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3 16:34:44
序論:在您撰寫固定資產保值增值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5-0162-02
固定資產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主要生產資料,在企業資產總額中占有較大比例,其安全性及完整性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影響較大,其余額的真實與否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也很大,并且其相關費用也是決定凈利潤的重要因素,所以搞好固定資產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關鍵環節之一。
一、當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固定資產賬實不符,造成企業家底不清。按規定,固定資產管理必須建立固定資產總賬、明細賬和實物卡片賬,記載固定資產的名稱、購進時間、規格、型號等。同時由企業的使用部門和財務部門負責保管,定期進行實物盤點,并由財務部門對固定資產賬核對。但是,有些企業對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一是只設置固定資產總賬和明細賬,但沒有實物卡片賬,長期未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最終導致賬物不符、賬賬不符,造成固定資產記錄不清;二是利用“小金庫”等賬外資金違規購建的固定資產,為逃避監管而不入固定資產賬或部分入賬;三是會計差錯,即已報廢、盤虧的固定資產未及時進行賬務處理,造成賬有實無。
2.固定資產核算不規范,造成企業利潤反映不真實。有的企業購置固定資產不按規定的資金渠道列支,而故意在成本、費用中列支,沖減當期利潤;有的長期掛往來賬;任意多提、少提或不提折舊,折舊成了某些企業調節利潤的調節器。
3.固定資產產權不明晰,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國有企業固定資產中涉及產權問題的項目主要表現是房屋和土地。由于歷史上國有企業用地多采用財政劃撥形式,企業的一些房地產項目存在房產證、土地使用權證等證照不全,產權不清的現象,這些房地產長期歸企業使用,雖然不存在第三方對其產權進行要求,但為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這些房地產應該補辦相關證照,補辦證照往往需要一筆不小的稅費支出,加重企業負擔。因此企業不愿意主動補辦相關證照。隨著企業股份制改造,按新會計制度規定,無產權的固定資產不得入賬,隨之就產生了由于證照不全而未納入賬內管理的房屋和土地,它們的出租收入及變賣收入也游離于賬外,形成企業的賬外賬,最終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
4.固定資產維護得不到及時保證。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維護不及時的現象是十分常見的,尤其是當生產任務緊張時,企業就會盡最大努力生產,延長設備的連續作業時間,甚至不按操作規程操作,致使機器設備超負荷工作,又不能及時保養維護,從而導致企業機器設備的使用壽命嚴重縮短,不能達到其財務的折舊年限,形成了賬實不符。
5.閑置固定資產大量存在。中國國有企業在不斷的改建擴建或者工藝調整過程中,導致眾多固定資產的閑置,降低了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沒有及時對損壞無法修復資產或閑置資產進行規劃再利用或者清理以回收資金,形成長期閑置現象。
二、國有企業加強固定資產保值增值對策
1.完善固定資產確認入賬。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及有關規范對每一筆固定資產予以確認,避免想當然、隨意性。新增固定資產必須經資產管理員簽字確認后,財務部門方可辦理報銷手續,否則一律不予受理。這就要求采購人員提供該項固定資產符合規范的手續資料。固定資產管理員應按賬卡要求記錄各項有關數據;資料不全、不清、不懂之處,應主動咨詢有關專業技術人員。企業的固定資產種類繁多,固定資產管理員不可能行行通、門門精,需要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對記賬進行檢查糾錯。該項程序應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中明確規定。(下轉210頁)
(上接162頁)
2.加強賬外固定資產控制管理。嚴格實行職務分離制度,固定資產及原材料、燃料使用單位只能根據生產經營需要提出購買請求,不得自行采購;物資供應部門根據已核準的申購計劃具體承辦采購業務。企業對某些擅自截留收入,違規處置公有資產的人員,及時地進行查處。企業會計人員要嚴格執行費用報銷制度,認真履行國家和企業賦予的會計監督職責。
3.改善固定資產清查方法。若想提高固定資產清查的效果,應該將現行的清查方法改為互查為主的方法。即由上一級的管理部門從各企業抽調專門的資產清查人員,分成若干小組在企業提供的資料的基礎上,進駐企業進行清查,真正做到見物清點。同時,責成企業財務部門、設備管理部門及使用部門共同參與資產清查,對于資產拆分、打包資產等情況,隨時了解,以便準確核查資產。對最后的資產清查結果再填表上報,這樣才能保證固定資產盤點的數量真實可靠。
4.加強固定資產更新改造完工審計。作為資產購建審批的對應環節,完工審計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成立專門小組召集有豐富經驗的審計、財務等專業人員來擔任審計人員。采取追索調查方法,調查這些資金在使用過程中有沒有形成固定資產的可能,可能形成哪一類,多大價值的固定資產,審計部門在審計過程中有沒有什么疑問。然后根據這些線索或者可疑票據進行實地調查,走訪工程項目工地的職工、課題組人員及銷售商等,以便從中發現問題查出賬外資產。
5.建立固定資產信息管理系統。為防止資產清查的前清后亂和切實提高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水平,應建立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以實現對資產的動態監管。通過資產清查,獲取資產管理的原始數據,這是建立資產動態監管體系的基礎性工作。對打包資產進行設備明細拆分,在資產信息系統中予以完善,不僅有利于下次的資產清查,對以后的資產維修時設備更換、價值更新都可以提供有力依據。固定資產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還可以提高資產利用率,通過調用系統信息,實現內部調撥、修舊利廢等。建立固定資產信息系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從而降低資產管理成本。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保值增值;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146-02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含義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指那些使用期限超過一定年限、單位價值在一定標準以上,并且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盡管固定資產在事業單位的資產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但由于我國的事業單位多起源于計劃經濟時代,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管理慣性,固定資產的管理上存在很多薄弱環節,這影響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的實現。因此, 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完善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有針對性地改善固定資產的管理現狀,不僅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總體目標的實現的需要,也是事業發展的需要。固定資產管理活動貫穿于在企業生產活動的始終,從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到報廢等環節。固定資產管理的對象包括企業房產、地產、設備等多種內容,牽涉到的管理部門也較為廣泛,包括生產、經營、會計等部門。固定資產管理活動的方法較多,如日常監督、定期維護、評估等。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資產的核心部分‘是企業正常開展各項工作的物質基礎,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能占到企業總資產的90%以上。因此,管好用好固定資產,充分發揮其效率,延長資產使用壽命,減少資產流失,不僅是每個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責任,更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物質保障。
二、當前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事業單位作為我國的非贏利組織形式之一,在核算上納入預算會計進行管理,與企業相比其核算有其自身的特征。目前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著以下問題。
1.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實物盤點問題。通常來說,固定資產管理的基本目標是要求賬實相符。這一目標不僅要求固定資產的價值核算正確,還要求其賬面數量與實物數量核對相符。這樣就要求定期(一般為一年)對固定資產的實物數量進行盤點、核對。但是,許多事業單位由于人員的配置原因、部門之間的分工原因以及審計壓力小等原因,不能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定期盤點。盤點的間斷和滯后造成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難以及時發現,進而造成處理問題的時間滯后。
2.固定資產的定期清理報廢存在問題。首先,固定資產的報廢是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但是,由于事業單位作為非贏利組織的特殊性,其資產管理有著特殊的行政審批程序,這影響著固定資產報廢的及時性。其次,內部職工對固定資產的“國有”這一概念的理解僅僅與“私有”相對應,這種理解僅僅樹立了職工不“挪用、盜用”國有資產的意識,但是對于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以及國有資產的賬實相符問題缺乏認識,這就影響了固定資產報廢與銷賬的同步性。最后,由于現在的離任審計將固定資產價值增量指標作為考核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之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報廢資產的及時性產生影響。這是因為: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限較長,跨任期使用現象比比皆是,同時,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即固定資產實物價值在逐漸降低的時候其賬面價值卻保持不變,這樣在固定資產達到可報廢狀態時,后任領導就不可避免地承接前任領導任期內購置的固定資產而減少責任。
3.固定資產的入賬單位不夠統一。固定資產不僅包括房屋、建筑物、車輛等價值大、一般單件購進的資產,還包括批量購進的資產,比如辦公家具、辦公設備,等等。在簽訂此類物品的購銷合同時商家往往對其總價進行控制,并不是針對某一個桌子或者椅子進行定價,因此,在入賬時存在對同一批次采購的固定資產打捆入賬的現象。就辦公家具來說,其核算單位先后采用批、延米、張、套等,因此,多年下來難以對固定資產的實物具體數量進行核查,也就無法有效地對固定資產實行監管。
4.固定資產存在使用效率問題。事業單位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往往承擔著一定的行政職能,這種行政隸屬關系要求事業單位要接受上級部門的任務委派。當其在接受任務時,往往也伴隨著(比如科研項目)調撥引起的資產的大量增加,但是在任務結束后,這些因特殊項目增加的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驟然降低,通常只有部分還繼續使用,其余的固定資產卻進入閑置狀態。
5.重貨幣資產,輕實物資產。事業單位的所有物品、錢財均是事業單位的資產,其本質是一致的,只是存在形式的差異。按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實行收付實現制,不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這一規定實質上是將固定資產的使用成本于購買時一次攤銷。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種假象:貨幣資產比實物資產更加重要。因此,固定資產在采購的時候往往能夠得到重視,層層審批,責權分明,但是在采購之后的使用環節卻慢慢被忽視了,如固定資產的定期保養維護、固定資產的正常有效使用等等,忽略了資金的另一種存在方式――實物。
6.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難以落實。新的《會計法》突出強調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的責任,事業單位的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又要求法人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負責,因此,法人已經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開始重視,但是這種重視的思想難以變成現實。
三、加強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保值增值的對策研究
1.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但要在事業單位內部引起足夠重視,嚴格執行本單位的資產管理辦法,還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的有效監督,對下屬事業單位的資產情況進行動態監管,通過下屬事業單位上報數據對預算資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資產配置的整體水平。同時,希望財政部門能夠盡快出臺適應事業單位發展情況的會計準則、制度,以完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提高事業單位會計報表的披露水平。此外,因科技進步導致原先固定資產界定范圍內的相應產品價值降低,再無納入固定資產管理范圍的資產部分,應盡快建立落實事業單位其他實物資產管理制度,全面落實事業單位資產的管理工作。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應該與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體系、實物資產管理系、財務核算體系等環節緊密的結合起來,以有效地克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全面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
2.建立固定資產折舊制度。事業單位可以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應引入謹慎性原則,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在每年年度終了,對可能發生的固定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以正確反映事業單位實際擁有的固定資產以及占有國有資產的真實價值情況。固定資產折舊和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增設“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二級會計科目,作為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以反映固定資產價值的減少情況。計提折舊時,借記有關支出科目,貸記“累計折舊”;計提減值準備時,借記有關支出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資產負債表中,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均作為固定資產的減項單獨列示,并應增列“固定資產凈值”項目,以反映固定資產原值在扣除累計折舊后的余值;增列“固定資產凈額”項目,以反映固定資產在報告時點固定資產凈值扣除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后的實際價值。
3.將基本建設會計納入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范圍,真正反映自行建造取得固定資產的行為。作為事業單位,其固定資產除外購形成外,也經常發生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利用財政基本建設撥款、單位自籌資金進行各項基本建設工程。對基本建設工程形成的實際成本支出也應作為單位資金支出做出相應會計處理,并在會計報表中予以反映。
4.建立固定資產清查盤點核算制度。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應定期進行清查盤點,對發生盤盈、盤虧,出售、報廢和毀損,通過增設“待處理財產損益”和“固定資產清理”賬戶,以核算反映固定資產價值增加或減少以及清理后凈損溢的情況,并認真追究固定資產流失責任。
5.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對固定資產的購置、驗收、調撥、報廢等各個環節的管理要加強事后監控。使用財政性資金購置固定資產的應當列入年度固定資產采購計劃,經財政部門固定審核后,通過政府采購或者由財政部門從閑置資產中調劑解決。同時,財政部門應定期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使用、保值增值情況進行檢查,將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為考核單位負責人政績、業績的一個重要指標。
6.加強財務監管,規范國有資產管理行為。(1)在對資產進行全面清查、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利用信息化設備和網絡系統,根據要求建立單位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實行資產管理計算機化,實現資產從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的轉變,及時、準確、全面、高效、科學地記錄和反映單位資產及其變動狀況,為預算編制提供參考數據,實現對資產從形成使用到處置全過程的有效監管。(2)單位會計人員應加強資產日常管理工作,把握好采購、登記、使用、報廢等關口,對資產的日常增減變化情況及時進行財務處理,做到賬表、賬賬、賬卡、賬實相符。
參考文獻:
[1] 隋玉明,王雪玲.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8).
[2] 隋玉明,王雪玲.企業財務管理與企業融資渠道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2).
[3] 隋玉明,王雪玲.我國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資產減值的會計政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首先是資源浪費,高校固定資產和企業的固定資產有明顯的區別,高校固定資產一般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所以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使用過程中也不需要進行成本核算。現階段,因為很多高校都進行二級財務核算,這就造成了高校內部各個院系盲目的購置固定資產,不結合自己的實際需求,購置一些使用價值不高但非常昂貴的固定資產,造成資源的浪費;其次是賬實不符的問題,固定資產的數據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其存放地點、使用人等項目隨時都可能變化,因此必須及時更新。但因為大多數高校不重視固定資產的盤存清查,資產數據無法第一時間更新,同時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和高校財務部門之間溝通存在障礙,并未定期核對賬務,從而產生了很多“糊涂賬”;最后是管理問題,大多數高校依舊使用的單機管理軟件,這些管理軟件在多級分散管理模式下已經明顯的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固定資產管理方式的落后,管理軟件的不穩定等因素都導致了高校固定資產無法很好的保值增值。
二、新時期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途徑
1.做好采購驗收
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部門應該深入開展可行性研究與調查分析,避免出現重復購置盲目購置的問題,避免購置一些價值不高、無法保值的固定資產。高校方面應該建立固定資產集中采購與招標管理領導小組,對固定資產招標、采購的整個流程實施全方位的監管,確保采購資產的質量,避免資金的浪費,保證固定資產質量與采購資金之間的平衡。另外還應做好驗收管理,確保采購回的固定資產符合質量標準,堅決防止暗箱操作或腐敗問題的發生。
2.完善核算方法
其一應該引入權責發生制,固定資產一直以來都是高校重要的資源,因此我們必須對固定資產從采購、使用、報廢整個流程進行科學的確認、計量,因此我們在對固定資產的核算過程中應引入權責發生制;其二是高校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我們知道固定資產無論使用與否,其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損耗,自身價值也會逐漸降低,為了客觀的反映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建立與高校資金循環相符合的補償機制,同時還可以實現高校固定資產的價值管理與形態管理相統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作為市場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也應該進行投入與產出的計算,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能夠按照固定資產的不同種類來考慮有形損耗與無形損耗,從而幫助我們選擇正確的核算方法。
3.加強計劃管理
一方面是實施經費預算指標控制,高校固定資產的預算編制工作必須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結合高校自身發展目標以及固定資產的存量情況,科學的制定購置預算,做好固定資產使用效益的可行性分析,確保實現統一管理,避免固定資產閑置而導致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固定資產統籌管理調度,合理使用目前已有的固定資產資源,不斷提升固定資產的綜合利用率。要努力打破高校內各院系、各部門、各專業的限制,結合不同學科專業的具體教學教研任務,將相近的實驗室做好分類、重組,建成跨專業、跨學科的綜合實驗室,最終實現資源貢獻,也別是對于一些比較貴重的實驗教學設備以及實驗室,應該盡可能減少其空閑時間,讓其使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4.盤活存量資產
要切實轉變現階段高校固定資產由各個部門所分散占用的局面,集中統一進行安排,避免固定資產的空置率,充分發揮出高校固定資產的價值,不斷優化各院系各部門的資源配置,從而實現全校固定資產的共享,確保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要堅持做好日常清查。為了確保高校固定資產的真實性,應該定期對所有的固定資產展開清查工作,每一年要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盤點,重點清查固定資產帳表、賬物是否相符,賬目是否規范。同時還要做好固定資產審計監督工作,高校固定資產屬于國有資產的一部分,固定資產的安全和完整直接影響著其自身價值的發揮,關系到高校的發展。所以只有同時做好固定資產的審計工作才能保證其保值增值。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增值保值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會計核算的特點
1.購建固定資產形成的實際成本直接列入當期支出或專用基金等科目。其原始價值同時在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兩個賬戶反映,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
2.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不計提折舊,也不計提減值準備。按照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計提修購基金,專門用于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維護。
3.基本建設會計游離于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之外。事業單位以自籌資金進行固定資產的新建、擴建和改建等項目的基本建設工程,按照國家基本建設規程進行會計核算,工程的支出不作成本支出核算,只在項目完工交付使用時才增加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
4.不反映盤虧、出售、報廢和毀損的固定資產凈值。減少的固定資產按原始價值直接沖減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此過程中取得的價款、變價收入和清理費用,直接列入專用基金的修購基金,對固定資產凈值不反映。
5.不反映對外轉出的固定資產原始價值與評估確認價值之間的差額。
6.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在租金未付清之前,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兩個賬戶的金額不一致。固定基金作為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在此無法得以充分體現。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固定資產購置問題。由于缺乏合理的、有約束力的固定資產配置標準,及各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建資金來源的多樣性,導致了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置審批不嚴格;而各個事業單位所占用的固定資產資源與其工作范圍和職責不協調,也是固定資產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固定資產閑置問題。長期以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購置主要靠財政撥款,各單位往往只從本部門需要出發,很少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進行分析論證。而財政部門往往只注重經費的預算安排,而對已形成的實物性資產如何做到管理和調劑,使固定資產物盡其用等方面考慮得不充分,導致某些部門隨意購置、重復購置的現象普遍,許多固定資產處于閑置、半閑置狀態,浪費現象嚴重。
3.固定資產使用問題。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驗收制度不嚴謹,出現購非所需后無法追溯責任。登記制度不健全,造成資產使用狀況不明,管理困難。定期盤點不及時,造成賬實不符。移交、監交制度執行不嚴,造成部分資產流失無法追究責任。定期維護檢修制度執行困難,縮短了資產的使用壽命。固定資產索賠制度執行不力,資產損毀、盤虧后,難以查明原因,追究責任。
4.資產處置不規范。按規定國有資產處置應向主管部門或同級財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報告,并履行審批手續,但事實上仍有部分單位在處置時未辦理報批手續,存在隨意出售、轉讓,隨意核銷現象。更是有個別事業單位擅自報廢、違規處置固定資產,致使國有資產流失。
5.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使得事業單位經濟資源價值的變化情況無法得以真實的反映?,F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事業單位在購置固定資產時,將全部支出列入當期支出,同時反映其原始價值,不計提折舊。這種規定使得賬面上所反映的固定資產價值無法體現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不能真實揭示單位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無法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殖提供客觀評價依據。更無法為固定資產的轉讓或清理提供準確評估信息,不利于固定資產的日??刂?。有的單位對基建形成的固定資產不入賬或不及時入賬,在管理上易形成。
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增值保值的對策研究
1.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其管理不但要事業單位內部引起足夠重視,嚴格執行本單位的資產管理辦法,還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的有效監督,對下屬事業單位的資產情況進行動態監管,通過下屬事業單位上報數據對預算資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資產配置的整體水平。同時,希望財政部門能夠盡快出臺適應事業單位發展情況的會計準則、制度,以完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提高事業單位會計報表的披露水平。此外,因科技進步導致原先固定資產界定范圍內的相應產品價值降低,再無納入固定資產管理范圍的資產部分,應盡快建立落實事業單位其他實物資產管理制度,全面落實事業單位資產的管理工作。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應該與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體系、實物資產管理系、財務核算體系等環節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有效的克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全面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
2.建立固定資產折舊制度。事業單位可以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應引入謹慎性原則,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在每年年度終了,對可能發生的固定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以正確反映事業單位實際擁有的固定資產以及占有國有資產的真實價值情況。固定資產折舊和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增設“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二級會計科目,作為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以反映固定資產價值的減少情況。計提折舊時,借記有關支出科目,貸記“累計折舊”;事業單位計提減值準備時,借記有關支出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資產負債表中,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均作為固定資產的減項單獨列示,并應增列“固定資產凈值”項目,以反映固定資產原值在扣除累資產在報告時點固定資產凈值扣除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后的實際價值。至此,可使得資產負債表能夠真實反映事業單位的資產、凈資產的情況,收支表能夠反映真實結余的情況,真正體現會計核算原則的要求,以便于會計報表使用者利用真實的會計信息作出正確的決策。
3.將基本建設會計納入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范圍。真正反映自行建造取得固定資產的行為。作為事業單位,其固定資產除外購形成外,也經常發生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利用財政基本建設撥款、單位自籌資金進行各項基本建設工程,對基本建設工程形成的實際成本支出也應做為單位資金支出做出相應會計處理,并在會計報表中予以反映。
4.建立固定資產清查盤點核算制度。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應定期進行清查盤點,對發生盤盈、盈虧、出售、報廢和毀損,通過增設“待處理財產損溢”和“固定資產清理”賬戶,以核算反映固定資產價值增加或減少以及清理后凈損溢的情況,并認真追究固定資產流失責任。
參考文獻:
一、目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評價中存在問題
為了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和不斷增值,提高國有資產運營效益,增加資本積累,發展經濟,國家有關部門在1994年頒布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試行辦法》中規定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指標為:
根據這一指標與“1”的關系判斷保值增值情況,等于1為保值,大于1即為增值。該指標的特點是簡便易行,可以前面反映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情況,直觀的顯示國有資產運行狀況。這對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這一指標過于簡單、籠統,不能詳細反映國有資產運營的內部情況,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指標站在宏觀的角度考核國有資產的總量,而沒有對國有資產的結構加以考慮。這給人一種假象:認為,考核期末的國有資產價值同期初相等,即為保值:大于期初,即為增值。在實際工作中,保住資產的總量就是保值了,資產總量增加了就是增值了,甚至認為企業不虧損就是保值,盈利就是增值,似乎保值是增值的前提,增值就一定保值了。然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不能局限于總量上,還應注意國有資產結構上的保值增值。
簡單的說,國有資產分為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和無形資產。市場運作中,具體的形式會不斷的轉化。固定資產在使用中會有損耗,這部分損耗的價值轉移到其生產的產品中去,產品或形成企業的存貨,或實現銷售,成為貨幣資金。其結果都是固定資產的價值轉化流動資產的價值。使國有資產的結構發生變化。因此,即使國有資產的總量增加了,其結構的變動可能導致其中的某一部分減少了,即沒有實現結構上的保值。因此,增值了不一定意味著保值了。
2.由于沒有對國有資產進行結構細分,該指標也沒有考慮到各類資產的損耗。例如,固定資產會有折舊,目前我國企業考慮到市場風險與固定資產本身的特性,普遍采用加速的折舊方法,計提折舊準備,以便實現固定資產價值的補償;而無形資產一般也要按年限平均攤銷價值,計入管理費用;流動資產會發生減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指標應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才更具有實踐意義。
3.指標沒有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任何社會都普遍存在著通貨膨脹的因素,這是經濟運行的必然,也是經濟的需要。如果不考慮物價指數的變動,就會導致利潤的虛增,而且會使企業無法在原有規模持續經營,這樣固定資產保值增值的指標將失去評價意義。
4.指標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貨幣是具有時間價值的,不同時點上等量的貨幣,其價值是不等的。作為各種形式存在的資產也都如此。一項資產閑置不用,其機會成本就是將這一資產轉化為貨幣,存在銀行中,這樣可以獲得的利息。因此,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就是要將銀行利率考考慮進去。
二、評價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新思路
在現實和具體的經濟活動中,不同國有資產的功能與使命各不相同,因此,對其增值的界定與考核也必然不一樣。所以,對現實經濟活動中國有資產的增值問題,不能用一個統一的和不變的指標來籠統的評價國有資產的增值能力與增值程度。但從科學評價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角度出發,國有資產增值,應該包括四個方面的含義。
1.資產結構改善。由于國有經濟有其特殊的產業適應性,如果選擇不科學,就使得一些國有資產配置在國有經濟難以發揮有效作用的產業面上,必然導致國有資產的結構不合理,從而導致國有資產的低效配置,弱化國有經濟控制力和國有資產增值力。所以,國有資產必須要在經濟發展變化過程中真正選擇和確定關鍵領域、命脈部門和戰略產業,而不是固定的不分輕重的守住一個領地,無視產業結構的變化升級與產業中心的轉移。
2.資產關系對稱。產權關系對資產的質量與功能都是影響重大的因素,國有資產中的產權關系,應該在權責利險等方面,表現出對等關系,不能讓現在廣泛存在的權責利險關系不對稱的現象繼續影響國有資產增值動力的形成與強化。
3.資產質量提高。對于一般的資產質量而言,主要是考察其在市場關系中的競爭力,在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力,在發展過程中的生命力。國有資產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形成和發揮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不是依靠超經濟力量,而是依靠自身所在的產業地位和所在產業的資產質量,所以,資產質量提高了,就等于控制的力度增強了。能夠發揮更多的低質量資產所不能發揮的功能,這也等于國有資產增值了。
4.資產功能增強。國有資產的功能增強,主要是指在國民經濟中能夠真正的重要部門、關鍵領域和戰略產業中占據支配和主宰地位,并使自己所支配的領域要能夠較好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運用市場經濟機制,在開放的競爭環境中表現出生機與活力,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爭取以示范和榜樣的力量來確保發揮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這樣,才真正意味著國有資產的功能增強了,同時也意味著國有資產增值了。
三、提高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新對策
從企業資產運營的角度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著重應該把握這樣幾個環節:一是國有資產的實物磨損在價值上必須給予足夠補償,依據廠房、設備、工具等的生命周期提取折舊費。二是國有資產的精神磨損在價值上也必須給予足夠補償。不論是技術進步引起的原設備貶值,還是新式設備投入競爭,都會造成資產的正??s水,因此提取折舊時必須考慮精神磨損的因素,只有加大折舊比例才能補償損耗以求保值。三是要管好用好技改投資和基建投資。從市場前景預測,項目可行性論證,投入產出效益分析,資產負債結構等多方面把握投資決策的方向和節奏。在簡單再生產的基礎上穩步實現擴大再生產,確保新項目按期投產并實現預期盈利目標,以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四是搞好資本運營,謹慎地推進低成本擴張。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和客觀可能,抓住有利時機,運用聯合、兼并、收購、出售股權、變現閑置資產等手段,優化資產結構和擴大資產規模,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常用辦法。國有企業在這方面理應有所作為。五是不僅要搞好實物資產的保值增值,也要搞好無形資產的保值增值,千方百計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企業在公眾中的信譽和知名度。這也是促進資產保值增值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隱形流失是國有資產流失的另一條渠道,有以下表現:第一,一些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經營管理措施不當,致使企業虧損或者破產,導致資產流失;第二,由于人為原因,在核算上存在較大的失實,流失比較嚴重。
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會計監督
1.在客觀因素方面實施會計監督。
在評估和確定國有資產是否保值增值的時候,應當進行綜合考慮,全面作出評估。因為受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單純的從會計賬簿上計算出的數字反映出的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并不是完全符合真實情況的。在當前的一些企業中,計算國有資產是否保值增值,往往從會計賬簿上根據期末和期初的數值來確定。這種計算方式并不合理,需要進行一些調整,才能真實地反映出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例如:在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考核期內,國家對企業實施了新的項目,增加了一定的資金投入,那么在計算時,如果只是按照會計賬簿上的數字計算,那么企業的國有資產肯定會增加,如果就這樣單純的說企業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做得很好,那么與實際情況不符,因為這部分投資不是企業自己經營所得,因此,需要在計算時將這部分追加的投資減去。類似也應減去的還有:國家的專項撥款、企業的捐贈、由于“先征后返”政策增加的公積金等,此外,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不屬于企業經營所得的資產,也應該扣除。這些都是由于客觀因素引起的國有資產增值,而不是企業自己經營所得,那么在計算國有資產是否增值時,會計人員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在會計分析時,扣除應該扣除的部分,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進行有效的監督。
2.在主觀因素方面實施會計監督。
人為因素也是影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方面,在實際中,經常存在某些企業的經營者弄虛作假,使得國有資產虛高,而實際上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在主觀因素方面,會計人員實施的監督表現在以下幾方面。2.1固定資產折舊。一些企業在對固定資產折舊時,由于有關單位對固定資產的原值進行了重新估價,使固定資產的原值增加,但是在折舊時,企業仍然按照原來的計提折舊,這種情況會導致虛增利潤。因此,考核時,會計分析人員應當注意,對相關部分要進行扣減。2.2人為扣壓支出、消耗。一些企業為了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在考核時,故意將企業的一些支出或者材料消耗扣壓,以減少國有資產的消耗。因此,會計人員應當注意到這一點,在會計賬簿上及時作好記錄,在最后統計時可以有效扣除。
3.經營投資損失或者獲益。
一些企業由于經營管理不善,造成資產受到損失,但是這些資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一時無法核準,或者由于時間跨度較長,在考核時期無法進行計算。會計人員應當注意到這種情況,在考核時,要做出相關的說明,闡明其對國有資產的影響以及可能會造成的損失;在考核時,企業經營出現了扭虧為盈的情況,企業經營投資獲益,這部分獲益的資金可以對前期的虧損進行彌補。這個時候,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分析時,應當調整期末值,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進行準確反映。
4.對存貨和固定資產的處理。
如果在考核期內,存貨或者固定資產出現虧損等情況,會計人員也應當核實其金額,在會計賬簿中予以反映,調減期末值;如果出現存貨增加或者固定資產增值的情況,會計人員也應當在會計賬簿中予以調整。
5.對企業的往來賬。
如果在考核期內,有些賬目沒有結清,那么會計人員也應當根據賬目增減情況,相應的調整期末值,真實地反映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
6.資金預算執行。
按照國家相關部門規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當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編制相應的資金預算。會計人員要肩負好自己的職責,對企業的資金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更好地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三、結語
摘 要 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本質是企業在經營期內要不斷地創造利潤,創造效益,通過經營利潤實現企業凈資產的增加是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源泉。
關鍵詞 企業資產 保值增值
一、企業實行資產保值增值的必要性
1.從企業的投資者和經營者來看企業實行資產保值增值的必要性。第一,有助于經營目標責任制的完善和實施;第二,可以防止企業資產的流失;第三,可以確保投資者的投資完整,促進企業的規范化管理;第四,可以防止經營者產生短期行為,急功近利,確保企業的發展后勁和戰略目標實施的延續性;第五,可以充分調動經營者的工作原動力,合理評價經營業績,做到獎罰分明。
2.企業經營效益低下,難以保證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其一是企業經營成本與費用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企業經營效益其二是企業的現有資產未能物盡其用,未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效力。
3.企業資產流失嚴重,已成為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主要障礙。主要有:其一,企業經營機制轉換不到位,企業經營管理者難于有效地運用企業資產創造經營效益。其二,企業經營管理者頭腦中未樹立起確保企業資產保值增值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觀念和意識,至今沒能把促進企業資產保值增值作為經營活動的終極目標。其三,企業資產管理機制不健全,企業經營管理者對確保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任務不能落到實處。
二、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基本理論問題
1.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定義和它們之間的聯系?!捌髽I資產保值增值”是一個復合概念,它是由“企業資產”、“保值”、“增值”三個子概念有機組合而成的。這里的“企業資產”不是指企業的總資產即資產負債表左邊的資產總額,而是指企業的凈資產,即所有者權益。“保值”是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期末凈資產數額等于期初凈資產數額;“增值”是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期末凈資產數額大于期初凈資產數額。因此,所謂企業資產保值增值就是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期末所有者權益等于或大于期初所有者權益。
2.為了把握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概念,必須注意的問題。不能把企業資產總額保持不變視為企業資產保值,也不能把企業資產總額的增加簡單地認定為企業資產的增值。如企業以負債形式增加資產,就不能簡單地認定為企業資產的增值。但如果企業資產增加額抵減負債增加額為正差額,即負債增加資產所產生效益扣除負債成本還有盈余,則可認為企業資產增值。質在于企業的經營效益。
三、確保企業資產保值增值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途徑與對策
(一)確保企業資產保值增值需要主要的問題
1.新增資產因素的扣減。在企業資產保值增值中,對由于資產評估溢價增值、投資者增加投資、接受捐贈等非經營性因素而引起所有者權益增加,要從考核期內凈資產中扣除。企業的資產保值增值應是運用資產通過正常經營而于其經營成果。所以,只有扣除這些因素,才能正確反映企業資產保值增值指標。
2.企業經營收入、成本費用支出是否全部進入當期損益要嚴格審查。有些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對實現的經營收入、成本費用支出不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按期如實反映進入損益,造成虛減虛增利潤。因此,在分析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相關報表時,要特別注意審查往來帳、成本的真實性和配比、各項經濟業務合同等,清除對所有者權益構成潛在影響的各種因素。
3.要重視對固定資產、存貨的審核。固定資產凈值和包括固定資產使用情況、折舊的計提情況、技改大修情況等,防止固定資產的賬外流失。同時,要嚴格審核存貨的盤點表及相關資料,防止存貨的流失及存貨積壓,形成潛在虧損。
4.企業壞帳損失要引起特別重視。因此,要嚴格審查清理經營期內的壞帳,防止為了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對長期掛帳的呆帳、死帳不加以處理,而使其作為債權的一部分,構成企業資產存量不實,所有者權益虛增,造成企業資產保值增值數據失真。
(二)確保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途徑與對策
1.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和費用。企業資產在運營中不虧損,是保值的起碼條件,實現利潤最大化是增值的保障。投資者投入到企業的資產,經過精心經營產生效益,通過利潤反映出來。成本補償是簡單再生產的前提,簡單再生產是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成本補償實質是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的基礎,要使企業資產保值增值,必須從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這一根本環節抓起。
2.強化以資本為核心的內部管理,建立起激勵和制約機制。把資產的占用和利益聯系起來。占用資產,要有科學合理的回報,這就需要規范各單位對資產經營權和收益權,建立科學的關于資產占用費、資產占用額等的制度規定,約束資產占用者的行為,把資產經營者業績與職工工資、獎金掛鉤,與干部的考核、晉升掛鉤,引導資產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強化資產經營的理念,優化固定資產的配置。
3.盤活資產存量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及建立規范的資產。
評估方法與管理體制。企業資產優化重組和企業資產合理流動,是引導資產向高效益領域的轉移,微利虧損企業應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手段,或搬遷改造,進行資產再開發,這些企業資產的轉移和再開發,促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資產得到合理應用,效益會有較大提高?;蚴遣扇‘a權轉讓方式通過規范交易市場,將企業資產轉讓,籌集資金,進行新的組合,使企業資產保值增值,這也是盤活企業資產的重要手段。
4.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及建立企業內部有關制度。企業財務管理與企業資產保值增值工作密不可分,兩者相輔相成。加強財務管理,是實現保值增值的前提和保證,而資產保值增值是企業財務管理成果的重要體現。各部門應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齊心協力,把企業資產保值增值工作做得更好。
加速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確立企業法人財產權制度。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首先要明晰產權,賦予企業法人財產權,全面建立財產權制度,明確其責任。企業在國家現行法律的基礎上,全面建立起本行業、本企業的資產監督管理實施規則,落實國家賦予的各項責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