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3 16:34:27
序論:在您撰寫實踐調查遇到的問題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預防醫學;PBL教學模式;實驗教學
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它是由美國著名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創立的,隨后在醫學教育領域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運用。PBL以小組形式進行教學,圍繞具體臨床疾病診療等問題進行討論,強調把學習置于場景現實、問題真實、目的明確的真實情境中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切實體驗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额A防醫學》作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的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同時它還是護理、基礎和臨床等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鑒于《預防醫學》的課程特點,PBL教學模式無疑成為了其最適合的教學模式之一。筆者在此結合PBL教學模式在我校農村社區醫生定向培養學生的教學實際運用,對其進行以下研究和總結。
1PBL教學的實施步驟
我校醫學??茖W生的教學相對于本科教學來說,更加側重于實踐,尤其是對農村社區醫生定向培養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培養更是具有實踐性和針對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在課堂知識傳授中緊密配合以與知識相關的醫學實踐能使其更好的掌握知識,也能使其在理論和實踐的共同進步中達到教學目的。而PBL模式則完全符合這種教學目標,我們將實踐教學中PBL在《預防醫學》的具體教學模式總結如下:
1.1實驗準備階段。
《預防醫學》理論課教學完成后,接著要開始著手準備實驗教學。包括實驗項目的名稱、目的、內容,相聯系的知識點、過程、結果報告書等內容。隨后,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指導,包括傳授學生文獻查閱的方法,以及提供相關的研究思路。
1.2實驗方案的制定。
實驗方案的制定是一個嚴謹的過程,同時也是開展實驗的至關重要的一環。以項目《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為例,首先,學生要對《預防醫學》中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等做一基本了解。隨后,學生利用知網、萬方、維普、超星等各種網絡學術資源數據庫自主查找相關文獻資料,并根據資料分析結果來進行選題。定題后,開始設計調查設計方案。最后,老師對調查設計方案進行相關指導,幫助其修訂和完善調查方案。
1.3現場實施實驗。
實驗方案制定完畢后,學生根據文獻資料的整理和分析,結合研究課題自主設計調查問卷,導師對問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要給予指導。問卷設計完成后隨即開展預調查以對調查表進行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之后,進行正式調查。
1.4實驗總結。
現場調查完成后,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完成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并根據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完成調查報告。最后,總結調查經驗,對調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和總結,以為PBL教學模式的完善提供參考。 2PBL教學模式的效果
在“PBL教學效果”上,在對農村社區醫生定向培養班的5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中中。88%的學生喜歡這種教學方式,84%的學生表示這種教學模式把多種學科的知識密切結合在一起,使得知識之間聯系更為緊密和鞏固,94%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極大的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90%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使得他們對農村衛生醫療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在實踐操作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由此可見,PBL教學對農村社區定向培養的學生教育來說,不僅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并通過對他們的各種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師生在教學中的互動,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的作用,為醫療這門實踐性教強的學科提供了高效、良好的教學模式選擇。
3PBL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PBL教學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深入思考并解決,以完善PBL教學模式,使其在實際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1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難以調動其積極性,這是PBL教學中遇到的普遍的問題。以往的小組分組學習和實驗中,由于分組少,人數多,在進行課程學習和調查研究時,學習積極主動的同學往往承擔了大部分的學習任務,學習主動性差的學生則樂于“坐享其果”,這樣往往會造成惡性循環。
3.2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存在的誤區。
PBL強調的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實踐性和理論性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對農村社區定向培養的學生來說,由于培養對象的特殊性,往往在教學上更側重于從理論中延伸出來的實踐操作,因此,在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上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有很大的要求。但是,有一部分同學在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還停留在高中教育階段中的以課本、以純理論知識為中心學習上,往往很難接受或不能迅速適應PBL以實踐為重心的學習方式上來,這就導致他們學習上的滯后,甚至造成其對PBL的逆反心理和對實踐操作的排斥和懼怕。
4結語
綜上所述,PBL教學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獨立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是值得在醫學教育領域里進行廣泛推廣和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此外,教師還要在實踐課堂上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教學內容的趣化,積極培養學生對實踐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之能迅速適應PBL教學模式。參考文獻
[1]鄧樹嵩,郭蕊. PBL教學模式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06, (04) :96-98
一、 范例指路
綜合實踐活動是小學生親近自然、體驗社會和認識自我的嶄新平臺,學生小組如何開展實踐活動,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陌生的事情,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小學生天生模仿性極強,給他們提供一些成功的范例,對于他們開展實踐活動會有借鑒意義,也是他們快速進入實踐活動的捷徑。
三年級學生開展《調查小學生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的實踐活動,設計調查表是活動的首要任務。調查表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包括調查標題、調查對象、調查時間、調查目的、調查內容等,這些對三年級小學生來說是陌生的,特別是調查內容更需要他們精心設計。我們可以首先給他們展示一張《了解自己媽媽興趣的調查表》,讓他們直觀感受到調查表的基本格式,《小學生最喜歡的電視節目調查表》就可以照葫蘆畫瓢了,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活動效果。
二、 錯誤警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闭f的是正在實踐活動中的小學生因看不清楚自己的不當之處而迷惑不解,處在活動之外的人卻能夠清晰洞察。而實踐活動中別人的錯誤也能夠給學生以警示,給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少走彎路。
四年級學生開展《觀察課桌》的實踐活動,指導課上老師首先播放了一段學生觀察活動現場的視頻:一個學生小組利用課間在其他班級觀察課桌,有的大聲喧嘩,有的拖動課桌,有的東張西望,有的亂扔垃圾,整個觀察現場混亂不堪。接著出示觀察活動的“診斷書”,讓學生填寫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和改進措施。這些問題也是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應該注意的,避免了這些問題,我們的實踐活動就會順利進行。這種有針對性的指導其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三、 情境引導
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遇到的問題是可以預見的,而且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活動之前,教師可以營造一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科學地分析問題,正確地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得心應手,從容不迫。
四年級學生開展《我愛你,媽媽》的實踐活動,在活動的最后可以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整個活動采用遞進式的活動方式,各個小組分別從媽媽的興趣愛好、媽媽的童年、媽媽的一天、別人對媽媽的評價等幾個方面全面了解媽媽??梢哉f各個小組的活動成果是豐富而厚重的,但要把這些成果全部展示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又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呢?指導課上老師設計了一系列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作出選擇。①一節課一共40分鐘,除去開始和結束時班長用來回顧與總結的5分鐘,剩下35分鐘,四個小組平均每組有多少時間呢?②小組成員全部參與實踐活動,誰不想參加成果展示呢?③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匯報嗎?④所有的成果都要展示嗎?⑤都是采訪視頻、播放圖片、詩朗誦、手抄報嗎?通過選擇學生明白了成果匯報一定要控制時間、全員參與、合理分工、精選內容、形式多樣。在成果展示課上,各個小組根據自己的特長,充分利用難得的幾分鐘,整合各項成果,呈現出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效果,讓人賞心悅目。孩子們獨具匠心,讓人刮目相看。
四、 現場點撥
同時,在實踐活動中,各個小組遇到的問題也是復雜多樣的。有的問題通過小組集體討論可以解決,有的問題羈絆了學生實踐活動的前進步伐,挫傷了學生實踐活動的信心和興趣。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實踐活動的動態,在活動的現場給學生以適當的點撥。這個時候,老師的鼓勵甚至一個微笑對學生來說都是那么的重要,讓學生們感受到有老師的支持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四年級學生開展《走進大伊山石佛寺》的實踐活動,在采訪的現場遇到了尷尬,有的學生甚至想“收兵回營”。那天是清明節,大伊山石佛寺香煙繚繞,香客如流。學生們利用假期前去采訪香客們對大伊山石佛寺的歷史、重建的現實意義和佛教文化的認識。香客們或懷揣一顆虔誠之心急切求愿,或根本不愿意分心,哪里還有心思和小學生在這里閑聊,學生們很委屈,但是老師遠遠地給他們豎起了大拇指,及時增添了他們采訪的信心。接著指導他們如何選擇采訪時間和地點,如何尋找采訪對象,如何禮貌采訪,如何理解別人,如何獲得別人的支持。學生們重整旗鼓,選擇在石佛寺門口、大佛像底座前觀察香客們的舉止,待香客們拜佛許愿后說明采訪動機,相機有禮貌地進行采訪,從而得到了香客們的理解,很多香客都爭相談論對問題的看法。后來每當學生們談起這件事,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在不斷的發展,教師指導越來科學和規范,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解決?;诖耍疚膹慕處熞暯侨胧址治龃龠M教師指導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初中綜合實踐;教師指導;有效性策略
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其實施和價值的實現最終還是落腳在指導教師身上,指導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對課程的認識與理解;其次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還需掌握必要的指導技能與技巧,同時指導教師還需要規范指導行為和指導過程,評價階段還要對學生的活動及時合理的評價。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準備階段的指導策略
1、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
萬事開頭難,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不知去研究什么,不能提出問題。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問題生成能力。同樣的學習內容,教師的直接講授和學生主動提問兩種學習方式效果大不相同,實踐證明,學生主動提問的學習方式收到的效果更好。因此教師需要創設情境,啟發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發現問題,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要轉變原來的通過問答、多媒體等引入方式轉為學生學、教師問的引入方式,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在課程導入時,了解學生的興趣,知識經驗,教師擺正自己的角色,給學生要營造一個寬松、平等的氛圍,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為學生敢于和能夠提出問題創造條件。
創設的情景要適合學生,教師要提前調查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環境等,從本地的一些現實情況入手,從學生身邊事入手。在導入時可以把這些資源做出圖片、短片和文字等等,學生看到與自己的息息相關的材料時,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無論問題難易程度如何、是否可行,教師都不能簡單阻止和否定,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是需要從這些問題中挑選適合學生研究的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生成活動主題。
2、制定合理的指導方案
教師根據活動主題制定合理的指導方案。方案包括活動的目的、活動的方法、指導方法和過程、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以及對活動的評價。指導方案的制定可以讓自己明確指導任務,指導行為也更有計劃性、目的性,避免在活動中指導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教師首先需要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其中包含學生的興趣愛好、現有的知識和技能,還有熟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要求,在此基礎上確立活動的具體的明確的目標。依據各環節的具體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選擇適當方法指導。對于活動過程的指導教師主要是做好活動的各項準備工作,比如活動工具的準備、活動地點和活動時間的安排。如果外出實踐活動還需要考慮安排好帶隊指導老師、學生安全和與外界聯系的等,以保證活動順利的開展。指導方案中還需做好評價方案的預案,并讓學生了解評價活動的指標,促使學生的活動更加規范。
教師的指導方案中還需包括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課程的開放性和自主性使的活動中難免遇到各種困難,為了保證活動的進展順利,教師要依據活動的過程預測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辦法,防止活動因此受阻。
教師雖然制定了指導方案,但這是預案,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以及綜合性,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所制定的指導方案進行,需要根據活動的進展和實際需要不斷的修改、補充和完善。
二、課程實施過程的指導策略
課程實施過程的教師主要對學生的主題生成、小組劃分、活動使用的研究方法選擇等進行指導。
1、主題生成的指導策略
在學生提出問題是我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把所關心的問題生成活動的主題。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和篩選問題,選擇那些可行性的問題進行歸納形成活動的主題?;顒又黝}應該是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現有的知識水平?;顒又黝}難度太低失去意義,太難則打擊學生積極性?;顒拥闹黝}有價值,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所幫助。其次教師還要考察活動主題所需要的場所、材料等學?;蛘呱鐓^能否提供。最后根據活動主題確立活動的實施方案。
2、活動小組劃分的指導策略
許多活動都是以學生小組形式進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小組活動進行指導。首先要對分組劃分進行指導,合作小組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進行分組,在征求學生自愿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分組,形成優勢互補的效果,小組成員的能力不能以其學科水平的高低來判斷,而更應該重視他們的生活經驗,實踐動手能力。其次,活動主題確立后還需分為若干小的活動主題,這就成為每個小組學習內容。合作小組可以自主選擇和確定自己感興趣的小的主題,在教師指導下制定活動方案。
3、研究方法選擇的指導策略
綜合實踐活動中會使用到多種科學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分析法、調查法、實驗法、訪談法等方法?;顒又黝}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教師需要把將活動中所涉及的方法在活動前教會學生,使學生明確這些方法如何以及適用范圍,在活動中指導學生如何選擇這些研究方法,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比如,在想知道調查對象的心理活動時,可以使用訪談法,直接詢問對方;也可以使用問卷調查法;只是觀察研究對象的行為舉止,然后再加以分析,這就要使用觀察法;如果想了解事物之間相互關系時,可以采用實驗法。
三、展示與交流階段的指導策略
活動成果展示與交流是對學生在活動中情感體驗的總結,也是對學生在活動中成長歷程的總結。展示和交流的目的是激勵學生繼續探索,促進學生發展。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主要指導學生選擇成果交流形式、引導學生的反思和指導學生的自我評價。
1、鼓勵學生采用成果報告形式展示成果
成果報告通常有研究報告和調查報告。這兩種形式都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能體現學生更多的能力,前提是教師需要提前指導學生學會這兩種報告的寫法。
指導學生把活動中的收集到的資料先進行篩選,然后加工,在對加工后的資料歸納,并分析原因,最后形成結論。整理資料能使學生深化對問題的認識,促M學生在問題中發現新問題。也能夠使學生掌握整理資料的方法。其中分析主要是指分析活動的過程,分析活動的結果。分析能夠引導學生發現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感受自己在活動中的成長。結論的形成和展示能使學生體驗研究的快樂。
2、引導學生反思
不僅在這個階段而且自活動開始就要引導學生反思,養成反思的習慣,促進學生自我成長。在交流階段引導學生對整個活動過程反思,對活動結果反思。反思活動是如何開展的;活動中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和困難的事;遇到困難時如何解決的。反思活動的收獲是什么,從活動中學到了什么,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反思的過程也是學生長成和自我教育的過程。為了能推動學生形成反思的習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反思的內容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在反思時學生可能會提出新問題,教師要抓住機會,鼓勵學生深化研究,形成問題鏈,使之成為下個活動的主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激發動機 關注進程 組織交流
本文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如何處理師生關系,教師如何有效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談談認識。
一、激發探究動機,指導學生將問題轉化為研究的主題
選擇主題的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訓練的過程。主題的產生,應基于學生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細心地觀察、發現、引導,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
例如在開學初,我先讓學生搜集并記錄自己想研究的問題,選題課上,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1、恐龍是怎樣滅絕的;2、環境與我們;3、中學生近視情況的調查;4、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我把問題拋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重點討論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能不能作為研究的主題,我不是直接去評判“這個行不通,那個不適合”,而是巧妙地選取了幾個典型的問題,把確定主題的原則滲透在具體題目之中。通過對這幾個具體問題的分析,使學生了解了什么樣的問題才可以作為課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動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通過指導,教師把“如何將問題轉化為課題”的方法也巧妙地“教”給了學生,教師的指導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二、關注活動進程,對學生的困難及時點撥幫助
在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監控整個過程,掌握學生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對于學生遇到的困難要及時點撥幫助。因為盡管活動之前學生已經制定好了研究方案,但活動過程并非是完全按照預先的計劃進行的,學生在與情境的相互作用中會發生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和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有敏銳的洞察力。善于及時點撥和靈活處理,保證活動順利地開展。
1 研究無從下手時,指導運用合適的研究方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但開放性并不等于不講方法的合理性和操作的規范性。方法的合理性和操作的規范性不僅有利于提高活動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確定了研究的主題后,教師必須根據課題內容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例如要進行“我校同學的早餐情況調查”的研究,應選擇調查研究法;“洗滌劑對水的污染”研究,實驗法才是最合適的。當然,有時候常常是幾種方法相結合。綜合實踐活動雖然學生是主體,但是教師有必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調查方法。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滲透必要的專題講座,了解調查研究法、實驗法等方法的基本規范和操作要領。
2 信心不足時,給予鼓勵和疏導
綜合實踐活動許多課題的研究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時間周期較長的話。學生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往往會喪失了信心,產生退堂鼓的情緒。在眾多影響學生積極性的原因中,外出調查遇到挫折占了較大的比例。
記得我班一組學生在開展“瞿溪馬達三輪車的調查”活動中,要對三輪車夫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回來跟我發了一頓牢騷:老師,那些三輪車夫真兇,我們問他們知不知道安裝了馬達會帶來哪些危害,這些馬達車是在哪里改裝的……被他們大罵了一通。這是因為被訪對象的不合作打擊了學生的信心。于是我引導學生更多的從自身去尋找原因,選揮的時機、這樣直接的方式是否恰當。經過分析和反思,學生重新設計了問題,以乘車和車夫閑聊的方式,采用“移情”的方法。從聊騎車的辛苦開始,聊著聊著獲得自己需要的資料。
3 資料整理時,引導取舍與歸納
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后,必然會獲得許多的資料。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處理資料。根據當初的研究目的來對材料進行取舍和歸納。在整個恬動過程中,某一事件對他們產生了銀大的影響,可以就這一點對材料進行歸納,也可以圍繞活動感受來整理材料。在運用資料時,要引導學生保留作用大的典型資料,去掉重復過時的資料。例如“瞿溪馬達三輪車的調查”這一課題,組員搜集到的在三個月時間里發生5起因車速快或汽油燃燒導致傷人事件的資料就很能說明馬達三輪車危機人身安全,這就是典型材料。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 問題 資料調查 合作與交流 分析整理 評價與反思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我所擔任的學科是《研究性學習指導》。因為這門學科是這幾年新試行的課程,也沒有參考書,所以在教學上感到很困難,但我不斷努力,不斷探索,從剛開始的迷茫和厭煩逐步走入明朗和喜愛的境地,在教學中有了一點自己的體會?,F在我只是從自己實施資料調查活動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困惑和如何克服的過程來談一談,簡單寫成如下幾點體會:
1.對教材的理解
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一種改革,是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領域的體現。開展研究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也要學習獲取知識的方法和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門課程具有綜合性、開放性、過程性和探究性。在教材的實施的過程中要注重體驗,做到在實踐中學習,以學習、練習并逐步掌握研究方法為目的,在實踐過程中學會使用這些研究方法,這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目的。
教材中要學習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學科、人文學科、技術學科這三個領域中的研究方法。本教材圍繞這三個領域不同的研究方法針對各步驟,給出實踐活動的指導和樣例,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掌握研究方法。在體系上以研究方法的學習為主線,以活動項目為載體,讓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研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本書在體例上力圖體現建構主義的思想特點,呈現出開放的、自主的、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在實施活動中綜合是能力,實踐是手段、活動是方法,研究是內容,學是是目的。這就是我對教材的理解,也是指導我課堂教學活動的思想。
2.活動前準備工作
2.1 先認真分析教材
理解每一節課教材的設計意圖,每課當中每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學生在每一環節中需要具備哪些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六年級下冊《家鄉的調查》這一課中,需要搜集關于內蒙古的資料,那么,學生就應具備正確分析提煉資料的能力。這一課的“活動拓展”這一環節,我又設計了以調查“我的家鄉——鄂倫春旗”為課題的調查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有興趣,因為他們熟悉家鄉,也更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調查實踐活動的能力。正確分析教材是課前活動關鍵的一步。
2.2 師生確定研究主題和子課題,圍繞問題布置活動任務,這一部分因沒有太大難度,學生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
2.3 分小組、設計研究子課題的方案
以《家鄉的調查》中拓展活動的實施為例,本調查活動中設立的子課題較多,有“嘎仙洞”、“相思谷”、“達爾濱湖”“庫圖爾其廣場”、“民族工藝”、“森林資源”等較多的子課題,如果要進行實地考察,有的很困難,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問題。針對實際情況設計方案時,各小組選擇了“資料調查”的研究方法,這是很可行的。學生知道了如何進行方案的設計,在教師指導下知道了方案的設計要有可操作性。在搜集資料的形式上我引導學生采用多樣化活動方式讓各小組根據自己興趣設定了圖片組、繪畫組、手抄報組、資料組、圖表組、文字資料組等,這樣提高了學生興趣。我考慮到教材需要體現的內容遠遠大于課文中文字資料內容,如果要有視頻影視資料和彩色圖片的雜志、刊物來展示,效果一定會更好,更有激發學生去調查的熱情。所以我到當地旅行社要了兩張光碟,到樺皮工藝坊要了《鄂倫春旗旅游指南》和別人那借了《民族服飾》、《樺皮工藝》等雜志,這為下面的活動開展打下了基礎。
3.實施資料調查活動
分好小組和設計好活動方案后,學生是否能主動去做呢?家長是否能支持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在實施過程中,這一環節的完成很難。首先科任教師不受學生和家長的重視,說話沒力度。其次家長普遍不夠重視。如果僅靠我來強調,學生上交的資料沒有多少。再者,學生家庭條件不一樣,有一部分學生家里沒有電腦,有條件能打印資料的家庭只有少數。只有少數家長很支持孩子的調查活動,幫助搜集刊物、圖片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請班主任協助我督促學生進行調查活動,幫我收集學生的調查資料。在此期間,我反復到班級檢查驗收資料,對表現好的同學給予表揚。通過我們共同努力,家長重視了這項活動,這也和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有非常重要的關系。最后,學生們終于完成了調查資料的活動。他們經歷了,體驗到了資料調查活動的苦與樂,有了初步的經驗。雖然有少數學生無法搜集到圖片,也找不到相應資料,但他們在同學和老師幫助下也找到了一些資料。
4.資料的整理分析
學生們搜集到豐富的大量的資料,可是究竟怎樣對這些大量資料進行加工提煉呢?這個問題又擺在師生面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仔細閱讀分析了研究性學習教材,其中對材料的整理分析方法有圖和表格法。分析方法有比較、歸納、綜合等。所以在統計分析有數據調查時,我讓研究“鄂倫春人口”、“森林資源調查”、“野生動物數量調查”的小組采用表格和扇形圖的方法來分析統計。學生有一定困難,但在經常訓練后得到了提高。在三年級上冊第五課的研究教材《近視離我有多遠》這一課中,就采用表格填數,再用條形圖來分析的方法。那么在分析綜合文獻資料時,開始,學生們不知如何提煉重點,不知怎樣用簡便語言來說出主要觀點。我讓學生用語文知識,利用閱讀方法來提煉中心,畫重點段方法,或用賞析圖片和欣賞繪畫說感受,并用簡要語言來表達的方法提煉資料、加工資料。學生初次接觸有困難,要想達到理想效果,是需要付出大量勞動和反復訓練才能達到。這是學生在分析資料活動中的難點。
5.小組內小組間的交流
分析加工資料的方法大體解決后,又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究竟小組內成員怎樣交流,小組間怎樣交流的問題。起初學生在具體實施這一項活動中,不知怎樣進行交流。我是這樣設計的,讓組長組織交流活動,記錄員真實記錄,每個組員將自己加工提煉好的資料簡要匯報給小組。最后組長組織討論:怎樣再把各組員的資料較全面而突出主要思想客觀地寫成報告。當然這是高年級學生都有困難的問題。低年級要寫簡單的結論和認識就可以了。報告中或結論中讓學生寫出探究過程、方法、遇到的困難及解決辦法,成功的或失誤的原因。高年級的學生看接受能力而定。低年級學生只寫簡單的結論。學生在這一環節其實也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我所想象的效果,需要在平時的活動中不斷的反復的訓練。小組間的交流主要是匯報員匯報,通過小組間的交流溝通互通有無,在短時間內共享共同的成果。如果小組內的交流活動做好了,那么小組間的交流活動就好做了。
6.評價活動的進行
在小組內和小組間進行匯報交流活動時,究竟如何評價,有的學生在此項活動中把握不好,教師需指導。那么怎樣評價呢?評價的要求是:對提出問題的評價,制定方案的評價、活動過程的具體行為方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評價。其次,評價學生態度、情感發展情況。在活動中評價主要方式有:活動作品鑒賞與分析、學生自我反思、小組評價、教師觀察評價、評價表分析等。那么我在學生交流中先讓學生學會怎樣自我評價:①是否明確本次調查活動目的。②是否能上網或查書籍選擇合適資料。③是否能篩選并分析提煉資料向伙伴匯報交流。④收集資料是否真實可信。⑤是否對資料能進行簡單分析與概括。⑥是否能清晰向他人匯報探究過程與結果。⑦是否能對思考性或探究性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⑧是否能很好合作等方面來對自己做客觀評價。學生在這一項的能力不夠好,但如果經常這樣評價,學生在自我評價上就會正確客觀地進行評價了。學生學會了從哪幾方面評價自己,那么在評價他人時就會很容易了。例如:小組長向全班匯報本組森林資源調查情況,針對此匯報其他小組可根據問題是否有價值,材料是否真實可靠,調查方法是否合理規范、匯報是否清晰,是否有創新獨到見解等方面進行評價。這是互評能力的培養。教師評價學生:在調查活動中獲得了什么知識,活動中是否按方案正確規范實施,活動中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情感態度與坐標觀方面是否有發展。正確評價使學生在活動中能清晰認識到自已在哪方面有進步,哪方面有欠缺,怎樣改進完善自我,能正確規劃自己、認識自己。所以,我重視了評價。這對活動的總結和對下一個活動的進行有促進作用。
7.在教學工作中,我遇到很多困難和困惑,但我想盡辦法去克服困難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全新實踐,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課題??倳浽?七一"重要講話中,用14個"如何"列舉了一系列事關全局的重大課題,并指出:"全黨同志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還有許多重大課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回答,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具體到一個單位、部門或地區,要想求改革、謀發展,真心實意地為群眾做實事,就必須不斷地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不斷地化解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這其中,關鍵是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善于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和認識問題,善于集中領導力量和群眾智慧解決問題,善于把正確的決策富有成效地落到實處。從這個意義上說,"課題制"無疑最富針對性,最有實踐意義。
"課題制",顧名思義,它不是一般的關注表面現象,就事論事。因為改革發展過程中任何問題都不是單擺浮擱的,尤其是一些事關大多數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在現象背后往往有復雜的、深層次的矛盾和相關因素。有了"課題制"這個載體,可以集中力量、集中時間搞調查研究,可以吸納專家學者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可以更多地傾聽群眾呼聲,找準矛盾和問題的主要癥結,使做出的決策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符合群眾意愿,更為科學、管用。
【關鍵詞】調查討論方法素質教育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0)02-0161-01
我國現在所倡導的素質教育,[1]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不再僅僅是學習記憶知識,而是運用知識。學習理論知識的最重要目的是在實踐中能夠得到應用,能夠對具體的實踐過程進行指導,提高對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能力。[2~3]在《產業經濟學》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對我國的產業調查研究,運用所學的知識對調查研究結果進行相關討論,是對素質教育理論的具體實踐。
一、具體的探索實踐方式
在《產業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讓學生自己自行根據自己想了解的產業來組合成一個小組,并對選定的產業進行調查分析,運用所學的經濟理論框架對調查結果進行結構分析,并寫成報告,然后向全班同學匯報該組的調查分析報告,其他同學對調查報告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老師進行最后的評價,并根據相關結果,給調查報告一個分數,并計入該門課程最終的成績里。此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30%。
二、探索實踐的結果
第一,這種讓學生對我國產業進行調查討論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懂a業經濟學》是一門實用性比較強的經濟學學科,與現實的社會經濟聯系非常緊密,有把理論教學與實際的經濟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的現實基礎,這樣就使理論知識變得直觀而又容易為學生所理解、接受。讓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的產業經濟學理論對我國現在的產業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在此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理論知識有何不足,增強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不僅在課堂學,在課后也能自覺進行學習,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從教學過程和最后的考試結果來看,使用這種方法后,學生在課堂上提問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非常扎實,并能夠比較熟練地應用。
第二,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學習理論知識的最重要目的是在實踐中能夠得到應用,能夠對具體的實踐過程進行指導,提高對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能力。在《產業經濟學》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對我國的產業進行調查研究,獨立運用所學的知識對調查研究結果進行判斷分析,就是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的具體體現。他們在此過程中發現許多具體問題,提高他們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我們的調查結果看,學生普遍反應自己對理論的應用有了一定的理解,從其調查報告來看,比較符合科研的基本規范。而且在此過程中,由于是分組進行,還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了學生對小組進行管理的能力及成員間和小組間進行溝通的能力。
第三,這種調查討論的教學方法,大大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他們在課堂上是帶著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來的,采用這種方法能夠使學生意識到他們不能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在學習中,學生聽課非常積極,并熱烈發言,有時針鋒相對。這種課堂效果大大改善了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聽課不積極、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很少有學習交流的狀況,教學效果由此也大大提高。
第四,這種調查討論的教學方法,改善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自我提升。由于學生是帶著問題來的,要求教師來指導和分析這些問題,而在這些問題中,有的問題有時是連教師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解決或者分析。教師意識到學生的問題中可能會有自己不會的問題,在業余時間里催促自己多學習,以盡可能多地解決學生的問題,與學生一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實現“教學相長”的良性發展局面。
三、探索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由于是初次進行這樣的教學實踐,沒有相關的經驗來指導設計這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還不很完善,還存在著問題和不足,需要進一步改善。
第一,選題范圍太大,影響了相互學習的積極性。由于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自由組合成小組進行調查分析的,這雖然保證了學生的興趣,但也導致了選題的范圍太寬泛。由此導致了小組間的相互學習的積極性不夠,有深度的觀點之間碰撞比較少。
對此,我們應該對興趣和選題的范圍之間進行一下平衡,既要最大保證學生的興趣,以提高積極性,又要使選題的范圍盡量縮小,提高由于學生的學習認識差別而形成的觀點沖突,提高學習的效果及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二,學生自身的評價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由于課程的最終成績有30%左右來自調查分析報告,而這部分成績首先由學生來評,教師只是進行綜合平衡,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生進行的評價比較高,缺乏層次性,那些做的非常好的和相對較差的,所得分數沒有太多的區別。我們不贊成通過取消“由學生來評價”這一方式來改變這一狀況,因為學生必須學會如何來恰當對待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但如何來完善“由學生評價”這一方式需要更進一步的實踐。
第三,這種方法比較耗時,現有的教學時間不夠。學生的調查分析可以在課后完成,但分析報告必須是在課堂上進行,而且報告之后也要有學生進行提問和爭論,這需要的課時量較大,但現有的教學時間安排不夠,我們只能是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這需要老師和學生都做出一些犧牲。
參考文獻
1 周永華.素質教育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3.23(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