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9 16:28:33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已逐漸邁入了普及化階段,加上社會競爭的加劇,當代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其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在面對市場競爭和社會現象時,高職院校大學生常常會出現無所適從的狀態,假如任由這種心理障礙積累勢必會危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其學習、生活。為了進一步加強人才建設,國家政府、高職院校及社會各界給予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關注,這也是學術界研究的重點。
1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特征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是多層次、多因素互動的過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內涵及特性,應該系統地實現。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特征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1 穩定性與時代性
根據唯物主義理論,一切事物都是矛盾體,這是其發展的根本。在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進程中,始終存在著兩種力量,即維持系統穩定的力量和改革創新發展的力量,它們之間相互碰撞和對抗。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既是穩定的,又是變化的,且與時代有著緊密聯系。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穩定性與時代性,通過對傳統心理學的繼承、借鑒與創新集中體現出來。其中,繼承是基礎和前提,這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動力源泉,決定了其連續性以及穩定性。而創新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目的和方向,是一個不斷豐富和充實新質的過程。因此,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同時兼具穩定性與時代性。
1.2 規律性與目的性
作為一種實踐活動,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內在隱含著一定的規律性,這是由事物內部諸多要素間的本質聯系決定的。簡單來講,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規律包括:矛盾是促進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和量的積累引起質的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這一特征告訴我們,應該遵循其內含的規律性,進而循序漸進地予以開展。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這一目的始終不變。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應更多地體現出人的主動性,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選擇教育理念、內容以及手段等,致力于為大學生提供優質的心理健康輔導服務。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應實現規律性與目的性的統一。
1.3 內涵性與外延性
從宏觀的角度上講,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分為內涵發展與外延發展兩個層面。其中,內涵發展主要體現了事物本質屬性的變化。而外延發展則是對事物外部領域的拓展。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而言,其內涵發展滿足了社會與學生的需求,主要從本質、特性以及功能完善入手。這要求高職院校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調整和優化內部結構,包括創新教育理念、明確教育目標、優化教育內容以及改革教育方法等。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發展,主要體現在師資建設、規模擴張和領域拓展上。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象還限定在學生范圍內,忽視了對教師、輔導員以及校園環境的服務,在學生生活中的滲透還表現出了一定的不足,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層次。為此,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要同時兼顧內涵與外延兩個層次。
2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趨勢
筆者結合上文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特征的分析,羅列了以下幾種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趨勢,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促進發展的建議,以供參考和借鑒。
2.1 構建課程體系
現代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大學生心理特點的考察,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強調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通過行為訓練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應致力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創新符合大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具體而言,高職院校需要在遵循注重理論學習、強調實踐應用原則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課程設置,從大學生心理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特征開發與設計課程內容,實現各階段課程教育的有效連接。同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還要注意采用體驗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方法,關注學生個體的心理感受及生活實踐,從而提高課堂效能。除此之外,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應充分發揮現代媒體的優勢,包括多媒體、投影儀、影音設備等,通過感官刺激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養成他們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盡管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略有不同,但是我們可以預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必將成為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 師資建設強化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是主導,他們表現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了教育實效。隨著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它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必須要經過專業、系統地培訓才能創造更大價值。對于我國而言,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各高職院校相關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低,并且層次參差不齊。目前,從事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工作的人員有德育教師、輔導員、醫務人員以及團委干部等。綜合來看,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專職少、兼職多,專業化師資隊伍的匱乏限制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針對這一客觀實際,教育部及各級主管部門日漸重視和加強專業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并提出了一些培訓要求,出臺了一系列資格認定制度,采取了諸多落實編制、職稱評定、規范管理等舉措。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將日趨專業化,逐步實現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為此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2.3 教育對象豐富
以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是大學生,其一切內容研究、課程培訓等相關工作都圍繞這個中心開展,重在解決如何輔助和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問題。然而,高職院校大學生并不是生活在“封閉的世界”里,他們的心理健康始終受社會生活的影響。同時,由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大學生心理健康還直接或間接地受教師、管理員等素質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將逐步實現對象的轉變。具體來講就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面向學生、教師以及管理者,對教師教學進行全面、客觀地評估,重視解決教師或管理者在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心理學問題,并不斷優化教育物質條件和文化環境。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服務,其面向的不單單是學生主體,同時還應該為教師、管理者以及校園環境提供優質服務,這是提升其教育實效的根本。
2.4 涉獵領域擴寬
經過長期的調研發現,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養成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強調提升其心理適應能力和調節能力,積極防治出現的心理障礙。部分高職院校雖然開展了一些促進大學生自主學習和個人發展的指導性教育,但是尚未進入普及化狀態,也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反只是視為常規性項目予以進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精神生活愈加豐富,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將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應為其學習、生活、交際以及就業等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服務。這在某種意義上就決定了,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完成補救模式向發展模式的轉變。即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確定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核心目標,輔以有效的治療方式,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教育等途徑將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主有機結合在一起,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2.5 參與主體多樣
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心理健康輔導的需求,很多國外學校開始擴充輔導力量。我國高職院校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借鑒國外心理健康教育經驗,構建校內以輔導員、教學教師、學生干部為一體的服務網絡體系。在充分發揮教學教師功能的同時,利用輔導教師以及社會工作者的力量,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完善的輔導,形成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通過學生干部輔導,建立校內和諧關系,利用學生之間的可親近性,互幫互助,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興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能力測驗、知識考評等渠道,選擇合適的學生擔任輔導干部,對其進行簡短的培訓之后,使之幫助自己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教師要著重注意及時更新他們的輔導方法和輔導技能,實時端正其工作認知和態度,由這部分學生完成個別同學的心理健康輔導任務,如此既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又保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范圍,有助于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新時期,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參與,要求相關教師做好聯通工作,從而為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更優質和全面的服務。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徑 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6-0027-02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2001年,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2005年,教育部、衛生部、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都賦予了心理健康教育無可替代的重要學科地位,給予了其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此情勢下,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也被認為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由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目標、課程性質、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諸多認識偏差以及師資、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工作成效無從考核,學生對于課堂講授內容的興趣淡薄,學校開展心理咨詢工作頻遭冷遇,因心理原因造成的校園極端事件偶有發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課程的身份參與到教育教學當中,存在著“課程學科化、學生教材教參化、忽視社會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脫離日常生活、教學形式偏理論、課程設置單一化等”① 的多重偏差。
如何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怎樣才能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因服從課程設置的基本要求而帶來的諸多偏差,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關心的熱點話題。廖琳提出了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徑;② 王椿陽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同時也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年級的大學生;③ 袁小平等通過調查發現,不同年級、性別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與需求不一樣,同時總結出了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普遍問題和特殊案例;④ 石祥認為,應該構建一套大學生心理健康管理體系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⑤ 另有學者分別從教材、教法、師資等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有益的觀點,做了大量的調研與嘗試,但仍有諸多難以克服的具體問題無從解決。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讓大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而是在于提高大學生整體的心理素質,從而更好地為他們的職業生涯服務,為他們的幸福人生服務。福建師范大學葉一舵教授認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待遇上的學科身份與地位,但不是心理健康教育實際工作中的學科化傾向?!雹?若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課程的身份來對待,囿于課程設置的條框藩籬,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目的則很難達到,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回歸本位,立足于育人目標,尋找一條適合的教育途徑。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析。
第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包含了三重含義:學生是心理健康發展的主體,教師屬外部的精神力量;教師是發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決定方面,學生便成為心理健康問題的被決定方面;教作為一種能動引導活動,學則成為一種積極主動的被導認識活動。
第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模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設計應以人為本,提倡個性發展的變化。評價不能以簡單的分數劃分等級,而是應以大學生認知結構的同化、順應、重構和遷移來體現學習者的能力。根據每一位學生心理認知的變化,客觀公正地分析大學生某時段所具有的心理特征與個性傾向性,肯定學習者的努力,指導并鼓勵學習者提升與完善心理素質。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不同于普通課程的考評成績,體現在學生檔案中也不僅僅只是一個數字,它是針對學習者在校期間心理健康成長的一組文字描述,是動態的、發展的。評價最后的落腳點應該是該生的氣質類型、性格特征、能力特長、職業性向以及知情意行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取向。
第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體系。高校管理層要深刻認識到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系的重要性,調整工作重點,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強調面向全體大學生,做好心理疾病的預防工作,積極關注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學生群體,重點支持以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機構為核心的心理健康管理體系的構建,有效發揮學生、教師和學校等基本教育要素的作用,形成靈活高效的心理健康管理運作機制,保障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總之,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視為一門必修或選修課程來進行設置和實施,而應是滲透在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實踐等所有行為當中的成長、觀察和指導行為。不應是一種結構嚴謹、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而應是一種查缺補漏、因材施教的指導藝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也不是僵化的測評指標和數字代表的成績,而是發展的、描述的、指向學生職業生涯與和諧人生的路標燈塔。
注 釋
①歐賢才、楊曉玲.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多重偏差與匡正[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111~113
②廖琳.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3):63~64
③王椿陽.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調查與分析——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3):17~19
④袁小平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調查與探析[J].科教文匯,2008(4):20~21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整合
0引言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受到政府、學校和教師等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有關研究也逐漸增多,但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整合的研究卻顯單薄。而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資源整合與開發利用的問題,因此,加強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整合的研究,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1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界定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能夠被教育者開發利用,有利于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目的,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的心理認知、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各種要素的總和。主要包括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活動資源和信息資源等。①物質資源。包括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提供的各種場地、設備和材料等校內、校外資源。如校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詢室、心理宣泄室、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場等;校外的專業心理醫院、心理服務機構等。物質資源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物質保障。②人力資源。主要包括課程教師、心理咨詢人員、心理輔導員、班主任、輔導員、心理信息員等。人力資源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核心,其中課程教師又是人力資源的核心。③活動資源。活動資源是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由學生自主參與的有組織的各種校內外心理教育活動和社會心理實踐活動。如團體輔導、朋輩心理輔導、心理知識競賽、心理健康月活動、“心路歷程”活動、心理電影賞析、心理劇表演、社區心理服務活動等?;顒淤Y源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的關鍵。④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各種心理學書籍、各種心理報刊雜志、心理網絡媒體、心理電影電視、心理講座等。信息資源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延伸和補充。
2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整合的現狀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實踐教學資源分散、閑置、浪費等問題,特別是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配置的問題尤為突出。
2.1活動資源缺乏,效果不理想
一是實踐教學計劃方案落實不到位。根據教育部的有關文件精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開設36個課時,其中實踐學時18個。但有的地方高校只開設了18個理論學時,而沒有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計劃和方案,或者有計劃和方案但由于相應的保障不到位,使得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夠規范,實踐教學的計劃和方案不能有效落實,實踐教學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斷層和落空。二是活動開展少,效果不佳。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時比較緊張,加上多合班上課使班級規模過大,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體驗課、活動課等往往沒辦法開展,而各種課外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僅開展次數少且多流于形式,整體效果不太理想。
2.2物質資源不足,使用率偏低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物質資源相對比較缺乏,且條塊分割、相互封閉,大量的物質資源或用于單一目的或為單一對象所使用。譬如,校外的心理服務機構、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地等多為社會所有;校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有的只有幾小間用于心理咨詢的咨詢室,設施簡陋,圖書音像資料缺乏,心理訓練活動場地不足,且大多掛靠在學工處或校團委;學生能力培養基地大多分屬于各專業教學單位;校內的各種素質拓展設施也根據工作性質分布得較為零散。加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脫節,活動中往往缺乏統籌和協作,各自為政,資源重疊使原本稀缺的資源更加捉襟見肘,大大限制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功能的發揮。
2.3人力資源分散,利用率不高
一是現有人力資源沒有形成合力。目前,各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過程中普遍感覺師資數量不夠、質量不高,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且大多來源于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和醫務人員,因其缺乏堅實的心理學理論功底使其工作實效受到影響;學校的其他人員如學科教師、各類管理人員、學生群體等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力度不夠;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課程教師由于歸屬在教學院系,除了上課以外,較少參與實踐環節的工作;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有關人力資源利用率不高,聯系不密切,即使是已經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之間也缺乏配合與協調。同時,校內以及校內與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資源之間也沒有形成合力。二是現有人力資源利用存在誤區。如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德育化、醫學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化、咨詢化、測驗化等現象比較嚴重,這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
2.4信息資源龐雜,作用有限
一是紙本資源種類有限。學校圖書館、院系圖書室等地可供借閱的有關心理學書籍、心理報刊雜志種類相對較少,其中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雜志刊物就更少;二是數字化資源龐雜,作用有限。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拓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間和渠道,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但當前網絡資源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比較薄弱,網絡資源或者沒有全覆蓋;或者專業學科知識的內容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少;又或者缺乏新意和針對性,效果不理想,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有限。
2.5開發整合不足,優化程度低
部分地方高校盲目追求高定位而不顧現實基礎和條件,重物力資源開發輕人力資源開發,重外部資源爭取而不注重內部資源的優化。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存在資源配置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客觀上實踐教學資源稀缺。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形成具有歷史性,但各地方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都不長,自身資源積累有限,供給不足。資源“瓶頸”成為制約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原因。二是主觀上資源意識淡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及其資源整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部分地方高校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大而全”的心理以及“本位主義”的思維方式,影響著高校的管理者和高校的資源配置,致使現有的實踐教學資源得不到科學、統一的規劃建設和實施利用,這是制約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整合的根本原因。
3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整合路徑
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資源整合的基本路徑就是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視為一個系統,通過對系統各要素的加工與重組,使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形成合理的結構,實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整體優化,協調發展,發揮整體最大功能,實現整體最大效益。
3.1樹立正確的資源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觀是指人們在長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過程中形成的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的基本看法和態度。它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方式和利用程度。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實效不盡人意,固然與實踐教學的資源“瓶頸”有關,但更多與人的資源觀念有關,與在這種資源觀的指導下整合利用了多少資源有關。因此,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資源觀是科學鑒別、合理整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前提和先導。首先,要堅持以心理科學理論為指導,反對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娛樂化、商業化、虛無化的傾向。其次,要樹立資源效益的觀點。資源永遠是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取得實效不可缺少的條件和支撐,要節約資源,更要善于發現、挖掘、培育和保護資源。最后,要樹立“大教育”的觀點。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置于學校、社會“大教育”環境之中,共建共享,共同構筑社會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格局,變學校資源、社會資源為課程資源,建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體系,實現師生、校地、校社共同成長,一起發展。
3.2整合優化資源結構,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最佳功能
1)加強高校組織、人力資源整合。要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必須整合學校的各種人力資源,充分發揮各級各類人員最大的心理教育功能。一是地方高校應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領導小組,由分管領導牽頭,統籌宣傳部、團委等黨委工作部門以及教務處、學生處、院系等教學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整體規劃、制度建設、管理監督和控制激勵,保證實踐教學資源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開展過程中,要加強各類人員的協調配合,利用現有條件,發揮整體的最大功效。譬如,利用專職教師的專業優勢開展團體輔導;利用專兼職教師資源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利用大學生群體力量,扶持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團,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利用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資源優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理論研究與學術交流等。通過整合各類人力資源,使其縱橫聯系形成合力,多渠道、多形式地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活動。
2)加強校園心理文化資源整合。校園心理文化活動是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重要組成部分,對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有著重大影響。校園心理文化建設要秉承辦學理念,以校園各類活動為載體,營造積極、健康的心理文化氛圍;要充分發揮校內外各種人力資源的作用,經常性地組織內容豐富的心理講座,引導學生感知心理文化、領悟心理健康發展規律;舉辦心理沙龍、心理情景劇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創辦心理健康報、手冊等,引導學生珍惜生命、熱愛人生。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大學生自我心理教育的作用,鼓勵大學生在積極參加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的同時,經常關注自我心理狀況,豐富積極的心理體驗,維護自我心理健康,從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3)加強心理網絡資源建設。學??梢栽诨ヂ摼W上創辦具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網站,開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主頁,設置領導介紹、師資力量、管理機構、實踐基地、活動信息、成果展示等相關模塊,統一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活動資源和信息資源,使其優化整合,實現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構建路徑分析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狀況直接決定著民族的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要注重大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平衡性和協調性發展.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總體情況是好的,能夠適應當前的發展的實際需要和國家民族對于大學生的建設發展的需要,但是也應該看到目前影響和制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斷增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體系和反饋體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干預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和健全,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持續建設和發展的約束還廣泛存在.
1相關概述
1.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當前對于心理健康還沒有完全的統一的概述和定義,但是基于心理健康的導向是一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對于健康進行詮釋和定義的時候,提到了十六字方針“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保持平衡”.其中保持平衡就是針對心理健康的內涵的詮釋.當前的健康定義以及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改善狀況下,越來越多地將心理健康作為健康的重要的環節,成為制約健康的關鍵的因素.此外,由于工作壓力和生活生存壓力的逐漸的擴大,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演進,人們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狀態受到了更多的挑戰.
1.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進行專業教育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實現“以人為本”核心的重要的內容與關鍵.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依托當前的教學理論課堂的模式、專業教育的模式以及實踐教學的模式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心理健康教育環節的一般特性,又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這主要是由于心理教育的一般規律和大學生的特殊性群體的屬性決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一系列的認知、情感、意志、信念教育,不斷強化自身的心理信念,增強心理的素質,把握大學生的一般的心理的規律,推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化建設,不斷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2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必要性
2.1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當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國家的宏觀教育的框架下開展的,在具體的實施的指導原則和指導方式上也是統一和一致的.目前根據大學生全面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需要,配備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項經費和專項的配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也避免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誤區.當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現狀和要求是適應的,能夠滿足當前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要,能夠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工作進行總結和提煉,能夠查找當前教育的突出問題,并且在問題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和升華,做出一系列的適當安排.但是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還廣泛地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當前的復雜多變的外在環境和內生環境的條件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工作存在著重大的調整,這些都在進一步制約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開展.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專業的導師嚴重不足,而且導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不能適應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要.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2000-3000名大學生要配備專門的學校心理專家,而在中國這個比例能高達萬分之一,而且有的還兼職著思想品德和倫理學等.長期以來更習慣用德育的方式方法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失去專業和系統的心理治療方式.當前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目標上缺少層次性,在教育對象上過于狹窄性,在教育方式上缺少與社會和家庭的相互配合.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群體的差異性,用整齊劃一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在重點的教育對象上又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治療,在教育的方法上更加偏向于學校的常規手段,難以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形成合力.
2.2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有利于構建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銅墻鐵壁,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運行機制的良好有序,利于各方面協調一致開展工作,注重工作的實效性與針對性,打牢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的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加強和深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斷解決在實踐中出現的突出的問題,并面向新情況和新問題,有利于擺脫傳統的教育的方式帶來的一系列的誤區,有利于從全面發展的環節具體實施.有利于豐富與完善大學生教學內容,為全面素質教育增添新活力,構建大學生全面的發展、實現教育以人為本的科學體系.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整個教育結構的先決和前提,在教育結構上處于把關和樞紐位置,全面制定和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推動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教學的內容的充實和價值觀念的引領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進行教育的總體的歸宿和落腳點,是進行落實實效性的關鍵之所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教材,兩者在教育的目的和方式具有高的統一性,都是為了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都是為了進一步的擴大身心健康發展和進步的實效性.有利于大學生全面發展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的開展.當前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環節基本上是一致的,能夠保證和滿足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的需要,為進一步拓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建設和平臺建設,進一步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鮮活性,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和實踐性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新形勢
當前大學生的總體的教育的環境和教育的實施面臨著新的任務和要求,這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和發展的總體的規劃和依據,要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的發展,就要不斷擺脫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環節的設定,不斷總結和要求當前的大學生身心發展的新特點,結合社會發展的一般要求以及對大學生的發展的一般設定,努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計、目標導向以及環境的優化等環節進行考量.
3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構建路徑
3.1構建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國家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意見是指導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建設的重要的理論基礎,各有關部門應該緊密結合當前實際,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情況,借鑒經驗總結教訓,不斷實現研究成果向現實轉化.社會要按照統一要求和部署,設立相應的心理輔導機構,并適時向大學生開放,進行重要的心理指導和心理補給.家庭應該遵循國家有關指導,在家庭教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和暗示,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問詢和心理誤區排查,做到真正的個性化指導方案,并實現心理狀況的動態跟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體系的構建是一種宏觀上的掌控、中觀上的支撐以及微觀上的把握的綜合體,是進行相應的發展的指標性和建設性的綜合,是進行相應的發展的重要的考量,是對于當前的發展的目標性和實踐性的相互統一的過程,這個過程要不斷進行相應的實踐鍛煉.
3.2建構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機制
高等院校要建立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運行機制和以懲防并舉為核心的應急機制.在日常工作中要事無巨細地建立起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進行動態排查和監控.建立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課堂,開展健康有益的心理活動.可以根據實際建立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基地,利用高校科研優勢,借助社會有效力量,高標準建立起大學心理健康咨詢室,培養起專業的心理健康咨詢團隊,對于重點問題和情況進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對于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項研究,并不斷實現研究成果的現實轉化,對于個例要進行針對性地研究,不斷排查誤區,實現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在大學環節的制度覆蓋和無縫對接.
3.3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歸宿和落腳點在于大學生本身心理素質的提高,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教育環節就顯得十分重要.除了要在國家的指導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理論學習,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認知,強化概念摒除誤區,對自我心理狀況和他人心理狀況以及環境適應性進行認知.通過大學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培養良好的心理情感,增強與人交流和有環境適應的情感維系.通過開展的第二課堂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磨練自身的心里意志,增強自身的抵御風險和抗挫能力,健全人格砥礪品行,為實現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4結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關乎國家教育目標實現,關乎大學生成才體系實現的重要課題.要緊密結合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不斷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研究,實現體系探索與構建的科學化和實戰化水平,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屈正良,朱翠英,夏金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模式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
〔2〕姚本先,劉世清.歐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趨勢及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4(12).
〔3〕易曉敏,李燕.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系統思考[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04).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定義;觀念;情緒;意義
社會經濟的過快發展會引發社會當中的各類問題。其中,大學生由于正處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前列,更容易受到社會的影響,因此,對于現代大學生的教育更要注意到心理健康方面,努力培養現代大學生正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保留人性中的真善美品質,努力不要被現階段社會的不良現象所影響。將積極心理學當中的全新理論和正能量滲透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發展積極的心理品質,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和學習成績的雙向成長,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實行積極心理學對于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積極心理學的定義
1.營造積極觀念
積極心理學致力于培養人的積極品質,旨在發現和發展人性當中的閃光點,這不僅是對人性的肯定和贊揚,也是符合現代人類社會發展的大局思想?,F代人類更多關注在已經出現的心理問題方面并且尋求解決,是一種消極式的心理模式。積極心理學則是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處事方法,對未發生的事情進行預防,能夠更好地處理生活當中的困難。
2.預防負面情緒
積極心理學通過倡導個人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來達到克服問題的能力,并且在心理健康教育當中有著防范負面情緒的作用。積極心理學讓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通過自身的力量預防和治療負面情緒。
二、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升華教學目標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希望大學生不要遇到相關的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單純地將這門課程歸類到病理式教育當中,對于發展大學生本身的心理素質并不看重。而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教育當中的運用能夠讓教師明白現代大學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到底是什么,努力培養大學生本身的優秀品質。這樣也就升華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以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為目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
2.豐富教學內容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中還起到了豐富教學內容的成效。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中,教師更多關注的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常常使教育陷入瓶頸。在失去了病例講解之后就會陷入到沒有素材可講的尷尬境界。而積極心理學能夠豐富現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從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入手,豐富了教學內容,讓教師有物可講,讓心理健康教育不再單調。
3.拓展教學途徑
積極心理學在現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中還起到了拓展教學途徑的作用。積極心理學對于促進大學生個人的品質發展有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中,積極心理學能夠從多方面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成長。教師在其中能夠運用多種手段來引導學生完成自身精神文明的建設,因此也就達到了拓展教學途徑的目的。
三、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樹立積極理念
積極心理學和消極心理學相反,前者關注人類本身的優良品質,強調人類自身的價值和人文情懷,為現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全新的詮釋,目的是為了研究和培養人類本身具有的積極信念。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中,積極心理學能夠為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理念,努力開發大學生本身的優良品質并不斷發展。積極面對大學生心中的消極情緒,保證心理健康的發展。
2.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情緒體驗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還能讓大學生有著健康的情緒體驗。積極情緒是和某種需要滿足的情緒并且伴隨著愉悅心理的主觀體驗。對于提高人類積極活動能力和積極性都有著顯著的成效。積極心理學培養大學生的幸福感,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促進學生認知的成長,提高應對消極事物的能力,達到優化心理品質的效果,而這也就是一個情緒體驗完成的過程。
3.完善大學生人格培養教育
現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積極心理學的完善,能夠讓心里健康教育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和積極心理學當中的教育理念,在多種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下引導大學生塑造和培養他們本身積極的心理素質,讓大學生學會自我調控和自我調節,在面對困難時,提高受挫折的能力和處理能力,完善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主培養層面,即讓大學生學會自我提高的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有效途徑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認識到,人才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與基礎就是要具備健康的心理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大學生是一個備受矚目的特殊群體,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社會壓力,多數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問題。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其自身的成長,還對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社會的全面發展有重要影響。因此,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組織日常教學活動期間,高校應當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看出:
首先,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教育及學習科學知識的基礎,也是大學期間正常學習、生活和發展的保證,心理素質可以說是衡量人才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必須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是我國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通過高校的系統性培養,能夠促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德育、美育、體育等素質。高校開展針對性的教育能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品質,加強大學生情緒管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促進學生成才,必須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加快,社會轉型與改革步伐加快,不同文化與生活誕生不同的價值觀。社會處于不斷融合的動態過程中,各種沖突表現更為明顯,人們的思想更加開放、活躍。這些形勢的變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由于學習、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滋生出多種消極情緒。因此,為促進大學生成才,迫切需要對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屬于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心理健康屬于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二、分析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當前社會正處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不斷增加。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客觀因素
綜合各方就會發現,客觀因素應當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首先,社會環境。知識經濟時代,在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等都不同程度地發生改變。當前大學生所面臨的環境是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物質與金錢等各方面都對大學生的成長造成影響。素質與能力的競爭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旋律,這無疑會增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出現精神困惑、憂慮等問題。
其次,學校環境。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學校的人文氣息相對于其他地方更濃厚一些,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所接受的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較少。目前,我國教育處在改革新時期,與學生存在密切聯系的繳費上學、就業與自主擇業等問題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在此過程中選擇難度不斷加大,使學生容易產生焦慮、不安、失落等多種不良情緒。在成長的過程中承受過量壓力,學生很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進而引發抑郁癥。
最后,教育發展程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在理解健康的時候更注重身體素質的健康,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在教育實踐中,尤其是低年級階段的健康教育,并沒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自我組織控制方面有所欠缺,而這必然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2.主觀因素
想要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須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實施全面、系統的分析,找尋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為科學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礎。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觀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家庭因素。家庭是影響一個人成長的關鍵場所,與學校、社會存在根本區別。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長期的、決定性的影響。自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獨生子女的數量明顯增多,多數孩子生長在“四二一”家庭模式下,成為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這種家庭培養的孩子一般刁蠻任性,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有一點不順心就會沖父母、家人發脾氣,甚至以離家出走威脅家人達到自己的目的。同時,這些孩子承受壓力、挫折的能力較低,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極易產生偏激、怨懟的思想和情緒。
其次,個人因素。從心理健康培養角度來說,學生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因素。外界的各類教育必須通過自身的吸收、消化方可轉化為自身的健康素質。大學階段是學習生涯的重要轉折期,學生由固定的教師和小班級轉變為多班共同分享的一個教師的大班級,逐漸轉向大學的集體生活,這對在校大學生提出新的挑戰。多數大學生無法適應不同教師的上課節奏等情況,會產生自卑、焦慮、失落等心理問題,嚴重者引發惡性事件。同時,部分學生一直固守成績決定一切的思想,平常只重視學習成績和班級排名,忽視身心鍛煉,延誤養成健康心理的時機。如果不給予大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和調節,就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三、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根據前文的分析可知,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可以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關乎學生自身成長,同時也會對社會穩定發展產生影響。因此,筆者認為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充分利用課堂教育的影響
要想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應當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到學校的整體教學規劃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歸納至學校人才培養體系中,并且還要在日常的教學中保證學時、學分。根據各高校教學活動實施的具體情況,設置相應的必修課與選修課,在各類課程中必須包含自我認識、情緒管理、環境適應、戀愛與性心理、珍愛生命等內容。依據大學生心理具體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學計劃。為保證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必須由專職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師擔任。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必須貼近學生、貼近現實,注意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選用恰當的案例,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效果。
2.發揮全員的輔導性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學科不僅與學??蒲心芰?、組織教學能力有關,還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設情況、師資配置等因素有關。高校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應當發揮全員對該項教育工作的輔導作用,促使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獲得滿意的效果。針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高校所有成員均要積極投入教育工作中,專業教師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在開展的教育內容中滲透樂觀、積極等思想,確保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心態和品質。與此同時,班主任與輔導員應當在日常的德育管理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合理歸納到管理范疇內,根據教學需求和本班級學生需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積極引導學生實施自我健康教育
大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主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高校必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競賽等活動,向全校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全面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性與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識水平,確保各項活動順利展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4.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對學生而言,校園氛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為使大學生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就應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校環境。學??赏ㄟ^開展一系列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大學生廣泛參與,不僅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提升學生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同時,充分運用黑板報、廣播、校報等宣傳手段,加強心理健康的宣傳和教育工作,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高校可以定期舉辦專題報告會、開展心理沙龍、成立心理咨詢室等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努力營造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幫助具有不良心理的學生早日恢復健康。
總之,面對社會形態的不斷變化,社會的競爭更加激烈,要求高校大學生不僅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識修養,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來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新時期大學生面臨學習、就業等多種壓力,各類心理問題更加嚴重和突出,教師要深入分析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國家培養大量健康、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孫夏蘭,駱頌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途徑研究[J].洛陽農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1,21(3):232.
[2]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學生心理素質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10(4):27-32.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和諧社會;教育體系;策略
自1999年高校大規模擴招以來,我國在校大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加,至今已超過三千萬,居全世界之最。高校學生已成為一個十分龐大的社會群體,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這個群體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尤其是最近幾年頻頻見諸報端或充斥網絡的大學生自殺或他殺新聞,更使這一部分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人們的極度重視。自“十一五”以來,黨和政府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更是與日俱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更是明確提出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在黨的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各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經過多年的發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在新形勢下,如何及時明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便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響的活動,可以使受教育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從而實現個性的全面發展。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衛生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與健全的個性,從而增強其面對未來可能受到的心理沖擊的適應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發展。
從內容與功能上來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心理學知識進行普及,其中包括端正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知和態度;二是促進大學生心理的發展,這被國內外學者認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環,包括提高調節適應能力、塑造優良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減少心因性疾病的出現、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包括醫學型、教育發展型和教育綜合型三種模式。在我國心理咨詢界,最早得到廣泛應用的是醫學模式,到了九十年代主要轉為教育發展型模式,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時代的發展,學者又傾向于以教育發展型為主,醫學型為輔,積極面向社會的教育綜合型模式。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顧與現狀分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二十世紀的學校心理教育,到了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心理、身體上受到傷害的人數激增,由這部分人群引起的社會問題也逐漸顯現,成為困擾人類發展的極大問題,各國政府轉而尋求心理學的幫助,從而使心理學這門學科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推動了心理學在更大范圍內的研究和應用。在這種大的環境影響下,學校開始引入專業的心理學家來擔任心理輔導工作者,將專業人士納入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中來,許多國家甚至建立了一套從小學至大學的完整體系。
在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始于80年代,黨和政府曾出臺過一系列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也取得了較大成果,但是客觀來說,這種成就和我國高校心理教育的需求尚不平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內容簡單化、對象局部化、認識片面化、目的功利化等。許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明顯存在以補救性教育為主的傾向,重心理治療而輕發展性教育,大把的資源投入到對已發心理危機的干預和極端心理事件的處理上。
三、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
(一)科學發展觀引領下的轉變
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要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做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即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心理健康教育應以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為目的,高校應著眼于大學生的實際狀況和發展需求,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性,盡量避免以強制措施去解決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二)和諧社會、和諧校園視角下的轉變
當前構建和諧社會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目標,和諧校園則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創建一個和諧的校園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反過來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創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包括優美舒心的校園環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和諧穩定的人際關系等。一個優美的校園環境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壓力和不良情緒,還可以對學生形成一種無形的約束力量。校園文化活動則可以使大學生得到充分的展示能力、釋放心理壓力的機會,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包括師生關系、教師之間及各管理層之間的和諧,這種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使學生身心處于和諧的狀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