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30:10
序論:在您撰寫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研究綜述及問題提出
根據麥金農的定義,金融抑制是指政府對金融體系和金融活動的過多干預壓制了金融體系的發展,其表現主要有:低的實際利率,信貸管制,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不發達,金融市場處于割裂狀態等等。金融抑制政策雖然適應了發展中國家急需加快發展速度,縮小與發達國家收入差距的需要,卻對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副作用,比如引起資金供給不足、資源配置缺乏效率、產業結構扭曲、加大政府財政補貼的負擔等。而如果政府取消對金融活動的過多干預,則可形成金融深化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金融深化包含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通過金融體制改革,放松對金融活動的限制,促進利率市場化和銀行商業化,實現金融機構的多樣化來促進金融發展(金融自由化)。第二階段則是通過金融發展來促進經濟增長。金融深化能夠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調整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反映資金市場供求狀況的實際利率能有效地消除資本缺口,促進儲蓄的提高和資本積累,從而促進經濟發展。然而,學者們在如何實現金融深化方面卻存在分歧。部分國外學者主張政府的主要職能應是維持市場秩序;而熊鵬、王飛(2008)等國內學者認為,金融深化本身并非靈丹妙藥,發展中國家應依據本國市場和宏觀經濟狀況,實施適度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同時輔以政府的適當干預。季凱文、武鵬(2008)則認為,金融深化在市場化程度較高和宏觀經濟環境較為穩定的國家效果較好,而在市場體系不完善、宏觀經濟波動較大的國家效果則較差。周天蕓(2004)認為,如果不顧發展中國家經濟和金融結構二元化、市場體系不完善本文由收集整理、政府宏觀調控體系不健全等因素過度金融深化,甚至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國內和國際投機沖擊、高額通貨膨脹等。相繼爆發的拉丁美洲金融危機和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例證。
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是指專門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交易服務的組織制度安排的總和。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所存在的功能缺陷,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農村金融對于新農村建設的服務效能,必須對功能缺陷進行治理,以提升我國現代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服務效能。筆者認為,科學的治理路徑是對我國現有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進行重構,而重構的思路就是要跳出“機構視角”,基于“功能視角”來構建我國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二、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功能制約分析
一方面,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沒有形成激勵相容的機制,也缺少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激勵相容的制度環境。主要表現在:一是激勵手段的缺乏。缺乏有保障的“剩余索取權”等激勵手段,擁有控制權的內部人可能存在道德風險行為。亞隆·雅各布認為,評價一個農村金融機構的運行績效,不僅要看其是否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要看其是否促進了“公平”目標的實現。農村金融組織的目標應當是為三農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縮小農戶之間的收入差距。而由于真正的外部監督主體缺位,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遵循的是,誰對其的控制力大就貸給誰,誰有向農村金融組織“內部人”尋租的能力就能得到貸款。
另一方面,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財政杠桿與金融杠桿未能形成功能耦合。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作為政府干預農村金融的兩大基本杠桿,其作用范圍與功能空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與互補性。如果農村金融只使用財政杠桿,忽視利用金融杠桿,則農村金融機構只會按照行政指令發放貸款,不會主動關心利率和風險,成為典型的政策性貸款。而如果農村金融只使用金融杠桿,注重贏利性,忽視利用財政杠桿,銀行完全按照市場條件發放貸款,則成為典型的商業性貸款。但是,農村金融是增加農業生產投入的重要手段,應同時使用財政杠桿與金融杠桿,形成功能耦合關系。而在我國,財政杠桿與金融杠桿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中并沒有形成功能耦合機制,財政部門沒有將有效的財政杠桿及時應用于金融部門,無法形成財政杠桿和金融杠桿相互依賴、相互推進的反饋環,從而完全抑制了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基本功能的發揮。
三、功能制約的治理:金融發展視角下的功能重構
為了解決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服務功能與服務效率問題,有研究認為,通過重新設計流程可以在流程績效的改善上取得突破,提高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但是,如果不根據外部環境準確給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進行功能定位和需求分析,沒有明確的工作重心,就無法從根本上理順業務流程并進行重新設計。只有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功能準確定位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業務流程的再造,才可能構造出新的運營模式。為了有效實現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功能,建立一個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實現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目標的功能體系框架是非常必要的。根據對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功能的內涵分析,將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功能體系結構描述如圖1。該體系結構從系統功能分析的角度,由外而內、自上而下很好地顯現出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所具有的多元化業務流程與運營模式相結合的網絡結構特點,顯現出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便于協調與監管的立體功能結構。
[圖1: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功能重構框架圖] [農村金融服務目標層][高水平和高質量的農村金融服務][提出功能需求][功能效應][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功能][核心功能層][功能重構層][配置資源][便利清算和支付][農村金融機構][提高投資轉化率][創新農村金融工具][創新農村金融技術][建立農業融資平臺][改善微觀治理結構][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引導農村民間金融][農村金融文化重構][分散金融風險][?][?][][][][?][?][][?][?]
高水平和高質量的農村金融服務功能存在于一個合理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之中,也就是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適應性、效率性、穩定性和政策性等四個方面的功能效應之間存在相對均衡狀態。因此,高水平和高質量的農村金融服務構成了本文的農村金融服務目標層,它的核心功能層包括配置資源功能、便利清算和支付功能以及分散風險功能,功能重構層包含了所有支撐這些核心功能層的各種具體運營模式的變革。應當指出,核心功能層與功能重構層之間是根據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需要,通過靈活的組合模式而形成的功能體系,而不是固定的線性結構關系。
根據農村金融的需求來設計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功能,再以服務為核心組織跨部門、跨機構來實現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功能,這樣的功能體系結構要求突破原有的“機構視角”劃分的封閉型組織體系,建立一種基于功能的組織體系,靈活地利用金融資源、提供農村金融服務。功能視角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是一種自組織結構,從農戶的金融服務的需求層進行組織再造,在提供農村信貸基本服務的基礎上,使農村金融機構主動通過提高功能效用來提高服務質量,即面向農村金融的需要進行產權制度設計、微觀組織設計和運營模式變革。
默頓和博迪(merton和bodie)比較系統地提出了一種新的金融與經濟關系的分析框架,即功能金融理論,認為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遠比機構要穩定,因為功能很少隨時間和地域的變化而變化;機構的變化是由功能決定的,機構之間的競爭與創新最終使得金融功能更有效率。本文認為,就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關系來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主要目標始終是實現國民儲蓄向農業投資的轉化(事前如何促進國民儲蓄、選擇最有效的農業投資項目;事中如何實施監督、處理信息與風險;事后如何解決委托問題),這種轉化的效率集中體現在農村金融組織的治理結構中,在這種轉化過程中,伴隨著信息的處理和風險的分散與管理問題。本文認為“功能視角”適用于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體系層面、機構層面、經營層面和產品層面的重構:
從體系層面看,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重構的最終目的是使農村金融體系更好地履行其功能,改進制度績效,降低交易成本。經濟轉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體系結構不健全,相當一部分金融功能處于被抑制狀態,金融改革的目的是消除金融抑制,促進金融深化,逐步完善金融功能,提高金融效率。金融分業管制國家由于金融體系被人為分割,往往不利于改進制度績效,提高效率。
從機構層面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應該在市場機制和政策扶持下決定如何履行金融功能。政府不能人為劃定某類金融機構的功能,限制來自其他機構和市場的競爭,因為這樣做最終會由于過度保護而導致無效率。例如,美國的儲貸機構(s&ls)承擔的兩大功能——為居民提供長期的固定利率融資及向中小儲戶提供無風險的短期儲蓄品種,并不一定要由同一類機構同時承擔,共同基金、養老基金、資產證券化等都可以實現相同的功能,但美國政府沒有及時因勢利導,終于使儲貸機構積重難返,出現全面危機。
從經營層面看,某種金融業務往往是幾種金融功能的組合體,隨著市場環境變化,某類金融業務出現功能性分化或功能重新組合都是十分合理和正常的現象。比如借貸業務是一個十分普通的業務領域,但卻是多功能組合體,至少包含六大基本功能中的兩大功能:轉移經濟資源和管理風險,因而實際上是由“單純的無違約風險借貸”(轉移經濟資源)和“出售違約風險保險”(管理風險)兩部分構成。
從產品層面看,同一金融功能可以由不同產品來執行,比如市政債券的保險,既可以由保險公司向投資者出售保險單來實現,也可以由投資者直接購買看跌期權來實現。也就是說,提供保險功能產品的主體不一定必須是保險公司。
中國銀監會2006年年底頒布的《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表明了金融高層理念的放開,要在中國最貧困的土地上嘗試運用弱勢金融開創農村金融真正的戰國時代。村鎮銀行旨在打造社區金融的助推器,必將成為農村經濟繁榮的金融引擎。
村鎮銀行符合木桶原理
設立村鎮銀行的意義其實很明顯,就是要打造符合農村地區真實需要的高質量的金融供給。300萬元、100萬元、30萬元和10萬元四個梯次門檻,透露出木桶原理的金融哲理:協調、和諧、共生、一致。金融如水,資金是水,而這四個規模不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就像是4個木桶,可以裝分量不同的水。農村地區相當于小河溝,工、農、中、建等金融機構的木桶太大了,根本提不起小河溝里的水,無法實現農村客戶與金融機構的博弈和雙贏。
村鎮銀行是我國開始農村金融原創性實踐的可喜起點。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是金融共生的內在需求。農村經濟主體使用農村金融資源的凈收益應大于或等于交易雙方的機會成本之和,至少等于農村金融資源非農化的凈收益率。農村經濟結構多元化、要素流動自由化對農村經濟主體使用金融資源的平均凈收益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村鎮銀行是對金融抑制與行政不適當干預的初步否定。金融抑制是導致我國農村信貸融資困難的根本原因,成立村鎮銀行的政策思路應著眼于完善涉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改革農村信貸利率體制,改革銀行的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創新信貸技術,真正改善銀行和涉農客戶之間的信息結構。解除金融抑制的最佳選擇就是在農村真正做到利率自由化,實現利率由農村有效需求來定價。積極關注農村信貸投入的質量和效益,實現農村金融微觀基礎的健康性和可持續性。
村鎮銀行是關注窮人生存權的理性回歸。經濟發展的最高目標是提供居民福利。商業資金缺乏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成立村鎮銀行旨在培育農村金融競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要想在中國幅員遼闊的土地上運用金融的杠桿去撬動農村經濟的平臺,村鎮銀行將是農村金融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形成農村金融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良性互動。農村金融必須與農村經濟相適應才能均衡發展。農村金融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關系,不應該是誰決定誰、誰支持或扶持誰的關系,而應該是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雙方以經濟利益為出發點互相吸引。新農村建設需要資金投入,金融資金就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據專家估計,未來15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平均每位農民需要投資約1700〜4900元,如果按8億農民計算,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缺口將在13600億〜39200億元之間。
設立村鎮銀行必將加劇農村金融生態競爭的激烈程度。村鎮銀行與農信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郵儲銀行、農行、小額貸款公司、民間金融等形成多元競爭格局。如果從金融生態的角度講,四大國有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商行、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金融機構、基金管理公司、財務公司、信托機構、投資公司等都是這個生態系統中的金融種群,村鎮銀行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紅?!敝猩?,必須實施系統創新,以差異化和低成本戰略方式,提供有差別的金融服務產品。
打造核心競爭力
村鎮銀行要能提供新農村建設所需的新金融服務。新農村建設更需要新型農村資金供給。村鎮銀行服務于新農村的著眼點,也應該主要體現在“新”上,就是要用新金融工具、新金融技術、新金融產品、新金融服務、新金融機制重塑新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農村的資金供給模式應該是“供給優先”為主導,“需求追隨”為輔助,前者主要適用于農民種植、養殖業,后者適用于已具備了一定生產能力的農村優勢產業。
創新服務手段,確立錯位競爭戰略。目前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表明金融資金缺乏。發展農村金融模式的難點在于金融服務的小型化、分散化與規模化的低成本運作之間的悖論。村鎮銀行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建立營業范圍內的信貸服務網絡,加大對農戶貸款的營銷力度,變被動放款為主動放款。創新信貸手段,完善小額農戶貸款和聯保貸款管理機制,將龍頭企業與農戶、中介機構和擔保機構等具有法人地位的利益主體納保貸款范疇,克服農戶聯?!奥撚H不聯疏”的缺陷,發揮貼近農戶的優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特”,搶先占領農村地區優質領域和鞏固長期的優勢地位。借款人能夠從商業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機構獲得金融產品與服務,本身就會構成一種正面的激勵機制。
金融產品創新策略應選擇拿來主義+原創開發。村鎮銀行要積極探索支持失地農民就業和創業的新途徑,探索農舍抵押、農機具抵押、門店抵押和商家協會聯保等貸款方式,積極推行一次抵押、集中授信、余額控制、循環使用的管理方法,將其延伸到農村個體工商戶、種養大戶、訂單農業戶、進城務工經商戶、小型加工戶、運輸戶和其他與“三農”有關的城鄉個體經營戶。對農產品加工、運輸、銷售企業,探索動產質押貸款。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種養業基地建設項目,探索將訂單擔保貸款、公司為農戶擔保貸款、倉單質押貸款結合,實行貸款、理財、咨詢等綜合服務方式,推動龍頭企業、基地、農戶三者間的聯動。積極探索農民以養殖水面使用權、經營權、經濟林權、訂單、動產抵押、權利等作為抵押質押。對農村中小企業,探索將其存貨、收費權益等作為抵押擔保物。推廣箱式和傘式信用共同體的做法,建立多層次的信用共同體。開展涉農中小企業聯保貸款、探索倉單質押貸款、開發支農金融創新產品“信用一證通”。開展個人創業投資貸款、個人工資保證貸款、車主融資貸款等創新業務。建立涉農中小企業項目庫,制定“一企一策”服務方案。
關鍵詞:農村金融;鄉村振興;金融體系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在農村經濟形態的發展和形成過程當中,鄉村振興會在很大程度上受金融發展限制。所以,分析農村地區的金融領域發展現狀,結合其存在的不足和困境對應的提升措施,為后續鄉村振興道路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也可以為提升我國農村經濟環境起到推動作用。
1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對鄉村地區經濟振興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是農村金融發展的關鍵,也是農村地區經濟產業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首先,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想要實現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變化,就要實現農業產業體系的現代化發展,提高實現產業創新和整體競爭力。目前雖然我國農業產業發展有了較大進步,但整體生產技術相對落后,資源的利用率相對較低,種植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與城鎮相比,農村的整體經濟水平相對滯后,收入較低,不管是在農業科研設備補充還是產業融合等方面都缺少外來資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的經濟發展[1]。其次,農村金融支持也是實現鄉村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實基礎,和諧健康的農村生態環境是實現農村地區長遠發展的關鍵保障。在農業發展環境下,農業種植過程當中使用化肥、農藥以及其他污染環境的原材料會影響土壤質量,降低作物產量,嚴重時會導致水土和耕地面積流失,阻礙農業可持續發展。肆意排放農村生活垃圾、焚燒秸稈等產生的污染,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來科學處理污染源[2]。再次,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是地區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淳樸的鄉風是實現農村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但現在農村地區依然有盲目攀比、大肆操辦紅白喜事的現象,同時文化建設水平落后于城市地區,有限的文娛設施難以滿足群眾的基本需求。留守老人的贍養問題、兒童的教育問題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另外保護傳統文化、修復歷史遺產以及宣傳和引導道德風貌都需要引入資金,保證工作順利實施[3]。
2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
農村金融發展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現。首先,農村金融是支持產業興旺、助力農業發展的基礎。金融對于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要以重視培育新型農業主體為基礎,以引入社會資本先進技術和完善管理經驗為目標,以此來調整現有的農產品結構,創新農村地區的產業布局,實現糧食、農林、牧業的統籌結合以及種植養殖和銷售的一體化發展[4]。其次,要強化涉農金融機構通過信貸手段來培育創新型農業主體的作用,實現農村產業的多角度融合以及農村地區全產業鏈的一體化發展,確保多個產業結構可以實現互動補充,以此來促進農業產業的興旺發展。再次,農村金融要以扶持綠色農業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從傳統的追求高產轉變為追求綠色可持續發展,對應的金融導向也呈現出新的變化。涉農金融機構要在支持鄉村振興發展的進程當中引入綠色導向,以綠色信貸業務來支持農業綠色循環的低碳生產,實現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是要改變傳統的種植養殖產業,使依靠自然資源消耗為主導的粗放型經營模式轉變成現代化的可持續綠色發展模式,重視在農業生產技術發展過程中引入節本增效的創新技術,強調推廣畜禽養殖新型農業發展模式。農村金融支持可以依托農村地區現有的綠色資源,發展并扶持休閑、旅游以及健康產業,推動農林牧漁等產業和教育、文化、養老等實現有效融合[5]。最后,農村金融支持要重視發展普惠金融,提高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國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發展較為失衡,地區金融配比難以滿足實際需求,想要實現鄉村地區的可持續振興發展就要解決農村金融服務的缺陷。將有限的金融資源投入到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當中,通過拓展和延伸農村地區的服務鏈,形成一體化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以強化鄉村地區發展的前提開展豐富多樣的金融普惠活動,幫助農村居民提高金融服務的運用能力,實現農村地區共同富裕[6]。
3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面臨的困境
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是以推動農村地區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以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資金融通可以確保各項基礎工作順利進行,但受外界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缺乏資金對農村各項事業的融通支持以及對不同經營主體的政策性支持,同時具體的對象和外部環境的差別會導致相關工作受阻。
3.1農村金融市場不完善
首先,農村金融市場的供給環境相對較弱,難以與城市地區相匹配。大部分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相對較慢,金融供給的主體相對單一,市場發展空間較小,商業和國有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運營工作會過度關注個體利益,不能根據農村市場的實際情況完善工作細節。一些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數量少,有的地區只有農村信用合作社,會因為結構單一而影響融資功能,直接限制鄉村振興的整體發展。其次,現有的農村金融市場結構不合理。受市場主體的供給和需求不對應問題的影響,金融監管體系對市場的約束性和管理性相對較低,直接影響農村金融體系的細化和完善,失去對地區經營結構的約束。
3.2農村金融服務不到位,金融產品單一
農村地區的金融產品能充分展現出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情況。通過對農村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展開分析可知,豐富的金融產品能從多個角度滿足農村地區金融主體的不同資金需求,以此來為農村經濟主體的項目建設提供基本支撐。分析目前的建設成果可知,農村金融產品的類別和形式還不夠全面,難以滿足鄉村振興的整體要求,也不能實現外界環境和內部政策對經營的促進作用,直接影響農村地區的金融供給,導致資金的運營和使用受到較大的約束。
3.3貸款額度有限,貸款困難
目前農村金融機構所發展的業務當中,大部分為小額貸款,款項相對分散,存在一定的回收風險,會影響農村金融機構對地方經濟水平的促進作用,甚至會阻礙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村地區,農民對小額貸款的需求量較大,一般會以相應的擔保抵押為條件申請貸款,但因為農村地區的抵押物資較少,且大部分農民的個體條件不能滿足貸款要求,所以農村金融發展會受到一定約束,制約了農村經營主體的經濟發展水平[7]。
3.4農村金融保險不完善
農村金融保險對于鄉村振興產業的穩定和發展以及后續的風險防控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農村金融保險在地區經濟發展進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農村金融保險存在發展滯后以及缺乏擔保的情況,在當前社會環境當中,商業保險不斷發展,而農村金融保險相對落后,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收入,限制了對保險的可承擔風險。另外農村金融機構的現有網點數量較少,在開展涉農業務時需投入大量資金,降低了貸款的收益率,導致資金流入到非農產業中。假如農村金融保險不能降低農業融資風險,就會影響鄉村振興戰略實施[8]。
4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建議
4.1構建合理的金融服務政策和體系
首先,分析目前農村金融環境的發展情況可知,其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存在較大不足,要從農村金融的不同發展階段來制定并落實對應的金融服務政策,實現農村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多元化農村經營主體的現代化發展,進而實現鄉村振興。其次,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需要結合現狀科學規劃銀行和非銀行機構,以多樣化的途徑引導多種類型的農村金融機構,確保該類金融機構促進農村區域實現經濟和文化水平雙重發展,滿足農村地區在各個領域建設工作的資金需求,另外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調節效應,合理布局農村金融的業務網點,為完善和發展后續經濟體系打下基礎。再次,要細化現有的監管機制,規避各類風險,構建完整、科學、優良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確保相應的金融服務制度滿足鄉村振興發展的需求[9]。
4.2創新服務模式和產品
首先,要引入新型技術手段完善金融服務。在過去銀行業的發展進程當中,信息不對稱對農業金融發展的阻礙較大,引入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促進銀行服務業在農村地區的發展。涉農金融機構要根據新型農業主體的個體需求,結合現代化的智能手段創新并整合業務模式,提高服務的技術和數據處理能力,完善業務審批過程,簡化辦事環節,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質量。其次,涉農信貸增信途徑和方法有待豐富,農村金融機構應結合國家的政策方針來提高涉農信貸期限的時間和額度。例如,在黨的報告中提出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繼續延長30年,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型農業主體出現。農業金融應以此為契機發放農村土地經營和農房抵押貸款,在農業設施設備抵押和生產訂單等方面加強融資,以此來提高貸款的額度并延長相應期限,針對農戶、地方產業、農村合作社以及電商產業鏈等渠道增加貸款,并豐富融資模式,以此來滿足在土地流轉和服務過程當中涌現出的新經營模式。再次,要結合農村地區現有的產業鏈,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農村地區現代化農業規模的共同發展,農村產業鏈經營主體的基本資金需求從小額化向規?;D變,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農業金融機構要以解決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及后續流通和營銷渠道當中的融資需求為切入點,打造出符合農業金融產業差別的新金融服務體系,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完善定價細則,確定合理的利率水平,根據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點滿足不同農戶的基本需求。
4.3保證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全面提高
站在整體的角度分析,想要實現農村金融對“三農”工作的良好服務,就要完善和優化金融服務體系,明確其在鄉村振興工作當中的具體職能。要改變現有的工作思維,強化金融服務模式,依照農村地區特有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農民的實際需求,通過面對面、點對點的服務模式實現金融服務和農業種植生產等活動的有效融合。結合這些方面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對應的金融服務方案,進一步細化以多元化農村經濟為主體的金融服務,確?,F代農業生產活動得到更科學有效的提升,從根本上解決鄉村振興工作當中的資金難題[10]。
4.4大力發展農村綠色金融服務
首先,要重視農村金融對綠色產業的引導、約束和杠桿作用。農業金融機構要依照農業發展基礎強調其實現綠色低碳化的轉型方向,結合有效的金融服務促進農業產業呈現更高效、高質量的生產模式,從傳統的粗放型生產經營轉變為重視生態節約環保的綠色經營,在此過程中要加大綠色信貸的投放力度,重視對農業種植養殖以及深加工產業的金融支持。其次,要細化綠色農業信貸投放制度,通過制定差異化信貸策略,創新現有的綠色金融產品結構。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生產和經營特點,探索農產品商標質押貸款的新型貸款模式,結合分類化的客戶管理渠道,對現有的信貸項目庫當中所涉及的農業循環經濟項目分級授信,提高其授信額度。構建以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為支撐的農業示范基地,開拓綠色貸款通道,實現農村綠色金融服務的可持續性發展[11]。再次,要強化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性支持,結合現有的政策標準和金融發展制度,落實農村綠色金融的相關要求和政策體系,構建并完善能和其相對應的、以服務于農村地區金融需求為主體的中介服務機構,投入充足的資金,調動涉農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視以綠色金融服務為基礎的綠色小微企業和項目的信貸投放。
4.5加大對農村農業貸款的管理力度
想要實現農村地區金融結構的穩定發展,就要完善利率定價機制,高利率會增加農民的貸款負擔,阻礙地方經濟發展。政府要以規范市場運營模式為主,合理調控農村金融市場,確保各項業務有序進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要結合科學的利率機制優化現有利率,確保農民主體得到金融優惠,積極參與地區經濟建設。要以小額信貸為主導,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信貸需求構建與實際利率相符合的金融制度,在強化融資效率的同時實現對金融機構運營工作的科學引導,確保金融服務能滿足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要求。
4.6拓寬信貸渠道,提高農村農業貸款額度
發展農村信貸領域要拓寬農村信貸渠道,提高農村信貸的利用效率,強化監管水平。通過機構擔保以及補貼政策,推進農村金融的創新和發展,拓展信貸渠道,發展不同的資金渠道,實現多個渠道資金抵押,保證農村地區經營主體拓展融資渠道。另外要加大農村金融對金融貸款的投入力度,從地方經濟的發展角度入手確定金融活動的發展方向,依照民間借貸的實際情況規范并引導市場環境有序發展。
4.7防范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風險
首先,要由財政部門設立專門的農業風險補償基金來補貼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信貸投入,并適當補償不良貸款造成的損失,完善并推廣農業保險制度。要豐富并完善農村信貸的擔保體系,優化現有的金融環境,確保各類金融機構能夠更多地參與到農村金融服務當中,有序推動城鄉文化和經濟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金融保險制度,構建農業金融信貸的對應風險。其次,要擴大政策性保險費用的補貼范圍,吸引更多創新型農業主體,結合政策性保險對策預防風險??梢酝ㄟ^政府補貼、稅收減免等方式引導并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相關業務,確保對應的保險服務能滿足農業市場的實際需求,為新型的農業主體提供更可靠有效的保險基礎。再次,可以推出盈利涉農保險產品,確保農業經營主體在遭遇自然災害時能得到啟動資金補償。最后,通過引入風險共擔及補償制度來構建政府機構、農戶和經濟組織等多位一體的聯保模式,充分落實集中擔保、分散使用的靈活模式,采用綜合化的保險措施來防范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過程當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金融風險,確保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可以完全應用到農村地區建設當中,促進農村地區各個領域的整體發展[12]。
5結束語
農村金融工作的發展和完善直接推動解決了“三農”問題,目前在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支持農村金融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農村金融發展受環境及制度的影響存在諸多困難,對應的保障制度也不能確保金融體系穩定發展,從而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影響了鄉村的發展。因此要以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為基礎,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制度,進一步促進中國農村經濟向高質量方向發展,并實現了農村金融對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小華,楊玉琪,程露.新發展階段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問題與解決方案[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7(6):41-50,257-258.
[2]李茂,王晨陽.金融創新如何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銜接[J].河北學刊,2021,41(6):204-209.
[3]邵曉翀,杜爾玏.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現實基礎、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基于新發展格局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10):76-80.
[4]袁文.鄉村振興中農村金融立法的困境與破解路徑[J].農業經濟,2021(10):94-95.
[5]王興國,吳梵,劉韜.農村金融發展影響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計量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21(10):84-91.
[6]李昱呈.開發性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究[J].開發性金融研究,2021(5):41-48.
[7]馬天祿.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J].中國金融,2021(15):26-27.
[8]林暹亮.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長效機制構建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學,2020.
[9]李自強,陳佑成,葉偉嬌,等.網點布局視角下農信社信貸服務感知質量影響機制分析與展望———基于商譽評價的調節效應分析[J].農業展望,2019,15(11):27-34.
[10]陳麗.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以廣東省梅州市為例[J].農村金融研究,2019(6):67-70.
[11]丁竹君.創新農村金融工具的路徑選擇[J].社會科學輯刊,2010(1):117-119.
關鍵詞:農村金融;金融需求;涉農金融機構
一、重慶市農村金融的現狀
一是改革和重組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原重慶農村信用社通過“三步重組”戰略,于2008年年底成功轉制為重慶農商行,并于2010年年底赴香港H股主板成功上市,期間,填充了資本金,提高了服務“三農”水平。二是改革和試點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分行。農行重慶分行于1979年恢復成立,它是中國第一批“三農金融事業部”的改革試點單位,秉持“服務城鄉、面向“三農”的經營發展理念,積極支持重慶城鄉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大力推進“五個重慶”建設,期間,中國農行重慶分行通過健全事業部管理體制和組織架構,積極落實“六個單獨管理”制度,致使“三農”金融服務水平和質量得到了不斷提升。三是正式掛牌成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重慶分行。郵儲銀行重慶分行于2007年宣布成立,堅持服務“三農”、扶持社區和發展中小企業的經營理念,堅持走特色化發展道路,并提倡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業務形式多樣化,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期間,積極執行市政府所下達的任務,如支持重慶兩江新區的建設、推進“五個重慶”的構建和扶持“兩翼”農戶萬元增收,這一系列工作為重慶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提供了約為千億元的資金支持,經過不斷深化和改革,它已逐步成為服務重慶“三農”的主力軍之一。四是積極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截至2014年年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相繼建立起33家,其中村鎮銀行占有31家,基本覆蓋了81.01%的區縣。農村資金互助社占有2家,例如,重慶市黔江區城東誠信農村資金互助社,它主要向農村資金互助社的社員提供存貸款和結算業務。因此,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蓬勃發展,已成為重慶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中一股茁壯成長的新興力量。
二、發展重慶市農村金融的問題
1.涉農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單一。分散的農村金融市場,較高的服務成本,不利的交通網絡,使得相關的涉農金融機構不愿意參與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對提供多樣性的服務方式的積極性也不高,再加上區縣的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涉農金融機構都屬于非法人機構,它們沒有貸款審批權和業務信貸產品創新自,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涉農金融產品的創新與多樣化的涉農服務方式。2.財政支農投入不足。政府缺乏對金融機構涉農信貸的激勵機制,區縣政府的激勵機制只針對涉農金融機構信貸總規模,而涉農貸款增量的財政獎勵政策并未得到有效落實,導致金融支農的激勵力度較弱,當前各家涉農金融機構的涉農信貸主要熱衷于投放期限短、回收期限快且主要滿足農戶種植養殖業所需的信貸產品,而缺乏中長期限的信貸產品,如農村通信建設、抗洪抗災、購置大型農用機器設備和大型農用機器設備保險等所需的3-5年的中長期涉農信貸。3.農村金融服務環境不完善。2013年,重慶市農發行、郵政儲蓄銀行、農行這三家涉農銀行業金融機構出于經營成本、風險防范和盈利情況等多方面的平衡,共撤并機構網點約為303家,這些涉農金融網點的退出使得農村金融發展緩慢,金融服務質量低下,金融服務環境變差,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鄉鎮僅有農商行或者郵政儲蓄銀行繼續保持經營,有些落后的農村地區還存在金融服務空白區的現象,這些都嚴重制約了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三、發展重慶市農村金融的對策
1.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以農商行巫山支行為例,該行積極探索“金融創新”,打造惠民銀行,例如,發放300萬元支農資金,用于支持曲尺鄉紐荷兒、李子等水果產業發展,發放1000余萬元烤煙貸款,重點輔助官陽、篤坪、騾坪等鄉鎮烤煙種植戶增產增收,同時,強化服務渠道創新,提高ATM機覆蓋面,僅2013年,大昌、官渡、騾坪等6個鄉鎮的分理處新增ATM機13臺,其次,加強推進農村便民自助服務終端建設并累計投放100余萬元,這些都切實滿足了當地農戶的金融需求。2.加大對“三農”服務的財稅政策支持。在重慶市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重慶市積極探索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促進農村金融資源合理配置。截至2013年年底,重慶市累計爭取到中央財政支農定向費用補貼資金7357萬元,安排市級專項資金8000萬元。其次,建立起“三權”抵押風險分擔機制,主要用于一定比例的經濟補償對于“三權”抵押貸款中的本息損失,運用市級專項資金2000萬元,建立起涉農企業貸款貼息機制、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機制、貸款損失風險補償機制等。3.優化農村金融服務環境。以農商行巫山支行為例,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從服務環境上,新增飲水機、添置綠色盆景、放置報刊架等用具,從服務方式上,新增VIP服務窗口、增設1萬元以下存取款快速通道、添加多臺ATM機,合理功能分區,切實營造了一種氛圍和諧、服務高效和設施齊全的人文環境,使每一位客戶都享受到了高質量的服務。
重慶市是一個大城市帶大農村的直轄市,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金融的發展,在農村金融改革發展中,重慶市也相繼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了出色成績,表現在金融組織體系建設的有序推進,信貸資產質量的不斷增強,涉農貸款規模的穩步增長,金融抗風險能力的不斷加強,極大地促進了金融服務支持“三農”發展的作用。因此,在重慶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的領導和管理下,在農民的金融意識不斷提高下,重慶農村金融將會迎來新一輪發展浪潮。
作者:黃堯 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一、建設農村金融環境的意義
(1)促進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加強農村金融生態工作建設的力度,對農村經濟水平的更好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目前我國廣大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還處于一個相對比較低的階段,而經濟水平的提升是要依賴于整體金融環境的。擁有一個穩健的金融資本體系,農村的經濟發展才能得到一個較好的環境基礎。而且提高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質量,還有利于農村經濟效益發展速度的提升。
(2)為農村金融體系提穩定環境。加強農村金融生態工作的建設,另一個重要意義是能夠為農村金融體系的建立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當前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經濟發展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在這種經濟環境下,農村的金融體系正在逐漸形成。現代化的金融經濟體制正在農村經濟環境中建立,加強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能夠為金融體系的建立構建一個良好的環境。
(3)促進農村市場經濟的建立。 加強農村金融生態工作的建設,還能夠加快市場經濟制度在農村建立的步伐。從總體上來說,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比較落后的,而且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也僅僅局限于各大經濟發達城市。想要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就需要逐步在農村市場中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加強農村金融生態工作的建設力度,健全農村的金融資本體系,有利于促進市場經濟制度在農村的建立。
二、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中的不足
(1)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 關于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問題,當前我國農村的經濟市場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我國農村的金融體系不夠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程度決定了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目前我國廣大農村的經濟市場中,金融結構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缺乏完善補充,這就會影響我國農村市場中的金融體系的建立,導致我國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不能很好地開展。
(2)農村法制意識淡薄。當前我國農村的金融生態環境中建設的另一個不足之處是農村法制意識比較缺乏,在金融體制建立的過程中,法制意識是維持經濟安全運行、維護金融體系合法運作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農村人口的法律意識還普遍處于一個低水平,缺乏法律意識作為支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就不能很好的開展。
(3)相關的機制制度缺乏。我國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中的另一個不足之處是相關配套制度的缺乏,對于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來說,擁有完整的、正確的配套制度是保證其建設工作良好開展的依據,而當前我國的農村中,有關金融體系的機制制度還并不完善,這就阻礙了金融結構的建設工作,不利于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良好開展。
(4)農村人口素質比較低。我國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另一個不足之處是農村人口素質較低,由于我國教育水平的有限性,當前農村人口的素質還普遍處于一個低水平。缺乏高素質、高學歷的金融專業人才。專業人才作為金融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資源,缺乏專業人才就意味著缺乏相關的人力資源來建設金融生態環境。這樣必然不利于農村金融工作的良好開展。
三、如何加強農村金融生態建設
(1)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提高農村金融工作的建設水平,首先要補充完善農村的金融結構體系。農村的金融行業擁有一個完整的結構體系,才能夠創建更高質量的農村金融資本環境。加強農村的金融體系建設力度,能夠促進農村金融經濟的更好發展。
(2)加強制度化管理建設。加強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還需要強化對機制層面的管理力度。健全的機制制度是金融工作得以良好開展的重要前提,尤其是針對缺乏機制體制的農村來說,加強制度化建設,能夠為金融工作的良好運行提高制度層面的保障,能夠提高金融體系建立過程中的可行性,進而促進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整體水平。
(3)引進先進的金融管理經驗。加強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另一個措施是引進先進的金融體制管理經驗,相于城市來說,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更低,金融管理經驗缺乏,這種現狀會阻礙金融工作的良好開展。因此,大力引入先進的金融管理經驗,為農村金融建設工作增添新的動力,更好的促進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
關鍵詞:信息化;農村金融機構;人力資源管理;影響
一、信息化對農村金融機構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影響
1.為提高金融機構績效管理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所有影響機構經營效益的可控因素中,毫無疑問建設一支高質量的員工隊伍是最重要的[2]。事實上,問題不在于機構的管理層有沒有意識到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而在于員工績效管理方面缺乏科學的測量工具,未能讓各個層級的員工承擔起員工隊伍的重大責任,人力資本的作用沒有發揮到最大。通過引進信息化手段,結合機構的實際發展情況與現狀,建立層層分解的績效模型,將員工工作與機構盈利指數相掛鉤,從而實現員工利益與機構利益的有機結合。再通過一系列現代化的人力資源信息化產品,將機構的經營戰略部署通過該產品的績效管理模塊逐一分解到每位員工,從整體上提高機構績效管理能力。
2.為提高金融機構人才管理能力拓寬了新的途徑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金融機構間的競爭憑的是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的創新性金融產品及優質的服務,歸根到底就是高素質專業人才的競爭。借助信息化手段在人力資源的發現、培養、潛力開發以及應用等方面全方位占領人才的制高點,從而促進機構服務品質的不斷提升,加快新產品的研發速度,提高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從人才聘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力資源信息化招聘管理模塊,從廣大應聘者中甄別符合崗位需求的優質人才,這對于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人才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從留住人才的角度分析,人們從業的基本目標是實現個人利益,而通過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產品,將崗位管理、績效管理與個人發展科學的整合到一起,這對于農村金融機構留住優質人才亦具有重要意義。
3.有利于提高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
基于人力資源的重要性,近年來,金融機構在人員的開發、培訓、管理等環節的投入成本,在機構總成本當中的占比越來越大,人力資本的投資回報率逐漸被管理層所重視[3]。結合國內外整體的金融機構發展現狀來看,通過應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改善了機構的運作與經營效率,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顯著提高。主要表現就包括金融機構的崗位管理、人才管理、績效管理能力均有所提高。
二、農村金融機構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1.員工結構不合理
受歷史因素影響,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依然十分普遍,復合型高素質專業人才依舊比較匱乏[4]??v觀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整體人才建設現狀,很多機構中,中老年員工占大多數,而年輕員工卻極為缺少,員工結構嚴重不合理,制約機構的長期發展。部分員工為機構外聘的兼職員工,對金融專業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只能在窗口或者大廳辦理簡單的金融業務,無法滿足農村金融業的發展需求。
2.薪酬績效體系不健全
為最大限度的挖掘農村金融工作人員的潛力,提高人員綜合素質,金融機構的管理層必須首先建立有效的崗位薪酬管理體系與激勵機制,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然而,從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人力資源管理現狀來看,大多數機構依然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按照職務、工齡等來劃分崗位級別,先進的人才管理理念未能有效落實,信息化管理手段沒有得到充分應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村金融機構的人才培養能力及吸納人才的能力,導致機構工作人員崗位責任意識低下,服務熱情不高,影響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益。
3.長效培訓發展機制不完善
金融行業是知識密集型的現代經濟服務類行業,對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及服務能力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由于農村金融機構長期面臨著人才匱乏的問題,對員工的崗位業務要求也有所降低,只要求其掌握基礎的崗位業務即可,在人員的繼續教育管理方面更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種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下,員工的綜合素質勢必難以提高,農村金融機構也難以再吸納并留住年輕的優質人才。
三、提高農村金融機構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建議
1.借助信息化手段,優化人員結構
一方面,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崗位管理為核心,通過直線主管與員工多次交互,將機構的經營目標及員工的個人績效直接掛鉤,將分解后的主要績效目標分解到每位員工的自助系統中,建立員工個人、各階段的績效目標[5]。另一方面,要強化過程監督與管理,直線主管需與員工建立起密切溝通的橋梁,對績效目標的執行情況進行實時追蹤,并依據管理層的新的戰略發展要求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農村金融機構要想在激烈的金融市場中贏得發展機會,就必須首先樹立先進的、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在人員管理及培養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同時,要協調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及其他部門的關系,加強引進高素質金融人才,打造高質量的員工團隊,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營造活躍的工作氛圍,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2.建立專業培訓平臺,完善金融機構培訓體系
針對農村金融機構在職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的現象,金融機構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首先,要結合機構的實際發展現狀及條件,以大數據網絡系統為依托,打破傳統管理部門及權限的約束,實現各管理環節的相互融合,優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其次,信息化下的農村金融機構人力資源管理存在鮮明的信息化特征,先進的云數據系統具有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所不具備的優勢??蓪炔繂T工的文化程度、經驗水平等信息通過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儲到機構內部的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中,實現對人力資源的動態化管理;建立員工長期教育培訓平臺,完善具有法律效應的金融機構培訓體系;制定科學的薪酬績效管理方針,加大對員工培訓經費的支持,與當地教育機構達成合作,逐步擴寬培訓融資渠道,提升金融業務水平。
3.結合信息化技術,實現內部人力資源的高效管理
借助信息化技術,建立完善的員工薪酬激勵體系與長效培訓發展機制,從而實現內部人力資源的高效管理。以某市農村中國郵政銀行為例,通過合理的利用大數據技術,在人才聘用環節對應聘者的在校行為及綜合表現進行分析,包括專業知識、技能、實習經歷等,為人才選擇方面提供了更加科學的依據。同時,結合銀行自身的經營模式與發展需求,建立了人員能力管理模型,通過信息系統實現對人事信息的集中管理,并定期對各個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進行評析,以此作為員工績效考核的重要衡量指標,提高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
四、結束語
信息化為農村金融機構人力資源管理帶來十分重大的影響,農村金融機構必須正確認識到信息化技術的種種優勢,抓住時代機遇,合理的、充分的應用好信息化手段,不斷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與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周瑾矞.大數據時代開發性金融機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4):85,87.
[2]喬惠娟.金融行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途徑研究論述[J].現代商業,2017,(7):67-68.
[關鍵詞] 村鎮銀行 農村金融 新農村建設
村鎮銀行是經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它實質上是一種股份制的民營企業。自銀監會2007年1月22日并正式施行《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下文簡稱)以來,隨著外資的不斷進入,截至2008年2月末,銀監會已經在全國范圍內累計批準開業22家村鎮銀行。目前這些村鎮銀行總體運行良好,正逐漸成為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新興力量。
一、村鎮銀行的主要成效
村鎮銀行是我國開始農村金融原創性實踐的可喜起點,對合理配置金融資源,培育健康、多元的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體系,有效增強對農戶和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1.引入競爭機制,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由于傳統經營理念和運作模式的影響,農村信用社自成立以來,長期存在著服務意識不強,服務功能單一的現象,信貸期限和品種不能完全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與農信社相比,村鎮銀行在貸款利率、決策鏈條、業務靈活度以及對市場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設立村鎮銀行,將大大提高金融服務質量,擴大金融網點覆蓋面,并有效打破農信社以往的壟斷地位,激活農村金融市場。
2.減少借貸壁壘,促使融資規范化。農村非正規金融機構長期處于政府的金融監管之外,對經濟的運行產生了一定的消極作用。如:影響了利率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全面貫徹實施,擾亂社會秩序,抵御風險能力差而投機性強等。由于村鎮銀行準入門檻降低,原本處于無政府狀態的民間資本可以通過投資開辦村鎮銀行被納入規范的金融系統??梢幏斗钦幗鹑谑袌龅睦?,減輕非正規金融設置過高利率給債務人帶來的沉重負擔,使得一些相對低收入的農村家庭也可以貸到款項,從而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更為廣泛的支持。
3.創新農村金融業務,滿足農村金融多層次需求。除了存、貸、匯“老三樣”服務,村鎮銀行在成本可算、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以積極開發符合當地客戶合理需求的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完善金融服務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將目前在城市地區開發、開辦的標準化產品與服務盡快推廣到廣大農村,充分利用商業化網絡銷售政策性金融產品。
二、村鎮銀行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但由于村鎮銀行是農村金融的新兵,剛剛起步,存在的問題還很多。部分村鎮銀行在經營過程中資金頭寸緊張,存款的增長速度和貸款增長速度嚴重不匹配。以吉林東豐村鎮銀行為例,截至2007年6月25日,該行儲蓄存款211萬元,其中活期存款180萬元,而同期貸款為1310萬元。其他的如經營模式還不成熟,搞風險能力還很弱,業務產品和營銷手段單一,高質量從業人員不足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成立村鎮銀行的政策思路不僅應著眼于完善涉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改革銀行的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創新信貸技術,更應積極關注農村信貸投入的質量和效益,實現農村金融微觀基礎的健康性和可持續性。
1.通過強化監管措施,切實防范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各級監管機構在積極爭取試點工作的過程中要加強監管與控制,要始終把防范風險放在第一位,優化產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部控制,強化資本約束,把村鎮銀行辦成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農村社區性銀行。
2.合理設置村鎮銀行規模。在農村地區,必要的規模對于維持村鎮銀行信譽、防止擠兌、降低成本等方面均大有好處。根據國內外經驗,村鎮銀行應采取發起方式設立,且應有1家以上(含1家)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發起人,并適度提高境內投資人入股農村地區村鎮銀行持股比例。最大限度防止新成立的村鎮銀行被單一的資金供給者所控制,鼓勵投資來源多元化和股權結構分散化,為村鎮銀行未來的運作奠定良好的資本來源結構。
3.減少政府的不當干預。發展村鎮銀行,應該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政府對村鎮銀行的發展只能通過政策加以引導,使其向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向發展,而不能采取行政手段進行干預。組建村鎮銀行要杜絕政府參股和干預管理決策,為村鎮銀行提供一個市場化的、充分競爭的發展環境。
4.加強培訓與教育,盡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村鎮銀行工作人員隊伍。一是要強化對村鎮銀行工作人員的遵紀守法、行業自律意識教育和崗位業務技能培訓,培育出一批政治過硬、業務精良的員工隊伍。二是要加快人才引入步伐。既可考慮優薪從外地引進高素質人才,亦可通過協商從當地金融機構中吸納一批富有從業經驗的現有從業人員。
5.建設村鎮銀行應因地制宜。農村金融業務具有較高的風險,加上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較大,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嚴重不均衡。因此,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產權制度模式的多元化和組織形式的多樣性,應是村鎮銀行發展的基本原則。
三、村鎮銀行的發展前景展望
村鎮銀行作為一個新興的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滿足和金融供給不足的條件下,投資農村這個巨大的金融市場的回報是十分客觀的。村鎮銀行的發展在國家政策的規范和市場商業利益的驅動下,其發展勢頭必然如雨后春筍。村鎮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鏟除傳統農村金融的固有弊端,發揚新銀行機制,采用貸款額度與信用等級掛鉤,創建健康、成熟的企業文化等有效方式,在原創性金融開發中獲得新的金融能量,為中國貧困者提供貼心到位的金融服務與資金,為更好更快地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渝陽:從小額信貸看村鎮銀行試點對“三農”的支持[J].四川省情,2007(11)
[2]石丹林:村鎮銀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與完善[J].湖北農村金融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