履行下階段工作,并書面通知甲方。甲方上級對設計文件不審批或本合同項目停緩建,甲方均應支付應付的設計費。
6.1.5 甲方要求乙方比合同規定時間提前提交設計文件時,甲方應支付趕工費。
6.1.6 甲方應為乙方派往現場的工作人員提供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條件。
6.1.7 甲方應保護乙方的設計版權,未經乙方同意,甲方對乙方交付的設計文件不得復制或向第三方轉讓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項目,如發生以上情況,乙方有權索賠。
6.2乙方責任:
6.2.1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條規定的內容、時間及份數向甲方交付設計文件。
6.2.2乙方對設計文件出現的遺漏或錯誤負責修改或補充。對于乙方設計錯誤造成的工程質量事故損失,乙方除負責采取補救措施外,應免收損失部分的設計費,并根據損失程度向甲方償付賠償金,賠償金最多與免收的設計費金額相等。
6.2.3由于乙方自身原因,延誤了按本合同第四條規定的設計文件交付時間,每延誤一天,應減收該項目應收設計費的千分之二。
6.2.4合同生效后,乙方單方提出解除合同的,乙方應雙倍返還定金,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賠償甲方損失。
6.2.5乙方交付設計文件后,應參加有關部門設計審查會議及根據審查結論負責不超出原定計劃任務書范圍內的必要調整補充。
6.2.6乙方不得向第三方擴散、轉讓甲方提交的產品圖紙等技術經濟資料。如發生以上情況,甲方有權索賠。
第七條 其他
7.1乙方為本合同項目所采用的國家或地方標準圖,由甲方自費向有關出版部門購買。
7.2本合同第四條規定乙方交付的設計文件份數超過《工程設計收費標準》規定的份數,乙方另收工本費。
7.3本工程項目中,建筑材料、設備的加工定貨,甲方需要乙方人員配合時,所需費用由甲方承擔。
7.4甲方委托乙方配合引進項目的設計任務,從詢價、對外談判、國內外技術考察直至建成投產的各個階段,應吸收承擔有關設計任務的乙方參加。出國費用,除了制裝費外,其他費用由甲方支付。 7.5甲方委托乙方承擔本合同內容之外的工作服務,另行支付費用。 7.6 由于不可抗拒因素致使合同無法履行時,雙方應及時協商解決。 7.7 本建設工程設計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糾紛,委托方與承接方應及時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7.8 本合同未盡事宜,雙方可簽訂補充協議作為附件,補充協議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7.9 其他約定事項 無
7.10本合同一式五份,甲乙雙方各執二份。建設管理部門備案一份。
7.11 本合同雙方簽章后,在30日內報項目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雙方認為必要時,到項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鑒證。雙方履行完合同規定的義務后,本合同即行終止。
7.12 本合同經甲、乙雙方蓋章簽字后自20 年 月 日生效。
據相關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對于建筑給水排水設計的標準有幾百多條,根據標準制定原則的不同,可以將建筑給水排水標準體系分為四級,可以將建筑給水排水標準體系分為國家、地方、行業和企業標準。前兩者具有強制性的特點,也就是說我國建筑給水排水設計必須按照前兩者中的具體規定進行,而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同樣為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提供了參考和建議。目前從我國建筑給水排水標準的設計情況來看,經常存在或者發生以下的問題:首先,在設計過程中經常漏泄相對比較重要的相對比較重要的規范;其次,在實際的設計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技術混亂,進而導致各個標準的混淆;再次,在規范的參考中,參考了與對應的建筑工程無關的規范標準;最后,所參考的編寫規范不是最新的體系標準,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另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對最新的標準體系的理解不正確或者出現偏差,導致這個設計混亂。
2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體系
我國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的設計必須依據相關的標準體系,目前我國將建筑給水排水設計體系標準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既基礎、通用和專用三個標準。這些標準是目前我國建筑給水排水設計的主要依據。
2.1基礎標準基礎標準是整個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體系的基礎部分,同時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體系的專用標準和通用標準提供基礎。為整個建筑給水排水標準體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目前我國家建筑給水排水設計常用的基礎標準有《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GB/T50001—2001)和《給水排水制圖標準》(GB/T50106—2001)等。這些標準體系對于我國建筑工程給水排水設計的質量以及我國建筑工程的質量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2通用標準通用標準是建筑給水排水設計體系標準中針對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類方面所制定的覆蓋面較廣的標準,顧名思義通用標準就是建筑給水排水中使用范圍最關,涉及面最多的標準。通用標準也是制定建筑給水排水專業標準制定的基礎。目前最常用的通用標準主要是針對通用的安全、衛生與環保要求,通用的質量要求,通用的設計、施工要求與試驗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術等。通用標準主要有《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09年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等。
2.3專用標準專用標準的范圍相對較為狹窄,主要是針對某一具體的事件所制定的標準,專用標準是通用標準的補充,專用標準與普通標準的區別在于專用標準的范圍較小,同時專業標準對于某一具體的活動所作出的規定相對比較詳細。我國目前針對建筑給水排水所制定的專業標準較多,最常見的專業標準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氣體滅火設計規范》(GB50370—2005)、《低倍數泡沫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151—92,2000年版)、《高倍數、中倍數泡沫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196—93,2002年版)等。
3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的使用
3.1以規范作為依據在建筑給水排水設計過程中,應該完全按照目前對給水排水設計的規范作為依據,同時需要參考其他相關的資料。除了我國相關部門為了規范我國建筑給水排水設計的標準,制定了較為詳細的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同時其他的組織或者協會也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大量的手冊或者技術措施,而在實際的應用中,應該以規范準則為主要的依據,并且根據實際的情況參考其他相關的資料。
3.2明確各個標準之間的關系建筑給水排水設計的標準分為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和專業標準,因此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要明確三個層次共性技術的要求,同時要明確各個不同標準的具體實施。因此在建筑工程給水排水設計中,首先需要滿足最基本的要求,在滿足了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礎上進行下一層次的設計。這就要求設計者在建筑給水排水設計中熟悉掌握各個不同層次標準之間的關系,逐層進行設計。
3.3注重對適用范圍的界定規范和標準并不是說適用于所有的工程項目的建設,這就要求設計者在建筑給水排水的設計中需要理解標準體系的適用范圍。例如目前我國使用的《室外給水設計規范》和《室外排水設計規范》等標準體系都是以居住小區為主要對象而做出的標準體系。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專業性較高的標準體系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混亂。
3.4注重區別強制性標準和參考性標準從我國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體系來看,除了一些強制性的規范之后,還有一些參考性的或者推薦性的給水排水設計標準。強制性的標準是建筑給水排水設計中必須遵守的,而其他的參考性標準體系是設計人員在建筑給水排水設計過程中根據實際的情況自愿采用的。從2000年開始,我國出臺并且實施了《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其中對建筑給水排水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是強制性的規定。而各類型的行業所制定的一些參考手冊則是一些可選擇的標準,設計人員可以根據建筑工程建設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
3.5準確把握規范條文的用詞建筑給水排水標準體系中對于不同的規定應該使用不同的專業用詞。例如“必須”和“嚴禁”要求在建筑給水排水設計中必須遵守;而條文中“應”和“不應”等詞表示在一般情況下應該遵守;“易”和“不宜”等詞是一些建議性的標準,也就是說設計人員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可以選擇性的使用。建筑給水排水設計人員首先要正確理解這些詞的含義,這也是設計人員理解規范標準的前提條件,只有在正確理解條文中關鍵詞語的含義之后,才能夠提高建筑給水排水設計的質量。
3.6要滿足最新的規范要求建筑給水排水標準體系是隨著建筑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的,不斷會有新的條文來代替原有的條文,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求設計人員能夠及時的掌握標準體系的跟新和變化,并且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采納新的標準。對建筑給水排水的設計盡可能的要滿足新要求的規定。
4結語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商業建筑設計
綠色建筑設計也可以被稱為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建筑以及節能環保建筑等。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內涵是要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影響,要做到節約能源及各種資源,同時提供安全、健康而舒適性良好的空間。綠色建筑要提倡與自然環境的親和力,同時也要做到人及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和持續發展。
一、綠色建筑技術概述
1.綠色建筑技術的涵義
綠色建筑技術屬于技術學的研究范疇,不是獨立于傳統的建筑技術,而是要采用“綠色”的技術對傳統的建筑技術進行重新的審視,是傳統建筑技術與新型學科的交叉與組合,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建筑技術。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各種資源,同時也能保護環境并減少污染。綠色建筑技術的采用,既可以為居住者提供健康而高效的使用空間,也能與自然和諧的相處。而所謂的綠色建筑技術就是指應用這一技術所建造的建筑,進而達到人與自然、建筑和環境之間的和諧。
2.綠色建筑技術實施的目標
綠色建筑技術以因地制宜、低投高效為原則,在施工中選用綠色的建筑技術,以綠色建筑為建設的目標,在節能、節材以及室內外環境控制的運營和管理等方面按照綠色建筑技術要求進行實施,進而確保綠色建筑建設目標的實現。在建筑設計的各個環節將按照“綠色建筑”的標準,加大綠色環保以及再循環材料的利用,體現“節能與環?!钡睦砟?,在戶型、給排水、電氣暖通等設計中突出體現“綠色建筑”的標準和要求。
3.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前景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建筑設計中的體現,還缺少一致性的認識,因此在實施上的差距較大,而綠色建筑技術是實現建筑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所在。我國近幾年在全面的推廣節能與綠色建筑技術,并爭取在5年內在全國新建建筑達到節能與綠色建筑設計的標準,爭取三分之一以上的既有建筑基本上實現節能的改造,而全國城鎮建筑總能耗實現節能的百分之五十。到2020年絕大部分的既有建筑就可以實現節能改造,新建的建筑全部實現建筑節能為65%的總目標,新建建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總消耗下降20%,而我國建筑的資源消耗水平也將接近現階段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二、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在商業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1.商業建筑設計中建筑材料的節約與應用
在商業建筑的設計中的建筑材料的節約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實施綠色建筑技術,以適用為設計的總體原則,避免采用沒有功能作用的各種裝飾的構件。首先是利用本地材料,采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以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同時要利用可再循環材料而做到環境的保護。此外,還可以再室內采用靈活而適用的隔斷,采用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小的建筑結構體系。在設計中要合理采用高性能的混凝土和高強度的鋼材等,以節省空間及材料用量。在商業建筑設計中利用綠色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并分類回收和利用建筑垃圾,使得建材可以得到循環的利用。在商業綜合體以及商務辦公樓等可以通過復合的空間設計,或者采用靈活的隔斷等功能,來實現室內空間的可變性特點,商業裙樓之間也可以采用鋼結構的連廊連接。
2.商業建筑設計中節約土地設計標準的應用
在節約土地和室外環境的評價中,可以從地下空間的利用入手,詳細分析場地的通風設備、噪聲的處理、日照的環境等情況的分析和優化設計。在商業建筑設計施工的過程中針對可能造成的各種場地和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制定出綠色施工組織方案來保護周圍場地和環境。同時避免幕墻光的污染,限制溢出商業建筑物以外的光線。同時也可以在主要的道路沿線結合景觀來設置復層的綠化帶,降低交通噪聲對場地的影響。
3.節約能源的綠色設計理念的應用
在節約能源的方面中,要注意控制商業建筑的窗墻比以及建筑的朝向,在建筑的外墻以及屋面采用保溫的措施,在外窗采用高性能的節能玻璃和遮陽的構件,同時采用節能空調系統以及照明系統等措施來實現商業建筑的節能目標。此外,可以利用市政熱網蒸汽凝結水的余熱為建筑提供所需的生活熱水以及其他的節能設備。在商業建筑中,可以通過自然通風的模擬優化建筑幕墻來開啟位置,對室內的自然通風狀況進行優化,為商業建筑創造出健康而舒適的室內環境。對于水資源的節約問題,也要采用綠色的建筑技術,例如可以收集天然雨水和蒸汽凝結水來用于室外場地景觀的補水和綠化澆灑,節水器也可以利用到商業建筑中。
三、商業建筑設計中要注意的綠色建筑準則
1.對商業建筑中室內的環境質量的監控
除了了商業建筑中注意采用綠色建筑的設計標準,也要注意對商業建筑中室內的環境質量的監控。室內的設計要結合建筑立面來設計遮陽反光板,分區照明并控制優化的采光設計。同時分析室內各功能區的噪聲源情況,分別安排合理的噪聲功能區,進行優化的隔聲設計。在商業建筑的室內做到視野優化設計,并且在人員密集的區域中設置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系統,以保證健康而舒適的室內環境。
2.把握綠色建筑準則,對商業建筑中運營進行有效管理
商業的運營管理的靈活性很強,商業要實施高水平和高質量的管理,尤其注意商業建筑中的垃圾分類回收以及處理方法。在商業的建筑中注意設備的智能化控制系統,并保證系統的高效運行。此外,還要提供高水平的物業管理,對商業綜合體以及商務的辦公樓中的空調通風系統以及其他動力用能系統設置合理的監測系統。
3.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融入到商業建筑設計中的全過程
要參照國際綠色生態建筑標準設計來建造商業建筑,并倡導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將綠色設計的理念融入到商業建筑的開發和設計的全過程,創新性的將綠色建筑設計的施工目標、綠色施工的導則等納入到建筑設計的合同中,在確保綠色生態目標落實到項目建設中并兼顧技術的實用性和穩定性。
參考文獻
[1]夏春海,劉鵬.商業綜合體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研究[J].暖通空調,2012,10.
[2]敖雷.綠色設計在商業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及思考[J].建筑與文化,2012,09.
關鍵詞:商業建筑設計;綠色建筑;應用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伴隨著綠色建筑材料的研發使用,高品質的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究應用、有代表性的綠色建筑標準、法律法規的形成,以及評估系統的更深入的完善,促使綠色建筑投入成本減小,提高了使用率,進而帶動了經濟利益及社會效益的提升,特別是人們的環保意識的不管提高,綠色建筑設計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綠色建筑設計是國際上建筑產業的發展趨勢及目標,因此,探討商業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l綠色節能建筑的概念分析
綠色建筑是指,建筑物的整個生命周期時間內,盡最大可能得節約資源,提高現有資源利用率,保證利用最低的污染以及最少的能源來創造建筑物的價值最大化,最終為人們提供綠色、健康、舒適和高校的建筑空間,實現人與自然、建筑之間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良性循環,達到經濟、社會以及環境效益的和諧發展。這就對設計有如下幾點要求及原則:
1.1主題和諧
建筑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構成部分,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一種互相約束互相影響的關系。所以建筑物應該與周圍的環境融合,通過和四周的環境和人文背景的相互交融,從而進入一種動態的平衡中,形成一個和諧的建筑群體,這是綠色建筑設計的基礎。對此,在設計之初應該重視應用當地文化、建筑材料和建筑資源,體現建筑的地域特色。
1.2降低損耗
我國目前的建筑行業術語高耗能低效率的產業,很多資源和能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引起了很大的損失,損壞了原有的自然和諧環境。因此,在對商業建筑設計中利用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應用最佳的計劃進而提升資源及能源的使用率,節約用水、節省用電、降低房屋的保暖及制冷方面的能源浪費,這些都是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環節。應該對建筑耗能的每個環節加以管理,積極應用新型技術、合理使用綠色能源,努力使用自然條件直接獲取能源,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實現建筑與自然和諧共處。
2綠色建筑設計技術及其在商業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2.1綠色為建筑設計技術的含義
綠色建筑技術指的是使用這一技術建設的建筑,具有健康、舒適的室內空間,和生態環境和諧共處,在建筑的生命期限內的各個時期,都能夠對自然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綠色建筑技術術語技術研發范圍,它也不是獨立于傳統的建筑技術,而是站在綠色環保的角度對傳統的建筑技術進行再次審視,是新技術與傳統技術的有機結合,是與可持續發展的新建筑設計技術相符合的。應用這些綠色技術能夠形成一個適合商業活動的室內空間,進而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2.2綠色建筑設計在商業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2.2.1.節地和室外環境
在對節地和室外環境的評價過程中,項目主要應該從四個方面對綠色建筑的空間利用進行設計和考慮主要為噪聲、場地通風、優化設計和日照環境的模擬分析;室外地面透水性的設計和場地生態景觀建設。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要結合場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情況,設計適當的綠化方案來保護場地的環境。幕墻光要盡量避免污染,玻璃的可見光放射率要小于零,從而防止照明光污染,室外景觀的照明要保證沒有直射光射入,對溢出建筑物范圍的光線要進行有效的限制,在商業建筑的主要道路沿線,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綠化帶的設計,以減輕噪聲對場地環境影響;商業建筑物內部車行道和人性道路的鋪設都應該使用透水磚,停車場如果是地面的,需要使用植草磚設計。這樣能夠降低熱島效應,地下水涵養率也會增加,地表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時,保證透水地面設計面積至少為室外地面總面積的百分之四十。
2.2.2.資源和能源的節約及效率的提升
商業建筑的設計中,能源利用評價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八個方面對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技術進行考慮:外墻與室內墻面的報溫措施要做好;其中外墻使用性能高的節能玻璃和外部遮陽組件,并且利用節能空調系統、照明系統等手段來提高商業建筑的節能率;窗墻比和建筑朝向要控制好;如果空調系統采用全空氣空調系統,應該使用可調新風比或全新風措施;排風系統使用排風熱回收裝置;使用高能效比空調機組;建筑需要的熱水利用市政熱網蒸汽凝結水余熱來提供,也包括水泵和電梯等節能設備;商業建筑的照明利用節能燈具進行控制。
采取自然通風模擬的方式對建筑幕墻的開啟位置進行優化,同時對室內自然通風狀況也要進行優化,建立舒適、健康的室內環境。冬季的迎風面風壓很大,就需要提高外窗氣密性,以此來降低冷風滲透而造成的采暖能源消耗;利用新風熱回收措施、可調新風比措施和變頻調節措施對空調設備的能源消耗進行控制,以節約系統能源消耗;生活熱水等熱源的提供可以采用蒸汽凝結水的余熱來提供,根據商業建筑的結構、照明和采暖空調系統等系統設備進行考慮,最大限度提高節能率,利用對系統設備、遮陽和建筑等方面進行優化,使商業建筑的總消耗能源低于國家標準,或者低于備案節能標準值的百分之八十。
3.水資源的利用和節約
商業建筑工程項目的水資源利用與節約項目,主要從四個方面對綠色建筑技術進行分析:節水管材、計量水表和管件的充分利用;綠化帶的灌溉利用微灌或者噴灌方式以達到節水目的,節水器具的使用需要按照用途來確定計量水表的使用;利用水質監控設備、精華設備以及雨水凈水系統設計;并且在綠化中的灌溉方式采取微灌和噴灌方式,最大程度對雨水和蒸汽凝結水進行回收并用于綠化使用。
2.2.4建筑材料資源的利用
一般在選擇建筑材料時應該按照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盡量使用當地的建筑材料,可以節省開支投入;選擇高性能建筑材料,能夠保證建筑質量;可以選擇可循環再利用的新型材料,對環境的破壞性?。唤ㄖ臻g應該使用較為靈活的隔斷,這種隔斷對于商業活動非常適用。商業綜合建筑的適合做通過復合空間設計,使用靈活的隔斷,將室內空間的靈活性展現出來。
2.2.5室內環境質量。
建筑內應該與建筑的里面設計遮光反光板相結合。分部位進行照明管理并優化采光設計;研究建筑空間內每個功能區域的噪音來源,科學安排有噪音的功能區域,對隔音設計進行優化;在建筑設計及構造設計中憑借仿真模擬途徑對通風進行設計優化;建筑空間內視野的優化設計:中央空調系統使用可以單獨啟動和調節溫度濕度的空調尾端,同時在人員比較集中的部分安置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系統,確保人民能夠在舒服健康的空間內進行商業活動。
3.結束語:
綠色建筑設計在商業建筑設計中應用有利于設計工作人員更加靈活地提出更優的設計方案,能夠客觀全面地掌握并清除建筑耗能形勢和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并取得比較理想的經濟利益及社會效益。為商業建筑的健康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敏堅;綠色建筑設計中應遵循的原則及設計方法[J];建材與裝飾(中旬刊);2009年10期
關鍵詞:綠色建筑 二星級 設計目標 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對綠色建筑的定義是:“在建筑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該標準分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兩個部分,根據一般項、優選項的達標得分情況,細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三個等級。
一、二星級綠色建筑設計目標
為實現綠色建筑二星級的目標,在規劃設計階段,應從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五大方面細化綠色建筑目標。
1.節地與室外環境:地下空間的利用,室外風環境,景觀中關于鄉土植物和喬灌木的選配,室外透水地面的鋪設面積及計算。
2.節能與能源利用:圍護結構優化,節能設備選型,室內通風模擬分析。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雨水收集利用于景觀用水的設計方案及設計圖紙,節水噴灌設計,節水率計算。
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建筑構件功能說明,現澆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場地廢棄物處理。
5.室內環境質量:室內光環境模擬分析,室內聲環境模擬分析,建筑熱工條件計算。
二、二星級綠色建筑技術措施
(一)透水地面
透水地面擁有15%-25%的孔隙,能夠使透水速度達到31-52L/m/h,遠遠高于最有效的降雨在最優秀的排水配置下的排出速率,實現雨天無路面積水,夏天比常規路面更涼爽的步行體驗。另外,地面材料的密度本身較低(15-25%的空隙),降低了熱儲存的能力,獨特的孔隙結構使得較低的地下溫度傳入地面從而降低整個鋪裝地面的溫度,這些特點使透水鋪裝系統在吸熱和儲熱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的地面。因此,透水地面可以有效的補充項目地下水系及緩解區域內的熱島效應。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
1.太陽能熱水系統
太陽能熱水系統是將太陽輻射能收集起來,通過與物質的相互作用轉換成熱能,將水從低溫度加熱到高溫度,以滿足人們在生活、生產中的熱水需求。太陽能熱水器按結構形式分為真空管式太陽能熱水器和平板式太陽能熱水器。
2.地源熱泵系統
地源熱泵是一種利用地表或地下淺層地熱等低溫低位熱能資源,并采用熱泵原理,通過少量的高位電能輸入,實現既能供熱又能制冷、低位熱能向高位熱能轉移的一種技術。根據冬季熱負荷情況設計地埋管系統,保證地埋管滿足冬季制熱高效運行,夏季制冷時地埋管不能滿足供冷需求的部分,采用冷卻塔進行散熱。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節水、節電、省材、省地,保證系統運行安全、高效、節能、環保。
3.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是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獨立運行的光伏發電系統需要有蓄電池作為儲能裝置,主要用于無電網的邊遠地區和人口分散地區,整個系統造價很高; 在有公共電網的地區,光伏發電系統與電網連接并網運行,省去蓄電池,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造價,而且具有更高的發電效率和更好的環保性能。
光伏幕墻是將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與建筑幕墻的結合,體現了完美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具體來說就是將光伏玻璃替代普通的幕墻玻璃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根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 要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不低于建筑用電量的2%。
(三)雨水回收技術
雨水回收是將雨水根據需求進行收集,處理后達到使用標準的技術手段,可用于綠化、景觀、洗車、澆灑道路、沖廁等。其中,屋頂 雨水相對干凈,雜質、泥沙及其他污染物少,可通過棄流和簡單過濾后直接回用,處理工藝簡單,維護費用低,但需要增加獨立的收集管道;而地面雨水雜質較多,污染物成分復雜,需要經過沉淀精濾等處理后回用,處理工藝復雜,但收集混合雨水可利用原有的雨水排水管道,不增加集水管道投資。
雨水回用專項設計要求:
1.以低質低用,高質高用的用水原則對用水水量和水質進行估算與評價,提出合理用水分配計劃、水質和水量保證方案。
2.根據項目實際條件,合理確定雨水積蓄、處理及利用方案。
3.綠化、洗車等用水采用非傳統水源,并采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避免誤飲誤用。
(四)節水綠化
1.合理選擇綠化植物選用本土植物
在制定景觀綠化方案時,甄選植物種類,不種植耗水量大的樹種,盡量減少草坪面積。選用適宜當地本土的、耗水量少的植物品種。
2.選擇非傳統水源作為綠化用水
綠化及道路澆灑采用處理達標后的雨水,綠化施工圖設計說明中應明確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如管道標識等防止誤飲誤用措施。
3.合理布置綠化管網,采用節水澆灌措施
按照植物品種選用澆灑方式,采取噴灌、微噴灌或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方式,并配備土壤濕度監測系統實現節水管理。
(五)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系統
在檢測室內空氣質量時,CO2 濃度被作為一個重要的評估指標。如果室內空氣中 CO2 濃度太高(大于 1000ppm),就會感到空氣“不流通和不新鮮”。工作場所空氣質量不好可以導致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和疾病,在許多情況下,這是由通風不良引起。CO 是由碳(燃料)不完全燃燒所形成的,對人體危害較大。高毒性的 CO 可以通過不良維護的或不正確調節的供曖系統進入室內。測量環境空氣中的 CO 濃度,可保護人們不會因無色、無味的一氧化碳而中毒。
為了使室內 CO2 的濃度保持在合理水平,應在要求較高的場所(如五星級酒店)或人口密集場合(如超市、百貨商店及餐館)設置CO2 濃度檢測器,與空調的新風系統聯動,保持良好的室內空氣質量。此外,地下室大空間設置 CO 濃度檢測器,與通風系統聯動,保持通風良好。
(六)自然采光技術――光導管
光導管,也叫導光管,導光筒,比較正式的名稱有管道式日光照明裝置,日光照明系統等,是一種用光導管將室外的自然光引進到室 內的裝置。與之配套的還有采光裝置,以及漫射裝置。用光導管進行自然采光是現代綠色建筑的一種比較普遍的理念??梢詮V泛應用于地下空間、走廊、辦公室、廠房、車間、場館等白天需要開燈的地方。
(七)幕墻節能技術措施
在不改變建筑外立面設計方案的前提下,需考慮如何避免光污染。同時,為保證建筑室內環境自然通風效果,應盡可能提高幕墻可開啟面積比例。
1.避免幕墻光污染
幕墻建筑的設計與選材合理,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玻璃幕墻光學性能》GB18091 的要求,玻璃幕墻材料的反射比應低于 0.3。
2.幕墻的氣密性
透明幕墻的氣密性不應低于《建筑幕墻物理性能分級》GB/T15225 規定的 3 級。
3.幕墻可開啟
幕墻的設計需要設置可開啟部分保證室內的自然通風,玻璃開啟比例需達到15%以上。
參考文獻:
[1]GB/T 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2]GB50033,建筑采光設計標準
[3]GB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4]DGJ32/J96-2010,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