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0 16:26:45
序論:在您撰寫海洋經濟的發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海洋經濟發展創新
海洋經濟是人類利用和開發海洋資源、獲取海洋產品的經濟活動,是由海洋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共同構成的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經濟發展領域。目前,世界各海洋大國普遍重視發展海洋經濟,把海洋作為人類的第二生存空間。我國海洋經濟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速度比較快。根據國家海洋局公布的數據,1979年全國海洋經濟產值僅64億元,2000年就達到4133.5億元, 2013年就跳躍到54313億元,海洋生產總值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5%,海洋產業增加值31969億元,實現就業人數3513萬人。目前,我國已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北部灣和海南六大海洋經濟區,海洋經濟為這些經濟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以珠三角為例,2013年海洋生產總值11284億元,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0.8%;再以遼寧省為例, 2013年遼寧省海洋生產總值實現4065億元,占全省GDP的15%,漁民人均純收入1.46萬元,增長5.8%。可見,海洋經濟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一、海洋經濟是陸地經濟向海洋的延伸
海洋經濟是開發和利用海洋中各種資源的經濟活動??梢哉f,海洋經濟是一種依賴海洋資源與環境,以消耗海洋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經濟活動。因此,整個海洋所在的生態系統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平臺,海洋生態系統也因為人類經濟活動的加入而耦合成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發展海洋經濟的目的不應是只重視從海洋中獲取資源產品,只重視取得經濟效益,而應同時考慮既要取得經濟效益,也要取得生態效益,使海洋保持持續提供海洋資源產品和環境服務的能力。也就是說,現代海洋經濟應該是海洋生態經濟。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和陸地生態經濟系統是地球生態經濟系統的兩個組成部分。海岸帶把陸地與海洋有機聯系在一起。從自然屬性來看,陸地生態系統在海岸帶向海洋生態系統過渡,兩者具有有機聯系性。從經濟屬性來看,海洋開發活動是陸地開發活動的延展,海洋產業與陸域產業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就是說,海洋經濟本身不僅僅是一個或幾個獨立部門的活動,而是陸地經濟某些部門在海洋空間上的延伸,如第一產業中的陸域漁業和海洋漁業,第二產業中的陸域石油開采業和海域石油開采業,第三產業中的陸域農、林、牧、漁服務業和海洋水產服務業等。
二、海洋經濟的發展關鍵在海岸帶
海岸帶是指特定空間的陸域與海域的集合體,因其優越的地理區位、豐富的資源條件、開發利用相對便利的條件而成為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發展海洋經濟的重點區域。目前,我國海洋經濟的主要產都主要依托海岸帶而發展??梢哉f,海岸帶是海洋與人類關系最密切、價值最高的區域。海岸帶的合理開發直接關系到整個海洋經濟的發展狀況,進而影響到全國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可持續發展的進程。我國制定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把海岸帶作為向海洋進軍的第一步,肯定了海岸帶的開發和經濟發展是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海岸帶在實現全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海洋經濟的發展重在創新
海洋經濟發展的創新包括觀念的創新、運行模式的創新、新技術的創新和機制的創新等內容。海洋經濟發展觀念的創新是指改變以往以犧牲海洋資源和環境為代價來取得經濟增長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以循環和合理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質量來取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集約增長。首先,要樹立海洋資源和環境有價的觀念,開展海洋資源環境價值核算并將其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其次,要樹立生態經濟效益的觀念,即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或生態效益都是不科學的,不可取的。
海洋經濟運行模式的創新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論和生態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市場經濟效益為導向,對整個產品從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到回收全過程的微觀運行模式和宏觀運行模式的創新。從微觀上來看,海洋經濟中各行業、各企業等生產單位既要遵循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又要考慮生態系統發展的自然規律;既要通過充分、合理利用海洋資源及環境獲得經濟效益,又要發展循環經濟,提高海洋資源及環境服務社會經濟的能力。從宏觀上來說,海洋經濟運行模式的創新是海洋經濟活動的各具體生產經營單位微觀運行模式創新的有機組合。
關鍵詞:海洋生態經濟;現狀;協調發展機制
海洋是生物資源的寶庫,有著豐富的海洋生物種類和非生物資源,給人們提供了多種海洋生物產品和能源。海洋生態系統是指海洋中的生物種群和它們生活的海洋環境所構成的自然生態系統。在這個自然生態系統中,海洋生物按照自然生存的法則衍生發展。而人類的一切海洋經濟活動都必須在這個海洋生態系統內進行,在人類無節制的開發下,海洋生態環境受到了破壞,如何實現海洋生態經濟的穩定與協調發展是人們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海洋生態經濟的概念
海洋生態經濟是指人類通過勞動既能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海洋生物和非生物資源,還必須能夠保障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條不會發生惡性變化,海洋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都能夠維持投入和產出的平衡狀態。近年來隨著海洋產業的持續發展,海洋的生態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人們對海洋生物的過度捕撈以及對近海區域的過度開發使得海洋的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海洋經濟的發展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長此以往,無法實現海洋生態經濟的協調可持續性發展,所以我們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機制來進行海洋生態經濟的發展和管理。
二、海洋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機制
我們應該認識到海洋生態環境的平衡是我們實現海洋經濟平衡和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人類的對海洋的經濟活動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操作不當就會引起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因而無法維持海洋生物間生態平衡的狀況發生,海洋生態環境就會逐步惡化,海洋經濟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從而逐漸出現海洋經濟失衡的情況。反之如果人類采取了良好的海洋經濟措施,就會維持或者優化海洋生態平衡的狀態,甚至可以改善受到破壞的生態環境的狀態。海洋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機制會制約和調整人類的海洋經濟活動,保障海洋生態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建立健全海洋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機制就必須對海洋生態環境進行科學有效的保護。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加強對海洋環境的治理,加大對海洋周邊流域內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排放的監察以及對污水的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杜絕對海洋生物的過度捕撈以及對海域環境的過度開發;建立健全海洋環境保護的績效考核制度以及激勵措施,提高海洋環境治理和保護的積極性。
海洋的生態環境得到良好的保護是海洋生態經濟協調發展機制建立的基礎。海洋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可以通過海洋生態養殖業、海洋生態捕撈業以及對海洋生態經濟的進一步開發來實現,例如開展海洋生物制藥的研究以及進行海洋生態旅游的開發等。海洋生態養殖是指在人為優選需要養殖的不同海洋生物品種,構建結構簡單但是高產的生物養殖群落,并且通過人工控制形成優良的海洋生態環境,促成單位養殖面積內養殖產量的增加,例如貝類與海藻、海參的立體生態養殖等。 海洋生態捕撈根據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和生長特點,人為控制海洋生物的捕撈時間、捕撈種類和捕撈強度,也可以結合人工投放種苗等措施,對海洋生物的生物種群結構以及生態環境進行人為調節,在不影響海洋生物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提高捕撈產量。
建立海洋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機制也可以通過加強海洋生態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力度來實現。海洋生態經濟要實現協調發展,就需要有綠色生態技術的支持。海洋生態產業鏈的形成和創新,海洋生物產品的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實現都需要科技創新力量的支持。例如海洋生物制藥就是海洋生態經濟在創新科技力量的支持下向縱深發展的體現。海洋生物種類何其之多,人類對它們的研究和利用只是冰山一角,隨著時間和科技的進步,海洋生態經濟的發展會有很大的突破。
三、結語
綜上所述,海洋生態經濟是建立在海洋生態環境良好基礎上的 人類對海洋進行的經濟活動。海洋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在當今海洋生態環境受到威脅和破壞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人們意識到海洋的生態環境對于海洋生態經濟建設的重要性,同時需要環保部門加大海洋環境的保護力度,防止海洋污染的發生。也需要海洋經濟管理的相關部門采取措施實施生態養殖和生態捕撈,杜絕對海洋環境的過度開發,維護海洋生物物種和海洋生態環境的平衡,同時加大海洋生態經濟的科研創新技術的研究力度,不斷深挖和拓展海洋生態經濟的發展空間,讓海洋生物有一個安全優良的生活環境,讓海洋生態經濟得以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紅,李適宇,彭人勇.南海北部大陸架海洋生態系統演變的Ecopath模型比較分析[J].海洋環境科學.2009(03).
[2]狄乾斌,韓增林.遼寧省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演進特征及其系統耦合模式[J].經濟地理.2009(05).
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眾多,金融發展和技術進步是其中經常被提及的因素,相關的研究成果也十分豐富。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傳統,比較有代表性的有Goldsmith(1969)、Levine(1997)、談儒勇(1999)、冉光和等(2006)等,研究結果大多支持金融發展有助于經濟增長。對于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更多學者是從產業結構變遷、二元結構、人力資本等角度闡述。還有的研究則從不同層面討論了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關系中的金融因素。CalderonCeasar和LiuLin(2003)用實證的方法說明金融發展有利于促進技術進步從而推動經濟增長。楊文舉(2006)的經驗研究結果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技術效率的變化、技術進步和資本深化都促進了中國各省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且資本深化的貢獻最大。關于金融發展與海洋經濟的關系,武靖州(2012)認為,沿海地區是我國相對發達的區域,民間資本充裕,通過金融政策安排與創新,凝聚社會資本力量投入海洋開發領域,是促進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經驗研究方面,俞立平(2013)的研究結果表明,金融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持不夠,兩者的互動效應不夠明顯,我國海洋經濟發展中存在著“金融抑制”現象。余文珍,梁顯富(2013)基于沿海11個省市的面板數據的經驗研究表明:我國金融結構對海洋經濟的促進作用仍處在規模擴張階段,為促進海洋產業的提高,應轉向集約式的效率提高模式。綜上所述,目前直接關于金融發展、技術進步與海洋經濟發展三者關系的研究,尤其是經驗研究較少。本文就從這三者的關系入手,主要從經驗研究層面探討金融發展和技術進步對海洋經濟發展的作用。
二、模型構建
(一)分析框架目前關于海洋經濟增長與陸地經濟增長的比較研究十分少見。從我國的情況看,一方面海洋經濟增速明顯較快。2002-2011年大多數年份,海洋經濟的增長速度要高于整體GDP增速,兩者的平均值分別為13.4%和10.6%,海洋經濟增長率高出2.8個百分點。但另一方面,海洋經濟增長速度的波動性也較大,2002-2011年,海洋經濟增長率最大和最小增速分別為19.8%和4.2%,遠大于整體GDP的波動范圍。由于難以定量分析這種差異性產生的原因,我們暫且借鑒一般生產函數的分析框架,并假設金融發展和技術進步也是影響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則反映海洋經濟產出關系的生產函數為:Y=f(L,F,K)(1)其中,Y代表海洋經濟總產出,L是勞動力投入,F代表金融發展水平,K代表總的智力資本投入,則可構建如下計量模型:其中Y代表海洋經濟總產出,X為自變量的集合,包含勞動、金融發展、技術進步等因素。μi為不可觀測的地區效應,表示各省份之間不同但不隨時間變化的一些不可觀測因素。λt為不可觀測的時間效應,是一個不隨省份不同而變化的變量,α表示所有沒有被包括在回歸模型中和時間有關的效應。εit為隨機擾動項,其服從均值為0、方差為δ2的正態分布。
(二)影響因素與指標選取海洋經濟總產出用海洋生產總值表示,是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的簡稱,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沿海地區①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海洋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是海洋產業②和海洋相關產業③增加值之和。我們把影響海洋經濟發展的因素到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要素投入(1)勞動要素。一般以就業人數衡量,具體指標是海洋經濟就業人數,用ML表示。(2)金融要素。資金的投入是推動海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通常用金融相關率指標FIR衡量,計算方式為存貸款余額/GDP。也有部分研究認為,考慮到存款是貸款的來源,因此采用貸款余額/GDP表示金融發展(FD),如俞立平(2013)對我國金融發展與海洋經濟關系的研究。本文采用后一種方式。2.技術進步技術進步的常見指標包括科研經費投入、在校學生數等多種。但是,科研經費投入對技術進步具有滯后性,在校學生數則具有流動性,因此,單個指標難以反映技術進步整體的狀況。對于海洋經濟而言,本文選取海洋經濟的產業細分與統計中的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④(以下簡稱為海洋科研教育)增長值作為技術進步的指標,并假設海洋經濟的技術進步依賴于對海洋科研教育投入的增加,因此預期符號為正。技術進步指標具體又可以從相對指標和絕對指標兩個角度進行測度。(1)相對指標。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占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的比重(RMR),以此衡量相對技術進步對海洋經濟的影響。(2)絕對指標。選取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MR)作為絕對技術進步指標。之所以要做此區分,是要比較在當前階段,海洋教育科研絕對規模的增長與相對比例的提高對海洋經濟的作用。3.控制變量影響海洋經濟的其他影響因素很多,我們還選取結構因素作為控制變量,反映海洋經濟在當地經濟總量中的相對重要性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影響。具體指標是沿海地區海洋經濟占地區GDP的比例(RM)。我們把海洋經濟影響因素即各自變量列表匯總如下:
(三)計量方程與數據處理根據上文的分析,本文的計量模型確定為:除各地區貸款余額與地區GDP數據從歷年《中國金融統計年鑒》取得外,本文中的所有原始數據均來自歷年《中國海洋統計年鑒》。我們進行面板數據計量分析的樣本范圍是2006年到2011年沿海11個地區的年度數據。我們對于屬于水平數值的變量取對數,在變量名稱上用在指標名稱前加一個字母L表示,各主要變量的統計性描述匯總如下:
三、計量分析
從海洋經濟發展與各自變量的散點圖看,大致都存在著正相關關系,但是相對而言,勞動要素與海洋科研教育投入與海洋經濟發展的線性關系更加顯著。在做計量分析前,首先對各面板序列的平穩性進行檢驗。PanelData單位根檢驗表明,均在5%置信水平上均拒絕接受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PanelData是平穩序列。然后建立混合模型,并檢驗模型的冗余性(RedundantFixedEffectsTests)。檢驗結果拒絕冗余原假設,則選擇固定效應模型。Hausman檢驗在5%的置信水平上拒絕原假設,因此固定效應模型成立。我們采用逐步回歸法依次檢驗各因素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影響。首先采用海洋科研教育占海洋經濟的比例指標(RMR)來表明相對技術進步,根據式(3),得到模型1,結果表明相對技術進步對海洋經濟增長并不顯著作用。去掉這個變量后,得到模型2,各個變量均在5%顯著性水平下顯著。勞動和金融要素的投入對海洋經濟發展有推動作用。海洋經濟勞動就業人數增長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可以拉動海洋經濟增長率提高3.64個百分點,說明勞動對海洋經濟的拉動作用富有彈性,比較顯著。而金融發展本身就是比例指標,每提高1,將使海洋經濟增長率提高0.38個百分點,彈性較低。此外,在兩個模型中,海洋經濟占海洋地區整體GDP比重的提高也都有利于海洋經濟的增長,表明海洋經濟增長可能存在一種正向的反饋機制。我們再采用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指標(LMR)來表明絕對技術進步,根據式(4),得到模型3。與模型2相比,勞動和金融要素的系數仍然顯著,但是系數有所變小,而技術進步對海洋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著而且系數提高。根據AdjustedR2、DW值等指標的綜合判斷,其擬合程度要優于模型2。模型3表明,金融發展對海洋經濟的增長有較大的支持作用,金融發展指標每增加1,就可以使海洋經濟GDP增長率增加0.2個百分點。海洋教育研發投入的增長率每增加1%,海洋經濟GDP增長率就增加0.7%,表明當前海洋教育研發投入的彈性小于1,仍顯不足。從上述的經驗研究中,我們發現,金融支持與技術進步對海洋經濟發展的作用似乎存在內部的關聯,為此,我們引入兩者的交互項,得到模型4,此時一個較大的變化時金融發展變量的系數由正變負,而且統計上不顯著。移去該變量,得到模型5,此時金融發展與技術進步的交互項顯著為正,但系數較小。勞動投入、技術進步、海洋經濟占比等變量的系數和顯著性大致保持不變,模型擬合優度和穩健性良好。從模型2、模型3和模型5的比較中,我們看到了金融發展、技術進步與海洋經濟發展之間復雜的內在關聯,這樣的復雜性表明:第一,海洋經濟本身的復雜性。海洋經濟本身是一個覆蓋面很廣的概念,既涉及到傳統產業,也包含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涵蓋了三次產業,因此要對海洋經濟發展做具體分析。第二,金融發展和技術進步對海洋經濟的影響機制復雜。既有各自獨立影響,也有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第三,當前金融支持對海洋經濟的推動作用并不顯著,原因至少有以下幾點:一是經驗研究中所用的指標只涵蓋了銀行信貸,并不包括其他形式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因此不夠全面。二是對于海洋經濟而言,目前仍然存在著金融排斥現象,尤其是海洋漁業等客戶規模較小的傳統行業。因此,通過金融創新,增加涉海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可得性和豐富度,就成為進一步發揮金融因素對海洋經濟發展作用的必然之選。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關鍵詞:海洋產業經濟;現狀;問題
海洋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寶庫,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漫長,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海洋資源不僅是包括海洋水域范圍及其范圍內的生物等可再生自然資源,還包括海域內所蘊藏的石油、天燃氣等不可再生礦產資源。而海上航運的快速發展也是海洋資源的一種利用方式,給我國的海洋經濟貢獻了巨大的力量。海洋風能、潮汐能等海洋能源已經成為我國新能源發展的重點之一,對我國能源結構的構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海洋產業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我國海洋產業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和新興產業亟待發展的局面。
一、海洋產業的類型
傳統的海洋產業主要集中在海洋捕撈業、鹽業和海洋航運業方面。
海洋水產業和捕撈業可以被看作是我國海洋經濟的第一產業,近年來維持較為平穩的增長態勢。我國海洋生物種類多樣,而且我國的捕魚業發展較快,漁業產量居于世界第一位,海水養殖發展迅速,在海洋產業中的占比逐年增加。但第一產業隨著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興產業的崛起,占比有所下降,面臨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等問題。
海洋經濟的第二產業多指海洋鹽業、油氣產業等。我國海鹽產量居于世界首位,海洋油氣的開發力度不斷加大,雖然起步較晚,但油氣產量逐年增長,第二產業的發展勢頭良好。
海洋產業中新興的海洋濱海旅游業和遠洋航運業以及海洋生物醫藥業也迅速崛起,海洋能源的利用也得到快速的發展,目前已經居于海洋產業經濟的首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濱海旅游也發展迅速,同時也帶動了區域內餐飲服務、海水養殖以及其他服務行業的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業的崛起和發展是生物醫藥發展的新興產業,也提高了海水養殖和漁業的附加值。風能和潮汐能是可再生新能源,對它們的利用還剛剛起步,但發展潛力巨大。海洋運輸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近海港口的吞吐量逐年穩步增長,新的現代化集裝箱及散貨深水港口的建成與投入使用,使得其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高效,不斷趨于國際化的管理水平,使得我國的海洋運輸能力不斷增強。
二、海洋產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海洋產業經濟雖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也同時面臨著許多嚴峻的問題。
近年來對海洋的開發利用使得海洋資源面臨過度開發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我國近海旅游業的發展盡管給人們帶來無盡的歡樂和區域內人們豐厚的經濟回報,但對海域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
過度的捕撈和近岸開發使得海洋生物資源面臨日益匱乏的不利局面,這些都需要國家和政府的相關部門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進行干預和限制,并引導漁民利用高科技進行產業轉型,開展深水養殖和水產品的二次開發利用和深加工等,給海洋產業經濟一個長久的科學的發展環境。
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造成近海排放物嚴重超標,入海的污染物的總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海域內海水的污染情況日趨嚴重,海洋的凈化能力出現超負荷的情況,這不僅影響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和海產品的質量安全,也不利于海洋生態h境的健康發展。
海洋產業經濟的產業結構近幾年來的發展雖然日趨合理,但仍面臨產業升級和轉型問題,新興產業的發展有著政策的支撐,但真正實現快速可持續發展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同時,我國近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快,海洋產業的趨同現象非常嚴重。各個濱海經濟區中海洋漁業、旅游業的產值都很高,但其他產業的發展相對緩慢。海洋產業的經濟結構還需要作一定的調整。
三、海洋產業經濟的發展展望
面對海洋產業經濟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加大對海洋開發的規劃和調控力度,制定適合海洋產業經濟發展的管理機制,加強各部門的協調能力和管理能力,應用高科技的技術對海洋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發展新興的海洋產業,同時發掘傳統產業的新的增長點,不斷提高我國海洋產業經濟的發展水平。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海洋產業經濟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國民經濟的增長水平,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產業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些海洋產業發展較快,居于世界領先水平。海洋產業的結構逐漸走向合理化,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海洋產業的高科技含量不斷增加,我國海洋產業經濟的發展面臨新的發展契機。
參考文獻:
[1]孫福明,蔣蘊琪.福建省海洋經濟增長與海洋產業結構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6(33).
[2]劉妍,勾維民.大連在遼寧“五點一線”戰略下的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1(01).
由于2006年前后中國海洋統計年鑒公布的指標范圍和內涵不同,所以數據分析從2006年開始。浙江省海洋生產總值從2006年的1856.5億元增長到2010年3883.5億元,經濟總量的逐年增長反映了浙江省海洋經濟的不斷擴大;GOP占全國GOP比例從2006年的8.73%,增長到2010年的9.81%,表明浙江省海洋經濟在全國海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且作用越來越顯著;從GOP占全省GDP的比重中可以看出,由2006年的11.8%上升到2010年的14%,對全省的生產總值貢獻越來越突出;在GOP三產比例中,從2006年的7.4∶39.7∶52.9到2010年7.4∶45.4∶47.2,一產保持穩定不變,二產逐步壯大,三產略微下降,但仍高于二產,海洋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方向發展。2004年是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歷程上的一個突破點。2003年8月第三次浙江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戰略目標。浙江依托海洋經濟強省、八八戰略、港航強省等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推進陸海聯動、港口開發開放、產業結構調整、海洋資源綜合開發、海洋綜合管理和區域海洋創新,浙江海洋經濟在發展方式、規模、質量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4]。
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是多元統計分析中處理降維的一種統計方法,它是將錯綜復雜的變量或樣品綜合為數量較少的幾個因子,再現原始變量和因子之間的相互關系,這幾個因子能有效地代表數據的基本結構,并反映所需信息的主要特征[5]。本研究運用SPSS軟件對選取的經濟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具體步驟是:選取所需變量,計算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提取因子,進行旋轉,得出因子得分,計算各地區綜合得分并排序,最后利用因子分析結果分析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對建設浙江省海洋經濟強省提出相關建議。結合前人研究成果,選取海洋經濟發展21項指標,構成評價指標體系,分別是:X1—海洋生產總值(億元),X2—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GDP比重(%),X3—人均海洋生產總值(元/人),X4—海洋第一產業比重(%),X5—海洋第二產業比重(%),X6—海洋第三產業比重(%),X7—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全國GDP比重(%),X8—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地區GDP比重(%),X9—沿海地區財政收支比(%),X10—沿海地區城鎮居民年均收入(元),X11—海洋就業人員占地區就業人員比重(%),X12—海洋就業人員占全國海洋就業人員比重(%),X13—沿海地區工業廢水排放總量(萬)t,X14—沿海地區城市工業廢水達標率(%),X15—沿海地區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量(萬)t,X16—沿海地區治理廢水竣工項目數(個),X17—沿海地區治理固體廢棄物竣工項目數(個),X18—確權海域面積(hm2),X19—海域使用金(萬元),X20—沿海地區海洋站(個),X21—海洋執法檢查次數(次)。
結果分析
第一主成分特征值6.549,方差百分比31.184%;第二個特征值5.703,方差百分比為27.157%;第三個特征值3.129,方差百分比14.902%;第四個特征值2.606,方差百分比12.412%;第五個特征值1.179,方差百分比5.616%。5個特征值都大于1,方差累積百分比為91.270%,已經對大多數數據給出了充分的概括,所以提取前3個主成分,如表2所示。第一主成分與8個變量有較大相關,第二主成分與7個變量有較大相關,第三主成分與3個變量有較大相關,第四主成分與2個變量有較大相關,第五主成分與1個變量有較大相關,如表3所示,每個因子與原始變量相關系數沒有明顯差別,需要進行旋轉。
使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使用Quartimax法旋轉,經5次迭代收斂。主成分1與海洋就業人員占全國海洋就業人員比重(%)關系達到0.924,因子關系較大,海洋生產總值(億元)、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全國GDP比重(%)、沿海地區治理固體廢棄物竣工項目數(個)關系度大于0.85,反映了海洋經濟對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表現為沿海地區帶來的經濟效益,命名為海洋經濟效益因子。主成分2與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GDP比重(%)和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地區GDP比重(%)都達到0.97,海洋就業人員占地區就業人員比重(%)達到0.961,與人均海洋生產總值(元/人)、沿海地區工業廢水排放總量(萬)t關系度密切,反映了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影響,命名為海洋經濟規模因子。主成分3與海洋第一產業比重(%)關系度達到0.895,沿海地區財政收支比(%)和沿海地區城鎮居民年均收入(元)關系度在0.85左右,海洋第二產業比重(%)關系度較大,反映海洋經濟的產業結構狀況,命名為海洋產業結構因子。主成分4與海域使用金(萬元)關系密切達到0.861,與海洋執法檢查次數(次)達到0.621,與海洋第三產業比重(%)、確權海域面積(hm2)、沿海地區海洋站(個)關系度較大,命名為海洋管理能力因子。主成分5與沿海地區城市工業廢水達標率(%)關系達到0.888,沿海地區工業廢水排放總量(萬)t、沿海地區治理廢水竣工項目數(個)、沿海地區治理固體廢棄物竣工項目數(個)關系密切,命名為海洋生態保護因子。根據各個沿海地區因子得分和公因子權重加權求和,得到沿海地區海洋經濟強?。ㄊ?、區)發展強弱得分,綜合得分值按降序排列。
浙江省總得分排名第六??梢?,浙江省海洋經濟總體水平在全國沿海地區中屬于中間水平,并不具有較強的海洋經濟發展狀況。從海洋經濟效益排名來看,浙江省位于第四位,比總排名提前兩位,說明海洋經濟給浙江省帶來經濟效益樂觀,海洋經濟已成為浙江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推動全省特別是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6];從海洋經濟規模排名看,浙江省的海洋經濟規模處于第八位,說明浙江省海洋經濟的規模還達不到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所需規模,也還不適應浙江海洋經濟的未來發展;在產業結構排名中,浙江省位于第三位,表明浙江省的海洋產業結構較為科學合理,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海洋管理能力排名浙江省位于第九位,說明浙江省海洋經濟管理還存在疏漏,不夠系統完善;在生態保護排名上仍是第九位,趨于劣勢,表現出沿海的廢水污染、垃圾傾倒缺乏治理措施或管理保護力度欠佳,海洋生物生存環境受到威脅,富營養化趨勢仍未緩解,海洋赤潮頻發[7]。
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建議
浙江省海洋經濟持續較快的增長態勢,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較大提高,但從總體上來看,浙江省海洋經濟總量較小,比重較低,海洋資源優勢還沒有很好地轉化為海洋產業優勢,海洋經濟的產業鏈較短,深加工產品不夠,產品附加值不高。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給沿海地區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由于一定程度的無序開發和局部過度利用,也出現了嚴重的海洋環境問題。陸域污染物入??偭靠刂齐y度大,沿海開發活動增多和涉海工程建設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日益增大。海洋科技人才缺乏,創新能力不足是造成浙江省在海洋管理與海洋經濟發展方面不適應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前,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根據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統籌陸海區域協調,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陸海統籌是在陸地與海洋兩個不同的地理單元之間建立一種協調的關系和發展模式,要求更注重區域比較優勢和資源特色,圍繞沿海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建立統一、協調的規劃體系和政策體系。統籌海洋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臨港產業和園區建設布局、近海開發與遠??臻g拓展、海洋資源的時序利用以及海洋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
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充分開發和利用“漁、港、景、油、涂”等優勢資源,促進海洋產業協調發展,提升浙江省海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優先發展新型環保海洋產業、積極發展生態精品漁業、加快發展濱海旅游休閑業;培育壯大海洋工程裝備業、海水利用業、海洋生物醫藥業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完善創新和人才培養機制,實施“科技興海”戰略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使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首先,構建海洋科技創新研發體系,加強產學研合作。其次,構建海洋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推進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第三,構建海洋科技創新人才體系,提供智力支撐。引導涉海高校整合教育資源,不斷提高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水平。
發揮已有優勢要素,打造海洋經濟增長極核
打造海洋經濟增長極核,主要是要發揮嘉興要素、區位等優勢,并以現有優勢產業為依托,著力培育輻射效應明顯的海洋產業群。區域經濟增長極的培育反映在政策層面就是執行以點帶面的非均衡協調發展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4]因為,經濟增長通常是從一個或數個“中心”開始,逐漸向其他部門或區域傳導,如同日本學者赤松要(Akamatsu,1935)的雁行理論,逐級擴撒。也就是說,作為增長極,它首先是一個“點”存在的,這個“點”必須對相關產業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增長極是圍繞推進性的主導工業部門而形成的產業集群,能通過引致需求,在時空上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因而增長極具有強大的關聯性、輻射性和帶動性。所以,作者認為,嘉興在發展海洋經濟時,一定要繼續發揮已有優勢要素,如土地成本優勢、勞動力成本優勢、區域港航物流優勢、產業規模和配套相對合理的優勢,并應該高屋建瓴,以清潔能源、循環經濟和朝陽產業為主導,圍繞嘉興具有明顯優勢的產業如港航物流產業、海水淡化產業、核能及海洋電力配套產業進行布局。在布局時,需要重新審視現階段對海洋新興產業和臨港先進制造業兩大領域的發展方向,盡可能將招商引資等扶持政策能夠圍繞這三類產業進行。例如現在著力打造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就需要重新規劃,應集中力量著重打造2-3個平臺。因為,嘉興畢竟經濟實力有限,資金乃至資本規模有限,同時發展多平臺將導致投資分散,不易成功。再如濱海工業區當前引資方向以重化工為主,理論上嘉興在這方面并沒有明顯優勢,同時這些工業多為杭州上海外遷產業,污染較重,如果無長遠規劃,若干年后,嘉興將面臨多年形成的重化工產業外遷的命運。
確立科技發展觀,加強海洋經濟發展科技內涵
從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歷史看來,各地對海洋科技重視不足,嚴重制約著海洋經濟的發展。實質上,海洋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是本輪海洋經濟發展的重點,強調的是科技創新和海洋產業對區域經濟的拉動效益。海洋技術是拉動海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泉,海洋科技創新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靈魂和根本。海洋經濟的主要特點是對高新技術的高度依賴性,其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海洋技術的發展水平。整個浙江的海洋經濟發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主要依靠外延擴大、粗放型,科技進步的貢獻率不高。嘉興也存在這種情況。比如當前濱海工業區的重大項目中,科技含量高且代表先進技術和未來朝陽產業的項目并不多見。在海洋科技創新能力與海洋經濟協調發展中,浙江屬于“勉強協調發展”類型,與自身經濟發展水平不相稱。[5]嘉興海洋經濟在浙江排名靠后,情況更加不容樂觀。有學者實證研究發現:海洋科技投入每增長1%,可促進海洋經濟增長0.17%,是勞動力投入要素貢獻率的2倍。[6]所以,發展海洋經濟首先要樹立科學發展觀,重視海洋經濟的科技內涵。這就需要鼓勵海洋科技創新。鼓勵海洋科技創新,首先要建設海洋科技創新體系,通過海洋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推動海洋經濟盡快轉入科學發展、包容性增長的軌道。其次要構建海洋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推進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造就一批具有良好成長前景的海洋高新技術企業;最后要構建海洋科技創新人才體系,引導涉海高校整合教育資源、調整學科結構、[7]加快海洋科技人才培養,為浙江實現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包容性增長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構建海洋金融服務體系,全力“護航”海洋經濟
為了保障海洋經濟的順利發展,除了產業政策引導之外,需要構建符合海洋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快速集聚海洋產業資本,確保海洋經濟供血機制暢通。為此,作者建議從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發揮財政杠桿作用,設立由專家管理、政企共擔風險的風險投資機制。對重點項目引入風投機制,或用專項基金提供貼息貸款或給予研發補償,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因為一些重點項目的建設特別是在海洋科研等方面,企業預期投資產出不確定的領域,很難引導商業資本進入,主要依賴于財政機制。其次是優化金融體系,主導金融體系變革。如大力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不斷健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開發信用產品,培育信用市場,改善沿海地區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環境。同時考慮能否借鑒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模式,建立專業性的嘉興海洋發展銀行,提供本土資金向資本轉化平臺,促進轉化效率,加快涉海類產業資本的形成。當然,在政府、企業、銀行三方合作機制上也需要創新,加快政府對企業項目、信用的信息披露,促進銀行與企業、項目的銜接。這樣從金融方面全面為嘉興海洋經濟發展護航。
杭州、寧波、溫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過增強現代都市服務功能和科技支撐功能,為產業升級服務。寧波在浙江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中具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與區位優勢,針對近一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寧波提出海陸聯動,著力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將建設“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擇優發展臨港工業、建設新型海洋產業基地等。
寧波在發展海洋經濟過程中存在著海洋漁業轉向民間借貸、商業銀行對海洋經濟信貸投放積極性不高、資金供需雙方矛盾突出等問題。如何為寧波發展海洋經濟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將是本課題主要研究的問題。
一、寧波市海洋經濟發展和金融支持現狀
(一)寧波市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寧波市海域總面積為9758平方公里,岸線總長為1562公里;其中大陸岸線為788公里,島嶼岸線為774公里,占全省海岸線的三分之一,發展海洋經濟條件得天獨厚。
寧波擁有潮間帶灘涂面積約10.4萬公頃,面積之大居浙江省首位,圍涂造地和從事養殖的開發條件優越,是寧波建設沿海工業區的重要后備土地資源,可直接用于養殖的約1.87萬公頃。擁有10米以上的淺海面積約7.67萬公頃,其中可直接養殖面積約3300公頃。近年來 ,寧波市海洋經濟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 海洋漁業、 海洋旅游、 海洋交通運輸業、 海洋船舶工業和海洋工程建筑業、 海洋生物醫藥業、 海水綜合利用業等傳統和新興產業都得到了迅速發展。2010年,全市海洋經濟增加值達到806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6%;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4.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300萬標箱,分別居全球第4位和第6位;實現臨港工業產值超7000億元,進出口總額829億元,大宗商品交易額2000億元,形成了自南而北百里臨港產業帶。2011年上半年寧波海洋經濟總產值達1614.4億元,實現增加值431.8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5.9%;海洋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12.3%,高于全市經濟增速兩個百分點。
(二) 寧波市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2010年末,僅奉化海洋業信貸資金超過4.2億元人民幣, 主要形式為漁船抵押貸款和農戶聯保信貸,其中約有440艘漁船進行了抵押貸款,共計達1.9億元人民幣以上。中國工商銀行寧波分行近年來加大了對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僅向寧波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業、海洋石油天然氣業、濱海旅游業、沿海造船業中的103家企業發放的貸款余額就達151.98億元,并為寧波臨海、臨港開發區等海洋經濟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貸款11.06億元。從調查情況看,寧波市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如下:
1.海洋經濟概念備受追捧,直接投資和境外融資大幅增加。受益于寧波市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和雄厚的經濟基礎,看中海洋經濟蘊藏的巨大商機,一些風投機構和世界500強企業紛紛投資浙江的海洋經濟項目。2011年11月11日,首屆中國海洋經濟投資洽談會在寧波成功舉行,約有3600億涉海項目簽約。
2.政府扶持海洋經濟發展。鑒于發展海洋產業周期長,企業勢必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目前銀根緊縮,企業貸款較難。政府通過私募的方式,從民間募集資金,寧波市將發起設立總規模達100億元的海洋產業基金,這筆基金將投向好的海洋產業項目,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3.海洋漁業轉向民間借貸。一是海水捕撈業萎縮,相關漁戶紛紛轉型。近年來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雙重影響,作為傳統海洋作業模式的海洋捕撈業每況愈下。 漁民從事海洋捕撈的經濟效益大幅降低,迫使不少漁民或“棄海務農”,或“棄船經商”。二是近海養殖業企業和個體戶間民間借貸行為增加。
二、寧波市發展海洋經濟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問題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寧波市海洋經濟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在金融業對海洋漁業發展支持總量不大,力度有限,資金供需雙方矛盾突出,弱化了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效果。
(一)銀行信貸存在風險
盲目擴張海水養殖規模,追求短期效益,造成海洋資源的嚴重破壞。上世紀90年代末寧波市部分海域海水養殖業規模呈現了膨脹式發展態勢,在缺乏科學的管理經驗和管理人才的環境下,刻意追求和索取短期效益,無節制地利用海水資源,在海養面積急劇翻番的同時, 造成了海洋資源的嚴重破壞,海水養殖業嚴重虧損甚至倒閉,銀行投入的信貸資金也因此形成風險,與此同時,涉海保險發展不足,降低了貸款的融資保障。
(二)貸款期限和額度與海洋漁業生產需求不相適應
銀行貸款一般為1年以內3 萬元以下。從海水養殖業來看,生產周期一般在2-5 年,資金需求少則幾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或幾百萬元,養殖戶按期歸還貸款存在較大壓力。
(三)銀行貸款利率偏高,抑制了貸款需求,貸款手續較繁瑣,效率不高
從事海洋漁業的農戶和企業抵押、擔保不足,風險程度較高與相關保險業發展滯后并存, 影響了銀行放貸的積極性。為保證貸款安全,目前銀行發放的貸款多為擔保和質押的方式,由于海區使用權、收益權受到諸多政策法規的約束,抵押融資受到較大限制,其海產品若作為貸款抵押物其自然風險大,又缺乏法律保障,貸款方式的單一嚴重堵塞了海水養殖戶的融資渠道。
三、寧波市發展海洋經濟的金融支持政策建議
發展海洋經濟要以規劃為先導, 以科技進步和體制創新為動力, 以港口城市為依托, 以拓寬融資渠道為突破口, 加快海洋資源綜合開發, 加強海洋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針對寧波市發展海洋經濟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就政府層面而言,應實行政策傾斜,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在選擇重點開發項目和投入資金時,向海洋油氣加工、海洋旅游、海洋運輸等產業傾斜;對重點海洋產業立項進行財政補助;對海洋工業集團在資金、用地、項目合作等方面給予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投資,減免稅收,以貸款貼息政策大力扶持中小海洋工業企業的發展等;發展政策性保險,針對海洋產業發展中的風險集中和不可控問題,以政策性保險扶持和推廣海洋產業,通過政府的信用擔保和資金支持,來分散海洋產業風險。
(二)降低涉海產業融資門檻,增加貸款額度
例如,通過政策性銀行向海洋產業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或提供比正常分期償還期限長的貸款。建立涉海產業發展基金,為涉海經濟提供貸款貼息支持。
(三)發展多層次金融市場,拓寬海洋產業融資渠道
要增加信貸投入,金融機構要增加海洋產業的信貸投入比例,提高海洋開發的中長期貸款額度,特別要增加對海洋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力度,緩解高新技術企業創業和研發資金不足的壓力。要充分利用民間資本,繼續放寬民間投資范圍,改進民間投資的服務環境、審批環境與融資環境,利用民間資本融資速度快、資金調動方便、門檻低、投資風險自我吸收的優勢,幫助規模較小但具有發展潛力、市場前景良好的海洋企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