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0 16:26:42
序論:在您撰寫健康教育的分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數據選擇
本文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通過對某中職學校2011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測試得到的數據,發出問卷413份,其中有效問卷377份,有效率為91.3%。
1.2數據預處理
數據挖掘的目的是從日常業務數據中抽取一些有價值的知識或信息,但實際的數據庫太大,極易受噪聲數據、空缺數據和不一致性數據的侵擾,這就給后續的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帶來極大的不便,甚至導致錯誤的結論,所以有必要對數據進行預處理。經驗表明,只有通過前期細致的數據準備工作,才能在數據挖掘過程中節省挖掘的時間,提高挖掘的效率,得到高質量的挖掘結果。常見的數據預處理方法有多種,包括數據抽取、數據清洗、數據集成、數據變換等。
1)數據抽取
在數據挖掘過程中一般并不需要使用所有的數據,有些數據對構建數據模型干擾不大,有些數據會降低挖掘計算的效率,甚至可能導致謬誤,并且這些數據對最終的數據分析沒有任何益處,也不會影響正確結論的獲得。因此,根據所定義的項目任務,確定所需的數據源,并從中收集和提取數據,查找數據屬性特征,減少數據規模,使得在不影響數據分析基礎上最大可能地精簡數據量,方便挖掘出數據之間隱含的規律和內在的聯系。在收集到的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測試數據中有很多屬性,其中有一些屬性與挖掘任務之間沒有太大關系,或數據本身沒有挖掘的意義。如學生的學號、姓名、ID號等屬性,這些屬性值都是唯一性的,而且數據量又很大,只會增加挖掘計算的時間和空間,可以直接刪除。另外,像民族、出生年月、學生類別之類的屬性,由于選取的數據中有八成以上為漢族學生,全部是2011級,類別過于集中,沒有分類的意義,對挖掘的結果影響不大,因此在數據提取時也需要清除這部分屬性值,使得數據規模得以降低。根據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數據的特點,經過數據抽取,確定了與挖掘任務相關的學生基本屬性是性別、獨生子女、專業、家庭所在地,分別對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十個心理癥狀進行挖掘。
2)數據清洗
數據清洗目的是通過檢測數據中存在的錯誤和不一致來清理數據,包括空值處理、噪聲處理及不一致數據的處理等。該文所使用的數據集在收回癥狀自評量表時已經對數據的有效性做了初步的篩選,剔除了存在較大缺失的測試數據。因此,在數據清理這個環節主要針對數據中的不完整性、不一致性進一步篩查,確保數據的有效性。在心理測試過程中,由于學生填涂不規范、錯填或者其他因素干擾等原因,導致數據不完整,會產生大量的噪聲數據。這些錯誤數據和空值數據、重復數據需要通過預處理方法進行數據清洗。經過對數據空值及不一致性的清理后,所得到的數據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證了數據挖掘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3)數據轉換
數據轉換的基本原則是連續型數據離散化,離散型數據類別化。源數據中有些數據是連續型的,還有些數據雖是離散型,但其分類太多,如家庭所在地屬性值分散較廣,專業屬性值有多個等,不利于進行數據挖掘,必須轉換。另外,為了提高挖掘的效率,必須規范數據格式,中文屬性值可用一些英文字符或數字編號替代。
2數據分類規則挖掘方法-基于決策樹模型的方法
數據分類是數據挖掘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采用KDD技術對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它能找出描述數據類或概念的模型,以便能使用模型預測類來標記未知的對象類。在眾多的分類挖掘技術中,決策樹方法以其算法容易理解,易生成分類規則等優點被廣泛研究和應用。
2.1決策樹概述
決策樹方法首先對數據進行處理,構建分類模型,生成決策樹,利用生成的分類規則對新數據進行分析。本質上決策樹是通過一系列規則對數據進行分類的過程。決策樹是一個可以自動對數據進行分類的倒置樹形結構,采用自頂向下的遞歸方式,對它的每個內部節點進行一個屬性上的測試,對每個節點上問題的不同回答引出兩個或多個分支,導致不同的結果,把這種決策分支畫成圖形很像一棵樹的枝干,故稱決策樹。決策樹中最頂層的節點稱為根節點,是整個決策樹的開始。每個節點代表一個屬性,并根據屬性值的不同判斷該節點向下的分支,最終會到達葉節點。其中每個分支代表它所連接的上節點在其屬性上的可能取值,每個葉節點對應一個類別。根據類別屬性建立一個類似流程圖的樹形結構,從根結點到葉結點的一條路徑就形成了一個分類規則,整個決策樹就相應形成一組析取規則,這樣就很容易轉換成IF-THEN形式的分類規則,根據這個分類規則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對新數據進行分類識別和預測。
2.2ID3算法
生成決策樹的一個著名算法是ID3算法,是由Quinlan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自頂向下遞歸地搜索訓練樣本集,在每個節點處測試每一個屬性,從而構成決策樹。ID3算法在每個非葉節點選擇信息增益最大的屬性作為測試屬性。ID3算法的核心是確定分支準則,即如何從眾多的屬性變量中選擇一個最佳的分裂屬性。通常,在樹的每個非葉節點選擇具有信息增益最大的屬性作為當前節點的測試屬性,使得對結果劃分中的樣本分類所需的信息量最小,并確保找到一棵相對簡單的樹。算法計算每個屬性的信息增益,具有最高信息增益的屬性選作給定集合的根節點,然后依次比對節點和訓練樣本中的其他屬性值,完成對訓練樣本的劃分。
3基于決策樹的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模型的發現
將汽車制造與檢修、計算機網絡技術、機電技術應用三個專業學生的數據抽出,共有242條記錄作為訓練數據集進行決策樹挖掘。具體包含了中職學生相關屬性(性別、獨生子女、專業、家庭所在地)和癥狀自評量表10個維度(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共14個字段。這里,將挖掘任務具體為分析焦慮癥狀與中職學生的哪些屬性相關,其相關程度如何。因此,選擇性別、獨生子女、專業、家庭所在地以及焦慮作為決策樹挖掘字段,生成如圖1所示決策樹。其中用JL1和JL2分別代表學生有焦慮癥狀和無焦慮癥狀。采用決策樹的最大特點就是能方便地提取分類規則,并使用IF...THEN形式表示對應的分類規則。IF...THEN規則就是從根節點到葉節點的每條路徑生成一個規則,據此可以得到如下判定學生是否焦慮的規則:IF獨生子女=“是”and專業=“機電技術應用”and性別=“男”and家庭所在地=“農村”THEN有焦慮癥狀;IF獨生子女=“是”and專業=“機電技術應用”and性別=“男”and家庭所在地=“中小城市”THEN無焦慮癥狀;IF獨生子女=“是”and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and性別=“男”THEN有焦慮癥狀;IF獨生子女=“是”and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and性別=“女”THEN無焦慮癥狀;IF獨生子女=“否”and專業=“汽車制造與檢修”and性別=“男”and家庭所在地=“農村”THEN無焦慮癥狀;IF獨生子女=“否”and專業=“汽車制造與檢修”and性別=“女”and家庭所在地=“農村”THEN有焦慮癥狀;……從生成的決策樹可以看出,與焦慮癥狀最為相關的學生屬性是是否獨生子女,其次是專業。從圖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獨生子女的焦慮程度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男生的比例明顯高于女生,男生中為獨生子女、專業為機電技術應用且來自農村或小城鎮的學生焦慮癥狀比較普遍。根據分析的結果,在進行與焦慮癥狀相關的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工作中,應對獨生子女、農村或小村鎮、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男生等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群體給予特別的關注,予以適當的引導、幫助,降低心理健康問題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4結束語
關鍵詞:數據挖掘;決策樹;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19-4458-03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抓住學生心理特點,分析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才能增強學生心理素質,健全人格,提升其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斷出現,導致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生新的變化。通過數據統計與挖掘內在關系,癥狀自評量表(SCL-90)可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問題測試和人格測試,分析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只能得到基本的結論。為了能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潛在的規律,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模型,并對學生心理素質進行客觀評價,就要利用數據挖掘技術,選擇合適的挖掘方法,在已經得到的數據基礎上針對性挖掘,因此本文嘗試在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分析中引入數據挖掘分類技術,希望達到以下目的:
1)鼓勵學生。通過真實的數據,讓學生能夠正視心理健康問題。
2)數據的說服力。它能夠幫助班主任及早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利于班主任整體把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3)模式的發現。通過分類技術準確分析學生的心理測試數據,挖掘出隱含在問題數據中學生各屬性之間的信息和平常難以發現的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說服班主任采取有效措施,配合心理咨詢室的老師對心理健康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干預。
1 數據準備
關鍵詞 分組教學 體育 少數民族
由于民族地區受地域特點、民族文化、自然條件、經濟狀況、民族信仰等因素的長期影響,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人文特性,在民族地區開展體育教學中也要針對學生的民族特性,特別是在開展組織教學時,能利用合理有效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分組教學中不但要根據教材的實際要求,還要結合民族學生的身心特點才能采用簡單實用、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組織形式。
1民族學生個性特點的簡要分析
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性,受民族地區地域特點、文化素養、個人信仰等因素的影響,少數民族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個性特性。如藏族地區的藏族是全面信仰藏傳佛教的少數民族,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成長的中學生他們的個性特點與其它文化背景下的中學生有所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會影響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要順利地開展藏族中學學生的體育教學就必須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通過研究和觀察發現藏族學生多數豪爽,為人正直,講團結互助意識強,尊敬師長,男生冒險意識強,女生責任感強。但自主鍛煉方面,主動意識差,思想觀念相對保守,不善于自我展示等等。
2民族地區體育與健康課的開展分組教學的意義
(1)能夠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學生多數時間是在教室進行接受傳授知識的活動,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教學理念和填鴨式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負擔相當重,他們缺少自我展現的機會與空間,分組教學學生有了展現自我的舞臺,滿足了個性發展的需求,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就高。
(2)充分開發和利用體育場地和器材。在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體育多數學校沒有標準化的體育運動場地和器材,更何況都是自然班上課,人數較多,在有限的環境下通過分組教學,能有效地緩解運動場地運動器材不足而帶來的壓力。
(3)分組教學增加了學生練習的次數,增大了課的密度與運動量,學生生理負荷也會明顯上升,有利于鍛煉學生身體。
3通過研究與教學實踐,發現適宜于民族地區體育課分組的形式如下
(1)按照性別進行分組。我們目前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都是男女自然班上課,有些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著明顯的性別差異。如,在素質課練習時,男生一般情況下練習引體向上,女生練習仰臥起坐。這時可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分組后按照男女生的不同情況分別安排合理的運動量,達到完成課的教學任務。
(2)按照集合隊形分組。在體育實踐課的教學中,我們時常會按照學生身高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成幾路縱隊或幾列橫了隊進行集合活動。根據教材內容,有些練習內容就可以按照自然隊一排或列為一組進行分組練習,如在籃球運球教學活動中,運球接力是同學們喜歡的游戲形式,這是根據隊形自然分組,能夠盡快地組織教學活動,防止因分組形式的復雜而浪費時間。這種分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集體凝聚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3)自由組合分組。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會發現每個同學基本都有自己關系比較友好的同學,他們或許有著相同的愛好和興趣,且在活動過程中且常往一起走,因此,在有些教材的教學中充分發揮他們相互了解,相互親近,相互友愛的關系,分組教學時采用自由組合的形式,給他們自己有了選擇的余地,滿足了個人心理學的需求。如,中長跑教學是一項較為枯燥的運動項目,通過采用自由組合練習的形式,那么性格相投,關系密切的同學自由組合起來,從而相互鼓勵,相互帶動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練習任務。
(4)按技術水平或運動能力進行分組。一個班級體里,個體身體條件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各種原因,有時一個班級里學生的年齡也有一定的差別,這樣勢必在體力,運動能力上存在著差別。對于有些教學內容,若不區別對待,就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快速跑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自信心常采用讓距離追逐跑,如果不按照學生實際的運動水平進行分組,對優秀學生而言勝責優勢,敗責自然,因為自己讓距離了。對于其他同學而言,自尊心會受到傷害,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如果根據學生的快速跑的成績及水平相近的分成不同組進行活動,這樣大家在同一水平線上差距不大,也就避免差距太大造成的羞愧感,這次你追我,下次我追你,從而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增強了彼此的榮譽感和拼搏精神。
一般來講,心理健康研究屬于個體對象層次,但在某種程度上,又具有一定的群體性特征。因此,心理健康范疇是介于中觀與微觀之間的研究。大學生有很多共同點,而不同類別的學生群體又具有鮮明的特征。本文研究對象為地方建筑類高校學生心理,旨在通過調查研究某地方建筑類高校學生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能進行教育效果的檢驗。
一、調查對象特點分析――地方建筑類高校的學生構成分析
(一)性別特點
在調查的500份問卷中,男生占83%。
通過大樣本總體成數檢驗,設H0:P=0.5 H0:P>0.5
Z=(0.83-0.5)/√[0.5(1-0.5)/500]=14.85
α=0.05,Z0.05=1.96 14.85>1.96 否定原假設,即可認為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統計結果表明該地方建筑類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差異較大,男生多于女生。
(二)生源來源特點。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生源為75%,經過大樣本總體成數檢驗
Z=(0.75-0.5)/√[0.5(1-0.5)/500]=11.25
Z0.05=1.96 Z> Z0.05,即可認為農村生源多于城鎮生源。
(三)擇校(或專業)原因分析
學生選擇建筑院?;蚪ㄖI就讀的原因中,選擇“家中有從事建筑行業的,能夠安排工作”的占22%,選擇“父母或重要親屬擁有建筑產業,日后繼承家族產業的”占16%,選擇“建筑業每年的用工需求量大,易于找到工作”的占54%,選擇“單純喜歡建筑類相關專業,填報志愿時未考慮其它因素”的占7%,選擇“隨便填報志愿” 的占1%。其中前三項選擇均與日后的工作相關聯。
將前三項合并為“與工作相關”,所占比例為92%,將后兩項合并為“與工作選擇無關”,經過大樣本總體成數檢驗,
Z=(0.92-0.5)/√[0.5(1-0.5)/500]=18.92 Z0.05=1.96 Z> Z0.05
即可認為地方建筑類高校的生源在選擇學?;驅I時均與工作相關。
二、心理問題分析
在調查的500名學生當中,認為自己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的有31%。地方建筑類高校的學生具有男生多、家庭收入低、考慮現實問題等特點。在該類特征影響下,其心理問題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學業引起的心理問題較少。
認為自身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當中,只有5%與學業有關。換句話說,500名被調查者中只有8個人存在學業的困擾。
(二)情緒問題比較普遍。
500名調查者中,超過40%的學生認為自己存在情緒問題,當然其中一些并不認為這屬于心理問題。然而我們知道,情緒對心情有著直接的影響,對心理也存在著間接地影響。長期的情緒激動、低落等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
(三)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敏感。
大學人際關系較為單純,但人際關系問題也是影響學生情緒并間接影響學生心理的一個主要因素。而在眾多人際關系中,又數宿舍人際關系最為重要。宿舍人際關系是大學生中最為密切、直接的人際關系,也是最不可避免的人際關系。大學生活中,宿舍生活至少占到1/3的時空,因此也是事故最為頻發的敏感地帶。
(四)情感問題。
大學階段學生性心理趨向于成熟而又遠未達到真正成熟的階段,有一定的性意識,對異性興趣增大,情感生活的重要性逐漸增加,成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愛情是一種濃烈的感情,具有唯一性與排他性,最炙熱也最容易帶來傷害。在大學中,因為戀愛、失戀、單戀等引起的自傷、自殺、傷人、殺人、抑郁等現象層出不窮。
(五)大學生活適應問題。
適應性問題主要存在于大一新生中,如不能順利過渡到大學生活、適應大學生活,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并進而影響學生的整個大學階段。因此,這是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應重點關注的內容。
(六)就業心理問題。
由于較高的就業率,就業引起的焦慮問題在建筑類高校中相對較少。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業心理問題可以被忽視。地方建筑類高校的就業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就業層次較低引起的挫敗感、從業流動率大引起的不安全感以及女生就業困難引起的不公平感。
(七)調查中集中體現的不健康心理。
第一、自卑心理
異于高中階段學生的全部精力幾乎都用在考試型學習方面,大學更強調全面綜合的發展。而在地方建筑類高校中,農村生源、中低收入水平生源較多,高中階段參加課余活動少,其它文藝、體育技能也較少,知識面不寬。當進入到五彩繽紛的大學中來,這部分生源的挫敗感會增強,自卑失落的心理較為常見。
第二、冷漠心理
冷漠心理是自卑心理的延伸。冷漠即不關心,不關心源于不了解,不了解是因為不參與,不參與很大程度上由于膽怯與自卑。外表的冷漠往往是內心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用外表的冷漠來掩飾自我的自卑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堅強。
第三、孤獨感受
孤獨感受又與自卑心理和冷漠心理息息相關。其實很多時候,有些學生看見他人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心中無限向往,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有一部分學生總感覺自己被大學的世界拒之門外,主動的或被動的,必然的或偶然的。但無論原因如何,缺乏了集體生活的個人,孤獨的感受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導致情緒失落的主要原因。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途徑
(一)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心理健康的趣味性與知識性相融匯。
從心理學講座的上座率上不難發現大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渴求程度。在很多學生看來,心理學本來就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學科,科學、神秘而又令人著迷。因此,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充分利用好學生的獵奇心理,以趣味性為切入點,以知識性為目的,二者相融合,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教育學生的效果。
第二、健康教育的預防性與治療性相結合。
很多人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即解決心理問題為主要任務,預防心理問題為次要任務。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也是大學心理健康問題解決起來總是事倍功半的原因所在。健康教育應首先做到預防為主,防微杜漸、未雨綢繆。發現問題越早,解決問題越容易,而不能當沒出現危機事件時放任自流,一旦出事再積極治療。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將預防性與治療性相結合才能更加有效。并通過研究總結不同心理問題初期的表現,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解決。
第三、教育開展的課堂性與生活性相貫通。
心理健康教育的收效絕非幾次課堂教學就能實現,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來。只有有意識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心理學知識才算了學會了學懂了,不然再多的理論也起不到好的作用。
第四、教育者的專業性與業余性相輔助。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實施者主要包括心理學教師、心理咨詢師,業余實施者主要包括輔導員、社會工作者、教師、黨團干部、學生干部等。專業的開展方式包括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咨詢。業務的開展方式主要包括其他人員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礎,但業余的心理健康教育圍繞著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為存在了其中一種就認為另一種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第五、教育過程的整體性與階段性相協調。
不同年級學生關注的重點是不同的,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是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和學生學習的專業課是一樣的,有一個由淺入深的層次性問題,例如對大一的學生沒有必要開展過多關于就業焦慮的心理疏導。所以心理教育和職業生涯是一樣的,都需要規劃,需要整體性與階段性的協調。
(二)高校學生工作與高校社會工作相結合
目前很多高校的學校社會工作基本上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所代替。雖然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工作有重合的部分,然而社會工作與學生工作的理念與方式卻存在著較大的區別。社會工作強調“助人自助”,學生工作注重全面細致,面對同樣的問題所采取的主要工作方法方式也可能不盡相同。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服務的主體是相同的。有效的整合學校社會工作和學生工作的優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可以從積極構建系統預防、合理完善資源分配、特別關注弱勢群體和及時介入危機事件四方面入手。
(三)通過高校黨團建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肩負著為黨輸入高素質的新鮮血液的使命,同時也是加強大學生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為了提高高?;鶎狱h建水平,從學生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積極融入大學,應從改變形式主義的黨員發展程序、改善僵化枯燥的基層黨建活動、改良作用單一的學生黨建功能、改革動力不足的黨建創新機制幾個方面入手,拓展高校黨建思路,切實提高黨建水平。
(四)避免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
青年大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且尚未形成自己確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易被社會思潮所影響。例如散漫的新自由主義、功利的實用主義、虛偽的民主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虛榮的拜金主義以及獵奇的等不良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均存在著負面的影響。在此影響下,大學生形成了頹廢型行為、功利型行為、冷漠型行為、沖動型行為和享樂型行為,最終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了抵御不良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高??梢詮奶岣咚颊逃綀猿掷碚撀撓祵嶋H、強調學習主體地位運用現代媒介手段、了解學生個性心理,控制正確輿論導向幾個方面加以改善。
四、小結
大學生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達到真正成熟的階段,因而在心理發展中,就難免出現許多矛盾和沖突。在有些情況下,大學生不能很好的處理心理發展的矛盾和沖突問題,所以在高校中才會頻頻出現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極端行為。例如大學生跳樓、馬加爵碎尸、藥家鑫殺人、以及在大學校園中各種各樣的非主流個性張揚等現象,讓曾經的天之驕子如今飽受爭議,無數次因為各種事件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些現象的背后,其實質還是反映出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包括:學業問題、情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情感問題、大學生活適應問題、就業問題等。大部分學生心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這些問題的困擾,因此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困擾,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在地方建筑類高校中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適應性強、抗壓性好的建筑類人才。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
[2]樂國安.《應用社會心理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3]巴倫著,楊中芳譯.《社會心理學》.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4]陸士楨,王,《青少年社會工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9月
[5]張明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摭論》,今日科苑,2003年4月
【關鍵詞】音樂類大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大學生心理教育在各高校越來越受到重視,音樂類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因其藝術的專業性及群體和特殊性,較之其他學科大學生有所不同。
一、音樂類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和特點
1、性格活潑開朗,自我表現欲望強
音樂類大學生多數都是從事表演專業,較之其他專業的學生顯得外向、活潑開朗。喜歡參加各種文體活動,以此展示自我。這是由于音樂本身對人性格的熏陶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很多同學在五,六歲就開始音樂藝術專業的學習,音樂的動感,音樂的活潑,音樂的豐富多彩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已經對其性格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地影響,也就促使他們形成了積極樂觀的態度,灑脫開朗的性格。而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正是他們對專業的自信和滿足自身成就感的需要。
2、獨立性和抗挫折能力較差
音樂的學習過程是一個需要有較高資金投入的過程。因此,能夠進入音樂藝術高校學習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較好,獨生子女占了很大比重。他們從小就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沒有經受過挫折,所有的困難都由父母解決。因而在遇到問題時,表現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點。另外,由于上大學前的多數活動和行為都是在家長的陪同和參與下完成的,因而進入大學后,這些學生還表現出明顯的自我管理能力差,自律意識淡薄的特點,人際關系不融洽,容易違反校規校紀。
3、自信與自卑心里表現明顯,容易發生轉變
對于音樂類大學生來說,能否站到舞臺上把自己苦學了多年的專業和自身形象的最好一面展現出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自信心。多年的舞臺表演經歷,培養了他們的從容與自信。因此,通常情況下,學生們都有較強的自信心。但由于上面提到的他們抗挫折能力差,在面對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和挫折時,他們又極易產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產生消極的完全自我否定,放棄了在專業上繼續前進的勇氣和決心。但若適時地給予鼓勵和肯定,他們又能很快獲得自信,灑脫開朗的學習和生活。
4、心理問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音樂類大學生由于長期從事的表演活動,在現實生活中也總是力求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對于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惑避而不談,加上絕大多數學生性格開朗樂觀,從情緒和行為表現上不容易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征兆。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特點。如果不盡早發現問題,僅靠他們自己是無法跨越和解決的,長此以往必然會出現嚴重問題,造成不良后果。
二、音樂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學生的心理問題容易被忽視
由于上面提到的音樂類大學生心理狀況的特點,大多數學生較之其他專業學生顯得活潑開朗,以至于容易時一部分人認為音樂類學生不易產生心理問題,因而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時間容易受到限制
由于音樂專業多是采取“一對一”或是小班上課的專業可授課模式,因此,能夠在年級或是某個系范圍內把學生安排到一起上大課的時間非常有限。此外,現在我國各高校已經實行的選課制度,使得學生僅有的公共時間也被各種公共選修課占用,學生可以開展集體活動和課程的時間極其有限。因此,如果安排不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課實踐在高校就會受到影響和限制。
三、對音樂類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與建議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高,二是數量嚴重不足。因此,要解決音樂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在根本上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隊伍的加強,不但能避免對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學生心理問題的忽視,而且能從專業技術的角度扭轉一些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問題認識的誤區,起到較好的督導作用。
2、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優化校園心理環境
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建立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優化校園心理環境,可以調節學生的心境,陶冶情操,愉悅身心,是培養雪很深形成健康心理的一項重要途徑。要發揮音樂類大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他們多參加各種活動,在豐富校園文化的同時也增長了才干,鍛煉了能力,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
(2)發揮團體輔導的優勢,彌補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
團體輔導的形式靈活多樣、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利于被學生所接受,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音樂類學生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課時間容易收到限制,因此可以發揮團體輔導的優勢,在各年級中分別逐漸若干團體,組織在固定時間內沒有課程的學生參加,由從事心理咨詢或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人員負責領導,就大學生們共有的某個成長課題或心理困惑一起討論、互相交流,從而達到改善人及關系,增加社會適應性,促進個人成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運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河南大學學報(社會兒科學版)》,2006(4).
[2]總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年8月26日下發.
關鍵詞:DBL項目教學法;LBL;公選課;病原生物與人類健康
公選課是高校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而開設的課程。隨著社會流動性加強,高校大學生就業中專業不對口的情況大量出現,很多學生到實際工作崗位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都較差,團隊合作能力和人格方面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LBL教學是以教師和課堂教學為主,要求學生通過記憶達到學習目的的傳統授課方法。這種教學雖然可以系統的傳授理論知識,但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創新。而且教學過程全程灌輸,且集中于教室教學,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缺乏動手和實踐應用能力。PBL目教學法是一種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通過設計性、綜合性的項目,貫通整合知識結構,針對性實踐教學。學生獲取技能的同時,也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樹立了終身學習的觀念。筆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高校公選課的教學改革進行認真思考,在教學中引入了醫學課程上常用的LBL教學法和PBL項目教學法,經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來自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兩個學期選修《病原生物與人類健康》的26個不同專業的220名學生,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0.3±1.1)歲,男生105人,女生115人,其中116人采用LBL教學法,104人采用PBL項目教學法。研究中所有學生的高考入學成績、性別和年齡等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與觀察指標
課程共包括9個知識專題,總學時數為24學時。LBL法采用傳統多媒體結合板書的教學方法,理論授課24學時。PBL項目教學法除了理論授課18個學時,還包括6個學時的基于項目教學的課外合作實踐教學。對兩種不同方法教學的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理論教學進行評價。理論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學生知識結構體系、自學能力、思考分析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P
2結果
應用PBL項目教學法教學的學生成績優秀率為85.6%,明顯高于LBL教學法的優秀率57.4%,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述評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結構、活動形式相對規范、穩定的標準樣式。模式有助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發揮,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型。本文對近幾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進行了梳理、概括,并提出了以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能的發展趨勢。
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類
(一)從學科角度出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類
從學科角度出發,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分為四類:醫學模式、社會學模式、心理學模式、教育學模式。
1、醫學模式
醫學模式是指人類在認識自身健康與防治疾病過程中對醫學問題的整體思維方法。目前,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該模式主要針對的是少數已患有心理疾患的學生,可以通過專業化的醫學治療和心理治療消除其心理疾患。
2、社會學模式
社會模式是一個民族、國家或國家群體根據國家的基本國情,扎根于民族文化價值標準,形成一定歷史時期的發展道路和調節運行機制的式樣。制定適應于本國國情的、適應現實狀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心理學模式
心理模式是指人們通過經驗、訓練和教導,對自己、他人、環境以及接觸到的事物形成的模式。[1]主要通過開設心理學課程、心理宣傳周活動等各種形式,傳播心理健康的理念,使學生高度關注和重視心理健康,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
4、教育學模式
教育學模式重在教育、預防和發展。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
張沖、孟萬金等[2]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為國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國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國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教育輔導式、四結合式、五結合式、六結合式、系統式。國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包括發展性輔導式、輔導一的式、輔導一心理教育式、輔導一全員服務式。
這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類從學科角度出發,宏觀上把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立體網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滲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也可歸類為以上模式。
(二)從研究對象角度出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類
有些研究針對不同研究對象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根據年齡提出了大學生、中小學生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根據被試特征提出了特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高校貧困生、高職殘疾學生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出發點是針對特定人群設計的,其中加入了對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的理解和考慮,更加極有針對性。但其基本模式是與基于學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似的。
(三)從媒介出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類
目前可分為常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常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人與人在真實的世界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則是在虛擬網絡中建構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型。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易被廣大學生接受,它速度快、信息量大、覆蓋范圍廣,讓更多的師生受益,而且具有虛擬性和隱蔽性,更有助于學生心靈上的開放。如,“教師-學生-家庭”有機結合與開發模式包括教師、學生、家庭三大心理健康系統[5]。把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心理健康能力培養有機結合在一起。
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評價與展望
以上不同角度分類的模式各有特點,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和發展趨勢。
首先,在教育目標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最初的心理矯治發展為心理預防,然后發展到現在的心理發展。目前的模式都是以心理發展為中心,兼顧心理矯治與預防。這反映到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上就是,在基本的模式上,重視了對特殊群體的研究和關注。如,對貧困生、學困生單獨的有針對的輔導。
其次,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單一向多模式逐漸融合發展。在日常的教育途徑上,大都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學校內個人、宿舍、班級、院系組成系統。學校外個人、學校、家庭、社區組成系統。心育、德育、學科教育和校園文化相互滲透。整合心理咨詢(輔導)活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課外心理實踐活動三種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切實組成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最后,為了符合實際的需要,符合社會和時代的要求,以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中會進行網絡心理教育模式和本土化心理教育模式的探索。這將大大促進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發揚中國的優良文化,結合實際因材施教,更好的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結合前人研究整理出一個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可分為四個層次:心理咨詢與治療層、心理健康知識層、心理潛能開發層、心理健康研究層。心理咨詢與治療層主要是醫學與社會模式,針對的是個體心理疾病的治療和個體心理問題的解決,面向的是已存在問題的小部分群體。心理健康知識層主要是心理學和教育學模式,主要是學生獲得系統的心理學知識,面向的是全體,是一種知識的普及。心理潛能開發層主要是心理模式,是讓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面向全體學生,也應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內容。心理健康研究層不能脫離以上三層存在,它是在以上三層的基礎上存在的。它通過對以上三層的研究,形成相關理論成果;以上三層則通過實踐檢驗并修改研究,從而共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P18
[2]張沖,孟萬金. 國內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06(3):34-37
[3]賀欣榮.多維立體的中學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實踐[D].碩士論文.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4] 傅君芳,林建君. 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協同模式探索[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