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0 16:26:44
序論:在您撰寫西方經濟思想演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經濟倫理(BusinessEthics)~為一種思想體系,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先哲們,并在西方的文化、宗教、哲學等領域都留下了豐富的資源。美籍印度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在其著作《倫理學與經濟學》中指出,經濟學在歷史上是作為倫理學的一個分支而發展起來的,這一事實對于理解經濟學的本質至關重要。就經濟學的倫理學根源而言,他指出,“有兩個中心問題尤為根本:第一個問題是關于人類行為的動機問題第二個問題是關于社會成就的判斷?!币簿褪钦f,對人類的經濟行為動機和社會成就的判斷總是作為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正如武漢大學的喬洪武教授所說,經濟學家們的經濟倫理思想不僅構成了經濟思想發展史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對他們所處時代的經濟決策和經濟生活產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研究經濟學家的經濟倫理思想,已逐步成為當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領域。
回顧整個西方經濟倫理思想的發展,其演變過程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古希臘時期的經濟倫理思想、古典政治經濟學派的經濟倫理思想、新古典經濟學派的經濟倫理思想以及現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其中主要是圍繞著亞當·斯密的“道德人”與“經濟人”的關系問題——“斯密難題”而展開的。
一古希臘時期的經濟倫理思想
阿馬蒂亞·森說:“經濟學與倫理學的傳統聯系至少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eNicomacheanEthics》)的開篇,亞里士多德就把經濟學科與人類行為的目的聯系起來,指出了經濟學對財富的關注?!?/p>
盡管現代經濟倫理的發展是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但追根溯源,經濟倫理思想的起源是在古希臘。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德性主義認為,善和德性是至高無上的,人應當克制自己的物欲以追求道德、精神生活,超脫物欲誘惑,追求智能與真理;而以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為代表的快樂主義,則有別于柏拉圖派的觀點,主張道德與物質利益密切相關,“快樂與不適”決定了有利與有害之間的界限。為了調和上述兩種對立的倫理思想和體系,亞里士多德提出了總結性倫理學說,他指出:“在財產問題上我們也得考慮到人生的快樂和品德這方面。自私固然應當受到譴責,但所譴責的不是自愛的本性,而是那超過限度的私意——譬如我們鄙薄愛錢的人就只因為他過度的貪財——實際上每個人總是多少喜愛這些事物,如自己的以及財務或金錢的。人們在施舍的時候,對朋友、賓客或伙伴有所資助后,會感到無上的欣悅?!蓖瑫r他認為,正是人性的“不善”才會導致經濟交換過程中的敗德行為,他說:“對毀約行為的起訴,對偽證行為的判罪,對富人的阿諛奉承,等等,據說這些現象都是起因于私產。但是這些罪行系出于另一全不相干原因——人性之不善。”
可以說,在古希臘思想家中,亞里士多德第一次比較明確地提出了倫理的經濟內涵,并進一步提出經濟與倫理之間的關系。經濟學研究最終必須與倫理學研究和政治學研究結合起來,這一觀點也在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Politics)中得到了說明和發展。因此,亞里士多德堪稱古代經濟倫理思想研究的奠基人。
二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
經濟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于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派。馬克思說:“古典經濟學在英國從威廉·配第開始,到李嘉圖結束,在法國從布阿吉爾貝爾開始,到西斯蒙第結束。”而亞當·斯密在古典政治經濟學派中是一個集大成者,他不但窮其畢生精力創作了劃時代的經濟學名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而且以道德哲學教授的身份撰寫了倫理學名著《道德情操論》。
縱觀這兩部巨著,不難看出《道德情操論》是《國富論》的基礎,《國富論》是《道德情操論》道德哲學中蘊涵的一種特殊的經濟案例。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系統地論證了自由市場經濟是唯一符合效率與幸福原則的經濟制度,他的《道德情操論》則試圖對物質經濟的運行予以強有力的精神指導。由此出發,斯密界定了關于市場經濟道德基礎的六大原則,即自尊、自愛、同情、互利、正義和虔誠,而且斯密認為市場的運行應當以這六大原則為道德前提。這一觀點后來在將經濟學和倫理學結合得最為緊密的穆勒的功利主義中表現得十分明顯。******總理曾經說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論》同樣精彩。”溫總理的話是對著兩部論著的恰當評價。
可以說,斯密同時受到大衛·休謨的道德情操論和哈奇森經驗主義功利論的影響,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也從而實現了經濟學研究與倫理道德哲學研究(或者可以稱為“經濟人”與“道德人”)的“聯姻”。正如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布隆克所指出的:“亞當·斯密是把他的經濟分析與道德分析作為相互補充,而不是用經濟分析取代道德分析?!?/p>
亞當·斯密的這兩部著作的歷史、學術地位是沒有人能否定的,但后人對其中的“道德人”與“經濟人”闡述的不同理解所引發的激烈爭論,形成了經濟學說史上所謂的“斯密問題”或“斯密難題”,或稱“斯密悖論”。而這場爭論,在西方經濟思想史上延續了近百年,并形成了“對立論”與“統一論”兩種不同的觀點。
三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
新古典經濟學是指19世紀70年代由“邊際革命”開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馬歇爾經濟學說而形成的一種經濟學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劍橋大學的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馬歇爾以折衷主義手法把供求論、生產費用論、邊際效用論、邊際生產力論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以完全競爭為前提、以“均衡價格論”為核心的相當完整的經濟學體系。從19世紀末起至20世紀30年代,新古典經濟學一直被西方經濟學界奉為典范,成為當時經濟理論的主流。新古典經濟學學者主要關注的是如何確定市場交易條件,即如何確定價格;而他們不再關心的是市場交易的公正性和等值性。因為在他們對經濟學前提的假設中,新古典經濟學提出:市場主體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市場機制在既定不變地運行、是完全競爭的市場、完全信息。由此他們提出了“帕累托最優”的概念。在這里,人們可以看到,倫理道德被看作是完全競爭市場的一個隱含的既定條件,是一種完美的、理想的經濟倫理狀態。
這一階段的經濟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完善了“經濟人”的假說,完成了“經濟人”的倫理定位;提出了功利主義福利經濟學,修正了古典學派的公平觀;論證了經濟與倫理的相互關系。但是,正如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中指出的:“道德的力量也是包括在經濟學家必須考慮的那些力量之內?!笨梢?,在新古典經濟學派,雖然實證經濟學占據主流的分析方法,但規范分析仍然是經濟學中重要的分析方法;雖然數理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和博弈論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在實證經濟學的許多理論和命題中仍然包含著明確的或含蓄的倫理觀與價值觀。
四現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是以凱恩斯的思想為代表,特別是在他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所集中表達的價值觀念: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決非是萬能的,在市場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時,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理應發揮直接干預和調控市場經濟的作用,才能有效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轉。凱恩斯在經濟倫理上還有一個思想,就是鼓勵奢侈,反對節儉。他認為節儉對個人來說是美德,但卻不利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為如果無人消費就組織不起生產。他舉了兩個例子加以證明。一個是埃及金字塔例子,另一個例子是英國作家和經濟學家貝爾納德·孟德維爾的《蜜蜂寓言》。顯然,凱恩斯是用了社會的標準來評價節儉倫理的。
而當代西方經濟學別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的經濟倫理思想。經濟與倫理,從古希臘、古典政治經濟學派的“合”,到新古典經濟學派的“分”,再到阿馬蒂亞·森這里,經濟學終于向倫理學復歸了。正如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阿馬蒂亞·森的獲獎公告中所言——“阿馬蒂亞·森結合經濟學和哲學的工具,在重大經濟學問題討論中重建了倫理層面?!倍硪晃恢Z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索****脆稱阿馬蒂亞·森為“經濟學的良心”。
1987年發表的《倫理學與經濟學》是阿馬蒂亞·森實現經濟學向倫理學回歸的標志。在其中,森表達了他的基本觀點,“經濟學,可以通過更多、更明確地關注構成人類行為和判斷的倫理思考而變得更有解釋力?!鄙J為,“隨著現代經濟學與倫理學之間隔閡的不斷加深,現代經濟學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貧困化現象?!薄且源藶槌霭l點,提出經濟學的研究不能忽略倫理的考慮,經濟學與倫理學之間存在著內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現代經濟學的使命就是要跨越這種人為的經濟學與倫理學之間的鴻溝,實現經濟學向倫理學的回歸。
古希臘城邦經濟正義思想
古希臘城邦以小國寡民為其鮮明特征,在希臘古典時期,城邦之間的戰爭和城邦內部的爭斗,不可忽略的貫穿著古希臘的奴隸社會。貴族與工商業奴隸主是城邦政治和經濟生活的中軸和主宰,與奴隸平民追求自己的權利的公民向往共同交織,推進整個人類社會探索歷史進步的進程。古希臘城邦在矛盾和沖突中找尋生活安定、經濟秩序和諧的城邦因子。經濟正義成為古希臘思想家關注與調和城邦危機的實踐需要。
梭倫的經濟正義思想也是他作為執政官的城邦治理理念和政治理想。梭倫認為城邦內部貧富差距過大是城邦穩定岌岌可危的原因之一。在他的經濟正義思想里體現的主要核心是“制衡”。無論是奴隸主還是貧民都要求“適可而止”的追求財富,有“度”的限制和情操。古希臘城邦的經濟正義是以城邦政治生活為依托,經濟活動受到了一定的約束,缺少相對獨立的色彩。
中世紀經濟正義思想
古希臘城邦經濟正義觀過渡到神學色彩濃厚的中世紀。中世紀的經濟正義是以中世紀政治經濟為背景,其正義思想也體現中世紀的政治經濟的需求和歷史特征。經院哲學的經濟正義觀認為,私有財產和經濟正義之間的關系存在沖突和背離。中世紀的經濟正義主張樂善好施,將上帝贈與人們的財富共享。將大量的財物據為己有定義為非義的行為。仁慈和利他豐富著中世紀經濟正義思想的內涵和特征。
托馬斯?阿奎那是中世紀經濟正義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自己關于分配正義的理論,認為商品是可以進行流通交換的,一種交換是建立在滿足生活需要的交換。另一種交換是以物謀利的商品交換。他不支持第二種交換的選擇和方式。這種建立在獲利基礎上商品交易,將會帶來人們無止境的欲望追求?!皬纳唐方粨Q流通中低買貴賣獲利是缺失公道的,因而是非義的?!必敭a權利不能獨立于自然法和神圣法之外。但他主張私有財產存在的合法性,相對于神權緊緊束縛下的財產權利,他的觀點是歷史的進步。也為近代私人財產權的合法性作了證明鋪墊。中世紀經濟正義思想顯示出封建傳統和神權權威對新興商業社會的限制,防止自由市場擺脫傳統社會秩序。
近代西方經濟正義思想
經濟發展和資本積累使得經濟正義獲得進一步解放。財富帶來了經濟生活和經濟交往的獨立化突顯,“市民階級變成一個高度特性的合法階級?!边@樣的時代背景下,啟蒙思想家們思想薈萃,對經濟正義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和探索。為經濟化進程正義和諧,社會良序發展獻謀出策。
近代以來經濟正義思想以契約論為代表的霍布斯洛克,以休謨和斯密為代表的促進共同體公共利益經濟正義。體現人們對社會整體利益的思量和關注。探索經濟正義更深層次的應有之意。擴展和充實著經濟正義的效用內核。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在功利主義正義思想中具有同樣的地位。以能否給人們帶來功用作為衡量是否正義的標準。尋求個人和社會利益的平衡和諧,同時對個人利益予以肯定,為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和私有財產權提供合理性的辯護。功利原則為個人權利的實現提供有力的理論保障,為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個人,創造一個可以獲得權利的正義環境。是繼啟蒙思想人性解放的又一次升華。但在追逐個人利益的權利背后,體現的是為大工I時期的資本主義發展和資本市場激烈競爭的正當性作出說明。
以邊沁為代表的功利主義經濟正義觀,承上啟下。繼承與發展了休謨的效用觀念。主張“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懊總€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從私人財產權獲得解放中,更加關注社會全局的利益和整體的福祉,實現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目的。
西方經濟正義思想的當代啟示
在追逐財富擴張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公正與顯失公平的市場秩序的無序。競爭良莠不齊,道德無力的現象。例如財富擴張過程中以獲得利潤最大化,投入最少化,追求經濟效率作為至高的目標。以市場優勝劣汰,市場自由競爭作為積累財富、占有財物的手段原則,并以財富和收入的多寡作為人生價值的限定標準?!安涣x不昵,厚將崩”。
地球村,人是制造危機的主導者,同時也是化解危機的解鈴者。當人們意識到危機時刻時,也是有出危機的起點?;仡?008的經濟危機,涉及全球化的經濟災難?,F代經濟存在方式、資本化和人本性之間共同存在所產生的“摩擦”危機。經濟正義理念的不明確沒有與經濟存在方式同步發展。人在超越自我本性的同時,忽視了它們的建構。人們的現實境遇為經濟正義理念創造了一個恰當的存在契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讓經濟正義轉化為主導未來經濟發展的可行性原則。
回顧整個西方經濟倫理思想的發展,其演變過程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古希臘時期的經濟倫理思想、古典政治經濟學派的經濟倫理思想、新古典經濟學派的經濟倫理思想以及現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其中主要是圍繞著亞當?斯密的“道德人”與“經濟人”的關系問題——“斯密難題”而展開的。
一古希臘時期的經濟倫理思想
阿馬蒂亞?森說:“經濟學與倫理學的傳統聯系至少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eNicomacheanEthics》)的開篇,亞里士多德就把經濟學科與人類行為的目的聯系起來,指出了經濟學對財富的關注?!?/p>
盡管現代經濟倫理的發展是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但追根溯源,經濟倫理思想的起源是在古希臘。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德性主義認為,善和德性是至高無上的,人應當克制自己的物欲以追求道德、精神生活,超脫物欲誘惑,追求智能與真理;而以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為代表的快樂主義,則有別于柏拉圖派的觀點,主張道德與物質利益密切相關,“快樂與不適”決定了有利與有害之間的界限。為了調和上述兩種對立的倫理思想和體系,亞里士多德提出了總結性倫理學說,他指出:“在財產問題上我們也得考慮到人生的快樂和品德這方面。自私固然應當受到譴責,但所譴責的不是自愛的本性,而是那超過限度的私意——譬如我們鄙薄愛錢的人就只因為他過度的貪財——實際上每個人總是多少喜愛這些事物,如自己的以及財務或金錢的。人們在施舍的時候,對朋友、賓客或伙伴有所資助后,會感到無上的欣悅。”同時他認為,正是人性的“不善”才會導致經濟交換過程中的敗德行為,他說:“對毀約行為的,對偽證行為的判罪,對富人的阿諛奉承,等等,據說這些現象都是起因于私產。但是這些罪行系出于另一全不相干原因——人性之不善。”
可以說,在古希臘思想家中,亞里士多德第一次比較明確地提出了倫理的經濟內涵,并進一步提出經濟與倫理之間的關系。經濟學研究最終必須與倫理學研究和政治學研究結合起來,這一觀點也在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Politics)中得到了說明和發展。因此,亞里士多德堪稱古代經濟倫理思想研究的奠基人。
二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
經濟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于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派。馬克思說:“古典經濟學在英國從威廉?配第開始,到李嘉圖結束,在法國從布阿吉爾貝爾開始,到西斯蒙第結束。”而亞當?斯密在古典政治經濟學派中是一個集大成者,他不但窮其畢生精力創作了劃時代的經濟學名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而且以道德哲學教授的身份撰寫了倫理學名著《道德情操論》。
縱觀這兩部巨著,不難看出《道德情操論》是《國富論》的基礎,《國富論》是《道德情操論》道德哲學中蘊涵的一種特殊的經濟案例。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系統地論證了自由市場經濟是唯一符合效率與幸福原則的經濟制度,他的《道德情操論》則試圖對物質經濟的運行予以強有力的精神指導。由此出發,斯密界定了關于市場經濟道德基礎的六大原則,即自尊、自愛、同情、互利、正義和虔誠,而且斯密認為市場的運行應當以這六大原則為道德前提。這一觀點后來在將經濟學和倫理學結合得最為緊密的穆勒的功利主義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偫碓浾f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論》同樣精彩。”溫總理的話是對著兩部論著的恰當評價。
可以說,斯密同時受到大衛?休謨的道德情操論和哈奇森經驗主義功利論的影響,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也從而實現了經濟學研究與倫理道德哲學研究(或者可以稱為“經濟人”與“道德人”)的“聯姻”。正如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布隆克所指出的:“亞當?斯密是把他的經濟分析與道德分析作為相互補充,而不是用經濟分析取代道德分析?!?/p>
亞當?斯密的這兩部著作的歷史、學術地位是沒有人能否定的,但后人對其中的“道德人”與“經濟人”闡述的不同理解所引發的激烈爭論,形成了經濟學說史上所謂的“斯密問題”或“斯密難題”,或稱“斯密悖論”。而這場爭論,在西方經濟思想史上延續了近百年,并形成了“對立論”與“統一論”兩種不同的觀點。
三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
新古典經濟學是指19世紀70年代由“邊際革命”開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馬歇爾經濟學說而形成的一種經濟學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劍橋大學的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馬歇爾以折衷主義手法把供求論、生產費用論、邊際效用論、邊際生產力論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以完全競爭為前提、以“均衡價格論”為核心的相當完整的經濟學體系。從19世紀末起至20世紀30年代,新古典經濟學一直被西方經濟學界奉為典范,成為當時經濟理論的主流。新古典經濟學學者主要關注的是如何確定市場交易條件,即如何確定價格;而他們不再關心的是市場交易的公正性和等值性。因為在他們對經濟學前提的假設中,新古典經濟學提出:市場主體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市場機制在既定不變地運行、是完全競爭的市場、完全信息。由此他們提出了“帕累托最優”的概念。在這里,人們可以看到,倫理道德被看作是完全競爭市場的一個隱含的既定條件,是一種完美的、理想的經濟倫理狀態。
這一階段的經濟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完善了“經濟人”的假說,完成了“經濟人”的倫理定位;提出了功利主義福利經濟學,修正了古典學派的公平觀;論證了經濟與倫理的相互關系。但是,正如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中指出的:“道德的力量也是包括在經濟學家必須考慮的那些力量之內。”可見,在新古典經濟學派,雖然實證經濟學占據主流的分析方法,但規范分析仍然是經濟學中重要的分析方法;雖然數理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和博弈論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在實證經濟學的許多理論和命題中仍然包含著明確的或含蓄的倫理觀與價值觀。
四現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是以凱恩斯的思想為代表,特別是在他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所集中表達的價值觀念: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決非是萬能的,在市場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時,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理應發揮直接干預和調控市場經濟的作用,才能有效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轉。凱恩斯在經濟倫理上還有一個思想,就是鼓勵奢侈,反對節儉。他認為節儉對個人來說是美德,但卻不利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為如果無人消費就組織不起生產。他舉了兩個例子加以證明。一個是埃及金字塔例子,另一個例子是英國作家和經濟學家貝爾納德?孟德維爾的《蜜蜂寓言》。顯然,凱恩斯是用了社會的標準來評價節儉倫理的。
而當代西方經濟學別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的經濟倫理思想。經濟與倫理,從古希臘、古典政治經濟學派的“合”,到新古典經濟學派的“分”,再到阿馬蒂亞?森這里,經濟學終于向倫理學復歸了。正如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阿馬蒂亞?森的獲獎公告中所言——“阿馬蒂亞?森結合經濟學和哲學的工具,在重大經濟學問題討論中重建了倫理層面?!倍硪晃恢Z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索脆稱阿馬蒂亞?森為“經濟學的良心”。
回顧整個西方經濟倫理思想的發展,其演變過程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古希臘時期的經濟倫理思想、古典政治經濟學派的經濟倫理思想、新古典經濟學派的經濟倫理思想以及現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其中主要是圍繞著亞當?斯密的“道德人”與“經濟人”的關系問題——“斯密難題”而展開的。
一、古希臘時期的經濟倫理思想
阿馬蒂亞?森說:“經濟學與倫理學的傳統聯系至少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eNicomacheanEthics》)的開篇,亞里士多德就把經濟學科與人類行為的目的聯系起來,指出了經濟學對財富的關注。”
盡管現代經濟倫理的發展是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但追根溯源,經濟倫理思想的起源是在古希臘。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德性主義認為,善和德性是至高無上的,人應當克制自己的物欲以追求道德、精神生活,超脫物欲誘惑,追求智能與真理;而以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為代表的快樂主義,則有別于柏拉圖派的觀點,主張道德與物質利益密切相關,“快樂與不適”決定了有利與有害之間的界限。為了調和上述兩種對立的倫理思想和體系,亞里士多德提出了總結性倫理學說,他指出:“在財產問題上我們也得考慮到人生的快樂和品德這方面。自私固然應當受到譴責,但所譴責的不是自愛的本性,而是那超過限度的私意——譬如我們鄙薄愛錢的人就只因為他過度的貪財——實際上每個人總是多少喜愛這些事物,如自己的以及財務或金錢的。人們在施舍的時候,對朋友、賓客或伙伴有所資助后,會感到無上的欣悅。”同時他認為,正是人性的“不善”才會導致經濟交換過程中的敗德行為,他說:“對毀約行為的,對偽證行為的判罪,對富人的阿諛奉承,等等,據說這些現象都是起因于私產。但是這些罪行系出于另一全不相干原因——人性之不善?!?/p>
可以說,在古希臘思想家中,亞里士多德第一次比較明確地提出了倫理的經濟內涵,并進一步提出經濟與倫理之間的關系。經濟學研究最終必須與倫理學研究和政治學研究結合起來,這一觀點也在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Politics)中得到了說明和發展。因此,亞里士多德堪稱古代經濟倫理思想研究的奠基人。
二、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
經濟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于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派。馬克思說:“古典經濟學在英國從威廉?配第開始,到李嘉圖結束,在法國從布阿吉爾貝爾開始,到西斯蒙第結束?!倍鴣啴?斯密在古典政治經濟學派中是一個集大成者,他不但窮其畢生精力創作了劃時代的經濟學名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而且以道德哲學教授的身份撰寫了倫理學名著《道德情操論》。
縱觀這兩部巨著,不難看出《道德情操論》是《國富論》的基礎,《國富論》是《道德情操論》道德哲學中蘊涵的一種特殊的經濟案例。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系統地論證了自由市場經濟是唯一符合效率與幸福原則的經濟制度,他的《道德情操論》則試圖對物質經濟的運行予以強有力的精神指導。由此出發,斯密界定了關于市場經濟道德基礎的六大原則,即自尊、自愛、同情、互利、正義和虔誠,而且斯密認為市場的運行應當以這六大原則為道德前提。這一觀點后來在將經濟學和倫理學結合得最為緊密的穆勒的功利主義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偫碓浾f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論》同樣精彩?!睖乜偫淼脑捠菍χ鴥刹空撝那‘斣u價。
可以說,斯密同時受到大衛?休謨的道德情操論和哈奇森經驗主義功利論的影響,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也從而實現了經濟學研究與倫理道德哲學研究(或者可以稱為“經濟人”與“道德人”)的“聯姻”。正如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布隆克所指出的:“亞當?斯密是把他的經濟分析與道德分析作為相互補充,而不是用經濟分析取代道德分析。”
亞當?斯密的這兩部著作的歷史、學術地位是沒有人能否定的,但后人對其中的“道德人”與“經濟人”闡述的不同理解所引發的激烈爭論,形成了經濟學說史上所謂的“斯密問題”或“斯密難題”,或稱“斯密悖論”。而這場爭論,在西方經濟思想史上延續了近百年,并形成了“對立論”與“統一論”兩種不同的觀點。
三、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
新古典經濟學是指19世紀70年代由“邊際革命”開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馬歇爾經濟學說而形成的一種經濟學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劍橋大學的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馬歇爾以折衷主義手法把供求論、生產費用論、邊際效用論、邊際生產力論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以完全競爭為前提、以“均衡價格論”為核心的相當完整的經濟學體系。從19世紀末起至20世紀30年代,新古典經濟學一直被西方經濟學界奉為典范,成為當時經濟理論的主流。新古典經濟學學者主要關注的是如何確定市場交易條件,即如何確定價格;而他們不再關心的是市場交易的公正性和等值性。因為在他們對經濟學前提的假設中,新古典經濟學提出:市場主體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市場機制在既定不變地運行、是完全競爭的市場、完全信息。由此他們提出了“帕累托最優”的概念。在這里,人們可以看到,倫理道德被看作是完全競爭市場的一個隱含的既定條件,是一種完美的、理想的經濟倫理狀態。
這一階段的經濟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完善了“經濟人”的假說,完成了“經濟人”的倫理定位;提出了功利主義福利經濟學,修正了古典學派的公平觀;論證了經濟與倫理的相互關系。但是,正如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中指出的:“道德的力量也是包括在經濟學家必須考慮的那些力量之內?!笨梢?,在新古典經濟學派,雖然實證經濟學占據主流的分析方法,但規范分析仍然是經濟學中重要的分析方法;雖然數理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和博弈論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在實證經濟學的許多理論和命題中仍然包含著明確的或含蓄的倫理觀與價值觀。
四、現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倫理思想是以凱恩斯的思想為代表,特別是在他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所集中表達的價值觀念: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決非是萬能的,在市場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時,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理應發揮直接干預和調控市場經濟的作用,才能有效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轉。凱恩斯在經濟倫理上還有一個思想,就是鼓勵奢侈,反對節儉。他認為節儉對個人來說是美德,但卻不利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為如果無人消費就組織不起生產。他舉了兩個例子加以證明。一個是埃及金字塔例子,另一個例子是英國作家和經濟學家貝爾納德?孟德維爾的《蜜蜂寓言》。顯然,凱恩斯是用了社會的標準來評價節儉倫理的。
而當代西方經濟學別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的經濟倫理思想。經濟與倫理,從古希臘、古典政治經濟學派的“合”,到新古典經濟學派的“分”,再到阿馬蒂亞?森這里,經濟學終于向倫理學復歸了。正如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阿馬蒂亞?森的獲獎公告中所言——“阿馬蒂亞?森結合經濟學和哲學的工具,在重大經濟學問題討論中重建了倫理層面?!倍硪晃恢Z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索脆稱阿馬蒂亞?森為“經濟學的良心”。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公平價格;公平價格思想;絕對公平;利益公平
中圖分類號:F01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972(2007)05-0012-05
價格是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市場交換的利益關系是通過價格來調節的。所以,公平價格就成為分析經濟倫理秩序的邏輯起點?!啊裁词枪健@個一般的問題和‘什么是公平價格’這個特殊的問題,從來都是作為關鍵的問題深深打動著富于思想的頭腦”??v觀我國學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從價值規律或供求關系的角度出發來考察商品價格的決定,對于價格機制背后的經濟倫理思想,則少有涉及。本文擬從經濟哲學的角度,對西方經濟學中公平價格思想的演變進行探討,以揭示經濟公平所具有的歷史的科學意義。
一、倫理的“絕對公平”價格思想
在古希臘羅馬時期,自然經濟占絕對優勢,商品經濟雖已存在,但尚不發達。市場交易僅是個人行為,還沒有成為社會生活方式的內在組成部分。人們生活在基于權利和義務的道德體系中。經濟學從屬于哲學和政治學,并不是脫離一般社會思想的獨立體系。思想家對經濟問題的研究常常是為了解決更重要的倫理或法律問題,并無經濟目的。就整個時代而言,價格思想具有鮮明的倫理特色,追求市場交換的絕對公平與公正。
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認為,一切形式的渴望得到的行為,包括獲取利潤的交換行為,都具有潛在的破壞力,必須加以禁止?!霸谝粋€人承做一種作品時,法律給他以和賣者同樣的警告,不要提高價格而是應索取其所值”。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中直接論及了交換的正義。他認為,公正的原則要求在交換前和交換后,交換雙方都沒有盈余或損失?!敖粨Q不應該比另一方更難以承受,他們之間的契約應該以事物的平等為基礎,給人使用的一件東西的價值是用特定的價格來衡量的。因此,無論是價格超過物品的價值還是相反,都缺乏所需要的公平”。亞里士多德又根據交換動機將交換活動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合理地、恰當地運用物品是滿足自然的需要;另一類是出于賺錢的理由來交換物品,這就是次要的、不恰當的運用?!叭绻磺薪粨Q都是非自然的,就很難看出人們是怎樣擁有正義的品質的”。在他看來,交換必須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才能使它與現行的社會和經濟關系相協調。羅馬法學家對買賣過程中的價格形成問題進行了探討。如公元2-3世紀的法學家鮑魯斯曾說:“在買和賣中,自然法允許一方以低于事物應有之價值購買,另一方以高于事物應有之價值出售,這就是準許任一方哄騙其對方”。烏迫努斯在考慮討價還價行為之合法與不合法時指出:“一個賣者用來宣揚他的商品的講話,既不能看作是他的聲明,也不能看作是他的諾言。但如他的講話是為欺騙買者,雖然這不是一種違反其聲明或諾言的行為,卻是一種欺詐行為”。在分析價格問題時,法學家們總是以兩個交換者的討價還價是否存在欺詐意圖為主題,而沒有從更廣泛的范圍探討市場動向,因而他們考慮價格問題的層面是比較狹窄的。
西羅馬帝國崩潰后,支配西歐的是日耳曼民族,其基本經濟組織馬爾克是自給自足的公社團體。團體成員間不存在、也不容許以利得為目的的交換,這種思想一直持續到基督教產生的早期階段。早期基督教是“奴隸和解放的農奴,窮人和無權利人,被羅馬人征服或被他們驅散的人們的宗教”。它的教義是嚴格遵循耶穌基督的誡令“愛人如己――無論何事,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也要如何待人”。神學家對公平價格的分析著重于經濟生活的道德基礎。巴西爾強調了交換平均的思想,“愛鄰如己的人愿意占有的不多于他的鄰人”。哲羅姆則堅持認為,一個人的贏得必定是另一個人的損失。“因為沒有人希望取得價格超過其所值的商品,所以沒有人應該試著把它賣得貴于其所值”。著名神學家奧古斯丁在《創世紀》的注釋中,把“公平價格”看作是商品交換的公平準則。他說:“我知道有這樣的人,即當購求抄本時,看見賣主不知抄本的價值,而他卻自然而然地給賣主以公平價格”。相似的思想還可以從當時一則普遍流行的寓言故事中反映出來:“一個到羅馬朝圣的僧人為他的主教買了一只銀制圣餐杯。在與一群商人一道返回德國的途中,他向他們展示了那只容器,并告訴了他花了多少錢。商人們向他表示祝賀,告訴他付出的價格遠遠低于那只容器的價值,并笑道,盡管他是一個不問世事的僧人,但他比任何人都會討價還價。僧人嚇壞了,馬上返回羅馬,付給圣餐杯售賣者足夠的錢,以達到價格”。僧人重返羅馬付給圣餐杯商人更多的錢,也是道德力量使然。
總的說來,在中世紀以前,西方社會對公平價格問題的關注,主要是從個人行為的道德性出發,按照倫理原則,要求每個人在交換中都要對他人承擔責任,強調市場交易的絕對公平。他們把獲取利得的商業交換看作是欺詐行為而予以非議,“正如釘子釘在石頭的接合處一樣,罪惡也釘在買賣之間”。這種在道德規范下的公平價格思想,從經濟哲學的角度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論證以土地為基礎的自然經濟的社會秩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思想家通過宣揚商品、市場面前人人平等的交換原則來體現公平、正義,并以此證明人對人的、不變的農業村社關系是公正、和諧的,進而排斥商品經濟的運作方式。它對于勸導人們注重社會群體的穩定秩序是適用的,但與財富導向、利潤導向的市場經濟行為不一致。自11世紀起,西方社會的經濟形勢逐漸發生了變化,與日俱增的、以市場為導向的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成為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浇躺窀负徒虝▽W者清醒地看到,是價格漲跌而不是道德原則成為影響人們關系的重要因素。于是,他們不得不屈從世俗,重新考慮公平價格的決定問題。在13世紀中葉,具有調和色彩的“等級公平”價格論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中世紀經濟思想的一個代表性觀點。
二、調和的“等級公平”價格論
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和商品貨幣關系的擴大,進入市場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在這種復雜的、大量的、經常性的交換中,市場體系對價格的調節作用日益顯現。商業意識和宗教觀念之間的矛盾也日趨尖銳:一方面,按照當時的基督教教義,一個把全身心奉獻給上帝的人要從道義上對他人負責,不可因追求財富陷入貪婪欺騙的境地;另一方面,任何人要想在市場經濟中求得生存,就必須勝過他人,精明于他
人,并且要戰勝他人。人與人之間是對手,而不是兄弟。道德兩難成為社會轉型階段的重要因素。經過半個世紀的宗教辯論,教會原來所恪守的一套說教開始發生變化,出現了商業經營和教會教規相互調和的趨勢。托馬斯?阿奎那的“等級公平”價格思想作為這種調和論的代表,產生了較大影響。
托馬斯?阿奎那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了他的思想:
首先,他接受了前輩神學家反對商人通過不等價交換獲取利潤的行為,把公平價格歸結為與商品的真正價值相符的價格。 “價格是商品本身的一種本質特征……無論把一件物品賣得貴于它的價值或隱瞞所出售的物品的缺點,都屬于欺騙行為,從而也破壞了公平價格”。
其次,由于社會現實的變化,導致托馬斯?阿奎那不得不關注人們生活中不斷增長的市場取向。他以經驗事實為依據,把公平價格定義為與產品的必要的社會成本相等的價格――“在不存在壟斷和市場控制的情況下,售賣者間的競爭將使市場保持這樣的價格水平,即僅僅收回生產成本和實現正常利潤的價格水平。生產成本要足以維持工人的生存費用,包括維持家庭生活費用、教育和獲取必要技能的費用。如果向工人支付的生活費用過少,工人的人口數量將會下降,市場供給將會下降,價格將會上升,直到必要的勞動力得到了再生產為止。如果利潤太低,難以保證交易者去提供為購買者所需要的足夠數量的商品,同樣的過程將會發生。另一方面,如果價格上升,遠遠高于必需品的成本,供給將會增加,競爭將驅使價格下降”。在這里,托馬斯?阿奎那將公平價格視為保證社會秩序不斷再生產的價格,它促使生產者提供足夠的生活必需品,得到正常利潤并繼續進行交易。同時,作為購買者,在保證售賣者必要收入的前提下,能夠獲得足夠的必需品,使家庭得以維系。這種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類似于現代經濟學中完全競爭條件下的長期市場價格。它在當時的歐洲廣泛流傳,成為一種影響至今的學說。
最后,作為封建主和神權政治的代言人,托馬斯?阿奎那又從等級制觀點出發,把公平價格看成是一個主觀范疇,由物品的效用,也就是從物品所得到的利益來決定。“物品的公平價格不是絕對固定的,而是要取決于某種評價?!沙鲑u的物品的價格,不是取決于它們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而是取決于它們對人的用處”。物品的賣價比它的價值“稍微多一點或稍微少一點,并不算是破壞公平所要求的均等”?!肮絻r格是在特定地點和特定時間占支配地位的現時價格,由公正的人的估計決定”。因此,同一種商品由各個等級按照不同的價格出售被看作是公平的,進而說明封建貴族和教會有權從中攫取額外的收入。他覺察到把公平價格解釋為效用的均等與前面兩種思想之間存在著矛盾。為了調和這種矛盾,他采取了折中的態度。針對教會的觀點,即商業必然包含欺詐和道德墮落,阿奎那建立起商人的意圖或動機標準,為商業利潤正名。“利潤既不該譴責也不該贊美,在道德上它是中性的?!怖旧聿⒉话魏斡泻Φ幕蜻`反道德的事情,因此,它也有可能轉向某種誠實或必要的目標?!绻倘俗非蟊匾幕蛘呱踔潦歉呱械哪康?,例如,自立、慈善事業或者公共服務,它就成為合法的、至少適度的利潤是這樣”。在此基礎上,阿奎那為封建主以高于價值的價格出售物品進行辯護。把一件物品賣得貴于它的價值,“就本身來說是不公平的、不合法的”。但是,如果物品“對一方有利益而對另一方有損失,比如,一個人急需某種物品,而另一個人失掉這件物品就有損失的話”,那么賣主就有權把物品賣得貴于它的價值,因為“公平價格不僅根據所出賣的物品來決定,而且還根據由于出賣所給賣主的損失來決定”。“如果不是使用詐術,賣者以高于價值的價格出售,或買者以低于價值的價格購進,均是不違法的,唯在高或低失之過甚時,則按法律可以要求償還。而且,所謂公正的價格不能以精確數字來決定,只是一種估計,稍有增減也無損于正義,交易上的正義只要求以現實之均等為主”。
可見,阿奎那這種調和的公平價格論,在商品經濟有了巨大發展的事實面前,允許價格圍繞其價值有所上下,將公平價格歸之于客觀的生產成本,滿足了日益增長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促進了資本積累。同時,又從等級制觀點出發,將公平價格歸之于主觀因素,斷言公平價格必須照顧到出售者的等級地位,保證賣主有“相當于他的等級地位的生活條件”。在其概念的范圍內“承認了某一物品對賣者的主觀價值因素,雖然沒有承認該物品對買者的主觀價值因素”。因此,阿奎那的公平價格論盡管為現代經濟分析提供了一些線索,但由于歷史的階級局限性,仍不適為一種純科學性質的運作理論。不過,正如馬歇爾所說: “經濟學不會突然作巨大的飛躍,它在中世紀是爬行的,但卻是按正確的方向前進”。
從中世紀起,人們的經濟觀念發生了變化,實物主義的個人行為得到了教會認可,但道德問題依然存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使成千上萬的人為了個人利益而努力,他們按照自我的決斷和價值判斷在市場中沉浮,在這種機制背后,似乎存在著無序性和非理性??墒?,人類社會的前進步伐是確定無疑的。那么,在個人主義的、競爭的、不斷變化的市場體系中,產生有序的社會關系的原則是什么?這個問題表達了一種信仰,即社會進步不應該允許個人道德因市場力的作用而扭曲和泯滅。因此,市場體系自動運行和自我調節的思想在18世紀興起,亞當?斯密給了這種思想以最有力的表述。他的競爭性市場均衡論為公平價格思想提供了一個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回答了一個世紀以來社會哲學家和倫理學家試圖回答但未能回答的問題。
三、經濟學的“利益公平”價格論
從16世紀起,在封建社會內部,資本主義關系開始萌芽和成長,中世紀的社會特征消失了,每個人都在弱肉強食中追求私利。傳統思想中的矛盾逐漸加深,人們改變了對商業的態度,商業精神已經不是同宗教觀念調和折中的問題,而是被置于一個同信仰領域不發生聯系的世俗領域內。這種轉變提出了一個新經濟秩序下的道德問題,即個人利益能否與社會利益和諧一致。18世紀經濟哲學的主要任務是“建造一座橋梁,一端搭在自利的經濟人上,另一端搭在社會福利或公共利益上”。它促使價格分析從“等級公平”論轉向“利益公平”論。
關于個人利益可被用來實現公共利益的觀點,在人類學術史上并非沒有先例。早在4世紀的教父思想中就可以發現這種論述。約翰?克呂索斯托曾教導說,“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同為別人的利益而工作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哪個工人不生產出滿足別人需要的某種東西而能得到自己的工資。……人由他們的需要相互聯系起來。……相互依賴創造了社會,而經濟像全部人類生活一樣建立在相互取予的基礎之上”。世紀有關的思想再度出現。如在皮埃爾?尼科爾的作品《道德論文集》第三卷中,他特地把追求“文明的自私”與有益的效果聯系起來,指出其有益的效應與
慈善活動產生的效果完全相同。洛克資助人的嫡孫沙夫茲伯利第三伯爵認為,人是賦有“道德感”的,它使人能夠明辨是非,選擇正確的行動。這種行動在人的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之間建立了一種完美的平衡,不僅給個人帶來愉快,也有助于社會的福利?!案鶕饺死婧兔總€人的作用,導向了普遍的利益”。孟德威爾在《蜜蜂的寓言》中指出:私惡即公利。他認為,人類社會“每一部分分開看時都充滿著敗行惡習,但合攏起來則成了極樂世界”。18世紀20年代,坎提隆在其著作《商業本質通論》中提出了類似于現代經濟學的一般均衡思想。他認為,在自由競爭的市場體系中,交易者的理性私利可以形成價格和交易量的協調與均衡,人類的理性可以使經濟有序化。18世紀晚期,亞當?斯密在廣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自然自由體系論”。
在該體系中,他提出了“理性經濟人”假定,充分肯定了利己主義是經濟生活中的自然的和正當的原動力。企業家們從事生產的目的,不是為了同情和憐憫他人,而是出自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拔覐膩頉]有聽說過,那些假裝為公眾幸福而經營貿易的人做了多少好事。事實上,這種裝模作樣的神態在商人中間并不普遍,用不著多費唇舌去勸阻他們”。“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于他們自利的打算?!雰H僅依賴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夠刺激他們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訴他們,給他做事,是對他們自己有利的,他要達到的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他又指出:“對他來說,自己的幸??赡鼙仁澜缟纤衅渌说男腋V匾?,但對其他任何一個人來說并不比別人的幸福重要。因此,雖然每個人心里確實必然寧愛自己而不愛別人,但是他不敢在人們面前采取這種態度……那么,在這種場合,同在其他一切場合一樣,他一定會收斂起這種自愛的傲慢之心,并把它壓抑到別人能夠贊成的程度”。由此可見,人類的本性是利己的,一個人的私利僅受到別人利益的制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限制它。既然追求私利來自于人的本性,那么這種追求就是合理的,有它存在的權利和理由。在西方經濟學說史上,斯密第一次系統而清晰地論證了“經濟人”假設,強調了利益是經濟活動的驅動力,尤其是作為經濟活動主體的人的私利在促進人的積極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對此,斯蒂格勒給予他很高的評價:“斯密的‘經濟人’假設是在人的行為方面提供了一個幾乎具有無限威力的原理,他創造了在競爭環境中追求自己利益的個人,這個創造就其普遍性而言可以與牛頓的創造媲美”。
如果人是既有利己心,又是有理性的,那么經濟運行機制就是自我調節的市場――在商品交換中,每個為自己利益打算的人不能不顧及其他為自己打算的人的利益,從而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相互和共同的利益。依此類推,斯密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的著名論題,把利己與利他聯系起來了?!耙话阏f來,每個人既不打算促進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進了公共利益……他只是盤算自己的安全;在這場合像在其他許多場合一樣,他受著一只看不見的手的引導,去盡力達到一個并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但并不因為事非出于本意,就對社會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利益”。在斯密看來,市場交換是一個雙贏的過程,買賣雙方從利己目的出發進行交換,交換的結果會變得更好―賣者為了獲得利潤展開競爭,提供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消費者的愿望得以實現,同時,競爭所維持的利潤水平足以對生產者形成刺激。正如布隆克指出: “斯密的‘看不見的手’隱喻自由市場能夠自發地調節和平衡競爭的個體在追求自身利益時的要求。而在這個過程中,自我利益的行為可以自然地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利益”?!啊床灰姷氖帧褪莾r格制度指揮經濟交響樂的指揮棒”。021ao以此為基礎,斯密提出了市場體系自我調節的“自然價格”思想。
按照上述觀點,每一種商品都有一種“自然價格”,當商品的市場價格偏離自然價格時,市場的力量就會調節市場價格,并使之回到自然價格?!爱斒袌鲋械纳唐窋盗康陀谌藗冊敢庵Ц兜挠行枨髸r……人們需要的商品數量得不到供給……就會有人愿意增大供給。在他們之間就會展開競爭,市場價格就會升高……當市場中的商品數量超過有效需求時,商品就無法全部售給那些想按照地租、工資和利潤之和的價格購買的人們,情況就會發生變化,市場價格將下降……如果市場上這種商品量不多不少,恰夠供給它的有效需求,市場價格便和自然價格完全相同,或大致相同。所以,自然價格就是中心價格,所有商品的價格都圍繞這一價格波動。有時一些偶發事件會使價格高于自然價格,有時會低于自然價格,但是,它總是持續、不斷地趨向中心價格即自然價格。市場中的全部產品同樣按照這樣的機制與有效需求相吻合。從而達到充裕的商品供給,既不多也不少,恰好與需求相等”。可見,自然價格不僅是所有商品價格向其不斷趨近的中心,也是市場行為的各種動機經過細致的平衡,最終實現人與人之間利益相等的結果。
綜上所述,斯密的“理性經濟人”假定與“看不見的手”和關于“自然秩序”的思想一脈相通,像一根紅線貫穿于他的經濟理論體系。在斯密的論證中,自由社會的利己形成有序的市場競爭,不僅可以實現他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可以達到社會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從邏輯一致性來看,社會進步和國民財富的快速增長依賴于“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作用,“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作用依賴于自由的市場競爭,自由的市場競爭又依賴于經濟人假設。斯密將這幾種關系表述在同一體系中,從而使構筑以現實市場為背景的價格運動模型成為可能,也為從理論上說明以利益公平為核心的價格機制提供了方法論基礎。早期學者所面臨的道德困境在斯密的分析中得到了解決?!皝啴?斯密的天才閃光在于他認識到,在買者與賣者之間的資源交易中――簡單地說就是在自由市場上――出現的價格能夠協調千百萬人的活動。人們各自謀求自身利益,卻能使每一個人都得益。亞當-斯密認為,經濟秩序可以作為許多各自謀求自身利益的人的行動的非有意識的結果而產生,這在當時是個驚人的思想,直到今天仍不失其意義”。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演變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掀起了對經濟學范式研究的熱潮,西方經濟學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下,范式結構也發生了演變和轉換,范式結構作為科學的共同體,具有其獨特的理論模型,西方經濟學的最核心的內容是觀念范式,它是穩定不變的界定、思維等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也發生了轉變。因此,必須對其結構和演變進行分析,從而探索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規律。
一、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
西方經濟學既是廣泛的概念又是經濟內容,包含著大量的經濟問題和資料,本文所研究的西方經濟學只是西方主流經濟理論中的一部分。隨著資本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不斷完善,出現了范式理論。從系統角度來講,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是一個有層次結構的系統,主要包含方法規則、觀念范式和基礎假設三個方面。西方經濟學范式主要是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它指的是科學共同體在按照范式進行專業活動,范式是一個科學的專業,依賴于學科理論的模型[1]。西方經濟學范式是在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在經濟領域范圍內,人們對范式結構和范圍進行判斷。在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中,觀念范式是最核心的內容,而方法規則和基礎假設則屬于。當然,范式結構也具有不同的層次。比如,理性經濟人觀念和制度文化觀念則在非主流學派和主流學派有一定的區別。同時,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還包含總收入和需求等內容,所以通過范式結構能夠對其進行有效地論證。
二、西方經濟學范式運動的形式
不同的歷史時期,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而且存在西方經濟學范式運動。經濟學理論的變化,會出現西方經濟學范式革命,繼而出現新的范式結構。西方經濟學范式存在幾種運動形式。首先,對已有范式的繼承,繼承的內容包含經濟人的核心硬核和調整保護帶等。同時,在完全競爭市場經濟環境下,資源達到最佳配置,也就是帕累托最優;其次,張伯倫和羅賓遜在經濟人硬核的基礎上,對市場充分競爭的前提假設進行修改,開創了產權經濟學新領域。在廠商理論中,對企業物質要素生產和技術的關系予以假設,但在現代契約理論的作用下,將成本交易為前提,通過對西方經濟學的范式內部結構進行調整,不斷完善現實方面內容。1947年西蒙提出,對于經濟學理論,應該將焦點放在人的社會行為理論方面和非理論的界限,而且把完全理性修改為有限理性;最后,范式運動指的是在經濟學不同學派理論下,對新經濟學框架體系予以統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若干個研究范式理論體系,它們之間需要相互調和。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和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等都包含市場經濟原理,通過對收入再分配的改革,并提出邊際效用論和節欲論、供求論等理論,從而對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加以完善,然后將效用價值偏重需求分析和客觀價值論篇重供給分析作為生產成本的核心理論,使得西方經濟學理論得到有效創新[2]。
三、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的演變
1.前期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
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在運動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歷史邏輯,對于前期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而言,范式處于發展階段,尚未形成系統的經濟學知識體系,所以在這時期,思想家們通過直覺和生活經驗對經濟問題予以分析和判斷,但欠缺系統的分析范式。隨著經濟學理論的不斷發展,現代西方經濟學和古典經濟學能夠為經濟學范式所支配,成為經濟學理論體系中的主要系統。到亞當•斯密時期,古典經濟學范式已經發展到鞏固時期,然后到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對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到了發展時期。古典經濟學范式核心是客觀價值論,通過范式邏輯,出現了實物經濟與貨幣現象,而且形成貨幣數量論和兩分法,構成系統性的古典經濟學體系[3]。1870年,邊際革命的核心是用主觀心理分析的價值理論,并在經濟分析中引入數學方法,通過價值論和分配論,從而實現對西方主流經濟學從古典分析范式向現代分析范式的轉換。
2.凱恩斯經濟時代
隨著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的演變,凱恩斯革命是時代的產物。在大蕭條的經濟環境下,工人運動對資本主義制度構成了威脅,西方經濟學的復興,必須對原有的基本前提假設予以修正,從而實現西方經濟學范式革命。凱恩斯革命修正的只是與國家干預經濟政策相抵觸的部分基本前提假設,對西方經濟學的硬核并未造成影響。20世紀60年代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處于黃金時期,但之后呈現衰落;70年代,出現了高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凱恩斯對此感受到不知所措,正在經濟理論和經濟現實存在雙重困境下,理性預期學派和貨幣學派的經濟學家們批評國家干預主義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負作用,提出單一規律貨幣供給政策,完善市場機制,從而平衡市場經濟[4]。
3.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時代
自2007年以來,全球處于經濟危機時期,西方經濟學范式也存在危機,明斯基在凱恩斯經濟學基礎上,融合了經濟學、演化經濟學等觀點,證明西方經濟學范式已經進入了宏觀經濟學的黑暗時代。在現實交易過程中,人們很難對每一個措施產生的結果予以正確地了解和預測,而是通過主觀判斷來決策通過堅持完美市場和經濟人基本假設,進而消除經濟危機。因此,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必須發生改變,進而適應時代的要求。通過對政治和制度的不斷調整,優化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使得經濟體制具有穩定性,從而確保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四、結束語
經濟學是一門重要學科,對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對于西方經濟學而言,其具有一定的范式結構。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下,將發生演變。因此,必須對范式結構及其演變進行分析,使得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相聯系,進而打破傳統思維的局限性,從而促進社會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歐瑞秋.基于網絡范式的市場結構與企業競爭研究[D].中山大學,2012.
[2]田海華.基于SCP范式的中國水電建筑產業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9.
[3]王澤.中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的降低及其原因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8.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中國經濟;經濟發展模式
西方經濟學理論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所包含的內容廣泛。本文認為,中國可以充分借鑒西方經濟學的學術理論,把握經濟發展規律,緊密結合中國經濟發展實踐來選擇經濟發展模式。
1.西方經濟學的概述
西方經濟學指產生并流行于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范式,狹義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范式,廣義包括政治經濟學范式。西方經濟學是運用西方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建立起來的經濟學范式,屬于片面反映經濟發展規律的政治經濟學。以一般均衡理論、配置經濟學、價格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出發點、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以價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以競爭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博弈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以利潤最大化為微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GDP經濟規模最大化為宏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征、擅長數量分析、在"實證化"的名義下把經濟學的實證性與規范性對立起來,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線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經濟學范式的基本特征。
2.西方經濟學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選擇借鑒意義
2.1微觀經濟學的借鑒意義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有效配置的理論,所包含的要素見圖2-1。微觀經濟學研究了個體行為和各種市場特征。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選擇時需要尊重個體行為和市場經濟發展規律。
2.2宏觀經濟學的借鑒意義
宏觀經濟學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通過宏觀經濟學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并應用與實踐,具體見表2-1:
3.西方經濟學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選擇路徑
3.1充分轉變政府職能
西方經濟學中公共選擇理論需要政府重新定位自身的功能,轉變觀念,建設服務型政府,實現政企分開,政府充分轉變職能,解決與企業、個人的沖突和矛盾。政府充分發揮創新引導政策、財稅政策的作用,提升企業實際競爭力。加強政策宣傳,促進市場自由競爭程度提升。
3.2改變過分依賴外需的局面
改變我國經濟增長過于依賴外需的局面,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形成中國國內需求與外部需求協調增長機制,進一步加大力度開發國內市場,不斷優化產品或服務的出口結構,提高產品或服務的科技含量,拒絕低價競爭。
3.3注重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
科學技術促進生產發展,加快供給側改革,鼓勵企業創新,開發新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工業企業科技創新實力,提高自主研發實力,加快產品和工藝創新,產生更多高科技智能化產品,進而增進經濟發展之后勁,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實現中經濟可持續發展。
結論
西方經濟學理論博大精深,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很多的借鑒啟示,中國需要運用西方經濟學原理,有效地指導經濟發展模式,促進中國有限資源實現高效配置,提升市場活力,提高老百姓福祉,共創和諧、美好中國,共筑中國夢。
參考文獻:
[1]葉旭陽,李忠霞.基于西方經濟學思想的中國經濟發展環境分析[J].現代交際:學術版, 2016(20)
[2]丁萬鵬.政府干預和自由放任經濟思想的演變及對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的啟示[J]. 山西農經,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