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1 01:03:15
序論:在您撰寫合理消費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太原住宅消費者特征;購買力分析;住宅消費偏好;購房影響因素
2009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幾乎成了以住房消費者為主導的市場,即滿足消費者的居住需求。從消費者角度分析,房地產市場分類有:①按產權分為大產權、小產權和沒產權;②按價位分為高檔、中檔和低檔;③按適用人群分為:適于老年人的老年公寓,適于青年人的中小戶型,適于中年人的較大戶型和適于有錢人的別墅。
1太原的住宅消費者的主要特征
1.1消費者年齡分析
消費者年齡段可分為兩部分:①30歲,大概占所有消費者的60%;②30歲以上,即40歲~55歲左右,大約占全部消費者的40%。太原住宅消費者主要以年輕人和中年人為主。包括本地購房者和外地購房者,購房的目的主要為自己居住,即自住型需求為主。
1.2消費者家庭結構與職業分析
60%的消費者屬于成家有孩子的家庭,40%的消費者屬于參加工作不久即將結婚的年輕人。多數以工薪階層為主,即有穩定的收入者。
1.3購房目的分析
56%的消費者有子女且子女正在上學,購房目的在于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約20%的消費者屬于未婚,他們購房混合了兩種目的:改善居住和結婚用房。
2消費者購買力狀況分析
總價:消費者能承受的購房主流總價在40萬~50萬之間。
從消費者的普遍心理來講,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應該要超過這個標準。
單價:消費者能承受的購房主流單價在4000元/m2~5000元/m2之間。
約20%的消費者能夠接受相對更高的房價,10%的消費者傾向更低的房價。
面積:消費者普遍傾向的購房面積在80m2~130m2之間。
中小戶型最受消費者青睞。準備結婚的年輕人選擇70m2~90m2,有孩子的家庭選擇100m2~130m2。轉貼于中國中國-3太原消費者住宅消費偏好分析
3.1樓型偏好
35%的消費者愿意多層,45%的消費者能夠接受小高層,20%的消費者傾向于高層?!靶睦砥谩辈⒉皇琴徺I的唯一決定因素,消費者還要考慮自己的購買能力和實際需求。
3.2戶型與空間面積偏好
戶型:較偏好兩室類和三室類。40%的消費者較喜歡兩室類,50%的消費者較喜歡三室類,喜歡一室類和四室類的消費者占消費者數量的10%左右。具體戶型是:兩室一廳一衛、兩室兩廳一衛、三室兩廳一衛、三室兩廳兩衛。
空間:比較偏好大臥室和大客廳。
3.3付款方式
現在的高房價,消費者選擇按揭貸款的付款方式稍高于消費者選擇一次性付款和分期付款的比率。這取決于消費者自身的經濟狀況和收入情況。
3.4城區偏好
現在太原市南面發展比較迅速,大部分人在高新區上班,消費者傾向于在南城買房,可以離工作地點近些。
3.5其他偏好
供暖方式:地暖作為一種新型的采暖方式,以其舒適、節能、健康、環保等多項優勢成為了令消費者青睞的供暖產品。
4影響太原消費者購房的主要因素
4.1地段和價格
價格是影響消費者購房的最主要因素,太原的經濟水平處于中等偏上,消費者購買能力有限,住房價格的影響力比較大。隨著現在房價的上漲,大部分消費者會考慮自己的實際承受能力,這對于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尤為明顯,他們還沒有穩定的收入和完善的福利,價格考慮最多。其次是地段,消費者傾向于就近孩子上學、工作單位,交通便利,商業發達的地理位置。
4.2手續問題
這其實就是相當于為房子買保險,消費者購房要求是大產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紅本?!按蠹t本”,其規定的產權可以上市交易、抵押貸款,產權人的產權因此就能得到保障。而民間所說的“小紅本”,是區、縣政府發給集體土地上建設房屋的房屋所有人的產權證。按照國家現行規定,這種“小紅本”規定的產權在集體組織成員之間可以轉讓,但不能自由上市交易、不能抵押貸款。鑒于此種情況,消費者買房時,會把產權問題也列入考慮范圍之內。
綜上所述,房地產市場以消費者為主導,即如果房地產市場價格合理,消費者有支付能力購買,消費者又有意愿進入這個市場,那么房地產市場的交易才得以進行及完成。房地產的發展問題,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房地產企業,甚至于一些住房銷售的中介及媒體,不要總是打住房消費者的主意,不要以為用幾句煽動性語言就會讓這些住房消費者俯首帖耳,順從地進入市場,而是要看看其房地產產品的價格合理不合理,產品質量如何,要學會分析消費者的心理。希望每一個住房的消費者都成為自己決策的主人,希望每一個住房消費者可以通過各種合理的方式、渠道來獲得相應的信息。
參考文獻
摘要:高校體育消費市場的定位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行為走向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對高校體育消費市場進行理論分析,旨在為高校加強引導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提出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市場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科基金項目(05JY245)“對華東區普通高校學生體育活動消費現狀的調查研究”。
本人通過對華東區普通高校學生體育活動消費現狀的調查和研究,認為高校要大力開發大學生體育消費市場必須注重對高校體育消費市場的理論分析,切實加強對本校體育消費行為走向的引導,對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我國體育消費市場的含義及特點
體育市場是一個復雜和特殊的市場,對體育消費市場的定義應從營銷的專業實際出發,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基點,是消費者對所有與體育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的總需求。根據體育消費的外在表現形式,可將體育消費品分為體育實物型消費品和體育非實物型消費品,其中體育非實物型消費品又可細分為體育精神型消費品和體育勞務型消費品。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體育消費市場形成了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局面,一是體育產業蓬勃的發展必然帶來了參與體育消費人數的增長和人們在體育消費中所投入費用的增多。二是消費需求的分化。地理位置、年齡以及收入的差異己不足以區分消費者的體育需求差異性,人們對體育的需求不再是停留在簡單的鍛煉身體上,為了緩解壓力,尋求體育刺激的活動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觀看大型運動會已成為青少年男女的時尚,體育明星也成為體育消費者追捧的對象,體育彩票、足球彩票也吸引了不少體育消費者的眼球。
2、高校體育消費市場的細分理論
高校的體育消費市場要逐漸步進入正軌要求我們針對大學生體育消費需求的異質性和企業在有限資源下競爭的要求,同時充分了解體育消費市場細分的重要性,選擇恰當的細分變量進行經營。
首先,高校的地理位置可作為重要的細分變量來應用。地理環境和氣候的不同可以導致不同地區消費者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的不同,使得大學生在選擇上有不同體育消費的類別,大學生對體育消費的運動也有很大的偏向,能如實地反映大學生的共性和差異性。其次,大學生體育人口的統計變量在體育消費市場細分中要得到很好的應用,專門針對細分市場和健身俱樂部,針對不同的收入水平而生產的不同檔次的體育消費用品,體育人口統計變量細分比較其他的變量更容易測量,也更加容易操作,但同時也要重視大學生的個性化消費。第三,體育類別細分要站在從事體育消費經營企業的視角來細分體育消費市場,優點是具有明確的消費群體,容易確定消費者具體的體育需求,不足是沒有從大學生消費的角度出發,所以對消費者整體的生活方式、消費行為不能整體把握;因此,還應重視體育作為媒體的巨大功能,了解大學生在其他消費品方面的消費行為。第四,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利益細分是新興的一種細分方法,要尋求大學生利益需求的不同,為大學生設計一整套的運動方式、乃至生活習慣,為大學生釋放學習壓力等需求而建立的體育消費活動經營實體;利益細分能夠確認大學生深層多方面的消費需求,也會給經營帶來便利,但同時應重視把握大學生行為的本質。第五,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細分,包括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個性、價值觀念等進行合理的運用。
3、高校體育消費市場的營銷理論
高校體育消費市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它作為體育本身要求大學生參與,另一面它作為媒體的功能被企業所利用,因此,對高校體育市場的營銷策略就顯得十分的重要。
在高校體育消費市場中首先不能忽視體育贊助,不要把體育贊助作為單純的公關活動,而是要求企業或個人對體育項目、體育比賽、體育組織提供金錢或物質的支持,與贊助商真誠合作。要極大地提高體育賽事營銷的宣傳潛力,使投資者踴躍投資體育賽事冠名、體育賽場冠名、體育賽事贊助、體育賽事現場廣告。努力打造高校著名體育團隊或運動明星,依靠他們的魔力將大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們的產品上。創造文化營銷氛圍,體育營銷與其他營銷方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代表的是一種文化,要尋找到品牌與體育文化的結合點,借助體育文化就可以建立品牌文化系統,與企業內部、企業文化系統形成一個全方位的文化系統,拉近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不斷提高體育文化的魅力。合理運用體驗營銷,在體驗營銷中充分應用引導和創造大學生個性需求的全新的體驗營銷方式,把體驗營銷合理地、有效地與體育營銷結合起來,這也符合時代的必然要求。充分運用互聯網營銷,利用互聯網來提高企業知名度及收入或與一些體育組織聯合創辦網站,給體育營銷提供獨特的機會。
4、結語
高校體育消費市場的細分理論決定了高校體育消費目標市場的選擇和市場定位抉擇,也決定了之后的營銷活動成敗。對于高校體育消費市場,體育營銷要結合地理細分和大學生體育人口統計細分實際,要有效地指導營銷策略的制定,借體育運動使企業和大學生產生共鳴進而改善兩者的關系,更好地促進高校體育消費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強.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3(2).
[2]鄒師等.遼寧省大學生余暇體育活動的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4).
論文關鍵詞:本土化,營銷,戰略,解讀
一、引言
本土化戰略,是指一些跨國企業、公司為了在所在國或地區獲得最大市場利益,充分滿足本地市場需求,適應本地區文化,利用本地經營人才和經營組織生產、銷售適應特定地域的產品和服務,而實行的一系列生產、經營、決策的總和。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使得國際間經濟依賴性加強,經濟交往日益頻繁,國際合作不斷擴大,跨國公司應運而生,但能夠發展成為市場“常青樹”的卻并不多。且這些為數不多成功經驗顯示,只有實行“思維全球化,行動本土化”的戰略,國際營銷才能成功。
二、國際營銷本土化的必要性
1.“本土化”是國際營銷戰略的發展趨勢。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長足發展,使得跨國公司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即:他們不僅要與當地的公司爭奪市場份額,而且還要和同在一國市場的其他國競爭對手搶占有限的市場資源。因此,對東道國市場和文化習俗的了解和熟稔,勢必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占鰲頭。從產品細分市場、個性化方面等來看免費論文,為滿足不同社會文化對產品的需求,企業很有必要調查研究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2.有利于跨國公司進行全球資源的有效配置。
本土化意味著企業融入當地,對東道國的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的調配得心應手,從而有利于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對各類資源進行配置。
3.從哲學的觀點看“本土化”問題—營銷矛盾的特殊性大于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本土化營銷成敗就在于企業是否注意到了東道國市場的特殊性,并能順勢而為,采取相應的營銷策略,這正是“本土化”的要義所在。迥異的國家人文因素,像其自身的特點,民風習俗、價值觀念、禁忌愛好、消費觀念、道德理想、政策制度等都會給目標市場的開拓產生極大的影響。這些差異使得世界各國消費者對商品持有不同的的態度和價值觀,進而導致購買行為也相應地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因此企業只有重視目標市場的本土化調研,做到“入鄉隨俗”,才能在拓展市場空間上如魚得水。
三、百思買“水土不服”和家得寶“中國失利”
今年年初,美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BestBuy)百思買宣布關閉中國所有的9家門店,實際上,百思買自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就一直未能形成全國性影響,店面多集中在華東一帶,其間還多次被傳言將退出。知情人士透露,百思買采取自己購買物業,購買商品,自己員工銷售的模式,甚至連促銷贈品都是自行采購,產品陳列也是以品類和尺寸為標準,而不是以品牌為單位,但國內家電賣場的上述資源均由廠家承擔,產品均是以品牌專區形式出現。如此一來,前期投入較大,承擔更大經營風險的同時必然需要更高的利潤來支撐。然而,在國美、蘇寧等規?;瘮U張競爭下,百思買進入中國近六年,主打中高端品牌,卻一直無奈地在“價格戰”和“保持高端形象”之間苦苦掙扎。而對中國消費者而言,他們最在乎的是“低價”,只有低價才是實實在在的實惠,“更嚴格的品類管理,更合理的購物引導”在“低價”面前都變得有些無足輕重。
無獨有偶,年初早些時候免費論文,世界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寶終于以一紙“致顧客聲明”畫上了打拼中國市場的句號。至此,家得寶進駐中國的時間僅有4年。2006年底,家得寶高調收購天津家世界12家家居門店,成功登陸了中國市場。當時,家得寶中國的門店版圖遍及北京、天津、西安、青島、鄭州等7省市。由于進入市場的時間晚于百安居,家得寶一開始就把進入中國市場的方式定位為收購現有網絡。東方家園、家世界家居等本土企業都曾和家得寶談判。然而,收購家世界進入中國市場的家得寶,并未打開局面。頻繁的人動和水土不服的盈利模式加上財務問題,家得寶的中國之路異常艱辛。
四、對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啟示
企業走出去,在東道國市場上參與競爭,勢必要解決營銷手段和策略的適應性,更離不開對當地市場消費文化以及消費者心理的了解和把握。為此,海外生產企業與當地經銷商之間要從單純的利益關系上升為品牌共創、成功共享的戰略伙伴關系,及時融入當地文化,盡快實現市場營銷本土化戰略。國際市場營銷實踐中流行著一句話:“寧愿要一個第一流的經銷商,第二流的市場;也不要第一流的市場,第二流的經銷商。”百思買可家得寶這兩個鮮活的實例,以及沉痛的教訓,給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生動的教材,望本文能為我國企業更好地完善自己,做大做強,不斷培育中國的民族品牌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甘碧群.曾伏娥.全球本土化營銷及其邊界界定.經濟管理.2003(24)
[2]胡左浩.國際營銷的兩個流派:標準化對適應性觀點.南開管理評論.2002(5)
[3]張穎.對本土化營銷的思考.商業研究.2004(19)
摘要摘要:在英語教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一節教師苦心設計、思路清楚、連接緊湊、邏輯嚴謹的英語課卻不一定贏得學生的喜愛。這是怎么回事么?本文旨在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通過運用教學心理學理論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方面來分析小學兒童外語學習過程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提出發揮非智力因素在小學兒童外語學習過程的重要功能及其途徑。
或許許多小學英語教師經常有這樣的心得摘要:一節設計得思路清楚、連接緊湊、邏輯嚴謹的英語課學生卻反應平平,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是為什么呢?還得從小學生學習外語的過程去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人在學習時,有兩方面的因素在共同參和,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指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思維力等;非智力因素是相對于智力因素而言的,主要指動機、喜好、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智力因素在成人的外語學習過程中起主要功能,而在兒童的外語學習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卻具有決定性的功能。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相對缺乏理性思維,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坐不住,坐不久,愛玩、愛唱、愛游戲、愛活動、愛表現,“好玩就學,不好玩不學”,不可能像成人一樣拿著厚厚的一本書讀呀、背呀、分析課文的語法結構,但他們有優勢,那就是記憶力好,形象思維好,模擬能力強。同時,語言運用是一種程序性知識,是一種自動化能力。小學生學外語重要在于碰到熟悉的語境就脫口而出而不是先思索講這句話要用到哪些單詞,然后再根據語法規則將其構成句子。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小學生學習外語動力主要來源于非智力因素,學生學習英語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英語學習的喜好,所以一節邏輯嚴謹的英語課不一定能吸引學生。要想吸引學生就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非智力因素參和教學過程,把學生學習過程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首先,學生的動機、喜好和外語教學。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學英語,動機和喜好密不可分,甚至喜好就是動機,動機就是喜好??偠灾苯觿訖C勝過間接動機,他們之所以學英語是因為“我喜歡”,喜歡英語老師、喜歡英語課可以表演、喜歡英語課課以唱歌、喜歡英語課還可以跳、玩等,少有學生說為了學好英語而喜歡上英語課。所以在感情上接近學生,做學生的朋友,和學生交往樹立平等的觀念,留意他們有特色的語言,觀察他們喜歡的活動,偶然參加學生“幼稚”的游戲,對他們和藹可親能讓你成為學生心目中“好玩”的老師,這是維持學生直接動機的基礎。除此之外以話題為核心,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圍繞任務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有趣的活動,迎合學生對演、唱、做、玩、畫等形式的活動有較大的喜好的特征。如在鞏固英文字母的書寫時,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用英文字母畫畫。如下圖所示摘要:
第二,學生的情感、情緒和外語教學。英語學習中的情感,是指學習者對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而產生的體驗,基本的情感可分為快樂、悲哀、厭惡和懼怕等。情感有調節行動的功能,對學習有動力或阻力功能。積極的情感可以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喜好,進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而消極的情感妨礙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語言輸入和吸收消化的效果以及大膽使用語言的信心。教師的評價是培養學生積極情感的重要途徑。表現得好,撫摩著學生的頭說摘要:“Fabulous%26#33;”;做得不夠好就告訴他假如能怎么樣就更好了。學生善于從兩個方式中學習,一、從肯定中得到強化;二、從示范中得到糾正而不會喪失信心。教師要重視情感因素,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狀態,使之勇于并樂于使用所學的語言,從中獲得成就感,永遠不能對自己失去信心盡管事實上他并沒有學好。
情緒是學生上課時具體情況下的心理狀態及由此決定的外部表現,表現為興奮、興奮、著急、疲憊、無精打采等。語言學習有時需要不斷的機械操練,假如教師一味地“Sayafterme,please.”語言學習便無法不是一種枯燥的東西。機械操練更加需要興奮、覺得好玩等情緒,此時動作是一個絕好的選擇。要教“dance”就跳舞,要教“run”就跑步,即使教“Iamgoingtoyourhouse”也一邊拍手、跺腳一邊說,學生不但練得很好而且樂此不疲,情緒高漲。
第三,學生的意志和外語教學。學生在課堂中的意志體現為自覺地克服各種干擾以認真參和教學活動的心理過程。坐不住,坐不久是小學生最典型的意志體現。教育要順其天性而開發,外語教學也要因地制宜。學生坐不住要求多些教學游戲,學生坐不久要求動靜結合。讀累了聽一會音樂,坐累了唱一首actionsong。
第四,學生的人格和外語教學。人格包括性格和氣質,指的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固的心理趨向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通常表現為聰慧、外向、嚴謹、遲鈍、害羞和不拘小節等。心理學探究表明學生的人格對其英語學習能力、效率等的影響有很高的相關系數。一個主動、外向的學生比一個害羞、依靠的學生把握英語的速度快,應用英語的能力高。前者往往羞恥心較弱,耐挫折力較強,而后者情感細膩,不善于表達,學習以內省為主。對于前者要給以更多的機會,善于利用其來帶動全班朗讀、發言等,可以給以一定的否定性評價;對于后者除了適當的鼓勵外,應當給以適當的機會通過傾聽別人來學習,非凡注重保護其自尊心和學習的信心。
美國心理學家Glaser把非智力因素開發稱為“新能力”探究。“新能力”概念的提出,改變了有關人類能力的理論內涵。學習者學習外語的能力應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大部分。探究非智力因素開發的途徑亦成為外語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非智力因素開發,充分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參和教學過程,對有效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果無疑有重要的功能。
參考資料摘要:
1.《創新教育和大學英語教學》孫渝紅周振義周東王莉玲http摘要:///cxw/jiaoyu/suen.htm
2.《小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劉道義《中小學英語活頁文選》2001年第8輯
3.《外語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應用》趙偉榮北京161中學(教??v橫1999-12)
4.《小學英語課程應遵循的幾個原則》王薔《中小學英語活頁文選》2001年第8輯
5.《學和教的心理學》皮連生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6.《心理學教程》王振宇人民教育出版社
同時,貨幣型基金以其靈活,增值穩健,保值的特點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諸先生夫婦可以適當購入一些。
二、購買短期國債。
目前,我國國債市場有了很多變化,中短期國債品種漸漸增多,比如最近推出的兩年期國債。如果考慮以儲蓄為主的話,不如購入部分國債,一方面利率比定期高,一方面可以免除利息稅。
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個人理財中心
林持操
專家建議三:家庭保險建議
諸先生這樣的“月光”家庭,在當前年輕家庭中頗具代表性。乍看上去,兩人世界非常愜意,令人艷羨,其實不乏隱憂。諸先生和妻子已有所察覺,但在家庭理財上發生分歧,其實通過一套合理的保險計劃,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
以諸先生家庭的資產負債狀況及現階段需求來看,建議投資些既有保障功能,兼具儲蓄增值功能的險種。例如,諸先生可投保??敌码p福還本保險10萬元;??岛亲o一生終身住院補貼保險10萬元,附加意外傷害保險20萬元,意外傷害醫療保險3000元,以及住院費用報銷保險2份。妻子投保??岛亲o一生終身住院補貼保險10萬元,附加意外傷害保險10萬元,意外傷害醫療保險3000元,及住院費用報銷保險2份。
其保障及投資利益如下:
一.醫療、保障功能
諸先生作為家庭的重要支柱,即使有不同程度的風險發生,最高40萬元的保障,可使其盡到對家庭,妻兒的責任;10萬元保證續保的終身住院補貼賬戶,及每次3000元的意外門急診報銷,另加除社保報銷外,自負住院費用85%的報銷等多重醫療保障,可保證他不會因意外或疾病,造成收入中斷,醫藥費支出而影響家庭的正常生活品質;諸妻子有最高20萬元的保障,同時也享有和諸先生同樣的醫療保障。意外疾病多重保障,令諸先生家庭把可能遇到的風險規避到最小,把可能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少。
二.強制儲蓄,投資增值功能
把藝術的墮落歸結為貨幣的腐蝕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如果說貨幣帶來了藝術墮落,那么藝術所賴以生長的社會體制也同樣能帶來藝術的墮落,因為它們都是不帶任何主觀意志的中立物。對于貨幣的偏見其實主要來自使用的行為方式以及使用者的價值立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唯一可以被統一認可的游戲規則就是用貨幣來衡量事物的價值,沒有其他更為中立的方式。作為一種普遍性的交往方式,貨幣所帶來的也必然是一種普遍性的價值與文化。當我們在評判、描述以及交換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將貨幣這一客觀事物作為關聯媒介,從邏輯上來說也是非常有效的。
在當前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藝術品的成交價格不斷被刷新:奧地利的克利姆特作于1907年的《黃金畫作》拍出了1.35億美元的高價;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4.255億元的高價成功拍賣,創造了華人畫作拍賣的紀錄;保羅?塞尚的作品《玩牌者》更是令人咂舌,成交價格為2.5億美元。拍賣價格的高昂當然與拍賣的操作(或炒作)程序有關,但毋庸置疑的是,藝術品作為商品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藝術已經成為消費社會里展示貨幣的場所,完全可以放在市場語境中加以解讀。貨幣與藝術的進一步緊密勾連,并不是藝術的末日,因為如果我們回溯一下現代藝術概念確立的過程以及藝術尋求獨立性(藝術自律)的進程,就會發現貨幣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與今日的狀況存在著很大的相似性。
一般認為,現代藝術系統是直到18世紀才開始確立起來的,克里斯特勒(PaulOskarKristeller)在其非常著名的文章《藝術的現代系統:一種美學史的研究》①中,詳細考證了西方藝術概念的演變以及確立的過程。在克里斯特勒看來,有很多因素導致了現代藝術概念的確立,其中有兩個非常重要而又互相聯系的因素不可忽視:一是業余愛好者對藝術興趣的不斷增長,另一個與此相關的是新興藝術市場體制的確立。這兩個因素之所以如此重要,也很容易理解,因為專業的批評家很容易受到自己知識背景的局限,而業余愛好者只是為了對藝術作品進行欣賞,不需要太過專業的藝術知識,這樣反而具有優勢,使得這些愛好者能夠在不同的藝術門類間進行比較、評析,從而尋找到不同藝術的共同特性。而業余批評家的崛起又是與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市民社會緊密聯系在一起的。②只有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投入到藝術品的交易中,藝術品的市場才會逐步由私人委托體制向匿名的潛在購買者體制轉變。轉變的結果就是藝術家不再是為某一特定的個體消費者或資助人創作,不用考慮特定消費者的特定要求,而是面向市場,按照自己的觀念、審美趣味來進行創作。③因此,一種脫離實際目的考慮的、以藝術家個人的自由創造為核心的現代藝術觀念應運而生,藝術在成為商品的同時,更大范圍地面向市場及潛在消費者。對于這種現實境況,伊格爾頓有著非常精到的分析,他說:“當藝術成為一種商品的時候,它從教堂、法庭、國家等傳統的社會功能中解放出來,從而進入市場并獲得一種自主性的自由。現在藝術不再服務于特定的觀眾,而是服務于一切有欣賞趣味并且有錢買它的人。它的存在不以任何人和事為理由,可以說它是為自己而存在。它是‘獨立的’,因為它已經被商品生產所淹沒?!?/p>
(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北京 100081)
摘 要:信息化時代對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料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學生人數的增加、圖書文獻價格的上漲、電子資源庫的購置等造成高校圖書館經費的短缺.通過調整管理方式、加強信息共享、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等可以使有限的經費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改變管理者的傳統思維模式、加大資金投入、整合部門間的運行機制等是搞好是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文獻經費;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1-0166-02
高校文獻經費主要是指:“圖書館在每一財政年度整體運行的預算中,除去人員工資、必須品和維修等開支,專門用于購買圖書、連續出版物、電子資源、多媒體等各種信息資源的經費計劃.”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已由過去的圖書、期刊等實體收藏向計算機數據存儲和網絡在線閱讀方向轉變.在這種文獻資源獲取形式大變革的時代,及時對圖書館有限的文獻經費進行合理的分配,以期達到信息資源量最大化的獲得,更好地為廣大師生的教學和科研服務成為圖書館管理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1 圖書文獻經費的來源
1.1 運行經費
《普通高校圖書館規程》對圖書館的經費進行了明確的解釋,主要包括運行費和專項經費,運行費主要包括文獻信息購置費、設備設施維護費、辦公費等.其中文獻信息購置費的多少決定著圖書館藏發展的規模、館藏結構、資源類型及滿足讀者需求的程度等,是圖書館經費使用中的重中之重.《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條例》第五章第27條規定:“高等學校應重視藏書建設的投資.書刊資料購置費在全校教育事業費中應占適當比例,一般可參照5%左右的比例數,由學校研究確定.”由此也可以看出,國家用政策和法規的形式規范了高校圖書館的建設規模,但也考慮到不同高校的具體情況給予學校一定的自主權.這也就造成了圖書文獻經費的數目與學校的建設規模和重視程度密切相關,在長期的發展中也形成了不同高校間館藏和文獻資源量的較大差異.
1.2 專項經費
除了學校的財政撥款以外,專項經費是許多高校圖書館文獻經費的另一來源的重要渠道.在國家對高校發展的戰略規劃中,出臺了一系列的綜合發展方案,例如“211”計劃、“985”計劃等.一些高校進入了這種戰略計劃中,獲得了較為充足的建設資金,同時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圖書文獻的購置和館藏,而那些沒有進入到這些計劃中的學校就逐步拉開了距離.
另外,一些高校也接受了企業贊助、個人捐贈、國際合作、專題建設等專項基金等,為圖書文獻資源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2 圖書文獻經費的使用與分配
2.1 經費的短缺造成文獻資源購置數量的減少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廣大師生對圖書館文獻資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盡管高校不斷增加圖書文獻經費,但大部分高校與國家的相關規定還具有很大的差距.以中央民大圖書館為例,2011年學校教育事業費是62410萬元,圖書購置費是330萬元,所占比例為0.5%;2012年學校教育事業費是118530萬元,圖書購置費是330萬元,所占比例為0.2%;2013年學校教育事業費是81213萬元,圖書購置費是375萬元,所占比例為0.4%.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中央民族大學圖書資料經費與國家規定的參考值5%具有很大差距,同時學校教育事業費的增減并沒有考慮到對圖書經費的增加.教育部在全國高校本科教學評估中有明確的規定,圖書年增長量為生均6冊,而現在由于圖書經費緊張,遠遠無法達到此目標.之所以形成這種現象,主要是學校管理層沒有充分重視到需求與供應的相對矛盾性,大多數高校圖書館處于服務型的邊緣地位,對政策的把握性和圖書資料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的重視.
2.2 圖書價格的上漲造成文獻資源經費的短缺
由于數據庫和期刊是連續出版物,所以為保證收藏的連續性、完整性,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圖書館只能采取保數據庫和期刊,壓縮圖書的對策,而圖書價格的連年上漲使得本不寬裕的經費更是捉襟見肘.例如,2006年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支出153萬元用于購買紙質圖書5.46萬冊,2013年支出120萬元購買3.04萬冊,而7年間圖書價格平均上漲12元,購置經費不得不減少了33萬元,購置圖書數量減少了2.42萬冊.從全國圖書市場看,2007年圖書平均價格是21.25元,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2012年全國圖書市場調研報告顯示,整體圖書市場的新書平均定價高達52.23元,顯示5年間的平均價格上漲了一倍多.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圖書成本的上漲與高校圖書購置經費的增長不成比例.
2.3 信息化的發展使文獻資源經費更顯不足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類出版物的增長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據2014年7月10日的《2013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可以看出:“2013年全國共出版圖書44.4萬種,比2012年增加3.0萬種;出版期刊32.7億冊;出版電子出版物3.5億張;數字出版實現營業收入2540.4億元,電子書與互聯網期刊與數字報紙營業收入增長速度為7.0%.”可見在紙質圖書不斷增加的同時,電子出版物以及網絡出版物增速迅猛.2006年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用于數字資源的經費是26萬元,2007年躍升到69萬元,2013年上升為180萬元,占了年圖書經費的50%.由此可以看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圖書館不得不將有限的資金更多的投入到信息化建設中來,從而使得本來就不充足的文獻經費顯得更加窘迫.
3 圖書文獻經費的理性分配
3.1 整合管理體系
圖書資源整合是指:“信息資源整合簡單講就是對分散龐雜的信息資源歸并、梳理進而形成互相連接的統一體.”資源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便利、更有效、更節約、更合理地利用圖書資源,更好的為讀者服務.“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與各院系資料室基本處于各自為政,互不溝通的狀態”.近年來,雖然各院系資料室已納入學校圖書館的管理體制中,并建成了圖書館的分館,但從分館工作人員的管理、資料的購買和使用等方面來看,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有些分館不對外開放,只是對自己學院的師生開放,使用率極低.筆者認為,校圖書館與分館之間應建立密切的聯系,互能有無.通過對全校的圖書管理體系的重新調配和統一管理,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復購買,實現資源共享和最大化的利用,使有限的經費創造出最大的效果.
近年來隨著電子圖書和期刊數據庫的不斷完善,幾乎所有的高校都購買各類數據庫作為服務讀者的重要渠道.但是在這些電子資源中有很多會與印刷型出版物交叉,有些期刊的收錄速度甚至與實體期刊是同時的,這樣就造成了重復購買.例如,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購買了清華同方cnki期刊數據庫,同時訂購了1049種紙質期刊,通過比較可以看出,除了127種民族文字期刊沒有重復以外,有676種電子期刊與紙質期刊重復定購,重復訂購額達13萬余元.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共享、重復訂購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積極調整和改善管理方式可以較好的改善這一環節,也會節省出可觀的圖書經費,將有限的經費用在需求最大的環節中,更好的為讀者提供充足和優質的服務.
3.2 采購策略應適時改變
高校圖書館要兼顧各學科的讀者,文科專業圖書有很強的年代感,比如世界名著,可以流傳上千年,這樣的圖書使用率高,而且借閱經年不衰.但理科書則有很強的時代感,更新快、研究新的圖書,是理科讀者的要求.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網絡為我們方便快捷地獲取最前沿的信息提供了幫助.那么我們的采購策略也應進行適時的調整,在文科類資料采購方面可偏紙質,保特色,重核心;在理工科資料的采購上,應更多的借助數據庫、網絡在線等電子資源;在紙質期刊訂購方面,可采取電子期刊與紙質期刊互補,這樣可以在兼顧各學科的同時,增加紙質圖書的采購量,以達到讀者和相關部門對圖書增長量的要求.
3.3 資源共享與信息傳遞
“資源共享是節省經費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大學圖書館可持續發展與創新的基礎”.在現代化信息社會的今天,高校專業劃分日益細化,交叉學科研究層出不窮,任何一個高校館要滿足所有師生的要求都非常困難.世界上許多著名大學圖書館都在利用資源共享,美國大學圖書館員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一定擁有,但我知道哪里有”,說明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正在發生轉變.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資源共享是必然的,高校館應該打破小的自我,加強協作,資源互補,樹立全局觀念,利用有限的經費充實自己的特色館藏.
為實現信息的共建、共知、共享,深化資源共享和利用,先后建設的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ALIS)、中國科技文獻資源網絡服務系統(NSTL)、北京高校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中國數字圖書館聯盟等等多種跨行業跨地區的圖書館協作體相繼建成,這些協作體的建立為資源共享提供了必要條件,在此實現了圖書館資源的轉換.圖書館完全可以借助這些文獻傳遞系統,壓縮借閱頻率小、價格高、非館藏特色的資料,以節省資金.90年代末期,許多高校館為應對經費緊張,采取了“保刊壓書”的政策,但隨著期刊數據庫的出現,期刊可以很方便的在網上查閱,而壓縮圖書的策略顯然已不符合教育部對高校圖書館圖書增長量的要求,我認為結合期刊數據庫,在保館藏特色的前提下,適當壓縮期刊是一條可行之路.筆者對2013年本館進口報刊進行了調查,外刊價格低的幾百元,高者動輒上萬元,甚至幾萬元,而實際的借閱率卻很少,據期刊部工作人員介紹,外文刊書架很少有讀者閱覽.同樣,數據庫的使用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我認為圖書館應引入“文獻使用效益評估分析”,閱讀率確實少而又可通過館際互借、資源共享取得的,可慎購或不購,以緩解經費緊張.
3.4 提高文獻資源的使用率
各高校圖書館經過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積累,都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特色館藏,我們不能只注重購買而輕視利用,應提高現有收藏的使用率.由于受傳統圖書館單純借還書服務觀念的影響,老師同學對圖書館的電子資源不是很了解,加上圖書館的宣傳不夠,致使很多巨額購買的電子資源無人問津,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新形勢下,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不應只是坐在圖書館內辦理借還書手續,而是應主動利用校園網、廣播臺等宣傳平臺,走出圖書館,深入院系,舉辦講座,實際演示,向師生宣傳圖書館,指導電子資源的使用,使現有的館藏發揮最大的效益,并對使用率低的文獻進行壓縮.提高現有文獻的使用效率,也是緩解經費緊張的良策.
4 結語
高校圖書館是人才培養的營養基地,在許多學校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其功能和潛力還沒有被充分開發.制約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因素很多,歸根到底是制度化的管理措施沒有跟上時代的要求,在高度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時代,管理者缺乏前瞻性的發展視野,制約了圖書館功能的發揮.因此,加大文獻資源運行經費的投入,整合各部門之間的功能和資源,加強信息溝通與資源共享等,不僅可以使有限的經費得到最大化的效益,同時也可以為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和學生素質的提高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曉娟,張玲,等.我國高校圖書館文獻經費預算與分配現狀調查分析.實踐研究,2008(1).
〔2〕倪素平.對高校系資料室與圖書館期刊文獻建設及其服務的思考.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