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5 16:33:52
序論:在您撰寫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積極心理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孩子。近些年,我國城市化速度加快,農村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到城市打工,由于條件限制,將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鄉由其他親人照看,致使很多中小學生成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因為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享有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容易出現一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行為,嚴重的甚至出現犯罪行為。因此,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中小學也對留守兒童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效果不顯著,留守兒童的許多心理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原因在于當前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傳統的消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思想,過分地關注和渲染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給留守兒童貼上“問題兒童”的標簽,誘發了留守兒童消極的心理暗示和痛苦的心理聯想,忽略了多數留守兒童都是健康兒童的事實,忽略了留守兒童身上的積極因素和積極潛能,阻礙留守兒童的積極評價。所以對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改革刻不容緩。本文試圖從積極心理學視野出發,分析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身上都存在固有的、潛在的、實際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和優秀品質,如果能夠挖掘出來,個體就擁有強大的力量解決自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人生得到完滿發展,個體就能獲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積極心理學側重從下列三個方面來研究個體自身的積極潛能和力量:第一,主觀層面,研究人的主觀體驗,包括希望、滿足、樂觀、安寧和幸福等,其中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是研究的重點,是指人要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和樂觀地面對未來。第二,個體層面,研究人的心理品質,尤其關注有關積極力量和美德的心理品質,如智慧、勇氣、仁慈、感激等24種積極心理品質,并試圖探討能夠幫助人擁有這些積極心理品質的途徑和方法。第三,群體層面,研究影響個體心理發展的積極的組織系統,包括社會系統、家庭系統和學校系統,探討個體如何利用這些積極組織促進自己積極品質的發展。
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比較消極
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認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預防和治療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這種以問題導向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務對象與工作范圍變窄,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面對那些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其他的留守兒童就沒有關注到。而且對于這些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也僅僅是幫助克服心理問題,而沒有對他們進行發展性教育,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留守兒童中應該能發揮的更大作用。
2.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比較片面
傳統主流心理學把各種心理問題的癥狀和處理方法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認為沒有心理問題的個體就是健康的個體。在這種消極心理學理念指導下的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其內容也是片面而消極的,只注重給留守兒童介紹他們群體中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的癥狀,并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各種缺點、弱勢以及心理問題,分析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掌握心理問題預防和治療的技術和方法。這種心理健康教育可能對留守兒童心理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留守兒童容易出現錯誤認知,以為所有的留守兒童都存在心理問題,對號入座,錯誤地給自己貼上存在某種心理問題的標簽,產生消沉痛苦的情緒感受。即使在心理輔導教師的幫助下,解決了心理問題,留守兒童也只學會了如何避免和克服這種不良心理狀態,不會主動挖掘和利用自己擁有的積極的潛能、積極的力量去促進自己完美地發展,實現幸福人生。
3.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形式比較單一
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講授法傳授給留守兒童有關心理問題的知識。這種講授法存在很多的弊端:(1)留守兒童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被激發,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效果不佳;(2)教師只是單向地向留守兒童傳授知識,沒有能夠從留守兒童那里得到及時的反饋,不能夠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3)師生之間或留守兒童之間的互動很少,不利于他們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以及團隊合作等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4.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體系不完善
完善的評價體系能起到導向、監督、檢查、調解、激勵的作用,從積極心理學視野看,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體系非常不完善,體現在:(1)評價的指標消極。學校通常根據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問題的多少來衡量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輔導教師通過測驗發現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較少就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了。(2)評價的主體單一。通常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評價工作僅僅由心理輔導教師負責,家長或其他的教師沒有參與其中。
5.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當前農村中小學中負責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大部分是由班主任、德育教師、校醫等兼任,幾乎都不是心理學專業畢業的,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術不熟悉,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德育思維方式的影響,做出許多違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則和規律的事情。即使有些教師通過參加培訓或自學等方式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但對于積極心理學等新理念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所以幾乎不可能從積極心理學的視野出發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
1.樹立積極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積極心理學認為,僅僅關注和解決個體身上的缺陷和問題是不能產生持續有效的預防效果的,應該通過發現和發掘人人自身都擁有的積極心理潛能、利用個體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來有效地預防和戰勝心理問題,使個體成為自我心理健康的維護者、調適者和促進者。從積極心理學的視野出發,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要樹立積極的目標不僅要幫助個別留守兒童消除心理問題,更要培養全體留守兒童積極的個性品質和健全的心理素質。這樣的目標才和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相吻合,才能為留守兒童獲得學業成功與生活幸福提供有效指引。
2.拓寬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一樣,不僅需要預防和治療心理問題,更需要學會如何挖掘和利用自身的積極潛能幸福地生活。因此,除了心理問題的咨詢和治療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該是發現和挖掘留守兒童身上的積極力量。這些積極力量包括積極心理品質、積極情緒體驗等。
(1)培養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品質,實現積極預防
個體擁有的積極心理品質和美德,如誠實、樂觀、自尊、勇氣、智慧、希望等,是戰勝心理問題強大的力量,發掘和利用它們,個體就擁有自我抵御疾病的能力。所以,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應該把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具體來說可以采用信度、效度較高的問卷測量留守兒童擁有的起到內驅力的積極心理品質和美德,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美德,如引導他們利用樂觀品質戰勝憂傷和自卑。針對那些留守兒童身上沒有的積極品質和美德,可以采用縱向研究了解這些品質形成的過程和途徑,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干預,幫助留守兒童塑造這些品質。
(2)增加留守兒童積極情緒體驗,提供充足能量
美國心理學家弗瑞德克森認為,積極情緒體驗能夠為個體的思想和行為提供充足的能量,能夠讓個體思維的創造性更活躍、認知更全面、反應更準確。所以,增加積極情緒體驗也應該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增加留守兒童積極的情緒體驗?首先是家長要多關心孩子、表揚孩子。雖然留守兒童的父母不能每天陪伴孩子觀察孩子,但他們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和途徑關注和了解孩子行為舉止和心理變化,經常和孩子溝通和交流,關心孩子、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在身邊,感受到父母的肯定與認可,增加他們的積極情緒體驗。其次是教師要善于發現留守兒童的閃光點,創造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教師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用欣賞的眼光從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激勵和贊美的語言,為孩子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尊重、鼓勵中增加自信、樂觀等積極情緒體驗。教師還可以創造某些情境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增加積極情緒體驗。
3.豐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形式
僅僅依靠講授法這種單一形式不利于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積極情緒的體驗,無法滿足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要豐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形式,突出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參與實踐中不知不覺地體驗積極情緒,自然而然地形成某種積極心理品質。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心理輔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從留守兒童生活中選取某些典型場景,讓留守兒童進行相應的角色扮演,引起留守兒童某種情緒和態度體驗,促進留守兒童積極心理機能發展的教學方法。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學習的興趣被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教師和留守兒童之間雙向交流,教師可以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而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留守兒童之間是互動的,在合作完成某種任務的過程中,他們的團隊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等積極因素得到培養。除了情境教學法外,心理輔導教師還可以采用辯論法、小組合作法、討論法、團體心理輔導法等多樣化的方法進行教學。
4.完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體系
積極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評價體系來保證其教育目標能夠有效實現。因此,我們要破除病理學的評價和干預方式,完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體系,通過積極、客觀、科學的方式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全面評價。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1)增加積極指標來評價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許多心理學者認為,個體心理健康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消極的、負面因素的減少,另一方面是積極的、正面的因素的增加,所以我們不能像傳統心理學一樣只采用心理問題減少來衡量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更要把擁有多少積極心理品質、體驗多少積極情緒等作為評價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例如,采用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積極的意志品質、積極的自我、積極的人際關系等積極的、正面的指標,來檢查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標是否實現,可以有效地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留守兒童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2)評價的主體多元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包括他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果僅僅由學校的心理輔導教師這樣的單一主體進行評價可能會導致評價結果不科學,所以應該讓評價的主體多元化。孩子的父母、實際監護人、心理輔導教師、班主任、任課教師、同學和留守兒童個人都應該參與評價。多元化的主體進行的綜合評價應該會更科學。
5.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只有掌握專業心理學知識、具備專業心理咨詢和輔導能力的教師才能夠勝任。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正常開展的關鍵條件。所以要通過各種方式提高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水平:(1)各學??梢酝ㄟ^招聘引進、特崗計劃等方式引進專業的心理學教師。(2)創造機會讓在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出去參加培訓,學習積極心理學等先進理念。(3)鼓勵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參加科研,在科研中提升專業素養。
――――――――
參考文獻
[1] 孟麗娟,胡云斗,王同軍.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教學與管理,2011(10).
作總結
一、 初步成效
一直以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關愛行動以“共享陽光、共建和諧”為目標,以幫助留守兒童心靈健康成長為宗旨,以動員組織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為重點,以彌補留守兒童情感缺失、促進心理健康成長為內容,堅持“動真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原則,深入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為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取得了一定成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提高了留守兒童心理素質。開發留守兒童心理潛能、培養健康心理品質、預防心理疾病、促進人格健全發展。增強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適應、自我調節、適當求助、健康成長的能力,促進了留守兒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2、有效地推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環境、師資等相關方面形成長期運作、效果明顯、切實可行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工作機制。
3、深入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在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把學校的留守兒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兒童幸福、溫暖的大家庭。
4、進一步加強和推進了團支部、教務處、少先隊組織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了學校教育教學體制,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
5、通過對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點帶面,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形成一定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二、方法途徑:
1、按照“體驗教育”的理念,把不同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內容通過情景設計、角色扮演、問題辯析、游戲輔導、娛樂活動等方式傳遞給留守兒童,幫助他們在參與式、互動式活動中體驗做人做事的道理。
2、通過專家心理知識講座、心理熱線輔導等,運用各種宣傳手段在留守兒童中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他們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3、通過心理項目素質拓展訓練,采用素質拓展訓練項目進校園與專業基地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針對不同年級留守兒童的能力及特點開展心理項目素質拓展。
4、開通學生、家長、教師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訓,同時要盡可能地吸納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營造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
5、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工作的組織領導和過程管理。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6、組織心理健康教師、班主任參加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外出學習觀摩,鼓勵更多地教師獲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上崗資格證。
7、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納入學校工作計劃,有領導分管落實,有年度工作計劃,有專人負責開展工作,有專門的時間保障。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育策略;有效性研究
研究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眾多文獻,提出很多對策。但這些對策的有效性如何,就鮮有后續研究成果。為了更為有效地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效性的實證研究,課題組成員在閱讀大量心理健康問題研究文獻的基礎上,遴選出較有代表性的5個方面共20條措施,編制成問卷,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有效性評價的調查研究。
1 調查對象
1.1 對象概況
隨機抽取陸河縣農村兩所中學、兩所小學,共向初一、初二和四年級、五年級學生發出問卷1800份,收回有效問卷1507份,問卷有效率83.72%。其中:留守兒童897人,占樣本學生數59.52%;小學留守兒童145人,占留守兒童數16.16%;初中留守兒童752人,占留守兒童數83.84%;男留守兒童391人,占留守兒童數43.59%;女留守兒童506人,占留守兒童數56.41%。
向四所學校教師共計發出問卷222份,回收有效問卷219份,問卷有效率98.65%。其中:小學教師37人,占樣本教師數16.9%;初中教師182人,占樣本教師數83.11%;學?;虿块T領導16人,占樣本教師數7.31%;班主任88人,占樣本教師數40.18%;一般專任教師115人,占樣本教師數52.51%。
1.2 對象界定
本研究所指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從農村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的農村地區,并因此一年中,半年以上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
2 調查方法與工具
2.1 方法
以問卷調查為主,以心理健康測驗和訪談為輔。
2.2 工具
2.2.1 問卷調查使用自編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機制建設措施,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措施,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聯動共育”機制建設措施,家長加強家庭親情教育措施,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自助措施等五個問題,每個問題呈現A、B、C、D四項備選措施,要求被試針對每個問題就四個備選項中選出一項“最有效的措施”。
2.2.2 心理健康測驗。采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測驗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標(折半信度為0.91,結構效度大于0.516),適用于小學四年級直到高中三年級學生。本測驗共有100個項目。除總量表分外,還包括8個內容量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和沖動傾向)和1個效度量表(即說謊量表)。心理測驗采用整群抽樣、集中施測的方法進行,測驗所得數據使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3 調查結果分析
3.1 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機制建設措施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發現,學校和部門領導選擇人數最多的是A(具體措施的四個選項依次為A、B、C、D,下同),班主任和留守兒童則為C。(見表1):
表1 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機制建設措施調查結果
在對“是否有特別要好同學或同伴”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測驗結果作t檢驗發現,有特別要好同伴留守兒童(n=797)在總量表分和對人焦慮、孤獨傾向內容量表分上得分低,其中在孤獨傾向(t=-4.65,P=0.000)因子上差異極其顯著(差異顯著:p
3.2 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措施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發現,不同對象的措施選擇人數前兩位的都依次是C、B,并且超過31%的領導還選擇了D。(見表2):
表2 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措施調查結果
在對“是否經常參加課外活動留守兒童”心理測驗結果作t檢驗時發現,經常參加課外活動留守兒童(n=244)在總量表分和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身體癥狀等4個內容量表分得分較非經常參加課外活動留守兒童,其中,孤獨傾向(t=-3.96,P=0.000)差異極其顯著。
3.3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聯動共育”機制建設措施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發現,在加強家校聯系方面,50%的領導、36%班主任選擇A;有44%留守兒童選擇D。(見表3):
表3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聯動共育”機制建設措施調查結果
3.4 家長加強家庭親情教育措施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發現,不同對象的措施選擇人數分布較分散:超過56%的領導選擇A,超過42%的班主任和留守兒童以及超過31%的領導選擇了D,超過27%的班主任選擇了B,超過25%的留守兒童則選擇了C。(見表4):
表4 家長加強家庭親情教育措施調查結果
在對與父母一方一起生活和未與父母雙方一起生活心理健康測驗結果作t經驗發現,在總量表分和學習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等6個內容量表上得分低,但未達統計學上的顯著水平。
3.5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自助措施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顯示,不同調查對象都有超過53%的人認為A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自助最為有效的措施,同時,還有超過28%的班主任選擇了C。(見表5):
表5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自助措施調查結果
在對“是否經常和父母聯系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測驗結果作t檢驗時發現,經常和父母聯系留守兒童(n=491)在總量表分和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等5個內容量表上得分低,其中在孤獨傾向(t=-2.83,P=0.005)、身體癥狀(t=-2.39,P=0.017)因子上差異達到顯著以上水平。
4 討論
主體間性理論認為,教育過程是一種“主體(教師)――客體(教育內容)――主體(學生)”交往實踐關系[2]。學生的主體間性具有交互性,師生在相互作用、影響、認可、理解的關系中不斷重構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情感、觀點與行為。師生或基于以往經驗、或基于理性思考、或基于情境誘發,面對備選策略四選一,如果更多的領導和班主任與更多的留守兒童作出的策略選擇一致,我們就可以據此認為該策略有可能是最為有效的策略。
4.1 關于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機制建設措施調查結果的討論
結果顯示:56.25%領導認為成立專門機構、組織專門隊伍加強管理最為有效,且31.25%領導認為配備專職教師和專業設施最為有效,這與當前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普遍未建立留守兒童心理援助機制,缺乏必要設施與專業教師,導致留守兒童心理援助工作必須做、愿意做,但力不從心的困難現狀有關。
結果顯示:班主任和留守兒童分別有44.32%和46.6%認為“建立教師指導下的同伴幫扶制度”最為有效。心理學研究證明:同伴關系在影響兒童社會性發展中起到成人無法替代的作用[3]。對兒童人格健全發展影響深遠。教師指導下的同伴幫扶,有利于促進積極同伴關系的形成。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測驗也證實“有特別要好同伴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在總體水平和對人焦慮、孤獨傾向方面好于其他留守兒童,尤其是孤獨傾向焦慮水平顯著低于其他留守兒童。
4.2 關于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措施調查結果的討論
結果顯示:領導、班主任、留守兒童以認為“豐富有益心理健康的課外文體活動,培養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品質”最為有效的人數最多,分別達到37.5%、56.82%和46.6%。健康的課外文體活動有利于促進人際交流、增進友誼、培養歸屬感,有益于緩解焦慮。
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測驗結果表明,“經常參加課外活動留守兒童”在總量表分和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身體癥狀等內容量表得分低于其他留守兒童,尤其是孤獨傾向焦慮水平顯著低于其他留守兒童。
4.3 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聯動共育”機制建設措施調查結果的討論
結果顯示:在加強家校聯系方面,50%的領導和36.36%的班主任選擇了“通過家訪”這種直接的方式,但44.37%的留守兒童卻選擇了“通過社區”的間接方式。訪談發現,現在的農村中小學,家訪已經很少了,教師“無事不登三寶殿”,找上門來,就是學生出問題了。
4.4 關于家長加強家庭親情教育措施調查結果的討論
結果顯示:56.25%的領導認為家長主動尋求學校支持以加強家庭親情教育最有效;42.05%的班主任和43.03%的留守兒童認為,家長多與孩子團聚最有利于加強家庭親情教育。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測驗結果表明,至少“與父母一方一起生活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與其他留守兒童相比,差異雖不顯著,但也表明跟父母在一起,有利于緩解留守兒童心理焦慮。
4.5 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自助措施調查結果的討論
結果顯示:75%的領導、53.41%的班主任和59.31%的留守兒童認為“主動與父母交流,積極面對留守生活”最為有效。心理具有主觀能動性,只有那些為留守兒童所認同、接受并愿意努力付諸實踐的教育影響,才有可能在他們身上發生預期的觀念與行為變化。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測驗結果表明,“經常和父母聯系留守兒童(n=491)”在總量表分和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等5個內容量表上得分低于其他留守兒童,其中,孤獨傾向、身體癥狀焦慮水平顯著低于其他留守兒童。
5 結論
建立實施教師指導下的“同伴幫扶”制度機制,豐富課外活動、培養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品質,家長爭取更多時間與子女共同生活,留守兒童主動與父母聯系、積極面對留守生活,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育”聯動共育機制等,是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 中小學心理測評系統指導手冊[M].北京.北京華夏賽科技術發展有限公司.88~107
根據我校留守兒童暑期活動中心實施方案安排切實了發揮學校、社會、團組織的實踐育人功能,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通過暑期開展的一系列主題教育現激發廣大留守兒童的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廣大留守兒童創造一個陶冶情操的陽光驛站、發展個性的豐厚沃土、快樂成長的溫馨家園。現總結如下。
一、初步成效。
我校以幫助留守兒童心靈健康成長為宗旨,以動員組織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為重點,以彌補留守兒童情感缺失、促進心理健康成長為內容,堅持“動真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原則,深入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為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取得了一定成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提高了留守兒童心理素質。開發留守兒童心理潛能、培養健康心理品質、預防心理疾病、促進人格健全發展。增強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適應、自我調節、適當求助、健康成長的能力,促進了留守兒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2、有效地推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環境、師資等相關方面形成長期運作、效果明顯、切實可行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工作機制。
3、深入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在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把學校的留守兒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兒童幸福、溫暖的大家庭。
4、進一步加強和推進了團支部、教務處、少先隊組織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了學校教育教學體制,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
5、通過對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點帶面,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形成一定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現準備用一段時間,在全鎮范圍內、在全體學生中推廣心理健康教育。
二.存在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業指導,缺少專家引領。教育質量不高,效果不顯著。
2、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尚未有效建立。班主任、德育教師與心理健康教師聯動機制尚未建立
關鍵詞: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策略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狀
1.同伴交往障礙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當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同伴交往方面的問題和困惑時,不能從他們身上習得人際交往的能力和策略,也得不到引導和幫助,進而導致他們缺乏基本的社交能力,不能很好地處理與同伴之間的沖突。同時,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比,由于他們的“留守”這樣特殊的、非常規性的狀態及處境,更容易沉默寡言,封閉自我,不愿意與同伴交流,出現人際關系上不和諧。
2.自卑
有些農村孩子在年幼時便與父母長期分開,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使他們非常缺乏父愛和母愛,在生活中往往缺乏自信,他們害怕別人的目光與議論。由于感情上缺乏依靠、內心的活動很難向外傾訴,當事人也會感到沒人能夠真正理解自己,農村留守兒童逐漸產生了這種自卑心境,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孤僻,嚴重的會導致自閉癥。
3.逆反心強
農村留守兒童逆反心極強,對抗情緒嚴重。一些平時就調皮好動的學生因為父母外出,行為大膽放肆,在教師和監護人管教的時候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愛與人對著干,即使老師和家人的話也不肯聽,常喜歡鬧對立。他們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懷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
4.耐挫力差
許多調查發現“心理脆弱、渴望親情”成為留守兒童最大的心理問題。留守兒童一般年齡在16周歲以下,正處于身心發育時期,情緒上欠穩定,對自己不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遇到問題時又很少向他人求助,這就導致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的抗挫折能力十分差。由于長期缺少父母之愛和必要而又即時的撫愛,許多兒童的心理防線十分脆弱。
另外,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非正常狀態”中,還容易導致思維方式、感知覺和意志品質改變而喪失自身控制感。因此,政府機關、家庭、學校,乃至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要予以足夠重視。針對于留守兒童特殊的心理生活環境,并結合本研究結果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二、建議
1.政府支持
為良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工作領導模式是必須的。而具體說到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配備強大的師資力量以及硬件設施。但因為現實環境的制約,目前很多鄉鎮中小學還沒有條件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老師與咨詢室。因此就需要教育部門積極為在職教師培訓創造條件,使教師能夠掌握基本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夠處理一般性心理問題。其次,社會環境的良好與否也關乎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教育部門應積極聯系司法部門、文化部門,協同整治和凈化校園周邊治安環境和文化環境,大力查處非法侵害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案件,為留守兒童優化一個健康的生活教育環境。
2.學校干預
學校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一方面,它可以為留守兒童提供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教師與同學所提供的和諧的氛圍與環境可以部分彌補兒童家庭情感依戀的缺失。學校應建立三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第一級,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留守兒童心理素質,教育他們樹立規范意識和行為,發展健康心理與未來潛能,主要針對生活適應、學習方法、人際關系、人格塑造等內容進行教育;第二級,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調適能力,防范出現學習焦慮、孤獨自卑、脆弱敏感、沖動傾向,以及厭學逃學、吵架斗毆、泡網吧等行為問題,預防人格偏差現象,及時進行心理健康輔導;第三級,矯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留守兒童的認知能力,主要針對心理適應障礙、學習障礙、人際關系障礙、人格障礙等問題進行糾正。
3.家庭關愛
家庭關愛與教育的缺失是導致留守兒童諸多心理問題的關鍵因素,如何最大限度的減少這種缺失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所在。首先,從留守兒童家庭本身來說,由于母親外出的留守狀態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最為嚴重,因此在兒童幼年時母親應盡量不要外出,以使兒童早期形成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從而保證其早年心理發展的順利進行。對已經留守的兒童來說,為最大程度的減少家庭關愛與教育缺失所帶來的影響,臨時監護人應肩負起關愛留守兒童的責任,加強在家庭中與留守兒童的交流、互動。讓留守兒童在一個新的家庭中感受到家庭的完整性與互動性,從而讓其可能偏離正常軌道的心理發展重新走上健康之路。其次,留守兒童家長要認真從孩子成長需求的角度出發,尋找和確立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細致地落實孩子的被監護權,同時要拿出更多的時間,創造更多的機會,采取更多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溝通,對孩子的全面發展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關注。這是因為孩子在寄養期間,與親生父母的接觸是以后團聚的必要步驟。同時留守兒童家長要加強與臨時監護人和學校的聯系,隨時了解孩子學習、生活和心理近況,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積極參加家長學校的培訓學習,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素質,從而配合學校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
4.社會扶助
留守兒童是一個社會問題,因此它的解決也離不開社會的扶助。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扶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留守兒童所在村組、社區應充分提高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幫助留守兒童家長就近尋找合適的臨時監護人,并在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的過程中,擔負起監督臨時監護人的責任。同時切實加強區內治安環境,保障留守兒童人身安全,并避免留守兒童被社會上的不良分子引誘走上犯罪道路。
第二,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兒童家庭關愛與教育的缺失是無可避免的,除了在學校與新的監護家庭中彌補這種缺失外,還可以在留守兒童所熟悉的村組與社區氛圍中彌補這種缺失。社區內可以征集大學生志愿者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等方面的問題,并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此外,也可以發動留守兒童的同齡孩子與留守兒童結成對子,互幫互助。一方面可以加強兒童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留守兒童通過幫助他人也可以獲得一定自我概念的加強。
參考文獻:
[1]蘇萍.農村留守兒童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研究――以湖南省石門縣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8.
[2]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29(1).
[3]高亞兵,彭文波.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4).
[4]高亞兵.不同監護類型留守兒童與普通兒童心理發展狀況的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8,(7).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畢節第十九小學 551700)
【摘要】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不斷加快,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由此農村留守兒童也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龐大群體。由于父母不在身邊,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本文提出了怎樣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一些有效的、常規的、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及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心理輔導
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都是隔代撫養或者托付在親戚家,不能同長輩進行有效溝通,在情感上缺乏關愛,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有的兒童性格內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們不愿與別人交往,生活在狹小的自我空間里,對外界的一切都漠不關心,對他人和集體的情感冷漠;有的則脾氣暴躁、沖動易怒、逆反情緒,不聽任何教導,或者過分淘氣;有的兒童則有焦慮心理,抑郁癥狀。從社會適應方面看,很多留守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差,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響,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內心壓力較大,害怕被別人欺負。針對問題,應該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提供一些參考對策:?
一是建立完備的留守兒童心理檔案。心理檔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留守兒童個人的愛好特長;身體狀況;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長的教育方式與態度,與父母和監護人的關系;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性格類型及特征,氣質類型及特征,個性心理有哪些特征,個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質等。這樣才能隨時了解兒童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二是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通過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與家長電話聯系、家長回家及時進行家訪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留守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親子關系的建立,讓家長協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
三是加強對教師的心理教育培訓。各科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因此教師必須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學校要請經過專門培訓的心理輔導教師對科任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介紹留守兒童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怎樣進行解決等等,這樣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化。?
四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建立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心理健康活動課應該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于一體,通過游戲、情景創設、角色扮演、討論等方式幫助留守兒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質。側重點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識的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情緒的合理調控、挫折承受能力訓練指導等。此外,還要開設心理信箱,電話咨詢,信函咨詢,開設親子熱線,設立心理咨詢室,定期辦心理健康專欄、板報,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陣地,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規化。?
五是采用小組輔導和個別咨詢相結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小組輔導也稱團體咨詢,是一組兒童在輔導教師指導下討論訓練并有效地處理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小組人數少則四五人,多則十一二人。其成員多為同年級、同年齡學生,且有類似的待解決的心理困擾。小組內大家討論,各抒己見,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采用小組輔導方式易于解決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同伴之間也更容易相互影響。而個別輔導,則是對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及時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是大家所共同希望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關愛留守兒童。作為學校,更應該擔負起這個重要責任,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使每個留守兒童都能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適應的心理健康標準。因此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未來建設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絕不能忽視對2000萬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共同參與,從而構建完善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贏得未來,我們要像重視身體健康一樣,去重視和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給孩子提供一個溫暖、和諧、健康的生長環境,引導孩子走向堂堂正正、快快樂樂的成功大道。
參考文獻?
[1] 李佳,馮麗婷.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的環境因素[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關鍵詞:互聯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途徑
當前,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遠離家鄉到城市務工,導致一部分兒童短期或長期地離開了直接監護人,成為農村的一個特殊人群———留守兒童。據統計,大部分地區的農村留守兒童占到了50%以上。由于留守兒童處于一個特殊的家庭環境,長期缺乏父愛和母愛,導致“親情饑渴”,一部分孩子在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有的同學性格內向、孤僻,產生自卑心理,不愿與別人來往,不善于交流;有的同學因隔代管理,導致性格倔強,暴躁任性,存在破壞或攻擊行為。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養成一個人的良好習慣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階段。作為農村小學,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如何從實際出發,研究和解決留守兒童群體出現的心理問題,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課題。
一、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摸清留守兒童情況
學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電子檔案。要安排專人,深入各個班級和相關家庭調查清楚全校留守兒童的分布情況,落實清楚留守兒童委托監護人姓名、與兒童關系、家庭住址及聯系電話等,要掌握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務工情況、外出務工地址、聯系電話、QQ號碼和微信號,利用互聯網和手機通訊等方式,及時同家長溝通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情況、思想表現、性格及優缺點。只有建立了完備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檔案,才能及時發現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才能針對問題深入分析根源,及時有效解決問題。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健康咨詢
學校要借助于網絡,從互聯網上學習和借鑒其他學校的成功經驗,建立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庫,以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為主渠道,發揮多媒體設備功能,對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和訓練,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心理常識,強化心理素質。同時要指導各個學科任課教師在教學中認真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對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要督促班主任在學習和生活中切實關愛留守兒童,對留守兒童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正確對待,幫助走出消極、落后的誤區。學校要成立心理健康咨詢室,配備設施,安排專人,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幫助他們擺脫心理問題干擾。在心理輔導工作中,農村小學可能會缺乏心理健康專業教師,針對這種情況,一是要組織老師通過互聯網進行網絡研修,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二是要大量收集、整理網絡上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幫助教師采取靈活的方式開展輔導工作。對于留守兒童中普遍存在的苦惱、煩悶、急躁、焦慮和孤獨,可以通過播放心理健康輔導視頻或序列化的集體輔導講座形式進行。對于留守兒童存在的各種個體心理問題,要區別對待,尋找合適機會同留守兒童談心交流,從根本上摸清產生心理問題的誘因和根源,進行細致、對應的指導,達到真正走入留守兒童心靈,糾正留守兒童心理障礙的目的。
三、開展多種教育活動,營造健康成長氛圍
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和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對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要切實營造和諧向上、積極進取的校園文化氛圍,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陽光和愛心。要運用好學校網絡教室、留守兒童之家、圖書閱覽室、團隊活動室和興趣小組等各種陣地,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并且要多把活動機會讓給留守兒童,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中感受來自學校、老師和同學的關愛,順利跨越心理障礙,改正不良的思想行為和習慣。學校還要借助于網絡信息渠道,同社區、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聯系,開展愛心幫扶活動,填補留守兒童因家庭教育缺失而帶來的空白,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愛,解除留守兒童因父母外出而產生的孤獨、寂寞的困擾。
四、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