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 16:58:17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的理財方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大學生理財方式選擇
一、研究背景
伴隨著科技和互聯網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理財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除了銀行儲蓄、證券等傳統的理財方式外,以“余額寶”為代表的新興理財方式通過互聯網這一平臺受到大眾的青睞。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對新事物的接納能力很強,對理財也展示出了極大的興趣,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制約,使得大學生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面臨著許多問題,無法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Chen&Volpe(1998)提出大學生缺乏個人理財方面的知識,這會限制他們做出財務決策。張曉軍等(2009)認為,很多大學生不知道何為理財,當然也就不懂得如何進行科學的理財。與此同時,大學生在離開父母以后擁有了獨立支配財產的機會,是理財市場上的潛在客戶,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市場上專門針對大學生設計開發的理財產品可謂鳳毛麟角。謝楠等(2010)根據收集來的數據采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建立Logit計量模型,分析結果發現,影響大學生投資行為的因素有性別、家庭、專業和周圍人的影響。池麗旭、張廣勝等(2014)從人才培養、金融專業投資和家庭教育角度對大學生理財方式的選擇提出建議。王影(2016)提出:高校大學生是新知識新產品的積極追逐的活躍對象,要及時觀察他們對市場產品的反應行為的變化,便于及時更新相應的理財產品滿足他們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大學生作為21世紀的開創者,其理財觀念和理財方式反映了當代社會青年人的價值追求。在大學階段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財商”,樹立理性的理財意識,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對個人的長遠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有著深遠影響。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大學生的理財方式選擇問題進行研究,以理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為理論模型,通過描述性分析和相關性分析來重點探討可支配資金、個人理財知識和家庭教育等對大學生理財方式選擇的影響,揭示當代大學生的理財選擇偏好以及目前理財市場上存在的不利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旨在加強大學生的理財觀念,更好地為大學生合理理財服務。
三、研究方法
以理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為理論模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相關性分析來對當代大學生理財方式的選擇進行探討。
1、理論模型設計
(1)理理論及模型
理理論(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 )的理論基礎來自于社會心理學,它由Fishbein & Ajzen 于1975年首先提出,該理論的主要目的是用來解釋和預測人類的行為。根據理理論,一個人的某些特定行為表現是由其行為意愿所決定的,同時行為意愿又受到個人行為態度和主觀規范的雙重影響。
(2)計劃行為理論及模型
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Ajzen (1989)根據理理論所提出的。Ajzen認為理理論在解釋和預測個體行為時存在著兩個重大的缺陷:第一,只通過個人的意愿來預測行為的發生,可能會忽略其它重要的影響因素;第二,理理論并未涉及個人可能無法自主決定的行為意愿或無法充分根據意愿來行使特定行為的情況。因此,Ajzen在理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計劃行為理論。
2、數據分析
(1)描述性分析
樣本中男女比例大致為1:2,文科學生占比52.3%,工科學生占比27.7%,理科學生占比16.9,藝術類學生占比3.1%。其中,每月可用于理財的金額在300元以下的大學生有56.9%,在300-500元的大學生有19.2%,在500-700的大學生有8.5%,700元以上的有15.4%。
影響因素分析:
樣本中影響大學生理財選擇的最大因素是可支配的資金,占比80.17%。由于當代大學生每月資金有限,可用于理財的金額更是寥寥無幾,理財資金的匱乏無疑極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的理財投資行為。
其次是個人理財知識和家庭理財觀念,目前各大高校開設的理財課程較少,對經管類學生培養目標的認識不夠深入,教育更偏重于理論知R,不重視實際運用,經管類大學生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去進行實際理財投資的能力不夠。從總體上看,大學生受專業、興趣等各方面因素影響,理財知識較為匱乏,導致了他們盡可能地選擇風險較小的理財方式進行投資。此外,家庭教育是最能夠熏陶出個人理財意識的教育方式,家長的言傳身教能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對以后理財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而我國絕大多數家庭的理財教育都比較貧乏,孩子從小就缺乏理財意識,到了大學這一狀況也沒有得到改善,對我國大學生的理財能力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
理財現狀分析:
大學生作為社會最新鮮的血液,無疑是享受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帶來的便利的最新群體。隨著支付寶等理財產品越來越深入生活,大學生在選擇理財方式時更多的傾向于電子理財產品比如余額寶等,這類理財產品能夠得到大學生青睞的最大理由就是:簡單易操作,風險較小。但與此同時,大學生也要增強風險意識,任何新興事物的興起都伴隨著潛在的風險,有的風險來自產品本身或者市場不成熟,有的風險來自對產品的認識不足,所以大學生在選擇電子理財產品時要認真了解產品情況,盡可能選擇信譽良好的理財產品;要有隱私意識,不隨意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資料,保護好個人隱私。其次是銀行儲蓄,儲蓄代表的是銀行信用,風險小,收益穩定。樣本中有69.2%的大學生表示個人家庭的理財方式就是銀行儲蓄,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家庭理財觀念及選擇毫無疑問會影響其子女,進而影響大學生的理財選擇。而選擇股票和基金的大學生,一方面是自己擁有一定的閑置資金可以用來理財,且具備了相關的專業知識來進行股票基金操作,以希望獲取高額回報;另一方面,股票的高風險性使得大部分大學生很難選擇股票來進行理財。
21世紀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各種理財產品應運而生,理財公司在提供理財產品時往往附帶其他的服務。目前大學生獲取理財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很少,而理財市場瞬息萬變,理財機會稍縱即逝,他們希望能夠從理財產品中得到及時的理財信息來調整自己的理財計劃,而大學生理財知識的匱乏致使他們更需要一個專業的理財軟件來引導自己進行理財投資,從而降低風險,提高收益。
(2)相關性分析
家人理財觀念與大學生理財觀念的相關性分析:
表2可以看出,家人的理財觀念與大學生理財觀念之間的顯著性水平小于0.05,所以可以得出家人的理財觀念與大學生的理財觀念之間有很強相關性的結論。
風險偏好與理財方式選擇的相關性分析:
同理可得,大學生理財觀念與其理財方式的選擇之間的顯著性水平均小于0.05,所以可以得出兩者之間具有相關性的結論,理財觀念影響理財行為。并且由相關系數均為正值可知,有相關關系的兩者之間的相關關系為正向,在后續的結論研究中可考慮從此方面提出合理化改進建議。
四、存在問題
當代大學生普遍理財知識匱乏,對于經管類大學生而言,高校在制定培養方案時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實際運用,經管類學生理財能力不足;對于非經管類大學生,他們的理財知識是極其匱乏的,面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他們沒有充足的專業知識來指導他們進行理財選擇。
大學生可用于理財的金額太少,經濟來源單一,獨立謀生能力差,除去每月的必要開支,很難擁有閑置的資金來用于理財投資。
市場上理財產品不夠豐富,可供大學生選擇的理財方式太少。根據調查研究,絕大多數大學生反映目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很難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
理財產品投資門檻過高,宣傳推廣不到位,大學生對其了解不充分。
五、提出建議
各大高校積極開設有關理財方面的選修課程,建設系統的大學生理財課程內容體系。同時在校園內積極開展理財活動,如“模擬炒股”、“模擬銀行”等,通過實踐教育,加深大學生對各種理財方式的理解,從個人理財規劃開始,對自己的財富進行歸類組合,找準理財方向,規避風險,按期進行損益評估,獲取經驗教訓,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大學生要明確理財目的,選擇正確的理財方式,不斷拓展自身的理財知識,也可咨詢專業人員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確定理財方式,不要盲目選擇和投資。
大學生群體蘊含著極大的市場潛力,金融機構應針對大學生需求推出更適合他們的理財產品,推動大學生理財渠道多樣化;要加大理財產品的宣傳力度,降低門檻,讓大學生輕松理財,穩定收益。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要用正確的理財觀念去影響子女,充分發揮對大學生個人理財應有的教育職能,培養大學生理財投資的興趣,幫助大學生認清風險,提高風U防范意識,正確引導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理財計劃。
參考文獻:
[1]Chen,Haiyang,and Ronald P. Volpe.An Analysis of Personal Financial Litera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J].Financial Services Review,1998,7(2):107-28.
[2]張曉軍,趙海曉.大學生如何合理理財[J].出國與就業,2009(12):8.
[3]謝楠,陳鑫.當代大學生投資意識及行為分析[J].現代商業,2010(12):286-287.
怎么沒有任何導入問題的陳述?為何調查,目的和問題是什么?
對于剛剛步入大學的人來說,他們有著依照自己的消費偏好、消費習慣獨立支配生活費的能力。由于不懂得如何理財,如何合理支配生活費往往陷入過度消費以至影響到正常生活的窘境。為了培養廣大學生投資理財觀念,樹立正確消費觀,結合他們實際生活狀況對其理財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我們開展了本次調查研究。
我們采取問卷調查法,共發放調查問卷345份,主體調查對象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在校學生及部分研究生。
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大學生除必要生活開支外,資金仍有較大結余,存在理財空間。
第二,沖動消費廣泛存在于大學生之中,對理財的敏感性不強。
第三,大學生消費金額集中,結構成橄欖型。
第四,大學生消費主體依然為飲食日常方面,理性消費依然是主流。
調查統計顯示:南航金城學院學生生活費普遍集中于1000~2000元之間,生活費剛好夠用或略有結余者占84%,一半以上學生表示有自己的小金庫,由此可見半數以上大學生手頭較為寬松。分析消費去向發現,伙食與日常用品支出普遍占據65%~85%的比重,社交娛樂方面支以18%的平均水平位居第二。大學生對品牌認知度提高,對生活品質追求提高,這一部分也占據相當消費額。六成以上同學表示自己偶有沖動消費但并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少部分同學會由于沖動消費導致生活費入不敷出而向父母、同學求援或節衣縮食彌補漏洞。近半數的同學表示受奢侈攀比之風的裹挾、媒體宣傳引誘時常有盲目消費、過度消費的行為,2.3%的同學曾通過各種渠道獲得貸款但都及時還清。部分學生消費金額巨大,內部存在明顯差異。
結果上來說:
第一,大學生理性消費為主流,理財為需求學習。
第二,大學生消費水平明顯提高,消費數額和方式差異較大。
第三,“攢錢”品牌消費成主流。
二、大學生投資理財能力與渠道分析
(一)大學生理財意識薄弱,存在認知誤區
在調查問卷中,認為自己理財能力較強的只占6.67%,理財方式則大量集中在銀行儲蓄和余額寶等理財app之中。有記賬節流行為的有76人。對于理財的看法中,有些同學認為自己資金緊張無財可理,有些覺得眾多理財平臺風險性大,也有少部分學生認為投資理財會耗費大量的精力致使學習分。由此可以發現,大部分同學對于理財持相對激進的觀念。學生們知道理財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但是理財包含很多方面,往小了說就是開源節流,理性消費。
(二)大學生理財能力不強,方式單一,傾向于學習成本較低的理財方式
通過分析該院學生生活費來源,僅有2.6%的同學通過投資渠道獲得收入,具體的理財方式則局限于銀行儲蓄和余額寶生息,超過七成的大學生表示由于缺少相關知識,擔憂投資風險等問題對股票投資望而生畏,在基金、債券投資方面淺嘗輒止,反映出大學生投資理財能力比較薄弱。對于目前采用的投資理財方式,余額寶等應用app占了40.2%,銀行卡儲蓄在其次,占36.71%,記賬節流占12.62%,而采用股票債券的則很少,僅10%左右,可見余額??等app是目前投資理財的主流方式,這是一股新興勢力,正一點點取代傳統的銀行卡儲蓄等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互聯網金融產品,股票,債卷等學學習成本高,鮮有人問津。
三、大學生投資理財現狀及存在問題總結
經由以上分析發現,該院半數以上大學生有意愿且有一定資金基礎進行投資理財。
一是大學生在財務上缺少獨立性,行為模式沒有轉變,認為有需要可以找父母,家長也愿意為自己的孩子提供幫助,大學生也就沒有要自己準備資金的必要,以家庭供給為主導、資金數量受限高因而對資金流動性有較高要求。
二是大學生普遍缺乏相關理財投資知識,在這一方面缺乏一定的專業教育,都是以非專業的廣告、宣傳等渠道得以了解,加之資金數量限制故而對理財產品穩健性有極強的偏好;傳統的認為理財就是儲蓄,儲蓄就是存錢,對于何種儲蓄沒有概念,忽視了其他能夠獲得更多收益的途徑。
三是由于理財觀念薄弱,相關知識的欠缺,諸多理財方式對于大學生而言難以操作并且市場上針對大學生的投資理財極少,致使投資理財行為囿于儲蓄生息。
四是該院僅有6.67%的同學自認為投資理財意識較強。大部分人則認為理財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投資理財應該是父母做的,在理財意識、理財渠道方面,經管類學生對比其他專業并未體現出任何優勢,學校整體投資理財氛圍寡淡。
四、針對大學生投資理財現狀的建議
(一)社會層面針對高校大學生的理財特征設計出多元化的理財產品滿足他們不同層次的需求
提高理財氛圍,出臺一些優質的財經類節目并在在電視廣播等媒體上提高財經類節目的占有率。提倡金融機構與學校合作推出對大學生具有針對性的理財產品。
(二)大學生自我突破層面
1.端正理財觀念,理財目標。大學生炒股、買基金、買理財等方式進行投資,并不是為了“一夜暴富”。參與理財最主要的動機了解理財工具和“練手”,其次才是“提高個人生活水平”、“為下一步創業積累資金”等。
2.改善消費習慣,提高理財意識。大學生嘗試自立,適當的嘗試兼職活動對培養理財意識有積極作用,有利于激發上進心同時彌補錢不夠花的尷尬,制定生活預算并抽空整理開支以掌握自己的資金去向,減少沖動消費,合理安排生活費
3.豐富投資理財知識,進行嘗試性投資行為。僅僅記賬節流的方式理財并不能實現財務的保值和增值,大學生的資金量雖比較有限,風險承受能力較弱,但還是可以嘗試購買一些中低風險、起點低、高流動性、投資比較便捷的理財產品。了解一些高口碑的理財機構購買合適的理財產品,按照自己的風險偏好分散投資,擺正心態謹慎操作。
(三)學院層面,營造良好的投資理財氛圍
關鍵詞:教學模式;材料腐蝕與防護;教學改革;創新能力
作者簡介:倪世兵(1983-),男,重慶人,三峽大學機械與材料學院,講師;楊學林(1973-),男,湖北均縣人,三峽大學機械與材料學院,副教授。(湖北?宜昌?443002)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8-0068-02
近十幾年來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各種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形成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對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學校的首要任務。目前,高校教學模式中的教師被視為知識的傳遞者,學生被視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長期以來,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依賴性大、應付性學習、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如何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大學生的創造性,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結合“材料腐蝕與防護”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變,探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材料腐蝕與防護”課程特點
“材料腐蝕與防護”課程是金屬材料專業和材料成型專業本科的專業課程,介紹有關材料腐蝕與防護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課程的內容涉及物理、化學、材料、能源及管理等多個學科,涉及對象包括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領域,涵蓋面相當廣泛。[1,2]本課程通過介紹材料腐蝕的定義、分類、影響材料腐蝕的因素和有關材料腐蝕防護的基本措施,培養學生牢固掌握材料腐蝕與防護的基本概念并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分析或解決現實生活中腐蝕與防護相關問題的能力,并能在今后工作崗位上加強材料腐蝕與防護相關知識的靈活應用,適應社會發展和生產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使學生在總體上了解材料腐蝕與防護的基本內容,重點掌握材料腐蝕的基本原理和腐蝕防護的內在機理;另一方面,要緊密結合目前國內外材料腐蝕與防護的高新技術和科研前沿最新進展,介紹腐蝕與防護技術在生產、科研中的實際應用。[3,4]
二、教學模式探討
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客觀評價其不足,以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積極探索“材料腐蝕與防護”課程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緊密聯系教學實踐結果,并及時對教學模式進行補充和完善。在教學模式研究與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兩個原則為指導:第一,講授課程的基本概念、腐蝕原理和防護方法;第二,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性擴展學習,使所學知識保持同腐蝕與防護技術在生產、科研中的應用同步。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之本的思想,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創造性學習,使學生愿意學,知道怎么學和學了有什么用。本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積極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是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的灌輸作用以及對知識的傳授和記憶。這種認識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大學教育模式,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狀態,壓制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在這種背景下,轉變教學觀念,確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學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要確保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去發展自己的創造性。[5]
2.改變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的教學模式多采用板書形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一方面,知識的展示形式比較枯燥和單調,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有些特殊的內容比如圖片,不便于展示,影響了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板書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得在有限的時間內所呈現的知識內容受到限制,影響了大學課堂的信息傳遞量。在這種情況之下,完善教學手段,增強課堂內容的生動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是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為了適應大學教學要求,采取板書結合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無疑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3.師生互動,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
教學活動是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完成的,只有充分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學雙方能夠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彼此溝通,進一步激發教、學雙方的熱情,增強教學效果。通過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上講臺講,一方面加深其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使其對教學活動有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其學習的責任心。老師聽課,對講課的學生進行提問,并與其他學生一起就講課進行評價和討論,使教學問題更加清楚,一方面,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有更好的了解,并有效地對其進行指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表達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聽課學生的提問以及討論,老師可以以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換位思考,了解學生想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么樣,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適當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董秀敏
(江蘇教育出版社,210009)
蔡曉東,男,1955年生,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數學高級教師?,F任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校長,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研究員。從教三十四年,蔡曉東校長以“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為愿景,秉持“做真教育”信念,求真、務實地領導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等各項工作,并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績:建構并完善學校四大板塊的課程體系,包括必修課、專修課、選修課、綜合實踐課,并凸顯后三類“校本課程”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打造了一支在西城區乃至北京市具有深厚教學功底和科學教育理念的師資隊伍;構建了“活動育人”、“全員德育”的教育平臺;關注學校的體育、藝術、技術和國際理解教育工作,且成績顯著。
本刊編輯貴校通用技術課程已經開設5年了,有一批優秀的通用技術教師隊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那么,您是怎樣認識通用技術課程的?貴校又是如何開設這門課程的呢?
蔡曉東通用技術必修模塊理論性比較強,一開始按照教材上課,學生不是很感興趣。在學生學習負擔比較重的現實背景下,我們覺得教學效果不好。于是,通用技術組的教師提出,讓學生在“做中學”,加強實踐學習,讓學生對課程知識和方法感興趣,采取項目推進的方式開展通用技術教學。這個教學思路提出后,通用技術教師開始設計一系列的項目,如小書架、懸梁臂、小房屋模型等,在這些項目中,既有設計,又有技術,把課本里的知識都應用上了,學生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原來的不愛上課演變為利用課余時間制作作品。通用技術是一門既要動腦又要動手的課程,課程內容決定了學生要有創新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動手能力,體現了國家對創新精神、動手實踐的教育價值的追求。事實證明,通過幾年的實踐,通用技術課程在我校取得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這與我校一直追求的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所以我們一直堅持開設這門課程,并且開出特色。
本刊編輯 剛才您說到,通用技術課程的理念是超前的,但教材沒有完全體現出來,過于理論化,缺少實踐活動,那么在實際教學中貴校通用技術教師又是怎樣教學的呢?
蔡曉東我們結合技術課程標準和學校特色開發出一套校本教材,應用項目教學將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貫穿起來,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本刊編輯在課程開設過程中,除了教材難教這個問題之外,還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呢?
蔡曉東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教師。課程開設之初,學校僅有幾名從勞動技術學科轉崗過來的通用技術教師,由于對課程開設沒有經驗,教師在教學這門課時遇到了很多困難。隨后,成立了通用技術組,又從高校畢業生中招聘了一些專職的通用技術教師,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有8人的教師團隊。通用技術組的教師們不斷鉆研課程標準、教學方法,逐步認識了通用技術課程的價值,創造性地開設了這門課程。如果教師對通用技術課程承載的教育功能認識不夠,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來教學這門課程,那么就上不好課。只有教師認識到通用技術課程的價值之后才會有積極性,教師團隊之間的支持和配合才會更默契。通用技術教師比參加高考科目的任教教師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辛苦。所以,團隊的精神狀態很重要,良好的教師隊伍是課程有效實施的保證。我們學校正是因為有一支素質優良,責任心強的通用技術教師團隊,才能在通用技術課程開設上取得好成績。
本刊編輯談到師資隊伍的建設,那么貴校通用技術教師的考核與評價是怎樣進行的呢?
蔡曉東 通用技術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在我們學校的評職、評優都是一樣的,沒有差別。從評價上來說,每年10月份,我們學校有一個全體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教師的責任心是不是很強,教師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課堂管理怎么樣等8個問題。我們會將學生的評價反饋給教師,督促教師改進教學。從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來看,學生對通用技術教師的評價都很高,甚至高出一些主科教師。我想,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就是學校對教師的認可。通用技術教師以其特有的教學魅力和人文關懷感染學生,讓學生體驗到不一樣的課堂,由喜歡教師而喜歡上通用技術課。
本刊編輯據了解,貴校的通用技術實踐室建設得非常扎實,而且利用率也比較高,那么貴校的通用技術實踐室建設理念是怎樣的呢?
蔡曉東 我們的通用技術實踐室應該說是基于原有的勞動與技術教室的基礎上建設起來的,是在20多年的歷史積淀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這離不開教師們的辛勤開發。而學校對通用技術實踐室的資金投入也非常大,只要是通用技術教學需要的,符合教育理念的,我們都鼓勵教師配備,如數控車床、3D打印機等。我們的通用技術教師也非常有責任心,比如通用技術教室里的課桌都是教師自己制作的,看著很簡陋,但非常實用。從開設通用技術課程至今,在通用技術學科上的資金投入大約已有200多萬,這也足以看出我們是高度重視這門課程的。
本刊編輯 眾所周知,通用技術課程在大部分省(市)都是不參加高考的,許多學?,F在可能還持觀望的態度,您為什么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發展通用技術課程?
蔡曉東學校一般都是圍繞應試教育而展開的,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是不利的。教育必須為學生的身心發展負責。通用技術課程正好能夠承載為學生發展負責的教育功能,它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還有利于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發展,蘊含的教育價值特別豐富。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特別是條件比較好的學校,學生的起點很高,利用一些時間來學習通用技術課程不會讓他感覺是負擔,反而學習了通用技術課程之后,會換一種角度思考問題,從設計到實施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這些素質可以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這不是一個截然矛盾的事情。我們始終認為通用技術課程的開設意義重大,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益,特別是現在倡導創新教育和動手實踐,通用技術課程承載的教育功能是其他學科課程無法替代的。事實證明,學生學習通用技術課程并沒有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反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
本刊編輯 目前,貴校已經有兩屆學習過通用技術課程的畢業生了,實施下來,您覺得通用技術課程開設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效果明顯嗎?
蔡曉東學生的潛能非常大,但是我們給學生的發展空間非常少,這門課程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創新實踐的平臺,發揮了學生的特長,能夠讓學生有個性地成長。很多學生在國內和國際比賽中紛紛獲獎,其實都是教師在通用技術課程中發現的,這也就證明了通用技術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本刊編輯您覺得通用技術課程的評價應該怎樣進行?
蔡曉東通用技術課程的評價不一定非要參加高考,一旦參加高考也許就會扭曲課程的理念。通用技術課程本身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師隊伍建設才是課程建設的根本,只有這些硬件建設得過硬,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也會毫無壓力地學習通用技術課程,從而達到課程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寫作能力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寫作教學是一個重點,同樣也是教學的難點,語言、語感的培養并不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提升的。針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與拓展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因此,高中英語教師需要從詞匯教學及語法講解等方面為英語寫作教學提供服務,從提高學生閱讀量的方向出發,強化詞匯教學的效應,增強知識的積累,從而讓學生做到言之有物,能夠通過巧妙的詞匯轉換,豐富英語寫作的內容,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一、從詞匯入手,將寫作教學融入英語課前小熱身中
寫作是一個詞匯不斷累積的過程,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詞匯積累,也無從著手英語寫作,因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詞匯積累出發,在課程開始前的詞匯教學中融入寫作教學,強化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首先,在課前設計時,教師需要根據本課單詞結構,設計寫作教學環節,通過豐富的詞匯展現模式,加深學生對單詞的記憶,然后將其放入具體語境中與學生共同探討,讓學生了解單詞的詞性及其多層含義,進而能夠更好地運用于寫作中。
例如,教師在講授unit1 lesson4 city and country這課時,首先可以從課前小熱身即warming-up環節的單詞教學入手,讓學生明確該單元的key words,然后對單詞進行具體講解,讓學生能夠會聽、會讀、會說、會寫,明確單詞的詞性及其具體應用的語言環境,然后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采用填空的形式,將涉及課程重點的單詞放入不同的語境中,讓學生在習題鍛煉中強化對單詞的理解,增加詞匯量的積累。然后,采取拓展訓練的形式,結合課題及課程教學重點,設計與課程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詞匯造句對圖片進行形象的描述。教師可以展示一幅與city life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結合所學詞匯形容與城市生活相關的交通狀況、人口情況等,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既能夠強化與詞匯的積累,又能夠鍛煉其寫作表達能力。
二、利用閱讀教學中的詞匯積累與寫作技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英語課程教學中有許多模塊,包括詞匯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僅在詞匯教學中需要穿插對學生寫作能力的鍛煉,同樣還需要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將課程閱讀中所涉及的詞匯進行深入講解,首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強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然后挑出文章的重點短語與語法進行講解,引導學生按照課文重點句子仿寫,讓學生在仿寫過程中深化對詞匯與語法的理解,進而能夠更好地將其運用到具體的寫作中去。
例如,教師在進行Unit 3 celebration中Lesson1 Festival中的短文教學時,可以挑選文章中的重點句子,讓學生進行改寫。該課程中涉及被動語態的較為簡單的關鍵句子包括以下兩種:(1)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elebrated by Chinese people.(2)On this day, the moon is said to be its biggest and brightest.
教師首先根據句子類型,講解被動語態的結構特點,它主要是由助動詞b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構成,來表達不明確執行者與強調動作承受者的語境,讓學生懂得被動語態的使用方法后,進而引導其根據原文句子進行改寫,給學生一定的提示,讓其從語法著手改寫,有部分學生針對第一句是這樣改寫的:The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其主要改寫理念是將被動語態變為較為簡單的主動語境,在改寫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鞏固對詞匯的積累,同時也能夠鍛煉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在學會簡單的改寫后,便能在以后的寫作中學會靈活變通,保障英語寫作的富有變化性,用動態的句式轉換來增加文章的生動性,從而提高其寫作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理財方式;實證;武漢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4-0271-03
引言
近年來,一股個人投資理財的熱潮涌入校園。如今的大學校園活躍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既是大學生,又是股民、基民、彩民、儲戶、有些還是“小老板”。大學生是一個龐大而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理財理念和理財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狀態和價值趨向。了解大學生群體的理財方式,研究其理財行為特征,幫助他們樹立起適度、科學的理財觀念,引導其理性投資和消費行為就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做的重要工作。
本研究試圖用實證的方法考察在校大學生(僅指本科生,下同)的理財狀況,發現在理財方式偏好和實際理財方式上的差異。
一、文獻回顧
國外在該領域的研究較早,這與西方國家較為重視學生理財意識的培養有關。Yamauchi,K.T and Templer(1982)通過研究權利威信、焦慮、不信任和保留時間等幾個因素的基礎上,得出了金錢態度量表(MAS) [1]; J.A.&Jones,E.(2001)透析了美國大學生的理財與消費,指出金錢的態度、權力、威望、信任和焦慮密切相關,反映在強迫性購買與經常使用信用卡上 [2];Oezlen Oezgen,Ayse Sezen Bayoglu(2005)對300名來自三所不同大學的土耳其大學生進行了調查,指出大學生的金錢態度有著一定的差異,特別是在性別和年齡上有差異[3]。
國內在該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長期以來,國人忽視了對大學生理財理念的教育,缺乏對其理財行為特征的研究。近幾年來,隨著校園理財人數的劇增,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理財行為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周雨風(2005)、吳利明(2005)、曹素芳,彭興富(2006)、吳運蘭,曹文超(2007)分別對當代大學生理財行為的表征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延伸課堂教育、加強校園理財文化建設等建議 [4~7] 。凌霞、馬國振(2008)通過調查研究發現: 理財教育對于提升個體的理財觀念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但理財觀念對理財行為的指導作用很小[8];孫凌霞、宮永建(2008)對天津高校學生的理財觀念與理財行為現狀進行考察,得出了大學生理財方面的共性特征與差異性 [9]。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在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發放調查問卷采集數據,利用SPSS統計軟件,采用頻數分析、相關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力求發現在校大學生理財方式偏好和實際理財方式的特征。
(二)問卷的設計
在此次研究中,將問卷設計為個人基本情況、對理財方式的評價以及個人的理財情況三個部分。
個人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所學專業、家庭結構、家庭所在地等有必要的和針對性的信息。對理財方式的評價采用里克特式五點量表法,記分方式如下:“很不喜歡”給5分;“不太喜歡”給4分;“一般”給3分;“比較喜歡”給兩分;“非常喜歡”給1分,變量項目的平均數越低,代表贊同程度越高。而個人的理財情況則包括資金的主要來源、獲取理財信息的主要渠道以及在校期間有過哪些理財方式等個人理財的基本信息。
(三) 調查方法與樣本構成
此次調研以武漢市大學生為目標群體,由于武漢高校眾多,考慮時間、人力、財力的限制,運用了簡單的隨機抽樣和分層抽樣的思想。以學校和年級為雙重劃分標準,分別從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科技學院、湖北經濟學院及華中農業大學這七所高校中隨機選取了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2009年3―5月,針對所抽取的學校的各年級學生開始了實地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研。共發出400份問卷,回收問卷365份?;厥章蕿?1.25%。但經過檢查篩選,刪除數據不全的問卷53份。剩下313個有效樣本進行數據分析,有效率達85.75%。
(四)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為了進一步提高問卷的信效度,我們利用SPSS14.0統計分析軟件對問卷進行了信度分析,Alpha值為0.651,表明信度較好,符合研究要求。問卷的測量項目是基于文獻資料,結合焦點座談會和深入訪談得出的,并邀請兩位專家對問卷進行了審核和修繕,問卷設計完成之后,正式問卷發放之前,在50份問卷的基礎上進行了小范圍的預調研。根據被測試者對問卷的設計、結構以及措詞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多次修改,因此本問卷的表面效度基本符合要求。
三、實證分析
(一) 理財方式偏好分析
通過對被調查的大學生在里克特式五點量表上對各種投資理財方式的喜好程度(平均數越小者,表示受喜歡的程度越高)的統計分析得出:儲蓄、購買國債、投資股票、購買證券基金、購買保險、購買彩票、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的平均值分別為2.46、2.98、3.04、2.86、2.78、3.32和3.75,表明大學生最為偏好的投資理財方式是儲蓄,其次是保險、國債、證券基金、股票和彩票等。由此可見,大學生在選擇投資理財方式上首先考慮的是風險性,其次是收益性,總體來說較為理性。
(二)理財方式偏好差異分析
通過SPSS13.0提供的Compare means-one way ANOVA命令處理,得出F值和相伴概率,結果顯示:大學生不同性別在購買國債、股票、彩票、證券基金以及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等理財方式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對于儲蓄和購買保險這兩種理財方式則存在顯著差異(置信度取95%,即sig.值小于0.05為顯著,下同);大學生不同學科在儲蓄,購買國債、彩票、證券基金以及保險等理財方式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對于股票和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這兩種理財方式則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不同家庭結構在儲蓄、國債、保險、彩票、證券基金以及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等理財方式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對于購買股票這一種理財方式則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不同家庭所在地在儲蓄、國債、保險、彩票、證券基金以及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等理財方式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對于購買股票這一種理財方式則存在顯著差異。
為了進一步描述大學生理財偏好在性別、學科、家庭結構和家庭所在地上的差異,我們對其均值進行排序,結果顯示,女生比男生更加喜歡儲蓄和購買保險的理財方式;對于股票這種理財方式,最為偏好的首先是經濟學學科的學生,其次是管理學學科的,再次是其他學科的,最后依次是工學學科、文學學科、法學學科以及理學學科的學生;而對于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這種方式,最為偏好的依次是理學學科、工學學科和文學學科的學生,其次依次是其他學科、管理學科、法學學科和經濟學學科的學生;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更喜歡購買股票的理財方式;來自城市的學生比來自鄉村和城鎮的學生更喜歡購買股票的投資理財方式。
(三)實際理財方式分析
通過對被調查的大學生的實際投資理財方式的頻數分布分析,發現儲蓄占73.83%,購買國庫券占1.56%,購買公司債券占2.07%,購買股票占4.66%,購買證券基金占3.63%,購買彩票占14.25%。由此可知,大學生的實際理財方式以儲蓄為主,其次是購買彩票,再次是股票、證券基金、公司債券和國庫券。
1.性格、風險態度與實際理財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上頁表1反映了變量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可見性格、風險態度與實際理財方式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沒有相關關系。由此看來,大學生的實際理財方式不受其性格與風險態度的影響。
2.家庭月收入、父母理財方式與實際理財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由表2可知,父母理財方式與大學生實際理財方式之間均存在正相關;而家庭月收入與大學生實際理財方式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沒有相關關系。由此看來,父母的理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響大學生的實際理財方式。
3.不同年級大學生實際理財方式的差異分析
表3 實際理財方式ANOVA
由表3可知,實際理財方式的顯著性為0.350,大于0.05,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即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理財方式沒有顯著差異。
四、研究結論與啟示
通過以上問卷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結論:(1)大學生最為偏好的理財方式是儲蓄,實際理財方式首選的也是儲蓄。(2)大學生對理財方式的偏好在性別、學科、家庭結構和家庭所在地上存在著顯著差異。(3)大學生實際理財方式一定程度上受父母理財方式的影響。(4)不同年級、性格和風險態度的大學生的實際理財方式無顯著差異。鑒于此研究結論,我們建議:1)注重家長的示范效應。影響大學生理財的外界因素中,家庭因素最為重要,父母的理財理念和理財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理財理念和實際理財方式,因此,父母對子女既需要言教,更需要身教,正確引導。2)加強對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理財教育。由研究結論可知,大學生中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學生對理財的重視程度要高于工學學科、文學學科、法學學科以及理學學科的學生。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非經濟管理學科類學生的理財教育,可以有針對性地對理工科的學生開設與理財有關的課程,介紹一些最新的金融產品及其在理財活動中的應用,介紹一些先進的理財理念、理財方法,使學生能夠有機會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使學生在學生時代及走向社會的理財活動能夠與時代同步。這樣不僅能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也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和事業有利。
參考文獻:
[1]Yamauchi,K.T & Templer,D.I.(1982) .The development of a money attitude sca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46(5):523-528.
[2]Roberts,J.A.&Jones,E.(2001) .Money attitudes ,Credit Card use,and Compulsive buying among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35(2) :213-240.
[3]Oezlen Oezgen,Ayse Sezen Bayoglu.Turkish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mone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2005,(29)6:493-501.
[4]周雨風.當代大學生個人理財教育與消費道德引導[J].商場現代化,2007,(1):190-191.
[5]吳利明.對當代大學生加強理財教育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2):80-81.
[6]曹素芳,彭興富.加強大學生理財觀教育,構建和諧校園[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3):207-209.
[7]吳運蘭,曹文超.淺談大學生的理財之道[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5):62-63.
[8]孫凌霞,馬國振.對中國高校理財教育的反思[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7):9-11.
關鍵詞:大學生理財;金融理財;理財方式
(一)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的是筆者于2013年12月面向某大學在校大學生投放的調查問卷中的數據;調查問卷共發放350份,回收有效問卷316份,回收率為90.1%。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分別為27.2%和72.8%;金融、其他方向金融、保險、投資、會計和其他專業人數的比重依次為59%、14%、11%、7%、4%和5%;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學生的問卷分別為46份、47份、90份和133份,各占15%、15%、28%和42%。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大學生個人理財現狀
根據調查問卷得出,個人基本情況中,大部分大學生收入來源于父母提供,當然也有一部分來自于兼職或獎學金這類學生自己賺來的,但比例不多。生活費的數量主要是1000到1500,占比45.6%。個人的理財情況中,大多數人有著良好的理財意識,對自己的理財現狀不是非常滿意,但卻很少理財;記賬方面,大都認為記賬必須,但都幾乎不記賬。理財狀態方面有規劃,但還是有很多預測不到的情況是多數人的選擇。當問及首選的理財方式時,儲蓄仍是大家的首選;其次則是股票基金債券等方式;保險更像是一種保證,所以不為大家所理解;而房地產和收藏品之類的方式只是極個別人才會選擇的理財方法。
2.理財方式偏好分析
通過對被調查的大學生在調查問卷上對各種投資理財方式的喜好程度的統計分析得出:儲蓄、股票基金債券、房地產、保險和收藏品的比例分別是75%、45%、4%、18%、9%,表明大學生最為偏好的投資理財方式是儲蓄,其次是股票基金債券、保險、收藏品和房地產。由此可見,大學生在選擇投資理財方式上首先考慮的是風險性,其次是收益性,總體來說較為理性。
3.理財方式偏好差異分析
大學生不同年級在儲蓄、股票基金債券、房地產、保險和收藏品等理財方式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對于儲蓄和房地產這兩種理財方式則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不同生活費數量在儲蓄、股票基金債券、房地產、保險和收藏品等理財方式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對于購買股票這一種理財方式則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學生在記賬方面沒有太大差別,都傾向于不記賬和大概知道錢的去向;不同生活費數量的學生在記賬方面差異較大,錢少的學生多數有著良好的記賬習慣。
三、結論和建議
根據上文的實證分析,大學生理財方式受到生活費、記賬習慣、投入額范圍和周圍善理財者等四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同時,通過調查結果的對比分析,不難發現大學生自身理財知識體系的構建以及高校方面加強大學生理財活動的參與同樣重要,就如何提高大學生理財方式,建議如下:
(一)鼓勵參與理財活動
校園理財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大學生的廣泛參加,但是,從學術性講座的實際效果來看,我校超過一半的大學生不愿意參加此類講座,此外,類似理財規劃大賽的活動也集中在少數理財愛好者,針對類似現象,只有健全鼓勵機制,才能調動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在活動中形成理財的基本理念。
(二)培養良好理財習慣
大學生理財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在正確理財意識的指導,這要求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理財的意義何在,是為了盈利還是為了實現更高層次的人生規劃,顯然,為了盈利而投資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在大學階段,理財能夠幫助我們培養一種良好的投資習慣,為將來個人、職業和家庭的長遠發展與合理規劃打下基礎,因此,大學生不應該把賺錢作為理財的首要目的。
另一方面,大學生要學會記賬和編制預算,培養正確的理財方式。記賬的作用在于使日常消費支出一目了然,通過分析大學生每月的開銷記錄,能夠發現生活中不必要的開銷部分,優化消費結構;隨著科技發展,記賬的方式也更加便捷,手機APP應用中都出現眾多專業記賬程序,如:隨手記,只需將程序下載到手機,根據不同類別輸入消費金額,每月末程序就會自動彈出各類消費記錄,大學生可以根據最終記錄制定新的消費預算,督促自己在下個月遵守適度消費的原則,從性價比和自身的承受能力出發,遠離消費陷阱和商場打折誘惑,把錢花在刀刃上。
(三)增加理財資金來源
大學生的理財資金較少,很大程度取決于單一的經濟來源和主要集中在500元以下的每月盈余,因此,只有增加理財的資金來源,才能解決大學生理財資金緊張的問題,下面介紹幾種方法實現理財資金的“開源”:
1.獎學金
我校設有獎學金制度,其中國家獎學金8000元,一等獎學金1500元,二等獎學金1000元,三等獎學金600元;通過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每個班30%的大學生都有獲得獎學金的機會,而這些獎學金都可以作為他們的理財資金。
2.有獎征文活動
我校校園網上經常會轉載有獎論文活動的通知,比如:2013“進出口銀行杯”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有獎征文,2013年度“中國平安勵志計劃”論文獎評選活動等,以后者的獎勵為例,一等獎10000元,二等獎5000元,三等獎2000元;參加社會上鼓勵大學生學以致用的帶獎活動也是積累理財資金的一種有效方式。
3.兼職
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增值方式,找一份合適的校外兼職工作,不僅可以鍛煉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又可以擴充自身的理財資金;適合大學生兼職的很多,比如:家教,作為一名大學生,教授他們最熟悉、最擅長的課程,是最常見的兼職工作,此外,推銷和校園也是大學生兼職的不錯選擇。
4.假期實習
大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在金融機構或其他企業進行專業實習,在了解企業管理和運作和積累社會經驗的同時,他們還能夠得到實習機構的補貼和提成,這同樣也是增加大學生理財資金的好方法。
5.微創業
在學校期間,可以進行一些自己的小買賣,比如擺攤,二手市場轉賣,或者在格子鋪占有一席之地。
(四)選擇合適理財產品
大學生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學術講座、社團模擬投資比賽以及圖書館和網上的免費資源等各種渠道學習和掌握理財知識,明確定位自身的風險承受程度,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
1.儲蓄
從理論上來說,儲蓄并不能算作一種投資的方式,對于多說大學生來說,他們沒有對月末盈余資金進行任何操作,這些資金在銀行卡上自動閑置,最后計入活期存款,這種被動的儲蓄并不能作為大學生理財的主要方式,然而,存款風險性極低,品種多樣,對于風險厭惡型的大學生來說,選擇定期存款或者通知存款也是簡單易行的理財方式。
2.債券
債券按發行主體分為國債、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從盈利性來看,債券收益率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從安全性來看,國債的安全性最高,相比儲蓄,國債流動性較差,起始金額較高,因此,國債適合有一定閑置資金的風險厭惡型大學生。
3.基金
證券投資基金按投資對象分為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混合型資金,其中,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好,風險性相對較低,適合大學生進行理財投資;以華夏基金為例,華夏活期通的存入起點為100元,7天年化收益率6.056%(截止2014年2月10日),明顯高于銀行存款利率,流動性強,適合風險中立型的大學生。
4.余額寶
余額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針對淘寶用戶推出的余額增值工具,受到眾多大學生的青睞,尤其是熱衷網上購物的大學生群體,在方便轉賬購物的同時,余額寶還能實現保值增值,因此,投資于天弘基金增利寶貨幣基金的余額寶非常適合大學生中的網購一族。
5.保險
保險的主要目的在于轉嫁風險,而并非生財之道,大學生購買保險也是一種分散風險的理財方式,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合理的順序安排,即意外傷害、醫療、重疾、住院醫療和投資理財;以PICC人保健康-關愛專家定期重疾個人疾病保險為例,每年保費290元,繳費年限20年,享有重大疾病保險金10萬元和身故保險金10萬元,從該險種的保費金額來看,在大學生的承受范圍之內;因此,關注身體健康狀況,購買人身保險,也是實現人生規劃的重要部分,是大學生都應該具有的理財意識。
6.股票
在股票市場上,有人賺的缽滿盆滿,有人賠的血本無歸,除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入市還需要科學的技術分析、國內外宏觀環境和行業等基本面分析,大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自身又極度缺乏專業的股市分析方法和投資經驗,因此,以股票為主的理財方式,只適合有豐富模擬操作經驗和大量閑置資金的風險偏好型大學生。
7.外匯
外匯是利用匯率利差實現保值增值的一種理財投資方式,包括即期和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期貨、期權、互換交易,涉及貨幣相關性、黃金分割理論、K線理論以及市場走勢分析等專業知識,操作程序復雜,除了熱衷外匯交易的一些國際金融專業的大學生,該方式不適合其他專業的學生。
同時,建立理財投資組合也同樣重要。根據馬科維茨的資產組合理論,“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大學生也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手中的資金,實現多元化的理財投資組合,逐漸完善自己的理財方案,實現自己的短期和長期的理財目標。
(五)加強理財經驗交流
對于大學生而言,與學術性講座相比,同齡人對理財態度和方式上有更多相似點,因此,獲取周圍人的理財經驗對提高自身理財能力往往更加行之有效,通過與實現成功理財的同學積極自發的交流,以及參與“藏龍金融投資協會”等社團的理財經驗交流的活動,大學生能夠從同齡人身上得到啟發,尋找適合自身的理財方式。
參考文獻
[1] 白志華. 談對大學生理財意識的培養[J]. 經管視線, 2011.
[2] 褚寶萍. 青海高校大學生個人理財能力分析 [J]. 青海大學學報, 2011, 29(4).
[3] 陳克娥. 對大學生理財規劃輔導的思考[J]. 社科縱橫, 2010, 25(2).
[4] 曹維佳. 關于武漢地區大學生個人理財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 華商, 2008, (15).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