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5 10:46:05
序論:在您撰寫國際貿易經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電子商務的概述。
電子商務是一種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以Internet作為網絡交易平成一系列以商品貿易為中心的各種經濟事務活動的交易方式。它不僅僅作為交易的方式,也是一種傳播商業信息的媒介。電子商務充分體現了高效性、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等特點,突破了傳統經濟貿易方式的缺點,尤其對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現代電子商務的特點。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是現代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基礎,計算機信息技術為現代電子商務提供了多方面的技術支撐,包括信息的處理和存儲等硬件技術服務,還包括軟件網絡貿易程序設計、信息傳輸及網絡維護等。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成為衡量企業電子商務經濟水平的重要因素,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才能獲得不斷地發展和完善。電子商務中應用最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擁有最先進的技術和知識,能夠為經營者提供智能化的貿易管理和交流平臺,充分體現了貿易活動的智能化。智能化還體現在國際貿易中不再只是以產品的數量作為貿易活動的重點,而更多的體現在對知識和技術的擁有作為分配財富的關鍵點。電子商務中的貿易更多的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3.現代電子商務的應用體現了網絡貿易的優勢。
以計算機網絡技術作為媒介的網絡貿易能夠大大降低貿易雙方的貿易成本。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網絡技術的優點得到了充分體現。經濟貿易雙方均可通過網絡資源獲得有利的信息資源,找到適合交易的對象,并通過網絡媒介進行網上信息的交流和商業洽談,大大降低成本。網絡的高效性得到充分體現。在現代電子商務環境下,網絡辦公實現了客戶間文件的傳輸以及訂單的辦理訂購、洽談、簽約等各項貿易手續,帶動了商業活動各個環節的高效率完成,大大提高了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實現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更大程度的經濟效益。
二、現代電子商務在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發展的應用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在我國國際貿易領域中,電子商務應用的外部因素。
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的建立是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法律保障,然而在我國由于電子商務的相關立法比較滯后,導致電子商務的應用程度相對較低。企業在進行電子商務活動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指導性文件,沒有統一的規范,對于交易雙方都存在著貿易的風險,并且容易引起貿易糾紛。從全球范圍來看,國際上對于電子商務的管理也去缺乏統一的法律規定,這樣在各國及國與國之間進行貿易活動的過程中便存在了屏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將成為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電子商務的應用存在著物流不暢的問題,阻礙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F階段我國物流行業的管理較為分散和多元化,缺乏統一的管理,由于體制的不完善,物流行業的功能不能很好地體現,容易造成物流的不暢。此外,物流行業的硬件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無法順應電子商務信息化的潮流。
2.我國國際貿易中外貿企業本身在應用電子商務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外貿企業國際貿易信息化基礎較為薄弱,網絡規模較小。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是電子商務應用的一個重要前提,而我國的外貿企業中計算機基礎設施相對滯后且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任然有限,這些使得外貿企業信息化基礎較發達國家相差甚遠。電子商務應用的范圍狹窄,程度低。我國的企業中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較低,應用水平較低。外貿企業中建立電子商務體系并廣泛開展業務活動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
三、現代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促進國際貿易經濟發展的對策
1.針對電子商務外部環境問題對應的政策。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是電子商務廣泛應用的基本保障,同時法律法規的建立需要與國際接軌,便于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明確的法律規定可以為貿易參與者統一的行為規定便于保護各方的合法權益。此外,健全的法制法規可以為現代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國際貿易營造更好地貿易秩序,讓貿易活動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和完成。建立完善的信用保證體系,為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提供信用保障。信用體系的建立需要商務部門、工商部門等相關政府部門的協商,同時需要銀行等機構進行完善的資金流動記錄及企業信用狀況的監督和記錄,各部門協調統一制定信用度評定標準,及時對各企業進行統一化的信用度評定,并對各企業的貿易行為及時監督,對其信用度進行及時的更新和認定。
2.投資企業網絡信息化基礎建設,擴充人力資源,提高電子商務的利用率。
外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電子商務應用的基礎,加快基礎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推進電子商務的利用。企業本身需引進相關的硬件設施,聘用并培養合格的網絡信息技術人才和商務人才。學習和借鑒應用現代電子商務進行貿易活動的企業成功案例,并結合企業自身管理特點和貿易主題不斷地提高和發展,充分的發揮電子商務的優勢,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3.抓住國際合作的機遇,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交流以及國際貿易新規則的制定。
電子商務的應用進一步推進了經濟全球化,跨越了國家和地獄的界限,但是也產生了稅務、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各國有關部門加強對話合作解決。同時加強國際企業之間的合作和經驗技術等的交流,學習國外先進的商務技術,引進國外的先進設施,不斷促進我國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經濟中的應用和完善。國際間的交流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起到了影響作用。
四、結語
1、區域化、貿易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產業的影響
國際經濟的全球化,一定會出現國際經濟的區域化,因為國際貿易的持續自由化,增強了國家本身的國際經濟競爭能力,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將幾個國家之間創建起相互協作的貿易關系,這樣的區域化設置,會降低區域內經濟貿易發展的阻礙,達成區域內相互互利的方針,可是,在區域內經濟貿易協調進展的時候,有的發展中國家的相應的經濟行為也會使得經濟貿易全球化的經濟矛盾加劇。
2、國際經濟貿易是否面對可持續、生態化等問題
對于我國當今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國在歐盟的綠色貿易里受到的限制懲罰是非常嚴重的,所以,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已經或早已面對著可持續及生態化的問題。
二、發展國際經濟貿易的重要性
1、國際貿易的發展屬于經濟增長的必然趨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國家經濟的發展不但是立國之根本,也是發展之根基。在當前的形勢下,國民經濟的增長形勢已經由過去的單一化轉向當今的全球化,經濟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無法分離的,可是對于經濟發展有著直接作用的方式就是貿易,而國際貿易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項。
2、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強化了企業的國際競爭理念
發展國際經濟貿易,一定會引發國際市場的競爭,從本質上將企業的技術創新潛能激發出來,從而使得企業的高素質技術團隊以及營銷人員的基本技能都會獲得顯著的提升,這樣的良性競爭使得企業在困難中有了生存的力量。
3、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以及科技的改革緊密相連
通過科技創新的方向來看,發展國際經濟貿易更有意義。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不但可以展現出國民經濟的增長,還可以在一定基礎上加快企業團隊的科技創新能力,讓科技獲得發展、國際貿易與經濟之間構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進一步促進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國際經濟貿易發展新趨勢
1、跨國企業的迅速崛起
跨國企業是目前國際貿易發展的關鍵推助器。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以及90年代時,跨國企業就見證過一個發展極為良好的階段,內部的貿易是全球貿易總額的1/3,不同的跨國企業之間的貿易是全球貿易總額的1/3。對于制造成品的貿易企業來講,跨國企業的比例越來越明顯。通過技術貿易來看,跨國企業切斷了70%至80%的國際技術創新以及90%的國際技術貿易。當前,全球的跨國企業,掌握了全球生產總值的40%到50%,90%的對外直接投資以及全球對外貿易總量的2/3,世界500強的大型跨國企業的總產值已經是全世界總產值的45%,并且,跨國企業的跨國聯盟加快了過密貿易的進步。
2、貿易自由化的加強
全球經濟貿易一體化在某種程度來講具有內在的驅動貿易自由化的特點。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因為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及國際分工的逐漸深入,貿易的全球化不僅是就其參與的主體或者是承受的客體來講,都要比過去任何一個時期開闊很多。通過參與的主體可以發現,全球大多數國家,不論是主動融入還是被動牽涉,都將經濟的觸角蔓延到全球各個地區,國際貿易的對象已經不再只是貨物貿易的范圍,現在已發展到包含了金融、服務、技術乃至直接投資的貿易。
3、電子商務的崛起
電子商務作為目前全世界范圍里流行的一種新穎的商務形式,正引發了國際貿易范圍里的另一個革命。通過聯合國評估來看,假如在全世界國際貿易里都采用電子商務的形式進行加以,每年可以創造約1000億美金的利益,所以,把這個稱之為提升全球貿易速度的改革方式。
四、發展我國國際貿易的措施
1、持續本著對外開放的基本方針,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
金融危機過后,國際貿易面對著極為嚴峻的世界經濟環境,所以,對外開放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就要在持續堅持的狀態下,深入掌握目前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及格局,正確定位,進一步提升我國對外開放的能力,積極融入到國際經濟的競爭與合作方面。
2、堅持反對以及抵制貿易保護主義
我國是世界主要貿易大國之一,切身感受到了貿易保護主義之害,特別是一些另有目的的國家運用貿易來對我國的經濟構成惡劣的影響。所以,一定要最大限度的解決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我國國際貿易才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3、不斷優化國際貿易結構以及提升的質量
透過一系列的扶持計劃對我國的服務貿易透過引導的方式,擴大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程度,創造良性市場氛圍,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的產業,積極推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并將優良的技術及時引進回國。
4、積極推動電子商務,加快網絡國際貿易的進步
通過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國際貿易里透過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只有將觀念進行轉變,提高國際網絡貿易的認識,完善電子商務的法律條款,才能積極推動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的規范化發展。
5、引領國內企業積極走向跨國企業
跨國企業屬于國際貿易的關鍵主體,它的發展狀態無法避免的會對國際貿易局勢非常明朗。通過國家來看,要使用合理的政策調動起社會發展以及實現我國的經濟主動性、積極性,擴大跨國經營范圍,在全球的市場競爭里獲得更加優化的配置,以及更佳的經濟效益。
五、結語
通過制定政策讓內外統一,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是有局限性的,但是國際的存在是可以將這些變成無限的,所有的人文經濟形成高度的統一,在配置的優化上也下足了功夫,中國經濟如果是僅僅靠自己的能力的話就算是一百年也發展不到現在的這種體系,我國開展的一系列政策都是有根據的,是在大發展下研究出來的細枝末節,用技術代替自然,把握好國際經濟貿易的橄欖枝,順著各個要點前進,從需求中獲取利益。這些政治經濟為一體的組織不斷增多,經濟一體化也突破了局限,市場上的交易逐漸完善,這全都源于人們的客觀需求,我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架不住不斷的開發生產以及人員的需求,所以面臨的問題也是嚴峻的,在這種情況下,多元化發展無疑對我國的經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往的閉關鎖國在一定程度上將自己保護了起來,但也使中國落后了很多年,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迎頭趕上,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與國際的交流有多么重要,目前我國也積極發展國際交際,其實國與國之間才是最大的出口,只是要在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這個環境中進行,讓資本的流動更加迅速,給了中國經濟上的保障。我國的經濟發展還不是很成熟,與國際接軌有利于我國的對外貿易投資,使跨國經營模式逐漸成熟,這樣我國的經濟文化等才能廣泛的流入各處,這也是一種手段,有力的手段,這樣的吸引力無疑讓整個國際經濟貿易對我們拭目以待。
二、順應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體系,有效抑制人口增長
在時代飛速發展的如今,中國也是人口大國,在經濟的大發展下,中國雖然逐漸富裕起來但是始終擺脫不了貧窮的影子,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惑著我們,首要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控制中國人口的增長,這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不能讓我國的人口再繼續膨脹下去,這對我們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影響也是巨大的,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也是有的,所以為了改善這點,我國順應國際和本國經濟需求在國內推行了計劃生育,在相對應的政策的開展下,有效的抑制了人口膨脹的結果,以往一個家庭能生四五個孩子甚至更多到現在的只能生產一個,這種數量上的變化也大大減輕了對家庭的負擔,給國家的負擔也減輕了不少,這是一種優良傳統的開始。人一多,自然對物資的消耗也就更多更快,國外的人住的房子很多都是兩層樓的獨立房,而中國居住的則大多都是高樓大廈,這對人均的經濟水平有很大的影響,在國際經濟發展下,各個國家自然就互相體現出來彼此的優缺點,相比較之下,中國人民的個人空間活動范圍就顯得很小了,在公路上也經常造成交通擁堵的情況,一些生態公園景觀地點滿地的垃圾等,這些由人口帶來的危害都逐漸凸顯出來,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對經濟的拖累,要知曉其帶來的后果,大量的人口帶來的就是整體經濟水平的低下,造成的是整個經濟體系的不平衡,這就是人口的弊端。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從源頭限制了人數,這種方式也是對國家的巨大貢獻,同樣是對世界的貢獻,人們對自然的破壞,對各種物資的消耗,總體水平同時下降,拉開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牽制著國家的發展,但是目前對人口減少的策略還沒有應用的很徹底,人口只是被控制了發展,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建設,讓國際經濟發展的作用力完全的體現。
三、學習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從內部入手改善經濟問題
眼看著抑制人口與促進本國經濟已經開展了很多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制約國家建設的因素,從七十年代開始,各政府就不斷努力到如今取得了成功,這是非??上部少R的,這項舉措也是長遠目光下的產物,開始的越早收到的成效也就越大,這也可以說是國家的思想覺悟。但是在一些地區還是存在著根深蒂固的老舊思想,對本國的經濟沒有支持的思想,這是政策的落實沒有下達到根本,很多人都還不懂得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影響,這種思想沒有在年輕一輩的人心里形成,所以要將改革的春風送到基層,加強抑制人口工作的開展,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這種工作探討需要領導的調查與研究,要分析好各層次人物的心理,做好相對的應對工作,保證好計劃上的全面,目前中國在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下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不斷培養屬于自己的一股經濟能力,而這種也大多體現在對學生以及青年的教育中,或是借助學校輔助進行一些加強教育,這也是對我國經濟的促進。有句話說得好,想要學的好,就要從小教,我國響應國際的號召,學習先進的事物對國內的進行不同層次的年齡段教育,而在發展的異常開放的時代,這些學生往往比我們理解的還多得多,所以從小就要糾正他們的思想,這才是正確的途徑,這種途徑可以說是最直接的,能很直觀的反映在未來經濟的工作上。
四、結語
1.教材選取的隨意性與主觀性
教學成敗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對教材的選取,國際貿易課程的教材僅國內出版的就可謂是汗牛充棟,編著者眾多,不僅良莠不齊,而且難易程度不一;如果教材選擇適當可事半功倍,否則可能誤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情況而言,教師在選取教材時,并未較多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更不會考慮該門學科對學生的長遠影響;往往選取的標準是主要偏重個人偏好,尤其是傾向于挑選容易講解的教材,做到最大可能地節約個人精力和投入;并且一旦選定教材在若干年內都不進行更換和調整,而多數教材的更新速度是緩慢的,但是教學內容卻一如既往地按照選定不變的教材年復一年地講授,也很少進行課件的更新與補充。而在學生這一方面,為了考試順利通過,多數人過分依賴制定教材,即使有推薦的其他版本教材和輔助學習資料,學生通常也并不重視,結果,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實習環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大學生實習是一項充分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活動,是教學在課外的體現與延伸,實習應根據所學專業進行相應的安排,進而檢驗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然而遺憾的是,當前很多高校對待大學生實習并不重視,或者讓學生自己去找企業實習,或者學校統一安排,但卻流于形式。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而言,由于是農業院校,具有很多農業方面的優勢資源,比如實驗與研究基地、優秀的農業科研隊伍以及農業區位資源等等。所以,多年來我校貿易專業學生的實習方式主要是深入到周邊的農村地區進行農戶調研,采集相關數據信息,最后就具體農業領域相關的實際問題形成調研報告??梢哉f這種方式極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實地調研能力,并使其親身體驗中國農村、農民與農業的發展現實,然而,弊端是與國際貿易專業理論偏離較多,無法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更甚者,由于我校長期以來形成的實習傳統,導致貿易專業學生逐漸忽視國際貿易等核心基礎課程的學習,嚴重影響了國貿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質量提升。
3.學生經濟學基礎普遍薄弱且主觀能動性不強
國際貿易是以經濟學為基礎的,是經濟學在國際范圍內的應用。但是,農業院校由于其農學研究氛圍濃郁,而經濟學等基礎學科發展相對滯后。因此,國貿專業學生的經濟學基礎普遍較為薄弱,這就成為在國際貿易學習中的絆腳石。同時,受到院校教師科研領域與學校優勢資源的影響,貿易專業學生也較多傾向于純農學的研究,而對與國際貿易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研究并不十分感興趣;結果導致,很多貿易專業學生在最后的畢業論文設計中選擇國際經濟學研究方向的寥寥無幾,反而普遍在管理學或農學范疇內選題;長此以往,通過學生之間的跨屆交流就形成了一種傳統,而這種傳統又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即由于畢業論文設計可以任意選題,導致他們更加不注重國際貿易的學習,僅僅是為了應付期末考試或是為了獲得獎學金而進行的一種功利式的學習,也正是因為如此,多數學生過分依賴指定教材和課件,而并不關心是否獲取了真知,沒有學習熱情,明顯缺乏主觀能動性。
二、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1.更新教學內容。
(1)吸收最新的學科研究進展和科研成果
國際貿易課程是一門既古老又年青的學科,國際貿易理論伴隨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而發展,同時,國際貿易實踐活動不斷地出現新形式、新趨勢。于是,在針對學生的理論學習中,要注重學科前沿并及時更新到教學內容中去,比如新新貿易理論、新經濟地理等近幾年剛剛興起同時又引起較多學者關注的新理論;同時,條件具備情況下,還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前沿研究文獻作為授課內容的一部分。
(2)突出“國際性”特色
同時更要注重結合中國國情。國際貿易專業具有鮮明的“國際性”特色,課程要突出該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但更值得強調的是結合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實際進行課程內容設計。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高速發展,同時又不斷地涌現新的問題,國際貿易理論在解釋發達國家貿易實踐方面無疑是較為成功的,但是否也能很好地解釋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的情況呢?這些都應是授課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3)教學內容的更新與補充與教師的科研課題或研究興趣相結合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高校教學與科研活動實際是相分離的,但實際上教學科研是可以融合互為一體和相互促進的。任課教師如能將自己的研究課題或研究興趣融入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能使其在該領域的研究越發成熟和深入;對于學生而言,一方面可了解到老師的研究興趣,促使其更好地參與到教師的課題研究中來,從而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該學科;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2.改進教學方法。
(1)優化教學手段,促進教學手段現代化建設
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如案例教學、音像教學、計算機模擬軟件教學、開放式研討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尤其應注重開發案例教學、計算機模擬技術與課堂研討等形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而且可促使其更好地掌握該學科的研究技術和手段,同時提升理論學習與研究能力。
(2)改進實習方法,加強實踐環節訓練
理論聯系實際是教學方法改革的核心原則,同時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新的教學方法應注重將課堂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實現感性與理性認識的提升。有鑒于此,建議我校在實習環節應根據不同專業進行安排與設計,而不是采取一個模式“、一刀切”。就國貿專業學生而言,應安排去對外貿易企業或工商企業,以及海關、外管局、檢驗檢疫局等政府職能部門觀摩學習,建立幾個穩定的實踐型校外實習基地。
3.強化國際貿易教學的國際化理念。
(1)擴大與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可通過國際間與校際間的學者互訪,開設貿易領域專家講座的方式,讓學生接觸國內外最前沿的學科知識與信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已與國外很多院校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已建構起一個比較好的國際交流平臺,只是較多集中于農經領域,在未來的發展中,應多注重在經濟學、國際貿易等學科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同時,應多邀請國內知名院校的專家學者前來講座,并采取計學分制的方式形成學生激勵式參與。
(2)引進國外原版教材,嘗試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是提高國貿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方法,也是與國際接軌、適應經濟全球化時代的需要。首先,對于教材的選取做到難易程度適中,同時為學生推薦輔助教材和學習資料;其次,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增強對教師的技能培訓;最后,應合理設計課程體系,增設專業英語課程以輔助雙語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總結
有關國際經濟貿易論文范文一:論渤海通道推動商品貿易發展的積極作用
摘要:實現商品的高效運輸是推動商貿繁榮的重要環節,渤海通道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推動了地區商貿經濟的發展。渤海通道的建立形成了新的南北交通大動脈,弱化了環渤海區域的行政壁壘,便利了區域商品的自由流通,推動了南北經貿的繁榮,加強了東北亞地區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推動了國際貿易發展。
關鍵詞:跨海通道;商品貿易;積極作用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以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為代表的跨海通道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也將跨海通道的建設擺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其中大連到煙臺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引人注目。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修建將使得東北、華北、華東等地區以及東北亞地區區域聯系更為密切,經濟交流進一步擴大,人、財、物的流動更加迅速和龐大,為我國商品貿易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一、渤海通道對商品貿易發展的推動作用
(一)渤海通道縮短了區域的時空距離,拉近了人們的心理距離,對形成環渤海地區統一生產要素市場創造了條件
1.環渤海地區的地方保護主義嚴重阻礙商品的自由流通。盡管環渤海地區被稱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三個增長極,成為中國北方經濟發展的引擎,由于渤海海峽的天然屏障,環渤海經濟圈被分為京津冀、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三大板塊,三大板塊以各自區域內的中心城市為依托,逐步發展為三足鼎立的諸侯經濟態勢。目前,在行政分割的五個省市之間區域合作機制缺乏,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對接不足等原因,相互之間競爭多而合作少。
從環渤海各個地區的產業布局和產業分工結構來看,該區域在項目安排上呈現雷同現象,各省市在產業政策上追求大而全,導致產業結構明顯趨同。也正是這種區域經濟的重復建設,區際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不明顯,相互間的貿易需求較弱,使得地區保護主義盛行,地區行政壁壘較多,市場分割嚴重,最終結果是相互之間爭資源、爭項目、爭投資等現象嚴重,商品等生產要素流動不暢,造成了資源、效率的巨大浪費,導致大量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而且直接造成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落后。
2.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將推動環渤海區域一體化進程,實現商品的自由流通??绾Mǖ赖慕ǔ纱蚱屏嗽械膮^域限制,通過點效應將原先兩個聯系很少的區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加快了資源的市場配置和產業的整合,便利了資源共享,促進了區域產業整體效能和綜合效益提升。
(1)點效應的形成。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直接連接隔海相望的大連和煙臺,使得同三高速實現全線貫通,通道繼續向北延伸貫通營口、鞍山和沈陽,向南延伸聯通威海和青島,這些點形成新一輪的發展極,表現出極強的集聚效應,吸引資本、人員、技術、產業等進入這些區域。
(2)軸效應的形成。隨著點效應輻射范圍的逐步擴大,點之間逐步形成組合倍數效應的以這條通道為主軸線的軸,這個軸線的交通量逐步增大,經濟效率逐步提高,大大提高了運行效率和時間價值。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形成了以沈陽-大連-煙臺-青島為軸線的交通大動脈,同時實現了沿海交通大動脈與內陸地區的銜接,使眾多的內陸區域有了一個更加便捷、暢通的出海口,勢必會產生大量的物流、客流,這樣就要求快速、便捷的交通網絡的支撐,從而拉動和創造交通需求,誘導新的交通網絡的發展,形成依托此軸線的新的交通軸。
(3)點-軸-圈 綜合集成效應的形成。即為多個點-軸型系統的組合所形成的綜合效應。表現為在遼寧省以沈陽為點向西南發展,以京哈鐵路、京沈鐵路為依托,形成沈陽-錦州-葫蘆島-秦皇島的軸線,在西邊與京津冀相接;在山東省以黃煙鐵路、膠濟鐵路、威烏高速、青島-銀川高速為依托,以煙臺、青島為點橫向發展,形成煙臺-青島-濰坊-淄博-濟南-聊城的發展軸線,向北與京津冀相通。這兩個軸線繼續縱向、橫向的集聚、輻射、發展,與沈陽-大連-煙臺-青島軸線一起形成一個有多個發展極協同作用的交通圈。 逐步形成的四通八達的一體化交通網絡,使得交通運輸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物流、人流更加自由、加速運行,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更加突出。隨著交通圈的逐步發展,最終達到一種產業互補、分工協作的產業一體化的環渤海經濟圈, 逐步消除地區間的行政壁壘,實現勞動力、資本、技術的配置在整個區域逐漸發展為由市場來主導,在區域內部更加自由、合理的流動,逐步形成統一的勞動力、資本、技術市場。
(二)實現南北貫通,緩沖了南北運輸壓力,使南北商品流通更加快速便捷
目前,就全國范圍的鐵路網來看,交通運輸線都是超負荷運載,運輸能力與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嚴重的制約著物流、人流的快捷運轉,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就渤海海峽兩岸的鐵路交通網來看,進出關交通運輸瓶頸問題突出。雖然東北是我國鐵路運輸最發達、路網最密集的地區,渤海海峽北岸布有京沈線、京錦線、京通線和哈大線,但直接進出東北的鐵路通道只有一個出口-山海關。由于山海關是連接關內和關外的唯一陸上鐵路通道,通過能力十分有限。這樣的地理位置和封閉的環境,直接阻礙了信息、資金、技術、產品、資源等市場要素的南北流動,對東北經濟的發展的制約是不爭的事實。渤海南岸只有一條藍煙線膠濟線,運能只有1 000-2 000萬噸左右,使得山海關的南北運輸線成葫蘆狀,瓶頸制約明顯,這種局面使得南北運輸不堪重負,致使更多的物流、人流分流到公路運輸和水路運輸上來。
為了緩解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帶來的運輸需求,我國加大了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提出了五縱七橫等國家干線建設規劃。然而,全國公路建設仍然滿足不了需求的增長。從水路運輸來看,這些年來客運量和客運周轉量呈負增長,而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分別增長了251%和454%。由于鐵路、公路的瓶頸制約,沿海各大城市貨運要走水路,內地相當多的貨運量也改走水路。更為重要的是沿海港口吞吐量從2000年至今翻了一番,但港口能力明顯不足。流通成本是制約商品流通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高效率、低成本的運輸可以擴大流通商品的種類和延展商品流通的范圍。目前,東北地區、華東地區之間無論是陸路運輸還是水路運輸,都是既要途徑更多的路程,而且耗時較多。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成后,真正實現了環渤海經濟圈人流、物流的閉合環狀通道,從根本上改變了環渤海南北的鐵路和公路運輸路線,大大節省運費及時間,使得南北農產品、其他商品等加速流轉。
第一,為農產品流通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快速通道。東北地區土地資源豐富,土質肥沃,糧食生產的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是我國糧食生產和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東北經濟區每年都有大批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要運往關內,但是面臨出關難的巨大運輸瓶頸。處于渤海南岸的山東省農產品資源豐富,同樣面臨難以快捷北上的困境。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直線取道海上捷徑,繞過山海關這處瓶頸,開辟了東北地區至山東省及東部沿海地區的最短運輸通道,縮短沿線地區這些農產品儲運的時間,加速農產品的流通和農業信息的交流,改變農產品的市場環境和需求狀況,擴大了市場空間,加快了糧食產銷區的銜
接,有力的推動了農貿市場的發展。
第二,南北互補品流通更快,種類更多。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與東北地區在經濟結構上有很強的互補性。大東北經濟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比較齊全,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以冶金、石油化工為主體的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共同構成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優勢產業。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作為我國比較活躍的增長極,原材料的短缺、高級技術人才的缺乏,以及所需設備對國外市場較高的依賴度,已經成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長三角、珠三角可以加強與東北地區在輕工、食品、電子等方面的交流。這種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在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助推下,可以構建一條互通有無、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南北經濟紐帶。
(三)加強環渤海地區與經濟腹地的良性互動,推動新一輪人流物流運轉,為培育全國統一大市場創造條件
經濟發展水平和交通網絡的密度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沿海省份的交通便利程度,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設明顯超過中西部地區。在我國中西部的大多地區,基礎設施的短缺仍是困擾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實現交通網絡等方面的無縫對接,才能促進區域商品的快捷流通。
1.環渤海地區加強了與其經濟腹地的經濟聯系。對于處于環渤海南岸的山東省來說,在極力拓展與經濟腹地的聯系,加速建設山東省與內陸省份完整的高速公路運輸網絡,新的省際大通道建成后,山東將形成與京津塘都市圈、長三角經濟區、中原經濟區和西北地區之間的便捷通道。對于處于環渤海中心位置的河北省來說,近年來在積極以加快港口、高速公路、鐵路建設為重點,基本建成以港口為龍頭的 東出西聯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以強化沿海與腹地互動。東出就是利用河北省港口群和沿海綜合物流體系,為華北、西北等地區提供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提高河北省及這些地區的開放水平;西聯就是加強與京津、山西、陜西、內蒙古、魯北、豫北等地的經貿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雙贏共進。遼寧提出五點一線的一項關于全省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積極推進與其經濟腹地內蒙古東部地區、吉林和黑龍江的聯系。這些涉及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地區的經濟腹地的交匯點即是環渤海地區,交匯點的焦點即是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的紐帶作用,而紐帶的中心則是實現同三高速的南北對接,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修建對連接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地區的經濟腹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渤海通道使得各經濟腹地互相覆蓋,加強了全國市場一體化發展。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建成貫通了屬于國家規劃建設的五縱七橫12條主干線中最長的同三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在膠東地區、蘇北地區向西與新歐亞大陸橋、青島-銀川高速、霍爾果斯-連云港高速相接,加強了與中西部地區的經貿聯系和合作。向南與京滬高速鐵路、京福高速公路、京九鐵路等國家重點布局帶相通,與長三角、珠三角東部沿海地區以及港澳臺地區加強了聯系。向北與哈大、京沈鐵路、沈大高速相接,貫通了整個東北地區,使得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區域聯系更為密切,經濟交流進一步擴大,成為東西、南北方向上的物質、信息、資金、技術、文化等諸多方面的聯系的紐帶。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是這條紐帶得以暢通的結點,是一個以點、軸帶面最終使得這些地區形成互動的網絡式發展格局,為逐步形成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等自由流動的區域共同市場,為國內商品貿易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四)加強我國與東北亞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推動國際商品貿易的發展
隨著世界經濟的多極化發展,環渤海經濟面臨快速發展的極好良機,渤海海峽跨海通道使得環渤海地區成為中國公路、鐵路、水路綜合運輸網絡中最發達、最靈活、最重要的樞紐,使得環渤海地區成為投資的熱點,為加快制造業的轉移奠定了物質基礎,也對進一步推動我國與東北亞地區經濟貿易的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一,東北地區是我國與東北亞地區加強經貿合作的橋頭堡。我國的東北地區的北部和西部與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和蒙古國接壤,南面與朝鮮半島相連,東部與日本隔海相望,具有國內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目前,東北地區具有與東北亞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和經貿往來的相對較完善的交通網絡,有12條公路同朝鮮、俄羅斯、蒙古相連,有5條鐵路分別與俄羅斯和朝鮮接軌,其中以大連為橋頭堡,以哈大線和濱州線為通道的第一歐亞大陸橋是重要的國際大通道。這些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的完善為我國加強與東北亞地區的經貿合作奠定了基礎。
第二,環渤海地區是我國與東北亞地區加強經貿合作的中心。環渤海地區是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益活躍的東北亞經濟地區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國歐亞大陸橋東部起點之一,居我國與亞太地區東來西往、南聯北開的樞紐地位。隨著區域經濟聯系的日益密切,環渤海地區逐漸成為我國與東北亞加強經貿合作的中心。
東北亞地區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自然資源豐富,我國與這些資源富有國家開展資源貿易前景非常廣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煤炭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近50%, 遠東地區的鐵礦石儲量占全俄儲量的10%左右,石油儲量超過150億噸,俄羅斯每年通過鐵路向中國輸送1 000萬噸左右的石油。我國與蒙古國也建立了良好的互惠合作關系,積極參與其礦石資源開發。日本經過十余年的經濟結構調整,仍未完全擺脫困境。當前日本更加注重把國內結構調整與中國華北結合,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同時把開發西海岸的列為本國21世紀的戰略目標。韓國提出重大經濟舉措之一就是把中國作為它的第二內需市場,同時重點開發與中國鄰近的西海岸地區。中國、日本、韓國新的開發計劃同時集中于該環渤海地區,而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國的相近城市在經濟上存在著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關系。因此,可以預見,中、日、韓之間在環渤海區域的經濟合作將呈加速趨勢。
第三,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架起了我國通向東北亞地區的橋梁。發達的交通網絡是區域合作的基礎,交通運輸是實現地區之間經濟聯系、加強商品貿易交流的物質手段,完善、配套的交通運輸體系使得地區間的物流通暢,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如同一座跨越渤海的橋梁,打通了東北亞西部的貿易通道。它接通了與東北亞合作的橋頭堡和中心地區,并進一步向南貫通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聯通了我國的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向西與第二歐亞大陸橋相接,與我國中西部地區形成了良性互動,搭建了一條我國中西部地區、華東地區等通向東北亞地區的橋梁,同時也打開了俄羅斯遠東地區資源南下的陸上通道,使第一歐亞大陸橋與第二亞歐大路橋實現了對接和聯網,擴大了我國東北地區及俄羅斯重工、木材、化肥、糧食等物資與內地的交流,擴大華東地區輕工、食品、電子等物資與東北及俄羅斯的交流,加強了我國與韓國、日本的信息、科技、人才、商品交流,對推動區域經貿繁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二、結束語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不僅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更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它是構建環渤海區域一體化交通體系的重要載體,對促進環渤海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將發揮重大作用;對完善全國交通網絡體系、對拓展環渤海地區的經濟腹地、進一步加強東北、華北、華東地區經濟貿易的合作,將發揮重要的功能。它聯通
了第一亞歐大陸橋、第二亞歐大陸橋,貫通了我國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東北地區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對推動東北亞地區商品貿易的交流以及東亞經濟一體化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魏禮群.世界跨海通道比較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魏禮群,柳新華,劉良忠.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若干重大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課題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金鳳君.東北地區振興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周立群,祝茂.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尚存問題與對策[J].環渤海瞭望,2004(8).
王詩成,鄭貴斌.將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列為國家戰略的可行性分析[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3(11).
有關國際經濟貿易論文范文二:談關于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反傾銷問題的分析
摘要:反傾銷是一種貿易政策措施,也是一個重要的法律問題。由于世貿組織對反傾銷問題沒有明確的規定,使我國成為反傾銷的嚴重受害國,對我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本文試圖探討對我國進行反傾銷的原因,并提出我國企業應對反傾銷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反傾銷;傾銷;經營理念;價格承諾
一、反傾銷問題的發展現狀
反傾銷是經常采用的一種主要的貿易保護手段。經濟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原本是對立的,但發達國家在全球的經濟主導地位和它擴張性的本質,決定了現在推行的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意志的體現。發達國家利用經濟全球化推行他們自己的經濟制度,作為要求他國參加國際經濟的準則,從而達到掠奪他國資源和財富的目的。同時,發達國家又利用制度上的優勢,以合法的理由為借口,通過更加隱蔽的方式設置貿易障礙,以保護其本國的自身利益,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因此,通過經濟全球化的推進,發達國家既掠奪了他國又保護了自己。所以,對于國外的反傾銷,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是一種貿易保護的措施,而應將其同現行的新貿易保護主義聯系在一起,認清其實質。反傾銷是新貿易保護主義實行貿易保護的最高級工具之一,行之也最有效。它具有高度隱蔽性的特征,能夠利用反不正當競爭的合法行為作掩護,實施貿易保護。
二、當前我國反傾銷面臨的形勢
首先,進口產品沖擊國內產業的趨勢仍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按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2003年我國關稅總水平由2002年的12.7%降至約11.5%,其中工業品由11.7%降至約10.6%,農產品由18.5%降至約17.4%;在非關稅措施方面,將取消部分商品的進口配額與許可證,提高進口配額增長率和非國營貿易配額量。因此,在世界市場供求失衡、技術進步等因素導致的國際市場產品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的情況下,進口產品沖擊國內產業的趨勢將進一步發展,我國進口宏觀調控仍將面臨較大的壓力。
其次,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給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隨著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跨國公司重新調整全球生產布局,世界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步伐將明顯加快。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利用外資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一些新的產業領域也將逐步向外資開放。但由于受到企業規模、專業化分工和技術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短期內我國的國際分工格局中,仍將處于低附加值和低水平加工中心的地位,仍將保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出口產業結構,這必將誘發更多的國外反傾銷調查。同時,美國、歐盟、日本等世貿成員根據我國在入世議定書中的有關承諾,還在紛紛制定針對我國的過渡性保障措施和非市場經濟的反傾銷法案,這使我國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工作面臨的國際法律環境更為復雜,必將對擴大我國的對外貿易構成新的威脅。
第三,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對調查機關依法保護產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世貿組織的規則對各成員的政府行為具有強制性的約束作用。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案件的調查和裁決中,要求調查機關的每一項調查工作都必須依法進行。WTO相關協議對調查機關的具體調查程序、信息披露程序、裁定與公告程序、透明度和非歧視等多方面的問題都作出了具體明確的規定。這對我國調查機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我國應對國外反傾銷的對策
(一)充分發揮商會作用,加強政府宏觀管理
我國外貿商會建設遠遠滯后于對外貿易的發展,一些本可以由行業協會來統籌管理的工作無法落實,造成了不良后果。一方面,商會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幫助下,管理好行業的經營秩序,防止企業之間出現低價競銷的行為,減少不必要的內耗,使企業能夠通過分享市場份額,達到共同發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根據商會本身的特點,促進商會、商檢、海關和企業的溝通合作,發揮商會的協調作用。對一些出口商品,只有商會核定符合行業協議價格的,海關才允許出口,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我國出口商品價格的混亂。這樣一旦被提起反傾銷訴訟,就可以隨時提供于己有利的證據,為有力抗辯作準備,改變被動應訴的局面。同時,加強政府交涉和管理。首先,國家有關部門要對不應訴或應訴不力的企業給予嚴厲制裁,將反傾銷應訴與出口管理結合起來,制定真正體現誰應訴、誰收益的具體措施。加強企業自律,倡導公平競爭,處罰低價出口,力求把反傾銷誘因降至最低程度。其次,需要國家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如規定出口定價,禁止低價出口,懲罰低價競銷者。還可以采取增加配額等優惠措施來鼓勵優質產品的出口。盡快建立出口風險基金或反傾銷應訴基金,有組織地開展反傾銷應訴,終止國外的反傾銷訴訟。
(二)轉變企業經營觀念,積極應訴
首先轉變傳統的經營觀念。長期以來我國企業一直遵循創匯第一、利潤第二的經營思想,但是隨著外貿體制改革的深化,必須使外貿出口企業盡快建立和健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機制,使企業的經營目標轉移到追求利潤最大化上來。這樣出口企業就能提高自律意識,著眼大局,考慮整個行業的利益,改變我國外貿中低價競銷、出口增量不增值的現狀,為國家爭得應得的利益。其次由于傾銷指控一成立,其造成的損失不會只是某一家企業,而是整個行業、整個民族工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因此要想勝訴,每一個涉訴企業必須團結起來積極應訴。這是因為單個企業往往難以支付高額的調查費用;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自信;難以詳細了解國際反傾銷法;缺少必要的技巧和謀略。
(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應訴反傾銷案件
學會運用法律手段和國際通行規則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是外經貿行業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需要,也是推進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整頓外貿經營秩序的需要。中國需要加速建立反傾銷法律體系,以國際公認的反傾銷法則來規范自己的競爭行為。這不僅是我國的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而且也是在國內市場進行反傾銷執法的需要。這既可以保護國內企業的正當利益,又可以用來制約國外對我國出口產品反傾銷的歧視。今后要加強對企業的法律法規的宣傳與教育,加大對某些不良行為的制裁,進一步完善反傾銷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應訴國外反傾銷案件
(四)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
一是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引導企業多出口高技術產品,走內涵式增長道路。鼓勵優質產品出口,讓企業看到生產優質產品的經濟效益數倍于劣質品,優先出口優質產品,限制劣質品出口,改變傳統的外貿績效評價指標,由量向質轉變,由總額向附加值轉變等。二是在提高商品檔次的同時,爭創世界名牌。首先,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提高商品的內在質量。其次,要積極運用非價格手段如商標、包裝、公關、廣告策劃等組合策略來參與市場競爭。此外,在確定準備新進入的國際市場前,要了解該市場的產業結構與商品特點,盡量使我國出口產品與當地產品呈互補關系,從而有效地避免反傾銷引起的麻煩。
(五)加快高級專門人才培養,提高反傾銷能力
由于我國缺乏應訴國外反傾銷方面的高級人才,嚴重影響了我國企業反傾銷的能力。反傾銷應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它要求必須具備經濟學、法學、會計會等方面的知識。也就是說,只有懂會計、懂經濟、有法律實踐和一定外語水平的律師才能勝任反傾銷工作。而目前這恰恰是我國律師隊伍的薄弱環節。因此,一方面,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名牌綜合性大學、研究機構等各有關方面要重視綜合人才的培養,給他們以機會參與反傾銷工作,既可以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又可以在實踐中找出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把一批長期從事反傾銷工作的人才派到國外去學習,學習和掌握國外反傾銷的一些法律法規、通行慣例、應訴技巧等方面的知識,提高我國反傾銷的應訴能力。當前可以聘請熟悉反傾銷應訴業務、工作經驗豐富、認真負責的起訴國律師作為我方的訴訟人進行應訴。
(六)在適當情況下提出價格承諾,爭取反傾銷的主動
價格承諾也是反傾銷應訴可爭取到的一種結果,是反傾銷被投訴者與反傾銷當局之間達成的一項提價協議。被投訴者承諾按提價協議規定的價格出口,可以消除因傾銷對進口國造成的損害或損害威脅。所以,這種方法也能對進口國的損害作出補救,因而進口國在一定場合下也愿意接受。
實踐中,歐盟對價格承諾采用得較多,而美國采用得較少,但并非不能爭取。過去,我國的出口企業與歐盟達成過一些價格承諾的協議,后因我國的一些企業未能很好地遵守而導致歐盟不再愿意對我國采用。因此,今后我國企業應提高自身的信譽,在適當的情況下還應積極爭取價格承諾,以期把握主動。
所以反傾銷最初只是以保護國內產業不會遭到破壞為目的的,并不普遍采用,只有當國外產品有意破壞本國市場和生產時,才能采取這種措施。從各國的實際立法中我們不難看出,反傾銷措施隨著立法的深入而得到進一步加強,現在已成為最大的貿易壁壘之一。盡管進口國提出反傾銷的出發點是正當的,但是實際上反傾銷與理論上預期的目標相距甚遠:反傾銷實際上沒有起到保護競爭的作用,而是變成了限制競爭的手段;反傾銷也并沒有表現為公平競爭,反而本身產生出不公平競爭。
參考文獻:
陳鐵軍.充分利用WTO規則積極應對出口反傾銷[J].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2,(04).
唐禮智.唐建中.外國對華反傾銷透視及啟示[J].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2,(10).
陳偉.我國出口產品遭遇反傾銷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交通科技與經濟,2007,(01).
孟蘭蘭.反傾銷對我國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07,(04).
宋偉.中國遭遇反傾銷的宏觀決定因素及其影響效應[J].經濟與管理,2008,(11).
賈洪.我國應對反傾銷的對策[J].中外企業家,2007,(07).
網絡經濟是被用于經濟活動中所產生新的運行發展方式,換一種角度上看,這是利用網絡與經濟的融合,來達到一定的經濟效益。而網絡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對比之前的經濟形態來說,由于受到網絡信息的特點影響而衍生出諸多的發展方式特點。其中主要是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第一,網絡經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全時段進行網絡商務活動。第二,網絡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化的經濟,所以,網絡經濟活動要能將空間因素制約減低到最小的程度,使得整個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讓各個國家的經濟依賴度正在不斷提升。第三,網絡經濟可以作為一種虛擬經濟,可以使得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在網絡上進行,逐漸成為當前現代化企業經濟發展新趨勢。第四,同樣的,網絡經濟也作為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企業的網絡技術可以實時處理一切的信息,從而逐步加大現代企業的貿易活動速度。第五,網絡經濟也作為一種創新型經濟,在現代化企業的經濟制度和商務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隨著提升。在另外一方面,現代企業通過采用電子商務的貿易方式,交易雙方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支付就可以了,這種交易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交易方式,有效地提升現代企業的管理效率,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企業國際貿易的發展。同時,還可以極大提高了現代企業資金的流轉速度,這對我國現代企業走向國際化市場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使其更好地促進我國企業間的轉型。
二、網絡經濟發展模式下我國企業國際貿易發展方式創新的舉措
在我國網絡經濟的出現和電子商務影響下,我國企業貿易手段和貿易規章制度也在不斷改進和創新當中,所以,我們要能夠積極地認識到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和挑戰,我國國際貿易電子化進程還需要不斷改進,在面對全球貿易的電子化趨勢中,只有不斷加強電子商務在企業國際貿易中的運用,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化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1.現代化企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外貿環境
針對我國企業的電子商務運用情況,筆者認為只有不斷加強企業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雖然我國企業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與西方現代企業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而言還相差很遠,并且在網絡運行速度上比較慢,所產生的維修和保養費用也比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我國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為此,只有不斷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外貿發展環境。
2.加強企業外貿的信息化程度
在當前我國企業實行全球化的戰略過程中,只有不斷加強企業的外貿信息化程度,并能夠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進一步挖掘和使用企業的信息資源,不斷提高企業我國現代化企業的信息管理水平和研發能力。而要實現企業的信息化,這就必須要時刻加強企業的電子商務的經營管理。同時,還要能夠建立企業內部信息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開展相應的電子商務。在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應該要結合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相應的網絡經營管理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問題,逐步加強我國企業法律以及貿易法規的制定,制定一系列更加契合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的法制制度,有效確保我國現代化企業電子商務的順利實施。
3.國際貿易與國際各部門之間進行緊密合作
在現代化的企業發展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傳統企業逐漸轉型到現代化的管理模式,除了要樹立全球化的發展眼光,還要能夠加強企業與國家相關部門的合作。從整體上看,國際貿易與其他的商務活動有所不同,這就集中體現在對它所涉及的部門和業務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例如,在現代企業的交易過程中,必須要涉及到海關、銀行以及保險和商檢等各個方面,所以,在現代化企業的電子商務實現過程中,必須要能夠和國家相關部門之間進行緊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國企業國際貿易的發展。
三、結語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國際貿易的內涵不斷拓展,在傳統國際貿易內涵的基礎上,一種與碳有關的經濟,也就是所謂的碳金融理念得到認可。碳金融的服務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降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在這種理念下,國家貿易領域與之相關的一些金融制度規范和經融交易活動都需要講解低碳環保。從客觀上而言,碳金融經濟活動的發展,需要更加有效的資源分配,資金配置以及有效的排碳技術作為支撐才能實現,需要規范整個碳經濟發展的環境。低碳經濟創新碳金融的發展,進一步拖住了國際貿易服務的內涵,國際貿易相關參與者需要投入更多,實現低碳環保,需要正確認識碳金融的發展價值,能夠抓住機遇,才能尋求更好的發展。
二、低碳經濟推動國際貿易領域的技術
革新低碳經濟的不斷發展,需要低碳技術的有效支持。因此,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積極進行低碳技術的開發利用,這是現實發展的必然。對國家貿易相關參與者而言,也需要積極地走技術革新支路,能夠重視技術革新,在技術上尋求合作發展,才能實現國際貿易的有效發展。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在國家貿易商具有發展低碳經濟的技術優勢,也懂得投入更多地資金和技術,實現技術革命,促進自身經濟的低碳發展。而一些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經濟的低碳發展,實現國家的實力的提升,也需要積極進行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低碳經濟發展理念能夠催生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促進國家技術貿易和技術的轉移,不斷地加劇國家間的競爭,也促進國家間的技術合作。
三、低碳經濟催生出新的貿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