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 16:58:07
序論:在您撰寫對高中化學的認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新課程,走進新課程
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有共同基礎而又能適應不同學生發展需要、適應時代需要的可選擇的化學課程體系;強調化學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從化學視角看待物質世界,能應用化學知識和化學方法參與社會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重視化學學習方法的啟迪,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現代社會的生存和競爭能力;同時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現狀,幫助學生改變被動接受、死背硬記、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進行接受學習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導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主動探求、能互相交流討論、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學習方式。這就決定了我們教師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學生學習需要和發展方向,并予以指導、幫助;創設學習情境,組織學習活動;提供學習工具,參與學生學習過程并給予幫助、指導;師生共同創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創造力的教學生活。
二、改革學習方式,處理好“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的辯證關系
新的高中化學課程標準闡述了課程目標,明確要求“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要求學生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通過科學探究體驗,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都得到發展。在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探究學習是學生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p>
傳統的教學由于較少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學生學習書本知識(間接經驗)時往往脫離他們自己的直接經驗,在接受書本知識時往往未能把概念原理建立在其感性經驗基礎之上。由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單一化,即使學生掌握了書本知識,但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也難以提高,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與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主體性、情境性、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探究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情境性、自主性和實踐性是其基本特征;作為教學內容,體驗性比知識性更為顯著;作為教學手段,探究和發現是它的核心。教師在教學中要在探究活動策略與方法的制定方面起啟發、指導、咨詢作用,在探究活動的組織上起主導作用,在活動的操作層面上起示范作用,在學習活動的過程和評價方面發揮指導作用,引導學生有效地參與探究學習活動。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時間、活動空間的有限性決定了學生的直接經驗在數量上的有限性。探究學習再好,但學生上課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以探究學習為主,在規定的學習時間里學生所學的知識只能是目前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所以課程改革針對這個問題鮮明地提出學習方式要多樣化,要讓長期以來不被重視、不占位置的探究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在改革學習方式時,要處理好“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的辯證關系,在反對過去學習方式單一化這種片面性的時候,不要走向另一種新的單一化和片面性的極端。
三、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注重化學作業的自主設計
作業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是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任何時期的教學工作都離不開“布置作業”這個環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利用和發揮作業的功效?這就需要教師以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為指導,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需求,設計出學生感興趣、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的作業。通過作業的完成情況,教師可以從中獲得較為準確、真實的教學反饋信息,增進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交流,這些無疑都會對化學教學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1.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探究能力,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當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給予適當分析,鼓勵他們克服困難,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讓他們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得到統一、和諧、平衡的發展。例如在氨氣與水反應產生噴泉的實驗中,教師先按課本上所示裝置,演示噴泉的實驗過程,學生看到美麗的紅色噴泉,有了自己也想動手做一做的強烈愿望。然后學生親自動手收集NH3,并采用與教師相同的裝置開始實驗,部分同學獲得了成功,燒瓶中充滿了水;部分同學實驗結束時燒瓶中只有一半的水;還有少數同學的實驗沒有形成噴泉。實驗結束后,在教師的適當點撥、啟發和引導下,學生開始交流討論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對實驗成功的同學要進行鼓勵,更對實驗失敗的同學進行實驗分析,找出失敗的原因。在這樣探究的氣氛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自實驗、討論、分析,通過一個自主的積極的探究過程,相互啟發、相互合作,不斷將思維步步引向深入,既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又增強了能力,更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潛能和動機。
2.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多元智能教學,教學方法是重要的一環。
2.1自學輔導法
“自學輔導型”教學模式是學生根據學習目標,以自學為主,借助教師的精講,點撥指導,主動學習,掌握知識,通過分類訓練、矯正補償等措施,實施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比如醛和羧酸的命名方法非常相似,在已學習醛的命名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可要求學生自學羧酸的命名,培養語言文字智能與數學邏輯智能。又如當學習了烯烴的加成反應后,炔烴的加成反應就可讓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智能。
2.2實驗探究法
化學實驗在全面開發學生潛能方面具有其獨特優勢:一是化學實驗的教學目標,幾乎體現著多元智能的所有方面,二是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最好的素材,三是化學實驗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最容易吸引學生,有利于多元智能的發展,四是在化學實驗活動過程中,師生最容易共同創造公平、開放、互動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有助于學生的各種潛在智能的發揮。
3.教學中抓住生活中常見的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的探究和思考。
化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實驗現象,體會到學有所用的樂趣。我們在平時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引入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實驗現象,特別是學生親身經歷的、比較關注的生活“原型”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引發更深層次的思維活動。
在學習鋁的性質時,請學生列舉在家庭環境中,哪些是由金屬鋁制成的?你們發現鋁制品和鐵制品有哪些區別?學生思維活躍,立即聯想到了灶具、門窗、易拉罐等。教師在展示了一些常用的鋁制品和鐵制品后,有的同學就提出:“為什么鋁比鐵耐腐蝕?”“為什么鐵制品常在表面刷一層油漆?”“為什么飛機會選用鎂鋁合金?”等。這樣就自然引出了鋁的性質的學習。同時學生帶著對比的思維學習相關知識,記得更牢。在學習一氧化碳的性質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燒開水時,不小心將少量水潑灑到煤爐火焰上,爐火不但不減退,反而躥出一股火焰且燃燒更旺;冬天關閉門窗用爐火取暖,空氣流通不暢,容易引起煤氣中毒,等等。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樣的生活經驗絕大部分學生都有,最容易啟發學生形成表象,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4.靈活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課件)包括文字、圖形、圖片、聲、光等,其特點是直觀、生動、形象。運用多媒體電教手段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對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普通高中新課程強調課程設計與實施應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時代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把密切聯系材料、能源、環境、生命科學等現代社會問題,體現化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以及化學發展的最新成果直觀、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對學生進行人文主義教育。
在新課程改革中,要貫徹新課程的理念。從教師方面來說,就是要通過更新教育理念,改變和改進教學課堂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引導探究和引導評價上。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到明確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從學生方面來說,通過自主性學習活動,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主體能力,塑造主體人格,變被動學習為自主性學習。改善自己的心理素質,樹立起自尊、自信、自主、自強,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實現自我價值。
5.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
【關鍵詞】高中化學 高效課堂 教學 認識
新課程改革,實現“減負增效”,打造化學高效課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也是讓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最佳方法?;瘜W教師要有駕馭課堂的知識能力,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學生課堂上的智力參與和動手能力。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具備精湛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新的教學理念和課堂駑馭能力和教學藝術?,F將我對高效化學課堂的認識總結如下:
1.更新教師教學觀念,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的作用,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改變過去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成功者享受到喜悅,有欠缺者在羨慕成功者的同時會對自己原有的缺陷自我修正,如有的同學在談體會時就說到:溶液的配制要統籌兼顧,比如溶解時加水不能太多;容量瓶是為了應用而設計出來的,我也可能對它再改進;轉移液體的操作要求比較高,應該多加練習等等。我們應努力改進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互動,探究創新為主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我檢查和反思中學習。特別是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克服硬性灌輸,包辦代替等現象,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2.調動一切因素,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驅使學生去學好功課的內在動力。因此,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調動一切因素,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一種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情景,激發學生強烈渴求知識的欲望,讓他們自覺地、主動地探索問題,尋求知識目標用自己潛藏的內在動力去突破重點,難點,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
2.1 創設精彩的課堂引入,先聲奪人,激發學生的興趣。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新穎精致的課堂導入,會給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吸引學生迅速進入本堂課的情景之中,掀起學生積極情感的浪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從聯系生活入手,學以致用,誘發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找準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的切合點,把學生熟悉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化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的聯系。
2.3 突出學科特點,重視實驗教學?;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瘜W實驗生動直觀有效,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學手段之一,也能使課堂呈現出創新活力和勃勃生機。例如:為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我們作了如下嘗試:在學習認識了物質的量的濃度以后,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有一包稱量好質量為2.5g的CuSO4 · 5H2O晶體,以及其它必要的的儀器、藥品。告知學生將這包樣品設法全部轉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配制成100mL CuSO4溶液,其濃度就為0.1mol/L,讓學生比一比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最后,教師讓學生在回顧實驗的基礎上,開出儀器清單,并交流體會。這樣,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保證課堂高效率地進行。
3.精心設計討論的問題或練習,提高課堂效率
用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重復做題來達到學生掌握已學的知識,這樣,既耗時間和精力又讓學生感到厭煩、枯燥無味。如果把讓學生討論的問題或練習通過自己精心設計,而不是隨便拿來或抄襲,將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我認為設計討論的問題或練習應符合下列要求:(1)貼近生活、聯系實際;(2)讓學生感興趣;(3)能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與分析;4.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綜合性;(5)問題解決后讓學生有很強的收獲感與成功感。例如,我在做完氨的噴泉實驗后設計了如下問題讓學生討論:(1)你們在平時生活中見到了哪些噴泉?它們的原理與今天我們做的實驗噴泉原理一樣嗎?(2)理論上用燒瓶收集滿純凈而干燥的氨氣做噴泉實驗,水會充滿整個燒瓶,為什么今天我們的實驗見到的水只上升到燒瓶2/3左右就停止了?(3)你能求出今天我們用的燒瓶中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量嗎?(實驗前)如果要算實驗后燒瓶中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應該還要知道哪些具體的條件?相同條件下,溶液充滿燒瓶和不充滿燒瓶兩種情況,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有何關系?(4)除了用氨與水,你還能用其它的試劑和裝置設計噴泉實驗嗎?請說明噴泉原理、畫出裝置圖、標明各裝置儀器中試劑名稱、寫出引發噴泉的操作。問題的討論可能需要很多時間,如果課堂時間不夠,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和思考的方向,讓學生課后去討論然后以作業形式完成。這樣,既復習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的激情。
4.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一、提高高中化學教師的素質
1.精湛的專業技能。
高中化學教師應注重理性思維,注重科學方法與專業技能方面的研究,注重化學知識綜合技能的鞏固、完善和更新。除了必須具備一般教師所需掌握的一般教學技能外,教師還必須具備嫻熟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推陳出新的實驗改革技能;加強微型實驗研究,熟悉多媒體教學,積極開辟第二課堂。教師要勇于改革,勇于鉆研,煉就精湛的專業技能,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從經驗型教師轉為研究型教師。
2.廣博的知識素質。
化學是應用學科,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和高考大綱對學生從數學、物理、生物、哲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也提出了較高要求。高中化學教師要深入理解和熟練運用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教育科學理論,根據教育規律,知識的內在規律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發展規律進行課堂教學。教師要能用數學、物理等手段解決化學問題。高中化學教師應具備多學科知識素養,完善科學的思維方法,由教書匠向教育家轉化。
3.現代的創新素質。
現代的創新素質體現在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三方面,即應有創造的愿望與激情,有頑強的意志和人格,勇于創造勇于改革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在新課程的實施中,高中化學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對教科書的結構內容作適當調整,合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多種途徑進行教學,以更好地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和發展需要。教師要積極探究化學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內容和策略,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加強教學研究和教改探索,真正成為創造型的高中化學教師。
二、對高中化學教師進行培訓
1.化學學科發展與前沿知識。
本專題培訓內容要求高中化學教師更新化學科學知識及觀念,了解和掌握各個分支學科領域的最新成就進展及應用。教師要結合中學化學教學實際了解現代化學在科學、技術中包含的生態資源、環境、能源、材料、健康等方面的實際應用。
2.化學學科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研究。
本專題培訓,可使教師在現代教育思想、教育技術的基礎上形成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所必須的教育觀念、思想、方法,更深入了解化學的學習過程及認知建構的過程,探討優化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
3.化學實驗研究與創新。
本專題培訓,可使高中化學教師了解現代化學儀器實驗的原理、各種化學實驗的典型儀器的使用,并能將現代實驗技術應用到中學化學創新實驗中。對中學化學實驗與創新的研究,可培養教師設計新實驗和化學活動實驗的能力。
4.化學學科與教育課題研究方法。
本專題主要培訓內容為學術研究與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與方法,化學學科專業課題研究指導;化學學科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指導;培養科研習慣,進行科研思維、方法的系統訓練。本專題要求高中化學教師熟悉選題立項、確立研究方案,開展課題研究,撰寫論文及課題研究報告等,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策略。
5.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
本專題主要培訓計算機基礎知識,化學多媒體教學與制作技術。本專題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學會化學工具軟件的應用、多媒體課件制作,掌握網絡及遠程登錄和教學資料下載的方法與技巧,使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更好地輔助教學。
6.化學教育的評價與測量。
高中化學課程評價既要促進全體高中學生在科學素養各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倡導評價目標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堅持終結性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努力將評價貫穿于化學學習的全過程。在培訓中,我們應努力實踐探索紙筆測驗、學習檔案評價和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方式的結合、互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優化學生練習,讓學生走出題海
學生作業是傳統教學中唯一的學生實踐活動。在應試教育中,這一實踐活動被過于強化,以致學生陷于題海,不能自拔。新課程的改革及其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并不是完全否定傳統的教育教學,而是對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加以繼承,改革達以優化。我們在充分利用學生作業這一實踐活動時,首先,從作業的數量上來控制,不搞題海戰術,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參與其它的化學實踐活動;其次,用作業的質量來保證學生應該達到的訓練要求,因此,我們對作業進行了優化,從高一到高三,都是教師根據本校當時學生的實際精心選題和組題,并同學生參與編題,一般不直接沿用資料上整套的習題;再次,對學生做題進行規范,規范思維,規范表述,弄清題目的出題意圖,所鞏固的知識點與應該運用的方法,不盲目,要做到先析而動掩卷后思,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最后,強化教師對作業的評講與學生對作業的改錯,通過作業的評講進行知識聯系、分析比較,構建知識的整體框架并能運用,通過對作業的改錯來澄清知識,調整方法,訓練習慣,寧可少做十道題,也不能少改一道題,否則就會強化錯誤。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所獲得的,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品質和關鍵能力。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也是衡量高中化學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高中化學課程實施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高中學生通過化學課程能得到什么發展?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對這兩個問題的直接回答。
1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相融合制定了高中化學課程目標[1]。高中化學課程目標在知識與技能維度突出了“化學概念原理、化學變化規律、化學基本觀念、化學實驗”等關鍵詞,強調高中化學課程要提供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學科觀念;在過程與方法目標維度突出了“科學探究、信息獲取和加工、自主學習”等關鍵詞,強調高中化學課程要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突出了“樂于科學探究、感受世界奇妙、贊賞化學應用、關注化學發展、養成科學態度”等關鍵詞,強調高中化學課程要發展學習化學、探究物質變化奧秘的興趣,能夠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能夠贊賞化學科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科學素養和化學課程的價值等方面綜合分析,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應該包含“化學學科觀念、化學學科思維、科學探究實踐和化學學科價值追求”等方面,因此高中化學課程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形成和發展化學學科觀念、化學思維方式、科學探究能力,樹立和發展科學精神和價值觀。從三維目標相融合制定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可以看出,十多年前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倡導的課程目標中就包涵了化學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2]。
1.1 從學科觀念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科?W的形成源于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活動,而自然界又是一個普遍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因而,科學領域不同的學科之間就必定會存在一些共通、跨越學科界限、具有普適性的科學主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版的“科學框架”(Science Framework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中,將“尺度與結構”、“變化的形式”、“穩定性”、“系統與相互作用”、“能量”、“演化”提煉為科學主題,上述科學主題在化學學科中以學科觀念或核心概念的形式表現出來(表1)[3]。
“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同樣是化學學科觀念的特征。人們通過觀察(特別是通過實驗觀察)、辨識并表征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的存在狀態和變化現象,如物質的形態改變、新物質的生成、能量的轉化等,這種直接觀察或通過一定的儀器或技術間接觀察所得到的物質存在狀態和變化現象往往是宏觀的,可用文字或化學符號對其進行描述,即“宏觀辨識”。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并不僅僅滿足于對物質的存在狀態和變化現象的觀察、辨識和表征,還必須探析其運動變化的本質原因?;瘜W學科中主要從兩個視角進行探析,一方面從物質的結構和性質相聯系的視角分析,即“微觀探析”,另一方面從變化和平衡相統一的視角分析,即“變化思想與平衡觀點”。因為哲學認為,物質是不停運動變化的,平衡和運動是不可分的,客觀世界是不斷地沿著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的軌跡運動著。而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根據,是事物運動的源泉和動力?!昂暧^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統領性和遷移性的化學學科觀念。
理解“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的內涵,我們不能只看到“宏觀、微觀、變化、平衡”幾個簡單的詞,不能僅從化學一般概念或原理層面進行理解,“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它涉及化學變化的條件、方向、限度、能量轉變,涉及物質及其構成微粒的作用力和作用力平衡,涉及對物質及其變化的辨識、探析和表征等。
理解“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的內涵,不能把其中的“與”簡單理解成兩者加和,它們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昂暧^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是指以“物質結構與性質相聯系、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變化與平衡相統一”的視角認識和分析解決相關的化學問題。
1.2 從學科思維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人類在運用化學方法探索物質世界及其相互關系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其中極其重要的就是具有化學特質的思維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堅信有一個客觀世界存在,而人類認識世界就是不斷地通過實證研究去接近這個客觀世界。作為科學領域的一門學科,化學十分重視實證研究,堅持科學結論需要通過多次反復的證實或證偽。事實上化學科學中許多理論的建立和原理的發現,特別是中學化學課程中所涉及的化學理論和原理,都是建立在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基礎上的,是根據大量的實驗事實(證據)進行邏輯推理形成科學結論的,這就是“證據推理”。由于化學研究的對象是分子、原子層次的物質,且存在物質的多樣性、不同物質結構的獨特性和環境對物質及其變化影響的復雜性等特點,人類運用化學方法探索物質世界時,常常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后,還需要通過抽象和簡化的方法建構模型,再現物質及其變化的基本規律,這就是“模型認知”。因此“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特質的思維方法。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證據推理主要是指根據觀察和實驗等方面獲取的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證據),通過基于證據推理的方法形成科學結論;模型認知是指對研究的物質及其變化等方面的問題提出假設,根據觀察和實驗得到的信息,通過抽象和模型思維,用簡化的、形象化的模型再現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內在特性和一般規律,并通過實驗驗證和完善模型。證據推理所形成的科學結論是簡單的模型認知,模型認知離不開證據推理,證據推理是建構模型的前提。
1.3 從學科實踐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化學科學發展至今,化學實驗仍然是探索物質奧秘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學生化學學習中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活動。從化學實驗研究的對象看,有物質的合成(轉化)與分離、物質組成和結構的表征、物質的性能和應用等;從化學實驗研究的過程看,化學實驗通過一定的實驗技術和方法獲取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再從結構與性質相聯系、變化與平衡相統一的視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概括、證據推理、模型建構等方法對實驗現象和事實做出合理的解釋,揭示化學變化的規律,形成科學的結論;從化學實驗結果看,化學實驗獲取新的化學知識,揭示未知的化學反應原理和規律,發展新的技術和方法,將新的實驗研究成果應用于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實踐。因此,從化學實驗研究的對象、過程和結果分析可以發現,創新是化學科學探究最重要的特征,化學科學探究最能體現和發展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團隊協作和合作能力,最能培養人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是化學學科實踐的核心要素。
1.4 從學科價值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科學價值作為一個總的價值體系,由諸多價值要素構成,諸多價值要素聚焦于最終目標――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瘜W科學的發展起源于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化學對人的發展的作用是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保護世界的活動為前提的,化學科學技術不斷推動經濟的發展,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財富,這是實現人的自由發展的根本條件。但是片面追求化學科學技術的應用性價值,就會帶來諸如對生態環境、人類健康的影響,導致科學不利于人發展的異化現象,無法實現科學的最終價值。實現化學科學的價值既要充分發揮化學科學技術為人類提供物質財富的作用,又要充分分析化學科學技術應用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可能的負面影響,即充分承擔起化學科學對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
化學科學探索是一個艱難的創造過程,需要化學學術共同體成員付出艱辛的代價,執著不懈地永恒探索和不斷創新;化學學術共同體成員在科學探究實踐活動中遵循著科學研究行為規范,體現著理性、客觀、公正、平等、奉獻、求實、嚴謹、民主、寬容、自由的科學精神,成為現代人類社會道德進步的推動力量和現代人類文化體系與精神生活的核心?!翱茖W精神”與“社會責任”是對化學學科價值很好的詮釋。
2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結構和內涵
根據化學課程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貢獻,結合化學課程的特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可概括為“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五個方面。其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既是化學學科觀念,又是化學特征的思維視角和方式,“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特征的思維方法,“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化學學科實踐能力,“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是化學學科的價值追求和化學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發展的貢獻。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各維度的關系可表示如圖1所示。“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處于化學核心素養的中心位置?!昂暧^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既以化學科學探究為載體,又是化學科學探究的研究內容和思維視角,“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科學探究形成結論的思維方法,“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是化學科學探究在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維度的重要成果。
2.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從分子、原子層次對物質結構、性質、能量轉變等及其相互關系的基本認識[4],既是化學學科重要的觀念,又是化學問題解決的思維視角。
通過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通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象,并能運用化學符號表征物質及其變化;形成“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的觀念;能從物質結構和性質相聯系、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視角解決相關化學問題。
2.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是對物質發展化學變化的條件、方向、限度和變化規律等及其相互關系的基本認識,既是化學學科重要的觀念,又是化學問題解決的思維視角。
通?^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認識物質是不停運動變化的,化學變化是有條件的、可控制的;能形成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和能量轉化守恒的觀念;能從變化與平衡相統一的視角考察分析化學反應和解決化學問題。
2.3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對物質及其變化的認識方式,是基于觀察和實驗等方法獲取的物質及其變化的事實并進行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建構模型以揭示化學變化及其規律的過程,是運用證據推理和模型化思想解決相關化學問題的能力和品質。
通過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物質及其變化的證據,基于證據進行分析推理形成結論,能解釋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系,確定形成科學結論所需要的證據和尋找證據的途徑;能依據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進行抽象概括并建構模型,用模型思想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一般規律。
2.4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指提出化學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獲取和處理信息,基于證據推理得出結論并作出解釋,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是指能尊重事實和證據,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和批判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創造性見解的品質。
通過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具有科學探究意識,能發現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提出合理猜測與假設;能依據探究目的設計并優化實驗方案,正確實施實驗探究方案;具有分析、處理信息,描述、解釋實驗探究結果的能力;具有合作與交流的意愿與能力,能對實驗探究的過程與結果進行質疑和批判、評估和反思。
2.5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是指在認識化學科學本質和化學科學的價值,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關系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對化學科學技術應有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要求學生具有崇尚科學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積極參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刻理解化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贊賞并致力于應用化學科學技術促進社會發展,勇于承擔和分析化學過程對人類社會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的責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3 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高中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所獲得的,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品質和關鍵能力,是學生在未來生活中能有效解決復雜問題和適應不可預測情境的能力和品格。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離不開化學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化學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經歷化學問題解決過程。
3.1 在自主探究學習中發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的后天習得性,決定了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離不開化學課程學習。但必須指出的是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習得不能是“被動接受”,不能以“灌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更不能把化學核心素養簡單地轉化成“宏觀、微觀、變化、平衡、模型、推理、實驗”等知識內容進行講授,離開了科學、正確的化學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就無法形成化學核心素養。
在化學課程實施中發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就必須引導和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如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辯論、問題解決、社會實踐等,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獲取化學學科知識、形成化學學科觀念、體驗化學實驗探究的過程、運用化學特征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認同和踐行化學學科價值追求。
3.2 在化學知識學習中發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
化學核心素養的形成離不開化學知識,沒有化學知識,化學核心素養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任何人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掌握繁瑣卻無法窮盡的“化學知識”,唯有將化學知識提升為可遷移應用的化學學科觀念,才能發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高中化學課程具有自身的內容邏輯主線,包含了許多事實性化學知識和基本概念,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將事實性化學知識和化學一般概念上升為化學學科觀念,考驗著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和教學智慧。高中化學課程實施中,需要認真理解高中化學核心素養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和“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所包含的化學學科觀念的內涵,需要建立化學學科觀念與化學一般概念等之間的關系,有效地幫助學生建構化學學科觀念體系。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是圍繞一定的化學課程內容、通過多樣的化學學習活動展開的。雖然不同的化學課程內容、不一樣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不同維度發展的貢獻可能存在差異,但一定都能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各維度的發展?;瘜W課程實施中一定要防止的是:將化學核心素養各維度分解開來培養,將化學課程內容與化學核心素養的某維度進行對應,并貼上“標簽”。
3.3 在化學問題解決中發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 化學;實驗教學;網絡實驗室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實驗能為化學學習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學生理解化學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學的思想和觀念;能為學生提供練習和實踐的機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實驗操作技能;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愛好,增強學習動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能幫助學生理解、把握、應用、檢驗和鞏固有關的知識、技能,繼續前人積累的最基本的經驗,形成自己的體驗,是培養學生運用化學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途徑??傊?,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都不可替代的。
1 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課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中學化學教學中有大量的化學實驗內容,除了完整的學生實驗課,在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概念理論教學、化學用語教學和化學計算等新授課中,以至各種類型的復習課和練習課中,都會出現化學實驗。實驗是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必修還是選修課程,都將化學實驗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驗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化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在實驗情境中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
2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科學探究的主要形式
美國國家科學標準認為,探究是科學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種研究獲得的證據提出種種解釋的多種途徑;也指學生用以獲取知識、理解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高中化學新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化學教學中的科學探究主要有實驗探究和調查討論兩種形式。所謂實驗探究是通過實驗來進行的一種探究活動,它以科學證據為基礎,針對特定的“問題”,是一種融合邏輯和想象,綜合運用化學科學知識與化學實驗技能、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而展開的活動,是科學探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具體化,是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落實科學素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教學觀的具體體現。
3 高中化學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教學流程
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流程為:發現和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表達。
第一階段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問題情境,并講解探究的步驟。問題的設計一定要深思熟慮,盡管這個策略的基礎也可以是一些相對簡單的知識,如魔術、謎語等,它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親身經歷那種類似于科學家創造新知識的過程,但是探究的起點卻可以是非常簡單的概念。
第二階段,實驗探究階段。學生搜集關于自己看到或經歷過的這個問題的信息,將新的條件引入問題情境,以此來觀察事物是否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實驗有兩個作用:探索和直接驗證。探索――改變事物的條件以觀察它是否變化――并不一定需要一種理論或假設做指導,卻可能為某一個理論提出某些觀點或意見。當學生檢驗一種理論或假設時,直接驗證就出現了。把一個假設轉變成一項實驗的過程并非易事,需要付諸實際。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當學生已認定某變量無用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時去指導他們。
第三階段,教師要求學生組織資料并做出解釋。從理解搜集到的信息到從中得出一個清晰的解釋,這之間存在一個智力跳躍。有些學生可能會覺得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學生陳述他們的解釋,常常有助于使可能的假設變得清晰,然后把他們集中起來就可以形成一個對問題情境的充分的解釋。
第四階段要求學生分析自己的探究過程,他們可以確定哪些問題最有效,找出最需要以及沒有得到的信息類型。同時對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反思,并主動與他人交流討論探究的結果。
4 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整合
4.1 用信息技術演示、再現化學實驗
利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播放演示化學實驗讓學生觀看。以生動的畫面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各種感覺器官,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記憶更加深刻,而且可以縮短課時,提高學習效率。
1)演示工業生產的流程,如接觸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氯堿工業,石油的分餾與煉制等。
2)演示模擬微觀世界,如溶液中離子的運動,原電池中離子的遷移與放電過程,有機反應中舊鍵的斷裂與新鍵的形成,有機分子的立體空間的翻轉,晶體在溶解過程中內部結構的解體。
3)演示一些錯誤操作所帶來的危險后果,對學生引起警示。如稀釋濃硫酸時將蒸餾水誤加入濃硫酸中所引起的酸液的飛濺;制HCl氣體時未用安全吸收裝置而出現的倒吸;原油蒸餾時將燒瓶內的液體蒸干致使燒瓶破裂并引發的有機玻璃物蒸汽的著火燃燒;用H2還原CuO未排除系統內的空氣所引起的爆炸;等等。
4)再現化學實驗史實。如演示拉瓦錫當年在實驗室里用汞封住曲頸甑的端口,對其中的空氣進行加熱的相關實驗,讓學生感悟科學家的研究歷程,以培養其正確的化學史觀。
4.2 建立化學網絡實驗室,讓學生自主學習
將制作好的網絡實驗課件放在校園上,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需要,登錄上網,完成相關實驗內部的學習與訓練,課件可與高中化學教材的要求一樣,采用模塊式。每個大模塊再分若干級子模塊,建立相應的目錄,通過點擊按鈕,可在其間完成轉跳,方便使用??梢猿R幍恼J識學習的思路設計模塊,如按“在線學習跟蹤訓練資料集錦問題討論”四步進行。在“在線學習”模塊中,提供實驗課程標準及要求、教學設計參考、實驗方案設計等內容,讓學生或教師查閱,自主學習。在“跟蹤訓練”模塊,提供隨堂鞏固、練習,隨堂知識檢測,潛能測試開發等內容。收集一些本節相關的例題、習題和開放性研究課題,讓學生進入訓練、鞏固。并附相應參考答案或設計(方案)。讓學生進行自我反饋和評價。在“資料集錦”模塊中,收集與本節內容密切聯系的各類資料,提供如化學實驗史實、相關理化參數、科技動態消息、視野拓展專欄等內容。在“問題討論”模塊,提供教師解答,學生論壇等內容,學生可將自己的設計提交給教師,及時得到反饋。學生之間也可在學生論壇上交流討論,以不斷調整、完善提高。
5 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 創新 改革 探索
實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經造就出極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學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學什么、就練什么。老師們已經太習慣按應試教育的思維指導教學了。如果高考一卷定終身的方式不改,如果學校對老師教學的評價尺度不改,如果選修課的最終評價方式與課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學,高中課改就有可能變味。如果改革不徹底,不全面,就會有人認為誰改誰吃虧,就會有人對課改觀望,最終導致課改的目標打折扣甚至夭折。而21世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新一輪課改正是從適應時代的需要出發,對教材大幅地進行改編,普通高中新課程在培養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與評價方面的改革深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實施起來必然是復雜的、難度很大的。筆者作為學校的教研組長,詳細進行研究和對比,就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高中新課程標準2008年已經實施,新的化學課程標準與原課程標準有哪些不同或者說有哪些變化呢?
1、從課程理念上看,新課標更加注重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化學課程目標體系;設置多樣化的化學課程模塊,努力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生選擇的空間, 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為化學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和研究提供新的“平臺”,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引導教師不斷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2、從課程結構上看,新課標由若干個課程模塊組成,分必修和選修兩類。
3、從課程內容上看,新課程更加貼近生活實際,增加了“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科技”等內容。
4、從實驗教學要求上看,新課程更加注重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從評價體系上看,積極倡導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激勵每一個學生走向成功。
6、從學分管理上看,高中化學課程實行學分制管理,學生要達到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畢業要求,必須完成必修課程模塊化學1、化學2和一個選修課程模塊,即至少要修滿6學分的化學課程。對化學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再選學若干個化學選修課程模塊。應根據學生在相應課程模塊學習中的紙筆測驗、學習檔案記錄和活動表現進行綜合評定,以此決定學生是否獲得相應課程模塊的學分。在高中階段化學課程學習中,允許學生跨年級修習或重修、重考任一課程模塊。
現詳細概括如下:
一、對新教材的認識:新教材的特點概括為三個字──新、實、精
1、新:新教材有一種全新的感覺
從內容上講:新教材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加強了學科教學與日常生活、現代科技和生產勞動等方面的聯系,注重反映學科發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閱讀性內容和選學資料。"家庭小實驗"更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從觀念上說:新教材融進了大量的新知識,甚至有些知識對教師和學生來講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設置了較多的討論和生活觀察題目,從中折射出新的知識、學習觀和教學觀。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切實承擔起引導、啟發、點拔、評價的責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樹立良好的學習觀。
2、實:指素質教育落實的"實":教材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具體表現為:
①活動與探究"加強了化學實驗教學。
②加強了化學學習中科學方法的指導。
③穿插了生活中的小實驗拓寬了學習時間和空間。
④是結合學科特點、運用圖片、閱讀、課題研究等形式滲透德育教育。
3、精:指精心構建教材體系:設計知識層次,新教材注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構建知識體系,如:化學①,降低了高中化學的起始難度,同時與初中化學的銜接更為自然。再如:"電解質"內容穿插在《從海水中獲德的化學物質》中學習,與初中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及電離基礎銜接上,知識跨度小,克服了舊教材沒講弱電解質知識前引入學習Cl2水、NH3水成份時很難說瞞為什么Cl2水中有H+、ClO-、HClO分子,在此基礎上在化學
②學習化學平衡后,引入電離平衡,這實質是對平衡移動原理知識的延續,有化學平衡作為基礎,學生對電離平衡的掌握,不僅認識深刻,而且又鞏固了對上一章有關知識的理解,這種設計使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二、使用新教材應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轉變教學觀念:教育觀念的轉變是用好新教材的關鍵,在理解領會課改重大意儀和精神實質的同時,進一步樹立面向全體學生和使學生全面發展的觀念,注意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加強對學法的指導為可持續性發展和終身教育打下堅實基礎。
2、改革教學模式:全方位指導"轉換成"適時適量指導",教師應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充分發揮教學媒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師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交互式學習,以提高教學效率。
3、把握好深廣度:要防止任意擴大知識容量,拔高教學需求,甚至把已刪去的內容又補沖進去,這樣做容易把重、難點轉移,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有些對習題有用的知識可通過設置課后討論題,來擴充和延伸。有的內容則要放在選修中進行學習。
4、加強實驗教學:新教材對實驗教學方面進行了強化,提醒教育者要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滲透對環保意識的培養。如工業制氯氣,尾氣應如何處理?在教學時,教師可抓住這一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在討論過程中,使學生能夠運用己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結合相互評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又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另外演示實驗大膽地由學生來完成,再由其他學生指出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做既調動積極性,又培養了他們實驗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實踐證明,課堂上發揮學生主體性、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學生會提出許多問題并自己討論解決。長期堅持,學生會消除學習上的依賴心理,由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一個主動的探索者。 實驗教學的關鍵是要創造一個適合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教育教學環境,在具體教學中,要建構一個合作的而非單一的、探索的而非灌輸的、開放的而非封閉的課程文化。這意味著我們要尊重學生的特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的動手能力。教材設置了許多活動與探究實驗,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實驗的能力,這是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大舉措,面對這一新的教學內容和形式,教師應本著學生自主發展重在過程的原則,精心組織,認真實施,我們在教學中是以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前通過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及網上查詢信息等方式完成后,再利用下一節課讓同學們充分展示資料、相互交流來完成這些題目的。
注意精心設計習題課:學生能力的提高,需習題的解體訓練,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習題課,選擇典型習題,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以及具有創新能力的習題,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重視分析過程,把思維的選擇、變換作為講評的重點。
5、多媒體課件是不是用得越多教學效果就越好?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確實能夠創設情境,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將抽象難懂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創建生動的表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增大信息量,有效擴展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往往適得其反。一是多媒體課件由“輔助”變為“主宰”。有些教師教學中采用多媒體課件,一堂課從頭到尾,幾乎沒有板書。有的教師只顧自己按課件順序播放,常常出現學生還沒弄懂就一閃而過的現象。實際上,這是“以教師為中心”變成了“以課件為中心”,課件由“輔助”變為“主宰”;二是用課件取代化學實驗。有些教師把一些很容易做的演示實驗也搬上屏幕。如氯水、SO2的漂白性實驗,銅與濃硝酸和稀硝酸反應的實驗,鋁熱劑反應實驗等,這些實驗的確“完成”得很好。但學生沒接觸實物,沒通過實際操作,沒有感知,實驗能力提高不大;三是課件代替了師生交流,生生互動。有些教師用課件代替了講解,沒有提問、沒有討論,很少啟發和引導,整堂課看不到教師的授課活動,習題答案寫得明明白白,無須反饋交流,學生基本上是“自己看課件”,教和學通過電腦來“完成”,教師的教學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講解蕩然無存;四是濫用視聽手段忽視教學效果。有些教師在課件中過度采用與教學內容無直接關系的圖像、音樂、動畫,學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彩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上,無法專心于教學內容,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多媒體可以輔助教學,但它在教學中應始終處于從屬地位,使用多媒體要務必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不能喧賓奪主,用課件代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阻礙師生的互動交流;二是不能代替學生分組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三是不能濫用視聽手段;四是要合理選擇課件內容,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以下教學內容比較適宜使用課件:①難以實現的化學實驗的模擬。如裝置復雜、操作技術要求高的實驗、反應速率過快或太慢的實驗等;②擴大演示實驗的效果?,F在多數學校班額過大,做演示實驗時(如鈉與水反應、電解CuCl2溶液、原電池原理等),坐在后面的學生對產生的現象看不清,若利用攝像探頭實地攝影,然后通過大屏幕播放,可見度會大大提高;③深奧抽象難理解的內容的模擬。如“鋼鐵的吸氧腐蝕”,可采用三維立體動畫演示Fe 失去電子,電子移向有C的一極,而O2在C的一極與H2O 作用生成了OH-離子,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這一變化過程了;④微觀物質結構及其運動的模擬。如,晶體結構(如NaCI、SiO2、金剛石、干冰等)、較復雜的分子結構、用電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化學鍵)、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等;⑤化學化工過程模擬。如,化學平衡過程(如晶體溶解平衡、反應速率與化學動態平衡)、化學反應歷程(如乙醇分子間脫水和分子內脫水、酯化反應中乙醇脫氫等)、化工生產過程(如工業制硫酸、硝酸、氯堿工業、合成氨等);⑥再現化學實驗,加大復習容量,提高復習效果等等。
7.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化學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激起求知的強烈愿望,因此化學課的教學要增強趣味性。而我們的一些教師由于對新課程的理解不透徹,沒有體會到新課程高中化學知識是種螺旋式上升的,而只是一味地加深了教學的廣度與難度,力求知識點所涉及到所有的知識能夠一步到位,試想高一的知識幾乎覆蓋了高中大部分知識點,如果能一步到位地講完,你的學生是什么樣的學生呀?筆者考慮到高中化學課及高一新生的特點,在第一堂課上,我設計了幾個魔術實驗:“吹氣點火”、“滴水生火”、“空瓶生煙”。在上“物質的分離和檢驗”時,我先讓學生看了幻燈片:一是牛振華酒后駕車出車禍,交警如何檢驗司機是否喝酒;二是奧運會期中興奮劑的檢驗情況。讓學生知道如果想了解化學更多的奧秘,就必須努力學好化學。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在以后的授課過程中,我經常給學生講一些化學史和前沿科學知識,并從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的結合點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對化學始終充滿一種神秘感,保持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平時總是多鼓勵學生,每次測驗后,總要表揚兩類同學,一類是成績優異的同學,另一類是進步較大的同學;在平時作業的批改中,經常寫一些激勵的評語,對于學習上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在他們的作業后寫上如下一些評語:“不怕基礎差,就怕不努力”、“只要肯努力,定有好成績”、“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對作業一向潦草馬虎的學生,只要出現一次較認真的情況,就在他們作業后批注:“認真是進步的開始”,“只要堅持不懈,定能取得好成績。”每當批改完試卷時,我常在一些同學的卷首寫上如下一些評語:“有進步,希繼續努力”,“苦盡甘來日,方知苦是功”。在教學中如果某位同學的方法特別簡單實用,就把這種方法叫“×××解法”,讓這位同學好不自豪;另外我還采用目標激勵法,我向學生提出目標要求和激勵辦法:會用一種解法的及格,二種的良好,三種以上的優秀。實踐證明,學生一旦達到目標,就會從成功的喜悅中增強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再及時抓住機會給予表揚和鼓勵。鼓勵他們努力學習,不斷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并堅持不懈,定會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教師的一兩次鼓勵可能會成為中差生轉化的起點,成為他們急起直追的動力。對于優等生,也會“更上一層樓”,最終實現自己的遠期目標。
三、分析"3+理綜合+X"高考,定位新課改環境下的化學學科教學的幾點思考:
教師首先應明確綜合題≠難題:綜合能力測試難度在于學科間的交叉,學科間的交叉不在深度而在廣度?;谶@點,化學教學中應注重雙基訓練,夯實基礎。注意多角度看問題,切禁搞偏、難、怪題。
理、化、生綜合,化學起紐帶作用:各種理科綜合題目中,不是生化綜合就是理化綜合,這是因為化學知識容易與物理、生物知識發生滲透交叉,因而化學教師應在堅守好化學這塊陣地的基礎上,通過知識點的交叉建立與基它各學科的聯系,將知識重組、整合、讓學生在知識交融、思維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更為深刻的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