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9 16:28:23
序論:在您撰寫銀行風險管理戰略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風險、風險管理內涵進行闡述,接著對商業銀行風險的分類及風險管理戰略的進行了說明,然后從全面風險管理原則、任務、方法和文化四個方面分析了全面風險管理戰略,得出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戰略,應對跨國銀行挑戰的結論,并提出實施策略。
一、風險與風險管理概述
1.風險與風險管理的內涵
風險是在特定的環境和特定的時間內存在的,可以測量的各種損失與人們預期的差異,具有客觀性、偶然性、相對性、可測性和可控性。風險管理是指經濟單位通過對風險的認識、衡量和分析,以一定成本達到最大安全保障的辦法。風險管理的職能由以下要素組成:(1)任務確定;(2)風險評價;(3)風險控制;(4)風險融資;(5)計劃管理。
2.商業銀行風險的分類
根據國際巴塞爾委員會在1997年9月頒布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的分類方法,商業銀行分險可分為以下幾類:
(1)資本不足風險——商業銀行若沒有足夠的資本金抵補風險帶來的損失,將引起擠兌風潮,甚至導致因資不抵債引起商業銀行的倒閉。
(2)信用風險——借款者不償還貸款或者不按照交易合同履行承諾的風險。
(3)流動性風險——有市場/產品流動性與現金流/融資兩種形式。
(4)N率風險——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利率的波動通過存款、貸款、拆借等業務影響商業銀行負債成本和資本收益等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5)市場風險——由于市場價格的變動,銀行的表內和表外頭寸會遭受損失的風險,其一個具體內容是外匯風險。
(6)自然與社會風險——由于自然因素或個人或團體在社會上的行為引起的風險,使借款人蒙受經濟損失,以致不能歸還貸款,造成商業銀行的損失。
(7)操作風險——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失誤、控制錯誤、欺詐及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包括:交易執行風險、欺詐和技術風險。
(8)法律風險——因法律不完善、不正確的法律意見和文件而造成同預計情況相比資產價值下降或負債加大的風險。
(9)聲譽風險——產生于操作上的失誤,違反有關法規和其他問題。
3.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戰略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戰略包括風險管理戰略和政策的制定,根據風險狀況在機構范圍內進行合理的資本配置,以及為達到上述目標而構建結構化的組織機制。風險管理戰略必須圍繞銀行業務緊密開展,即:(1)業務發展戰略與風險管理戰略緊密結合,以保證銀行的競爭優勢和承擔的風險一致;(2)風險管理過程的設計與業務發展戰略、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外部市場環境一致;(3)從風險管理角度考核分支機構業績;(4)提高收益的質量和穩定性;(5)選擇達到風險管理目標需要的恰當工具。
二、全面風險管理戰略分析
全面風險管理,是指對整個銀行內各個業務層次,各種類型風險的通盤管理,這種管理要求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以及包含這些風險的各種金融資產與資產組合、承擔這些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納入到統一的體系中,對各類風險依據統一的標準進行測量并加總,且依據全部業務的相關性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一個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戰略會平衡風險管理結構方面和質量方面的問題,前者如任務、職責、責任、政策、方法、控制和信息工具;后者如公司哲學、文化、培訓、意識和如何加強有力的行為?;谶@一認識,全面風險管理戰略是策略、程序、基礎設施和環境四個方面之間的融合。
1.全面風險管理原則
全面風險管理戰略的實施應該遵循三項原則,即穩健性、系統性、分散與集中相統一。(1)穩健性。風險管理系統一定要確保透明、可信、及時和可操作才能實現穩健性。(2)系統性。一個有效的風險管理框架絕非單純的一個模型就可實現。它是一個融合了策略、程序、基礎設施和環境四方面因素的有機系統。(3)分散與集中相統一。風險的分散管理有利于各相關部門集中力量將各類風險控制好。而風險的集中管理則有利于從整體上把握銀行面臨的全部風險,從而將風險策略與商業策略統一起來。
2.全面風險管理任務
全面風險管理的任務包括以下六項:(1)把交易策略和風險管理策略結合起來,確保企業在預測并分散風險方面的優勢;(2)建立易于公司組織內部的理解、實施的風險管理過程;(3)合理安排人員、組織指導和風險行為,提高風險管理的水平;(4)對各類風險進行理性劃分,合理反映公司商業策略和外部市場環境所對應的風險;(5)建立一個透明、可信、及時和可操作的風險和行為的衡量系統,實現個人行為與企業商業目標和風險管理目標的統一;(6)創造強化的組織意識并關注改善受益的質量和持續性,提高風險承受的能力。
3.全面風險管理方法
全面風險管理是通過建立將各種風險一體化分析的方法和模型,考慮各種風險的相關性,從整體上去反映風險的狀況。例如,巴塞爾協議對資本充足率的計算是基于信用風險,其后,金融機構內部模型的VAR方法與資本配置又以市場風險為基礎,而風險分析一體化方法就是通過建立模型,用綜合的方法來對這兩種風險和其他所有相關的風險統一分析,使監管機構對資本的要求與銀行本身對資本的要求和配置一體化,優化銀行風險與資本管理。
風險分析一體化的方法同時也可以避免單獨估算各種風險的評估程序的不必要的重復,有助于確保風險分析結果互相一致,可以用來處理包含了種種風險的新的混合金融工具。關于風險分析一體化方法,要求對不同的風險按照流動性程度排列,既考慮到這些風險之間的共同方面,也考慮它們的差異。
4.全面風險管理文化
風險無處不在,商業銀行的這種內在風險特性決定了風險管理必須體現為每一個員工的行為,所有銀行工作人員都應該具有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自覺。雖然,商業銀行設有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專司風險控制之職。但是,風險控制決不僅是風險管理部門的事情,各級管理層、各個業務部門、每個崗位、每個人在做每項業務時都要考慮風險因素。董事會是銀行風險管理的最高機構,負責衡量銀行的總體風險敞口,并對風險管理承擔總的、最終的責任。董事會下設獨立于管理層的風險管理委員會,通過風險管理委員會對銀行風險管理的重大事項進行判斷和決策,管理層必須執行。
三、我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戰略的實施
2004年6月正式通過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以下稱新資本協議)中貫穿了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新資本協議的核心是鼓勵更多地改善銀行風險管理系統,利用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正規化、系統化地進行風險管理,以此達到激勵商業銀行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的目標。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暫不執行新資本協議。但從發展趨勢看,我國商業銀行轉向全面風險管理已經是必然趨勢。
1.制定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戰略規劃
把握“五創新”的基本原則,制定全面風險管理戰略規劃的:一是金融制度的創新。通過加快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的進程,積極創造條件上市,增加銀行資本金,有效地提高和增強風險防范能力。二是內部管理體制創新。主要通過建立以科學管理與文化管理相結合,有效推進操作風險管理與監督的分離,從機構設置上為操作風險管理提供組織保障。三是業務流程創新。采用巴塞爾委員會提出的VAR風險價值法,識別和度量風險,糾正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有效增強識別、防范各類風險的能力,從而為商業銀行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四是科技手段創新。應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實現科技手段創新,已成為銀行高效穩健運轉的基礎和融人現代社會的前提。
2.建立風險評級模型
在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過程中,由于在企業財務欺詐現象嚴重、數據積累量不足、金融產品發展不充分、區域風險差別顯著、道德風險異常嚴重等因素影響下,許多數學模型一時在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中還難以發揮其功效。如何深刻理解中國的金融風險,建立起有效的風險評級模型,這里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學習借鑒國外模型的理論基礎、方法論和設計結構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本國銀行系統的業務特點和管理現狀,研究設計自己的模型框架和參數體系,為建立風險管理預警系統奠定基礎。
3.完善內控機制
加強操作風險管理必須從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人手。在內控體系設計思路上,我國商業銀行應充分體現“過程方法”的原則,即不再以傳統的風險分類為管理對象,而是以過程為控制對象,在業務和管理過程中控制風險。在對風險的控制上,針對絕大部分風險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情況,將控制的重點放在操作風險上,研究人事風險控制的方法與策略,并通過建立和完善人事考核激勵約束機制,把操作風險和風險管理職責,落實到機構、部門和個人。
4.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預警系統
應在銀行內部成立專業化機構,組織調配各類資源,持續和深入開展內部評級體系的研究、設計和開發工作,并對相關的業務流程和決策機制進行必要的改造和完善,使之更加適應現代化風險管理的需要。注重開發和使用市場風險管理系統。要多渠道收集和積累各項業務交易數據;引入先進的分析方法,如動態敏感度分析、蒙特卡洛模擬以及系統仿真等技術;提供風險管理的依據,如設定風險限額。加強對操作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強對高級計量法的研究,爭取盡快達到符合標準法的要求,努力提高操作風險計量能力,以加快全面風險管理預警系統的建設步伐。
為了正確理解國際戰略投資者的作用,有必要將國際戰略投資者與財務投資者簡單作_區分。財務投資者不是將所投資的銀行作為自身業務領域延伸手段,沒有在管理、業務、人員等方面進行長期戰略合作的打算,而是在投資之前就設定各種退出的機制,一旦達到獲利目標或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就設法撤出投資。而國際戰略投資者卻不同,他們本身都是在領域運作的大型金融,他們尋求戰略合作關系,通過長期持有所進入銀行(或企業)的股權,以資本合作為基礎,在管理、業務、人員、信息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層次的長期合作。戰略投資者﹁般要委派人有效參與所入股銀行的決策,非常注重在銀行業務發展戰略和風險管理戰略決策中發揮作用。
國際戰略投資者對中資銀行風險管理變革的作用
國際戰略投資者投資于改制中資銀行,在提升中資銀行內控和風險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還不能從實證中得出結論,但從國際經驗看,從上,可以預期在以下五個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通過資本注入提高資本充足率和優化資本結構,將使中資銀行抵御風險能力增強。國際戰略投資者作為國際知名的金融機構,都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他們通過盡職調查,一旦決定進入某家中資銀行,就希望在許可的范圍內收購銀行股權,該銀行的資本金將隨之大幅度增加。銀行資本金增加意味著銀行開展業務的資本實力增長,因為按照《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規定,對銀行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監管資本要求,資本充足率應在8%以上,這也是改制銀行上市的基本條件之一;資本結構優化增強了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更好地顯示抵御金融風險的資本實力。
通過改善中資銀行的公司治理促進風險管理組織變革。國際戰略投資者投資中資銀行,為了有效參與所投資銀行的戰略決策和經營決策,他們就要派遣董事進入銀行董事會,派遣高層管理人員進入銀行高級管理層。他們希望派遣的董事能在一個規范高效運作的董事會中發揮作用,必然關注董事的選聘程序和董事會成員結構,要求對董事會運作的基本規則和程序進行規范。對內部董事和外部(獨立)董事職責的清晰界定,這無疑有利于中資銀行建立起規范的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這將為中資銀行風險管理組織變革奠定制度基礎。一個高效規范運作的董事會,不僅負責確立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偏好,同時負責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這有利于風險管理機構從人員到職能真正獨立于業務經營管理層,真正樹立風險管理者監督、檢查和控制風險的權威性。
通過參與風險管理決策改善風險管理決策機制。國際戰略投資者從一開始就非常關注中資銀行的資產質量,他們把國際知名的財務、審計機構出具的財務審計報告作為認可銀行資產質量真實性的前提。所以,他們對中資銀行進行戰略投資,也必然全程關注銀行的風險管理,派遣管理人員參與中資銀行風險管理決策過程。這將有利于引入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決策的制度和程序,改進銀行授信中人員管理、職責分工以及責任追究的化、制度化建設,使銀行業務的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程序都受到嚴密的風險監控,大大完善管理的程序化操作,有效遏制風險管理過程中的反程序操作。
參與風險管理和控制將推動中資銀行對先進風險控制技術的運用。戰略投資者關注銀行風險管理決策機制的運行,而風險決策能否得以有效執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有效地運用先進的風險控制技術。所以,戰略投資者在參與風險管理和控制中將積極推動先進風險控制技術的運用,如運用VAR模型、信用風險定價模型、市場風險定價模型、敞口模型、流動性動態模型、期貨期權衍生工具等模型對各種風險進行識別、監測、評估和控制。運用風險控制技術模型,要以相關數據為基礎,而數據庫建設一直是中資銀行的薄弱部分。外資機構在信息系統建設上有成功的經驗,通過戰略合作,中資銀行可以通過直接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金融信息技術,加快數據庫建設,從而更好地運用風險控制技術,有效控制銀行風險。
通過培訓和交流促進我國風險管理人才隊伍的成長。國際戰略投資者從戰略利益出發對中資銀行進行股權投資,將更關注投資后銀行未來資產質量是否能夠持續保持較好狀態。一般情況下,中資銀行在引進戰略投資者之初,雙方就在職工培訓上達成共識,國際戰略投資者對中資銀行管理人員和風險經理進行管理和控制風險專業培訓,甚至進行高級風險管理人員的交流任用。通過培訓和交流,中資銀行現有的風險管理者將更快地吸收和運用先進的風險管理方式和,提高識別、衡量和控制各種業務風險的能力,因此,國際戰略投資者的進入將大大促進中資銀行風險管理人才隊伍的成長。
通過傳輸銀行業務新理念促進中資銀行全員風險管理文化發展。先進銀行把管理和控制風險看作是銀行所用管理者和員工共同的責任,只是在不同的崗位和環節上,管理和控制風險的分工和側重點有所差別。戰略投資者的進入,尤其是戰略投資者委派高素質人進入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后,相互交融中將產生良好的全員風險管理文化氛圍,銀行整個管理隊伍將通過高級管理層管理和控制風險的言行,對全體員工產生特殊的示范作用,各項業務也將在風險得以有效管理和控制下保持健康持續發展。
一些有待逐步解決的限制性因素
我國對國際戰略投資者進入中資銀行仍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
現行監管法規政策限定單一外資最高持股比例為20%,多家外資戰略投資者對一家中資銀行持股比例不超過25%的限制,將其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外國戰略投資者進入中國銀行業的主要形式是收購中資銀行的股權,一些全球性的大銀行在其以往的兼并收購中尋求的都是控制性的股權投資,但對中資銀行的投資參股有20%的政策上限,從現在實際發生的外資參股情況看,已非常接近這個上限,如匯豐銀行投資持有銀行19.9%的股權。25%的持股上限更限制了意欲進入同一中資銀行的多家外資戰略投資者。一些戰略投資者認為,只有持股足夠大,在董事會與高層管理中才會產生足夠的影響力,對其參股銀行的內控、風險管理與新產品業務的開發才能有實質性的幫助,才能促進其市場價值的提高與保障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否則,作為少數股東,戰略投資者的影響力必定有限。
政府職能的轉變還有一個過程,政府干預銀行經營的情況依然存在,商業銀行的自主審貸能力受到很大制約,這也制約國際戰略投資者發揮其管理和控制風險的應有作用。所以,外資戰略投資者進入中資銀行,帶來的先進管理和控制風險的技術、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吸收,仍是有待觀察的事。
中資銀行的公司治理文化還很不成熟,現有管理人員固有的行政官員式的管理思維不是揮之即去的。因此,中資銀行改革在改制后的較長一段時期,仍將是帶著行政官員思維行使職責的管理者掌管著銀行決策。中方高層管理者接受規范公司治理下的運作程序,按照規范公司治理要求進行有效的權責分配,并在治理過程中實現權力有效制衡,也需要有一個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里中外雙方高層管理者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磨合,這對占少數的國際戰略投資者委派的代表來說,其積極作用的發揮也將構成很大的制約。
【關鍵詞】商業銀行 金融改革
一、目前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現狀
(1)從金融監管的視角看,“寬進嚴管”的趨勢愈發明顯,微眾銀行等民營銀行已經設立,新資本協議等一系列分類或差別監管的政策正逐步出臺,管理更為嚴格。
(2)從金融市場的視角來看,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和存款保險等一系列改革深化措施穩步推進,市場導向、風險定價、發現定價的價格機制必將加速形成。
(3)從金融業態的視角來看,同業和跨界的競爭與合作更加明顯,銀行系統一家獨大的局面將被打破,銀行資產占比趨于下降。從同業競爭的視角來看,差異化競爭正在形成,如微眾銀行在互聯網銀行、招行在零售金融、民生在小微金融、興業在同業金融、平安在綜合金融等領域已經開始差異化的探索。
(4)從金融風險的視角來看,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必然帶來的是風險在不同行業以及同一行業內不同企業之間呈現差異化趨勢;從客戶的視角來看,客戶對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整體渴望“惰性金融服務”,對便捷金融、“一站式”金融需求愈發強烈。
總體來說,銀行業即將步入經營分化、內涵增長、差異化競爭的新局面。
二、中小商業銀行應對經濟新常態的轉型戰略
眾所周知,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中國中小商業銀行無論是在資產規模、資本實力,還是在客戶基礎、網點機構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與此同時,中小商業銀行在客戶定位、市場定位、業務機構等方面,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經營的同質化程度也非常明顯。因此,中小商業銀行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把目標轉向中小客戶,擴大客戶范圍,優化客戶結構,增加利息與非利息收入,以此來緩解當前所面臨的資本約束。具體而言,可以把擴大客戶群體、優化客戶結構的重點轉向中小企業,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支持力度,簡化中小企業信貸流程,下放審批權限,提高審批的效率,不斷創新擔保的方式和中小企業的銀行產品,開拓發展中小企業的特色金融服務。
第二,基于決策層少、業務相對集中、決策效率高的優勢,按客戶對象專門以個人或家庭提供分散零星的小額銀行產品和服務優先發展零售業務,大力擴展信貸消費領域,不僅涉足住房、汽車領域,還可涉及到個人醫療貸款、家庭裝修貸款、個人助學貸款、旅游貸款、婚嫁貸款等諸多業務領域,通過綜合設計差異化和特色化的零售業務產品和服務,拓寬零售業務范圍,發展理財業務、保險業務、長期儲蓄業務等不屬于風險資本范疇的零售業務。
第三,以投資銀行業務、財富管理業務、理財業務、資金業務、財務顧問業務、資產托管業務、新興支付結算業務、非銀行產品銷售業務、電子銀行業務等為代表的不占用或少占用經濟資本的、智能型的新興金融業務為發展重點,積極與投資銀行、投資基金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建立起長久的合作機制,努力實現與證券、期貨、信托、租賃等金融機構的創新性合作,為其金融產品的銷售提供窗口服務,真正實現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的金融服務。
第四,以增強銀行服務的親和力、拉近客戶與銀行之間的距離、讓客戶在日常生活的任意時段任意地點都能享受到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務為宗旨,將電子銀行業務廣泛運用到零售業務,借助電子信息系統建立更加科學化、標準化的流程,使客戶在貸款時申請的速度更快、權益更明晰;將占用柜面大量資源的傳統業務盡可能多的納入到所開發的電子銀行產品系列中,實現人工服務與自助服務的創造性結合;通過電子銀行業務整合業務流程,以節省出更多人力資源用來營銷客戶、推銷新產品、增加盈利能力。
三、中小商業銀行轉型背景下的風險管理
基于現有的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提出了這些問題的相關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為我國中小商業銀行提供幫助。
(一)加強風險管理意識,宣傳風險管理文化
樹立科學的風險管理理念,營造健康的風險管理文化是銀行想要穩定生存和發展的必經之路。雖然風險不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科學的降低風險,保護銀行不受損失。所以中小商業銀行要建立業務流程和風險管理的標準化程序,并嚴格按照程序,培養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和行為習慣和健康完善的風險管理文化建設:要把全面的風險管理理念灌輸到各個部門,為了使每位員工都有風險敏感性,使他們能將風險防范意識貫穿中口常業務工作中,中小商業銀行可以進行大范圍的風險教育。
(二)構建風險管理體系,轉變風險管理模式
部門經理負責該部門口常工作和溝通,與其他部門進行信息交流溝通,并向上級領導部門報告風險管理工作,程序和目標后,得到指示的分行的風險管理部門就去通知卜級按照風險管理的需求所要做的一些做法程序以及相關的業務,在客戶的選擇上進行風險識別,幫助有關部門貸款的審查和批準和其他相關工作。在部門設立風險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對在各個業務工作中進行風險預測識別、控制、監督反饋等初級工作。
(三)學習國際先進經驗,提高風險管理技術
我們要根據我國國情,有選擇地學習并進行改進國際先進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的技術和理念。中小商業銀行應該結合自身風險管理的現狀和發展需要,通過對西方先進技術的學習,探究其方法,逐步擺脫陳舊的管理模式和傳統的管理理念,提高自己的風險管理技術,實現風險管理的創新,讓銀行有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利率風險管理;戰略構想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08-0138-02
如何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挑戰,提高利率風險管理水平,已成為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風險,即在某一定時期內商業銀行需要重新調整利率的資產與負債數量不相等,存在一定缺口,銀行貸款利息收益與存款利息支付隨利率變動而變動所帶來的利率風險。利率市場化后,由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比較單一,利息收入一般要占總營業收入的80%左右,利率波動會給商業銀行帶來較大的利率敏感性缺口風險,成為制約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利率結構風險。一是短期存貸利差波動與長期存貸利差波動幅度不一致而導致銀行凈利息收入減少的風險;二是在存貸利率波動不一致的情況下,存貸利差縮小導致銀行凈利息收入減少的風險。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期限結構分配不盡合理,利率市場化后,不同期限存貸款利率波動的差異,必然導致結構性風險發生。
(三)客戶期限選擇權風險。隨著利率波動,銀行將承受客戶行使存貸期限選擇權而帶來的利率變動風險。雖然銀行對提前取款或提前還款制定了限制條款,但由于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對于優質存貸客戶,很難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阻止其提前取款或提前還款。
(四)隱性信用風險。信息博弈論認為,商業銀行通常不能直接評估貸款項目的風險程度,借款人獲得貸款后有可能從事高風險的項目。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商業銀行可能因追求短期收益,提高利率水平,來刺激冒險者的貸款需求,同時擠出正常利率水平的貸款需求者,從而導致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使信貸市場貸款項目整體質量下降,導致高違約率的出現。
(五)客戶流失風險。在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利率差會形成巨大的社會游資,加大包括利率風險在內的市場風險。受利差驅動的影響,大量的資金流出商業銀行,形成龐大的社會游資,投向證券、保險市場,從而對銀行客戶群體產生影響。
(六)利率操作風險。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人才短缺,管理技術落后,利率風險管理體制不健全,不能主動介入利率風險管理,在主觀上加大了利率變動的體制風險。同時,由于缺少專業化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利率實際操作中的失誤率將會不斷上升。
二、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基本經驗
(一)建立決策、監督、內控等相互制衡的管理體制。以匯豐銀行(HSBC)為例,不僅在集團總部設有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而且在各分行也設有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負責利率風險管理中的重大決策。在設立決策機構的同時,通常指定某一資產負債管理部門執行利率風險管理職責。同時,根據巴塞爾《利率風險管理原則》,建立了嚴密的內控制度,來評估銀行資產、負債和表外業務頭寸的重大風險。
(二)建立以效益為中心兼顧風險控制的金融產品定價機制。商業銀行各部門團結合作,確保存貸款符合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合理要求,從而減少市場風險中由于定價不合理造成的風險。
(三)開發利率風險管理技術,建立利率風險計量模型。20世紀80年代以后,迅速發展了持續期分析、凈現值分析、動態模擬分析等方法,并開發出適合本銀行特點的高度個性化的分析軟件。在風險計量方法上,主要采用了VAR方法,能衡量利率風險可能給銀行造成的損失。
三、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戰略構想
(一)加強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及時清理不良資產。要對資產盈利、負債成本和市場利率的變動進行經常性的綜合分析。當利率風險過大時,調整資產負債比,使利率可調整資產與負債相匹配,使利率敏感性缺口為零,規避缺口風險。對于不良資產,應及時清理,將其控制在一定的額度之內,將不良資產和健康資產實行分賬管理,分離出來的不良資產通過法律手段進行清收,對確實無法收回的,可運用市場化的手段化解和處理。
(二)建立完善的兼顧風險控制的金融產品定價機制。一是由總行根據戰略目標的需要,制定基準利率水平;二是總行確定各分行在基準利率基礎上的浮動權限。總行在依據各分行的經營管理水平、所在地經濟發展狀況和同業競爭關系等各個因素對其進行定價授權。分行在總行授權的存貸款利率浮動幅度內,根據客戶贏利分析模型對不同客戶確定不同的存貸款利率水平。
(三)借鑒西方先進的利率管理技術和方法,建立適合本行實際的利率風險管理模型。充分考慮本行的技術和財力承受能力,創造性的探索和建立適合本行特點的利率敏感性分析模型。在動態和預期的基礎上進行風險衡量,分析利率風險,制定動態經營戰略。
(四)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等相互制約的利率管理機制。銀行應建立利率風險管理政策和規程,并對管理和控制風險有清晰的層級責權劃分。風險監測人員必須能夠勝任復雜的風險管理工作,能向銀行高層管理層提交具體、詳細的利率風險報告,以供高層管理人員決策。
(五)建立完善利率風險計量和控制系統。一是分類和總結本行當前及未來所面臨的再定價、收益、基準變動及期權等各種利率風險,并追溯其全部來源;二是在科學進行利率風險計量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全行可承受的利率風險總額,并將其按產品、部門進行分解,由各部門、機構分別承擔各自風險限額的控制。在風險計量方法上,各商業銀行可采用西方銀行最新的計量模型,同時結合本行特性進行修正,加以創新。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監督制度。
(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利率風險管理隊伍。對利率管理人員應采取以能力和素質為主的新型培訓方式,培養其持續學習、利用利率風險管理工具來預測、評價分析、控制、回避利率風險以提高經營效益的能力。
(七)加快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實現多元化經營,分散經營風險。利率市場化必然會導致各商業銀行對優質客戶的爭奪,加之金融脫媒的深化,銀行的經營空間越來越小。商業銀行必須加快業務創新,實現業務的多元化發展,為商業銀行提高資產質量、降低利率風險提供更多的選擇。
(八)政府要為商業銀行營造良好的利率風險管理環境。首先,應加強利率的控制力,運用稅率、準備金率、再貼現率等經濟手段來引導資本流量和流向,防止由于資本流動而造成的利率波動幅度過大。對資本外流征收一定的附加稅;對短期資本流入規定一個較高的準備金率,以防止資金外逃而引發的利率風險。
其次,加強金融風險監管。應建立靈敏、及時并能夠覆蓋全國的利率狀況監測體系,不斷加強金融監管的國際交流,積極參與有關利率風險管理的探究,尋求先進的利率風險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鄭木清,論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戰略挾擇[J],世界經濟研究,2002,(1)
關鍵詞:資本約束;資本充足率;巴塞爾協議;風險資本;資本覆蓋風險
中圖分類號:F83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428(2006)06-0023-03
截至2004年底,我國16家主要商業銀行損失準備金缺口縮小了1002億元,主要商業銀行加權的資本充足率提高了287個百分點;包括所有的城市商業銀行在內,資本充足率按照新標準達標的,從年初的8家增加到了30家。然而,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外生的資本約束的結果,即銀監會關于資本充足率管理的剛性要求和措施迫使商業銀行不得不努力提高資本充足率,而非根據自身風險管理的需要主動而為的結果。
外生的資本約束產生的基礎及影響
外生的資本約束主要是指來自金融監管當局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提出的監管要求和配套的監管措施。
(一)外生資本約束的現實基礎
上世紀80年代前后,世界銀行業發生了三次嚴重危機。這三次危機產生的一個共同的原因便是業務發展的規模和速度遠遠超出了資本的約束,從而引發了對商業銀行在資本不足的情況下進行過度擴張進行必要制約的現實需求。這種現實需求,即是外生資本約束產生的現實基礎。
殘酷的現實促使監管當局和銀行界開始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擴張進行理性的思考,更加理性地認識資本與業務發展的關系。最終,1988年在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的首倡下,西方十國的央行經過多輪談判后,達成了巴塞爾協議,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做出了規定。協議出臺后,其影響遠遠超過了西方十國的范圍,成為了對國際銀行業具有普遍約束的監管標準,各國監管機構都按照該協議的基本框架和最低要求來設計和實施本國的監管規則。我國也正是參照巴塞爾協議,制定了新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借鑒國際通行的監管理念、監管方法、監管技術來健全和完善我國的外生資本約束機制。
(二)外生資本約束的理論基礎
根據現代銀行風險管理理論,銀行因風險而產生的損失可細分為預期損失、非預期損失和極端損失(又稱異常損失),依據不同損失的特性和發生的概率,銀行可以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
對于預期損失,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定價轉移直接從成本中列支,也就是把風險作為成本轉移到產品價格中去,由客戶通過貸款利息,以及購買的金融產品中已經給出的損失區間來承擔。銀行撥備時計提的呆賬準備金即屬于轉移定價。對于非預期損失,因其相比預期損失具有波動性,是一個變動的量,無法列作當期成本,從而必須以足夠的資本去覆蓋。資本覆蓋風險的程度取決于銀行對風險的偏好程度。對于極端損失,由于其發生的概率非常低,但一經發生,數量卻極其巨大,甚至用全部的資本都難以覆蓋,所以對待極端損失的處理辦法是進行壓力測試。所謂壓力測試,就是銀行假設性地把經營環境模擬成極端不利的條件,測試自己的資產、負債、資本等各項指標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的最壞結果。不可否認,壓力測試對于極端損失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在上述三種情況中,預期損失通過轉移定價計入當期成本,進行了分散轉移,即使發生對商業銀行自身和社會影響較小。極端損失的特性使其成為了商業銀行一個永遠的風險缺口,監管當局和商業銀行都無法將這個缺口彌合。非預期損失需要資本去覆蓋,考慮到資本的高成本和稀缺性,加之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本質,利潤沖動會促使其不斷降低資本覆蓋水平。鑒于非預期損失的影響較大,尤其是銀行的公眾性進一步放大了影響范圍,非預期損失的防范和處理即成為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重點,具體表現就是對資本充足率的外在約束。
最低資本充足率的約束通過巴塞爾協議的影響在不同國家得到實施,只是具體比率和形式有所不同。比如目前香港金融管理局規定的最低資本充足率是16%,并將其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準則。德國直接根據資本數量規定銀行業務擴張限制,規定貸款和投資不得超過自有資本加儲備的18倍。
(三)外生資本約束的影響
外生資本約束機制對于銀行業提高資本充足率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影響,尤其是在像我國這樣資本意識普遍比較淡薄的國家。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商業銀行迫于外部監管壓力進而努力提高資本充足率水平具有明顯的“短期性”特征,這便決定了外生資本約束作用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在商業銀行通過增資擴股或者發行可轉換債等形式使資本充足率達到監管要求后,很可能重新回到規模擴張的老路上,進而放松對資本的管理。例如,招商銀行在2001年底上市前的資本充足率為1026%,2002年6月底上市后的資本充足率猛增至1638%;但到2002年末,資本充足率便跌至1257%,到2003年末,跌到949%。2004年在成功發行了65億次級債的情況下,資本充足率才維持在924%的水平。其二如果外部監管有所松動,那么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監管壓力就會變小,迫于這種壓力而進行的資本管理也必然會隨之松動。
商業銀行表現出頑強的“規模擴張”慣性以及由此引發的資本充足率不斷逼近監管下限的趨勢,促使監管當局不斷強化外生的資本約束機制。但是,這種不斷被加強的外生資本約束所產生的邏輯后果與我國的現實狀況產生了矛盾,表現為如下兩種悖論。悖論之一是資本充足率管理的壓力迫使商業銀行放慢發展速度,這與整個宏觀經濟平穩發展的要求相矛盾。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市場的直接融資能力有限,企業資金來源主要是向商業銀行進行的間接融資,結果是經濟發展對商業銀行貸款表現出了較高的依存度。在這種情況下,8%的GDP增長目標客觀上需要商業銀行保持一個適度的發展速度與其適應。但是,資本充足率管理使商業銀行的規模受到了資本的限制,發展速度有所減緩,從而不能適應宏觀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悖論之二是根據資本充足率管理規定,我國商業銀行存在巨大的資本缺口與資本金補充渠道有限的矛盾。根據《2005年中國金融發展報告》分析,2007年以后,商業銀行要保持資本充足率在8%以上,每年需要補充2000多億元的資本金。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有望通過國家財政或外匯儲備注資等方式解決資本金缺口的問題,其他商業銀行資本金補充則不可能由國家解決,一般只能通過如下渠道解決。一是利潤留成依靠自身的積累??墒怯捎谟降南拗疲瑖鴥茹y行業依靠自身積累補充資本金的能力非常有限。而我國上市銀行的資產收益率平均只有035%,相當于美國的1/3,無法完全通過自身積累的方式補充資本金。二是通過資本市場發行股票或債券融資來補充資本金??墒?,我國資本市場容量極其有限,難以承受連續的銀行資本融資。三是私募擴股,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或原有股東增加投資來達到增加資本金的目的。在實踐中,一方面股東對資本回報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并隨時可以通過“用腳投票”的方式將這種要求表達出來;另一方面增資擴股意味著股本將被稀釋,在自身實力有限的情況下,老股東往往不愿意銀行增資擴股。因此,股東對利潤的要求對商業銀行的增資擴股產生了一定的約束。總之,現階段我國資本補充渠道甚為有限,這與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客觀要求形成了當前最為突出的矛盾。
內生的資本管理的現實基礎及本質
(一)內生資本管理的現實基礎
資本的高成本和稀缺性以及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渠道的有限性,讓我們從商業銀行經營的角度看到了風險資本管理的必要性。國外商業銀行從最初的依靠監管機構的外在資本約束機制到內在的風險資本管理體系的培育和建立這一發展軌跡,以及在內在風險資本管理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所做的有益探索和經驗的積累,為我國商業銀行內生的資本管理體系建立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現實基礎。
(二)內生資本管理的含義及本質
對于銀行資本,有三種最基本的理解,即賬面資本、監管資本和風險資本。其中,賬面資本是指各種形式的具有資本本質的項目依據一定的會計方法和規則,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反映出來的資本。監管資本是金融監管機構根據當地情況規定的銀行必須執行的強制性資本標準,其目的是對銀行資本實施最低充足率管理要求。風險資本,又稱經濟資本,是與銀行實際承擔的風險直接對應的資本范疇,數量隨著銀行實際承擔的風險大小而變化。與賬面資本和監管資本不同,風險資本的本質具有“內生性”,即是由銀行自身的風險承擔所帶來和決定的;同時,風險資本還具有一定的“虛擬性”,即不是實際可以直接從銀行賬面上看到,卻可以由于管理的需要而構造出來、相對獨立運作的工具。
傳統的銀行資本管理,只是賬面的管理和滿足監管要求?,F代商業銀行不僅包括賬面資本的管理,還增加了根據銀行風險狀況進行名義資本度量和配置資本,即對風險資本的管理。風險資本管理的具體內容包括確定合理的資本數量與結構、維持并優化合理的資本數量和資本結構、將有限的資本合理地配置到各項業務中等幾個方面。商業銀行內生風險資本管理的實質是以風險調整后的收益為標準,通過采用動態的專業化的管理,將資本在各個業務線和各個層面進行配置,最終實現資本增值的目標。
培育內生的資本管理體系的政策建議
(一)經營管理理念的轉變
經營理念對銀行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理念決定著銀行的方向。“穩健經營、持續發展”是從很多成功的銀行提煉出的共同的經營理念?!胺€健經營”就是要在適度的風險情況下,保持適度的發展速度和適度的回報,尤其要克服發展初期的“速度情結”和“規模沖動”;“持續發展”就是要把潛在的風險在量化的當期進行管理,不僅要關注當期利潤的增長,更要關注未來的價值增值。
(二)管理體制的轉變
國外很多銀行在風險資本的管理體制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雖然形式各有不同,但也不乏共同之處。其一是系統性,即風險資本管理體制本身是一個系統,資本管理與業務發展、前臺操作與后臺支持彼此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衡,進而確保了這個系統的平穩運行;其二是專業性,即對風險的管理、對資本的管理不再是籠統意義上的管理,而是進行了細分,由各自領域內的專家進行專業化管理,進而提高了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其三是過程性,即風險資本的管理不僅僅體現為一種結果,其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伴隨業務活動的始終。換言之,業務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個相應的風險管理環節與之對應。
(三)管理技術的轉變
風險資本的管理以風險量化為提前,沒有對風險的有效量化,就不可能有效管理和控制風險,更無法據此優化資本配置,提高資本的配置效率。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很多現代風險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相繼出現,例如,針對隨機變量建模的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擬,Hull and lee等一批數值模擬技術,以及關于風險度量和管理的VaR值、caR值、RAROC技術等等。這些量化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資本管理形成了有效的支撐。
參考文獻:
[1]杜勝利,閻達五.資本管理論.北京:中國人民銀行大學出版,2000
[2]科里斯?馬藤.銀行資本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關鍵詞:歐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風險戰略
文章編號:1003-4625(2007)11-0049-03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歐美商業銀行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在長期的風險管理實踐中,其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風險管理模式和方法,并把風險管理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有力推動了自身的壯大和健康發展。本文擬對歐美商業銀行具有戰略性的風險管理行為進行系統地研究和歸納,以期對國內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
一、商業銀行風險戰略概念的提出
從《銀行家》雜志歷年來對國際商業銀行的排名情況來看,歐美商業銀行從各個方面都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除了與其能夠制定并執行正確的發展戰略、具有較高的經營水平有關外,我們認為,更與它們成功的風險管理行為密不可分??傮w來看,歐美商業銀行均能夠適應諸如購并戰略、全能化戰略、全球化戰略、再造戰略等一系列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根據自身的風險胃口和風險管理長期目標不斷更新風險管理理念,加強風險文化建設;實現全方位、立體的全面風險管理;構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伴隨業務流程再造,實現風險管理流程再造;積極創新,采用新的風險管理技術,增強風險預警、評估、控制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可以說,它們在風險管理方面有著比較明確的范圍、方向以及實現模式,積極謀求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和遠期目標,并把風險管理作為發展戰略的子戰略之一,以充分支持發展戰略及利益相關方期望的實現。
鑒于歐美商業銀行這種明確、系統的風險管理范圍和方向,并結合企業戰略管理理論關于企業戰略的概念,我們提出了商業銀行風險戰略的概念,以期能夠找到一種更為合適的研究歐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行為的方法和路徑。我們認為,商業銀行風險戰略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利益相關方的期望,依據發展戰略、風險胃口和風險戰略目標而確定的長期的風險管理行動方向和范圍。具體講,它是商業銀行確定的風險管理理念、文化、治理結構、制度流程、技術工具和專業團隊等風險戰略要素長期發展方向的某種組合,正是這種組合代表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長期行動方向和范圍。由于各歐美商業銀行所處的具體環境不同,內部稟賦存在差異,經營管理理念不盡一致,其風險戰略要素往往在內容和組合上不盡相同,也就導致它們的風險戰略實際上各有不同。
二、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實踐
(一)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的基本類型
主要從動態和靜態兩個視角進行考察。
動態視角主要是通過縱向研究來歸納歷史上商業銀行風險戰略的基本類型。歷史上歐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即資產風險管理階段(最初)、負債風險管理階段(始于20世紀60年代)、資產負債管理階段(始于20世紀70年代)、資本充足率管理階段(以20世紀80年代《巴塞爾資本協議》的頒布為標志)和全面風險管理階段(以2004年6月新協議的頒布為標志)。我們認為,風險戰略整體上也相應分為資產風險管理戰略、負債風險管理戰略、資產負債風險管理戰略、資本充足率戰略和全面風險管理戰略五種基本類型。
靜態視角主要是對商業銀行某個階段的風險戰略進行分析,歸納該階段風險戰略所包含的基本類型。從歐美商業銀行的實踐來看,靜態視角下風險戰略的基本類型主要表現為風險戰略的層次性,即公司層次風險戰略、業務單位風險戰略和經營單位風險戰略。公司層次風險戰略主要分為總體風險戰略和專業風險戰略。新協議頒布以來,歐美商業銀行總體風險戰略主要是指全面風險管理戰略,即強調全球的風險管理體系、全面的風險管理范圍、全程的風險管理過程、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全新的風險管理方法和全額的風險計量。按照新協議的要求,專業風險戰略主要包括資本充足性戰略、信用風險戰略、市場風險戰略和操作風險戰略等。業務單位風險戰略是指性質相同或類似,并可以進行類似管理的業務的風險戰略。如信用風險方面的業務單位風險戰略主要有公司業務風險戰略、零售業務風險戰略、同業業務風險戰略、業務風險戰略和股權業務風險戰略等。經營單位風險戰略是指各類業務具體經營單位為取得各自業務范圍內良好的風險管理效果而確定的工作方向和范圍,如零售業務方面,銀行卡經營單位的風險戰略。
(二)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與利益相關方、發展戰略、風險胃口和風險戰略目標的關系
一般來說,利益相關方不同,其對風險戰略的影響亦不相同。股東最終關注的是投入資本的回報率,以及商業銀行的長期增長性,因此,歐美商業銀行董事會在進行風險戰略定位時,首先會考慮股東的風險胃口和投資回報目標,并以此為依據;債權人如債券投資者希望獲得安全而豐厚的回報,風險戰略應增強在該方面的吸引力;內部員工、各經營單位的訴求則直接決定風險戰略能否被認同并得到有效執行。發展戰略是指商業銀行為實現使命和宗旨而確定的長期發展方向和范圍。從實踐來看,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接受發展戰略的指引,并在保持獨立性、垂直管理的基礎上,服務于發展戰略。風險胃口即風險容忍度,是指股東等投資者愿意承擔或忍耐的風險的程度。決定風險胃口的因素除了主觀的風險偏好(股東的風險厭惡程度)外,還有商業銀行資本規模和風險管理能力。不同的商業銀行根據其自身的風險胃口,相應地選擇不同的風險戰略。風險戰略目標則是風險戰略欲實現的中長期目標,它指引風險戰略要素的內容安排和組合,風險戰略為風險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存在。
(三)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管理
從歐美商業銀行的實踐來看,風險戰略管理是指風險戰略定位、選擇、實施、評估與控制等一系列相互影響的決策與行動。
1.風險戰略定位。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定位首先分析、評估商業銀行現有使命、利益相關方的期望與影響、發展戰略、風險胃口和風險戰略目標的合理性。然后根據分析、評估結果,運用SWOT等分析法對宏觀環境、行業環境、戰略集團(即主要競爭對手)等外部環境進行綜合分析,清楚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風險理念、文化、公司治理結構、人力資源配置、風險管理技術、風險信息系統等內部環境進行分析,清楚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根據以上兩個分析結果重新審視并修正使命、發展戰略和風險戰略目標等,最后依據修正結果和內外部環境分析結論綜合得出恰當的風險戰略定位,如決定實施全面風險管理。
2.風險戰略選擇。
(1)風險戰略的制定。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認為,戰略的制定存在三種視角,即設計視角、經驗視角和創意視角,三種視角分別或綜合為戰略的制定提供了相應的方法和路徑。研究發現,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制定,即風險戰略要素內容的安排和組
合同樣存在以上三種視角。設計視角認為商業銀行通過理性的、指導性的分析和規劃程序對風險戰略進行規劃、設計和確定,該視角適合轉型中的商業銀行。經驗視角認為風險戰略是風險管理文化、行為經驗的結果,是對風險管理文化和經驗的總結與改良,成熟商業銀行的風險戰略往往如此產生。創意視角認為風險戰略是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性和多樣性的基礎上生成的秩序和創新,商業銀行全球化和綜合化發展往往為該視角提供創意素材。事實上,我們發現風險戰略多是設計規劃、經驗總結和改進創新的綜合結果。
(2)風險戰略的選擇。風險戰略選擇是指商業銀行在風險戰略定位、制定的基礎上,對可供選擇的風險戰略進行評價、修正,最終選出合適的風險戰略的活動。歐美商業銀行進行風險戰略選擇主要考慮風險戰略的適應性、可操作性和市場競爭性等。適應性方面主要考慮風險戰略是否與商業銀行內外部諸要素相匹配,特別要考慮是否與使命、發展戰略、風險胃口、風險戰略目標相匹配??刹僮餍苑矫嬷饕紤]風險戰略的實施是否與自身對應的資源和能力相協調。在市場競爭性方面則主要考慮風險戰略是不是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3)公司治理模式與風險戰略選擇。市場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以歐美商業銀行為代表,股權高度分散,其股東力量弱小,對經營決策僅有有限的發言權,只是通過在證券市場“用腳投票”的方式對董事會形成市場制衡影響,董事會實際上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對風險戰略的選擇進行決策。出資者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以德國和日本商業銀行為代表,企業交叉或循環對銀行持股,法人持股率高,對銀行的監督和約束主要來自股東的“用手投票”。在該模式下,監事會直接代表股東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進行風險戰略決策。目前,兩種模式出現融合趨勢。
3.風險戰略實施。歐美商業銀行實施風險戰略具有良好的保障和支持。一是確立相應的、良好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文化,增強風險管理的主動性。二是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治理結構,尤其是建立了有效的風險管理治理結構。三是明確相應的風險管理工作目標和計劃,對風險戰略進行詳盡分解和落實。四是建立合適的、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五是采用良好的風險管理技術,特別是受新協議的影響,風險量化模型呈普及之勢。六是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支持系統,為風險戰略的有效管理提供決策支持。七是加強人力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建立高素質的風險管理專業隊伍,主要做法是推行風險經理制。八是關注并適應外部監管。
4.風險戰略評估與控制。由于制定和實施中可能存在偏差,風險戰略可能會出現不貼切、不適應、不高效、不盡效、不協調等各類風險,導致風險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事與愿違。歐美商業銀行往往定期召開決策層風險管理委員會會議,對風險戰略實施現狀和存在的風險進行診斷和評估,并及時對其進行動態的調整和完善。
5.風險戰略管理的價值。從歐美商業銀行的實踐結果來看,主要是有利于培育先進的風險理念和文化;支持并完善發展戰略;建立、完善風險管理治理結構;提升風險管理技術水平;保證風險戰略的順利實施;積極滿足監管要求,提升市場競爭力等。
三、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戰略實踐的建議
(一)確立良好的風險管理理念,培育優秀的風險管理文化
從西方商業銀行的實踐看,有什么樣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文化,就等于制定并實施什么樣的風險戰略,因此我們有必要借鑒其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文化,為風險戰略實踐營造良好內部環境和氛圍,引導員工形成良好的風險戰略實踐習慣。一是充分認識、理解商業銀行風險,及其客觀性和管理的必要性與持久性,養成風險管理的自覺性;二是能夠正確處理風險管理與業務發展的關系,樹立風險管理創造價值的理念,通過先進的技術與模式實現收益與風險相匹配;三是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明確風險管理的職責、標準和流程,實現風險管理的精細化和專業化;四是董事會和總行高級管理層確保風險管理體系的完善性、垂直性和獨立性,以及風險管理文化的優越性,并對風險管理承擔最終的責任;五是形成一種風險防范的道德評價標準和職業環境,促使全體員工在風險管理中恪守職業道德;六是認真汲取風險戰略實踐教訓并改善風險管理方法,全體員工注重提高自身對風險的管理能力。
(二)借鑒經驗,重新審視并重視風險戰略
一是重新審視風險戰略實踐,結合自身實際,確定合理的風險胃口和風險戰略目標,通過科學定位,選擇層次清晰、內容完備、目標明確的風險戰略,并不斷對其進行修正和完善,增強其適應性、可操作性和競爭力。二是重視風險戰略,有效配置各種資源,培育良好的風險戰略實施環境,充分發揮風險戰略的價值和作用。三是建立良好的風險戰略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各方主體在各環節上的職能作用,保證風險戰略效用的高效傳導。
(三)構建完善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
1.建立完善有效的風險管理治理結構。首先,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股東、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等主體職責明確,協調制衡;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業務經營和風險管理活動規范開展。其次,建立良好的風險管理分工及相互制衡關系,保證風險戰略管理機制暢通、高效。一方面風險管理實現決策、實施、支持和監察監督四個部分縱向的分工和制衡,另一方面還應實現各類風險管理的橫向分工和制衡。這方面可借鑒歐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矩陣結構。再次,建立垂直、獨立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垂直、獨立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可從三個層次的風險管理和三級經營單位的風險管理等兩個層面來理解。三個層次的風險管理包括:董事會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風險戰略的制定和監督實施;監事會負責商業銀行整體風險監測和風險管理效果評價;高級管理層下設風險管理委員會,通過總行風險管理部門集中管理各類風險。三級經營單位的風險管理包括總行、分行和支行的風險管理,以各級職能風險管理部門為主線,上下聯動獨立實施風險管理。
2.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流程和制度體系。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流程,實施風險戰略管理全過程監控,保證整個流程為有機體。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為風險戰略的有效實施提供系統的制度支持。
3.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評價體系。一是實施有效的內部稽核與檢查,完成風險戰略管理的評估與動態調整,保證各項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二是建立完善的考核和約束激勵機制,以持續增強風險管理的驅動力,確保風險戰略管理的良好環境。三是建立嚴格的風險管理責任追究機制,通過增加風險管理責任成本,避免風險戰略管理中的失職和不當行為。
(四)不斷提升風險管理技術水平
積極跟進新協議要求,借鑒歐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技術和模式,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實施風險分類管理,提高風險精細化管理水平;采用先進的風險計量技術和模型,提高風險計量水平;積極關注新類型風險,堅持動態的風險管理創新機制。
風險管理
風險戰略
論文摘要:本文在對歐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行為整體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商業銀行風險戰略的概念,并對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的實踐進行了系統地研究,最后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戰略實踐提出了建議。
歐美商業銀行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在長期的風險管理實踐中,其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風險管理模式和方法,并把風險管理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有力推動了自身的壯大和健康發展。本文擬對歐美商業銀行具有戰略性的風險管理行為進行系統地研究和歸納,以期對國內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
一、商業銀行風險戰略概念的提出
從《銀行家》雜志歷年來對國際商業銀行的排名情況來看,歐美商業銀行從各個方面都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除了與其能夠制定并執行正確的發展戰略、具有較高的經營水平有關外,我們認為,更與它們成功的風險管理行為密不可分??傮w來看,歐美商業銀行均能夠適應諸如購并戰略、全能化戰略、全球化戰略、再造戰略等一系列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根據自身的風險胃口和風險管理長期目標不斷更新風險管理理念,加強風險文化建設;實現全方位、立體的全面風險管理;構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伴隨業務流程再造,實現風險管理流程再造;積極創新,采用新的風險管理技術,增強風險預警、評估、控制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梢哉f,它們在風險管理方面有著比較明確的范圍、方向以及實現模式,積極謀求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和遠期目標,并把風險管理作為發展戰略的子戰略之一,以充分支持發展戰略及利益相關方期望的實現。,
鑒于歐美商業銀行這種明確、系統的風險管理范圍和方向,并結合企業戰略管理理論關于企業戰略的概念,我們提出了商業銀行風險戰略的概念,以期能夠找到一種更為合適的研究歐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行為的方法和路徑。我們認為,商業銀行風險戰略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利益相關方的期望,依據發展戰略、風險胃口和風險戰略目標而確定的長期的風險管理行動方向和范圍。具體講,它是商業銀行確定的風險管理理念、文化、治理結構、制度流程、技術工具和專業團隊等風險戰略要素長期發展方向的某種組合,正是這種組合代表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長期行動方向和范圍。由于各歐美商業銀行所處的具體環境不同,內部稟賦存在差異,經營管理理念不盡一致,其風險戰略要素往往在內容和組合上不盡相同,也就導致它們的風險戰略實際上各有不同。
二、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實踐
(一)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的基本類型主要從動態和靜態兩個視角進行考察。
動態視角主要是通過縱向研究來歸納歷史上商業銀行風險戰略的基本類型。歷史上歐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即資產風險管理階段(最初)、負債風險管理階段(始于20世紀60年代)、資產負債管理階段(始于20世紀70年代)、資本充足率管理階段(以20世紀80年代《巴塞爾資本協議》的頒布為標志)和全面風險管理階段(以2004年6月新協議的頒布為標志)。我們認為,風險戰略整體上也相應分為資產風險管理戰略、負債風險管理戰略、資產負債風險管理戰略、資本充足率戰略和全面風險管理戰略五種基本類型。
靜態視角主要是對商業銀行某個階段的風險戰略進行分析,歸納該階段風險戰略所包含的基本類型。從歐美商業銀行的實踐來看,靜態視角下風險戰略的基本類型主要表現為風險戰略的層次性,即公司層次風險戰略、業務單位風險戰略和經營單位風險戰略。公司層次風險戰略主要分為總體風險戰略和專業風險戰略。新協議頒布以來,歐美商業銀行總體風險戰略主要是指全面風險管理戰略,即強調全球的風險管理體系、全面的風險管理范圍、全程的風險管理過程、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全新的風險管理方法和全額的風險計量。按照新協議的要求,專業風險戰略主要包括資本充足性戰略、信用風險戰略、市場風險戰略和操作風險戰略等。業務單位風險戰略是指性質相同或類似,并可以進行類似管理的業務的風險戰略。如信用風險方面的業務單位風險戰略主要有公司業務風險戰略、零售業務風險戰略、同業業務風險戰略、主權業務風險戰略和股權業務風險戰略等。經營單位風險戰略是指各類業務具體經營單位為取得各自業務范圍內良好的風險管理效果而確定的工作方向和范圍,如零售業務方面,銀行卡經營單位的風險戰略。
(二)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與利益相關方、發展戰略、風險胃口和風險戰略目標的關系
一般來說,利益相關方不同,其對風險戰略的影響亦不相同。股東最終關注的是投入資本的回報率,以及商業銀行的長期增長性,因此,歐美商業銀行董事會在進行風險戰略定位時,首先會考慮股東的風險胃口和投資回報目標,并以此為依據;債權人如債券投資者希望獲得安全而豐厚的回報,風險戰略應增強在該方面的吸引力;內部員工、各經營單位的訴求則直接決定風險戰略能否被認同并得到有效執行。發展戰略是指商業銀行為實現使命和宗旨而確定的長期發展方向和范圍。從實踐來看。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接受發展戰略的指引,并在保持獨立性、垂直管理的基礎上,服務于發展戰略。風險胃口即風險容忍度,是指股東等投資者愿意承擔或忍耐的風險的程度。決定風險胃口的因素除了主觀的風險偏好(股東的風險厭惡程度)外,還有商業銀行資本規模和風險管理能力。不同的商業銀行根據其自身的風險胃口。相應地選擇不同的風險戰略。風險戰略目標則是風險戰略欲實現的中長期目標,它指引風險戰略要素的內容安排和組合,風險戰略為風險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存在。
(三)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管理
從歐美商業銀行的實踐來看。風險戰略管理是指風險戰略定位、選擇、實施、評估與控制等一系列相互影響的決策與行動。
1.風險戰略定位。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定位首先分析、評估商業銀行現有使命、利益相關方的期望與影響、發展戰略、風險胃口和風險戰略目標的合理性。然后根據分析、評估結果,運用SWOT等分析法對宏觀環境、行業環境、戰略集團(即主要競爭對手)等外部環境進行綜合分析,清楚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風險理念、文化、公司治理結構、人力資源配置、風險管理技術、風險信息系統等內部環境進行分析,清楚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根據以上兩個分析結果重新審視并修正使命、發展戰略和風險戰略目標等,最后依據修正結果和內外部環境分析結論綜合得出恰當的風險戰略定位,如決定實施全面風險管理。
2.風險戰略選擇。
(1)風險戰略的制定。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認為,戰略的制定存在三種視角,即設計視角、經驗視角和創意視角,三種視角分 別或綜合為戰略的制定提供了相應的方法和路徑。研究發現, 歐美商業銀行風險戰略制定,即風險戰略要素內容的安排和組 合同樣存在以上三種視角。設計視角認為商業銀行通過理性 的、指導性的分析和規劃程序對風險戰略進行規劃、設計和確定,該視角適合轉型中的商業銀行。經驗視角認為風險戰略是風險管理文化、行為經驗的結果,是對風險管理文化和經驗的總結與改良,成熟商業銀行的風險戰略往往如此產生。創意視角認為風險戰略是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性和多樣性的基礎上生成的秩序和創新,商業銀行全球化和綜合化發展往往為該視角提供創意素材。事實上,我們發現風險戰略多是設計規劃、經驗總結和改進創新的綜合結果。
(2)風險戰略的選擇。風險戰略選擇是指商業銀行在風險戰略定位、制定的基礎上,對可供選擇的風險戰略進行評價、修正,最終選出合適的風險戰略的活動。歐美商業銀行進行風險戰略選擇主要考慮風險戰略的適應性、可操作性和市場競爭性等。適應性方面主要考慮風險戰略是否與商業銀行內外部諸要素相匹配,特別要考慮是否與使命、發展戰略、風險胃口、風險戰略目標相匹配??刹僮餍苑矫嬷饕紤]風險戰略的實施是否與自身對應的資源和能力相協調。在市場競爭性方面則主要考慮風險戰略是不是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3)公司治理模式與風險戰略選擇。市場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以歐美商業銀行為代表,股權高度分散.其股東力量弱小.對經營決策僅有有限的發言權,只是通過在證券市場“用腳投票”的方式對董事會形成市場制衡影響,董事會實際上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對風險戰略的選擇進行決策。出資者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以德國和日本商業銀行為代表,企業交叉或循環對銀行持股,法人持股率高,對銀行的監督和約束主要來自股東的“用手投票”。在該模式下,監事會直接代表股東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進行風險戰略決策。目前,兩種模式出現融合趨勢。
3風險戰略實施。歐美商業銀行實施風險戰略具有良好的保障和支持。一是確立相應的、良好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文化,增強風險管理的主動性。二是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治理結構,尤其是建立了有效的風險管理治理結構。三是明確相應的風險管理工作目標和計劃.對風險戰略進行詳盡分解和落實。四是建立合適的、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五是采用良好的風險管理技術,特別是受新協議的影響,風險量化模型呈普及之勢。六是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支持系統,為風險戰略的有效管理提供決策支持。七是加強人力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建立高素質的風險管理專業隊伍,主要做法是推行風險經理制。八是關注并適應外部監管。
4.風險戰略評估與控制。由于制定和實施中可能存在偏差,風險戰略可能會出現不貼切、不適應、不高效、不盡效、不協調等各類風險,導致風險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事與愿違。歐美商業銀行往往定期召開決策層風險管理委員會會議,對風險戰略實施現狀和存在的風險進行診斷和評估,并及時對其進行動態的調整和完善。
5.風險戰略管理的價值。從歐美商業銀行的實踐結果來看,主要是有利于培育先進的風險理念和文化;支持并完善發展戰略;建立、完善風險管理治理結構;提升風險管理技術水平;保證風險戰略的順利實施;積極滿足監管要求,提升市場競爭力等。
三、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戰略實踐的建議
(一)確立良好的風險管理理念,培育優秀的風險管理文化從西方商業銀行的實踐看,有什么樣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文化,就等于制定并實施什么樣的風險戰略,因此我們有必要借鑒其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文化,為風險戰略實踐營造良好內部環境和氛圍,引導員工形成良好的風險戰略實踐習慣。一是充分認識、理解商業銀行風險,及其客觀性和管理的必要性與持久性,養成風險管理的自覺性;二是能夠正確處理風險管理與業務發展的關系,樹立風險管理創造價值的理念,通過先進的技術與模式實現收益與風險相匹配;三是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明確風險管理的職責、標準和流程,實現風險管理的精細化和專業化;四是董事會和總行高級管理層確保風險管理體系的完善性、垂直性和獨立性,以及風險管理文化的優越性,并對風險管理承擔最終的責任;五是形成一種風險防范的道德評價標準和職業環境,促使全體員工在風險管理中恪守職業道德;六是認真汲取風險戰略實踐教訓并改善風險管理方法,全體員工注重提高自身對風險的管理能力。
(二)借鑒經驗,重新審視并重視風險戰略
一是重新審視風險戰略實踐,結合自身實際,確定合理的風險胃口和風險戰略目標,通過科學定位,選擇層次清晰、內容完備、目標明確的風險戰略,并不斷對其進行修正和完善,增強其適應性、可操作性和競爭力。二是重視風險戰略,有效配置各種資源,培育良好的風險戰略實施環境,充分發揮風險戰略的價值和作用。三是建立良好的風險戰略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各方主體在各環節上的職能作用,保證風險戰略效用的高效傳導。
(三)構建完善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
1.建立完善有效的風險管理治理結構。首先,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股東、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等主體職責明確,協調制衡;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業務經營和風險管理活動規范開展。其次,建立良好的風險管理分工及相互制衡關系,保證風險戰略管理機制暢通、高效。一方面風險管理實現決策、實施、支持和監察監督四個部分縱向的分工和制衡,另一方面還應實現各類風險管理的橫向分工和制衡。這方面可借鑒歐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矩陣結構。再次,建立垂直、獨立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垂直、獨立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可從三個層次的風險管理和三級經營單位的風險管理等兩個層面來理解。三個層次的風險管理包括:董事會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風險戰略的制定和監督實施;監事會負責商業銀行整體風險監測和風險管理效果評價;高級管理層下設風險管理委員會,通過總行風險管理部門集中管理各類風險。三級經營單位的風險管理包括總行、分行和支行的風險管理,以各級職能風險管理部門為主線,上下聯動獨立實施風險管理。
2.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流程和制度體系。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流程,實施風險戰略管理全過程監控,保證整個流程為有機體。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為風險戰略的有效實施提供系統的制度支持。
3,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評價體系。一是實施有效的內部稽核與檢查,完成風險戰略管理的評估與動態調整,保證各項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二是建立完善的考核和約束激勵機制,以持續增強風險管理的驅動力,確保風險戰略管理的良好環境。三是建立嚴格的風險管理責任追究機制,通過增加風險管理責任成本,避免風險戰略管理中的失職和不當行為。
(四)不斷提升風險管理技術水平
積極跟進新協議要求,借鑒歐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技術和模式,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實施風險分類管理,提高風險精細化管理水平;采用先進的風險計量技術和模型,提高風險計量水平;積極關注新類型風險,堅持動態的風險管理創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