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4 16:50:33
序論:在您撰寫后金融危機時代定義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金融消費者;消費者權益保護;混業經營;分業經營;金融產品與服務;金融投資者
中圖分類號:DF438;F8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131(2012)04009507
Legal Definition of a “Financial Consumer” inPostcrisis Era and Its Legislation Suggestion
LI Jinr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Law,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postcrisis era, developed countries through modifying existing laws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financial consumers and the concept of a “financial consumer”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all countries, however, the concept of a “financial consumer” has been in dispute in legal field in China, the laws of China do not obviously define the concept, which result in ineffective protection of a financial consumer by laws when his or her rights are violated in reality. Under the big background of mixed financial operation, the syntheses of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 make the securities investors, the identity of the depositor or the insured persons have a common nature and the depositors, insurers and securities investors are divided based on the simple division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so the protection of the financial consumer by different legislations has lost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us, the legal definition of the financial consumer should be learned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legal concept of the “financial consumer” should be determined based on China’s reality, and Financial Consumer Right Protection Law should be issued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rights of financial consumers.
Key words: financial consumer; consumer right protection; mixed business; operation by division of section;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 financial investor
關鍵詞:職工權益;工會;金融危機
中圖分類號:F113.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17(C)-0085-01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所有制形式和勞動者就業方式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特別是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后,企業勞動關系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動態化的發展趨勢。探索建立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新型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構成機制,對于后金融危機時代職工權益維護和隊伍穩定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勞動關系面臨的突出問題
1、勞動合同簽訂履約難問題依然突出。主要表現為勞動合同短期化、試用期限延長化、解除合同隨意化。部分社會企業事業單位,尤其是少數私營企業,受經濟利益驅使,為減少自身責任,資方不愿意與勞方簽訂長期勞動合同,或通過設定較長時間的試用期,規避對勞動者的法律義務。還有個別單位忽視勞動者合法權益,不嚴格按照勞動合同辦事,隨意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難以獲得合理的經濟補償。出現以上問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供大于求的情況長期存在,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和農村富裕勞動力相互交織,導致資方強勢環境短期難以得到改變。
2、勞動法律監督調解難問題長期存在。主要表現在勞動法律監督形式單一、勞動糾紛調解力量薄弱、勞動關系預警機制滯后等方面。究其原因,勞動監察環節薄弱、社會監督力度不足、糾紛調解力量缺失、矛盾疏導渠道不暢等,是制約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3、勞動經濟權益維護難問題日漸明顯。隨著分配方式日趨多樣化,資本、勞動、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不同崗位、不同職位人員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長期以來相對穩定的勞動關系正在發生著轉變。伴隨著企業的發展,職工隊伍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總體上表現為從一元化向多元化、單純性向復雜性、求義性向趨利性、相對穩定性向多變性的轉變。因此,如何協調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維護問題,成為構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迫切需要解決。
二、工會組織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具有的獨特優勢
1、工會是勞動法律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是各級工會依法對勞動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的有組織的群眾監督。1995年,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的《工會勞動法律監督試行辦法》,它的出臺,為工會組織結合企業勞動用工實際,探索建立和諧勞動關系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證。
2、工會在勞動糾紛調解工作中承擔著重要任務。勞動糾紛調解是以調解方式解決勞動爭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工會參與勞動糾紛處理試行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勞動關系協調、勞動爭議調處是工會履行維權職能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工會作為調解主體地位被勞資雙方廣泛認同。
3、工會在勞動關系預警機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工會一直是勞動關系預警機制建設的積極推動者和大力參與者。在實際工作中,工會組織充分發揮在協調勞資雙方合法權益方面,貼近職工、貼近生產、貼近實際的獨特優勢。在協調勞動關系、穩定職工隊伍、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切實達到了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企業建設的目的。多樣的活動形式,扎實的活動效果,受到了各方的肯定和歡迎。
三、工會組織推動和諧勞動關系建設的主要方式
1、發揮源頭參與職能作用,代表勞方開展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平衡企業內部勞動關系雙方的利益。因此,工會要利用自身組織優勢,定期對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進行平等協商。針對非公有制企業中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合同內容不規范、有許多無效合同甚至是違約合同的實際,工會可以幫助指導職工就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工作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社會保險等切身利益方面,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并通過嚴格履行勞動合同來維護好企業與職工雙方的合法權益,實現雙贏。
2、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作用,依法監督企業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工作。《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是為調整、規范勞動關系,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制定出臺的法律法規。相關法律法規能否得到有效實施,關系到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也關系到職工合法權益的能否得到切實維護。工會勞動保障法律監督作為勞動法律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會依法組織職工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情況進行的監督活動。在貫徹實施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工作中,工會組織應當與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密切配合,按照相互支持、相互協調、密切配合的原則,逐步建立相關的工作制度,形成優勢互補的工作格局,推進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公允價值會計改革
“后金融危機時代”不僅是產業結構調整的時代,更是產業進一步升級、技術不斷創新的時代。同時,會計改革與發展得到持續推進,從而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之路,其中如何選擇恰當的會計計量模式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公允價值會計改革毫無疑問成為重中之重。
一、公允價值
到目前為止,關于公允價值的定義,不同組織或國家的會計準則對其規定不盡相同。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在其的文告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公允價值為交易雙方在公平交易中可接受的資產或債權價值”。而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2006年的NO.157在原有基礎上對公允價值定義進行了修訂,認為公允價值是:“在計量日,報告實體所在市場的參與者之間進行的有序交易中,為某項資產所能接受的價格或為轉移債務所支付的價格。”這次修訂較之前的定義更加嚴謹。
中國財政部在2006年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此定義與IASB對公允價值的定義基本趨同,兩者并無實質性差異。
由此可見,在公允價值這種計量方式下,企業必須根據報告日的新情況,對各項資產和負債項目進行重新計量,動態地、及時地反映企業各項資產和負債價值的變化,并在報表中予以反映,使報表信息更相關,對決策更有用。
二、公允價值的特點
(一)優勢
首先,公允價值計量更加貼近資產和負債的定義。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資產是基于預期或未來的經濟利益,而預期或未來的經濟利益不能以歷史成本計量,唯有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才更符合資產的定義。負債亦是如此。
其次,公允價值計量能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相關性與及時性的要求。隨著經濟迅猛發展,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應運而生。通過歷史成本不能真實地反映這些金融工具的價值,只有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才能更好地進行會計核算,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
(二)不足
相對于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也存在不足之處。
由于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應用大量依靠主觀判斷,這就為人為操縱利潤提供了可能,我國資本市場還不完善,如此情況下公允價值計量更需謹慎對待。并且由于交易雙方及評價主體存在很多差異,統一、穩定的評價尺度難以形成。再者,當不存在活躍市場時,以公允價值計量可能因交易價格的難以判斷而造成公允價值的不準確。
三、公允價值與金融危機
2007 年,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次貸危機爆發。緊接著以美國為起源向全世界波及,最終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自危機爆發后,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成為政治界、金融界、會計界等爭論的焦點。
金融界有一種聲音認為,在市場大跌和定價功能缺失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大幅度減計資產價值,造成虧損和資本充足率下降,進而加大資產拋售力度,整個金融體系的資產迅速陷入“價格下跌、減計資產價值、減少資本金、加大拋售力度、價格在下降”的惡性循環中,最終導致金融機構紛紛倒閉。因此,他們指責公允價值計量是罪魁禍首。
然而,金融界人士所忽略的是金融過度創新、市場缺乏監管、長期低利率等原因,而這些原因才是金融危機爆發的真實原因。從根本上講,金融危機是一個經濟問題而非會計問題。
四、后金融危機時代對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思考
筆者認為,每一種計量屬性都有其優缺點,對于計量屬性的選取實質是受制于經濟發展的客觀環境和會計目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等多種因素。我國的市場經濟離成熟、完善的市場經濟還有一段距離,法制也不健全,這些都決定了我們需要積極探尋適合中國具體國情的公允價值計量及其相關準則,這也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們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一)完善市場條件,加強監督管理
就目前而言,應從包括打破壟斷、轉變政府職能以減少其對價格的直接管制等在內的多方面考慮,形成一個活躍、公平的交易市場。另一方面,擾亂市場的行為時有發生。因此,也需要政府一定程度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勢在必行。當市場參與者意識到違規的成本比遵規守法大得多的時候,就會主動守法并維護整個市場秩序。
(二)加強理論研究
我國目前在會計準則方面力爭與國際趨同,主要是學習國外理論研究成果與實務經驗,應加強真正從會計發展規律方面來研究。此外,理論界和實務界需加強交流與合作,以此得到更多的借鑒。
(三)加強會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與職業判斷能力
公允價值的計量主要依靠會計執業人員的職業判斷,提高會計執業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專業水準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應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強化法制教育。其次,應通過后續教育加強業務培訓,幫助會計人員熟悉和掌握最新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
(四)改進估值技術,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
盡管各國會計準則都給出了有關金融資產確認公允價值的指導,但事實上指導意見遠遠滯后于金融工具的創新速度,并且估值技術并不完全成熟、利用估值技術確認公允價值需要較多的職業判斷。因此,我們需要不斷改進、完善估值技術。此外,可在公允價值評估上借鑒資產評估,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不失為一種創新思路。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可以依靠其豐富的執業經驗和獨立性保證其評估結果在一定范圍內相對公允,并消除了各企業由于會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與職業判斷不同而引起的估值差異。
參考文獻
[1]于永生.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公允價值會計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2009(09).
[2]黃世忠.后危機時代公允價值會計的改革與重塑[J].會計研究,2010(06).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通貨膨脹;成因;對策
一、引言
2008年下半年后,全球金融危機開始爆發,為此世界各國的經濟都陷入了低迷狀態。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聯系更加密切、外匯儲備及外商直接投資不斷增加的背景下,為了保持我國的經濟穩健、激勵經濟增長,我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些政策幫助我國抵御了金融危機、從而率先實現了經濟的復蘇。然而在經濟逐漸改善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問題,當前我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但物價卻不斷上漲,誘發通貨膨脹的相干因素不斷積聚,并最終致使了最近一輪傳播范圍廣且延續時間長的通貨膨脹,如圖1所示我國2007年-2013年3月的通貨膨脹率,這就是后金融危機時代的通貨膨脹。惡性通貨膨脹對經濟的發展是具有破壞性的。為了使經濟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我國要在溫和通貨膨脹時期采取一定措施防止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從而防范惡性通貨膨脹的發生。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率在3%左右,正處于溫和通貨膨脹時期,因此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通貨膨脹的特殊成因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我國必須采取一定措施來解決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控制物價上漲的問題。
二、通貨膨脹的理論研究
1.通貨膨脹定義查閱文獻發現,關于通貨膨脹沒有明確統一的定義。西方經濟學家對通貨膨脹的定義主要有三點: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上漲、貨幣量的過度增長、生產成本增加;國內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通貨膨脹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漲的過程。2.通貨膨脹度量一般來說,通貨膨脹可以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國內生產總值GDP平減指數、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來度量。3.通貨膨脹成因通貨膨脹成因的理論一般包括:貨幣因素型;需求因素型;成本因素型;混合因素型;結構因素型;輸入因素型;預期因素型。4.通貨膨脹程度劃分通貨膨脹按照程度可以劃分為溫和的通貨膨脹、奔騰的通貨膨脹、惡性的通貨膨脹。其中溫和的通貨膨脹是指年通貨膨脹率在3%~6%之間,普遍認為溫和通貨膨脹是經濟允許的、合理的通貨膨脹;奔騰通貨膨脹指在較長時期內,物價水平出現較大幅度的持續上升,年通貨膨脹率一般在兩位數以上,甚至高達百分之幾十,一般認為對經濟發展是不利的;惡性的通貨膨脹是指月通貨膨脹率在50%以上的通貨膨脹,表現為貨幣購買力急劇下降,物價水平的上漲以加速度增長,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的穩定是破壞性的,甚至還會現社會動蕩。
三、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通貨膨脹的狀況及特征
1.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傳導效應增強國際農產品價格主要通過對期貨市場和一些貿易依存度高的農產品的價格影響來影響我國國內的價格。例如,在2010年7月后,國內大連、鄭州的商品交易所的糧食期貨價格指數全面上漲,而這一定程度上是受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糧食期貨價格上漲影響,這又帶動了國內相關商品現貨的價格上漲。并且,國際原材料價格的迅速上漲對國內農產品的成本有不利影響,進而導致了國內農產品的價格上漲。2.商品價格上漲為主由圖2可知,CPI與PPI變動基本趨于一致,說明以生產資料投資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是引發近期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現實生活中食品價格上漲是推動通貨膨脹發生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食品價格上漲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貢獻率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我國通貨膨脹經歷了四個時期,1994年-1997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至今,而期間食品價格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貢獻率分別為51%、88.5%、85%和70.2%。所以可以看出,近年的通貨膨脹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推動,而最早時期的通貨膨脹是由食品與非食品價格上漲推動。食品價格一直以來都保持著較快的增長,而不同時期影響食品價格上漲的因素也是不同的:前期的推動因素主要是量時價格上漲,而2009年至今的推動因素主要是豬肉、肉禽的價格上漲。3.外匯儲備過度增加我國是一個貿易大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出口導向型的貿易政策,出口額與日俱增,貿易順差總額曾一度達到前所未有的巨額數字。在2011年我國外匯儲備額位居世界首位,超過3萬多億美元。而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維護我國的固定匯率制度,我國需要增加貨幣供給量。而如果中央銀行沒有實現有效的應對措施,就會引起我國貨幣供給量過度擴張從而增加我國通貨膨脹壓力。4.虛擬經濟的膨脹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通脹率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當前資產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在最近一輪通貨膨脹中,我國證券資產價格和房價的漲幅,遠遠大于其真實商品價格的漲幅。隨著國內資金不斷向房地產和資本市場等虛擬經濟的流向,直接導致實體經濟發展受阻,引發了社會資源分配不合理、社會生產受阻礙等一系列問題,從而不能達到有效供給。而資產價格和房地產價格不斷的升高,使人們產生財富效應,同時增加消費需求,從而導致社會總需求大于總供給,抬高了消費品價格總水平,最終發生通貨膨脹。
四、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通貨膨脹形成機制
1.流動性過剩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實行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來達到刺激消費和擴大內需,使經濟穩定發展。同時增加信貸投放力度這一舉措放松了貸款要求,讓以前一些達不到貸款要求的企業如今很容易可以獲得貸款審批。然而在實體經濟不景氣情況下,一些企業把貸款的錢用來投機房地產業并從中獲取利潤。這樣就導致了在在增加社會流動性的同時,房地產市場迅速發展,房價節節升高,直接導致貨幣釋放途徑可能發生變異。一些資金被用來進行期貨投機,對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利后果。2.低端勞動力工資上漲后金融危機時代成本推動是我國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由于在外生活成本的不斷上升,城市吸引力降低,人們素質不斷提升等因素,導致在外務工人員數量相比以前數量有大量減少,一度出現勞動力空缺現象。因此企業要想招募勞動力必須提高個人工資水平,引起生產成本上升,再把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導致物價上漲;而物價水平上升必然引起生活水平上升,人們又會要求提高工資水平來應對生活負擔,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通貨膨脹的不斷發生。3.通貨膨脹國際聯動性增強我國初期的通貨膨脹發生都是由國內因素引發的,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近幾年發生的通貨膨脹除了國內自身因素還需要考慮國際市場價格及主要貿易伙伴國國內價格水平變動的影響,即國內外綜合作用。2009年以來,通貨膨脹也在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生。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發展中國家的月平均通脹率達到4.45%,其中,巴西、印度和俄羅斯、中國“金磚四國”的通貨膨脹特別嚴重,分別為5%、12%和6%、5%。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新興市場國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相關系數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后由0.38上升到0.59,這充分表明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通貨膨脹的聯動性不斷增強,如今我國通貨膨脹的發生是由國內外因素共同推動。
五、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反通貨膨脹的對策
1.化解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影響首先,采取“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不是完全競爭的市場,而是寡頭壟斷的市場。我國資源儲備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具有較強的討價還價能力,因此實施“引進來”戰略,可以利用拿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較低的有利機會來擴大國內資源戰略儲備;實施“走出去”戰略,可以具有國際眼光,通過收購境外資源類公司等形式在海外建立國際大宗商品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其次,增強國內廠商在國際貿易中的談判能力,在國際貿易中努力獲取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權。2.健全房地產金融市場健全房地產金融市場是預防通貨膨脹,保證經濟穩定發展的必要措施。首先要建立多元化房地產融資體系,除了目前房地產金融市場資金主要來源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個人住房貸款以及部分企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以外,還可以通過信托公司、發行企業中短期票據、私募基金甚至委托貸款等多渠道為房地產企業融資。其次,提高房地產稅,如增值稅、所得稅等。人們之所以進行房地產投機,是由于通過房地產產權的買賣活動從而獲取的高額利潤,因此提高房地產增值稅,可以有效的管制房地產投機活動。3.加強外匯儲備的調控首先,政府應選擇合適的貨幣對沖政策,其中包括對沖工具和對沖數量的選擇。當前我國只通過發行中國人民銀行票據的方法來對沖外匯儲備上升造成的流動性增加,對沖工具過于單一而使調控效果不佳,因此可以通過擴大沖銷工具的范圍來解決這一問題。其次,利用外匯儲備對國內外進行投資來提高外匯儲備的使用效率,鼓勵企業“走出去”,增加對海外的戰略投資,加強我國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同時減小了外匯儲備的沖銷壓力,解決了外匯儲備過度增加的弊端,使得外匯儲備量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參考文獻:
[1]吳迪.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D].吉林財經大學,2014.
[2]孫志軍.通貨膨脹成因再探討[J].管理工程師,2013,(03):8-11.
[3]肖文興,陶盈,彭應兵.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原因及對策[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3,(05):491-495+505.
[4]陳雅琳.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通貨膨脹成因與治理機制[D].云南財經大學,2013.
[5]李曉俐.國際熱錢的進入影響中國房地產價格[J].經濟研究導刊,2012,(24):144-145.
[6]潘健平.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2,(08):3-6.
[7]劉啟云.我國外匯儲備存在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1):137.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期;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方法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8-00-01
2008年爆發于美國華爾街的金融次貸危機,給全球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公允價值會計再一次成為一個具有很大爭議的問題,顯然,引發金融危機的根本并不是公允價值,但是公允價值與金融危機的發生確實脫不了干系,現階段中,會計領域實行的公允價值計算方式著實存在著些許不足,在后金融危機時期,應該采取一定的策略進行改進。
一、什么是公允價值
對于公允價值這個概念,經濟學領域有多種版本的定義,一般得到最廣泛認可的FASB定義,源于美國,體現在《公允價值計量》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指的是在市場井然有序的情況下,參與市場活動的相關人員,在資產出售或者負債的轉移過程中付出的價格。這個定義值得注意的有幾個關鍵點,首先是要明確前提條件,必須是在一個經濟活動井然有序的市場環境下進行的交易;經濟學原理中,對于在有秩序的市場環境下進行經濟類的交易活動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即交易活動應該在市場正常活躍的情境下進行,參與交易的雙方是自愿的,并且對交易情況和市場情境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保證知情;遵循的市場原則自然是等價原則,追求公平公正,而且是對外公開的,不是保密的;滿足這樣的條件,才能保證形成的價格真正體現了價值;所以說,公允價值重在公平和實事求是,實現公允價值必須滿足不同條件,根據市場的確切信息進行評價,使價值和價格相一致;只有那些實事求是的市場價格才可以成為衡量公允價值的標準。
現階段,根據經驗方法來看,公允價值從三個層次進行相應的估算,首先,在正常的市場交易環境下,如果證明交易活動遵循了雙方自愿和公平公正的原則,那么就可以用交易的價格代替公允價值,也就是說兩者處于等價的狀態;其次,市場交易并不是都能處于一個正?;钴S的環境下,如果市場環境不符合條件,那么只能以相近的交易活動為參照物,這個相近的價格可以充當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基本依據;再次,市場交易的環境確實不滿足公允價值的價格參照,就需要引入定價模型或其他方式對公允價值進行估算。
二、后金融危機時期在公允價值核算領域出現的問題分析
1.公允價值的計量活動引發信任危機
我們應該明確,進行公允價值的計算時,必須滿足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市場環境正常有序;以上探討的三個層次中,第一個層次中將公允價值和正常的市場交易商定的價格直接等同,但是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第一層次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不是一直生效的。若金融市場相對穩定,形成的公允價格就可以直接衡量金融價值,公允價值是客觀的,符合要求的;但是一旦出現泡沫經濟,市場價值就會發生貶值,通過原來的計量方法計算出的價值就不能和公允價值相等同;如果經濟市場極不穩定,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對公允價值的計量就要按照第三個層次進行,因為此時金融資產幾乎處于凍結狀態,無法正常流動,一旦采用第三層次的方法進行估值,那么得到的公允價值就很難實現客觀性。
一般來說,金融機構使用的估價模型是基于經濟勢頭良好的情勢下確定的,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是不適應的。使用的估價模型沒有考慮多方的市場風險,存在著顯著的不足。
2.順周期效益對公允價值發出挑戰
順周期效應是由于公允價值的原因造成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當中,會造成矯枉過正;在市場環境過熱的情況下,市場交易的價格會飛漲,金融產品的價值就會虛高;而在市場低潮期,交易的價格就會被相應地壓低,與金融相關的各種產品的價值就會低于正常的價值。市場秩序恢復正常,價格變化的程度是可以在正常范圍之內的,加上市場進行的自發性調節,公允價值仍然具有可信度,可以說接近于客觀;但是市場秩序遭到破壞,市場調節無濟于事的時候,市場活動的各項交易價格會發生劇烈的波動,金融資產幾乎都處于凍結狀態,無法實現資金的流通,這種情形下,公允價值是很難估量的,即使得到一個數值,也沒有多大的說服力,可信度是非常低的。而在后金融危機時期,明明市場條件已經不具備,但是金融機構還是按照市場環境正常狀態下的標準計量公允價值,就會助長順周期效應的不良影響,最終導致經濟市場的秩序紊亂,經濟活動陷入惡性循環之中,使金融危機的災難性更加深重。
三、后金融危機時期對公允價值會計的完善策略
首先,要探索出一套適應于不同經濟環境的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公允價值在各種情況下都是公正的;值得注意的是,計量方法必須是能夠便于操作的,否則就沒有多大的現實意義。
第二,在公允價值中融入風險評估;市場在進行各種經濟活動中,必然會遇到顯性的風險或者隱性的風險,因此公允價值的確定必須要將風險因素考慮其中,才能更好地顯示出公正公平性,加入風險評估,公允價值會計可以為各項經濟活動提供指導作用。
結語
以上分析了基于后金融危機時期公允價值會計,希望對經濟活動的參與人員有一定的啟發,由于筆者的個人水平有限,以上論述可能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希望熱心的讀者能夠提出修正性的意見或者補充的建議,在本文的基礎上豐富公允價值內容體系。
參考文獻:
[1]孫曉妍.公允價值會計與財務會計本質特征的沖突[J].學術探索,2012(01).
1.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后金融危機時代下我國企業對經濟管理進行創新,這是由我國企業所處的客觀環境來造成的。第一,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全球經濟都陷入了不景氣的狀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進一步加劇。這種客觀環境就要求我國經濟必須要拋棄過去那種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而發展資源集約型的經濟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與國外企業相競爭。第二,國外企業與我國企業相比較而言,我國企業還存在著諸如企業認同度低、技術落后、人員穩定性差、內部組織松散、管理落后等問題。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我國企業管理中的弊端更為突出,尤其是經濟管理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后金融危機時代下如何創新企業經濟管理,已經成為了當前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必須通過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來提髙生產效率、增加利潤、降低生產成本、實現企業可持續性發展。所以,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進行經濟管理的創新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2.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基本特征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經濟形勢下,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也隨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 企業經濟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
后金融危機時代下現代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是以價值形式為基礎,對企業整體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綜合性的管理,是新形勢下企業管理的重要項目之一。現代企業可以科學的規劃與控制企業的經營過程、生產過程,最終促進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上升。
2.2 經濟管理與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具有廣泛聯系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的所有管理項目都要涉及到對企業資金的應用和調配,經濟管理與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具有廣泛聯系。這樣就必然會涉及到企業所有的下屬部門和人員,因為企業經濟管理的好壞與個人自身收入、企業發展壯大都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只有形成良好的經濟管理氛圍,才能取得預期的管理效果,才能夠有效推廣企業的各項管理措施。
2.3 經濟管理中的財務指標直接反映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
企業髙層領導的決策對于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至關重要的,而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是由最終形成的全年、季度、月份等財務指標來直接反映的。企業管理者應該根據企業相關的財務指標來指導企業經濟管理目標和方針的制定,有效調整生產技術、營銷策略、經營活動,這樣既能夠實現企業制定的經濟管理目標,又能夠大大提升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
3.后金融危機時代下如何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改革
3.1 實現經濟管理觀念的更新
對于任何企業的管理活動而言,更新觀念都是極為重要的。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中,更新企業員工觀念,特別是企業髙層領導者的經濟管理觀念是必不可少的,能夠有效地營造出良好的內部管理環境。在實現經濟管理觀念的更新的過程中,應該適時引入戰略意識、危機管理意識等最新觀點,以保證企業髙層領導者能夠在制定經濟管理目標和方針時,形成科學的全局觀念和管理觀念。眾所周知,現代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具有影響面大、涉及面廣等特點,所以企業應該在實現經濟管理觀念更新的指導下,注重實踐新型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
3.2 創新企業的經營策略
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創新企業的經營策略,企業必須改變過去那種組織結構,改變過去那種經營觀念,多采取柔性化、虛擬化的組織結構,重新建立健全新的企業經營組織結構,不斷創新企業管理的彈性、寬度和幅度。創新企業的經營策略主要包括創新企業的經營聯盟和品牌。創新企業的經營聯盟是指企業通過與其他相關企業通過生產、技術、銷售多種措施聯合起來,建立一個固定的企業間經營聯盟。創新企業的品牌就是指企業改變過去那種代入加工的低水平生產,創建新屬于自己的品牌,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髙企業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增加企業產品的附加值,進而贏得市場。創新企業的經營策略,必定能夠為企業贏得市場,增加企業利潤,有效提髙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營環境。
3.3 建立有效的財務支出約束機制
企業應該完善諸如財務人員崗位職責制度、經費管理制度等綜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強公用車輛使用、人員接待等相關性的管理制度,加強郵資費、電話費、辦公費等單項的管理制度。這樣就很容易做到有章可循,在企業內部建立起較為有效的財務支出約束機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執行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按制辦事,以節約資金、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地提髙企業的各項資金使用效益。同時,要注意細化部門預算,建立科學的部門預算制度,這樣就能夠有效提髙企業財務管理的預測能力和計劃能力。每個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預算定額標準,及時分析研究財務預算執行情況。此外,建議建立企業財產物資登記盤存制度,企業可以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選擇年末、每季、每月等時間段來進行實地盤存,同時對最終核算的結果進行處理?;蚴强梢灾贫ㄆ髽I內部計劃的價格制度,企業在進行存貨、材料、辦公用品、設備等的銷售或者購進時,可以采用定額管理制度,或者采用計劃價格制度,在每個月的月末進行成本差異分攤。
3.4 不斷提高對推進企業財務預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建立完善的企業財務預算管理,是企業各項收支環節得到有效執行的保障。其次,要充分認識到建立完善的企業預算管理體系,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避免與政策層面沖突、有利于加強企業廉政建設,更好的適應內外部環境。再次,要充分認識到建立完善的企業財務預算管理體系,有利于企業識別風險,分析并評估風險。最后,要對癥下藥,有效地化解各種風險。
3.5 實現財務管理手段信息化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伴隨著電子科技的廣泛應用和新經濟的髙速發展,對于現代企業而言,目前現代網絡式的財務管理已經逐漸取代了過去傳統的桌面式財務管理,這樣就能夠進一步加強數字化和信息化。利用先進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采用先進的計算機軟、硬件系統,這樣就能夠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使眾多的遠程處理功能得以實現,例如遠程審計、遠程查賬、遠程報賬、遠程報表等,同時也能夠強化管理層對下屬各分支機構的財務監控。利用先進的網絡通訊技術,能夠較好地實現網絡財務的協同業務和遠程處理能力,使得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向集中化管理進行轉變。建立專用財務管理數據庫,既能夠利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對企業經營進行常規決策實踐,又能夠排除人為因素的干擾,使財務管理趨于嚴密,減少財務管理的隨意性。這些先進技術的運用能夠有利于實現智能化、髙效益的財務管理。
此外,財務管理信息化軟件不僅幫助財務核算人員極大的簡化了日常工作,而且要為財務管理人員提供管理決策的平臺。軟件的財務分析功能,可結合自定義財務分析報表,以賬務核算數據為基礎,采用專業的財務分析方法,對企業當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進行評析,并且以圖表等方式直觀的展現出來。通過對企業財務活動的事后分析,對企業未來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進行預測,從而為企業財務決策提供正確的依據。還可以引入引出標準格式的憑證、報表、摘要、工資核算方法等,方便用戶使用。并且還可以向上上報報表和憑證、往來對賬單等賬務數據,供企業編制合并報表或進行賬務數據查詢,滿足企業應用的需要。
3.6 注重“協同”效應,提高對企業資源的掌控能力
傳統的企業財務戰略管理模式與企業其他的業務子戰略的關聯度不夠,更多的關注點在于支持企業、強調服務的整體戰略,在目前的后金融危機時代越來越顯得不協同了。在目前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企業不再是過去那種封閉、孤軍奮戰的狀態,更多的是產業群、價值鏈的集體參與競爭,上下游企業間在市場、利益等因素的驅動下,結合在一起共同參與市場競爭。所以協同效應對于企業財務戰略管理的制定顯得尤為重要?!皡f同”的企業財務戰略模式主要關注兩方面:一是與外部業務的協同,即下游與經銷商(客戶)業務、上游與供應商業務的協同,目的在于實現企業對外財務資源的價值最大化;二是與內部業務的協同,目的在于實現企業對內財務管理價值最大化,進行內部財務“流”管理。這兩方面業務的協同,即企業與下游經銷商、上游供應商的整個價值鏈協同,最終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在整個價值鏈上財務管理價值最大化。這種協同的財務戰略管理模式是目前企業共同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最好的方法,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避免經營風險的前提。
4.結語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代;金融資產;減值
中圖分類號:F8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4(a)-077-02
1緊跟國際準則正確定位
后金融危機時代,面對金融資產減值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對金融資產減值的改革迫在眉睫,我們除了要加強自身內部改革之外,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借鑒國際準則方面最新出臺的規定,對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最新頒布的新模型,改變以前在金融減值損失發生之后才計提的方法,要求企業提前預測、估計金融資產情況,預測發生減值時計提減值損失。雖然這種方法能夠及時反映風險“,攤平”信用損失、謹慎地反映企業的資產質量和風險狀況,也便于投資者了解金融資產減值的更多信息。但是,它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背景下促成的,盡管預期損失模型在理念上先進,但其計提損失的方法與權責發生制相矛盾,也不能解決順周期效應問題,該方法提前確認不可靠的事項,而一旦發現該事項影響并不是如此嚴重,甚至是根本就不存在,再毫無限制地加以轉回,無疑是違背了會計計量的基本原理。并且,實際執行障礙眾多,操作難度很大;在實務中技術操作層面,對于減值轉回、預計現金流量模型中數據的測算以及配套數據庫的建立等問題考慮不夠成熟,缺乏廣泛的可行性。但長期以來,我國會計準則一貫堅持會計信息要準確、真實,在這樣的要求下,實際損失法雖然不能及時反映金融資產減值情況,但也絕對不是金融資產減值問題爆發的主要原因。后金融危機時代面對國際金融資產減值的改革,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全面分析新金融工具存在的利弊,結合我國國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金融資產減值方面對于減值損失的計提還應該在堅持實際損失法的前提下,借鑒國際準則,加強金融資產減值在確認方面的約束,要做出更詳細、更具體的要求,還要及時掌握導致金融資產減值發生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及時做出估計和披露。在人力、財力各方面全面支持關于金融資產減值的改進,并積極獻計獻策,提出更好的改進方法。
2加強國內經濟制度建設
2.1強化國內市場經濟制度建設
我國的市場經濟呈現出越來越復雜、多元化的趨勢。市場經濟的自我微觀調控、修復能力本身就不是萬能的,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背景下市場經濟錯綜復雜,自我恢復能力崩潰,更需要市場經濟以外的國家宏觀調控,政府積極參與經濟治理,加強市場經濟制度的建設,比如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在確認、計量時沒有統一的標準,難以合理估計金融資產的價值,造成金融資產減值計提不準確,嚴重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為此,國家就應該加強經濟制度建設,全面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出臺相關政策統一標準、建立健全金融資產的價格信息平臺,使企業有章可循,使相關監管部門更具權威性。同時,改進已發生損失模型,避免識別滯后性。預計損失法的頒布本就是針對已發生損失法在信息察覺方面的滯后性,緩解已發生損失法的順周期效應。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如果不對此滯后性做出反應,可能會加重金融危機的深度。因此,可對原有模型進行改進,例如相關機構應該進一步提供識別損失事件發生的操作指南,避免滯后集中。還有關于確認貸款損失,應進一步規范貸款損失的轉回要求和時點等。再適當地對信貸領域進行調整,避免大規模的銀行資金流出,防止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
2.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準則
金融資產減值爆發的諸多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相關準則、法律法規存在漏洞,我們除了要加強經濟制度的建設外最要緊的就是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多層次的監督機制,規范相關行業行為。后金融危機時代完善金融資產減值的相關法律法規,一方面,要適當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最新規定,比如,因貨幣時間價值的變動而引起的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在以后的會計年度內不得轉回,還有在金融資產減值損失轉回時無法明確表明損失轉回的原因,就應該用追溯調整法來解決等;另一方面,就是完善我們已有的準則,對判斷金融資產是否存在減值的客觀條件、減值跡象做出更加詳細、更精準的解釋及規定,還有金融資產減值損失轉回的會計年度,不能任由企業選擇來分攤風險以及在轉回時最高限額的確定。要強化概念,加重客觀條件的約束,減少人為的主觀判斷空間。除此之外,在金融資產減值計提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準確計算可收回金額的大小,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遇到如何確定金融資產銷售價格和處置費用等問題。在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準則中并未見有明確定義,這一點我們應該借鑒國際相關準則的規定。還有,關于確定金融資產的使用價值,即對金融資產持續使用直至壽命終結所產生的現金流量進行估計時的折現率,這是可收回金額在計算過程中最難確定的一個指標,也是企業在對某項金融資產進行購買或者投資時需要的必要報酬率。但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市場經濟瞬息萬變,各種不穩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從經濟市場中取得折現率的相關信息不僅困難而且極不準確,所以,關于折現率的計算問題就應該在準則中明確提出不同情況下采取不同的計算方法,比如報酬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等。
2.3提高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專業技術水平
首先,應該加強相關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教育,不僅只是在概念上理解,更重要的是從實踐中發現、培養優秀的會計、審計等專業人員,要求從業人員不僅專業理論知識扎實,更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在實戰中帶著這種優良作風靈活應變,適應環境,緊隨環境的變化做出最好最快的決定,尤其是相關崗位在任用工作人員的時候務必要選擇品行端正,思想覺悟高的人員。其次,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比如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應該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比如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會計準則等相關知識,這是從業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時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從業知識。同時,在如今的計算機網絡科技時代還要提高從業人員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在使用網絡數據信息時,能熟練掌握相關網絡操作技術,并且全力支持技術創新,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才能更好地解決新問題。同時,還要不斷學習國家財經法規及審計、稅法、統計、電算化、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規定。不斷給自己充電,充實專業知識和非專業的相關知識,全面發展,做一個工作達人。最后,還應該提高從業人員后期專業技術知識的補充學習能力,加強相關人員的后期繼續教育,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資源實行網絡授課,也可以開辦相關的培訓補習班,極力提高整個從業隊伍的專業技術水平,讓更多的人不僅擁有高學歷、多資格證等硬件能力,而且還擁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和實際業務處理、應變能力,比如,在后金融危機這一特殊金融時代,對金融資產減值問題的準確處理就是對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能力的最佳考驗。
參考文獻
[1]高保耀.后金融危機時代資產減值的再審視[J].財會月刊,2010(10).
[2]李桂萍.金融危機背景下金融資產減值準則問題研究[J].財經之窗,2010(5).
[3]劉建中,丁乾桀.預期損失模型的應用局限與對策[J].會計之友,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