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 16:58:06
序論:在您撰寫核心素養下的生物課堂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概念,并明確指出:“教育部將把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落實到各學科教學中”??梢?,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引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一輪的高中生物課程改革中,核心素養也必將成為改革的靈魂。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完成基礎教育的素質養成目標,必須通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而達成。具體到生物學科,就是如何培養“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一線教師如何在課堂中開展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教學,實現課堂的轉型,是重要的課題。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節“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為例,淺談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和組織教學,以期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1 基于素養的教學目標
學生的學習是分學科進行的,如何才能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與各學科的教學相統一?其實兩者并沒有沖突,只有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分解為各學科的核心素養,通過各學科的教學貫徹下去,才能使培養核心素養具有可操作性,不至于成為一句空話。生物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囊括了素質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勞動技能教育等各個方面,對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有著一定的的優勢。當前,高中生物課程改革更加注重生命觀教育、科學通用概念教育、科學實驗方法和探究能力教育等,旨在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從生物學視角出發,每一點都是知識、技能、情感的融合,兼具個人和社會價值,是高中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的重要部分。
崔允t教授在《核心素養如何轉化為學生素質》一文中明確指出:教學實踐中,教師的關注需要發生轉向,從關注知識點的落實轉向到素養的養成,即從關注“教什么”轉向關注“學生學會什么”,這都需要教師更多地思考。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也應發生轉變,即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等生物學核心素養。
在“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一課中,筆者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1) 通過上網搜索資料,了解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發現過程及其作用,認同科學探究的歷程是在不斷地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認同科學家需要有質疑、創新及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2) 通過小組學習構建血糖調節的動態物理模型,探究血糖調節的過程,從而歸納總結運動中和飯后血糖調節的概念模型,M而掌握本節課的核心概念――反饋調節并且能類比推理體內其他激素調節過程;體會模型建構的方法及好處。(3) 學會做小醫生,網上搜索當前治療糖尿病等激素失調疾病的方法并在課上分享,從而了解日常預防疾病的知識,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更加珍愛生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 基于素養的教學活動
提高學生的品格并培養其持久的能力是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關注的重點,該過程往往離不開有效的生物課堂教學。當前,課堂中生物學科素養教育的落實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推進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構建落實型課堂;落實個性化教學,放飛每位學生;發揮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體現學科特征。筆者正是以以上幾點作為啟發,尋找生物課堂核心素養教育的切入口。
2.1 了解學情,準確定位
教學活動離不開學習的主體――學生,為了避免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調控,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情,制定教學目標,做到“以學定教”。其中,“設計學前準備、制定教學任務”尤為關鍵。
高二的學生已在初中學過激素的概念和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課前教師要求小組利用互聯網查找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科學史、糖尿病的病因與治療方法以及激素藥物的使用現狀,并做成課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在充分掌握學情的基礎上,設計課堂上討論的問題以及制定符合學情的學習任務也至關重要。在本節課中,筆者將課堂教學分為“小組分享課前收集的科學資料”“設置情境――小組合作構建血糖調節物理模型”“小組展示血糖調節的概念模型”“小組分享當前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以及激素類藥物的使用情況”,期間設置的情景與生活息息相關,如“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血糖是穩定的嗎?”“當身體不能產生足夠胰島素時,將會發生什么情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安排學生完成相關的“討論與思考”,突破重難點。
2.2 科學規劃教學環節
本節課為模型建構課,學生需動手操作,筆者參考“學講方式”,即學進去講出來的教學方式,進行變通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流程為:自主先學資料分享小組探究交流展示歸納總結學后反思課后拓展。
2.2.1 小組探究任務明確
本節課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學習任務,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學習效率。例如,筆者設計的探究任務1為:小組合作構建血糖調節的過程,歸納總結出馬拉松運動員運動時血糖調節模式圖。筆者要求每個組員都要有明確的分工、交流討論,確定發言人,如小組中誰來扮演甲乙丙,運動時及飯后指令由誰發出,由誰歸納總結等。
2.2.2 及時收集和解答問題
理性思維是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問題意識,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學生在合作的過程除了完成教師布置的探究任務之外,還會產生新的問題,教師要及時捕捉這些問題??勺寣W生把問題寫在本子上,教師挑選普遍性的核心問題在課堂上予以解答,實現有效教學。例如,是否身體中所有激素的調節方式都類似于血糖調節?升高血糖的激素只有胰高血糖素嗎?在小組活動的環節中,教師應該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提問與傾聽,在問題的反饋中提高合作的深度。
2.2.3 多樣化的交流展示
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以及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本節課中筆者安排了多樣化的交流展示。學生在本次教學中不僅能口頭表達,還能借助黑板、多媒體、圖片道具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例如,學生在黑板上畫出血糖調節的模式圖,并進行講解。
2.2.4 學后反思及拓展
學后反思有利于學生建立知識網絡,鞏固學習的成果。本節課知識性目標主要是通過模型建構,讓學生掌握核心概念――反饋調節。因此,筆者留下的反思任務是:回顧血糖調節的過程;試舉例說明生活中反饋調節的實例。
從課堂來看,學生能寫出血糖調節的機制,并對其他激素調節機制產生疑問;掌握了模型建構的一般方法;認同激素的發現過程是在不斷地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在了解日常預防疾病知識的過程中,增強自我保健意識。
最好的課堂應該是在學生解決舊問題的同時產生新問題。筆者在本節課中也留給學生拓展題:查閱資料,說明血糖調節只有激素的參與嗎?以甲狀腺激素為例,你能寫出其反饋調節的過程嗎?這些問題既是本節課的延伸也是下一節課的引子,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欲望。
2.3 角色轉換,組織教學
基于核心素養的生物課堂教學,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由課堂知識的主講者轉變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協助者、參與者。
2.3.1 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學中,好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主要體現在對學情的掌握、對教學的設計、對學習活動的組織、對問題的適當點撥上,使教學環環相扣。筆者是這樣引導教學的:以馬拉松運動員為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安排其中一個小組演示血糖調節模型建構過程;引導學生相互交流修改得出血糖調節模式圖;通過模式圖引導學生建構核心概念――反饋調節。在歸納模式圖時,筆者是這樣點撥的:血糖調節的核心是實現機體的穩態即血糖濃度的穩定。血糖濃度過高需要什么激素降低?濃度過低需要什么激素升高?
2.3.2 協調者和參與者
課堂上,教師要做“站在現實后面的”參與者,走下講臺,參與到各小組的學習中,收集相關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5個教學時機:指導預習的時候,教師要讓一步;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要慢一步;展示拓展的時候,教師要退一步;研討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停一步;總結反思的時候,教師要緩一步。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例如,總結血糖調節機制時,小組代表把討論的結果寫在黑板上,小組間相互查漏補缺,教師略微點撥,最后再歸納總結。
2.3.3 激勵者
新課程倡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與學生交流,以朋友的身份激鈦生。筆者通過“小組積分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表現欲;采用“獎品制”激勵學生,使其在成功中樹立自信。
3 基于素養的教學評價
“發展性評價”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評價中最有價值的理論,理論指出要注意學生自我參照的評價,即把評價結果與學生學前起點進行比較,注重對學生的全面考察。在課堂上,教師應多以啟發性、鼓勵性、引導性語言與學生交流,并以適當的表情和動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此外,課后,小組內的成員要針對本節課進行自評和互評,記錄在本子上,供教師參考。教師要選擇精當的習題檢驗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鞏固學習成果。
新一輪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指向,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準繩。然而,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堂課所發揮的作用是極其有限的。因此,如何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更高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應該要進一步思考和探究的問題,模糊的認識會在教學實踐中逐漸清晰,關鍵是敢于嘗試。
參考文獻:
[1] 徐勇.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 2016(20):115-115.
[2] 賴海元.新課程實施素質教育生物學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J].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2010.
一、問題提出
1.關于生物學核心概念
生物學核心概念是生物學最核心的概念性知識,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論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釋,它們相互組合構成了學科基本結構的骨架。對生物科學核心概念的理解是生物科學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學生物學教學的基礎和核心。核心概念的教學實踐過程是生物課堂文化建構的基礎和重點,同時生物課堂文化的構建會極大的促進學生形成核心概念。如何有效的進行核心概念教學建構生物課堂文化,是非常值得探討和深入思考的。
2011版新課標中強調重要概念的學習,注重學生重要概念的形成過程,《標準》認為“圍繞著生物學重要概念來組織開展教學活動,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益,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遷移應用”。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驗技能,促使學生更深刻地掌握生命活動規律,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因此實驗教學是學生掌握知識與能力發展的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實驗教學更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對概念的形成過程的認識,從而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構建生物課堂文化。
2.關于課堂文化
生物課堂文化可以通俗理解為生物學科課堂教與學的習慣或特色,是形成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學科規范、 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課堂行為等,課堂文化構建就是通過智慧型教師的教育智慧,創建、激發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課堂,從而形成一種對生命的理解、關懷與尊重;開放、自由、和諧、智慧的,是通過課堂學習有效性實現的。本文包含以下四個觀點:
第一: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強調課堂學習的任務驅動,使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把主要任務交給學生,激發學的潛能和責任感;
第二: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所以優化課堂學習過程的切入點是交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教”是為了“不教”;
第三:生物課堂文化的構建強調課堂學習一開始不要急于學習具體的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尋找某一類知識的規律和解決這一類問題的切入點;
第四:生物課堂文化構建的核心是把課堂學習過程看成一個系統,生物學科概念、常識性知識、規律性原理等系統性差,采用的是整體――部分――整體的課堂思維活動形式,進行課堂結構化加工,整合課堂學習思維過程。
二、課堂文化構成的三要素
課堂文化是課堂活動中師生共同形成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特征,更多的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學習包括“喚醒、內化、應用”三個階段,富有活力的課堂文化行為特征(見下圖):任何一個學科的課堂沒有結構化特征,很難形成課堂的功能和課堂文化,課堂文化的構建源于課堂學習活動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交往的有效性、學科知識處理的有效性 、課堂學習的喚醒、內化和應用等多個方面。
隱藏在生物課堂文化背后的是生物學本身的學科內容魅力,即生物學文化,它是世界歷代生物學家在認識、創建生物學理論過程中,發現、創造生物學研究方法、概念、定律、價值標準、科學精神等的總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傳授生物學知識、概念與規律及其應用,更應該做生物學科文化的傳播者,課堂教學中要創造一種充滿“活力”的文化環境,要在課堂上讓學生充滿好奇心,是對話與交流、自主與合作、表現與質疑的課堂、爭鳴與碰撞、生成與思辨、激勵與評價的課堂。課堂學習需要在科學性、簡約性、邏輯性、創新性中注入情感,才能發展學生學科能力。
三、課堂學習的結構化促進概念的構建
概念通俗理解就是基于本學科系統知識的一個“約定”,是課堂師生交流的工具性語言, 為加強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概念的學習,不斷嘗試四步教學結構模式,即:
環節一:檢測導入與整體感知
實施課堂檢測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之一,課堂檢測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出現的位置主要包括: 導入檢測、重難點檢測、課尾學習評價性檢測, 最為有效的是導入檢測,檢測讓學生一上課就進入高效學習狀態,課前時間一般在5分鐘之內完成,檢測不是孤立于新授課內容之外的,往往是對于前概念知識的梳理與鋪墊,通過展示課堂學習知識樹框架的形式自然進入新課學習。
環節二:要點精析與合作學習
教師在課堂上的任務應從教知識為重點轉化為教方法為重點,從而生成學生的學科能力。
環節三:探尋規律與練習回歸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果可分為四個層級,分解下來就是:聽懂―記住―學會―活用。課堂的核心環節就是學會。
環節四: 拓展提升與整體思考
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導下的課堂從知識本位轉向能力本位,知識和方法可以傳授,能力是無法傳授的,“課堂”是學生完成學習的“學習場”,學生的學科素養、學科能力的養成是學生運用學科知識和學科方法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中產生的。課堂的結構化教學模式上始終以課堂知識體系和回歸上位知識體系為指導,所以在課堂結尾三分鐘必須留給學生思考本節課所學到了什么,把一節課的結構化知識再現給學生,運用學生小組合作畫概念理解圖作為小結,可使一節課的知識與學段或學科知識構成體系,幫助學生理順各個學習單元(一節課)的關系,這種整體思考方法可達到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總之,生物課堂文化的構建策略不禁同一模式,但以概念學習的有效性為切入點,能逐步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的課堂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保存生物課堂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胡玉華.對生物學核心概念及其內涵的研究[J]. 生物學通報,2011(10):33-36。
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由此可見,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指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目標,使學生在課堂教學后能夠在生物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方面獲得進一步發展。
1 準確把握三維教學目標
1.1 透徹理解三維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教學目標對生物課堂教學具有絕對的導向性和調控性,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準確理解和合理把握,則會使課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過程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了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是生物課堂教學最基礎、核心的目標,也是其他二維目標實現的主要依托。生物科學素養的核心內容是生物知識和能力,假如把生物科學素養比做一座由三維目標構成的大廈,知識與能力就是這座大廈的地基,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筑,地基穩固了,上層建筑才能發展得越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體現,是精神層面的升華,而過程與方法則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具體落實。
在生物教學中,這三維目標不是各個孤立的,而是相互滲透,融會貫通的,最終構成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把三維教學目標作為一個整體對待,以知識和能力為主要的核心目標,沿著這個核心主線,協調發展學生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2教學目標具體化
2003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睹绹鴩铱茖W教育標準》(1996,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內容標準部分,定義了一般科學素養:作為探究活動的結果,學生應該培養對自然科學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力和自然科學研究中的能力。生物科學素養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的課程目標不僅包括了對生物基礎知識的要求,更強調了學生在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并特別強調了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的養成和科學探究能力的訓練。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正確理解三維教學目標是基礎,將教學目標具體化是教學目標能否實現、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把三維教學目標具體化,應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學生的行為和學生行為的達成方式。
例如“基因的結構”一節中,確定其三維目標如下。①知識目標:概述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基因結構的有關概念,并說出兩者的區別;說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重要內容。②能力目標:利用科學史資料探究基因的結構,提高科學探究能力(主要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分析解決問題、自我評價等的能力);通過構建基因知識網絡,畫出概念圖。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基因研究的發展歷程,提升生物科學素養;關注和探討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認同三者存在辯證關系。
其中知識目標主要闡述了學生在課堂教學后應獲得的行為;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則描述了學生的行為(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分析解決問題、自我評價等的能力,畫出概念圖,提升生物科學素養,認同三者存在辯證關系)和其行為的達成方式(利用科學史資料探究基因的結構,通過構建基因知識網絡,體驗基因研究的發展歷程,關注和探討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這樣具體化后的三維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明確課堂學習內容,方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2.1靈活運用教材
新教材內容的編寫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在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上反映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雖然如此,新教材的內容所呈現的學科邏輯與學生的認識邏輯仍然不盡一致。例如結構是功能的基礎,這屬于學科的內在邏輯,學生也能夠接受,但不一定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教師從功能出發,引導學生探究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學生的興趣就會增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大增。
新教材中還安排了眾多的選學和選做的實驗、活動等,以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這就要求生物教師認真了解新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準確把握新教材所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深刻分析新教材所滲透的生物學思想和方法,體會新教材中所蘊含的教學理念,但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作為新課程下的生物教師,要學會靈活運用教材,以新教材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為指導,根據學生和學校實際,對教材充分利用,重新整合成為最適于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內容。
例如在“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蛋白質”的教學過程中,化學鍵、氨基、羧基等概念中學生尚未接觸,對于蛋白質的分子組成較為難以理解,此時可以讓學生聯系初中學習的簡單有機物“甲烷”的結構,這樣教學便容易多了。此外,教材中豐富的“光合作用過程圖解”、“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等插圖中包含著文字知識的全部信息,但比文字形象、明了,易于理解和識記,教師應學會處理這些圖片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2.2聯系實際,開發教學資源
新教材體現了課程改革理念,但教材內容不是全部教學內容,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不是唯一資源。教學資源既包括教材、教具、儀器設備等有形資源,也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家長的支持態度和能力等無形資源。教學資源是決定教學目標能否有效達成的重要因素。教師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積極挖掘潛在的教學資源,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高中生物教師應該積極從學校、社區、家庭、媒體、網絡及生活中開發對生物課堂有用的教學資源,同時調動學生和家長積極發掘生活中的素材,把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組織起來,用于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時,武漢市學校就可以選擇武漢天河機場的相關材料作為教學資源,由學生分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因素、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法和措施。這樣學生感到內容親切、感受深刻,對于這些內容就能深入理解,而不需死記硬背,同時也增強了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使原有的教材知識真正成為學生的有效知識,提高了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改革教學方式,整合教學方法
教學方式是實現教學目標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術和途徑。有效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有力保障。在傳統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主要是講授法,學生大多被動接受知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合作能力得不到鍛煉,才華和智慧得不到展現。高中生物新課標明確提出“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
在倡導新的學習方式的同時要有新的教學方式來引導,新的教學方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為生物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這就要求生物教師在正確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發展水平,結合教師自身的特長和風格,充分發揮創造性,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實現各種方式的優化組合。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標志著新一輪課改序幕的拉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了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和實施的難點,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重點科目,尤其被新課改所重視。因此,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和精髓,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是生物教學的基礎。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倡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實踐相結合,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以促使生物課堂教學回歸本源,進而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適應未來發展需要和社會發展的核心能力。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內涵概述
素養是每個人能夠適應社會和生存下去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素養不是單純地指學生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指知識與技能與人的情感和價值觀融于一體的生存本能,是適應個人未來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核心素養是素養的高端表現形式,是素養中的核心能力,對每個人的未來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就高中生物學科來看,核心素養以生命為起點和基礎,是從生物的總體特征和眾多的概念中總結和篩選出來的,不但包括了學生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理性方面的素養,而且還包括了組織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際交往能等感性方面的素養。
二、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1.學習生物基礎知識,獲得學習能力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養,需要高中生認真理解和學習高中的生物知識和理論,因此生物課堂教學是學生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的平臺和有效途徑,那么對生物核心素養包含的內涵進行總結和提煉就顯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導方向,充分體現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但是必須與現行的教學體系和實踐相互影響和促進,進而促使生物傳統教學方式得到轉變,使老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理解知識和學習知識的能力,學生具備了學習知識的能力,再學習其他科目或以后的學習中就會由被動變為主動,就會由讓我學變為我要學,學生學習意識和思維方式的轉變,是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表現。因此,在高中的生物課堂中,強化學生對生物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加強學生對生物生命的起源和發展,及所得出的結論的探索是高中生物教學中所必須體現出來的。
2.關注生命起源,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理念
人是有生命的,人的延續是生命的持續表現,如果沒了生命人的延續也就結束了。因此,要借助生物學科中的生命的起源及發展的知識和理論,讓學生學會尊重和珍愛生命,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之后永無找回。因此,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時,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要使教學計劃和方案與培養核心素養有直接的聯系關系,要能讓學生明白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和理念,進而使學生明白怎樣學習教材中的生物知識才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例如,教授“細胞的基本結構”的時候,通過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使學生明白細胞中生命的延續中所起的實質作用,進而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時獲得理性思維,認識到生命的重要與珍貴。
3.讓學生操作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不可或缺的教學活動。因此,生物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主要方式是,按照學生的水平和所掌握生物知識的程度,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讓每個小組根據教材中對實驗的描述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實驗的開展可以是小組間的合作實驗,也可以是小組內的成員獨立完成。學生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獲得了培養動手能力的機會,同時也使學生有了獨立探索知識和思考知識的空間和時間,無論學生能否成功操作實驗,學生都會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如果學生成功了就會增強他們繼續學習的信心,就會使他們認真總結成功的經驗與教訓;如果他們失敗了,他們也會認真分析和思考失敗的原因,并在下一次的實驗中做的更好,進而培養他們的耐力和意志力。通過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堅忍不拔的學習精神與毅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4.利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多元化能力
要想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就必須建立多元化的生物教學體系。高中生物教學中,要關注高中生對生物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要培養學生利用生物知識發現、研究、解決問題與得出結論的能力,要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及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要培養學生學會交際的能力等。要實現這些能力,就必須開展生物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的多元能力就應與實驗教學、知識傳授、德育教育等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獲得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思考和理解能力,進而使學生在整個的生物學習體系中提升綜合素質,培養核心素養。例如,讓學生做RNA和D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時,就需要學生根據實驗的要求認真觀察實驗的過程,從而發現RNA和DNA在細胞中的分布情況,進而使學生觀察到RNA主要在細胞質中分布著,而DNA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中分布較少,但在細胞核中分布較多。整個實驗的過程需要學生認真觀察和記錄,這在無形中就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辨別能力和思考能力。5.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條件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是否能夠得到培養和提升,首要的條件是生物老師是否具有過硬的生物素養和業務素質。生物老師是學生獲得生物知識,提升學生生物核心素養,順利有效完成生物教學任務的主要實施者。生物老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師德,才能一心撲在教學上,才能以教學為己任,才愿意投入精力和時間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和高效開展。生物老師只有具備了過硬的生物教學素質,才能在教學中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所學知識,才能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相反如果生物老師沒有堅實的生物知識,教學過程中就會漏洞百出,就得不到學生的尊重,那么教學就無法正常開展下去,教學質量就無從談起。因此,生物老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可建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可促使老師深入地挖掘教學的重難點,提高老師對生物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的理念的認識能力,拓展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和方式。
關鍵詞:和諧 生物課堂 師生關系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和諧”,就是配合得適當和勻稱。和諧產生美。和諧的生物課堂表現為教師、學生、生物課程三個基本要素的彼此和諧,即師生和諧、生生和諧、師生和生物課程的和諧。和諧課堂是充滿民主的課堂,是活課堂,是動態的課堂。這是我們生物教師一直為之努力并追求的。和諧的生物課堂能產生無窮的動力,有利于學生對生物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那么如何創建和諧的生物課堂,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多年來的一些具體的做法。
一、處理好全面發展學生素養與應試能力提高的關系是創建和諧生物課堂的前提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必須著眼于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核心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但是高中教學又必須面對高考,這是一個回避不了的現實,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本無可厚非,只要高考存在就回避不了應試。問題是當前的高中課堂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單純以應試為目標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成了課堂教學的唯一或主要的價值取向。在這種價值取向下,灌輸、機械重復與訓練就成了課堂的主旋律。這種課堂教學把應試推到了發展學生素養的對立面,教學的價值就剩下了應試。
發展學生的素養與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這兩個價值取向雖然存在矛盾,但它們也存在著相當程度的一致性。高考考綱將命題的要求表述為:“要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要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睆拿}要求,我們可以看到它與高中生物新課程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高考考綱界定的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的能力要求,其實正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看,以科學素養考查為主要目標的試題,諸如實驗設計與分析,信息的獲取、處理、轉換與表達等類型的試題,已成為高考的主要題型??梢哉f,高考改革與課程改革是同步進行的,在某些方面它們應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不應該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素養提高為核心任務的教學,同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水平。
因此,就現實的高中教學,拋開應試而談學生發展是不現實的,以追求學生升學為唯一目標的教學是教學的悲哀,是對學生未來的不負責。我們不能期待兩者的完全重合,但追求兩者的最大交集則是每個教師應該做的。只有從這一點出發,生物課堂教學才可能建立和諧的有效的生物課堂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素養,還有助于有效提高學生應試的能力。
二、教師的人格力量是創造和諧生物課堂的根本條件
首先,教師的喜怒哀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和諧程度。當教師帶著悲觀情緒走向課堂,既缺乏熱情又沒有激情,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就會盼著早點下課。有些教師在課堂上用很長時間說與教學無關的話,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也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因個別學生違犯課堂紀律就怒不可遏,向全班學生發火、停課,等等。這些都造成課堂教學的不和諧,影響教學效果。其次,教師的人格力量,是創建和諧生物課堂的根本條件。教師的人格力量包括樂觀、開朗、熱情、信任和鼓勵等,當教師充滿自信面帶微笑走上講臺時,互致問候就顯得是那樣真誠、實在,形成熱烈、渴望與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熱愛教育事業,情系學生的教師會把講壇視作圣壇,不容任何灰塵去玷污。當教師處于和諧的課堂之中時,常會激情不斷,才華橫溢,靈感突現。和諧課堂為教師展示才能和學術水平、創造輝煌人生提供了堅強的陣地,許多好的思想和見解是在課堂上發源的。人們常說的借景生情就是這個道理。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認真聽講,在激情處師生開懷大笑,都為教師熱愛講壇創造了難以忘懷的人生軌跡。當偶有個別學生遲到、看課外書、小聲說話等違紀現象,教師一個示意性的眼神,一句幽默的一語雙關的話都會在和諧的氣氛下悄然進行。
三、處處體現以學生為本,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生物課堂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以人為本實質上是以學生為本。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心中有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與講述應考慮學生的情感體驗。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信賴的朋友關系。民主、平等是和諧生物課堂的重要表現形式。
教師要做一個具有民主意識的教師,在課堂上不僅研究自己怎樣把問題講清楚,而且注意聽取學生的觀點和見解,把教與學密切聯系起來。高中生物對學生來說是一門較難的課,要求學它的人有敏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嚴密的邏輯分析、表達能力。在生物課上,要耐心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而這兩種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對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導、講解。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說的時間和空間,寧可教師少說些,都要讓學生動手、動口。只有師生處于互相平等的地位,學生才能放開的想,大膽地說。教師應允許學生發表錯誤見解,只有讓學生把錯誤見解表達出來,教師才能把握學生學習的脈搏。從教師自身出發,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真誠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非權勢,不以個人職業地位去壓制學生,不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態度,允許學生犯錯、認錯、改錯,并給予更多的正面幫助。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開誠布公,不虛偽行事。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賞識學生,不體罰、不諷刺挖苦學生。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要經常和學生談心,不僅談學習,還包括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和困惑,幫助學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學習當中。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并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作用,學生在教師的精心指導教育下,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師生關系是受師生雙方影響的。因此必須用自己全部的智慧、知識、能力和高尚的人格去努力建立這種和諧關系。
轉貼于
四、改變傳統的生物教學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創建和諧的生生關系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生物教學方式的“教”和“學”被劃分的很一清二楚,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單向培養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兩件相互獨立的事情,二者之間沒有溝通和交流。這種教學方式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束縛了學生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古板僵化、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學習范圍狹窄,學習方法死板、機械。
生物新課程要求必須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從教師的教中解放出來,同時增強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交流性,即要求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探究法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要引導每個學生在主動學習和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向對方學習,向優秀學生學習。這種合作關系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獲得成功,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情緒,從而獲得較高的教學效益。目前在以班級教學為主的前提下要采用其他有利的教學組織形式為補充。小組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組織形式,它能增加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增加學生交流的機會,建立和諧的生生關系,它就與班級教學相互結合,相互作用,相互補充。高中生物課知識面廣,知識零碎,需要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實現充分的交流互動,實現互補。
五、教師要吃透并駕馭教材,創建和諧的師生和教材關系
教材是教師指導學生暢游知識海洋的“諾亞方舟”,教師與學生要同舟共濟,才能披荊斬棘。教師備課要深入,真正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學時要淺出,用淺顯易懂并適時運用幽默的語言表達教材的意蘊,使學生易于接受。同時,要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教材,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以便在課堂上集中精力思考,有的放矢。
六、注重學科教師間的溝通,關注各科學習,減少課業負擔,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保持各科間的和諧良性發展
和諧生物課堂的建立要靠各方面的協調,其中學科教師之間的和諧至關重要,沒有學科教師之間的和諧就不可能有和諧課堂的存在。教師的工作既體現教師的個體勞動,又更具團結協作的整體性質。由于目前過分強調教師的個體成績,容易造成一些教師只關注自身所任課程的考試分數,而忽略其他學科及學生的均衡發展,造成部分學生的嚴重偏科。
在實際工作中,要以班主任為核心,協調好各科教師,互通班風和學風情況,互通學生學情,協調好各科教師的時間分配,做到相互禮讓,不擠占學生的自主時間,協調好各學科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分工合作,團結協作。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難易程度上要與學生的整體實際相和諧,要讓學生學的懂,因為只有在學會中才能會學。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這樣學生就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始終有一種饑餓感,而不是吃的多,難消化,出現厭學等不和諧的情況。
總之,和諧生物課堂是笑聲瑯瑯的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發展的課堂,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都是一種享受。人在輕松和諧的環境里,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反之,在壓抑的思想環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因此,創建和諧輕松的生物課堂,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潛能,以學生學會學習為追求,以學生終身發展為境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創建了和諧的生物課堂,就為學生保持了一個充滿著贊賞和尊重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樂觀、開朗、活潑、友善的發展。讓我們引領學生跨出傳統教學的“三味書屋”撲入民主、平等、和諧的“百草園”吧! 參考文獻
一、指導思想
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中心,切實履行研究、指導和服務職能。認真分析與研究以提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一輪課程與教材改革。以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為目標,以教與學方式的轉變為主攻方向,以課程教學中的關鍵問題為突破口,探索生物課程教育教學規律,創新教研方式,促進我區中學生物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全區中學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服務全區教育的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
二、工作重點
1、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重視課程建設,提升課程領導力。認真研究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規劃、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資源開發等的關系,基于生物課程實施的規范化,促進課程實施的創造性,引導各校生物教研組根據學科發展實際,重點圍繞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和相關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整合各類課程資源,設計符合學校、教師和學生發展的課程方案。
(2)創設條件,開展專家講座、學術沙龍、公開課觀摩與評價、案例點評、聯校合作等多元化的研訓活動,提高研訓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中學生物教師開展課程整合、學科核心素養、學科關鍵能力等專題的學習與研究,不斷提升教書育人的能力。
(3)立足課堂,以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研究為重點,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加深對生物課程價值取向的專業理解,基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研究教學中的問題,改進教學實踐,逐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多元化發展。以“研究課”引領日常教學,以“常態課”促進教師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圍中逐步提升教師觀課、議課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學實踐智慧,共同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途徑和方法。
(4)抓課題研究,深化課程改革。做好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高中生物構建思維教學文化的策略研究”課題成果的推廣工作和有關省教研課題立項與研究工作,做好有關學校其他生物研究課題的服務和指導,加強課題組間的交流與研討,完善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工作。
(5)關注生物課程基地和學科教研基地建設。引導基地學校積極打造自身特色,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促進其提升示范與輻射能力。
(6)推進“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為教師發展積累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資源。發揮區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學術委員、名教師和校長學科基地等的作用,為生物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機會和平臺。
(7)總結課程改革經驗,擴大經驗或成果的影響力。教師要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向生物專業期刊投稿或參加各項評比,將課堂教學研究、考試評價研究和課題研究等成果顯性化,擴大我區中學生物教學的影響力。
2、創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水平。
(1)構建區域性教研、校本教研和網絡教研等形式的教研互動平臺,逐步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研質量。
(2)積極參與聯校教研活動,開展“同題異構”和“主題研討”等方式的教研活動。
(3)積極推進學科教研組建設。一是適時開展學科教學調研,推進教研組建設。二是據“xx市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章程”和“xx市中小學合格、優秀教研組評價標準”,扎實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以專題(課題)研究為教研組建設的切入點,積極創建有個性和特色的市、區先進教研組。
(4)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專業成長進行分析與反思,關注教師間差異,充分發揮這種差異的資源作用,了解教師發展中的需求,使教師從多方面獲得改進工作的信息,增強自主發展的意識。
3、改進課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1)在認真分析和總結17屆生物學科高考的基礎上,深入研究近幾年江蘇省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的方向,深度解讀生物學科考試說明,并結合本屆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開展高三復習教學研討,重點是進一步明確考試說明之要求,探討一輪復習的方法和策略,增強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求。認真做好高三調研測試的閱卷和分析工作,并參與做好對學校高三教學工作的調研。
(2)積極參與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重視對初高中生物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引導教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著眼于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提升,體現生物學科的特色和教育價值。
(3)各高中積極做好2018年省生物奧賽的備戰工作,爭取在獲獎學生的質與量方面有所突破,為高校輸送更多優秀人才。同時為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大賽活動做好相關服務工作,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三、主要活動安排:
九月份:
1、根據教研室統一安排,做好高三生物復習教學第一輪專題調研工作。研究并探索高三一輪復習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率。
2、高中生物課題組研討活動。
3、組織參加市名師工作室聯合活動(初高中)。
十月份:
1、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2、組織參加江蘇省高中生物優質課評比暨觀摩活動。(無錫)
3、組織參加市課程基地專題研討活動。
十一月份:
1、高中生物主題研究式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2、組織參加xx地區高三生物復習教學第一次研討活動。
3、組織開展區中學生物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
4、推薦我區教師論文參加xx市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評比活動。
5、組織參加市青年教師論壇活動。
十二月份和一月份:
1、組織參加沿江七市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觀摩交流活動。
2、學科教學調研。
3、組織參加xx市教育學會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年會。
4、高中生物課題組主題沙龍活動。
關鍵詞:生物教學 素質教育 教學方法
當前新課改正在各個教學機構開展和推行,新課程改革針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因此,針對以往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要改變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制定新的教學目標,突破傳統教學的體系,實現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方案
1.分析生物課堂教學目標
要實現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首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包括很多方面的要求:行為主體、行為條件、行為動詞和行為表現程度。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的主體不是老師而是學生,因為教學目標的最終表現形式是學生的學習成果;行為動詞主要是指學生該做什么;行為條件是學生完成任務所需的條件,比如對任務完成的時間要求,器材要求等;行為表現程度指的是對任務能達到什么標準。教學方案的設計應該是有明確的、通過有效途徑能夠切實達到的教學目標,不能目標空泛,形式主義。
2.研究課堂教學的對象
高中生物教學中,對主體學生的分析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生物課堂教學的設計目的是學生的“學”,教學目標是否能夠有效的實現,就要看學生的發展。信息時代和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打破了生物教學傳統教育體系對知識的壟斷和對知識認知的標準。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體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的資源變得豐富,這就要求相關教育部門重新認識教學的主體,了解教學對象的切實需求和發展的需求。所以,要成功地設計教學方案,就必須對學生深入了解,了解學生的切實需求。研究教學對象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學習興趣以及生活經驗,要根據學生的需求來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案。
3.優化教學內容
首先優化生物課堂教學內容,不能脫離生物教材,要在生物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和選擇,要強調教材的基礎作用和主體作用。老師必須要對教材全面準確的理解,理解教材的核心內容,尊重和承認教材價值取向。要構建生物知識框架,把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知識分組教學。這樣就能形成生物課堂教學的完整體系,教學內容就能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而有效地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改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生物教學中修辭法的運用
生物教學中也可以運用修辭手法,這種修辭手法不同于傳統的修辭手法,但修辭手法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比如在講解“血糖調節”時,可以利用比喻的手法,把肝糖原比作是銀行,可以隨意的實現血糖的存儲與提??;而把肌糖元則比作吝嗇的地主,當人在血糖含量低的時候,血糖不可以直接由肌糖元來補充。這種描述不僅生動,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靈活運用術語,改善課堂氣氛
高中課程的高密度安排往往使學生出現犯困的狀況,遇到這種狀況時,老師可以跟同學開玩笑說:“同學們是注射了過量胰島素還是缺少甲狀腺激素?”學生聽到這樣的笑話就會活躍起來,老師就可以接著說:“同學們把酶加多了吧,反應太激烈了?!边@樣一來學生就會困意全無,精神狀態會立即有所好轉。
3.開展探究式學習法
新的教育體制要求對學生開展探究式教學,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要增加時間課程,同時課堂上要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增強實踐能力。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探究,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對實踐活動認可并積極參與其中。這樣就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和探究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生物知識結構的鞏固。
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是教育體制改革的必要途徑,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作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用新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就能有效的實現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如在課堂上適時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是一種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也是培養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在學生獲得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結論時組織學生討論,互相啟發,分析綜合,促進了思維能力的發展。教材中出現了難點,學生不易理解時組織討論,有時討論會陷入困境,但學生經歷了一番研究和思考,思維得到了發展,在探索的道路上前進了一步;有時學生可能產生爭論,思維得到從發散到集中的訓練。實踐證明,小組討論人人參與,增加了學生動口、動腦的機會,學生參與面廣,增強了后進生的自信心和勇氣。同時,學生能從各個角度多向思維,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淡化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逐步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相互協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生物教學目標要突出素質教育意識
高中生物教學要把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放在首位,使學生學會生物知識的同時,能夠提高綜合能力,使學生學會求知。因此,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方法必須進行合理的優化。把傳統的簡單傳授知識轉變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盡量發掘教材中的素質教育因素,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思維啟迪上,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例如在學習《生物與環境》這一單元時,教師鼓勵學生圍繞這一教學內容擬定若干題目,例如近年來的空氣污染和湖水水質研究等問題,要求學生用多媒體形式直觀、形象地把自己選定的問題表現出來。經過一段時間實際考察及在圖書館和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后,同學們制作了一些自己的軟件,教師選取其中適合的軟件,向全班同學播放。播放后立即組織討論,把對有關教學內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這個課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置,但是又離不開教師事先作的教學設計和協作過程中的引導,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指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結合。
四、高中生物教學的設計思路
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高中生物的教學核心是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因此,高中生物教學必須有明確的教學思路。生物科學素養能夠真實反映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掌握情況,高中生物課堂必須把培養學生的這種素質能力作為核心,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中理解生物學的基本現象、事實、規律以及生物學原理,同時讓學生了解身邊的生物學現象,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科態度,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和科學的世界觀。
五、生物課堂優化要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
社會對高中生物學教育的需求包括提高全民生物科學素養的要求。當代社會在迅速發展,不斷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一些社會問題,在這些社會問題中相當一部分是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如環境、資源、人口、生態等。這些問題的根本解決,有賴于全體公民對這些問題有正確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并能依據生物學的原則正確地決策和采取個人行動,所有這些都需要全體公民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因此,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優化必須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社會培養有真才實學的綜合型人才。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課堂要想取得新的突破,必須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優化教學模式,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生物知識和基本學科技能,為一進步學習更深層次的生物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敏.以銅為鏡,反思高中生物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0).
[2]劉紅霞.如何提高高二生物小高考復習效率,減輕學生負擔[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1).
[3]李樹華,王貴雄.新課標下高三生物復習應關注的幾個問題[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 .
[4]艾小永.例談初中生物新課導入方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3) .
[5]錢世梅.找出病根,開出藥方——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探索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5) .
[6]高云霞.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率[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5).
[7]張克英,馬海花.高考答題技巧(理綜生物部分)[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0) .