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0 16:26:39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要“以人為本”,強調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教學主體,既包括學生,也包括教師。
在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策略、教學計劃等進行不斷的反思,以達到不斷豐富和完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審視、回顧,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強化正確認識,發現問題,及時調控,總結規律,進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教師學會教學、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教學。教學反思是一種教學思想,“反思”應貫穿于教學始終。它是以發現問題為基點,以提出解決方法為起點,以制訂反思計劃為中介,最終以形成反思性日記或論文為目的,并以此為新的起點,指導和完善新一輪的教學,從而使得教學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的意義
1.是培養反思型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舉措
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培養創新精神,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而這依賴于教師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作為教學主體之一的教師,必須是反思型的教師,具備自覺的反思意識和較強的反思能力。以往,雖然已有一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看還是比較缺乏的,有的教師即使有此意識,也往往處于一種片面的、被動的、不自覺的、不系統的狀態?,F在,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提出“反思”,要求語文教師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全面的、主動的、自覺的、系統的反思,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借以提高教學效率。
2.是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的主動力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之所以反思,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改進教學,這實質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努力;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反思可以發現新問題,進一步激發教師的責任心,是教師在不斷改進教學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反思過程能幫助教師形成“實踐理論”,使教師的素質有極大的提高。
3.教學反思是全面發展教師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學會學習”
當教師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他會從教學主體、教學目的和教學工具等方面,從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等環節獲得體驗,使自己變得成熟起來。只有不斷學會教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不斷學會學習的學生。為了學會教學,教師不得不從學生學會學習的角度去思考,最終實現兩個“學會”的統一。開展教學反思、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 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地去發展自我、建構自我, 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 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三、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中的實施
教學反思的實施,首先是對教學理念的反思,是對教育觀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實施手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反思教學態度、行為
為了更好地調控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自然要對自己已有的態度、行為習慣進行重新審視和考察,檢討自己的教學言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
2.反思教學策略
抓住教學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論如何聯系實際的反思,抓住了教學方法的運用如何適應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反思。
3.反思學習過程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并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并解決了什么問題。通過反思,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
4.反思教學計劃
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不僅要反思課堂教學行為,也要反思課前的教學計劃,包括一節課、一個單元、一個學期或更長遠的教學計劃,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是否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及怎樣具體實施計劃等等。
小學教師語文教學總結一
一、 課改應以贊許的目光、語言,以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類的本性之一是渴望受到夸獎和贊美。贊許具有偉大而神奇的力量,不容忽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杰斯雷耳指出:“贊許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開花生長。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善于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吝嗇于把贊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彼?教師首先要經常善于發現并肯定每個孩子身上不斷閃耀著的亮光,即使它很微弱,相信在你的感召下,也會逐漸變得更加強烈而熾熱。
新型的課堂應關注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這兩種關系的處理,走出條條框框,讓師生的情感、態度、認識走進課堂.課堂不應以教師的“教”為主,也不應以好學生的“說”為重,而是全班每個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畫龍點睛的教學相長
1.“嚴肅”并不是老師的代名詞。教師課前送學生一個微笑,消除學生心理障礙;“講臺”也不是老師的主陣地。走進學生中,穿梭于課桌間,才是課堂最美的布局。首先,教師要擺脫教參的“枷鎖”束縛,不再做教參的奴隸,“把書上的話和作者的話向學生宣讀”,也要轉為引導學生通過學教材內容而獲得學習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感受美、欣賞美的情趣。同時,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質疑,允許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感受,與學生共同探討,平等交流,一起爭鳴,使語文課堂不再有
權威,不再有條條框框,讓師生的情感、態度、認識真正地走進課堂。如此一來,定會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
2.如何在課堂中既要體現全員參與,又要把握好時間問題,小組合作無疑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之前,小組應選好中心發言人(可每次調換),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中心發言人應認真聽取組員意見,然后歸納總結,反饋給老師和同學,使課堂“形散而神不散”,形成熱烈的學習氛圍。
3.教師課間和學生做游戲、談心,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并且讓學生以課堂學習小組的形式經行游戲比賽,增進組員之間的團結力和協調性,為課堂發言做好鋪墊。
二、課改應以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為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有力地應對上級考試,往往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對掌握基礎知識的講讀課的研究中。其實,提高閱讀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語文課改的目標所在。
閱讀課尤其是課前預習,給學生創建了自主學習的良好平臺,它完全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但如果沒有有效的學習方法的引導,學生的自主閱讀就會顯得十分渺茫,無從下手。所以,明確要求、合理而有序的學習步驟是學生自學的前提和保障。
第一步:讀準字音。
課文是由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漢字組成的。在閱讀中,學生通常為了顧及對主要內容的了解,遇到不認識或不確定讀音的字不去查字典,不研究,只是囫圇吞棗。這樣,不僅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就文章內容而言,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初讀課文時,教師必須讓學生一字一句的讀,要真正做到擲地有聲、頓挫抑揚。如此一來,學生既積累了知識,又養成了認真閱讀的好習慣。
第二步:讀通句子。
讀通句子是理解課文內容的核心環節,但其關鍵在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在許多課文中,一些關鍵詞對文章中心的揭示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五年級的《學會看病》一文中有這樣一句“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其中,“艱澀”表示時間過得很慢,母親(作者)內心承受著痛苦的煎熬;“忐忑不安”是指母親(作者)心里十分慌亂,害怕兒子發生意外。詞語解釋了,句意自然就清楚了,文章所揭示和贊揚的“母愛”主題更是表達得淋漓盡致。
一般,理解文中詞語的方法有:(1)查字典;(2)換詞理解;(3)聯系上下文,就語境反復品讀、琢磨。
第三步:讀出感悟。
在上述兩遍讀文中,學生已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且基本體會到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首先讓學生帶著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去讀,然后把自己喜歡的語句畫出來,再反復朗讀,最后將體會到
的感受真實地寫在句子的旁邊。這樣,便使學生做到了由被動閱讀到主動體驗的情感角色轉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第四步:讀出有價值的問題。
讀懂文章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但就大語文的精神而言,在教學中還必須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獨到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所以在學生自己學文的時候,除了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理解的知識之外,還應該結合文章中心或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提出不懂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一文中,學生就“母親大聲說:‘我很高興他愛看閑書’”提出質疑:“題目中說是‘慈母’,但她為什么要大聲說話,是不是生氣了?”這個問題就提得很有價值,因為“大聲”一詞既反映出了母親工作環境的惡劣,又表現出了她因兒子愛讀書而內心無比自豪的情感。所以,學生在提問的同時其語文理解能力又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訓練和升華。
所以,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自學課文能力的培養,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清楚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模式,養成一種習慣,也就為學習找到了鑰匙,插上了翅膀。
三、課改應以巧妙、合理的教學思路設計為關鍵
課堂上,教師如何做到心中有“術”,并能對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神來之筆,提高課堂效率?教學思路的設計是授課成功的關鍵。只有巧妙的構思,因材施教的策略,才能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才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例如,《自然之道》一課篇幅冗長,內容深刻,如果串講起來既費時又不透徹,于是,我從課文的中心入手,先讓學生通過讀文找到令自己揪心而又痛心的片段和情景,他們很自然的勾出“一只鳥遇難和數十只鳥遇難”的語句,然后再請學生思考這兩者之間存在的聯系,前因后果,中心思想也就水到渠成了,這樣,便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另外,在《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課中,我采用了分散。鋪墊。兩種策略。因為是閱讀課,所以放手讓學生自己找喜歡的知識點,然后再相機引導匯報交流,這樣就提高了興趣也分散了難點。課文的重點在于怎樣二字也就是變化的原因,所以,我在惡劣的現狀方面下功夫,探索原因的欲望便油然而生。
小學教師語文教學總結二
本學期以來,在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同仁們的大力協助下,我終于圓滿的完成了學校安排的教育教學任務。
一學期來,本人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為了今后能更好的工作,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尖子生,注重抓兩頭帶中間,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2、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
小學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合理的安排時間,針對這種問題,就要
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我班的某同學剛開學的一個月里不安心學習上課睡覺、搞小動作、說話,下課就往外跑不打鈴不回班,經常被正教扣分,針對這種情況,分析其原因,我了解到孟憲男同學在他家住,就安排他倆一座,并同其家長聯系共同做他的思想工作,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他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現在鄧子千同學學習成績大副度提高,其他的毛病相對就減少了。
3、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實踐性教學;障礙情景;多種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20-01
在地球成為“地球村“的今天,每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已經成為現代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質要求。新課改要求加強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改變口語交際教學”軟“的狀況。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任務就越發重要與迫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其實是一項實踐性教學。其難點是營造好師生互動的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效果。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明確口語交際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根據小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并不斷總結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得出一定的規律。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我總結了如下幾點方法:
一、創設情境,情感帶入
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情境創設是指教師依據小學教學形象性、欣賞性、感悟性等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在教學中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逼真感人的影像,繪聲繪色的表演等交際實踐活動,把口語交際知識與方法傳授給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所以,我們備課時可以利用網絡、教參等資源,多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的眼睛“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讓學生產生共鳴,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走進學習氛圍。
另外,我們要注意在創設交際情境時(尤其低學段),盡可能地要回歸生活,更多地談論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這樣有利于克服學生心理恐懼,積極地投入到交流中來。
二、精心拋問,鼓勵質疑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苯處煹奶釂栆v究一個“巧”字,既要掌握提問的時機,又要講究問題的難易適度;既要讓學生自始至終都出于積極思考狀態,又要寓教于樂。不僅如此,還應努力讓學生做到,敢于提出質疑,對于發表獨特見解與觀點的同學給予大力表揚。這樣做,學生內在的潛能更好地得以挖掘,個性得以張揚,學習空間也得以開拓。
三、創設“障礙”情境
孩子是帶著問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他們的小腦袋中存在著無數的問題,對一切事物充滿著新鮮與好奇。創設“障礙”情境,適當的“拔高”問題,他們的思路會更活躍,興趣會更濃厚,聯想會更豐富,表達會更自如、暢快。“障礙”的設置,其實是為小學生語言表達邏輯性與組織技巧之路提供了“無障”的保證。
四、學會傾聽,樂于互動
在情感態度方面,新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提出“認真聽別人講話”,“有表達的自信心”,“與別人交談,態度要自然大方”等要求,其中,重點是要學會傾聽,主動學。第二學段進一步提出“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第三學段提出“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口語表達是聽話、說話的發展,是一種雙向甚至是多向互動的語言活動,就像新課標要求的那樣,訓練學生尊重說話人,根據說話人的見解,及時調整自己的語言,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這是口語表達達到互動的最基本的要求。而這項最基本的要求,隨著我們國家獨生子女的增多,更多孩子“自我”意識強烈的趨勢下,有了訓練的難度。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的重視與引導。
五、多種評價,實現目標
口語交際的評價,要把人的發展放在中心位置上,要為學生口頭表達創造性的發展提供時間空間余地。這樣,我們的評價不僅僅局限在教師評價,還可以是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在互評中,學生理清了思路,總結了規律,發現了不足,掌握了技能。教師也要大膽的把自己的交際內容,放到評價的平臺。這樣的一堂口語交際課,才是“含金量”十足的實踐課。
六、說寫結合,提高能力
在學生口頭表達成熟的基礎上,讓學生把所說寫成一段話,這既是對學生說的一個考驗也是對學生的一個拔高要求。說寫有機結合,有效地深化了教學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與寫作雙向能力。有時,這也會成為老師的意外收獲。
總之,口語體現著一個人的教養和基本的語言能力,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作為生活中最基本的交際形式,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既要讓學生感受語言交際的愉悅和快樂,又要注重聽說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新課程與教學改革》.
一、給學生創設說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的說話
由于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的影響,一些學生膽小、害羞,沒有當眾大膽、清楚表達的習慣和膽量,并且一些學生從小用方言說話,給學習規范化的語言,培養表達能力造成了障礙。因此,保護學生口語交際的自尊心、自信心至關重要。一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認識并尊重學生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權利、尊嚴、個性特長、思維與說話方式,要給學生一種感覺:口語交際課是我們自己的,是輕松的、自主的、愉悅的。同時,教師還要認識到:學生是處于發展中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過程,因而每個學生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有著發展的可能和潛力。但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要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把相信人人能成功進行口語交際的期望傳達給每個學生。教師還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可以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而不是一個威嚴的法官,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二是要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系,營造一個輕松的、積極的班級口語交際環境。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顯然是不可忽視的教育因素。如果一個學生在說話時,其它學生冷眼旁觀、竊竊私語甚至在做小動作,那么有幾個學生能順利、輕松地完成口語交際,可能連最后的一絲勇氣都會消失。所以要鼓勵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既要學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要學會傾聽、補充和幫助,讓融洽與合作的陽光普照每個學生的心靈。
二、給學生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
為了能使課堂生動有趣,調動學生愛講敢講會講,創設口語交際情境。比如可用實物創設情境,借助學生表演創設情境,借助學生熱門的話題創設情境,這樣十分直觀、形象。如公開課《可愛的小動物》這課口語交際時,可分這些步驟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1)指導學生觀察第一幅圖畫,讓學生說說小哥哥喂小白兔吃紅蘿卜,他們是什么關系?(2)詳細說這幅圖的意思和看圖方法。(3)放手讓學生自行選擇一幅圖,同桌互相說一說動物如何愛小妹妹和小弟弟,小妹妹和小弟弟如何愛動物。(4)老師與學生分角色扮演動物和人物對話。(5)學生帶頭飾上臺表演說說動物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慣。(6)讓學生自己點名上臺表演你喜歡的動物的動作,或猜謎語,或模擬動物的叫聲,讓同學猜一猜你表演的動物是什么。
三、給學生創設“能說”的環境,讓學生會說
1.豐富內容,說得實。首先,要挖掘教材,貫穿交際內容。新大綱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币虼耍覀円雅囵B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教師在教學中,要處處留意,挖掘教材的語言要點,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一、當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存在的問題
1.現有教學理念存在偏差。
課改以來,雖然大部分教師能在課堂中滲透課改理念,但“以人為本”課改理念貫徹不深。雖然,口語交際課重在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但是,在各類測試中體現比較困難,即使有所體現,也分值不大,學生可以依靠對母語的基本感知完成一二。所以現今的口語交際課堂名不副實,不少教師將口語交際課堂與作文課合二為一,通過寫話、完成片段練習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更有甚者,將口語交際教學略過。這明顯是對口語交際課堂的目的及重要性認識不清、課改理念貫徹不深所致。
2.現有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教學方式單一、單調、傳統也是當前存在的另一主要問題??谡Z交際課堂,學生參與興趣、積極性是關鍵。但是,目前的口語交際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出示交際課題,指名或小組交際,教師簡單評價。根本不注重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不關注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更不關注學生口語表達的規范程度,以及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一節原本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學資源就這樣單調乏味地結束。久而久之,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但不能提高,而且有時口語表達的熱情也被減退。
3.缺少對學生個性的密切關注。
當前,在小學語文口語教學中,對于小學生個性的關注較為淡漠。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不能考慮到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本來小學生個性各異,其生活經歷、思維方式、語言天賦也有所不同,但是教師往往在教學過程中將其忽視,而是施行大統一的教學方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實際的教學效果。
二、解決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問題的建議
1.學生主體,教師主導。
基于口語交際課對學生口語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教師應充分貫徹“以人為本”課改理念。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實現的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因此在該理論指導之下教師要在教學的活動過程中注意運用多種手段,以促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創設交際情境,營造民主氛圍,結合交際主題,有效組織。例如介紹喜歡的圖片、小小新聞會、講故事、演講、辯論會、討論會、詩歌或兒歌朗誦會等等,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開展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掌握。
2.理論為基,實踐為主。
口語交際教學是語文課,回歸根本是語言文字的教學,是用來提高學生口語能力,培養良好口語習慣的。而現在一些口語交際課關注了課堂本身,而忽視了學生的口語質量。因此規范語言,提高能力,是口語課的必然要求?;貧w語文課堂本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口語表達進行評價是口語交際課的基礎。要加強口語實踐,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敢說、樂說、會說,從而提高口語交際課的實效性。
3.課堂是本,家庭是根。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所針對的是小學生,他們口語表達能力正在形成過程之中。他們對語言文字的學習主要來自課堂,從這個角度來講課堂是本。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的教授和引導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倡因材施教。小學生除學校外,尤以在家活動時間較長。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應主動承擔培養孩子口語交際能力的任務,要加強對他們交往以及待人處事、語言表達能力的點撥、規范或指導。只有課堂家庭相結合,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作文教學是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中公認的一個重點內容和難點關卡,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著學生語文成績的好壞,以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高低。然而在實踐的教學中,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筆者就現在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作了如下的反思: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原因
1.學生自身的因素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本身的生活積累比較少,平時也缺乏對生活的思考,再加上現在社會上一些因素的影響,學生思想的認識不夠深刻。但是作文是一門生活的藝術,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發現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是真實的、心靈的寫照。但即便是有些學生,有著豐富的課余生活,也由于家庭背景和教育的原因,會接觸較多的外界事物,但是,如果學生對于寫作沒有正確的認識,依舊追求華麗的辭藻,而無法將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寫出來的文章,依舊是缺乏真情實感、違背生活現實、缺乏生活智慧的。
再加上當前網絡時代的飛速發展,家家都有電腦。有些學生沉迷于電腦游戲無法自拔,缺乏閱讀,生活圈子狹隘,眼界狹小,即便是對生活有所感悟,也苦于不知如何表達。還有一些學生即便是在讀書,也是閱讀一些武俠小說,于作文寫作沒有太大的幫助。這也就是為什么冰心說要讀書,要多讀書,而且還要讀好書了。
2.教學方面的因素
寫作本是生活的需要,是內心情感的流露。這也就是說,作文教學就是要實事求是,但是在實踐的教學中,教師卻將其功利化。作文教學中,缺乏對學生進行生活的引導。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多數教師的做法,都是一味地傳授給學生一些作文的技巧和方法,甚至是一些固定的模板,只追求考試的高分,卻忽視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引導。導致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為了寫作而寫作,就像是做數學題一樣,死記硬背作文公式,套用作文格式。要么就是作文呈現千人一面的情況,沒有自己的個性和情感,要么就是五花八門,各有不同,使書寫和表達的都是虛情假意的情況。不僅嚴重影響學生的作文興趣,而且還會影響作文教學的效率。
此外,還有一些教師,本身的寫作素養并不高,自己也不能堅持寫作文,研讀和積累寫作的理論。只是有時候迫于職稱的壓力,偶爾寫寫論文,或者應學校的要求,寫一些教學反思、教學總結等,為的也只是應付差事,完成任務罷了。沒有時常的寫作、練習和積累,自然寫作的素養也沒有增進。
3.教學手段的因素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的教育行業也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各種教學媒介的出現,也帶給學生繽紛多彩的感官體驗和沖擊。很多學生選擇在QQ空間等地方,進行簡短、明了的情感表達,使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深受影響,寫作在學生的心中變得越發的不重要,而被逐漸地淡忘。
二、有效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1.要樹立大作文的教育觀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兵器教育的功利性色彩,認識到學生學習作文,并不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為寫作而寫作,更多的是為學生增加文化底蘊,打下精神底色,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先要培養學生愛讀書,多讀書的興趣和習慣,多積累,積淀語言基礎,最終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2.教師要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的寫作素養
“學高為師”,教師學生的典范,要做好帶頭的作用。教師要在平日的閑暇中,多讀書,多寫作,并且將一些自認為比較好的,適合學生的書籍,文章推薦給他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只有正視作文的,才能讓學生重視作文。
一、新教育教學背景下教學反思概念的提出
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要“以人為本”,強調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教學主體,既包括學生,也包括教師。
在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策略、教學計劃等進行不斷的反思,以達到不斷豐富和完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審視、回顧,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強化正確認識,發現問題,及時調控,總結規律,進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教師學會教學、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教學。教學反思是一種教學思想,“反思”應貫穿于教學始終。它是以發現問題為基點,以提出解決方法為起點,以制訂反思計劃為中介,最終以形成反思性日記或論文為目的,并以此為新的起點,指導和完善新一輪的教學,從而使得教學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的意義
1.是培養反思型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舉措
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培養創新精神,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而這依賴于教師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作為教學主體之一的教師,必須是反思型的教師,具備自覺的反思意識和較強的反思能力。以往,雖然已有一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看還是比較缺乏的,有的教師即使有此意識,也往往處于一種片面的、被動的、不自覺的、不系統的狀態?,F在,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提出“反思”,要求語文教師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全面的、主動的、自覺的、系統的反思,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借以提高教學效率。
2.是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的主動力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之所以反思,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改進教學,這實質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努力;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反思可以發現新問題,進一步激發教師的責任心,是教師在不斷改進教學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反思過程能幫助教師形成“實踐理論”,使教師的素質有極大的提高。
3.教學反思是全面發展教師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學會學習”
當教師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他會從教學主體、教學目的和教學工具等方面,從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等環節獲得體驗,使自己變得成熟起來。只有不斷學會教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不斷學會學習的學生。為了學會教學,教師不得不從學生學會學習的角度去思考,最終實現兩個“學會”的統一。
開展教學反思、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 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地去發展自我、建構自我, 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 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三、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中的實施
教學反思的實施,首先是對教學理念的反思,是對教育觀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實施手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反思教學態度、行為
為了更好地調控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自然要對自己已有的態度、行為習慣進行重新審視和考察,檢討自己的教學言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
2.反思教學策略
抓住教學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論如何聯系實際的反思,抓住了教學方法的運用如何適應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反思。
3.反思學習過程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并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并解決了什么問題。通過反思,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
4.反思教學計劃
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不僅要反思課堂教學行為,也要反思課前的教學計劃,包括一節課、一個單元、一個學期或更長遠的教學計劃,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是否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及怎樣具體實施計劃等等。
5.反思教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