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4 16:50:21
序論:在您撰寫醫學教育發展前景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正在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求臨床醫生具備的知識結構應符合這種模式要求。為此,醫學院校陸續開設了心理學課程,成立相應的教學組織。我校自1986年起在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了醫學心理學課程,后又相繼在麻醉學、口腔醫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等專業開課,學時由20~50不等,2000年起臨床醫學本科開設醫學心理學30學時。20年來,醫學心理學在醫學教育教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通過對20年醫學心理學教學實踐的回顧,探討解決對策,展望其發展未來。
1 醫學心理學教學實踐回顧
11 社會需求與醫學心理學教學地位的確立 對健康和疾病,人類經歷了神靈主義、自然哲學、機械論、生物醫學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五個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臨床工作中一些非生物、物理、化學性因素所致的疾病,用生物醫學模式不能完全解釋,一些心理社會因素所致的疾病用醫學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治療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醫學心理學提出的對健康和疾病的五個基本觀點:完整整體、認知與自我評價、心身統一、社會對個體影響,主動適應調節,對指導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意義,這就決定了醫學心理學的教學地位和作用。
筆者曾在2006年、2007年臨床醫學專業兩屆本、專科教學過程中組織指導部分學生分別深入我校臨床醫學院有關臨床科室對病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外科組住院病人問卷調查中有焦慮情緒的患者占69%,心理困擾占81%,有關聯觀念的占51%,有后怕心理的占22%,性格改變的占15%,無主見的占18%,孤獨感者占11%。內科組中有情緒郁悶的占31%,有憂患心理的占41%,對所患疾病產生情感淡漠的占22%,過分敏感的占15%,有疑病心理的占32%,患病后缺乏溫情的占16%,奇異的信念和想法的占9%,有自卑感的占21%,依賴性強的占12%,有失望傾向的占13%,患病后生活習慣改變的占23%;住院病人中生物因素致病占71%,心理社會因素所致疾病占21%,其它占8%。神經科組中有情緒極易沖動的占15%,有人格障礙的占4%,自控力減弱的占15%,有疑病質的占8%,有焦慮癥占13%,早衰的占3%,有掩飾傾向的占4%。
通過問卷調查,學生體會到臨床各科不僅純生物性疾病病人中大部分病人多數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問題,心理社會因素所致的疾病單純地用生物醫學模式的觀念和方法治療往往都比較難以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如果分別不同情況輔以某些心理治療可能更加奏效。從而改變了學生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的觀念,激發和提高了學生學習醫學心理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感受到在醫學教育中設立醫學心理課程的必要性和適用性。
12 學習醫學心理學的作用 醫學心理學課程的一部分內容是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學,一部分是臨床心理學和心身疾病防治理論與方法。
學生通過醫學心理學的學習,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和溝通技巧,表現在提高了待人接物的能力明顯,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提高了對心理應激事件的應對能力;提高了對心身疾病的認識和處理能力;掌握了心理測驗和常用的心理治療的原則方法;明顯改進思維方法和思路,改進了學習方法和記憶方法,提高了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明顯增強改善自身心理調節能力。
教學中以情暖人,預防心理疾病,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心理教育通過各種人格特質(如需要、動機、愛好、氣質、性格、能力等)對思想道德品質起作用,對構成德育的知、情、意、行四個心理成分產生影響,同時心理教育在完整的生命過程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只有在心理健康發展的前提下,人們才有可能從內心深處去接受德育,去認同社會的秩序、規范和價值。因此,德育必須在心理教育的平臺上才能更好地拓展與深化。沒有心理成分的健康發展,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和壓力。緊張和由此而來的心理失衡是現代社會難以避免的困擾,負性情緒(如逆反、孤獨、寂寞、空虛、困惑、焦慮、自卑等心理)在疾病生成過程中的病因性作用已經十分明顯。一方面,青少年學生中有心理問題的人數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心理醫生和心理咨詢師極其缺乏,心理問題嚴重影響著學生健康成長。因此,預防心理問題、系統培育心理素質依然是重中之重。這就需要心理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乃至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作為德育工作者應當盡可能地提高心理素質,鉆研心理學及相關的醫學知識,尤其是精神衛生知識,正確對待學生中常見的心理障礙(如焦慮、抑郁、強迫、恐懼等),幫助學生改善個性,走出心理陰影,讓學生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健康。愛因斯坦有言:“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為重要?!币虼?,培養健康人格對人的全面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適當的人格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識,發展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諧發展。青年期是人格品質形成或“定型”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形成了積極品質,就會自我觀念明確,追尋方向肯定;否則就會出現心理危機,人格分裂。因此,必須重新審視德育觀念,拋棄傳統德育觀中的“狹隘性”和“功利性”,著眼于人的發展,著力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確立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德育觀。
2 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若干問題
21 教學目標不明確 醫學心理學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教學的目的是滿足臨床醫生的需求。目前各類教材除較大篇幅突出基本知識外,適當加重了心理咨詢與治療、心理測量與心理衛生以及臨床疾病與心理社會因素的關系等應用性較強的章節,但是由于教學與實踐的脫節,實踐性較強部分的教學效果不明顯。教學目標仍以舊的教學模式為主,只強調知識結構的完整性、系統性,忽視實踐操作。按照目前的教學,醫學生很難獲得適當的心理-社會-生物的整體觀,很難樹立整體醫學的目標,不能從內心里把醫學心理學作為一種態度,以指導如何應對病人及其周圍環境。
22 課程安排時段不合理 隨著醫學教育的改革的推進,我校1997~1998年度一、二年級同時開設醫學心理學,兩個年級的課程內容、授課老師、考試題目及時間均相同,二年級考試成績優于一年級(見表1)。表1 一年級與二年級醫學心理學成績的比較
由表1可知,二年級醫學生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一年級學生。這是因為醫學心理學是心理學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學科,涉及許多醫學知識,二年級學生已學習相當大部分醫學課程,并且開始了臨床見習,醫學理論知識的積累以及與病人接觸的親身體會,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醫學心理學知識,并懂得心理學知識對臨床工作的重要性。一年級上學期學生顯然不具備這些條件,故醫學心理學課程安排在一年級不太合適。
23 教學課時數不足 據shepherd調查,內科門診病人的38%根本無軀體疾患,僅有心理精神狀態。gummings指出美國60%的病人是情緒引起的軀體癥狀,但并無軀體疾病。我國傳統的心理特點是:習慣以軀體不適表述精神癥狀和心理問題。這也是臨床許多病人久查“無病”,增加醫師工作量和病人痛苦的原因。隨著都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快節奏及人際交往頻繁化,將會使精神衛生問題更突出,與之有關的老年問題,青少年問題,酗酒、藥癮、事故、犯罪、吸毒等問題也日益嚴重,這都需要臨床醫師有足夠知識,需要通過醫學心理學和精神醫學來解決。我國近期頒布的醫師法要求執業醫師必須具備醫學心理學的知識,也充分說明對醫學心理學的進一步重視,但目前我們的醫學心理學課約為20~36學時,無法滿足新的知識結構對于教學的要求,甚至無法滿足職業醫師考試大綱范圍的教學要求。
3 醫學心理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31 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與意義 使學生明確每個課題的學習目的與意義,在講授醫學心理學課程之前,應向學生講明課題的目的、要求及重要意義。這種意義既包括教材在學科體系中的地位和意義,也包括本課題知識的社會意義。例如:在講“記憶”時,首先講明記憶是整個心理活動的基礎,沒有記憶,人們只能每次都重新去認識那些已經接觸過的事物,人的認識活動只能停留在感知階段,其它一切心理活動無法進行;同時要強調記憶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離開記憶,復雜的心理活動就不復存在了,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學習也會無法進行,人的個性品質與聰明才智也得不到發展,甚至難于獨立地生活在社會之中。只有把學習知識的重要意義與學生自身的利益結合起來,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愿望,推動他們去積極主動地學習。否則,一個不明白學習的具體目的和意義的學生,就很難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結果只能是教師“一言堂”,無法提高教學效果。
32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施教的目的和任務,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身上,要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思想諸方面獲得進步。只有把學生看成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并且在教學進程中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時,教師才可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的目的、任務,教師在多大程度上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也就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教學的目的、任務。離開了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的一切努力都將成為泡影。所以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筆者特別注意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也給學生表現的機會,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談出自己的觀點,介紹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講到“心理應激”時,先讓學生查閱有關“心理應激”的各種相關資料,然后提出一些具體問題,如:關于“心理應激”都有哪些不同的觀點?你持什么意見?應激事件與人的心身健康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然后分小組討論,最后就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從而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有關“心理應激”的概念及相關的知識。當然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正如愛因斯坦說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耙驗橐坏┨岢隽藛栴},學生才會動腦思考如何去解決,那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能體現出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新思想及新觀念,體現出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精神。這樣的課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這樣形式的課學得明白,記得扎實。
33 注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新穎性 新異的刺激會使人產生探究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盡可能地使所教的知識具有新穎性和特色。如果內容是枯燥無味的,就應該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挖掘其中的新異因素,或舉生動的例子來說明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講“什么是表象”時,事先讓學生在一張白紙上畫出在自己的記憶中的某種客觀事物的形象,然后在講解時就利用學生所畫的事物的例子,講明表象就是保持在記憶中的客觀事物的形象,即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而在頭腦中再現出來的形象,進而說明表象的特征——形象性和概括性,同時讓學生就所畫的事物比較一下表象與感知覺有何區別和聯系。采用這種方法,學生覺得新穎,而且學習起來特別認真,注意聽講,效果很好。既不脫離教材,又使學生容易理解,記憶深刻。
34 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正式講授教學內容之前,提出與課程有關的若干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這是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內在的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講“感覺的適應”時,如果直接介紹適應是在刺激物的持續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變化,學生很難理解。不妨先提出問題:為什么冬天剛穿上棉衣棉褲時覺得很沉而累,而時間久了怎么覺得輕了一些?為什么剛進入冷水中游泳時會覺得特別涼而過一會兒覺得暖和了一些?另一方面是對教師的情感要求,教師應當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提升自己的人格形象和修養,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從深層次上增強吸引力,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
4 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前景
實踐證明醫學心理學理論與方法運用于臨床,受到病人的歡迎,有著廣闊的前景,得到病人和臨床醫生的認同,主要是有他的實用性和有效性,解決了許多心理疾患的實際問題。21世紀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前景將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樂觀。隨著各種新技術和新研究方法的出現,將使醫學心理學的研究,治療手段更加精確和準確。eeg的出現使得心理學家對人的腦電活動進行準確的記錄與分析。例如,通過夜晚帽可在人正常睡眠中靈活方便的收集數據,meg、mri、pet等技術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腦外科技術、微電子技術,基因技術以及計算機模擬技術的發展將為心理學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esm等各種定性研究方法有助于了解實際生活中與人們的心理行為特征相關的變量,從而為醫學心理學理論研究和嚴格的實驗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臨床醫學;教育改革;探索;前景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019-01
本科醫學教育是整個醫學教育連續體中的第一個階段,其根本任務是衛生保健機構培養完成醫學基本訓練,具有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醫學畢業生,為學生畢業后繼續深造和在各類衛生保健系統執業奠定必要的基礎。長期以來,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強調本專業的完整性和獨立性,使得醫學課程多、學時高、學生負擔重;由于專業面過窄,課程設置過細,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適應新世紀醫學人才的培養要求;又因為醫學是生命學科,研究的對象是人,醫學人才培養更具有科學性和嚴肅性, 造成了醫學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偏于謹慎和保守,因此使得教學改革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所以根據醫學科學的發展,對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打破常規,用新的教育模式、新的管理機制探索醫學人才培養的途徑,并以其成果示范來促進我校醫學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使廣大師生增強了改革創新的意識,人才競爭的意識,轉變教育模式的意識,認識到醫學教育必須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變過窄的專業教育為綜合性、整體性的素質教育。
1.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職業素質和人文素養,掌握自然科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學方法,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畢業時能夠在上級醫師指導和監督下開展安全有效的醫療實踐工作,具備終生學習和進一步深造的扎實基礎和能力的應用型醫學人才。
2.培養實施過程
2.1 領導重視,制度保障。為保障"教改班"的順利實施及培養目標的實現,學校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教改試點班的領導小組,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圍繞著 " 醫學人才培養目標"、 " 醫學生素質教育", " 醫學課程體系優化"等專題開展了教育思想大討論各分管校領導多次召集教務處、學生處、團委、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研究生學院、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等部門就教改班學生學習生活、獎勵資助、就業考研等問題進行溝通協調,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方案。
2.2 改革特色及主要措施。根據世紀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才素質的要求, 改革現行的課程體系,強化醫學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融合,增加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培養的教學環節,建立以"基礎臨床貫通,全程臨床實踐"為主的"能力為重,實踐育人"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模式。(1)基礎與臨床結合,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多次接觸臨床;在臨床教學中滲透基礎教育。實行導師制人才培養。挑選一名專業班主任,帶領同學們進行"早臨床"、"多臨床"學習;同時配備專門年級輔導員,引導、帶領同學們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保證學生第二課堂效果和學習生活質量。(2)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的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同情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增加人文關愛、醫患溝通技能的培養。(3)注重醫德教育和實踐創新訓練的全過程培養。為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加深對醫生職業的責任、使命理解,提高職業堅定性和自身綜合素質。社會醫學實踐活動貫穿五年的始終,加強社會醫學教育,樹立早實踐觀念。創新醫學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早期接觸臨床課程模塊,探索"全程臨床實踐"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4 )進行科研的基本訓練,讓學生盡早接觸科研,培養科研意識和創新意識。將科研促教融入醫學生教學活動當中,通過科研興趣小組,大學生科研項目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給予"教改班" 足夠的支持,提升學生科研素養。(5)加強選修制和建立輔修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通過橫向有機整合與縱向銜接,探索構建了"基礎臨床貫通"的新型課程體系,增加專業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綜合類課程,以解決傳統課程體系學科繁多、知識重復、前后期脫節等弊端。(6)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改革的實驗,開展以病例為基礎的課堂討論;編寫病案匯編。重點采取小班、小組方式開展教學,鼓勵應用PBL、TBL、CBL、引導式、問題式、交互式、案例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以適應國內外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倡通過學生自我評估,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實施科學方法及循證醫學原理教育,使學生形成科學思維。
2.3 培養模式。培養模式為學年學分制培養模式,學生按照教學進程表修讀學年學分。專業教育貫徹《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精神,主動適應醫學教育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按照《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將主要的必修課分為六大課程群,即:思想道德修養、自然科學、生物醫學、行為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倫理學、公共衛生、臨床醫學課程。
全學程5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2.5年,為基礎學習階段。此階段在校內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自然科學、生物醫學、行為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倫理學、公共衛生等課程。
第二階段:2.5年,為臨床學習階段。此階段在醫院學習臨床醫學課程1.5年、畢業實習1年。
教改班遵循"整體優化,強化基礎,注重臨床,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教育教學原則,充分利用學校的優質資源,以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寬厚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扎實的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為目標,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器官系統為基礎,對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6門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整合。各門課程精選和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強化人文精神培養。擴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加強自學能力、臨床能力、外語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將以往"以學科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在保留學科總論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縱向和橫向的課程內容整合,將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為9個系統模塊。
3.發展前景
高等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既涉及到理論問題, 更是一項重大的實踐工作,它貫穿高等醫學教育的各個環節。通過"教改班"的研究改革和實踐,建立健全了臨床醫學專業管理制度,尤其是完善了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輔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評價辦法;建立了一支高職稱、高學歷、高水平的理論教學團隊和實驗教學團隊;完成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課程的整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臨床醫學專業核心課程群,建立了以綜合素質提高為基礎的課程體系。在實踐教學方面,通過早臨床、多臨床和反復臨床的培養,學生基礎知識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實踐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能夠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現無縫對接。重新調整課程設置及加強實踐環節和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以促進教改試點班工作日趨完善和成熟。
參考文獻: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許多方面前所未有的各種消極因素聚集。圍繞“以培養技能為核心,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的改革發展目標,在“十一五”期間大膽地進行內涵建設研究和實踐活動,中等職業教育出現了重大轉機。中等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以內涵建設為基礎,充分利用和創作良好的外部條件,科學制定發展戰略,才能實現目標,體現自身價值。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困難大,把加強職業教育培養農村后備力量的任務,當成是農業職業學校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強化省、市(地)級政府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責任,擴大農村職業教育培訓覆蓋面,才能對農業職業學校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內涵建設 技能培養 服務社會
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前景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對象主要是初中畢業生,經過職業學校的培養使其具有了一定專業技能的中等技術人才,滿足了學生的要求,同時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也得以實現,價值得以體現。所以,初中生進入職業學校接受教育是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重要一環,關乎職業學校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圖表反映初中畢業生流向,探索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功能在哪個環節起到重要作用。
1.職業教育發展一般過程
初中學生畢業后,有三個流向,第一是進入普通高中學校學習,之后考進普通高等院校,或者考進高等職業學校,考進高職學校之后進入社會高技能群體為社會服務。第二是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經過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作用,學生的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綜合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進入社會為社會提供實用的技能服務。第三是進入社會,成為沒有明顯技能的“社會無技能群體”的一部分,這部分人數量不小。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功能可以在此過程中發揮優勢,經過教育作用使其變成具有社會技能的群體是對社會貢獻的顯現,因此,在“十二五”期間,走進社會,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應該得到強化。
2.中等職業教育一般教育職能
為社會培養大量的有一定技能的勞動者,促進我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是中等職業教育重要任務。除此之外,“十一五”期間和2011年的實踐表明,中等職業學校走出學校實施“送教”功能也得到突破性的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領域擴大,承擔社會功能得到加強,今后職業學校的發展在這方面將會有更大的作為。
3.中等職業學校社會服務功能
體現在中等職業學校對初中畢業后直接進入社會人群進行培養方面上,當然,主要方面還是中等職業教育的一般教育功能。中等職業教育社會服務功能的拓寬,是學校發展戰略調整的要求。一方面,中等職業學校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在辦學經驗、師資等許多方面有大量的積累,內涵儲備豐富,在一定的發展階段碰到了發展中的困難,需要有新的突破實現教育目標;另一方面,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處于金字塔底端的有一定技能要求的技術型人才,企業的自身培訓是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同時也造成寶貴的教育資源的浪費,這就必然要求學校參與企業的發展,參與社會服務,并且提供服務水平,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二、農業職業學校發展戰略淺議
1.內涵建設和外延發展方面
從農業職業學??傮w情況看,表現出幾個特點。第一,優勢方面,農業職業學校開設較早,辦學經驗豐富,師資隊伍較強,專業開設和儲備較多,辦學自主性強,辦學模式多元靈活,從以往的辦學經歷看,社會聲譽較好,社會影響大。第二,劣勢方面,隨著普通高校擴招、高職擴招,初中畢業生報考中職學校尤其是農業職業學校數量銳減,導致學校數量減少,由原來的每地(市)有一個甚至幾個,縮減到目前僅存為數不多的具有實質性的農業專業類學校,這主要是由于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對農業職業學校的發展起著淘汰選擇的作用,造成農村職業教育發展不穩定,在校生人數逐年下降,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學生類型日益復雜,管理體制不規范,運行機制不調配等。第三,方面外延條件。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大,政策落實的好;社會服務能力重新得到認可,社會貢獻率有所提高;專業重復建設,辦學經費少,保障性差等弊端。
2.內涵建設的重點
第一,辦學理念的轉變。相對其他類型的職業學校,農業中等職業學校更顯弱勢,傳統輕視體力勞動,輕視農業勞動者,造成農業職業學校在招生、培養、就業方面都存在著困難;社會上不正確的認識和宣傳,加劇了困難局面。改變這種狀況,固然需要綜合措施解決,但更重要的是學校必須首先從自身出發轉變理念,在正確的辦學綱領制度下,擺脫困境。
第二,體制建設。農業職業學校從成立以來一直延續著帶有行政色彩的管理模式,存在著層次多、針對性差、責權不明,效率低下等弊端,思想上“等靠要”,行動上“機關模式辦職?!泵黠@不適用社會要求,構建高效運行的管理體制勢在必行。在新的框架下,建立管理體制二級管理全面鋪開,在教學上,形成了“學?!萄胁俊惫芾砟J?,轉變職能,突出服務功能。
第三,課程改造。課程是實現教學目標直接因素,課程內容和實施手段影響到畢業生的基本素質,辦學的優劣最終從社會的反映而映射到課程上來。農業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脫胎于傳統的“大一統”思想下的辦學理念,不管南北區域、經濟發展、人群素質等都使用同樣的教材,使用同樣的方法,另外,課程的技能性不突出,學生到社會后不能很快適應要求。對于一些側重技能培訓的課程,以服務社會為目標進行改造,是學校內涵建設的核心。
第四,校園文化建設和德育活動。校園文化在對學生素質提升中起著引導、熏陶、持續的教育作用,一個學校的校風、學風、班風等隱性課程的教育功能往往是決定學生選擇職業的轉折因素,校園文化的建設對新時期學生的培養至關重要。但是,當前農業職業學校的學生從行為習慣、學習目標、擇業動機等很多方面出現“反校園文化”現象,以德育為主要內容的內涵發展任重道遠。
一、舞蹈教育的發展方向
藝術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專門的藝術學院,在學校課程教學中,舞蹈教育是其他科學學科和人文學科所需要的重要補充,教育不斷改革和發展的趨勢使舞蹈教育的發展方向受各種各樣的條件制約,學校舞蹈教育是對學生的審美、道德、情感等融為一體的藝術教育。它是學校藝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承擔著凈化靈魂、陶冶情操、寓教予美的德育教育重任。舞蹈教育必須利用學?,F有師資優勢和學校的資源優勢進行開發,構建以藝啟智,以美揚善,以樂怡情,豐富校園的文化體系。確立知識、技能、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打造學校藝術教育的特色。
二、舞蹈藝術教育對于學校學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因為,其一,舞蹈藝術是美的結晶和升華,蘊含著深刻而感人的思想內涵,具有啟迪人、感染人的巨大力量;其二,舞蹈藝術教育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樂,寓教予美,在對學生教育過程中可以達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的目的,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舞蹈對中學生高雅的氣質培養和情感的熏陶,有助于提升他們的審美品位,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取向,對學生的意志力培養和創造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向上,樂于進取,對生活充滿期望和美好的憧憬。所以,舞蹈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更是顯而易見的舞蹈對中學生高雅的氣質培養和情感的熏陶,有助于提升他們的審美品位,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取向,對學生的意志力培養和創造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向上,樂于進取,對生活充滿期望和美好的憧憬。所以,舞蹈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是顯而易見的。
例如,我指導我校高中部學生黃啟楠,呂梓涵參加2014年教育部“公益中國”藝術新星展示活動,獲得全國總決賽舞蹈專業高中組金獎。黃啟楠,呂梓涵等同學在這次比賽中不僅僅收獲獎杯,更為可貴的是他們在排練過程中,培養了刻苦訓練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舞蹈藝術讓每位舞者自信,一個充滿自信心的孩子,處世樂觀進取,做事主動積極,勇于嘗試,樂于面對挑戰;一個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心,那么,他表現出來的行為態度,往往是退縮、畏怯、悲觀、被動,不善與人交際,不敢嘗試新鮮事物,凡事依賴、猶豫不決。所以自信心對學生的心智成長和人格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例如,楊希帆同學,在我校就讀高中,他愛好舞蹈,得到陳嘉老師的精心指導,利用每天中午:在校練習。取得汕頭高中舞蹈賽獨舞一等獎。在校其間他學習,練舞兩不誤。雖然花很多時間在舞蹈隊訓練,但由于舞蹈藝術學習本身很嚴格。這種習慣帶到文化課學習中去。反而使他的各文化科成績節節高升。名列全級前四名。
實踐表明,舞蹈藝術技能優秀的孩子,其自信及領導力也優于同齡人。通過舞蹈的運動形式,能夠養成孩子的活潑性格,進而展示其自信及領導力風范。
榱巳酶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舞蹈訓練,我建立學校舞蹈隊,多次指導和組織舞蹈隊和舞蹈特長生參加省市、國家、國際級別的藝術活動,取得優秀成績。這樣讓愛好舞蹈的學生和有舞蹈特長的學生有更多的藝術平臺和發展空間,在繁重的文化課之外也能夠找到他們精神與心靈的樂園,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著物欲的時代能夠得到凈化和升華。
三、舞蹈教育要遵循的原則
1.要以素質教育為目的。
舞蹈的音樂多采用世界名曲及輕音樂等,它以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多彩的風格使舞蹈更添特色,令人身心愉悅、無限暇想。有些音樂纏綿、浪漫、柔媚、抒情,是表現愛情的舞蹈。也有音樂雄壯激昂、剛健有力、感人奮進,表現出男子漢的英武和豪邁昂揚的氣概。更有音樂歡快熱烈,有躍動感,舞蹈表現出牧人強健的體魄和自由奔放的情感等等。舞蹈的音樂既可成為選手吐露情思的主線,又可感染觀眾共同投入到舞蹈表現的情境之中.令人心馳神往、遐想萬千.這就是舞蹈美的所在。我所任教的汕頭市天竺中學,從建校二十多年,一直開設舞蹈藝術教育課,以學校舞蹈隊的形式開展教學。在輔舞蹈藝術類課程的設置上,開設一些舞舞蹈心理學、舞蹈社會學講座,藝術器樂學科的選修學習,例如我校舞蹈高考學生的古箏演奏都通過全國考級委員會的六級證書。為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作為舞蹈隊的學生,在中學舞蹈學習中,文化修養及綜合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和規定著其整體藝術素質、專業水平的高低與發展。我們沒有單純追求技能熟練而忽視文化及綜合素質提高的教育,而是培養舞蹈的素質,是通過基本功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人體各種動作來表現人的健康美、力量美、青春美和形體美,學生在舞蹈中體現的美感以及人們對它審美的需要,將舞蹈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使之成為一種時尚、高雅而喜聞樂見的美的項目。通過舞蹈隊來帶動整個學校的舞蹈氛圍。幾年積累,但凡市區有大型演出活動,都有我校舞蹈隊學生的身影。
2.要與美育和德育結合起來。
中學舞蹈藝術教育課程,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激發學生喜歡藝術,具有高尚的審美情操,能夠樂觀、積極的生活學習的態度。我在學校舞蹈隊教學與訓練中,加強對學生的美感培養,充分挖掘舞蹈中的美育資源,不僅能滿足學生對健美的體格、優美的舞姿、勻稱的體形美的追求.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通過對學生教育過程中可以達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的目的,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快樂學藝術舞蹈對絕大多數人特別對小孩來說,是不可能的,你一時來興,可以去K、可以去合唱(業余歌詠隊[壞笑])但不可能去跳藝術舞蹈吧?練習舞蹈,不僅要刻苦練習肢體上的基本技能,還要學會如何理解生活、熱愛藝術。例如,天竺中學的36人群舞《破曉》,通過學生的表演,活靈活現的展現了天竺中學師生不怕困難,勇于拼搏,克服一切困難,終于取得優異成績的感人事跡。中國首屆海灣龍舟賽,我校40人的大型男子舞蹈《激流勇進》,讓參加比賽的龍舟賽隊伍信心百倍。現代舞《奔》歡快熱烈跳躍動感,舞蹈表現出學生強健的體魄和自由奔放的情感等等。因此舞蹈既可成為選手吐露情思的主線,又可感染觀眾共同投入到舞蹈表現的情境之中.令人心馳神往、遐想萬千.這就是舞蹈美的所在。
舞蹈隊的團隊精神特別重要。大家在起訓練,表演時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默契是靠平時的感情積累。長此往,我們師生一條心的團結,默契感養成了。這種團結互愛的精神將倍伴孩子們終身。例如舞蹈w梁?!冯p人舞,非專業學生為了練習托舉,雙翻轉等技術動作。付出的隊了技術訓練之外,還有信任,心靈相通。整個團隊在舞蹈游移過程更需要大局觀念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領。隊員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中,認真表演,用心中最美的情,通過肢體動作讓觀眾感功。讓自己靈魂升華。這就是最好的人格培養審美提高。非舞蹈莫屬。
3.要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和情感交流。
隨著各種演出的增加,學校舞蹈隊在學生中的威信和影響越來越大。更是帶動了整個學校的藝術芬圍,會跳舞,愛跳舞在我校是很正常的事情。男生跳舞更不稀奇。許多男生很喜歡麥克杰遜的舞蹈和街舞,我也表示自己非常喜歡,并給以肯定,吸收到藝術隊中。讓他們與大家起交流,一起演出,一起學習。例如黃啟楠同學,原先只喜歡杰克遜的舞,他藝術靈性很好,是舞蹈好苗子,就帶領一群跟他一樣愛好的高中男生排練一個簡單模仿杰克遜的舞蹈,我在挑選學校藝術節的節目時,對他們的節目提出改進意見建議。這群男生起初不服氣,還跑去找校長說我不懂舞蹈。校長把事情反饋給我,我找他們談心,用自己的豐富的知識讓他們了解舞蹈藝術多元性,通過思想交流,這群男學生對我的態度轉變了。他們的節目在我的指導下,進行改進,使節目更加精彩,后來我還帶領他們參加區比賽,獲得一等獎。這群男孩成為舞蹈隊的骨干,在后期基本功訓練別認真,對我也很尊敬。黃啟楠同學在參加《紅頭船》《激流勇進》及汕頭市春晚等多場演出之后,感受到舞蹈的博大精深,認識到自己原先對老師的誤解,主動找我道歉并談及對舞蹈的新認識。從此練功他最努力,有一次為了練好后空翻,單獨去舞蹈室練功摔傷了牙和唇,去醫院縫合傷口時,沒有打麻藥,他忍著疼痛堅持了下來。不到一星期就重新訓練。舞蹈訓練磨練他堅強的意志,后來他考取西南民族大學舞蹈系,成為專業舞蹈人士。
四、開展舞蹈教育的條件
學校舞蹈藝術教育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學校領導班子的重視。為舞蹈教肓提供了場地,資源。各位教師和所有處室提供支持和支援。從音像資料,體育器材。燈光。音響等。各部門通力合作,讓舞蹈教育有好的土壤。
關鍵詞:學前教育;融合教育;特殊幼兒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在2004年頒布了關于在幼兒園中開展殘障幼兒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在繼續辦好特教幼兒園和特教學前班的基礎上,開展普通幼兒園招收殘障幼兒隨班就讀試點工作。自2005年以來,北京市相繼確立了三批共37所學前特殊教育示范基地,這些基地的發展狀況代表了整個北京市的學前融合教育發展狀況。經過四個月的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出人意料,本文將著重分析北京市學前融合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
一、北京市學前融合教育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1.幼教工作者及幼兒家長對學前融合教育的認識水平差異顯著。對于學前融合教育,北京市幼教工作者及幼兒家長的態度整體上都偏向中立,并沒有預想中的積極。同時,幼教工作者及幼兒家長對學前融合教育的作用、效果及方法認識極為不足,一些幼教工作者對自身的學前融合教育知識及技能評價偏低,很多幼教工作者認為自己無法勝任學前融合教育工作或是不知道如何去教育這些特殊幼兒。
2.幼教工作者專業化水平低。幼教工作者是學前融合教育的主體,他們的專業化程度直接決定學前融合教育的實施效果。然而,目前北京市學前融合教育幼教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不容樂觀,專業技能缺乏是所有幼教工作者的共同困難,他們強烈希望得到更多的專業培訓與學習,無論是幼教工作者還是幼兒家長,均一致認為應當針對幼教工作者組織更多的專業培訓。
3.北京市學前融合教育發展極不均衡,集中體現為城鄉差異。對不同性質(公立與私立)、不同地域(中心城區與周邊區縣)、不同批次(確立為示范基地的次序)的融合教育示范基地幼教工作者及幼兒家長進行調查與訪談,結果發現北京市學前融合教育的發展極不均衡,中心城區與周邊區縣差異明顯。中心城區幼教工作者及幼兒家長學前融合教育態度明顯比周邊區縣積極,而且學前融合教育開展情況顯著好于周邊區縣。中心城區相對于周邊區縣幼教工作者接觸過的殘疾幼兒種類多、殘疾程度重,對特殊幼兒的接納程度高。雖說專業技能缺乏是所有幼教工作者的共同困難,但中心城區與周邊區縣還是存在著巨大差距的。中心城區的幼教工作者專業化水平更高,他們之所以也感到缺乏專業技能,是因為急于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同時也是因為所接觸特殊幼兒殘疾程度重,教育難度大,對幼教工作者本身專業水平要求更高,而周邊區縣幼教工作者對專業技能的需要則是基礎薄弱、師資短缺、教師專業化水平低所導致。除此以外,中心城區的幼兒園資金充足,師資力量相對雄厚,專業化水平及專業設備相對齊全,而周邊區縣幼兒園雖然有北京市政府專門配備的一些設備,但仍存在專業設備相對缺乏、使用率低等問題。
二、促進北京市學前融合教育的措施及對策
1.提升學前融合教育實施效果,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學前融合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在融合教育試點中,普通家長對融合教育的態度消極,說明了普通幼兒家長對特殊幼兒不夠了解,對融合教育的實施效果不夠認同。對此可以通過多種宣傳方式,并切實提高融合教育的實施成效,增加普通人群對特殊幼兒的了解,提升對融合教育的接納度。
2.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通過對家長問卷進行分析發現,幼兒家長對實施學前融合教育中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要求強烈,而幼教工作者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比較低,專業的培訓及學習是解決這一關鍵問題的重要措施。應當增加高校特殊教育人才的培養,并在幼兒師范專業開設特殊教育課程。幼兒園還可以考慮在對幼兒教師的職后培訓中涵蓋特殊教育的知識和技能,為幼教教師提供更多培訓、學習的機會。
3.完善監督評價體系,采取靈活政策鼓勵學前融合教育的發展。調查發現,在隨機抽取的8所北京市學前兒童特殊教育示范基地中,5所周邊區縣的幼兒園中沒有一個特殊需要幼兒,22名特殊需要幼兒均集中在中心城區幼兒園。除了城市人口密集、經濟條件好、教育受重視等因素外,學校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視。因此,應建立并完善示范基地的監督體系,形成有效的管理機構,加強示范基地幼兒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并采取有區別的扶持政策。
總之,通過對北京市學前融合教育實施狀況的了解,抓住北京市學前融合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北京市學前融合教育才能迅速而有效的開展下去,取得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念麗.融合保教對正常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J].幼兒教育,2003(3):12-13.
[2]嚴冷.北京幼兒園教師全納教育觀念的調查[J].學前教育研究,2008(5):17-21.
[3]彭霞光.盲校/盲聾啞學校教師隨班就讀的態度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1999(2):25-28.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課程設置
目前城市建設發展十分迅速,越來越多的建筑群體出現在人們眼前,這些建筑群體功能齊全、環境優美,此時人們的生活水平自然需要隨之提高。人們審美能力越來越強的同時,對設計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是與日俱增,對其層次的要求更是越來越高。這樣的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戰,高等院校必須順應時展對教學內容等進行調整和改進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在新的形勢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全方位系統的改革,主要從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材選取等方面來進行,從實際出發,培養綜合素質,建立以設計、施工、管理為主,與此同時不斷拓展外延為輔的教學模式。這樣培養出的畢業生才能在社會中體現出專業素養,在上崗后的動手能力強,再經歷一段時間的歷練,必能成為室內設計、施工設計、環境設施設計等多方面的技術型人才。
1針對性進行課程設置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起步雖然比起其他專業來說晚一些,但是發展非???。按照社會實際、專業技能的需要,這個專業的課程應該做出調整,應重點突出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對這個專業的畢業生進行調查發現,現在所做工作中所用到的主要課程以及必須用到的課程依次如下:CAD、室內設計、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筑常識,充分說明學生已經認識到建筑學科對這個專業的影響。社會上的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主要需要三類人才:一為設計型人才,即我們說的設計師。這類人才需要有很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跟要有豐富的藝術修養以及足夠的業務溝通能力。這里所說專業知識不僅包括室內設計,還包括建筑設計甚至展示設計等各方面,屬于綜合型人才;二為表現型人才,即我們所說的繪圖員,或者插圖師。這類人才需要熟練掌握相關計算機設計軟件,還要有比較好的藝術修養,能夠理解設計師的構想然后表現出來;三為施工管理人才,這類人才便要求對材料的掌握程度要透徹,精通施工。在目前社會,施工管理人才大都不會畫圖。
根據以上三類不同型人才需求,對課程設置提出以下建議:(1)設計部分要加強理論教學,并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使學生精通一兩門計算機軟件,以適應社會上的需求;(2)施工技術部分要讓學生多進實驗室,以操作為主,加強動手能力,在做中學,學中做,做到理論聯系實際;(3)管理部分調整相應內容,根據社會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進行調整,加強項目施工管理,使學生掌握現代企業組織管理制度的基本內容,為以后畢業出路增加籌碼。
2重新設計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
很多學生認為速寫等基礎課可以減去一些,可有可無,然而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速寫、手繪草圖這樣的基礎課對他們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更有部分認為影響很大,這些基礎課十分重要。對于這些基礎課以及制圖等專業基礎課,畢業生認為,這些專業可能在工作中并不直接用到,因而感覺沒用,實際上這些基礎課在設計中有著潛在的影響,只不過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些課程是對設計思維、理念的培養。有畢業生認為,花在這些課程上面的時間可以再多一些,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計算機操作上,因為提高并豐富設計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花費時間精力,而簡單地操作能力可以在實習期間就能夠很快學會,甚至在工作初期就能夠在課外完成。
在校期間的學生對設計理念的理解并不到位,對概念的理解也很模糊,至于怎樣去實現更不清楚,老師應該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設計理念,多進行灌輸。而在專業課方面更應加強,決不能只表現在表面上,會幾個簡單的軟件和幾個簡單地操作,而必須注重對學生專業設計思維的培養。這個過程會很漫長,效果可能比較慢,但是這種思維方式卻是必須的,只有這樣才能順應時代的不斷變化。
3重視實踐教學
藝術設計絕對不是一門死學科,不是課堂上教學了學生就會應用,如果只是改變課堂教學根本滿足不了實際中的需要。因此,走出校門,面向社會是大趨勢。這就要求專業課必須聯系社會實際,這是一個重要舉措。為嚴格保證實踐的落實,學??梢耘c當地用人單位達成協議,建立合作基地。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課題,以實際成果完成畢業設計,這樣的教學方式相當程度上突出了實踐教學,促進了能力的提高,相信學生經歷過這樣的實踐教學后再走向社會便會如魚得水般順利,輕松應對社會實際工作。
這種實踐教學經過一段時間后,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有良好的理論基礎,懂得專業知識,更能進行具體的設計、施工、管理,成為新一代應用型人才,初步形成新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4拓展環藝專業的外延
在當今社會,有一種工作正在悄然興起,這就是室內室外效果圖制作工作。這為該專業的發展又指明了一條出路。既然市場上有這個需求,在進行專業教學時便可以適當進行考慮。還有部分學生選擇了園林設計等新興方向,這也應該我們的注意。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開展,各種各樣新穎的環境小品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邊緣不斷延伸,其實拓展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風水學、美學等,像這些方面都應該都可以得到拓展外延,來謀求專業自身的發展。
5總結
總之,各高等院校應做出嘗試,對學生多進行創新能力培養以及設計思維的培養。應該提供相應方面的新材料供學生們去了解、學習,教學生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識,還要努力拓展專業外延,挖掘新的發展點,比如展示設計等等,這樣可以讓這個專業有自身發展的新出路。相信環藝專業在將來一定會有質的突破和飛躍。
參考文獻:
[1] 解勇,聶松,范云鵬.關于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美術之友,2009,6(27):2325.
[2] 袁方.關于教學改革的思考――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魅力中國,2010,3(27):4448.
[3] 宣煒.關于加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創意與設計,2011,5(15):3940.
[4] 朱磊.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繼續教育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成人教育,2010,8(30):1416.
一、領導要明確藝術教育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通過學情調查,我們發現課程太多,作業太重,書包太沉是中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普遍問題。為此,他們吃不好、睡不好,生活枯燥,情緒煩悶。學生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是:“生活本是七彩陽光,年輕哪能不放聲歌唱”??梢姡_展藝術教育,對青少年來說,已是久旱甘霖。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曾說:“形象思維能培養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敝挥许槕嗌倌耆姘l展的需要,把藝術教育搞上去,我們才能把歌聲、笑聲重新帶進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開創學校工作生氣蓬勃的新局面。
二、注重學校課程的教學
一方面我們按照國家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的要求開足并排好
課時課。把學校的課程設置分為三種類型:(1)必修課。比如音樂、美術、信息、寫字、勞技等課。(2)選修課。通過課外藝術興趣班的形式,按照學生的興趣,采取自愿報名的形式和學校選拔的方式,將學生分到12個不同專業不同形式的15個藝術興趣班。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掌握藝術表現和藝術創作的手段和技能。(3)藝術教育課。各班主任結合地方文化特色以及本班學生的特點加特長,為激發學生興趣專門進行地方特色藝術鑒賞等的教育,使學生具備發現、欣賞和評價藝術作品的能力,同時共同創設體現班級特色的藝術展覽。另一方面,要加強藝術課教材的使用、開發和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藝術教育的管理與保障機制
建立健全藝術教育管理機構,不斷提高學校藝術教育的管理水平,確保學校藝術教育政策、法規的落實,加大了對學校藝術教育經費的投入和器材配備,保證了學校藝術教育快速、健康發展。
四、加強培訓,建設一支既能基本滿足學校藝術教育需要,又具有實施素質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師隊伍
五、結合學科特點整合藝術教育
這個整合就是把藝術教育完美地融合在學科教育之中,實現藝術教育與學科教育的相互滲透、互相促進,實現學科成績與藝術修養的雙豐收。通過“整合”突破傳統教育的模式,把學科教育藝術化、教學模式的多樣化、教育思想多元化,以此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校外藝術活動
課外、校外藝術活動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舉辦多種藝術節、科技節、紀念日、主題班會、有地方特色的一系列的藝術教育活動,使得學生在藝術教育的潛移默化中,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以增強。
七、積極開展藝術教育科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