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4 16:50:37
序論:在您撰寫勞動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主持人提示:加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首先要推進升學考試制度和人才評價體系改革,轉變整個社會的教育觀、人才觀,以及家長和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從勞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
山東省諸城經濟開發區諸馮學校校長張則升:學校還通過家長會和家訪等形式,對學生家長進行勞動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引導家長認識勞動對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作用,使家長能積極主動配合各項校內外教育活動。加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任重道遠。首先,要推進升學考試制度和人才評價體系改革,轉變整個社會的教育觀、人才觀,以及家長和學生的勞動價值觀。這樣,勞動才會成為“人的本質需要”,成為學生“自己的活動”。其次,要為課程的順利開展提供配套的場地和設備,配備高素質的勞動課專業教師,以保證學生勞動教育的質量。最后,勞動教育要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以“實踐育人”為基本途徑,強化頂層設計、突出可操作性,堅持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動手動腦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要做到勞動教育常態化和實效性。
安徽省蕪湖市棠梅小學校長沈鴻:為了讓學生養成勞動習慣,培養他們吃苦耐勞、自立自強的品質,在每年11月份,我校結合素質教育開放周舉行“勞動大比拼”專場比賽?;顒拥谝惶欤埣议L來校觀摩活動。各年級的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比賽:一年級進行系紅領巾、整理書包比賽;二年級進行穿衣服、系鞋帶等項目的比賽;三年級進行扎辮子、疊校服、疊被子比賽。比賽采用班級推薦和臨時抽取學號相結合的形式,參賽選手個個都表現得很自信,絕大部分都能在30秒以內,將紅領巾系規范;1分鐘之內,將書包整理得整整齊齊;2分鐘內穿衣服、系紅領巾、系鞋帶、疊校服、疊被子一氣呵成。比賽結束后,學校會評選出“勞動小能手”,現場進行表彰。歷年在場的家長,當看到孩子在短時間內就能自己穿好衣服,系好鞋帶、整理好書包后,個個都笑得合不攏嘴。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睿智學校校長盧大鋒:我校構建了多元評價體系,滿足發展需要。在勞動技能教育中,學校對每個學生的每月主題學習情況都進行了形成性的評價,即根據學生平時所參與的課堂活動、學習態度、學習策略、操作能力以及學習效果等進行評價,教師除給予學生等級評價外,還適當加上激勵性評語,將學生成長過程資料及階段評價放入學生個人成長檔案袋。學期末,學校利用家長會和結業式等平臺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并頒發勞動小達人等多種獎勵,鼓勵學生掌握各種勞動技能。
必須與“現代教育”合拍
主持人提示:從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入手,開辟了學農實踐活動、學工活動,將勞動技術教育課程與生產生活有效地對接,讓勞技教育打上了“現代性”的烙印。
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實驗學校副校長孫怡: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中,需要結合“技能思維、技能操作、技能意識”的引導,做好“三個結合”:首先,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的結合。勞動技術科的課時安排應是既有集中,也有分散。即除每周一課時固定的授課內容之外,還要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其次,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的結合。由于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特殊性,家庭和社區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不僅是潛在的教育資源,而且也是負有一定教育使命的教育主體。我校的勞動技術課,打破了學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積極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先后開展了“獨特的學雷鋒活動”“給力的勞動者調查活動”“有趣的種植”等實踐活動,形成了勞動與技術教育在時空上的延伸,體現了對教育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再次,課程與生產生活的結合。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技術教育是未來社會成員基本素養的教育,是區別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它必須與“現代教育”合拍。為此,本校從改變學生傳統學習方式。
安徽省蕪湖市棠梅小學校長沈鴻:學校加強與學生家庭的緊密聯系。在假期里,學校利用家校聯系卡,利用寒暑假活動手冊布置德育作業,提出每天讓孩子在家勞動20分鐘,并將學生勞動的過程用圖片、影像記錄下來,在班隊課上分享交流。同時,為拓寬教育途徑,學校成立了手工社團,邀請有一技之長的教師和家長擔任指導教師。高年級學生自制課程表送給一年級新生,我給校園種棵“綠”、做紙花、扎辮子、編辮子、修課桌、變廢為寶創意活動、小小設計師大賽等活動的開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勞動興趣,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還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一、建立勞動教育保障機制
1.打造優質勞動實踐基地,提高勞動實踐技能
市中小學生勞動實踐基地是我市中小學生開展勞動技術教育、法制教育、生存體驗、國防教育和素質拓展等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一直堅持“體驗、創新、感悟、成長”辦學理念,根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基地采取“從學校走入社會,從課堂走進生活,從書本走向實踐”教學形式,堅持多樣性、靈活性、系統性原則,開設了獨具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有手工制作、素質拓展、科學實踐、生存體驗、專題教育、地方課程六大類60多個項目,組織市區學生到勞動實踐基地進行生活技能訓練等勞動實踐體驗及工藝學習等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幾年來,勞動實踐基地始終保持有序、有效、安全的運作,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2.拓展勞動教育渠道,做實研學實踐活動
我市各類學校充分挖掘社會教育資源,建立勞動實踐基地,定期帶領學生走出學校,拓展勞動體驗空間。特別是市中小學勞動基地立足教育性、突出實踐性、加強融合性、確保安全性。充分挖掘美麗地環境資源與特色文化,確定了紅色記憶、綠色生態、傳統文化、白茶文化、安全體驗、職業規劃等六大研學旅行課程,并按照課程主題逐步開發了“成就夢想,精彩飛揚”、“我自護我平安”、“祖國在我心中”、“白茶故里可愛家鄉”、“以孝揚善以愛抒情”、“手拉手共成長”、“我體驗我健康”、“公益手工制作”、“特色文化”等九條線路,這些線路集觀光體驗、求知習藝、民俗風情為一體,研學目標明確,主題特色鮮明,富有教育實踐功能。讓學生在活動中走出校園、走進自然,在行走的課堂中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構建勞動教育推進網絡
(一)突出學校教育主陣地 保障勞動教育開展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我市各校充分利用課堂主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滲透勞動教育,形成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1.將勞動課排進課表,并將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相融合。白琳中心小學組織教師編寫并推廣使用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勞動教材,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將勞動教育與語文、數學、科學、綜合實踐、美術、體育及班隊會課進行有機整合。
2.將勞動教育融入活動課程。全市各校充分利用學校特點,開展“勞動節”“科技節”活動。如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把地方傳統文化引進校園,讓傳統文化在學校中生根發芽,使校園成為傳承地方傳統文化的陣地,開發百人鼓號、茶藝表演、魚燈表演、書畫、舞蹈、剪紙等30多個深受學生喜愛的特色項目,促進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形成了以勞增智、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勞動教育氛圍。
3.打造“開心農場”,增長基本技能。學校因地制宜,開辟校內種植園、地理園等勞動實踐陣地,為勞動教育提供觸手可及的平臺。如:白琳小學利用閑置的完小校園開辟“紅領巾農場”,學校的菜地由學生自主種植、自主管理、自主收獲,課余時間可邀請家長入校一同參與勞動實踐,增進親子交流與互動。充分利用邊角音旯地塊,開辟校內紅領巾種植園,成為城里孩子現實版的“開心農場”。畬族學校本學期開始辦起了“畬藥種植園”……學校努力通過種植園的建設與管理,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活動與基地作物的田間管理活動,充分發揮基地的育人功能,使其成為學生勞動鍛煉與生產實踐基地,成為師生交流勞動經驗的實驗基地。
4.建立勞動志愿服務隊,增進實踐體驗。積極為學生提供勞動體驗機會,培育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創新成立志愿服務隊。在學校日常運行中滲透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在實踐中增強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
(二)創建多樣化勞動教育平臺,豐富學生勞動技能體驗
活動是數育的載體,學校積極開展以“勞動”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做好“五結合”,使學生們掌握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
1.結合“我們的節日”等活動,開展“自我服務”。例如結合學雷鋒紀念日,開展紅領中走進社區環境保潔活動;結合植樹節開展校園苗圃養護活動及“我為校園增添一抹新綠”植樹活動,組織開展“擁抱春天播種綠色”主題活動,在實踐中增強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在重陽節組織學生們走進福利院為老人們打掃房間等。
2.結合“三好”厚基教育活動。制定適切得評價標準,把學生的勞動教育的考核結果納入“讀好書•寫好字•做好人”活動綜合評價,并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范疇,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
在這次課程改革中,已有的勞技課程在形態和名稱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是順應時展潮流,體現課程綜合化趨勢、與時俱進的一種改革嘗試。“勞動與技術”的名稱與以前的“勞動技術”名稱相比中間加了一個“與”字,這一方面表明了“勞動”與“技術”二者的聯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勞動”與“技術”二者的區別,同時,“勞動與技術”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又體現了綜合的特征,是一種課程內部的“小綜合”。這種區分,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和有效實施作為我國基礎教育優秀傳統的勞動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青睞的技術教育。
勞動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練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實踐中,有一段時間把學生參加體力勞動當成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方式,只關注它的德育功能和對人的改造作用,忽視了勞動教育所蘊含的豐富的教育價值?!秳趧优c技術教育實施指南》(國家制定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以下簡稱《指南》)立足于時代的發展,強調勞動教育中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強調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的養成,以關注學生發展為本,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以勞促創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實現和勞動教育的多途徑實施與多學科滲透。
勞動與技術教育中所內含的技術教育,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專科院校所開辦的高度專門化的技術教育,它是指普通基礎教育階段進行的技術教育。我們的學生生活在科學技術瞬息萬變的時代,不斷變化的新技術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將更加廣泛、深刻和迅猛。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技術教育是未來社會成員基本素養的教育,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須接受和經歷的教育。它是區別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現代教育具有“現代性”的重要支柱。揭開技術的神秘面紗,我們可以看到,技術世界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一項完美的技術作品本身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是科學、道德、審美,也就是真善美的統一,也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因此,技術教育對中小學生的發展有著廣泛而又獨到的教育價值。
新課程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形成了綜合形態的課程設置。過去,小學的勞動課、初中的勞動技術課是獨立設置的一門課程。新課程計劃中,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被列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這是課程形態上的重大變化。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跨學科的學習領域,具有內在的綜合特征。它綜合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語文、藝術、社會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倫理、審美、環保等方面的教育視野。對學生來說,勞動與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識與新的能力的綜合學習。在目前國際性的課程綜合化的趨勢中,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形態的推出,無疑是順應潮流的改革嘗試,它必將使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綜合性能和實踐品質得到展示。當然,在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困難,還會有一些理念的碰撞,這有待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進行了課程內容的結構性重組。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最具開發潛力、最易受科技發展影響、最應該體現時代特征的開放性學習領域。在國際上,作為諸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之一的技術課程已經成為一個包括勞作、手工、設計、家政、農業技術、工業技術、商業、職業準備等科目在內的龐大學科群。考慮到社會發展的進步趨勢、現實生活的客觀需要、學科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指南》在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結構上確立了勞動、家政、技術、職業準備等方面的教育內容,形成了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既有一定獨立性又有一定滲透性的內容結構。同時,根據初中和小學的性質、特點,進行了課程內容的學段定位,如在技術方面,小學確立為“技術初步”,初中確立為“技術基礎”;在職業準備方面,小學確定為“職業了解”,初中設計為“職業引導”。這充分反映了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內容上的現代性和開放性。
(三)建構了富有彈性的目標體系。《指南》提出了目標與內容分成基礎性和拓展性兩部分?;A性內容是完成各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目標的主要載體,體現了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內容上的結構性,對不同地區也具有條件上的普適性。而拓展性目標和內容是供各地選擇的,實施條件相對較高,有些內容體現了技術發展的方向性。不同取向的教育目標的提出,使
得各地方、各學校以及學校中的教師和學生作為課程內容的選擇主體成為可能。
(四)拓展了勞動與技術的學習空間?!吨改稀肥状螌⒑喴椎募夹g設計、技術產品說明書的閱讀、簡單的技術作品評價,正式引入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學習內容,農業技術的學習內容也從傳統的作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向品種改良、技術試驗、產品貯存與加工、市場調研與營銷等方面擴展。勞動與技術教育學習內容在范圍上的拓展,必將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和改變學生的傳統學習方式,將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發揮積極作用。
主持人提示: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必須要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加強課程管理,加強教學質量的督導與評估。
福建省南平市第四中學副校長紀聯昕:對未來的勞動教育課開展方式,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對勞技課的開展要有一個較完善的可操作的頂層設計,建立一套可行的考評制度。針對南北不同的地域、城市與鄉村以及不同學齡的學生,勞技課的教學內容應區別對待;建議對勞動工具的配置、配套的勞動設施設備、勞動實踐活動的經費等要得到保障;建議每個區(市、縣)屬地要有一個條件較成熟的勞動實踐基地;建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一支“能文能武”的穩定的勞技課教師隊伍。
廣東省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校長蔡練:“用最生活的教育提高學生生命質量”是學校和美特色教育目標之一。生活教育、勞動教育是“詩意校園”的重要內容。學校以社會需要、學科體系和學生發展為基點,把勞動教育的內涵從體力勞動拓展到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等課程之中。例如:學校開設的“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等系列特色課程,旨在通過自制果酒、插花與花語、茶藝等方面生活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愛勞動、會生活、懂情趣的美好情操。學校重視建立班級勞動考核制度。本學期,組織開展“課前一掃”活動,各班級在上課前,完成本班在校內公共區的包干勞動,全員參與到校園衛生保潔中。檢查勞動態度和效果,每周班級常規評比,將衛生包干勞動常規化、制度化。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睿智學校校長盧大鋒:根據實踐性原則,學校構建了課堂教學、家校結合、定向培養等勞動教育模式。課堂教學模式:感知――實踐――導行,即通過教師對勞動技能的介紹,初步感知所學勞動技能的內容;通過教師小步子多循環的實驗演示,明確每個環節的要點;通過教師的親自指導,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相應的勞動技能;通過教師創設與所學勞動技能相關的活動,驗證學習效果。家校結合模式:學校勞動教育和家庭勞動教育相結合,各項教育內容均可利用此模式進行。比如學校在勞動課中學習做簡單飯菜,課后就可以利用家庭這一延伸的課堂,進行實踐性操作。這需要學校和家庭做好有效溝通,以達到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定向培養模式:主要用于畢業班級。每年學校對畢業生都盡可能提供就業幫助,學校主動與用工單位聯系,為學生尋找就業機會。一旦確定,學校就依據用工單位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訓,從而使學生很快地適應工作。
激發學生的自我教育
主持人提示:作為旨在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勞動技術教育,要想深入開展,必須觸動內心世界,成為孩子自己的需要,關鍵是要激發孩子的自我教育。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平安里學校校長毛展煜:勞動教育要和堅韌品質、合作能力的形成相結合。勞動實踐本身就是艱苦的,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往往會遇到某些艱難困苦和曲折磨難,非常有利于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勞動教育就是要教育孩子們自覺主動地迎難而上、敢于拼搏、戰勝困難,逐步養成堅決果斷、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同時,勞動教育還要和服務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相結合。家務勞動是每個家庭成員必須承擔的義務。孩子雖小,也是家庭的一分子,有責任孝敬長輩,有義務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要培養孩子們自覺為學校服務、為社區服務的精神,承擔包干區保潔,為社區做義工等。同時,在勞動習慣養成中,培養他們服務家庭、服務社會的責任心。
江西省安遠縣三百山中心小學校長盧紅勝: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自主動手能力,培養了熱愛勞動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它加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強化了班級的班風班貌建設。同時,這對于實現中國勞動教學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重要意義。每一次活動,學生的熱情特別高,從原來不愛勞動,怕苦怕臟怕累,到如今能翻地、種植、管理,無不體現著學生勞動能力的質的飛躍。因此,學校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勞動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真正把勞動教育擺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位置上來;要加強勞動教育課的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建立一支質量較高、數量充足、專業齊全、相對穩定的勞動教育課教師隊伍;要爭取各級政府專項經費的支持,加強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配置必要的設施設備,并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學校開課;還要狠抓考核評估手段建設,建立行之有效的勞教考核評估手段,考核學生動手能力,最基礎最通用的技能等方面。
廣東省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校長蔡練:我校的勞動教育,不拘泥于傳統的說教,以特色主題活動、特色課程設置等渠道進行,充分創設體驗情境,教育方式生動有趣,說服力強。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品嘗勞動的成果,逐步養成熱愛生活、感悟道德、熱愛勞動、知行合一的好品格。學校秉著“行勝于言”的精神,堅持開展勞動教育,把勞動教育活動與每年的“學雷鋒”活動結合起來,按時開展,使之常規化。把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合進行,固定課時、場所,開發校本教材,使之固定化、制度化。學校在“行勝于言”的探索與實踐中,使勞動教育常規化、制度化、課程化和生活化,勞動教育的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也日益成熟。
勞動教育不能止于校內
主持人提示:勞動是一堂大課,它的教室是全社會。要真正體現勞動的意義,還須到課堂之外的廣闊社會之中去歷練、感受。
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辦公室副主任張艷紅:學校的課堂,相對來說是有限的,而課外、校外是無限的。學校要充分利用社會各界資源和校區優勢,打通校內與校外的屏障,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比如,我校和洋河集團聯合建立了勞動實踐基地。學生們深入到酒廠的釀造車間、灌裝車間,了解到一瓶酒要經過糧食原料的粉碎、配料、加曲、發酵、糟焙等24道工序,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學生們在包裝車間親手貼好酒瓶上的標簽,把它裝進包裝箱,親身感悟勞動的幸福和價值。勞動實踐基地讓學生們在親眼見、親耳聽、親自做的過程中,獲得了勞動技能,養成了勞動習慣,突出了勞技教育的實踐性。
關鍵詞: 農村幼兒教育 花木文化 自然教育
我園地處全國聞名的“花木之鄉”――嘉澤。濃郁的花木氛圍,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陶冶了人的審美情趣,幼兒教育發展了人的鑒賞能力。依托這一地方優勢教育資源,我園認真探討,潛心鉆研,摸索出了具有本園特色的幼兒教育活動體系。
一、利用花木文化優勢,賦予幼兒新的教育內容
1.開辟花木實踐基地,開展幼兒勞動教育。
我園幼兒大部分是農民子女,對花木的種植栽培有小小的認識,我就請當地在種植方面能力強的農民對幼兒進行講解,還根據不同年齡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分別設立了不同的學習專題:例如:“花木的認識”、“花木的種植”、“花木的扦插”、“花木嫁接”、“花木剪枝的學問”、“花木的管理”等。在確立了學習專題之后,我園勞動特色教育就轟轟烈烈地開展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開展勞動教育,首先要解決勞動場所的問題。我園內有一塊空地,我們便將它開辟為勞動實踐基地,命名為“花木實驗基地”,并舉行了隆重的命名儀式。各個班分別認養了其中的一塊地,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小朋友利用課余時間在實踐基地上開墾、種植、管理,從而在勞動中體驗到勞動帶來的苦樂酸甜。
在小朋友的辛勤勞動下,我們實踐基地上的花木一派欣欣向榮。小朋友看著自己種植的花木這么好,每個人的小臉上都洋溢著歡樂的笑容。幾年里,小朋友在這塊小小的“自留地”上忙碌著,在愉快的學習體驗中獲得了花木種植和栽培的學問和技能,體驗了勞動的樂趣,培養了熱愛勞動的情感。
2.利用園內外綠色資源,開展幼兒環保教育。
我園地處嘉澤,這里處處綠樹成蔭,季季花開不敗。我們著手利用有利資源開展環保教育,我們與遠近聞名的“藝林園”、“大樹園”、“夏溪鎮花木市場”、“紫薇園”等單位進行聯系,將其設立為我園的實踐基地,小朋友定期到這些基地進行參觀學習。在參觀時小朋友總會帶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會問:“老師,這棵樹怎么會這么高、這么粗呢?”有的會問:“老師,這棵樹的樹葉怎么是紅色的呢?”在每次參觀時,小朋友的身影總是活躍在其中,他們還會向旁人宣傳環保的知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開展環?;顒?。
幼兒園里的花、草、樹、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資源,其對幼兒園營造優美的育人環境發揮著潛在的作用。我們積極開發園內文化資源讓幼兒園的每一棵樹、每一片綠地、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對小朋友的環境品德的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幼兒園內還設立了環保崗位并輪流值日,小朋友個個都有自己的勞動服務崗位,爭當“護綠小衛士”。當看到有人亂扔紙屑雜物等違反等行為進行監督批評,小朋友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控制,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我們從班級和幼兒園兩個不同的層面,從營建班級文化入手,每個幼兒積極創建富有特色的幼兒小陣地,種植角、衛生角、常規角、環保星星榜等獨特的幼兒小陣地大放異彩,營造了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教育氛圍,小朋友在各個小陣地的建設和維護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勞動體驗中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勞動體驗中,小朋友不僅可以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疚幕┐缶?,其中奧秘無窮。在種植和栽培中,我們請來農民專家們引導幼兒開展科學小課題研究活動,引導幼兒們細心觀察,發現問題,開展實驗,深入探究,在小課題研究中培養他們的探究意識和科學素養。幼兒在小課題研究中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和問題,他們深入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二、拓寬幼兒活動外延,豐富活動內涵,賦予活動新的活力
幼兒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我們因地制宜,不斷地尋找幼兒教育的切入點,尋找花木文化與幼兒活動的結合點。我們將花木文化與日常的班級活動相結合,為幼兒活動注入新的活力。
我們嘗試開展了以花木文化為主題的幼兒活動,實踐證明,這樣的特色活動豐富了幼兒活動的內涵,深受小朋友的喜愛。例如:“一日花木營銷員”讓小朋友體驗營銷的樂趣;“花木服裝設計展”讓小小設計師們美美地“秀”了一把;“我是小小園藝師”展示了隊員們盆景制作的卓越才能……這樣的幼兒活動真正走進了小朋友的生活,賦予了農村幼兒們活動新的生命力,真正體現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真諦。
三、利用花木文化,充分整合并善用家長資源
基于理論和現實的思考
理論層面
2010年,李正午接手軍糧城中學,擔任校長一職。其后,學校確立了“為每個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奠基”的辦學理念。“高素質”是指有健康的體魄和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品格情操,有優良的心理素質,善于獨立思考,有創新意識,掌握勞動技能。在“軍中人”看來,教育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社會歡迎不歡迎,家長滿意不滿意”。讓學生走進學校學會做人,探求真知;走出學校自立自強,服務社會,成為合格的勞動者。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在各種“適合的教育”形式中,勞動教育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普職滲透的基礎就是勞動教育,“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長技、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
李正午校長介紹,學校實施普職滲透教育是基于四個方面的需要。
第一,普職滲透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需要?!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指出,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推進特色學校建設,創建各類特色學校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有條件的普通高中可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采取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接受職業教育的機會。普職滲透就是高職教育的前奏,是學生適應和融入高職教育的必要準備。第二,普職滲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當今社會需要大批具備動手能力和實際就業技能的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普職滲透就是為學生選擇職業和將來的就業做準備。第三,普職滲透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需要。普通高中課程目標指出,普通高中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普職滲透,可以使學生獲得早期的職業發展認識,做好職業規劃、職業追求的準備,培育職業理想,確立職業目標。這是不同于學歷教育的另一種教育目標導向。第四,普職滲透是全面提高辦學質量的需要。普職滲透切合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需要。為了減少普通高中的同質化發展給學生帶來的傷害,軍糧城中學在實踐中尋找錯位發展思路,以普職滲透為特色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辦學水平。
學校創建普職滲透教育特色的指導思想是:以《天津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品位,通過職業技術的學習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各種技能,樹立學生的勞動觀念,為高職教育作好鋪墊,使每個學生未來都能成為專業、事業上的成功者,找到一條幸福的人生之路。目標是通過3至5年的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學校實際的特色創建之路,努力打造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農村綜合高中,通過滲透職業教育,使學生了解社會分工,尊重各種職業、行業和他人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通過實踐活動,創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使學生養成不畏困難、勤奮刻苦、樂于奉獻的優秀品質,在實踐中思考,激發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在培養職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勞動的創造力,使學生成為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準就業者。
現實層面
軍糧城中學長期重視在學生中開展勞動教育。學校創建初期條件艱苦,只有兩間土坯房,開始招生后,師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學校建設。師生共同參與,脫坯建教室,邊教邊學邊勞動。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師生共同到村隊參加勞動,并在校園附近建起了農業基地;上世紀九十年代,學校依托附近村莊及工廠,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每年帶領學生參加杏林食品廠采摘葡萄活動,到軍糧城農機站參加勞動,幫助村隊收割水稻等。近幾年,學校對建校以來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梳理,確立了勞動教育特色。學生從自我服務開始,教室內外、校園內外衛生均由學生每天打掃,環境由學生維護和美化。每年,各年級學生到東麗區育才中學參加勞動實踐一周?,F在,“編織藝術”“竹簽畫”等已形成學校特色項目,并已開發成校本課程?,F代化學校達標建設期間,學校勞動教育特色得到了評審組專家的高度評價。全校初步形成了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成果的風氣。
“軍中人”認識到,近幾年,我國就業形勢嚴峻,同時,國家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又嚴重缺乏。這些形勢表明,普通高中早期滲透職業教育就是為學生選擇職業乃至未來就業做準備。普職滲透是一種大眾化、起點較低的教育,學校可根據學生的學業狀況,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高中文化課的學習,教學內容、重點、進度視學生學業情況而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結合生源的實際情況,學校實施普職滲透的特色教育具有現實意義。軍糧城中學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完全中學,有學生1200余人,高中12個教學班,初中18個教學班,是東麗區唯一一所公辦普通高中校,學生全部來自周邊十幾個村莊,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畢業后考入本科院校學習相對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為學生未來發展做準備成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師資構成上看,學校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大部分來自東麗區農村,本身生長在農村,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任教,大多數教師非常熟悉農村勞動并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能。從地理位置和社會需求上看,學校東臨濱海新區、泰達開發區西區,西接濱海國際機場、空港物流加工區,東麗區經濟社會發展、軍糧城新市鎮的啟動建設和各個功能區的開發建設需要大量預備人才,學生學習勞動技術和未來就業有天時地利的優勢。
基于管理和創新的實踐
管理保障
為確保特色建設工作順利開展,學校采取了多項管理保障措施。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特色建設領導小組和研究指導小組,把特色學校建設列入重點工作范圍。學校領導及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的特色建設,校長直接分管,教導處將特色教育納入課程計劃管理,任課教師按計劃上課。主管校長、教務主任具體負責,做好研究和指導工作,確保學校特色建設得以順利進行。主管校長、教務主任負責與村隊及各學校聯系相關事宜,班主任負責管理本班學生,所有教師負責本人管轄的項目。成立特色高中建設專家組和顧問組,專家把關、引領,學校定期向專家匯報特色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收集意見,不斷改進調整。學校還拿出專項資金,并爭取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資金支持,保證普職滲透教育正常開展。學校與家長、社會溝通,宣傳普職滲透教育的思想和發展方向,尋求和達到共識。與高職院校建立聯系,聘請高職院校教師為學校提供知識培訓和技術指導,學校提供生源為高職院校做好專業進修準備,建立合同,共同發展。
課程設置
拓展普通高中現行的課程資源(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等),把職業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另外,增設教師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高一年級開設“職業規劃與人生規劃”校本課程20課時,高二年級開設“專業技能介紹”校本課程10課時、實踐培訓課程10課時,高三年級開設“高職院校專業介紹及錄取要求”校本課程10課時。選擇當前高職高專的特色專業基礎課程,引導學生了解相關知識,涉及的主要專業有:計算機網絡工程與管理、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運用技術、機械設計與制造、會計與統計核算、資產評估與管理、會計電算化、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化工技術、治安管理、市場營銷、工業與民用建筑、水產養殖技術、畜牧、小學教育、影視技術、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物業管理、園藝技術、服裝設計等。
各專業均由文化基礎課、綜合素質課、專業課構成。在注重文化基礎教育的同時,滲透專業技術教育,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專業課教學和綜合素質課教學統一在一起,嵌入到相應的能力板塊中,整合運行,貫穿全程。文化基礎課即普通高中基礎課程,旨在提高學生文化底蘊,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保持健康的體魄、向上的思想。綜合素質課由禮儀、演講口才、心理健康、就業指導等幾部分組成,旨在培養學生“先成人,后成才”,使其具有寬廣的社會適應性。專業課為職業素質教育內容,徹底從以單一的學科學歷教育為主導的傳統觀念轉變為培養學生未來就業、擇業、創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多目標的教育軌道上來。堅持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線開發課程??紤]中、高職教育的相互銜接,考慮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有機整合與融通,實現課程模式多樣化、課程設計動態化、課程結構模塊化、課程內容綜合化、教學模式科學化、課程信息現代化、課程教學個性化。
采取學分制促進學生學習進程。高中新課程改革以后,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和研究性學習作為必修課程進入高中,結合實際情況,學校把職業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學生5個學期完成5個課題,獲得15個學分。將職業教育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相結合,學生走出校門到各個社區、廠礦參觀,并獲得必修學分。高中新課程改革新增了通用技術課程和信息技術課程,學校充分利用本校資源,在開足開齊必修課程的前提下,增設技術類選修課程,學生根據興趣選修,并做到人人有技術類選修課程。同時,利用學校地理位置優勢,開發了“蔬菜的種植和培育”“果樹的種植和培育”“花草種植技術”“編織技術”“木工技術”等選修課程;利用理化生實驗室設備、電教設備等,開發“無線電技術”“照相技術”“攝像技術”等選修課程。
基地實踐
建設校內外勞動實踐基地。學校利用寬廣的校園和多處花壇,劃分不同的區域,建設成種植園區、花園區等,將各區域按年級分配至各班,由班主任及全體學生負責培育、種植、管理、收獲。學校地處軍糧城鎮中心,周邊有十幾個自然村落,學校與村莊緊密相連。為此,學校與村隊聯合開發勞動實踐基地和學生實驗田,并聘請經驗豐富的村民作為學生的校外指導教師,使學生親近土地,親近大自然,體驗勞動的辛苦,收獲勞動的快樂。
充分利用東麗區社會實踐基地的教育資源。東麗區育才中學是東麗區社會實踐基地,距離軍糧城中學只有十余公里,基地內設備齊全,種植面積大,品種多,軍糧城中學學生每年到基地學農訓練一周,參觀學校中看不到的農作物、植物等,并在教官的指導幫助下學習培育、種植、管理農作物的知識技能。
充分利用東麗區職業教育中心的教育資源。東麗區職業教育中心是國家重點職業教育學校,新校區剛剛落成,距離軍糧城中學只有5公里,交通便利,師資力量強,設備齊全,管理嚴格。為此,學校聘請了該中心的專業教師來校任教,學生定期到該中心學習培訓,培養職業技能。
技能訓練
學校組織學生校外實習,強化動手能力培養,突出普職滲透特色。如,組織學生到郵政局,實際體驗報刊發行的系列程序和技巧;到銀行體驗開戶、存款、取款、銷戶;到旅行社、百貨商場、超市進行調查體驗,學習接待顧客、真假幣識別、收款機使用、點鈔、理貨等專業技能。其間,學生的禮儀素質、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得到提高,團隊凝聚力和組織紀律觀念得到進一步加強,學校逐步形成“課程性實習―認識性實習―操作性實習―頂崗實習”的良性實習體系。
一、利用花木文化優勢,賦予幼兒新的教育內容
1、開辟花木實踐基地,開展幼兒勞動教育。
我園的幼兒絕大部分是農民的子女,對一些花木有所認識,因此,學校不僅承擔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兒童的重要任務,而且還需要為加澤鎮經濟發展培養后備人才。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我們將學習種植、栽培花木的知識和技能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一塊特色內容。
首先,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對花木的種植栽培有了一點小小的認識,于是,我就請當地在種植方面能力強的農民對幼兒進行講解,之后,還根據不同年齡的幼兒的不同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分別設立了不同的學習專題:例如:“花木的認識”“花木的種植” “花木的扦插” 、“花木嫁接”、“花木剪枝的學問”、“花木的管理”等。在確立了學習專題之后,我園勞動特色教育就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開展勞動教育首先要解決勞動場所的問題。我園內有一塊空地,我們便將它開辟為我們的勞動實踐基地,命名為“花木實驗基地”,并舉行了隆重的命名儀式。我們各個班分別認養了其中的一塊地,來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小朋友利用課余的時間在實踐基地上開墾、種植、管理,有一次在種植花木時,我班的施琪突然問我:“王老師,我們種的花什么時候會開呢?”我聽了笑笑說:“只要你們每天都能來關心它、愛護它,給它澆水、施肥,我想它肯定會很快就開花了”。聽了我的話,小朋友們勞動的更積極了。從而在勞動中體驗到了的勞動帶來的苦樂酸甜。
在小朋友的辛勤勞動下,我們的實踐基地上的花木一派欣欣向榮。小朋友看著自己種植的花木這么好,每個人的小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心里流淌著幸福的歌。
在這幾年里,我們的小朋友在這塊小小的“自留地”上忙碌著,幸福著,在愉快的學習體驗中獲得了花木種植和栽培的學問和技能,體驗了勞動的樂趣,培養了熱愛勞動的情感,小朋友坦言:原來勞動可以更美的!
2、利用園內外綠色資源,開展幼兒環保教育。
我園地處加澤,這里處處綠樹成茵,季季花開不敗。我們著手利用這樣的有利資源來開展環保教育。
我們與遠近聞名的“藝林園”、“大樹園”、“夏溪鎮花木市場”、“紫薇園”等單位進行聯系,將其設立為我園的實踐基地,我們的小朋友定期到這些基地進行參觀學習,在參觀時小朋友總會帶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會問:“王老師,這棵樹怎么會這么高、怎么粗呢?”有的會問:“王老師,這棵樹的樹葉怎么是紅色的呢?”對于幼兒的提問,我們也是耐心的一一回答。在每次參觀時,小朋友的身影總是活躍在其中,他們還會向旁人宣傳環保的知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開展環?;顒樱诨顒又羞M行自我教育,環保意識得到提高。
我們幼兒園里的花、草、樹、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資源,它對幼兒園構建優美的育人環境發揮著潛在的作用。我們積極開發園內文化資源讓幼兒園的每一棵樹、每一片綠地、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對小朋友的環境品德的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幼兒園還設立了環保崗位并輪流值日,小朋友個個都有自己的勞動服務崗位,爭當“護綠小衛士”。當看到有人亂扔紙屑雜物等違反等行為進行監督批評,小朋友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控制,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我們又從班級和幼兒園兩個不同的層面,以營建班級文化人手,每個幼兒積極創建富有特色的幼兒小陣地,種植角、衛生角、常規角、環保星星榜等獨特的幼兒小陣地大放異彩,營造了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教育氛圍,小朋友在各個小陣地的建設和維護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勞動體驗中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勞動體驗中小朋友不僅可以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花木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奧秘無窮。在種植和栽培中,我們請來的農民專家們引導幼兒開展了科學小課題研究活動。引導幼兒們細心觀察,發現問題,開展實驗,深入探究,在小課題研究中培養他們的探究意識和科學素養。
我們的幼兒在小課題研究中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和問題,他們深入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4、開發花木文化審美功能,開展幼兒藝術教育。
花木文化內涵豐富,它能陶冶幼兒的性情,啟迪幼兒們的心靈。開發其審美功能,在幼兒中開展藝術教育,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藝術修養,活躍幼兒的文化生活,還能培養幼兒們追求美,展示美,創造美的藝術才能。
為此,我們特別開設了花木藝術興趣小組。“花木繪畫”、“花木拓印創作”、“樹葉貼畫創作”、“標本制作”、等興趣小組已為幼兒們深深喜愛。小朋友在花木的藝術天地中盡情暢游,大膽創作,一幅幅質樸卻靈氣十足的作品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下轉第27頁)(上接第25頁)
二、拓寬幼兒活動外延,豐富活動內涵,賦予活動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