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0 16:26:22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語文課后服務教學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著名教授林崇德曾說過:一位真正優秀的教師是一個能掌握好教學過程,又能善于積極反思的人。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要素,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以及結果審視和分析的過程。通過教學反思,可以讓教師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加突出,讓教師和學生相處更融洽,讓教學效率得到提高。那么,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反思來提高課堂效率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是整個教學的依據,是教學的重點,它應該展現出課堂教學的整體思路。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學設計的反思還應該牢記住新課程改革的目的,課堂設計的時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看是否為學生今后的語文能力和素養有效提高服務。具體可以分為兩個層次:(1)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是否依據教學內容的價值分析和確定了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如在上小學六年級上冊課文《山海關》時,文章中描繪了很多山海關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疆土、贊美山海關的情懷。但是如果教學設計不合理,對這種情感的表達就無法深刻,因此,作者在上課時,結合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加強情境教學。通過讓學生觀看山海關有關視頻,設置情境提出“當同學們站在山海關面前時,心中想說什么?”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這樣的課堂設計不僅合理,而且氣氛活躍,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教學過程設計是否有層次性、整體性。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明確描述各個環節的時間安排,是否為下一堂課做好了準備。這些都是設計一堂好的課必須考慮的內容。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學過程是教師價值的真正體現,不管教設計得多么完美,在課堂實際進展中有時候仍然會遇到困難,所以并不是說我把這節課上完了,我的工作就做完了,我們還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實施有效,找到課堂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可以通過詢問學生一些問題,比如這節課你學到什么了,哪個地方你的印象最深,哪里你覺得還有難度,反思教師的課堂作用是否充分發揮,是否生動地呈現了重點內容,是否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是否學生都積極參與,是否完成了預期的目標。
三、對教師自身的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是否真正地給學生做了好榜樣,是否真正地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是否尊重學生,是否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否受學生喜愛。只有真正熱愛教育事業,具有高尚的師德,才能夠理解學生,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學生的信服與喜愛。
四、對課后教學的反思
對教學情況進行反思,會獲得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根據學生對語文課的反饋信息,比如作業好壞程度、語言知識掌握情況等找到實際教學與教學設計上的差距,再對原來的教學設計進行修改,才能為今后的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經過不斷的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這樣一個循環的過程,會讓我們在教學上進步越來越大,減少課堂失誤,讓上課得心應手,這樣我們的教學會逐漸走向成熟。
五、總結
總而言之,學海無涯,教育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反思,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教育理念,就會讓自己教學越來越好,為成為優秀的教師做好準備,為自己的人生增添新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方翠美.新課改教學過程中對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的認識.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1)
[2]張玉文.教學反思是小學語文教師成長的綠色通道. 新校園(下旬刊),2010(12)
[3]梁艷紅.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洋思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嘗試.黑河教育,2011(10)
[4]南新霞.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與反思.文學教育(下), 2012(10)
1.語文教師教學課后反思的形式單一,內容簡略,實用性不強。百分之九十五的教師采用的是教學后記的形式進行語文教學課后反思,就是把這節課中的不足或精彩之處用幾句話記錄在教案本里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之后的教學回顧里。這樣的語文教學課后反思一般內容較簡單,只是教師記錄的關于本節課上完之后的一點看法。
2.小學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教師僅僅停留在教學的這一節課中的某個環節,就課論課,而不能演繹推理成一般的教學規律,應用到以后的教學環節之中。百分之五的教師采用教學日記的方式進行語文課后反思。
從以上兩點看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后反思模式簡單,記錄內容簡略,應付官差的多,上升到理論研究的少,不能應用到以后的教學工作,使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語文教師的課后反思形同虛設。那么造成農村小學語文課后反思現狀的原因有哪些呢?通過我課題組成員對我中心校的二十名專業小學語文教師的走訪調查,研究分析得到以下幾點是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
1.憑經驗教學。百分之五的教師認為經驗至上,每課的反思并不重要,憑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也能把課上好。這些老教師接受專業培訓的機會較少,對新的教學觀點接觸的少,及時接觸了也不愿接受,我行我素。導致他們教學課后反思更是應付差事。
2.教學時間緊湊,導致教師的語文課后反思流于形式。問卷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教師都能認識到語文課后反思對一名專業語文教師的發展尤為重要,但由于教學時間緊湊,對教師教學考核的壓力又大,致使教師把更多的經歷用到提高學生成績上,使教師雖然在課后記錄了教學中的精彩之處與不足但沒有時間去真正的反思剖析。
3.教師職業倦怠。社會對教師行業的關注程度,學生家長對教師的不理解,教師職業圈中不合理、不公平現象等使教師越來越感到前途渺茫,缺乏職業探究精神,產生職業倦怠。
4.網絡資源共享化。由于網絡資源共享,大多數教師懶于動筆和動腦,不會什么都抱著上網去查的態度,不愿思考和研究。
5.專業理論知識匱乏。多數教師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較少。缺少專業培訓機會,致使他們不能發現自己教學存在的不足,即使發現也不知如何解決。
6.反思內容目的不明確。大多數教師不知道一節語文課后應從哪些方面反思,反思什么,從何下手,反思后應有怎樣的結果,大多數教師只是想到什么寫什么。致使反思功效減弱。
關鍵詞 小學語文;微課;信息化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9-0018-02
1 前言
對于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實踐而言,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實現有效整合是當前教育的重要舉措。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以應對現階段的信息化語文課堂。在實踐過程中,通過將微課引入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能夠有效整合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打造優質、高效課堂,逐步改善和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2 信息化教學能力與微課
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分析 所謂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其內涵界定在學術界眾口不一,但是又可以簡單歸納為: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設備和手段,實現教學設計、實施和監控,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的能力。許多在校的語文教師資歷較老,盡管經驗豐富,但提及信息化能力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新鮮的語文教師血液注入小學時,通常僅需要通過教師資格的選拔以及專業知識的筆試、面試和試講,對教師的信息化能力考查減少,這也就導致小學在校語文教師信息化思維較低。為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整體水平,在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監控的能力。
微課 所謂微課,就是以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為載體,將學科內的重點、難點、疑點和易考點進行重點闡述,并將例題、練習題和考試真題以及實驗操作等以視頻教學的形式呈現,從而將其與其他教學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學目的的過程。微課的主要特點包括:視頻是主要的呈現d體;視頻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以5~10分鐘為宜;一節微課的重點在于一個知識點的講解。
平日學生大都上的是40分鐘或是45分鐘一節的大課,調查表明,他們不可能一整節課都保持高注意力,通常在每節課中間保持上課的高效率。而微課設計時間短、內容精悍,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能夠很快抓住全班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沉浸在一個知識點的學習中時,它又會迅速結束,給學生以回味無窮的感覺,有助于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也有助于提高整個課堂的效率。
3 微課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將微課應用于教學實踐中,能夠有效優化課堂教學,通過微課,教學過程中的情境創設可以獲得有效的信息資源,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新方式。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信息化教學能力需要借助微課這一新興事物,充分引導教師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信息化教學設計、實施和監控,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傳統的教學設計,需要教師設定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現對教學步驟、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設計。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是一種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在系統方法的指導下,以學生為出發點,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和資源,合理安排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環節,實現最優化教學過程設計。通過微課的應用,促進教學設計的精細化。在微課程的錄制過程中,需要運用準確、精練的語言對知識點進行描述,需要對教學設計進行重組和再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針對性的互動學習機會。通過微課,有效實現對教材知識點的篩選,加深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程度。微課設計也要脫離傳統“輔助教師講解”的設計思想,逐步形成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設計,這些都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 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是教師確保教學過程能夠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為了達到有效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學過程不斷地進行計劃、調整、檢查、評價、控制、反饋,這方面的能力直接關系到教師獨特教學思維的具體體現,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著重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主要包括語言表達、知識整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協作、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等。隨著微課的應用,雖然視頻短小,但是貴在“精”,重點關注教學設計的個性化,實現對教學資源的優化組合,且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導入、講授、總結、復習等各個環節,對于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教學監控能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具備信息化教學監控能力,能夠確保教學活動計劃的順利實施和正確評價,從而給予教師合理的反饋,對教學活動起到重要的調節、矯正作用,實現教學活動的自我控制合理化。在微課環境下,通過互動式微課設計,能夠有效實現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監控,并準確掌握學生對于某個重難點知識的掌握程度。
微課應用信息化技術,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數據對學生上課情況進行掌握。如在每一節微課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從學生手中收集數據,利用信息化的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然后對微課效果進行分析。小學語文教師如果長期處于這種信息化技術的鍛煉中,即使是不具備信息化能力的教師,也能夠逐漸養成信息化思維,形成信息化能力。因此,微課的應用對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具有明顯的助益。
4 微課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
在課前準備方面,培訓與激勵并重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來說,教師在課前需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小學語文課堂課前的準備工作應包括課標及教材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策略的選擇、學習者特征分析、教學過程的初步設計等。這些準備工作的進行,都需要做得系統化、科學化,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教學理念,而且要有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教師通過從選題、制作腳本的撰寫到最終制作的過程,能夠提升教學設計能力。
如《爺爺和小樹》一課,通過執教者前后兩份教學案例對比,可以看出教師不僅從宏觀方面較之前有了較好的把握,使得教學設計整體邏輯性更強,而且在微觀方面進行了調整,每一個小的知識點都用更加科學的方式引出,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微觀方面,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小組合作,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共同進行探討,這樣既加深了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又可以學習到其他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偨Y而來,這樣的模式是更加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
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的時候,還要想好一定的鼓勵方式。小學生和其他高年級學生不同,他們對教師有一種崇拜感,教師如果在學習上對他們予以肯定,他們將備受鼓舞,會更加有學習的動力,從而更有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如教學《王二小放牛》,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的方式,用多媒體向學生放映優秀的分角,讓學生提前準備具有自己特色的分角色表演,可以自己找表演道具,等到上課的時候讓他們自告奮勇,給大家表演。τ詵紙巧中表演較好的,應該事先準備好給他們鼓勵的小本子或者小鉛筆,以讓他們在日后的語文學習中更加用心;對于表現不太好但勇敢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學生,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技巧,對他們進行積極的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
在課堂教學方面,注重技術培訓與實踐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而言,好的教學課堂不僅需要合理設計,更加需要現場生成。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應對的突發狀況更多,這就對教師的信息化實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課堂的順利推進,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對于信息化設備的操作能力直接關系到他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也直接關系到信息化課堂的順利開展程度。為此,教師應該能夠簡單地維修處理教學設備,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教師對于教學設備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和時機都要準確把握,特別是對小學生,更要結合他們的特點,提升教學課堂的管理能力,以免引起教學過程中不必要的混亂。
為此,通過微課的應用,實現對不同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和合理利用,能夠提升教師的信息化資源利用能力。同時,通過微課的應用,通過各種教研活動和頭腦風暴等活動形式,共同進行課堂實例的剖析與研討,不僅對教師的課堂實施有幫助,而且能夠圍繞教學實踐提高應用能力。
5 結語
微課是信息化背景下新型的教育教學資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具體體現,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必然能夠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帶來新的風潮?,F階段,將微課應用于教學實踐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應用規模較小,大規模應用尚顯得有些空白。通過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這對于改善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受教育機會不均的現狀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此,在實踐中應該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加大系統化、規?;⒄n資源開發,提升教師信息化能力,為推進教育信息化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麥海娟,麥海燕.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現狀與提升策略:以寧夏回族自治區Y市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24):31-34.
[2]蔡丹迪.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研究[J].亞太教育,2016(16):25-26.
[3]王竹立.微課勿重走“課內整合”老路:對微課應用的再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4(5):34-40.
[4]何克抗,余勝泉,吳娟,等.運用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大幅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2):5-18.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344-01
一、微課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微課在教師設計并開展教學活動,優化課堂教學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不僅可以為情境創設提供信息資源,還能形成新的合作學習組織形式。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指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綜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和手段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實施及監控的能力。微課的設計、開發與制作過程對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1、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微課程的設計、錄制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更加精細化的教學設計過程。在教師設計、錄制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精練語言、知識點,還要對教學設計本身進行重組再設計,這個重組再加工的過程更加注重為學習者提供更具互動性、針對性的服務。微視頻的選題需要將知識點進行分類、篩選,這個過程不僅考察教師對教材、教學內容的把握程度,也能夠更好的梳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微視頻的課件設計不同于傳統的課堂講課課件,其設計思想從傳統的“輔助教師講解”轉變為“適合學習者自主學習”,對教師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2、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
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是指教師為確保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教與學過程中,對教學過程本身進行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不斷調節的能力。它是教師的獨特思維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具體體現。良好的教學實施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知識整合能力、教師與學生的協作能力、教學資源的運用能力等。微課雖短小精悍,但其更加注重教學設計的個性化、教學策略的選擇以及教學資源的重組。微課不僅能夠運用于課堂中的導入、新授、總結等教學環節,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后查缺補漏。
二、微課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
本研究根據對信息化能力結構的分析,并結合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現狀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流程,制定相對應的策略。
1、培訓與激勵并行,提高教師課前準備能力。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而言,課前的準備工作應包括:課標及教材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策略的選擇、學習者特征的分析,教學過程的初步設計等。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教學理念,還要有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任何一項計劃或活動都離不開前期的設計,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不僅是一種參照,更使得教學過程更加規范。教師通過從選題、制作腳本的撰寫到最終制作的過程,能夠提升自身的教學設計能力。通過將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研究證明,經過不間斷的跟蹤指導、培訓和適時的頭腦風暴,一大批教師脫穎而出,這批優秀教師是專業的領先者,對推動教學改革有很大作用。教師理念的提升不僅要求教師有對自身專業發展的渴望,還要通過外部激勵策略提升其思想深度,例如可以通過定期、不間斷的培訓和適時的頭腦風暴對教師進行理論灌輸,還可以通過計入年終績效評分等外部激勵策略對教師進行督導。
2、技術培訓與實踐,提高教師課堂實施能力
信息化環境下,教師需要面對課堂上出現的更多情況,這就對教師的信息化實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課堂的教學實施能力主要包括組織管理能力、信息化設備的操作能力以及信息化資源的利用能力。信息化環境下增加了諸多多媒體元素,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有些資源的使用可能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甚至引起課堂混亂,這時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課堂管理能力,適時的將學生引導到教學內容上來,不僅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保障,更是一門藝術。本實踐研究證明,通過對微課的各種資源的搜集、整理和合理利用,能夠提升教師的信息化資源利用能力??梢酝ㄟ^各種教研活動和頭腦風暴等活動形式,共同進行課堂實例的剖析與研討,不僅對教師的課堂實施有益助,還能夠圍繞教學實踐,提高應用能力。
3、外部激發與內在自醒,提高課后總結能力
不論是信息化教學評價還是教學后的反思都能夠讓教師對課堂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通過比較課堂實施前后的反差,教師不斷反思教學和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外部因素如政策的激勵,更加需要教師自身意識的提高。一個自我提高意識強的教師,其專業能力也會快速發展。個人的不斷內省,才是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不竭動力和保障,能夠促使教師在反思中不斷增長經驗,實現教學能力從模仿到創新階段的遷移。
三、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必將在中小學興起一股課程改革的風潮,甚至會對整個教育界產生影響。教育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與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層次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因此,從個體零散的微課錄制,到系統化、規模化的微課資源開發及應用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一、厘定教學目標,引領著力方向
課堂教學的目標不清晰、偏頗,容易導致教師的課堂指向性泛濫或不明確,出現了語文課高耗低效、語文課不像語文課等困擾了一線教師的普遍問題。我們應高度重視教學目標的引領作用,心中有目標意識才能更好地圍繞目標設計教學,進而達成預設目標。既然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應用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那在每一堂語文課的設計中,就要以此為總則,具體將語用能力目標與具體教學內容結合,制定當堂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指導課堂教學。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第四單元“名家筆下的小動物”。教材中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優秀文章,這樣的文章無論是關注行文表達、語言風格或是謀篇布局等都是好的典范例子。但有限的課時安排和課堂容量顯然難以承擔兼得的重任,不愿取舍的話,難免出現重難點不分,求多求全的問題。因此,筆者在研讀教材后,以語用意識觀照文本內容,確定了總體單元教學目標為“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小動物的特點寫具體,如何表達出自己喜愛之情的”,“通過比較閱讀,學習從不同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雖然在教學中舍棄了對于言語風格的較詳細品讀,而將課堂重難點聚焦于表達方式,但因為有了教學目標的引領,在落實教學設計時,就能盡可能地關注教學設計時是否指向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進而實現集中高效的教學效果。
二、落實課堂教學,提高模塊效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庇纱宋覀兛芍?,學生語用能力的習得,途徑就在于語文實踐。語文的課堂教學雖然教師起主導作用,但教師應心中明確具有語用意識,以此不斷地檢驗自身的教學設計和具體落實情況,及時進行反思、糾偏、改進等,才能優化教學模塊,服務于學生語用能力的實現與提高。鑒于課堂授課時間的有限性,教學內容的取舍安排都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更加考驗教師執教的智慧。這也就意味著教學要適當地“放手”,為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提供時間和空間。
除低段外,在教材單元設置中,都會安排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語言典范性并不遜于精讀課文,但要避免師引導過多。教材編者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精讀課文老師的引領下,將習得的閱讀策略或者能力運用于略讀課文的實踐中,獲得語言運用能力的練習場域。例如人教版語文第十冊中,《刷子李》一課,教師以學生的語用能力提高為著眼點,就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將本單元中學習到的人物描寫的閱讀策略和對人物形象感受的方法等運用于學習這一課中。教師在課堂中,將《人物描寫一組》中的閱讀策略和方法先進行回顧后充分放手,讓學生以《刷子李》一課作為操練和小組合作的載體,教師只須起適當引導點撥的作用。這樣的課堂既高效集中,又踐行了“生本理念”,使指向學生語用能力的提高作為總原則引領著教學過程的展開。
三、對接遷移訓練,內化語用能力
“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苯Y合語文能力學習的規律,學生要切實地習得語用能力,就必須經歷“體驗――概念――遷移”語用的鏈條,才能內化與鞏固具體的語文能力。而且,語用也不僅僅局限于表達,還包括各方面的運用。因此,教師有必要提供切實適用的遷移機會和訓練內容,使學生得以完成習得鏈條,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目標。
關鍵詞:新理念;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構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學技術和教學理念已經逐漸地進入了小學語文課堂,這極大地提高了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堅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和以學生為本的基本教學原則,這一新理念的建立和傳播,給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以往的教學活動實踐表明,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以人教版《讓我們蕩起雙槳》一文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先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該歌曲,讓學生在歌聲中對于該文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礎之上再進行講解。教師甚至可以讓有歌唱特長的學生首先演唱該歌曲,這樣更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起學生的學習和討論興趣,同時讓學生對于課文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記憶。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角色模擬的方式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可以使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引入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讓學生以一種身臨其境的方式去體驗課文內容。但教師需注意,不要關注學生演繹的好壞,而要注重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將相和》一文,教師在講解時可以選擇幾個學生來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揣測角色的心態,并朗讀課文,進行對話。通過分角色閱讀,教師能夠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處境和心態,也深化了學生對于角色品質的認識,這樣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優化教學媒介,提高知識傳授效率
教師只有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并用淺顯易懂的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傳授給學生,才能夠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講授能力和技巧,較高的語言修養也是作為教師的基礎條件。教師的語言是學生和知識之間的一種傳播媒介,只有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才能夠獲得新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語言來影響學生,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語言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和技巧,提高知識的講授有效性。
教師講課時的板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另一種重要媒介。課堂上的板書應該隨著課堂教學進度的發展進行適當的書寫,板書應該能夠減短精確地概括出本節課程的主要內容,讓所講知識形成體系,并讓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框架,以便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在內容方面,板書應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作為所講課程的較為完整的提綱;在板書的形式方面,板書要盡量做到直觀醒目、淺顯易懂、具有較好的表現力。然而,由于多媒體設備不斷地涌入小學課堂,現在的教師更愿意使用計算機等設備來代替傳統的黑板書寫,但是這種板書方式有一定的不合理性,由于媒體式的板書缺少書寫的過程,學生不能產生深刻的理解。還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書寫板書時要注重細節,比如,不能在書寫時阻擋住學生視線,且要注意書寫速度,讓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書寫步伐。
三、活化教學文本,尊重課堂多元體驗
小學的語文教材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最主要的課程資源,也是課堂上所講的教學內容的主要知識載體,能夠保障師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對于所學教材的反應往往是多元化的,同時,還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獨特反應。所以,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活化的使用和講解,指導學生自主自發地發現和解決問題,并進行自由討論,充分尊重學生的多元化體驗。以《大江保衛戰》一文的講解為例,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滔滔江水讓很多鄉親失去了苦心經營的家園,那么,如果你面臨著這樣的境地和眼前的情況,你會選擇怎么做哪?教師可以選擇幾個學生來討論這一問題,如可以捐出自己的零花錢幫助災區人民,或者發動全班全校同學共同捐款捐物,或者與家人商量供養一個災區孤兒等等。這些對策的提出充分顯示出了學生面對問題所表現出的多元性,教師需要對學生提出的每個對策進行肯定,彰顯學生的個性差異,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
四、強化語文運用能力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要在講課過程中通過語言和行為等,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影響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課前預習、課上學習和課后練習相結合,形成良好的學習體系。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加以強化和培訓,首先,在課堂上要強化訓練,讓學生積極地舉手發言,并掌握正確的課堂習慣。教師可以選擇編制一些順口溜或兒歌等讓學生學習,從以愉快的方式輕松地掌握良好的課堂習慣。其次,還要注意學生的課后強化過程,由于小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還不成熟,習慣養成較難,如不加以強化很快就會忘記,所以,課后的習慣養成和鞏固過程也極為重要。
五、總結
新理念指導下小學語文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需要一個過程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只有根據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充分尊重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和規律來組織教學活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使小學語文教學能夠真正的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服務。追求更高的語文教學質量也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所長期追求的目標,所以,在日后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大力度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真正受益于這門學科,讓語文能夠成為學生陶冶情操的園地。
參考文獻:
[1]黃玲.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2):143
[2]王燕.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析[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11):11
本次活動圍繞寓言這種文體的教學特點展開研討。活動中,由研修團學員石排福隆小學的李慧婷老師和道滘中心小學的溫見弟老師同課異構二年級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塘廈第二小學屠立元老師和長安第一小學岳林楊老師同課異構四年級的寓言故事《紀昌學射》。四位名優教師精準地把握教學內容、精心地設計教學環節,精彩的課堂教學過程和精湛的課堂教學技藝,贏得了全體聽課老師的頻頻贊許。
在名師課例中,羅才軍老師執教蘇教版五年級課例《自相矛盾》,羅老師生動巧妙的課堂設計,讓學生在文白對讀、復述、表演、想象、練筆過程中深刻理解寓意、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課后,羅才軍老師以《寓言教什么,怎么教》為主題進行了講座,讓我們對寓言這種文最后,市教研員嚴考全老師和黃小頌老師分別對中高段和中低段四位授課老師作出了點評,認為四位授課老師基本功扎實,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善于引導學生在讀中悟、讀中思,做到讀寫結合,黃老師更提出了低年級的寓言教學也應做到四個重:重字詞、重語言積累、重方法、重朗讀,語文課堂不能脫離了語文教學的根本。 體特征和教學策略有了全新的了解。
此次研討活動雖已圓滿落幕,但它留給我們的思考、啟迪將為我們打開一扇智慧之門,燃起創新智慧之火花。
1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是一種創新,也是一種進步,他對學生的成長成才可以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下面是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感受,一起來跟小編了解下吧。
一、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感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說過。在激發學生學習時,學生只有樂學才能有興趣學好,如果學生厭倦學習,就會導致差強人意的效果,所以必須是在學生感興趣的條件下,對學生加于引導,學習起來肯定事半功倍,興趣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曾聽魏書生教師說過,“好導語像磁鐵,能夠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可以給學生以啟迪,催學生奮進?!睆奈豪蠋煹脑捴锌梢钥闯?,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導入設計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調整學習的最佳狀態,從而把他們的注意力和思想帶到課堂上。
(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的《晏子使楚》這節課時,教師可提出假設,對問題加于引導,并提出:“一個人的外貌重要還是智慧知識的重要?”老師剛說完,就有學生立刻站起來回答道:“肯定是智慧知識重要?!崩蠋熃o予學生大力的表揚,并說道:“同學們你們說的對,智慧知識是很重要,但是外貌也重要,外貌的美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之上?!苯又?,教師再加以引導,引用歷史進行更近一步地介入新課程內容:“就在春秋末年時期,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外交家,他能言善辯,口才相當了得,以至于聞名于全世界,當人們說起他的名字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個個贊不絕口,從沒一個人因他個子矮小而笑話他,他用自己的一生來維護國家的尊嚴和自己的尊嚴,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誰?”通過這樣引導,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教學自然而然就能繼續發展下去。這樣既能引發學生的興趣,更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又能使學生的情感反應達到頂端。
(三)根據課本表演,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創造能力興趣
在學習語文教材中的詩詞歌賦時,根據優秀的作品,教師可以利用優秀的文章來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改寫――扮演教材中的人物角色,進而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的興趣。剛開始,得把學生從自主閱讀中引導角色中來,認真思考如何把故事的情節表演活靈活現,只有通過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能對學生的創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起到很好的培養作用。其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表演起課本劇,從而在表演中獲得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提高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還能提高溝通合作的能力。在編演課本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培養互幫互助合作無間的興趣,還能培養合作精神,從在在表演活動中掌握知識。
二、共建智慧型課堂
為創建智慧型課堂,我們設計了一套方案,設計人員有:大學研究人員、各學科教師還有教研員。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不斷討論,得出結果,匯集各種智慧的結晶。研究方向必須遵照兩條線索,一條明線,一條暗線。明線是“數學學科問題”,暗線是“智慧型課堂的創生”。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貫穿“智慧型教學”的宗旨是“如何有效地協調預設與生成,引發學生的精彩觀念”的問題。這次課例研究打破了以往的備課、聽課、與評課的教學方式,根據實際情況來研究備課、聽課與評課如下。
(一)從備課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改進
智慧型課堂根據“愿景試教學設計”,智慧型課堂需從“愿景式教學設計”,愿景象征了教師對教學的憧憬,愿景教學有著不確定性及可能性。如“既定目標”“教學步驟”“教學程序”,教學設計是針對學生的關心、課程及自我評價的探究。設計是一個開放性的教學,是對實際情境教學的豐富。從“課前分析”的三維度來加強對課程、自我及學生的研究。為了更好地研究課前分析,我們把課后的反思和課前分析連接成兩次課的紐帶。教師通過對課程和學生的反思,生成新的認識,為下一次教學做鋪墊。
(二) 從聽課的角度來了解課堂框架
完成教學設計改進后,下面就是為教學環節做研究,課例研究的人員參加課堂觀課的過程,便于共同研究課堂教學的過程,通過把每次上課都錄制下來,便于我們課后觀察及分析。通過分析課程的結構、課堂生成教學、教學設計正確地掌握學生的特點和起點,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經歷“數學化”的研究,利用數學概念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數形來搭建中間路徑,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通過對教師觀察來研究,教師必須要認真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傾聽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根據學生提供的線索來進行對教案的更改或調整,與學生形成互動。通過對學生的觀察了解,學生能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上,掌握學習方法,體現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在不同能力的起點、不同風格認識的學生都可以得到發展。通過對學生的觀察,發現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有助于加深對教師、對學生、對課程的理解。
(三) 從評課的角度來分析研究方案
“評課”是課例研究最后一個環節,評課是圍繞“數學學科問題”“智慧型課堂的創生”這兩條線索來進行,撰寫課例研究報告是從四個課題方式所呈現的。評課時,除討論總體思路外,重點是抓住“預設與生成”之間的不同點,找出疑問,分析原因,經過討論后,得出課例研究報告,提出修改的思路。這不僅包括了設計思路的規整,還包括課堂上的每個環節細節的處理,其目的是為了向更精彩的智慧型課堂努力。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智慧
一、智慧課堂,定是富有趣味的課堂
智慧課堂,興趣是保證。的確,學習更多的是學生的主體行為,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內部動機,若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興趣,哪怕教師講的天花亂墜,那也是“獨角戲”,對學生毫無益處。相反,若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學會探究,知識構建也就順理成章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才有了基礎。為此,要構建智慧課堂,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尤為關鍵。
要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首先得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在課堂中尊重并關心學生,多鼓勵學生,以此而搭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其次,要注重以情境為媒介,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而借助多種手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到探究活動中。如《歡樂的潑水節》的閱讀,以視頻展示潑水節的盛況,讓學生融入其中,再引入潑水節的來歷,引導學生閱讀。又如低段識字教學中,以卡片、游戲等方式而引導學生參與,在活動中感知、識記,學生興趣會更加濃厚。
二、智慧課堂,定是學生自主的課堂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構建智慧課堂,提倡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語文學習過程中,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從被動的接受學習方式中解放出來。語文教學中并不是教師講多少學生就能接受多少,更多的是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讓學生能學會自主學習,這才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自主學習也可為課堂中的合作打下基礎,促進課堂生成。
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課前預習是極為重要的環節,為提高自主學習的有效性,語文教學實踐中要注重以目標和任務作為指導。以《大作家的小老師》為例,課文講述的是著名作家蕭伯那和蘇聯小姑娘的故事,那么,在自主學習中,對蕭伯那的了解不可少,對課文的內容感知不可少,對生字詞的學習不可少,自主學習中解決了這些基本問題,課堂中再以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方可讓學生更好在事件中感受肖伯納嚴于律己的可貴精神。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不僅要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而促進學生構建語文知識,還得關注學生的習慣培養,這樣方可讓學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語文學習過程中。
三、智慧課堂,定是充滿探究的課堂
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是一種典型的“授受式”的教學,而智慧課堂所提倡的是要讓學生去經歷,在探究中獲得豐富的體驗。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以豐富的活動、問題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從接受學習轉變為探究學習。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為更好地提高課堂探究的有效性,不僅要加強問題設計研究,還要注重結合學生的探究情況而對學生做出相應的指導,畢竟學生的認知有限,如果不輔以教師的指導,學生在探究中很可能偏離主題,也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以《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學中“相撞”環節的探究為例,先引導學生找出小女孩對愛因斯坦外貌的印象的句子,即“嘿!這個人簡直就是從我的童話故事書里走出來的?!辈捎媒巧脫Q的方法問學生如果是小女孩當時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奇怪)追問“為什么會是奇怪呢?”由此而展開對愛因斯坦的形象描寫分析。由問題“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而引出“奇怪”,“為什么被撞還要致歉?”“從中你體會到什么?”由問題逐層引導學生探究,在教師的點撥下而對愛因斯坦的形象形成整體感知。如此,語文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師生互動的“合奏曲”,教師“導”而學生“學”,真正讓學生去經歷并學會。
四、智慧課堂,定是具有發展的課堂
智慧課堂所關注的是全體學生的發展,即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確,教育并不是為個別人而服務的,而是為全體學生而服務的,語文教學要提高的是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這里,必須摒棄傳統觀念的束縛,重新定位發展的概念。發展不是以成績來定優劣,而是要以學生自身的基礎為基準,通過過程來看學生是否在學習中得到了進步。
要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得到發展,首先的以平等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能客觀地看到學生的差異,在目標定位、過程設計、練習等過程中因材施教。其次,要學會發現學生的優點,多給予激勵,這樣方可讓學生喜歡語文,積極參與。如有的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可能差些,但口語表達能力卻較好。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表現而及時給予學生激勵,讓學生發揮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自信,取長補短,更好地參與到語文學習過程中。
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智慧與策略
一、樹立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情感
素質教育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積極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情感。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就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建一個融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努力創建一個全新的教學情境,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輕松自如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保證學生在輕松自如的課堂環境中進行探究學習,學生才能夠更加深入的將自己投入進去,才能夠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智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成為小學生的朋友,帶領學生解決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夠獲得一種情感方面的喜悅。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更好的卸下學習的重擔,學習才能獲得更大的突破。具體說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傾聽學生的需求,要深入學生大群體中,與學生緊密聯系在一起,保證學生和教師在共同學習過程中能夠產生情感方面的共鳴,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思維能力才能夠被激發起來。
二、改變學習防治,為學生創建自由探索的空間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授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手段進行改革,保證讓學生懂得如何說學習,如何才能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同時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小學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傳統的過于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和積累,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實踐的能力,重點培養學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就是要重點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教師相信自己學生的能力,要敢于放開手腳大膽嘗試,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小學生好奇和愛動的特點,對于學生自己能夠通過合作探究解決的問題,一定要交給學生去完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智力更好的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例如在講解《難忘的一課》過程中,在學生對文章中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師應該結合課堂這個神圣位置問問學生對這一刻的感想。這個時候,學生就會根據文章的情感發表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由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身的感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也進行了有效的互動交流,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和創新能力,最終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有效互動,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
課堂互動是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雙向溝通、交流和學習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很好的實現有效的互動和交流,教師在課下就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工作,精心的設計教學問題和教學情境。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都應該具備一定的啟發性和探究性,保證探究過程中趣味性和價值性。這樣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才能更加具有興趣,才能更加有效的實現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交流和互動過程中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通過交流,學生能夠敬愛給你信息反饋給教師,教師再將收集回來的反饋信息進行總結和分析,對于教學設計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的進行修正,而不是簡答的對是非對錯的判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究學習,大膽質疑,積極發言,這樣才能實真正的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和交流。例如在講解《少說閏土》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熟讀,然后對段落進行劃分,并積極的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文章進行討論和分析,特別是讓學生對文章中的細節描寫,外貌描寫進行分析和研究,對采用這種描法的好處進行分析,同時還應該讓學生提出在討論過程中存在的疑問。這樣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和交流,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學習過程中問題。
學生通過小組內的相互補充、相互質疑、相互啟發會對問題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能夠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自主發言的機會,這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會更加的深刻和完整。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刺激學生多種感官神經,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從而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智慧和靈動。
4淺談小學語文智慧課堂
一、在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在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懂得思考、愛上思考是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的主要亮點之一。在我國傳統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對學生的教學方式主要是“灌輸”。也就是說,在小學傳統語文課堂上學生并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接受,而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思想上的僵化,從而使得學生成為一個不懂得變通的“機械人”,而這樣的教學是不符合智慧型課堂的教學目的的,同時也是非常失敗的。因此,為了使得小學語文課堂實現傳統到智慧型的轉變,老師應該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思考,通過思考將課堂上的知識轉變為自己內在的智慧。
比如說在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告別童年》教學中老師在教會學生課本上的基本知識(如生字、詞語等等)之后,可以聽出若干個思考性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反思和思考,如“什么是童年”、“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樣的”、“童年對于自己、對旁人來說有什么樣意義”、“在自己的童年生活中自己領悟到了什么”、“自己在童年中成長什么”、“應該如何告別童年”、“在告別童年的過程中自己會失去什么又會收獲什么”等等。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問題對于小學六年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的,如“童年對于自己、對旁人來說有什么樣意義”等等,這些問題學生在思考的過程難免會感到有些吃力,并且學生所能提供的回答都會較為稚嫩,此時,老師不應為了避免教學的麻煩而放棄對學生的引導,也不應該因為學生回答的不到位而阻止學生思考。相反,老師應該通過例舉學生身邊發生的小事,讓學生一點一點的對“童年”與“告別童年”進行深入的思考[2]。
二、在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學會創造
在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中,讓學生學會創造也是老師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這是因為,時代與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在不斷變換,而目前時代與社會最為需要的人才就是創造型的人才,因此,在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創造、愿意創造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當然,許多老師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就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是較不實際的想法,因為小學生各項能力均處于啟蒙的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中就讓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探索,那么其教學的效果必定無法得到較好的保障,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存在較大誤區的。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人人都說小孩小,其實小孩并不小。你若再說小孩小,變比小孩還要小”。
而通過陶行知先生的話可以得知,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潛力往往是老師無法想象的,因此,在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讓學生能進行更多的嘗試與探索,從而實現對學生創造能力的鍛煉與培養。與此同時,在多年的實踐經驗中可以得知,在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創造是能夠行之有效的。如在小學三年級上冊《奇妙的海底世界》的學習中,老師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資料,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一看海底世界,老師還可以組織展示小課堂,讓學生通過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去創造出自己心目中海底世界里可能存在的生物,并且讓學生說一說原因。
三、在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學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