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 16:58:10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生教育培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傾向于教育投資。英語作為一門占分較高的中、高考科目,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這促使廣西工業城市柳州市的外語培訓機構如同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特別是中小學外語培訓機構。這些中小學外語培訓機構五花八門,規模大小不一,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知名度也大相徑庭,遍布于柳州市的大街小巷中。為了深入了解柳州市面向中小學生的外語培訓機構的教學現狀,筆者進行了相應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和形成建議,希望對相關的培訓機構和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有所幫助。
1 調查基本情況介紹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訪談、課堂觀摩等方法,調查對象是柳州市分布在各個城區的14家面向中小學生的外語培訓機構,包括新東方、英孚教育、韋博國際英語、東方益學教育、遠景教育、陽光教育等外語培訓機構的教師。
問卷調查主要從三個方面設計:一是機構中教師的基本情況;二是機構中教師對教學安排和和教學方法的看法;三是機構中教師對于柳州市英語培訓機構發展的看法。
在問卷的基礎上,筆者對調查對象進行訪談,更深入地了解其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他們對英語培訓教師需求的?B度和意見。
進行問卷和訪談后,為了進一步驗證問卷和現實的切合度,在征得教師同意的基礎上,筆者還進入培訓課堂,親身體驗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現狀。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教師基本情況
柳州市內英語培訓機構中,接受問卷調查的機構內教師,78%為本科畢業,15%為碩士畢業或擁有更高學歷,7%為??飘厴I??梢钥闯?,柳州市相關機構內教師的總體學歷水平高于大學本科低于碩士,少數高于碩士,整體學歷水平尚可。
從教學資歷的方面看,接受調查的教師中,64%擔任全職教師,7%擔任兼職教師,7%為在校學生,19%從事其他職業,其中,教齡高于五年的有15%,三到五年的14%,一到三年的21%,一年以下的50%??梢?,柳州市內英語培訓機構的教師,絕大部分將此作為主業,但經驗豐富的占極少數,多數為資歷尚淺的新教師。柳州市內相關機構雇傭的教師教齡偏低,一方面反映了行業的發展前景樂觀,另一方面,反映了行業的門檻低,競爭不夠激烈。
同時,機構內缺乏經驗豐富的教師對機構的影響有利有弊。利是缺乏教學經驗的新人采用的教學方法新穎,與傳統教學不同,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學習氛圍;弊是教師的經驗不足也有可能帶來許多其他問題,如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沒有準備把握,難以應對,導致課堂效率不高。對于知識的掌握不全,無法給予學生真正的英語能力提升。
2.2 教材使用情況
機構內教師所用的教材,93%為中小學學?,F用教材,57%為機構內部教材,7%為其他來源。其中,50%同時使用學校教材與機構內提供的教材。從此可知,機構的教學主要是基于課內知識的鞏固,若有需要也可提供課外知識的拓展。但是,從為學生拓展課外知識的教材所占比例可以看出,機構未來可能需要加強提高英語能力方面的服務。
2.3 教學方法情況
機構教師的授課方式中,42%采用一對一的授課方式,14%是一對二的方式,36%是三至五人的小班授課,26%是六人以上的較大班級授課。一對一授課的優勢是更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保證學習效率。
教學時間安排上,86%的教師認為早晨學習效率最高,14%認為下午學習效率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機構內教師的工作時間。
教學模式方面,認同采用“課內鞏固+課外拓展”模式的教師占比64%,認同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14%,認同采用“幕課”或其他教學模式的各7%。
2.4 授課環境
授課環境方面,認為授課環境優良的教師占76%,認為環境一般的24%。授課環境的滿意程度較高,說明市場對于行業的基本要求,培訓機構已經達到,開始注重增加競爭力的細節因素,為自己帶來更多客戶。
教學中所使用的設備,過半數受調查的機構教師表示,在教學中需要電腦、投影儀或黑板等設備。約三分之一的教師表示需要錄音機、擴音器或其他錄音設備。
2.5 教師對于柳州市內英語培訓機構發展的看法
對于柳州市內英語培訓機構的市場,約三分之二的受調查的機構教師對其存在的意義持樂觀肯定態度,約三分之一持悲觀否定態度。其中,50%的受調查機構教師認為英語培訓機構是培養英語興趣的好場所,21%認為這些機構是提升學生英語水平的最佳去處。而21%認為“盈利為主教育為輔”才是這些機構的“信條”,也有8%認為這些機構的存在毫無意義。
對于柳州市內英語培訓機構的未來發展,機構老師的看法大體分為三種:一是,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該行業的發展將呈現樂觀情勢(43%)。二是,該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且尚未解決(29%)。三是,該行業的發展將出現其他情況(28%)??梢?,柳州市內的英語培訓機構的發展應當大體呈現向上趨勢,但仍存在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在問及所存在的問題有哪些時,受調查者給出了以下看法:63%認為機構教學缺乏高效的學習方法指導,29%認為機構在考前押題方面做得不夠,29%認為機構的學習環境需要改善,29%認為機構缺乏經驗豐富的老師??傮w看,柳州市內英語教學機構所經歷的問題可歸納為內部問題與外部問題,內部問題即機構的“軟實力”:教師實力與教學方法以及對學生學習問題的把握能力;外部問題即機構內環境問題。
談及行業的宣傳如何可靠有效時,57%受調查機構教師認為宣講或講座是最可靠有效的方式,36%認同宣傳單方式,14%認同電視廣告和公車廣告,7%認同小廣告。
關于什么樣的活動更吸引客戶,50%受調查機構教師認為演講與講座最能吸引客戶,36%認同與學生們進行英語相關主題探討活動,36%認同聚會派對,28%認同戶外郊游和外教互動,21%認同美食DIY等趣味活動,14%認同體育運動和明星互動,36%認同其他活動。
3 提出建議
任何一項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特別是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國民辦教育是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而重新復蘇,并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而發展壯大,其發展歷程折射出我國民辦教育發展政策的不斷變化。民辦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與這一大批熱愛教育事業的社會組織密切相關。
而在發展過程中,民辦教育尤其是培訓機構也面臨諸多困難。目前,柳州市內英語培訓機構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教師資歷不足,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學習效率低;學習環境無法讓人滿意。
就以上問題,筆者認為:
(1)關于教師資歷不足的問題,機構可適當提高招收教師的標準,并在教師入職前提供短期的培訓和試用。教師入職后,出現問題及時與其交流,給予建議。同時,有必要安排定期的職中和職后培訓,讓教師的個人發展不停滯。
(2)關于缺乏高效的學習方法指導的問題,機構內教師應多觀察和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擬出教學大綱,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對應學生實際情況做出相應調整。多觀察多總結,“一個學生一套教學方案”,最大化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機構負責人和教師要多溝通,多研討,在交流和合作中,積極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3)關于學習環境的問題,機構可通過小問卷或課堂中詢問的方式,了解學生所傾向的學習環境,或者參考同行機構的做法,做出相應改善。機構適當添購教學設備,如電腦、投影儀、錄音機等,以滿足教師需要,提高教學效率。
4 結語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應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增強語感,在讀中感受情感的熏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這些話都證實了朗讀的重要作用。朗讀是我國語文教學傳統的優秀教法之一,也是語文訓練的一種最基本的形式和手段。文章的深義妙理、作者的奇思匠心、作品意境的感受、作者感情的體悟,只有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體味得到。學生語感的培養,語言的積累也只有通過反復的朗讀才能獲得。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朗讀的興趣。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呢?
1.充分發揮配樂朗讀聲情并茂的優勢,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朗讀欲望,有效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內部心理動因。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樂讀、愛讀。當前,很多學校都配置了現代遠程教育項目設施,可以到多媒體教室去上語文課,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特別是可以利用抑揚頓挫、準確流利、聲情并茂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讓學生在欣賞課文的配樂朗讀中產生強烈的朗讀欲望,從而培養學生朗讀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找春天》一課時,筆者利用聲情并茂的配樂朗讀,營造了一種童話般的情境,充分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興趣,把朗讀、理解、感悟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欣賞課文配樂朗讀的基礎上自由、充分地朗讀,在讀中鞏固生字,在讀中探究問題,在讀中感悟春光的美好,體驗大自然的情趣,表達對春天的喜愛、贊美之情。筆者播放了兩次配樂朗讀后,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我們幾個孩子,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去尋找春天"的急切、向往、激動的心情,感悟"沖出、奔向"等詞語蘊含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多媒體課件,說說自己找到的春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說說初春的特點,從而體會課題中的"找"字,體會課文表達的發現的樂趣。筆者讓學生帶著"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樣的?"這個問題反復讀課文,從找春天的過程中感悟春天,體會找春天的樂趣,體驗發現的快樂。筆者還讓學生帶著欣喜的心情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然后筆者用課件顯示不斷找到春天的情景,最后形成山花爛漫、百鳥爭鳴的畫面,同時播放輕音樂,創造想象的氛圍,與學生一起在輕音樂聲中朗讀課文,讓他們感到回味無窮。這樣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既培養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2.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
2.1語調。語調是用來表達句意和感情的抑揚頓挫的調子,由聲音的高低、強弱和快慢來決定。不同的語調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文章的內容不同,采用的基調也應不同。如《小溪流的新家》一文的基調是歡快活潑,《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的基調是深沉悲痛,讀的時候要注意區別。
2.2重音。重音包括語法重音、邏輯重音和心理重音。語法重音指詞語中應重讀的字以及句中應重讀的成分。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小白兔說:"自己種的。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其中的"自己種、吃不完"要讀重音。心理重音是表示情緒或情感的重音,它一般落在句中的修飾語上。如課文《一粒種子》中:"啊,好個光明的世界!"重音應落在"光明"上。
1.結合詞匯、句型、課文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詞匯、句型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紅色”在我們漢語文化中象征“歡樂、吉祥、喜慶、熱烈”,是一個褒義詞,然而在英語文化中“red”卻與“危險、暴力、流血”相聯系。又如,句型Howoldareyou?是對年齡進行提問,但只用于一些特定的場合。英美人士并不喜歡別人詢問關于年齡、工資等私人問題。此外,英美國家在問候語、打電話以及面對贊美等方面都與中國存在文化差異。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及時了解和正確使用這些句型,培養良好的交際能力。
2.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滲透英語國家文化
人教版Goforit!教材中編者有意識地增加了一些文化背景知識,融入了很多英語國家的文化元素。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通過講解、比較等方法滲透英語國家文化。如:Goforit!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2SectionA的3a部分中Eve碰到了一個問題:Ineedtogetsomemoneytopayforsummercamp,whatshouldIdo?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本人在班里進行調查:IfYouneedtogetsomemoneytopayfortheschooltrip,whatwouldyoudo?結果大部分學生除了向父母或兄弟姐妹伸手要錢之外,別無他法。這便是中國學生的思維,認為自己在受教育階段向父母兄弟要錢是理所當然,無可厚非。而在英語國家,大多數學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愿望。如:getapart-timejob、sellCDs、haveabakesale等。這體現了中西方文化不同、價值觀不同。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很好地抓住契機,適時地進行了中西方文化對比,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增強了他們的文化意識。
模擬和創設情境,感受、體驗異國文化
新教材的一大特點是:話題“生活化”,廣泛而貼近生活,涉及運動、到校方式、服裝、飲食、壓力等生活話題。因此,在課堂上應盡量開展情景教學,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模擬交際,使學生在相對真實的語境中,運用語言,體驗異國文化。如Goforit!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7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這個單元討論的話題是西方的飲食文化。介紹了水果奶昔、水果沙拉、爆米花以及超級雞肉三明治的制作方法。在學習制作水果沙拉時,每個同學各帶一種水果,再分組制作水果沙拉,最后輪流品嘗各組自制的水果沙拉,簡單而快樂,完全是個西式的自助餐party!何樂而不為!既讓學生熟練掌握了語言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又體驗了西方的飲食文化,真可謂“一舉多得”。此外,本人把制作水果奶昔、爆米花和超級雞肉三明治作為作業,要求學生在家與家人一起完成,共同體驗西方的飲食文化。
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補充
文化意識的培養是長期、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課外活動是培養文化意識的補充。
如:關注身邊日常生活中的英語;讓學生收集英語廣告語或物品的說明書;組織英語表演、競賽和英語角等活動擴大學生對外國文化的了解,有條件的學校還可請外教,請有國外進修經歷的老師以講座的形式介紹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識,或學校舉行聯歡活動,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又豐富了學習形式,使學生更熟練地運用語言能力和文化能力進行交際。
【關鍵詞】培養中學生體育課興趣
一、培養學生興趣的基礎
一堂體育課組織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是培養學生興趣的基礎。體育課教授的技術動作,大多數都是用四節課才能完成的。學生在一節或連續幾節課都練習同樣一個動作,或練習以前學習過和動作,很容易出現厭煩的情緒和不認真練,不愿意練的現象。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根據教材、學生的特點、器材場地的實際,應采用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競爭性的形式和方法誘導學生主動和積極練習。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習練習的積極性,而且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從而完成了學習的任務,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合理安排教材,不斷豐富教材內容
以學習材料作為刺激的“誘因”來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選擇和設計課堂內容時要注意教材的科學性和趣味性。如在教學時要結合學生所長,突破難點進行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結合學生興趣特點,將跳繩作為發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與耐力跑技術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和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不僅掌握了中長跑的技術,克服了“厭跑”心理,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奔跑興趣。這樣不僅發展了素質,也培養了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在體育教學中,必須遵循由淺到深,由低到高,有易到難的規律。因此,在給他們教的過程中,應以打基礎為主?;A學好了,他們就會要求學習教難的技術。同時,教師的教學只有結合教學規律以及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不斷更新教學模式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學之樂。既有效地促進學生在思考中練習,在練習中思考,又使學生越練越想練積極練,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
教師要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勇于突破新教材,提高教學效果。固定的隊形不利于同學之間的自由組合,同一個教材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學習興趣的下降。為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根據學生需要合理運用各種練習手段,既可以嚴密教學組織,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又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同時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本地區和學校的情況,靈活運用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進行教學。
二、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融洽是培養學習興趣的保證
在人格上,教師和學生永遠是平等的朋友。比較而言,學生更需要從教師那里得到尊重、友愛、溫暖、情誼和教誨。當這種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后,他們便會以更大的激情上好體育課。教師應善于調控學生的情緒變化,使他們保持愉快、積極上進的心境,這對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
1、多用激勵的語言
(1)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富有啟發性、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可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2)在體育教學中,表現特別好的學生,最大的期望莫過于得到教師恰如其分地評價和鼓勵;而某些有過失的學生,最害怕的莫過于受到教師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況,正確的做法應是:該表揚的,就實事求是地給予表揚,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有過失的,論過要適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激發其補缺改過的動機和行為。
(3)首先,教師要容人之短,不懷成見。教師的寬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決矛盾、融洽師生關系的基礎。其次,教師對學生要熱情教誨,以情感人。再次,以勉勵的口氣布置任務,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榮謄感,使其潛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因為“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教”。體育的競技性特征,使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過程中,經常要承受成功和失敗的心理體驗。
2、愛護、尊重和信任學生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動”起來。中學生已逐步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尊重學生就要抓住課前準備、課中調節、課后反思。課前要認真備課:教學結構要考慮氣候、季節、天氣的變化因素;課內教材的搭配要考慮學生的全面鍛煉及對三基掌握的有利;課中運動負荷要依據學生的年齡、性別、體質的不同而機動掌握;課中要靈活調節:隊列站隊的背風、背陽光直射;課中的節奏和氣氛的掌握和控制;課后要冷靜反思。只有尊重和愛護學生,學生才會與老師主動配合,積極參與,課堂自始至終處于良好的情感環境之中。
3、參與到學生中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學生的練習,和學生一起做游戲,一起打比賽。當他們打籃球比賽興趣下降時,就參與到他們的比賽中。當學生長跑體力下降時,就和他們一起完成下面的距離。這樣不僅縮短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也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發揮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學習興趣因素之一。在教學中發現,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交流,相互鼓勵,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在練習中,學生掌握動作有快慢之別、優劣之分,這種差別就形成了同伴間的相互影響,鼓勵差生不要氣餒,繼續努力,并提倡技術好的學生都和技術差的學生共同練習,因為在練習中動作差的學生,能夠邊練習邊觀察好的學生的動作,還可以向對方請教。而動作好的學生在練習中體會到做老師的感覺,要想教別人,自己的技術必須要提高。在動作練習一定時間后,要有意識地讓動作較好的學生來做示范,這樣不僅能增強本人自信心,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動作較差的其他同學的練習,帶動其完成動作。這樣既提高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創業教育 法律環境 法律教育
現有的創業培訓中比較注重創業精神和品質的強化,更多地關注企管、金融、財會、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對與創業有關的法律知識關注較少。創業教育中法律教育的缺失,容易導致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創業成功率低,稍有不慎容易在創業過程中誤入歧途。
本文以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為例,有針對性地選擇與創業密切相關的法律問題展開討論。目的是讓大學生對其創業活動所面臨的法制環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引導大學生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辦事,依法維護企業和自身利益。
一、創業中法律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
創新已成為當今中國的最強音符,創業也已轉化為大眾的迫切需要。與之相對應的是,創新創業教育蓬勃開展,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有著諸多優勢,也是自身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一)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創業能力是一種生存能力,創業教育是一種培養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創業教育被稱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和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可以使大學生了解當前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巨大的社會就業壓力,認識到創業是解決中國社會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具體來說,就是培養自信心、培養積極的處事態度、培養良好的行為方式、培養社會責任感、培養競爭意識和競爭精神、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與品質。這些正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對于創業者,從尋思創業伊始,必須充分認識分析創業環境,因為創業成敗與創業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創業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對創業的影響往往更重要。
社會環境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文化環境、人口環境、習俗環境、市場環境、人力資源環境等,社會環境對創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創業者要全面考慮,能利用的社會環境要充分利用,不能違反的要嚴格遵守,創業者對社會環境利用得越好,創業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在市場條件下開展的各種經濟活動,無一不是在法律的引導、規范和保護之下才能正常進行和取得預期成果。企業創業活動同樣是在一定的法制環境下進行的,創業者必須考慮法律的這種影響和作用,對其創業活動所面臨的法制環境要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并在創業活動的各個環節采取相應的對策,才能達到成功創業的預期目標。因此,加強創業中的法律教育與培訓非常必要。
二、創業初始階段的法律教育與培訓
經過一番躊躇滿志的構想,開始準備創業,這就進入了創業初始階段了,創業者首先會遇到很多法律問題,處理不當的話不僅會造成很多不可避免的糾紛,嚴重的話還會危及企業生存安全。創業者不必了解有關法律的所有內容,只要知道哪些法律和哪些關鍵內容與新辦企業有關就夠了,最重要的是作為企業主,要知道法律不僅對企業有約束的一面,也同樣給予你的企業以法律保護。
(一)關于設立經營實體,進行行政審批的相關法律問題
設立企業,從事經營活動,必須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領取營業執照,如果從事特定行業的經營活動,還須先取得相關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比如開網吧,需要得到公安部門、文化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根據《民法通則》《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等法律的規定,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其中以有限責任公司最為常見。設立特定行業的企業,還有必要了解有關開發區、高科技園區、軟件區等方面的法規、規章、有關地方規定,這樣有助于更好地選擇創業地點,以享受稅收等優惠政策。同時大學生創業需要依據《企業登記管理條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以及消防、衛生等行政審批程序的一些具體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這部分相關法律的教育與培訓應重點放在各種不同經濟組織的具體特點,包括責任形式、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的區別、設立條件要求、公司章程、投資協議、經營管理等內容,讓大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企業組織形式并按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具體規定準備資料,辦理企業登記手續。
(二)關于資金、設備場地等相關法律問題
大學生在創業初期籌集創業資金時可能涉及銀行貸款、財產抵押等問題。如果不是以貨幣資金出資,而是以實物、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或其他權益等出資,以及在企業經營也會涉及租店面及辦公場所,這些都會涉及諸多的法律問題,需要了解有關票據、合同、擔保、出資、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等相關的法律知識,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律教育與培訓,本著“必需、夠用”原則,精簡優化法律教育培訓內容,讓創業大學生樹立強烈的法律意識和掌握應用關鍵的法律知識,至于較為完整的法律條文學習、熟悉及應用,有待引導大學生遇到具體的經營問題能夠做到尋找相對應的法律文件,邊學邊用,做中學,學中做,從而在創業過程中不斷提升法律水平與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
三、創業經營階段的法律教育與培訓
創業初期階段以設立某種組織形式的企業為主,完成行政審批企業登記手續,這僅僅是創業的開始,打好基礎后,接下來要進入創業經營階段。同理,創業者不得不面對許多不可避免的法律問題,而且是稍有不慎或忽視,極有可能使新設立的企業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令企業經營管理舉步維艱。認識把握好下面幾個法律問題無疑有助于創業成功。
(一)履行好企業的法律責任
創辦的企業進入經營階段后,創業者也就是經營者要遵紀守法,履行好企業的法律責任;現有的法律體系已日趨完備,不少法律法規都或多或少從各個不同方面規范了經營者的法律責任,現舉二例說明履行法律責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也就展示了對創業經營階段中法律教育培訓的意義所在。
其一,創業者必須依法納稅。任何企業,都要按照國家稅法的規定繳納各種稅款,以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要,及時、足額納稅是創業企業對國家的貢獻,也是創業企業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創業者要了解熟悉《稅收征收管理條例》,明了自己作為納稅人的基本義務和權利,這些責任概括起來為:依法辦理稅務登記、依法開設銀行賬戶、依法報送財會制度、依法設置財簿、依法報送財會核算資料、依法辦理納稅申報、依法繳納或解繳稅款、依法實施發票管理、依法使用稅控裝置、依法結算稅款或提供擔保、依法接受稅務檢查等。
其二,創業企業務必尊重員工的權益。市場競爭、企業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員工的素質和積極性,在勞動力流動加快和競爭加劇的形勢下,優秀的勞動者越來越成為勞動力市場上爭奪的重要資源,所以新開辦企業一開始就要特別重視尊重員工的權益,踐行以人為本的經營之道,自始至終培育員工的忠誠度和歸宿感,避免人才流失給企業帶來的困難和損失。
至于法律層面而言,《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有相當多的條文明確規定了企業和企業經營者應盡的法律責任義務,比如必須依法與員工訂立書面形式的勞動合同、依法為員工提供勞動保護和安全、依法支付勞動報酬、依法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依法處理勞動爭議與糾紛等等。
(二)熟悉并遵守相關法律
進入創業經營階段,利用企業資源,為社會創造財富,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與服務,整個經營管理過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幾乎都有法律法規的具體規范,創業者要盡可能地了解熟悉相關法律法規,才有可能做到遵紀守法,依法維護和保障企業利益,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成為法盲,不懂法不守法,會使企業陷入歧途,甚至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需要創業者了解熟悉企業經營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很多,這里著重強調幾部法律法規,非常有必要作為創業教育中法律教育培訓的重點內容,主要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環境保護法》《廣告法》《合同法》等,下面擇其中一二說明。
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而言,其法律教育培訓中要讓創業者重點了解熟悉消費者的權益和經營者的義務,以及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教育培訓中側重在于熟悉掌握法律禁止的十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避免競爭中觸犯了法律底線;至于《產品質量法》的教育培訓中則應強調創業者了解熟悉國家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體系與制度,要創業者熟悉掌握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不得違反《產品質量法》的禁止性規定,履行作為性義務和不作為性義務。限于篇幅,其他相關法律不再累述。
總的原則就是要精選核心的、與創業企業經營管理密切相關的法律概念與條文,有的放矢,讓大學生易學易記,讓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運用能力轉化為創業企業保駕護航的能力。
(三)依照法律解決糾紛
創業者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對內開展管理活動,對外發生經濟聯系,都會產生各種法律關系,難免會有各種摩擦矛盾、爭議糾紛。因此創業者要了解熟悉《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仲裁法》等法律,依法處理爭議糾紛,熟悉掌握法律中規定的具體訴訟程序,更要有積極收集相關證據的法律意識,還要有各種相關預防措施及管理制度,這樣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保障企業利益。以《民事訴訟法》為例,在具體的法律教育培訓中,要讓大學生理解并掌握訴訟制度、原則、管轄概念、訴訟程序,實訓模仿撰寫訴訟文書,能夠獨立進行訴訟,最終具備用訴訟方式解決經濟糾紛的能力。
參考文獻:
事實上,培養學生語感最好的時間不是高校階段,而是在中、小學階段。高校期間被迫提出學生語感的培養,是因為高校人文教育的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語感非常差,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大多中小學的語文教育中,教師過分關注考試,教學中注重講解字詞、語法知識,將文章詮釋得支離破碎、毫無美感;另一個原因是目前中學生手中的“課外書”主要為考試輔導書,他們很難有機會去瀏覽真正的課外出版物,無法開拓視野、豐富情感、培養情趣。大學人文教育的主要內容不是具體知識的傳授,而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基于此,大學人文教育中再提學生語感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出于各種原因,目前在大學人文教育中培養學生語感也是危機四伏,效果甚微。
1、人文教育在高校處于“邊緣化”地位
大學開設人文教育課程的最初目的是培養具有自由精神的人,但是目前諸多高校已經違背初衷,在人才培養上急功近利。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高校管理者過分注重專業的實用性,忽視人文教育的基礎性。以某高?!洞髮W語文》課程的開設為例。《大學語文》對于學生語感的培養作用很大,教師可以通過對課程的講授引導學生感受、領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其想象力與創造力,形成良好語感,提升其表達能力。該高?!洞髮W語文》教材分31個單元,精講課文96篇,泛讀課文664篇,每周3個課時,每個學期共計45課時左右,除去節假日實際上課只有三十多個課時,任課教師要在如此之少的時間內完成31個專題的講解,并梳理中國文學發展的歷程,根本是天方夜譚。而與附近幾所高校比較而言,該校還是相對較為重視《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眾多高?;蛘吒静婚_設某些人文課程,或者即使開設,也沒有足夠必要的課時,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人文課程教師上課應付、學生對付的情形。任課教師覺得自己屬于學校的邊緣化人物,學生對人文課程更不重視。
2、人文課程教學方法過于古板,難以達到提升學生語感的作用
長期以來,中式教育還是偏重“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以相關知識的傳授為中心,某些教學專家評判教學效果好壞時,上課學生是否安靜聽話成為評優的主要指標,“示范課”評比更是以教師講授為重,教學互動較少。因此,即使教師授課經驗豐富、思路清晰、語音標準,道理深入淺出,但效果仍然不甚如意。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僅是觀念的輸送,學生不需要思考,更不需要主動發言,從而喪失了許多提升語感的機會。專業課問題對錯可能十分明顯,但人文課程的相關問題通常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因此改變人文課程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主動發言,充分表達其觀點,實現思想創新,才能有效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語感,否則光靠教師傳授,學生的語感將始終保持在一個較低水平。
3、學生深受應試教育影響,難以體會語感的作用
人文教育對學生語感提升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我國學生大都接受的是應試教育。盡管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語感培養提出了要求,但事實上我國中等教育中成績考核始終位于首位。為應對學??荚嚭蜕鐣蜆I的壓力,大學生進入高校后,大多集中精力去獲取那些具有實際有形價值的、能即時發揮作用的“硬件”,比如各種證書、專業技能培訓等;而對于短時間難以發揮效用的人文課程,基本上就是應付了事,大都抱著湊學分的學習態度。大學人文教育不能提升學生的語感,學生就難以透過現象看本質,做出適合自身的抉擇。所以目前高校校園“老實人吃虧”的觀點盛行,同學之間攀比現象層出不窮,享樂主義遍地開花,整個校園彌漫著浮躁的氣息,如此惡性循環,學生將更加難以靜心學習人文課程,語感提升也無從提起。
二、高校人文教育中培養學生語感的對策建議
語感的培養問題由來已久,因為它很難用具體的文字予以描述,也尚未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培養方法。目前,高校人文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恢復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胃口”,培養學生對人文課程的興趣,只有人文教育真正得到重視,學生語感的提升才能實現。
1、高校管理者要擺正人文教育的位置
人文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直接影響任課教師的教學心態和學生的學習態度。基于此,高校管理者應改變現在人文教育的弱勢地位,通過營造濃郁的大學人文氛圍、合理增設人文課程等方面,提升人文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性。人文氛圍的營造上,高校管理者可以通過靜、動兩個方面予以實現。靜的方面表現為巧妙構建校園環境。如在學院矗立一些具有象征意義的雕刻或名人塑像或是建立自己的學院歷史展覽館,每批新生入校,都帶領新生到學院歷史展覽館參觀,給新生介紹學院的歷史,增強新生入校榮譽感;在學院教室、走廊等地方,多張貼一些名人事跡、格言等。動的方面,學院可以通過鼓勵學生開展各種社團活動,并給予學生們足夠的支持。學生們自身的創造力、想象力或者活力會產生一種隱性的人文氣息,讓每一位走進校園的人都能深深感受到。某篇新聞報道曾這樣描述,高校在迎新時,新生進入高??匆姷牟粌H是班主任,還有一路五花八門的社團為招人而打著的“活廣告”,如武術社團的成員穿著少林服裝表演、書法社團的成員揮毫潑墨吸引新生等。走進這樣充滿人文氛圍的高校,自然能啟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其對人文課程的重視程度。課程設置方面,高校應針對學生開設盡可能多的人文選修課程。目前人們存在一個認識誤區,認為選修的人文課程大多是大學為同學們湊學分而胡亂開設的“玩”的課程,只有專業課才是“正經”課程。但若放眼國外,就會發現很多名校選修課才是形成其特色的重頭戲。這些名校最受歡迎的課程往往不是專業課,而是部分選修課,其選修課比重基本位于60%以上。與其相比,我國國內大學選修課程所占的比例明顯偏低。據了解,我國一流大學如清華、北大選修課所占比重一般也就是34%左右,一般大學選修課所占比重多為24%左右,這個比例中可能還包括一些限制性選修課(或稱準必修課),其實際比例可能更低。例如,某高?;A課部開設的選修課程僅包括普通話、演講與口才、湖湘文化專題、西方文學作品賞析、中西文化比較、大學生藝術修養,音樂欣賞,攝影、書法技巧與欣賞九門課程,選修課開設數量少,科目也較為單一。人文課程和專業課程不同,人文教學是打開學生知識面、讓學生提高精神文化素養的重要渠道。所以適當減少學科專業課程,增加人文選修課程,擴大學生選擇面,應成為高校人文課程設置的發展思路。高校開設人文選修課程不盡如人意,但是更令人擔憂的是人文教育的師資力量也非常薄弱。以湖南省部分高校為例,很多高校開設的選修課并沒有相應的專業教師,都是找外聘教師上大課。一般來說,外聘教師教學責任感相對較低,教學態度也不太認真,因此即使學生對某些選修課興趣濃厚,但受任課教師的影響,也可能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選修課到課率越來越低,教學效果越來越差。學生不是機器,高校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學會做事的前提應是學會如何做人,而其必要條件就是要有稱職的、愛崗敬業的專業教師的培養和輔導。為此,高校在多開設人文選修課程的基礎上,還要多培養稱職的人文課程教師,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領略人類文化的深奧與博大,得到心智的訓練并感受其中的喜悅。人文課程才能真正有效的幫助學生領悟深厚的人文精神、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形成濃厚的語感,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會真正成為具有自我意識的、能適應社會并服務于社會的綜合型人才。
2、掌握語感培養思路,依據語感獲取方式,創新人文課程教學方法
語感提升的關鍵在于教學時機和方法的把握。培養語感,使學生具備敏銳的語言感受能力,應首先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打好感受言語的基礎。傳統“教師說、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提升語感效果甚微,人文課程是欣賞的課程,其教學本身也應該是“人文”的。應充分抓住學生的切身感受,在情感體驗中發展語感。感受同生活的直接經驗息息相關,若離開了生活經驗,那么語言與現實就失去了聯系,也就很難獲得具體的語感環境。現代認知心理學家魯墨哈特提出了圖式理論,對于探討語感培養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魯墨哈特認為,“圖式理論基本是一種關于人的知識的理論。也就是說,它是關于知識是怎樣被表征出來的,以及關于這種對于知識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識運用的理論。按照圖式理論,所有的知識都組成為一定的單元。這種單元就是圖式?!保?]根據圖式理論,圖式在人們語感形成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意味著:一是人們頭腦中本來具有的圖式數量越多,其再生成新圖式的能力就越強,并且形成更有用、更高級的圖式難度就越小;二是人們頭腦中圖式數量越多、圖式的質量越高,那么其直覺思維就越敏銳,運用圖式的能力就越強,即能夠在相應的言語環境中快速的把相關有用的圖式調動出來,準確理解別人的意思或發表自己的意見;三是人們頭腦中數量多、質量高的圖式運用的次數越多,人們形成無意識支配自己思路和氣勢的能力就越快,即良好語感自然形成的時間也就越短。在了解語感培養思路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語感自然習得和學習獲得這兩種方式對語感培養方法進行創新。自然習得的主要方式是內隱學習。內隱學習概念由心理學家羅伯首先提出的,他將內隱學習界定為無意識地獲得關于刺激環境的復雜知識的過程,即內隱學習時認知主體并沒有意識到控制他們行為的規則是什么,但卻學會了這種規則[10]。內隱學習是不需要付出意識努力、不需要采取一定策略就可以完成的學習。學習獲得的主要方式是外顯學習,即主體需要付出一定的意識努力,采取一定策略才可以完成的學習。內隱學習是語感培養的主要方式。人文教育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內隱學習的氛圍,同時配合外顯學習,培養語感。創造內隱學習氛圍,就是讓語感教學少一些束縛和尷尬,多一些自由和舒暢。
關鍵詞: 口語訓練 口語教學 交際能力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英語的學習成為學生一項極為重要的學習任務,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使其作為交際的工具進行國際化的溝通和交流。然而,多年來的英語教學忽視了英語的口語訓練,而只重視英語單詞及語法的掌握,使得很多學生在真正需要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時,往往不能夠說出流利的英語,不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思,這就失去了英語學習的真正意義。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重視英語口語的訓練,采取積極有效的口語訓練方式,真正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一、注重語音,掌握發音規律
學習英語發音的前提是要熟練地掌握國際音標,學生學習音標的效果往往決定了其發音的準確程度與語調是否合乎標準。因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時,要對語音給予足夠重視,根據學生的發音狀況進行定期的音標、單詞、字母等發音訓練。通過尋找字母的發音規律,使學生能夠明確單詞朗讀的規律性與標準,同時使學生掌握單詞發音的技巧,對連讀、句子的重音及相應的語調等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夠具備說出純正漂亮英語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1 “This is me”的教學時,課程涉及的單詞有grade,year,reading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此類單詞的讀法,要求學生自主分析這些單詞中元音字母的發音是否相同,進而總結出發音規律。教師也要對不同單詞中的相同字母發音區別進行強調,使學生能夠明確發音標準,并在之后的朗讀學習中加以注意,提高口語水平。
二、立足課堂,創設教學情境
加強英語口語訓練的另一個有效形式就是以課堂為基本點,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使英語課堂成為學生積極交流的場所,為學生模擬英語交際情景,以促進其進行英語語言的使用,與他人交流。合理且恰當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濃郁的英語口語氛圍,教師以課堂作為教學的基點,為學生提供使用口語及進行溝通的條件,在語境當中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5 “Going shopping”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別從家中攜帶一些物品,在課堂上模擬超市的運營,將學生帶來的物品如books,telephone等,以及班級內的公共財物如curtain,chair等貼上標簽,由教師選定幾位學生模擬售貨員及收銀員,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購買時一律使用英語,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學生對購物用語有很深刻的印象與了解,課堂的氣氛也非常輕松與活潑,學生在情境中完成了口語的訓練,并對生活中的交際用語有了深刻理解。
三、形式多樣,激發學習熱情
背誦作為傳統的教學方式與語言學習方式,雖然不具備創新性,但對于基礎英語口語知識的記憶和背誦能夠提供保障。教師要合理運用背誦方式,要求學生對基礎的交際用語及常用的交際句型進行硬性記憶。此外,還應該要求學生在進行模仿學習和理解內容的同時,對課文中較為精彩與經典的段落和對話進行背誦,也要對具體語句的使用環境進行了解,例如外國人的打招呼方式常為談論當地的天氣等。
教師在進行英語口語的強化訓練時,可以采用鍛煉口語水平成果較為顯著的分角色朗讀及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學生在進行表演時,往往會事先對所要表演的內容進行充分了解與掌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表演課本中所給的對話及短文等,也可以要求學生分組合作進行表演項目的自編、自導、自演,同時要給予恰當指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合理地分配角色與任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分角色表演的課堂活動中。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上冊Unit 2 “School life”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分配學生進行教師、同學、校長的表演。通過實際表演活動,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英語口語的工具性與實用性,進而對口語學習產生濃厚興趣,進一步提高自身口語能力。
四、綜合運用,提高口語能力
在進行英語語言的應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俚語及諺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學生對此類語言的積累不無好處。例如,在進行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Wild animals”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積累有關野生動物的諺語等。如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雙雕;一舉兩得);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類聚,人以群分);If you don’t enter a tiger’s den, you can’t get his cubs.(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俚語與諺語的積累,能夠使學生的口語能力得以提高,交際能力也隨之進步。
口語能力是英語使用能力的指標,教師和學生都應該給予足夠重視。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訓練,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增強英語學習的實用性,進而使學生的英語交際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帥鳳英.強化英語口語訓練,提高口語交際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