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7 14:56:24
序論:在您撰寫關于安全的感想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現代交通的發達雖然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便利,但同時也增加了許多安全隱患。我曾經看過一則報道:“全國每六分鐘就會有一人死于車輪底下”??上攵踩鲂惺嵌嗝吹闹匾?。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關于安全出行的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關于安全出行的心得1隨著經濟繁榮的發展,交通事業猛發達,車輛川流不息地在公路上行駛,交通事故時常走進我們的生活,直接面對,而無法回避。因此,交通安全,人人須知,而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記得有一個晚上,爸爸剛喝過酒,就準備坐摩托車回家,我和媽媽坐在爸爸駕駛的摩托車上,就在行駛過程中,一輛轎車開了過來,前面出現一個坑,由于爸爸的車速過快,來了一個急剎,就在那一剎那,爸爸把車龍頭拐了一下,車子倒在地上了,當時,我可嚇壞了,這是關系到我們一家人的生命安全呀!這次幸好沒有出什么大事,只是我和爸爸的額頭破了一點皮,媽媽的腳拐了一下,但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讓我懂得了酒后不能駕駛車輛,如果稍微有一點失誤,就有可能喪失生命。
小朋友們,我們在玩耍的時候,千萬不能到通行的公路邊去玩,這樣也會出現交通事故的,在我的印象中有這么一件事。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一個四年級的學生在路邊踢毽子,毽子掉在馬路中間去了,她跑去撿,就在她玩得高興的時候,一輛卡車迎面駛來,便毫不留情地從她身上壓過去,就在這短暫的一剎那,她喪失了寶貴的生命??上耄F在已讀四年級了,父母用自己的心血把她養大,最后卻招來這樣的結果,你說,這是一個人的命運嗎?不是的,這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樣。命運給每個人的待遇都相同的,這要看你自己怎樣去面對,怎樣去珍惜,交通安全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作為一名即將小學畢業的學生,我想告訴大家:只要我們人人遵守交通規則,學習交通有關知識,一定會讓那些感到遺憾的事故一件件地消失。
交通安全不是針對某一個人,而是針對所有的人,它讓我們知道:我們必須學習和遵守交通規則,做到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一去不返,它就像一只小小的貝殼,在大海中遨游,一路總是有一些坎坷。我們要敲響交通安全的警鐘,永遠銘記血的教訓,學習交通全知識,遵守交通規則,提高交通安全意識,讓生命之樹矗立挺拔。
關于安全出行的心得2每當看一起起的交通事故,那一刻,我們深深的感觸到人得一生真的很短暫,一定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近幾年來,安全事故頻發。安全!引發了人們深思。許多中小學生喪生于車輪下、熊熊大火中。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安全意識,過馬路時要一看二行三通過,遵守交通規則……學校也多次開展地震火災逃生演練,增強我們的安全意識,讓我們安全事故發生時中能夠保持鎮定,安全、有秩序的逃生。
雖然,學校與家長多次教育我們,但是,在生活中的安全事件還是不時發生。如:我們班有一名男同學,在放學的路上又跑又跳,追逐打鬧,一下子摔倒了,磕掉了一顆門牙。好幾天沒來上學,落下了許多節課。幸好,他來上學后,同學們積極的為他補課,他才沒在學習上造成太多的困難。但給他們家的經濟上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他本人在精神也經受了不小的打擊。該事件告訴我們,在放學的路上,要慢慢地、有秩序地走,不要追逐打鬧
我們家長和老師的話,“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做到“安全看我的、危險遠離我?!蔽覀兪亲鎳幕ǘ?,家中的寶貝,正要綻放美麗的青春,開出鮮艷的花朵,可如果它提前凋謝了,那我們的家庭將會陷入悲痛的深淵。
我真誠的呼吁大家,一定要牢記安全,吸取教訓,讓安全事故遠離我們的生活。
關于安全出行的心得3每當看一起起的交通事故,那一刻,我們深深的感觸到人得一生真的很短暫,一定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安全事故,深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安全整頓”沒有深深地觸及到每個人的靈魂,“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沒有真正落到實處,部分員工還存在不健康的安全思想,認為出現安全事故是運氣不好,安全意識相當淡薄。
你是否明白?一起安全事故的發生,對于一個企業來講,其損失是可以彌補的,可對于一個家庭來講,卻是一場天塌地陷的災難。難道你真的就愿意愧對那日夜期盼你平安歸來的老父老母?難道你真的就忍心撇下那愛你、疼你的妻兒嗎?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僅僅的一次,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愛自己的生命啊!
有道是“安全生產,以人為本”。記得在很多次會議上,公司各級領導都動員大家落實令,全員開展“反三違、保安全”活動要求。作為一名石化戰線上的員工,我們在工作中應如何保證安全生產呢?首先,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崗位。因為石化企業的工作相對是比較危險的,在整個生產流程中,每個崗位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做到訓練有素。我們要充分認識石化產業每個崗位的重要性,更加珍惜我們的崗位,認認真真,兢兢業業搞好本職工作,確保生產安全運行。公司令頒布以后,我們大家通過學習討論,對反違章禁令熟知熟記,入腦入心。
其次,我們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識,增強安全責任心,時時刻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克服僥幸心理,消除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把安全工作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再次,我們要加強安全學習,通過學習,增強安全知識,同時吸取其它單位的事故教訓,做到警鐘長鳴。在實際工作中,嚴格貫規貫制,杜絕任何誤操作事故的發生。
朋友們,“安全防范,人人有責”這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而短暫的,大家都應該珍惜生命,遠離事故,讓“安全”這個永恒的主題深深烙印在我們每一個化工職工的腦海!讓我們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平平安安!
關于安全出行的心得4安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它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生活。
前不久轟動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大家應該還是記憶猶新的吧?這是一起有關食品安全的事件,有多少孩子喝了“三鹿奶粉”而導致死亡或是正在跟死神斗爭著。還有一件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起交通事故,有一次爸爸下班的路上在一個十字路口,在綠燈的情況下,爸爸發動了車準備通過,忽然一輛闖紅燈的汽車沖了過來,使兩輛車相撞造成了車損人傷的事故。
上面我舉的兩個例子只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不過它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如果那些“三鹿奶粉”的工作人員不把有害的化學物質放入奶粉里,那些祖國的花朵現在還是活蹦亂跳的,怎么會和死神打交道呢?如果大家都注意交通安全,人走人行道,機動車走機動車道,紅燈停一停,綠燈慢慢行,遇到黃燈等一等,綠燈時不要急承讓三分,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就不會出現交通事故。安全給我們帶來的是“生命的警鐘”,我們的耳邊要把這種警聲長鳴下去。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人不注意安全我一定要及時的提醒他阻止他,從小做一個安全小衛士。
關于安全出行的心得5那天晚上,我打開電腦,想看看新聞。忽然,我發現了一行小字,“惠州:失魂攪拌車連撞7車傷4人”。我連忙點開看了看。
圖中的車已經爛得不成樣,可想而之,這場車禍是多么的嚴重。肇事者解釋,此事故是由于剎車失靈導致。但我覺得,這場車禍不單單只是剎車失靈導致的,還可能是司機的注意力分散了,沒有專心開車。
據我所了解,現在有些學生,過馬路不看紅綠燈,亂沖馬路。還有些司機酒后駕車、疲勞開車,而導致一連串的車禍發生。許多人就是命喪在汽車司機的手里。而讓他們失去了一個美滿的家庭,失去了正在怒放的生命。要換作是你,你會覺得孤獨嗎?會覺得無助嗎?你想讓你的家人、朋友為你流下悲痛欲絕的眼淚嗎?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消失在車飛馳的瞬間,他的家人不是跟著痛苦一瞬間,而是痛苦一輩子!生命不是兒戲,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生命!那些血腥的事實讓我們體會到痛失親人的痛,也明白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難道你要到那個時候才清醒過來,明白什么是安全,什么是生命嗎?
關鍵詞: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安全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11)032(C)-0230-02
引言:Frost認為,完美主義是指一種力求盡善盡美地完成任務并伴隨批判性自我評估傾向的人格特質和思維方式,主要表現為對沒有缺點的追求[1]。經過文獻綜述研究發現,完美主義與心理健康有密切關系,佟月華研究表明:完美主義中的擔心錯誤與心理健康及所有因子都存在顯著正相關;行動的疑慮與強迫、人際關系敏感、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偏執及心理健康總分均存在顯著正相關;父母期望與強迫、偏執及心理健康總分存在顯著正相關;個人標準與偏執存在顯著正相關;條理性與心理健康及各因子不存在相關。而且擔心錯誤、行動的疑慮是心理健康的預測變量[2]。謝玉蘭研究結果顯示自我完美主義傾向總體上與心理異常癥狀顯著相關,越是追求完美越容易導致強迫、焦慮、疑慮等心理疾病[3]。但是國內外對完美主義與心理健康及安全感的相關性研究甚少,本論文擬就此問題進行初步的研究。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采取分層隨機抽取的方法,在某高校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296份,有效率85%。采用多維度完美主義量表中文版(CFMPS)、由叢中,安莉娟2004年編制的安全感量表[7]。數據分析利用統計軟件包SPSS16.0完成。
二、研究結果
1、大學生完美主義在統計學上的差異
表1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在性別上的差異
注:**表示p<0.01***表示p<0.001
完美主義總分在性別上差異極其顯著,在父母期望、個人標準維度上,男生顯著高于女生(見表2)。完美主義量表總分不存在年級差異,但在父母期望維度上差異極其顯著,大三顯著低于大一、大二、大四(見表3)。在條理性維度上,農村顯著高于城鎮。在父母期望維度上,獨生子女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見表4)。
2、大學生安全感在統計學上的差異
分析結果顯示,是否是獨生子女在安全感總分上差異顯著,在人際安全感維度上,城鎮顯著高于農村,獨生子女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見表5)。大學生安全感在性別和不同年級上沒有顯著差異。
3、大學生完美主義與心理安全感的回歸分析結果。
表5完美主義對安全感的多元回歸分析
利用逐步回歸的分析方法,分別以安全感總分、人際安全感、確定控制感為因變量,完美主義總分及各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進入回歸方程的有行動的疑慮、擔心錯誤和條理性(見表8),都有顯著的預測關系。其中,行動的疑慮和擔心錯誤對安全感總分及各維度有顯著的負性預測關系(B=-1.399,B=-0.782;B=-0.657,B=-0.395;B=-0.742,B=-0.386),而條理性對安全感總分、人際安全感及確定控制感有顯著的正性預測關系(B=0.411,B=0.226,B=0.185)。
三、討論
1、大學生完美主義的差異
男生在完美主義上顯著高于女生(p<0.05)。這一結論與馬等的研究結果相似[5]。男生對自我的高標準要求,逐漸形成完美主義傾向。大三在完美主義上顯著低于其他年級。因為大三時期他們已經能很好的適應大學生活,自強自立,壓力小。在條理性維度上,農村顯著高于城鎮(p<0.05)。這可能是由于來自農村獨立性強。
2、大學生安全感的差異
對大學生安全感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的安全感在農村與城鎮、是否是獨生子女方面有顯著差異(p<0.05)。城鎮的學生顯著高于農村,獨生子女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孟海英等對大學生心理安全感的相關分析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結論。這可能是來自城鎮的學生和獨生子女,他們的生活條件和環境相對較好,從家庭、朋友中得到的關愛較多,因此不會擔心自己被遺棄,擔心自己做的不好被人恥笑。而農村的學生和非獨生子女,他們對環境不太熟悉,要學會適應新環境和與他人交往,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心里的安全感比較低。
3、完美主義與安全感的多元回歸分析
對完美主義和安全感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顯示,完美主義中的擔心錯誤、行動的疑慮及條理性對人際安全、確定控制和總安全感有很好的預測作用。這說明在工作和學習中,因為擔心做的不完美而猶豫或者擔心出錯,以及做事沒有條理性時,此人有可能安全感降低,或者安全感較差。所以在以后的工作或學習中,要正確認識自己,樹立合適的目標,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才能有效的獲得安全感。
作者單位:劉瑞 陜西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董雪 陜西科技大學心理健康中心
參考文獻:
[1]訾非.完美主義心理研究的歷史和現狀[J].心理科學,2004,27(4):943-945.
[2]謝玉蘭.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及其與心理異常的相關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4):186-188.
[3]吳雙磊.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于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學報,2007.
[4]馬,馮澤永,楊小麗.中文Frost多維完美主義量表對1245名大學生測試結果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8,30(23):2223-2225
[5]Maslow AH.The dynamics of psychological security-insecurity[J]. JPersonal,1942,10(4):331-334.
[6]楊杰,王東華.大學生心理安全感與人格關系的研究[J].中國校醫,2009,23(3):300-302.
氣管切開術是搶救高血壓腦出血及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有效措施,尤其對于呼吸困難、意識障礙、血氧分壓低及術后合并呼吸道感染,預計短期內不能恢復意識者,氣管切開術更有其重要的臨床意義[1]。因此,做好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是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呼吸道并發癥,促進病人康復的關鍵。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行氣管切開術成功搶救了22例危重病人,其中女性8例,男性14例,年齡均在22~62歲,其中高血壓腦出血11例,重型顱腦損傷10例,頸髓損傷l例。其中18例病人處于昏迷狀態,4例清醒。
2 護理干預
2.1 氣管切開術前準備 常規檢查患者的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等指標。做好患者及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和配合。
2.2 環境管理 置患者于安靜、清潔、空氣清新病房,室內溫度20-22℃,相對濕度60-70%,室內紫外線空氣消毒2次/d,定期做空氣培養,嚴格控制探視,對患者實施保護性隔離。
2.3 護理 氣管切開術后24-48h取平臥位,術后在不影響病情的情況下,一般患者床頭抬高15-300,以利改善通氣,增加組織供氧。
2.4 妥善固定氣管套管 氣管套管固定帶松緊適宜,一般以在固定帶和皮膚之間,恰能伸進一指為宜,根據患者頸部腫脹及消退情況隨時調整松緊度。氣管、頭、胸要保持在同一軸線上,翻轉時要同時轉動,動作要輕,護理患者過程中避免人為的牽拉,對躁動患者使用約束帶約束,使用呼吸機機械通氣患者應調整好固定架的位置,避免牽拉導管,防止脫管等意外發生。注意切口有無出血、切口周圍有無皮下氣腫及血腫等并發癥發生
2.5 充分氣道濕化 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水分丟失增加,若濕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結痂致呼吸道阻塞,因此,合理的濕化可稀釋痰液并保持呼吸道通暢。本組采用微量泵持續滴注濕化,濕化液沿套管管壁緩慢流入氣道,滴注速度為5-10ml/h,控制在250-300ml,痰液粘稠時可調至15ml/h。同時常規霧化吸入3次/d。
2.6 適時吸痰 專人專用氣管切開護理盤,每日消毒一次,吸痰管吸口腔與氣管內痰液時分開使用,并注明吸氣管及吸口腔溶液,絕不允許混合使用。 吸痰應在有指征的情況下操作,在患者出現呼吸不暢,有痰鳴音、氣道壓力增高、聽診有音、血氧分壓及血氧飽和度下降等再進行吸引。吸痰前要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并給純氧2-3min,每次吸痰不超過員15s,吸痰管插入長度為氣管切開套管長度再延長1-2cm為宜。吸痰后給純氧不超過3min,監測并評估患者呼吸道通暢情況。
2.7 預防感染 醫務人員應重視手清潔和消毒,切斷醫源性傳播途徑。保持切口清潔,清除導管周圍的分泌物,局部換藥圓次轅鑿,污染的敷料及時更換。消毒氣管內套管3次/d。呼吸機各管道、霧化吸入器在使用前要嚴格消毒處理,使用中的霧化吸入器、濕化瓶、蒸餾水要每天更換消毒。每次吸痰后要更換吸痰管。加強口腔護理,3次/d,選擇合適的漱口液。鼻飼前充分吸痰,鼻飼時可抬高床頭30-450,鼻飼30-60min后再平臥。
2.8 氣管套管的應用 有痰及時用負壓吸引器吸出,不定時用手電筒檢查,用蘸有2/3的酒精棉簽,順著內側壁旋轉擦拭易使粘附于內管壁的分泌物脫落,用蘸有2/3的酒精棉簽,順著內側壁旋轉擦拭,每日兩次,氣管套管10d更換1次。以免引起套管堵塞,而導致呼吸不暢的危險。
2.9 給予霧化吸入 霧化吸入液一般用0.9%氯化鈉40 ml加慶大霉素8萬U,0.9%氯化鈉加氨溴索15mg3次/d,每次霧化時間為20 min,不定時翻身叩背,使用機械振動排痰4~6次,并合理應用抗生素,預防肺部感染。
2.10 氣管內滴藥的護理及方法 溶液要現用現配,用后注明時間,確保在有效期內。過去選用注射器去掉針頭,每隔15~20 min滴1次,每次3-4滴,但這種滴入法會導致推注不慎,推入的藥液過多而導致病人嗆咳,現在選用注射器連接頭皮針,減去針頭,在輸液管扎些小孔,讓藥液形成噴灑式,這樣,滴入套管中的藥液就會均勻滴人,也有助于氣管內壁的稀釋,打破了以往的用藥方式,起到了更好的濕化。
2.11 飲食護理 昏迷病人給予鼻飼或靜脈輸入高營養液,(一般采用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飲食),但一定要注意鼻飼的注意事項,清醒病人用法同昏迷的治療,以保證足夠的營養,水分,提高機體免疫力。
2.12 拔管護理插管前先評估患者,再試著堵管試驗,可先堵1/3~1/2,觀察有無呼吸困難現象,觀察24 h呼吸通暢,可行完全性堵管;觀察24-48 h后拔管,拔管后切口消毒蓋上無菌敷料,用蝶形膠布固定,切口不縫合,2~3d后可愈合[3]。
3 小結
氣管切開術后可改善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難,但氣管切開破壞了呼吸道粘膜的正常作用,隨之出現的各種并發癥,常會使患者發生生命危險。而加強護理,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尤為關鍵,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還必須有認真負責、細致周到的工作作風,才能保障氣管切開患者獲得預期目標[4]。積極適時地采取護理干預,可減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少儀.嚴重顱腦損傷病人人工氣道的護理[J].全科護理, 2011,8(8):2021.
[2] 楊巧龍,張燕.氣管導管套囊不同充氣方法的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lO,45(3):232-233.
關鍵詞:食品安全;幸福感;正相關;乘數效應;蝴蝶效應
中圖分類號 TS20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8-133-04
幸福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幸福。然而,幸福是人們的主觀心理感受,與人們所處境況的變化密切相關,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如果縱向比較,一個人的境況在變好,那么他的幸福感就會增加;如果橫向比較,一個人的境況好于周邊的多數人,那么他的幸福感也會增加。反之,亦然。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相關調查表明,食品安全已成為影響居民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在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的背景下,食品安全問題對人們的幸福感是如何影響的?通過何種機理來傳導幸福感的變化?本文將作以下闡述與分析。
1 我國食品安全形勢嚴峻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屬于民生問題。近10a來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現,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尤其以在嬰幼兒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在食品中添加“蘇丹紅”染劑為代表的幾起特大食品安全案件的發生,普遍引起國人的擔憂,以致洋奶粉在國內熱銷,甚至有人跨國(跨境)采購洋奶粉。
2004年以來,我國正規媒體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數量總體呈現出增加趨勢(見圖1)。其中,2005年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聞報道數量由2004年的56例驟增至435例,至此以后便一直呈下降趨勢;直到2011年又突增至713例。從結構上看,食品安全事件涉及到糧食、蔬果、肉制品、乳制品和副食品等幾乎所有的食品種類,嚴重威脅居民的身體健康。其中,糧食類安全事件123例,蔬果類安全事件73例,肉制品類安全事件138例,乳制品類安全事件173例,副食品類安全事件89例。
概括起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呈現出如下3個特征:一是問題食品的涉及面越來越廣,從過去的糧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產品等傳統主副食品,擴展到水果、酒、飲料、南北干貨、奶制品、炒貨等;二是問題食品的危害程度越來越深,從食品外部的衛生危害擴展到食品內部的殘留危害,不僅有害菌落總數而且農藥、化肥、化學品殘留嚴重超標;三是問題食品生產的手段越來越多樣、越來越隱蔽,以致現有的食品檢測技術難以有效甄別或合理界定。
2 源自食品安全的幸福感
幸福是一種基于人內心體驗的感覺。人類對幸福感的探討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2 000多年前的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曾經將幸福與智慧聯系在一起[1],而伊壁鳩魯則認為“幸福是一種快樂的體驗”[2]。至當代,幸福感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心理學領域,主要分為兩大流派,即基于快樂論哲學的主觀幸福感與基于現實論哲學的心理幸福感[3]。前者側重于研究感官上的快樂,后者則強調精神上的快樂。從感官上來講,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多與人們的生理需求聯系緊密,如收入水平能夠影響人們的幸福感,是因為它直接決定物質生活水平的高低,類似的因素還有居住環境、工作環境和安全狀況等。從精神上來講,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則多與人們的心理需求有關,如社會地位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們是否能實現其人生價值,而人際關系也能通過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而影響幸福感。
現有的研究清晰地揭示了幸福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區分。比如,居民的住房條件(H)、居住環境(E)、收入水平(I)、社會地位(S)、食品安全(F)、人際關系(R)等等都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由此,我們可以構建幸福函數(W)。
W=f(H,E,I,S,F,R)
本文專注于食品安全對居民幸福感的研究。于是,假定其他不變,僅討論食品安全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
事實上,食品本身用來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而食品安全則涉及人們的心理需求。從生理需求上來說,食品是人們日常的必需品,直接關系著人的身體健康;從心理需求上來說,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給人們帶來穩定的心理狀況,而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則無疑會使人們的負面情緒高漲。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的滿足狀況共同構成生活滿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幸福就是對生活的高度滿意。因此,食品安全同時影響著人們的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影響著人們對日常生活的滿意狀況――生活滿意度,最終影響居民幸福感。不難理解,Diener把主觀幸福感作為衡量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的綜合性心理指標[4]。
顯然,食品安全與居民幸福感呈正相關關系,即食品越安全,居民幸福感越高;食品越不安全,居民幸福感越低。進一步研究分析,居民幸福感具有邊際遞增的特征,即隨著食品安全程度的提高,居民從食品安全中獲得的幸福增量上升。反過來看,一旦爆發食品安全事件,居民經常消費的食品變得不再安全,那么居民幸福感就會加速下降。
3 食品安全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機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的質量,越來越關注身體健康,越來越追求幸福長壽。很明顯,食品是人們健康長壽的第一要素。當食品出現安全問題時,人們普遍會對自身的健康感到擔憂甚至恐慌,從而降低居民的生活滿意度,進而導致居民幸福感下降。因此,食品安全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機理可以歸納為這樣的邏輯鏈:食品安全健康擔憂滿意度下降幸福感降低。當若干居民個體的幸福感降低時,社會整體的幸福感則也會隨之降低。
從單個居民的角度看,幸福感的變化并非簡單而單向,而是具有顯著的“乘數效應”,即居民幸福感的變化遠大于食品安全程度的變化。當食品出現安全問題時,居民對食品安全狀況的恐懼感被放大,幸福感會加速下降。尤其是當多個食品安全事件接連發生時,其疊加影響的結果,使居民幸福感下降更快。
從居民群體的角度看,幸福感的變化具有明顯的“蝴蝶效應”,即居民個體幸福感的變化會對其他居民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在群體中出現連鎖反應。當某居民在短時間內因食品安全問題幸福感快速下降時,其感受也會通過其社會關系網絡傳遞給其他居民,導致其他若干居民的幸福感不同程度地下降。
4 案例剖析
4.1 案例內分析 2013年5月18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飲環節食品及相關產品檢測結果,其中米及米制品近45%鎘超標。該信息不久,立即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這一熱點新聞,社會各界就此對“碗里的安全”展開了廣泛的熱烈討論。繼廣州市相關部門查出并公布這一信息后,廣東省其它地區(如佛山市、中山市和清遠市等)以及其他省份(如湖南、江西和廣西等)也相繼查出大米鎘超標的問題。由于該問題最先在廣東發現,因此人們將此次事件稱之為廣東“鎘大米事件”。
眾所周知,大米是全世界范圍內人們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尤其在中國的南方地區,幾乎是唯一的主食。人們可以在缺少某些副食的情況下而正常生活,卻很難在沒有主食或主食的安全性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生存。在質性研究中,根據George和Bennett的觀點,案例內分析的方法是用來“認定在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中介性原因過程(intervening causal process)――原因鏈或原因機制”[5]。也就是說,在案例中尋找中介性因素是理論驗證的關鍵過程。在理論假設中,邏輯上的中介性因素是生活滿意度,因為生活滿意度是連接食品安全和居民幸福感的中間因素。然而在本案例中,生活滿意度并不是最終的中介性因素,而應當將這一邏輯上的中介性因素與現實表象上的中介性因素――“大米鎘超標”區分開。也就是說,“大米鎘超標”作為一項現實中的食品安全事件,它的出現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這一過程在邏輯上的對應正是上文的理論假設?!按竺祖k超標”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聯系,在于大米這一客觀存在的事物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作為主食的大米都不安全了,人們對生活自然不會滿意。
“大米鎘超標”是案例內的核心信息,也是能夠驗證理論假設的最重要證據。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來源于案例內的證據,如媒體的大量報道以及官方機構的檢測與說明等。根據常識,媒體幾乎不會對公眾不關心或不涉及公眾利益的事件進行報道。對于此次“鎘大米”事件,國內媒體的爭相報道可以反映出事件的重要性:大米出了問題,公眾日常生活受到威脅。而官方機構出于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目的,也只會對涉及公共利益的事情進行關注:生活必備品大米自然是被檢測的對象之一。當然,這些證據從根本上來講也是“大米鎘超標”這一主要證據的分支,只能從一定程度上對理論假設進行驗證。
4.2 跨案例分析 為了在不同事件中驗證理論假設的成立,以增加結果的可信度,本文選取質性研究中早期運用廣泛的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的求同法和求異法來進行跨案例分析。本文擇取上文中的“鎘大米”事件作為“案例一”,以及另外兩個食品安全事件分別作為“案例二”和“案例三”,并虛擬一項現實中不存在的事件(該事件符合人們的常識)作為輔助案例,由此展開分析。
(1)案例二:2012年9月,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2年廣東省配制酒等23類食品生產環節專項抽檢情況通報》,其中,奇康飲用水由于菌落總數嚴重超標被列入檢驗不合格名單。該消息的在長期購買奇康飲用水的消費者中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就此提出抗議,并表示不再購買此類飲用水。
(2)案例三:2012年6月,“南都網”和《南方都市報》報道了有關廣東省佛山市肉聯廠炮制工業鹽豬血的新聞。根據新聞報道,有市民舉報佛山市肉聯廠往豬血中添加工業鹽后,《南方都市報》記者前往當地進行暗訪,后將事實曝光,在消費者中引起巨大轟動。工業鹽作為一種致癌的化學添加劑,加入人們日常食用菜品之一的豬血,無疑會給人們帶來恐慌。尤其對于佛山市居民來說,近在眼前的食品安全問題更是讓他們提心吊膽,對食物購買慎之又慎。
(3)輔助案例:2012年6月,“南都網”和《南方都市報》報道了近期記者隨機暗訪廣東省內各大食品加工廠的情況。報道顯示,廣東省內某些地區食品加工廠所生產的食品存在安全問題,但這些被曝光有問題的食品加工廠所在地區不包括佛山市。雖然不能排除有安全問題的外來食品進入佛山市銷售的可能性,但對于佛山市居民來說,本次報道佛山市沒有問題,至少能讓他們在短期內感覺身邊的食品是相對安全的,由此也能讓他們在一定時期內繼續過著相對而言平靜的日常生活。
根據求同法的推理邏輯,在表1的3項案例中,先行(或后行)情況只有“致害物”都是食品這一項是相同的,且居民反應都相同,那么“致害物為食品”即是其原因。從表1中可以觀察到,這些食品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因此可以說這些食品的安全狀況直接和居民生活滿意度掛鉤――生活滿意度基于日常生活。由此,前述理論假設得以驗證。
欲用求異法進行跨案例分析,則須選取研究案例三以及輔助案例,對其主要特征進行整理,具體見表2。
根據求異法的推理邏輯,在表2的兩項案例中,先行(或后行)情況只有“致害物”這一項是不同的,且居民反應在不同案例中表現不同,那么“致害物為食品”即是研究案例3中居民反應的原因。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食品,人們很可能將豬血作為餐桌上的菜肴。此類常見食品存在安全隱患,則會影響到居民生活滿意度。由此,前述理論假設得以驗證。
5 結論與討論
我們在對“食品安全影響居民幸福感”的問題進行研究時,如果用計量分析的方法存在技術上的難度,如變量難以確定、測量指標難以統一和存在數據偏差等。因此本文采用了比較政治學對于小樣本研究常用的質性研究方法,通過案例內分析和跨案例分析兩種模式對假設進行驗證。其中,案例內分析是在單一案例的眾多特征中進行證據搜集,跨案例分析則運用了求同法和求異法,對多個案例的眾多特征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無論是理論演繹還是案例實證,都可以得出結論:食品安全與居民幸福感呈正相關關系,且具有邊際遞增的特征。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居民健康擔憂,從而影響生活滿意度,進而降低居民幸福感。當食品安全事件爆發后,乘數效應會放大這一過程,加速居民幸福感下降;蝴蝶效應會引起連鎖反應,導致社會幸福感整體下降。
從食品安全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可以看出其對社會和諧穩定的影響力,但它不僅僅是影響居民幸福感這么簡單。據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提供的報告,在美國每年有7 600萬例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其中需要入院接受治療的有32.5萬人,死亡的有5 000人,而這些數字在發展中國家更高。人們可以因為各種因素而感到不幸福,幸福對于人們來說就是一種心理體驗。當人們因食品安全問題而失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時,幸福這種心理體驗自然顯得虛無縹緲。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健康,關乎國家與社會的穩定,關乎民族的發展與延續。
鑒于此,保證食品安全應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實際行動中,除了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外,政府還應協同所有社會成員一起參與食品安全的維護工作。共同參與不僅能夠提高工作的效果,更能夠讓公眾在監督和評價食品安全狀況的過程中體驗到身為社會一員而應有的權利與義務。食品安全狀況的好壞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評價,因此社會整體幸福感也最終依賴于公民的共同參與。
參考文獻
[1](英)羅素.西方哲學史(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2]北京大學哲學系.古希臘羅馬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367-368.
[3]任志洪,葉一舵. 國內外關于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158-164..
[4]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 (3):542-570.
關鍵詞:工作不安全感;工作滿意度;結果變量
1.引言
自19世紀70年代開始,經濟衰退、工業重組、技術變革和日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急劇改變了工作的性質。許多企業進行重組、合并,伴隨著勞動力的縮減和更靈活的利用方式如兼職和臨時工,越來越多的員工對他們的職業前景感到擔憂。由于過去數十年間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工作不安全感已經成為現代工作生活中最大的壓力源之一。
2.工作不安全感的定義與結構
Greenhalgh 和Rosenblatt(1984)對工作不安全感做了開創性的研究,將其定義為在有威脅的工作情境中,意圖保持工作的持續性而感受到的無力感。Heaney、Israel和House(1994)認為工作不安全感是員工知覺到的對自己當前工作的持續性的潛在威脅,這種威脅源于一種預期但未明確宣布的失業。
工作不安全感的結構有多種劃分方式。第一,整體與多面:整體工作不安全感來源于失去工作,而多面的工作不安全感指失去一些有價值的工作特征、降職、職業生涯發展方面的威脅也屬于對不確定性的感知。第二,單維與多維:Greenhalgh 和Rosenblatt(1984)將工作不安全感分為兩個維度,一個是工作威脅的嚴重性,一個是面對威脅時的無力感。感知到的工作不安全感=感知到的威脅的嚴重性*抵制威脅時感知到的無力感。威脅感的嚴重性取決于潛在損失的范圍和重要性及發生損失的主觀可能性。第三,認知與情感:Borg和Elizur(1992)區分了認知工作不安全感和情感工作不安全感,前者指失去工作的可能性,后者指失去工作的恐懼感。
3.工作不安全感的測量
3.1整體工作不安全感的測量
借助少數項目衡量被試對喪失工作可能性的知覺或對喪失工作的擔憂程度。如要求被試回答如“在不久的將來,你喪失工作的可能性有多大”。Burke和Greenglass(2000)的工作不安全感測量方法(Job Insecurity Feelings Measure)有4個項目,如:你有多經常思考你現在工作的安全性;你有多經常與同事談論你對工作不安全的擔憂。
3.2多面工作不安全感的測量
Lahey's(1984)最早開發了多面的工作不安全感問卷,包括5個維度(公司對員工的關懷、工作績效、公司成長、個人承諾、工作持久)。Borg和Elizur(1992)量表包含認知和情感兩方面,認知維度的題目如: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我能夠保持我的工作;情感維度的題目如:如果必須為自己的工作奮斗,那么我會感到有壓力。
3.3多維度工作不安全感的測量
Greenhalgh和Rosenblatt(1984)認為感知到的工作不安全感=感知到的威脅的嚴重性*抵制威脅時感知到的無力感。Ashford、Lee和Bobko(1989)依據這一理論模型構建了問卷,由57個項目組成。
4.工作不安全感與相關變量的關系
4.1工作不安全感的前因變量
組織環境特征會導致工作不安全感,如程序公平也與工作不安全感呈負向相關(Loi,Lam & Chan,2012)。個人特征也不能忽視,可雇傭性、工會會員身份、婚姻狀況等均與工作不安全感有關。有研究發現發現認為自己更可能受雇的人、神經質程度低的人體驗到的不安全感低,工會成員比非工會成員更容易對當前工作及未來前景產生不安全感,尤其是蕭條時期(Peiró,Sora&Caballer,2012)。
4.2工作不安全感的結果變量研究
Sverke、Hellgren和N swall(2002)從70余個研究歸納出了受工作不安全感影響的因素:工作滿意度、工作投入、組織承諾、信任、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績效、離職傾向。
不安全感也會影響個人方面的變量,如幸福感、焦慮、健康、工作家庭沖突等。隨時間推移,工作不安全感和焦慮顯著下降,而抑郁程度依然較高。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家庭沖突有關,父母的工作不安全感還會給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帶了消極影響,甚至波及了他們的學業成績(姜婷婷 & 陳建成,2011)。
5.工作不安全感研究的局限及未來方向
絕大多數工作不安全感研究都是橫斷研究,沒有考查它的長期效果,也無法得出因果關系,所以需要縱向研究來考察其響結果變量的強度和持續性。研究多圍繞整體不安全感,較少研究探討工作特征的不安全感(N swall & Hellgren,2010),實際上失去一些工作特征造成的不安全感同樣重要。普遍認為工作不安全感是一個有阻礙作用的壓力源,然而有些研究者提出它也是一種挑戰,能激發問題的解決,如果員工相信高績效能提高安全感,就會更努力工作(胡三嫚,2007)。(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胡三嫚(2007).工作不安全感的研究現狀與展望.心理科學進展,15(6):938~947
[2]姜婷婷,陳建成.(2011).工作不安全感影響研究綜述.人力資源管理,7
[3]Blackmore,C.& Kuntz,J.R.C.(2011).Antecedents of job insecurity in restructuring organisation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ology,40(3),7-18.
[4]Borg,I.& Elizur,D.(1992).Job insecurity:Correlates,moderators and measur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13(2),13-26.
[5]Greenhalgh,L,& Rosenblatt,Z.(1984).Job Insecurity:Toward Conceptual Clarity.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9(3),438-448.
摘要:該研究以河南省某高等院校師范專業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師范類大學生的安全感水平、和師生關系各因子進行對比研究。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師范類大學生安全感總體水平偏低;師范類大學生安全感水平與師生關系各因子存在顯著相關。
關鍵詞:師范類,大學生,安全感,人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G6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0)-16-0179-02
1 前言
作為人群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較早地引起了我國相關部門和機構的關注。調查研究顯示,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問題境況堪憂。作為教師的后備力量,目前對大學生特別是師范類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也非常多,黃萬琪(2006)等人對1780名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中度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4%,重度心理問題檢出率為7.8%。杜燕紅(2006)對師范類畢業生的調查研究表明,師范畢業生總體樣本SCL-90各因子均值在1.43-2.07之間,都高于國內常模,且差異顯著。
從現實教師群體到該群體的后備力量,心理健康問題的抽樣數字,都達到了讓人觸目驚心地步。
2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河南省某高等師范院校的師范專業大學生為被試,隨機抽取了13個專業400名被試,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后刪除無效問卷,最終獲得有效問卷387份。其中男生169人,女生189人,有29人未報告性別。文科生175人,理科生212人。大一168人,大二104人,大三70人,大四55人。在所取的樣本中,其中268人擔任班干部,101人未擔任,18個人未報告是否擔任班干部。
2.2 研究工具
測量工具一:安全感――不安全感問卷(S-I)用于測查師范類大學生的安全感。
測量工具二:采用屈智勇(2002)的《師生關系問卷》。原問卷由Pianta(1994)編制,經王耘(2002)修訂,共有28個項目,分為親密性、沖突性和反應性3個維度,采用教師報告,要求班主任根據與學生的日常關系用5點量表評定所描述情況的符合程度,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記1~5分。鄒泓、屈智勇(2002)對這一問卷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問卷由23個項目組成,分為親密性、沖突性、支持性和滿意度4個維度,其中親密性維度7個項目,支持性維度5個項目,滿意度維度4個項目,沖突性維度7項目,采用學生評定,記分方法不變。被試在親密性、支持性和滿意度三個維度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師生關系越趨向于正向;在沖突性維度上的得分越高則表明師生關系越趨向于負向。
3 研究結果
3.1 師范生安全感的特點按照馬斯洛的統計標準,統計結果表明具有不安全感和嚴重不安全感的被試則占了調查總人數的一半以上(51.1%),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32.3%)的被試具有較好的安全感(見表1)。
3.2 師范生安全感與師生關系的相關研究
結果表明安全感與師生關系的四個維度均存在顯著相關,其中與親密性、支持性和滿意度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這表明師范生在親密性、支持性和滿意度上得分越高,其安全感越好。沖突性則與安全感呈現顯著正相關,這表明師范生在師生關系沖突性上得分越高,其安全感越差。
關鍵詞:護理干預 腦癱患兒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40-01
腦癱在我國發病率約為1.0‰-4‰,腦癱患兒一般都遵循早發現、早確診、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和治療的原則。由于此類患兒因疾病導致運動、認知、感覺、心理等障礙,加之腦癱住院患兒自身免疫力低下、平衡功能差、病情變化快、護理技術操作難度大、患兒無表達能力或表達能力差等特點,所以加強腦癱住院患兒安全管理及采取相應干預措施是兒康護理工作的重點。
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2012年5月我科腦癱患兒290例,男180例,女110例。有120例伴發癲癇,170例認知功能有障礙,80例能獨立行走,但行走姿勢異常,110例能扶走,其中痙攣型腦癱150例,不隨意運動型腦癱45例,肌張力低下型24例,混合型腦癱71例.隨機分為對照組140例和實驗組150例。其中對照組的患兒,我科給予常規護理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兒發生意外事件的情況。
2 方法
用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兒住院期間發生意外事件的情況進行比較,對每位入選者病歷檔案和腦癱兒童發生相關意外事件調查進行收集整理。分別于護理干預3個月后進行對比,對兩組患兒發生意外事件進行分析。
3個月后兩組患兒發生意外事件比較
3 安全隱患
從表可以看出跌倒和墜床是腦癱患兒發生意外比例最高的,腦癱患兒由于運動功能障礙、姿勢異常。在進行康復訓練時,有時會因為患兒骨質疏松,治療時未充分了解患兒的基本情況,訓練時用力過重易致患兒骨折,輔助器具使用不當致皮膚損傷,理療時由于部分腦癱患兒感覺不敏感,且易出現不隨意運動,溫度過高或距離太近極易引起局部皮膚燙傷。一些護理人員工作時間短,經驗不豐富,技術不熟練,責任心不強、巡視病房不勤,導致護理人員不能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訓練指導。
4 護理干預
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加強其對患兒的評估能力。合理安排患兒的訓練,避免過度疲勞,保持精神愉快[2],遵醫囑按時服用抗癲癇藥,不能自行停藥。遇癲癇發作時要立即報告醫生,保持冷靜,保障患兒安全。
5 結果
通過實驗得出,對腦癱患兒實行護理干預后,大大降低了患兒發生意外損傷的機率,通過調查得出,給予護理干預的實驗組,150例患兒中的135例未發生意外事件,總有效率為90%,遠高于對照組的75%,提示護理干預除可以降低腦癱患兒發生意外事件,在預防腦癱患兒的意外發生的護理中,應主動加強對腦癱患兒的安全評估及家長安全教育等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6 討論
良好的護患溝通是順利完成護理任務的重要保證。兒康護士要理解家屬的感受,加強兒童康復護理相關知識的學習,讓家長產生安全感與信任感。從而達到減少第二次損傷的發生,定期組織護士學習康復護理新知識.新理論及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護士的安全意識,減少各種不安全因素,使患兒早日康復,融入社會,接受正常的學習和教育
參考文獻
[1] 陳啟梅,郭俊梅,韓曉紅.腦癱患兒父母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