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30:31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發展現狀及發展思路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 米東區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4年,米東區將投入20億元用于農牧區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3億元用于六大基地產業的發展,目前,已新建完成百畝以上設施基地8個,開工建設食用菌大棚100座,蔬菜春提早育苗2500萬株,40個規?;B殖小區已經全部動工建設,8個肉菜保鮮庫已開工建設兩個。根據米東區農業發展規劃,將形成長山子鎮、羊毛工鎮、三道壩鎮重點發展“優質水稻產業帶”;以古牧地鎮、三道壩鎮、柏楊河鄉山區逆溫帶和春提早為重點,建立“無公害、有機、綠色蔬菜產業帶”;以長山子鎮、三道壩鎮、羊毛工鎮為重點,建立天山菌草產業區;城市近郊主要發展都市農業,建設都市農業精品區。種植業在長山子鎮、羊毛工鎮、三道壩鎮,建成以“秋田小町、昌優、選珍”等名、優、特品種的優質水稻生產基地10萬畝;在古牧地鎮、三道壩鎮、柏楊河鄉、蘆草溝鄉,建成名、優、特高檔蔬菜生產基地7萬畝;在長山子鎮、三道壩鎮、羊毛工鎮,建成名、優、特食用菌生產基地414萬平方米。
2 米東區農業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分析
2.1 農業身生產基礎條件較差,生產能力不足
最近幾年,米東區利用國家項目加強了對農田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對產量不高地區進行的工程改造,使得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目前,米東區農業產業發展的主要依靠自然條件下生產的現狀依然沒有改變,農民在施肥管理過程中,重施化肥,輕施郵有機肥的觀念沒有被徹底改變,導致了農田的土壤肥力不斷下降,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變差,基本處于靠天吃飯的生產環境中。
2.2 農業產業發展規模較小
因為重量補貼政策,農民群眾對土地的依賴程度較高,米東區的很多鄉鎮的農業生產方式多是都以家庭生產為基本的單位,土地資源零星分散,產業規模較少。此外,在一些地區中,雖然發展了較大的規模的產業,但是產業化程度較低,在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多漏洞,導致了產業在發展過程十分緩慢,經濟效益低下。此外,鄉鎮和村落之間產業化基地建設存在嚴重不平衡的現象,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健康發展。
2.3 農民缺乏正確的農業產業發展觀念,產業發展程度較低
在米東區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都舍棄了農業種植,而外出去打工,這時遺留在農村地區的老年人就成為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力量。這些老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一直采用傳統勞作方式和種植理念,一些新技術和新品種的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較差。由于外出務工人員增多,撂荒的土地不斷增多,導致了地區的農業總產量不斷下降,再由于農村勞動力年齡結構偏大,缺乏先進的科學知識和農業使用人才帶頭人,提高農業產業發展水平后繼乏力,導致了農業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發展程度低下。
3 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分析
3.1 強化基地建設,突出規模效益
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建設農業生產基地是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業產業化不斷向前發展的勢必備條件。在基地建設過程中,應該遵守合理規劃、統一布局、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加緊少原則,全面推動農業產業的發展和進步。首先,要加大蔬菜大棚重視和畜禽等幾個產業基地的培育和扶持,而畜禽類產業由于米東區的回民居多,所以主要養殖大多是牛羊。通過盡力發揮這些基地的示范帶頭作用,從而保證全面促進整個米東地區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其次,要積極的開發業主經營,從而形成業主加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在米東地區最近幾年出現了一些農業產業發展示范帶頭人,這些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能人在米東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起著十分重要的帶頭作用。
3.2 增強農業產業化科學技術水平,發揮科技的作用
現階段,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絕大多數的農民依然保留著傳統的小農意識,在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我們想盡辦法及時改變這種現狀。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積極地開展科技致富典型宣傳工作,從而切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科學意識,積極的開展各種形式的科學技術講座,從而培養出一批新型的農業生產實用技術人才。
3.3 加大財政局支持力度
資金問題一直是制約農業產業化格局形成的一個關鍵問題。在新時代背景之下,自治區應該通過多種體制構建全新的資金供給制度,加大地區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不管是在收稅支持,還是在金融支持方面都應該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必要的便利條件,通過多種渠道最大程度的支持農業產業化的建設。此外,我們還需要不斷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水平的提升,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展農業產業化先進地區和鄉鎮的評選方式,在本地區內部形成良好的競爭環境,進而全面提升農業產業整體的經營水平。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制度不斷對企業和農民的利益進行規范,不斷加強對對本地區龍頭企業的監管力度,最終全面提升整個產業發展的效益。
結語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產業化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雖然發展中還存在不足,但有國家政策的扶持,政府的扶助,農戶的努力,米東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一定會更快更好。
參考文獻
[1]宮銀峰.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運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3)
[關鍵詞] 農機專業合作社 發展現狀 存在問題 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8-0204-01
新疆塔城市現階段農機專業合作社采用多種扶持政策,在農機發展過程中以合作社的方式進行農業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同時也呈現出較快的發展趨勢。在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之后,農民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大大促進了本地區的農業發展,同時在開展農業作業過程中,采用機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了農業作業的工作效率,對現代農業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塔城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農機購買補貼的力度不斷增加,我市農民購買農機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塔城市在農機發展過程中,以現代化農機建設為發展方向,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同時在發展農機化建設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農機專業合作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發展過程采用的主要方式
首先,市領導對機構的強化。塔城市的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對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進行了相應的組織和領導,改變了原有的建設模式,改革創新,做好農業合作社的建設工作;其次,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塔城市政府部門高度重視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在建設過程中,全程對農機機械化的相應項目的建設和農業機械化在地區的示范劃撥出專用資金;再次,經驗管理水平的提高。隨著塔城市農機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其管理水平也到了極大的提高。在建設過程中,市農機部門制定了合理的合作社標注,并明確了每一個社員的權利和義務。
2.主要結構
塔城市自從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以來,經過多年來的不斷摸索和探究,發展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合作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農機大戶聯合合作性質的、專業共同出資建設的、以及承包轉讓性質的集約經營方式。
二、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土地經營規模問題與大型機械存在差距
塔城市是新疆重要的農業生產地區,自然環境相對較好,但是由于土地經營規模問題的存在,導致了農機專業化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平衡的現象,特別是土地的分區經營化、作物種植方式的結構不同等特點,導致了很多大型的機械設備不能很好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導致了機械設備工作效率低下,經營的成本增加。在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過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這兩者之間存在的問題,就會嚴重影響到機械作業與經營的規模,對設備的工作效率造成嚴重的影響,不利于合作社合理的發展。
2.扶持力度欠缺,資金投入力度不足
雖然國家和政府都拿出了專項資金用于合作社的建設,但是資金的投入力度依然不足。資金支持是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必要條件,合作社的信貸支持是其規模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基礎,因此,在建設過程中,有效的解決資金投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只有切實做好建設的資金投入,才能切實落實好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
3.合作社的工作人員專業管理水平較低
在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由于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不夠,嚴重影響到了農機化高效的發展和發揮,從而對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三、農機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對策
1.積極發展土地經營規模
在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將農民手中的土地集中在一起,鼓勵農民以各種方式實行入股,在土地經營方面實行集約化經營,在農業經營體制中,形成農機化合作的良性發展。
2.加強對農機資金的持續投入力度
資金的投入需要當地部門給予充分的支持,地方政府還應該出臺適合當地的農機惠農政策,同時當地的銀行機構還應該出臺相應的支農惠農政策,通過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提高當地的農機專業化合作社建設。
3.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培養高素質人才
農機專業化合作社需要利用年初農閑時間,采用多種方式和渠道對合作社的管理人員進行相應的技能和專業化培訓,培養一批懂技術,懂管理的經營管理人才,這種方式也有利于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整體管理水平和活力,最終使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
4.改善發展環境,適應農業產業的調整,做好農機推廣工作
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離不開新機械的支持,在農業生產中使用新機械的同時還需要將這些新設備進行全面的推廣和應用。此外,合作社的發展環境決定其是否能夠健康的發展,所以政府部門應該切實將農村專業合作化服務組織納入到政府的年度計劃中,在最大程度上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
結語
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立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時還能夠實現農業生產的標準化,實現農村勞動力的高效轉移,從而提高農民群眾的整體收入。
參考文獻
[1]荊紅玲.對絳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當代農機. 2010(12)
[2]孫玉潔.培育和發展農村專業協會的有效途徑探討[J]. 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0(06)
[3]齊宏,馬俊濤,尹秀珍.曲阜市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10(06)
[4]張藍水.重在施展特有的農機專業優勢――農機專業合作社與農機大戶芻議[J]. 農機科技推廣. 2010(05)
一、發展現狀
2018年,孟州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7744hm2,其中,夏糧播種面積22126hm2,秋糧播種面積15618hm2。全市油料種植面積穩定在8647hm2,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4262hm2,花生、蔬菜種植規模進一步壯大,并建成5個標準果園。隨著孟州市惠農補貼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和農技服務體系的進一步健全,全市在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農民培訓、農業執法、種子管理等方面成效顯著。2018年,孟州市農林漁業總產值達到413203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5378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65元。
二、存在問題
(一)個體農戶和村集體經濟抗壓能力弱
農村經濟在社會化的快速發展中,由于市場沖擊力度逐年增強,個體農戶承受壓力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但個體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卻很低。孟州市大多數村沒有集體經濟經營收入,集體經濟基礎發展空間小,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問題較為嚴重。
(二)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共同體尚未形成,共贏體系持久性不夠
企業和農戶在收購環節過程中容易出現矛盾,要逐步形成“公司+農戶”或“合作社+龍頭企業”的發展模式,營造良好的農產品營銷渠道,實現企業和農戶共贏。
(三)農業產業化發展呈現“斷鏈化”
孟州市龍頭企業整體規模單一,精加工能力不強,鏈條短,高附加值產品不多;規?;N植戶沒有好的保障措施,應對風險能力較弱;大部分農業經營主體獨自經營、獨自銷售,合作途徑狹窄,上下銜接不好,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四)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較低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農民的信息觀念、競爭觀念和市場觀念不強,對商品生產規律研究不夠,只注重一次性生產,不重視產品加工轉化;只注重賣原料,不重視產品深加工,不能把產品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
三、發展思路
(一)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形成“一盤棋”的整體發展思路
主導農業產業和特色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要依托龍頭企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基地發展。各級各部門領導要親自抓,上下形成合力,一如既往地給予資金支持和人才及信息幫助,建成主導和特色園區,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二)注重引進農村經濟發展資金和人才
資金的引進包括政府財政、稅務以及貨幣等政策的傾斜,還有各種信貸和社會資金的流入。人才的引進包括鼓勵大學生扎根基層,到農村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并且動員其他部門人才投入農村工作,引導農村全方位發展。
(三)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要依托鄉村主導或特色資源,讓良好的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經濟支撐點,因地制宜帶領農民發展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蹚出一條產業致富之路,與時俱進地賦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的含義。
(四)激發農業主體活力,培育農業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
通過建立合作共贏模式,形成“成員擁有、成員控制、成員受益”的利益聯合體。農業部門積極引導合作社逐步探索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拉長產業鏈條,引導產品初加工、產品包裝等環節,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建議有關部門在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時,定位于“引導、服務、幫助”,不要強迫干預農民生產經營組建合作社產業群,進一步提升新型經營主體的活力,這是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1 農業機械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目前主要以傳統的生產方式,靠人畜力進行農業生產,使生產成本較低。生產規模小、技術落后的特點,導致農民收入低,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把農業生產從傳統的生產方式轉變為農業機械化。
1.1 農業機械化便于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應用的主要載體,不但可以提高生產率,而且是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農業機械化被推廣以后,作業水平得以提高,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改善了勞動人民生活條件。
1.2 農業機械化便于推進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
農業機械是農業技術的實施載體和物化成果,沒有農業機械,農業生產技術及其裝備在農業生產領域就很難實施。農業機械為不同地區實現生產機械化提供了有效保障,各不同類型作業環節的機械滿足目前中國農業生產機械化的需求。
1.3 農業機械化便于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農業生產能力的大小,既取決于機械、土地和人力投入的多少,也取決于農業科技水平的高低以及農業抗災能力的強弱。農業機械化不僅能提高土地的生產率和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業的防災抗災能力,還可以提高農機化水平,是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有效措施。
2 對農業機械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2.1 地理環境和人為因素
一些較為貧困的地區,山高坡陡地塊小,水田泥腳深,對于農業機械的發展不利,要想讓農業機械得以推廣,難度很大,極大地阻止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人為因素:①重視不夠,認識不足;②基礎薄弱,投資不足;③管理基層力量推廣不足;④農業機械基礎薄弱,科技發展不足。
2.2 農民收入低的因素
①農民沒有買到理想的農機設備,使得農業生產的分散性、綜合性得不到完善。農機設備研發能力薄弱、經費不足,使得研究農機設備的人員少,導致研究技術基礎的薄弱;②國家級農機研究由于經費不足,人才流失特別嚴重。③農業機械化企業尤其是耕作機械的設備利潤低、規模小等,使很多技術人員不能主動開發和研究,導致農業機械研究被逐漸弱化,新技術研發以及新產品滯后。制造出的農機設備不能很好地投入使用。
2.3 農業機械化服務比較低
據調查,大多數小麥和玉米的機耕、機播、機收生產服務缺少后加工環節的延伸,農戶只能開展單項作業服務。農機作業服務人員的素質不高,農機作業質量參差不齊,導致農業機械服務水平不高,不能適應農業機械發展以及農機服務發展的要求。
3 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思路
在現代化建設中,農業機械是農業發展和農業技術進步的力量,也是堅持以發展農業生產為核心,著重向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力量。主要發展思路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提高農業機械生產的能力,按照實事求是、開拓進取的思想,主要對玉米收獲、水稻種植、甘蔗收獲、棉花收獲、油菜收獲等環節進行農作物的機械化。
3.2 堅持以農業機械結構發展為主題,推進農業機械生產結構的調整,以滿足農業高產、高效的需求。
3.3 重點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化,用來促進農業機械化的持續發展。主要解決農業廢棄物處理、保護性耕作以及節約型的機械化等問題。
3.4 以農民增收為目的,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大力發展大型農業機械,促進貧困地區的協調發展,不斷增強對農業機械設備的調整,以保障需求。
白鶴灘鎮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主要表現在“五增長、五突破”。
1.1糧食產業快速發展,產量顯著增長,產值首次突破8905萬元2013年,全鎮糧食總播種面積6570.13hm2,產量36520t、人均有糧467.0kg、產值890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04.67hm2、2997t、33.7kg、1075萬元,其中產值增幅達18.0%。在工作中主要做到了“六個狠抓”:一是狠抓“兩雜”良種推廣,提高良種覆蓋率;二是狠抓糧食播種面積及農技措施的落實;三是狠抓農業科技樣板建設,輻射帶動全鎮發展;四是狠抓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不斷探索增收路子;五是狠抓病蟲害綜合防治和農技培訓,提高廣大群眾種植水平;六是狠抓抗旱救災工作,實現“大春損失秋冬補”。
1.2畜牧產業穩步發展,產肉明顯增長,產值突破1.98億元2013年,全年實現肉蛋總產11656t,產值1.98億元,總產比上年增加1822t,產值比上年增加3600萬元,增幅達18.0%。在工作中,做到了“六個認真”:一是認真開展動物防疫工作,確保畜禽安全;二是認真抓好生豬養殖鎮級小區建設,以點帶面,促進生豬產業規模發展;三是認真抓好畜種改良,提高畜禽商品率;四是認真抓好生豬養殖貼息貸款發放工作,大力支持農戶發展;五是認真組織領導,鎮政府成立畜牧業生產領導組,領導組成員及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職工分片包干到各村指導畜牧業生產;六是對工作進行認真考核,對完成任務的村和目標責任人進行獎勵,對成績突出的專業技術人員優先推薦晉升高一級職稱,對完不成任務的村和目標責任人進行懲罰。
1.3反季蔬菜產業成效明顯,產值增長較快,產值突破1.334億元全鎮2013年完成反季蔬菜種植3820.00hm2,實現產值1.334億元,比去年增長15.0%。其中,冬早蔬菜3046.00hm2,夏秋冷涼蔬菜774.00hm2。在抓反季蔬菜產業中,主要突出4項重點:一是以實行種植“七統一”(即統一使用良種、統一種植規格、統一種植行向、統一播種即節令、統一配合施肥、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為重點,進一步種植規范程度;二是以科技措施推廣為重點,促進秋冬農業提質增效;三是以指導建立蔬菜協會、專業合作社、培育壯大營銷隊伍為重點,確保農產品銷售暢通,提高農產品的商品轉化率,努力實現增產增收;四是堅持以市場導向為重點,合理規劃布局,積極發展以蔬菜和冬早馬鈴薯為主的種植開發,建立夏、秋、冬蔬菜樣板示范區,引導農戶選擇生育期短、效益好的蔬菜品種進行種植,實現短期內增加農民收入的目標。
1.4蠶桑產業快速發展,蠶繭產量、產值大幅增長,產值突破3296萬元2013年,全鎮養蠶農戶5968戶,比上年增加955戶;產量914t,比上年增加127t,增14.0%;產值3296萬元,比上年增加687萬元,增21.0%;蠶農戶均收入5523元,比上年增加318元,增長6.0%。蠶桑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得益于鎮村干部的團結協作,得益于廣大群眾的積極支持。在工作中,做到了“六個狠抓”:一是狠抓專用蠶房建設,實施蠶房補助政策。蠶農新建一間標準蠶房,政府補助2000元,有效提高了蠶農的積極性;二是狠抓種養技術,鎮政府和蠶繭站長期派專人分片包干到村組,對桑樹田間管理和養蠶環節進行指導和督促;三是狠抓小蠶飼養質量關,病蠶、弱蠶和體重指標不夠的小蠶,嚴禁發放給大蠶飼養戶;四是狠抓蠶房消毒工作,蠶繭站派專人在每季養蠶10d前,對所有養蠶農戶的蠶房進行統一消毒,明顯提高了消毒質量;五是狠抓小蠶飼養戶的管理,嚴禁克扣小蠶數量,對克扣行為進行嚴懲;六是狠抓蠶繭收購,在蠶繭收購期間,鎮政府派專人監督,確保公平、公正收購蠶繭。
1.5烤煙產業調優種植面積,煙農收入大幅增長,產值突破1143萬元2013年,烤煙種植面積240.00hm2,比上年減少6.67hm2;產量100萬kg,比上年減少3萬kg,減2.9%;產值1143萬元,比上年增加37萬元,增3.0%;煙農戶均收入2.8萬元,比上年增加0.5萬元,增18.0%。在烤煙生產中,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政府副科級以上領導分別掛鉤到各烤煙種植村,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在具體工作中做到了“六個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補貼和收購,統一獎懲制度,有效地確保了烤煙產業的發展壯大。
2發展思路
白鶴灘鎮近年來,通過全鎮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全鎮的農業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有效促進了全鎮經濟的協調發展。但是,根據白鶴灘鎮實際,要以穩定糧食產量為基礎,以大力發展煙、桑、畜以及勞務輸出為重點,積極發展特色產業,走產業富鎮、產業強鎮之路。
2.1大力推廣各項適用農業技術措施,進一步提高農作物單產,增加糧食收入
今后,在穩定全鎮糧食總播種面積的情況下:一是要加大良種推廣力度,使適宜區玉米良種覆蓋率達96.0%以上、水稻良種實現100.0%覆蓋,小麥、馬鈴薯、蔬菜等良種的普及率達85.0%以上,基本實現“向良種要產量,向良種要效益的目標。”每年推廣雜交水稻613.33hm2以上、雜交玉米1928.00hm2以上、脫毒馬鈴薯720.07hm2以上;二是要加大實用技術措施的推廣力度,每年推廣地膜玉米1133.33hm2、地膜馬鈴薯66.67hm2、馬鈴薯壟作720.07hm2、糧食作物規格化間套4540.33hm2、水稻旱育稀植616.00hm2以及配方施肥3066.67hm2;三是全面實施沃土計劃工程,年均種植綠肥533.33hm2;四是加大農技培訓力度,年均開展農技培訓991場次,年受訓23030人,使宣傳培訓面達100.0%,基本實現戶均有一人掌握一項實用技術目標;五是全面推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系統防治技術;六是每年建立農業科技示范戶600戶。通過一系列農業技術措施的大面推廣,進一步提高農作物單產,增加糧食收入。
2.2進一步加大冬季農業開發力度,提高復種指數,增加土地產出率
要因地、因時制宜,重點開發冬早馬鈴薯。計劃2014年發展冬早馬鈴薯2133.33hm2,并以每年遞增66.67hm2速度,建立冬早馬鈴薯基地。通過基地的發展,輻射帶動全鎮冬季農業快速發展。計劃到2014年,全鎮冬季農業開發收入實現1.6億元。
2.3培育2個產業精品基地,發展壯大“一村一品”,顯著增加產業收入
一是培育蠶桑精品基地。從2014年起,用2a的時間,把蓮塘村、黎明村、舊營村發展成為精品蠶?;卮?。平均每個基地村實現年養蠶4000張以上,通過推廣先進實用的種、養技術,生產優質蠶繭,通過基地示范帶動,力爭實現每張單產50.00kg以上,全鎮實現年總產量鮮繭1194t,產值4298萬元,比2013年增加1002萬元,蠶農戶均收入實現6780元的目標。二是培育精品烤煙基地。從2014年起,用2a的時間,把楊家灣村發展成為精品烤煙基地村。基地村年種植面積實現66.67hm2,通過推廣先進實用技術,生產優質煙葉,顯著提高煙葉產量,實現年產值350萬元。預計到2014年,全鎮烤煙種植面積達266.67hm2,種煙農戶480戶,產量112萬kg,產值突破1400萬元,煙農戶均收入實現2.9萬元目標。
2.4大力發展畜牧產業,增加畜牧產值
一是在穩定生豬飼養量的同時,加大畜種改良力度,積極開展生豬人工授精和黃牛凍精改良,重點發展肉牛養殖;二是大力實施農田地種草養畜,積極開發飼料資源;三是全面實施動物保護工程,狠抓動物防疫密度,確保畜禽健康發展。計劃到2014年,畜禽飼養戶達17240戶,全鎮實現肉蛋總產11295t,畜牧業總產值爭取突破2.32億元目標,畜禽飼養戶戶均收達13457元。
3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把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作為發展農業、開發農業的基本立足點抓緊實施科教興鎮、科技興農的發展戰略。一是加大農技培訓力度,以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煙葉站和蠶繭站為源泉,組織培養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的鎮村農業科技能手,以更好地指導和管理全鎮農業生產;二是以建設高規格、高標準的科技示范小區、示范樣板、示范村為起點,輻射帶動全鎮發展。
3.2圍繞當地主導產業、資源優勢、市場需求等區域特點,合理規劃,實現“一村一品”目標即在蓮塘等沿江9個村以發展蠶桑和冬季農業為主,在官村等二半山的村重點發展烤煙產業,在巧家營村等二半山的村以發展烤煙產業和生豬養殖為主,核桃村等高寒山區的村以發展畜牧業為主、重點發展牛羊養殖為主。
關鍵詞: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5-0228-02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化進程逐漸加快。工業化使我國農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使農業產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人們在享受工業成果的同時,也為農業的后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隱患,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焦點問題。
1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1.1 生態環境的要求
隨著工業化在我國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國農業產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農藥化肥等化學原料的使用量不囁燜僭黽印E┟裰揮玫兀不養地,為了增加產量大幅度使用化肥農藥,使得土地貧瘠、生態脆弱。隨著農業污染的加劇,每年因呼吸道疾病而入院的人們總數在大幅度上升[1]。由于大量的焚燒秸稈,霧霾加劇,成為我國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
化肥農藥的大量的被施入農田,使我國原本就緊缺的淡水資源受到大量污染,飲用水質量不斷下降。而作為農業發展中最重要的水資源,卻分布嚴重不均,尤其是在南北分布上。近年來我國農業災害不斷,表現大多為南澇北旱等問題。農業的發展已經在極大程度上遭到了限制。因此,實施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改變農業發展現狀的重要方式。
1.2 農業資源不足
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隨著計劃生育的開展,我國人口數量雖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據有關資料顯示仍然占世界總人口總數的19%,但是我國水資源卻只有世界的6%。因此,我國缺水嚴重。農業缺水更為嚴重。我國每年有三百億平方米的農田缺水。
1.3 整體資源的利用率低
在我國每年使用農藥的總量達到三十萬噸,化肥的使用總量達到四千六百萬噸,是西方國家的幾倍,但是整體的利用率只能達到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左右。水資源的利用也較西方發達國家的用量多出很多,但是在糧食產量上,卻遠不如西方國家[2]。
1.4 農產品質量下降
近年來,隨著農藥化肥的使用,我國農產品產量雖然得到了提升,但是農產品的質量卻嚴重下降。農產品中大量的營養成分被農藥化肥破壞。而且由于農民對農藥的使用沒有限度,導致施用量過大,因此剩余的大量的農藥,殘留的農藥被農作物吸收,使農產品中殘留著農藥,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2 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現狀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農用設備的引用需要耗費大量資金,農民的土地種植面積小,所以很多農業種植依舊保持著原本簡單的種植技術。因此技術條件相對落后,現階段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主要方式,主要是靠傳統農業的作業與現代的科技手段相結合。主要是以節約資源和廢物利用為主,各地因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農業循環經濟。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當地政府大力支持農民在桑養蠶,在養蠶的低峰季節,又以桑葉養豬,不僅把桑葉資源進行有利的利用,而且使得豬肉的肉質鮮美,很受人們歡迎。然后,在養豬場建立沼氣池,養豬場所排出的糞便通過管道被排放到沼氣池中,通過糞便的發酵,則會產生沼氣,沼氣則可以給人們用于日常生活中照明和煮飯,既節能又環保[3]。這種經營模式是我國循環經濟模式。而對于上海等土地資源短缺的地區,在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時候,就非常注重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他在保護農田的基礎上,積極利用剩余空地種樹,由此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對于農作的灌溉,積極采取節水的灌溉設施。對于農業生產出現的廢棄物,經過加工后,作為肥料施回田地。畜禽的糞便,也成為田地的有機肥料。全市已建成有機肥廠。高達二十八家,專門進行糞便的處理和有機肥的加工。山東等地區,主要以玉米收獲后的秸稈的廢物利用為主,并發明出秸稈還田或加工飼料等秸稈廢物利用技術。在浙江省,已經成功地創建出“無水層栽培水稻技術”不僅大大減少了水稻灌溉的用水量,同時還增加了水稻的產量。
部分地區,還發展了觀光生態農業,這種經營模式,一般發生在繁華的都市周圍,不僅交通便利,而且極受人們歡迎,通過提供農產品加工,為營利手段,以生態價值觀為項目特色,同時培育蔬菜瓜果、花卉,以及進行畜禽等養殖。形成農業觀光景點,也就是所謂的農家樂。
3 制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因素
3.1 勞動力素質問題
現階段我國的農村人口總數較高,但是,文化素養相對較低,由于農村人口的數量的過快增長。使得農業資源的人均占有量減少。農業經濟的發展緩慢,阻礙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農業生產中,剩余的勞動力總量高達八百萬人,由于自身素養不足,很難依靠科技進行現代化農業的耕種。而如今高校和相關機構所培養出來的人才。
3.2 工業和城市化帶來的影響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量占用了農業的土地資源,并且產生了大量的廢棄物和毒害物。使得,農業用地和水資源形成嚴重的污染,給農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不斷向外擴展,大量占用農業用地,并且,每天形成大量的生活垃圾,使得農業用地形成嚴重的污染,破壞了農業的生態資源。制約了農業循環經濟的開展。
3.3 土地產權的制約
由于的形成。土地的使用期限被規范,土地的使用權限不明確,使得農用的土地流動性大,農民對農用地缺乏意識。對土地的管理意識薄弱,只用地不養地,影響了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4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策略
4.1 建立農用循環經濟的發展戰略
首先各地區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好r業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加強對自身的產業結構的調整,把節約資源與農業發展進行有有效結合。是農業的發展不影響環境的保護,積極減少對于農藥化肥的使用,進行有機肥與化肥的替代,實現生產經營中的廢棄物再利用的專業化。加強相關物質之間的相關利用。
4.2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政府應對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加強重視,并健全農業循環經濟的扶持政策,利用法律法規的制定,加強農民對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建設人們的主人翁意識。使得人們能夠積極進行對新能源的開發,加強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以及廢物循環利用的事業的支持力度。設立相應技術的研究項目,加強對各地的農業狀況的了解,針對地區建立循環經濟的技術研究與試驗。并對有效的農業循環經濟的技術進行推廣,對當地農民進行技術培訓。此外,還要健全發露制度,規范人們的農業生產行為,明確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基本制度,禁止農民進行過量的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并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化肥農藥的使用量。
4.3 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的評價機制
首先,要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的評價指標,對于在農村循環經濟發展中,表現優異的村鎮、相關部門以及個人,進行績效評價,并進行獎勵措施。因此鼓勵人們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此外,還要加強對于農業循環經濟的相關技術研究,建立技術團隊。不僅使得農業循環經濟得到更持續的發展,根據各地不同的條件,進行相關的循環經濟方法,并大力推廣實用技術。
4.4 加強循環經濟教育
想要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靠經濟和技術的支持,同時還需要全體人們的共同努力,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參與,也需要人民的認同和支持。因此,想要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必須從根本上進行人們的思想教育,讓他們認同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理念,同時加強自身的道德建設。將農業循環經濟問題,對人們實行重點教育。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現代媒體,進行合理的知識講解。此外,我們還可以開展宣講會,以及相關的活動進行相關問題的教育。
4.5 加強農業循環經濟設施建設
想要加強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嗎,不單單要增強農民自身的思想教育。同時,還要加強農業循環經濟的設施建設。應設立合理的農業循環經濟的合作社,通過合作的方式建立基礎設施。同時,加大政府的資金扶持力度,為發展農業經濟循環的農戶實行設施建設補助。
5 結語
農業循環經濟是保證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可持續的重要保障。因此作為人口大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已經成為保證我國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前提,也是人們健康的重要保證。需要人們不斷的進行探索與總結,尋找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的途徑,推動我國農業的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從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關鍵詞農業科技推廣;現狀;發展思路;保障措施;遼寧海城
21世紀,我國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生產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發展,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變。隨著加入WTO,有效解決產量與品質、增產與增收的矛盾,提高農業效益和增強國際競爭力已十分迫切。因此,加速農業科技創新步伐,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滿足新階段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對科技的需求,將是我國農業現階段的重要任務和歷史使命。
海城作為一個縣級市,農業發展在全省較為領先,各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如農業成果轉化速度慢、產業化程度低、科技對生產貢獻不高,因此,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顯得更加重要。根據國家實施“科教興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海城地區對農業科技推廣的重點和方向進行了相應調整。
1農業科技推廣發展基本現狀
1.1取得的主要成就
(1)建立了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保證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有序進行。海城市現已初步建成了以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龍頭,29個鎮區為龍身,各行政村為龍尾的多層次、多功能、全方位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全市共有農技推廣人員300多人,其中市級占30%,鄉級站70%[1]。
(2)推廣應用了一大批先進、適用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加快了農作物新品種的更新換代,使海城市農業由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過渡。
(3)開展技術培訓,提高了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通過廣播電視講座、現場講授示范、科技宣傳欄、技術咨詢點、科技大集等形式,把科學技術送到千家萬戶。
1.2主要經驗與做法
(1)加強政府部門在農技推廣中的主導作用。海城市目前農技推廣主要有3種形式,一是政府部門推廣;二是農業技術市場或科技企業,通過技術交易或新產品推銷,實現技術成果轉化或技術服務;三是各類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等組織,農民自主參與,引進新技術成果轉化應用。而從實施規模及效果、組織力度及社會影響來看,政府占主導地位。
(2)加強推廣體系建設和發揮推廣隊伍積極性是保證農業科技推廣發展的關鍵。推廣體系的建設,一是滿足農業科學發展需要,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二是農民自身需要,引導農民接納新技術,提高自身素質和生產管理能力,實現生活改善和收入的增加[2]。
(3)有重點地開展重大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全市每年有大批農業科技成果出現,在組織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有重點地選擇一批技術成熟、實用,覆蓋面廣、轉化力強,能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的科技成果進行推廣應用,可以從整體上較快地推進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如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等,均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建設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措施?!暗湫鸵?,全面推進”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經驗。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可為帶動大范圍區域發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術和經驗。這幾年,全市建成了農業中心高科技示范園區、騰鰲四位一體示范園區等,都發揮了較好的帶動作用。
2農業科技推廣面臨問題與困難
(1)農民對新技術接納能力差,基層推廣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影響農業新技術成果的推廣轉化。首先,由于環境及待遇不好,基層農村推廣部門很難吸引高知識學歷人才、非專業人員進入,造成推廣隊伍中整體知識水平低;其次,基層推廣部門缺乏知識更新和進修深造機會,對現代農業新技術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夠;第三,推廣人員知識結構單一,不能很好適應當前市場經濟與高效農業多樣化發展,對農民缺乏足夠的權威感。此外,廣大農村普遍存在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低的問題[3]。
(2)加入WTO,農業產量與品質、農民增產與增收的矛盾更為突出。目前生產的主要農產品,由于品質差,不僅在國際市場競爭優勢不強,在國內市場也受沖擊。
3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發展思路
(1)突出重大農業技術推廣和關鍵技術成果產業化,實現重點突破、全面帶動。在大批農業新科技成果中,選擇一批針對性強、輻射面廣、帶動力大,并能產生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農業技術進行推廣示范。尤其抓好一批特色和優勢明顯、生產與市場需求大的關鍵技術項目,進行產業化開發,初步建立海城市農業科技推廣的體系框架和發展模式。
(2)以政府農業科技推廣為龍頭,帶動和引導不同層次及多種形式的農業科技推廣發展。抓好國家級重大農業科技推廣計劃。
(3)堅持實施大面積推廣與建設科技推廣示范、產業化示范基地并重發展的原則。農業科技推廣示范基地建設是一項長期性任務,通過基地建設,可以實現技術引進、示范推廣、技術培訓和科技教育等綜合功能。
(4)堅持技術推廣與科技教育并重的原則。發揮農、科、教部門聯合優勢,推進農業科技推廣向縱向深入發展。協調農業推廣、科研、教學部門,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從單純技術推廣向技術普及和提高農民科技素質與能力發展。
(5)立足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成果轉化,兼顧國外引進的先進技術轉化。
4農業科技推廣的保障措施
(1)加強政策法規建設,保證農技推廣事業健康發展?!吨腥A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是指導我國農業推廣的最基本法律,對穩定農技推廣機構、健全農技推廣體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地方政府也應制定農業推廣的相關法律法規。
(2)加強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增加農技推廣資金投入。一要增加農技推廣資金的投入,并保證??顚S?。二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農技推廣力度。
(3)加強推廣體系建設,更新觀念和鼓勵創新。農技推廣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公益性職能,它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體,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主要載體,是新階段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依靠力量。必須加強以政府為主的推廣體系的建設并把服務領域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同時各級推廣機構在切實履行公益性職能的前提下,可以興辦經營實體,實行“一站兩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運行機制[4]。
(4)加強科學普及和宣傳力度,利用多種方式加快人才培訓。一要利用各種渠道加大科技宣傳力度,編寫當地的農業推廣技術系列叢書;充分發揮農業廣播學校作用,深入農村對農民進行科普宣傳;組織技術推廣示范基地之間相互觀摩、交流。二要對農民企業家進行農業技術、管理培訓。三要堅持不懈地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培養一批掌握并能應用現代科技的新型農民。
4參考文獻
[1] 王鑄庭,胡惠根.車坊鎮農林服務中心農業科技推廣成效及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8(17):316-318.
[2] 徐彬,里昕,揭筱紋.中國農業科技推廣的困境及新發展思路探索[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